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沁水县农牧业发展调研
沁水农牧业转型跨越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围绕“强畜牧扩蔬菜、抓林果兴蚕桑”的基本思路,在“一村一品、一乡一特、多乡一业”上作大文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牧民增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积极调整农牧产业结构,大力进行农牧业项目建设,坚定信心、把握机遇,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我县农牧业平稳发展。为实现我县农牧业的转型跨越发展,结合本人调查了解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作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1.概况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西临翼城县,东连高平市、泽州县,北和浮山、安泽、长子县接壤,南与垣曲、阳城县搭界,总面积2676.6平方公里。本县行政区划隶属晋城市,全县分设7个镇和7个乡,下辖251个行政村。地势西高东低,海拔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1838米。地形东西长,南北窄。东西长约150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阳翼高速、侯月铁路、S311省道东西贯穿。沁河、县河、端氏河等十大河流清澈见底,常年不断。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历山、鹿台山、大尖山等十大山脉森林茂密,风光秀丽,环境宜人。
2.农牧业发展现状
我县耕地面积480611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约达到
405127.8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4.3%,粮食年产量10000万公斤。
2010年,县畜牧局紧紧围绕“争创一流业绩,建设畜牧强县”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重点发展规模健康养殖,强化养殖技能培训,开展技术服务“一帮一”活动,大力推进了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全县畜牧业呈现出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肉类总产量完成7070吨、蛋产量3510吨、奶产量410吨,较2009年分别增长8.3%、14.5%、30.2%。年末,生猪存栏47974头、出栏62047头,较2009年分别增长12%、16.5%;牛存栏5035头、出栏2371头,较2009年分别增长11.1%、4.7% ;羊存栏209337只、出栏128941只,较2009年分别增长3.8%、3.2%;鸡存栏463768只、出栏239190只,较2009年分别增长5%、5.9%;兔存栏25580只、出栏48748只,较2009年分别增长149.8%、127.7%;蜂存栏17056箱,蜂蜜产量424吨,与2009年持平。
二、农牧业存在的问题 1.农业存在的问题
在中央和地方重视下,给予了农业充分的政策扶持和便利。退耕还林、移民并庄使得许多交通不便的土地进行了流转,农业设施在政府的扶持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更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还是有几方面需要加强改进才能让土地充分的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首先,土地流转的问题。我县的土地情况还是家家有地种、户户有田耕。土地流转仅限于山庄卧铺,而且流转后的土地大多数用于退耕还林,只有一小部分的土地做了干果林。大面积的土地还在农民的手中,你一小条我一小块,农户个体手中的土地有限,所以在设施、机械上的投资就很有限;在生产作业中更是你种西瓜我种芝麻,一块土地上的农作物品种杂乱造成耕地、施肥、灌溉、收割等机械作业水平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耗时耗力成本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举例说明:一个村215户,775口人,350个劳动力,耕地1606亩,人均耕地2.07亩。目前的状况是平均两户一辆三轮车,五户一台手扶车,全村共有三轮车105辆,手扶车43台,大约需花费一百一十万。如果大面积的土地能流转到一两个个人或企业名下,就可以实行机械化作业,只需两台拖拉机再配套一些设备就能够胜任。如果能统一地耕作、施肥、灌溉、收割、产品储存、亩产量会进一步提升、投入降低、效益大大提高。同时还可以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从事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比如蔬菜大棚、养殖业、加工业,农户的经济收入也会大幅度提高。
其次,农业技术普及困难。科技普及应用难度大,农民素质参差不齐,人数众多,科技普及应用众口难调,加之每户名下的土地有限,农户在技术应用上积极性不高。所以机械化、自动化、生态化农业技术滞留在推广阶段,以点带面的想法只是停留在点上。
第三,粮食的保存、加工和销售问题。我县秋季收获后的粮食不能集中晒干或烘干保存,更没有进行深加工。约95%以上农户储粮设施简陋或没有专门的储粮设施。储粮场所没有固定地点,随意性较强。储粮装具种类繁多,一般采用塑料编织袋、麻(布)袋包装堆码储存,也有用瓦缸、山木条围囤、塑料或钢网围囤散装散存的,部分地方还有在室内散堆散存和室外搭简易棚存放的。这些装具储粮性能很差,鼠害、虫害、霉变现象十分严重,造成的损失较大,平均达到5%以上。粮食的保存问题使得不少的农户在粮食还没晾干的时候就全部贱卖,造成二次损失。我县没有大型的粮食加工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粮食的大品牌,粮食的销售有数量但没质量。尽管有几家企业在做农产品开发,但大多数是把小杂粮做成精品、礼品从而追求更高的利润,对我县的粮食销售都是杯水车薪帮助甚少。
2.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引导扶持下我县的畜牧业发展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村散养的家禽(1000只以下)、家畜(50头以下)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集约化程度很高的规模养殖场,总体的畜禽存栏量仍然有增无减。我县规模养殖主要集中在鸡、猪、羊,但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业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先,畜禽养殖结构及饲料的问题。我县羊存栏50只以上的965户,存栏鸡2000只以上的46户,年出栏猪100头以上的36户,年出栏牛50头以上的4户,奶牛规模场1户,从
以上的数据来看,我县除了规模养殖除了羊以外,其它种类的规模户很少。因为气候的问题每年玉米收获的季节也正是多雨的时候,农户又没有晾晒玉米的习惯,大量的玉米发霉变质,玉米作为饲料的主要原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的养殖业的发展。
其次,畜禽粪便的处理问题。我县还没有专业处理畜禽粪便的企业,规模养殖场对粪便的处理能力有限,基本都是没有经过发酵就拉倒田间地头,对土地造成了污染;养殖场的畜禽粪便不能及时拉走的时候会便会在户外空地上囤积,更有的养殖户会把一条小山沟积满,给动物疫病的流行、下游的水源和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畜禽的粪便没有更好的利用,也是很大的一大经济损失。
第三,畜禽产品的销售问题。我县的规模养殖场数量不多而且地域比较分散,在集中销售上还存在问题。在我县没有畜禽、畜禽产品的交易市场,也没有畜禽产品的加工企业,鸡蛋基本自产自销,生猪基本都是外销,屠宰点都处于歇业状态,羊全靠外地的客商收购。除鸡蛋外其他畜禽产品的销售价格较周边地市偏低。
举例说明:规模鸡场的分布比较分散,一次淘汰鸡销售需要好几个乡镇的鸡场才能凑齐一辆车。2010年的一天,养鸡户淘汰鸡。从中村开始装车一路装到端氏装两天一夜才把拉鸡的车装满。
三、农牧业转型发展动态
今年以来,我县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提升畜牧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实现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全力推进畜牧业转型跨越发展。
8月2日、12日,我县与山西大象集团就肉鸡产业化发展项目分别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合作协议书》,9月20日,沁水县大象农牧集团肉鸡产业化项目,在郑村镇侯村举行了奠基仪式。
目前,大象农牧集团已组建工作组进驻我县,就肉鸡产业化项目的各项工作进行积极筹备。在加丰、郑村、胡底、固县四乡镇分别举办了沁水县肉鸡产业化项目推广培训班,300余农民通过培训对大象农牧集团在我县投资的肉鸡产业化项目有了全面的了解,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20名村干部、村官和部分农民前往大象集团总部参观学习。集团基地发展部已为郑村镇肖庄村史小党、下河村秦朝尼、半峪村段向军,嘉峰镇上坪村宋抗乱,胡底乡胡底村赵树强等农户,进行了规模肉鸡养殖场的场址选择、规划设计工作。
沁水县大象农牧集团肉鸡产业化项目,是省政府和新希望集团签订的战略发展框架协议在山西的第一个落地项目,是我县畜禽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项目总投资4.05亿元人民币,由种鸡场、孵化场、标准化肉鸡生产示范场、饲料加工厂、肉鸡屠宰厂五部分组成。项目建成后,种鸡场每年可提供可孵种蛋4200万枚、孵化厂每年为
基地农户提供商品雏鸡4000万只、饲料加工厂年产配合饲料20万吨、肉鸡屠宰厂年屠宰肉鸡4000--6000万只,向社会提供白条鸡62626吨,可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带动发展万只规模养殖场1000余个,带动1万余农民增收。该项目年可增加农业产值25亿元左右,促进农民增收3.44亿元。
四、农牧业发展的建议
1、扶持一批粮食生产企业及种粮大户,为我县畜牧业生产提供优质的饲料原料。
