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工作计划
社区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推进社区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管理站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深化“平安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现将七更点社区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1、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人口计生、公安部门优势,整合资源,实行信息统一采集、证件统一查验、数据统一应用。
2、组织形式。建立以社区计生、综治、派出所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中心。
二、明确协作内容,落实工作职责
社区计生、综治、派出所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职责明确、全面协作、双方共赢的原则,积极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1、部门相互协调;
2、工作相互协助;3信息相互补充;
4、证件统一查验;
5、信息数据统一管理。
三、具体措施
1、开展热线电话,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户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
2、聘请流动人口信息协管员、确定具体责任人,具体负责流动人口和出租私房信息采集工作。
3、设立提供办证、咨询、管理、维权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社区
2013年1月
第二篇:阳光社区关爱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旧
阳光社区——关爱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
阳光社区前身为青阳村,于2004年12月完成“村改社区”。社区范围1.2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17户2000多人,流动人口常年保持在5500人左右。社区自营集体企业有4家,集体入股合资企业有5家,店面、商场、写字楼等物业出租面积达5万平方米。因社区商贸、休闲娱乐场所林立,酒店业、娱乐业发达,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众多,车流、物流、人流繁多等各种复杂因素交织,给社区各项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几年来,阳光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始终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作为稳定大局来抓,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扎实做好做细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等各项工作,确保为创建“平安晋江”、构建“和谐社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优越的社区环境。
一、适应形势发展,推行“一站式”服务
社区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实行政企分开,社区支部、居委会负责社区经济建设、社区服务;创办“青阳工贸总公司” 负责经营管理社区集体资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对第三产业的引导、服务管理,不断开发建设商品市场。现社区已发展成为晋江市区最繁华地带和流动人口聚集地。由于流动人口需要审验《婚育证》、办理《暂住证》、《求职证》等相关证件,手续繁琐,程序复杂,不主动、不愿意办理相关证件,加上房东、企业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意识不强,漏管失控现象一度突出。为顺应市政府提出的“今天的流动人口,明天的新晋江人”思维,社区两委成员统一思想,在确保社区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确保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服务意识增强的前提下,从关心流动人口入手,依托社区管理为平台,推行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服务站内设有计生服务、劳动就业、暂住证办理、物业中介、社区服务、法律咨询等窗口。流动人口只需携带完整的证件就可一次性在服务站内办完相关手续。服务站由社区治保主任担任站长,一名社区干部担任副站长,按照500:1的比例招聘了十名专职的流动人口协管员,定期举办业务培训,提高队伍服务意识,建设一支人数充足、素质过硬、工作到位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者队伍。
二、加强房屋租赁管理,实现信息网络化
采取“以税管房,以房管人,以证管人”房屋租赁管理新模式。一是民警、治保会委员与协管员联合亲自入户,全面摸清辖区内租赁房屋底数,与房东签订《治安管理责任状》,要求流动人口流入三天之内到社区服务窗口登记办理《暂住证》,发放《告用工单位和流动人口的一封信》。二是建立房屋租赁治安管理的审核、登记、注销、停租、查访、安全检查制度,实行登记造册,确保“一户一档、一书、一卡、一牌”。三是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做好房屋租赁数据采集录入工作,确保录入率达到100%。按重点户、一般户、放心户进行分等、分类负责。民警负责重点户,治保会分片负责一般户,流动人口协管员负责放心户。四是绘制租赁房屋方位图,图上标注户主姓名、门牌号码、有无流动人口。
