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检验学位考试血液学考试大纲.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考试大纲 第二篇 造血检验
第三章 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
1.了解胚胎期及出生后的造血器官及造血基本概况。
2.熟悉造血微环境的组成及作用;主要的造血细胞因子及其主要调控作用。3.掌握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概念。4.掌握血细胞增殖、分化、成熟的概念;5.掌握血细胞的分类、各系血细胞发育过程及血细胞发育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第四、五章 造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临床应用与评价
1.掌握各系统各阶段正常血细胞形态学特点。2.掌握血象检验的方法及内容。
3.骨髓象检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骨髓取材情况的判断;骨髓细胞学检查步骤、内容及注意事项;大致正常骨髓象特点。
4.熟悉骨髓象分析(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情况的临床意义;血细胞数量和形 态改变的临床意义。
5.熟悉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的结果分析和主要临床意义;掌握急淋、急 单、急粒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特点。第三篇 红细胞检验
第六章 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
1.熟悉红细胞膜的主要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重点掌握红细胞膜蛋白的组 成、结构与功能;熟悉影响红细胞膜稳定的因素。
2.熟悉红细胞血红蛋白组成。
3.掌握红细胞糖代谢的主要途径、酶及其缺陷;熟悉红细胞铁代谢的主要过程及 代谢异常、红细胞核苷酸代谢主要过程及代谢异常。
4.掌握无效造血概念;了解红细胞衰老和死亡的基础理论。第七章 红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
熟悉有关红细胞疾病检验的方法及其基本原理;掌握常见检验方法的主要临床意 义。
1.有关铁指标的检验 血清铁测定、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血 清转铁蛋白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
2.叶酸和维生素 B 12的检验 血清维生素 B 12测定、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测定、血 清维生素 B 12吸收试验、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
3.溶血的检验 红细胞寿命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检测、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4.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酸 化甘油溶血试验、高渗冷溶血试验、红细胞膜蛋白电泳分析。
5.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实验、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葡 萄糖-6-磷酸脱氢酶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丙酮酸激酶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6.血红蛋白异常的检验 红细胞包涵体试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抗碱血红蛋白 质检测、HbF 酸洗脱法检测、血红蛋白基因 PCR 技术检测。
7.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检验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蔗糖溶血试验、蛇毒 因子溶血试验。
8.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 抗人球蛋白试验、冷凝集素试验、冷热溶血试验。第八章 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1.掌握贫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熟悉贫血分类及贫血诊断过程。
2.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 掌握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 征及分型、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再生障碍危象的概念、主要发病机制及检验 特点;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概念、主要发病机制及检验特点。
3.铁代谢障碍性贫血 掌握缺铁性贫血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铁粒幼细胞贫血的概念、主要发病机制及检验特点。
4.巨幼细胞贫血 掌握巨幼细胞贫血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 断及鉴别诊断。
5.溶血性贫血
1掌握溶血性贫血的概念、分类和诊断步骤。
2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血性贫血 熟悉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定义、发病机制 及临床特点、检验与诊断。
