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乡镇小学实现轻负高质的体育教学的思考
对乡镇小学实现轻负高质的体育教学的思考
内容摘要:所谓“轻负、高质”的教学是指“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模式。这一概念在体育学科外的领域中已是探究得比较成熟了,如何在体育教学课堂中也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本文通过教师、学生、师生间的层面进行剖析,探讨乡镇小学实现轻负高质的体育教学的可能性。关键词:轻负 高质 有效性
作为体育教师要在课堂推行“轻负高质”,首先是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堂课到底怎样组织安排才能取得好的成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得当的?什么样的体育课才是有效的体育课?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现在面临和急需解决的。做到了教学的“有效”,学生的身心负担也就减小了。如何获得“有效”,我认为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学生都有善于模仿的天性,而教师的一言一行就是学生模仿的直接对象,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我们体育教师是特殊的,不仅要教学生基本技术,培养学生主动锻炼身体的能力,还需要具备体育保健知识,所以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就比其他教师的要求更高。如何做好体育教师这一角色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体育教师应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只让学生每次课跑步或自由活动如何能让学生喜欢体育课呢?更别说如何积极的锻炼了,所以体育教师要对体育的各方面知识要有所了解,并有一个特长,做个“一专多能”的教师,要就要求教师不断向书本学习,向老前辈学习,向学生学习,要由不断学习,不耻下问的精神品质。体育教师要能文能武,不能以为在大学中所学用来教学生已经是很足够了,要知道“座山吃空”。体育教师还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起带头作用,对以前所学知识,还应更加细致和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敬佩你,才会更加配合教师的上课。
2、较好的表达能力。体育教师应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语言表达能力,要做好这样,首先应认真钻研教材,讲解动作原理时做到“明”而“精”,并和正确熟练地示范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还应做到上课富有激情,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教师的每个动作、每个表情、每句话都会对学生有一种感染力,所以一个体育教师能做到把熟练并且优美的动作和热情高涨的态度和语言表达相结合,那让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也难。
3、高尚的师德。传道必先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其一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上,只有热爱自己事业的人,才不会失去工作的动力和责任心,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第二,体现在热爱学生上,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如果教师处处总是以教导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出现在学生面前,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这怎能让学生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呢,只有把爱建立在对学生的信任、期望之上,热情帮助学生,采取适当得方式对待学生,学生才会对教师的期望和信任作出积极的反应;第三,教师劳动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凡要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说服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的上课。
二、精心备课,创设情境,以境激情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给学生设置疑问,让学生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又开拓了学生思路。在教跑步课时,问“腿向后蹬,为什么要折叠起来前摆?步幅与跑得速度快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体育运动项目中有些是模仿动物的动作?” 等等一系列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体育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某项运动技术时,如果能用特点相近的事物现象来进行对比说明,再通过旁征博引,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会使学生学得更易,记得更深。例如,在教小步跑的时候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马在跑步过程中,以大腿带动小腿、伸膝、趴地,频率快而轻松的动作。同学们边想象马在奔跑时的动作,边自己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是一种手段,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才是价值所在,它是民主意识、团队意识的表现,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一是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到自己的成功与小组分不开,小组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具有荣辱与共之感;二是要把合作精神渗透到整个学校体育中,课间操、课外活动、竞赛活动等应是教学的延伸与验证,这样,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团队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下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它不仅仅局限于身体锻炼,同时合作学习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功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习小组合作不顺或者貌合神离,无话可说,甚至相互埋怨,导致合作学习的失败。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研究问题,正确引导。例如,一堂“障碍跑”课中设置了直线跑—爬过封锁线—跳过小山羊—“渡江”—“翻过几座山”—“穿过森林”—攀登云梯—吊过天梯—“走过独木桥”—冲向终点,以最后一名学员成绩为准。每个环节都必须组员全体通过才能进行下一个目标的练习,活动中就需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通过一次练习学生就明白貌合神离、相互埋怨的团队必然走向失败,合作意识在学生练习中不知不觉就得到提高。