三、加大治安监控,提高巡视力度
社区经济发达,人流复杂,加上流动人口不断驻入,给社区居民安全稳定带来很大的隐患,亟待加大治安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抢劫、盗窃各种不良现象。社区成立治保会,特邀四家星级酒店保安经理担任治保委员会委员。2006年9月至今共投入90多万元,建立电子监控网络,创建警务室,室内设有90个监控电视,配套90个探头,覆盖在社区1-23排的主干道、大街小巷。同时通过有线广播,定时、不定时的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搞好法制宣传。组建一支以本社区服退军人为主力的 24人治安巡逻队伍,联合酒店保安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在辖区内巡逻,定期组织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加大巡逻队伍整治工作,提高巡逻队伍素质,规范完善治保会规章管理制度,创建一个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群防群治网络。三年来实行群防群治,社区发案数开始下降,破案数逐年增加,破案率逐年上升。2005年破案141件,破案率53.2%;2006年破案197件,破案率64.4%;今年1—4月份发案数97件,与去年同比下降21%。
四、提供计生管理与服务,发挥计生协会作用
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领导小组,开展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一是每月走访出租私房与企业,随时对流出、流入人口进行登记,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与房东或企业签订《流动人口用工单位计划生育合同书》,宣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为流动人口的育龄妇女提供免费的四术、两查、避孕药具,发现计划外怀孕的流入育妇,耐心的做其思想工作,并由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员陪同其到计划生育有关部门做免费人流引产。同时坚持 “以流入地管理为主”、“企自管理”、“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片区管理,由两委成员担任片区责任人,并要求企业流动人口达50人以上的组建计生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带头、宣传、服务、监督和交流五大职能。
五、开展劳务服务,解决劳务矛盾
一是为流动人口登记发布求职就业信息,协助办理《求职证》,社区与企业联盟及时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咨询与服务。二是帮扶贫困的流动人口,主动帮助贫困的流动人口实现就业,利用节假日慰问困难的流动人口。社区一位水电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妻子身残,失去劳动力,丈夫流入我区域还是一个无业者,社区领导干部得知情况,主动让他到社区物业管理公司做起水电工,并免费为他们提供居住条件,年终时给予慰问。三是提供各种相关配套服务,如免费提供物业中介及水电故障维修。四是及时解决劳资纠纷。发现托欠流动人口工资的企业,及时与企业取得联系,并要求企业限期支付工资,拒不履行者通报有关部门出面解决,为流动人口提供一个舒适、稳定、合法的就业环境。
六、重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提供医疗服务
关注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本社区设有幼儿园,原入托生源每年大约70人左右,开设大、中、小三个班。但目前幼儿园开设达10个班级,幼儿入托431人,其中流动人口子女入托占1/3以上,并对困难户的子女入托实行学费减免,确保流动人口子女“有学可上,上得起学校”,享受与本地孩子同等的受教育待遇。
流动人口多数人收入不高、健康意识差,特别是弱势群体,如妇女、幼儿的身体预防与保健严重缺乏。加上医疗费用高又无医疗参保,严重阻碍流动人口就诊、就医问题,影响流动人口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工作。社区领导对此十分重视,在阳光社区20排5号设立定点卫生服务所,专门为流动人口提供就医服务,对有困难的就医者实行费用减免;同时在阳光广场开展一年两次的面向流动人口的专题义诊,如开展妇科病普查,艾滋病预防与自查知识咨询与服务,借助活动发放医疗宣传单,增加流动人口的医学常识,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健意识。推行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取得显著成效。“一站式”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生产、生活、居住、就业、教育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咨询与服务,促使工作重心转移,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以更加切合实际的行动为外来人员办实事,办好事,实现了由粗放型管理向科学管理与满意服务相结合的转变,群众参与监督管理的自觉性显著提高,形成“街道牵头、社区组织、各方参与、群众配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体制。今后,社区还将紧紧结合市委市政府工作会议通知精神,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坚持“一站式”重服务,“亲情式”促和谐,积极落实服务流动人口十五项措施,保证“多证合一、多举并重、多位一体”的管理服务新模式顺利实行,努力实现流动人口享有与社区居民同等的管理与服务。
第三篇:一站式服务经验总结
新农合与医疗救助无缝衔接 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
