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方志深化三议
方志深化三议 王志邦
一部《东阳市志》(以下简称《市志》)凝聚着人才之乡、百工之乡的文化结晶,也凝聚着东阳修志同仁的心血,智慧与精神。在众多的方志中,《市志》称得上是一部“灵悟级”的志书。从“总述”到以“人的繁衍,人的劳力流、智力流,人物及人的语言、习俗等篇目构成的完整的记人部类”,可以看到《市志》确有视人之未见、思人之未想、发人之未发、创人之未创之处。作为最早运用《市志》资料进行地域社会研究的一个用户(1),虽害怕写书评、害怕因自己读的不精写出的书评误导了读者,但总觉得有些话不能不说,既是对读者,也是对为地域文化辛勤耕耘的修志同仁。
一、地方志工作者的敬业精神是方志深化的前提
修志传统的回归与中国改革的启动,几乎是同时的。修志在80年代掀起浪潮是70年代末真理标准讨论、拨乱反正的产物。一批批年过半百的老同志以战斗的政治家姿态,投身于地方志事业,不怕清苦、艰苦、辛苦,为地方传统的弘扬奔走呼喊。长期的政治经验和对传统方志编纂组织形式的总结,使得地方志工作在组织上很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修志的格局,从而确保了80年代地方志工作的稳步发展。浙江之所以能在10多年时间将县市志的编纂任务完成(到1994年6月底只剩8部县市志没有评稿)和修志同仁的敬业精神是分不开的。
在这些修志同仁中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和东阳的部分修志同仁有着较多的交往。先是《浙江名镇志》稿的编辑,然后是《东阳市志》的审稿,再是《浙江省名村志》稿的审稿。每一次的书稿往来,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到他们那安于书斋,不求闻达,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神定气闲,专注于方志编纂的敬业精神。他们在《市志》跋中的一段修志历程的表白是颇值得我们深思的。他们说:
我等一时自忘其愚,贸然以膺编纂重寄,既无理论准备,又乏实践经验,临阵仓促,时有履薄临深之虞。寒暑数易,历经探索方志学、熟悉市情、掌握有关学科知识、搜集资料、构思整体框架、政治检验、哲学思辨等等诸多艰辛。始则东西奔波,广征博采,宁滥毋缺。继则爬梳于上千万字的资料之中,正误、补残、析疑、考察、筛选、提炼,撰写初稿。观我东阳,举凡自然环境、历史沿革、人口、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无不源本有自,流迁有迹。一方之志,要详今备古,穷本溯源,岂为易事!
从上述的表白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的人生哲学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虚怀若谷的胸襟,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为方志事业的奉献精神。
“自古以来,文士多而史才少。”地方志工作者要才、学、识“三长”兼备并非易事。尤其是我们这届修志,大多数的同仁(包括我自己)都没有受过完整的学科教育,学理上明显准备不足。东阳修志同仁毫不隐讳这一先天不足,在跋中明确地告诉读者自己涉足修志时“既无理论准备,又乏实践经验”。这样一种诚实的心灵使这群文人能够在修志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方志学、熟悉市情、掌握有关学科知识、搜集资料、构思整体框架、政治检验、哲学思辨等等”。同时,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努力使一切硬伤消灭在出书之前。一方面认真听取各方评审意见,另一方面根据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有关审稿制度的决议严格报审。
从读《市志》送审稿。到读成书的《市志》,一个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东阳的修志同仁对于省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审稿组提的修改意见,能够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予以吸收,融化于志书之中。比如,送审稿“大事记”第3条中认为浙江斯姓源于东阳。审稿组根据《三国志·贺齐传》的记载,指出在孙权赐东阳孝子史敦兄弟以斯姓之前,相邻的剡县已有斯姓。东阳修志同仁在定稿时就吸取了这条意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多一个人阅读,多一个环节审稿,难志书的质量的提高是有益而无害的。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明确规定志书的审稿制度,我想我们是应当切实执行的。
二、从“知”到“倍”是方志深化的关键
90年代初,方志界同仁通过10年修志经验的总结,开始重视方志的著述性问题。如何加强志书的著述性?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种认为加强志书的著述性与重文化部类的记述等同。在这种观点指导下,不仅使自己编纂的志书在地情记述的重点上偏离了实际,进而还把一些重视经济部类记述的志书,说成是前些年两个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产物。这种观点的得失是显而易见的。对此,东阳市修志同仁则从整体上加强志书的著述性。也就是说,在充分研究地情、掌握地情的基础上,谋篇布局。在具体的记述过程中,揭示地域发展的规律。诚如他们在《市志》跋中所写:
强化整体观念,坚持一个思路,一支笔到底;深化地方特色,时代特点;加强著述性;体现科学性。
《市志》突破了本届修志形成的“寓观点于记事之中”的所谓志体特点,使编者走到了前台,向读者直接了当地表明自己对东阳社会发展的认识,从而使读者对东阳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我们从《市志》中完全可以感受到:编者对东阳的地情的了解,从已“知”上升到了“悟”。如总述中写自然环境与社会变迁:
这特定的地形是析诸暨置吴宁的地理根据,也是东阳人口分布、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地理因素。
写人类聚落发展特点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宅居的相地营造,山林、水利的管理,文化娱乐活动和风俗民情等等无不打上血缘和门阀的印记。