3红细胞酶缺陷性溶血性贫血 掌握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的定义、遗传方式、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检验与诊断。
4血红蛋白病 熟悉血红蛋白 E 病、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不稳定血红蛋白病主要
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检验与诊断。掌握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定义、主要发病机 制、临床特点、检验与诊断。
5掌握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定义、主要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检验与诊 断。
6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掌握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定义、主要发病机 制、临床特点与诊断。熟悉冷凝集素综合征、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临床与诊断特点
7.继发性贫血 熟悉各种慢性系统性疾病贫血的发病原因和检验要点;掌 握 骨髓病性贫血概念。
8.其他红细胞疾病 熟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主要发病机制、检验及诊断要点。第四篇 白细胞检验
第九章 白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
1.粒细胞 熟悉粒细胞的生物化学与代谢;粒细胞的功能;重点掌握 粒细 胞的动力学。
2.淋巴细胞-浆细胞 了解淋巴细胞-浆细胞的生物化学与代谢、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功能、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动力学。
3.单核-巨噬细胞 了解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化学与代谢、单核-巨噬细胞 的功能、单核-巨噬细胞的动力学。
4.白细胞抗原 熟悉 HLA 抗原系统、。掌握 各种血细胞的主要膜受体和分化抗原。第十章 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
熟悉白细胞检验常见方法的主要临床应用与评价。
1.白细胞功能检验 墨汁吞噬试验;白细胞吞噬功能试验;血清溶菌酶
活性试验;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白细胞趋化性试验;吞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2.细胞代谢及其产物检验 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检测;N-碱性磷酸酶检测;酸 性 α-醋酸酯酶检测;过氧化物酶检测。
3.白细胞动力学检验 氘标记脱氧胸苷测定;泼尼松刺激试验;肾上腺素激发试 验;二异丙酯氟磷酸盐标记测定;流式细胞仪检测 DNA 合成及含量;粒细胞抗体检测。
4.白细胞免疫标记检测 荧光显微镜计数检测;流式细胞仪计数检测;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检测;生物素-亲合素酶标法检测。第十一章 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1.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 掌握白血病的概念、急性白血病的 FAB 分型概念及各 型的实验室诊断标准;掌握急性白血病 MICM 分型的概念,了解免疫学分型及与形态 学分型的关系;了解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型的基础、掌握 常见白血病 核型和融合基因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熟悉白血病的 WHO 分型。掌握 急性白血病的四 大临床表现及形态学检验的总特点;熟悉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标准;掌握 微量残留 白血病的概念。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掌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检验 及诊断。
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熟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 1-M 7型、急性髓细胞 白血病微分化型(M0 型的主要临床表现、检验及诊断。
4.慢性白血病 掌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概述、检验及诊断、临床分期及 标准;了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概述、检验及诊断。
5.少见类型白血病 了解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组织嗜 碱细胞白血病、浆细胞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幼淋细胞白血病、全髓细胞白血病、成人 T 细胞白血病、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主要临床特点及检验特点。
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掌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概述、检验及诊断、WHO 的分型标准。