――湟中县卫十一项目医疗救体制改革的几点做法
湟中县卫十一项目办
【摘要】 农村医疗救助对象虽然能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的双重补偿,但由于两项补偿制度在补偿机制上未能有效衔接,不但不方便住院患者报销,同时也增加了经办机构的工作量。同时,由于现行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补偿仍然采用“事后救助”模式,致使部分救助对象由于无法及时筹资住院押金而制约了其对住院服务的利用。湟中县通过卫十一项目的实施,在新农合与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医疗救助与新农合无缝衔接,改变民政救助对象对住院医药费用的事后补偿方式,实施住院时按新农合和医疗救助规定直接减免的“事前救助、住院补偿实时结算”模式。提高了医疗救助对象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救助对象住院率明显提高,救助对象住院率由2008年的4.1%提高到2010年8.4%,与正常人群住院率之差由2008年的低2.7个百分点提高到2010年的高1个百分点;救助对象住院实际补偿比达到90%。
一、背景
湟中县2008年全县参合人数379256人,常住人口参合率达到99.33%,乡镇、村覆盖率达到100%。确定的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扶对象等五类农村低收入人群28006人,占农业人口的5.85%。农村低收入人群一直是民政部门农村医疗救助的主要对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实施以来,虽然能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的双重补偿,但由于两项制度在报销方面未能有效衔接,增加了贫困人口医药费报销环节的经济负担。同时,现行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模式仍然为“事后救助”模式,低收入人群个人自付能力较低,仍然制约着贫困人口卫生服务的有效利用。自项目实施以来,在省政府领导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县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我县从完善救助政策、改进结算办法、加强监督管理入手,为解决贫困人口看病难的问题,提高贫困人口卫生服务利用能力及公平性,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衔接方式,创新建立特困人口“事前救助、住院补偿实时结报”新模式。
将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范围,民政部门每年为救助对象代缴规定的参保金,并核准医疗救助对象基础数据。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利用青 海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开展新农合和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医药费报销“一站式”服务,定期与县合管办进行结算。民政部门定期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预拨一定的医疗救助金,定期结算,医疗救助对象就医时实行“事前救助、住院补偿实时结报”模式,降低了贫困人口住院“门槛”,改善贫困人口住院服务的可及性。实现“资源共享,分类核算报销,分类建账,分类建档,统一监管,一站式结算”,使农村困难群众能够得到“小病能治,大病有救”的医疗保障。通过实施该模式,扩大了特困人群医疗服务可及性,提高了特困人群的就医程度,切实减轻了特困人群的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提高了特困人群的受益面和受益程度。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组织体系,集思广益,制定实施方案,建立民政、财政、卫生、审计等部门联动机制
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为组长,卫生、民政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湟中县新农合与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衔接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合管办,负责全县新农合与贫困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工作。召开由政府牵头、财政、卫生、民政及相关医疗机构参加的新农合与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方案讨论会,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方案得到与会各方一致同意,同时形成了政府领导,卫生部门主管,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
集思广益,由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新农合与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各方责任,其中财政部门负责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并对专户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监督;民政部门负责审核认定农村困难群众享受医疗救助的资格,建立医疗救助对象动态数据库,并会同卫生部门定期开展检查,督促直报窗口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良好的服务;卫生部门负责核实医疗救助对象身份、核算救助经费并实行新农合补偿与农村医疗救助一并支付。
