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曾营小学智慧校园试点校工作总结
曾营小学智慧校园试点校工作总结
——建设为先,使用为主
2016年5月我校被确认为厦门市首批智慧校园试点校,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筹划,仔细部署,认真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向领导汇报。
一、已经落实的工作 1.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
为确保智慧校园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成立以叶秀萍校长为首的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学校分管副校长陈麒斌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内分工明确,按计划有序地开展工作。
2.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
为确保智慧校园创建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创建领导小组制定智慧校园管理、使用、人员培训等系列制度,从创建之初就从严要求,严格按照制度和要求执行。
3.加强教师队伍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智慧校园的建设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参与,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决定着智慧校园创建的标准。为此,学校多方面结合:第一,校内利用曾营讲坛和教研活动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新媒体的应用专题培训,开展微课制作评比、各学科优课展示、交互式白板应用比赛、教师百分之百通过全国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考核等活动,有效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第二学校安排领导和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学习国内智慧校园创建的最新理念,学习外单位智慧校园创建的创新做法;另外,学校还邀请企业对领导成员和骨干教师进行交流等,通过培训指导交流研讨,提升教师的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水平。
4.重视对硬件的建设
2016年区城域网万兆光纤宽带接入校园,39个班全部实现交互式白板的安装,2017年将实现无线wifi全覆盖,班级和办公室网络设备和线路提升,实现千兆进桌面。
5.加强智慧校园平台的选择的与应用管理
为了实现数字化教育服务平台与校园“一起成长”管理平台数据资源无缝对接。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势,通过网页端和手机端,针对学校、年级、班级、教师、学生、家长等六级教育层面,跨平台向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教学管理、教学应用、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家校连线等功能。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教师、家长、学生可以利用电脑和手机,随时随地形成教育资源的大共享、教师间的大融合、师生间的大互动、教师与家长间的大沟通,让孩子们能主动、轻松愉快、高质高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们的智慧得到应有的发展,让电子书包与课堂教学的互动、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得到深度融合,教师和家长通过云大数据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达到可持续发展之目的。
我校经过我国现有的智慧校园管理平台进行试用,以便捷、先进、稳定、可兼容性、可扩展性、可持续性等原则进行遴选。
2016年10月与腾讯智慧校园运营中心合作,开通智慧校园免费试用管理平台,部分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应用测试,根据学校差异教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对软件的开发进行完善,真正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的互联互通,初步实现教学、管理、学习智能化。
腾讯智慧校园手机截图
6.运用标准分步有序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为更好地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我校自2016年12月制定《曾营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自评标准》(见附件),通过自评标准有有序地分模块开展工作,使每个模块最优化,并确保每一个模块达到数据关联,防止数据的重复性。
7、优化公众微信号,畅通沟通渠道
学校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全面展现校园文化,涵盖党务、教学等众多栏目,及时向社会发布学校新动态。运用智慧校园平台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领导可以随时随地发送通知,信息上传与下达更迅速;老师利用信息平台快速布置作业,传递学生在校情况,家校沟通更便捷。
二、加强智慧课堂的探索应用
我校借助“智慧校园互动课堂”平台,积极探索“智慧课堂”教学。
我校处于城郊结合部,个别家庭没有无线网络。针对我校校情和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对“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和补充。
在智慧校园平台,教师认真备课,收集资源,制作微课,利用平台工具,改造课件,并将这些教学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
课前,老师通过平台布置导学任务,下发能力提升练习;学生在家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登陆平台接收导学任务,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对于家庭没有无线网络的,教师通过班级群和校讯通给家长发送短信息,告知学习任务,督促家长多方结合指导孩子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就成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助的场所,答疑解惑,经验分享,学生在互助、合作、探索中吸收内化新知识。借助实时统计系统的各种统计列表,教师能够全面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利用学科网在线组卷功能编制巩固练习和检测试卷,推送到学生端。
课后,学生可以登录平台进行新知识练习,巩固提高。教师利用终端随时可以批改作业,并依据平台的成绩分析功能,适时调整教学。
重新构建的学习流程:课前学习——课堂内化巩固——课后提升,目标清晰,复习检测方便快捷,便于学生学习,更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三、创建中面临的困惑
