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时间:2019-05-12 23:0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化与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化与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第一篇:信息化与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浅谈信息化与聋校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

杨兴元

目前,我国听力障碍者占到残疾人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由于生理上的障碍,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不得不付出百倍努力和艰辛。各学校开展聋教育的目的就是创造各种条件,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以便在他们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信息技术不仅仅给正常人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样也给聋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是人体功能的延伸。对于聋生而言更是如此。运用先进的技术,不仅可以补偿聋生的听力缺陷,更能够实现聋生视觉上的延伸,从而使聋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所谓信息技术与聋生课程整合,就是在聋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换句话而言,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聋生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知识的传递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将各种知识以可视化、多样性的形式呈现在聋生面前,最大限度地调动聋生多种感官参与,将其生理缺陷在学习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小,从而激发聋生的学习动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聋生的语文教学在特殊教育中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却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由于听觉障碍,他们大多是通过手语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因为对于正常人而言,他们是通过语言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自然不懂手语,也不能领会聋生通过手语所表达的意思,所以这就要求聋生在和正常人的交往中,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只有掌握好语文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这也是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打好基础。

对于聋生而言,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语文,他们可能由于听力上的障碍根本不能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悄然步入语文课堂,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以及其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笔者认为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对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聋生的审美意识,提高聋生的理解能力等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里,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一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作用。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调动思维潜能

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一位著名特级教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响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使语言文字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而且可以有声有色、循环往复地将学生带入到各种生活场景之中,使其身临其境,具体感悟到语言文字所描摹的图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聋校实验教材三年级第六册《春天》,课文介绍了春天植物、动物的变化,插图与文字对应,目的是让学生借助文字形式和情境图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春天的景物,对于聋生来说虽不陌生,但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有限,所以学习起来,往往是浮光掠影,不能准确抓住寓于课本乃至自然中的核心内容。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笔者适时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课前带领学生到大自然里去寻找春天的特征,并将找到的特征拍下来,课件伊始,将同学们找到的春天的特征互相交流;其次,播放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季节变化的图片,让学生深入了解春天的特征,如 “嫩芽”一词,即出现种子发芽、破土而出及树木初长、点点嫩绿在枝头喧闹的视频镜头,同时配音响起:嫩芽探出了小小的脑袋。再如:点击“梨花”一词,则先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丽实景,然后是一枝梨花从含苞到绽放的渐进过程,配音是:雪白的梨花迎风开放。;第三是一段三分钟的视频,那是学生们都非常喜爱的一支歌《春天在哪里》,欢快优美的乐曲,耳熟能详的歌词,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精心剪裁的实物视频,浓缩了事物的特征,将那些变化的、流动的、不易捕捉的景物淋漓尽致地加以再现,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讨论,不但发展了思维能力,而且得到审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

二、巧用信息技术化难为易,增加理解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会有一些内容比较深或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文章。在课堂上,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或教材中的难点不易突破时,都可以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来处理,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桂林山水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但教学前,笔者发现学生都没有去过桂林山水,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于是,笔者通过网络搜集了一些桂林山水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栩栩如生的画面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体验桂林山水的风光,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发了学生们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思想感情。对此,学生情绪高涨,无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同事对于课文中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特色有了很好的理解。

三、巧用信息技术启发想象,增强想象能力

高尔基说:“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的不足和没有发现的环节。”而阅读的过程就是对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人、物进行再造想象的过程,由于每个人的学习生活经历不同,再造想象力也有所不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其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有的山谷里有好多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教师让学生轻声读课文之后,再给学生播放蝴蝶谷的影视资料,看完后,学生都惊呼:“太美了!”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想象“可爱的蝴蝶,在青草地上,山谷里上下飞舞,轻轻的、柔柔的……”这一美丽画面。所有的学生都兴趣盎然,情感体验步步加深。

四、巧用信息技术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面

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陆游教诲自己的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都强调了多读书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条件限制,聋生能认真读书的很少,他们也不知道应该选择一些什么书来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索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料,从而进行有目的性地阅读,也可以在讲读某一篇课文时多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在学完后进行一些了解。如此,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量,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给特殊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整合于聋生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大地提高了聋生的人文素养,为聋生迈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提高,它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也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的探索,才能尽快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需要。同时,教师还要正确处理信息技术网络教学与其它教学手段的关系,只有各种教学手段并存,各自发挥特长,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〇一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泰兴市特殊教育学校 周咏梅

