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题文稿:百年狮山铸风流(1-1)
百年狮山铸风流
【序】
【以天蓝色为背景,衬托一轮红日和飞鸽,红日象征三中学子如朝阳喷薄而出,飞鸽寓意富有生命活力,积极昂扬,翱翔蓝天,向往和平。叠化成三中校徽】
(配音)七十年坎坷曲折,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奋发蹈厉,七十年全面发展。
七十年披荆斩棘谱写辉煌历史,七十年传薪继火绘就壮丽景观。浏阳三中坚韧不拔一路走来,走过了一段充满艰辛的路,走过了一段桃李芬芳的路。如今,我们在岁月的光影里,一起来回望她、品味她,浏阳三中,七十年来走过的光辉岁月……
(推出片头)百年狮山铸风流—浏阳三中七十周年校庆巡礼(渐隐)(淡入)
【第一章】 奋发蹈厉 风雨兼程 【本篇以老照片为素材进行拍摄、制作】
(黑场)
(浏阳三中外景做旧)
(配音)闻名遐迩的浏阳河畔,有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这就是三湘名校、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浏阳三中。(历史资料照片+泛黄的旧电影特技)
【浏阳三中校歌渐入,在院歌中叠化资料,三易其名可字幕显示】(配音)《中国书院辞典》载:浏阳市第三中学的前身为狮山书院。清朝道光六年(1826年),浏阳知县赵瑜于古港狮山建文昌阁,旁立义学;道光十九年(1839年)拓建书院,即狮山书院,系清末浏阳四大书院之一。
岁月沧桑,历史变迁,学校曾三易其名。辛亥革命后改名为文萃学校,始办新学。中共地下党曾在这里开办过传播马列主义,培养干部的研究所,为秋收起义准备干部队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罗章龙、张启龙、李志民(已故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曾在这里磨炼砥砺,指点江山。1942年始办中学,名狮山私立初级中学。1952年11月,由浏阳县人民政府接收,改名为浏阳县第三初级中学。1958年开办高中班,学校更名为浏阳县第三中学。1979年10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李志民将军回校视察,并亲笔为学校题写“浏阳三中”校名,与教师合影留念。
【采访:老校长、老教师、老校友,回忆当时教学、办学艰苦等情况】
(配音)从1942年到1979年,在这段坎坷的历程中,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有拼搏,只有坚毅。矢志不渝的三中人,用智慧与心血谱写了浏阳三中历史的壮丽篇章。此时,我们仿佛聆听到前辈师生们奋发蹈厉、风雨兼程的厚重回音!
(开窗+图片资料字幕+配音)
恰遇春风浩荡时,三中乘势展新姿。在改革开放的号角声中,浏阳三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进入全面建设时期。1993年浏阳撤县建市后,更名为浏阳市第三中学。1998年浏阳教育实施“高中翻番”工程,2004年始实施高中调整布局,2000年浏阳十三中并入三中,2006年浏阳十中撤并,部分老师、学生并入三中。学校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2002年创建长沙市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2006年晋升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七十年来,学校培养了初中毕业生5157人,高中毕业生21668人,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乾坤朗润,海阔天空。此时的浏阳三中,以全新的形象,昂扬的精神,走向阳光,走向新的征程。
(推出片头)百年狮山铸风流—浏阳三中七十周年校庆巡礼(渐隐)(淡入)
【第二章】 励精图治 春华秋实
【本篇以校貌、荣誉等物进行拍摄、制作】
一个半世纪的风雨洗礼,180多年的沧桑孕育,百年名校,生机勃发;弦歌颂雅,绵延流长。校园参天古柏见证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彰显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在这所饱经风霜、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一代代狮山人秉承着化育人才,传承文明薪火的时代重任,续写着敢为人先,勇于创业,严谨治学,锐意创新的狮山精神,开创了崇德修身,博学笃行的人文风范。
浏阳三中现为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模范职工之家、长沙市文明单位、长沙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长沙市安全文明单位、长沙市文明卫生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56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建有高标准的图书馆、学生公寓、教师公寓、教学楼、科学馆、体艺楼、生活服务楼和400米标准田径场,学校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语音室、电脑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教学考试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教师笔记本电脑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一应俱全。校内古树葱葱,翠柏参天,红枫似火,法梧沙沙,银杏果摇,鸟语花香……狮山八景浮雕、科学家群雕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置身其间,心旷神怡,是有志青年求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下的分层、分线、分块管理和党政工团联席会议制,不断深化目标管理、聘任考核、结构工资“三制”改革,依靠管理出效益、出质量,注重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学校多次荣获浏阳市“优秀领导班子”、“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渐隐、淡入)