7.恶性淋巴瘤 熟悉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概述、主要检验及诊断。8.浆细胞病 熟悉多发性骨髓瘤检验及诊断;了解巨球蛋白血症的概述、检验及诊断。
9.骨髓增生性疾病 了解原发性血小伴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的概述、检 验及诊断。
10.组织细胞病 了解恶性组织细胞病、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概述、检 验及诊断。
11.其他白细胞疾病 掌握 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减少(缺乏 症的概念和主要发 病机制;掌握 类白血病反应的概念、类型及特点;熟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病 因、了解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类脂质沉积病的概述、检验及诊断。第五篇 血栓与止血检验
第十二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础理论
1.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熟悉血管壁的结构、掌握血管的止血作用。
2.血小板止血作用 了解血小板的结构;熟悉血小板的活化及其分子基础;掌握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3.血液凝固 掌握凝血因子的特性、作用和分组;掌握内、外、共同源性途径的 概念和内、外凝血系统的概念,掌握凝血过程和凝血机制。
4.血液凝固调节系统 熟悉生理性抗凝蛋白的组成和主要作用(抗凝血酶、蛋白 C 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蛋白 Z 和蛋白 Z 依赖的蛋白酶抑制物。
5.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掌握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概念、主要组成及其主要作用;掌握纤维蛋白溶解机制。了解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作用。
第十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掌握血栓与止血检验常用检验项目及其临床应用。
1.血栓与止血的筛选检验 掌握一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出血时间、血 小板计数及其临床应用;掌握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APTT、PT 及其临床应用;掌握纤溶活性增强的筛选检验(纤维蛋白 /原降解产物测定、D-二聚体测定及其临床 应用。
2.血管壁(内皮检验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检测、血管内皮素-1检测、血浆血栓 调节蛋白检测、血浆 6-酮-前列腺素 F 1α检测。
3.血小板检验 血小板生存时间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血小板粘附试验、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第 3因子有效性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 检测。
4.凝血因子检验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试验、血浆因子 II、V、VII、X 促凝活性检测、血浆因子 VIII、IX、XI、XII 促凝活性检测、凝血因子
XIII 定性试验和亚基抗原检测。
5.生理性抗凝蛋白检验 抗凝血酶检测、蛋白 C 检测、血浆蛋白 S 抗原检测、组 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检测。
6.病理性抗凝物质检验 复钙交叉试验、凝血酶时间测定及其纠正试验、普通肝 素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检测、凝血因子 VIII 抑制物检测、狼抗凝物质的筛选试验报 告和确诊试验。
7.纤溶活性检验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血浆组织形纤溶酶原活化剂的 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检测、纤溶酶原的检测、血浆α 2-抗纤 溶酶的检测。8.血栓前状态检验 血浆血栓烷 B2 检测、血浆凝血酶原片段 1+2 检测、血浆纤维蛋白肽 A 检测、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检测、血浆纤溶酶-α 2-抗纤溶酶 复合物检测、纤维蛋白肽 Bβ 1-42 和 Bβ 15-42 测定。第十四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 掌握一期止血缺陷筛选检验(BT、PT)的 1.血栓与止血筛检试验的应用 临床应用;二期止血缺陷筛选检验(APTT、PT)的临床应用。2.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1)熟悉过敏性紫癜的概述、临床特征及检验。2)掌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述、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型、检验及诊 断。3)熟悉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常见病因和分类及检验特点;Even 综合征、血 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了解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检验及诊断特点。