第一篇:加强科(股)级中层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科(股)级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共敦化市委组织部鹿忠亮
科(股)级中层干部作为一个部门(单位)的骨干力量,既是各项工作的落实执行者,又是组织管理者。因身份位置的特殊性,其能力水平、道德品质、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加强全市科(股)级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对于推进敦化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市中层干部队伍现状
为全面掌握中层干部队伍现状,我们在党群、政府组成部门、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各序列中,按照大、中、小部门类型,选取30个代表性单位,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代表性部门(单位)中层干部队伍年龄结构
综合30个代表性部门中层干部队伍情况,其年龄结构如下:30个部门共有中层干部316人,其中35岁以下60人,36~40岁64人,41~45岁64人,46岁以上128人,分别占中层干部总量的19.0%、20.2%、20.2%和40.6%。
(二)代表性部门(单位)中层干部队伍知识结构
大学以上学历156人,专科学历106人,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54人。
(三)我市关于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2007年,市委先后下发了《乡(科)级领导班子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暂行办法》、《敦化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岗位轮岗交流实施意见》两个文件,对中层干部实行了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制度,对中层干部资格条件、选任程序、纪律要求进行了重新明确。2007年下半年,市人事局牵头组织了全市事业单位中层干部轮岗交流。两年来,中层干部队伍整体结构逐步改善,干部工作积极性日益提高,初步建设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中层干部队伍,并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
二、当前我市中层干部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整体结构不尽合理。一是年龄结构偏大化。从综合30部门(单位)中层干部情况来看,中层干部队伍年龄梯次还不尽合理,尤其46岁以上中层干部数量偏高,占据着整个中层干部队伍总量近一半的比例,使中层干部队伍呈现出年龄偏大的倾向。二是知识结构偏低化。纵观中层干部知识结构,从表象上看,学历普遍较高,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中层干部占中层干部总量的82.9%。但从隐象来看,国民教育专科以上的中层干部仅有84人,仅占中层干部总量的27.1%,其余均为高中(中专)学历,仍存在着“人才假象”的问题。三是专业对口率较低。部分单位中层干部断层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专业不对口,卫生、教育专业对口分配较好,但对于经济、农业、林业等部门,真正国民教育专业对口的人员不多,造成了部门(单位)“后继乏人”的问题,也造成了一些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个体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中层干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较低,直接影响了队伍整体。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愿干。有的中层干部年龄大,工龄长,担任中层干部多年,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与日俱减,对待工作勉强应付,敷衍塞责。有的中层干部在本部门工作多年,自恃业务熟、资格老,看不起同行及部下,盛气凌人,甚至连领导也不放在眼里,单位决策和领导布署,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顶着或拖着不干,严重影响了工作大局的整体推进及领导干部的群众威信。二是不会干。创新意识不强,应变能力较弱,不能够充分适应改革发展需求,工作墨守成规,长期秉持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工作思路及打法,没有很好地从管理向服务型转变,造成工作浅尝辄止、发展缓慢。三是不能干。受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影响,很难适应岗位需求担任其职,较为典型例子就是司机转任(兼任)办公室主任的问题。即领导干部出于照顾等因素,将身边司机提任为中层干部,“司机型办公室主任”其优点是后勤保障周到细致,但不可否认地受文化素质、业务能力等因素制约,专项调研,文字材料等能力实为弱项,很难承担起领导高参的角色。四是不实干。部分中层干部作风漂浮,喜好“假、大、空”,实践工作中对基础性工作漠不关心,不愿干实事,热衷于追求短期见效并可以为自己带来名声和好处的事情,对于长远发展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敬而远之”。五是胡乱干。也就是职业道德滑坡问题。有的中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以权谋私,搞
权钱交易,将市场意识引入现实工作中,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成为优化发展环境的“中梗阻”。
(三)干部管理混乱无序。一是私设科室,增配中层干部。2001年10月,敦化市委、市政府针对全市机构改革下达方案并出台系列制度,其中《敦化市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提出,部门机构改革设置内设机构时要本着与上对口、能减则减原则确定,并明确提出不设置少于3名编制的职能科(室)。但从现执行效果来看不容乐观,私设乱设内部机构时有发生,增设中层干部职数确有存在。如今年公选报名发现,某群团部门共10人,内设科(室)8个,除实职领导干部外,全为中层干部。再如,某局10余人的科室,设置一正两副甚至一正三副等。二是调整中层干部过于随意。《中共敦化市委关于调整干部管理权限,加强干部宏观管理的暂行规定》(敦发[1998]11号)、《乡(科)级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暂行规定》(敦办发[2007]15号)两个文件明确提出,市直各部门直接管理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应按照(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规定程序进行推荐、考察,并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查备案,由主管部门决定任免。从现执行情况来看,严重存在三个问题:第一,有的部门不按要求随意动议。动议调整时出现“三不、三自”问题,即动议调整干部不请示,不上报,不接受审查,完全自行动议,自行操作,自行任免,致使主管部门不知情、不了解、不掌握。2007年组织部仅收到中层干部调整备案3件,可见一斑。第二,有的部门严重违反选任规定。选拔任用时不能例行竞争上岗制度,中层干部选任时完全的委任制,主要领导“一言堂”问题严重存在。第三,有的部门随意变通程序。为既执行上级要求的规定程序,又使主要领导满意,个别部门想方设法在竞争上岗上“做文章、下功夫”,力争达到“理想效果”。如,今年街道社区换届,选拔“三部一室”中层干部时,个别街道采取了等额竞争上岗方式,即四个岗位四人竞职,严重失去了竞争上岗的应有效力。三是管理乏力。各部门(单位)对中层干部管理处于各自为政、杂乱无绪的阶段。在管理过程中突出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进口大出口小问题。即对中层干部只任不免、只上不下,只进不出,唯一下的渠道仅是自然减员。中层干部上任终身制成为了精简冗员、提高效率的难以跨越的屏障。第二,培训、管理措施乏力。大多数部门对中层干部的管理完全等同于一般干部,平时不测不评,年底不奖不罚,久而久之,造成中层干部争先进位