建议政府重点扶持一批粮食生产企业及种粮大户,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把集中连片的土地流转起来,进行连片作业,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科技水平,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有利于粮食收获后的集中储存,避免粮食分散储存的损失从而保证商品粮食的质量;还能集中消化掉规模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污,再次降低粮食的生产成本。
2、扶持发展几个利用畜禽粪便加工肥料的企业,为我县农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并为发展有机农业打好基础。
建议政府把预防养殖业污染放到重要位置,引进利用畜禽粪便加工肥料的企业,充分利用化学物质与粪便中的有机物进行化学反应、生物氧化、生物发酵处理等技术,提高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这样既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增加养殖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粮食生产的成本。
3、重点扶持养殖园区,确保我县养殖业的均衡发展。
散、乱、杂、小严重制约了我县养殖业健康发展,建议政府注重养殖业的规划,重点扶持养殖园区,将养殖户联合起来做强做大。这样可以降低采购成本,畜禽产品的售价也可以适当的提高,以此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4、重点扶持农业、畜牧业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农业、畜牧业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为我县畜禽产品打响牌子、拓宽路子。
5、抓住重点项目,带动区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创建龙头企业,扶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扩大我县种养殖面积,在更大规模上使农、牧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同时以市场为导向, 采用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农畜产品增加值,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改善我县农村投资环境,提高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从而促进农牧业增效,带动农牧民增收。
第二篇:焉耆县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焉耆县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农牧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我们组成调研组,深入乡村,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较为全面的掌握了全县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县域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截止目前,全县建立了以26万亩工业番茄、色素辣椒、甜菜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基地、以10万亩酿酒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基地、以1.65万头奶牛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基地。先后培育发展了中粮屯河食品、中粮屯河番茄、乡都酒业、红帆科技、三宇乳业、晨曦椒业、天湖鹅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19家,其中:规模企业13家,亿元规模企业2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区级4家;粮油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特色林果业加工企业1家,棉花加工企业1家,畜产品加工企业4家,流通企业1家。2011年实现总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32.2%;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63.5 %;实现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40%。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目前建成区面积达1.025平方公里,入住各类企业57家,企业用工9600人;2009年沙河工业园荣获自治区乡镇企业 创业园区称号。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7家,注册资金达1.62万元,合作社成员1746人,带动农户9800户。初步形成了“园区聚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焉耆县始终坚持把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县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健全机构,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予以保障。立足县情,科学布局,积极将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纳入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行领导责任制,强化效能建设,严格考核制度,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高度重视基地建设。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如何利用好农业优势资源,既是农民富裕的希望,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焉耆县坚持以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把农牧业产业化作为缝合工农“两张皮”的链接点来抓,在特色上下功夫,形成了工业与农业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一是加大特色种植业基地建设。以高效节水农业建设为平台,以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实现途径,整合土地等资源,大力实施特色优势作物集中连片种植,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全县建立以6万亩工业番茄、5万亩辣椒、4万亩甜菜、3万亩小茴香、3万亩打瓜、2万亩白葵等为主的26万亩特色种植业基地。二是举全县之力发展以酿酒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业。2008年以来,立足区位、气候、资源、政策和产业优势,焉耆县把葡萄产业作为强县突破口和自治县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工程,举全县之力发展。制定了《焉耆县葡萄产业发展规划》,先后成立了发展葡萄产业领导小组,组建东、西戈壁葡萄基地管理委员会(后设 为葡萄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关于自治县葡萄基地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自治县酿酒葡萄产业中、长期用工优惠办法》等优惠政策。投资542万元建成了集科技示范园区、苗圃区、品种区、种植示范区、生产区等五大功能区为一体的、全国规模最大的800亩葡萄科技示范园,共引进21 个葡萄品种、35个品系进行品性和种植模式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了赤霞珠、美乐等7个适宜优质品种。加强葡萄基地实地勘测、设计和“三通一平一完备”(通路、通电、通林带、平整土地、完备防洪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以来,共完成葡萄基地平整土地7.7万亩、建设防护林1万亩、新建道路170公里,打井70眼。目前,共引进酿酒葡萄种植企业(大户)29家,累计投入葡萄基地建设资金2.8亿元,建成10万亩葡萄种植基地——泰华葡萄庄园,取得有机食品种植基地认证,并成功承办了2011年全国葡萄酒(果酒)行业年会暨焉耆县首届葡萄酒节。三是大力发展以奶牛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全面落实鲜奶收购价外补贴、学生饮用奶计划、生鲜乳收购站规范化建设、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和奶业机械补贴等扶持措施,2011年,共拨付鲜奶收购补助款435.6万元。奶牛养殖业稳步发展,形成1.65万头奶牛养殖业基地,被确定为自治区两个之
一、自治州唯一的奶牛养殖基地县。大力发展家禽养殖。百万蛋鸡养殖小区建设进展顺利。全县形成30万羽蛋鸡养殖基地。