【摘 要】聋生由于双耳失聪,知识面小,理解能力差,对于语文课堂上的内容有时很难理解,即使老师举了很多例,但是由于自身的缺陷,他们仍然难以理解。怎样让聋生的语文课变得简单呢?怎样让他们能很快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呢?这就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学科整合,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语文学科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的目标。如何更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本文从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调动思维潜能;巧用信息技术化难为易,增加理解能力;巧用信息技术启发想象,增强想象力;巧用信息技术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面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思维潜能 理解能力 想象能力 知识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悄然步入语文课堂,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以及其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笔者认为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对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聋生的审美意识,提高聋生的理解能力等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里,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一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作用。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调动思维潜能

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一位著名特级教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响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使语言文字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而且可以有声有色、循环往复地将学生带入到各种生活场景之中,使其身临其境,具体感悟到语言文字所描摹的图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聋校实验教材三年级第六册《春天》,课文介绍了春天植物、动物的变化,插图与文字对应,目的是让学生借助文字形式和情境图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春天的景物,对于聋生来说虽不陌生,但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有限,所以学习起来,往往是浮光掠影,不能准确抓住寓于课本乃至自然中的核心内容。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笔者适时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课前带领学生到大自然里去寻找春天的特征,并将找到的特征拍下来,课件伊始,将同学们找到的春天的特征互相交流;其次,播放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季节变化的图片,让学生深入了解春天的特征,如 “嫩芽”一词,即出现种子发芽、破土而出及树木初长、点点嫩绿在枝头喧闹的视频镜头,同时配音响起:嫩芽探出了小小的脑袋。再如:点击“梨花”一词,则先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丽实景,然后是一枝梨花从含苞到绽放的渐进过程,配音是:雪白的梨花迎风开放。;第三是一段三分钟的视频,那是学生们都非常喜爱的一支歌《春天在哪里》,欢快优美的乐曲,耳熟能详的歌词,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精心剪裁的实物视频,浓缩了事物的特征,将那些变化的、流动的、不易捕捉的景物淋漓尽致地加以再现,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讨论,不但发展了思维能力,而且得到审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

二、巧用信息技术化难为易,增加理解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会有一些内容比较深或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文章。在课堂上,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或教材中的难点不易突破时,都可以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来处理,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桂林山水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但教学前,笔者发现学生都没有去过桂林山水,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于是,笔者通过网络搜集了一些桂林山水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栩栩如生的画面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体验桂林山水的风光,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发了学生们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思想感情。对此,学生情绪高涨,无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同事对于课文中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特色有了很好的理解。

三、巧用信息技术启发想象,增强想象能力

高尔基说:“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的不足和没有发现的环节。”而阅读的过程就是对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人、物进行再造想象的过程,由于每个人的学习生活经历不同,再造想象力也有所不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其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有的山谷里有好多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教师让学生轻声读课文之后,再给学生播放蝴蝶谷的影视资料,看完后,学生都惊呼:“太美了!”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想象“可爱的蝴蝶,在青草地上,山谷里上下飞舞,轻轻的、柔柔的„„”这一美丽画面。所有的学生都兴趣盎然,情感体验步步加深。

四、巧用信息技术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面

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陆游教诲自己的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都强调了多读书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条件限制,聋生能认真读书的很少,他们也不知道应该选择一些什么书来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索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料,从而进行有目的性地阅读,也可以在讲读某一篇课文时多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在学完后进行一些了解。如此,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量,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提高,它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也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的探索,才能尽快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需要。同时,教师还要正确处理信息技术网络教学与其它教学手段的关系,只有各种教学手段并存,各自发挥特长,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篇:聋校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聋校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教师 何丽

上一学年我负责的三、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收获,也有很多不足,有很多惊喜,也有很多无奈,现在就结合我平时的工作,和大家进行一个简单的分享,有不好的地方欢迎大家多给我提意见。

一、课前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想要上好课,就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要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材体系、结构、基本内容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要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的组织结构、认知结构、重点章节等;同时,教师也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多方查找相关资源,要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资源加以利用,充实教学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课堂教学方面 1.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关键,我负责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时间就更宝贵,更需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要将课堂时间价值达到最大化,那么就一定要备好课、备好学生,还要结合注意学生的知识点补缺,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该堂课的教学内容而不至于跑偏。2.注意策略的变化

