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进出口资金和财务内审报告
**公司进出口业务资金和财务管理
专项内部审计报告
报告编号:
报告时间:
报告抄报: 董事长
报告抄送: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物流管理中心总监、资金管理中心总监
审计报告2015/11/2
一、审计范围及概述
本次审计对象为**公司进出口业务的资金和财务管理状况,以考察资金和财务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制度。审计主要参考依据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稽查条例》、《海关验证稽查暂行办法》、《企业验证稽查测试目录指引》。
二、审计的具体情况:
(一)账簿、单证管理情况
1、进出口单证和财务管理有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符合性测试。
2、对相关账簿、单证实施了现场检查、抽查、复核等实质性测试程序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和报关单、合同、发票、提单等与进出口业务有关的单证资料以及其他与进出口货物的生产、经营、加工等有关的资料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
3、较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并有良好的执行,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及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依法设置、编制、保管会计账簿,填制会计凭证,编制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
4、公司财务机构健全:财务部门划分的小组、设置的岗位,财务人数、明确的岗位责任制。
5、财务应用该软件:满足会计电算化的要求,所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会计资料,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6、会计账簿登记、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符合规定,保存年限符合法定期限;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记录和反映进出口业务情况。
7、会计记录使用记账币制和使用记账文字须符合法律有关规定;不存在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有关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
8、能按要求提供所使用的记账软件及其软件使用说明书等有关资料,记账软件储存和输出的会计记录视同会计资料,能够在需要时打印成书面记录。
9、建立完善的会计档案保管制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能按建档要求建档,妥善保管;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等符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10、会计电算化的有关电子数据均要求及时备份,记账软件及其资料作为会计档案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妥善保管。
第1页
共 6 页
审计报告2015/11/2
11、建立较为完善的进出口业务单证管理制度,进出口业务单证由专人负责管理,进出口报关单、协议、合同、发票、保险单据、运输单据、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单、往来函电、许可证、批件、结汇单、核销结案表及其他与进出口业务直接有关的单证资料按照有关规定自进出口货物放行之日起保管3年以上;保税进出口货物、减免税进出口货物自办结海关手续之日起保管3年以上。
12、其他与进出口货物生产、经营、加工等有关的资料(包括订单、生产或制造单、产品单耗资料等)按照有关规定自进出口货物放行之日起保管3年以上;保税进出口货物、减免税进出口货物自办结海关手续之日起保管3年以上。
13、产品BOM表生产工艺单和实际耗料情况进行核对情况。复核一定比例的产品单耗资料,核对其进口料件和出口的品名、商品编码、质量、规格、数量、单耗、净耗和工艺损耗均与海关备案一致。
14、会计档案、有关进出口单证资料等均保存在本公司内;未发现将会计档案、有关进出口单证资料等擅自携带出境的情况。公司已建立并执行较为健全的进出口业务账簿、单证管理制度,财务机构和人员配备合理健全,能满足各方面的管理需要。
(二)货币资金和往来业务的核算情况
通过访谈相关人员,对与进出口业务有关的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详细了解;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并对相关业务循环实施了检查、分析性复核、重新计算等实质性测试程序。
1、公司使用的内控系统描述,要求各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完善。
2、公司与进出口业务有关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健全
现金明细核算:按币种和银行账号设置银行存款明细账对银行存款进行明细核算,能定期和不定期对现金进行盘点,每月末与往来银行进行对账和及时编制各银行账户的余额调节表,货币资金的收取和支出是否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了良好执行,货币资金收、付、存情况在账簿中记载清楚、符合规定。抽取样本数情况描述与记录。
3、建立较为健全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预算、申请、购进、销售、租赁、清理、报废等建立相应的内部审批和决策程序。按资产名称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并已设置固定资产台账进行辅助核算,对各类固定资产均须建立卡片进行实物管理,进口的各类设备的购进、销售、租赁、清理、报废、盘盈、盘亏等情况在账簿中记载清楚、符合规定。抽取
第2页
共 6 页
审计报告2015/11/2 样本数情况描述与记录。
4、建立较为健全的进出口业务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内部控制制度,采购和销售业务的申请、审批、执行、记录、收付款、检查、往来对账等环节均须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得到良好执行。按客户名称和币种设置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往来科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与进出口货物有关的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往来业务情况在账簿中记载清楚、符合规定。销售与收款业务会计凭证、采购与付款业务会计凭证进行检查并记录抽取样本数情况。
5、建立较为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对各项经济事项的会计核算方法、程序、科目运用作出了规定,对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各环节的时限、方法、程序等要作出明确要求。针对账务处理情况检查,须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填制、登记与进出口业务有关的货币资金和往来业务核算的相关会计凭证、相关账簿。
6、报关单已作为进出口业务单证纳入规范化管理。若进出口报关单较多,不能将将进出口货物的报关单以附件形式附在对应的记账凭证后的,要将报关单号以列表形式附在记账凭证后以便于查找,并单独设立台账登记进出口货物的报关单号及其对应的记账凭证号。
7、建立较为健全的外币业务核算制度。核算外币业务时,按规定设置相应的外币账户,包括外币现金、外币银行存款、以外币结算的债权和债务等,与非外币的各相同账户分别设置、分别核算。期末,能按照规定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本位币金额,计算汇兑损益并计入当期损益。
总述:公司对进出口业务的货币资金收付、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等业务循环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健全,执行情况良好,会计核算较为规范,能满足各方面的管理需要。
(三)各类存货的核算情况
针对公司存货核算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详细了解,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穿行测试和符合性测试,并对存货核算实施检查、观察、监盘、分析性复核、重新计算等实质性测试程序。
1、建立较为健全的存货保管制度,对保税进口的各类料件,在厂区内单独设置保税料件仓库进行保管,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分开存放。公司保税仓库内的保税料件摆放整齐,标识清楚,抽取样本描述并进行账实监盘的情况记录。
2、仓库应用系统描述。满足逐笔登记存货出入库数量明细账,真实、完整地记录存货出入库动态
第3页
共 6 页
审计报告2015/11/2 情况的要求。存货的每笔出、入库,能记录相应的报关单号,方便查找对应的报关单。
3、建立较为健全的存货核算制度,对已征税的进出口存货、减免税的进出口存货、保税进出口的存货、国内采购的存货等各类存货均已按照料件名称设置明细账进行核算。
4、相关明细账中记录各类存货金额和数量,存货的数量计量单位与报关单上的数量计量单位一致,若公司因管理需要按行业计量单位与海关法定计量单位不一致时,要在物料应用系统中记录数量换算标准,各物料在系统中可实现海关法定计量单位和行业计量单位的实时数量换算。
5、建立专门的仓库管理制度和存货盘点制度,设置了专门的仓库管理部门,由专人负责对仓库存货进行管理。定期清查盘点,盘点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进行控制,盘点后由物料部门撰写盘点总结,并根据盘点结果对存货的盘盈、盘亏进行账务处理。
总述:公司已建立并执行较为健全的存货管理制度,保税料件的实物管理到位、监管有效,存货业务会计核算较为规范,能基本满足各方面的管理需要。
(四)、成本核算情况
对成本核算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详细了解,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穿行测试和符合性测试,并对成本核算实施了检查、观察、分析性复核、重新计算等实质性测试程序。
1、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对成本核算对象、方法、程序等各环节做出明确规定。公司成本核算制度符合公司实际情况,并得到良好执行。
2、公司在成本核算时,将支付外方货款、进口环节税、其他相关费用等在账簿中记录为货物的购进成本;对盘盈、盘亏等各种原因导致存货变化的,及时在账面上予以反映。
3、公司财务系统对料件进出存、产品生产成本、产成品进销存分别进行核算和管理,分别计入“原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等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4、公司在核算料件发出(包括生产领用、国内销售、委托加工、出口、结转、报废、毁损等)时,采用月末加权平均法核算实际发出成本,并能够准确、及时核算出每笔料件发出的数量和金额以及期末料件结存的数量和金额情况。
5、公司进行产品本核算时,根据本公司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了适合本公司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在成本核算制度中予以规定并执行。
6、公司成本核算中,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时,计算出期末完工产品实际耗
第4页
共 6 页
审计报告2015/11/2 用的料件数量及成本,最终计算出期末完工产品的产量、单位成本、单位产品耗用料件成本、总成本,以及期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单位成本、单位产品耗用料件成本、总成本。
7、公司在核算产成品增加时,除了逐笔登记入库数量外,并分别登记其总成本、单位成本,并在记账凭证中记录单位产品耗用料件成本。
8、公司财务每半年组织一次对进(出)口的存货进行全面盘点,对盘点结果与账面不一致,出现盘盈、盘亏、毁损、丢失等情况的,分析其原因,及时在账面上予以反映。
总述,公司已建立并执行较为完善和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方法、程序等符合现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与成本核算有关的会计核算较为规范,能基本满足各方面的管理需要。
(五)、固定资产核算情况
对固定资产核算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详细了解,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穿行测试和符合性测试,并对固定资产实施了检查、观察、监盘、分析性复核、重新计算等实质性测试程序。