遗 传性和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的分类和检验特点; 4)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 掌握血友病的概念、遗传特性、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验及诊断;血管性血友病的概念、遗传特性、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检验及诊断;血 友病甲与血管性血友病的鉴别。5)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和因子 XIII 缺乏症 了解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的 临床及检验特点;遗传性因子 XIII 缺乏症的临床及检验特点。6)肝脏疾病的凝血障碍 熟悉肝脏疾病凝血障碍的机制、血栓与止血检验结果对 肝脏疾病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的价值。7)了解依赖维生素 K 凝血因子缺乏症、病理性抗凝物质增多的检验。8)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病因、主要临床表现、检验和诊断;原发性纤 溶亢进症的临床特征与检验及其与 DIC 的鉴别。3.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 了解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 验; 血栓
前状态的概述、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及分析; 易栓症的概述、检验结果和分型。4.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中的应用 掌握抗血栓治疗的监测、溶血栓治疗的监测。
第二篇:血液学检验
1:ABO血型鉴定: 抗体:IGM
2:HLA检测的临床意义
1.器官移植
2:输血,提高疗效
3:亲子鉴定
4:疾病诊断
3:造血干细胞:
定义: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是一个异质性的群体,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潜能
4:造血组织
中胚层,肝脏,脾脏,胸腺,淋巴结,骨髓
5:骨髓细胞演变规律
细胞体积(逐渐变小,巨核由小变大),细胞核(由大变小,巨核除外,染色质疏松到致密,核膜变明显,核仁逐渐消失),细胞质(有少增多,由深蓝色变成淡蓝或淡红,颗粒从无到有),核质比(由大变小)
6:干抽
定义:指非技术操作或穿刺不当,多部位,多次穿刺而抽不出骨髓或只抽到少量血液
7:贫血
缺铁性贫血:各种原因引起机体对铁的需求和供给失衡,导致体内储存铁缺乏,使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不足而发生贫血 铁幼粒细胞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铁的利用障碍,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和无效造血而出现的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由于叶酸或V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细胞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骨髓三系细胞核质发育不平衡及无效造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
8:凝血四项
凝血酶原时间(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凝血酶时间(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纤维蛋白原(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9:血管壁组成
内层(内皮细胞+基底膜)中层(平滑肌细胞)外层(结缔组织)
10:血小板结构:
表面结构,溶胶质层,细胞器内含物
11:主要血小板膜糖蛋白
GPIA:与GPIIA形成复合物,胶原的受体
GPIB:与GPIX和GPV形成复合物,VWF的受体 GPIIB和IIIA:纤维蛋白原FG的受体
12:微丝与微管
微丝:肌动蛋白细丝+肌球蛋白粗丝,与微管和中间纤维共同组成细胞骨架 微管:微管是一种具有极性的细胞骨架 致密管道系统:(DTS):调控血小板变形收缩活动以及血小板的释放反应
13:血小板止血功能:
血小板粘附;血小板聚集;释放反应;促凝作用;血块收缩
14:凝血因子
硫酸钡吸附血浆中无II VII IX X XI 血清中无I II
V VIII
15:血液凝固途径
16:体液抗凝
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蛋白C(包括PC TM PS APCI EPCR);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17:纤溶激活途径
内激活途径:血循环中内源凝血途径因子激活纤溶酶原 外激活途径:体内合成的某些激活物进入循环 外源激活:外界进入体内的某些药物激活纤溶酶原
18: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19:止血缺陷:
一期止血缺陷:血管壁和血小板异常 二期止血缺陷:血液凝固和抗凝功能异常
20:血友病:
定义: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VIII或IX基因缺乏导致的激活凝血酶原的功能发生障碍所引起 临床表现:关节肌肉的出血反应,出血难治疗,致残
实验室检查:筛选实验,纠正实验(正常吸附血浆纠正为血友病A,正常血清纠正为B),确诊实验
21:DIC 定义:是一种由于多种因素引发的内外凝血途径激活,过量凝血酶产生,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伴有继发性纤溶,产生难以控制的综合症
急性:广泛性出血,微循环衰竭休克,血压降低,微血栓栓塞,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指标:血小板计数<100x109/l;血浆纤维蛋白小于1.5G/L;3P实验阳性;PT差3S;APTT差10S;AT-3活性小于60%;血浆纤溶酶原抗原<200MG/L;血浆因子VIIIC活性<50%
