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文广局服务业改革试点总结
钟山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2017年服务业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接区发改局《关于做好2017年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总结工作的通知》,区文广局高度重视,结合业务工作实际,认真进行梳理汇总,现将我局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快发展服务消费
钟山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根据工作职责范围,积极推动我区文化服务消费,2016年1月,在钟山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促进下,久声相声社开办钟山区久声相声剧场,该场所为钟山区个人投资商业性曲艺演艺场所,定期为群众提供付费相声剧目演出,成为市民享受和消费文化服务的一个重要场所,该剧场获得省、市、区各级领导及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好评。
二、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文化服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文化服务,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2016年11月下旬拟写《钟山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暂行办法》文稿草案,并于12月2日向全区相关单位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后,现已保政府审批,该办法主要初步规范钟山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相关事宜,到2020年,达到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形成与本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机制和供给机制,明确政
本、韩国、非洲;二是积极组织辖区民族文化企业参加各类培训及文博会,不但拓宽了自己的创意理念,更让他们在实际推介、销售中拓宽了如何保护、开发、利用民族民间艺术的思路。如:支持六盘水明飞陶瓷艺术有限公司把钟山文化元素与陶瓷艺术结合,打造有地方民间艺术特色的陶瓷艺术产品,引导该公司开展陶瓷制作工艺体验教学项目,取得较好成绩;三是积极支持鼓励辖区、个人、社会团体举办相关文艺活动。利用免费提供场地、适当资金补助,相继支持举办了任中苏个人书画展,张声鸣个人摄影展,郭家明个人山水画展等3次大型个人艺术展支持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会区彝族学会等社会团体举办摄影展3次。累计参加人数达万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四是认真落实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措施,策划、组织、业务指导、整合资源、优先购买。大力打造“文化钟山”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开展了“文化钟山”群众文艺汇演、“文化钟山”重阳节文艺汇演、“文化钟山”送文化下乡、月照苗族四月等活动,开展活动近百余场次,参与人次2万余人次,受益群众20万余人次。
四、充分发挥和引导社会资源参与体育事业发展
在承办赛事的同时,坚持市场导向,选择一些规模大、影响力大、级别高的赛事尝试市场化运作,逐步从政府包办赛事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过渡,与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北京中锐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六盘水市科学探险协会、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老年体协、贵州未来体育经纪有限公司等合作。目前,凉都〃六
(一)我区文体基础设施层次较低,大型公共文体设施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群众性文化体育设施无法满足市民多元化消费服务需要。
(二)文化体育产业发展仍处发展初级阶段,文体广电产业相关经营管理人才不足等问题,这些瓶颈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的释放。
(三)随着钟山区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手工艺生产经营情况得到稳步提升,但由于我区旅游事业刚起步,游客量不稳定,旅游商品需求量不大的影响,导致传统手工艺生产规模小,景区销售未达到常态化,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实施一批重大基础文化实施项目,不断满足和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物质基础条件。
(二)大力实施本土 “精品工程”。大力发掘本土文化、“三线”文化、原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实施“原创振兴计划”,以凉都文化为依托,重点打造凉都消夏文化节文化品牌,办好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本土文化品牌,积极打造并提升自行车挑战赛、中国凉都定向越野赛、凉都六盘水城市公益徒步走等赛事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积极争取更多具有极强影响力的大型体育赛事精品活动落户钟山。
第二篇:文化馆2017年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总结
钟山区文化馆2017年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总结
1、钟山区文化馆2017年在落实好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充分管理利用好馆内功能用房为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由于文化馆人手有限,采取预约服务、订单服务等方式提供便利。在保证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举办2017“文化钟山”春节群众文化系列活动、2017“文化下乡”、2017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活动、2017“文化钟山·最美夕阳”重阳节文艺展演等活动丰富辖区群众文化生活,收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2、在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工作中,为了提供便利、优质的文化服务,钟山区文化馆充分利用文化馆馆办团队骨干和文化志愿者为辖区群众提供服务和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法来进行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并初步拟写了《六盘水市钟山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暂行办法》和《六盘水市钟山区政府奖励积极开展文体活动赛事暂行办法》初稿,经政府审定发布后,将作为钟山区开展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保障措施实施。3、2017年,根据省、市相关文件初步拟写《钟山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的实施方案》,针对钟山区3个试点单位开展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拟写《钟山区宣传《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宣传工作。
