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聋校课堂有效教学的几个问题
聋校课堂有效教学的几个问题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目前聋校课堂教学中存在大量低效或无效的情况,其中突出的问题包括手语的运用、教材、教学设计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必须根据聋生独特的认知特点、运用有效教学的理念改进聋校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推动聋校课堂教学不断发展、提高。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提高学习主体的学习效率,它需要满足三个必要条件:激发兴趣、引领方法、形成能力。
首先,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志向,使教学活动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想学的心理一是兴趣,二是责任。其次,教学要在学生“能学”的技能基础上进行。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再次,教学要在学生“会学”的能力基础上提高。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把教材的书面语言、学术语言转化为生活语言、肢体语言,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有效的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对于推动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高的积极意义。
二、聋校教学中存在的某些低效、无效甚至有害的教学行为 在聋校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承认,其中存在着大量低效、无效甚至是有害的课堂教学行为。这些低效教学行为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有些是不容易为人们察觉的,有些教学行为对聋生甚至产生误导,可以说对学生的认识与发展起到有害的作用。当然这些所谓低效或无效、有害的教学行为,大多并不是教师有意为之的,很多情况是属于对聋生的认知、学习特点了解不够,没有根据聋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从而产生了这些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行为。因此,要想尽量减少这些行为,提高教学效益,就要求聋校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尽量按照聋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这样才能使教学达到有效或高效。
1、聋校师生普遍存在着沟通障碍,聋生难以有效获取信息 聋校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手势运用不当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看懂、难以理解,甚至造成学生接收大量错误有害信息,对教学造成严重影响。
聋校日常教学的主要工具是手语,对于大部分聋校教师而言,其使用的主要是手势汉语。手势汉语由于是按照汉语的表达方式打出来的,而汉语中包含很多的虚词成份,教师往往不经意都一一打出来,这对聋生而言,看起来就非常费劲了。更为严重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词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而教师习惯用同一个手势表示,从聋生的角度看过去,就会接收到完全错误的信息。这对于聋生理解掌握语言文字可以说是十分致命的。季佩玉老师曾经在一次座谈中讲到这样的例子,如一篇语文课文中有“蚂蚁跟着青虫打滚”这样的句子,这里面的“跟”,许多教师往往习惯打出“跟从”的“跟”,其实在课文中“跟”的意思与“跟随”的“跟”是完全不同的。教师这样打,学生就会以为是青虫在前面爬,蚂蚁在后面跟,剧烈搏斗的场面荡然无存,聋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我们教师平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长期这样自以为是地教下去,不仅是低效,甚至可以说对学生正确理解课文都会产生许多有害的影响。
不止是语文学科,对于数学、常识等学科,据本人的观察,也存在大量类似的问题。例如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大量专业名词、术语,这些专业名词、术语如何用手势清晰、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呢?这里面其实有很多的学问。聋生本来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就不高,再加上教师手势的一番云里雾里挥舞,他们就更加糊涂了。所以在教学中正确、恰当地运用好手语是十分重要的,决不能滥用。有的情况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直观的手语进行表达,有的情况下单靠手语就无法承担讲解任务,那就需要使用多种交流沟通工具。特别是遇到概念不很清晰的时候,教师就一定要不怕辛苦地把正确的概念清楚完整地在黑板上、屏幕上呈现出来,能画出图来的最好直观简明地画出来,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不会产生大量的歧义了。这个现象在聋校日常教学中是十分普遍的,并且没有引起广大教师足够的重视,长期下去,教学怎么可能有效呢?
2、教材不符合聋生认知特点,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学校为了克服聋校语文教材存在的诸多不足,采取了直接使用普校教材的办法。严格地说,这不能算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因为聋生学习的是语言,而不是语文。这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差异。语文是对于已经具有口语基础的普通学生而言,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书面语言能力,其着重点是识字与作文、阅读等方面,属于学习语言的提高阶段;而语言是针对尚不具有口语基础的聋生而言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习得基础性的口语,就是说要学习语言的初步知识,这两者存在着巨大的区别。从学习的主要内容上来比较,语文主要是学习识字、词语、造句、语法、阅读、作文等,总体而言是围绕着字、词、句、篇展开;而语言则首先要掌握事物的名称、表达的方式、语境的理解、语用的把握等方面,可以说与语文学习有着天攘之别。之所以还有很多人以为普校教材更适合聋生的需要,主要原因其一是认为普校教材资源丰富,便于教师灵活选用;其二在于这些教师缺乏对聋生学习语言根本性质的了解,不了解聋生学习汉语本质上是学习第二语言,并非学习其母语,所以应该而且必须采用符合第二语言学习规律的教材,这样的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所以与其说普校教材合适,不如说采用国家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更合适。基于这一点,笔者坚决主张必须研制一套适合聋生学习汉语规律的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材),以便真正造福广大的聋生,更有效地学好我们祖国的语言,为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打造坚实的语言基础。
3、教学过程设计不符合聋生认知心理,造成教学低效或无效。众所周知,聋生认知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在具体、形象、直观思维基础上,通过模仿、纠正、转换、强化等方法,达到初步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入训练,最后逐渐掌握较复杂的知识,并获得一定的能力。这个认知过程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依赖程度较低,这一点与普校学生相比,是完全不同的。普校学生可以在较高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较高级的抽象思维活动理解与掌握有关的知识,并能够较快地形成技能。所以普校教师往往习惯于边运用口语进行指导,边进行操作示范,学生通过口语回答教师的问题,就能较顺利地完成一些在我们特校看来是十分困难的任务。所以说认识聋生的这个特点,并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好,对于提高教学效益是十分关键的。反之,如果没有认识这个规律,教学过程不符合聋生的认知规律,往往事半功倍,造成低效或无效的教学结果。