1、建立较为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预算、申请、购进、销售、租赁、清理、报废等均建立相应的内部审批和决策程序。
2、公司对减免税进口的各类设备,按资产名称列入“固定资产”账户(或其他情况,如“在建工程”)账户进行明细核算,并登记固定资产台账和卡片进行辅助核算。另外,在进口减免税设备上制作了固定的资产登记牌,详细记录设备的品名、规格、型号、产地、开始使用日期等基本信息。
3、公司对减免税进口的设备,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包括买价、运输费用和其他费用等)入账,并在固定资产明细账中详细记录其金额和数量。
4、公司在记账时,减免税进口设备的报关单以附件形式附在对应的记账凭证后。单独设立台账登记进口货物的报关单号及其对应的记账凭证号。
6、经审计,2015年至今,公司未发生减免税设备的转让、出借、出租、抵押、对外投资、盘盈、盘亏等情形,减免税设备内部转移、报废时已在“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有关账簿中如实反映。
7、公司建立了健全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每年末定期清查和盘点减免税进口设备,保证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对盘点过程中发现的差异,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第5页
共 6 页
审计报告2015/11/2 总述,公司已建立并执行较为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减免税进口设备的管理到位,监管期内固定资产均由公司正常生产使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较为规范,能满足各方面的管理需要。
三、审计总结
公司已建立并执行较为完善的与进出口业务资金和财务管理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进出口业务相关货币资金、往来款项、存货、成本核算、固定资产等各项会计核算较为规范,账簿、单证管理情况良好。
审核人/日期:
拟案人/日期:
第6
页
共 6 页
第二篇:进出口业务内审报告
一、进出口业务内控的审计程序
(一)了解基本情况
了解基本情况,是展开审计的必要准备和基本条件。这些基本情况包括:成立时间、工商注册号、海关注册编码、进出口报关登记证书、注册资本、法人代表、经营范围、行业类别、经营方式、贸易方式、公司地址、经营场地、股权结构、注册内容变更以及进出口总值、生产能力、业务流程及特点、主要进口原材料和
出口产品等内容。
注册会计师应着重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成立,是否在海关注册;经营范围;法人代表;投入资本(资金、设备)是否到位;主管进出口业务和海关事务的负责人、报关人员有无违法记录,关注被审计单位开展进出口业务是否合法以及是否具备必要条件,初步评估审计风险,以确定是否接受委托。
这些基本情况可以通过询问管理人员、查阅相关批文证书、会计和统计资料等方
法来获得。
(二)制定审计总体计划。制定审计总体计划,主要包括:
1、审计的范围,即业务循环及内容,这是审计展开的主线。国际贸易类型包括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等。这里简单介绍其特点:一般贸易,是利用国内或进口原材料加工成成品直接出口到国外,进口原材料无需备案。加工贸易分为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来料加工是利用国内或国外客户无偿提供原材料国内加工企业加工成成品出口到国外,进口原材料先备案(还需缴纳保证金),再出口,国内加工企业只收取加工费,不拥有存货的所有权,退税需手册核销;进料加工指国内加工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加工成成品出口到国外,进口原材料先备案及核销手册,企业对材料及产品拥有所有权,自负盈亏,但无退税。进料加工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产、供、销”过程,由进口、加工及出口三个环节组成。
进出口经营方式有:自营进出口和代理进出口。自营进出口自办业务,自负盈亏;代理进口业务不承担销售盈亏,不垫付商品资金及担负基本费用。
进口业务一般流程包括:编制进口计划、签订进口合同、到银行开具L/C、赎单或前T/T、租船订舱、收到全套单据后办理清关、提货、到银行付款并到外管局核销、银行接单、接货、申请商检、报关。
出口业务一般流程包括:报价、订货、付款方式、备货、包装、通关手续、装船、运输保险、提单、结汇。
2、审计的重点,即必须控制的重要或经常发生的业务。必须控制的重要的业务,譬如,从事加工贸易的经营单位须有外经贸主管部门核发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加工单位需有外经贸主管部门签发的《加工贸易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证明》;报关业务应有海关核发的《报关注册证明书》及专职报关员;代理进出口业务,必须与委托人签订书面代理合同及取得报关授权委托书。保税料件与非保税货物
分开存放;减免税设备应有鼓励项目确认书;减免税进口的设备,不应在不同法人主体中相互转让。必须控制的经常发生的环节,譬如,开立信用证、报关报检、审单、收付汇核销、出口退税及单证管理等。
3、内部控制应有的严谨程度,譬如资产总额大、进出口总值大、内部结构复杂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应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4、审计人员构成、分工和时间预算。
(三)调查了解内部控制
1.了解内部控制环境。对进出口业务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调查,可采取预先设计好的问卷调查。同时,还要审阅被审计单位的政策和制度手册、会计凭证和相关原始记录。内部控制环境调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组织机构方面。是否具备职责明确的进出口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的进出口部门或岗位,进出口业务管理层职责分工明确;是否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进出口授权批准、业务执行、财务会计、货物保管等部门岗位相互分离且监督制约;是否指定专人负责报关事务,定期对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人员进行报关业务
知识培训。
(2)管理制度方面。是否建立健全进出口业务管理制度,包括报关员及报关作业管理、海关手册管理、合同管理、单证管理、印章管理、财务管理、仓库管理、外汇收付及核销管理、出口退税管理等制度,是否明确规定部门或人员的进出口业务流程、进出口报关单证档案管理及合同备案等内容。
(3)会计核算方面。
是否建立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配备专职会计从业人员;会计岗位是否分工明确
且相互监督制约。
会计账簿单证资料是否按法定年限完整保存,会计核算、编制、报送等是否符合会计法、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记录、审计报告等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记录和反映进出口活动的有关情况。
(4)信息系统方面。是否具备真实、准确、完整记录进出口业务活动的信息系统,使用者是否只有经过授权才能存取资料;系统数据是否完整可查;系统数据是否及时、准确、完整录入且按期限完整保存。
2.调查内部控制内容。内部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
(1)合法性目标。是否建立健全进口许可制度、机电产品和重要工业品登记管理制度、进出口收付汇管理制度。需申领配额、许可证的商品,是否凭真实、合法、有效的文件及必备材料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从事加工贸易是否经外经贸部
门批准,是否办理合同登记备案及核销手续,是否到中国银行设立保证金帐户;
(2)合规性目标。是否建有完善的行政、人事管理制度,是否明确规定进出口业务审批授权,是否明确规定专人保管专用印章、手册、报关单及有关进出口资料以及对进出口业务相关人员管理等内容。
(3)营运性目标。签订贸易合同前是否进行客户背景资料调查;办理付款手续时,业务人员是否填制付款申请表,并报请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公司负责人签审。财务部门是否根据信用证或进口合同进行审核单据;是否使用《商品换汇成本预算单》,对进出口业务预期的总体盈利情况进行审核。
(4)可靠性目标。会计账簿是否真实、准确、完整记录和反映进出口货物的进口、出口、储存、加工使用、销售等情况。
是否设置专门帐簿,如实反映进口保税料件和减免税进口物资的转让、出借、出租、内部转移、抵押、对外投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丢失等情况。涉及减免税物资的“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明细账页面是否明确标有“减免税进口”字样;不作为“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的减免税物资,是否在相应明细账中标注“减免税进口”字样;在成本核算时,是否将生产过程中耗用的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分开体现;是否建有详实的生产单耗计算方法和相应生产工艺说明材料档案,专人保管。是否设置备查账册反映企业进口的经营性租赁设备、不作价设备等有使用权但无所有权的设备的进口、使用、处置等情况。是否设置辅助账册对来料加工进出口保税料件、受托加工保税料件等非企业所有的存货进
行数量核算。
是否建有完善的仓储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海关监管货物的存放、使用、损耗、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内容,如实反映一般贸易、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等的进口、储存、加工、使用、处置、出口等情况;仓储部门是否实行专人管理,仓储保税的料件、残次品、边角料是否设有鲜明标志,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是否
分开存放。
是否定期清查和盘点进口保税料件和减免税进口物资,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四)初步分析健全性和有效性
在对控制环境和具体业务进行调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应对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初步分析,以规划将要实施的符合性测试程
序。
初步健全性分析主要是分析哪些重要或经常发生的业务或作业应该设置控制而未设置。譬如,代理进出口业务,未与委托人签订书面代理合同或取得报关授权
委托书以及未设置专职报关员等。
初步有效性分析主要是针对控制程序与政策而实施的,这实际就是初步的风险评估。譬如,被审计单位签订出口合同时,没有客户背景调查程序,没有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收到定金后再生产,就不能实现内部控制营运性目标,存在坏帐及呆滞货风险可能性;产成品明细账未按保税料件和非保税料件分开设置,未保存生产单耗计算方法和相应生产工艺说明资料,就不能实现内部控制可靠性的目
标,存在虚报单耗的风险。
初步分析健全性和有效性可以确定符合性测试的重点,减少符合性测试抽核量。一般来说对于以下情况就可以不进行测试:(1)对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初步评价为无效,譬如,进料加工货物内销未经外经贸部门批准;(2)在了解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已知对某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未得到遵循,譬如,加工环节中产生的边角废料,生产车间未办理假退料手续,财务部门未登记“边角废料”、“废品损失”或将“残次品”与“边角废料”、“废品损失”混淆。(3)在了解单位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已知对某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得到很好遵循,譬如,出口退税需提供出口发票、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及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被审计单位已按国税部门要求操作。(4)虽对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设置控制但未发生相关业务,譬如,合同变更或展期需法律顾问审核,信用证重要内容的修改需业务部门负责人的签字等,但审计期间未发生贸易合同及
信用证内容变更事项。