4、今年来,钟山区公共文化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是与群众告诉增长的文化服务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专职人员紧缺,区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服务部门编制少,社区、镇乡文化专干人员不稳定,大多兼职等情况严重制约文化馆服务的发展。
5、文化服务应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物”的问题,通过相关部门严格把关,在规划建设初期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真正纳入管理,保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而不是和其它设施“争地盘”;二是“人”的问题,钟山区级、社区、镇乡文化专干编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核定,社区镇乡人员少、队伍不稳定、多为兼职人员,导致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设施缺乏专人管理,多闲置,基本未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多为应付检查用。
6、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和《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3个文件内容,为了加快钟山区文化服务的发展,拟写并由政府发布《六盘水市钟山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是指导规范了“十三五”期间钟山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规范性文件,指导逐步建设形成钟山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7、2018年,钟山区文化馆进一步加强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工作,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的阵地文化服务。同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创作更多具有时代主旋律的文艺作品,结合“文化下乡”、文化扶贫等工作进行宣传。开展好“我们的节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发动社会参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篇:区文广局工作计划
区文广局工作计划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一个中心”即:文化强区;建设“文化xxxx”;突出“两个重点”即: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备战长沙市第八届运动会;抓好“三个建设”即:党的建设、服务建设、阵地建设;提质“四大品牌”即:文物保护xxxx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新方法、送戏下乡艺术新形式、农家书屋管理新思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我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党的建设,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组织保证。一是深入开展局系统整顿机关作风纪律活动,将作风纪律建设融入日常管理工作全过程,同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二是围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在全系统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抓好先进典型的树立,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激励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奋发向上,创造新业绩;三是围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党性教育,采取回顾党的成就,学习党史、党章,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和优秀党员和优秀干部“交流讲党课”等形式,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创新服务能力;四是推进文体广电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大文体广电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反腐倡廉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深化《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监督,促使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同时,全面推进党务公开,深化政务公开,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扩大廉政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二)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1、建设和巩固城乡公共文体基础设施。一是规划启动大型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场馆建设,着力提升我区城市品位;配合做好区公共文化体育艺术活动中心前期选址工作,尽快缩小我区与其他五区和长沙县、浏阳市和宁乡县的差距;应对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公园式城区建设要求,全力以赴抓好群众文化体育中心现有场馆提质改造,提升吸引力和影响力;二是逐步做好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体育等公共文体设施免费开放;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加大对两馆免费开放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加财政经费,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着力打造“10分钟”文体圈,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覆盖率达90%;抓好示范性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中心)建设;保障全区健身器材投放率达100%,让辖区居民出门即见文体设施,推窗即有文化气息,全面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2、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按照区委宣传部的工作部署,主动承办相关新春系列文体活动;继续实施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红色电影周”等活动;定期开展基层文化需求调查;推进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挖掘“民间文化人才”队伍,着力培育民间文艺团体,加大普及和扶持力度,培育“百团十佳”;加快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工程建设,进一步巩固扩大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成果,形成覆盖全区的现代化广播电视网络。