1、情境引导教学法
充分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组织中,不要集中过多,统得过死,提倡“形散神不散”,允许学生创造性地理解练习动作。给学生一个起点,允许得到不同的结果,或给一个终点,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多地作为一个实际的参与者,从中也可以让学生来评价老师,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2、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在体育课中的运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一个蹲踞式跳远动作的分解示范,任何一个体育老师也不可能通过慢动作完成;而运用计算机则使这些动作变简单了,它不但可以使学生观看到各种不同难度规格的技术示范和分解示范,并且还可以把学生自己的技术采集到计算机和正确的技术进行“重叠”比较,从而便于教师纠正和改进学生的技术。而这仅仅是计算机在体育教学上运用的一部分,它更以其生动形象的图形,多媒体动画,声光技术,以及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化软件,深深地吸引住学生,并且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网络技术,让学生自主的从网络中获取知识,开阔视野,还可以与天南海北的朋友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共同进行讨论和讨教,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大有好处的。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是一种手段,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才是价值所在,它是民主意识、团队意识的表现,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一是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到自己的成功与小组分不开,小组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具有荣辱与共之感;二是要把合作精神渗透到整个学校体育中,课间操、课外活动、竞赛活动等应是教学的延伸与验证,这样,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团队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下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它不仅仅局限于身体锻炼,同时合作学习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功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习小组合作不顺或者貌合神离,无话可说,甚至相互埋怨,导致合作学习的失败。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研究问题,正确引导。例如,一堂“障碍跑”课中设置了直线跑—爬过封锁线—跳过小山羊—“渡江”—“翻过几座山”—“穿过森林”—攀登云梯—吊过天梯—“走过独木桥”—冲向终点,以最后一名学员成绩为准。每个环节都必须组员全体通过才能进行下一个目标的练习,活动中就需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通过一次练习学生就明白貌合神离、相互埋怨的团队必然走向失败,合作意识在学生练习中不知不觉就得到提高。
三、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好节奏。一堂完整的体育课是有几个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有机结合起来的,无论就某项练习的本身,还是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来看,都是有一定的节奏性的。每堂课的节奏包括运动负荷和课的密度两方面,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说运动负荷、课的密度与课的节奏是成正比的,即前者越大,节奏也越紧张,反之亦然。总的来说,课的节奏应该紧张些,以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课的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课的节奏松散,学生的纪律涣散,就达不到强身键体的目的。教师要正确掌握课的节奏,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出发,因人而异。例如:在小学二年级直跑屈腿跳高教学中,学生的踏跳点和步点就显得格外重要,一般踏跳点在离横杆影子两脚左右为起点,角度大约在与横杆三十度至四十度之间。在丈量步点时一般在平常步幅乘以“2”再减两步,这样在跳跃时才节奏分明。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正确的过杆技术,可以把横杆固定在一个适当的高度,要求学生在这一高度上反复练习过杆技术。实践证明,正确的把握运动节奏进行课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十分有益的。
体育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这些特点,不断探索和丰富适应体育教学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落实,教学效果就会提高。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夯实牢固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教学质量。备课是讲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备好课才能讲好课,才能保证课堂的质量。备课中,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对教法了解的过程等直接影响作用于学生,影响着课堂气氛与授课效果。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先备好课,这就要求教师先“学”后“教”。正文: 参考文献:
第二篇:对小学作业有效性的思考--如何轻负高质
对小学作业有效性的思考--如何轻负高质
打造“主动,有效”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给学生减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对于作业这一环节却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作业是课程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具活力的活动内容。作业是学生在校期间最经常、最重要的学习活动。然而,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作用和效果并不尽人所愿。
较多现象表明学生的作业的有效性比较低下,作业现状呈现出 “一多”、“二虚”、“三低效” 的特点。“一多”指作业量大,学生每天有很多的作业要做尤其是高段学生;“二虚”指学生迫于教师和家长压力,要么抄袭,像数学要么置中间推理计算过程于不顾,盲目地凑结论问答案,换来一个按时交作业的假象;“三低效”指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做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终日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近乎无效劳动。
如何优化作业过程,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我们教师应该在作业的布置、完成、批改、反馈等几个重要环节加以创新,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探寻作业设计有效性理论依据,以及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谈一些自己的体验、想法。
一、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理论依据
作业是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数学教学论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数学作业都是由数学问题所构成的,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更是为了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培养了能力,这也是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从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精选有针对性的作业,到认真逐一批改作业,再到发现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个别辅导,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矫正──改进的循环过程。
判断数学作业“有效”与否,不应该取决与教师布置了多少内容的作业,学生收获的少也徒劳无功。对于什么是高效的“作业”,国内外学者较为认同的是指教师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效果。
如何判断作业是否有效?国内的研究往往从以下一些方面来衡量: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是否注重个别差异;是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作业能否体现互动的要求,师生是否共同参与;是否把作业与学生课堂学习联系起来;是否注重发展学习者的认知技能,提高其素质。
二、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实践 要提高学习效率,作业设计就应科学合理。教师有准备的选材,针对课程标准的主干内容进行研究,精心设计典型练习,突出知识重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作业的布置
1.精选作业题,使学生既减负又增效。
经常听到学生会抱怨还不如不放假呢,一放假就有那么多作业。
我们很多时候布置的作业都是作业本、黄冈、或者是课本上的练习题。而有时候甚至没有做到自己先做,导致很多题目在多本作业中重复出现,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每次作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的教学目标从课本或课外习题中精选出合适的作业,对于一些过于综合、离学生实际水平较高的题目要大胆舍弃。因为学生的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像我在之前初中教学中,我们每个学科会固定两个星期一次集体备课专门对作业进行精选,由不同年段的教师合作完成;个人在教学中对一些易错题好题进行选择,可以手抄、剪拼、打印等进行筛选;一些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甚至都有自己学校一套专门的练习,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2、作业的形式要多样性。
作业形式多样化,有助于克服作业活动中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所以我们设计作业时要尽量使题目的形式多样化。
(1)游戏类作业:带有趣味的游戏性作业,这样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2)操作性作业。如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布置让学生亲自将一枚一元硬币从距地面50厘米处自由落下,边操作边统计硬币下落后正面和背面朝上的次数,记录20次、50次、100次的正面朝上的次数,让学生从操作中发现规律。
(3)反思性作业。可以每周让学生写一篇数学周记,可以写上课感受,作业错误反思,对数学的认识等等,只要有灵感,有写的欲望了,就马上写下来,但必须在星期一早上统一上交。
(3)可以设计开放型作业,如条件开放性的题型(添加不同的条件可得到同样的结果)、答案开放性的题型(答案不唯一的)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4)阅读性作业.古今中外,许多数学家的故事对小学生有无穷的吸引力。布置一些阅读作业,让学生阅读数学家的故事,感受数学家钻研数学的精神与毅力,从他们身上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乐趣与魅力,喜欢学数学,爱好学数学。
3、布置的作业题要有层次。
作业布置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单纯知识型的作业,布置一些应用型或探究型的作业。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则布置一些基础型、知识型的常规性作业,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热身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