在给三年级的同学上课时,我觉得我还是挺有激情的,小孩子需要声情并茂,并且不断提示着才能保持注意力。同时,三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需要反复诵读练习,虽然他们课后没有花够时间,不能够将每篇课文背出来,这是我的失职,但是我充分的利用了课堂时间让他们反复朗读后试背,至少可以很流利的朗读,在提示下试着背出。

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我会用相对简洁的语言来表述,多结合生活实际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会在一对一改作文和作业时和同学交流最近的或者在家的情况,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

三、重视听写

三年级的同学刚接手的时候完全没有记拼音的概念,让他们写词语还稍微好一点,拼音基本不会主动识记。为了让学生养成识记词语和拼音的习惯,我用了很长时间,坚持每天或者至少隔天听写,不会的就抄写再听写。这样听写得好的同学当天作业就会少很多,也提升了一些同学们的主动性,经过一年的反复练习,现在三年级同学基本可以在听写两次以后记住当课的词语。有的时候一课有十一二个词语,二十多个字的拼音,第三次听写时王琬豫和梁缘园可以只错一两个,所以我觉得还是有效果的。当然,对于完全没有听力的学生,拼音不像我们能够拼读记忆,全靠死记硬背,确实很难,记得慢忘得快,十来天以后就忘了少半,应该是所有聋生共同的问题,但是识记这个过程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四、坚持作文练习

在谢艳萍老师的带动下,在范主任的督导下,上学期全校学生都开始了写作练习,高年级的写周记或命题作文,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这既让同学们养成了写作习惯,提高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学会审题规范答题,更架起了一座师生沟通的桥梁,让老师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情况。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同学们都有明显的进步,当然,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相信通过几年的坚持,一定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五、作业及时批改,尽量面批

作业批改上,抄抄写写的作业我会记录同学写错的字词,课前利用两分钟统一讲一下。一课一练和作文我都是找时间一对一面批,再将错误率高的知识点统一讲解,这样能有针对性的纠正每个同学的易错知识点,也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有一个了解。

六、不足、困惑和改进措施

1.对于三年级的张、陈、白、费四个同学,有时候会觉得真的很愧疚,良心有点痛,但是又很无奈。特别是张,大家都知道他很聪明,真的很聪明,可是他们已经跟不上三年级的进度了,我有试过找二年级甚至一年级的书来教他们,但是只坚持了几天。张和白,心情好的时候会把布置的作业写了,一般情况都是没兴趣的,要盯着守着才会写点作业,而且一会儿又搞其它的了。我也很困惑,课堂时间要以能跟上进度的同学为主吧,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他们,课外他们又有其它的事情,总之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始终不是老师单方面努力就能有用的,像廖丹,她不聪明,但是态度很好,每次学了新的词语就能够在第二天默写出来(拼音除外),完全是自觉完成。也是我没找到激起他们兴趣的点和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多给我提些建议

2.应该更重视阅读和积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性,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

阅读包括泛读和精读,我想,在下学期,三年级同学我应该更重视精读,每天要求他们背一个段落,并且实时巩固抽查。上学期我让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背拼音,课文学完以后再要求背课文对他们来说太多了,也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并且,我更注重听写检验词语和拼音,而忽略了背诵和默写课文,以后我会注意调整,做到词、句、篇的同时积累。六年级同学我会双管齐下,要求背诵的段落会坚持让他们背诵,同时坚持每周两篇的阅读理解练习,将精彩的句子和词语摘抄出来。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一定会有所收获。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感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指正,谢谢。

2018年8月

第四篇: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浅谈

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浅谈 安徽省合肥特殊教育中心 郑秀娟

摘要:聋校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有效,在熟读深究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准确实在而适度地设计教学目标、简洁流畅且创新地设计教学思路,注重朗读品味等富有“语文味”的教学方法的探寻,以实现聋校语文有效教学的目标。关键词:聋校 语文 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是指语文教师运用系统方法,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具体教学对象,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做出的行之有效的策划。教学设计优化与否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在聋校,教学对象因为听觉障碍失去了“听”这一最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来源,其认知理解力相对较弱,而沟通障碍又成为影响聋校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最重要的因素,这些都对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对语文教学进行科学而有效的预设,才有可能实现聋校有效教学的目标,而教学设计能力也是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是否过硬的“硬杠杠”,应成为特教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追求。