(三)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制定出台了《自治县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在土地划拨、基础设施建设、税收、户口办理、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企业极大优惠。通过农博会、西洽会、乌洽会等平台,大力实施内引外联战略,积极引进和发展壮大了中粮屯河食品、中粮 屯河番茄、乡都酒业、红帆科技、三宇乳业、晨曦椒业等19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效地延长了农业产业链。近年来,我们大力支持乡都酒业优化重组,提高生产能力,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参与我县葡萄种植、榨汁、酿酒等系列产品的开发,加快形成葡萄产业发展的强势集群。乡都酒业形成了年加工1万吨葡萄酒的生产规模,新疆海瑞盛生物公司葡萄酿酒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进展顺利,望中酒业2000吨葡萄酒堡开工建设。支持三宇乳业加快建设千头奶牛养殖基地,大力发展以奶粉为主,脱脂奶粉、无水黄油、液态奶等系列奶制品为辅的乳品加工业,形成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支持红帆生物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加快番茄籽油、膳食纤维等番茄下游产品开发,逐步将红帆生物培育成国内保健品知名品牌,最大限度延伸番茄加工产业链。加快发展小特优农副产品加工业,继续做好中粮糖业、晨曦椒业、君美辣椒、丁丁食品等企业服务协调工作。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帮助企业做好基地建设和原料订单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原料需求。2011年,主要农副产品订单面积达到26.44万亩,占全县总播面积的63%。积极做好企业项目对接和融资工作,2011年获得扶持资金702万元。
(四)大力加强流通体系建设。焉耆县立足县情和优越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快农副产品市场建设步伐,于2002年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占地360亩,集粮油、农资、果蔬、牲畜、屠宰、建材、运力于一体的光明路七大区域性专业市场,现已成为巴州乃至全疆最大的农贸专业批发市场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2004年10月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定点市场。目前,市场进驻经营业主5000多人,其中固定业主800余人。2011年实现交易额6.2亿元。其中,光明路农 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年上市交易量31.6万吨,交易额8442余万元,品种达到50多种。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专业流通中介组织,全县现有农产品专业流通中介组织25个,从事农副产品贩运的大户及经纪人200余名,专业化组织每年可带动1万余户农户参与市场流通。建立了及时、准确、系统的农业信息体系。依托巴州农村经济信息网,充分发挥“农信通”作用,积极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努力为农牧民群众提供了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
(五)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近年来,焉耆县不断强化品牌意识,通过采取政府“搭台”,企业、经销组织“唱戏”的有效形式,积极参与展示会、经销会等活动,不断把优质农产品推向区内外市场。1999年焉耆红辣椒在昆明农博会上获得银奖;2001年焉耆县开都牌小茴香、开运牌红辣椒、开强牌大白菜、开成牌白瓜籽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取得农产品原产地证明商标和商品商标;焉耆红辣椒、焉耆小茴香、焉耆白瓜籽被评为新疆农业品牌产品;焉耆县还被国家农业部特色经济委员会评为“中国甘草之乡”、“中国工业番茄之乡”和“中国小茴香之乡”。目前,“乡都”、“红帆”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乡都”、“红帆”、“三宇”获得新疆著名商标和新疆名牌产品;7家企业获得HACCP认证,5家企业获得ISO9001认证,2家企业获得ISO14000认证。这些品牌的树立,为焉耆县特色优势农产品走出巴州,走出新疆,走向国内外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工业园区和基本建设项目情况
我们按照 “科学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和“一区多园”的方针,综合考虑园区发展用地、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基础建设、路网布局、“三废”治理等因素,编制了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原规划总面积51.99平方公里,分沙河工业园、乡都工业园和紫泥泉工业园三园。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对园区建设进行了重新定位和科学分析,目前正在对园区规划作进一步调整充实,不断丰富园区建设内涵,抓紧建设酿酒葡萄产业园、农牧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新型能源产业园、石材加工产业园“一区四园”的特色工业强县支柱产业体系。2012年,我们将按照“做大一个园区,做强两大支柱,加速三化进程”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创建自治区级特色工业园区。一是全力发展酿酒葡萄产业。加快乡都酒业三期扩建和上市步伐,力促望中酒业、海瑞盛公司建成达产,年内引进1-2家规模化的大企业及2-3家小型酒庄、酒堡入驻园区,力争全县葡萄酒加工能力达2万吨以上。二是大力发展农牧产品精深加工业。以建设农牧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基地、合作组织、营销网络和驰名品牌为重点,扎实开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引进和服务工作,拓宽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红帆生物新建一条10吨/年96%叶黄素萃取生产线、光明保鲜有限责任公司3万吨保鲜冷库、晨曦椒业年产40吨番茄红素生产线建设步伐,确保年内完工达产。启动实施晨曦椒业年产2万吨辣椒颗粒技改项目和红帆生物亚临界萃取叶黄素新建项目。年内引进4-5家企业入驻产业园;三是大力发展以光伏发电为主的新型绿色能源产业。力促河北新奥集团新能源公司、中节能公司、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湖南长沙新日能公司光伏发电项目和河北新天能源公司、UPC亚洲风力公司风力发电项目落地建设;四是大力发展石材加工产业。依托霍拉山脉优质花岗岩资源,开展矿产资源普查和详勘工作,加快以花岗岩为主的 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确保年内引进3-5家企业入驻石材园区并力争试生产。五是认真做好自治区级工业园区申报工作,确保将酿酒葡萄产业园(原乡都工业园)、农牧产品精深加工业(原沙河工业园)申报成为自治区级特色工业园。以上涉及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基本建设项目有5个,所需资金32701万元,均通过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解决。
四、企业文化和民生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工共妇等群团组织建设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采取得力措施,狠抓落实和提高。县委于2010年8月组建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履行对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领导职能,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截至目前,全县单独建立党支部的非公有制企业14个,联合建立党支部的非公有制企业4个,行业统建4个,挂靠组建的企业109个,共有党员79人。在我县4个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即乡都酒业、红帆科技、三宇乳业、晨曦椒业)中,健立党组织的有3个,建立工会组织的有4个,建立共青团组织的有3个,建立妇女组织的有3个。各企业党组织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和密切联系职工的作用,全面参与企业管理和品牌塑造,形成了极具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比如,乡都酒业提出了“乡都,努力”的企业文化理念,红帆科技提出了“为人类更健康、更健美”的企业文化和“激活潜能、忠诚拚搏、创新高效、追求完美”的企业精神,晨曦椒业提出了“人与企业共发展”这一丰富的企业文化内涵。大力加强企业民生建设,各龙头企业认真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工资福 利、劳动合同制度,不断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企业职工工资收入不断增长,失业、养老、医疗参保率达100%,企业带动特色种植业、特色林果业、特色畜牧业的发展效果明显,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民稳步增收。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牧业产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加销一条龙经营模式较为粗放,高科技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多,多数以农产品粗加工出售,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二是企农利益联结机制还未真正形成。订单不规范、合同不履行、结款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企农双方信用建设力度均需进一步加大。
三是金融部门对发展农牧业产业化支持乏力。银行贷款门槛太高,限制太多,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本就贷不上款,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缺乏贷款支持。
