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曲子镇双城村“三统筹”机制建设试点 工作总结
曲子镇双城村“三统筹”机制建设试点
工
作总结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三统筹”机制建设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为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我镇把双城村确定为“三统筹”机制建设试点村。双城村是曲子镇政府所在地,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800户3461人,总土地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100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豆类、油料为主。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30元。现就我镇双城村今年的“三统筹”试点工作完成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三统筹”试点工作的开展,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我们按照洁化、美化、亮化、硬化、绿化的总体要求,镇村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党员及村民代表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把试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实事工程来办。同时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村主任为副组长,其他骨干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镇村两级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2、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为了使“三统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顺利实施,我们非常注重宣传发动工作,利用党员大会、电子显示屏、张贴宣 1 传标语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并要求广大党员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从我做起,形成讲卫生、讲文明、讲道德的良好风气,使广大群众在思想上对农村“三统筹”试点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通过多渠道的宣传发动,村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制定实施方案
在广泛听取农民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建设实施方案,将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建设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综合配套,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实施方案既有针对性,又有指导性。
4、建立规章制度
为了抓试点工作,村上制定了《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了卫生责任书,强化村民保持村容整洁的意识,引导和规范农民的行为。
二、主要工作
针对村上实际情况,镇村两级多方筹措资金385万元进行了各项工程建设,其中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85万元,申请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300万元。以上资金保证了各项工程建设的实施。
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建设:投资200万元,对双城村集中式饮水设施进行改扩建,并配套建设饮水达标处理设施。
2、人蓄粪便处理:投资8万元,在双城村新建粪尿分 2 集式卫生厕所40个,每个造价2000元。
3、垃圾收集与处理:共投入资金27万元:其中,在居民点、村街道及公路沿线农户居住较集中的区域,新建垃圾收集仓20个,每个造价2000元,共4万元;新建一处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场,共投资15万元;购置垃圾转运车1辆,价值8万元。
4、废旧物回收与利用:投资100万元新建废旧地膜回收处置厂,集中处置全村的“白色垃圾”。
5、绿化建设:投资50万元购置树种,绿化庄前屋后、道路两旁。
三、工作成效
一是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生态村创建工作的实施,村内生活垃圾、作物秸秆、人畜粪便(三废)基本做到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转变成肥料、饲料和燃料(三料),乱堆、乱弃和露天排放现象得到彻底改观,农田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率达到91.5%,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达到80%以上,农业投入品等废弃物全部集中回收。
二是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统筹”试点工作可以从多个环节促进农民增收。首先是推广新型能源技术,通过“一池三改”,特别是沼气池,太阳灶作为辅助,解决了农民生活用能。经预测,每户每年节煤节柴节支800元左右。其次是推广农业生态新技术,通过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增加农作物单产。
三是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观念的转变。通过试点工作的 3 开展,在全村实现了十大观念转变。即实现了农业生产田间垃圾由乱堆乱扔向集中回收,专人定时清理转变,实现了村内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到处乱堆乱放乱排向集中堆放、专人管理、分类回收、分类处理转变,实现了农村生活用能由农村妇女砍树木、铲草皮、用秸秆弯曲炊事向用可再生新型能源沼气、太阳灶直立炊事转变,实现了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向大量施用沼肥等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施用,提高农产品质量转变,实现了由原来的传统农业生产向秸秆养畜+沼气+肥田的农产品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的转变,实现了畜牧业发展由原来的传统养殖向科学养殖的方向转变,实现了广大农村农民由原来的自给自足经济向商品市场经济转变,实现了由原来农村脏乱差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新农村建设转变,实现了农民由原来的散漫无人管束向村规约束自我竞争转变,实现了由原来破坏环境向保护环境转变。
四、今后工作打算
虽然我们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认识到这只是初步阶段,对照上级的要求和村民的期望还相当的差距,比如一些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村民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一部分村民乱倒垃圾现象依然存在等,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各种设施,加强宣传,落实责任,继续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理清思路、明确工作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加快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全面带动 4 全村经济发展。
