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对我国公务员选拔的启示

时间:2019-05-12 16:0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举制对我国公务员选拔的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举制对我国公务员选拔的启示》。

第一篇:科举制对我国公务员选拔的启示

科举制对我国公务员选拔的启示

[摘 要] 科举制度作为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 多年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它的产生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历史演变出发,通过对古代科举制的利弊分析,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有鉴别地汲取中国社会政治文明的成果,以期对完善当代我国公务员选拔考试制度有所裨益。

[关键词] 科举制 公务员选拔 选拔人才 启示

一、科举制度的演变 1、科举制度的创立

隋朝初是以秀才、明经等科选拔官吏,到隋炀帝统治时期设置进士科,宣告了旧的以门第为主要依据的选官体制的结束及新的以进士科为代表的科举制的诞生。唐代科举考试分制科和常科。制科主要应试对策,也就是对时政的看法和建议。唐代常科的科名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五十多种。进士科以考时务策为主,后来也考帖经和杂文。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大体有两个来源:一是朝廷所设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以及各地的州、县学馆 的学生,称为生徒。二是不在学馆的普通读书人,可以向所在的州、县官府报考。在唐代,考中进士只是有了出身,即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下一步还要经过吏部选试合格,才被授予官职。选试包括身、言、书、判四个方面。、科举制度的发展

宋代在革除了唐代科举制弊病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相当完整、严密的科举制度,成为封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科举实行三级考试,解试(州试)、省试(礼部试)、殿试。解试由地方官府考试举人,然后将合格举人贡送朝廷。举人参加解试合格的,由州或转运司、国子监等按照一定的名额送礼部,参加省试。省试合格者由礼部奏名朝廷,参加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凡登科进士,一律由吏部立即授官。宋代科举考试向士大夫广泛开放,对于各科举人,不重门第,只要文章合格,就可以录取。辽金、元朝时期基本上沿用宋朝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鼎盛和僵化

明代至清代中叶前这一时期,科举制度走向鼎盛阶段。科举制度各方面的规定已经成熟,建立了系统的法令法规,社会各阶层从上到下无不重视科举考试,科举制度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活中影响最大、最基本的制度之一。这一时期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科举制度与教育制度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校教育成为应对科举考试的重要工具;考试内容与规则格式化,并与宋明理学相结合,严格限定出题、答题范围和格式,从而形成“八股文”;考试科目 也趋向于单一化,主要有进士一科;考试程序更加严密,实行四级制考试体制,即童试、乡 试、会试和殿试;科举考试与明清时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完全融为一体,其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中国,还播及海外。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的到来,科举制度渐渐趋于僵化,各种弊端日益突出,最终成为历史进步的障碍,到1905年8月晚清政府废止了这一制度。

二、科举制度衰亡的原因

1、科举取仕制度考试内容和形式日益僵化,不仅束缚人才的思想自由, 而且成为扼杀人才的手段。科举取仕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 分科取仕办法被取消, 所学内容与科举内容完全一致, 《四书》、《五经》、《孝经》成为必须课程, 而且规定必须采用八股文体: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个部分均有严格规定, 若有不对, 即不录取。士子们为中举入仕, 不得不将大量精力花费在研作八股, 背诵有关范本上, 结果不但对经世实学毫无所知, 更不要说当时日益东渐的西学。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僵化不仅严重禁锢了士子的思想, 而且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导致所选官员缺乏创造力和活力, 其害无穷。

2、封建社会后期政治腐败, 无法杜绝科举考试中舞弊丛生的现象, 从而逐渐失去科举取仕的严肃性。科举取仕制度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 政治清明时, 尚可有条不紊、严密严肃进行, 但遇政治腐败, 便会出现舞弊丛生的现象, 无法真实显示所选人才的素质。

3、清末西学东渐, 民族危机严重, 对科举制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鸦片战争后, 民族存亡危机严重, 国家需要经世实业的人才。通过科学选拔的人才无裨国用, 士子们所学儒家经义不能救国。西方对中国军事上侵略在很大程度上也显 2

示了西方近代文化具有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陈旧与落后, 从而对科举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科举选拔人才的无所适用也说明了科举制度已不适应时代对新型人才的需要, 因而其废除也是社会发

三、科举制对公务员选拔的启示

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社会君主专制政体下的人才选拔制度, 在中国延续了1 300 多年, 终因其种种弊端, 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最终被废除。但这种通过严格的考试, 公开选拔人才的方式, 充分体现了选拔人才的广泛性和竞争性, 符合选拔人才的真理性。应该肯定的是, 这种制度消亡的原因不是考试形式本身, 而是考试内容的僵化, 导致选拔的人才缺乏实用性和无法保证考试的独立性导致的科举实际不公平。我们可以从科举这种设计精巧严密的人才选拔制度的利与弊出发, 针对我国当前人才选拔制度的现状特点, 借鉴科举取仕制度的优点, 以便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务员选拔制度。

