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涉税舆情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时间:2019-05-12 16:4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涉税舆情的发展趋势及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涉税舆情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第一篇:新形势下涉税舆情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新形势下涉税舆情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近年来,网络舆情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积极应对、妥善处臵税收舆情,成为摆在各级税务机关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近年来涉税舆情的发展趋势

(一)舆情关注焦点逐渐由纳税人向税务机关转移。全国发生的一系列涉税的大案、要案,处于风险中心的往往是纳税人,伪造、虚开增值税发票及各类抵扣凭证等案件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但近年来随着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大,涉税舆情关注的焦点逐渐由纳税人的涉税风险向税务机关的征管和执法风险转移。

(二)舆情关注焦点逐渐由征管向纳税服务转移。随着纳税人及公众维权意识的提高,纳税人对税务部门的纳税服务提出了更多的诉求,舆论关注焦点也由税收征管逐渐向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延伸。

(三)舆情关注焦点逐渐由征管个案向税收制度转移。目前网络上有一种倾向,一方面无限放大税收的功能,希望税收能调控一切;另一方面,又把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归咎于税收。燃油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改革都曾引起极大的关注,说明公众对税收制度的理解和认识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也说明涉税舆情逐渐触及到制度设计层面。

(四)舆情关注焦点逐渐由税款缴纳向税款使用转移。当前,越来越多的纳税人开始关心税收立法的知情权和税款使用的监督权。除了希望税务部门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适当降低商品流通环节的税收负担外,纳税人和公众希望各级政府和税务机关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同时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严格控制税收成本。例如近日出现的绵阳拆除香港援建的教学楼事件,就被指有关部门浪费纳税人的钱,造成不良影响。

二、涉税舆情发生的原因

(一)税收制度存在薄弱环节。流转税在税收总额中所占比重过大,其税负多数转移客观上加重了普通民众的税收负担。例如教育、建筑、卫生三行业虽然大部分免增值税,但其归宿税负率过高,导致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教育、房价和医疗支出负担过大。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由于其在税收中的比重不高,税率档次设臵、最高边际税率方面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效应与公众的感受有一定差距。

(二)税收征管存在薄弱环节。随着纳税人数量增加,企业机构分设层级和种类繁多,经营核算的环节和手段层出不穷,涉税海量信息不断出现。但由于税务机关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纳税人信息采集和应用机制,造成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申报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有待增强,外部信息的采集、筛选、传递、应用机制有待完善,偷、逃、骗税等纳税不遵从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引发公众关注。

(三)基层纳税服务存在薄弱环节。由于责任意识、执行能力及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基层税务部门和税务干部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关注纳税人个性化需求不够等问题,与纳税人的需求不一致,有时还会造成征纳矛盾甚至冲突。

(四)舆情应对存在薄弱环节。个别税务机关应对意识不强、预警机制缺乏或处臵手段不足,一些偶然事件造成小事酿成大事,这也是部分涉税舆情突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公众税收知识存在薄弱环节。近年来媒体上出现的馒头税、月饼税、加名税、加班税等不同名目的税收新名词,其实涉及到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契税等税种。上述现象有的属于社会公众、媒体对税收认识上的偏差,有的属于故意炒作,同时也暴露出社会公众税收知识的缺乏。

三、应对涉税舆情的建议

(一)完善舆情管理机制。要科学、稳妥应对和化解涉税舆情,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涉税舆情安全监测机制、应急反馈机制、危机管理机制等方面,既要进行分类分级检测、预警、处臵、善后预案,又要善于借助当地党政部门的宣传控制公共危机的优势,构建双重应急架构。同时,税务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全员教育,不断加强应对技能培训, 增强干部职工应对、处理涉税舆情的能力和素养。

(二)建立网络宣传队伍。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强领导,整合 3 人力资源,落实岗位责任,建立专门队伍,可建立并不断完善网络宣传员制度,在全系统内抽调部分政治素质良好、业务水平高、了解网络传播特点和规律、善用网络语言的税务人员,组建起覆盖全系统的网络宣传员队伍。

(三)提升舆情监测水平。舆情管理员要坚持每天对重要媒体、博客、社区进行监测,积极搜集互联网站上涉税热点和焦点问题,定期汇编,及时、准确地了解涉税舆情。同时,要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舆情监测水平。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并且形式多样,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因此,利用舆情分析系统可以弥补人工难于处理的不足,省时省力,适合对互联网信息的采集和监测。

(四)强化舆情分析力度。在信息监测和采集的基础上,要对有关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进行分析,根据新闻出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参数,识别出给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同时对有关言论的观点、倾向性进行分析与统计,对突发事件、涉及内容安全的敏感话题及时发现并预警。最后,根据舆情分析处理情况,形成舆情监测统计报告,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决策支持。

(五)提高舆情应对技巧。在应对涉税舆情危机时,要做到四个方面:一是要快速反应。把握黄金24小时原则,要在热点形成的24小时内第一时间通报事实,表明态度,安抚公众情绪。二是审慎发布信息。发布数据和信息一定要慎重审慎,统一口径,4 以理、以情服人。三是畅通沟通渠道。除了借助新闻发布会、电视、报纸、广播等等传统传播媒介外,还必须引入主流网站、大型门户网站的微博、博客等新媒体,在交流方式上才能更贴近网民和公众。四是积极进行信息反馈。在涉税舆情处理期间要把握“查清多少,公布多少”的原则,不断播报,频发信息,切忌不予理睬或没有下文。