而以下情况就可以考虑进行大范围的测试:(1)相关业务大量发生的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譬如,进口原料、出口产品、保税料件和非保税料件的分开保管和核算、减免税设备的处置、转移等;(2)相关业务虽不大量发生但涉及金额相对较大的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譬如,被审计单位与国外供应商存在关联关系的定价政策及往来款项;(3)控制程序相对复杂的控制,譬如,生产单耗计算分配方法。初步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后就可以规划将要实施的符
合性测试。
(五)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证实有关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效果。
符合性测试是为了确定进出口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它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各项措施是否真实地存在于进出口业务活动之中,所有工作人员在实际执行内部控制过程中是否确实遵守了内部控制的规定,内部控制本身是否有效。
符合性测试包括控制设计测试和控制执行测试。控制设计测试是测试被审计单位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设计合理、适当。控制设计测试就是检查内部控制设计是否符合进出口贸易特点及业务规模的实际情况,譬如,我们通过检查,发现某家中小型企业由业务人员包办进出口业务全过程就不恰当,相反,如果某家大型企业每一笔进出口业务须经董事会决定又体现不了效率,对控制设计缺陷的应当提出
改进意见。
控制执行测试是符合性测试的主体,主要是检查内部控制是否实际发挥作用,测试的对象主要是贸易合同、会计资料、报关单证及进出口货物。
以进口与付汇内部控制为例,符合性测试重点检查进出口业务是否职责明确,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且监督制约;贸易合同及开立信用证有无印章,进口货物价格及进口单证有无专人审核,付汇有无审批,凭证记录是否完整,有无经手人和相关人的签字等。具体实施如下测试程序:
1.抽取贸易合同(或售卖确认书),审核合同号、货物名称、数量、单价、金额、规格、型号、品质、唛头、包装、运输、保险、装运期、装运港、卸货港、原产国、成交方式、结算方式、结算币种、索赔、仲裁、付款及履约期等条款,买卖双方印章及有权签字人的签章。尤其是审核合同价格是否包括特许权使用费、转售收益及应计入成交价格的其它费用等。
2、抽取信用证,审核信用证中的有关条款,如开证申请人、受益人、信用证期限、信用证金额、币别、价格条件、装运期、装运港、卸货港、付汇日期、信用证有效期及有效地点、单据要求及附加条款等内容,开证申请人印章及有权签字人的签章。检查发票、提单、装箱单、重量单、运单、保险单的有关内容以及货物名称、规格、数量和包装等方面的描述(譬如大小写、计量单位等)是否严格符合进口贸易合同及信用证的规定;收货人、付款人、唛头、装运港、卸货港、运输、保险与进口贸易合同及信用证的规定是否相符等。
3、抽取报关单,审核报关单号、品名、数量、箱号、价格、包装种类、毛重和净重等、进口单位签章、海关验讫章、海关有关人员签字;审核报关单、贸易合同、提单和发票上的有关要素,报关单上提单号、合同号是否与提单和合同上的编号一致,是否伪报、瞒报进口货物价格。
4、抽取商业发票,检查合同号码、信用证号、出口商及进口商的名称、起运地、目的地及运输方式、唛头、包装件数、毛重及净重、尺码、货物描述以及单价、总价和价格条款。发票的内容是否与贸易合同及信用证的条款内容相一致;发票总金额是否超过信用证规定的最大限额;发票是否有受益人签字或背书。
5、检查与贸易合约有关的供货发票、提单、装箱单、运输保险单、商检报告、入库单,并追查至相关的记账凭证及明细账,有无漏记、少记或虚记进口货物;检查报关单上的货物名称、数量、单价、金额与贸易合同、发票、提单、装箱单、入库单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虚报、错报、假报进口货物的品名、数量、规格、价
格等行为。
6、抽取付款凭证,检查付款申请表是否获得审批,是否取得购汇申请书(或境外汇款申请书);编制付款凭证时是否与贸易合同、报关单、提单、装箱单、入库单相核对;检查付汇水单、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汇出汇款证实书、付汇核销单等付款凭证,核查对外付汇是否真实;检查银行存款日记账及有关明细账记录是否正确;检查款项支付凭证是否及时入账。
(六)内部控制的综合评价
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评价进出口业务内部控制控制风险、确定内部控制薄弱环
节,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健全性评价主要针对重要或经常发生的业务或作业,应当关注如下两种情况:
1、内部控制制度中没有规定控制措施,符合性测试程序中也未发现实施了控制;譬如,某企业利用国家非贸付汇相对宽松政策,内部控制制度又没有专人审价,对进口合同中所含的特许权使用费未计入进口货物价格申报关税,且多次以劳务咨询费名义付汇;
2、内部控制制度中没有规定控制措施,经询问或调查表也不能得知是否设置控制,但经审阅与核对实际已实施控制,譬如,某进料加工企业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产品全部出口,但几年下来,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残次品、副产品,需要内销,已取得外经贸部门准予内销批文。前者应对相应非贸付汇及审价提出内部控制不健全的意见,后者实际是健全的,但应提出补充完善内
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有效性评价主要是针对未采用标准内部控制而实施特殊控制的情况,譬如,根据《加强货币资金会计控制的若干规定》,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制度。但某民营进出口企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仍然沿用“签字一支笔”的做法,还有的小型民营企业以个人存折收付进出口业务款项。《加强货币资金会计控制的若干规定》严禁坐支现金,但小型民营企业坐支营业款现象并不鲜见,而有的进出口企业委托财务公司或银行代为理财,或系统直调方式,办理虚拟出入库,又可能使库存现金和库存商品为零。
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向被审计单位管理部门提出改进建议。对内部控制测试过程中发现的伪报、瞒报进口货物价格、虚报单耗、擅自内销或串换保税料件、擅自处置、转让减免税设备等问题,是提出建设意见的重点。对在审计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后果,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反映给被审计单位管理部门,实现补充完善、再生内部控制制
度的审计目标。
二、进出口业务内控的审计方法
符合性测试方法,以证据检查法为主,同时辅以观察和询问方法。
(一)、证据检查法。
就是抽取一定数量的会计凭证、报关单证和其他与进出口有关的资料,检查是否已按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认真贯彻执行。
一是审阅。审阅办理某笔业务应该具备的单证是否都完整。譬如,一般贸易出口产品应有贸易合同、出库单、出口发票、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兑换(结汇)水单或外汇业务贷记通知等。审阅相关单证是否真实,有无伪造、变造。譬如,伪造的合同、发票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特征:合同的签订和发票开具时间明显滞后
于货物的进口时间。合同、发票主要条款不全;交易条件不明确、不具体,漏洞颇多。审阅相关单证的法定效力。譬如,报关单时间应该晚于贸易合同。
审阅会计帐簿,譬如,“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原材料”、“销售收入”明细账是否登记报关单号码、手册号;产成品明细账根据耗用材料来源不同按保税料件和非保税料件分开设置;“废品损失”、“边角废料”、“残次品”等损
耗区分保税与非保税情况。
二是核对检查。譬如,抽取与贸易合约有关的出口发票、出口报关单、装箱单、出库单,并追查至相关的记账凭证及明细账,审阅在抬头、数量、单价、金额等方面是否一致,计量单位是否与报关单上计量单位一致;检查帐面记录销售业务的真实性。
抽取部分出库单,追查有无销售主管批准签字的发货单或提货单;出库单记载的数量、日期是否同实物收发存登记簿记录相一致;追查发出商品的金额是否恰当
合理地计入产品成本明细账中。
检查付汇核销是否有相关责任人和经办人的批准和签字,来判断实际工作中是否
执行了授权控制程序。
抽取被审计单位与国外供应商贸易合同或定价文件及付汇凭证,检查被审计单位与国外供应商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以及定价政策是否异常。
(二)、询问法。就是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操作是否符合控制要求,而向有关人员询问某些内部控制和业务执行情况。譬如,询问企业生产主管、仓储主管、相关业务人员和会计人员有关进出口货物内部控制执行情况,重点询问各项批准手续和内部审单、对帐等;询问被审计单位仓管人员是否定期清查和盘点进口保税料件和减免税进口物资。询问法可以获得一些细节信息或新的线索,对物
证、书证起补充或增强证明作用。
(三)、实地观察法。就是根据业务处理程序,到被审计单位的工作现场,实地观察有关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以确定既定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严格执行。
实地观察以下不相容职责是否分离:进出口业务的授权、询价、报价、审价、合同的签订、报关、记帐及出入库管理等职能;存货的验收、仓储、使用与记账职责;存货保管与定期盘点职责;存货报废核销、审批与仓储、使用等部门。
实地观察存货分类存放和保管,保管人员是否对入库存货进行点验并填制入库单;仓储部门是否依据领料单或提货单发货并填写出库单;仓储保税料件、残次品、边角料是否设有鲜明标志,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是否分开存放,以保障资
产的安全性。
观察厂房、机器设备等设施,对企业的加工能力进行初步判断。
(四)、实验法。选择一笔或若干笔有代表性的具体业务,进行“穿行测试”,也就是重新执行一遍业务程序,以验证其内部控制措施是否被贯彻执行。譬如,针对出口销售,从总经理批准→财务部门价格审核→业务部对外报价→仓储部门备货→综合部门联系运输填发运输保险、提单→财务部门开具发票→报关员报关→收汇核销→生成销售明细账→汇总销售明细账,并过账至总账等交易的整个流程,考虑之前对相关控制的了解是否正确和完整,并确定相关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内部控制审计需要形成证据链,即获得一系列相互印证的人证、物证和书证。例如,实地观察可以确定某些实物资产的存在性,却不能证实资产的所有权,且实地观察法只能证实观察当时的情况,而对被审计单位在观察时和没有被观察时是否一贯执行内控制度则无法证明。因此,在一项业务中,证据检查法、实地观察法和询问法经常要同时使用、交叉进行。譬如,证实资产的所有权和执行的一贯性,必须辅以证据检查和询问。保税料件余料交库,除了询问车间、仓储管理人员,还必须辅以检查余料交库单和实地观察,甚至“穿行测试”。检查进出口报关单、协议、合同、发票、保险单据、运输单据、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单、往来函电、许可证、批件、结汇单、手册复印件、其他与进出口业务直接有关的单证资料是否自进出口货物放行之日起保管3年;保税进出口货物、减免税进口货物是否自办结海关手续之日起保管3年,就需要综合运用证据检查法及观察法。
第三篇:进出口业务内审报告
进出口业务内审报告
一、进出口业务内控的审计程序
(一)了解基本情况
了解基本情况,是展开审计的必要准备和基本条件。这些基本情况包括:成立时间、工商注册号、海关注册编码、进出口报关登记证书、注册资本、法人代表、经营范围、行业类别、经营方式、贸易方式、公司地址、经营场地、股权结构、注册内容变更以及进出口总值、生产能力、业务流程及特点、主要进口原材料和出口产品等内容。
注册会计师应着重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成立,是否在海关注册;经营范围;法人代表;投入资本(资金、设备)是否到位;主管进出口业务和海关事务的负责人、报关人员有无违法记录,关注被审计单位开展进出口业务是否合法以及是否具备必要条件,初步评估审计风险,以确定是否接受委托。
这些基本情况可以通过询问管理人员、查阅相关批文证书、会计和统计资料等方法来获得。
(二)制定审计总体计划。制定审计总体计划,主要包括:1、审计的范围,即业务循环及内容,这是审计展开的主线。国际贸易类型包括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等。这里简单介绍其特点:一般贸易,是利用国内或进口原材料加工成成品直接出口到国外,进口原材料无需备案。加工贸易分为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来料加工是利用国内或国外客户无偿提供原材料国内加工企业加工成成品出口到国外,进口原材料先备案(还需缴纳保证金),再出口,国内加工企业只收取加工费,不拥有存货的所有权,退税需手册核销;进料加工指国内加工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加工成成品出口到国外,进口原材料先备案及核销手册,企业对材料及产品拥有所有权,自负盈亏,但无退税。进料加工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产、供、销”过程,由进口、加工及出口三个环节组成。