如:在学习乘法简便计算后,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星级作业: 一星级:(1)54×72+54×28(2)(125+25)×4 二星级:(1)54×99+54(2)75×101 三星级:(1)74×56+74×54-74(2)840×72+84×280 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层作业,内容上分层次,要求上有差异。这样一来,各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都很高,许多学生在完成规定层次的作业后,还能带着胜利的喜悦去做高一层次的作业,改变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被动作业的局面.(二)作业的完成
作业进展的监控和指导。对学生作业的进行过程作必要的监控和指导,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能定期检查学生作业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矫正和指导。在课堂作业期间,教师还应经常在教室内走动巡视,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开展个别辅导。
(三)作业的批改 作业批改方法的改革很多:
1、师生共批作业法
师生共批法法是教师集中几个学生典型错误的作业,在实物投仪上展示,通过共评,可以互相启发,互相争论,真正理解错误原因及纠正的方法。
2、学生自我批改法
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形式,如口答题、判断题、选择题等,在课堂上完成,由教师或指定学生口报正确答案,或集体讨论答案,学生自己批改,错题的旁边用红笔做记号,课后订正,订正后再让教师批改。这种做法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个别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做的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3、学生互批作业法 有些作业可以采用互相批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在批改别人的作业时,都特别认真,不放过一点细小错误,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识别判断能力,从别人作业中接受教训,从别人作业中吸取优点,也有利于指导自己的作业。具体做法是:按学生座位顺序,把前后桌四人作为一组,选学习认真的学生为组长。在教师提出批改要求后,组长负责取组内一人的作业为“示范作业”,大家逐题研究,集体批改,然后进行自批和互查。每组讨论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一些新颖的解法都要及时反映给教师,由教师做及时的总结与处理,批改小组再进行信息交流,最终达到消除错误,开拓思路,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而我觉得面批是比较容易落实,效果也较好的一种方式。
首先,对于教师来讲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计划,为下次课堂教学提供真实的教学案例。
其次,对于学生来讲,作业面批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特别是对于困难较多的学生。教师可以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面批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面批过程中作业完成质量较好的,或者进步较大的学生要及时地进行表扬、鼓励,这样可以大大地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
作业面批还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促进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在作业面批的时候,一方面师生可以相互交流,同时还可以指出作业中的错误和做得不好的地方,并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加以改进。
当然面批也确实花费较多的时间。一般来讲,我都是利用中午或者自习课找学生面批的,但是有的时候实在来不及,我也会培养几个“小老师”,让他们一起来帮助我对学生面批,可以先找出三到四个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他们进行面批,并让他们把每道题的解题思路都和我讲一遍,如有不正确或者不恰当的地方及时纠正。过关之后,让他们帮助我一起对学生进行面批,这样的话就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了。
四、多元化评价作业。
我们在大多时间的作业批改中可能习惯了给学生打上A、B、C等,再写上个日期,这样的评价只反映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较少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缺乏和学生的情感碰撞。作业批改中如果使用评语,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的作业,还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归纳起来,这些语评的内容大致可分为:
1、对一些学习认真,作业工整的学生评语是:老师能改到你书写漂亮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继续发扬,相信会取得可喜的成绩!
2、对于一向爱动脑的学生评语是: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让人耳目一新;你真棒!老师还没想到的这种做法,我向你学习;你的头脑真灵活,这种方法比老师的方法强多了;这真是奇思妙想,棒极了!解得巧,方法妙;你的奇思妙想,令人耳目一新;
3、对于聪明的小马虎的评语是:方法很好,仔细查一查,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与细心交朋友;如果你再仔细一点,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
4、对作业认真,字迹工整,但内容有错的评语是:多漂亮的字呀!要是再仔细一点就好了!这么难的题,你都做对了一道,真不简单。
5、对书写潦草,尚欠认真的评语是:做得很好!如能把字写得再漂亮点,有字如其人就更好了。„„
新鲜的评语,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地使其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顺势的迁移。当然,写评语时本身要简洁、明了、亲切、贴切,有针对性,实事求是,充满希望,富有激励性、指导性、启发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作业的反馈