思想不浓;同时因“出口”过小,优秀年轻人才得不到重用,造成人才资源积压及浪费的问题。
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选拔任用不规范。这个问题主要受“一把手”思想认识所致。一是论资排辈。即不唯学历、不唯能力,只唯资历和年龄,轮流坐庄。二是任人为亲。把中层干部视为心腹,选身边人的现象突出。三是畏难情绪。几届领导都没精简冗员,自己干脆也不惹“罗乱”,本着能用则用,不能用交流到无关紧要科室的思想进行操作。四是福利思想。把中层干部岗位作为福利待遇奖励给机关干部。
(二)教育培训不到位。一是对中层干部教育培训不够重视。市委、市政府针对全市科(局)级领导干部、科级后备干部、各类人才制定了详尽的培训规划,但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层干部队伍培养却较为忽视,出现了“无规划、无措施、无要求”三无问题。二是交流缓慢,严重影响干部成长进程。跨部门交流是拓宽干部眼界,提升干部素质的有力途径,但我市针对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培养上并未普及,延误了中层干部的成长进步。也导致了大部门优秀人才云集,但受中层岗位职数限制,优秀人才资源浪费。小部门面临人员少,选择余地小,出现了降格以求的问题。
(三)日常管理不严谨。一是主管部门对于中层干部存在失之于管问题。虽拥有着中层干部管理权限,但履行职责效果不佳。有的主管部门对所管中层干部队伍整体结构和动态信息知之甚少,甚至对所管部门内设机构设置和配备总量一无所知。二是主管部门对所管部门中层干部管之不严问题。管理方式方法陈旧单一,考核制成为日常管理的唯一手段,而且考核制度不够细化、量化、流于形式问题较为严重,很难发挥管理的应有效力。三是部门(单位)管理失职问题。很少有部门(单位)对中层干部进行单独管理,日常管理及培训完全等同于一般科员。
四、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管理,优化结构。一是全力清查规范。市委、市政府统一行为,由各主管部门按照编委核定机构设置,对所管部门中层干部队伍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掌握各单位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基本情况,对问题班子责令限期整改。二是实现信息化管理。市委组织部作为中层干部备案的主管部门,要切实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探索利用现代化手段管理中层干部方法和措施,建立中层干部管理信息库,将各单位机构配置、中层干部人事信息等统一录入库中,实行动态管理。各部门如调整动议中层干部时主管部门不审批、组织部门不备案,中层干部身份将不予以承认。三是制定《调整不胜任现职中层干部的暂行规定》。细化、量化不胜任现职标准,畅通“出口”,切实解决中层干部年龄、知识结构不合理及精减冗员等问题。在制定调整不胜任现职规定中要切实注意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切忌避免“假、大、空”问题。
(二)突破障碍,广纳贤才。对于机关中层干部的选用,在严格执行《乡(科)级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暂行办法》基础上,不断探索选拔中层干部的新措施、新方法,力争达到广纳贤才目的。一是探索公开选拔制。尽管公开选拔市管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已组织过多次,但中层干部的公选还是项空白,能否适时选择部分中层职位,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公开选拔工作的探索。通过跨部门、跨系统选拔,切实解决优秀人才合理流动及小部门人才严重短缺等问题。二是探索混岗使用。对部门专业强、年龄老化现象严重的单位,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在不转人事、工资、编制等关系的情况下,可适量借用事业人员进行混岗使用,甚至竞岗担任科室负责人。
(三)多措并举,培养育人。以提升中层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为重点,加强对中层干部的教育培训。首先,主管部门要立足实际,制定中层干部培训教育规划。对各部门中层干部培训教育目标任务、措施方法,纪律规定提出明确要求。其次,各部门作为教育的责任主体,应紧密结合部门实际及工作性质,因地制宜的制定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方案,方案必须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避免浅尝辄止、流于形式等问题。如,可以制定科长授课制、定期考试制、专题调研制等。第三,探索上下联动的教育培训方式。一是重点培养有识之才。组织(人事)部门每年应考虑选送一批优秀中层干部到上级机关、重点工程、艰苦岗位挂职锻炼,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性和有用性,不断丰富中层干部的阅历和才干。二
是实行“学分制”教育。把中层干部等同于实职领导干部或后备干部加以培训,实行“学分制”管理及考核,把中层干部参加学习、考试、调研等情况纳入中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强化中层干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四)强化监督,有效防范。以整治用人不正之风主题活动为契机,将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工作下延外伸,采取定期、不定期抽查方式,对乡(科)级领导班子选任中层干部工作实施检查、督导,对违规操作问题严重的追究第一责任人责任。
第二篇: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几点思考
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几点思考