一、研读文本:熟读深究要浅出

对教学进行科学而有效设计的前提便是要熟读文本、深入地研究文本。不仅从读者的角度去读,更要从学生的视野去读,从教者的角度去读,先通读,再细读,其次再研读,最后能透彻解读文本且熟读成诵,如庖丁解牛般初见文本、不见文本、再见文本,形成对文本独特的感悟和个性化的思考,并且结合聋生的阅读基础,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设想,再有针对性地参看教参,查阅资料,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如此,教师才有可能高屋建瓴,以最简易、最容易被聋生接受的方式科学地呈现自己的教学设计,谓之“浅出”。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切忌:不尊重聋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需要,一味地照搬他人的教案,或者在没有读懂读透文本的情况下,花大量时间去查阅各种资料,在网上下载课件,结果却迷失在他人的设计中、理不出头绪。特级教师陆继椿说:我坚持独立思考,没有心得决不翻教学参考书;即使一篇较熟较长的文章,我也要读十遍左右。这样,到上课时,就能运用自如了。熟能生巧,这是普遍的规律。当然,在聋校,熟读文本,还包括伴有丰富表情的手语朗读。只有教师也能熟练地运用手语朗读文本,才能建立起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才能起到范读和指导的作用,才能让教学设计更有效地实施。

二、设计目标:求准求实求适度

语文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效果,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过程及结果评价,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在聋校,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实践常常严重脱节,表现在教学目标的设计错位或虚设或多而杂,语文课堂也就表现出低效或无效的现象。为此,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求准求实求适度。

求准:设计目标要对两个要素有准确解读。一是,教材的要求是什么;二是,学生能否达到教材的要求。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来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进而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忌目标设计的错位。如《竹影》是丰子恺中年以后回忆自己童年生活所写的一篇文章,全篇的教学目标应该立足于童年时候的一次艺术启蒙教育及其对人生的巨大影响;若设计为“明确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这样的教学目标则与语文教学相去甚远了。再如《故都的秋》中,秋天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是与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处境相关,但是结合聋生的理解能力,宜将教学目标中的“忧国情怀与文化内涵”弱化,更多的将其作为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来鉴赏则较为妥当。求实:设计目标要具体,具体到知识的某一个点、技能的某一个点、能力的某一个点,不是泛泛而谈。如遇到散文就是美感教育,遇到诗歌就是意境鉴赏,遇到小说就是形象分析,遇到古文就是文言词语积累,这样的目标设计因缺少针对一篇课文或一个课时实实在在的目标设计而过于分散。另外,设计目标不可只追求于理论上的大而空,如“学会思想、学会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看似华美,却大而不当,在教学实际中很难有操作性。

求适度:设计目标要切合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在聋校,考虑到聋生的认知、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一课时设计一到两个教学目标为宜,并真正落到实处,追求一课一得的实效,忌贪多嚼不烂。《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一篇富有深沉意味的散文,在初次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体会老王的“不幸”和“善良”,“我”的“幸运”和“愧怍”,理解底层人物的命运以及永不磨灭的人性光辉;品味作者白描而近乎冷峻、真实如同史传的写作技法。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对于聋生来说,老王就是一个关于“好人”的故事,对于“底层的光芒”这样的主题,仅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学生很难理解,而文章白描式的写作技法因为少了词语、句子、段落,细节描写和事件铺叙的细读慢品,学生并没有得其深味。再次的教学中,我将以上目标分解开来,用三课时去完成,学生的理解就透彻了许多,文章的语言特色也因有足够的时间品味而得以领略。

三、设计思路:宜简宜畅宜创新

但凡一节不错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个好的设计思路。而教师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课堂教学效率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思路不清,或是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一个好的教学思路应该是简洁的、流畅的,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不断创新的。