那么聋校的教学中是否存在大量不符合聋生认知规律的情况呢?据笔者观察,的确是普遍存在的,不仅存在于新教师中,同样也存在于已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之中,并且往往不为他们所感知。因此重点强调这方面,对于指导当前教育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如目前许多聋校语文教学基本框架还是普校的那一套,只不过是把口语换成了手语。教师习惯使用文法手势,有些教师甚至逐字打出手势,造成课堂教学有效信息传递不畅,甚至造成错误信息泛滥,这样会严重影响聋生获取正确的信息。另外,教学过程也基本照搬了普校的语文教学法,重文字,轻表达,重识记,轻应用,重课内,轻课外,对于课文分析讲解过细,语法、知识点要求过严,这都不十分符合语言教学要求,造成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聋生学习语言成效不明显,在词语的积累、阅读能力训练、写作能力训练方面投入不足,课堂教学仍然以死记硬背僵硬单调的语言材料为主,学生根本没有掌握足够的语言应用能力,导致许多聋生直到初中毕业仍然缺乏最基本的语言能力,写不出一篇比较通顺的文章。数学等其它学科日常教学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比如笔者在日常听课中常常发现教师不善于根据聋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运用教材,往往按照普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习惯照本宣科,缺少直观形象的转化,搞得聋生听完以后常常摸不着头脑,这样的课堂教学当然也是低效或无效的。
4、缺少有效指导,聋生的学习方式仍停留在较低水平
现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情况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的成效。换言之,如果学生不能有效参与教学过程,学习动机不能有效激发,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无法真正建立,就会大大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提高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普通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但在聋校,由于缺乏行政部门强有力的介入、推动,许多学校对于课改根本还未有触及,大都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一切教学活动完全由教师主宰,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学习过程枯燥、单调、乏味,学习动机水平不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效果。
5、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较低,不能充分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谁真正全面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精华,谁就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取得更大的效益。
三、关于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1、要加大对手语的研究,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好手语这个最重要交流工具的应用研究。
手语是聋校教学中最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这一点应该是勿庸置疑的了。特别是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以笔者的观察,几乎绝大部分的信息要依靠手势语进行传达。因此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好手语这个工具就显得十分的重要,甚至可以说它是解决聋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问题之一。
按许多人的理解,教师只要学会了中国手语,就可以按照手语书中的打法,将课文或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逐字打出来,而聋生似乎就可以完全看懂。这其实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想法。事实上,即使教师完全按照手语书的要求将一段话打出来,学生也可能大部分看不懂。原因很简单,因为逐字打出手语词,这是不符合看手语的规律的。如果我们教师试着把耳朵捂起来,完全听不见声音,再试着看别人打的手语,你就会发现确实很难看懂。同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手语翻译节目,不要说我们教师看不懂,连大多数真正的聋人都很难看懂。所以说,这样运用手语,显然是错误的。有些人以为如果使用聋人更熟悉的自然手势,就完全可以解决沟通交流的问题。这也是一种错误的看法。自然手势比较适合表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但对于抽象复杂的内容,可以说也是存在很大的困难,仍不能真正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沟通交流问题。但目前的事实是,几乎所有聋校的教师,所有聋校的课堂,教师都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打手语,根本没有顾及接收信息的一方——聋生会有什么感受。这当然会大大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怎样打手语才能更有效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教师讲课时首先应该牢牢抓住主要内容,按主要信息表达的先后顺序理清思路,并且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将关键信息呈现出来,再辅之以手势的补充说明,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比如,讲解数学概念时,把概念文本呈现在黑板(或屏幕)上,再使用一个具体事例来配合讲解,最后用手语将概念内容结合事例简单解释一遍,运用这种多元的表达方法,学生就可以很轻松地理解。反之,如果只片面强调手语,完全运用手语进行讲授,学生肯定不能很好地理解有关的内容。
2、加大对聋生认知规律的研究,努力探索符合聋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策略。
聋生的认知规律与普通学生相比是有极大差异的,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认为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群,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绝不能简单套用普校的教学模式、方法、策略,必须将普校的教学方法与聋生的认知特点有效地进行整合,抽取其中对聋生学习有益的方面,摒弃对聋生学习不利的方面,这样才能使教学真正切合聋生的需要,从而保障教学的有效开展。从这个方面来说,加大对聋生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内容认知特点、认知规律的研究,是当前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迫切问题。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目前对聋生具体学科认知规律的研究还是十分缺乏的,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争议。例如,关于语文学科,聋生到底应该如何学好语言,他们学习语言有什么规律,应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提高聋生学习的效率,这些问题都是目前学术界热点又无法完全解答的问题。同样,对于数学学科,许多教师通过实践也总结了很多的经验,但这些经验是否具有足够的科学性,是否对于聋校的数学教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3、加大教材建设,努力推出符合聋生学习特点的教材。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师就无法有效地组织系统的教学活动。而前面已经说过,目前聋校使用的教材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得到更新,教材的内容、体系、结构都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严重脱离,很难与聋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很难引发聋生产生学习兴趣,教材成了一个师生双方都为之束缚而不得不完成的纲纲条条,这就根本谈不上有效教学了。所以,加强教材建设,尽快推出符合聋生认知特点、符合当前课改方向、内容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引人入胜的教材,实在是一件当务之急的事。设想如果我们现在能够拥有一套类似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中文教材,每课中都有一个生活气息浓厚的情境再见,每篇课文中都有生动直观的对话,配上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彩图,这对于提高聋生学习语言的效率该有多么大的助益啊!