1、科举选才实行的是有效的竞争机制。

它的竞争客体(行政岗位)具有开放性, 向所有竞争主体(士子)开放, 而且竞争客体不局限于某一级别, 上至宰相, 下至知县, 都可以通过科举而取得。科举考试对所有士子都具有吸引力, 参与科考的人数众多,通过科考博取功名, 是很多士子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 而录用人数又极其有限, 这说明科考的竞争非常激烈, 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机制。我国现行的公务员选拔制度, 招考的大多是中、低级、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 竞争客体范围较小、层次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竞争也不够激烈, 不利于广泛的获取人才资源。可以借鉴科举选才的方式, 进一步扩大和提高竞争岗位的范围和层次, 扩大竞争岗位比例, 强化竞争机制。

2、考试内容的设置应科学合理。

科举制度被取消, 主要在于其考试内容的僵化, 无法体现所选人才的真才实学, 不能实现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目标。现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 在内容设置上吸取了科举考试的教训, 不以一套试卷定终身, 考虑到了各用人部门的需求和各行业各岗位的不同性质, 吸收唐代科举分科取仕的优点, 采用基础知识考试加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考试和多层考试相结合的办法, 选拔既具有相当文 3

化基础, 又具有相应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 实现了从注重知识水平向注重综合素质的转变。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公务员选拔任用制度, 建立以考任制和选任制为核心的选拔任用各级党政干部的制度, 建立一支高效、廉洁的国家公务员队伍。

3、完善公务员试用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这一方式在我国古代察举选士中早有体现。现阶段的公务员试用制度中的考核标准需要细化,应该从实际能力和职业操守两个方面予以考核。实施试用考核时,要实现考核主体多元化,而不能仅限主管上级,可将同级和服务人群的评价加入到考量中。试用期满,设置录用反馈期,切实发挥内、外部监督作用。

4、实行面试问责制度。

汉代若凡发现察举有不合格的,举荐人要承担连带责任。我国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虽然笔试具有结果客观性、标准统一性、考核内容全面性,且考试成本较低的优点,适宜人才的初级筛选。但是笔试无法考核被测试者的人格等内在特质,同时面试也有其缺点,受主观性影响很大。所以现代公务员选任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笔试中已有“糊名制”痕迹,假以现代技术,通过影响笔试判阅而干扰考试结果的可能性很小。为把握选才质量,防止在面试环节出现面试官作弊,可实行面试问责制度,建立考官信用信息库,以提高面试官的责任心,选拔优秀人才。

5、加强面试考官的队伍建设,成立公务员考试院。

目前,在各级政府公务员选拔考试的面试环节,面试考官来源多元化。虽然他们本身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的专业业务能力,但是对面试的专业技能和技巧的掌握还不成熟,甚至只能按照主观进行判断。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科学的面试考官队伍,提高面试考官的面试技术和综合素质,并且定期对面试考官进行专业化培训,同时借鉴西方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成立专门的公务员考试院或考录委员会履行对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职责。

6、增加职业道德的测试在公务员考试中的体现。

我国自古就十分注重官员的德行,所以无论察举制还是科举制都有对“德”的考核内容。孝廉”选拔标准中“德”的重要性甚至比才更重要。事实证明,公务人员的行政良心和职业道德会直接影响其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但是现行公务员制度的考试内容对“德”的考核涉及内容较少。以古代人才遴选中对应举者“德”行考量的注重为鉴,有必要对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员在笔试中加入职业道德的测试板块,同时面试时加入行政伦理和职业道德测试,而不能完全寄望于录用前的政审环节。

7、职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在测试内容中的细化考核。

目前公务员考试包括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两大科目,前者考核内容包括语言能力、推理能力、常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是对基本素质的考核;后者考的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者考试题目统一,利于在同一标准下选拔人才。但是招考职位未必都相同,各个职位的工作内容有差别,因而对任职者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虽然在面试中涉及专业能力的测试,但是在面试之前就极有可能把那些专业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排除在面试环节之外。所以针对同一类型的职位,可以尝试在通识测试的同时加入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科目,从行政能力、申论、职业道德和职位需要的专业素养这四个板块全面考察应试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铁.中国文官制度[M].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9.[2]田澍.科举的利弊及清朝废除科举的教训[J].西北师大学报,2005(1).[3]刘海峰.科举学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胡蓉.紫晓霞.科举取士对公务员考试的启示.山西政法大学学报[J],2007(3).[5]邹虎.古代科举制对我国公务员考试的启示.[J]Society,2009,(12).[6]王峰.中国隋唐科举制度与当代公务员考试选拔制度之比较研究.[N]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5

