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应急管理办公室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
陕西省应急管理办公室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1月30日
省应急办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 【 关闭本页 】
各设区市应急管理办公室,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应急管理办公室:
现将《陕西省应急管理办公室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参照并结合实际,认真总结本单位2010年应急管理工作,安排布署2011年工作,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陕西省应急管理办公室
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
2010年,在国务院应急办的指导下,在省政府办公厅党组的领导下,省应急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强化责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2010年度工作情况
(一)应急值守和省长专线电话办理工作逐步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省应急办始终坚持把应急值守作为第一要务和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常抓不懈。一是通过严格执行坚持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守制度、视频点名制度、信息报告制度、检查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四项基本制度”,进一步加强各项应急值守的基础性工作,提高了值守质量和效率。二是先后下发了《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近期重大紧急信息报送情况的通报》(陕办字[2010]52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及信息报送工作的紧急通知》(陕政办发明电[2010]59号),出台了省政府总值班室《处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办法》、《省政府办公厅处置突发事件媒体联络工作机制》等文件,对信息报送工作进行了规范。全年共处理各类政务信息1200多条,编报《陕西值班信息》(专报国务院总值班室)46期,《值班要情》704期、《每周要情回顾》39期、《省政府领导周工作安排》53期,《检查通报》4期。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国务院应急办的通报表扬。三是完成了大量应急值守的基础性工作。完成了省级党政群机关通信信息数据库的更新和省级党政群机关电话号码簿的编辑、发放工作。进一步强化了总值班室文档管理工作,完成了资料的整理收集归档,组织汇编了2006年-2010年《值班要情》和《陕西值班信息》。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进行了两次专题讨论,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值守工作水平。
严格规范省长专线电话办理工作。根据需要,省应急办全面更新了省长专线电话办公室的设备,制定了新的《省长专线电话办公室工作制度》,实行了专线电话专管员制度,规范了办理事项的跟踪、督办、汇总、整理及相关程序,使省长专线电话办公室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有了显著提升。省长专线电话全年共接听群众投诉、举报、建议、咨询、救助等来电3000余人次,有效电话93%,当场答复率63%,转交省级有关部门或各市市长专线办理35%,反馈率95%,办结率94%。就群众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编报《陕西省省长专线电话办理单》21期,均得到解决。
(二)积极协助省政府领导处置了多起重大突发事件。
一是妥善处置了一系列重特大突发事件。如“3•10”榆林子洲山体崩塌重大地质灾害事件、“3•31”洛川陕西长大油泥处理厂污油泥池垮塌污染事件、“4•1”韩城市龙门镇泉子沟煤矿瓦斯燃烧事故、“5•12”南郑林志村幼儿园重大杀人案、“7•18”、“7•23”两轮强降雨灾害、7月底8月初发生的陕蒙边界纠纷问题、“10•16”西安部分大学生及群众反日游行事件、“10•28”略阳郭镇李家沟苯乙烯槽车泄漏事件等。这些突发事件的成功处置,锻炼了干部队伍,积累了工作经验。二是有效处置了群体性非正常上访事件。近年来,我省非正常上访呈现出:人数多、规模大,情绪激烈、负面影响大,滞留时间长、劝返难度大,老弱病者多、依法处置难的特点。截至12月9日,群众到省政府非正常上访506批15576人次,其中100人以上的共35批6244人。省应急办全年共协助省政府领导、办公厅领导参与了30多次大规模非正常上访的现场处置工作。特别是12月8日,农村籍退伍兵900余人,拉横幅、呼口号围堵省政府东门要求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解决退休和养老问题,情绪激动,形势之严峻为我省历年少见。接到部门信息报告后,我们提前研究了历史政策,分析了问题成因,筹备了专题会议,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协助省级有关部门为省政府领导提供了根本解决问题的决策依据,稳妥得当地完成了现场处置工作,减小了负面影响,避免了事态升级,有效防止了事态扩大漫延,维护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三是建立完善了评估制度。我们先后建立了突发事件处置评估制度,预案演练评估制度,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趋势研判会议制度,通过评估研究、案例分析和突发事件趋势研判,大大增强了防范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稳步推进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工作。
一是年初完成了对《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的研究学习。提出了我省的修改意见,并经领导同意后及时回复报告国务院应急办。二是积极组织全省应急预案修订和管理工作。指导协助省民政厅、国土资源厅、省气象局、省粮食局等部门完成了省级专项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督促其他专项应急预案牵头部门做好修订工作。三是不断推动各类应急预案的宣传工作。省应急办安排组织四十多个部门编写了省级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预案解读文章,并在陕西省应急管理网站公开发布,便于群众理解和了解我省应急预案工作和动态,掌握基本的应对办法,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在不断完善预案的基础上,省应急办积极推进预案的演练工作,加大对基层的指导力度。在省应急办的指导下,全省全年共举行各类规模以上应急演练120多次,其中大型演练20多次,省级专项应急演练6次,圆满完成了演练任务。各种应急演练组织严密、运转有序,演练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特别是省水利厅、安康市政府组织的汉江流域安康段Ⅰ级防汛应急演练,为此后应对“7•18”“7•23”特大洪水灾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此外,省应急办还发起并协调省地震局、省教育厅共同研究起草印发了《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的通知》,首次提出了我省《中小学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指导意见》。
(四)扎实推进“十一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和“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编制的准备工作。
2010年是“十一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承接之年,为做好规划,省应急办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强“十一五”应急体系规划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落实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省应急办继续与省发展改革委沟通,积极落实《“十一五”期间陕西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确定的15个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目前,省级财政投资已安排1.24亿元,有8个项目建设资金已全部落实,正在按照计划组织项目建设,有6个项目已落实部分资金,并启动项目建设。二是积极开展“十一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重点项目建设的检查工作。2010 年年底,省应急办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组织对15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对项目进展迟缓的单位提出了要求。三是扎实做好“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一方面前往国务院应急办汇报了“十一五”我省应急体系规划建设的情况,了解国务院应急办关于“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编制的最新要求;另一方面,与省社科院加强沟通,申报省应急办2010年应急管理工作课题,提前开展“十二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调研工作。同时,组织省级有关部门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实施情况,认真查找问题,系统筹划“十二五”有关工作,邀请省应急管理专家库专家为“十二五”规划编制建言献策。这些工作都为“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应急管理相关软件研发和省级应急平台二期建设全面开展。