(六)加强部门沟通协作。舆情处理涉及电视、报纸、电台等传统媒体与网站等平面媒体,涉及宣传、电信、公安等诸多部门,因此税务机关在舆情发生前后,需要与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一是在涉税舆情发生时,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如实请示、报告,寻求支持和理解。二要密切与新闻媒体的联系,高度重视涉税舆论引导工作。三要加强与公安、电信、工商等有关部门联动,综合利用教育、法律、技术等手段,压缩失真信息传播路径。

第二篇:涉税网络舆情

关于国税部门网络舆情应对的思考

李晓鹏 彭洲

[内容摘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明确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在互联网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舆情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何应对网络舆情事件,如何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引导,是当前国税部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把握网络舆情的现状和发展态势入手,在全面分析网络舆情的特点后,以国税部门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为切入点,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 国税部门 网络舆情 应对 问题 对策

来自工信部的互联网产业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4月22日,我国网民总数达4.04亿,已超过美国,稳居世界第一位,社交网站用户群也达到了1.91亿。而网民人数普及率仅为30.2%,对比美国,其网民普及率在2009年就已达了68.9%。居于中国的人口基数以及经济发展形势和趋势来看,可以很明显的预见到,中国的网民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还会有一个较快的增长过程,而且增长空间很大。

另外,据2009年初中国青年报社调研中心委托腾讯网 所做的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网民选择的举报方式依次:网络曝光35.8%,传统媒体曝光31.3%,向纪委举报17.2%,向检察院举报11.4%,向上级政府机关举报3.3%,向公安部门举报0.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网民在面对举报选择时,网络曝光已成为其首选。

一、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现状和发展态势

以上两组数据显示,正如工信部通讯发展司副司长祝军所说的那样,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已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互联网在便捷性、及时性、隐蔽性、开放性、无边界性等方面无与伦比的优势,正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表达民情、宣示民意、参与国家社会政治生活方面,更是表现出了“核武器”一般的威力,如“湖北巴东县邓玉娇事件”、“云南晋宁县躲猫猫事件”、“上海交通部门钓鱼执法事件”“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事件”、“长江大学三学生救人事件”“新余干部出国旅游清单事件”、“贵州习水官员嫖宿幼女事件”等等这些在社会影响面广、反应强烈的热点社会事件,最初都是通过网络这一途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并且因为大量网民的参与,最终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甚至对整个事件的发展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最后推动了其中不 少问题的解决。这一连串事件从发生,到通过网络传播而被社会广泛关注从而最终得到很好解决,对中国整个社会、特别是对政府部门来说,不亚于发生了一次思想观念上的“唐山大地震”。

这一系列事件显示,越来越多的热点事件和社会问题已不再是通过传统媒体,而是通过网络被社会所广泛知晓,甚至是被迅速炒作、放大。这就是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大众性特征,所带来的表情达意的便捷性、随意性和从众性所带来的后果和“副产品”。每一个网络舆情事件,既可以成为理性公民、热心群众监督政府、抨击时弊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武器,也可能成为别有用心者制造网络暴力、社会群体事件的乐园。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关系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社会各种矛盾不断凸显,在这一特殊时期,作为执法部门的国税机关,不仅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更要学会直面庞大的网络受众,正确快速的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确保做到早知道、早发现、早处理,争取掌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打赢“网络舆情战”,而近期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在社会上反响很大的“江苏省大丰市国税局局长黄金名片”事件和“滨海县国税局副局长猥亵幼女”事件更是为国税部门科学应对网络舆情敲响了警钟。

二、理性分析网络舆情的特点和成因

要想打赢“网络舆情战”,首先我们就必须了解其特点,知道其成因,做到知根知底、知己知彼,争取主动权,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确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并达到“百战百胜”的目的。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

网络舆情的存在依托于通讯技术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互联网正是其能在全球“肆虐”的载体,在目前的技术条件和网络环境下,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评论、论坛、跟帖、BBS、博客、QQ群等等。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及时性、大众性和无边界性,使得网络舆情的表达十分快捷、而且信息来源多元、复杂,参与者众多,表达方式互动、直接、高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在整个社会形成铺天盖地的舆情“攻势”,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

网络舆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表达的便捷性,只要是在互联网覆盖的地方,网民就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工具,很方便的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网络“推销”给受众;二是表达的直接性,通过电脑、手机等工具,借助博客、论坛、QQ群等平台,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并且无滞后性的马上呈现给受众;三是事件的突发性,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舆情的形成非常突然,往往是一个热点事件或论点,通过观点、利益不同的网民情绪化、对立性的争论,立马就可以 形成燎原之势;四是传播的快捷性,网络的无边界性和互动性,使得一个热点事件会以很快的速度扩散出去,形成舆情风暴。加上受众和网民数量庞大,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挟持”媒体,“绑架”民意,形成舆论暴力;五是观点的多元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加上利益诉求、知识背景、思想信仰等不同,使得网民往往容易对一些热点事件形成根本对立的、观点不同看法。而个别网民情绪化、宣泄式的言论在其中推波助澜,更是放大了观点的差异。

(二)网络舆情的成因

通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网络舆情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和平台,大量网民的积极参与为网络舆情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公民权利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为网络舆情的形成起到了“催熟”和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对公权力的不信任成为网络舆情形成的导火线和主要原因。具体而言,网络舆情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对公权力监督的失灵,导致的对公权力的不信任。我国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监督制度,但不可否认,很多监督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监督不力、监督不到位的情形任然大量存在,再加上很多公共信息的不公开、行政执法的不透明,从而导致了公众对公权力的不信任。面对转型时期大量存在并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加上对权力机关的不满和不信任,使得公民更原因借助网络这一工具和平台来“表情达意”。二是大量网民的存在和积极参与,为网络舆情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目前,我国网民总数已有4亿多,居世界第一,而且数量还在迅猛增长,增长空间很大。互联网已影响并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用网络来表达意愿已成为人们的首选。