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的困惑: 1.创建智慧校园,推行教师无纸化备课,但上级相关科室又要求教师必须用纸质稿手写备课,既重复工作,加重教师负担,又浪费时间。
2.“智慧校园平台”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智能没有智慧,很多事情还须教师事先准备,特别是新教师和教师较难适应教学资源的准备工作;部分家庭还没有智能手机和电脑,学生不能及时获取学习资源,造成作业布置不一现象;平台虽历经多次升级,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给教育教学带来不便。
四、着眼未来,持续发展
创建智慧校园,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着眼未来,我校将智慧校园建设纳入长远发展之中。1.构建全面、完善的校园无线网络。力争做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为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支撑。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平台的融合应用。
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教育教学的质量。通过派出教师学习培训,请进专家学者开设讲座,加强自身学习,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升,为教学提供人才支撑。
学校现有腾讯智慧校园云平台、畅言教学通、互联E课堂等众多教学平台,这些平台刚推出不久,教师运用也不够纯熟,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运用。
3.加强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我校的教学资源建设已小有成绩,今后我校将加大教学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细化资源共建共享激励机制,建设涵盖全学科完整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学提供资源上的强有力支持。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校的智慧校园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校园“,还有一个漫长的努力过程。今后,我校将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统筹规划,逐步实施,不断吸取创建之路上的经验教训,借互联网+之力,点亮我校智慧校园之火,闪耀智慧教育的光芒,突显校园信息化的魅力。
第二篇:曾营小学考察 报告
海纳百川,勇立潮头
——集美区曾营小学考察报告
2011年10月20日,我们温岭市“十二五”第一期校长培训班的学员在市教师进修学校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在市教育局柯局长的带领下,来到集美区曾营小学参观学习。曾营小学为实现“心灵美好,基础扎实,身心健康,个性张扬”的办学目标,培养学生“六个一”的素养,以“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办学精神,不断实现着“管理规范,环境优美,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
虽然时间短暂短暂,但我们在这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在此期间我们通过实地参观,听取了沈怡蓉校长对曾营小学基本情况、办学历史、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办学目标、校园文化等的介绍,感受颇多。
一、学校基本情况:
曾营小学位于杏林镇杏东路。创办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1600多人,是集美区所属的厦门市规模较大的小学。学校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自1985年以来,一直保持着省级文明学校的称号。2004年4月,获得首批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荣誉(2006年复评再次以优秀成绩获此殊荣)。办学业绩得到了省、市、区各级党委、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的认可和信任,特别是科技教育成果丰硕、特色鲜明,2009年11月被省教育厅确认为首批“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校”;德育工作成效显著,2008年被区依法治区办确定为“少儿法制教育基地校”,被区文明办确定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
校”,被市委宣传部确定为首批“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实践活动示范点;体育教学条件和环境优越,教师团队合作好,教学水平高,被市体育局确定为小学生田径选拔训练基地和全国校园足球联赛的赛点之一;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扎实有效,学校被誉为骨干教师的孵化器,2008年9月被区教育局确定为“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基地校”。探索出三项教学策略,一是建立“三证”学习制,拓展优秀生空间;二是试行“借贷”教学制,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创设“补位”活动制,提供普通生练习机会。2006年1月,研究成果获厦门市第七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教师队伍素质好,有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省优秀校长奖,1人被评为厦门市文明市民,还有多人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市劳动模范和市先进教育工作者。该校以抓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心,带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黄洁这样的优秀学生。教学成绩历年来居全区前茅。体育成绩也较突出,在全区小学生运动会上连年夺冠。学生参加航模制作,美术、合唱等项比赛,均获得好成绩。该校图书室被评为厦门市小学示范图书室。该校在沈校长的带领下探索实施有差异的教学策略,解决了大班额下难以照顾学生差异的切入点。
二、考察收获:
1、教育要着眼于健康心理的培育。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应该是引导学生精神向上的导师。”曾营小学沈怡蓉校长对教育是这样理解的。对于少年儿童来说,知识并不外在于生活,而是经由快乐成为他们成长的生
活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学习与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少年儿童的心理有着比较强烈的“我能行”、“我不赖”的自信和“不输人”、“不落后”的意气。有着表现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的个性倾向,这是儿童的天性,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在快乐中认识生活。在生活中获得快乐,是少年儿童成长的规律。