教师批改作业,有的教师隔一堂课反馈,有的当天反馈,慢的甚至到第二天才反馈。事实证明,只有及时反馈作业情况,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当教师及时做好了作业讲评后,但反馈还没有结束。还应及时指导学生把错题收集起来,统一抄到自己备好的“错题集锦”上,同时教师也可以对错题进行精选编制再对学生进行测验。教师通过这些集锦上反映的问题,深刻思考自己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总之,只有教师花下大力气,学生才能从大量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轻负高质的目的。
第三篇:轻负高质教学案例
初中科学教学案例
《月相》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第五节内容,在这一整章内容中,有四节内容为选学内容,使得《月相》这节内容既是本章的难点、又是本章的重点。在前几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于地球、太阳、月球的基础知识,《月相》这一节便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且在生活中,学生对于月球可以说是非常熟悉的,几乎每天晚上都能看到,在教学前让学生观察几天,并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及古诗或歌曲中出现的月相课提高学生对学习这一节的热情,因此,本节课的引入方法未古诗与歌曲的引入,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分组实验、合作与交流,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对知识点有很好得掌握。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古诗等内容的引入,使学生了解月相,感知一个月中圆缺形态的变化,学习运用月相变化来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对月相的分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并能对此推断出月相产生的原因
3、通过认识月球的运动,学生能对大自然产生好奇感和想要去了解大自然的欲望,并消除迷信,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过程分为三步,分别为引入、模拟实验及总结与习题巩固
1、引入
(1)、歌曲引入:苏轼著名的词《水调歌头》被改编为歌曲,听这首歌曲,着重提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歌词,提问学生这句古诗的意思,学生经过提前观察晚上的月亮,都能够说出:月球在一个月内会有变化,看上去有时亮得多,有时候亮得少,引出月球的月相变化。
(2)、林肯故事引入:林肯年轻时是律师,一次罪犯在提供证词时是这样说的:10月18日晚上11时1刻,我站在一个草堆后面,亲眼看到被告在草堆西边30米处的大树旁作案,因为月光正照在被告脸上,所以我看清了作案人的面目。林肯律师从座位上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对着证人质询:“你能肯定当时的时间和地点吗?”福尔逊回答:“完全可以肯定。”听了这句话后,林肯转身对着听众,提高嗓音说:“此案纯属诬告!证词是编造的。”接着,林肯说出一番道理,结果,阿姆斯特朗无罪释放,福尔逊因作伪证,却成了阶下囚。
教师陈述:“想要知道林肯说了什么使得案件明了,学完今天的知识后,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回答。”(激发学生潜在心理,调动起学习本节课知识的热情,并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模拟实验
(1)、首先展示图片,让学生看清楚在一个月内,我们看到的月亮的形态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有一个大概得了解,为接下来的模拟实验并话题打下基础,让学生能有这样的知识建构,能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
(2)、介绍实验过程:
1、以黑板作为太阳光照方向,由于距离遥远,照到地球上的太阳光可看成是平行光。
2、以涂黑半边的乒乓球作为月球,未涂黑面为光照面。以你自己作为地球。
3、手举乒乓球按逆时针方向转动。边观察,边记录你看到的月相画在书P108图3-32空心球中。
(3)、老师演示实验:统一把太阳光当做是从学生右手边射过来的平行光,逆时针方向转动也就是朝左手边转,并且因为太阳光的方向是不变的,乒乓球亮得一面是始终朝向太阳的,在自己身体转动的同时,乒乓球的方向也要发生改变,亮得一面永远朝向太阳,第一个月相图是从脸朝着太阳光的方向开始。
(4)、模拟实验:四人小组,每组一个乒乓球,四人分别做实验,并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后把一个月内的月相的变化画出来,总共画出8个不同的月相。
3、总结与习题拓展
(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空白的月相图,请得出结论的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将月相图画出来(经过充分得实验讲解,四人一小组的模拟实验,集结了四个人的智慧,学生参与很踊跃)。
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把月相图画对,老师进行点评,并且利用Flash将月相变化更为直观得表现,有不懂得学生的也能看明白,然后将每一种月相的名称呈现出来,然后看着月相图,请学生来讲一讲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出了这样几条:
1、上弦月和下弦月、两个凸月、峨眉月和残月的形状是相似的,但是亮的方向不同。
2、从新月开始到满月,亮的部位越来越多,而从
满月到新月,则是亮的部位越来越少。
3、月亮变化的不是形状,而是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的形态变化
(2)、通过实验,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月相产生的原因。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已经体会到月球在绕着地球自转,也看到了在转的过程中,自己看到的现象有所不同,因此都能回答出是由于月球的转动,但这不是最终的结果,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提出是由于地球、月球、太阳的位置的变化,此时,老师提出关键词“相对位置”。
然后以玻璃为例,问,“如果月球像玻璃或者是电灯一样,还有这样的月相变化吗?”学生根据想象,都能得出产生月相的第二个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3)、阐述每个月相发生的日期,以农历为记,从新月再到新月,分别为初
一、初七初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再到初一,一个周期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提问:“为什么新月只有一天,而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有两天?”
