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集镇流动人口服务文件
中共什集镇委员会文件
什发【2015】 号
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实施意见
各党支部、村委会,镇直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国务院农民工办、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的指导意见》、鲁卫基层字【2014】11号、菏卫发【2014】25号和县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导意见,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方针,按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创新流动管理新机制为核心,通过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和发展权利,着力解决流动人口育龄夫妇在计生工作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快构建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计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员覆盖、区域均衡,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省卫计委要求,2020年力争全镇实现国家规定的计生基本项目技术服务和药具免费全覆盖;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获得出生缺陷干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项目服务,实现优生优育服务同待遇;流动育龄妇女享受生殖健康咨询指导和检查、随访,实现生殖健康服务项目共享受;逐步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面形成“全覆盖、同待遇、共享受、促融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体系,基本形成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普惠度高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组织保障体系、信息互通共享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维权援助体系。
三、工作内容
1、宣传教育均等化。镇村两级要通过举办培训班或知识讲座、免费发放宣传品、开展关爱流动人口行动等宣传服务活动,广泛宣传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普及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以及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知识,保障流动人口免费参加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知识以及生殖健康普及活动,引导流动人口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自觉规范婚育行为。
2、免费避孕药具发放和随访服务均等化。在各村计生服务室设立流动人口免费避孕药具供应点,满足流动人口对避孕药具的需求,方便流动人口免费获得避孕药具。组织计生专职人员定期为外来流动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提供避孕节育随访服务。
3、便民维权均等化。计生办面向流动人口开通计生维权服务,认真受理并及时处理好每一件群众信访事项。坚持依法行政,严禁在为流动人口办理证件时搭车收费或以各种名义收取押金、保证金,严禁强迫流出已婚育龄妇女返乡孕检。
4、免费技术服务均等化。流入成年育龄妇女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可到镇计生办领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单到指定的医疗机构,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免费技术服务。
5、生殖健康服务均等化。加强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科普宣传,提供生殖健康咨询指导,为流动人口提供必要的随访服务。将流动育龄妇女纳入生殖健康项目服务。做好流动育龄妇女生殖健康落案管理,落实住院分娩、计划生育手术等实名登记制度,及时更新相关信息,与户籍地信息共享。
6、优生优育服务均等化。加强优生优育科普知道宣传和普及,为流动人口免费提供咨询服务,组织开展优生优育相关座谈咨询会,具体内容包括: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孕前优生咨询指导、围产期保健、出生缺陷干预等。流动人口在流入地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做好宣传倡导,防止发生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保证母婴安全。
7、奖励优待均等化。采取多种措施,逐步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自觉落实长效避孕措施的流动育龄夫妻,可按规定给予奖励;流动人口晚婚晚育或在我镇辖区内履行计划生育手术的,享受与我镇育龄群众同等的休假等待遇。
8、生育关怀救助服务均等化。将关怀流动人口纳入生育关怀系列行动,将流动人口中的贫困家庭列入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公益金救助范围,并积极从项目资金、技术服务、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扶持。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镇党委、政府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纳入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有关部门要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纳入惠民政策体系,统筹协调,周密部署。镇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工作经验。