2、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抓好生活垃圾的收集工作,早日实现村内净化、绿化、洁化、美化。
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村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第二篇:环县曲子镇双城村生态村建设情况
环县曲子镇双城村生态村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县按照生态县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依据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及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以生态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绿色”创建为切入点,强化各类污染综合防治,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结合我县生态县创建工作实际,今年,我县将完成曲子镇双城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申报及环城镇十八里村、环城镇西川村、演武乡路家塬村、樊家川乡樊家川村、洪德乡肖关村、四合原旅游开发办公室四合原村和曲子镇楼房子村共七个村创建省级生态村申报。
曲子镇双城村地处211国道沿线,位于镇政府所在地。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800户,3243人,总土地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100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豆类、油料为主。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12元。近年来,为优化该村人居生活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狠抓“三项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村上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包村干部、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村委会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和村文书为成员的国家级生态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制
第三篇:2007上半年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总结
2007上半年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总结
整理
我镇根据省、市、区的部署,认真抓好X村和X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积极抓好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X村把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按照新村规划设计图,现已建好一层以上的有46户,其中建好二层的有30户。X和X两个村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已委托浙江设计院设计。
(二)培植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X村先后被评为区级信用村、文明村和魅力乡村。一是立足自身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旅游文章,发展旅游产业;二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鼓励种植大户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辣椒200多亩;三是转移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180多人。X村一是抓好传统手工艺制造业——竹帘,扩大油竹种植面积,并加强与外商合作,产品出口台湾、日本、韩国等地;二是大力发展无公害水果,种植黄花梨500多亩;三是转移1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到XX承包种植蔬菜,25人到XX信和硅厂上班,以及引导群众走出村庄从事经商活动等。通过以上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加强“五通”工程,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XX村的通村主干道已全部实现硬化,并已通电、通电话、通卫
星电视,人饮工程总投资15万元,现已完成投资8万元。X村的通村主干道也已全部实现硬化;人饮工程已建成并通过上级部门验收,群众喝上了安全的自来水;安装了卫星电视;村部办公楼已建好一层;新村的电和电话将在近期开通,但新村门前的道路还未硬化。
(四)加强整治力度,改善村容村貌。
XX村投资2万元安装了路灯,投资1.9万元修建了路桥防护栏,投资1万元建设了沿河路绿化带(绿化品种为吊钱柳、桂花等),投资3.5万元建设了标准的灯光篮球场。认真清理卫生死角和暴露垃圾,并聘请卫生保洁员上门收集垃圾,进行统一填埋处理。X村投资
3.5万元铺设了路面,并发动群众新建和改建卫生厕所,修建排污沟和垃圾池。
(五)其它工作
一是积极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两个村的农户参保率均达100%;二是努力创建“农民之家”,配备乡村医生,加强卫生服务所建设;三是推行村务决策听证和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提高群众满意度;四是抓好村党支部“五好”创建活动,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实现“六好四有三落实”;五是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六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X和X分别完成标准化建设渠道1公里、1.5公里,分别完成机耕路建设3公里、5.5公里。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X村方面:一是加强环境整治,建设垃圾池、垃圾填埋场、公厕、排污管道,清理河道、牛圈等,绿化美化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提高
生活质量。二是完善“农民之家”,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三是续建人饮工程。四是拓宽改造村内道路。五是建设骨灰堂。六是以被区评为“魅力乡村”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古迹群的开发保护,新开发瀑布等旅游景点,积极发展“农家乐”、生态游等旅游项目,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七是发展无公害蔬菜、转移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等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X村方面:一是继续抓好新村主体工程建设,完善新村配套设施建设,做好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重点抓好外墙粉刷、垃圾池、垃圾填埋场、排污管道及村内路面硬化、建篮球场、安装路灯以及完善人饮、电、卫星电视等。二是聘请卫生保洁员上门收集垃圾,进行统一填埋处理。三是进一步做大做强竹帘产业。四是加强果园管理,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农业。五是续建办公楼,创建“农民之家”。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1、村集体经济薄弱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新农村建设在实现“村容整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急需上级有关部门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新农村建设缺乏强有力的指导。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是摆在面前的大问题,为此建议上级部门下派负责任、能力强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驻试点村进行指导、协调。