宜简:大道至简,在聋校,我们追求教学思路的简洁明了,这不仅是教学设计的需要,也是聋生认知特点的需要。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大胆取材,删繁就简,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就课文最核心的一个词语或者是一个问题进行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内容。如教学《祝福》,仅以“祥林嫂之死谁之过?”这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内容集中而富有张力。面对祥林嫂之死,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鲁镇的人、祥林嫂的婆婆与小叔、甚至小说中的“我”都难逃干系,就连祥林嫂自己也要为自己的死负些责任,可是,似乎谁又不是杀死祥林嫂的真凶,鲁四老爷和四婶收留过祥林嫂、柳妈想帮祥林嫂死后脱离苦海、鲁镇的人们开始有的是同情……那么究竟谁该为祥林嫂的死负责?这就要回归到社会的现状以及社会制度来进行探究。可以说,一个富有深意而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要远胜于千头万绪的说教。

宜畅:语文教学应该是一首诗或者是一篇散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或者是一幅画,可以用线将点连成面,流畅而自然。在具体的思路设计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巧切入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好教学切入点,一刀下去,切中肯綮,问题便迎刃而解。常见的切入法有:从题目切入;从结构切入;从线索切入;从人物切入;从重点语段切入等。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可从文题切入:谁退?退谁?如何退?退的结果如何?追问题目中的悬念,教学脉络便也如层层剥笋,不枝不蔓,一以贯之。再如《济南的冬天》,可抓住“温晴”这一关键词语,鉴赏济南的山景和水色,完成从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外在特征到“温情”的内在情意的品味与领会。

(二)巧重构

教学思路不同于文本思路,它是对文本解读过程的重构,而不是文本思路的简单重现,可通过“找、选、联、调”来实现。找:反复研读,把握目标,摸清疑难,找出文中可以辐射开来的中心设计点。选:选出文中最有价值的语言点、思考点、结构点、读写点、拓展点。联:将“点”联连“线”,组成教学的“面”,把一个个“片段”拼接起来。调:依据教学需要,调整先后顺序,选择“顺流而下”或“卷帘而上”或“中间开花”。“找、选、联、调”重构流畅的设计思路。如《紫藤萝瀑布》一课,我从第七段的情感切入,选择文中对紫藤萝花的前后对比描写分析情感变化的原因,并结合背景介绍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再顺联至作者对生命和人生的感悟,便流畅地组成教学的“面”。

在文本的重构,教学思路的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是过渡语的使用,即“联”的作用,语文教学过渡自然精巧,才能让教学更顺畅。

(三)巧板书

板书设计是设计思路的简约呈现,浓缩了文章的内容。虽然,多媒体已经成为聋校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但是却不可替代板书的作用。板书以其简洁的语言、精要的内容、直观的形式、逐渐呈现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而一个好的板书设计,更是体现着教师对文本的把握程度和教学设计水平,帮助实现教学的流畅。

宜创新:一篇课文,其设计思路应该是不断创新的,是随着教学理念的变化、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对象的不同、以及教师对本文解读的不断深入而逐渐优化的,这样的设计支撑下的语文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素质提升的课堂。

《变色龙》是一篇经典作品。最初的设计中,我从题目切入,围绕警察在审案的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设计出一款“变色版”教学思路:是怎样变的?为什么会变?从变化中,我们看出了什么?这样的设计重在情节的梳理,却少了内容的品味。第二次设计,我从“幽默”入手,筛选文中的“幽默”信息,并思考在这些让人好笑的人物和情节中,作者着力刻画的是什么,从而形成“幽默”版的设计思路。但在“幽默”的评析中似乎也并没有多少幽默。第三次设计,我从“对话”着力,分角色朗读对话,尝试鉴赏对话,从而明确小说主题。实践证明,“对话”版的设计思路更得小说要义。

特级教师余映潮提倡“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方式,也是立足于“创新”的理念,告诉我们要深入解读文本,设计出最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思路,常教常新。

四、设计方法:多读多品多有味

聋校的语文课堂因学生的听力障碍仍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的东风给特教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先进的教学理念也在特教的课堂得以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特教的语文课堂,无论是教师讲授还是自主探究,不少都是在解答一个又一个琐碎的问题,更有甚者,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预习解答,而语文课堂则变成了订正答案的课堂,美其名曰:自主探究。试问:这样的课堂又有多少意味?“语文”又体现在何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又如何实现?