2、加强队伍建设。各成员单位根据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需要,建立好流动人口行政管理队伍。各行政村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按照500:1的比例配备流动人口专(兼)职工作人员。派出所的流动人口协管员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好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各类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应依据流动人口规模配备流动人口管理人员。要明确基层流动人口工作人员职责,落实待遇,建立绩效考评机制。
3、落实经费保障。围绕推进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保障法律法规规定各项免费服务和经常性工作经费的落实。逐年提高流动人口纳入人均计生经费基数比例。将流动人口纳入人口总数,按照经费投入的标准,把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管理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要加强支出管理,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正常开展。
4、强化评估考核。建立健全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估体系及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镇政府研究制定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考核评估意见,将各职能部门和村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情况纳入镇政府目标管理体系,每年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中共什集镇委员会
什 集 镇人民政府 2015年5月10日
附件: 什集镇农民工计划生育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什集镇农民工计划生育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人员名单
组 长: 姬广峰(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苏继海(党委副书记、分管书记)
成 员: 张新军(分管副镇长,计生协会副会长)
田道海(计生办主任)
王立强(统计员)
李希金(流管员)
任晓保(服务站长)
董春霞(药管员)
冯凌云(科技员)
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张新军担任,办公室设在计生办。
第二篇:什集镇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郑营乡做好春季计划生育工作
近日,郑营乡党委政府再次召开了乡、村干部参加的工作会,进一步做好全乡包保责任制工作,贯彻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年春季计划生育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2)号》文件精神。会议要求,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发扬百战不厌精神,工作措施不软,工作力度不减,严格按照全员包保制,在真包、真保、真落实上下功夫。一是乡党委政府制定了明细的责任目标和追究办法,把《责任书》签定到位、到人,把村级量化管理奖到人头、罚到个人。二是明确了包保内容、包保原则与解决问题的时限。三是讲究方式方法。进一步探索有效工作方法,多做正面、扎实有效的工作,乡村干部必须做到自身清、身边清带头落实四术。四是坚持依法行政。严禁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强制育龄妇女落实节育措施,要积极探索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难点问题,善于运用村规民约、计划生育合同等综合措施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在坚持定责奖惩毫不动摇的同时,对阶段的工作进展、成效、问题及时开展“回头看”,全力破解难题,截止目前,全乡的计划生育集中活动正在深入持久的开展中,全乡呈现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
第三篇:包集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制度
包集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制度
(一)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发证和登记建档制度
1、向流动人口公开免费办证条件和办证程序。
2、建立《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全程代办工作制度,绝对不允许搭车收费。
3、规范《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信息登记卡》的登记建卡工作,每季度对流入人员的变动情况核对一次,及时变更信息内容。可利用计算机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库。
4、要对流动人口档案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已婚育龄妇女、未婚女性、男性三类建立流出流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档案。要有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情况登记表。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与服务制度