第二篇:西方文官制度改革对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启示

西方文官制度改革对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启示

目录

西方文官制度改革对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启示................................................................................................1 摘要............................................................................................................................................................................1 关键字........................................................................................................................................................................1 正文............................................................................................................................................................................1

一、公务员考录制度和考核制度的缺陷................................................................................................................2

1.公务员录取制度缺陷.....................................................................................................................................2 2.公务员考核制度缺陷.....................................................................................................................................3

二、学习借鉴西方文官制度改革............................................................................................................................4

1.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及发展.............................................................................................................................4

1.1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历史......................................................................................................................4 1.2英国文官制度对我国的启示..............................................................................................................5 2.美国文官制度改革.........................................................................................................................................5

2.1美国文官制度改革历史发展..............................................................................................................5 2.2美国改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6

三、参考文献............................................................................................................................................................6

摘要:

西方文官制度作为一种科学规范的人事管理制度,在人才选拔录用方面成绩斐然。基于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背景下,通过梳理西方文官制发展脉络,透视其鲜明特点,对比分析了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不足之处,进而从公务员制度建设、选拔录用、培训优化、财产申报等方面提出发展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加快推动实现公务员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的思路借鉴和有益启示。关键字:

西方文官制度

中国公务员制度

改革 正文:

西方文官制度是在反对君主恩赐制和政党分肥制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当时欧美政坛以钱谋官,卖官鬻爵之风盛行,直到19世纪中期,首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产生了改革这种不合理官吏制度的要求,最早形成了文官系统。文官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所不予内阁共进退的政府工作人员,一经择优录用,没有过失就长期任职的人员。文官制度是指由法律法规所确认的有关文官或公务员的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待遇、培训、晋升、调动、解职、退休、保障等制度。

一、公务员考录制度和考核制度的缺陷

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正式签署颁发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至此,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制度诞生。但是目前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仍有一定的缺陷。

1.公务员录取制度缺陷

1.1报名资格的规定存在随意性。《公务员法》第十一条和第二十四条对公务员应当具备的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作了具体规定,只要满足者均可报考。同时,《公务员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报考公务员还应当具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这为政府部门根据职位要求增加或多或少资格条件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是,也出现了任意剥夺法律规定的有资格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人员权利的情况,致使公平竞争的原则得不到应有的体现。[1]

1.2考试内容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对于公务员考试与公务员能力考查方面的契合度,2002 年陈社育等人通过研究发现,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成绩对于参考者计划能力、理解贯彻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部分工作表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对组织协调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较高的复合素质的预测性不够明显。[2]

1.3考试录用参与主体行为有失规范性。主管机关安排考试环节和管理考试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考官队伍的素质较低,特别是面试官的能力和水平有待优化;各个用人单位上报职位资格条件等信息时随意性强;有的公务人员借工作之便徇私舞弊;主管机关和用人单位的互动缺少有效的管理和协调机制。建立公务员制度以来,公务员的录用任用逐步走向公开化、民主化、透明化,但是监督环节在我国公务员考录管理中仍然相当薄弱,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缺乏一套较完备的考录监督系统;第二是监督部门不够独立;第三是立法工作滞后。[3]

1.4各级公务员考试录用存在差异性。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在公务员考录政策措施上,存在着很大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互相之间缺乏沟通,更谈不上在有利于考试工作顺利开展的“互动性”。[4] 我国在公务员考试领域实行的是中央、地方各自独立考试,只是在考试程序、内容等方面对地方有借鉴意义。各个地方公务员考录在很多方面也大相径庭。各地方周期性举行的公务员录用中存在报考资格设臵的人为性、考试内容的随意性、考试方面的盲目性、考试政策的不稳定性等问题。

2.公务员考核制度缺陷

2.1公务员职位分类不健全。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被笼统地划分为三大类,职务也是只分为领导型和非领导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部门的岗位都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职位工作介绍,有的工作职责甚至好几年都没有修改,缺乏具体的工作说明、具体的职务责任和工作目标,进而造成考核内容与考核制度的脱节。

2.2考核方法缺少针对性,考核方法单一。由于我国职位分类不健全,各岗位缺乏明确的工作说明书,造成我国公务员在考核标准制定时缺乏客观公正的依据,大部分评级标准也都是以文字描述的形式出现,量化的指标较少。[5]