聋校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一个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是一个充满“看、说、读、写、议”等语文要素的课堂,尤其是“读”不能偏废。

在聋校,由于学生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口头进行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因而朗读往往被很多老师所忽视,或仅流于形式。聋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聋生须能正确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虽然聋生没有办法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读出文章来,但是,结合聋生的生理特点,依据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依然可以挖掘适合聋生自己的朗读方式。伴随着正确的口型、尽量发出清晰的声音,利用准确的手语和丰富的表情一样可以将课文演绎地淋漓尽致。学生在教师的范读、自己的反复诵读中一样可以准确的把握语言的节奏、文本的情感,准确的理解文意。正如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如何其芳的《秋天》中“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其中的“飘”是个具有传神力度的词语,我通过“一手指直立,从耳边缓缓向外伸出,同时变指为掌,如声音的飘出”的手语动作,再结合“悠远”的表情,配以声音延长的口型来朗读,学生很快就领会了山谷深远幽静的特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品味和鉴赏,通过用字遣词的精妙、遣词造句的方法、关键语句的含义等的品味构成语言的魅力空间与巨大张力,引发作者与读者的情感共鸣,生成精彩的课堂教学。在语言的品味和鉴赏中,要敢于尝试让学生自己去朗读、去发现、去品味、去欣赏。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让学生通过朗读,自己发现“钻”字的魅力,并试着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是可以体味到“钻”字所包含的“生”、“长”“快”的意思,并且还能体会到春天小草的力量与俏皮。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蕴涵着情感,美感,语感。语文教学就是要将情感,美感、语感完美高度的统一起来,呈现给学生一种“立体的形象”,这就是语文味。聋校语文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更要给予学生以情感与美感,让学生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部精彩的舞台剧,那么教学设计就是优秀的脚本,我们每位特教教师都应该是出色的编剧,并且信奉:不吃透文本不上课,没有自己满意的教学思路不上课,教学设计不理想不上课,不能实现有效教学不上课。

第五篇:有效教学之聋校语文课堂多元化

有效教学之聋校语文课堂多元化

【内容摘要】不同的人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7种智能,只是其结合或发挥的程度不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使每一种智能发挥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也需要一种多元化的教育,能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激发每个孩子潜在的能力。

【关键词】逻辑思维 有效 多元化 创新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思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加德纳还认为,不同的人的智能结构是不同的,发展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少数人可能7种全能,许多人可能某几项或者某一项突出。但更多的人则呈现梯形分布,即某几项优异、某几项稍弱、某几项缺乏。如有的人语言智能有优势;有的人音乐智能是强项;还有的人可能对体育运动特别感兴趣。也就是说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它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不同的人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这7种智能,只是其结合或发挥的程度不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使每一种智能发挥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也需要一种多元化的教育,能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激发每个孩子潜在的能力。

那么,在特殊学校的语文课堂中,如何运用这种多元化智能理论,让孩子感受到多元化的课堂,从而促进特殊儿童的优势和弱势能互补,也让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热爱这门学科呢?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

一、鼓励残疾学生勤动脑,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多元化

陶行知说:我们要发展的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在特殊教育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残疾学生懒于思考长期停滞于简单的形象思维,创造想象力得不到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也可以在教学中运用通常属于数学和科学课范围的逻辑数理概念进行训练,而且聋生对这些概念的掌握也可进一步促进语文的学习。让他们在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排列、组合、编码、对称等逻辑推理概念。比如,在归纳课文大意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出示些大意相关的词语或者句子,让学生自己根据这些提示来找出正确的大意,从而锻炼聋生各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司马光》一课中,教师想要聋生归纳出司马光砸缸的过程时,单单提问可能学生无法正确的流畅的概括出,当教师适当的出示些关键字、词、句时让学生排列组合,更有效的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课堂沟通语言手段的多元化

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是保证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看上去好像老师的语言很清晰流畅,滔滔不绝,实际上听觉障碍学生真正接收和理解的并不多,同时教师也不能充分理解听障学生所表达的意思,师生沟通不畅成为影响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把握好语文教学的目标,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把课堂教学看成自身表演的舞台,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活动看上去花样繁多,而实际上并没有扎扎实实地去培养和提高听觉障碍学生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听觉障碍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如何提高聋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问题成为聋校新的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三、语文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1.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趣味性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课堂上我们一味的为了完成某项教学任务,单一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常常会起到反效果,学生不但没有接受和掌握知识还会更加容易遗忘,如何增加课堂上教学的趣味性呢?我觉得把游戏和表演融于语文课堂之中更容易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体验性,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它不仅能把枯燥的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去,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还能在活动中,培养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增强师生情感。而表演也是一种师生互动,调动课堂气氛的手段,同时也能够锻炼聋生的组织、思维、逻辑能力。如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一课中,寓意深刻难懂,学生很难理解,通过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即增加了趣味性,又得到了锻炼,更好的帮助其理解课文。