一是陕西省应急地理信息系统和应急辅助决策软件研发进展顺利。在2009-2010年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陕西省应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研发工作进展顺利,目前该系统已完成386819条数入库工作,占采集量的88%(未入库数据为无效或不合格数据)。我们以陕西省应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为平台,积极组织开展陕西省应急辅助决策软件的研发工作,目前已初步完成应急辅助决策的软件系统,软件测试和研究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推进。洪峰副省长在听取省应急办专题工作汇报时对该系统的应用前景表示了充分肯定。二是积极开展省市县三级应急信息平台试点工作。以省应急值守软件系统为基础,我们与联合信息软件公司合作,积极研发和实施省市县三级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已选定商洛市应急办为试点,开展前期试运行工作。三是在渭南启动全省应急平台数据采集市级试点工作,对渭南市涉及的32个部门联络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建立应急专题数据更新机制,为其他地市的应急数据的采集提供经验和示范。四是手机移动应急平台的完善和维护工作进展有序。基于3G通信网络开发的陕西省应急移动信息平台建成后,省应急办积极与负责软件开发的联合信息公司沟通,充实软件内容,不断反馈使用中的问题,及时进行了修改完善。五是省级应急平台二期建设工作全面展开。其中应急指挥大厅二期升级及完善项目已于2010年 12月完成招标工作,全面开工建设,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各项施工正在有序进行。
(六)省级移动应急平台建设如期完成。
为保障应急指挥信息渠道畅通,确保上级领导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现场情况,及时进行决策部署,省应急办在广泛征求意见和仔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年初对省级移动平台建设项目进行了公开招标。为保证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应急办多次与中标的重庆迪马公司进行研讨,提出了40多项改进意见,并多次赴重庆检查项目的实施进度,确保了省级移动平台按期顺利交付,经过2个多月的调试工作,顺利完成了项目验收和对全办工作人员的初期培训工作。
目前,省级移动平台共包括三辆应急移动指挥车,实现了卫星、3G、无线对讲、短波、微波等通讯方式,能够保障电话、传真、无线WiFi、视频会议、卫星电视等多重工作任务,满足了复杂环境下的应急指挥需求。
(七)陕西省应急管理网站正式开通运行,“陕西应急”标识征集活动圆满成功。2010年 5月12日,陕西省应急管理网站正式开通,是全国第二家综合性应急管理网站,以“搭建平台、交流经验、传递信息、服务公众”为宗旨,目前开设了工作动态、突发事件等18个栏目,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信息报送系统,为10个设区市、杨凌示范区、30多个省级相关厅局、80多个县区开通了信息报送窗口。为了保障网站的顺利开通运行,省应急办下发了《关于做好陕西省应急管理网站有关工作的通知》,制定了《陕西省应急管理网站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举办了全省应急管理网站信息员培训班,与西部网建立了内容服务外包合作关系。截至2010年12月31日,通过该网站已发布稿件8408篇,其中各设区市和杨凌示范区共上报并发布信息1965条,平均每天更新信息60条左右,网站访问量已达到13万次。省应急管理网站上线后,因信息更新快、新闻价值高、消息来源真实,受到了省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应急管理同仁们的好评,引起了越来越多社会公众的关注。
为规范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提高公众对应急管理的认知度,普及应急知识,提升政府的公信力,2010年5月12日,在陕西省应急管理网站开通之际,面向全国的“陕西应急”标识征集活动正式启动。省应急办与省教育厅以此为契机,联合发出通知,在省内各高校广泛开展应急宣传和安全教育活动,张贴宣传海报,免费发放《陕西省公众应急指南》。截止征集结束,共收到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100位作者的155件作品,经过初评、网上公示、网络投票、终评、向省级机关、各有关单位和相关领导征求意见、省应急委领导批准等环节,评选出了“陕西应急”标识,并于2010年11月23日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正式向社会公布,洪峰副省长和国务院应急办副主任陈胜亲自为标识揭牌。应急标识的征集历时半年,广泛有效地普及了应急知识,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了应急管理机构,认识了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八)应急管理培训和科普宣教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举办了全省第二期市厅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班。按照“领导抓、抓领导”的思路,2010年11月23至26日,省政府办公厅与省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全省第二期市厅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班。邀请中国安全生产研究院院长刘铁民、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司副司长、信访督查专员沈相玉,北京市新闻办公室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惠,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应急办主任洛克•福特、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研究员李鸿源5位国际国内应急管理方面的权威专家,从宏观到微观、理论到实践、国际到国内、“天灾”到“人祸”,大视野、多角度、深入浅出地对提高危机意识,提升处置能力等进行了阐述,出色完成了培训计划,达到了预期效果,受到了学员们的普遍好评。二是与省委组织部依托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了两次为期一个月的党政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班。三是针对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开展实务培训,举办了全省应急管理网站信息员培训班,省级移动应急平台实务操作培训等。四是与著名高校合作,正式启动了与省行政学院、西北大学共同建设的“陕西省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项目,与清华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初步达成包括为我省培训应急管理干部等内容的合作意向。五是委托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开办首个专业方向为“公共安全与政府应急管理”的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班(30人)。六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与国际国内应急管理先进国家和地区开展培训交流合作。先后派员参加了国务院应急办、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的培训;赴辽宁、江西、重庆、湖北、北京等省市及德国学习交流。邀请德国应急管理专家周科(Christof Johnen)先生、德尚(Axel Dechamps)先生,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祝效国、明尼阿波利斯市应急办主任洛克•福特先生、台湾大学李鸿源教授等多位知名应急管理专家来陕西交流讲学,为地市和省级相关部门的领导进行了应急管理培训。
在科普宣教方面,一是以《陕西省公众应急指南》为蓝本,在陕西省应急管理网站上投放了动漫短片和相关文字图片、开设了科普宣教栏目和相关专题。二是从央视科教频道邀请编导,对《有所准备》专题片脚本进行了修改,补充了大量新素材,目前该片即将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三是积极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积极利用“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安全日等时机,指导各级应急办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取得了突出效果。
(九)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成立了陕西省应急救援总队。2010年9月,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托省消防总队组建了陕西省应急救援总队,下设西安市等11个设区市和杨凌示范区应急救援支队,洪峰副省长亲自为救援总队授旗并做了重要讲话。二是组建了5支专业救援队伍。按照“整合资源、成熟一支、组建一支”的原则,省应急办先后参与组建了医疗救护、森林灭火、矿山抢险、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战勤保障大队5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三是加快推进了县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省应急办以应急救援总队成立为契机,提出各级政府要把应急救援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纳入目标责任考核,把应急救援经费和设备投入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到2010年年底,在有条件的县区,已逐步完成部分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工作,大大提升了我省范围内重大、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
(十)继续深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2010年,我们继续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精神,以基层应急示范点建设和“创先评优”为抓手,扎实推进全省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一是细化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的标准。出台了《陕西省应急管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对“评优创先”活动进行了规范。指导安康市应急办制定了《创建省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标准》,从组织机构、应急预案、制度建设、应急领导和信息报送、应急保障、科普宣教、应急队伍建设、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应急联动机制等九个方面对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四进”“五有”的标准进行了细化,提高了创建示范点的可操作性。二是强化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通过视频会议、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着力提高各级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的水平。发现迟报、漏报、瞒报的,及时给予了通报批评。三是加强对基层工作的监督检查。今年年底,省应急办组织了三个检查组分赴全省十一个市(区)进行督促检查,对各设区市新报的基层应急示范点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前三批基层应急示范点进行回头看,严格评审程序,组织专家对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优秀值守人员进行评比。年底,对38家基层应急示范点、23个先进单位进行了通报表彰。随着基层应急示范点覆盖面的扩大,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基本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广大群众公共安全意识自救互救能力普遍提高,基层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