四是农产品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抗风险能力差。农产品市场起伏不定,受市场和自然灾害影响,常出现价格低迷,市场疲软,效益低下等现象,致使产业发展受阻。但在市场效益较好的情况下,群众积极性又普遍高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结果造成集中上市、销售难的问题,农民种植信心受挫,致使下年群众不愿扩大种植面积。
六、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坚定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方向不动摇。农牧业产业化是农 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根本途径。全县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有机产业开发为主线条,科学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加快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要围绕主导优势产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扶持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要整合资源,联合企业,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中,打造优势产品和优势品牌,向品牌要效益,壮大企业实力。同时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现代企业集团,构建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
(三)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种植协会的作用,规范和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一村一品”和土地资源整合为切入点,实现“一村一品”向“一乡一业”的转变,实现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种植协会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在发挥作用、示范带动、促进增收上下功夫,既可协调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又可代表农牧民对企业在原料收购、履行合同、兑现料款等方面实施监督,不断规范和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的形成。
(四)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合力。农牧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需与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建议区级主管部门应从资金、技术、项 目等方面加大对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投入,范围应扩大到州级龙头企业、地方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前景好的工业园区(如焉耆县酿酒葡萄产业园)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龙头企业生产水平和工业园区承载能力,扩大特色产业规模,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县农技部门要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方向,全面推广应用关键增产增效实用技术,创办科技示范基地,突出主导产业、高新技术、特色产品,全力提高辐射带动作用和市场竞争力。工商、税务、电力、土管、水利等部门要按照自治区关于农牧业产业化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在税费减免和用电、用地、用水等方面的优惠条款。金融部门要降低贷款门槛,积极为农业产业化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牧民提供贷款支持。
(五)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价格。有机农业既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有机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把有机产业发展作为农业的主攻方向。一要以菜、果、畜、禽、粮等骨干产业为突破口,扩张规模,建立稳定的有机产业基地。二要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制定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认证工作。三要建立有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积极组建有机产业科技研发中心,聘请专家教授,组建专家组,加强培训,建成以农业技术干部为主的有机农业技术培训推广体系。四要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加工、销售企业,并鼓励和引导企业扩大有机品牌宣传,建立完善外销平台,积极推介品牌产品,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
第三篇:农牧业经济发展调研分析
近日,对我镇农牧业工作进行了调研,现结合我镇实际,对全镇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阐述如下:
一、我镇基本情况
**镇位于**政府所在地以北约92.5公里处,南与**镇相邻,西与**、**屯接壤,北与**镇相连,东与**办事处隔河相望。全镇总面积4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万亩,草牧场面积24万亩,林地面积273845.89公顷,牲畜总头数11万多头(只)。全镇辖6个嘎查、一个社区,23个自然艾里,总户数1966户,总人口7886人,是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乡镇。
二、我镇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依托畜牧业资源优势,农牧产业化得到稳步发展。畜牧业是我镇的主导产业。几年来,我镇切实把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畜牧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全镇永久性标准化接羔场达到104个,舍饲半舍饲棚圈230处,网围栏40处近4.8万亩,牲畜总头数达到10万头(只)。在此基础上,我们凭借资源优势上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肉类精深加工企业2个,依托工业化的拉动和专业化的生产,切实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经营,目前企业生产效益、经济效益良好,草原羔羊肉生态品牌初显,特色农畜产品优势日益突出。
(二)以奶站为中心,带动全镇奶牛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促进全镇奶业健康持续发展,我镇已建成两处奶站,全镇奶牛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奶牛头数由最初的224头增加到现在的660头,奶牛业发展态势喜人,奶牛业为的发展为全镇农牧民脱贫致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我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农业和林业生产取得较好成效
几年来,镇政府注重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全镇累计新打井675眼,全面实施人人3亩水浇地建设,提高了地域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进一步完善和构筑了粮、经、草三元结构,引进优良品种,全镇实现了种子良种化,为农业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林业生产上,坚持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封造结合、以封为主,组织实施绿化工程,权利抓好天然林保护,以恢复植被为目标,积极防沙治沙,加大了退耕还林的工作力度。到去年初,全镇退耕还林面积达到16150亩,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四)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稳步发展
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拓宽我镇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促进我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去年8月份,我镇党政班子成员深入辽宁、黑龙江等地的五味子种植基地实地考察。通过考察,详细了解了五味子的栽培技术、种植环境、适应温度、经济效益、市场前景等总体情况,深感这一致富项目很适合在我地区推广发展。五味子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为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果树,长达6—8米。果实既是我国常用名贵药材,又是加工果酒和果汁饮料的原料,目前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尤其五味子还适合25度以上坡耕地还林间作,是当前农村调整产业结构首选的致富项目。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推广种植五味子药材致富项目。目前,已在**镇所在地建一处150亩的五味子示范基地,示范种植成功后,将在全镇范围内大面积推广。这一举措不但可以显著提高特色种植户的经济收入,而且为我镇生态种植、特色种植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特色养殖业方面,乌兰毛都嘎查投资120万元,以一家一户的农牧户为主,大力发展绒山羊养殖项目,经济效益良好,为下一步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我镇农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镇在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影响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应尽快加以解决,从而促进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
