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思路及措施工作情况报告

时间:2019-05-12 15:5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发展思路及措施工作情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发展思路及措施工作情况报告》。

第一篇:经济发展思路及措施工作情况报告

经济发展思路及措施工作情况报告

经济发展思路及措施工作情况报告

一、经济发展思路

优先突破工业经济。

无工不富,市县领导的讲话,给我们定了向,导了航。镇要跨越式发展,必须实现工业经济的异军突起,非均衡发展。其主要道路,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做好矿产、水电开发和大宗农产品加工三篇大文章;二是无中生有,谋求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与渝北互动发展中有所收获;

三是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大力发展棉絮、鞋类、蜂窝煤等服务加工业;四是打造旅游产业这一“无烟工业”,利用独特的生态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发展民俗、生态休闲、乡村体验游,使旅游

业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工业发展的目标是,在桃坡村建设一个工业小区,年内新引进三家以上工业企业,在2011年以前引进1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500万元,工业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的不足10%提高到60%左右。

目前我们在矿产加工业上已经有所进展,与广东、贵州两家企业分别达成了意向性协议,在年内启动大理石开采加工和铜矿勘探;在水电工业发展上,着重支持金家坝电站建设。我镇移民搬迁任务已经圆满完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电站厂区、生活区施工秩序正常,力促其早日建成发电;在服务加工业上,已经引进一家布鞋厂落户,即将投产。

第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

重点是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不折不扣地完成林业生产任务,为林浆纸一体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大力发

展畜牧业,生猪、草食牲畜和家禽并举,以企业化、大户生产带动面上发展,实现年出栏生猪15000头以上,山羊10000只以上,小家禽50000只以上,肉类产量1490吨以上,实现畜牧产值4830万元,使畜牧业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积极发展烤烟、药业等一村一品,一组一品经济和庭院经济,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

同时,我们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第一产业来抓,在以新增劳动力为重点的劳动技能培训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上下功夫,确保劳务经济提质增量,实现常年在外务工劳动力达5000人以上,消除劳动力“零”转移家庭户。

第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第四,在交通建设上,争取年内启动、明年完工铜小公路通畅改造,进入1小时酉阳圈;年内完工小岗、桃坡两条通村通达工程,启动茶元村通村公路建设,明年打通桃坡至酉龚公路连接道。实现村村通公路,2011年实现组组通公

路,建成半小时。

在水利建设上,年内完成集镇水厂改扩建;通过水利项目、扶贫项目和烟水配套工程实施,新解决个组人的饮水困难。2011年前,全面解决农村人畜安全饮水问题。

第五,在新农村建设上,以县上政策和项目为支撑,积极组织动员群众开展“一建七改”,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已经完工便民路6公里,规划新建沼气池1000口将于下半年动工。

第六,在集镇建设上,坚持引资开发为主、项目支持为辅的建设方式,从精致上着眼、山水上着手,以打造“精致,迷你水乡”和把建设成为县城后花园为目标,着力打通河流阻隔,东西两岸连通发展,以新区建设推动集镇旧城改造,实现集镇发展格局大突破,扩大集镇规模,完善集镇功能,使集镇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易地移民扶贫的平台,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辐射带动和集聚能力,逐步把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区域性中心集镇、边贸强镇。

二、具体工作措施

1、整合力量,围绕“四件大事”打攻坚战。

要确保实施“四件大事”在镇得到有力推进,干部是关键,现有的运行机制、干部力量配置已经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因此,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切实加强对实施“四件大事”的领导,进一步优化力量配置,打赢攻坚战。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好统筹的同时,成立工业发展、林畜产业发展、集镇建设三个指挥部,分别由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任指挥长,副职领导干部在不交叉的前提下,担任领导小组副指挥长,做到统筹兼顾,各有侧重;二是优化干部力量配置。成立工业发展办公室、招商引资办公室,抽调得力干部常年抓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分别组建工业发展、林畜产业发展、集镇建设三个指挥部办公室,除党政办、财政所、安办等必须的后勤保障和安全管理机构保留必要人员外,综合考虑干部职工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特长等因素,打破体制界限和原有岗位设置,全员纳入三个指挥部办公室,承担实施“四件大事”的具体工作任务。那一世范文网