4、加大现代教育技术建设,通过现代技术弥补聋生听不见的缺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是本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目前国家这方面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许多先进校已经从单纯改善装备提高到积极推动课堂教学的全面应用中来,建立了许多的学科资源库,开发了具有极强网络联结能力的可实现师生全方位交互的课件产品,从根本上颠复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率。反观聋校,除了装备规模、装备水平还有限,软件建设方面更是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特别是我省特殊教育长期以来受关注程度不高,教育教学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很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更是难望其项背。因此,如果不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则课堂教学的效益是不可能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善和提高的。
综上所述,就目前我省聋校教育教学现状而言,还存在大量低效、无效的教学现象,因此通过开展有效教学,可以大大推动教育教学的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只有充分认识有效教学对我们聋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多方面入手推动我省听障教育不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省特殊教育长期落后于人的状况,为建立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浅谈聋校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
浅谈聋校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
彭丹江
信息技术的周课时一般每周两节,每周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每次有限的40分钟内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更多的实践操作时间、更多的操作体验机会,如何真正的向课堂要质量和效益,这是聋校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考虑的事情,也是当前高效课堂学习研究的一个追求方向。下面本人想从四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的课堂有效性教学问题。
一、做好课前准备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做好硬件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每人有一台能用的电脑,这是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必做的。(2)做好软件资源准备。
在课前,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准备课堂用到的软件资源,比如图片素材,文字素材,学习教程等等,这些软件资源可以通过电子教室软件下发到各台学生机,也可以挂在课堂用的学习主页上让学生通过IE下载。
二、几种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的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生学习3DMAX时,我一般都把每节课的学习要点分解到作品任务中,学生一进入机房,就知道首先问老师本节课的任务是什么,或者打开信息技术学习网站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然后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所以任务驱动教学,确实是一种对教师来说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如果把任务驱动与学习型的主题网站相结合,就会收获更大更好的教学效果。
(2)学习型主题网站。
学习型主题网站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小帮手,他既可以作为学生自学的一个平台,也可以作为教师辅助教学的一个平台。比如在教学生学习纵横码时,本人就制作了一个纵横码学习型的主题网站,将每阶段的任务、主要的学习方法、学习需要用到的资源(软件、素材等)都放到网页上,学习通过IE浏览器来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这类网站虽然制作起来要费很多功夫,但是一旦建成后,可以长期使用,如果教材改变,修改起来也费不了多大的功夫。
(3)先学后教,注重实践。
先学后教,这是洋思中学高效课堂的一个教学模式。用到我们聋校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就是要先学后教,注重实践。比如在FLASH教学中,利用学习主题网站,先让学生浏览本课的学习任务,观看一些基本的操作教程,独立尝试一下任务的进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摸索尝试的环节,有利于培养聋生的独立自学的能力。然后老师再进行教学演示,以作品提交来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的模式可以极其有效的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几种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策略
(1)搞好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老师,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喜欢这门课程。
搞好师生关系,适当(不是过分)的使用教师权力,可以让师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很顺利的互动,课堂的学习活动也会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进行。(2)建立课堂常规,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井然有序的课堂常规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如果聋生能树立常规意识,其课堂行为究竟会合乎常规要求,进而养成自我控制的能力,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保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3)适时、适当的评价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保持进步的动力。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适时、适当的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保持进步的动力。比如在学生作品完成后,我都会夸奖他们做的很好,很棒,他就会再做一个更好更棒的作品。
四、做好课后反思
我觉得,信息技术的课后反思可以从4个方面来进行:
1、反思自己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
2、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选择是否适当。
3、反思自己的课堂管理策略是否落实。
4、反思自己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能否进一步改进。
总之,在聋校信息技术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研讨中,本人还做的很不够,目前仅处于有效性教学的探讨、学习中,距离高效课堂还有很大的距离,期待自己在将来能摸索到更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模式,让自己能近观高效课堂的神圣殿堂,一窥高效课堂的神圣门槛。
第三篇:聋校语文教学的几点问题
聋校语文有效教学几点问题
摘要: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目前聋校课堂教学中存在大量低效或无效的情况,其中突出的问题包括手语的运用、教材、教学设计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必须根据聋生独特的认知特点、运用有效教学的理念改进聋校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推动聋校课堂教学
不断发展、提高。
关键词:有效教学 聋生 手语 教材 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
“有效教学”是近年来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聋校来说,开展课堂有效教学,同样也是当前环境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核心问题。只有扎实有效地搞好课堂教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逐步解决许多聋校长期以来教学质量差、效率低下、学生素质不高的通病,才能真正有效提高聋生的综合素质,把聋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的建设者。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概念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
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教学行为。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成绩、成才、成功。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提高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材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提高学习主体的学习效率,它需要满足三个必要条件:激发兴趣、引领方法、形成能力。