三是行政、执法的失误和瑕疵,加上缺乏相应的意识,没有把网络舆情消除在萌芽状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个别税务管理员在处理问题时,缺乏谋略,不讲究方法,有时会忽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使得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和瑕疵,再加上没有应对网络舆情的完善制度,缺少相应的意识,就使得个别事件被“有心人”在网上快速放大和炒作。

四是公民权利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使得公民在面对不公和自身权利被损害时,不再是“麻木不仁”和选择“息事宁人”,而是通过种种途径和手段维护和争取自己的权益,而网络的特点加上对公权力的不信任,使得公民通过网络来维护权益和反对不公变得理所当然,成为其首选。

三、科学诊断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网络舆情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风向标,组织好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已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介绍,从2009年7月第一次推出“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到“2010年第二 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问世,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已在稳步提升,并取得了一系列可惜的成效。但纵观全局,特别是对国税部门来说,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国税部门领导思想还没有完全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一方面是个别领导在面对舆情时,高高在上,不能用平等的心态面对;另一方面是很多国税部门在处理网络舆情问题时还用传统的方法和手段,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跟上网络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一些网络舆情事件中,正是事发单位和负责人应对不当或发表不当言论,从而导致事态尖锐化和扩大化。

二是组织措施不得力。绝大多数国税机关还没有成立应对网络舆情的组织机构,没有专门处理网络舆情事件的固定人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制度。在面对网络舆情事件时,还是用传统的方法,过去的经验来应对,或者是直接采用围追堵截的办法,缺乏应对网络媒体、网民的技巧。因此,国税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在创新工作方法上存在严重不足,在人力物力的投入上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从而导致了化解矛盾、引导舆论、维护执法公信力能力不强。

三是制度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关于应对网络舆情的法律和制度。在唯一的相关文件《中共中 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只是概括的提到:要着力提高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的能力,还没有具体的应对。目前,我国在网络舆情立法和体制建设方面还处于空白状态,从而导致在应对实践上,还处于无法可依、无制度可循的尴尬中。

四是监督管理不完善。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网络舆情的监督管理仅仅停留在行业和网民自律的基础上,还没有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对网络舆情监督管理负责。目前,我国对谣言、虚假信息、不当言论的发布者、扩散者、平台提供者等缺少行之有效监督管理,对网络舆情的收集、整理、研判等应对准备工作也严重滞后和缺失,造成了国税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中往往处于被动、不利地位。

四、和谐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和方法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明确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目前,借助网络媒体反映社会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已成为人们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这也造成了少数不了解实情,或是别有用心者,利用这一渠道发布不实言论,甚至是有害信息,极易产生负面影响。国税部门作为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要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和制约,这就需 要我们按照网络时代的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方法,顺应民意民声,切实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成立网络舆情应对队伍。国税部门相关领导要转变思想、更新理念,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对国税部门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要强化网络舆情应对意识,成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组织机构和队伍。可以通过抽调政治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网络操作水平的税务人员,来收集相关信息,处理网络舆情事件,尽量把不利网络舆情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如竹溪县国税局的互联网络舆情发言人制度就值得我们借鉴。

二是完善相关制度、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我们必须从完善制度着手,通过制度来明确目的、细化责任、确保落实,使网络舆情应对有据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建立网络舆情应对的长效机制。必须建立两种制度:一是办事公开制度。使公众特别是广大纳税人可以十分便捷的了解国税部门的方方面面,从而消除对国税部门的神秘感和不信任感;二是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回应公众的合理要求。特别是在网络舆情发生时,国税部门要坦诚面对,及时找准问题的关键,主动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处理过程,防止事态扩大化。

三是加强执法监督,落实网络舆情应对责任。国税部门要实行阳光执法,最大限度的保障公众对国税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国税部门的行政、执法都在阳光下运 行,把国税工作臵于公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同时也必须明确,在处理网络舆情时,对问题解释不清、态度恶劣导致矛盾激化,以及处臵手段和处臵方法明显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都要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四是提高综合素质,改进网络舆情应对方法。国税机关要进一步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从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公信力,增强公众对其的信任感,在源头上根除网民制造、扩大网络舆情事件的心理和受众基础。同时在应对网络舆情时,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公众的角度了解其利益和需求,做好沟通工作,从而对症下药,并积极引导公众要全面、客观、理性的分析对待问题和矛盾。

第三篇:如何加强涉税舆情管理参考

如何加强涉税舆情管理

涉税舆情指与税收工作、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相关的舆情,主要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口头传播。由于税收工作的特殊性、税收政策的敏感性、税务人员的复杂性,促使涉税舆情成为媒体报道的重点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如何正确引导涉税舆情、防范舆论风险越来越成为税务机关需要重视和加强的重要工作。