22:PVE-DIC诊断指标
1:TF
2:DD二聚体
3:血栓弹力图
4:PAP
三者以上阳性
23:血栓前状态 定义:指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变化,使血栓形成活性增强或抗血栓活性减弱
实验检查:血管壁损伤,PLT增多或亢进,血凝活性增强,抗凝活性减低,纤溶活动减低,血液流变学改变
24:正常骨髓象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值为2-4:1 粒细胞系:占全部有核细胞50%-60%,原粒<2,早粒<5,分叶少于杆状,碱性<1,酸性小于5,各阶段细胞无异常
红细胞:幼红占有核细胞20%,巨核细胞:一张血片7-35个,主要为颗粒型和产板巨 淋巴:占20%,主要成熟淋巴
单核及其他:单核<5%,浆细胞<2%
第三篇:2011年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专升本)考试大纲.doc
2011检验技师临床检验备考:红细胞形态检查临床意义
2011初级检验技师临床检验基础备考预习:概述红细胞形态检查临床意义......1、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化
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化包括小细胞、大细胞、巨红细胞核红细胞大小不均。
(1)小红细胞:直径<6μm的红细胞。正常人偶见。小红细胞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生理性淡染区扩大,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小红细胞血红蛋白充盈良好,生理性
淡染区消失,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2)大红细胞:直径>10μm的红细胞,为未完全成熟红细胞,体积较大,因残留脱氧核糖核酸,瑞氏染色后呈多色性或嗜碱性点彩。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
等。
(3)巨红细胞:直径>15μm的红细胞,因叶酸、维生素B12缺乏使幼稚细胞内DNA合成不足,不能按时分裂,脱核后成为巨大红细胞,血涂片还可见分叶过多中性粒细胞。见于巨
幼细胞性贫血。
(4)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大者可达12μm,小者仅2.5/μm,与骨髓粗制滥造红细胞有关。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2、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
(1)正常色素性(normochmic)正常红细胞在瑞特染色的血片中为淡红色圆盘状,中央有生理性空白区,通常称正常色素性。除见于正常人外,还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
血病。
(2)低色素性(hypochromic)红细胞的生理性中心浅染色区扩大,甚至成为环圈形红细胞,提示其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杨障碍性贫血、铁幼粒细胞
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时也常见到。
(3)高色素性(hyperchromic)指红细胞内生下性中心浅染区消失,整个红细胞均染成红色,而且胞体也大。其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是增高的,但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多属于正
常。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4)嗜多色性(polychromatic)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故细胞较大,由于胞质中含人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策RNA而被染成灰色蓝色。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造红细胞功能
活跃。在增生性贫血时增多,溶血性贫血时最为多见。
3、红细胞形状改变
红细胞形状改变有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靶形细胞、口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棘
红细胞、裂红细胞、缗钱状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
(1)球形红细胞:细胞中央着色深、体积小、直径与厚度比小于2.4:1(正常值3.4:
1),球形红细胞气体交换功能较正常红细胞为弱,且容易导致破坏、溶解。见于遗传性和获
得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如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直接理化损伤如烧伤等)和小儿。
(2)椭圆形红细胞:细胞呈椭圆形、杆形、两端钝圆、长轴增大,短轴缩短、长是宽的3~4倍,长径为12.5μm,横径为2.5μm,其红细胞生存时间一般正常也可缩短,血红蛋白正常,与遗传性细胞膜异常基因有关,细胞成熟后呈椭圆形,置于高渗、等渗、低渗、正常血清内,其椭圆形保持不变。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可达25%~75%)、大细胞性贫血(可达25%)、缺铁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巨幼细胞贫血、镰形细胞性贫血、正常人(约占
1%,不超过15%)。
(3)靶形细胞:细胞中央染色较深,外围为苍白区域,而边缘又深染,形如射击之靶。有时,中央深染区呈细胞边缘延伸的半岛状或柄状。细胞直径比正常大,但厚度变薄,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化学成分发生变异和铁代谢异常所致,形成过程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溶解成镰状或弓形空白区,随后弓形空白区两端继续弯曲延伸,形成环形透明带,细胞生存时间约为正常细胞的一半或更短。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HbC病)、阻塞