(一)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态畜牧业发展不平衡。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低,草畜矛盾日趋激化,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牲畜改良力度不够。在畜牧业生产上,一些牧业户仍沿袭传统的放养模式,制约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二)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目前,我镇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基本建立,但距真正的“龙头”要求相去甚远,不仅规模小、带动力弱、辐射近,而且运作中还存在体制、技术、市场、资金、厂地等问题,因此,对农牧业的拉动作用有限。
(三)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广大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我镇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上下左右联结配套的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体系,影响了实用科学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另外,广大农牧民由于受多年来传统观念的束缚,习惯于老一套生产方式,对科技投入的风险性估计过高,影响了科技投入的积极性。而且,
第四篇:沁水县政府2012工作报告
沁水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文件(13)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3月21日在沁水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范 兆 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站在新起点、描绘新蓝图、确立新目标、谋求新跨越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扎实工作,奋力争先,圆满完成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扎实迈出建设“三晋十强县”的第一步,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转型跨越思路清晰。按照县委“1356”总战略,我们立足实际,登高望远,在更大的空间布局沁水,在更高的层次谋
划沁水:围绕建设“三晋十强县”总目标,确立了“主攻五大板块,打好三大硬仗,强化五大支撑”的战略举措;围绕“招对商、招好商、招大商”理念,建立了“3+5”招商引资长效机制;围绕“以煤为基翻一番、多元发展再翻番”的转型目标,提出了构筑三园支撑、八业并举的新型工业体系;围绕“富民优先”原则,确立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八条路径”和“五个三”战略导向;围绕“一城一带一圈”战略布局,提出了发展大县城、推进小城镇、建设新农村的城乡一体化思路。全县上下打硬仗、建十强的认识更加统一,思路更加清晰,步调更加一致,信心更加坚定。
——综合实力争先进位。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6亿元,同比增长15.4%,增幅全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6.9亿元,增长21.8%,增幅全市第三;财政总收入完成26.1亿元,增长17.3%,绝对额全市第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088.5元,增长20.4%,增幅全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5821元,增长18.4%,增幅全市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8亿元,增长11.5%,增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9亿元,增长17.5%,增幅全市第二。在全省2011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中,我县名列第9位,被评为“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三大硬仗首战告捷。工业转型硬仗初步搭建起以煤炭、煤层气两大产业为支柱,新型建材、瓦斯发电、装备制造
等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非煤工业完成增加值14.7亿元,占二产比重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农民增收硬仗以大象、嘉沁、枫彩“三艘航母”下海起航为标志,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029元,增速提高4.7个百分点。城市建设硬仗以同济大学修编县城总规为引领,城市绿道、树理文化广场等十大城建工程完成任务,城市公交、街景亮化等十大城建惠民项目全部兑现。同时,城乡生态建设以节能减排、造林绿化、环境保护为抓手,森林覆盖率达到53.4%,县城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63天,创历史新高。
——招商引资全市第一。出台了1个《意见》、4个《办法》和18项《工作制度》,多次赴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紧锣密鼓促成大象肉鸡加工、嘉沁食用菌、枫彩彩色苗木等一大批龙头项目落地开工。全年共签约项目13个,引资298.5亿元;落地项目8个,到位资金77.29亿元。资金到位率全省第四,综合考评全市第一。
——人民生活改善提升。继续加大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从2011年起每年增加专项资金1200万元,对高中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在全省率先实现“9+3”义务教育。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国家级试点工作在全市率先启动。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有四项提前一年完成。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兑现。县财政用于城乡建设、扶贫攻坚、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
方面的投入达到3.6亿元,户均“添家当”5400元;用于教育、医疗、保障、就业等方面的投入达到3.5亿元,人均“得红利”1600元。同时,科技、统计、审计、计生、宗教、人武、人防、老龄、气象、档案、史志、妇女儿童、残疾人、救灾救助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县大局和谐稳定。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组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54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加强煤矿、煤层气、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森林防火、危化物品、食品卫生、学校、医院、消防、防汛、公共场所等领域的安全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信访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平安沁水”建设成效显著,全县上下政治安定、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各位代表,回顾2011,我们对手中事业勇担当,不满足于目标、不局限于正常节奏、不拘囿于常规发展,自加压力,奋蹄扬鞭,以“5+2”、“白加黑”的精神状态,仅用半年时间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回顾2011,我们对这块土地勇担当,满怀激情,勇争一流,先后18次赴北京、26次赴上海,请高手谋划设计,广招商推进发展,成功绘就了建设三晋十强的第一笔。回顾2011,我们对全县人民勇担当,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在教育、医疗、就业、保障、住房等各个方面,给予老
百姓更多好处,公共财政的阳光普惠于民。
各位代表,“十二五”起步之年,我们既理清了思路,确定了路径,也收获了硕果,赢得了开局。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中国绿色环保百强县和山西省林业生态县、文化强县、双拥模范县、文明交通示范县、农机化综合工作先进县、十佳卫生县城、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沁水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我们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向辛勤工作在各个岗位的全体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帮助沁水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深有所思。立足于沁水的禀赋条件,着眼于未来的转型跨越,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我们任重而道远。