进出口经营方式有:自营进出口和代理进出口。自营进出口自办业务,自负盈亏;代理进口业务不承担销售盈亏,不垫付商品资金及担负基本费用。
进口业务一般流程包括:编制进口计划、签订进口合同、到银行开具L/C、赎单或前T/T、租船订舱、收到全套单据后办理清关、提货、到银行付款并到外管局核销、银行接单、接货、申请商检、报关。
出口业务一般流程包括:报价、订货、付款方式、备货、包装、通关手续、装船、运输保险、提单、结汇。
2、审计的重点,即必须控制的重要或经常发生的业务。必须控制的重要的业务,譬如,从事加工贸易的经营单位须有外经贸主管部门核发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加工单位需有外经贸主管部门签发的《加工贸易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证明》;报关业务应有海关核发的《报关注册证明书》及专职报关员;代理进出口业务,必须与委托人签订书面代理合同及取得报关授权委托书。保税料件与非保税货物分开存放;减免税设备应有鼓励项目确认书;减免税进口的设备,不应在不同法人主体中相互转让。必须控制的经常发生的环节,譬如,开立信用证、报关报检、审单、收付汇核销、出口退税及单证管理等。
3、内部控制应有的严谨程度,譬如资产总额大、进出口总值大、内部结构复杂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应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4、审计人员构成、分工和时间预算。
(三)调查了解内部控制
1.了解内部控制环境。对进出口业务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调查,可采取预先设计好的问卷调查。同时,还要审阅被审计单位的政策和制度手册、会计凭证和相关原始记录。内部控制环境调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组织机构方面。是否具备职责明确的进出口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的进出口部门或岗位,进出口业务管理层职责分工明确;是否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进出口授权批准、业务执行、财务会计、货物保管等部门岗位相互分离且监督制约;是否指定专人负责报关事务,定期对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人员进行报关业务知识培训。
(2)管理制度方面。是否建立健全进出口业务管理制度,包括报关员及报关作业管理、海关手册管理、合同管理、单证管理、印章管理、财务管理、仓库管理、外汇收付及核销管理、出口退税管理等制度,是否明确规定部门或人员的进出口业务流程、进出口报关单证档案管理及合同备案等内容。
(3)会计核算方面。
是否建立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配备专职会计从业人员;会计岗位是否分工明确且相互监督制约。
会计账簿单证资料是否按法定年限完整保存,会计核算、编制、报送等是否符合会计法、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记录、审计报告等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记录和反映进出口活动的有关情况。
(4)信息系统方面。是否具备真实、准确、完整记录进出口业务活动的信息系统,使用者是否只有经过授权才能存取资料;系统数据是否完整可查;系统数据是否及时、准确、完整录入且按期限完整保存。
2.调查内部控制内容。内部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
(1)合法性目标。是否建立健全进口许可制度、机电产品和重要工业品登记管理制度、进出口收付汇管理制度。需申领配额、许可证的商品,是否凭真实、合法、有效的文件及必备材料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从事加工贸易是否经外经贸部门批准,是否办理合同登记备案及核销手续,是否到中国银行设立保证金帐户;
(2)合规性目标。是否建有完善的行政、人事管理制度,是否明确规定进出口业务审批授权,是否明确规定专人保管专用印章、手册、报关单及有关进出口资料以及对进出口业务相关人员管理等内容。
(3)营运性目标。签订贸易合同前是否进行客户背景资料调查;办理付款手续时,业务人员是否填制付款申请表,并报请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公司负责人签审。财务部门是否根据信用证或进口合同进行审核单据;是否使用《商品换汇成本预算单》,对进出口业务预期的总体盈利情况进行审核。
(4)可靠性目标。会计账簿是否真实、准确、完整记录和反映进出口货物的进口、出口、储存、加工使用、销售等情况。
是否设置专门帐簿,如实反映进口保税料件和减免税进口物资的转让、出借、出租、内部转移、抵押、对外投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丢失等情况。涉及减免税物资的“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明细账页面是否明确标有“减免税进口”字样;不作为“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的减免税物资,是否在相应明细账中标注“减免税进口”字样;在成本核算时,是否将生产过程中耗用的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分开体现;是否建有详实的生产单耗计算方法和相应生产工艺说明材料档案,专人保管。是否设置备查账册反映企业进口的经营性租赁设备、不作价设备等有使用权但无所有权的设备的进口、使用、处置等情况。是否设置辅助账册对来料加工进出口保税料件、受托加工保税料件等非企业所有的存货进行数量核算。
是否建有完善的仓储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海关监管货物的存放、使用、损耗、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内容,如实反映一般贸易、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等的进口、储存、加工、使用、处置、出口等情况;仓储部门是否实行专人管理,仓储保税的料件、残次品、边角料是否设有鲜明标志,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是否分开存放。
是否定期清查和盘点进口保税料件和减免税进口物资,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四)初步分析健全性和有效性
在对控制环境和具体业务进行调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应对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初步分析,以规划将要实施的符合性测试程序。
初步健全性分析主要是分析哪些重要或经常发生的业务或作业应该设置控制而未设置。譬如,代理进出口业务,未与委托人签订书面代理合同或取得报关授权委托书以及未设置专职报关员等。
初步有效性分析主要是针对控制程序与政策而实施的,这实际就是初步的风险评估。譬如,被审计单位签订出口合同时,没有客户背景调查程序,没有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收到定金后再生产,就不能实现内部控制营运性目标,存在坏帐及呆滞货风险可能性;产成品明细账未按保税料件和非保税料件分开设置,未保存生产单耗计算方法和相应生产工艺说明资料,就不能实现内部控制可靠性的目标,存在虚报单耗的风险。
初步分析健全性和有效性可以确定符合性测试的重点,减少符合性测试抽核量。一般来说对于以下情况就可以不进行测试:(1)对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初步评价为无效,譬如,进料加工货物内销未经外经贸部门批准;(2)在了解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已知对某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未得到遵循,譬如,加工环节中产生的边角废料,生产车间未办理假退料手续,财务部门未登记“边角废料”、“废品损失”或将“残次品”与“边角废料”、“废品损失”混淆。(3)在了解单位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已知对某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得到很好遵循,譬如,出口退税需提供出口发票、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及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被审计单位已按国税部门要求操作。(4)虽对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设置控制但未发生相关业务,譬如,合同变更或展期需法律顾问审核,信用证重要内容的修改需业务部门负责人的签字等,但审计期间未发生贸易合同及信用证内容变更事项。
而以下情况就可以考虑进行大范围的测试:(1)相关业务大量发生的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譬如,进口原料、出口产品、保税料件和非保税料件的分开保管和核算、减免税设备的处置、转移等;(2)相关业务虽不大量发生但涉及金额相对较大的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譬如,被审计单位与国外供应商存在关联关系的定价政策及往来款项;(3)控制程序相对复杂的控制,譬如,生产单耗计算分配方法。初步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后就可以规划将要实施的符合性测试。
(五)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证实有关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效果。
符合性测试是为了确定进出口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它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各项措施是否真实地存在于进出口业务活动之中,所有工作人员在实际执行内部控制过程中是否确实遵守了内部控制的规定,内部控制本身是否有效。
符合性测试包括控制设计测试和控制执行测试。控制设计测试是测试被审计单位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设计合理、适当。控制设计测试就是检查内部控制设计是否符合进出口贸易特点及业务规模的实际情况,譬如,我们通过检查,发现某家中小型企业由业务人员包办进出口业务全过程就不恰当,相反,如果某家大型企业每一笔进出口业务须经董事会决定又体现不了效率,对控制设计缺陷的应当提出改进意见。
控制执行测试是符合性测试的主体,主要是检查内部控制是否实际发挥作用,测试的对象主要是贸易合同、会计资料、报关单证及进出口货物。
以进口与付汇内部控制为例,符合性测试重点检查进出口业务是否职责明确,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且监督制约;贸易合同及开立信用证有无印章,进口货物价格及进口单证有无专人审核,付汇有无审批,凭证记录是否完整,有无经手人和相关人的签字等。具体实施如下测试程序:
1.抽取贸易合同(或售卖确认书),审核合同号、货物名称、数量、单价、金额、规格、型号、品质、唛头、包装、运输、保险、装运期、装运港、卸货港、原产国、成交方式、结算方式、结算币种、索赔、仲裁、付款及履约期等条款,买卖双方印章及有权签字人的签章。尤其是审核合同价格是否包括特许权使用费、转售收益及应计入成交价格的其它费用等。
2、抽取信用证,审核信用证中的有关条款,如开证申请人、受益人、信用证期限、信用证金额、币别、价格条件、装运期、装运港、卸货港、付汇日期、信用证有效期及有效地点、单据要求及附加条款等内容,开证申请人印章及有权签字人的签章。检查发票、提单、装箱单、重量单、运单、保险单的有关内容以及货物名称、规格、数量和包装等方面的描述(譬如大小写、计量单位等)是否严格符合进口贸易合同及信用证的规定;收货人、付款人、唛头、装运港、卸货港、运输、保险与进口贸易合同及信用证的规定是否相符等。
3、抽取报关单,审核报关单号、品名、数量、箱号、价格、包装种类、毛重和净重等、进口单位签章、海关验讫章、海关有关人员签字;审核报关单、贸易合同、提单和发票上的有关要素,报关单上提单号、合同号是否与提单和合同上的编号一致,是否伪报、瞒报进口货物价格。
4、抽取商业发票,检查合同号码、信用证号、出口商及进口商的名称、起运地、目的地及运输方式、唛头、包装件数、毛重及净重、尺码、货物描述以及单价、总价和价格条款。发票的内容是否与贸易合同及信用证的条款内容相一致;发票总金额是否超过信用证规定的最大限额;发票是否有受益人签字或背书。
5、检查与贸易合约有关的供货发票、提单、装箱单、运输保险单、商检报告、入库单,并追查至相关的记账凭证及明细账,有无漏记、少记或虚记进口货物;检查报关单上的货物名称、数量、单价、金额与贸易合同、发票、提单、装箱单、入库单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虚报、错报、假报进口货物的品名、数量、规格、价格等行为。
6、抽取付款凭证,检查付款申请表是否获得审批,是否取得购汇申请书(或境外汇款申请书);编制付款凭证时是否与贸易合同、报关单、提单、装箱单、入库单相核对;检查付汇水单、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汇出汇款证实书、付汇核销单等付款凭证,核查对外付汇是否真实;检查银行存款日记账及有关明细账记录是否正确;检查款项支付凭证是否及时入账。