首先,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志向,使教学活动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想学的心理一是兴趣,二是责任。其次,教学要在学生“能学”的技能基础上进行。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再次,教学要在学生“会学”的能力基础上提高。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把教材的书面语言、学术语言转化为生活语言、肢体语言,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有效的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对于推动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高的积极意义。
二、聋校教学中存在的某些低效、无效甚至有害的教学行为
在聋校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承认,其中存在着大量低效、无效甚至是有害的课堂教学行为。这些低效教学行为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有些是不容易为人们察
觉的,有些教学行为对聋生甚至产生误导,可以说对学生的认识与发展起到有害的作用。当然这些所谓低效或无效、有害的教学行为,大多并不是教师有意为之的,很多情况是属于对聋生的认知、学习特点了解不够,没有根据聋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从而产生了这些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行为。因此,要想尽量减少这些行为,提高教学效益,就要求聋校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尽量按照聋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这样才
能使教学达到有效或高效。
1、聋校师生普遍存在着沟通障碍,聋生难以有效获取信息
聋校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手势运用不当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看懂、难以理解,甚至造成学生接收大量错误有害信息,对教学造成严重影响。聋校日常教学的主要工具是手语,对于大部分聋校教师而言,其使用的主要是手势汉语。手势汉语由于是按照汉语的表达方式打出来的,而汉语中包含很多的虚词成份,教师往往不经意都一一打出来,这对聋生而言,看起来就非常费劲了。更为严重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词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而教师习惯用同一个手势表示,从聋生的角度看过去,就会接收到完全错误的信息。这对于聋生理解掌握语言文字可以说是十分致命的。季佩玉老师曾经在一次座谈中讲到这样的例子,如一篇语文课文中有“蚂蚁跟着青虫打滚”这样的句子,这里面的“跟”,许多教师往往习惯打出“跟从”的“跟”,其实在课文中“跟”的意思与“跟随”的“跟”是完全不同的。教师这样打,学生就会以为是青虫在前面爬,蚂蚁在后面跟,剧烈搏斗的场面荡然无存,聋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我们教师平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长期这样自以为是地教下去,不仅是低效,甚至可以说对学生正确理解课文都会产生许多有害的影
响。
不止是语文学科,对于数学、常识等学科,据本人的观察,也存在大量类似的问题。例如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大量专业名词、术语,这些专业名词、术语如何用手势清晰、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呢?这里面其实有很多的学问。聋生本来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就不高,再加上教师手势的一番云里雾里挥舞,他们就更加糊涂了。所以在教学中正确、恰当地运用好手语是十分重要的,决不能滥用。有的情况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直观的手语进行表达,有的情况下单靠手语就无法承担讲解任务,那就需要使用多种交流沟通工具。特别是遇到概念不很清晰的时候,教师就一定要不怕辛苦地把正确的概念清楚完整地在黑板上、屏幕上呈现出来,能画出图来的最好直观简明地画出来,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不会产生大量的歧义了。这个现象在聋校日常教学中是十分普遍的,并且没有引起广大教师足够的重视,长期下去,教学怎么可能有效呢?
2、教材不符合聋生认知特点,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不高。目前聋校教材建设与普校相比已经严重滞后,大部分学校使用的语、数教材还是1995、199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数学室编辑出版的,普校新课标已经轰轰烈烈开展了快十年了,我们聋校的新教材还迟迟不见踪影。更重要的是,九十年代出版的这套教材的的确确存在着不适合聋生使用的情况,与近年来国际聋教界日益盛行的主流理论相违背,同时也不符合聋生认知上的特点,所以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举语文教材为例,目前聋校使用的语文教材虽然根据聋生的生理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但从根本上来说,仍然没有摆脱改编、简化、删减普小教材的固有框架,同时教材选择上仍过多考虑了思想教育方面的因素,一句话,就是没有从聋人学习语言的实际需要和规律出发,而是用正常人的眼光看待聋人学习语言的问题,把聋人学习语言当成了一般儿童学习“语文”来看待。使用这样的教材当然不可能符合聋生学习语言的特点,也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当然更不可能促成更加高效的聋校
语文课堂教学。
有鉴于此,很多学校为了克服聋校语文教材存在的诸多不足,采取了直接使用普校教材的办法。严格地说,这不能算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因为聋生学习的是语言,而不是语文。这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差异。语文是对于已经具有口语基础的普通学生而言,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书面语言能力,其着重点是识字与作文、阅读等方面,属于学习语言的提高阶段;而语言是针对尚不具有口语基础的聋生而言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习得基础性的口语,就是说要学习语言的初步知识,这两者存在着巨大的区别。从学习的主要内容上来比较,语文主要是学习识字、词语、造句、语法、阅读、作文等,总体而言是围绕着字、词、句、篇展开;而语言则首先要掌握事物的名称、表达的方式、语境的理解、语用的把握等方面,可以说与语文学习有着天攘之别。之所以还有很多人以为普校教材更适合聋生的需要,主要原因其一是认为普校教材资源丰富,便于教师灵活选用;其二在于这些教师缺乏对聋生学习语言根本性质的了解,不了解聋生学习汉语本质上是学习第二语言,并非学习其母语,所以应该而且必须采用符合第二语言学习规律的教材,这样的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所以与其说普校教材合适,不如说采用国家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更合适。基于这一点,笔者坚决主张必须研制一套适合聋生学习汉语规律的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材),以便真正造福广大的聋生,更有效地学好我们祖国的语言,为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打造坚实的语言基
础。
3、教学过程设计不符合聋生认知心理,造成教学低效或无效。
众所周知,聋生认知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在具体、形象、直观思维基础上,通过模仿、纠正、转换、强化等方法,达到初步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入训练,最后逐渐掌握较复杂的知识,并获得一定的能力。这个认知过程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依赖程度较低,这一点与普校学生相比,是完全不同的。普校学生可以在较高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较高级的抽象思维活动理解与掌握有关的知识,并能够较快地形成技能。所以普校教师往往习惯于边运用口语进行指导,边进行操作示范,学生通过口语回答教师的问题,就能较顺利地完成一些在我们特校看来是十分困难的任务。所以说认识聋生的这个特点,并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好,对于提高教学效益是十分关键的。反
之,如果没有认识这个规律,教学过程不符合聋生的认知规律,往往事半功倍,造成低效或无效的教学结果。
那么聋校的教学中是否存在大量不符合聋生认知规律的情况呢?据笔者观察,的确是普遍存在的,不仅存在于新教师中,同样也存在于已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之中,并且往往不为他们所感知。因此重点强调这方面,对于指导当前教育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如目前许多聋校语文教学基本框架还是普校的那一套,只不过是把口语换成了手语。教师习惯使用文法手势,有些教师甚至逐字打出手势,造成课堂教学有效信息传递不畅,甚至造成错误信息泛滥,这样会严重影响聋生获取正确的信息。另外,教学过程也基本照搬了普校的语文教学法,重文字,轻表达,重识记,轻应用,重课内,轻课外,对于课文分析讲解过细,语法、知识点要求过严,这都不十分符合语言教学要求,造成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聋生学习语言成效不明显,在词语的积累、阅读能力训练、写作能力训练方面投入不足,课堂教学仍然以死记硬背僵硬单调的语言材料为主,学生根本没有掌握足够的语言应用能力,导致许多聋生直到初中毕业仍然缺乏最基本的语言能力,写不出一篇比较通顺的文章。数学等其它学科日常教学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比如笔者在日常听课中常常发现教师不善于根据聋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运用教材,往往按照普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习惯照本宣科,缺少直观形象的转化,搞得聋生听完以后常常摸不着头脑,这样的课堂教学当然也是低效或无效的。