1、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宣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方针政策和有关管理规定,指导他们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
2、积极为流出人口提供流出期间的“三生”服务。
(三)流动人口检查登记、审验制度
1、定期组织对本辖区内流动人口的检查,并登记造册。
2、与外出的流动人口签定计划生育协议。
3、与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建立联系制度,及时互通情况。
4、对已婚育龄妇女寄回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负责审验是否合格有效。
5、负责审查流入人口的婚姻和生育情况证明,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建立登记档案。
(四)每月例会制度
1、每月召开一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例会,及时掌握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
2、强化对专(兼)职人员、协管员的培训,全面提高管理服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业务水平,提高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能力。
(五)流动人口报表制度
1、认真审核摸底采集上来的所辖村级基础数据,确保表内及表间的各项逻辑关系平衡。
2、按规定时间认真录入完成所辖村级数据。
3、通过系统软件提供的数据平衡校验功能,认真进行数据审核工作。
4、每月按上级规定和要求,及时准确地上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各种报表。
第四篇:台州黄岩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小组文件(最终版)
台州市黄岩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小组文件
黄流领〔2017〕1号
关于印发《黄岩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
现将《黄岩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黄岩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小组
二○一七年二月十三日
黄岩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思路
一、工作总结
2016年,黄岩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以管理创新为抓手,完善网络,创新机制,夯实基础,强化维权,优化服务,全力推进流动人口动态化、信息化、精准化、社会化管理。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区共登记在册流动人口259166人,出租房屋登记在册36771家;办理IC卡式居住证5067人;流动人口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流动人口犯罪比例持续下降,没有出现外来人口重大刑事案件,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明显提升。居住出租房“旅馆式”管理亮点纷呈,“黄岩经验”得到了市委书记王昌荣的高度肯定,市长张兵专门批示推广;黄岩在全市“旅馆式”管理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
(一)开展整治行动,护航G20峰会
在全区范围内相继开展了“春雷行动”、“清雷行动”等出租房屋专项整治,对出租房屋进行地毯式排查,全面掌握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信息,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为G20峰会“保驾护航”。整治行动以流动人口管理为核心,以出租房屋等落脚点为抓手,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采用“滚动暗访、督查整改”的方式全面推进。
活动期间,共开展行动75次,参与工作人员达11250余人次;清查流动人口43.03万人次;采集人员信息数15.87万条;排摸管控落脚点1583人;处罚流动人口58人;处罚单位9个,取得了良好的行动效果。
(二)探索“旅馆式”管理,加强源头管控
积极探索居住出租房“旅馆式”管理工作,围绕“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村居实施、房东主责、房客履约”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科技引领,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以“消防准入”为前提,以“二维码”为载体,打通系统壁垒,实现流管、消防、政府“三网融合”,创新优化居住出租房“旅馆式”管理新模式。制定完善了《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责任追究办法》、《居住出租房管理办法》和《居住出租房三色管理办法》,全力破解居住出租房管理这一社会治理顽疾。全区已全面开展居住出租房“旅馆式”管理服务站建设,工作进度比市里的要求足足提前3个月。我区纳入“旅馆式”管理的居住出租房登记率、合格率均达到100%;纳入“旅馆式”管理的村居(社区)流动人口登记率、信息准确率分别达到97.8%和95.2%;流动人口犯罪比例与推行“旅馆式”管理之前相比下降3.5%。
(三)推行积分制管理,共享发展成果
根据《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和《台州市流动人口