【各老师的镜头快闪】
人才是学校的第一资源,人才旺则学校兴。学校现有教职工196人,其中高级教师38人,中学一级教师96人。学校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先后培养了3位全国优秀教师,4位省级优秀教师,1位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4位省级骨干教师。这支一流的教师队伍中既有德高望重,敬业乐道,享誉省、市的老教师,也有朝气蓬勃,开拓进取,颇有建树的中青年教师。学校坚持实施“专家治校、名师执教、科研兴教、信息强校”战略,全面转变教育观念,狠抓教研教改,着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带动课堂教学过程优化和质量提升,教师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地理组国家级课题《浏阳市城市布局及小城镇建设进程研究》获全国一等奖、湖南省一等奖,数学组高考复习课题《三段五步教学法》获“长沙市友谊奖”,英语组国家级课题《高中英语创新阅读模式研究》获长沙市二等奖;教师每年在省级刊物以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多篇。近三年,先后有20多位教师在长沙市、浏阳市课堂教学比武中获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一、二等奖,进一步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学校以体育为龙头,体艺并举,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学校现为长沙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开设了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无线电测向等体育活动,还开设了文学讲座、电影欣赏、绘画、书法、器乐、声乐、摄影等课外艺术活动课。田径代表队连续六年保住长沙市甲级队称号,多次在省、市运动会上摘金夺银,多次获浏阳市田径运动会冠、亚军;“狮山文学社”被评为全市中小学“优秀校园文学社”,有100多篇学生作品在省市报刊发表或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同时,学校大力加强以选修课为基础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努力构建学校办学特色。在高一、二年级全面开设了选修课和课外兴趣活动课。内容涵盖自然科技、人文社会、文学艺术、体育竞赛、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推出片头)百年狮山铸风流—浏阳三中七十周年校庆巡礼(渐隐)(淡入)
【第三章】 传薪继火 桃李芬芳
【本篇以人为主进行采访、拍摄,注重细节与特色】
春秋代序,薪火相传;古稀之岁,当有贤者。浏阳三中,历以治学严谨著称。远在狮山中学时期,就以“博我以文,拔乎其萃”的校训,育才拔贤;改立以后,以“启发常新,晓之以理;力学不厌,持之以恒”为教风学风,百年积淀,造就了三中深厚的教育文化底蕴;七十年传承弘扬,在新时期形成了“全面育人,发展特色,人人成功,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让每一个人得到尊重和赏识,让每一个人获得成功与发展”的办学理念,“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
在漫长的办学过程中,浏阳三中涌现出一代又一代育人良师。他们热心教育,甘为人梯,立德立言,乐于奉献,为浏阳三中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润物无声,乐育英才,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青年才俊。
他们用学问和人格、忠诚与激情,书写了一代人师的青春与风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民院学子奋发蹈厉,全面发展。【采访1:老教师教书育人感受】 【采访2:在职中青年教师谈教书育人感受(一句话短语)】 【采访3:访问老校友、在校学生,谈三中老师严谨治学的风尚、潜心育人的德行】
180多年的学府熏陶,三中俊彦云集,英才辈出。从这里走出的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罗章龙、张启龙,有共和国上将李志民将军,有中科院院士、北大校长周其凤,有国家一级作家、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谭仲池,有北大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克服,有北京红十字会国泰医院院长、著名皮肤病专家朱楚汉,有长沙通大集团总工程师、著名水泵专家杨凡行,学者罗福斯等一大批党政要员、博士教授、专家学者。改立56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师生的共同努力,开拓进取,书写了一页又一页灿烂辉煌的历史,共培养初中毕业生4218人,高中毕业生18000多人,向高校输送大学生7000多人,狮山学子遍布三湘四水,大江南北,甚至留学海外。三中教育质量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2002——2008年连续七年荣获浏阳市高考质量评价一等奖,2008年高考一、二批本科上线310人。1998年以来,有李华俊、朱厉2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李里、徐欣荣2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祝福短片:校友祝贺母校七十华诞】
近三年,学校各项竞赛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在数、理、化、生、信息技术、体育等多项竞赛中,学校共有712人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奖励,其中获国家级奖5人,省级奖105人。
他们如一颗颗新星,与前辈们闪耀的星光遥相辉映,共同编织起异彩纷呈的灿烂星空。菁菁校园,莘莘学子,百花争艳,意气飞扬。图书馆里,布满着孜孜以求的青春脸膀;绿茵场上,闪动着蓬勃朝气的矫健身姿;励志狮山,回荡着学而不厌的晨读声音、弥漫着理想未来的诚挚憧憬。