一、网络时代涉税舆情的特点

随着个人电脑、网络、手机交流软件的普及和发展,民众之间传达信息、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由过去的口耳相传变成社群交流、网络传递。近年来,涉税舆情变化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一是成因复杂。有内部人员因个人原因诉诸网络引起不良影响,如2013年株洲国税某高龄产妇情绪不稳,因办公室琐事在各大论坛大肆发帖攻击其机关领导和同事;也有部分报纸、网站为了吸引眼球,不详细了解情况就大肆宣传,如2011年曾经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月饼税”就是对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过度解读引发。二是传播迅速。天涯等知名论坛一个热点帖子可能在几小时内得到几千条回复,知名博客一天内会被几十万次转发。“四川南溪招‘女三陪’协税员”这一新闻于2012年8月19日中午在“华声论坛”通过图片方式爆料,短短一天多时间,就被多家知名门户网站转载。三是难于管理。具体表现在表达的方式多样,表达诉求没有门槛。既可能通过QQ群、微信、陌陌交流群的小圈子出现,也可能通过微博、贴吧、天涯、红网各大论坛发帖出现;既可能是个人表达诉求,也可能是小群体通过网络发声。多种多样的表达渠道和发声主体给涉税舆情管理带来困扰和难题。四是影响深远。网络媒介不同于纸质媒介的特点就是保存时间长且完全公开。事件一经发布到网上,如果不与网站取得联系并及时删除,将会长时间存留。

二、涉税舆情影响的利弊分析

随着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意识和监督热情日益高涨,如何正确对待新时期网络舆情给地税部门带来的影响?我认为应理性看待、区别对待,既要看待其积极的一面,也要深入了解其存在的弊端。

就有利方面而言,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科学决策,促进交流。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网络平台的出现,方便决策者全面了解舆情信息、听取各方意见,从而使决策更具全面性和科学性。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将最新的税收政策、工作动态广而告之,可以引导舆情正确健康发展,促进征纳双方的交流与理解。2011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事先在网络上进行了公开意见征集,民众参与者达82707人,发表意见237684条。在综合考虑各方观点后,最终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为3500元。二是有利于社会监督,促进自律。新一届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将权力关在笼子里,晒在阳光下,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目前少数干部还存在“税老大”思想,作风不够扎实,甚至存在违法、违纪、渎职等问题。涉税舆情对相关违法违纪案件的曝光,客观上起到了监督和警钟作用,促使各级税务机关更加廉洁自律,谨言慎行。

弊端主要体现在:削弱税务机关公信力,加大执法阻力,甚至可能出现暴力抗税。作为表达诉求的一种方式,传递声音的个人和小团体看待问题往往是单方面、非理性的。加上传播迅速且难以管理等特点,部分尖锐、极端的声音会在网络传播,并迅速蔓延,甚至有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搬弄是非。如今年5月19日爆出的“运城盐湖区地税局大楼堪比皇宫”一事,发帖者对事情未加详细了解,更未调查求证,仅凭几张照片,就大肆抨击地税机关奢华腐败。幸好有知情人对发帖者加以驳斥,澄清该楼系运城中心医院所建,面向病人家属出租,地税局系临时租借作为办公场地使用。这种失真失实的炒作话题和污损地税机关形象的网络舆情,会加大税收执法难度、影响征纳关系、破坏社会和谐。

三、现阶段涉税舆情管理的不足

近年来,各级税务部门对于涉税舆情的监督和管理越来越重视,但仍存在对网络舆情的新特点和新方向把握不准,警惕性不高,应对性不足等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警惕不高。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基层税务干部对于网络舆情认识不够,缺乏危机意识。部分干部抱着清者自清的想法,认为自己是依法依规办事,不畏惧人言,有的甚至存在怕麻烦、怕问责、怕曝光的心态,对网络舆情采取封锁消息或者不予回应的应对措施。二是处理速度不够快,经验不足。目前,部分税务机关对于舆情处理过慢,甚至内部之间存在互相推诿、踢皮球的现象,导致涉税舆情迟迟得不到回应;在面对汹涌的网络舆情时,缺乏足够丰富的经验来处理和引导涉税舆情,甚至出现束手无策的情况。

四、如何正确对待和引导舆情

要积极应对涉税舆情,就要化被动为主动,变消极应对为事前监督、事发应对、事后总结。总的来说,就是要做好“五个一”。

涉税舆情指与税收工作、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相关的舆情,主要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口头传播。由于税收工作的特殊性、税收政策的敏感性、税务人员的复杂性,促使涉税舆情成为媒体报道的重点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如何正确引导涉税舆情、防范舆论风险越来越成为税务机关需要重视和加强的重要工作。

要积极应对涉税舆情,就要化被动为主动,变消极应对为事前监督、事发应对、事后总结。总的来说,就是要做好“五个一”。转变一个观念。网络舆情不是“敌情”,而是反映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民众满意程度的“晴雨表”。省局张云英局长强调,要树牢服务观念,征税人要为纳税人服好务。税务人员要当好“服务员”,做好“宣传员”,认真做好纳税服务,进一步提升地税部门形象。因此,地税人员应以阳光的心态、积极的行动面对涉税舆情,及时恰当地化解舆情危机,引导涉税舆情朝着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

加强一项建设。就是廉政作风建设。陕西“表哥”杨达才、广州“房叔”蔡彬、重庆“艳照门”雷政富等的网络爆料,都是由于自身贪腐和作风问题。网络时代人人都是“摄像头”,人人都是“扬声器”,可以说堵不胜堵,防不胜防。涉税舆情好不好管理,根本在于地税干部自身的廉政作风建设过不过硬。所以,深化廉政作风建设,加强自我监督和约束,规范权力运行,是涉税舆情管理最有效的源头控制方法。

借助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搭建一个舆情监测平台。结合网站、QQ群、微信、微博等较“潮”的网络工具,整合成一个与纳税人直接对话、迅捷交流的网络沟通交流平台。运行要“快”。当前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迫切要求税务机关改变工作方式,主动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广泛了解纳税人需求,听取民意,让交流平台成为直接处理纳税人诉求的“直通车”。把握要“准”。对于税收业务问题,作好在线辅导,对于暂时尚未明晰的政策法规,积极沟通,做好解释工作,使交流平台成为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连心桥”。工作要“实”。对于纳税人关心的政策法规落实问题,及时解答,优先办理,对于作风问题及早向监察部门反映,并尽快将处理结果通知纳税人,使交流平台成为促进工作落实的“监督岗”。宣传要“正”。借助网络平台传递税收正能量,将税务机关的先进个人、典型事例等宣传开去,用实际行动和生动事迹让纳税人感受到税务机关“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辛劳与奉献,提高税务机关的社会形象。