(十一)应急管理课题研究工作取得突破。
一是完成应急管理课题成果验收工作。省应急办承担了国务院应急办的课题研究工作已顺利通过验收;由省地震局承担的我省《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地方标准研制》课题和渭南市应急办承担的《应急物资储备相关问题研究》课题,也圆满完成了验收工作,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在我省应急管理工作中得到应用。二是开展了7项省级应急管理课题研究。包括:①《专项应急预案结构标准化研究》,主要分析专项预案各关键要素,为专项预案与应急平台辅助决策系统和预案库链接奠定基础。②《〈值班要情〉要素化研究》,研究目的是实现突发事件响应状态下对应急预案的统计分析、数据积累和触发功能。③《陕西省关于〈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办法》立法调研和起草,为全省应急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奠定基础。④《“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前期调研和起草。⑤《应急管理评估标准体系研究》,研究目的是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起量化的应急管理评估体系。⑥《基层应急管理科普宣教模式研究》,以咸阳为示范区,形成基层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模式,形成相关工作考核指标和标准。⑦《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传导机制研究》,探索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各个环节,完善信息报送工作。三是加强了应急管理课题研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印发了《陕西省应急管理办公室关于下发2010年陕西省应急管理重点研究课题的通知》及专项会议纪要,完善了课题管理办法,规范了申请、实施、验收程序,明确了各课题承担单位、负责人、联系处室和相关专家,对全省的应急管理课题研究进行规范化操作,取得了实质效果。
(十二)组织召开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2010年11月23日,省应急办组织召开了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暨第二期市厅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班开班仪式,洪峰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我省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成绩和经验,安排部署了“十二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表彰了2009—2010年度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优秀应急值守员,并为全省第4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示范点授牌。本次会议在我省“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交接之际召开,对全省的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此外,省应急办全年刊发《陕西应急管理工作情况》12期,特刊3期;完成了 “5.12”汶川特大地震暨巨灾应对全国研讨会研讨论文;组织起草和修订了各项工作制度;完成了多次来访接待和公务迎送工作,建立了公务迎送的交通保障联动机制;起草了《陕西省应急管理大事记》编纂办法,编纂完成了8万字的《汶川特大地震陕西抗震救灾志•大事记》初稿,完成了3万字的2008年、2009年《陕西省应急管理大事记》初稿;进一步加强军地合作,探索并初步建立了军地联动、协同配合、共同处置重特大突发事件合作新机制。
二、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我省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是: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依据,以提高应急能力为核心,以“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和实施为重点,着力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快应急平台、应急队伍建设,加大应急培训、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能力评估和应急知识普及工作力度,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基础,全面提升全省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为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陕西提供有力保障。
(一)以“一案三制”工作为重点,为全面提升我省应急管理水平。
一是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陕政办发[2009]125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轮专项应急预案演练的通知》(陕政办函[2009]188号)和《陕西省应急管理办公室关于修订应急预案的通知》(陕应急办函[2009]21号)等文件要求,继续深入做好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切实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快我省应急管理法制建设的步伐。抓紧制订我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三是加快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建立起从事发处置向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管理转变,从单灾种应对向综合治理、协调应对转变,从政府应对向政府主导,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应对突发事件转变的应急管理新机制。
(二)抓紧实施“十一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规划重点项目,编制实施“十二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一是继续推进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完成省级应急平台二期建设工作和省市县三级综合应用系统的部署、培训、应用工作;指导市级应急平台的建设,实现关键设备的互联互通;完成市级移动平台建设;全面开展市级应急专项数据采集工作。二是编制实施“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重点做好省级规划与国家规划的衔接,做好与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衔接,做好与省级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做好对市级规划的指导工作,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组织实施、评估和督查落实工作。
(三)加大应急队伍建设力度,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力量准备。
一是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09]145号)的要求,完成省市县三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二是依托公安消防特勤、预备役部队和大型国有企业建立10支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三是指导市、县两级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四是探索建立乡村两级辅助应急救援队伍。五是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六是依托共青团组织、基层社区、红十字会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建立形式多样的应急志愿者队伍。
(四)继续推进以“四进”“五有”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示范点建设,夯实全省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基础。
在深入开展“四进”“五有”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做到每一个基层单位都要有应急机构、有应急预案、有应急队伍、有应急保障、有科普宣教。切实抓好隐患排查整改,做到有备无患;抓好信息传送,做到早报告、早预警;抓好先期处置,做到及时高效;抓好协助处置,做到配合有力;抓好恢复重建,做到井然有序。
(五)广泛深入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提高全社会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