这里有着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永不枯竭的文明传统。一代又一代三中学子,就在这个温暖的家园快乐成长,在这座神圣的殿堂陶冶成才,在这块肥沃的土地孕育希望。
(推出片头)百年狮山铸风流—浏阳三中七十周年校庆巡礼(渐隐)(淡入)
【第四章】与时俱进 扬帆远行
狮山钟灵毓秀,俯仰皆先贤之流风余韵,后辈景仰前型,士气奋兴而黾勉以求。
走过七十年风雨阳光,浏阳三中,将始终履行让每一个人得到尊重和赏识,让每一个人获得成功与发展的光荣使命;
走过七十年风雨阳光,三中人正乘党中央科教兴国的东风,与时俱进,内抓管理,外树形象,走科研兴校之路,正迎着新世纪的朝阳昂首阔步,向着“创一流省级示范,办人民满意学校”目标迈进。
又踏层峰望眼开,且待佳令破晓来。浏阳三中,将在薪火相传中弦歌高颂,在劈波斩浪中再铸辉煌!
初稿:朱小银
2012年9月16日21:15
第二篇:承百年师风 竟今朝风流
承百年师风 竟今朝风流
——新郑二中申报新郑市师德师风先进学校汇报材料
始建1909年的新郑二中是一所拥有百年辉煌的历史名校。由于她百年的风雨历程,百年的风雨沧桑,追逐时代,奋发图强,赢得桃李芬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英才栋梁,而响彻新郑,驰名中原。
新郑二中,她与时俱进,她永创辉煌。05年恢复招生以来,08至13年我校数十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南开、人大、复旦等名牌大学所录取。最近五年新郑市组织的大型考试,学校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均居新郑市第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我校现有教职工165人,32个教学班,约2000名学生。在这块热土上二中人孜孜不息的追求,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社会的称赞和美誉。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新郑市职业道德十佳先进单位、五好基层党支部、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郑州市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文明学校、郑州市消防安全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人民满意学校民主评议先进单位、郑州市大中学生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郑州市教师培训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典型学校”。现在我校是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理事学校、河南省新课程改革样本校。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由于与时俱进,传承百年师风。
一、办学思路中突出教师的职业道德中心地位
我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思想具体化为 “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和睦相处;以德治校,以规治校,以爱治校;让学校变成大家工作和学习的乐园,使大家在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奇迹”的办学思路,恪守“和谐、安康、求真、无憾”的校训,坚持“博学、勤耕、善待、乐奉”的教风,发扬“勤学、善思、笃行、勇创”的学风,倡行“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严谨求知、协作创新”的校风。因此,自05年恢复招生以来,我校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教师中无一例违法违纪的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
二、组织健全,制度保障,方案明确,实施有力
(一)组织健全
1、成立新郑二中师德领导小组:
组
长:王建民(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组
员:吴宏政(副校长)许永平(副校长)
闫玉生(副校长)王西全(副书记兼教导主任)
师德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教,由政教处主任赵振宇兼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师德建设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由李建章、高树立、杨真真组成,负责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职责:制订师德建设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拟定师德学习、教育、投诉、考评制度,扎实开展师德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师德专题研究,表彰奖励师德先进个人,查处违反师德行为事件,抓好师德专项考核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2、设立师德民主评议机构: 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王建民(校长)
副组长:闫玉生(主抓师德管理工作副校长)成 员:李建章 高树立 杨真真 胡宽惠 赵红军 李伟 每学期评议一次,作为教师的评优晋级的依据。
3、师德投诉机构
为进一步畅通师德投诉渠道,增强全体教师恪守师德的自觉性,师德投诉机构。投诉对象及内容:全校所有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为本新郑市教体局关于教师从教行为的“十条”禁令、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均属于投诉范畴。