2.3考核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我国公务员考核过程中没有明确说明各考核主体在考核的各个环节所应承担的具体职责,对考核偏差或者不到位的情况没有相关的惩处规定。其次,都是上级主管人员和相关人员组成的考核小组组织整个部门公务员的考核工作,整个小组人员既是考核者又是监督者。

二、学习借鉴西方文官制度改革

1.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及发展 1.1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历史

桑德斯说:行政改革的浪潮席卷全球,其中一个共同的方面是对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因为它已成为官僚化墨守成规和信誉扫地传统的化身。[6]英国文官制度面临着建立以来第一次严重挑战和危机,改革势在必行。其改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富尔顿改革

富尔顿委员会针对当时文官制主要的六大缺陷,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其核心是实行行政管理专业化,改革英国历来重通才轻专才的不良传统,以适应行政工作专门化、科技化的大趋势,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

2)撒切尔政府改革

撒切尔政府对文官制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撤消文官部,削减文官规模和经费,政府直接控制文官的重要人事安排和晋升事项,强调职业化和市场化。

3)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传统文官制愈加不满,这也拉开了英国对其文官制进行新一轮改革的序幕。放松管制,增强灵活性;公共管理者非职业化;绩效评估及付费灵活制度;政治家和文官互相关系改革。[7] 1.2英国文官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1)优化公务员管理方式,建立以绩效为基础的内部市场化管理体制,包括竞争上岗、绩效考核等方面。借鉴英国文官的考核制度,注重结果,将职级、晋升、工资等与绩效直接挂钩,采用灵活的付酬和奖励体制,并建立一定的考核约束机制,避免考核流于形式。

2)打破公务员的永业制,对某些岗位可适当采用合同聘用制。公务员任职的终身制以及公务员无过错则免责的制度,使得公务员队伍趋于僵化,缺乏活力和动力。合同聘用制使得公务员队伍焕发新鲜的血液。

3)健全完善公务员录用和培训制度。采用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录用公务员,并适当扩大考试录用的范围,对有些较高级别的公务员也采取考试录用的方法。通过考试选择德才兼备的人员进入公务员队伍后,必须对其进行相应培训。

2.美国文官制度改革

2.1美国文官制度改革历史发展

1)1883年通过了“彭德尔顿法”(又称“文官法”),奠定了美国文官制度的法律基础。《彭德尔顿法》经过长期实践,美国文官制度才 得以逐步建立。在这一过程中,国会又相继通过了诸多法律,如 1920 年的文官退休法,1923 年和 1949年的两个职位分类法,1950 年的考绩法,1958 年的培训法等。但《彭德尔顿法》实施近一百年,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8]

2)1978年的《文官制度改革法》,是继1883年《彭德尔顿法》以后,对近百年来的美国文官制度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在美国文官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9] 2.2美国改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1)从“法制”、“人治”走向法治。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应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持无上的权威”,并且明确指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依法办事,纠正以言代法的现象,确立公务员条例及其相关配套法规的权威,真正做到法律和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10]

2)完善运营机制。在“用”人方面,尽快完善公务员任期制,竞争上岗制、聘任制、考核、奖惩制度、工资制度、晋升制度和领导成员的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建立用人失察、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11]

三、参考文献

[1]邹成诚.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1 [2] 陈社育,余嘉元.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效度的研究报告[J].心理科学.2002(3):325-327.[3] 徐 元 善 , 江 悦.新 制 度 社 会 学 视 角 下 我 国 公 务 员 考 录 制 度 的 缺 陷 与 改 善 [J].探

索.2009(5):81-84.[4] 韩敏霞 韩敏波.建立国家统一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构想[J].太平洋学报.2007(10):69-79.[5]高净.中英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3 [6]曹然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3,S1:89-90 [7]马发亮.美国文官制度的发展及启示[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02:5-7.[8]王玉萍.试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124-128.[9]王玉萍.试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124-128.[10]蒋秋玲.英美文官制度的发展过程对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启示[J].理论导刊,1997,03:37-38.[11]孙仁斌.二战后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研究[D].东北大学,2010.张颖

公共事业管理

20120161

第三篇:3 对我国的启示

对我国的启示

3.1 我国应加强和完善对转让定价税制的立法 我国的立法层级较低,内容过于简单和抽象,缺乏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对此,应借鉴国际上在转让定价税制立法方面的先进经验,坚持运用正常交易原则,强调“实质重于形式”,明确关联关系的认定标准、完善调整方法、明确纳税人的报告举证义务、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等。来制定一套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转让定价法规。