(一)多措并举,在“育”上下功夫。要建立以各单位为主、组织人事部门为辅的中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科学制定中层干部培训教育规划,对各单位中层干部培训教育的目标任务、措施方法,纪律规定提出明确要求。各单位作为教育的责任主体,应紧密结合单位实际及工作性质,制定科长授课制、定期考试制、专题调研制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方案,切实避免浅尝辄止、流于形式等问题。要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一是要探索“菜单式”选学。由中层干部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选择不同的培训课题。组织人事部门将选题适当归类,联系上级机关、重点工程以及其他相近岗位,分批次选派优秀中层干部进行挂职锻炼,不断丰富其阅历和才干,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性和有用性。二是要实行“学分制”教育。把中层干部等同于领导干部或后备干部加以培训,实行“学分制”管理及考核,把中层干部参加学习、考试、调研等情况纳入中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强化中层干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要突出调研考核。将中层干部调研工作列入专项考核,促进中层干部主动思考,主动深入一线,深入服务单位,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新
情况新问题,从研究实践问题过程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工作能力素质。
(二)创新办法,在“选”上做文章。任用和提拔中层干部,作为对干部一种奖励和肯定的手段,既能在干部队伍中起激励和榜样作用,也是干部成长成熟的必然需要。要加大力度探索和创新选人用人方式,进一步完善“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三票制”等竞争性选拔制度,为优秀、成熟的中层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在公开选拔过程中,要不断开拓选人视野,扩大选人范围,按照“五重五不简单”的要求,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注重考选和组织推荐相结合,注重民主测评和平时考察相结合,注重德才表现和群众反映相结合,注重优势特长和岗位实际相结合,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考试内容,提高考察分值权重,使实干者不吃亏,使成熟者有出路。同时,要善于发掘默默奉献、踏实工作的老实人,敢于起用锐意创新、拼搏钻研的能干人,做到唯贤是举,知人善任,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一支能力突出、德才兼备、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中层干部队伍,为党政机关储备优质的后备力量。
(三)建章立制,在“管”上谋提升。建立和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是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的治本之策。一是要建立轮岗交流制度。对于在同一岗位或同一单位任职满一定年限的中层干部,实行单位内轮岗或
跨单位交流,让他们经历更多的岗位,在不同工作环境中得到磨练,既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又较好地克服人的“岗位惰性”,促进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激发干部新的工作热情和潜能,使其能够在最佳使用期内发挥最大化作用,在促进干部成长进步的同时,促进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要建立关爱帮扶制度。对涌现出来的优秀中层干部和先进典型事迹,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切实增强中层干部荣誉感和认同感。要建立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定期与中层干部谈心交心制度,定期沟通思想,释疑解惑,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中层干部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要积极为其排忧解难,指明努力方向。对家庭有困难的中层干部,要提供必要的帮助。三是要建立监督管理制度。中层干部都掌握一定的职权,尤其是掌管人财物和审核审批岗位的中层干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效能建设、政风评议、社会测评等方式,加强对中层干部的监督,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四是要建立优胜劣汰制度。要用好、用活中层干部测评结果,创新选任办法,让那些“无德中层”、“无能中层”、“无为中层”逐步退出岗位,让更优秀、更适合的人才走上中层岗位,特别优秀的适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促进中层干部合理流动、优胜劣汰,不断优化中层干部队伍的结构、增强中层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
第三篇:寺庄乡股级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寺庄乡股级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自 查 报 告
寺庄乡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全面加强股级干部队伍建设,真正使那些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在实践中得到及时充分锻炼,迅速成长,使我县干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近日,我乡对股级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自查,先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乡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乡现有股级干部7名,其中女性2名,大专以上学历的4人,干部身份2人。大部分股级干部能够恪尽职守,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但也有个别股级干部不能较好地开展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学历较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多数都是大专以上学历,但第一学历高中文化的占了很大的比重。就己有的本科学历来看,大多是函授学习取得的学历,并与所从事的专业不相吻合。虽然说学历不等于能力,但是学历可以转化为能力,学历低了,发展潜力就容易受限,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已成为一些干部指挥能力提不高、业务能力上不去的制约因素。
2、部分干部专业技能不够扎实。其中既有专业干部来源不足、自身学习不够的原因,也有组织培养不够有力的问题。专业技术干部的主要来源于地方大学、武警院校毕业生,不同程度受时间、实践、专业限制。大多数干部走上工作岗位后,学习的自觉性都有所降低,有的认为工作忙,没时间学;有的感到理论离实际远,学了用不上;有的学以致用上不够好,有的干部学习不善于与部队建设和个人实际相结合,缺少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图形式走过场,片面追求读了多少书,写了多少笔记。有的还觉得自己对眼前的工作干得很顺手,学与不学关系不大。