投诉承诺:对以任何方式向学校投诉教师有悖师德的行为的,学校都将进行认真查办并将查办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对投诉者姓名等要求保密的内容学校将进保密。
投诉机构小组:
组
长:王建民
组
员: 吴宏政 许永平闫玉生 王西全 李少意 赵振宇 朱文军 胡宽惠
李伟
赵红军
师德投诉小组在政教处设立办公室,办公室由政教处主任赵振宇兼办公室 2 主任,具体负责师德建设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由李建章、高树立、杨真真组成,负责日常工作。
投诉方式方法:①意见箱投诉:各级段以及校内设立五个意见箱。②办公室投诉:师德领导小组办公室;③电话投诉: 62677833 ;④电子邮箱:xzlishaoyi@163.com.(二)制度措施到位
(1)《新郑二中师德学习制度》。学校要求教师结合自己在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自学,并写出2-3篇师德体会文章,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2)《新郑二中师德投诉制度》和《师德监督制度》。使师生有方式投诉,有问题诉说和解决。
(3)《新郑二中师德考评制度》。签订教师职业道德责任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4)《中学教师礼仪常规》、《教师应语忌语》、《师表公约》、《教师职业道德》等,保障教师的行为向着为人师表方向发展。
(三)方案明确。在师德建设方面,我校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与办学思路,提出明确的师德建设计划方案,(四)实施有力。我开展的师德活动计划与方案,都有强有力的领导负责,有过程记录,有评比措施,有结果奖惩,因而保证了方案的有力实施。我校师德制度、师德计划、师德活动及其记录、教案与读书笔记、师德总结等,都有整理成册,装入师德管理专柜。
我们学校利用每星期一例会的时间,开展师德教育。同时开展主题系列师德教育活动,例如我校开展了“讲师德 铸师魂”为主题的师德活动方案;我校开展了以“百年师魂 源远流长” 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方案。
(五)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师德师表。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考核和评估,是保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由抽象到具体的重要工作环节。因此,我们学校制定了《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方案》、《先进教研组评选方案》,《教师评先晋级方案》,《教师奖励方案》,严格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考核制度,对师德问题实行“零标准”,在学校评先晋级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我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教师师德达标的日常考核记载。二是一年一度的师 3 德评估工作。做到:对教师的先进事迹和违法违纪行为随时记录,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评估、考核、评聘、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对于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的教师在评优工作中给予优先考虑。同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有悖师德现象的发生。
三、师德活动扎实有效,教师素质高
1、每学期开展一次是的教育活动。09年我校开展了以“百年师魂 源远流长” 为主题的“三查三评”师德教育活动。10年我校开展了以“百年师魂 源远流长” 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在每学期中,开学初,首先教师人人有师德承诺并签名公示。学校在校园设有公示栏,档案室存教师承诺书;其次学校、领导、教师自查并写有自查报告。第三,他评。教师评领导,学生评教师,家长(社会)评学校。开学中,学校、领导、教师写整改报告,学校领导承包教师督促加以整改。学期结束,学校、领导、教师写整改总结,根据表现确定教师的德育积分,做为评先晋级的依据。
2、实施“五师”教育工程
学校领导班子认真研究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与我校90%以上青年教师的现状,把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做为队伍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我们细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明确“铸师魂、育师德、树师表、正师风、练师能”为我校师德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铸师魂:要求教师具有“四心”: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
育师德:要求教师做到“三爱”: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对后进学生有 “三心”:爱心、耐心、信心。
树师表:要求教师实现“4321”目标:四高——高度的觉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学艺术。“三种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二严”:严肃的自我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强”:强化为人师表意识。