一是广泛开展应急管理宣传。继续大力推进《陕西省公众应急指南》的发行工作,督促榆林、铜川、杨凌等地实现发行量的突破,确保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任务。继续完善陕西省应急管理网站的版面升级和后台系统,实现各设区市审核员对网站稿件情况的自主统计;启动针对各级信息员和审核员的“工作园地”栏目,方便网站的运行管理;新增多媒体播放系统,充实网站内容;以网站为平台,策划不少于10个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在线专题活动;力争实现网站年点击量突破15万次,信息发布量突破1.5万条。二是制作应急管理培训片、宣传片,向基层发放。三是积极探索培训的新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培训。制定全省“十二五”期间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纲要;依托专业单位,加快陕西省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建设;在继续做好市厅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县处级领导干部应急能力培训,同时加大对各级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实务培训和学历教育;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对外交流工作,增加交流渠道,扩大交流范围;加快应急管理专业教材编写工作;依托各类教育培训基地,开展公众应急培训体验活动,不断提高公众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要点
安徽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要点
安徽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要点
2009年,应急办在省政府办公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厅内各处室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充分发挥运转枢纽的作用,积极协助省政府领导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2009年工作情况(一)履职尽责,积极协助省政府领导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办始终把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1.积极参与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2009年4月下旬,甲型H1N1流感发生后,在省政府领导的指示下,我办立即牵头有关部门,制订了《安徽省应对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并于5月11日印发,对指导全省防控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在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协助建立了由省卫生、出入境检验检疫、外事、公安、民航等多部门参加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筹备召开有关会议,并做好决定事项的协调落实。建立疫情日报告制度,及时向省政府领导报告疫情防控工作情况。2.协助处置亳州兴邦科技公司非法集资案群体性上访。1月13日,山东、湖北、江西等省近千名参与亳州兴邦公司非法集资的集资户来省上访,我办积极协助领导同志做好应对处置工作,加强与江西、湖北、山东等省的联系,请他们迅速派出接访人员,并做好对接工作。在成功劝返上访人员后,我办参与了《安徽省应对处置兴邦公司非法集资案引发群体性非正常上访工作方案》制定工作。在日常应急值守工作中高度关注集资户的聚集信息,及时上报省政府领导,并通报省相关部门。3.及时处置了一系列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在交通事故、火灾、群众聚集性上访等较大突发事件处置中,应急办快速响应,快速掌握现场情况,实行边报告、边协调。在凤阳县晶鑫矿业有限公司“6·21”爆炸事故、“10·7”南洛高速公路交通事故、“5·24”宣芜高速、合徐高速多车连环相撞事故、“8·16”太和县重大交通事故以及桐城市出租车来省上访、芜湖市开发区保健品厂2次来省上访等一系列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应急办把信息渠道向现场延伸,并与当地政府沟通处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省公安、卫生、交通运输、安监等有关部门指导处置,对省政府领导的批示加大督办力度,督促有关方面做好事故救援、伤员救治、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同时,按照突发事件信息级别,将有关情况及时上报国务院办公厅。4.指导全省做好国庆期间应急值守工作。2009年时值国庆60周年,做好国庆前后的值守工作任务繁重,应急办先后起草了4个文件,对做好应急值守、安全生产、维护稳定等工作提出要求,并督促落实。从10月1日至8日,我办先后对全省17个市政府、18个县(市、区)政府、21个省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值守情况进行抽查,并向全省发出8期通报,确保节假日期间的信息畅通,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5.全力投入强降雪天气应对工作。11月中旬的强降雪天气发生前后,应急办多次向各市、各部门发出预警通知,督促省直22个部门和单位提前制订了防范应对雨雪天气工作具体方案,并与省公安厅、交通厅、省高速公路总公司、省交通集团建立高速公路及国省道路况信息实时通报制度。针对部分高速公路和岳西县、含山县境内的4条国省道受阻情况,应急办连夜协调有关市、县组织人员上路铲雪除冰,确保了道路通畅。针对部分地方因雪断电情况,根据省政府领导要求,及时对省电力总公司下发督办通知,对电力抢修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会同省民政部门汇总上报灾情,并核实因灾倒房户名单。这次应对处置工作见事早、行动快、效果好,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此外,我办协助省领导处置了3月份大别山区低温冰冻灾害和6月份全省4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应对处置工作。(二)不断创新,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应急办注重开拓创新,不断完善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努力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1.创新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手段,提高报告时效。应急办努力创新工作方式,运用办公自动化平台,实现了突发事件信息文字、电话和内网短信报告三种方式并行报送,并将短信报送范围扩大到厅以上领导和厅内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及时在厅办公内网上发布《值班报告》,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时效性。2009年,分别下发《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突发事件信息处理办法》,对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责任主体、报告时限、报告内容、报告流程和责任追究以及接报后的处理流程、呈报范围等进行了规范,进一步提高了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水平。全年,共接报处理信息2177件;呈报省政府领导《安徽应急管理重要信息专报》485期,其中,省政府领导作出批示478次。2.不断健全应急工作机制,工作运转协调有效。应急办坚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一是灾害性天气预警机制进一步健全。在2008年和省气象局联合建立恶劣天气预测预警发布机制的基础上,2009年又拓展了重大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渠道,通过省电视台、电台滚动播出、播放气象信息,以及通过手机短信等形式告知公众。全年向省政府领导呈报110余份重要天气预警信息,为省政府领导应对处置工作做好服务。二是沟通协同机制不断健全。先后与省军区司令部、武警安徽省总队、省预备役师建立了应急协同机制,应急合力不断增强。三是舆论引导机制初步建立。相继出台《安徽省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应急办法》、《安徽省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应急预案(试行)》,规范了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工作,对于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有效避免、消除负面影响起到重要作用。四是应急处置联动机制运转有序。不断完善与公安、民政、卫生、安全监管等各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五是评估分析机制日益完善。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月统计、季分析和年评估制度,分析、研判意见更多地应用于工作实际。(三)加强值守,努力做好运转服务工作。应急办始终把服务全厅、保障运转作为总值班室的工作目标,不断提升标准,努力使工作更细、更实、更高效。1.进一步提升值守工作标准。应急办在人手少、值守任务重的情况下,勇于自我加压,从2009年起全部接手了原本由厅内处级干部轮流排班的重大节假日值班任务,实现了全年365天应急办专业化值守。实行主副班制度,双休日、节假日实行应急办领导坐班,双人值守。全办同志始终保持高度敏感性,全身心投入,值守工作基本做到严谨细致。2.进一步发挥运转服务职能。全办人员牢固树立服务和窗口意识,严谨细致地办好每一件事情,热情周到地接待每一位来人,耐心认真地接听每一个电话,力求服务到位,对外树立良好形象。全年,先后编发218期《值班报告》,52期《省政府领导主要活动及值班安排表》、24期《省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重要工作预安排》以及每月一期的《省政府大事记》,平均每天接听值班电话四、五十次,较好地完成省政府领导及办公厅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务。3.进一步加大省长热线督办力度。全年,省长热线共受理群众有效投诉电话1427件,编辑《省长热线动态》46期,省政府领导作出重要批示18次,制作《省长热线电话领导批示督办单》52期,领导批示督办件和省长热线转办件全部得到及时办理。2009年3月,王三运省长专门批示:“对省长热线群众反映的问题,不仅要由各市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认真办理,而且要直送各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我们积极改进省长热线督办流程,加大跟踪落实力度,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6月3日,王三运省长在《省长热线》上再次作出重要批示:“贵在坚持,总结提高。”(四)加强工作指导,扎实推进应急管理基础工作。