3、股级干部年龄老化,缺少年轻干部。股级干部大多是在乡机关工作多年,工作经验较为丰富,但缺少创新能力的老干部。因此,不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作时容易凭主观经验做出决策,导致决策的不科学性。如今农村的各项新工作层出不穷,部分老干部不能适应新形势,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对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不能够及是及时的较好的解决。
二、下步打算
1、加强对股级干部的培训。通过远程教育、报纸杂志、集中培训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着重培训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新形势下农村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各项业务知识等方面的知识。
2、加强宏观管理。立足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抓好寺庄乡科级干部管理监督的同时,将股级干部的管理监督与选拔任用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严格对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有关要求,对全乡股级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对需要增设股级岗位的单位进行严格审核。
3、严格选任程序。对新选任的股级干部严格履行四个程序,即民主推荐和测评、组织考察、党组织集体讨论研究上报、乡党委书记任命。同时将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纳入选任程序,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观念,使有知识、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干部能够脱颖而出,不断优化股级干部队伍结构。
第四篇:股级干部队伍建设要抓好五个突出
股级干部队伍建设要抓好五个突出
——参加全市股级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当前,加强股级干部队伍建设,要针对公安工作实际,着重抓好五个突出:
一要突出以思想政治为核心,严格加强队伍管理。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的地位,坚持从严治警,令行禁止,避免影响队伍建设和队伍形象的各类问题发生。要确保股级干部思想上、行动上与时俱进,并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要严格队伍内部管理,将管理向股级干部社交圈和八小时以外延伸,采取不间断的明查暗访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股级干部行为养成。
二要突出以日常工作为载体,提高执法办案水平。要积极开展规范执法工作。突出加强股级干部的法律法规学习和提高案卷审核审批质量。认真整理执法办案卷宗,严把案卷质量关,切实提高基层和一线股级干部的执法水平。
三要突出以文化建设为载体,积极构建和谐干部队伍。要大力倡导团队精神,加强和谐干部队伍建设。通过适时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为股级干部提供表达思想、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平台,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研究建立新的股级干部谈话制度、股级干部家属沟通联系制度、股级干部家庭重大变故登门走访慰问制度等;努力解决股级干部各项待遇,增强股级干部队伍的凝聚力。
四要突出以提升素质为重点,推动股级干部岗位练兵的开展。妖坚持以科技练兵带动和促进业务练兵的工作思路,不断丰富和完善例会讲评、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旁听庭审等练兵方法,不断营造苦练基本功的浓厚氛围。
五要突出以先进典型为引导,改进表彰奖励工作。坚持“发现一批、总结一批、推出一批、储备一批”的基本思路,以基层一线为重点,积极发现、树立一批股级干部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股级干部队伍建设的扎实开展。
第五篇:高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高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作者:张红英
【摘要】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认识高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肯定好的做法,同时提出执行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及问题的症结,进而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干部队伍;建设
高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层干部是学校管理队伍中的重要层次,是领导师生员工按照学校总体工作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在学校全局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中层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直接关系到能否高质量地做好教学、科研、管理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关系到学校能否富有成效地落实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各项任务。
一、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和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完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着力推进干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中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逐步优化。较好的完成了学校建设发展的各项任务,为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内涵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总体来说,学校中层干部队伍是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做法