第一,我们面临着既要转型跨越,又要弥补历史欠账的双重挑战。“十二五”的竞争更加激烈,面对周边县市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面对前有标兵遥遥领先、后有追兵步步紧逼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争先赶超、大步跨越。同时,我县从省级贫困
县起步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历史欠帐较多,我们的结构调整不如高平、城市建设不如阳城、城镇化水平不如泽州,经济总量、新农村建设、旅游开发等距兄弟县区均有差距,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去弥补。
第二,我们的财力不是不差钱,而是很差钱。煤炭产业提供的财政税收始终保持在80%左右,这种资源型财政在市场经济中风险很大;煤层气产业发展很快,但现行的增值税先征后退,所得税、资源税减征免征政策,致使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未真正成为新的财政增收点。同时,兄弟县区都有“财政”和“主体企业”两个“钱袋”,而煤炭产业作为我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我们却没有自己的主体企业,只有“财政”一个“钱袋”。
第三,我们的县域经济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统筹难度大的实际困难。2011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889元,低于全市954元;有144个村不达全县平均水平,占行政村总数的60%。全县16.4万农村人口分布在1666个自然庄,其中150人以下534个,约占自然庄总数的1/3,给我们“十二五”期间完成150人以下贫困村易地搬迁造成很大难度,也注定我县在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相比其他县区投入更多。
第四,我们的思想观念仍需进一步解放。一些干部群众渴望加快发展,却又不敢大胆尝试;渴望开拓创新,却又不敢承
担风险;渴望生活富足,却又迈不开“闯”的步伐;渴望干事创业,却又丢不掉“怕”的包袱。这种道理上明白、行动上滞后,讲起来清楚、干起来茫然的现象,说明我们的“心门”还没有真正打开。
第五,我们的工作品质仍需进一步提升。政府系统少数部门和人员依然存在激情不足、状态不佳的“老爷车”现象;依然存在担当不够、执行不力的“老好人”现象;依然存在作风不实、服务不优的“老大难”现象。这些都是推进转型跨越、建设三晋十强的最大障碍。
各位代表,直面这些困难和不足,正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解决的现实表现。同时,也旨在告诫我们:必须实实在在看沁水,绝不能人云亦云,沉迷于资源的禀赋优势;必须客观理性看成绩,绝不能裹足不前,满足于一时的喜人业绩;必须头脑清醒看发展,绝不能沾沾自喜,陶醉于沁水的潜力无限。“十二五”打硬仗、建十强刚刚起步,2012注定任务更重,工作更多,压力更大,方方面面更紧张、更艰难。全县上下必须坚定信心,负重赶超,朝着三晋十强总目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变潜力为实力,化定势为胜势,在沁水大地奏响一曲气壮山河的交响!
二、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是落实“十二五”规
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迈出建设三晋十强县大步伐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按照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两个坚定不移”主旋律,突出“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围绕“1356”总战略和“353”工作思路,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25%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排放量完成市控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依据上述目标任务,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是:聚拢五指打好“三大硬仗”,扎扎实实推进“四篇文章”,凝心聚力实施“六个十大项目”,迈出建设三晋十强县的大步伐。
各位代表,“三大硬仗”、“四篇文章”和“六个十大项目”是相互关联、整体统一的。“三大硬仗”和“四篇文章”是“十二五”推进转型跨越、建设三晋十强的重大举措和战略框架。“六个十大项目”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抓手。
三大硬仗:工业转型硬仗、农民增收硬仗、城市建设硬仗。
四篇文章:一城、一带、一圈、一区。
一城:就是打造山水园林县城。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做好县城发展的顶层设计,在规划的引领下建设城市;二是开工建设一批地标性市政工程,加快城市扩容提质步伐,增强城市承载力、聚合力和带动力;三是创新城市管理,形成科学高效、责任明晰、运行有序的体制机制,让城市更加美好、市民生活更加方便温馨。
一带:就是打造百里沁河风光带。抓好四个板块:一是依托张峰水库的水上资源,规划建设水上旅游项目;二是依托沁河流域的生态优势,建设国家级休闲疗养中心;三是依托沁河流域的农业资源,打造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四是依托人民作家赵树理这张名片,打造树理文化产业园。
一圈:就是打造历山舜王坪生态旅游圈。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充分发挥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华北地区最大天然氧吧这一优势,打造集生态旅游、科考探幽、休闲娱乐、疗养康复于一体的接待中心;二是充分发挥“山西植物资源宝库”和全省中药材重要产区这一优势,打造晋东南地区最大的中草药产业基地;三是充分发挥柳氏民居、荆浩故里、南阳抗大等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沁水西部旅游名牌。
一区:就是打造端氏、嘉峰、胡底、郑村工业集中区。抓好三项工作:一是科学规划煤炭产业,让产能合理有效释放;
二是加强煤层气开发利用管理,规范气、发展气、用好气;三是大力发展煤层气装备制造业,形成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集群。
六个十大项目:十大以煤为基项目,十大工业转型项目,十大农民增收项目,十大城市建设项目,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十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服务业项目。概算总投资333.7亿元,今年安排83.2亿元。
围绕上述目标和重点,今年要漂漂亮亮干好“六件大事”:
(一)致力于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打好工业转型硬仗 工业转型不是摆脱煤,而是要摆脱对煤的依赖;不是不发展煤,而是要延伸煤、超越煤。今年要痛下决心调结构,矢志不移转方式,打好四场攻坚战,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打好煤炭支撑攻坚战。进一步强化煤炭产业对县域经济的基础支撑,大力实施十大以煤为基项目,推进东大、里必等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加快平山、鑫基、胡底等基建矿井建设进度;力保永红、侯村、端氏等矿井安全生产,中村、峪煌2矿正式投产,坪上、九鑫、鹿台山3矿年内试运转。力争原煤产量达到700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50亿元。推动实施“一矿一厂”带动战略,发展接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资源企业转型升级。
打好非煤翻番攻坚战。做优煤层气产业。要规范气,聘请
全国一流专家编制煤层气产业开发利用规划,确保煤层气产业健康有序推进。要发展气,抓好中石油郑庄区块产建工程、中联煤层气开发示范工程(二期)等抽采项目,全县煤层气抽采量达到24亿立方;山西能源煤层气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完成厂房主体和设备安装,中石油煤层气液化项目开工建设,全县煤层气液化量达到25万吨。要用好气,加强煤层气安全监管,推进嘉峰煤层气物流园区建设,扩大煤层气民用覆盖面。发展新兴产业。中电明秀120MW瓦斯发电项目试产运行,广东力宇装备制造项目开工建设,晋城富基陶瓷材料制品项目建成投产。
打好民营经济攻坚战。在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和做大做强。搭建政府增信平台,抓好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试点工作,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打造民营创业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确保各项指标增速达到25%以上。
打好园区建设攻坚战。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要素整合”的原则,抓好煤层气、装备制造、现代农业三个产业园区建设。按照园区功能定位,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布局、产业在园区循环,带动与之协作配套的小微企业集群化发展。
(二)致力于农民所需所盼,打好农民增收硬仗 农民收入翻番是建设三晋十强的核心目标,是“三农”工作
的重中之重。要认真落实各级关于强农惠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八条路径”,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更大力度上推进“三农”工作,保持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