3.2 应明确关联企业的认定标准 目前,国际上对关联企业的认定通常有两种标准:一是控股比例;二是企业间实际控制程度。按照转让定价税制的发展趋势,我国应明确规定关联企业的认定以控股比例和实际控制程度为主要标准,兼顾避税地的特殊处理法,特别要注意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对关联关系进行判断。只要企业之间是为了某一共同的利益而违背了正常交易原则,不论是否构成关联关系,税务机关均有权对其收入和费用进行适当的调整。

3.3 应引入总利润原则,完善对转让定价的调整方法

3.3.1 坚持正常交易的原则,引入总利润原则 因为我国外资企业多,内部交易很频繁,如果按正常交易原则对各笔交易的价格去逐项审核,工作量会很大,加之如何界定关联企业亦并非易事。因此,建议在我国转让定价税制的立法中,除了规定要坚持正常交易原则,还应引入总利润原则。具体做法是:对无关联的企业,或与关联企业来往较少的企业,一般按正常交易原则;对与关联企业内部交易频繁,且难以认定这些交易是否合理的企业,则应采用总利润原则,责成企业提供关联各方的有关资料,并按一定的分配方法将总利润分配给有关各方,然后据以征税。

3.3.2 完善转让定价的调整方法 取消调整方法使用顺序的规定,参照先进国家的做法,对各种方法要详细解释说明其适用条件,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等,提高调整方法的可操作性。并允许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用的转让定价调整方法,但对选定的方法必须详细列出理由,以说明所作选择符合正常交易原则中的最优法则。此外,还可以引入“正常交易值域”的概念和衡量标准,这样可以对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是否存在转让定价行为进行比较公正、客观、合理、正确的判断,以使转让定价的调整趋于更加合理。

3.4 应明确纳税人的报告和举证责任,加重处罚 税务机关在对有转让定价行为的企业实施税务调整过程中,规定纳税人负有举证责任和延伸提供税收情报的义务。对税务机关的转让定价调整方案,除非纳税人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有效的证据材料,否则严格按已定的税务调整方案执行。税务机关要制定专门的转让定价处罚规则,对不合理的转让定价行为给以严厉的处罚,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合理的转让定价行为发生。

3.5 应逐步稳妥地推行和完善预约定价制 我国的APA与先进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要提高我国APA的立法层次,完善相关法规,扩大其使用范围;提高征管人员的素质和征管水平,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提高我国APA规定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税务机关执法的严谨性;还要加强对纳税人商业信息的保护;加快双(多)预约定价法律、法规的完善,尽快制定相互协商管理办法,以配合我国双(多)边预约定价的发展。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加强国内各部门的配合和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以便于信息的交换。

参考文献:

[1]王铁军,苑新丽.国际税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朱清.国际税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杨斌.国际税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胡永坚.国际转让定价及其规制探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杨冬梅.转让定价税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6]鲁德华,张文春.转让定价税制的比较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7]杨洪.论日本的转让定价税制[J].法制与社会.2007(6).[8]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

第四篇:世界历史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世界历史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1基本思想简述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同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体系一样,有其理论产生、形成、发展而趋于成熟的过程。青少年时期的马克思就开始对历史问题和经济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在《克罗茨纳赫笔记》中摘录了近2500年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并且认真研究和比较了这些事件,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内在联系及其本质,这就是马克思对历史学的早期探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成果,通过对经济学的研究,他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与论断,深化了其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中对黑格尔世界历史观的哲学批判,标志着世界历史理论得以成熟《,资本论》、《人类学笔记》则使得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更加完善。简述其基本思想如下:

1.1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论

世界历史的形成,如同其他历史事件一样,都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内部原因就是资本的不断扩张本性。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使得生产和消费由一国走向世界,资本的贪婪、侵略、扩张性又迫使世界市场形成,也就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产生。其外部原因是新大陆的发现和社会化大生产及交通、通讯技术革命的到来,但它们只是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促进作用。然而,真正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和交往的矛盾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这种矛盾激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这种世界性的联系才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由此可见生产力水平和交往能力决定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1.2跨越理论“跨越理论”的思想是马克思晚年通过研

究俄国农村公社未来发展道路上提出的。马克思分析跨越的实现是有条件的,一方面,落后民族与资本主义处于同一时代,才有可能汲取其优秀成果发展自己;另一方面,是资本的扩张本性,必然加剧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民族矛盾,从而引起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和民族主义革命。当时落后的俄国具备了实现跨越的条件,从而绕过资本主义这一可怕的波折阶段,直接

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跨越的主体通常包括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两个方面,一旦完成制度上的跨越,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来完成生产力上的跨越,进而也是为了更好巩固制度上的跨越。可以说,跨越理论是东方落后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所选择的具体道路。