正师风:落实制度规范、行为规范、榜样规范,通过“三查三评”活动开展,以学生评议、家长评议、社会评议为重要手段,促进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练师能: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按“培青”工程、“骨干”工程的目标进行培养。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要重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和完善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要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
“五师”教育工程的实施和师德培训,强化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学校掀起了人人争当师德先进,个个勇创教育佳绩的热潮。学校师德典型事迹层出不穷,教师们在教育岗位上无私奉献,悉心育人,她们用爱塑造爱,用心雕塑心。学校的办学育人工作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09年被评为“郑州市人民满意学校民主评议先进单位”。
3、实施教师“六个一”工程
学校实施教师“六个一”工程。“六个一”是: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完成一个校本课题研究;每期上交一份最满意的教案,完成一份教学案例分析;每月上好一堂教学研讨课,撰写一篇以上的教研论文或教学反思。
学校要求优秀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内涵的同时,要坚持走在教育第一线,身先士卒,为青年教师树立榜样,并于潜移默化中发挥传、帮、带作用,以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的素养。学校启动了“培青工程”,我们确定了“一年站稳讲台,三年成为合格教师,五年形成自己教学特色”的成长模式,先后培养出十多名省市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先后有十几名教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伟平、师建平、姬超、郜淑慧、杨真真等老师被评为郑州市师德先进个人和新郑市师德先进个人。这些教师正促使着我校不断跃上新的教学平台,带动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2010年教师的获奖情况:一年来优质课17人次获省市二等奖,6人一级达标、观摩课19人次获奖,教师基本功4人获市级奖,博客大赛3人获奖,竞赛辅导26人获奖,其中三人获国家级三等奖,3人获省课件制作二三等奖,英语语文教师朗读背诵比赛英语组获第一名,数学组、地理组获得郑州市优秀教研组。仅今年教师节就有15人享受新郑市政府津贴,9获得新郑市突出贡献先进个人,三人获得郑州市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
四、为学生服务全心全意,受到社会赞誉
在学生管理方面,紧紧围绕“做人”这个核心,使学生会做人,会做事,会求知,会与人和谐共处,身心两健。我们创出了德育工作就是按照“一二三四”思 5 路开展的。一是坚持一个中心,即以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工作中心;二是运用两个阵地,即学校和社会(包括家庭)两个阵地;三是实行“三主德育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三主”德育模式;四是运用四大德育评估体系,即德育目标和任务体系、德育激励体系、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德育评价体系的运作机制开展工作。
我们是按照人文德育的“四四二”运行机制优化德育环境、运行德育常规、开展德育活动。人文德育的“四四二”机制是:四依据、四主体、两挂钩。四依据就是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新郑二中学生一月常规》及《新郑二中学生一日常规》;四主体就是政教处、级段、班主任和学生;纪律、卫生、礼仪等学生会、团委会具体检查,政教处量化考评,级段公布和积分,班主任负责整改;两挂钩即量化考评的结果与班级争先评优挂钩、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挂钩。人文德育的“四四二”运行机制,保障我校德育工作务实而有成效的进行。
这一德育工作思路和运行机制,凝人心、聚人气、结人力,我校在社会上公认为“心顺、劲足、和谐、奋进”的学校。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同时,我们提出“基础建设出亮点,服务质量高起点,安全隐患保零点”。我们学校的运动大厅、图书阅览大厅、塑胶跑道、电子屏幕、多媒体、微机室等是新郑市高中之首创,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生活的保证。另外学校教导处、政教处、后勤处分工协作,为贫困生、学困生启动了以“关心学生思想,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生活”为宗旨的爱生助学的“三帮”活动(帮做人、帮学习、帮生活),特别对孤儿或单亲家庭的学生更是千方百计地关注、爱护。我们学校为多名贫困学生与热心人士进行联系,为他们就读提供帮助。通过活动,实现了后进生无掉队,特困生无失学,优秀生更优秀的目标。全体教师坚持爱心第一、教育第一、资助第一,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学校的温暖、集体的温暖和教师的温暖。
09-10学,10-12月份,我们两次聘请路英杰老师为高一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新态度、新方法、新高度”的心理讲座,为高三学生进行了一次“冲刺的快乐,快乐的冲刺”心理讲座,较好的解决了学生心中存在的疑惑,能够更好的 6 投入学习;5月份,房善超教授为高三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好了好多心理困惑,使学生能够信心百倍的参加高考;8月份,著名心理专家张绪坤教授做了题为《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塑造自我》的励志教育报告,深受师生好评。12月份举办了举行了以“‘环保’征文比赛”作品征集活动、《美丽的家园》书画展及元旦文艺晚会”为内容的新郑二中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3-4月份举办了以“趣味活动比赛、‘唱响阳光校园’歌咏比赛及师生田径运动会为内容的新郑二中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充分展示学生的风采和特长,更又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201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典型学校”。