2、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为载体,力促干部作风大转变,发展环境大宽松。

一是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要以“纵尺”、“横尺”和“四件大事”发展要求这“三把尺子”,来衡量的发展现状,引领的发展道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

”等多种方式,改变广大干部群众封闭保守、盲目乐观等错误思想观念,增强重工、亲商和全民创业的意识,树立发展信心,坚定发展决心,投身“四件大事”建设洪流。

二是严格纪律管理,促进机关作风大转变。进一步明确干部职工岗位职责,强化机关纪律管理和效能监察,打造一支想干事、有事干、能干事的工作队伍,主动深入一线,密切联系企业、联系群众,搞好服务工作。

三是坚决宽松发展环境。杜绝镇级管理执法部门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和“吃、拿、卡、要”行为。主动协助企业办理各种手续,协调配套水、电、通讯等企业生产必要条件,积极承担征地拆迁等基础性工作;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惩市霸、村霸、路霸和各种黑恶势力,营造优良的治安环境;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传承淳朴厚道、诚实守信的民族优秀性格,营造优良的人文环境。

3、筑巢引凤,招商引资。一是加快工业平台建设。迅速动工桃坡工业小区,尽早动工集镇建设,为企业发展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条件。二是认真编制项目。围绕确立的工业经济、农业产业、集镇建设发展方向和目标,在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迅速完成一

批项目建议书,着手部分项目的可研,为对外招商引资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三是多渠道招商引资。争取早日开通“镇政府公众信息网”,并利用各种现代媒体、人文条件和主动走出去等方式,广泛宣传镇在资源、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招引一批企业落户。

“中流击水,不进则退”,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有决心、有信心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群策群力,抢抓机遇,不辱历史使命,以落实“四件大事”的优异成绩,建设一个山川秀美、人民富庶、社会和谐、生机勃勃的新。

第二篇:XX镇经济发展思路及措施汇报材料

一、经济发展思路:

(一)优先突破工业经济。

无工不富,市县领导的讲话,给我们定了向,导了航。xx镇要跨越式发展,必须实现工业经济的异军突起,非均衡发展。其主要道路,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做好矿产、水电开发和大宗农产品加工三篇大文章;二是无中生有,谋求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与渝北互动发展中有所收获;

三是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大力发展棉絮、鞋类、蜂窝煤等服务加工业;四是打造旅游产业这一“无烟工业”,利用独特的生态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发展民俗、生态休闲、乡村体验游,使旅游业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工业发展的目标是,在桃坡村建设一个工业小区,年内新引进三家以上工业企业,在2011年以前引进1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500万元,工业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的不足10%提高到60%左右。

目前我们在矿产加工业上已经有所进展,与广东、贵州两家企业分别达成了意向性协议,在年内启动大理石开采加工和铜矿勘探;在水电工业发展上,着重支持金家坝电站建设。我镇移民搬迁任务已经圆满完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电站厂区、生活区施工秩序正常,力促其早日建成发电;在服务加工业上,已经引进一家布鞋厂落户,即将投产。

第二,(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

重点是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不折不扣地完成林业生产任务,为林浆纸一体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大力发展畜牧业,生猪、草食牲畜和家禽并举,以企业化、大户生产带动面上发展,实现年出栏生猪15000头以上,山羊10000只以上,小家禽50000只以上,肉类产量1490吨以上,实现畜牧产值4830万元,使畜牧业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积极发展烤烟、药业等一村一品,一组一品经济和庭院经济,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

同时,我们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第一产业来抓,在以新增劳动力为重点的劳动技能培训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上下功夫,确保劳务经济提质增量,实现常年在外务工劳动力达5000人以上,消除劳动力“零”转移家庭户。

第三,(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第四,在交通建设上,争取年内启动、明年完工铜小公路通畅改造,进入1小时酉阳圈;年内完工小岗、桃坡两条通村通达工程,启动茶元村通村公路建设,明年打通桃坡至酉龚公路连接道。实现村村通公路,2011年实现组组通公路,建成半小时xx。