(六)内部控制的综合评价
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评价进出口业务内部控制控制风险、确定内部控制薄弱环节,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健全性评价主要针对重要或经常发生的业务或作业,应当关注如下两种情况:1、内部控制制度中没有规定控制措施,符合性测试程序中也未发现实施了控制;譬如,某企业利用国家非贸付汇相对宽松政策,内部控制制度又没有专人审价,对进口合同中所含的特许权使用费未计入进口货物价格申报关税,且多次以劳务咨询费名义付汇;2、内部控制制度中没有规定控制措施,经询问或调查表也不能得知是否设置控制,但经审阅与核对实际已实施控制,譬如,某进料加工企业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产品全部出口,但几年下来,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残次品、副产品,需要内销,已取得外经贸部门准予内销批文。前者应对相应非贸付汇及审价提出内部控制不健全的意见,后者实际是健全的,但应提出补充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有效性评价主要是针对未采用标准内部控制而实施特殊控制的情况,譬如,根据《加强货币资金会计控制的若干规定》,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制度。但某民营进出口企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仍然沿用“签字一支笔”的做法,还有的小型民营企业以个人存折收付进出口业务款项。《加强货币资金会计控制的若干规定》严禁坐支现金,但小型民营企业坐支营业款现象并不鲜见,而有的进出口企业委托财务公司或银行代为理财,或系统直调方式,办理虚拟出入库,又可能使库存现金和库存商品为零。
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向被审计单位管理部门提出改进建议。对内部控制测试过程中发现的伪报、瞒报进口货物价格、虚报单耗、擅自内销或串换保税料件、擅自处置、转让减免税设备等问题,是提出建设意见的重点。对在审计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后果,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反映给被审计单位管理部门,实现补充完善、再生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目标。
二、进出口业务内控的审计方法
符合性测试方法,以证据检查法为主,同时辅以观察和询问方法。
(一)、证据检查法。
就是抽取一定数量的会计凭证、报关单证和其他与进出口有关的资料,检查是否已按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认真贯彻执行。
一是审阅。审阅办理某笔业务应该具备的单证是否都完整。譬如,一般贸易出口产品应有贸易合同、出库单、出口发票、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兑换(结汇)水单或外汇业务贷记通知等。审阅相关单证是否真实,有无伪造、变造。譬如,伪造的合同、发票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特征:合同的签订和发票开具时间明显滞后于货物的进口时间。合同、发票主要条款不全;交易条件不明确、不具体,漏洞颇多。审阅相关单证的法定效力。譬如,报关单时间应该晚于贸易合同。
审阅会计帐簿,譬如,“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原材料”、“销售收入”明细账是否登记报关单号码、手册号;产成品明细账根据耗用材料来源不同按保税料件和非保税料件分开设置;“废品损失”、“边角废料”、“残次品”等损耗区分保税与非保税情况。
二是核对检查。譬如,抽取与贸易合约有关的出口发票、出口报关单、装箱单、出库单,并追查至相关的记账凭证及明细账,审阅在抬头、数量、单价、金额等方面是否一致,计量单位是否与报关单上计量单位一致;检查帐面记录销售业务的真实性。
抽取部分出库单,追查有无销售主管批准签字的发货单或提货单;出库单记载的数量、日期是否同实物收发存登记簿记录相一致;追查发出商品的金额是否恰当合理地计入产品成本明细账中。
检查付汇核销是否有相关责任人和经办人的批准和签字,来判断实际工作中是否执行了授权控制程序。
抽取被审计单位与国外供应商贸易合同或定价文件及付汇凭证,检查被审计单位与国外供应商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以及定价政策是否异常。
(二)、询问法。就是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操作是否符合控制要求,而向有关人员询问某些内部控制和业务执行情况。譬如,询问企业生产主管、仓储主管、相关业务人员和会计人员有关进出口货物内部控制执行情况,重点询问各项批准手续和内部审单、对帐等;询问被审计单位仓管人员是否定期清查和盘点进口保税料件和减免税进口物资。询问法可以获得一些细节信息或新的线索,对物证、书证起补充或增强证明作用。
(三)、实地观察法。就是根据业务处理程序,到被审计单位的工作现场,实地观察有关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以确定既定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严格执行。
实地观察以下不相容职责是否分离:进出口业务的授权、询价、报价、审价、合同的签订、报关、记帐及出入库管理等职能;存货的验收、仓储、使用与记账职责;存货保管与定期盘点职责;存货报废核销、审批与仓储、使用等部门。
实地观察存货分类存放和保管,保管人员是否对入库存货进行点验并填制入库单;仓储部门是否依据领料单或提货单发货并填写出库单;仓储保税料件、残次品、边角料是否设有鲜明标志,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是否分开存放,以保障资产的安全性。
观察厂房、机器设备等设施,对企业的加工能力进行初步判断。
(四)、实验法。选择一笔或若干笔有代表性的具体业务,进行“穿行测试”,也就是重新执行一遍业务程序,以验证其内部控制措施是否被贯彻执行。譬如,针对出口销售,从总经理批准→财务部门价格审核→业务部对外报价→仓储部门备货→综合部门联系运输填发运输保险、提单→财务部门开具发票→报关员报关→收汇核销→生成销售明细账→汇总销售明细账,并过账至总账等交易的整个流程,考虑之前对相关控制的了解是否正确和完整,并确定相关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内部控制审计需要形成证据链,即获得一系列相互印证的人证、物证和书证。例如,实地观察可以确定某些实物资产的存在性,却不能证实资产的所有权,且实地观察法只能证实观察当时的情况,而对被审计单位在观察时和没有被观察时是否一贯执行内控制度则无法证明。因此,在一项业务中,证据检查法、实地观察法和询问法经常要同时使用、交叉进行。譬如,证实资产的所有权和执行的一贯性,必须辅以证据检查和询问。保税料件余料交库,除了询问车间、仓储管理人员,还必须辅以检查余料交库单和实地观察,甚至“穿行测试”。检查进出口报关单、协议、合同、发票、保险单据、运输单据、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单、往来函电、许可证、批件、结汇单、手册复印件、其他与进出口业务直接有关的单证资料是否自进出口货物放行之日起保管3年;保税进出口货物、减免税进口货物是否自办结海关手续之日起保管3年,就需要综合运用证据检查法及观察法。
第四篇:财务内审整改报告
关于2003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和整改情况的报告 2006-12-12 ——2005年4月26日在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尹维真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04年,市审计局依照《审计法》的规定,组织开展了2003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审计结束后,向市政府提交了审计结果报告,并受市政府委托,向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作了审计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政府提出了审议意见和建议,要求市政府针对查出问题抓好整改工作。
市政府对审计结果和市人大提出的审议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市长办公会对落实整改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按照李宪生市长关于“必须责成有关方面严肃整改,对不力者,应实行严肃的责任追究”的批示精神,李涛副市长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落实整改,并于4月13日召开全市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通报会,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措施和结果进行了再检查、再布置,要求各单位按照李宪生市长的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大力度,建立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市审计局按照市政府要求,对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结论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各被审计单位认真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内部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市人大常委会十分关注审计查出问题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忠遂和市人大财经委、预算工委多次听取市政府对查出问题整改的工作汇报,并到有关区检查整改情况。市人大预算工委还派出专人深入到被审计单位进行抽查,促进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工作。
从总的情况看,各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行动迅速、积极主动、成效明显。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上缴财政各项资金27598.79万元,已拨付滞留的财政资金2501.35万元,已调账整改资金3807.66万元,已收回各类被挤占挪用的资金4634.82万元。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和各项规定、办法12项,向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移送案件线索2起。现对照审计工作报告,逐一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本级预算和财政管理方面 1.关于预算编制中,部分指标没有分配到项目和单位的整改情况 市财政局成立了预算编制审查中心,进一步完善了预算编制审查工作。在编制2005年的预算过程中,已纠正了两个开发区的部分预算指标没有分配到项目和单位的做法,对预算支出已细化到项目;在财政工交和商贸事业费的预算分配中,已纠正了预留预算指标和采取中途追加的分配方式。
2.关于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完善,超预算采购现象突出的整改情况
针对部分单位在编报采购预算时,未从实际需要出发,采购预算金额较小、品目较窄,在实际采购中,中途追加较为普遍的情况,市财政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并要求各部门和单位,认真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市财政局将严格规范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执行和调整,实行政府采购计划管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3.关于新菜地开发基金预算管理不够完善、部分资金闲置的整改情况
市财政局已于2004年11月将没有按规定上缴国库的新菜地基金4300.78万元,全部上缴国库。另外,新菜地开发基金中的“暂存款”余额1098.18万元,已按现行财务制度要求,调整了有关账目。“暂付款”257万元已得到处理,其中:市规划局借用的7万元已收回;市饲料工业公司1986年借用的100万元,由于企业改制,已根据相关政策,经有关部门批准,将此借款转为国有资本金;原汉口饭店1984年前借用的150万元,因该饭店2000年已改制,股权全部转让,尚有部分转让款未到账,市财政局负责在转让款到账后收回借款。
(二)部门预算管理和执行方面 1.关于预算编制、批复不规范的纠正情况
市财政局对一个部门批复两本预算的情况已予以纠正。为此还制发了《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工作的通知》及《市财政局关于做好2006年市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通知》,规定对市直二级单位的预算,统一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市直各种临时机构的预算,统一由其挂靠的部门审核汇总,将二级单位和临时机构的预算并入部门预算一起下达。
