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加快农牧业发展思路及措施[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16:2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加快农牧业发展思路及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加快农牧业发展思路及措施》。

第一篇:乡镇加快农牧业发展思路及措施

乡镇加快农牧业发展思路及措施

乡镇加快农牧业发展思路及措施 抢抓发展机遇夯实基础产业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乡群众生产生活面貌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自然、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乡农牧业生产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这是制约我乡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面对当前农产品销售不畅,农业受自然与市场的双重约束的影响,如何增加农牧民收入,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

一、基本情况 位于县城南部,距县城公里,全乡幅员面积为平方公里。有个行政村,户,人。

全乡现有耕地亩,人均占有耕地亩,退耕还林面积亩。年末四大牲畜存栏数为头,人均占有粮食斤,人均纯收入元。

总体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打造一流乡镇”的主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树立和强化旅游核心地位,围绕旅游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性

农业是我乡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也是支柱产业。目前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农村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近%.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乡农牧业发展还相当滞后。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虽然突破千元,达元.但各村收入还有较大的差距。并且全乡农牧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极不平衡。人均纯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还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农牧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农牧民收入上不去,不仅影响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影响乡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农牧民的增收问题,应把它放在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农牧民增收思路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地处景区沿线的等村经济发展较快,远离旅游沿线的偏远村落经济发展较慢,从而影响了全乡的整体发展。因此,乡党委政府在强化旅游核心地位的同时发挥各村自身优势,统筹规划,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合理化。

围绕旅游做好农牧文章.稳定农畜产品总量,优化品质,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突出抓好无害化农畜产品生产。在民族、生态、特色上狠下功夫。打好四张牌:突出环境特色,打绿色牌;突出珍稀特色,打珍稀牌;突出气候特色,打时差牌;突出野生持色,打野生牌。按照“十二五”规划,逐步建立一批名牌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产加

销配套发展,促进产业化经营,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化经营,提高规模化生产效益。

当前乡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的超小规模特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和科技推广应用,阻碍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顺利迈进,也是乡农村经济长期徘徊的根本原因所在。从内地农业生产实践证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收行之有效的一条捷径。为此,我们应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筹集资金;集中开发优势资源,兴办一批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农产品批发、加工龙头企业,尽可能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业增值渠道,力求经营活动收益最大化。

加大优势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新兴特色经济产业。

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农业和农村工作不断深化,农产品供求关系得到根本性转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由温饱型转变为无污染的保健型、营养型,城乡居民对农畜产品品质、结构有了新的要求,加之我乡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农产品的供给不能满足现代市场需求。因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用“优、特、精、绿”品种代替传统大宗农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特新”兴特色产业,以优质产品占领、开拓市场。积极开辟非农经济道路,助农增收。农业生产经营作为广大农牧民稳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去了农牧民收入的绝大多数份额。但是,仅仅依靠发展农业生产来增加农民收入已越来越困难,因此,我们必须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业来发展农业。从沿海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非农经济强有力地支撑着农民收入的快速稳定地增长。所以,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发展非农业经济,使大多数农牧民在非农产业中获得稳定职业,从而获得稳定劳务收入。围绕旅游发展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

移,发挥“劳务经济”作用。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走工业化、城镇化道路,转移乡村劳动力,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解决农民就业和增加收入的共同规律,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现阶段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农民增收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富民安康”工程的实施,农村经济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立足乡情,充分开发和利用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搞好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步伐。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效果明显,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对人畜

饮水、农业灌溉、乡村道路、中低产地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农业建设资金。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户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实行业主开发,规模经营,切实保护其合法权益。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我们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时,要在稳定供给总量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尊重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经营主权,禁止强迫命令。必须服从于、服务于全乡经济建设大局,因地制宜,选准优势,优化品种质量,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经营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1、加大农村教育力度,提高劳动者素

质。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素质,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应从几方面入手。一是认真落实普九,不走形式,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水平。二是加强和完善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培训资金应纳入县财政预算。培训内容应以传播各种实用技术和生产经营技术为主。三是要加强法制宣传和思想教育,教育青年农牧民要守法经营,勤劳致富。