在水利建设上,年内完成集镇水厂改扩建;通过水利项目、扶贫项目和烟水配套工程实施,新解决个组人的饮水困难。2011年前,全面解决农村人畜安全饮水问题。

第五,在新农村建设上,以县上政策和项目为支撑,积极组织动员群众开展“一建七改”,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已经完工便民路6公里,规划新建沼气池1000口将于下半年动工。

第六,在集镇建设上,坚持引资开发为主、项目支持为辅的建设方式,从精致上着眼、山水上着手,以打造“精致xx,迷你水乡”和把xx建设成为县城后花园为目标,着力打通河流阻隔,东西两岸连通发展,以新区建设推动集镇旧城改造,实现xx集镇发展格局大突破,扩大集镇规模,完善集镇功能,使集镇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易地移民扶贫的平台,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辐射带动和集聚能力,逐步把xx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区域性中心集镇、边贸强镇。

二、具体工作措施

1、整合力量,围绕“四件大事”打攻坚战。

要确保实施“四件大事”在xx镇得到有力推进,干部是关键,现有的运行机制、干部力量配置已经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因此,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切实加强对实施“四件大事”的领导,进一步优化力量配置,打赢攻坚战。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好统筹的同时,成立工业发展、林畜产业发展、集镇建设三个指挥部,分别由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任指挥长,副职领导干部在不交叉的前提下,担任领导小组副指挥长,做到统筹兼顾,各有侧重;二是优化干部力量配置。成立工业发展办公室、招商引资办公室,抽调得力干部常年抓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分别组建工业发展、林畜产业发展、集镇建设三个指挥部办公室,除党政办、财政所、安办等必须的后勤保障和安全管理机构保留必要人员外,综合考虑干部职工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特长等因素,打破体制界限和原有岗位设置,全员纳入三个指挥部办公室,承担实施“四件大事”的具体工作任务。

2、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为载体,力促干部作风大转变,发展环境大宽松。

一是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要以“纵尺”、“横尺”和“四件大事”发展要求这“三把尺子”,来衡量xx的发展现状,引领xx的发展道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

”等多种方式,改变广大干部群众封闭保守、盲目乐观等错误思想观念,增强重工、亲商和全民创业的意识,树立发展信心,坚定发展决心,投身“四件大事”建设洪流。

二是严格纪律管理,促进机关作风大转变。进一步明确干部职工岗位职责,强化机关纪律管理和效能监察,打造一支想干事、有事干、能干事的工作队伍,主动深入一线,密切联系企业、联系

群众,搞好服务工作。

三是坚决宽松发展环境。杜绝镇级管理执法部门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和“吃、拿、卡、要”行为。主动协助企业办理各种手续,协调配套水、电、通讯等企业生产必要条件,积极承担征地拆迁等基础性工作;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惩市霸、村霸、路霸和各种黑恶势力,营造优良的治安环境;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传承淳朴厚道、诚实守信的民族优秀性格,营造优良的人文环境。

3、筑巢引凤,招商引资。一是加快工业平台建设。迅速动工桃坡工业小区,尽早动工集镇建设,为企业发展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条件。二是认真编制项目。围绕确立的工业经济、农业产业、集镇建设发展方向和目标,在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迅速完成一批项目建议书,着手部分项目的可研,为对外招商引资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三是多渠道招商引资。争取早日开通“xx镇政府公众信息网”,并利用各种现代媒体、人文条件和主动走出去等方式,广泛宣传xx镇在资源、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招引一批企业落户xx。

“中流击水,不进则退”,xx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有决心、有信心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群策群力,抢抓机遇,不辱历史使命,以落实“四件大事”的优异成绩,建设一个山川秀美、人民富庶、社会和谐、生机勃勃的新xx。

第三篇: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其最大的特点:一是农的成份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也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整个经济相对落后。三是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阶段内,往往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联系。

对县域经济概念它的内涵外延,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因为,这对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应从县域经济与市域、省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各个县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当前县域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规律等,以此更有效地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宏观、微观政策和措施。