1.3世界历史发展的两个阶段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及其为了自身发展在全球的不断扩张,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世界历史这个大舞台上唱主角,迫使人类历史进入的第一阶段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期。世界历史的第二阶段将是人类社会在无产阶级的革命作用下,普遍地由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发展到共产主义世界历史,也就是说,世界历史也必将因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而更加完善而转化为“完全的世界历史”。不过,世界历史的两大阶段,在时间规定性上不会是截然分开的。第二阶段的到来是一定要以第一阶段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在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资本主义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全面到来是不会实现的。

2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样有很多启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我国社会制度选择的启示是在建国之初,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分析了国内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在中国这个刚刚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建立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国外资本主义列强用血腥暴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行把中国拉入世界市场,他们的目的是想让中国变成他们的原材料产地、产品的倾销地,大肆的加速资本积累,他们更不可能,也绝不会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与此同时又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期,对中国最有影响的俄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纵观世界风云变幻,毛泽东确立了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在制度上的跨越。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确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后,不断汲取资本主义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为实现我国生产力上的跨越而奋斗着,更是为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我国实现生产力上的跨越式发展的启示之一:逐步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形成更加适

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当今世界历史背景下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是必然的手段”。[3]虽然,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目前的市场经济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我们的制度还有待完善。所以说,要实现生产力上的跨越式发展,合理的制度保证是非常必要的。启示之二:努力开创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从而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契机。邓小平提出的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可见交往是生产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当今全球化大环境下扩大交往程度,也就是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从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员,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继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我国发展的步伐,这不仅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启示之三: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不但可以利用世界上高科技含量的机器化生产力,更可以利用他们的信息化生产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不但是切实可行,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新型工业化是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的道路,是使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文明发展之路,是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最终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新景象。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导下,我国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实现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最终实现我们的梦--中国梦。中国梦的及早实现更会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共产主义的及早到来,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世界的发展关系到中国的发展。

第五篇:美国校车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校车对我国的启示(转)[博客帖]

文章提交者:Will.nan 加贴在 社会聚焦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68-0-1.html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校车作为孩子每天上下学都要乘坐的交通工具,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可以肯定地说,校车,为孩子们上学放学提供了便利。但遗憾的是,一些校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安全隐患,让人担忧:有的用报废车,有的租黑车,有的校车司机责任意识不强,还有的校车严重超载„„据调查,我国每年有超过1.8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儿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本文通过介绍美国的校车制度,以期对完善我国校车制度有所帮助。

一、美国的校车历史简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美国,人们经常都会见到一些橙黄色的大型巴士出入于街头巷尾,早上将孩子接到学校,下午再送回家。这些独具一格的大型巴士就是美国中小学校用来接送学生的校车,但校车并不是学校配备的,而是由校车公司按学区统一调度和管理,承担各个学校学生的接送任务。校车的利用率很高,按照学生在校时间分批次接送,一般是先接中学生,后接小学生,先送小学生,后送中学生。

校车在美国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汽车发明之前,美国就有了专门接送学生的校车,不过那时候的校车是马车。第一个生产校车的公司叫做WayneWorks,至少在1837年就开始生产一种可以乘坐25个小孩子的马车,专门用来接送学生。不过,那时候的校车大多是用于农村,而不是城镇。这是因为农民住的分散,小孩子上学不方便,没有校车接送就很难上学。而当时的城镇都很小,小孩子走几个街区就能走到学校,家长接送也方便,所以用不着校车。大概在1886年前后,人们就称这种马车为“Schoolcars”或“Schooltrucks”了。

在汽车发明后,WayneWorks在1914年将这种马车的车厢装到汽车底盘之上,于是就发明了动力驱动校车。不过,那时的校车座位不是像现在这样一排一排对着前面,而是在车厢周围装一排板凳,小孩子团团坐下,上下车则由后门进入。这个后门直到今天的校车上还保留着,作为有紧急事故时出入之用的安全门,正常上下车时只是用侧门了。

在1927年前后,WayneWorks和另外一家校车厂商——BlueBirdBodyCompany开始生产全金属车体的校车,这种动力卡车大概就与今日的校车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了。后来其他的厂家也纷纷效仿生产校车,其中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校车还十分畅销。

二、美国校车制度

1.美国校车的法律制度基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美国校车作为一种制度的源起有两个重要的法律制度基础。第一是12年基础义务教育法案:首先,所有美国儿童必须接受12年的基础教育,否则违法;其次,儿童所在的社区必须提供完全免费的教育,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免费乘坐校车。