3、打造文化特色工程。积极举办各类导向性、示范性大型文艺活动。继续开展新春舞龙大赛、“舞动xxxx”广场舞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改善全区人民精神风貌;依托靖港古镇、铜官古镇、乔口渔都、新康戏乡等特色乡镇开发,开展文化艺术节、戏曲节等活动;以“相约斑马湖”、“舞动xxxx”等文体活动为平台,依托雷锋艺术团、利群艺术团、xxxx皮影队、华夏剪纸等群众文艺团队,开展xxxx优秀民间民俗文化发掘和展演,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结合乡村文化特点,积极组织、鼓励各乡镇、村(社区)举办各类民间文化活动,逐渐形成有看点、有亮点的鲜明特色,打响xxxx地域文化品牌。
4、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升xxxx整体文化品位。坚持保护利用、传承弘扬并重,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努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规范地面文物管理;建立健全文保队伍,举办一期文物保护工作培训班;对湖南和平解放秘密电台工作站旧址等一批文物点进行维护修缮;积极稳妥地推进xxxx影剧院的维修工作,力争年内完成;配合省、市考古部门做好汉王陵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工作。按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安排,适时推动和协助做好唐文化园、汉文化园和团头湖湿地公园等三大历史文化园区的建设,实现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和共羸;继续做好“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配合相关部门组织申报一批“非遗”保护项目;结合“文化xxxx”建设,开展一次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演活动,切实提升我区城市品位。
5、积极推进体育事业新发展。一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利用元旦、春节、五
一、全民健身节、国庆节等时间节点,依托舞龙、欢乐腰鼓等群众体育活动品牌,组织开展面向基层、小型多样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健身活动,并形成品牌、示范和辐射效应,营造浓郁的全民健身氛围;二是积极备战长沙市第八届运动会。深入总结参加七运会成功的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竞技体育规律、项目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做好市八运会备战计划安排。加大备战保障体系建设,制订备战方案,落实责任主体,立足于早、着力于细,对训练工作进行全方位保障,并争取奖牌名次往前移;精心策划和指导学校组织好各类体育比赛活动。三是加强体育健身活动的指导和管理,举办一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
(三)细化责任,努力加强市场监管
深化和巩固文明指数测评工作成果,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监督管理,强化重点领域和重点点位的监控,大力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严肃查处接纳未成年人等违规经营活动;继续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管理,从严查处违规经营企业,净化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坚持做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不断加强广电行业管理,引导行业规范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第四篇:都江堰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汇报
都江堰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汇报
成都市商务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总体思路,紧紧围绕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建设世界田园城市”和“构建国际旅游城市”工作目标,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发改产业【2010】1826号)文件精神,都江堰作为成都市申报国家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一部分,现将2010都江堰市综合改革试点区内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和完善综合改革试点区工作机制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都江堰市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为加快成都市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我市于2010年成立了“都江堰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并亲自牵头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履行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规划、服务、督促检查等职能。各乡镇、市级各成员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创新服务业重点集聚区规划
2010年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都江堰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古城区商业规划》、《商业网点规划》、《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我市旅游局、文广新局、科技局等有关部门也已完成《龙门山旅游总体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生物医药产业规划》等专项规划,完善的规划统揽和指导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我市以优势产业为支撑,先导产业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错位发展的重点集聚区,不断提高服务业的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水平,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服务业规划体系。
(三)建立综合改革试点区统计工作体系 按照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内容和工作职责,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会同市发改、统计、旅游、投促等部门建立了以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主要经济指标数据统计、新兴产业数据统计、政策研究、重点项目推进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为市政府决策和产业发展导向提供了有力的数据
支撑。
(四)创新全市投资促进工作和重大项目管理制度 始终把项目工作作为发展服务业的抓手和“牛鼻子”,下大力气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引进和服务工作。综合改革试点区内由我市投促部门牵头完善投资促进工作体系,一是成立全市投资促进中心工作体系,明确各阶段责任主体单位,充分发挥行政效能督查督办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全市投资促进项目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开展“服务业专业项目库”、“投促中心项目例会”、“重大项目协调会”等形式推动试点区内和产业集聚区的项目建设。三是完善投资促进政策,2010年新出台《都江堰市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都江堰市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修订了《都江堰市新型工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全市对外开放政策体系并同时实行重大社会投资项目VIP绿色通道服务。