一、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各界最关注的是“三农”及相关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并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比较丰富、比较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县域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即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靠工业来带动,包括农产品增值主要靠工业来转化,农业劳动力转移首先靠工业来吸纳,城镇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工业发展来创造需求和积累资金等等。所以,县城经济发展中,工业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所在。基础配套和集中体现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即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城镇化水平滞后会制约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太超前则不仅不会必然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必然发展,还会成为无本之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以及发展规划,当前应特别注意要立足县情,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既要跳出“三农”抓“三农”,也还必须立足“三农”抓“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看,无疑是正确的,这是我国抓“三农”思路的一个重大进步。但现在流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跳出“三农”抓“三农”,就是“三农”要“三化”,即农村城市化、农民居民化、农业工业化。我认为,这就走向了极端,既是不可能的,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也会是十分有害的。无论到什么时候,“三农”只会减少,不可能被全部“化”了。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三农”工作的整体思路还只能只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在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立足“三农”抓“三农”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1-的转化。如果现在的工作重点就把农业自身的现代化扔到一边,都去跳出“三农”搞“三化”,不仅“三农”会遭受巨大损失,“三化”也必然成为空中楼阁。偏向不纠正,可能会给实际工作造成极大混乱。

2、既要立足“县域”抓“县域”,也要跳出县域抓县域。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首先立足本县资源优势的转化,这无疑是对的,但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我们的眼光切不可自觉不自觉地被行政区划的边界框住,只注重行政区划内自然资源、经济要素的组合。对于本地的资源优势,要放开眼界,发挥其辐射力和吸引力,进行“走出去”和“请进来”,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优势的整合、重组,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同时,对于本地没有的自然资源,同样可以利用本地人文的、地理的、体制的和环境的等各种优势去吸引过来,聚合成本地的经济优势。实际上,这一点在许多地方都早已存在了,但恐怕有的是自觉的,而有的是“自发”的,只有十分明确地确立这个思路或指导思想,才能更主动地、全面地、充分地去指导、引导和支持这项工作的开展。

3、加速发展的目标规划,既要防止保守,又要防止冒进。十六大确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已经深入民心,但实际要贯彻好,还需要艰苦努力。在当前各地纷纷制订发展规划,明争暗赛加快发展中,有许多现象值得冷静研究,以防止出现偏向,比如:

一是许多地方制订的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都明确了要发展、扶持的重点产业、产品,计划确定了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一方面,这是很必要的,只要提高科学性,对实际工作就会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促进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这些规划、计划和配套扶持政策过于具体、过于钢性,不能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瞬息万变、新增长点和新衰落点都在不断涌现,特别是优胜劣汰等规律性,则这些规划计划就仍然“计划经济”的性质太多了,必然会制约经济发展。最明显的是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项目的规划、计划和扶持政策,如果不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则要么会使经济发展受损失,要么使规划、计划变成一纸空文。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就是如此。所以,我们制订的规划、计划等,一定要有动态性、开放性、开发性。对发展重点,包括重点产业、行业、企业、项目等,要动态管理,见了好苗就浇水,扶不起的阿斗就不硬扶。

二是许多地方制定的规划及实际的工作都在争取跨跃式发展,跨跃的原因和措施都是资源、改革、观念等后发优势。这个加快发展、竞相前进的指导思想和精神状态是必要的。问题在于,这都必须建立在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实际可能出发,真正弄清究竟有哪些后发优势,其后发的条件能达到多少,发挥的效果能有多大。要十分注意防止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的领导导向“大跃进”,指标逼出浮夸风,追求政绩“放卫星”。

二、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加大和改进国家对县域经济特别是“三农”的支持力度。

关于为什么要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各界已有广泛讨论。除“三农”发展对整个经济的重要性外,许多同志还特别强调了计划经济下行政干预造成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户籍制度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等,以致造成了工业剥削农业,城乡差别等,所以现在需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我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原因,但不能片面强调。因为这必然导致只要放开农产品价格、放开户籍管制制度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我们还必须看到并充分重视问题的另一方面:农产品不可能象工业品那样通过快速的、大量的更新产品而获得超额利润;各类家庭在温饱问题解决后思格尔系数下降必然造成农产品供应日益加剧的“相对过剩”;农业生产方式中生产资料的改进特别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土地集中、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的调整等,在城市和工业发展到相当程度之前不可能象工业生产方式那样快速的发展和提高。这样,在工业出现和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在与工业的竞争中必然处于不利地位,必然是不平等的竞争,价值规律在这方面的缺陷只靠市场竞争是不可能解决的。同时,由于工业主要是依托城市而产生、发展的,所以上述“不平等”因素也就决定了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在社会整体发展中必然处于不利地位、必然是不平等的竞争。正因为如此,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在“发达”之前都存在“工业剥削农业”,而它们在发达过程中也都实行了各种各样的政府保护农业、支持农村的政策和措施。所以,在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三农”自身的需要,也成为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工业发展的需要时,就必然由政府主导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干预经济,以财政、货币甚至直接行政手段去支持农业的发展。如果只任市场去调节,则这种社会畸形只能不断加剧。