另外一个法律制度的基础就是:乘坐校车是强制性的。其来源是60年代,美国各地出现了以消除种族隔离为目的的公民运动。因此,政府又制定了《公民权法》和《经济机会法》,平等价值开始影响教育政策。为了改善贫困阶层和少数民族(黑人、墨西哥移民、亚洲人等)的教育环境,实施了启蒙计划,对那些不具备教育条件的孩子进行补偿教育。为保障少数民族的入学机会,扩大了奖学金范围,并制定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名额比例制度。另外从6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促进校内的种族融合,实施了强制性的乘校车上学制度。

2.美国校车的资金来源

美国中小学校车的资金,主要通过发行市政债券筹集。同时各级政府财政对校车产业给予补贴,每年每个学生的校车补助为400多美元。

3.美国校车的管理机构

在美国,国家、州以及当地政府共同管理着校车服务。因为这个涉及到学生交通安全的行业,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要求国家更多规范和介入的行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联邦政府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如州政府那样巨大,但是如果没有联邦政府制定的标准,也许整个产业都会不复存在。简言之,联邦政府负责发布规范以及校车安全各方面的底线。偶尔,国会也会出台新的法律如《校车安全修正案》来影响整个产业。与大众交通不同,联邦政府并不负责为学校的交通拨款。目前联邦政府的校车管理机构主要有:NHTSA(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联邦领导机构,确保校车安全,它管理着60多个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其中包括若干专门适用于校车的标准;NTSB(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负责处理校车特大事故调查报告及各种问题;FMCSA(联邦车辆安全管理局)主要任务为降低与车辆相关的伤亡。校车服务也在其管理范围内,它是联邦中负责学校相关运输的最重要机构。它通过严格执行司机驾照管理、商业运行车辆司机管理、提高商用汽车技术、强化商用汽车设备、操作标准、提高安全意识等等来保证安全;FTA(联邦运输管理局)负责公共运输系统中学生交通的问题。

更为日常的控制来自于州政府层面。目前,有超过500部法律以及众多的要求被各州记录在册来管理校车产业的方方面面。通过联邦车辆安全标准,联邦政府控制着校车的制造,保证它们能够达到安全标准。而校车一旦上路,则由州的法律、规范来管理了。

4.美国校车的标准

国际上校车标准最完善的当属美国。美国境内不同管理机构自1966年至2000年,一共颁布了37项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ederalMotorVehicleSafetyStandards(FMVSS)),各个标准涵盖了诸如:刹车、转向、灯光照明、燃油系统整体安全、视镜、加热除霜设备和压缩天然气压力容器等等各个部件标准。在美国,有4个联邦标准是专门针对校车的。

FMVSS131《学童客车行人安全装置》要求,在校车停止、学生上下时,校车左侧要求伸出停止手臂的装置,以警示校车前后的其他车辆,提高校车附近学生的安全性;

FMVSS220《学童客车翻滚保护》要求,校车顶部有足够的强度,目的是减少校车在翻滚事故中由于顶部塌陷而导致的学生伤亡; FMVSS221《学童客车的车身连接板强度》针对的是校车车身连接件强度性能,目的是减少碰撞事故中由于车身板件撕裂而导致的学生伤亡;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FMVSS222《学童客车乘员座椅和碰撞保护》提出了对校车乘员座椅系统、约束栅栏和碰撞区域的要求,目的是减少在事故和突然加速中乘员撞击到车内结构上而产生的伤亡。

除了专门针对校车的联邦标准之外,美国还有6个联邦标准中对校车有相应规定。

FMVSS105《液压制动系统》对校车的制动距离做了特殊规定;

FMVSS108《灯具、反射装置和相关的装置》要求校车停止、打算停止或是上下乘客时,能够发出红色和琥珀色的警示光;

FMVSS111《后视镜》要求校车后视镜能够提供给司机前方和车辆两侧的清晰视野;

FMVSS217《客车紧急出口及车窗》规定了紧急出口的数量和位置,提出车窗保持力和开启力的最低要求,并要求每个校车应有一个在紧急出口开启情况下防止发动机启动的锁止系统,当发动机运转而有一个紧急出口没有关闭的情况下,报警装置应能发出报警声;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FMVSS301《燃油系统的完整性》和FMVSS303《压缩天然气燃油系统的完整性》,要求在障碍物碰撞时要保证燃油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美国其他一些涉及校车的规定还包括:车辆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外表颜色;车内外无其他易导致乘员伤害的突出物;不允许有站立乘客等。