学校把日常评价与日常学习统一起来,开展“走进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的评价活动,帮助每个学生设计“童年的足迹”成长记录册。把学习和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学习就产生了无穷的兴趣点、满意点、欢乐点、发展点,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理性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积极听取同学、同伴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倾听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期望,进而不断升华奋斗的目标,产生渴望进步和成功的动力。
因而,教育必须突出“生命快乐”的特征,让教育活动能够符合学生的意愿,让学生乐意去探究,并能生发出无穷的创意。
2、教育要着眼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把学习与认识生活结合起来。
沈怡蓉十分重视日常生活世界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沈校长指出,学习一旦与认识生活紧密结合,不仅能够养成学生不懈积累、深入思考、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及时总结、勇于负责的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而且能够帮助孩子们打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日常生活世界是知识的聚宝盆,是理解知识、发现知识、产生智慧才干的欢乐。她说:“学习是孩子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珍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理解和发现,是增长人的智慧,形成人的良好习惯,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她认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应是充满兴趣和快乐、富有激励性和挑战性的。教学要直接反映生活、服务生活和创造生活:让生活切实再现学习、促进学习和巩固学习。
曾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同时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进行风发生动的思维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充分挖掘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曾营小学开发了《创新的校园》、《美丽的校园》、《我们爱科学》等科技校本课程,进一步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问题。他们的科技校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到实践中去实施和完成个人或小组的计划,去接受实践的挑战,感受合作的意义;并通过汇报交流这一环节,增强学生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经验;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从而推进活动的进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际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曾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越来越科学和规范,不断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由于学校科技教育活动成效比较显著,2009年被福建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首批“中小学科技教育基地校”。2010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知识产权试点学校。校园环境建设充分体现了“处处是科技教育教材,物物是科技教育教具”的特色,成为省内外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标杆。
在曾营小学,教师的教学存围绕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形成了“十个尽量”:可以让学生建言献策的尽量让学生建言献策;可以让学生组织策划的尽量让学生组织策划;可以让学
生实践的尽量让学生实践;可以让学生探究的尽量让学生探究:可以让学生感悟的尽量让学生感悟;可以让学生发现的尽量让学生发现;可以让学生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解决;可以让学生竞争的尽量让学生竞争;可以让学生承担责任的尽量让学生承担;可以让学生评价的尽量让学生评价。
3、教育要着眼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把智慧开发与学习活动结合起来
沈怡蓉校长强调:“思维品质的培养与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同等重要,是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大事,都疏忽不得。”她指出:思维与智慧的开发,不应该是抽象的、枯燥的。而应该是具体的、生动的、充满情趣的,学生能否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人的一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教育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一生发展高度负责;把知识传授与智慧开发结合起来,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沈怡蓉校长与全体教师共同探索如何引导学生养成从生活现象中发现、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的学习经历成为充满惊奇、探索和体验的旅程: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的联想、想象和审美、批判、创造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努力做到“六让”: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结论让学生自己归纳;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效果让学生自己评价;领域让学生自己拓展。在此基础上。养成学生的“六性”:学习、积累的主动性;联想、想象的灵活性;质疑、发问的积极性;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的独立性;求同存异、探索新知的创造性;求知欲、好奇心的持久性。
在这神奇美丽的厦门市马銮湾畔,这所被誉为“马銮湾明珠”的小学,多年来秉持“让学生快乐成长”的信念,使学生学得快快乐乐、兴味无穷,创下了骄人的业绩。“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健康的生命素质、优良的发展潜质”是曾营小学的三大追求,同时也是我们所有教育者的追求!“我们要使学生在校的每一天,都成为他们终身难忘的幸福时光。在这里,学生每天都在进步,都能获得心灵的蓬勃和精神的自由!”这是曾营小学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承诺,同时也是我们所有教师奋斗的目标!