(一)坚持理论学习,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学校党委选派干部参加国内外高校学习、主题培训、调研等,干部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升,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工作的积极性、团结协作精神、廉洁自律意识得到增强,领导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干部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学校校把干部公开竞聘上岗作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层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都有了明显改善,干部队伍整体活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干部的教育、管理、考核机制不断完善。学校党委初步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干部培养、选拔任用、管理考核体系。健全了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干部目标任务完成与干部年终考核挂钩制度,为推进中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加强领导干部监督,廉洁自律意识得到提高。学校建立健全总结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等干部廉洁自律相关制度。对干部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新提拔干部进行任前廉政鉴定和任后廉政考试,中层干部队伍的廉洁自律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三、学校中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确定的建设教师教育为主的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要求来看,中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的不适应。对现代大学理念缺少系统学习,习惯于老经验、老办法,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二是能力素质的不适应。有些干部处理棘手问题、驾驭复杂局面、总揽全局的能力偏弱。三是领导方式的不适应。有些干部为广大师生服务观念意识不强,民主管理方面举措不多;四是干部激励机制不完善。向上发展是个瓶颈,许多正处级干部干了几十年,晋升无望,近二线年龄,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原因分析
从校内管理机制看,校、院两级行政管理有些职责不够清晰;领导班子民主决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各类评选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从干部工作机制看,干部锻炼交流机制不健全,干部上挂下派、跨校交流力度不大;考核机制还有不科学、不够合理的成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年轻干部的动态管理和培养、锻炼不够;四是干部学习培训力度不够。干部出国、出校、挂职、交流培训等还有待加强。
从领导干部自身素质看,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领导作风和廉洁自律意识、服务本领需加强。
四、加强学校中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总体思路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和德才兼备等原则,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优化队伍结构、加强考核监督、落实人文关怀为重点,进一步形成选人用人机制更加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更加科学、考核监督机制更加有效的干部工作体制。
(二)主要举措
以学习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核心,进一步加强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定期邀请专家学者给中层领导干部作辅导讲座;定期编印高质量的专题理论学习资料;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对民主集中制进行专题学习研讨,进一步完善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完善两级教代会制度,发挥在民主管理和民主办学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明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促进中层领导干部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
以提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办学治校能力。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努力培养适应形势发展的“讲政治、懂业务、善管理”的高素质的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
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结构。根据校、院、系三级组织两级管理的要求,贯彻人岗相适的干部配备原则,进一步发挥领导班子整体效能。建立干部培养档案,加大选拔力度;大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
以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工作。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发挥考核工作的作用;建立健全民主生活会、干部诫勉谈话、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引导中层干部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继续实行中层干部述职述廉报告制度。
以彰显人文关怀为重点,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干部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党委组织部“干部之家”的作用,及时了解、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建立关心、爱护干部的长效机制。大力宣传公道正派、业绩突出的好干部、好班子。
总之,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选人是前提,教育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监督是保证,只有通过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坚持不懈的政治思想教育,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全面有效的内外监督,才能不断提高中层干部的政治素质、管理水平和自律能力,形成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管理有力、廉洁高效的中层干部队伍,更好地为高校事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