5.美国校车的特权

在全美国所有校车是实行统一的标志,即黄色车身加黑色大块条纹,并喷以SchoolBus的醒目字样。校车的“待遇”与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是一样的,甚至优于救护车和消防车。以田纳西州为例,按照田纳西州的交通规则,因为对后者,交通规则上只是一般性的规定,即遇有救护车、消防车鸣笛通行时,其他车辆应当尽量、尽快避让,仅此而已。但对于校车则有专门的、详细的“校车避让规则”一节。其规则远比后者复杂和严格,包括:其一,当校车准备停车时,司机会在驾驶室外预先伸出一个红底白字的“Stop”牌,并闪烁停车信号灯,此时无论从校车前方与校车相向而行还是从校车后方与校车同向而行的所有接近校车的车辆都必须立即减速并完全停车;其二,在校车停车、上下学生的时候,任何车辆包括警车、救护车、消防车必须处于完全停车状态,且必须停在离校车不少于20英尺的距离之外,在全美国50个州,都有同样的一条交通规则:超越正在停靠和上下学生的校车是最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之一;其三,所有车辆在经过有SchoolZone的标志区域时,必须减速,当SchoolZone标志上的黄灯开始闪烁时,所有车辆的时速不得超过15英里。田纳西州《驾驶员手册》上在介绍了有关校车避让规则后,有一段用红色大号字体标示的警示语:“在田纳西州,孩子的生命安全超过一切最有价值的财富!”

三、对我国的启示

1.校车管理立法先行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鉴于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需要校车接送的现实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关规定,规范地方和全国校车的运营。我们可以参照美国法律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校车必须由专业厂商制造,载客量、安全系数都有严格要求;校车司机必须由特别专业的司机担任;校车行驶过程中享有某些特权,比如只要校车停靠在路边上下乘客,它旁边的车辆都要停驶且保持车距等。

2.制定校车生产的安全标准

校车不同于普通的客车。由于儿童(尤其是幼儿和小学生)的身材与成年人差异很大,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比较差,乘坐按照成年人标准设计的客车,很容易因为座椅尺寸和座椅间距不合理、缺乏特殊的安全设施等原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美国陆续出台了很多单独针对校车安全的标准。迄今为止,美国针对校车的标准已达37项。我国应该结合国情加紧制定《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

3.赋予校车特权

在美国,所有驾车人都要对校车抱有一份“敬畏”:只要校车停在路边上下乘客,它身后、身边、以至对面车道上的车辆就一定停驶,而且保持距离;校车不动,其他所有车辆就不会移动。这份“敬畏”来源于法律。翻开美国50个州中任何一个州所制定的交通法规文本,都能找到相应的答案。美国人把儿童的安全置于更高位置,所以,校车必须由专业厂商制造,由特别挑选的专业司机驾驶。在我国,政府应该赋予校车同样的特权来保护我们孩子的安全。

4.发行市政债券,破解校车资金难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离开市政债券,美国的地方政府和我国的各级地方政府一样,也不可能有给中小学开校车的资金。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情况,通过发行市政债券,完全能够解决中小学校车的资金来源问题。进一步说,要普遍解决中小学校车的资金来源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行市政债券。同时政府要给予校车一定的补助。这样才能够破解校车资金难题。

下载科举制对我国公务员选拔的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举制对我国公务员选拔的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方国家选举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 选举制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更是一个国家民主是否得到有效发挥的重要衡量指标。本文在对西方国家的多数当选制、比例代表制和混合选举制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国......

    影子银行浅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3春季学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理论文影子银行浅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包括信托、担保、小贷公司、典当行、地下钱庄等。中国影子银行系统中,非......

    新加坡的监督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的监督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新加坡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最为廉洁的几个国家之一,在透明国际组织在2008年公布的世界最廉洁国家中,新加坡排名世界第四,而新加坡在廉政建......

    英国工业革命对我国的启示

    1、如果说大西洋贸易引发欧洲工业革命,那么现在太平洋贸易将催生中国和印度的工业革命。都是受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影响,当年法国和英国的故事将在中国和印度重演。虽然印度工业......

    世界林业对我国林业的启示

    世界林业对中国林业的启示 摘要:世界林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原始林业支撑着以筑木为巢、钻木取火为基本特征的原始农业文明;传统林业以提供原材料、能源等方......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彭铁光 本人受学校委派,在湖南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下于2011年7月30日至8月20日到德国的黑森州进行了为期21天的职业教育培训学习,......

    西方国家城市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城市管理对我国的启示内容摘要:西方国家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如何进行高效的城市管理进行了很多探索。尽管西方国家城市管理体制与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存在着较大的差......

    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生态治理的启示

    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生态治理的启示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以前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对我国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