积分制管理实施意见》,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定了以“全员登记、依规领证、积分量化、凭证服务”为原则的《黄岩区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黄政办发〔2016〕124号)。依照细则将居住证持有人的个人情况进行量化,并按照量化情况确定相应的公共服务和便利内容。同时,积极协调教育、住建、公安等部门,开展我区社会资源承载能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现状、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等方面的调查分析,进一步探索人口、财政、资源的平衡关系,解决部分稀缺性公共服务资源承载力和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为进一步推行积分制公共服务,逐步完善积分制管理相关配套政策提供保障,确保流动人口在子女入学、申请公共租赁房、领取市民卡等方面享有相应服务和便利。
(四)强化队伍建设,大力提升管理效能
一是落实教育培训机制。抓住招录、培训、考核三大环节,实行流管局管理科初训、流管所日常培训、全区集训三级培训制度;各流管所通过召开“周例会”、“月小结会”、民警和协管员进行捆绑,总结工作,交流方法,布置任务,掌握思想动态,以会代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2月份,在黄岩区党校开展了全区流动人口协管员集中培训。二是完善督查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完善了《黄岩区流动人口专管员管理制度》和《专管员考核办法》,坚持“月考、半年考、年考”和“二级考核”制度,对专职协管员、兼职协管员、网格联络员的日常工作任务进行量化、标准化,根据考核结果核定协管员的考核奖等级,明确奖惩办法。
(五)拓宽宣传途径,助力平安黄岩建设
一是积极开展流动人口服务宣传活动。相继开展了法律法规进企业、“6.26禁毒宣传”、流动人口消防安全宣传、法制宣传进校园、“送电影下乡”等活动,参与人数达到6000余人。二是依托“新黄岩人艺术团”,创新平安宣传载体,赴各乡镇、街道开展文艺巡演。2016年共举办文艺演出10余场,受众3万余人次。三是借助《新黄岩人报》和《新家园》电视专栏,搭建流动人口工作宣传平台。2016年共刊发《新黄岩人报》6期数量达7.8万余份,播放专题片12期。
(六)深化“再组织化”工作,提升新黄岩人归属感 一是完善区域协作机制。建立常态化协作平台,探索流动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两头抓、双向管”机制。2016年又新增了重庆市红岩(台州黄岩)党支部、四川省委驻台州黄岩团工委等组织,实现“信息随时沟通,工作双方合力”,提升管理实效。二是畅通诉求渠道。定期召开“新黄岩人”党员民主恳谈会、优秀新黄岩人座谈会、新黄岩人联谊会,促进流动人口融入黄岩。组织流动党员代表参观革命纪念馆、观看红色电影等主题实践活动,引
领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三是推行自我服务机制。完善“以外管外”、“以外调外”机制,发挥优秀流动人口的作用。一年来,借助新黄岩人义工志愿者协会成功开展治安巡防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有效地促进流动人口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四是开展多形式关爱活动。开展了慰问民工子弟学校贫困学生、“关爱城市美容师”、“夏季送清凉”等活动,共累计送出价值5万元的物资和2.5万元慰问金。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上还有差距。部门之间管理服务资源整合、政策衔接、工作协调配合等方面存在问题,影响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社会化管理程度不高。用工企业、服务场所、房屋出租人自主管理意识、法律意识薄弱,责任难以落实,多元主体参与度不高,社会自治自管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三是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和居住证制度的全面推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使原有的交通、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显得明显滞后,不能满足目前新老黄岩人的工作生活需要。四是流动人口管理力量有待加强,流动人口协管员待遇低,队伍流动性大,协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稳定性有待提高。
三、2017年工作思路
黄岩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将继续围绕“平安黄岩”建设,以产业提升、环境治理、隐患整治、体系构建、责任落实等为载体,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落实责任、全力推进,有序化解灰色居住、灰色就业、灰色经营等现象,为助推黄岩经济社会裂变发展,打造宜居黄岩创造良好条件。力争通过一年时间,基础工作更加扎实,流动人口居住环境明显提升,权益保障明显加强,努力实现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登记率、居住信息准确率、居住出租房屋信息登记率达到100%。
1、抓落脚地管理,深化居住出租房“旅馆式”管理工作 进一步完善区级—乡镇—村居“层级清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居住出租房“旅馆式”三级管理体系,以问题为导向,以信息化为载体,着力补齐管控短板,在确保出租房“旅馆式”管理必备五要件的基础上,不拘一格、灵活探索管理新模式。深化“流管通”、“二维码”应用,不断提高流动人口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现场采集、变更、注销、核查流动人口信息,做到“采集即录入、录入即核查、核查即管控”。加大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充分调动居委会、村委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性,切实履行对居住出租房的管理义务。三月底前,要完成全部居住出租房村居、企业员工宿舍、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点的建设任务。
2、抓新条例贯彻,推广IC卡式居住证