4、缺少有效指导,聋生的学习方式仍停留在较低水平现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情况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的成效。换言之,如果学生不能有效参与教学过程,学习动机不能有效激发,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无法真正建立,就会大大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提高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普通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但在聋校,由于缺乏行政部门强有力的介入、推动,许多学校对于课改根本还未有触及,大都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一切教学活动完全由教师主宰,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学习过程枯燥、单调、乏味,学习动机水平不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效果。
5、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较低,不能充分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目前市一级普通学校教室已经基本普及了两机一幕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而且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也很高,大部分教师都能熟练制作水平较高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少部分教师甚至已经开始制作流行的三维动画效果,所有这些都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反观特殊教育学校,就目前我省现代教育技术的装备情况,可以说还很欠缺,不止是装备水平,更重要的是人员的运用能力还远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聋校的教师整体业务素质与很多普通学校相比差距是很大的,同时聋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许多人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还没有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普遍应用于课堂
教学是一次教育的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方法、效益,特别是对于许多无法当场演示、呈现的内容,如果没有课件辅助,则完全无法讲得清楚,对于有听力障碍的聋生而言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真正全面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精华,谁就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取得更大的效益。
三、关于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1、要加大对手语的研究,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好手语这个最重要交
流工具的应用研究。
手语是聋校教学中最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这一点应该是勿庸置疑的了。特别是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以笔者的观察,几乎绝大部分的信息要依靠手势语进行传达。因此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好手语这个工具就显得十分的重要,甚至可以说它是解决聋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问题之一。按许多人的理解,教师只要学会了中国手语,就可以按照手语书中的打法,将课文或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逐字打出来,而聋生似乎就可以完全看懂。这其实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想法。事实上,即使教师完全按照手语书的要求将一段话打出来,学生也可能大部分看不懂。原因很简单,因为逐字打出手语词,这是不符合看手语的规律的。如果我们教师试着把耳朵捂起来,完全听不见声音,再试着看别人打的手语,你就会发现确实很难看懂。同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手语翻译节目,不要说我们教师看不懂,连大多数真正的聋人都很难看懂。所以说,这样运用手语,显然是错误的。有些人以为如果使用聋人更熟悉的自然手势,就完全可以解决沟通交流的问题。这也是一种错误的看法。自然手势比较适合表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但对于抽象复杂的内容,可以说也是存在很大的困难,仍不能真正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沟通交流问题。但目前的事实是,几乎所有聋校的教师,所有聋校的课堂,教师都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打手语,根本没有顾及接收信息的一方——聋生会有什么感受。这当然会大大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怎样打手语才能更有效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笔者也不是十分的了解。根据日常教学的实践和对部分聋生的访谈,笔者感到,教师讲课时首先应该牢牢抓住主要内容,按主要信息表达的先后顺序理清思路,并且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将关键信息呈现出来,再辅之以手势的补充说明,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比如,讲解数学概念时,把概念文本呈现在黑板(或屏幕)上,再使用一个具体事例来配合讲解,最后用手语将概念内容结合事例简单解释一遍,运用这种多元的表达方法,学生就可以很轻松地理解。反之,如果只片面强调手语,完全运用手语进行讲授,学生肯定不能很好地理解有关的内容。
2、加大对聋生认知规律的研究,努力探索符合聋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模
式、方法、策略。
聋生的认知规律与普通学生相比是有极大差异的,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认为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群,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绝不能简单套用普校的教学模式、方法、策略,必须将普校的教学方法与聋生的认知特点有效地进行整合,抽取其中对聋生学习有益的方面,摒弃对聋生
学习不利的方面,这样才能使教学真正切合聋生的需要,从而保障教学的有效开展。从这个方面来说,加大对聋生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内容认知特点、认知规律的研究,是当前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迫切问题。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目前对聋生具体学科认知规律的研究还是十分缺乏的,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争议。例如,关于语文学科,聋生到底应该如何学好语言,他们学习语言有什么规律,应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提高聋生学习的效率,这些问题都是目前学术界热点又无法完全解答的问题。同样,对于数学学科,许多教师通过实践也总结了很多的经验,但这些经验是否具有足够的科学性,是否对于聋校的数学教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3、加大教材建设,努力推出符合聋生学习特点的教材。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师就无法有效地组织系统的教学活动。而前面已经说过,目前聋校使用的教材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得到更新,教材的内容、体系、结构都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严重脱离,很难与聋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很难引发聋生产生学习兴趣,教材成了一个师生双方都为之束缚而不得不完成的纲纲条条,这就根本谈不上有效教学了。所以,加强教材建设,尽快推出符合聋生认知特点、符合当前课改方向、内容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引人入胜的教材,实在是一件当务之急的事。设想如果我们现在能够拥有一套类似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中文教材,每课中都有一个生活气息浓厚的情境再见,每篇课文中都有生动直观的对话,配上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彩图,这对于提高聋生学习语言的效率该有多么大的助益啊!