在前面提到过月相周期为29.53天,因此学生能够想象出是由于这个周期的原因,但是却不能很好地用语言组织表达出来,老师提示,在农历中,一个月有几天,学生回答:“29天或者是30天”,经过提示,学生有些明白,并有学生能总结出原因。
对于上弦月和下弦月亮得部分和出现的时期,请学生总结规律。
学生都能说出亮得部分相反和在每个月的上半月和下半月出现,得出规律: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林肯到底说了哪些话吗?”(呼应前面的引入部分,前后相接,具有整体性)
当一回福尔摩斯:一嫌疑犯,被证人指证在农历初八晚上12点在草垛东侧往西看,清清楚楚看见疑犯的脸。你如何推测? 学生回答:“上弦月晚12点,月已落山,或正悬于西方近地平线,由东往西看正是对光,而犯人背光,不可能看清。”(4)、习题延伸
说出下列各月相的名称(多所学知识再次巩固)
分别判断下列诗句指的是什么月相: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教学反思】
本节课堂从总体来说,层次分明,能较好的将内容体现出来,且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实验来学习,而不是老师直接教授学习,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引入分析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为了节省时间,引入的歌曲是在上课前1分钟放的,并没有耽误后面主课内容的呈现,且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下课的轻松当中直接转移到课堂中。且引课方式较为新颖,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领略到在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
(2)引用的林肯的故事,由于林肯当过美国总统,且在历史中也接触到过,所以学生对这个人物还是比较熟悉的,在初一这个年纪,对任何的事情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当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并要学生寻找原因时,学生表达出了跃跃欲试和极大地热情。
(3)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中得到的教育事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4)不足之处:引课内容还是偏多,占用的时间过多,为了引课充分而有所拖沓。
2、模拟实验分析
(1)在做实验前,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先展示月相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对怎么样画月相有一个了解的过程;仔细地讲解实验过程,这样的准备让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过程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做演示实验,使学生能按照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做下来,并且经过小组讨论后画出月相图。(2)小组讨论也是有弊端的,比如出现小组讨论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小组优生搞“一言堂”,其它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思状;有的你争我抢,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更有甚者,不让别人插话,全得按我说的办,“老子天下第一”。这样使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只“作”不“合”,也不能挖掘弱势群体在合作交流中的潜能,达不到差异互补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加强辅导。讨论时教师不能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讨论,而是应该下去和学生一起讨论,鼓励每个组的学生都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每个人都要自己画图、自己做、自己总结出原因。在本节课中,这一点上充分重视,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小组讨论中出现的弊端。(3)模拟实验后,没有直接教授给学生月相的成因,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原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4)解释林肯和众人说的话,与引入相呼应,使得课堂更加的完整,并能进行进一步拓展,让学生自己做一回福尔摩斯。(5)不足:虽然小组实验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但是教师给予的思考时间过少,由于时间原因,在探究月相图的呈现以及月相的成因时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且在评价时语言过于单一,没有让学生有回答对问题的兴奋感与自豪感。
3、总结与习题拓展分析
引入时是以词作为引入,习题拓展则是以古诗作为结束,学生的兴趣浓厚,并能积极参与进来,从天到尾保持较高地热情。【总结】
总体而言,本次课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挖掘生活器材,激活学习情绪。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本,最大限度的开掘、发展学生的潜能,学生的个性发展得越充分,自信就愈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就越高,自觉性也就越强,也就越能充分激发出他的潜能。
第四篇:对“轻负高质”语文教学的探讨
对“轻负高质”语文教学的探讨
学生负担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外显的负担,如作业数量多、学习时间长等;另一种是内隐的负担,那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如果将“减负担”“高质量”片面地理解为减少作业量,这本身就是错误和盲目的。
“轻负”,即给学生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我们要减的是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使其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的过重的负担。
“高质”,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也是“轻负”的生命力所在。“轻负担,高质量”的首要条件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以及年轻人朝气活力的抒发。
因此,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的“轻负担,高质量”应做到以下三点: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想学习;人文性、科学性的作业设计;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想学习
(一)学生的学习欲望与他的生命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学生喜欢的是他自己的成长,需要发挥他们自身的兴趣。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定势必须改变,学生并不是课堂教学中无关紧要的旁观者,而应充分发挥他们学习主体性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几个问题,提纲挈领,然后老师站在教学过程一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要适时点拨学生的讨论方向,把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即可。教师设计好的导读问题,只要能对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即可,允许学生在不脱离文本的前提下适当拓展。
如在上《素芭》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
1.作者不惜笔墨,将素芭这一哑女形象放置到哪些特定情境中来展示的?
2.哑女素芭虽不能说话,但是我们从小说中仍然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形象和一颗晶莹剔透的心。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的呢?
教师点拨:人物描写的方法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3.该如何理解“这次,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并思考这句话与主题有什么联系?