(二)召开实施动员会和培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相关政策群众知晓率
县合管办组织召开新农合与农村特困人口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动员会,各乡镇主管领导、民政助理员和县、乡医疗机构负责人、报账员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培训班上讲解 2 了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补偿相关政策,民政部门向各定点医疗机构和乡镇合管办分发了贫困人口花名册,同时,县合管办工作人员对开展“一站式”服务信息系统进行了专题培训,培训合格率达95%。
同时在县、乡、村开展新农合政策与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一站式”服务宣传,通过黑板报、展板宣传、村医例会和乡村医生进入贫困户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提高了贫困人口对此项政策的知晓率。
(三)完善制度衔接,实行动态管理,制定分段救助标准,提高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服务利用
通过民政部门和卫生部门的紧密合作,将分管的医疗救助制度和新农合“无缝衔接”,实现管理体制、服务内容和操作层面多层次的衔接和融合,实现统一管理政策、统一监管体系、统一医疗机构、统一操作服务,最大限度的开发和配置救助资源, 发挥政策的整体效应,实现救助效益的最大化。
衔接后的救助方式则根据困难程度的不同,对救助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救助。由政府出资资助贫困人员参合。每年由县民政局审核确定救助对象后,将资助参合资金划入新农合基金专户。低收入人群住院治疗时,县、乡医疗机构新农合经办人员对救助身份和《湟中县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垫付审批表》(一式三份,医疗卫生机构、县/乡合管办、县/乡民政局各留存一份)进行确认后,对救助对象每天的医疗费用按新农合和医疗救助补偿规定进行预结算,仅收取患者自付费用。
新农合住院补偿部分:低收入人群住院医药费用,在普通补偿比例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乡、县、市、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分别按80%、70%、60%、50%补偿,住院符合补偿费用按30%。每人每年累计住院补偿不超过3.5万元(如表1所示)。
表1 住院医药费用新农合补偿比例表
医疗机构等级 补偿比例 起付线 封顶线
乡级 80%
县级 70%
市级 60%
省级 50%
贫困人员取消起付线
35000元 民政医疗救助部分:取消大病医疗救助起付线,住院费总额中减去新型合作医疗报销额。一类对象为农村低保户、60年代精简退职人员和定期定量救济人员。其剩余部分按以下比例报销:500元以下(含500元)的补助60%;501元—1000元(含1000元)的补助65%;1001元—1500元(含1500元)的补助70%;1501元—2000元(含2000元)的补助75%;2001元—5000元(含5000元)的补助80%,5000元以上补助85%,全年个人累计补助金额不超过6000元。二类对象为五保户,对其实行全额报销。三类人群为重点优抚对象,按80%报销,不设封顶线(如表2所示)。
表2 住院医药费用民政救助比例表
救助比例 救助标准 500元以下 60%
500-1000 元 65%
1000- 1500- 2000-
5000 五保
1500 2000 5000
元以上 户
元 元 元
全额
70% 75% 80% 85%
救助 全年不超过6000元
重点优抚 80% 不设封顶线
(四)转变补偿模式,简化操作流程,方便资金结算,提高救助时效性,充分发挥医疗救助的便民救急作用
原有医疗救助政策,对困难群众实行的是“先个人垫付、后政策报销”的事后救助方式,使用手工方式结报,存在手续烦琐、工作效率低、监管不全面、统计不科学、结报不及时等诸多问题。由患者个人垫付可报销部分医疗费用,使得部分救助对象因无力支付费用或报销手续繁杂而放弃治疗,从而影响了救助效果。
为了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垫付医药费的难题,缓解困难群众的医疗筹资难,在实现医疗救助与新农合 “一站式”服务过程中,转变补偿方式,重点突出事前补偿,将现行的事后补偿方式,改变为住院时按制度规定直接减免的事前补偿方式,切实减轻低收入人群的医药费用负担。
同时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简化补偿流程,将原民政部门承办的医疗救助结算、给付业务转由新农合经办机构、县乡定点医疗机构承办,通过信息和网络技术,将合作医疗报销、困难人员医疗救助等医疗服务一次性操作,同步结算。并加大宣传力度,使低收入人群患病 住院时及时提供所需手续,及时得到医药费用补偿。在补偿资金结算方面,改变过去分散结算的模式,由医疗机构统一汇总上报县合管办,县合管办统一与民政局结算垫付补偿的医疗救助资金,然后再拨付给各医疗机构,这一系列措施充分发挥了医疗救助的便民救急作用。
补偿流程: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等――患病后到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到县、乡民政办申请农村医疗救助――交所在医院备案――出院――出院结算时只需支付除新农合报销补偿、民政救助后的个人自付金额(如图1所示)。
划拨县级民政机构审查合格住院贫困救助对象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审查合格申请自付金额申请审核结算新农合住院补偿直接减免县财政局医疗费用 民政医疗救助县民政局县农合办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乡级民政机构划拨图1 新农合与医疗救助无缝衔接补偿流程示意图
(五)健全系统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政策有效落实