如果没有对东阳自然环境、人类聚落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内在联系有着深刻认识,是不可能有此透彻的描述。
悟性高低决定着志书内容的深浅。本届修志掌握了字数以千万计的地域资料。遗憾的是,由于我们学理上的准备不足,不少志书只是停留在“知”的状态,即资料的堆积,而没有上升到“悟”的状态。这需要我们边干边学,不断地吸取其他学科的知识。就是这部已很有悟性的《市志》来说,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编者还可以悟出很多东西。例如,明清时期东阳民居的独树一帜和聚族而居的关系,东阳古建筑保存之多和宗族观念强烈的关系,东阳宅居从历史上凹字组合到本世纪60年代的三五间一排与家族观念变化、家庭人口结构变化的关系,等等。许多时候“不少庐山真面目”,恐怕主要的还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市志》悟性联想到数月前一家举足轻重的大报刊登的一位史家呼吁当代人要治当代史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个论点:“不知始于何年,在我国史家中间悄然奉行起一种信条,即当代人不治当代史,当代人只能修志,后代人才能撰史。”虽从文章可以看出这位史家对本届修志的缘起、发展及其与史学界的关系并不很清楚,但他用“修”“治”区别“志”“史”,则很值得我们深思。这恐怕和我们一些志书停留在“知”的状态,使地方志在学术界很长的一个时期未得到应有的评价是很有关系的。
三、人应成为方志研究的重点课授
过去需要方志,现在需要方志,未来需要方志,方志的生命源泉在于炎黄子孙的生命海洋之中。一个地域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活力,人的智慧、效率及其创造力。方志研究一个地域的人,是对一个地域的人做出综合的研究,从历史的角度探索人作为主体与其地域发展的关系。在这方面,《市志》以“东阳人主宰东阳”的观点大胆作了探索。她是80年代掀起修志浪潮以来第一部明确将人为主线记载一地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志书。
在现实修志工作中,我们对一个地域人的研究往往重视的不够。有一句行话叫做对事不对人。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人物太敏感,不敢多触及到具体的人,在写人的问题上心有余悸。其二对于研究地域人物群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然而我们从纸格子上抬头放眼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现世,华侨、港澳台胞到大陆投资或捐资办学、捐资福利事业,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与大陆人民同为炎黄子孙。而方志则是炎黄子孙的一本“根”。象《市志》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记人部类,无疑有益于激发炎黄子孙的爱乡爱国之情,在增强地域凝聚力的同时增强民族凝聚力。
志书如何加强记人部类?这又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市志》是一种形式,新近交付出版的《台州地区志》又是一种形式。后者“人物章”分综述、科举、传略、简介、名录5节计17.4万字,占全志总字数的11...6%。
前者对人的记述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总述”中有关东阳人社会心态的记述。在以往的志书中很少写人的心态,仅我所见,在《市志》之前只有《桥头镇志》写的较具体。诚然记述社会心态的难度是很大的。首先要对一个地域渗透在人们社会行为中的心理因素和精神表现有个透彻的了解,否则无从写起。在这方面市志的编纂者是花了大精力的。《市志》的“总述”,实际上运用的是社会心态史研究的方法。它涉及到社会心态史研究的三个方面:即思想系统,包括东阳人的价值观念、目标追求、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等;行为系统,包括东阳人的生活方式、谋生手段、社会交际、行为规范等;环境系统,如社会结构模式、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氛围等。作为人才之乡、百工之乡的《市志》,不仅注意社会精英,而且更注意那些不知名的百工的精神表现。例如“总述”中有这么一段:
在“百工之乡”、“人才之乡”的形成、发展中,东阳人对自我环境的理解,明显地影响并制约着他们的观念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许多全局性变化。显著者有:
价值观的变化。长期生活在自然经济社会中的东阳人,一方面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中受到老天爷几乎是均等的惩罚;另一方面又在大自然赐予的均等的进取机会——家庭手工业中获取一些温饱的满足。这种反差现象在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中产生巨大的驱动力,于是以工求生的意识强化了。这种意识的社会化自然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东阳人评价一个人有无出息的心理杠杆就是“肯读书”,就是“有手艺”。“有眼光”的父母,即使典物卖田也要让子女“出山”。
由封闭性到外向性的意识转变。百工工艺队伍中那些离乡别土,浪迹天涯者被称为最有出息的人,没有闯劲的则往往被世俗讥讽为“田乌龟”。在数以万计“闯天下”者的催化下,酿就了追求、自主、竞争、外向意识;形成了劳务输出、技术商品化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环境。
由“匠作”到“工艺”的转变。由于自主、外向和竞争意识的参与,有效地推进“工”与“艺”的结合,加速由“匠作”到“工艺”的发展,从而滋乳出绚丽多彩的实用与欣赏结合的众多的工艺门类。
这里编者特别注意到了东阳历史的创造者——那些不大可能用系统的文字来表现自己思想的一般民众的社会行为。这是传统志书所不去注意的内容。
倘若我们的修志同仁都能象《市志》的编者一样去观察社会心态的变化,近40年的民情风俗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比如,在农村卫生间由“毛坑”到“厕所”称谓的变化,实际是一种社会文明进步带来的社会心态的变化。现在再称“毛坑”,人们心里就有一种不好意思叫出口的感觉。又如过去山区农村夫妻通常是分头睡,现在大多是一头睡。这种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农民生存环境、生活条件、家庭人口、伦理观念的变化。