这三个问题,把课文的主要问题一次性地呈现出来,在不知不觉中引导着学生对课文作全面的探讨。投影显示这几个问题后,就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上台发言,做一回老师。相对逐个提问的方式,它不仅节时,而且在整体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前后联系,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对有把握的题目进行解答的同时,又可以对有难度的题目和同组同学进行讨论,然后,把答案贡献出来,和全班同学交流,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一改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定势,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应注意:教师的设计应注重整体性和层次性原则,要符合从易到难,从低到高的认知规律,又要加以定向定量的控制。
(二)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学习语文的资源,我们应该带领学生走出单调狭隘的教学课堂,为教学活动提供生动有效的资源。教师应当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学生课外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广泛接触的机会,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王建军在《“花未眠”――谈高中作文有效教学的探索》中写道:“金秋时节的某一天,在办公室备课的我闻到桂花的幽香,贪婪地嗅着这令人心旌神摇的幽香;我计上心头,决心推翻刚刚备好的作文教案,将学生带到桂花树下,来一个现场情境写作。于是乎,我心定气闲地踱入教室,慢条斯理地告诉学生我的这一想法。哗,全体鼓掌。接下来,我带着学生来到了学校图书馆侧面的桂花林,让学生自由观察、欣赏、遐想,并将当时的感受择要记录下来,在课外时间完成习作。本来只是偶尔为之,没抱太大的希望,但学生交上来的习作却让我很是惊讶,字里行间不乏珠玑之语,美文佳作比比皆是。对此结果,我甚为满意……”
契诃夫指出:“当我们给儿童提供机会,让他们和同学、教师交流自己的知识时,这会使他们欢欣鼓舞,使课上得生动活泼。”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以科学的方法来调控教师、学生、教材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调动各种教学资源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轻负高质”。
二、人文性、科学性的作业设计
(一)注重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老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之后,学生便会被兴趣所吸引,走进广阔的知识天地。因此,作业的创新设置首先得强调一个“趣”字。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缺点。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优化作业设计,杜绝“吃不了”和“吃不饱”现象
学生负担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作业量大,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从班级总体水平考虑,而忽视了一些成绩一般甚至更下的同学,他们内心也想学好,但是作业太多反而影响了他们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时间,作业成了他们的沉重负担,从而使这些学生陷入“吃不了”、“泥田翻石臼”的怪圈。而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又出现了“吃不饱”、“不够吃”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备课组对作业布置按照“三多三少”原则进行,即:多一些自编作业,少一些一刀切作业;多一些层次多样性作业,少一些重复性作业;多一些综合开放性作业,少一些单一封闭型作业。
根据以上三条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以下三种形式的作业:
快餐型作业:把作业设计成甲乙丙三种类型,甲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包括字词和课内练习;乙题型较高一层次,包括课外拓展练习;而丙题型注重能力的提升,包括语言表达和学生自我整理。学生根据能力去选择做哪一类的题目,量力而行,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解答问题的满足感,又能相对增加积极性。
学生自编测验型作业:引导学生编入自己平时最容易出错的题目,重在帮助学生学会内容整理。让他们在编题过程中学会对知识进行整理。特别是针对高考字词,成语的要求,有选择性的进行整理,由老师批改后挑选优秀的作业,当做全班的练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落实水平,熟悉了教材,又对那些作业被选中的同学是一个很大的激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自创型作业:包括自创诗词,写对联,对对子。熟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起来看这种作业最受学生欢迎,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效果最好。
三、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课堂是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主渠道。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关键在教师,难点在课堂。
(一)教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课堂的效率,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质量的高低、负担的轻重
上课人人都会,而要上一堂好课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1.在让学生参与的同时,也给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机会;2.清――条理清,板书清,例题分析清;3.活――教学方法活,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手段活,能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恰到好处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二)注重教学方法,应用“整体教学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文本阅读教学中,篇、段、句群相对而言,都是一个整体概念。“篇的阅读问题解决好了,段的阅读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段的阅读问题解决好了,句群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郑尚泽)因此,教师要谙熟并运用整体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应包含三个步骤:
1.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题。从总体开始,教会学生区分主题段落、识别主题句、掌握文章的主体思想。培养学生整体把握作者观点和通览全篇的能力。
2.侧重于识别关键词、分析句子结构、跨句和跨段联系研究。通过分析段落之间的联系、句子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能力。
3.根据文章体裁、写作特点帮助学生对所学文章进行评价和欣赏。