为保证了社会救助政策的有效落实,我县按照省、市相关文件出台了《湟中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和《湟中县农村特困人口实行“一站式”服务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严格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的管理水平。
建立系统监管制度,加强卫生部门与民政部门的跨系统协调,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一是各定点医疗机构指派专人负责新农合和医疗救助工作,严格执行居民新农合、医疗救助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救助对象的医疗服务。二是医疗救助依托新农合的服务政策,5 共用同一套用药目录和诊疗项目,执行同样的管理政策,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切实减轻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三是成立卫生和民政联合监督小组,采取全面检查、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对查出的违规行为按照相关管理规定由卫生局和民政局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确保医疗救助基金的安全。
开展贫困人口就医满意度调查。县合管办统一印制了乐都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衔接问卷调查表,组织县、乡、村医务人员深入贫困农户开展调查,通过调查贫困人口家庭基本情况、参合情况、收入情况、支出情况(本门诊医药费、住院医药费支出情况),重点了解项目实施以来,低收入人群就医直接和间接医疗费用情况,贫困人口满意度。
三、取得成效
(一)实现新农合与医疗救助制度无缝衔接,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卫生服务利用能力 充分利用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形成“制度衔接合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共用、结算支付同步、监管及时有效”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运行机制。从而结束了贫困群众先缴费后看病、出院再报销,报销后才能得到救助的历史,救助对象从住院到出院最多只缴纳约15%左右的自付部分,大大减轻了困难群众看病的经济负担,实现花少量钱也能看大病的愿望,有效提高低收入人群就医可及性与公平性,从2009年10月起截止2010年12月底,共有3442人次特困人口住院治疗,共发生住院医药费用2025882元,县、乡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垫付补偿住院医药费用1823294元,其中垫付新农合补偿资金1093976元,垫付医疗救助资金729318元。特困人口住院医药费用实际补偿比为90%,个人支付率只有10%。
(二)创新机制,简便快捷,有效降低低收入人群申请医药费用补偿成本,提高经办机构工作效率
通过相互衔接,县合管办和民政局从制度层面、管理层面和监督层面加大了整合力度,通过共享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信息网络、共享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实现了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构建即时结算平台,困难群众在看病时不再需要先行垫付新农合补偿费用和医疗救助资金, 可以边住院、边治疗、边报销,边救助,实现“一站式”服务,6 为广大特困群体提供了及时、有效、便捷的医疗保障。通过抽样回访调查、现场访谈等,低收入人群对新农合和医疗救助制度衔接服务满意度达到100%.(三)统筹兼顾,以民为本,科学监管,真正实现医疗救助“阳光化”操作
医疗救助是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因对象不同或所患疾病的不同,享受的政策也就不一样。在报销范围和额度上不因人而异,做到“公平、公正”,既是政府取信于民的关键,也是保证医疗救助基金安全的关键。本县严格实行“户主申请――乡镇审核――县民政部门审批”的程序,做到医疗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金额的公开、公正、公平。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农民代表不定期对“一站式”服务的有关政策、规定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民主测评,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到既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又做到服务周到、方便群众。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医疗救助政策法规和办理程序,确保医疗救助“阳光化” 操作,全面有效提高医疗救助的可及性和覆盖面。
四、工作体会
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当前我国政府消除农村健康贫困,建立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两种制度的属性不一致性,在目标实现方式上的互补性、两种基金补偿能力的有限性和消除健康贫困的重要性,共同决定了整合两种基金的必要性。在两种制度衔接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明确政府责任是成功衔接的根本保证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做好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党委、政府工作考核。正因为有了领导的大力支持,才使两种制度成功对接,使广大困难群众享受到了“一站式”高效便捷的服务。