应急办坚持打基础、上水平,不断加强对全省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有力促进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开展。1.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2009年以来,我办牵头组织制定了《安徽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安徽省应对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这两个预案的制定在全国都是较早的,并先后对《安徽省地震应急预案》、《安徽省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完善。目前,我省已制定总体应急预案1件、专项预案23件、部门预案65件。应急预案已基本覆盖到企业、乡村和社区,全省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2.加强各类应急演练工作。组织、协调有关市和省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预案应急演练,2009年相继开展了安徽省休宁县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应急演练、“畅通江淮”2009中国移动南京大区皖苏鲁豫四省联合应急通信演练、安徽省突发粮食事件等应急预案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3.指导各地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在2008年推进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工作基础上,2009年5月份下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就进一步建立健全全省农村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农村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农村和谐发展提出具体要求。目前,各地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与此同时,全省建立灾害应急避难场所120处,应急疏散基地10个,已建立1500多个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得到加强。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街道新村社区等13个社区被评为2009年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完成了我省“十一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中期评估。按照国务院应急办部署,2009年上半年,我办组织各市政府和省直40多个部门对《安徽省“十一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实施情况开展中期评估,全面了解“十一五”应急规划确定的十项任务和八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明确了“十一五”后期任务落实的工作重点,为保证我省按时完成“十一五”规划、科学编制“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打下坚实基础。(五)加大推进力度,基本建成省政府应急平台。过去的一年,应急办全力推进省政府应急平台建设。3月,省政府办公厅成立了应急平台建设领导小组。通过省政府采购中心,组织了5次公开招标采购,目前,一期工程建设即将完成,将与省公安、安监、民政、卫生、水利、地震、气象等10个省直部门和合肥市实现互联互通。同时,加大力度,积极推进市级政府应急平台建设。(六)采取多种方式,努力营造应急管理浓厚氛围。为努力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和各级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加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力度,应急办会同省有关部门将《突发事件应对法》纳入我省“五五”普法重要内容,并在“江淮普法行”活动中进行了重点宣传普及。在5月12日全国首个“防灾减灾日”,省民政厅、省政府应急办、省卫生厅、省地震局等10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在合肥市开展了大型广场宣传活动,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经省政府同意,在安徽行政学院设立了安徽省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应急办还应邀到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省教育厅、省气象局、合肥市等单位,开展培训讲座25次。(七)精心准备,圆满完成国务院办公厅对我省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情况的专项检查。去年10—12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在全国开展了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情况的专项检查工作。省政府高度重视,省长王三运、常务副省长孙志刚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应急办认真贯彻落实,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省政府成立6个检查组,于11月上旬对17个市进行检查,并对12个省直部门开展抽查。通过检查,全面了解了应对法施行2年来我省贯彻实施情况以及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对今后我省应急管理工作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12月6日至9日,国务院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情况检查组来我省检查,检查组对我省工作评价是:领导高度重视,应急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初具规模,基层基础工作扎实,应急保障工作比较有力,宣传培训工作全面深入,配套的重点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积累了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的丰富经验,各项工作成效明显,标志着安徽省的应急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八)强化自身建设,形成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应急办以提升能力为核心,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体同志坚持自我加压、严格要求,坚持扎实苦干、默默奉献,坚持相互配合、团结和谐,全办形成了比学习、比能力、比干事的良好氛围。一是进一步营造学习的浓厚氛围。应急办坚持了工作日早会制度,通报情况,点评工作,分析案例,组织集中学习,鼓励业余学习,使学习成为提高能力的源泉。二是进一步发扬奉献的精神。全办同志牢固树立讲大局、讲奉献的意识,许多同志克服困难,经常加班加点、连续作战,在人手少、应急处置任务重的情况下,坚持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三是进一步形成团结和谐的局面。全办同志团结配合,相互支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应急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是工作能力、工作力量还不完全适应工作需要,应急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对各地、各部门的工作指导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我们都将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我们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打基础、上水平,以“一案三制”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一)继续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强化应急值守工作制度,推进专业化值守,加强对各级、各部门的值守抽查。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机制,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考评制度,确保信息报告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建立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关注社会热点,及时发现并报告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月统计、季分析和年评估制度,为省政府领导应急决策提供服务。(二)积极协助省政府领导处置突发事件。及时准确掌握突发事件信息,主动分析研判,提出应对处置建议方案,供省领导决策参考。强化应对处置综合协调职能,建立健全突发事件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完善应急处置流程,增强应对合力。对重大以上突发事件,省政府应急办及时派员赴事发现场,并负责做好现场图像的传输工作。(三)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加强调研,积极推进市、县应急工作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密切同省有关部门的联系,健全监测预警、处置联动、评估分析和舆论引导等工作机制,实现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健全风险隐患排查机制,会同省有关部门对危险源和矛盾隐患建立数据库,实现对各类隐患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开展对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应急财产征用补偿制度等前期调研工作。(四)不断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修订安徽省总体应急预案,组织省有关部门修订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并在省政府网站上刊载有关预案简本。会同省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相关预案演练。建立各市、省有关部门预案演练备案制度。