关于财政政策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有三个问题:一是要加大支农力度和调整支农资金结构。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尽快改变对农村“取大于予”的局面,这一点已基本形成了共识。值得研究的是,现在支农的对象多是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公用设施、纯农业的开发项目等,而对农村中的能直接生钱、创造效益的二三产业的支持还微乎其微。实际现在许多农村的资源开发、农产品转化项目因资金制约无法起步,或无法迅速扩大的问题比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更突出、更迫切,财政支农资金应加大对它们的扶持力度,这样做对这些地方的整体发展更有利、作用更大。二是改进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式。现有的各类财政支农资金主要是拿给县、乡、村去直接投资搞项目建设,或直接给农户去搞生产开发。这种方式往往效果差、风险大、资金流失严重。实际上,其中许多项目可以由县、乡、村出面组织或农民合作组成各类开发性实体或经营性企业,财政支农资金以补助、配股、担保、贴息、项目保险或奖励等形式去支持这些事业的发展,投资农业投资项目,以等量的财政资金去“四两拨千斤”,撬动各类民间资金和银行资金投向“三农”项目。这样做的实质,是以财政资金作补贴,使社会资金投向农业能获得与投资工业大致相当的平均利润,弥补价值规律在调节“三农”发展方面的缺陷。同时,项目的企业化运作,还会因产权清晰、主体明确而大大提高运营质量和效果,会通过财政对农业开发的支持而加速农村市场化的步伐。三是要注意扶优扶强,扶持重点。要按照“抓龙头就是抓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指导思想,尽量改变现有许多扶持农业结构调整、扶持农村搞开发的资金撒胡椒面,直接用于支持所有农户或零星小户的做法,把有限财力重点用于支持各地的各类龙头企业的发展,以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带

动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现在好多支农资金因没有好项目或农民不愿干而用不出去,同时又有好多龙头企业因资金困难不能迅速壮大,就充分说明了这样调整的必要性。

关于金融政策:金融业务近年来在农村的大幅减少,既是市场经济发展中工业农业生产方式、产品市场特点的必然结果,同时它又必然加剧农村经济发展的萎缩。农村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有金融业务在农村的大发展为前提。一是要引导商业银行恢复和扩大农贷业务。一方面,要运用前述财政、担保、贴息、保险、资金补助等手段吸引商业银行资金向农村投放,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农村发展需要,对各类涉农项目分别确定使项目运营能获得“平均利润”因而银行对农业贷款也能获得平均利润的“补贴”额度。另一方面,现在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经济效益,把许多精力转向了“中间业务”。对农业的贷款甚至整个业务中全部贷款业务的比例都在大大下降。对此,国家应硬性进行干涉,即对各金融机构整个业务量中贷款业务应达到多大比例,贷款业务中涉农贷款应达到多大比例等应作出硬性规定。政府不应该指令银行给哪个企业、哪个项目贷款,但适应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对整个银行的业务结构、贷款结构进行干预则是必需的,否则,经济结构调整不可能顺利进行,而结构失衡却在所难免。二是农业发展银行应名实相符,成为与国家“三农”政策相对应的、全面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各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三是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要审慎进行。农村信用社虽然一直挂着“集体”性质的牌子,实际在相当长时期内其管理与运作跟国家商业银行没什么区别。因此,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同样应享受与国有银行一样的“核呆”政策;否则,农村信用社不仅不可能真正承担“振兴农业”的应有作用,反而是引发金融风险“定时燃烧弹”,一旦条件成熟就会爆炸,在农村信用社今后的运营中,一方面,农村信用社来自储蓄存款的资金应与国家商业银行一样按市场机制运作,另一方面,从当前各个银行和农村的实际看,农村信用社又必需承担一定的政策性业务。那么,它承担的这部分政策性业务的资金来源和效益、风险等,则应由国家给予补助或补贴。四是邮政储蓄对农村的抽血机制应尽快改变。例如通过中央银行再贷款给本县的农村信用社,或其它合适的方式、途径等。五是对县以下企业的“评级”标准应进行调整。如果把它们的要求与城市企业一样要求,则银行资金再充裕也很难轮到给县以下企业贷款。