(二)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制定合理制度保障,形成工作合力是制度衔接成功的前提条件
只有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才能保证上级各项政策规定真正落到实处,使困难群众的医疗难问题切实得到有效解决。利用新农合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困难群众实时结报的新模式,既为困难群众办了实事,也为卫生、民政部门提高了办事效率,更是增强了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工作的规范性、可操作性,杜绝了相关的人为因素,使该工作成为阳光工程。7 这与卫生、财政等部门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
(三)重视舆论宣传的作用,扩大宣传范围,动员农村居民了解并自愿参加,是衔接成功的群众基础
加大宣传动员工作,掌握及时信息,积极争取群众支持,使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特别是在实行实时结报等方面取得了各方满意的效果,深受广大困难群众的欢迎。
第四篇:物业公司一站式服务
“一站式物服”凸显物业公司用心服务
物业公司搬入亚龙花园新办公楼后,办公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有业主反映希望物业公司能够继承老物业公司的一站式服务,更好更方便快捷的为广大业主服务。社区居委会主任、物业公司经理康立广在了解情况后,在第一时间召开专门会议,商讨在新物业公司一楼大厅兴建一站式服务窗口的问题,用以提升物业服务功能。在与上级领导多次反映并与物业工作人员多次考察、研究后,决定在物业公司一楼大厅建成“一站式”服务窗口。
新的一站式服务服务大厅设置有维修、缴费、投诉、保洁、电工等等服务功能,还配备了专门的服务电话。同时社区服务大厅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明确了办事流程,并以“居民满意为第一标准,居民利益为第一考虑,居民需求为第一选择,服务百分百、满意百分百为第一服务”为服务宗旨,热情接待办事居民,耐心回复居民咨询,真心解决居民所盼。有居民反映 “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建成,不仅简化了居民办事程序,缩短了居民办事时间,更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推动了社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受到居民的广泛好评。
解读什么是亚龙物业公司的“一站式服务”?
所谓“一站式”,其来源是英文的“One-Stop”,现在很多行业都在推行它,其主要意思是,从这个门进来,从另一个门出去便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完了。简单地说,就是进一个门,办所有事。在物业公司这里,我们对“一站式服务”的定义是指物业区域内的客户(业主/用户)一旦有任何涉及到物业管理服务方面的需求服务及其它相关事宜(如投诉、报修、缴费、装修、服务申请等),只要向物业管理单位的中枢服务机构(我们亚龙物业指的是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报知或提出诉求,便可在相应的时间内得到服务结果。而无须顾客再跑下一个工作环节,这项工作所有活动便由我们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进行传达,行使任务的调度、指挥;跟踪和意见反馈。从而实现高效的管理运作,解决了顾客奔波劳顿,息心等待的不便,能起到提高顾客满意和忠诚度的作用。
在当前社会环境和物业发展形势下,打造一流服务团队是我们亚龙物业公司必须要做也是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工作。“一站式服务”针对物业服务的系统性和服务的专业细分,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物业管理服务体系,通过推行“一站式服务”和“首问负责制”,将服务台打造为客户服务的调度中心和信息枢纽。经过整合的物业服务模式,将接待、会议、问询、报修、保洁、邮件管理、信息反馈与投诉等服务内容统一经由服务台受理,再分类交由物业各个相关班组,服务完成后
反馈给相关客户,这种由服务台统一调度的流程化管理减少了客户不必要的麻烦,体现了物业中心“用心服务、客户第一”的服务理念,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物业管理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转。
第五篇:社区“一站式”服务标准
水磨沟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所
“一站式”服务标准
一、文明服务。服务场所规范、设施便利;工作人员挂牌服务,语言文明,态度热情;尊重隐私,保守秘密,诚实守信。
二、公平服务。对所有服务对象一律平等对待,公平服务,不歧视。
三、优先服务。对于就业困难的求职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和失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人员应提供优先服务和重点帮助。
四、高效服务。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服务;主动简化办事程序;注重增强求职人员竞争就业能力,培养其自主就业、自主创业意识。
五、灵活服务。服务方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建立服务内容和服务约定。
六、公开服务。公开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政策规定和审批程序,设立监督电话,接收监督。
七、政策解释准确,宣传到位,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