2、实施品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加快发展绿色和无公害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就是质量的竞争,也是品牌的竞争。我乡农畜产品品种繁多,品质优良,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父环境,在生产过程中稍加控制就能达到绿色和无公害食品的要求,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但还未形成开发意识。因此,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改变观念,开发绿色和无公害食品,争创名牌产品,在特色、绿色和无公害上下功夫,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促销宣传,推出一批名、特、优农畜产品。

3、积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结合乡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乡农产品特色、无污染、绿色这一优势,树立品牌、精品意识,以优质的产品抢占市场,满足市场。在调整结构时,重点突出“三个优化”。一是优化品质结构。这是调整结构的切入点。农业方面:要调减淘汰劣质品种,大力发展青稞、小麦、玉米、豆薯类优质高产作物。尤其把发展特种粮食青稞生产作重点,加大栽培种植的更新换代和提纯复壮力度。经济作物注重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农产品,以绿色和无公害蔬菜生产为重点,建设一批绿色和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基地,解决好乡内供需矛盾。畜牧业方面:要加大畜禽出栏、出售力度,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和检疫力度,坚决实施“放心肉”工程,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净化市场。坚决淘汰老弱畜禽,优化畜禽结构。二是优化产业

结构。农业上: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积极优化作物结构,大力发展特种粮食青稞生产和强优势、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建立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根据各村气候和地理条件,在等地建立藏香猪和藏鸡饲养基地,在等村建立蔬菜基地,为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畜牧业:要本着“稳牛、限马、发展藏猪、藏山羊和藏鸡生产”的思路,在旅游沿线,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收入好的鲜奶生产,在两乡重点抓好藏猪原种保护和生产基地建设,在旅游沿线建立藏猪扩繁基地等。形成规模,创出品牌,加快农畜产品的转化升值、推进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进程。

4、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就业技能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使之尽快适应劳动力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尽力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实现“变农民为市民”。首先,要挖掘农业

内部的就业潜力、积极弓l导劳动力向养殖、林果业等方面转移,向产前、产后环节分流;引导农民不断向农业大户、专业大户集中,使其他农民转变为农业工人,变经营收入为工资性收入。其次,又要开辟农村非农业的就业市场积极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和农村私营经济,搞好劳务输出。我乡拥有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而与之对应的餐饮娱乐业、旅游工艺品加工业等却相对落后,加之乡镇企业处于创业时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面临良好机遇。

转变观念,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利益为纽带,立足资源优势,确立主导产业或重点产品,发展生产基地,兴加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拓展产品销售市场,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基地建设,应下大力气,统一规划,加快结构调整,确立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或重点产品,积极引导农户参与,迅速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力争用5—时间,建设一批优质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加工企业创造发展的基础。

2、抓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一边连接农户,一边连接着市场,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延长、扩大产品的销售时间和空间,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等综合功能。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培育和扶持一批有带动能力的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行优惠政策给予扶持,尽可能延长产业链条。

3、抓市场体系建设。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以效益为中心,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加大我乡农畜产品市场建设,构筑多元化市场体系。培育和扶持中介营销组织、专业协会等,促进市场流通。

4、抓机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利润

返还、托管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结为经济利益共同体。

5、抓政策。一切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一切束缚,探索创新,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6、抓领导。要转变两道方式,增强服务意识,在统筹规划,搞基础建设,加强信息、科技、金融、服务、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环境等多方面下功夫。

7、抓生产力、创造社会、创造财富,提高农村社会生产力,劳动者起着重要决定性作用。农民增收也是同样如此。因此,我们要加大党在农村中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和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农牧民的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和能力,进一步转变农牧民生产观念,推动农牧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农牧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基层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和支撑体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因此,各级基层组织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行动上继续抓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举实招,谋实效。农业科技人员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从长远打算,从具体做起,一件一件地抓落实,要以“科技入户工程”和“百千万工程”为载体,从抓点、抓示范入手,切实做到“总线面”相结合,同时,重点抓好市场开辟,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科技进步是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要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组织实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一要稳定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推广服务性职能的科技推广服务队伍,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基层农牧业科技推广系。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从事科技推广与服务工作。二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提高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质量,努力提高科技成果对农牧业的贡献率。