(五)大力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全面完成省政府应急平台一期工程,加快综合应用系统软件建设和数据库建设,充分发挥应急平台在值守应急、资源管理、数据共享和辅助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省政府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督促指导市级政府和省有关部门应急平台建设,尽快形成全省政府系统应急平台体系。(六)扎实做好各级各类应急队伍建设。着力抓好《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0〕6号)的贯彻实施,督促各市、省有关部门于上半年制定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具体方案,下半年对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开展检查。充实省应急管理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在决策咨询、预测分析、应对处置、评估分析等方面的智囊作用。完善社会动员机制,会同团省委、省红十字会等研究制定志愿者队伍建设具体办法。(七)切实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完善省应急物资储备目录,组织各市、各部门开展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规模、布局和方式的调查摸底工作,形成全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动态管理,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加强城乡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抗灾设防水平。(八)深入开展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08〕10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9〕22号)文件精神,在全省开展应急管理示范点和示范工程建设,明确目标,争取在年底挂牌一批省级示范点和示范工程,实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九)进一步推进应急宣教培训工作。分两期在安徽行政学院举办全省政府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培训班。加强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题的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推进各市和省有关部门组织编写应急知识科普读物,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宣传普及活动。编辑近两年我省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典型案例,供各级各部门参考。(十)着手开展我省“十二五”应急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对我省“十一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督促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项目如期完成。组织力量,拟订工作方案,着手编制我省“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十一)有效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指导。召开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现场会,交流经验和做法,推动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应急管理学习考察活动,进一步开拓视野。继续办好《安徽应急管理工作》,争取在出刊期数和质量上取得新突破。(十二)加强应急办内部自身建设。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实行高标准要求、规范化建设、制度化管理、程序化运作,全面提升全办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工作的谋划力、组织协调力、实战能力,努力打造优秀团队。
信息来源:省政府应急办
第三篇:办公室工作总结和工作要点
XX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办公室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办公室在局党组、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各科室(队)的支持配合下,明确责任,严格要求,规范管理,本着“服务到位、协调到位”的工作原则,认真履行职责,紧紧围绕局中心工作和年初设立的工作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做好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调控和调度工作 协助局领导班子认真履行安委办职责,及时调控和调度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协调组织召开了“2010年全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委会成员单位会议”,深入研究部署各时段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制定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XX市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近期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并商请市政府印发,指导全市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认真组织编制了《XX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此项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安监局的好评。指导协调各旗县区、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了“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 行动”、国家统一部署的“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及节日、汛期等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大检查,取得了较好效果。及时做好“三项行动”各类隐患统计报送和督办工作,确保各行业(领域)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二、进一步完善目标化管理机制
年初,及时分解下达各旗县区、有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绝对控制指标和相对控制指标。按照局领导的指示,对安全生产目标化管理机制进行了完善,采取下达责任书的形式,把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和工作目标细化分解到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首次将市经信、农牧业、水利、公安、交通、住建等14个有关部门纳入了考核范畴,制定了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真正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责任目标落实体系。2010年底,组织有关人员成立考核组,代表市政府对各旗县区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严格考核,并进行了通报。
三、积极督促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建设
依据《XX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积极督促各旗县区安监局、各乡镇(苏木)街道安监站及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建设。7月至8月份,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建设情况大检查”,全面检查了各旗县区安监局综合监管、职业健康监管、应急救援内设机构设立情况,抽查了24个乡镇(苏木)安监站设立及专(兼)职安全监管人员配备情况,检查了24个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建设情况及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现各旗县区安监局内设机构基本建设完成,全市154个乡镇(苏木)街道设立了安监站,配备了专(兼)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进一步促进了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设和安全管理制度落实。
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
认真组织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推出了“安全社区”,创办了“安全生产主题公园”,组织全市21个部门走上街头,大张旗鼓地向广大公众宣传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安康杯知识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和“安全生产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全市共有9万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知识竞赛,全面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充分发挥各种媒介作用,坚持安全生产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邀请媒体参加,加大宣传力度;全年刊发安全生产简报12期,在内蒙古安全生产网刊发信息160条。
五、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