性黄疸、脾切除后。
(4)口形红细胞:细胞中央有裂缝,中央淡染区呈扁平状,似张开的口形或鱼口,细胞有膜异常,Na+通透性增加,细胞膜变硬,使脆性增加,细胞生存时间缩短。见于口形红细胞
增多症、小儿消化系统疾患引起的贫血、酒精中毒、某些溶血性贫血、肝病和正常人
(<4%)。
(5)镰形红细胞:细胞呈镰刀状、线条状或L、S、V形等,是含有异常血红蛋白S(HbS)的红细胞,在缺氧情况下,溶解度减低,形成长形或尖形结晶体,使细胞膜发生变形。检查镰形红细胞时需加还原剂如偏亚硫酸钠后观察。见于镰状细胞贫血(HbS-S,HbS-
C)、镰状细胞特性样本(HbA-S)。
(6)棘红细胞:细胞表面有针状突起、间距不规则、长和宽不一。见于遗传性或获得性β-脂蛋白缺乏症(高达70%~80%)、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需与皱缩红细胞
(锯齿状红细胞)鉴别,皱缩红细胞边缘呈锯齿形、排列紧密、大小相等、外端较尖。
(7)裂红细胞:为红细胞碎片或不完整红细胞,大小不
一、外形不规则、呈刺形、盔形、三角形、扭转形等,是细胞通过阻塞的、管腔狭小的微血管所致。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严重烧伤。正常
人(<2%)。
(8)缗钱状红细胞:红细胞互相连接如缗钱状,是因为血浆中某些蛋白(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增高,使红细胞正负电荷发生改变所致。
(9)有核红细胞(幼稚红细胞):除1周内婴幼儿血涂片中可见少量有核红细胞外,其
他则为病理现象,包括:
①溶血性贫血:严重的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因红细胞大量破坏、机体相对缺氧,使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增高,骨髓红系增生,网
织红细胞和部分幼稚红细胞提前释放人血,说明骨髓有良好的调节功能。
②造血系统恶性疾患或骨髓转移性肿瘤:各种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由于骨髓充满大量白血病细胞而使幼红细胞提前释放,或因髓外造血所致,有核红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为
主。红白血病时可见更早阶段幼稚红细胞,并伴形态异常。
③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来自髓外造血和纤维化的骨髓。
④脾切除后:骨髓中个别有核红细胞能到达髓窦,当脾切除后,不能被脾脏扣留,从而进
入外周血。
(10)其他:①新月形红细胞:红细胞着色极淡、残缺不全、体积大、状如新月形、直径约20μm,见于某些溶血性贫血(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②泪滴形红细胞:红细胞形如泪滴样或梨状,因细胞内含有Heinz小体或包涵体,或红细胞膜被粘连而拉长所致。见于贫血、骨髓纤维化和正常人。③红细胞形态不整:出现不规则的奇异形状,如豆状、梨形、蝌
蚪状、麦粒状、棍棒形等。见于某些感染、严重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4、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包括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豪焦小体、卡波环和寄生虫。
(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瑞氏染色后,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颗粒(RNA),属于未完全成熟红细胞,颗粒大小不
一、多少不等,原因为重金属损伤细胞膜,使嗜碱性物质凝集,或嗜碱性物质变性,或血红蛋白合成中阻断原卟啉与铁结合。见于铅中毒。正常人血涂片中很少见到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约占1/10000)。其他各类贫血见到点彩红细胞表明骨髓造
血旺盛或有紊乱现象。
(2)豪焦小体(Howell-Jolly’sbody、染色质小体):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胞质内含有一个或多个直径为1~2μm暗紫红色圆形小体,为核碎裂、溶解后的残余部分。见于脾切除
后、无脾症、脾萎缩、脾功能低下、红白血病、某些贫血(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3)卡波环:在嗜多色性、碱性点彩红细胞胞质中出现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呈环形、8字形,为核膜残余物、纺锤体残余物(电镜下,可见形成纺锤体的微细管着色点异常)、脂蛋
白变性物。见于白血病、巨细胞性贫血、增生性贫血、铅中毒、脾切除后。
(4)寄生虫:红细胞胞质内可见疟原虫、微丝蚴、杜利什曼原虫等病原体。
第四篇:●●●●●●●●学位日语考试大纲
首都师范大学成人学位考试《日语考试大纲》
2013年版
一、概述
学位日语考试是由首都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继续学院组织实施的外语考试。考试对象为非日语专业的成人教育本科学位申请者。学位日语教学及考试组遵照“循序渐进、严格要求、实事求是”的学习和考试原则,根据日语的特征及其应用特点,结合专升本及高起本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位日语考试制定了以下的要求。
学位日语考试的水平和基准相当于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与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所组织的日语能力考试N3级。
学位日语考试于每年5月份与11月份各举行一次。
学位日语考试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