第二篇:乡镇加快农牧业发展思路及措施_0

乡镇加快农牧业发展思路及措施

乡镇加快农牧业发展思路及措施 抢抓发展机遇夯实基础产业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乡群众生产生活面貌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自然、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乡农牧业生产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这是制约我乡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面对当前农产品销售不畅,农业受自然与市场的双重约束的影响,如何增加农牧民收入,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

一、基本情况 位于县城南部,距县城公里,全乡幅员面积为平方公里。有个行政村,户,人。

全乡现有耕地亩,人均占有耕地亩,退耕还林面积亩。年末四大牲畜存栏数为头,人均占有粮食斤,人均纯收入元。

总体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打造一流乡镇”的主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树立和强化旅游核心地位,围绕旅游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性

农业是我乡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也是支柱产业。目前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农村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近%.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乡农牧业发展还相当滞后。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虽然突破千元,达元.但各村收入还有较大的差距。并且全乡农牧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极不平衡。人均纯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还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农牧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农牧民收入上不去,不仅影响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影响乡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农牧民的增收问题,应把它放在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农牧民增收思路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地处景区沿线的等村经济发展较快,远离旅游沿线的偏远村落经济发展较慢,从而影响了全乡的整体发展。因此,乡党委政府在强化旅游核心地位的同时发挥各村自身优势,统筹规划,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合理化。

围绕旅游做好农牧文章.稳定农畜产品总量,优化品质,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突出抓好无害化农畜产品生产。在民族、生态、特色上狠下功夫。打好四张牌:突出环境特色,打绿色牌;突出珍稀特色,打珍稀牌;突出气候特色,打时差牌;突出野生持色,打野生牌。按照“十二五”规划,逐步建立一批名牌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产加

销配套发展,促进产业化经营,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化经营,提高规模化生产效益。

当前乡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的超小规模特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和科技推广应用,阻碍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顺利迈进,也是乡农村经济长期徘徊的根本原因所在。从内地农业生产实践证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收行之有效的一条捷径。为此,我们应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筹集资金;集中开发优势资源,兴办一批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农产品批发、加工龙头企业,尽可能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业增值渠道,力求经营活动收益最大化。

加大优势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新兴特色经济产业。

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农业和农村工作不断深化,农产品供求关系得到根本性转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由温饱型转变为无污染的保健型、营养型,城乡居民对农畜产品品质、结构有了新的要求,加之我乡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农产品的供给不能满足现代市场需求。因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用“优、特、精、绿”品种代替传统大宗农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特新”兴特色产业,以优质产品占领、开拓市场。积极开辟非农经济道路,助农增收。农业生产经营作为广大农牧民稳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去了农牧民收入的绝大多数份额。但是,仅仅依靠发展农业生产来增加农民收入已越来越困难,因此,我们必须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业来发展农业。从沿海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非农经济强有力地支撑着农民收入的快速稳定地增长。所以,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发展非农业经济,使大多数农牧民在非农产业中获得稳定职业,从而获得稳定劳务收入。围绕旅游发展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

移,发挥“劳务经济”作用。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走工业化、城镇化道路,转移乡村劳动力,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解决农民就业和增加收入的共同规律,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现阶段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农民增收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富民安康”工程的实施,农村经济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立足乡情,充分开发和利用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搞好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步伐。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效果明显,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对人畜

饮水、农业灌溉、乡村道路、中低产地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农业建设资金。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户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实行业主开发,规模经营,切实保护其合法权益。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我们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时,要在稳定供给总量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尊重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经营主权,禁止强迫命令。必须服从于、服务于全乡经济建设大局,因地制宜,选准优势,优化品种质量,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经营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1、加大农村教育力度,提高劳动者素

质。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素质,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应从几方面入手。一是认真落实普九,不走形式,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水平。二是加强和完善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培训资金应纳入县财政预算。培训内容应以传播各种实用技术和生产经营技术为主。三是要加强法制宣传和思想教育,教育青年农牧民要守法经营,勤劳致富。

2、实施品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加快发展绿色和无公害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就是质量的竞争,也是品牌的竞争。我乡农畜产品品种繁多,品质优良,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父环境,在生产过程中稍加控制就能达到绿色和无公害食品的要求,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但还未形成开发意识。因此,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改变观念,开发绿色和无公害食品,争创名牌产品,在特色、绿色和无公害上下功夫,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促销宣传,推出一批名、特、优农畜产品。