2.增强师生的课外交流

作为一个有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语文课堂上光靠教师传授给他们只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老师应该多利用课余时间、休息时间等一切机会,与学生多交流、多谈心。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聋生的心理发展,为他们的语言发展也有很好的帮助。

3.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春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高,许多聋校都配备多媒体设施,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多媒体设备,如班班通等。运用这些多媒体手段不仅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手段更丰富多彩,而且更能为听障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从而达到直观具体的效果,既形象有生动。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属于童话故事,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设备,让聋生观摩这则童话的动画版,从出发点上调动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去进行学习。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思想,有性格的个体,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特别是听力障碍儿童更有着与正常孩子不一样的独特性,他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外在因素,不能形成很好的认识,从而造成自卑、情绪暴躁等不良反应,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听力障碍儿童进行正确的、有效的评价,我认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1.加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充分发挥评语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利用一些成长记录的方法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各次的作业和竞赛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让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自我反省和锻炼自我评价能力。

2.加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评价的时候,教师的评价还是占着重要作用,但不在是审判者的角色,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和学生自评或互评,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和主动性。如: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回答问题或小组合作分组学习,并进行学生和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的互评,这样更能有竞争意味,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在最后教师给予适当的总结性评价,让课堂气氛学生积极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3.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在语文课堂中评价的方式不能只单一的书面测试,应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这些方法并不是单独或孤立地进行的。一次优秀的评价活动往往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并加以综合。只有充分的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才能适应课程的发展,才能真正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达到科学的评价。

总之,上述的一些观点只是本人的一些经验积累,相信随着对特殊教育的深入了解,我将会更好的去把握课堂的每分每秒,让学生能够把知识的能量发挥到最大化。只有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灵活多变性,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好的更积极去学习去探索知识,相信运用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的课堂手段,能尽可能的提升特殊儿童的智能,为他们适应未来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建琛.试谈多元智能理论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南京特师学报》,2002.4.[2] 蒋丹林.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南京特师学报》,2001.2.[3] 刘国江.多元智能理论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中国特殊教育网.(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特殊教育中心)

下载信息化与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化与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聋校语文第六册

    聋校语文第六册《彩虹》教学设计 固原市特教中心:崔 哲 教材分析: 1、本文写了丁丁看彩虹和造彩虹的时,课文有五个自然段,共是一个句子。课文按“雷雨后出现彩虹,丁丁看见了,叫......

    聋校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聋校第三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担任聋教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现在工作也进入了尾声。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们班在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在科......

    聋校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惠民中心校 曾洪良 时间飞快,本学期行将完毕,回忆本人阅历的教学路途,有艰苦,有欢乐,留下很多回想,在此将本......

    聋校语文复式教学教案

    启聪语文复式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一年级:认读j和ji的四声,会拼读“鸡”和“桔”的音节。 会正确书写声母j和书写音节“jī”“jú”。 二年级: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十三课句......

    聋校语文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聋校语文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发现聋生在朗读课文时会出现读不通、读不准的情况,表现为(1)顿读:一字一顿地读。(2)读错:添字、漏字、读错字、颠倒重复。(3)读破:停顿错误,把句子读得支离......

    聋校语文教学[共五篇]

    聋校语文教学 应注重“两条腿走路” 语文生活化教学观的认识与尝试 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 黄晓梅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在课堂上,不管采用怎样完善的教学方法,都......

    聋校语文教学的几点问题

    聋校语文有效教学几点问题 摘要: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目前聋校课堂教学中存在大量低效或无效的情况,其中突出的问......

    说说如何让聋校语文教学

    说说如何让聋校语文教学 焕发生命力 淅川聋哑学校 李洁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聋校语文教学应渗透在聋生的生活中进行。生活是聋生学习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