二、综合改革试点区内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一)试点区区域经济快速恢复
按照成都市委、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灾后我市区域经济快速恢复和增长,2009年市域经济全面超过灾前水平,被四川省评为“县域经济先进县”,在此基础上2010年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趋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134亿元、200亿元、60亿元,较震前03年增长82.8%、452.5%、105.7%;财政总收入实现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6亿元,分别较03年增长486.5%、591.8%;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较03年增长31.5%、121.3%、81.2%。“十一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五年居成都市三圈层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达15%,总量连续五年居成都市三圈层第一位;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跃升至成都市三
圈层第一位。
(二)重点旅游聚集区建设情况
1、旅游业全面恢复
灾后重建以来,我市景区景点全面恢复。我市二王庙、老君阁、清溪园扩展等景点重建并已对外开放,玉垒阁主体工程完工。我市AAAAA重点旅游点二王庙古建筑群修复工程全面竣工,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景点恢复重建基本完成。完善提升了虹口乡、青城山镇、大观镇、紫坪铺镇等乡村旅游区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打造形成了彭青线、成青线、蒲张线乡村旅游带和高原村、茶坪村、欣禾村等旅游特色村,虹口乡、茶坪村分别被省、成都市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都江堰市通过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市的检查验收,虹口AAAA级景区创建也于今年顺利通过验收。重点景区的全面恢复营业有效的提升了我市旅游承载能力,2010年我市全年接待游客114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9亿元,分别较
2009年增长20%和21%。
2、重点项目不断完善
2010年我市龙门山功能区建设引进到位内资7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10万美元,列为成都市龙门山功能区建设重点旅游项目34个,今年新开工5个,已竣工10个,完成投资23.5亿元。重点项目两中心一博物馆、青城国际豪生酒店二期、《道解都江堰》、《青城》实景演出项目、泰安古镇一期打造等项目已完工建成,堰上青城体育休闲公园、青城洲际酒店、经都置业酒店等项目已开工。我市启动了首批标准化乡村酒店和城市商务酒店建设,目前,有9家星级饭店、225家社会旅馆(含新建)、1019家乡村酒店和农家乐已落成营业,提供床位3.4万张,成功打造“熊猫驿站”等一批高品质乡村酒店,全市旅游承载能力大大增
强。
(三)商贸流通市场建设情况
1、加快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
2010年全面启动了城区首批10个新型社区标准化菜市场示范点的建设,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予乐标准化菜市场,城市北区、永丰小区、壹街区等在内的标准化菜市场,将于春节前完成主体工程。为全面提升我市农贸市场建设,2010年全年完成我市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扶持资金80万余元,并在硬件设施建设、安全监测体系等方面全面提升市场功能,我市标准化菜市场从规划建设到后期经营管理,都将达到成都市中心城区水平。
2、完善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
全面开展 “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及“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等民生工程体系建设。城区100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网点工程的的启动必将为提升我市城市功能,服务于人民大众带来新的契机。“万村千乡”工程的实施,使城乡物流配送渠道畅通、快捷,促进了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以旧换新” 最大限度地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质化的商业服务,极大的活跃了农村消费市场。农村综合商贸服务中心的建设,增强了生活消费品流通体系的基础作用,发挥商品配送、品质管理和应急保障的社会功能。截止2010年12月,家电下乡网点140个,销售金额约7000万元,销售家电数量37000台,全市“放心商店”236家,实现我市乡、镇(行政村)全覆盖,2010年全年我市“家电下乡”财政资金补贴达800万元,再生资源体系建设扶持资金30万元,商贸服务中心建设资金补贴30万元,我市商贸流通市场全面提
档升级。
(四)重点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情况
1、泰安古镇业态提档升级
按照成都市政府关于提升泰安古镇业态的指示精神,2010年我市重点开展青城后山泰安古业态提升工作,该项工作由市青都局、旅游局、商务局牵头成立的泰安古镇业态打造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落实。目前泰安古镇招商及业态策划方案已经完成、风貌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工作已经启动、品牌连锁客栈——熊猫驿站等知名品牌企业也已经正式引进,2010年积极争取成都市政府争取泰安古镇业态扶持资金300万元(申报成功),旨在项目促进,基础建设、业态提升、宣传策划等进一步提档升级,下一步都江堰市政府拟安排1000万泰安古镇项目引导资金,以全面提升我市重点旅游区业态整体形象。
2、做好都江堰市古城区商业网点建设
为有效推动我市古城区商业功能布局,全面推进我市“世界田园城市”建设,2010年我市全面启动了古城区建设项目。古城区重点商业项目的布局策划工作、建设方案、业态策划、《都江堰市古城区商业功能和重点项目布局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古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风貌改造、重点景观项目打造等已全面启动建设,目前古城区新东门等一批标志性建设景观已经完成,该项目总投资28亿元,子项目涵盖面达54个,预计
2011年初步完成整体打造。
3、全面启动城市新区商业功能布局工程
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完成,按照都江堰市委、政府确定的“1475”城镇体系构架,全面提升我市城市新区业态形象,2010年我市全面启动壹街区、高桥小区、兴堰*丽景、金江小区、沪都家园、民主小区、慧民雅居、兴堰*逸园、教师公寓等9个安置区内的商业业态规划并分布实施。目前9个安置点位共计商业面积29万平米的城市新区商业业态布局工作已经开始,现第一阶段8000平米商业面积布点工作已经完成,新引进红旗、互惠、老邻居、百扬等大型连锁超市入驻我市。第二阶段工作也已经开始,预计明年5月将全部完成城市新区业态打造工作。
(五)新兴产业聚集区建设情况
1、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建设情况