第三篇:苏营小学样板化学校工作总结
苏营小学教育管理提升年材料
在开展教育管理提升年活动中,我们围绕实际,开展了如下工作:
1、明确了办学方向,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做到依法办学,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制定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2、在校长带领下,健全了各种管理组织,明确了职责,修订完善了各项制度。定期召开三会,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开设校务公开栏,并定期公开校务。能按行事历计划开展工作。
3、定期开展德育教育,围绕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探索新的德育工作模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优良传统的教育。按规定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执行了规定的作息制度。教师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了学生每天1小时的锻炼时间。
4、教职工学历,专任教师全部达标,除学校的校本培训外,本排出教师进修学习20人次,认真开展政治和业务学习,依照教师职业道德内容规范教师行为。
5、建立了科学的学籍管理制度,张贴《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建立健全了贫困生救助制度和留守儿童档案,建立帮扶计划和措施。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了六一儿童节文艺活动,举办了运动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6、学校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讲话。开设报栏,安全宣传标语、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体现校园文化的内容都公示于醒目位置。学校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分明,做到了校园整洁,绿化面
积达到360平方米,硬化面积百分之九十以上。学校定期派专人消毒厕所等关键部位,做好记录。
7、学校硬件设施逐步配备,为学生提供了饮水和取暖设施,图书仪器都能正常使用,有专人管理。每期坚持举行两次运动会。
8、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坚持财务公开,成立民主理财小组,重大开支实行民主决策,每期公布经费使用情况。
9、学校把安全工作放到各项工作的首位,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组,建立各项安全制度,制定了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不断地对学校设施进行排查,预防事故发生。
10、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材料齐全,有专人负责。
周堂镇苏营小学
第四篇:营改增试点工作总结
2017 年 区局营改增试点工作进展及总结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是一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改革,区局高度重视,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当作全区国税系统工作中心来抓。区局党组缜密谋划,从严要求,抓好每一阶段、每一项工作的落实。2016 年 5 月 1 日,我区已实现税制平稳转换;2016 年 6 月 1 日,我区营改增纳税人顺利进行纳税申报。
一、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内容
2016 年 5 月 1 日全面推开的营改增试点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扩大试点行业范围。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 4 个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其中,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适用 11%税率,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适用 6%税率。二是扩大抵扣范围。继上一轮增值税转型改革将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纳入抵扣范围之后,本次改革又将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无论是制造业、商业等原增值税纳税人,还是营改增试点纳税人,都可抵扣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原营业税优惠政策改革后将平移到增值税,以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二、2017年营改增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树立全面营改增试点信心和决心
区局党组领导多次召开全面营改增专题工作会议,引导教育全区国税干部树立全面营改增试点工作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决心,确保打赢开好票、报好税和分析好三场战役。
(二)认真做好营改增准备工作,加强领导
区局成立了全面推行营改增工作领导小组和各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分解工作任务。下发了《 区国家税务局全面推开营改增任务分解计划表》,制定了推行营改增工作路线图、时间表。召开会议,布置工作。按照“每日一调度、每周一推进”,每日召开会议调度当日工作开展情况,每周召开会议对重点工作进行推进,部署全面营改增试点各阶段推行工作,研究解决推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建立营改增培训、舆情、风险防控等应急预案,切实加强营改增培训、舆情监测、风险防控工作,为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干部培训,并组织对纳税人开展业务培训
区局利用休息日和下班时间对全局税干开展轮训,尤其是加强办税服务厅和业务部门税干的业务培训,确保一线税干吃透营改增新政策、熟练金三系统操作。精心组织纳税人培训。分级分类对纳税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利用视频讲解和现场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四大行业的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涵盖营改增政策、发票开具政策、纳税申报政策等,确保纳税人开好票、报好税。
(四)推行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
区局研究制定了推行计划,由技术服务单位配合实行对纳税人“培训、告知、售卡、发行、售票”一条龙机制。截止目前,除苏果超市、几户手中卷式票较多单位,全区需推行增值税发票新系统纳税人均已完成推行工作。发行后,即组织服务单位上门安装调试设备,辅导好纳税人熟悉掌握开票系统,积极引导纳税人有序前往办税厅领购增值税发票,确保纳税人按时领到国税发票。
(五)加强营改增纳税服务工作