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安全生产讲师参加自治区培训,目前我市从事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教师99人,其中取得自治区安监局颁发的安全生产教师资格证书的38人。严格教育培训机构监管,以自治区 安监局对培训机构复审工作为契机,加强对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培训装备建设,整合优化培训资源,提高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水平。认真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各类法定培训,全年共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14123人,其中: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749人,特种作业人员9374人。全力推进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和农民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培训机构开展了8期农牧民工培训,要求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大、中型企业自行组织对本企业农牧民工进行培训,并加强监督检查,对6家安全培训制度落实不彻底的企业进行了经济处罚。认真组织领导干部业务知识培训,组织24名旗县区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和安监局长参加了全区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班,从政府、监管部门领导层面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形成了领导懂安全生产和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局面。
六、及时做好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
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调度统计网络体系,各安委会成员单位、各旗县区安监局均指定了专人负责调度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制度,及时推行新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修改完善了《全市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综合统计表》、《全市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死亡事故统计表》、《全市各类较大事故统计表》、《全市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及时做好统计报送工作,科 学、真实反映全市安全生产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进一步健全24小时调度值班制度,开通了全市“12350”安全生产特服电话,及时受理生产安全事故、重大事故隐患、非法违法生产建设经营等方面的举报投诉和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积极组织各旗县区安全生产统计工作人员参加自治区统计工作培训班,提高全市安全生产统计工作人业务素质能力。根据自治区的安排部署,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统计执法专项督查”,进一步督促各旗县区落实《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印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制度》。
七、全面做好局党务、事务等其他工作
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的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开展了“公开承诺”、“进百乡、促发展、惠民生、抓落实”等系列活动。
加强党风廉政及惩防体系建设。组织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有关规定,聘请市纪检委副书记董瑞芳为全体职工上了一堂反腐倡廉教育课,深入开展了廉政预警机制建设,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廉政建设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认真做好人事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做好人员调资工作,按规定办理1人退休和1名副主任科员任用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考入2名专业监管人员、办理使用2名工勤编制。
认真做好扶贫工作。开展了为扶贫点“献爱心、送温暖”活动。认真做好机关后勤保障工作,进一步健全财务审批制度,加强各项经费使用管理,接待工作中始终坚持“热情、周到、节俭”的原则。严格车辆管理,保证了公务活动的正常用车,保证了全年行车40万公里无交通安全事故发生。XX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办公室2011年重点工作
一、全市安全生产调控和调度工作
(一)及时制定下发《XX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点》、《XX市关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及各项工作指导性文件,确保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
(二)积极与政府办公厅协调,督促落实政府常务会议和安全委成员单位会议等例会制度,确保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落实。政府常务会议内最少4次例会,专门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安委会成员单位会议坚持每季度1次。协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明确市安委会成员,建立联络员制度。
(三)继续以政府下达责任书的形式,及时分解各旗县区、市有关部门安全生产责任目标,依据《自治区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办法(试行)》进一步修订市有关部门安全生产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并严格实施考核。
(四)进一步加大各旗县区安监局内设机构、乡镇(苏木)街道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安监站设置情况及人员配备情况检查力度。年底之前,各旗县区安监局内设机构必须按有关要求设置完毕,并做到独立设置,每个机构必须配备2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各乡镇(苏木)街道必须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安监站,安监站必须配备2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
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
(五)认真搞好“安全生产月”、“安全咨询日”活动,采取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题文艺演出”、“安全生产电视宣传教育专栏”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效果。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康杯”、“青年安全示范岗”等活动,调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热情,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
(六)充分发挥市新闻媒体、市政府门户网站、“内蒙古安全生产”网站作用,对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企业、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报道,加强在《国家安全生产报》、各类安全生产杂志和自治区安全生产简报的宣传报道,认真创办市《安全生产简报》,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形成积极、正确的导向。
(七)做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XX市安监网站,打造全市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安全生产信息,加强信息技术在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安全监管工作效率和行政效能。
四、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八)积极组织各旗县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和安监局长参加自治区安全生产培训班,年内举办2期旗县区安监局领导班子成员及乡镇(苏木)街道分管安全生产领导安全生产培训班,组织市、旗县区两级安监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和乡镇(苏木)街道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参加自治区安全生产行政人员执法培训班,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提高安 全生产监管能力。
(九)针对2010年及2011年发生死亡事故的重点企业,举办2期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促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十)全面加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三项岗位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指导培训机构本着“能用、管用、实用”的原则,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确保培训质量;加大企业安全培训制度落实情况及持证上岗情况检查力度,并严格行政处罚。
(十一)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和农牧民工安全生产培训的监管力度,杜绝未经培训上岗作业。
(十二)按照自治区安监局要求,将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培训业务范围。
五、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
(十三)进一步做好与各旗县区及市有关部门安全生产信息调度统计衔接工作,确保各类安全生产信息统计报送科学、及时、准确。
(十四)认真做好上报和发布安全生产月度统计信息,加强统计分析,做到月度有说明,季度有分析研究,并做好专项分析工作。
(十五)协调做好安全生产值班职守工作,及时处理各 类事故报告及举报信息。
六、执法监察工作
(十六)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局和办公室2011行政执法工作计划编制和报备工作。