《市志》给我的感受远不止这些,而我之所以特地要将这三点写出来,是因为我觉得修志人员的敬业精神,智能素质和思想方法对方志深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这三者的不同,同样的条件但志书的价值却可能会有天壤之别。
(作者为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注:(1)1991年撰写《东阳郡》时曾引用了《市志》(送审稿)资料。
第二篇:三 方 协 议
三 方 协 议
甲方(制作方):
乙方(委托方、付款方):
丙方(费用承担方):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经三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为提升和统一****的品牌形象,使终端形象展示规范、统一、高品位,经三方协商同意,由乙方委托甲方对乙方的专卖店进行相关形象制作,费用由丙方承担,甲方提供合法有效的发票给丙方。
1、制作费用总金额:含税人民币元;
2、款项支付:乙方直接付款给甲方。
3、施工方面的所有问题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相关责任均由乙方自行承担。
3、乙方要保证该专卖店的整体制作效果,否则丙方可以拒绝承担该项费用。
4、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各执一份。
5、其他事宜三方协商解决。
乙方承诺对该协议引起的所有问题承担最终责任。
甲方(制作方):
日期:
乙方(委托方、付款方):
日期:
丙方(费用承担方):
日期:
第三篇:三 方 协 议
三 方 协 议
天河区天润路61号西梯904房的买卖双方及抵押权人现达成如下协议:
抵押人协助买卖双方交易递件当日,买方需支付房款二十二万肆仟元整(224000)给抵押权人,另支付柒万陆仟元整(76000)给卖方。卖方视买方已经付清全部首期楼款共30万元整,并开具由卖方签名的收款收据给买方。
此据
卖方:买方:抵押权人:
日期:年月日
第四篇:三议一行工作总结改
“三议一行”工作总结
我镇推行“三议一行”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范村务管理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方法
1、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 一是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村委会组织法》,扩大村民自治的社会影响;二是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研究探索做好村务公开工作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三是充分发挥墙报、广播、村务公开栏等宣传工具,宣传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工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推进村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有效实施村民自治,推进防腐倡廉,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改善干群关系,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2、规范村务公开程序,实施广泛的民主监督
村务公开是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是村民参与村民自治和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在村务公开前,将村务公开内容交由村民代表、民主监督(理财)小组审查并当场接受质询;村务公开日时设立意见箱,安排专人当场听取意见;村务公开后五日内,村党支部、村委会召开专门会议分析研究群众反映的意见,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村民。重点加强对村民的民主法制教育,不断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增强参与村务管理、监督的意识,增强当家作主的意识。
3、高标准严要求,提高村务公开的质量
切实按照《村委会组织法》规定的内容和县委的要求,做到一般村务按时公开,重大村务及时公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着重解决村务公开内容不全、不实等问题,尤其是要克服“重财务、轻村务”,“重形式、轻内容”,“重一般、轻热点”的思想。根据村民的文化素质,按照简洁明了的要求,会同农业部门适当修改财务表式,增加村务分开内容,使村务公开的内容更贴近群众,使村民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便于管理监督。进一步健全全村统一的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
4、明确职责,加强了村务公开的检查监督
建立以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包村干部积极配合,基层组织指导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业务工作体系,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组织专门人员采取随机抽查的办法,对全村村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及时通报有关检查情况。
二、工作成效