譬如,教一篇课文,不应急着进入分析阶段,而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确定整体观念,注意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看看写了什么?围绕什么?怎样去写?以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为例,文章的结构却是:为什么要坚持拿来主义?什么是拿来主义?如何拿来?坚持拿来主义的意义。作者为了强调“拿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为了警示世人,特意把只是“送去”而不“拿来”的严重现实和可怕后果写在了文章的开篇。而笔者设计的问题是:作者的思路是什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坚持拿来主义?如何“拿来”?坚持拿来主义的意义是什么?这样文章思路就有了显性与隐性之分。隐性思路常常是作者真正的意图所在,或者是体现着作者的最高追求与理想境界,因此阅读教学中,重点要理清的是文章的隐性思路,找准文章的主旨。让学生提高总体把握的能力,改变学生对语文课堂一味纠缠于字词句的错误认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对语文教学中“轻负担、高质量”的探讨也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趋向深入。语文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摸索、探讨、总结、归纳出一些“轻负高质”的教学方法,毕竟任何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最优发展。
(庞加栋 浙江省天台中学 317200)
第五篇:优化作业设计实现轻负高质
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人民小学章安校区(318000)王永萍[摘 要]作业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设计蕴涵趣味的巩固性作业、自主选择的分层性作业、贴近现实的实践性作业、拓展思维的开放性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保证。[关键词]作业设计 巩固 分层 实践 开放[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62学生的作业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对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探讨如何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入手,实现 “轻负高质”。
一、设计蕴涵趣味的巩固性作业,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尽量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成故事、谜语、童话、游戏等形式,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跃跃欲试,使学生把作业看作是没有负担的学习,乐在其中。如教学“数的整除”后,用这个单元的知识把某学生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趣味题。例如一个学生的家庭电话号码为7位数,每个数字依次是:一位数中最大的偶数();一位数中最大的合数();最小的自然数();2与3的最小公倍数();5的最大约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2的最小倍数();最小的合数()。学生根据给定条件,猜出了号码,这样把作业寓于猜谜之中,使有趣的猜谜活动吸引学生,“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不但让学生“吃”得有滋有味,也促使学生在“乐”中求知。最后再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这样学生既充分运用了本单元的约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知识,又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了本单元的有关概念,充分展示了学生作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主动学习。
二、设计自主选择的分层性作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教师要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我设计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a.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7米,宽5米,面积是多少?b.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周长3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c.学校要在操场上用24米长的栏杆围成一个各边的长度都是整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花坛,有几种不同的围法?怎样围花坛里种的花最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训练。这样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都有所获,不同程度地享受成功的体验。
三、设计贴近现实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面临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成为知识的实践者。如在教学“千克,克,吨”后,改变以往给学生布置大量单位换算题目的模式,鼓励学生回家以后到生活中去搜集生活物品的质量大小,并提出自己的发现。由于是自己去测量、自己去发现,学生兴趣盎然。以下是一位学生的作业。我的调查:一袋大米10千克,一个鸡蛋重50克,一个西瓜重5千克,一辆卡车载重量10吨,我的体重30千克„„我的发现:平时一些比较小的物体,如鸡蛋、硬币、纽扣等都是用“克”做单位;一些较大的物体如一袋大米,一个西瓜等都是用“千克”做单位;一些很大的物体,如卡车载重量、大象的体重等都用“吨”做单位。当然,把作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并不意味着可以任其发展。要想既能彰显作业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又能提升作业的趣味性与实效性,教师必须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做好方法指导工作,做好总结反馈工作。通过设计实践性的作业,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也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为家庭作业转型、作业改革打下良好的沟通基础。
四、设计拓展思维的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泰戈尔说过:“不能将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现代社会建设需要的是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树立创造志向之外,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后,利用伽利略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自然界以数学的语言讲话,这些语言的字母是圆、三角形以及其他各种数学形体”,请学生放学后,利用圆、三角形、长方形、线条等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品。这样的作业,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美,学生在“美”的知识海洋中也减轻了学业的负担。因此,设计富于趣味性、选择性、实践性、开放性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高质、高效、富有启发性的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发展,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进一步落实,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高质量,轻负担”的教育效果,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进行创造活动。(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