做好一篇文章。做好与政府相关部门及各大媒体的交流文章,特别是与各大门户网站保持良好沟通。当前,部分网站为了博取关注度、提高点击量,对网络爆料不经调查核实就转载,对于网络舆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税务机关应当加强与各大网站的交流,在出现涉税舆情的第一时间发现,尽快调查取证,及时作出回应。并积极与网站管理者进行沟通,澄清误解、化解矛盾、删除不良信息。对于已经发生的重大涉税舆情,立即向党政部门和上级税务机关汇报请示,争取政府和官方媒体的支持,并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把握先机,掌控权威信息发布权,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统一一个声音。就是选好部门发言人,统一口径。税务机关内部要协同作战,做到意见统一,说法一致,不能一个科室一个声音、一个分局一个讲法。部门发言人专职对外发布消息,平时利用微博、空间、官方网站积累人气,树立客观、权威、理性的形象。一旦发生涉税舆情,立即汇报上级领导,并持续跟进,将全面、准确、真实的信息公之于众,将舆情向有利的方向引导。

第四篇: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实施方案

新建县地税系统涉税网络舆情管理

工作实施方案

为积极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不断增强地税部门化解涉税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维护新建县地税形象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治税,实现好与网民良性互动,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涉税舆情管理的通知》(地税发„2011‟92号)及省市局相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主动适应网络条件下行政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按照“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维护稳定、和谐发展”的总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政务公开要求,推进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建设务实高效、勤政廉政、便民利民的地税机关。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充分认识到营造良好的税收执法舆论环境对于提升地税机关社会形象和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重要性,加强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为南昌地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提供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二)重要意义

互联网作为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越来越多的纳税人借助网络媒体了解税收政策、办理涉税事项、发表个人意见,一些涉及税收政策、税务人员或事件的新闻信息,特别是一些负面信息往往成为网上舆论的焦点,如果不加以科学应对,有效疏导,就有可能影响税务机关的公信力、征纳关系的和谐、干部队伍的形象,给税收工作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甚至干扰正常的税收工作秩序。加强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对维护国家机关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服务税收工作大局、营造良好税收舆论环境、促进税收工作顺利开展等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成立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唐绍胜

副组长:付 姚

成 员:江龙、戴广平、邓万仁、凌三毛、袁素娟、李文、邹龙云、许梅、朱卉馨、万长链、程仁水、张叶青、罗龙初、贾考武、辜宏晖、任益群、喻爱民。

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和建议;检查、指导和督促本单位和本部门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研究和协调解决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促进新建县地税系统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积极稳妥、扎实有效推进。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局办公室,承担日常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监控、应对、引导、联络、办理、归档等工作,办公室主任:付姚(兼),副主任:朱卉馨,成员:涂奇、熊世文、李飞龙。

三、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内容。

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本着“实时收集、及时反馈、正面回应、实事求是、群众满意”的方针,做到听民声、察民情、顺民意、得民心,不断优化舆论环境,维护地税形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围绕网上涉税热点、难点问题,加大对纳税人及本系统干部职工关注较多、信息量相对集中、访问频繁的热点网络媒体,例如: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百度贴吧和其他博客、论坛的巡查力度;

(二)加强网站信箱的信件管理,对纳税人及系统干部职工提出的问题及时组织落实和回复;针对网上可能出现的不实言论,适时以发贴等形式主动进行引导、疏导,消除负面影响;

(三)全面推行“规范运行、主动服务、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工作公开透明、高效推进和监督制约的工作机制,对办理结果及时整理汇总,做好统计上报工作。

四、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要求。

(一)转变思想,强化意识。要正确认识网络媒体在新的舆论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重视互联网、关注互联网、驾驭互联网作为新时期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强学习和推进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网络,不断加强对网络舆情规律、网络信息与税收工作关系等相关问题的学习与研究,牢固树立网络舆论有利于促进规范执法的理念,有利于增进征纳和谐的理念,有利于促进税收遵从的理念,在税收工作中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做到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坚持依法行政,廉洁自律,规范办事;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善于利用网络开展税收宣传,解答涉税问题,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与网络媒体的沟通协作意识,主动引导媒体直接参与到涉税舆情引导中来;进一步增强网络舆情应对意识,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把提高舆情应对能力作为服务纳税人的重要资源、有效工具和手段。

(二)与时俱进,提高能力。网络媒体的新特点给地税干部应对舆情提出了新挑战,要适应新要求,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应对模式,在提高应对能力上与时俱进。

一是提高网络操作能力。把互联网知识作为地税干部培训学习的一门必修课,同时加强网络公共危机应对技巧与策略等课程的学习,使广大地税干部能够通过网络这一有效平台和载体,及时回应网友关切的涉税问题,畅通涉税信息交流渠道,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二是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在地税网站及其他网站和主流媒体的正面宣传,及时公开涉税信息,畅通与纳税人的沟通渠道,强化对税收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对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的信息报道,培养涉税舆论意见领袖,让网络成为深入纳税人、了解纳税人、满足纳税人需求的重要渠道,努力塑造服务型地税机关新形象;三是提高网络舆情研判能力。地税机关务必在第一时间准确评估舆情态势,对复杂舆情快速作出准确判断,抢占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让网上炒作、坊间流言、社会谣言止于真相;四是提高应对舆情危机事件能力。于法有据是做好涉税舆情应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涉税危机事件发生后,一定要坚持依法处理的原则,采取的方法、措施都要在法律的框架内。因此,各级地税干部一定要带头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自觉把法律法规作为处理涉税舆情事件的有力武器,赢得网友的理解、支持和尊重。