3、积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结合乡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乡农产品特色、无污染、绿色这一优势,树立品牌、精品意识,以优质的产品抢占市场,满足市场。在调整结构时,重点突出“三个优化”。一是优化品质结构。这是调整结构的切入点。农业方面:要调减淘汰劣质品种,大力发展青稞、小麦、玉米、豆薯类优质高产作物。尤其把发展特种粮食青稞生产作重点,加大栽培种植的更新换代和提纯复壮力度。经济作物注重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农产品,以绿色和无公害蔬菜生产为重点,建设一批绿色和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基地,解决好乡内供需矛盾。畜牧业方面:要加大畜禽出栏、出售力度,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和检疫力度,坚决实施“放心肉”工程,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净化市场。坚决淘汰老弱畜禽,优化畜禽结构。二是优化产业

结构。农业上: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积极优化作物结构,大力发展特种粮食青稞生产和强优势、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建立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根据各村气候和地理条件,在等地建立藏香猪和藏鸡饲养基地,在等村建立蔬菜基地,为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畜牧业:要本着“稳牛、限马、发展藏猪、藏山羊和藏鸡生产”的思路,在旅游沿线,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收入好的鲜奶生产,在两乡重点抓好藏猪原种保护和生产基地建设,在旅游沿线建立藏猪扩繁基地等。形成规模,创出品牌,加快农畜产品的转化升值、推进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进程。

4、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就业技能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使之尽快适应劳动力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尽力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实现“变农民为市民”。首先,要挖掘农业

内部的就业潜力、积极弓l导劳动力向养殖、林果业等方面转移,向产前、产后环节分流;引导农民不断向农业大户、专业大户集中,使其他农民转变为农业工人,变经营收入为工资性收入。其次,又要开辟农村非农业的就业市场积极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和农村私营经济,搞好劳务输出。我乡拥有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而与之对应的餐饮娱乐业、旅游工艺品加工业等却相对落后,加之乡镇企业处于创业时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面临良好机遇。

转变观念,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利益为纽带,立足资源优势,确立主导产业或重点产品,发展生产基地,兴加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拓展产品销售市场,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基地建设,应下大力气,统一规划,加快结构调整,确立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或重点产品,积极引导农户参与,迅速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力争用5—时间,建设一批优质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加工企业创造发展的基础。

2、抓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一边连接农户,一边连接着市场,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延长、扩大产品的销售时间和空间,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生产效1 2 下一页

第三篇:2010年农牧业工作要点及十二五发展思路

赫章县农牧局

2011年农牧业工作要点及十二五期间发展思路

一、2011年工作要点

(一)发展思路:紧扣一个主题(现代特色农业)、夯实两个基础(农业粮食发展基础和生态畜牧业发展基础)、强化三个建设(粮食工程建设、生态畜牧业建设、中药材产业建设)、建好四大基地(60万亩脱毒马铃薯种植基地、4.5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8万亩蔬菜种植基地、90个牲畜养殖基地)、抓好五项工作(党的建设、技术深化农牧体制改革、招商引资、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实现六个突破(玉米杂交良种普及率达80%的突破、一级脱毒马铃薯覆盖率达90%的突破、动物健康成活率达95%的突破、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以上的突破、土地流转中心和农民合作社经济组织在2010年基础上分别新增两倍以上的突破、农牧业工作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有更加开拓创新的突破)。

(二)发展目标: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3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4.3万吨;大牲畜、生猪、羊存栏分别达到20.45万头、34.5万头、31万只,畜牧业产值达到6.8亿元;人工种植中药材5万亩,产值达到2.6亿元;农业总产值达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80元。

(三)工作措施:一是狠抓农牧项目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认真抓好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争取加大退牧还草、农村沼气、农牧科技服务体系等重大项目建设与管理,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认真做好“十二五”农牧项目规划,完善项目库。二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农牧业改革,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三是狠抓各项综合措施的落实,促进种植业再上新台阶。抓好种子田建设,提高良种统供 1