2010年我市青城山软件产业园区(东软)被成都市授牌为“成都市重点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现示范园区内共计8家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培训机构1家,其中今年新引进服务外包企业2家,新增重点项目BPO呼叫中心、诺基亚测试中心等。全年我市服务外包园区完成离岸、在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400多万美元,积极争取成都市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资金100万元,企业人才培训扶持资金40万元,并在示范园区开展了项目促建、BPO项目建设、人才培训机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企业招
商引资及项目推广等工作。
2、电子商务产业
今年9月,由中国银联和都江堰市政府合作在西南地区首个电子商务手机支付平台正式启动,都江堰市首个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也在今年正式投入运营,我市重点电子商务平台项目都江堰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也在加速推进建设。网上手机支付平台和网上景区门票支付的开通是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第一次规模性运用,必将对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这是市政府大力推动和利用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商务模式,实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国际田园城市”目标的重大举措。今年我局以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手机支付平台为契机,通过酒店、餐饮等专业协会积极引导20余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申报企业资金扶持180余万元,目前全市电子商务企业达300余家,电
子商务普及率为27%。
3、节会产业活动开展情况
2010年我市紧紧抓住 “成都高端会议首选地”和“节会中心城市”的机遇,全力打造节会业中心城市,成功承办了“上海对口支援地区特色商品迎春博览会”、“2010中国〃都江堰国际啤酒节”、“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闭幕式”、“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美食购物展”、“上海国际模特大赛西南总决赛”、“首届中国西部高端时尚品牌峰会都江堰论坛”、“第七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都江堰主题会场”、“2010上海.都江堰国际减灾与公共安全论坛”等一系列重大节会活动,通过牵头承办、参加系列节会活动,体现了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抓大放小”的办节思路,充分发挥了会展产业的经济带动和产业辐射作用,有效促进了产业恢复和提升,大力宣传了我市灾后重建成果,进一步加强了和上海市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和旅游互动,扩大了都江堰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力助推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和国际旅游城市建设。
(六)成都市重点服务业项目概况
经都江堰市委市政府研究及成都市确定的我市重点服务业项目29个,总投资141.32亿元。2010年29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6.25亿元,截止到12月20日所有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44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7.3%,总体推进情况较好。其中我市重点项目中投产达产项目1个,完成投资5000万元,完成计划投资100%;加快建设项目5个,完成投资41.1亿元,占计划投资的92.7%;促进开工项目8个,完成投资60.2亿元,占投资计划的96.5%。积极鼓励、引导重点商贸项目成都百货大楼、城市购物、嘉城购物中心、家美福超市、红旗连锁、互惠超市等商贸项目的恢复营业。百伦广场、都江明珠、中国水街、岷江国际、都之都商业广场、发润发超市等在建商业项目确保明年内投入运营。同时,积极推进汽车商城、博美装饰城、会议中心、张江商贸中心等重点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明年动工。
三、试点区内政策措施及建议
(一)综合试点区内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服务业呈现低层次的均衡发展格局。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消费性金融三大传统服务业保持了发展的优势,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教育、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代表的公共社会服务业支撑了区域正常运转,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文化
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
2、核心产业发展不充分
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旅游发展现状与国际旅游城市的高标准旅游目的地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旅游产业链较短,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客源结构以省内游客为主导、产业结构以观光产品为主导、消费结构以中低端消费人群为主导;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缺乏运动、休闲、度假等高端功能设施配套,对国际旅游城市的打造不能形成有力的支撑;缺乏旅游核心特色,对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展示不够。
3、支撑载体发展滞后
一方面,缺少较大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服务业企业平均规模较小,以个体工商户为主,在组织规模、服务技术、服务质量、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内著名的企业集团。另一方面,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星级酒店数量较少,规模档次不高。
(二)措施及建议
1、加大本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引导资金采取贴息、补贴及对国家、省有关扶持资金配套等方式,专项用于全市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市政府不定期评选表彰全市优秀服务业企业
并予以奖励。
2、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融资环境,成立服务业投融资及策划平台,积极支持服务业发展。
3、建立现代服务业行业协会(商会)管理机制,积极筹建和完善旅游业、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商贸服务业、会展业等行业协会(商会),促进现代服务行业协会市场化运作和行业监管体制。扩大行业协会的普及范围,吸收民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外资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入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4、创新用地保障制度。服务业项目用地可区别不同情况采取出让、租赁等方式依法供地。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供地政策的服务业项目,优先安排土地供给,确保项目落地。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的比例,对列入国家和省鼓励类的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