1、“三议一行”工作机制的实行,加强了村级权利体系的制衡,减少了因村级事务管理不规范、村务公开透明度不够、村级干部权力滥用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干群矛盾,加强了农村的稳定,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三议一行”工作机制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农村居民对本村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极大的调动了村民参与本村事务的积极性,减少了责任的相互推诿,提高了村级事务的办事效率,村民从中获益良多,更加激发了参与热情,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3、“三议一行”工作机制的实行,使村内事物严格的按照流程图进行,有了一个规范的程序,广泛的吸纳村两委班子和广大村民的意见,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避免了以前的“一言堂”和“家长制”的决策方式,提高了村级决策的科学性、政策性、可行性和效益性,切实维护和发展了群众利益。
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
1、“三议一行”工作机制的实行,在我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诸如一些村推行不力、两委班子不和、以及村民知情权和参与权没有得到较好时保证的现实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努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存在问题的村的实际情况,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把“三议一行”工作机制落到实处。同时对于实施情况较好的村要加以鼓励,总结先进经验,在全镇推广,开创全镇各村工作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2、对一些推行“三议一行”工作机制不积极,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村,镇分管领导亲自谈话,了解其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督促其认真实行“三议一行”工作机制,并定期向分管领导汇报进展状况,提交工作会议记录。各包村干部要加强监督,帮助各村两委班子积极开展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
3、对于两委班子存在矛盾的村,包村干部详细了解其具体原因,并积极加以协调。对于一些矛盾无法进行调节的村,在征得大多数村民同意的前提下,对村两委班子进行改选。
第五篇:乡镇三农深化工作总结
乡镇三农深化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围绕建设“现代工业强乡,产业结构兴村,一村一品富民”的总目标,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全力抓好新农村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建设、非公经济发展、平安创建等重点工作,求真务实,奋发进取,全社区呈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的大好局面。现将2015年我社区深化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展情况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效
1、内设机构进行创新改革。年初,我们将社区原有的东西南北四个片和各站所,重新进行了合并调整和划分,共成立了9个新机构,分别是:党政综合办公室、计划生育服务办公室、环境综治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农业经济发展办公室、城建办公室、民政办公室、财政所、便民大厅。明确了各个办公室的职责,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了行政工作的办事效率。
2、依法行政工作有效推进。我社区认真按照县依法行政办有关文件精神要求,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工作,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着力抓好镇村级班子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注重建立完善执法配套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努力提升执法水平。积极开展执法宣传活动,在主要路口悬挂横幅,向广大群众散发宣传手册,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多份,接受群众咨询300多人次。积极开展学法活动,对机关干部开展了4次法制学习培训,对宪法修正案、物权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进行了系统学习,努力铸造一支政治强、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廉洁高效的执法队伍。
3、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我社区建立健全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督促检查考评机制、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制定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制度,完善了机关干部管理制度和考勤制度,驻村干部及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并全部上墙,对外公布,在便民的同时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在全中心机关干部中提出了“勤学习、严纪律、树形象”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干部自身素质,树立良好工作形象,从而全面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新农村建设及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