五、领导班子凝聚力强
在学校管理上,以王建民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提出了新郑二中的办学理念,以爱、依规、依法治校;文化、科学、特色强校;和谐、平安、满意兴校。处处起表率,时时做榜样;以校为家,早出晚归,不分昼夜,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困难时候看出来。能够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尊重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备至。勤政廉洁,办事公道,关心员工,密切联系群众,深受教师和学生的爱戴。
总之,我校在环境上营造师德、在理想上激励师德、学习中升华师德、制度上保障师德、工作上践行师德、生活上真正成为师德,真正发挥了教师在学校的引领作用,学校的声誉才一步步提高起来。
第三篇:百年河大铸辉煌
百年河大铸辉煌
在欧风美雨席卷神州大地之时诞生,在8年抗日战争之时辗转办学,在全国院系调整之时折枝成林,在中原崛起之时挑起重担。100年来,河南大学的命运始终与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所敢为人先的百年名校
100年来,总有一个群体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铁塔牌”学子。
100年来,河南大学共培养出40多万各类专门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河大校友中有院士、学部委员56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150余人。
侯镜如、赵毅敏、袁宝华、王国权、赵九章、邓拓、杨廷宝、尹达、白寿彝、马可、周而复、吴强、姚雪垠、梁光烈等等,就是这一批批被誉为“铁塔牌”毕业生的杰出代表。
在“铁塔牌”叫响中原的背后,河南大学有着怎样的独门秘籍?让我们把目光投向21世纪以来河大的教学改革。
2001年,河南大学在省内率先推行学分制管理模式,成为河南省高校第一批学分制试点单位: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课程、老师乃至授课时间。学生可以跨年级自主选修课程,修完课程达到毕业条件的可以提前毕业。
2005年9月,河南大学开设了“文理实验班”,一个探索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新征程从此拉开序幕。文理实验班的学生在大
一、大二接受的是通识教育,文科班的学生同样被要求学习物理、数学等理科知识,而理科班学生则需要学习古代汉语等文科知识。实验班所聘任的教师不限于河南大学,大
三、大四的专业课多由外校知名教授和专家学者讲授,其中还会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学者。
同样是在2005年,河南大学“亮剑”本科生导师制:每名本科生导师负责5-7名学生,为学生提供符合自身需求的特色化指导。与研究生导师不同的是,这些导师更注重管理班级后勤事务和学生思想工作,其工作重点和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1年,河南大学“唱响”了研究生双导师制的重头戏:143位来自“两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的专家学者被聘为河大研究生导师,他们将全程参与河大的研究生培养。专家称,与“两院”如此深度的合作模式,在全国还不多见,在我省更是开了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先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河南大学在一次次的教学改革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这样的桃李天下意味着什么?
助力中原崛起,河南大学人才济济!
一所内功深厚的百年名校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对于一所高校来说,科研能力是决定其学术地位的重要指标。
2011年4月18日,是一个注定要铭记在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史册上的日子,也是一个让河南大学在科研能力向前迈上一大步的日子,更是一个让河南省乃至全国农民都笑逐颜开的日子。
这一天,河南省依托高校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准组建。该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棉花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新基因挖掘、棉花纤维品质性状形成机理和棉花高产分子机理与品种设计等,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的9月17日,一个喜讯从河南大学传出,由河南大学万师强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全球变化对中国典型草地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及生态环境效应”项目,获批2012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这不单单是河南大学自身的一次突破,更是我省在科研上的又一次突破。
而在该项目获批的前不久,包括万师强在内的河南两位学者获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实现了我省“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零的突破。
一次又一次零的突破,为何接二连三地花落河大?