水平。加大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土地产出能力。加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标准化生产指导与服务,推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加强农业机械化工程建设,提高耕作质量。进一步强化田间科学管理,狠抓“双脱”与病虫草害防治工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力推广中型农机具,引进、示范大型农机具,推进农机集约化进程。四是抓好常规,突破重点,确保安全,推动畜牧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严格控制草场载畜量,加强草场建设与保护;利用资源优势增加群众收入;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推进农牧结合和城郊养殖业发展。利用种畜调换、良种引进与人工授精等方式,推进畜种改良。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与常规疫病防治工作,确保畜牧业安全。五是进一步抓好乡镇企业与多种经营工作。引进、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经营效益好的龙头企业,搞活各类经合组织,为农牧业发展创造条件,为“三农”提供新的亮点。六是狠抓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良种推广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抓好农牧民群众减负工作,增加群众现金收入,激发群众生产积极性。七是抓好防抗灾工作。通过狠抓防抗灾物资储备、建立健全防抗灾工作机制、加强预测预报等措施,大力抓好全县农牧业防抗灾工作,尽量减少灾害损失。八是抓好农牧民技能培训工作。结合农牧民劳动力转移与科技兴农实际,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农牧民技能水平,提高群众转移就业与科学种养能力。九是积极开展涉农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各级农牧部门干部职工和农牧民群众的法律水平,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维权能力。十是加强执法检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认真开展农资市场检查,规范农资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严惩坑农、害农行为;加大农畜产品市场、运输、屠宰等环节的检验检疫力度,确保农畜产品消费安全。十一是搞好部门自身建设,抓好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贯彻落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意识,不断增强服务“三农”的本领,为搞好农牧业经济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从完善工作机制入手,推进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大对乡镇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目标考核力度,提高乡级对农业工作的重视力度,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快速发展。

2、促进农业产业与其它产业的交融,开展多样化经营。结合本县特有的生态自然环境,着重开发农业产业的旅游、休闲与餐饮等功能;加强农业产业的“文化包装”,将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传统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

3、加强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壮大乡级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充实乡级技术服务力量,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做大做强农业产业。

4、围绕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将国家投资与地方投资向组织化行为倾斜,以提高投资的成效。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组织实施国家及各级政府支持发展农村、农业的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项目的机制。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和自主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农业部门技术指导上的优势,运用政府补贴与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发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疫病防治、农机维修服务等内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5、合理配置农业服务体系中的各级站点功能。村级建立综合服务点,为基层农户提供主要生产环节的初级技术、咨询与农机借调服务;乡镇级通过办经济实体,加强农林水及畜牧、农机等服务站工作,解决乡镇层面上中级技术服务。允许农业科技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从事有偿的技术推广活动;县级发挥组织协调与专家咨询、指导作用。

二、十二五期间发展思路

(一)发展目标

1、“十二五”期间,赫章县要优先培育10种(肉牛肉羊、可乐猪、核桃、马铃薯、烤烟、苦荞、茶、中药材、优质牧草、魔芋)在省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农产品。

2、到“十二五”期末,农牧业生产总值达到19.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特色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比重进一步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左右。农民人均收入持续增加,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993元,力争年均增长10%以上。

3、发展特色农牧业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一是大力推广黑山羊、可乐猪的扩繁,大力扶持生态草场养殖项目。“十二五”期末,全县共饲养羊100万只,畜牧业生产总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二是发展核桃、樱桃产业,打造“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的品牌。“十二五”期间,赫章县的核桃种植面积每年以一定速度递增,到“十二五”期末,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50-100万亩;核桃乳的产量每年应不低于300吨。三是发展中药材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十二五”期末,全县林下种植中草药材面积达到100万亩,完成中药、饮片厂的建设。

(二)工作措施

1、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争取上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赫章县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2、积极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通过联谊招商、参展招商、外出招商等多方位、多渠道的招商方式。有的放矢的组织项目推介招商,捆绑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管理、新工艺设备,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农业产品的竞争力。

3、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一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网

络,稳定和巩固县、乡(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确保他们把主要时间和大部分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二是加大“种子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加大对高品、优质、高产的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

4、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一是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出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加快农牧基地建设和产品的认证步伐围绕实施“生态产品”的计划,抓好基地建设,加快认证过程,扩大认证覆盖面,做好认定申报和管理工作。同时要建成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开展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检测。

5、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集约化水平。在家庭联产承包的基础上,通过转租、转包、转让、合作的形式加快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使资源向能手集中,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产销对接,提高农业一体化水平。

6、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各种“学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的中介作用,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自我服务。