(三)健全机制,化解危机。建立健全应对涉税网络舆情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建立日常监控机制,保证舆情应对的常态化、规范化。根据要求,设置网络舆情监控人员和负责人,负责网上巡查,关注网上舆论热点,热点帖文博文、流行短信,关注税收服务QQ群、纳税服务微博里的留言、公告,尤其是反映宏观税制改革、微观涉税事项调整、税务人员执法服务等可能引发的突发事件,要及时收集信息,分析研判舆情可能发生的程度,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及时设置和添加网路舆情监控关键词,由网络舆情监控人员每日通过互联网各大搜索引擎、热点网络媒体、政府官方网站留言、微博、论坛等平台进行信息实时监控,对监控发现的问题和疑点,严格落实监控限时处理和“首问责任制”,并将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县局备案;

二是建立应对预警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征纳矛盾苗头及可能造成突发舆情的事件及时预警,防患于未然。坚持依法征税,苦练征税本领,进一步规范执法,优化服务,做到廉洁从税,从源头上避免涉税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抓好南昌地税系统外部网站主阵地建设,及时发布并维护各类信息、工作动态、通知公告等,让公众全面客观地掌握地税部门工作的开展情况;加强对外宣传报道,利用重大税收政策调整、税收宣传月活动等邀请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门户网站等主流媒体记者参加,宣传地税系统的正面形象、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增强舆情引导的权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地税部门工作中的热点、焦点和容易发生舆情的重点问题,研究制订舆情应对预案,一旦发生重大涉税舆情,随即启动响应预案开展处置;认真落实《税务系统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发布税收政策,更新外网信息;充分尊重纳税人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对纳税人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情,做到及时纠错、公开答复,消除负面情绪,防止征纳矛盾事件由现实向网络传递。

三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避免舆情事态扩大。明确涉税网络舆情回应原则、工作流程、引导措施、善后处理等内容,把责任落实到人。地税部门要抢占舆论先机,主动与主流媒体和网站沟通联系,在第一时间说明真相,争取获得媒体的理解与支持,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对网上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舆论,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以正视听;对媒体关注甚至热炒的有关敏感事件,通过新闻发布会、接受专访等正面回应做到政策依据宣传到位、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焦点难点解释到位、事情进展公布到位的同时,可以通过思想敏锐、政策水平高的在线访谈、跟帖、博客等形式,引导舆论,避免涉税舆情无限放大,脱离真相。

四是建立应对联动机制,形成舆情应对工作合力。地税部门的垂直管理体制要求在关键时刻必须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特别是突发性重大舆情以及有可能引发重大不稳定事件出现后,要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和县局报告,以便地方党委、政府动员相关力量,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原则,迅速开展处置工作;加强与宣传、公安等部门和主流网络媒体的联系,充分利用地方政府舆论监测的成熟机制、应对网络舆情的联动机制,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五是建立应对保障机制,构建专业化网络舆情应对队伍。各级领导班子要明确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分工和具体负责人,明确工作职能职责,配备所需的硬件设施,选拔综合素质高、税收工作业务全面、文字功底强、熟悉网络环境的干部,负责信息发布、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网络舆情监控等工作,网络舆情监控责任人、监控员对外网发布信息和回复内容要严格进行审查,属于网络舆情回复的内容,必须经地区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办公室核准,方可发布。同时,加大税收舆情考核问责力度,把涉税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纳入地区地税系统效能管理考评内容,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办法,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推动工作高效开展。

五、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时限。

(一)坚持监控。

可根据网络舆情监控人员实际编排舆情监控值班表和责任人,将监控工作充分落实实处。

(二)及时回应问题。

1.网络舆情监控人员必须在发现网民发布涉税网络舆情信息后3小时内做出相应回应,经本局网络舆情监控负责人(局领导)批示后,将处理单、涉税舆情网站原文或网络截图、拟处理意见和结果等纸质资料(传真)上报县局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办公室;

2.县局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办公室根据上报的舆情监控内容,第一时间报县局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批示,根据批示意见及时完成相关舆情问题回复和解决分办工作的部署安排;

3.各科室在接到舆情问题分办工作安排后,对能够迅速解决的一般问题,要在1个工作日内作出正式解答;暂时不能办理的,必须在1个工作日内先行回复,并在回复中说明理由并承诺办理时限,但办理时限最长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

(三)加强督查备案。

1.网络舆情监控负责人(局领导)要定期对本局涉税网络舆情监控情况进行检查和跟踪督查,对网民重复发帖反映的问题要进行重点调查分析,明确责任,督促落实。对网络舆情监控人员不按时进行监控和不认真解决问题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造成重大社会负面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应不定期召开舆情管理和监控工作会议,分析和研究本单位舆情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制定和完善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充分发挥好各单位和各科室间的协调沟通作用;

3.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办公室对于监测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应及时向县局做好相应问题和答复内容的上报备案

第五篇:涉税问题集锦

1.单位可以和个人一样申请代开发票吗?