三、正确引导和支持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正确引导并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也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有战略性意义的问题。但是,无论当前还是长远看,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却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即既注重向城镇的转移,又注重就地转移。有两个很明显的原因:一是我国农业人口众多,要象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把农村人口降到10%甚至5%以下,不说不可能,起码会比它要漫长得多。二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及与此相联系的农业劳动力及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方面,越后发达国家困难越大,有多方面甚至是不可比的,因为越后发达国家向世界市场输出产品的能力整体上与先发达国家越无法相比,因此,靠世界市场拉动本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成份就越小。任何忽视就地转移而只强调“向城镇转移”的理论和政策导向,都是要不得的。

1、向城镇的转移及城镇的发展。首要的还是工业的展,以工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的发展也即以二、三产的发展为劳动力转移创造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以城镇发展为劳动力转移创造安家的条件。现在许多同志在谈“三农”问题时首先谈城镇化建设,其实城镇化建设必须与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脱离了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一、二产业发展需要盲目扩张城镇建设,很容易造成城镇建设的泡沫化,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应该指出的是:①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必须兼顾,不考虑工业发展的需要,而只强调“三农”需要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②在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支持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是已定的产业政策,这个政策应进一步完善。即现有支持政策中对企业的选择标准,绝大多数县域企业是很难达到的,所以,在这些政策的支持标准中,应降低对县域的资源转化型企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门槛。这样做,无论就政策发挥的经济效益、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还是对整体工业布局的调整都是有利的。

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真正实现,是农民居家迁入城镇,而不是所有的“打工者”。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鼓励转移的政策和措施,就必须进一步分析哪些人可能是“居家迁入者”,具体用什么鼓励措施。就当前情况看,今后一个时期可能居家迁入城镇的主要是:到城镇创业并已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发展者;夫妻双方都在城镇打工,已有一定积蓄者;夫妻双方都在城镇打工而生育子女者,他们为了子女的发展会千方百计在城里定居;农村中已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主或以各种途径先富起来、有了相当积蓄而追求生活、文化等条件提高者等等。一般的打工人员,由于其收入低、工作不稳定、家庭成员多数还在农村等,很难居家迁入城镇。如果我们盲目地鼓励、鼓动这部分人入城,则要么政策目标难以实现,要么他们迁入了城镇后,成为城镇中的贫困人口,从而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2、就地转移及乡镇企业的发展。要实现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就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一提发展乡镇企业,许多人都感到犹豫或忌讳。其实过去乡镇企业曾蓬勃发展,说明了它的发展潜力,而大批乡镇企业的快速灭亡,主要原因是其集体性质的产权弊端。现在我们要发展的乡镇企业,是乡镇村属地内的各种类型的民营企业,完全不必担心过去那种现象的重现。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需要形成氛围特别是消除过去“阴影”的影响,需要营造各种有利乡镇企业发展的环境外,特别还需要前面已提到过的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持。从现有财政支农资金中切出一块来,用于对乡镇企业的贷款贴息、担保、资金补助、配套贷款、保险等,无论其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果,肯定都会好得多。一些人思想上总认为财政支农资金无偿贴给国有企业,或无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科教文卫事业,或以退耕还林等形式给予所有农户等是应该的,而若用于无偿扶持个体、私营或合伙企业就不应该,这种观念必须尽快转变。

现在还有一种意见,就是为了加快城镇化步伐,应采取措施把农村的乡镇企业搬迁到城镇去。这无论从正确性还是可能性上看都是明显不妥的。我们只能用城镇的聚集效应使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便于发展来吸引乡镇企业,万万不可不顾经济帐而盲目“拉郞配”。可行的政策选择是:一方面引导乡镇企业增量部分到城镇去办。一方面对在农村更便于发展的乡镇企业也要一视同仁地大力支持。