4、加大现代教育技术建设,通过现代技术弥补聋生听不见的缺憾,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是本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目前国家这方面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许多先进校已经从单纯改善装备提高到积极推动课堂教学的全面应用中来,建立了许多的学科资源库,开发了具有极强网络联结能力的可实现师生全方位交互的课件产品,从根本上颠复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率。反观聋校,除了装备规模、装备水平还有限,软件建设方面更是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特别是我省特殊教育长期以来受关注程度不高,教育教学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很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更是难望其项背。因此,如果不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则课堂教学的效益是不可能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善和提高的。
综上所述,就目前我省聋校教育教学现状而言,还存在大量低效、无效的教学现象,因此通过开展有效教学,可以大大推动教育教学的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只有充分认识有效教学对我们聋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多方面入手推动我省听障教育不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省特殊教育长期落后于人的状况,为建
立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篇:有效教学之聋校语文课堂多元化
有效教学之聋校语文课堂多元化
【内容摘要】不同的人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7种智能,只是其结合或发挥的程度不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使每一种智能发挥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也需要一种多元化的教育,能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激发每个孩子潜在的能力。
【关键词】逻辑思维 有效 多元化 创新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思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加德纳还认为,不同的人的智能结构是不同的,发展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少数人可能7种全能,许多人可能某几项或者某一项突出。但更多的人则呈现梯形分布,即某几项优异、某几项稍弱、某几项缺乏。如有的人语言智能有优势;有的人音乐智能是强项;还有的人可能对体育运动特别感兴趣。也就是说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它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不同的人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这7种智能,只是其结合或发挥的程度不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使每一种智能发挥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也需要一种多元化的教育,能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激发每个孩子潜在的能力。
那么,在特殊学校的语文课堂中,如何运用这种多元化智能理论,让孩子感受到多元化的课堂,从而促进特殊儿童的优势和弱势能互补,也让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热爱这门学科呢?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
一、鼓励残疾学生勤动脑,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多元化
陶行知说:我们要发展的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在特殊教育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残疾学生懒于思考长期停滞于简单的形象思维,创造想象力得不到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也可以在教学中运用通常属于数学和科学课范围的逻辑数理概念进行训练,而且聋生对这些概念的掌握也可进一步促进语文的学习。让他们在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排列、组合、编码、对称等逻辑推理概念。比如,在归纳课文大意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出示些大意相关的词语或者句子,让学生自己根据这些提示来找出正确的大意,从而锻炼聋生各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司马光》一课中,教师想要聋生归纳出司马光砸缸的过程时,单单提问可能学生无法正确的流畅的概括出,当教师适当的出示些关键字、词、句时让学生排列组合,更有效的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课堂沟通语言手段的多元化
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是保证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看上去好像老师的语言很清晰流畅,滔滔不绝,实际上听觉障碍学生真正接收和理解的并不多,同时教师也不能充分理解听障学生所表达的意思,师生沟通不畅成为影响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把握好语文教学的目标,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把课堂教学看成自身表演的舞台,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活动看上去花样繁多,而实际上并没有扎扎实实地去培养和提高听觉障碍学生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听觉障碍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如何提高聋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问题成为聋校新的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三、语文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1.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趣味性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课堂上我们一味的为了完成某项教学任务,单一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常常会起到反效果,学生不但没有接受和掌握知识还会更加容易遗忘,如何增加课堂上教学的趣味性呢?我觉得把游戏和表演融于语文课堂之中更容易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体验性,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它不仅能把枯燥的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去,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还能在活动中,培养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增强师生情感。而表演也是一种师生互动,调动课堂气氛的手段,同时也能够锻炼聋生的组织、思维、逻辑能力。如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一课中,寓意深刻难懂,学生很难理解,通过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即增加了趣味性,又得到了锻炼,更好的帮助其理解课文。
2.增强师生的课外交流
作为一个有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语文课堂上光靠教师传授给他们只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老师应该多利用课余时间、休息时间等一切机会,与学生多交流、多谈心。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聋生的心理发展,为他们的语言发展也有很好的帮助。
3.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春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高,许多聋校都配备多媒体设施,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多媒体设备,如班班通等。运用这些多媒体手段不仅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手段更丰富多彩,而且更能为听障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从而达到直观具体的效果,既形象有生动。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属于童话故事,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设备,让聋生观摩这则童话的动画版,从出发点上调动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去进行学习。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思想,有性格的个体,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特别是听力障碍儿童更有着与正常孩子不一样的独特性,他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外在因素,不能形成很好的认识,从而造成自卑、情绪暴躁等不良反应,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听力障碍儿童进行正确的、有效的评价,我认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1.加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充分发挥评语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利用一些成长记录的方法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各次的作业和竞赛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让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自我反省和锻炼自我评价能力。