进一步推动《条例》贯彻实施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条例》内容,着力提升社会公众对新型居住证制度的知晓度。全面推广IC卡式居住证,确保IC卡式居住证持有率达到60%。结合本地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能力,明确居住证申领条件、居住证持有人可享受的公共服务和便利,全面落实“凭证服务”。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参与IC卡式居住证的推广实施,拓展证件使用功能,把IC卡式居住证打造成集行政管理、公共服务、金融服务、商业应用、企业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卡证,激发流动人口主动申领居住证的积极性,打造好“二代”居住证。
3、抓隐患排查,夯实流动人口管理基础
开展流动人口和出租房集中排查整治工作,将凡可供人住宿、居住、生活的场所和落脚点全部纳入工作范畴,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房、房不漏间、间不漏人”的原则,全面排查出租房和流动人口信息,实现流动人口管理“知身份情况、知居住理由、知户籍所在地、知现实表现”的“四知”目标,确保流动人口管理无死角、零盲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出租房屋形成隐患清单,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开展安全隐患大整治。联合各职能部门加强对“四无”(无证无照、无安全保障、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及“低小散”企业(作坊)、低档次市场、马路市场、流动摊贩开展大排查,全面掌握底数,按照职责分工
开展整治。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执行力度,压实出租人、用人单位、中介物业主体责任,提升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水平。
4、抓民生保障,推进积分制管理
推进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落实配套政策,流动人口按照积分享受子女就学、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健全流动人口帮扶机制,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法律援助,为困难流动人口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畅通诉求渠道,完善纠纷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矛盾,严防暴力事件以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加大对民工子弟的关怀,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民工子女的关爱行动。
5、抓平台建设,丰富文化生活
开展多形式的流动人口法律政策宣传活动,以灵活、便捷的方式组织流动人口学法,提高流动人口的法律素质和文明素质。加强流动人口子女的安全教育,提高流动人口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安全意识。组织流动人口志愿者开展交通出行、爱心帮扶、邻里互助、环境整治、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活动,努力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依托新黄岩人艺术团,举办“新黄岩人十佳歌手”比赛。结合我区中心工作,围绕主题,利用小品、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开展下乡文艺巡演。
6、抓考评机制,提升管理效能
健全区对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对流管所的二级考核机制,完善专项行动考评办法和年终考评办法,坚持考核和监督、激励和惩罚并举。开展优秀协管员评选活动,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加强对专职协管员、兼职协管员、流动人口信息员、网格联络员这四支队伍的培训、管理,深化队伍正规化建设。结合“旅馆式”管理以及新条例贯彻等内容,组织全体协管员开展集中培训,充分调动四支队伍的积极性,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形成整体合力。
黄岩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小组 2017年2月13日印发
第五篇:流动人口技术文件
流入不足半年或临时来样本点的,户籍地在本省范围内的期内有生育的已婚育龄妇女和期内出生的婴儿,也要调查登记。
⑸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的调查对象为在调查点或流动人口聚居点居住1个月(截止到调查时点)以上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
⑹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的调查对象是户籍在样本点或婚嫁至样本点的流出1个月(截止到调查时点)以上的已婚育龄妇女。
119项 计生档案资料是否齐全,查看村里是否有已婚育龄妇女花名册或者档册、流动人口资料、近三年村级报告单及村专干手册等资料,全部有的填“1”码,部分有的“2”码,都没有的填“3”码。
流入半年以上且期内有流引产、生育(含收养)、落实节育措施等行为之一的必须登记本表。调查表地址编码按三种情形分别填写:
⑴定量调查组调查的样本点居委会范围以内的填写流入人口所在地的市、县、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组级12位编码。
⑵定性调查组的编码规则是:前4位填写该聚居点所在的市(州)、县(市、区)两级4位地址码,第5、6两位填写调查小组的分组序号,从01开始连续编码,后面6位填“000000”。如,定性调查组分配4名调查员调查流入人口的情况,这4名调查员分为2个调查小组,分组序号分别为“01”、“02”,“01”组调查员填写的地址编码为“XXXX01000000”,其中“XXXX”为被调查市、县的编码。
㈣全员流入人口情况调查表(表4)
概述
该表仅在定性调查中调查流入人口时填写。调查对象为流入调查区域从业或居住1个月及以上(截止到调查时点)的全员流入人口,每人填写一行。流入人口调查区域:定性调查时由组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县城等流动人口多的地方作为流入人口调查区域,调查的成年全员流入人口数不得少于20人(其中包括10名流入半年以上的已婚育龄妇女,省内流入的不少于5名)。