“如今大学的办学条件好了,硬件上去了,但是大家对大学的向往、高校的吸引力却不如以前了,差别在哪儿?人才!要建设一流的学校,必须拥有一流的人才。”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看来,人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通过实施人才兴校战略,推行师资队伍建设“攀登计划”,河南大学延揽和造就了一批学术大师和学科领军人物,山仑院士、王立群、宋纯鹏、万师强、耿明斋等众多名师纷纷涌现。
万师强就是河南大学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成功案例。2011年9月,河南大学副校长宋纯鹏教授被科技部聘请为“973计划”(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这是河南省“973计划”项目作为首席单位的重大突破。
就是在宋纯鹏教授的力促下,2010年,万师强作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被引进河大。师资队伍建设“攀登计划”实施3年来,受聘上岗的省特聘教授12名、黄河学者18名,校特聘教授22名,新增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985”高校、专业一流高校、海外留学归国博士有500余名。
这样的科研实力意味着什么?
助力中原崛起,河南大学当仁不让!一所心系天下的百年名校
100年前,在欧风美雨和辛亥革命的曙光中诞生的河南大学提出了“以教育致国家于富强,以科学开发民智”的办学宗旨。
100年来,河南大学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始终践行着一所有担当的高校对整个社会、整个中华民族的庄严承诺。
“高等学校在中原崛起进程中理应担当历史重任。”这是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常常提到的一句话。
如何把科研实力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河南大学的专家学者在潜心学术的同时,积极思索着一个又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
近年来,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汴一体化”的首倡者、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逐步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不可回避的一个关键性人物。
上世纪90年代初,以耿明斋为首的学术团队率先从学院式研究方法的窠臼中跳脱出来,开始走上了从现实及问题出发,寻求合理的理论解释并给出解决办法的研究路线。
2004年4月16日,该团队撰写的题为“如何建设中原城市群”的研究报告以整版篇幅在河南日报刊发,报告中提出的将“郑汴一体化” 作为中原城市群建设切入点的战略思路被省委省政府采纳,写入“十一五”规划并付诸实施。
2009年9月,他们又与河南省政府研究室合作,共建了“中原发展研究院”。
2010年以后,他们更是全程深度参与了中原经济区战略的谋划,目前,以耿明斋为首的团队正承担着《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综合产业体系规划》项目。河大经济学院已成为省内最具权威,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智库型研究机构。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耿明斋等河南大学专家学者对社会的贡献更直观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上。
6年前,一条宽阔、平坦的快速通道——郑开大道建成通车。这条纽带将郑州和开封两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紧紧联系在一起,不仅缩短了两个城市的距离,大大方便了两个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重要的是,两个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6年来,郑开大道已成为一条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快速流动的“黄金走廊”,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这只是郑汴一体化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
中原经济区建设郑汴当先行。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郑汴一体化进程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快。9月19日,省政府确定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郑汴金融同城,实现两地银行业金融机构收费体系、信息体系、清算系统对接,无差别地服务两地消费者,以便更好地促进郑汴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在这所百年名校,与社会科学相得益彰的,是河南大学的自然科学。
党鸿辛院士研制的特种润滑材料给力我国航天事业;薛群基、邹广田院士,张志军、杜祖亮教授领军的河南纳米技术研发中心成为河南省纳米技术的研发地、孵化地、开发地;山仑院士,宋纯鹏、万师强教授领军的植物逆境生态研究轰动学界;董学芝教授研发的“造纸黑液碱回收中直接生产沉淀碳酸钙新技术”,解决了造纸黑液环境污染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地球系统数据共享工程黄河流域数据分中心、民航气象预报系统等重大成果、“郑开大道及两侧功能区规划景观模拟系统”研发项目,受到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南分中心花落河南大学……
以服务社会为目的,高举产学研大旗,一百年来,河南大学凭借一颗赤子之心默默担起了服务中原发展的重任。
这样的大学精神意味着什么?
助力中原崛起,河南大学义不容辞!一所勇于担当的百年名校
100年来,从一所专门培养留学生的预备学校到一所能够培养各种创新型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河南大学一以贯之的是学科建设在发展中的龙头地位。
100年来,河南大学凭借立足中原,放眼世界的豪迈气魄,开放进取、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长期屹立于中原高等教育之巅。
2008年,在省部共建的签字仪式上,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对河南大学寄予厚望:“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加注重教育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与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努力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库和发动机。”
还是2008年,河南大学开始着力打造省部共建7大创新项目。这7大创新项目包括3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4个科技创新平台。
3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分别为:探讨黄河文明形成、发展、演变规律和现代化道路的“黄河学”创新基地;研究中部欠发达传统农区发展与现代化的途径与模式的“区域发展与中部崛起”创新基地;研究提高国民素质整体水平的“公民素质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创新基地。
4个科技创新平台分别为:研究如何进一步改造中低产田,挖掘作物本身的生产潜能及抗逆性能的“逆境生物学与低产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研究高效开发利用材料及能源资源的“新材料与新能源”科技创新平台;涉及信息领域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的“智能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平台;探究环境污染破坏与人类健康的相互关系,研发治理环境污染、利用工业废弃物的新工艺技术的“环境健康与环境医学”科技创新平台。
不难看出,立足于我省的整体情况、站位于中原经济区的发展需要、致力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是河南大学创新项目建设的根本所在。
这样的学科实力意味着什么?