考生对象及报考时间:在校、在读的成人本科生,自入校后第二学期起方可报名参加考试,毕业后不能再参加考试。
二、评价目标
学位考试主要考查应试者的词汇和语法的掌握情况及阅读理解能力。考试的评价目标是:参加考试的学习者在2小时内应完成词汇与语法的选答及读解任务,并能达到试题的合格分数线。
为达到上述目标,对应试者的词汇量、语法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分别提出如下要求:
(一)词汇量
考试所涉及的词汇和短语主要依据《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所附词汇表。要求应试者认知的词汇量为3000左右的单词及短语,对试题中的词汇能够做到假名与汉字的正确认知。
(二)语法知识
应试者应掌握的基本语法知识主要包括: 1.日语动词的各种变形; 2.日语助词的使用方法; 3.日语句子的基本语序及其意义; 4.日语惯用句型和惯用词搭配; 5.各种时制及体的形式及其意义; 6.句子中词语的指向、省略、替代,以及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等。
(三)读解能力
应试者应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日语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来理解试题中的文章或会话内容,同时对阅读题中的疑问进行解答。阅读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2.了解阐述主旨的事实和细节。
3.利用上下文猜测某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
4.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之间的意义关系。5.根据所读材料进行判断和推论。6.领会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
三、试卷结构及考试内容
根据词汇、语法、读解的内容,将试卷分为9个考试题型。
问题一:标出题中汉字的读音(第l~10题,每题l分,共10分)考查应试者对日语汉字发音的掌握状况。
问题二:标出所列假名应使用的汉字(第11~20题,每题l分,共10分)考查应试者对日语汉字使用的掌握情况。
问题三:填入适当的日语助词(第21~35题,每题l分,共15分)考查应试者对日语句子中助词应用的水平。
问题四:将所给的副词填入句中(第36~45题,每题l分,共10分)考查应试者对日语各种副词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问题五:选择正确的动词词形填入句中(第46~55题,每题l分,共10分)考查应试者对日语动词词形变化及各种时态的掌握状况。
问题六:选择正确的回答完成对话(第56~65题,每题l分,共10分)综合考查应试者对会话的语境、惯用表现、词形变化的掌握状况。
问题七:选择词汇的正确使用方法(第66~70题,每题l分,共5分)考查应试者对词汇含义的理解程度。
问题八:文章读解(第71~80题,每题l分,共10分)综合考查应试者对文章主旨和大意、作者意图等的理解程度。问题九:中日互译(第81~90题,每题2分,共20分)综合考查应试者对日语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四、命题原则
考试命题的难易度及范围系针对应试者能力的要求而确定。考试命题原则如下:
(一)合理安排考试项目的层次结构。
根据日语学习的特点及日本语言所具有的独特性,均匀合理地安排各项目所占比重。
(二)科学地设置考试项目的难易度结构。
根据各种词汇、语法、惯用表现等的使用频率,在试卷中设置各种难易度的题目,使难易度不同的试题各占一定比例。
五、答题及判分标准
考试采用客观性和主观性并用的试题模式。对客观性试题,要求应试者从每题所给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对主观性翻译试题,要求语法及词汇的应用得体、语句通顺。考试中,应试者应在专门设计的答题纸上作答。应试者须特别注意:做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每道试题只能选择或做出一个答案。考试计分只计算答对题的数目,答错题不计算分数。
首都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继续学院
2013年3月
第五篇:《医学电子学》考试大纲
《医学电子学》考试大纲
——本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复试考试课程。主要内容是掌握生物医学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生物医学模拟信号变换电路的设计
一、考试基本要求:
(1)考试依据和范围:以指定的教学大纲为依据,以《生物医学电子学》(张唯真,清华大学出版社)为命题范围。
(2)本课程要求考生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将理解、领会与分析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理解和分析能力。考试中体现既测试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又测试分析能力的原则。
二、考试形式: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方式。
三、考试内容及范围
1.生物医学信号的性质和特点
(1)生物电信号的性质和特点;
(2)非电生物医学信号的性质与特点。
2.信号放大与处理电路
(1)生物电放大器的分析、设计与测试。
(2)生物医学传感器接口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3)滤波器等信号调理电路的分析、设计与测试。
3.信号变换电路
(1)电压/电流、电流/电压、电阻/电压等信号变换电路的分析、设计与测试。
(2)模数转换,数模转换的工作原理、选择与应用。
(3)信号产生电路的分析、设计与测试。
(4)电源与基准信号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四、参考书
《生物医学电子学》,张唯真,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