龙头带动促增收。强力推进“四大龙头”建设,枫彩集团彩色苗木项目先期完成1800亩;嘉沁食用菌工厂化循环项目试生产;大象农牧集团肉鸡产业化项目完成屠宰场、饲料加工厂主体建设;山西博大灵芝北虫草种植加工项目完成800亩产业基地建设。以“四大龙头”为带动,加强与中粮集团、新西兰恒天然等大型企业的深度对接,力求在蜂产品深加工、乳制品加工等领域有新突破,推动现代农业扩规提质,带动农民增收加速增量。
园区引领促增收。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先导区,投资9800万元,打造郑庄孔必轩高端农业产业园,完成“三通一平”,兰花集团食醋酿造项目入园建设。投资2亿元,在沁河流域集中打造端氏华康现代农业、郑庄设施蔬菜、柿庄生态农业“三个示范园”,发展设施蔬菜和特色果园,建设特种畜禽生态散养基地,形成产品系列化、种养生态化、环境园艺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
基地支撑促增收。按照工业化理念、产业化运作,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抓手,加强畜牧、蔬菜、蚕桑、苗木花卉四大基地建设。羊群饲养量达到35.5万只,肉鸡养殖规模
达到3000万只;新建设施蔬菜1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25万亩;新植桑园2000亩,蚕茧产量达到150万公斤;发展苗木5000亩,种植规模达到1万亩。同时,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实施好全国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扶贫攻坚促增收。加大政策扶持,制定扶贫开发五年规划和结对帮扶方案,实施易地移民、整村推进、产业扶持、劳动力转移培训四大扶贫攻坚工程,抓好樊村河赵寨、端氏山泽、柿庄海则、十里庄坡、胡底蒲池5村848户2330人的扶贫推进。加强社会帮扶,按照“乡镇规划、农委统筹、项目支撑、逐年评估”的原则,深入开展一个工矿企业帮扶一个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和一个贫困村的“一企帮两村”活动,广泛动员机关干部和社会各界结对帮扶、包村增收,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打好农民增收硬仗,是贯穿整个“十二五”工作的一条主线。今后虽然农业份额会下降,农村人口会减少,但农业的基础作用不会改变,“三农”的重要地位不会改变。我们要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倾心倾力抓“三农”,扑下身子忙增收,让广大农民朋友的粮袋更满、口袋更鼓、家园更美!
(三)致力于城乡统筹发展,打好城市建设硬仗 2011年的城市建设硬仗,已经为“十二五”城乡统筹发展
开了个好头、打开了局面。今年要更加突出规划、建设、生态、机制创新四个重点,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以顶层规划引领建设。依托同济大学,高标准、高层次完成县城总规修编和控规编制,搭建县城发展框架,在规划引领下建设好城市。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把“一城一带一圈”城镇规划与《全县旅游战略规划》、《张峰水库休闲度假区规划》结合起来,一同编制,一同设计,全方位、立体化构筑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以精品工程提升品质。发展大县城。着眼于城市承载和功能完善,开工建设五星级宾馆、全民健身中心、城市综合展馆等地标性工程;着眼于生态改善和品位提升,实施城市绿道、县河治理、石楼公园、龙脖公园等生态项目建设;着眼于宜居宜业和示范带动,推进梅园二期、北坛林场棚户区改造等工程进度,使之成为城市改造、功能提升、景观打造的样板。推进小城镇。围绕沁河流域特色城镇带,抓好嘉峰示范镇、郑村“三化协同推进”示范试点镇和沿线景区开发建设;围绕历山舜王坪生态旅游圈,开工建设杏峪至张马公路,完成历山景区两个污水处理厂和两个垃圾处理站建设,实施柳氏民居文化广场、生态园、古民居修复等建设工程。建设新农村。以易地搬迁为突破,抓好压煤村庄和煤矿采空沉陷区移民;以35个省级重点推进村和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为重点,推动基础设施
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形成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一体发展、协同推进的新格局。
以良好生态彰显魅力。狠抓节能降耗。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和公共机构节能,推进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对30个村进行绿化美化,完成造林绿化4.5万亩,义务植树50万株,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保护生态环境。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6%,县城燃气普及率达到75.3%,污水处理率达到87%,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0天以上。
以机制创新激发活力。用改革的思路、开放的胸怀、包容的态度推进城市建设。构建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引导民间资本和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结合易地搬迁,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创新管理体制,把城市建设与文明育人结合起来,突出“形”与“魂”,全力打造“一城山水半城园”的山水园林县城。
(四)致力于招商引资和先行先试,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紧紧抓住全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大好机遇,以先行先试的胆气、善行善试的智慧,通过搭建“三个平台”,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搭建“环境”平台。通过实施环境创优、阳光政务、绿色通
道三大工程,再造“服务”和“招标投标采购”两个流程,实行企业与审批部门、企业与收费单位“两个不见面”,为投资者提供联合踏勘、并联审批和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把沁水打造成环境最优、服务最好、干事创业最理想的投资热土。
搭建“招引”平台。抓好项目“招引”。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谋划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确保有序接替,支撑有力。扭住“项目落地年”这个重点,对接上海,融入中原,瞄准晋煤、瞄准华润、瞄准中外500强,通过一对
一、点对点、以企引企、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争取再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使招商引资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抓好人才“招引”。加强政府顾问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更多的实用人才、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搭建“综改”平台。围绕转型发展,在以煤补农、以煤促文和煤层气开发利用体制上先行先试;围绕生态建设,在以煤补绿、生态修复上先行先试;围绕城乡一体,在以城带乡、示范带动上先行先试;围绕民生改善,在社会管理、社会创新上先行先试;围绕环境创优,在机制创新、制度改革上先行先试,力争综改试验区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五)致力于幸福指数入名首,做好民生改善大文章 坚持富民与强县并重、富民优先的原则,继续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构建和谐沁水的首要
任务,按照“搞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关注热点民生”的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抓紧抓好“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真正给予老百姓六笔“红利”。
教育“红利”。投资7600万元,完成教育园区职业中学、龙港初中教育设施装备和10所学校的校安衍生工程,做好郑村、端氏等5所中心幼儿园前期工作。投资200万元,完成部分寄宿制学校的校车接送任务。研究“3+9+3”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教育全免费。积极开展“名学校、名教师、名学生”创建活动,构筑起“十二五”沁水教育的脊梁。
文化“红利”。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实施“文化低保”工程,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和送戏下乡活动,完成县城5900户数字化电视整体转换,赵树理图书馆、沁水县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依托赵树理文化名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健康“红利”。投资1600万元,完成县医院综合住院楼设施装备工程;投资2644万元,对3个乡镇18个村进行环境连片整治;投资2900万元,完成县城公厕改造、道路硬化、巷道亮化和垃圾收集系统建设;投资100万元,对全县已婚妇女进行健康普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就业“红利”。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鼓励全民创业,支持发展微小企业,实现家家有活干、人人有业就。围绕全县产业发展和项目需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就业培训,城镇新增就业3500人,转移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8000人。