5、创新人才保障机制。加强旅游、商务管理、会展、软件研发等重点领域的服务业紧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依托本市高校或与市外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培养我市急需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和流动机制,为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市发改委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报告
市发改委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工作报告
市发改委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报告
市政府:
2010年1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实施方案明确了这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并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申报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接到通知后,我委与新区管委会迅速组织人员进行了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
国家将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开展服
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一
是培育主体功能突出的国家或区域服务业中心。方向是选择集聚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服务等服务行业的地区,通过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业化水平高、影响力大的服务企业或机构,逐步形成国家或区域服务业中心。二是建设生产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方向是以工业园区或产业聚集区为重点,针对工业园区或产业聚集区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研发设计、信息咨询、检验检测、节能环保等配套生产服务业,促进相关生产服务企业或机构集聚化发展。三是创新生活服务业发展方式。方向是支持具有自然、人文、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但不适宜大规模发展工业的中小城市,大力发展旅游、养老、文娱、健身等生活服务业。四是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方向是建立传统交易市场与新型商业业态相结合、有形市场与虚拟市场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流
通体系。五是科学调整服务业结构和布局。方向是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制定优化服务业结构和调整布局的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增强城市服务业辐射带动作用。
二、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意义
一是提高知名度,促进区域发展。国家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列入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地区,将极大的提高地区知名度,并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本文来源: http://促进区域经济加快发展。二是政策支持。对列入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地区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国家层面解决的,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研究并尽可能予以解决。鼓励试点地区服务领域技术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知识产权交易活动。鼓励创业投资机构投资技术创新型企业,符合规定的可以享受创业投资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二
是资金支持。国家将安排4亿元资金用于试点地区服务业重点项目和新兴服务业发展。
三、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申报条件
一是申报试点区域应是县级行政区域或产业园区。二是申报试点应具有全国或区域领先的相关产业基础,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影响力大等优势。三是申报材料齐全。包括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请示、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保障措施涉及的相关承诺文件等。其中试点方案要思路清晰、定位准确、远近结合。保障措施方面要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建立强有力的服务业领导协调机构和工作机制。
四、我市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情况
我委经过认真研究,认为××新区具备申报条件,应以“创新服务业发展方式”为切入点开展申报工作。近期,我委
与省发改委进行了沟通,省发改委已明确表态全力支持××新区申报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并承诺河北省只申报××新区一家。
五、下步工作建议
申报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意义重大,若××新区成为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将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将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申报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范围广、任务比较繁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进。
1.成立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协调机构。这既是申报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必备条件,也是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市政府应尽快召开专题会议,确定服务业发展领导协调机构和责任分工。并建议设立服务业发展办公室,适当提高行政级别,统筹协调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
2.组织力量开展申报工作。国家发改委要求4月30日前报送申报材料,考
虑到省发改委初审和协调时间,我市应于3月底前完成申报材料准备工作。时间紧,任务繁重,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编制试点方案、市政府需要出具相关承诺文件。建议市政府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由牵头部门负责申报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3.落实申报工作经费。申报工作需要聘请专家编制试点方案,还需要开展前期推进工作,建议市政府帮助解决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申报工作经费200万元,并按照国家发改委“试点区域要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并逐年扩大规模”的要求,增加市本级财政预算中服务业引导资金规模。
二〇一〇年二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