对 区政务中心国地税办税服务厅进行改造,增设24小时自助办税机,方便纳税人随时办理涉税业务。大力推行网上办税。办税服务厅设置“网上办税平台体验区”,增配自助办税终端设备,推行网购发票业务,引导纳税人网上购买、代开发票,提前分流办税厅压力。完善大厅服务制度,完善领导值班制、节假日值班制。每日安排领导带班和业务骨干轮流坐班,专程负责为试点纳税人办理涉税业务和“营改增”政策咨询服务,全面强化 “首问负责制”、“全程服务”等服务制度,加快办税速度,减少纳税人等待时间。
(六)加强营改增政策宣传
将营改增工作纳入全年税收宣传计划和税收宣传月重点项目,精心谋划系列宣传活动。重要节点专题报告。在营改增推行之初,通过专门汇报、送阅材料等方式向地方党政领导进行汇报,争取领导支持。日常工作及时报道。对营改增纳税人信息交接确认录入、培训、营改增工作推进会议等工作,第一时间进行信息发布。涉税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通过纳税服务 QQ 群、微信公众号发布最新营改增政策,及时了解纳税人需求,第一时间帮助纳税人解决涉税问题。
三、当前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政策辅导有待进一步深化
营改增试点政策比较复杂,部分纳税人一时难以全面掌握,导致未能正确适用和充分享受一些优惠政策;有的纳税人对增值税抵扣机制不熟悉,对可抵扣进项税的成本费用项目不重视,抵扣凭证取得不充分,尚未按照增值税税制原理和运行机制调整经营模式、改进财务管理,导致税负上升或减税效应未充分体现。这反映出我们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负分析和政策培训辅导还不够深入细致,帮助纳税人取得抵扣、改善管理工作做得还不够,部分税务干部特别是直接面向纳税人的干部对政策的掌握还不够深不够透,政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纳税服务有待进一步改进
工作中首问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办税服务厅工作量增大,特别是代开发票业务明显增加后,应对举措和信息化处理手段有的还跟不上。国税、地税合作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服务资源有待整合,合力有待释放。
(三)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面对虚开发票偷骗税日益突出的问题,部分税务干部在思想认识、措施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不到位的地方。有的干部对税收流失风险关注、重视不够。有的税务干部缺乏管理经验,加之一些纳税人基础征管信息不全、不准,对征管薄弱点、风险点不清楚,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此外,营改增后有些企业差额扣除、跨区域预缴等政策加大了管理难度,事中事后管理缺乏有效机制和手段。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已顺利打赢“开好票”“报好税”“分析好”三场战役,现在进入巩固提升完善管理的关键阶段,区局全体税干将继续发挥从严从细的工作作风,砥砺奋进,聚力前行,扎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聚精会神做好纳税申报
区局将继续落实好税务总局优化营改增纳税服务新20条措施,继续推行局领导值班、业务骨干带班、首问责任、专窗申报、绿色通道等服务制度及兜底责任,确保纳税申报有序平稳运行。
(二)行稳致远做好税负分析工作
继续按照省市局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好营改增工作小组的指导协调和模范带头作用,扎实做好营改增运行分析、税负分析和效应分析。对纳税申报表和税负分析测算表的数据进行梳理审核,纠错改偏,发现异常及时整改,确保数据正确无误。
(三)细致入微做好办税服务厅的运行分析
继续对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在办税服务厅申报缴税情况进行运行分析,着重了解纳税人代开票、购买发票、办税咨询、网上办税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分析梳理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完善工作环节和纳税服务,确保办税服务厅运行顺畅。
(四)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加强税收征管
不扣的落实好税收政策,确保各项税收政策执行到位、税收管理规定执行到位、纳税服务措施执行到位。继续加强同国土、住建、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换,加强国地税合作,联合开展税源摸排,逐步完善房地产业、建筑业项目管理,全面掌握税源分布情况,确保征管到位,税款足额按时入库。
第五篇:新建小学试点校实施方案
创建“基于网络环境下创新育人模式”
试点校实施方案
垣曲县新建小学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意见》和《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的意见》精神,落实2015年市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的独特优势,创建基于网络环境下创新育人模式试点校,根据《运城市教育局关于创建基于网络环境下创新育人模式试点校的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试点校创建,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改革实验,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对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意义,探索信息网络技术在推动教学改革方面的新途径、新方法,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为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和推广积累经验。
二、目标任务
结合学校实际创建两个试点班,每个班确定两个试点学科开展人人通应用实验,通过创建试点班要达到如下目标:
1.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
信息技术环境是支撑人人通应用重要的物质基础。环境建设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逐步改进和完善,积极构建一个“能用,够用”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确保师生“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应用环境。
在“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空间人人通”的 基础上,配齐、配足计算机设备,满足教师学生随时随地使用计算机开展学习的需要,把学校带宽从20M扩容至50M,首先在选定的试点班配备无线网络设备,逐步实现无线网络学校全覆盖,最大限度的支持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和学生开展网络学习。
全校师生都要在“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注册,获取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账号密码,教师要积极对自己的个人空间进行个性化的建设,把电子备课、课件、导学案等资料上传至个人空间,学生作业等。