XX镇人民政府
第四篇:xx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总结
一年来,xx镇xx村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及市、县有关单位的帮助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按照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逐步到位。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全村面貌有了大的改观,新农村建设效果十分明显。
一、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中部,为镇政府所在地,全村人口4255人,20个村民小组,890户,全村耕地面积2450亩,党员91名,两委干部7人,主要特色产业有四大怀药种植加工、塑料加工、纸业生产等。2005年人均纯收入3880元。
二、主要作法
1、强化组织,加大宣传力度
村里成立了以村委主任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选出工作踏实、责任心强的村民代表为工作骨干,负责新农村建设日常事务。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办法和建设目标,进一步调动全村村民关心新农村建设、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速度。
2、责任到位、分工合作、建立奖罚激励机制
按新农村建设标准的九项要求,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依任务性质不同进行了分工,将工作人员分成5组,分别负责不同工作,避免了推诿扯皮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经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奖罚措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各工作组定计划定目标,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日程表,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按时完成。
3、发动社会力量,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针对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量大,需用资金多的情况,村建设领导小组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在取得多方支持的同时,借助市县帮扶单位,筹措资金,使各项建设工程有了可靠保障。
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1、完成村庄编制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合理,即符合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又不失城镇发展要求。
2、全村计划硬化道路9条2900米,已完成8条2200米,剩余一条道路铺设已近尾声,月底前保证按时按质收工。道路绿化已做好计划,确保美化绿化率达100%。
3、村庄排水工程已基本完成,全村共挖排水沟3630米,路沟预制已基本完成,村内已建设积水坑塘3个。
4、全村共拆除低矮破旧房屋50间75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30间300平方米,确保了村容村貌的整洁有序。完成了长久垃圾的清理以及村内外的乱堆乱放清除,落实了四有一落实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了各种线路架设,清除了村内各种有碍观瞻的标语广告,美化墙体10000平方米,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5、完成118个露天粪坑和简陋厕所的拆除,改造卫生厕所850个。
6、完成了村文化中心建设,建起了村卫生室,理发店、澡堂和公厕,使村公益公共设施逐步完善。
7、建设了文化游园,保证了村民休闲时节的健身娱乐。
四、不足之处
1、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村内建设3处景观墙工程还没有完工。
2、由于村内道路还没完全结束,道路绿化工程有待进行。
3、新农村建设成果管护措施仍需落实。
第五篇:敖镇城乡统筹试点建设汇报材料
敖镇统筹城乡试点建设
汇报材料
中共敖勒召其镇委员会
敖勒召其镇人民政府
(2011年6月1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敖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旗参加统筹城乡试点启动仪式并亲临敖镇调研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我就敖镇统筹城乡试点建设工作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敖镇建于1983年10月,是全旗政治、文化和综合服务中心。地处旗境中部,东邻昂素镇,南接城川镇,西和北连上海庙镇,西南与宁夏盐池县接壤。
全镇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243万亩)。总人口1.3万户、3.6万人,其中,农牧区4836户、14235人,少数民族0.75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镇下辖6个社区(4个城镇社区,2个农村社区)、12个嘎查村(农区7个村,牧区5个嘎查),按照“三区”发展规划,农区有3个村属于禁止开发区,其余9个嘎查村属限制开发区。草原面积179万亩,水浇地9.66万亩,牲畜总头数26万头只。
敖镇既有农区,又有牧区,是典型的农牧结合地区,地貌以硬梁和沙川为主,地势平坦,地形独具特色,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有天然气、石膏、陶土等10多种,且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形成以三段地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大沙头自然风光旅游、“农牧家乐”生态休闲旅游等人文和自然景观为主题的旅游格局。近年来,我们按照旗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确立了“1234”工作思路(一个主题:以建设“宜居宜业”新敖镇为主题,促进地区实力和形象大幅提高;两大战略:实施城镇带动和镇郊经济战略;三大体系:健全完善市场流通、科技信息和公共服务体系;四大基地:建设特色种植及设施农业、育肥养殖、林沙产业、农畜产品及劳动密集型加工基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植产业支撑,健全服务体系,着力改善民生,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046元和8779元。
二、统筹城乡试点建设的思路
按照鄂前旗统筹城乡试点方案,我们将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五大工程,推进统筹城乡、集中发展。
一个目标:
就是要紧紧围绕“建设中国西部极具魅力的草原文化名镇”这一奋斗目标,加快旧城区改造,推进转移农牧民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保障转移农牧民和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断优化建成区功能布局。依托“一乡两基地”文化品牌效应,以文化产业园为依托,加快发展以民族文化旅游及其他文化产业为主体的文