今年年初,我们研究制定了《2015年新农村建设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召开了乡村两级干部大会,明确2015年南仁新农村建设及农业产业化目标任务,扶持政策及保障措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今年重点抓好肖马村示范村巩固提升工作。上半年翻新了150㎡的村级阵地,硬化村间街道5条1200米,硬化生产路1条330米,衬砌排污渠1条520米,新修各户门前花坛150余座500余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300余株,播撒花草1100平方米,粉刷墙面800余平方米刷写文化墙、宣传标语300余平方米,彻底清理了2个垃圾死角,每条街道增设了一个村规民约监督员,该村村容村貌得到有效转变,美化绿化工作进一步提升。在农业产业化方面,2015年全力将上寨、董辛、靳塬三个村打造成猕猴桃专业村,发展形成自有品牌,形成南仁7500亩优质猕猴桃种植规模。今年,新建百头以上养猪场2个,100头以上牛场1个,百头以上奶山羊场2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了1.2亿元。开展了职业农民培训6期800余人,培育家庭农场6个,发展种植养殖专业大户16户。新增猕猴桃种植面积560亩,猕猴桃种植预留地580亩,新发展露地种植蔬菜300亩,全社区粮食总产量达到1.7万吨。同时做好下寨健康果业,旭日循环农业和陕西圣元果业等4个标准化示范园建园工作,分别获得了省市标准化猕猴桃示范园称号。旭日公司申请注册了由国家商标局颁发的“白龙塬”品牌,获得了两农认证中心的有机认证,设计制作了猕猴桃包装盒4种。靳塬村村民成立了陕西致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吴亩田”商标,设计制作了包装盒,目前主要生产的辣椒酱产品已在网上进行销售。“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有了新的发展,武功新秀食品厂研发新产品3个,正在设计制作的新包装1个。武功得胜食品有限公司共有麻花系列产品6个品种,新研发产品2种,新包装1个。
(三)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非公经济稳步增长
今年以来,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全社区经济的战略性工作来抓,紧紧依托南仁纳入县城总体规划这一战略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各项措施,牢固树立“招商引资促发展”的招商意识,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今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3个,引进资金2.52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34520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03%。
(四)平安创建工作凸显成效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综治维稳及平安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通过组装宣传车,各村开通广播,乡村两级干部发放宣传单等传统方式宣传外,我们组织派出所、司法所和机关干部深入各村开展平安创建进村宣传活动和“六五”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展牌、宣传册、纪念品、有奖问答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防抢防盗知识和预防邪教知识,增强广大群众共建平安南仁的意识。二是制定《南仁2015年夜间巡逻安排表》,坚持夜间巡逻制度。每季度每村抽查20户固话用户,对平安创建的知晓率、满意度进行测评排名,奖励先进村,处罚后进村,做到奖罚分明。三是全力抓好信访稳定工作,制定完善了《关于做好上访户和重点人员稳控工作实施方案》,落实重点信访人员稳控责任。积极化解处理下寨村、兴城村、西合村、倪远村、曹店村、弓家村和华宇征地遗留问题等群众信访工作。今年,中心共受理信访案件23起,成功化解22起,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平安创建知晓率达到90%以上,确保了南仁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五)土地资源规范化管理工作效果显著
按照《南仁三农发展服务中心宅基地管理办法》,对全中心宅基地进行统一管理,严禁乱建庄基。今年,配合土地部门在全中心集中开展了土地清查清理活动,调处各类宅基地矛盾纠纷6起。开展了土地卫片执法工作,对发现的违法乱建建筑物进行了拆除,对涉事的2名干部进行党纪处分,有力地打击了非法乱占乱建、住新占旧等现象,进一步规范了各村宅基地管理,全中心耕地保有量达到了2.4万亩。同时,积极做好了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目前已有11村土地确权进行了公示,剩余5个村土地确权公示工作正在筹备当中。
二、当前深化改革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015年是全国深化改革工作的重要一年,各种矛盾和问题突显,我中心在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充分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三农”增收难问题依然存在;二是工业企业规模小,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三是城乡一体化工作难度较大,统筹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四是少数干部执政为民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办事能力不够强,部分群众思想意识不够高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
三、下一步打算
在全力做好我社区深化改革工作的同时,希望县委、政府加大乡镇的扶持力度,尤其对我中心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项目征地建设等工作多予以支持,我们将再接再厉,紧紧围绕建设“两富两美”新武功和构建“美丽平安”新南仁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再鼓干劲,求真务实,努力推动南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