(十七)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检查。持证上岗率力争达到100%。
(十八)加强调度执法统计专项检查,提高调度统计工作质量。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杜绝生产安全事故信息迟报、瞒报行为。
(十九)进一步加大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力度,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二十)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试行)》、《内蒙古自治区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严格开展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执法监督工作。
七、做好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十一)一是提高政务工作水平;二是加强后勤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加强综合协调,提高工作的整体效能;四是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五是全面做好党务、廉 政、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等其他工作;五是做好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第四篇:办公室工作总结和工作要点
办公室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办公室在局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各科室支持配合下,根据全局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行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较好地发挥了办公室的职能作用。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行政管理日趋规范。,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使我局机关运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其中行政管理制度有: 会议制度、公文办理制度、印章使用制度、请(休)假及外出审批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网站管理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内务制度有:内务管理制度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财务制度有:财务管理制度和公务接待制度。同时为确保我局日常工作有序进行,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局工作任务运作制度,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规范了办文、办会和办事程序,有效地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二是完成科室改革,工作效率得到提高。顺利完成大科制改革和办公室的调整,制定本科室人员岗位责任制,收集汇总各科室人员岗位责任制,同时将岗位责任分工具体化,任务指标落实到人,制定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加快办公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发挥oa平台的信息共享作用,把后勤物资管理、重点工作、文件办理时限等重要信息,通过oa平台实现实时发布和共享,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我们协助局监察室梳理局69项行政审批事项,明确内部审批权限,规范、简化审批流程,并向社会公开,协助做好我局行政职能清理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三是提高办文办会效率,充分发挥参谋作用。认真贯彻《印发中共三水区委办公室、三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文处理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收集并整理各科室在办文件,及时催办,避免文件积压漏办,提高文件办结率。为提高办文效率,每星期要求各科室填报《区经济促进局发文跟踪表》,及时了解我局文件的办结情况和发文流向,跟踪做好日常公文的处理工作和催办工作。与此同时,进一步发挥以文辅政的作用,按质按时完成我局工作总结、领导讲话以及各种会议材料。扎实做好有关的会议安排,加强与各职能单位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情况,做好会前提醒会后跟进,保障各项会议顺利进行。认真做好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整理工作,加强局务会确定事项的督办。
四是塑造机关核心文化,不断激发队伍活力。信息报送和新闻宣传工作是今年的工作亮点,我们着手制定了我局信息报送工作补充细则,进一步加强各种渠道信息的报送工作,加强同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在各大主流媒体对我局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经常性正面宣传报道,使得我局的宣传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对外树立了良好形象。根据我局人才缺乏情况,制定了人才招聘方案,开展人员招录工作,新招录的5名工作人员已到岗开展工作。组织开展了局团年晚会、礼仪培训班、读一本好书征文比赛等文体活动,协助局妇工委举办了三八节艺术插花活动,协助局工会举办了机关篮球赛,通过开展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开展对有关单位、离退休人员、复退军人的慰问活动,完成局的上考核工作和个人考核工作,评选了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等。协助局工会一起申报省、市先进集体工作,结果是我局荣获佛山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认真做好各项日常工作,人事、工资福利、收发文、财务、档案、计生、老干、建议提案办理、保密、创文等工作完成目标。同时,机关食堂、保安工作、卫生保洁等后勤服务进一步得到加强。
全面总结办公室工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办公室在完善oa运作平台、加强信息报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年我们将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其一,加强沟通联系,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办公室是中枢,这一特殊的地位决定了要对外抓好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对内抓好与各科室之间的协调,这是办公室为领导服务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顾大局、识大体,沟通上下左右,联系四面八方,积极主动地做好协调工作,为领导工作服务,为上级、同级、下级机关服务。在协调过程中,要坚持把工作坐标定位于服务发展、营造和谐这个中心和大局上,任何时候都不偏离这个大方向,对每一项重点工作,都努力做到事前介入、事中参与、事后跟踪,始终围绕中心工作抓好协调服务。今年,我们将制定并落实公文催办制度和行政事务定期通报制度,定期召开科室之间的碰头会,督促和引导机关各科室增强全局观念,自觉高效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形成心往一处想、计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其二,抓好工作考核,确保完成目标。做好上级部门对我局考核指标的任务分解、统筹协调和跟踪管理工作是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年初,我们将在全面汇总各项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出台各项考核指标的分解、跟踪、督查管理办法,将各项考核指标细化分解到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7月初对考核指标上半年完成情况进行汇总通报,对进度未过
第五篇:应急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
克孜勒博依乡中学应急职责
1、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预案,积极推动应急管理进学校,形成覆盖各科室、各教研组、各班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
2、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预案演练,及时总结应急演练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经验教训,科学评估应急救援效果,完善应急联动机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
3、建立应急值班制度,加强信息报送、预测、预警等方面的工作。建立应急管理系统,横向与各专业部门相联,纵向与上一级党委、政府互联互通,及时向有关地方、部门、群众发布预警信息,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工作。突发事件实行信息日报制,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
4、做好应急保障,整合应急救援队伍资源。开展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情况的各类应急资源的普查,建立物资储备和调用方案。吸收有关专家组成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处置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培训。通过校党支部、相关科室,积极组织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干部、基层干部、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6、面向公众做好应急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利用宣传日、宣传周面向公众广泛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应急管理知识和紧急情况下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教育,增强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