3、农民的素质提高、观念转变与县域职业培训体系的发展。劳务输出在许多地方发展不起来,是因为农民素质不适应,或观念老化、宁肯在家闲呆着也不愿出去赚钱。许多农村有十分有利的开发、创业条件,而农民的素质、观念跟不上,“赚起赔不起”不敢去干或想干不会干。所以,观念陈旧、素质低下是制约农业劳动力转移、以至制约农村发展的另一个瓶颈,甚至比货币短缺的制约还严重得多、直接得多、紧迫得多。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县一级的职业技术培训。当前县一级职业技术培训相对于农业劳动力转移而言,主要问题是规模小、收费高、培训内容针对性或适应性不强。所以,各级财政应高度重视、切实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而各职业培训机构则应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培训内容。也可以设想,农村的基础教育主要由县以上各级政府承担,职业教育和培训主要由县、乡、村承担。

4、要鼓励和支持城里人上山下乡创业办企业。由于观念、技术、资金、社会关系等诸多原因,城里的干部、职工、个体私营企业到农村去进行一、二、三产业方面的创业,在一些地方已出现了很好的典型,应该大力宣传、鼓励和支持。发展下去,在许多地方这可能成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带动农民创业的一个较好的途径。

第四篇:海洋经济发展思路

66项政策扶持蓝色经济 西海岸建海洋经济新区 http://.cn2011年06月25日04:40半岛网-半岛都市报省发改委主任、省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张超超

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有利于重点城市拓展发展空间,提高行政效率。建设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等海洋经济新区,是促进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客观需要。建设日照国际海洋城、潍坊滨海产业园等中外合作园区,有利于加强海洋领域的国际合作。“三区”和“三园”建设是规划的亮点,也是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重点。6月24日,2011“蓝色经济大家谈”开幕式上,省发改委主任、省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张超超,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定位、总体布局、分布重点等,并对主要“涉蓝”政策进行了解读。

建国家级海洋经济学院

张超超说,国务院批复的规划赋予了我省66项重大支持政策和事项,其中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方面,规划从产业发展、财税、投融资、园区建设等方面确立了24项扶持政策,主要包含了五个方面。一是设立了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会,目前已上报发改委,下一步将争取国家尽快批准。二是设立海洋产权交易中心,海洋商品国际交易中心和国际碳排放交易所。三是建设长岛休闲度假岛和荣成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四是支持区内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公开转让。五是支持各类园区建设,建设具有海洋特色的经济区等。

张超超表示,半岛蓝色经济区在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方面,出台了包括科技、教育、人才等13项政策。其中,从探索落实区内高等学校设置体制机制,规划建设一所国家级海洋经济学院等方面提出了教育政策。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海洋科教人才培训,建设一批海外留学人员的创业人才基地,建设东北亚地区的海洋人才集聚中心和交流中心等方面提出了人才政策。合理调整重点城市区划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张超超解读说,规划明确了两方面的政策,总共是14项。

一是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中日韩区域合作的实验区。今年5月,温家宝总理在中日韩三国峰会上指出,明年将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在重点

产业开放、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把蓝色经济区打造成为中日韩区域的合作实验区。

二是合理调整重点城市的行政区划,建设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等海洋经济新区和日照国际海洋城、潍坊滨海产业园等中外合作园区。

规划还提出设立中国青岛国际海洋节。张超超说,设立中国青岛国际海洋节,举办蓝色经济高峰论坛以及海洋经济文化技术国际博览会等方面的国际会展,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

围填海指标对山东倾斜

张超超说,在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规划从加强蓝色经济区保护建设和管理试点,开展海洋生态补偿试点和海洋带综合整治试点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加强海洋生态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

规划还提出,围填海指标等将对山东予以倾斜。其中包括新建董家口等九个集中区域的用海片区,推动填海海域使用权证,支持开展海岛保护试点等,这是增加土地利用指标,节约土地使用问题,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

省委、省政府在近期出台的实施意见中,对这些政策进行了明确分工,力争今年完成13项,启动开展39项,研究探索14项,同时省政府将围绕财税、投融资、用地用海、对外开放、科技交易、生态环保等方面研究制定系列的配套政策。