市财政局从2004年开始,已统一将预算编制细化到二级单位。2.关于部分单位预算编制不规范等问题的整改情况
市园林系统少列事业收入444.69万元的问题,已于2004年9月进行了整改处理,11月向税务部门补交了相应的税款;市商业局少列世贸大厦租金收入102.19万元的问题,已于2004年7月31日整改作收入入账;市建委少列的各种收费285.13万元,已于2004年12月30日并入部门的账户,实行统一管理。市科技局已于2004年扣除下属四个科研所重复列报预算经费235.88万元,作为项目经费重新安排使用。
3.关于部分二级单位财务收支亟待规范的纠正情况
在市建委组织专班的监督清理下,城建档案馆被挪用的档案保证金3342.9万元,已归还2287.24万元,其中,收回委托投资、质押担保及借款资金1055.5万元;收回武建集团用房产抵还300万元;通过调整单位“事业支出”和“事业基金”归还931.74万元。制定了归还档案保证金计划的有455.66万元,其中:武汉盛源房地产开发公司200万元、市城建委党校100万元、武汉北斗集团公司155.66万元。对1989年至1994年挪用档案保证金用于发放委托贷款和对外投资的600万元,市政府已责成市建委组成工作专班,对该问题进行全面清查,并将清查结果报市政府。目前商请司法机关介入调查。
另外,该馆截留收入直接转为“职工福利基金”的56.15万元、单位银行账面余额比银行实际存款少166.88万元等问题,已进行了纠正,纳入账内管理。
市建委城建档案馆收取的档案保证金,根据规定应存入市建行,在动用保证金利息时,应编制用款计划报市建委审定后执行。城建档案馆违反档案保证金管理的规定,于1999年和2000年将档案保证金1329.36万元存入原武汉国际租赁公司和武汉科技信托投资公司,因两公司清算,存款至今无法收回。对该馆存在的这些问题,市建委已责成有关当事人就违反规定的行为作出深刻检查,并将依据有关规定,对当事人追究相关责任。
市建委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应收未收租金46.22万元,已于2004年12月收回。
市园林局所属市动物园管理处应收未收1993年7月至2003年12月合作经营收益590万元、水电费218.28万元、租金收入12.27万元的问题,市园林局已督促市动物园与合作方就解决方式达成意向,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三)税收征管方面
1.关于少征、漏征各项税收8141.29万元的纠正情况
截至目前为止,在市地税局的督促下,相关区局已征收入库8120.21万元,入库率99.74%。
余下未入库的21.08万元,将于2005年4月前征缴入库。2.关于压欠力度不够,造成企业欠缴各项税款21300.41万元的纠正情况
截至目前底为止,2003开票未入库的税款,已组织入库2658.6万元;2003年以前开票未入库的税款,已组织入库6710万元,清缴入库率61.05%。对余下的欠税企业,市地税局将采取纳税信用评定和“以票控税”等措施,压减陈欠税款,防止新欠发生。3.关于调节收入进度,延压的5153.59万元企业税款,已于2004年初全额入库 市地税局要求东西湖区地税局提高认识,规范税款征收入库,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四)科技三项费用管理使用方面 1.关于市科技局通过科技三项费用及其项目的运作,共筹集资金2712.8万元用于科技大楼建设的纠正情况
市科技局2004年12月已撤消为承建科技大楼的某置业公司向商业银行借款500万元提供的质押担保,质押资金全部收回;到目前为止,已归还科技三项费用538万元;对三年来通过火炬投资公司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的名义,转拨给市科技局用于科技大楼基本建设的1200万元问题,市科技、财政局已停止了这种做法,不再继续拨付资金。对尚未归垫的474.8万元,市科技局将采取科技大楼部分楼层出售变现的办法,确保2005年6月底前全部归还。同时进行延伸审计后,将结果报市人大财经委员会。2.关于科技三项费用滞拨4623.27万元问题的纠正情况
截至2005年2月为止,市科技、财政局已拨付2063万元,其中:市科技局1063万元,市财政局1000万元。对还未拨付的资金,为避免造成新的损失,两局将择优选择项目年内拨出,对年底前仍未拨出的资金将收回预算重新安排。3.关于科技三项费用贷款回收率低、大量贷款逾期、呆滞并造成损失的纠正情况 2003年底,市财政、科技局应清理收回的科技三项费用贷款共5425.25万元(未收回的贷款中2000年前的贷款4690.5万元,占应收回贷款的86.46%)。其中市财政局3520.2万元(截至2003年末,应收回到期贷款4780.2万元,审计期间已收回贷款1260万元),市科技局1905.05万元。整改期间已收回265.7万元。两局对贷款逾期的项目进行了分类,并确立了分类清收的原则:属于项目成功、经营正常的24户企业的待收资金1822万元,要求企业列出还款计划,年内收回,做到应收尽收;属于改制、破产的52户企业的待收资金1960.05万元,按照改制企业有关政策,作出相应处理;属于经营困难、负债较重等情况的39户企业的待收资金1377.5万元,已责成市科技局积极清收并将清查结果和处理意见报市政府。为保证上述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对科技三项费用贷款尚未偿还的企业,新申请的项目一律不受理,已安排的新项目资金,一律予以停拨;另外,对办理了相关抵押手续的企业,通过处理抵押物的方式归垫;同时市财政、科技局已联合印发《关于催收科技项目有偿资金的通知》,与委托银行共同催收。
(五)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方面 1.关于部分项目单位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四制”规定的纠正情况
部分项目单位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四制”规定的问题,已引起有关项目建设单位的重视,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引以为戒,防止此类现象发生。对洪山区市政总公司违规出借资质证书,非法获利31.96万元的问题,已上缴财政。2.关于部分单位挤占、挪用、截留项目建设资金的纠正情况
市政府已责成相关部门和单位采取了措施。其中,市蔬菜集团公司挪用转基因番茄产业化项目资金667.1万元的问题,已于2004年底归还了520.9万元。余下的146.2万元,将由蔬菜种子公司2005年6月之前以项目配套设备归还。市沿河大道改造指挥部、长江乐园建设指挥部等7个建设单位挤占工程成本的问题,已依据有关法规进行了清理,调整了有关项目建设单位的账务,挤占的工程成本已被纠正。
武汉大花山生态园林有限公司、武汉森茂生态绿化有限公司挪用环城森林生态工程征地补偿费共计180.5万元的问题,已于2004年4月全部收回。
市江堤加固项目建设中汉南区、江夏区的项目建设单位挤占、挪用、截留“取土费”用于非项目支出的224.33万元,市江堤加固工程管理办公室已于2004年11月全部整改收回。3.关于部分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不规范,存在套取资金和项目间相互挤占资金的纠正情况 原市市政建设局项目资金互相扯用的问题,在该局撤销后,已由市相关部门和单位按资产管理关系,进行清算调整予以纠正。
市司法局所属戒毒劳教所将已核销的98.89万元水电增容费支出列入劳教大队扩建概算、套取资金的问题,已于2004年2月收回。
沿河大道二期工程资金被其他项目占用110.89万元的问题,市建委经过清理,按建设项目重新调整了资金调拨。项目责任单位已采取调整相关账目的办法,使项目间相互挤占、混用资金的情况得到纠正。
4.关于层层滞拨环城森林生态工程征地补偿费的纠正情况
在市林业局的干预下,市林业发展公司及东西湖区园艺公司已于2004年1月至2月,对滞欠的438.35万元征地补偿费全部拨付。5.关于个别项目建设成本不实,有的甚至超付工程款的纠正情况
长江干堤汉南至白庙加固工程项目长期挂账348.19万元问题,已引起市水务局和项目建设单位的重视,决定在工程竣工和财务决算时清理、调账。江岸区解放大道下延线工程建设指挥部多计工程结算款94.2万元的问题,已于2004年3月调减工程决算。市沿河大道改造指挥部等单位超付工程款241.8万元的问题,市建委进行了清理核实,对超拨的资金已全部收回。
(六)四个远城区财政运行状况调查方面 1.部分区存在一定的虚增财政收入的纠正情况
对蔡甸区沌口小区管委会、新洲区财政局和阳逻等4个财政所,采用列收列支、空转土地有偿出让收入等方式虚增财政收入分别为3927.2万元和627.6万元,江夏区郑店、流芳、纸坊财政所,新洲区财政局及道观等4个财政所分别空列财政性收费收入1018万元、1823.7万元等问题,已引起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要求各区政府拿出具体措施坚决予以纠正,切实维护预决算的严肃性。蔡甸区政府制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全区土地交易资产以及分配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将所有土地收入纳入财政专户核算,从源头上避免虚增收入;江夏区政府将对执收单位的收入项目严格核算,避免将非预算内收入纳入预算内,并合理下达各乡镇行政性收费收入计划;新洲区政府通过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真实、准确反映其财政收支状况。2.虚列财政支出的纠正情况
黄陂区财政局按预算安排,在拨付区科技局科技三项费用400万元的同时,又从区科技局收回该项资金330万元,年终按400万元列报决算,区政府已纠正了不规范的做法。在2005年预算安排中保证了科技三项费用的资金来源,并承诺将严格按预算法的相关规定,对科技三项费用据实列支。
蔡甸区2003年实际拨付挖潜改造资金297.2万元,年终按800万元列报决算支出,虚列支出502.8万元挂预算暂存,区政府已将502.8万元全部作为企业发展资金拨付到位。3.对4个区的部门预算编制不规范,临时性追加较为频繁的纠正情况 蔡甸、江夏、黄陂和新洲区政府对审计调查反映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各个区都采取了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深化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质量,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对可预见的支出一律通过年初预算安排;除突发事件、特大自然灾害等特殊因素外,中途一律不得追加支出;由于政策变化和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要报经区人大
批准后才能执行,确保预算的严肃性。
(七)国有企业改制方面
市政府对国有企业改制工作非常重视,去年安排审计部门对市、区改制企业进行了审计调查,揭示了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责成市国资管理部门及有关区政府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国有企业改制的控制办法。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已移交司法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进一步查处。1.中南汽车修造有限公司改制中存在问题的纠正情况
中南汽车修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汽修)将4.34亩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向市土地交易中心申请挂牌转让,湖北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土地净价1135万元摘牌,但中南汽修实际只收到土地转让金400万元,低于摘牌价735万元的问题,市审计局已于2004年9月作为案件线索向江汉区检察院移交。江汉区检察院经核查后证实:中南汽修所属汽车修配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2001年底因解决改制中的资金缺口,将其青年路308号4.34亩土地以400万元转让给湖北省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2年3月经职代会同意签订了转让协议。2002年3月到10月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分4次将400万元转让费付清。2003年4月,为办理土地的过户手续,汽车修配厂按规定将该地块在武汉市土地交易中心挂牌,挂牌价为1135万元。汽车修配厂称在土地交易中心高挂土地交易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土地被别人摘牌。江汉区检察院未发现该土地转让过程中有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行为。2.武汉建筑机械厂改制中存在问题的纠正情况
武汉建筑机械厂以3000万元的价格出让69.42亩土地给某房地产公司,比土地中心摘牌价3200万元低200万元的问题。在审计查出后,该厂已与房地产公司签订补充协议,目前该厂正在依法依规追索200万元转让差额款。
武汉建筑机械厂瞒报资产总计632万元的问题。其中,瞒报下属劳动服务公司净资产447万元;未将同益大厦5间商用房合计价值185万元纳入资产评估范围。市国资经营公司于2004年11月委托中介机构对该厂进行了全面的责任审计,督促整改,将瞒报的632万元资产已纳入账内并进行了重新评估。
3.东西湖棉纺厂改制中存在问题的纠正情况