答: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7号)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十六条 需要临时使用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凭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书面证明、经办人身份证明,直接向经营地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应当先征收税款,再开具发票。税务机关根据发票管理的需要,可以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委托其他单位代开发票。禁止非法代开发票。”

2.销售二手车是否征收增值税?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二手车经营业务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23号)规定:“经批准允许从事二手车经销业务的纳税人按照•机动车登记规定‣的有关规定,收购二手车时将其办理过户登记到自己名下,销售时再将该二手车过户登记到买家名下的行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销售货物的行为,应按照现行规定征收增值税。……本公告自2012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 3.广告代理业需要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吗?

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广告代理业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问题的批复如下: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字„1997‟95号)第二条的规定,凡缴纳娱乐业、广告业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为文化事业建设费的缴费人。广告代理是经营者承诺为他人的商品或劳务作宣传的行为,只是在经营过程中转托有关新闻媒体发布,因此广告代理业务符合•营业税税目注释‣关于“广告业,是指利用图书…等形式为介绍商品、经营服务项目…等事项进行宣传和提供相关服务的业务”的解释,对广告代理业应按“服务业—广告业”征收营业税。亦即纳税人从事广告代理业务也应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如过去执行中与统一规定不一致的,从1999年1月1日起一律按统一规定执行。

4.发票丢失如何处理?

答:(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令第37号)第三十一条规定:“使用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妥善保管发票。发生发票丢失情形时,应当于发现丢失当日书面报告税务机关,并登报声明作废。”

(2)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8‟80号)第六条第二项规定:“及时处理丢失或被盗发票。当发生发票丢失或被盗时,税务机关应要求纳税人按规定及时刊登公告,声明作废,并列入丢失或被盗发票数据库。一旦发现有开具作废发票者,一律依法从重处罚。”

5.纳税人丢失了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还能否抵扣?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期限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617号)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丢失海关缴款书,应在本通知第二条规定期限内,凭报关地海关出具的相关已完税证明,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抵扣申请。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核,并将纳税人提供的海关缴款书电子数据纳入稽核系统进行比对。稽核比对无误后,方可允许计算进项税额抵扣。”

6.个人保险代理人,是否仅指自然人?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保险代理人税收征管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45号)规定:“

六、本公告所称个人保险代理人,是指根据保险企业的委托,在保险企业授权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自然人,不包括个体工商户。

7.向税务机关申请查询自身涉税信息,应提交哪些资料?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涉税信息查询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41号)规定:“第八条 纳税人按照本办法第七条无法自行获取所需自身涉税信息,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税务机关应当在本单位职责权限内予以受理。书面申请查询,应当提交以下资料:(一)涉税信息查询申请表;(二)纳税人本人(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8、公司支付的贷款利息能否抵扣?

答:根据•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规定:购进的旅客运输服务、贷款服务、餐饮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娱乐服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因此,公司支付的利息不可以抵扣。

9、幼儿园经过营改增后有什么税收优惠吗?

答:托儿所、幼儿园提供的保育和教育服务是免征增值税的,但是超过规定收费标准的收费,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等为由另外收取的费用以及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等超过规定范围的收入,不属于免征增值税的收入。

10、直接收费金融服务是否可以适用免征增值税政策? 答: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4•跨境应税行为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规定‣第二条第(五)款规定,境内的单位和个人为境外单位之间的货币资金融通及其他金融业务提供的直接收费金融服务,且该服务与境内的货物、无形资产和不动产无关的,免征增值税,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适用增值税零税率的除外。

11、挂靠建筑企业如何纳税?

答:以被挂靠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被挂靠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以该被挂靠人为纳税人。否则,以挂靠人为纳税人。

12、营改增企业的一般纳税人核准是多少? 答:连续是十二个月销售额500万元的。

13、一般纳税人出租营改增之前取得的不动产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一般纳税人出租其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的不动产,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5%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纳税人出租其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的与机构所在地不在同一县(市)的不动产,应按照上述计税方法在不动产所在地预缴税款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

14、营改增后小额贷款公司发生的贷款利息是否可以抵扣? 答: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规定,购买方购入的贷款服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纳税人接受贷款服务向贷款方支付的与该笔贷款直接相关的投融资顾问费、手续费、咨询费等费用,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15、纳税人提供的建筑分包服务,总包合同与分包合同的日期不一致,如何确定?答:在判断是否老项目时,一总包合同为准。如果总包合同属于老项目,分包合同也属于老项目。

16、饭店农产品进项扣除问题

答:收购农业生产者个人销售的免税农产品,可以开具收购发票抵扣进项税额;购买农产品经营者销售的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免税鲜活肉蛋产品除外),可以凭销售方开具的增值税普通发票或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

17、房地产企业“一次拿地、分次开发”如何扣除土地价款?答:分两步走,第一步,讲一次性支付土地价款,按照土地面积,在不同项目中进行划分固话;第二部,对单个房地产项目中所对应的土地价款,按照该项目中当期销售建筑面积与可供销售建筑面积的比例,进行计算扣除。

18、之前在地税享受的营业税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营改增之后是否可以继续享受优惠?

答:2016年4月30日(含)前,试点纳税人已经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享受营业税税收优惠的,在剩余税收优惠政策期限内,按照规定可继续享受有关增值税优惠。

19、取得的税控专用设备以及技术维护费的专用发票需要认证吗?认证后如何全额抵减?

答:需要认证,认证后先做进项税额转出再进行全额抵减。根据财税2012(15)号文,为减轻纳税人负担,经国务院批准,自2011年12月1日起,增值税纳税人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支付的费用以及缴纳的技术维护费(以下称二项费用)可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

20、设备检测服务是否属于营改增的范围?

答:•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规定,认证服务是指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利用检测、检验、计量等技术,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业务活动。

21、增值税普通发票丢失后,用复印件无法入帐,如何处理?