助力中原崛起,河南大学责无旁贷!(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记者 童浩麟实习生贾世煜)
第四篇:游狮脑山感言
上站小学 五年级八班 李泽源
今天,天气晴朗,白云飘飘。我们上站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徒步行走3个小时,来到了位居阳泉市中心的狮脑山上,领略当年参战百团大战的英雄们的风姿。
狮脑山雄奇壮丽,是阳泉市的最高峰,垂直海拔达1160米,当年,奉命扼守狮脑山的八路军战士就是在这里,浴血奋战,重创敌军,留下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役。
刚刚到达狮脑山山顶,一阵山风就轻轻的抚过同学们的脸,阳光直射下来,暖洋洋的,刚才还筋疲力尽的同学们立刻打起了精神。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没过多久,上站小学“宏扬革命传统,争做四有新人”的主题教育就开始了,大队长康悦代表全体少先队员演讲,在她的声音中,我思绪万千:革命烈士不畏强敌,英勇奋战,坚苦卓绝与敌寇激战几昼夜,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却不图回报,他们为了什么,他们只是为了能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他们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疆土,保护人民的利益,他们是为了祖国不再蒙受欺辱!而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该不忘国耻,从小好好学习,诚实、勇敢、活泼、团结。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建设祖国,让祖国不再落后,不再挨打。“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击沉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嘹亮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也跟着唱了起来,我觉得我的血液沸腾了,我为我是龙的传人而高兴,我为我是21世纪的接班人
第五篇:兢兢业业,共铸百年辉煌
兢兢业业,共铸百年辉煌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事:
大家好。
我是铜板带分公司生产科熔铸工段员工杜延华,感谢公司领导举办了这次活动,给了我们展示自我,畅谈理想的平台。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兢兢业业,共铸百年辉煌”,希望获得大家的鼓励和支持。
又是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愉快的生活,到处充满着劳动之美。劳动是世间最美的事,同样,因为劳动,世间才变得更美丽。
劳动是美丽的,美丽的劳动造就美丽的中国。劳作时大汗淋漓的农民、过年时坚守岗位的边疆卫士、大型传染病爆发时刻坚守岗位的医务人员„„一幅幅画面述说着劳动的美丽,他们美的是那样的动人心弦,让人不能忘怀。而在我们身边,也有数不清的劳动之美。喧嚣的车间里,到处充满着劳碌的身影。挥汗如雨的工人们,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履行着职责;滚烫的铜液,满载着希望凝结成为合格的产品;各式各样的半成品,经过轰鸣的机器变成合格的制品。辛勤的付出,终究会换来丰硕的回报。
无惧荆棘坎坷,不怕风霜雨雪。艰苦创业、志存高远、敢闯敢拼、永不停步的精神风貌和无畏气魄,是中色人的真实写照。想在先、谋在前、行在首,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同行,保持先行优势,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力前行,是中色人的行为准则。浓厚的主人翁意识,严格的自我要求,成为了公司每一位员工不断前行的动力。
中色集团自1983年创立,迄今已有31年的历史。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中国有色集团始终坚执于国际化的梦想,遵循“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凭借着有色人特有的韧劲、闯劲,足迹已遍及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共同汇聚到中色集团的旗帜下,披荆斩棘,向着前方锐意进取,推动着中国有色集团朝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矿业集团的美好愿景锐意前行!
不热爱劳动,任何蓝图都不过是纸上谈兵;不努力工作,一切梦想都只能是一枕黄粱。以主人翁的姿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共同推动中色集团走向辉煌,我们才能不断抵达发展的新境界、梦想的新高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