2011年7月26日—27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工作研讨会在东营市举行,省发改委规划处赵锋处长、蓝色经济规划处王智永处长等出席会议,沿海七市蓝色经济规划工作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对《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了系统解读与学习,讨论修改了七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相关市介绍了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三个海洋经济新区和日照国际海洋城、青岛中德生态园、潍坊滨海产业园三个中外合作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情况。

会议要求,各市要增强全局观、大局观,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主动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衔接配套。

会议对下一步蓝色经济区规划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要做好七市规划的编制指导。目前各市均已完成规划初稿,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争取七月底前报领导小组,经省政府批准印发实施。完成“三区三园”的规划评审,规划要突出海洋新区的概念,打造品牌效应,争取在9月底拿出规划。年底前完成26个专项规划的评审论证报批工作,出台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配套政策。二是分解落实、督导实施66项政策,重点调度执行、落实情况。落实省部协议的重要内容,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动。三是尽快推动青岛、烟台、威海、潍坊四个国家级高新区进入“新三板”上市,有关市要做好工作。四是重要课题的研究,要规范化,有章可循,按部就班。近期,要筛选几个重大课题委托出去,争取年底前拿出成果。

第五篇:乡镇经济发展思路探讨

乡镇经济发展思路探讨 1楼

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

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

体效益。加强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 puu

位粉丝

核心会员

户”、“公司+协会+农户”、订单生产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主导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乡镇发展的根本出路。“抓大促小带中间”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激励促动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同时,高度重视劳务输出,鼓励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发展地方经济。

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要结合我市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整体推进,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布局合理、区域集中、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格局。

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盘活城镇基础设施和闲置资产,对城镇无形、有形资产进行转让、拍卖、租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逐步建立“投资-回收-积累-再投资”的良性运作机制。坚持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向城镇靠拢,加快发展乡镇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服务业,加强各类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不断繁荣城镇经济。

把推进招商引资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努力造就一批专业招商队伍,实现招商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引资层次的不断提升;围绕上下游项目配套,在产业招商上求突破。围绕我市木材加工、轻工食品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进行项目包装和对外招商;围绕强化诚信服务,在以商招商上求突破。加大软环境治理力度,健全跟踪服务机制;围绕打造农字号品牌,在特色招商上求突破;把我市文化特色、人文特色、创新特色和资源特色炒热、品牌叫响、形象提升,通过特色招商,实现资本和产业的集聚,推动乡镇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下载经济发展思路及措施工作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发展思路及措施工作情况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工业座谈会交流材料---工业经济2008年发展思路为实施“产业兴镇”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推进工业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全镇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努力实现我镇经济跨......

    2013乡镇经济发展思路

    在升入学习贯彻十八大会议重要精神后,以大讨论活动收集的问题和建议及镇领导、干部调研成果的基础上,xx镇的干部群众把握机遇、群策群力,依托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雄厚的工业基......

    XX镇经济发展思路及措施汇报材料(共五则范文)

    一、经济发展思路: 无工不富,市县领导的讲话,给我们定了向,导了航。xx镇要跨越式发展,必须实现工业经济的异军突起,非均衡发展。 目前我们在矿产加工业上已经有所进展,与广东、......

    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报告

    关于XX市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一、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今年以来,外部经济环境极其复杂严峻,稳增长的任务极其艰巨,我......

    农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农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根据我场目前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实际,提出林业发展思路和建议: 一、农场历年来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自“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按照总局提出的加快林......

    2011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2011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二O一一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我镇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幸福三厂,打造宜居东城”的关键之年,是打好基础,建设强镇的关键之年,是强基之年,更是腾飞......

    浅谈吉木乃县乡镇经济发展思路

    浅谈吉木乃县乡镇经济发展思路单位:喀尔交乡政府姓名:邢士伟摘要:发展吉木乃县乡镇经济要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为重点,立足区域优势,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民族团结,加快......

    乡镇2006年度经济发展思路(精选五篇)

    文章标题:乡镇2006年度经济发展思路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创新措施再谱**新一轮经济发展新乐章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欢迎各位莅临我镇调研,下面我就**镇2006年度经济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