保障“红利”。投资2220万元,实施社会保险惠民工程,城乡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新增5360人,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认真落实五保供养、城乡低保、免费供煤等政策措施,扎实做好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工作,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住房“红利”。投资2484万元,实施安居工程,完成廉租房100套、教师周转房100套、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100户、农村危房改造200户,让更多的低收入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各位代表,让全县21万人民富裕起来,始终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的一年,我们将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好,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富裕、更幸福、更安康。
(六)致力于社会大局稳定,奏响和谐沁水新乐章 狠抓安全生产。以煤矿安全为重点,强化“两个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不遗余力抓好煤层气、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森林防火、建筑施工、危化物品、食品卫生、学校、医院、消防、防汛、公共场所等各个
领域的安全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推进民主法制。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媒体和公众的监督,支持法院、检察院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开展工作。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六五”普法,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创新社会管理。加强信访工作,围绕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强化源头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臵突发事件的水平。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做好“双拥”工作,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落实好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发展人民防空事业。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做好科技、审计、计生、统计、外事、气象、老龄、档案、史志、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政府工作的目标已定,转型跨越的战鼓已响,我们必须点燃激情,勇于担当,善抓落实,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全新业绩。
光荣的使命要求我们敢于争先。推进转型跨越、建设三晋十强,是我们的使命所在、职责所系,全县上下必须牢固树立不达目标不松手、不获全胜不收兵的信心和决心,想常人不敢
想之事,为常人不敢为之举,闯常人不敢闯之路,拉高标杆,增强斗志,以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举措、超常规的干劲,实现超常规的发展。
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用心干事。干事创业,用心为先。“用心”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境界。全县上下必须拥有一股激情、怀有一腔热血,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精神杠杆、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憋足一股劲,拧成一条绳,精心谋事、用心干事、专心成事,以更大的胆识和魄力开创转型跨越新局面。
肩上的责任要求我们勇于担当。担当是做人之本、成事之基。全县上下必须以舍我其谁的精神状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推动发展上、用在破解难题上、用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决定了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必须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让“勇于担当”成为每一项工作的主旋律,在干事创业中践行担当,在实心为民中主动担当,在服务大局中体现担当。
人民的重托要求我们品质第一。对工作有激情、对事业有敬畏、对群众有责任是我们应有的品质。全县上下必须加强学习,改进作风,扎实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真正做到干部勤廉履职,员工爱岗敬业,以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心系发展、亲民爱民的卓越品质,凝聚起21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推动转型跨越的实践中再立新功。
各位代表,责任在心重千钧,使命在肩当奋进。“十二五”转型跨越,我们已精彩开局;建设三晋十强,我们正大步前行。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团结一心,携手奋进,在建设三晋十强的征程中迈大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大会秘书处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日印
第五篇:沁水2010工作总结
沁水2010工作总结
2010年在晋城联通分公司的领导下,沁水运维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网优中心、海纳和各设备厂家等单位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代维始终坚持服务宗旨,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创新,努力为联通服务,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下面,我就一年来的工作向大家做一个简要汇报。
一、2010年工作回顾
1.认真做好代维工作,积极主动为甲方服务工作
我山西伟远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联通各主管部门沟通,努力争取并承担运维有关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
①做好日常巡检,对铁塔进行了秋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机房安全隐患重点巡查,检查监控设备正常情况,设备及时清洁和维护。
②对通信网络进行了整改,把一些有固网下挂的移动机房进行倒挂,解决了固网停电后引起断站的隐患,降低了断站率。把备品备件及时返修。
③统计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
对移动、电信共享铁塔分别巡检和统计工作。
2.加强学习和技术交流,开展行业专业人员培训(主要是基站和线路),提高人员素质
在联通公司的组织下,进行了中兴监控,通力环、中兴电源,wcdma的培训工作,对我公司员工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3.对一些重点机房的电池进行了重点检查,拉线锈蚀,缺失等问题重点了解,及时网优对越区覆盖,弱覆盖进行网络优化。但还有些问题没能解决,也是我们新一年重点进行的工作。
二、2010年工作总结
代维开展工作困难很多。要使联通欢迎和认可,我认为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一定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和牢固树立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范围,做到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为运维行业服务。
第二,一定要紧紧依靠沁水整个运维队伍,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要在上级领导下,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努力为运维做好支撑和服务工作。这是代维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在这里我代表伟远感谢沁水维护部,感谢领导,感谢对我代维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一定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决不能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要想为行业所想,急为行业所急,跟踪形势发展,结合行业实际,因势利导,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是代维能够经久不衰、具有生命力的关键。通信行业处在不断变化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融合、创新是业界关注重点。
第四,一定要培养一批热心运维、精通业务、熟悉行业的工作队伍,并强化内部的管理,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水平,创造良好氛围。也诚恳希望大家对代维工作多提宝贵批评意见。
回首2010,感慨万千,展望2011,任重道远。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团结各厂家服务支撑队伍,在沁水运维部的领导下,勤奋工作,积极进取,为推动通信运维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