对进行了调查且符合登记条件的调查对象均应填表登记,不得选择性填表。
对流入人口调查对象界定为:有固定的从业地点(如门面、摊位等)或者有固定居住地点。
地址编码规则同表3。调查项目填写规则
401项 流入人口姓名及编号,姓名据实填写,编号从“001”开始,按调查顺序编号,编号区间001-099,需要填写《全员人口信息差错情况登记表》的,同一个人在两张表中的编号应一致。
402项 户籍地编码,填写流入人口户籍地的编码,按调查表背面的编码说明填写。
403项 流入年月,流入后一直未离开的据实填写流入年月;流入后离开过一次或多次的,离开时间不超过一个月的,流入时间连续计算,填写首次流入年月;离开时间超过一个月的,流入时间重新计算,填写新的流入年月。但离开期间有生育行为再回来的应从第一次流入的时间开始计算。
404项 现行避孕措施类型,填写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对象当前的避孕措施类型,按调查表背面的编码填写。
405项 应检次数,流入已婚育龄妇女中,除结扎对象外,流入半年以上的应孕检2次(每半年1次),流入半年以内的,应孕检1次。
406项 已检次数,填写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本在现居地孕检的次数。对同一季度孕检2次及以上的按1次计算,对实际孕检次数超过应检次数的,已检次数按应检次数填写。调查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孕检情况时应按两种情况核实:(1)对省内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已匹配的省内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其孕检情况以全员平台实际记录为准(按流入地和流出地提交的孕检信息剔除重复数计算);(2)省内流动未匹配对象和外省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查看流入地孕检报告单存根和孕检登记簿。
407项 信息是否采集录入,根据本表调查的流入人口信息到全员信息系统查看是否录入了相关信息。已经填写《流入人口定位信息报告单》并录入了定位信息的填“1”码,已经填写报告单但没有录入的填“2”码,未填报告单的填“3”码。定位信息包括育龄妇女姓名、身份证号码、流入时间、现居住地地址。
408项 流入后期内是否有生育,流入本地后在调查时点前两年内有生育的填“1”码,否则填“2”码。
409项 符合政策情况,参照表3中309项规定填写。期内有多次生育的按下列优先顺序填写:
①填写期内出生漏报、政策属性错报的情况; ②填写政策外生育的情况; ③填写最后一次生育的情况。
410项 出生是否上报,根据409项确定的生育行为填写该次生育的上报情况。
㈤全员流出人口情况调查表(表5)概述
该表在调查流出人口时填写。调查对象为户籍在样本点或婚嫁至样本点的流出3个月以上(截止到调查时点)的全员人口。定量调查时,在农村样本点随机调查20名流出人口(其中流出成年育龄妇女不少于10名)。
调查项目填写规则
501项 姓名及编号,姓名据实填写,编号从“901”开始,按调查顺序编号,需要填写《全员人口信息差错情况登记表》的,同一个人在两张表中的编号应一致。
502项 流出年月,流出后一直未回的据实填写流出年月;流出后回来过一次或多次的,回来时间不超过一个月的,流出时间连续计算,填写首次流出年月;回来时间超过一个月的,流出时间重新计算,填写新的流出年月。但回来期间有生育行为再离开的应从第一次流出的时间开始计算。
503项 是否采集并录入信息,根据本表调查的对象查看《流出人口信息报告单》核查信息采集情况,在全员人口信息系统查看信息录入情况。报告单中已采集并录入信息的填“1”码,报告单中已采集但未录信息的填“2”码,未采集信息的填“3”码。
504 项 是否流出省外,调查核实本表调查对象是否流出到省外,流出省外的填“1”码,否则填“2”码。填“2”码的对象505项空填。
505项 流出省外是否办理了婚育证,对于504项填“1”码的已婚育龄妇女对象,现场核实乡镇计生办办证登记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申请表》等资料,已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且平台有登记的填“1”码,已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而平台没有登记的填“2”码,未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填“3”码。
506项 流出后期内是否有生育,流出户籍地后在调查时点前两年内有生育情况的填“1”码,否则填“2”码。
507项 符合政策情况,参照表3中309项规定填写。期内有多次生育的按下列优先顺序填写:
①填写期内出生漏报、政策属性错报的情况; ②填写政策外生育的情况; ③填写最后一次生育的情况。
508项 出生是否上报,根据507项确定的生育行为填写该次生育的上报情况。
㈥定量调查全员流出人口时需要填表写本表的对象,其编号区间根据<㈢全员人口信息差错情况登记表(表3)>表5的规定为901开始,要求两张表同一对象编号一致
涉及本省范围内两地的跨县出生,在本省某地已经正确上报的,另一地无需上报,但如果已上报的一方有错报的,另一方有纠错的义务,没有纠错的,调查中发现了即视为错报。如:某湘籍流动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涉及甲县和乙县,该出生在乙县已上报但性别错报,甲县未纠错,在甲县样本点调查时调查到该出生情况,则算样本点上1例性别错报。
出嫁后未将户口迁出样本点的已婚育龄妇女,由婆家所在地建档管理和上报出生。常住娘家的,娘家所在地乡镇按流动人口有关口径进行管理和上报出生;夫妇两人外出打工,将小孩寄养在女方娘家的,由婆家上报出生,娘家为非样本点出生。
被调查单位签署意见:调查组反馈情况后,被调查单位应在调查情况反馈表上签署意见,并在“被调查单位申述材料清单”中列出问题申述材料清单,除流动人口出生错漏报问题可以在本次调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由市(州)人口计生委向省人口计生委监察室提交申述材料外,未列在清单中的材料将不作为省人口计生委进一步审查的依据。定性调查组调查资料装订顺序,由前往后是: 表3(全员人口信息差错情况登记表); 表4(全员流入人口情况调查表); 表7(出生人口上报差错情况调查表);
表11(县(市、区)财政投入到位情况调查表); 表12(县(市、区)党政领导线社会环境情况调查表); 表13(县(市、区)综合治理情况调查表); 表10(样本点主要问题汇总表); 有关说明材料放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