2.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
以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为目标,积极利用“先学后教”“导学案教学”等现有的经验成果,结合实际构建符合教情、学情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空间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完成作业,交流思想、共享成果;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完善和改进教师学习空间的功能,使教师学习空间成为服务指导学生学习的新渠道。利用信息技术改革 “教”和 “学”的方式,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应用到综合应用”的规律,逐步把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在全校推行。
三、领导机构 组 长:张俊良 副组长:闫金莲
组 员: 代磊明 王燕 赵张丽 赵杜鹃 王冬梅 职责:
1、组长负责试点班各项经费投入筹措,负责试点班实施的全面工作。
2、副组长负责试点班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各项任务的考核,以及 总结和推广工作。
3、成员具体负责试点班各项业务培训和试点班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具体实施(1)培训学习
组织试点班各任课教师对平台的使用,进行全方位培训。培训采用集体培训,骨干带动等方式,真正让每位教师熟悉平台、熟练掌握平台的运用。
(2)网络空间备课
试点班所有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个人学习空间进行备课。提倡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要求每周每位教师至少要利用多媒体或电子白板上两节课。年级组、教导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检查,每周总结通报督促教师完全实施电子备课。
(3)网上完成作业
从完成家庭作业入手,引导学生使用网络个人学习空间。每周每个试点学科布置1-2次网络家庭作业,探索网络环境下完成家庭作业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
(3)网上课前预习
学生充分熟悉网络学习空间时间为期八周,学生熟悉空间后适时加入课前预习内容。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提供学习资源,选准学习时间,探索课前预习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方法与经验。
(4)网络课中教学
深入探索课堂展示交流方式,积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构建过程创造条件,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 学习能力。
(5)网络特色应用
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展示、交流和虚拟功能,积极开展网络空间特色应用,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①作品展示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书法、绘画、摄影、手工制作等作品展示活动。②作文教学
根据不同年级作文教学要求,从主题拟定到材料收集,再到完成写作、展示、互评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探讨网络环境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新经验。
③专题学习
根据校本课程教学需要,利用网络开展网络学习活动;以课外兴趣活动小组为核心,在辅导教师指导下利用网络资源和平台,开展专题学习,如开展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等;在学科教师指导下对某学科等一类知识或某个问题进行合作探究,通过网络开展校际合作探究学习交流活动。
四、推进策略
人人通应用实验不增加教师、学生负担为前提,以“便捷、有效,自愿”为目标,把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变成广大师生新的行为习惯。总的策略是:降低门槛,夯实基础;一点突破、循序渐进;典型引路、整体跟进。
1.降低门槛、夯实基础。所有教师通过集体培训、骨干引领等途径学会网络空间备课的基本方法,掌握多媒体设备基本功能操作,扎扎实实搞好班班通应用,促使班班通应用制度化、常态化。
2.一点突破、循序渐进。人人通教学应用主要解决的是“课前、课中、课后”问题,选择较为容易解决的“课后”问题为突破口,逐步解决“课前”与“课中”问题。这一过程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前一个阶段的实践积累和经验形成为前提,间隔时间以一个学期。
3.典型引路、整体跟进
试点班教师要为人人通应用不断创造新经验,带领更多的教师参与这一新的变革,学校将不断采取措施适时推进,让新的教与学方式惠及所有师生。
4.构建人人通应用实验三级梯队。第一梯队为实验教师,第二梯队为学科骨干教师,第三梯队为其他任课教师。在应用上要在不同层面有所侧重,在技术上有所衔接,在整体推进上有所呼应,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层层叠加的推进格局。
5.引导和支持学生利用网络技术,随时随地学习,培养学生网络自律能力,养成文明上网,理性用网习惯,学会正确看待和辨析网络信息。
五.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和学生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教学评价方式,评价目标的设置要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方法的采用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要把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把阶段性评价和实时评价结合起来。评价结果的采用,要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
学校在体制机制、经费投入、技术支撑、评价激励等方面建章立制,形成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确保试点班工作的持续开展并有效向全校推广实施。
七、实施步骤
试点班实验周期为三年,分三个阶段:
(一)启动阶段(2015年5月--2016年元月)。
1、今年上半年启动试点班工作,制定试点班建设标准,确定试点班,制定实施方案。
2.完成试点班任课教师培训任务,启动试点工作。3.完成应用环境建设、制度建设等,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二)实验阶段(2016年元月--2017年7月)。1.开展课题研究。2.提交阶段性研究报告。3.召开试点班工作经验交流会。4.对试点班工作进行中期评估。
八、2015年工作安排
1.10月初起草试点校实施方案。2.10月份开始组织实施。
3.11月迎接市专家组对试点校工作进行第一次巡查指导。4.12月参加全市试点校工作经验交流会。
5.2016年1月对实验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市教育局递交实验报告。6、2016年上半年迎接市教育评估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