2.加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评价的时候,教师的评价还是占着重要作用,但不在是审判者的角色,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和学生自评或互评,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和主动性。如: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回答问题或小组合作分组学习,并进行学生和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的互评,这样更能有竞争意味,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在最后教师给予适当的总结性评价,让课堂气氛学生积极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3.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在语文课堂中评价的方式不能只单一的书面测试,应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这些方法并不是单独或孤立地进行的。一次优秀的评价活动往往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并加以综合。只有充分的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才能适应课程的发展,才能真正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达到科学的评价。
总之,上述的一些观点只是本人的一些经验积累,相信随着对特殊教育的深入了解,我将会更好的去把握课堂的每分每秒,让学生能够把知识的能量发挥到最大化。只有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灵活多变性,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好的更积极去学习去探索知识,相信运用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的课堂手段,能尽可能的提升特殊儿童的智能,为他们适应未来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建琛.试谈多元智能理论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南京特师学报》,2002.4.[2] 蒋丹林.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南京特师学报》,2001.2.[3] 刘国江.多元智能理论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中国特殊教育网.(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特殊教育中心)
第五篇:小城镇聋校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
全国听障教育有效教学研讨会发言文章
小城镇聋校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
温岭市特殊教育学校李聚忠
一、学校简介(原温岭市聋哑学校)
温岭——中国大陆新千年、新世纪第一道曙光首照地,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诞生地,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的南翼,北靠宁波,西连温州,三面濒海,陆域面积92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7公里,人口120万,是一座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的滨海小城。
温岭有世界地质遗产长屿硐天和方山景区。长屿硐天有28个硐群1314个形态各异的硐窟,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方山-南嵩岩风景区,气势磅礴雄浑。石塘渔港以特有的石山、石路、石屋等石建筑著名,素有东方巴黎之美誉。而温岭市特殊教育学校却可以说是国内最年轻的特教学校,成立于2013年8月20日,由原聋哑学校和原启智学校合并组建;现有学生352人,教职工82人,分为北山、西郊两个校区。原聋哑学校(北山校区)是温岭历史上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于1990年10月,办学历史二十三年,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寄宿制特教学校。
学校一直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替学生明天着想、为学生家长分忧、给社会增添和谐”的办学宗旨,重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努力补偿由于听觉障碍所形成的生理心理缺陷;重视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致力于为每位聋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提供最佳的学习机会和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有效教学的落实,培养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成为能自食其力、残而不废的新聋人。
学校工作得到了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教育部基教二司特教处谢敬仁处长、教育部成职教司综合处刘沛俊处长的高度赞赏,受到了特教界领导许家成院
长、周晔校长,特教界元老张宁生博导,全国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军等专家们的一致肯定与好评,并多次来校指导。
二、小城镇聋校实施有效教学的意义
“有效教学”是近年来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聋校来说,开展有效教学,同样也是当前环境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核心问题。只有扎实有效地搞好教学工作,才能从真正意义上逐步解决许多聋校长期以来教学质量差、效率低下、学生素质不高的通病,才能真正有效提高聋生的综合素质,把聋生培养成为拥有一技之长,能自食其力、残而不废的新聋人。
三、我校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以德育促有效
古人云:“百行德为首”已明确指出“德”的地位与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更是一再强调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大力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改进创新。而聋校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应正确把握教育发展方向,加强推进聋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我校成立了以分管领导柯斌副校长为组长的德育课题组,对学校有效德育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借鉴学校智育管理,从构建学校德育创新体系入手,课题组为学校德育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培养目标、内容和方法,制定了《聋生操行指导与评价》,从2003年6月立项开始,《聋生操行指导与评价》正式在我校开始试行,2006年9月在学校全面普及,为温岭市聋哑学校德育工作跨上新水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几年的实施,有效德育在我校结出了累累硕果。2011年6月召开了学校推广落实《聋生操行指导与评价》的经验交流会,2011年9月27—29日,浙江省聋校有效德育研讨会在我校胜利召开。
学校将落实《聋生操行指导与评价》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主要任务,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组织校内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全员参与,全面落实”的良好局面。按照德育教育的内容,积极组织策划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实践《聋生操行指导与评价》搭设舞台。要求各班主任要对贯彻《聋生操行指导与评价》负全责,制定班级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实施过程中各阶段的工作安排和管理评价办法。在《聋生操行指导与评价》的指导下,把《指导与评价手册》中的教育内容按实施途径和方法进行分解,属‘必行’、‘必守’、‘应行’内容融入学校的德育常规管理之中,属‘必知’、‘应知’内容,则由课任教师,在落实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突出教育点并进行扩展强化。一些班级结合教育特色,总
结出实施《聋生操行指导与评价》的新经验,如通过小品表演、绘画、研究课、班会等形式,把《聋生操行指导与评价》的内容纳入到学校“课程加实践”的德育特色之中;以《聋生操行指导与评价》内容为重点,组织学生基本功大赛等,收到良好的效果。
2013年5月,潘孝国同学在首届台州市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获“自强少年”提名奖;6月,尚钰、朱军辉同学获第四届温岭市“有志少年”称号。
(二)以教学促有效