东西湖区政府非常重视东西湖棉纺厂的改制工作。东西湖棉纺厂在改制过程中将510.8万元的新机器设备及将原材料、产成品以3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新东棉纺织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低于市场行情284万元的问题,在审计调查事中和事后,东西湖棉纺厂清算组分别提供了东西湖区人民法院裁定书,裁定转让行为有效,促使其完善了相关法律手续。4.武汉自动化仪表厂改制中存在问题的纠正情况
对武汉自动化仪表厂在改制中未将欠银行利息、欠缴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费等负债1144万元纳入评估范围的问题,硚口区政府已按有关规定将905万元的工商银行利息作挂账处理。欠缴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费等已得到全部纠正。5.洪山商场瞒报欠税200万元的纠正情况
对洪山商场瞒报欠税200万元的问题,洪山区政府将督促企业于2005年6月底前将所欠的200万元税款上缴国库。
6.武汉制药机械厂改制中存在问题的纠正情况
武昌区武汉制药机械厂188名职工未领到补偿金的问题已全部解决。截至2004年12月底,188名职工中,有95名成为新公司股东,其补偿费已作为入股资金;78名由新公司作为内退职工安置发放内退工资、交纳社保医保等;15名已支付了补偿费。
(八)其他部门财务收支方面 1.关于一些部门和单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纠正情况篇二:内部审计意见建议整改落实规定
集团各部室、各成员企业:
为及时纠正审计发现的问题,切实提高审计效能,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集团公司制定了《内部审计意见建议整改落实规定》,现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确保审计意见和建议得到认真落实,切实提高审计效能,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本部及各成员企业。
第二章 主要职责
第三条 集团公司监审部负责所实施审计项目的审计意见跟踪落实和审计建议采纳情况的检查、督办、复核认定及评价工作。
第四条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整改落实的全过程负责。
第五条 被审计单位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无法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应及时做出书面说明,报请集团公司监审部按程序批准后,方可暂缓整改。
第六条 需要实施后续审计的,被审计单位应当积极支持、配合,按要求及时提供完整、真实的相关审计资料。
第三章 工作程序
第七条 凡被审计单位在审计中发现存在问题的,在审计报告送达之日起30日内,向集团公司监审部报送审计整改结果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措施及完成情况,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对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处理情况,尚未整改到位的原因及限期整改和处理的计划等。
第八条 集团公司监审部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书面整改报告,通过检查、复核,认定其对重要审计事项已落实的,该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才能关闭。确有必要时,可实施后续审计,或者作为被审计单位下次审计工作的一部分。
第九条 重要审计事项已具备整改条件,被审计对象未进行整改的,集团公司监审部报经集团公司领导批准后,适时安排后续跟踪审计。
第十条 后续跟踪审计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一)审计批露的问题和审计建议的重要性;
(二)纠正措施的复杂性;
(三)落实纠正措施所需要的期限和成本;
(四)纠正措施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五)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安排和时间要求。
第十一条 集团公司监审部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书面报告,在全面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审计思路和重点,编制审计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审计工作。
第十二条 后续跟踪审计应突出对未整改问题的审计力度,并恰当分析未整改的原因,评估整改的效果和未整改的风险程度,寻求进一步整改的可能和措施。
第十三条 后续跟踪审计应着眼于内部控制的充分性、有效性,更多地关注关键环节、重点部位。
第十四条 集团公司监审部根据后续审计执行过程和结果,向被 审计单位及集团公司提交后续审计报告。
第四章 相关要求
第十五条 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负责人要负责整改;下属单位存在的问题,要督促下属单位落实整改措施。
第十六条 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工作要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升能力为目标,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剖析、总结,整改提高。
第十七条 被审计单位逾期未提出整改报告的,或者不按要求整改落实重要审计事项的,集团公司监审部应及时进行督办,责令其整改。
对拒绝、拖延整改工作的被审计单位从严问责,除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外,根据情节轻重情况,报集团公司董事会批准,扣除其单位负责人与财务部经理3-5%的年终奖金。第十八条 后续审计中如果因被审计单位未能提供真实审计资料、信息等造成审计结论与客观事实不符,应当重新核实,更改审计结论,按审计工作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集团公司监审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篇三:关于对2008专项审计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关于对2008专项审计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人民政府: 2009年初,市审计局对我县2008农业、国土、社保、环保、教育等方面的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处理建议,我们积极落实整改,现就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财政安排的供养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费欠拨的问题。这是由于我县财力紧张,未能按规定的缴费比例缴纳财政供养人员的单位应负担的医疗保险基金(此项支出应随各单位列各功能类支出科目,以社会保障缴费的形式注入基金中),只能以公费医疗保障的形式注入一部分财政补助资金,以满足当年实际支付的公费医疗经费。随着我县财政状况的逐步好转,各种社保体系的不断完善,此类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二、关于对社保基金未执行优惠利率的问题。财政部门已与有关商业银行协商,要求其执行有关政策规定,2009年二季度起已对养老保险基金执行三个月定期利率,并补计了一季度利息差额部分。
三、关于社会养老保险征缴力度不够的问题。截至2008年12月底,社会养老保险累计欠缴1827.96万元,其中当年欠缴518万,欠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转。为此,我县将立足实际,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强企业与职工自觉履行缴纳社会保险费义务的自觉
性,同时要充分运用行政执法手段,加大征缴力度,依法足额征收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应收尽收。
四、关于对地税部门欠征教育费附加的问题(欠征359.2万元为2007年、2008年两年欠征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对涉外企业国投能源和中策水泥厂免征教育费附加130万元(征收依据为其所缴纳的增值税4348万元的按3%部分);
2、教育费附加的计算依据之一——增值税中包含国税局征收的个体定额户增值税和临时代开发票实现增值税,两项由于政策上的缺口,国税部门没有代扣教育费附加的法定义务,而地税机关对国税代开发票也无权进行检查,所以上述两项基本没有征缴教育费附加。
3、对于部分企业税费负担重、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只能先缴税后缴费,导致欠费现象产生。对此,县政府已责成地税部门加强征管,建立健全畅通及时的信息传输渠道,以利于地税部门及时获取增值税、消费税征收数,便于各税的比对分析,及时发现漏征户,及时做好对策。在现行体制下,应探索零散性增值税应征的教育费附加是否由国税部门代征,以降低征管难度,提高征收入库率。
五、关于对环保资金管理上存在的台账管理、漏征排污费的问题。县政府已责成环保部门对此问题要立即进行自查。据环保部门提供的审计资料,我县不存在上述两个问题。
六、关于水利专项基金滞留的问题。
1、财政局滞留175万元主要原因是:该资金为秦山水库除险加固省级项目资金,于2008年12月才下达,并且该项目工程使用中央资金即可保证工程进度,故于年底滞留财政部门,目前此笔资金已拨付100万元,其余将随工程进度按期拨付。
2、水利局滞留275万元,主要是:①2008年未完工的小型水利、防汛、抗旱等工程资金结余;②已完工的工程质量保证金;③实行报账制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年底未报账部分。截止目前,部分扫尾工程已完工,剩余资金全部拨付到位,需经省市验收的工程预留保证金部分,2009年已经验收达标,质量保证金现已一次性全部到位,对实行报账制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根据支出报账情况随时拨付。
七、关于扶贫资金专款结余大的问题。截止2008年末我县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反映结余720.49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4.73万元;生产发展资金596.9万元;科技推广及项目管理费78.86万元。上述结余资金占到两年投入资金的34.4%。造成上述问题,既有上级指标下达迟、资金到位迟的因素影响,还由于报账制实施过程中程序复杂,扶贫项目完成进度不一,监督管理措施相对严格,使一些扶贫资金实际支出较迟。目前,针对上结余资金问题,县政府已责成扶贫部门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加大工程竣工验收力度,加强监管,并及时按项目进度拨付补助资金,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八、关于对预算资金安排不足,项目管理单位还存在扩大范围列支扶贫专款的问题。扶贫办在项目培训专款中列支汽油费、招待费等1.06万元,现已将挤占资金冲转回原渠道,今后我县一定要加大扶贫管理费投入,杜绝扩大范围列支扶贫专款的问题再次出现。
九、关于违规使用大额现金问题。部分扶贫项目单位为了结算方便,用大额现金来支付设备款。对此,县政府已责成有关财政扶贫资金管理部门,对项目实施单位要积极引导,规范财务核算管理,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执行有关财务制度,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有关规定,坚决杜绝大额现金支付项目工程款现象的再次出现。
十、关于部分“两区建设”扶贫项目实施缓慢,扶贫项目效益不明显的问题。针对大寨绿草湾有限公司和大寨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现的以上问题,主要是受到了立项性的缺陷、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及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目前,县政府已与有关部门协调,力争为“两区”项目提供贷款,在年底按设计目标达产达效。
十一、关于部分扶贫项目实施单位项目实施操作不规范的问题。针对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昔阳县大寨绿草湾牧业有限公司出现的票据使用不规范问题,相关单位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已纠正并规范了其财务行为,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