答:根据•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发布<山东省国家税务局普通发票监控管理办法>的公告‣(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公告2014年第7号)规定:“第十九条已开具发票的发票联遗失的,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开票方丢失发票联的,应于发现丢失当日书面报告主管国税机关,在县级以上报刊登报声明作废、接受行政处罚后,作废该份发票或开具相应红字发票,并重新开具发票给受票方。

(二)受票方丢失发票联的,可持县级以上报刊刊登的作废声明和主管国税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向开票方请求重新开具发票。开票方据此开具红字发票后,为其重新开具发票。”

22、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方式有哪些?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30号)的规定: “第四条税务机关应根据纳税人具体情况,对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核定应税所得率或者核定应纳所得税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核定其应税所得率:

(一)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的;

(二)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的;

(三)通过合理方法,能计算和推定纳税人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总额的。

纳税人不属于以上情形的,核定其应纳所得税额。”

23、收到一般纳税人开具的农产品销售增值税普通发票,能否抵扣?

答:不能,一般纳税人开具农产品销售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作为抵扣依据。从农户手中收购的,由企业自己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发票题头有收购单三个字;从小规模纳税人手中收购的,对方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税率13%;从一般纳税人手中收购的,对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13%。

24.如何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优化•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相关制度和办理程序的意见‣(税总发„2016‟106号)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1.“一地一证”。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跨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之前,到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外管证‣。税务机关按照“一地一证”的原则,发放•外管证‣。2.简化资料报送。一般情况下,纳税人办理•外管证‣时只需提供税务登记证件副本或者加盖纳税人印章的副本首页复印件(实行实名办税的纳税人,可不提供上述证件);从事建筑安装的纳税人另需提供外出经营合同(原件或复印件,没有合同或合同内容不全的,提供外出经营活动情况说明)。3.即时办理。纳税人提交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税务机关应即时开具•外管证‣(可使用业务专用章)。” 25.建筑业纳税人咨询,开具发票时备注栏是否需要填写项目名称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收管理事项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3号)规定,提供建筑服务,纳税人自行开具或者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发票时,应在发票的备注栏注明建筑服务发生地县(市、区)名称及项目名称。

26.保险公司购进宣传用品赠送给客户,视同销售的话,购进时取得专票可以抵扣,如果购进时取得的是普票,还视同销售吗?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的规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属于视同销售行为。因此,无论企业取得何种发票此行为都需要计算缴纳增值税

27.建筑服务选择简易计税方法,销售额如何确定?

答: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规定,试点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以取得的全部加权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28.营改增纳税人之前领购的地税发票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收管理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3号)第三条第(七)项规定,自2016年5月1日起,地税机关不再向试点纳税人发放发票。试点纳税人已领取地税机关印制的发票以及印有本单位名称的发票,可继续使用至2016年6月30日,特殊情况经省国税局确定,可适当延长使用期限,最迟不超过2016年8月31日。因此,除另有规定外,试点纳税人已领取地税机关印制的发票以及印有本单位名称的发票,可继续使用至2016年6月30日。

29.跨县提供建筑劳务的小规模纳税人在预交税款时,如何享受小薇企业增值税政策?

答: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跨县提供建筑劳务,在建筑劳务发生地取得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按月不超过三万元的,暂不不在建筑服务发生的预交税款。会机构所在的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按照申报销售额来确定是否享受小薇企业征收增值税政策。

30.保安公司增值税是否可以简易征收?

答:保安公司为满足用工单位对于门卫巡逻守护,随身护卫,安全检查等用工的要求,将安保员派遣至用工单位,接受用工单位管理并为其工作,符合劳务派遣服务条件,可以按照劳务派遣服务政策计算增值税。

下载新形势下涉税舆情的发展趋势及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涉税舆情的发展趋势及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业涉税

    建筑业涉税: 甲转让自建的一栋两层办公楼,取得转让价款70万元,已知建设成本为40万元。 已知:提供建筑劳务,成本利润率为8%。 甲涉及1) 营业税及不动产的营业税 建筑业营业税=工程......

    涉税问题

    请问:1.旧的发票专用章使用期限?2.财务专用章从何时开始不能在发票上盖?您好,1.旧式发票专用章可以使用至2011年12月31日。2.根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决定......

    当前地税机关应对和处置涉税网络舆情的几点建议资料[推荐阅读]

    当前地税机关应对和处置涉税网络舆情的几点建议 涉税网络舆情,是指由于各种涉税事件通过互联网传播,人们对此产生的刺激以及对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县地税局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引导办法

    县地税局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引导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认真履行参与社会管理的职责,建立全区地税系统涉税网络舆情监测、宣传、引导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

    负面涉警舆情

    首先得说,媒体和民众要给警察公平的舆论,不要遇到任何事,就把所有罪责都归结到警察身上,总是处在警察的对立面思考问题。舆论有时候会误导公众的视线,让大家一边倒地对警察口诛笔......

    当前网络涉税舆情的现状与危机应对

    当前网络涉税舆情的现状与危机应对【将本文告诉QQ/MSN上的好友】 作者:李彬彬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96910更新时间:2010-11-2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负面信息往往......

    当前网络涉税舆情的现状与危机应对

    当前网络涉税舆情的现状与危机应对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负面信息往往成为网上舆论的焦点。与此同时,网络涉税舆情不断增多,给税收宣传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需引......

    评审类劳务费所得涉税处理建议(推荐)

    评审类劳务费所得涉税处理建议一、开具发票的情况 个人针对评审费开具发票时,需要缴纳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及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及附加实行的是比例税率5.5%,个人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