7、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强化对赫章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和政策引导,建立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平台,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开展本地就业和外出务工相结合的转移模式,大力发展本县的工业企业,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创业。

三、毕节试验区在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开展“先行先试”的思路方面的建议

1、在特色农牧业产业上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利用上,大胆尝试推广干部职工与农民自愿投资入股,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规

模发展、集约经营的创新发展模式,以此达到整合人才、技术、劳力资源、盘活土地、融集社会资金、挖掘经济发展替力、幅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

2、在国家良种补贴兑现上试行多种多补、不种不补、具实兑现、结余归县、另行安排的决策思路,坚决杜绝种与不种杂交良种都兑现、良种补贴撤糊椒面的作法,以体现因地制宜、积极对积极、奖勤罚懒发展粮食生产的目的。

3、在农牧业产业发展实践中,要倡导轻车简从、微服私访、深入民间的调研活动,改变调研工作事前通知、迎来送往的调研方式,对违背群众意愿,造成产业劳民伤财的(除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政绩工程,应追究决策者的相关责任。

赫章县农牧局

2010年10月1日

第四篇:加快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对加快包头市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内蒙古包头市委党校温更新

摘要:把改善农牧业基础条件作为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以创新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加快实施农牧业产业化;进一步强化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实施科教兴农兴牧战略,加快农牧业科技推广,着力提升农牧业的科学化程度;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农村牧区二、三产业,着力提升农牧业的商品化程度;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加快新型农牧民培训,着力提升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关键词:现代农牧业发展 思考

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是一个工业经济占主导的城市。既有发达先进的工业经济,在经济总量中占绝大部分;又有落后的农牧业经济,在经济总量中占很小部分,这种“大工业,小农(牧)业”的经济结构,也为充分发挥“大工业”优势,加快我市现代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一、目前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的现状

包头市是个工业大市、农业小市,全市土地面积277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2.11千公顷,草场面积2120千公顷;绝大部分是广大的农村牧区。2008年全市常住人口253.22万人,城镇人口192.22,农村牧区人口61万人,农牧业人口占24%;地区生产总值1760亿元,第一产业(农牧业)52.1亿元,仅占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076元,在我国西部地区近几年一直排在前三名,连续七年位居自治区各盟市之首。包头市农牧业属于城郊型农牧业,种植业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养殖业以奶牛和肉羊为主,经过几年发展,包头市农牧业已基本形成菜、薯、肉、乳四大主导产业。

(一)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立体种植等先进适用技术,落实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二)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畜禽饲养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全市奶牛业已经进入理性发展阶段,全市奶站已由416个减少到227个,奶牛集中、规模饲养程度达到50%。按照第一产业“三区”规划要求,将我市山北地区确定为肉羊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羊存栏数量已占全市的70%以上)。

(三)农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种植业结构、品种优化。2008 年全市马铃薯、玉米和蔬菜面积分别为101.9万亩、142万亩和15.9万亩;脱毒马铃薯和玉米良种面积分别48万亩和142万亩。

二是畜牧业布局、品种结构优化。按照第一产业“三区”规划要求,将山南和山北地区分别确定为奶牛、肉羊重点发展区域。全市33个奶牛小区建设项目全部安排在山南地区,连续三年将80%的市级羊舍饲圈养项目重点安排在山北地区。

(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目前基本建成了优势比较明显的菜、薯、肉、乳农牧业四大主导产业,并涌现出了一批如华资、鹿王、呱呱叫、海德、大圣、小肥羊、小尾羊、草原牧歌等国家级、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小肥羊”、“鹿王”、“草原”、“雪鹿”等中国驰名商标。

(五)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稳步提高。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有效提升了农牧业的经济效益

和竞争力。农牧业科技体系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由1950年的一穷二白的面貌发展到目前市县乡村四级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基本健全的新格局。