化产业体系。到2015年,建成区基本完成平房改造,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5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87%,建成功能完善、配套齐全、民族文化气息浓厚的花园式精品城镇。
五大工程:
人口转移工程。按照人口集中、设施配套、土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标准和要求,加快三段地新型村庄建设,统筹规划居住区、公共服务区和产业发展区,打造城乡统筹重要节点。认真落实“六个一”配套工程,提高转移农牧民生活水平,通过二、三产业就业转移和城乡社会保障转移等方式,推动农牧业人口向城镇和新型村庄转移,形成人口转移“大集中、小集聚”格局。到2013年,全镇共转移农牧民4265户,12534人,农牧区人口减少到571户,1701人,其中,2011年完成禁止开发区三个村及敖银公路沿线1138户、2506人整体搬迁转移;2012年,计划搬迁转移农牧户1250户、4011人;2013年,计划搬迁转移农牧户1877户、6017人。
现代农牧业建设工程。采取整村规划,集中布局的方式,推进规模经营、集约发展。在西部农区,集中连片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发展规模化特色种养殖业。依托三段地牲畜交易市场,建成辐射蒙陕甘宁及周边地区的重要农畜产品集散地;在东部牧区,重点发展现代畜牧业庄园示范户,推行商品畜牧业标准化养殖模式和绒山羊增绒技术,逐步实现品种良种化、饲草料配方化、羔羊出栏短期化、生产饲喂全程机械化、饲养管理科学化;在镇郊,打造“菜篮子”设施农业基地,建设生猪、肉羊、肉牛标准化养殖园区,发展苗木繁育产业。按照农牧业区域布局,健全完善市场流通和科技
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经济组织,推进农牧业经营向联营和公司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到2015年,全镇建成现代农业基地3万亩,新增设施农业2000亩,发展苗木繁育基地1.5万亩,培植现代庄园示范户150户,新建养殖园区5处,达到年出栏50万只肉羊、20万口生猪、1万头肉牛的养殖规模。
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力争每年完成以柠条、杨柴为主的人工造林面积10万亩,抓好天然林保护、禁休牧项目建设。通过采取发展镇郊苗木繁育基地、建设环镇生态圈及生态移民、村容村貌整治、千家万户种百树、全民义务植树等措施,到2013年,植被覆盖度、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88%和18%。推进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新修柏油路153公里、沙石公路185公里,不断提升道路通行力;优化电网布局,架设高低压线路435公里,满足新型村庄、产业区用电需求。加强人畜饮水和农田水利建设,新建安全饮水工程2处,全面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中心村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通达率100%。加快沼气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牧区能源体系。
创业促就业工程。加快推进大沙头旅游景区建设,辐射带动生态休闲及农牧家乐项目开发和建设,增加农牧民就业渠道和非农收入。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农畜产品加工园和农贸市场,不断拓宽转移农牧民的就业渠道,搭建转移进城农牧民创业就业平台。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劳动力市场,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充分挖掘就业潜力,优化
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发展家政、养老、陪护等社区家庭服务业,拓展富余劳动力就业空间,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
社会事业建设工程。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统筹建设幼儿园、文化馆、卫生院、社会福利中心、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等一批便民、利民服务设施,为城乡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建立低收入群体帮扶救助制度,健全弱势群体保障和服务体系,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基层组织和政法综治维稳组织建设,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努力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三、2011年统筹城乡重点项目
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统筹城乡试点建设这项中心任务,扎实推进12项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涉及人口转移及城镇建设项目8项,农村牧区建设项目4项,总投资20.74亿元,力争在开局之年推动统筹城乡试点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具体工作中,扎实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人口转移。结合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按照禁止开发区、公路沿线、有积极性的嘎查村先行先试的原则,先期推进禁止开发区巴拉庙、洪山塘、三道泉则3个村及敖银公路沿线农牧户1138户、2506人整体搬迁转移。加快转移安置住房建设进度,年内确保1814套、12.7万平方米转移安置住房建成投用,完成1891套、13.24平方米住宅楼主体工程,配套完善住宅小区管网、硬化、亮化等基础设施。
二是强化城镇建设。完成部分市政道路及建成区平房拆迁改造工程,配套完善管网设施。实施转移农牧民创业就业项目,开工建设文化产业园、农畜产品加工园及农贸市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做好相关产业入驻工作。
三是推进现代农牧业。建成现代农业基地5000亩,设施农业基地1000亩,培育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10户,打造标准化养殖园区2个。结合旅游接待需求,在敖昂线和察靖线公路两侧建设平层别墅10套。提升改造三段地牲畜交易市场,新建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和肉食品加工厂。
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启动教育救助基金,继续实施百名贫困大学生救助活动。组织开展农牧民免费健康体检,提高农牧民健康水平。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0万元,扶持城镇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及转移农牧民自主创业,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促进转移农牧民就业。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建立低收入群体分类救助制度,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总之,有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对口支援旗区和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全力打好统筹城乡这场攻坚战,以实际行动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为把敖镇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极具魅力草原文化名镇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