十二、关于扶贫资金到位迟的现象仍未得到有效改善,严重制约扶贫项目的开展。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上级指标下达迟,加之部分项目实施单位报账缓慢,导致扶贫资金不能及时下达扶贫单位,致使相当比例的种植、养殖项目难以在当年实施。今后,县政府将要求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加强项目管理,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加紧项目竣工验收,并督促项目单位加快报账速度,确保扶贫资金及时拨付,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十三、关于扶贫资金投入不足,辐射范围小,受惠人群少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县扶贫面积过大,加上资金投入有限,导致扶贫资金使用分散。我县现有贫困人口7.97万人,人均每年每人受益扶贫资金近44元左右,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为此,我县今后将以市场为导向,整合资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扶贫项目开发,真正找到使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十四、关于农业专项资金未及时下拨的问题。主要涉及两部分资金问题:一部分是上级部门未落实配套农业资金222.59万元;另一部分是昔阳县农业局2008年未及时下拨专项资金265.17万元,具体情况是:
1、农村沼气工程配套资金222.59万元上级部门未落实。截止2008年底,农村沼气工程应到位资金2112.475万元,实际到位1889.89万元,(其中:2007年50.85万元,2008年1381.39万元)未到位资金222.585万元。其中:2007年国债项篇四:xx局2010年内审整改情况报告
xx局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决定的整改报告 根据《xx局关于xx同志任局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的决定》(〔2011〕9号文件)的要求,我局对市局经济责任审计决定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现就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针对个别记帐科目与原始凭证报销发票内容不一致的问题,我局将在今后工作中,严格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办理,进一步规范经费开支,完善会计手续,杜绝不合理发票入帐,切实保障各项支出的原始凭证真实有效,做到会计科目使用正确,数字准确无误。2.针对大额支出无明细、大额培训费未列明培训事项的问题,我局立即进行了整改,找出原始凭证要求经办人员与相关商家联系补开了明细单据;同时我们还修订了财务报销办法,并进一步规范了办公用品的购置及管理,购置了办公用品和低值易耗品领用台帐,印制了《办公用品收发登记簿》,对批量购置的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和进行了出入库管理。3.管理进一步加强公务招待管理,严格控制招待标准和陪餐人数,按照省局财务制度管理规定,从严控制招待费支
出额度。4.关于超越权限处理固定资产的问题,我们组织财务人员认真学习了了《xx系统资产管理办法》,加强财务人员与资产管理人员的协调配合,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好资产处置前的评估工作,及时上报上级机关审批,并做好处置资金的入帐事宜,切实保障资金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关于2006存在地问题,我们对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要求他们严格按照有关文件办理发票代开业务,杜绝不规范现象的发生。
在今后工作中,我局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与监督,同时将加强财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使我局的会计基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篇五:德峨初中财务审计整改工作自查报告
德峨初中财务审计整改工作自查报告
我校根据《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开展审整改工作活动方案>的通知》(桂教财务)[2012])10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审计整改”活动阶段性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桂教财务)[2012])33号文件精神,对我校财务工作认真进行认真自查自评及检查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我校认真组织领导班子和财务人员学习上级财务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财经纪律,不继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并不断完善学校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
二、成立领导小组工作
我校结合实际,成立了德峨乡初级中学财务整改领导小组。
组 长: 黄仕锋(校长)
副组长: 李连声(副校长)组 员: 廖 泽、张成光、杨进文、岑廷荣、王正想、朱学升、李帮文、黄美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主任由李连声副校长兼任,统一协调和指导财务审计整改的各项工作。
三、整改措施
依据制度要求认真进行审计整改,自查自纠存在的问题,认真反思,找差距,寻原因。通过认真组织小组成员查看 2008 年至 2011 年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在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中银行日记帐、出纳的现金日记账不存在任何问题,无需整改。
存在的一些问题是:
1、会计、出纳还没有取得从业资格证,正在学习争取;
2、在会计凭证中出现没有盖财务公章、财务主管章、报账员章、出纳章现象及附件不完善现象;
3、固定资产登记和报废登记不完善现象。整改领导组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工协作,分块整改,现已全部整改完善。总之,财务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础,财务工作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要办好学校,首先要管理好财务,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严格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管理好学校财务。坚持每月对经费的收支由财务审核小组审核后,再进行报账、公示,将财务开支情况在公示栏公布,自觉接受上级领导、全校教职工的监督。
第五篇:进出口内审注意点
进出口内控审计着眼点
(一)进口业务的内控审计着眼点
进口业务的内控审计主要着眼于以下五个方面:
(1)着眼于进口计划审计。进口计划项目数量、名称、型号和规格,是否符合国内市场需求;出口计划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审批;
(2)着眼于进口合同审计。审核合同号、货物名称、数量、单价、金额、规格、型号、品质、唛头、包装、运输、保险、装运期、装运港、卸货港、原产国、成交方式、结算方式、结算币种、索赔、仲裁、付款期及履约期等条款,是否有买卖双方印章及有权签字人的签章。
(3)着眼于进口价格审计。对照贸易合同,审核合同价格是否包括特许权使用费、转售收益及境外运费、包装费、管理费等应计入成交价格的其它费用等。
(4)着眼于付汇审计。资金支付是否符合贸易合同规定的支付方式和期限,是否包括按合同规定的由进口方所承担的境外运费、包装费、管理费、特许权使用费一并结算支付。
(5)着眼于货物验收审计。对进口货物的数量和质量是否进行了检验;是否履行了入库登记手续,入库登记品名、规格、数量、价格是否与报关单、供货商发票相符。
(6)着眼于进口责任审计。各职能部门在从进口计划的编制到货物验收的过程中是否按规定履行了各自的职责,是否实现计划、询价、签订合同、报关、结算相对分离。
(二)出口业务的内控审计
出口业务内控审计着眼于合同的建立、审批、发货放单及账务处理,每个环节都进行检查。出库单、报关单、运输单和出口发票数量、金额是否与贸易合同一致。出口与收汇是否经授权批准;贸易合同的谈判与签订是否分离;办理销售、发货、收款部门(或岗位)是否分别设立。
内控审计着力点
内控审计着力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出口业务的合法性审查
进出口业务的合法性审查,主要通过询问管理人员,查阅相关批文证书,检查进出口业务的合法性。
(二)贸易的真实性审查
抽查进口货物报关单,检查有无进口付汇核销单,检查是否有真实的贸易往来或服务,防止伪造、假冒、涂改、重复使用等进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销售是否取得出口收汇核销单。进口货物取得购汇申请书(或境外汇款申请书)、兑换(付汇)水单、银行借记通知单、保函、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汇出汇款证实书,检查对外付汇的真实性。
(三)进口计价的准确性审查
检查贸易合同是否包括境外运费、包装费、管理费、特许权使用费等,检查运保费、检查特许权使用费是否计入完税价格;检查对外付汇与报关单金额是否相符,如对外付汇小于报关金额,须进一步检查企业与国内资金往来以及有可能支付差额款项的账户的资金往来情况;检查“商品采购”、“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是否存在向出口商在境内办事处以采购货物、支付服务费、管理费名义支付款项。
(四)保税料件的完整性审查
核对进出口报关单和原材料明细账,如果在报关时已进口的料件,在账上没有记录和反映,就有可能存在“飞料”行为;如果相关账簿中记载的商品种类或数量比报关申请的多,可能存在伪报、瞒报数量等行为。对比生产成本计算表及材料发出汇总表,检查领料单用途,是否存在擅自外发或内销保税料件行为。保税成品的入库是否严格履行验收手续,仓库明细记录是否与车间完工记录一致,仓库成品实物数量低于车间完工入库数量,保税成品是否存在擅自内销行为。检查“应收账款”、“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记录,看有无记录内销保税料件及加工成品获得的收入。
(五)生产单耗准确性审查
查阅加工贸易合同中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查阅生产技术部门保存的工艺流程资料;深入车间实地了解整个生产过程,从原料的领用、投放、加工到在产品的结转、外发产品的加工以及完工产品的入库,了解每个环节所产生的产品、在产品以及每个环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次序。
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图,检查加工工艺单、产品生产配方表、材料发出汇总表、车间月领料统计表、领料单、生产成本计算单、车间完工记录、完工产品入库单,保税料件的消耗是否有详细记录。
抽查领料凭证,并与有关的发料凭证汇总核对,看材料是否按用途分配,是否存在串换料件情况;已领未用材料是否办理假退料,并从本期耗用量中冲减;计算产品产量、实际单耗情况;复核一定比例的产品单耗资料,核对其进口料件和出口成品的品名、商品编码、质量、规格、数量、单耗、净耗和工艺损耗是否与海关备案一致。
(六)减免税设备的合法性和所有权审查
重点关注减免税设备进口与企业经营范围之间是否存在不符合免税条件及用途的行为;具有关联关系的企业是否随意调拨、借用免税设备;减免税设备是否存在转让、挪用的现象。
(七)保税料件及减免税设备的存在性审查
仓储部门是否实行专人管理,仓储保税料件、残次品、边角料是否设有鲜明标志,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是否分开存放。是否定期清查和盘点进口保税料件和减免税进口物资。
(八)会计核算合规性审查
涉及减免税物资的“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明细账页面是否明确标有“减免税进口”字样;不作为“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的减免税物资,在相应明细账中是否标注“减免税进口”字样;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原材料”、“销售收入”以及与外商之间涉及进出口货物的往来账款明细账是否登记进出口报关单号、手册号;
是否设有备查账册反映企业进口的经营性租赁设备、不作价设备等有使用权但无所有权的设备的进口、使用、处置等情况;是否设有辅助账册对来料加工进出口保税料件、受托加工保税料件等非企业所有的存货进行数量核算。
在成本核算时,是否将生产过程中耗用的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分开体现,其中,保税料件产成品明细账中除反映其数量、单位成本、总成本外,是否还具体反映保税料件在产成品中的成本。“废品损失”、“边角废料”、“残次品”等损耗是否区分保税与非保税情况。
(九)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审查
抽取被审计单位与国外供应商贸易合同或定价文件及付汇凭证,检查被审计单位与国外供应商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以及定价政策是否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