(六)设施农牧业实现新突破。通过实施“南菜北薯”战略,山北地区设施马铃薯面积达到26万亩,山南地区蔬菜保护地总面积达到4.7万亩。在土地流转基础上发展设施农业,在依法、有偿、自愿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引导工作,由村级基层组织、企业、中介组织等牵头,通过转包、转让、租赁、股田制等方式,促进设施蔬菜和马铃薯向小区、大户和企业集中,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包头市正处于一个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尽管近年来包头市的现代农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代农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1、促进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目前,与包头市实际相符合、与现代农牧业发展相配套的土地草场流转制度、经营管理制度、支持服务制度和投入保障等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保护和加快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分异的户籍管理制度迟滞了我市城镇化步伐。目前,包头市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涉及户籍身份、土地制度、收入分配、公共财政、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已成为制约城乡社会福利和政治权利公平分配、人力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根源,特别是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户籍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

3、包头市财政对现代农牧业建设投入总量不足且分配结构不尽合理。自然条件差、农牧业基础建设薄弱、社会事业滞后是包头市发展现代农牧业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与现代牧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由目前,包头市在财政投入上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市级财政投入农牧业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速极不相称。

4、农牧业科技水平整体落后,农牧民文化素养亟待提高。目前,包头市在农牧业科技方面问题严重,集中反映为科技投入严重短缺、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滞后、农牧业科技推广机制不发达、农牧业科技人才大量流失。

5、农牧业发展方式仍然落后。由于农牧民市场化观念淡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仍相对粗放,劳动力生产效率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农牧民传统的粗放式种植放养观念难以转变,多种因素造成土地草场退化压力不断增大。

三、加快我市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头市的农牧业经济目前仍处在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起步阶段,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必须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一)实施基础先行战略,加快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牧业发展后劲,把改善农牧业基础条件作为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

抓住国家加大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各种专项补贴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力度。突出加强四项建设:一是加强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二是加强农村牧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现代农牧业奠定基础。三是加强农村牧区能源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牧区能源结构。四是加强农牧业机械化建设,把过多的劳动力从土地草场里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

(二)以创新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

1、创新支农支牧政策,推进 “四个转变”。一是推进政府支农支牧人、财、物主要由支持小农牧经济向支持大规模企业化经营转变;二是推进金融支农支牧主要由支持单家独户的农牧民向支持从事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企业转变;三是推进扶贫式支农支牧向支持建设现代农牧业转变;四是推进主要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向支持工业、现代农牧业协同发展转变。

2、创新经营形式,推进“三化”互动。一是推进土地草场流转化。实现土地草场突破地域、跨村乡镇(苏木)、村(嘎查)有效整合;二是推进生产企业化。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农牧业建设。三是推进运营公司化。由政府组建现代农牧业开发公司,担当政府服务农牧业重要载体。

3、创新服务体系,实现“五个统一”。一是统一配套基础设施,二是统一配备专业人才,三是统一打造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要根据包头市工业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方向,由政府出资对农牧民进行统一职业培训,四是由政府和企业合作把农村牧区高考落榜生送到有关的职业院校统一培养,毕业后由有关企业录用。五是统一建设集中居住区,实现农牧民生活城镇化。

4、创新产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一是按照土地规模化、灌溉节水化、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组织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发展以玉米为主的种植业,为大规模养殖园区提供饲草料。二是发展一定规模的养殖园区,为种植业和设施农业提供有机肥。三是建设大型沼气池,使养殖园区产生的粪便生产沼气,为生活区和设施农业提供能源。四是建设规模设施农业,发展蔬菜、苗木、花卉等特色品牌种植业。

(三)加快实施农牧业产业化

就包头市牧业产业化体系建设来讲,各环节都涉农涉牧,均属弱势群体,需要政府不断地为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一是建立完善农牧业产业化基金投入增长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二是提高信贷服务水平,着力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三是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五是加快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步伐,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六是加大农牧业产业化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七是实施工业反哺战略,着力提升农牧业的集约化程度。

(四)进一步强化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农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个依托资源优势、瞄准市场、突出高产高效的动态生产过程,是实现产业强村富民的重要途径。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对快加包头市农牧业结构调整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真正把农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重要的战略举措。一是突出特色,优化布局。二是培育龙头,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大力度,发展设施农牧业。

(五)实施科教兴农兴牧战略,加快农牧业科技推广,着力提升农牧业的科学化程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把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当前,包头市要以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农牧业为目标,把加快设施农牧业、节水农牧业、生态农牧业作为现代农牧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引入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结合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建立健全菜、薯、肉、乳等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推行“科技承包”制度,把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着眼于增强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指导农牧民按照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农畜产品的优质率。进一步强化农牧业的商标意识,对于颇具地方特色的农畜产品要壮大规模,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参考资料:

1、《包头日报》2009年

2、《包头统计年鉴2009》

第五篇:推动工业发展思路及措施

工业思路

一、落实扶持政策,稳定经济运行,实现稳增长。一是全面贯彻落实《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敖汉旗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发展十条措施》,旗财政在推广应用新技术、企业人才培养、实施品牌战略、小升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科学引导转型升级,支持创新奖有所值,确保各项扶持政策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争取自治区、赤峰市技改专项资金。为新增年用电2000万度的条件企业争取大用户直供电政策。

二是实施旗级领导包扶企业行动。根据全旗工业发展实际,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旗级领导“帮一促一”精准包扶活动,做到规上企业全覆盖。开展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专项行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持规模以上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品牌建设意识、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理念、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敖汉工匠。

四是积极利用市级助保贷平台融资,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五是结合全旗工业发展实际,调研储备政策,做到该出台时及时出台到位。

二.突出项目建设,立足招商引资,实现主导产业发展壮大。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浦达拉沥青岩等一批项目尽快投产达效。

二是围绕四个“百亿元”产业集中策划包装储备一批工业项目,委托招商,专业招商。

三是立足做大现有龙头企业,把“以商招商”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渠道,突出抓好阜信源、久盛科技、万华铸件、宝塔油页岩下游产品深加工的招商,组织企业带着合作意向外出考察学习,精准招商。积极创造条件,推动股改上市。

三、加快园区建设,明确特色产业,实现企业集约集聚发展

一是尽快做好相关规划,明确园区整体布局、特色产业及发展目标,加快申报自治区级开发区。

二是清理整顿僵尸企业,为引进先进产能腾空间。三是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积极扶持财税贡献大的制造业。

四、突出重点镇开发,明确功能定位,谋划省道210工业出海大通道。

在规划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重点开发城镇(新惠镇、四家子镇)发展工业的功能,发挥黄羊洼镇国有土地的优势,抓住赤峰市“转身向海”、“加快推动绿色草原与蓝色海洋携手发展”的机遇,发挥我旗距离锦州港最近的区位优势,谋划省道210工业出海大通道,发挥三点一线集中连片集聚效应,推进工业集约发展。

五、突出技术改造,盘活一批工业资源,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

除新惠镇、四家子镇两个重点开发城镇外,针对限制开发区限制类产品不许新建项目的实际,突出节能降耗、绿色发展,实施符合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盘活工业资源,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加工业。

六、实施工业消费品“三品”战略,突出供给侧改革,实现转型升级。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主导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二是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步伐,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逐步迈上中高端水平。

三是依托我旗生态环境“全球500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小米之乡”、“全国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等优势,借助“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品牌影响力,推动更多工业企业加入国家级媒体品牌宣传。充分发挥旅游对塑造提升工业品牌的积极作用,在我旗主要旅游景点,加大平面及立体广告宣传力度,定期举行地工产品展销活动,进一步提升我旗工业产品品牌影响力。

七、落实“互联网+中国制造”,推动“两化”融合,突出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的主战场,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倍增剂”和“渗透性”,支持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下载乡镇加快农牧业发展思路及措施[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加快农牧业发展思路及措施[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思路和措施

    积极稳妥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构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对于优化我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一、回顾及基本概况 开展......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思路和措施

    积极稳妥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构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对于优化我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一、回顾及基本概况 开展......

    民航局关于加快通用航空发展有关措施

    民航局关于加快通用航空发展有关措施 一、科学规划通用航空发展 编制通用航空十二五期间专项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十二五期间的通用航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行业发展、专业技术......

    乡镇发展工作思路和措施

    2011年,我乡将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自我加压,创新工作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xx,努力实现“五增”目标,即以农业产业......

    加快城市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交通运输对城市化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而......

    苏州文化产业现状及加快发展思路

    苏州文化产业现状及加快发展思路 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在大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文化等社会......

    浅谈乡镇民生发展思路1

    浅谈抓好我乡民生建设思路 徐庄乡党委书记:陈庆锋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乡镇规划发展思路和举措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机遇,以扩权强镇为动力,以推进跨越式和赶超发展为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以新型工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