1、教学目标设计有效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聋生因个体差异的存在决定了教学要求的差异性,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性差异,我校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都会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清,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和现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的深度做了分层调整。教师会在课前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教学内容已经掌握的程度,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注意力的稳定性等多种因素的差异,一般采用分层法(优等生、中等生、差生)设计教学目标,这样的做法在我校课堂教学中已经被普遍采用。
2、教学过程有效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课程改革纲要”在“教学过程”这部分内容中指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校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教育,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自学尝试
传统的教育理论重视对学生的定性,将学生归于某一类型,或A或B。特殊教育理论强调差异的同时肯定了学生的差异是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当中的,对于这一现状的了解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开始。传统的备课理论中的备学生是备学生
在学习中可能全出现的状况,而现实中教师不可能完全了解和猜测到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直接面对新知识,进行自学尝试。
(2)分层分组教学
分层教学需要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众所周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教育理论任务,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他们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聋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听力障碍学生为本,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采用分层分组教学的方法来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以差异作为他们学习的台阶,层层推进,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课前充分了解所教新知识中的难点,如将学生分为三层,了解到哪些学生能够自己完成(A类几人),哪些学生需要教师或学生的帮助(B类几人),哪些学生需要教师的个别辅导(C类几人)。采取了分层分组指导的教学方法,促进全体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自己的个别化目标。
(3)课堂提问启发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提问时,不仅要问在点子上,还要因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都能回答问题,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常设计以下几种问题:(1)设计全体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2)设计学习困难生回答的问题。3)设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回答的问题。
(4)练习设计有层次性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这一环节集中体现在练习设计的分层上。练习的分层主要将练习难度量化,然后适时分配。课堂练习是听力障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即控制好各层次作业的多与少、难与易、质与量的关系。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一些练习题供学生选择使用。
3、作业设置有效
设计与布置课外作业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切实注意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体现出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的个别化,比如A类生把词语写一遍,B类生写二遍,C类生写三遍等等。而是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完成作业的能力以及布置的作业能否起到巩固
课堂知识的作用来考虑和设计。做到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作业时间分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4、课堂评价有效
听障儿童相对于正常儿童来说已经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怎样看待和评价他们的发展, 不仅是聋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有效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我们认为,要真正做到有效,在课堂评价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评价要有针对性。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对评价改革的重大突破。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用一句形象的比喻: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
有效教学的实施,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在同级别特殊学校的各项评比和比赛中均名列前茅;向杭州聋人学校、浙江华强学校、南京聋人学校等上级学校输送的学生也纷纷成为各校的佼佼者。
(三)以科研促有效
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促进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提升。近年来,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学理论,再实践”的理念,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入。在陈军主任的指导下,原聋哑学校(北山校区)完成国家级重点课题及子课题四项,其中重点课题《新课改视野中的聋校语文教学研究》获科研成果一等奖,两项子课题分获科研成果一、二等奖,一项获优秀结题奖;现正在申报国家级重点课题一项,一项台州市规划课题和一项温岭市级课题正在研究中。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先后在全国、省、地、市级获奖或刊物上发表130余篇。学校于2011年1月获得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称号和市教科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6月获“全国科研优质课实验基地”称号。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提升,促使教师的整体素养、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已成我校特教新课改、教科研工作的顶梁柱。陈丹丹、江永红两位教师分获全国第三届特教教师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大赛二、三等奖;四位教师获“十二五”教师科研成果全国科研优质课一等奖,六位教师分获二、三等奖。
(四)以职技促有效
2008年8月成功创办聋人职高班。学校在国内率先采用“校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使职技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职高班创办六年来,学校受到社会各界与特教专家们的一致好评,真正体现了:“实在的理念、实用的专业、实效的职教。”一是走特教务实之路,彰显办学理念。二是走职业教育之路,突出培养目标。“培养聋生自强自立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弘扬聋生一技之长的个性特征,努力使聋生成为善于沟通与交流、善于实践与探索、心理健康、能自立于社会的一代新聋人。”三是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职教实效。四是走“全纳”育人之路,凸现办学特色。通过学生进职技校机电课堂与普生一起学习;与温岭市华鼎娱乐用品厂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聋生进厂顶岗实习,可以直接拿到每月一至三千不等的工资;创办聋生糕点制作实践基地,让学生学会制作,学会营销,体验自己当老板的感觉。两个专业的开设,使聋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在得到发展的同时能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职业教育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为广大聋生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需要创造了条件,让他们实现残而不废的人生价值,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大作用。
聋人职高班的创办,不仅填补了台州市、温岭市特殊教育没有高中段教育的空白,也为温岭特殊教育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出版社《辅导员》、《现代特教研究》等杂志先后予以报道。《现代特殊教育》副主编、主编先后分别到我校采编,在2010年的第五期、第六期详细介绍了我校特职教的办学经验,并肯定我校的办学模式有特色,是一种创新。
2013年6月,第三届职高聋生全部顺利就业,连续三年实现了职高班聋生就业率100%的目标。学校的职技教育受到了省内外越来越多同行的关注,周边各县市聋校的初中毕业生纷纷要求就读我校职高班。总之,职技特色教育为学校有效教学的实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