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析28例成人颅内感染的住院病例
分析28例成人颅内感染的住院病例
【摘 要】目的分析28例成人颅内感染的住院病例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颅内感染患者中, 28例中男16 例, 女12例, 有25例来自农村地区, 占89.28%。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16例(57.14%), 病毒性脑(膜)炎(简称病脑)9例(34.14%),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2例(7.14%);隐球菌脑膜炎(简称隐脑)共1 例(3.57%)。颅内感染总的病死率为10.71%。结论 颅内感染性疾病在本地区的发病呈增长趋势, 应进一步加强防治工作, 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
【关键词】 回顾性研究;颅内感染;病毒性脑膜炎
颅内感染是指病毒或者细菌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中,从而造成颅内感染。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现对本院2008~ 2013年所收治的颅内感染病例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收集本院2010~ 2013年所收治的28例颅内感染住院病例资料, 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 分析颅内感染性疾病的疾病谱。疾病的诊断主要采用临床诊断标准。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x检验判断构成比差异,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
2.1 病种构成情况 在3年间收治的28例颅内感染患者中,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所占比例最大, 达16例,占全部颅内感染病例的57.14%;其次是病毒性脑膜炎(简称病脑), 共9例, 占全部颅内感染病例的32.14%;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共2例, 占全部颅内感染病例的7.14%;隐球菌脑膜炎(简称隐脑)共1例, 占全部颅内感染病例的3.57%。
2.2 城乡分布情况 28例病例中, 有25例来自农村地区, 占89.28%;3例来自城市, 占10.71%。各病种间城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7.889, P< 0.05)。
2.3性别构成情况 28例中男16 例, 女12例, 男:女= 1.3 : 1, 各种颅内感染疾病间的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3.198, P> 0.05)。
2.4 病死率情况 所有28例病例中, 总共死亡3例, 病死率10.71%, 其中隐脑1例, 死亡1例, 病死率50%;结脑16例, 死亡1例, 病死率6.25%;病脑10例, 死亡1例, 病死率10%;化脑2例, 无1 例死亡。各种颅内感染性疾病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 31.91, P< 0.05)。3 讨 论
颅内感染性疾病是一类多发病、常见病, 在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病例数中排在第2 位(仅次于脑卒中)。本文的统计结果显示, 在本地区主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包括结脑、病脑、化脑和隐脑, 脑寄生虫感染非常少见, 而其中以结脑所占比例最大, 其次为病脑, 这2 种颅内感染占了颅内感染性疾病的绝大多数。从发病的情况看,近几年收治的颅内感染性疾病总体上有明显的增加, 结脑和病脑增加的趋势尤为明显, 说明颅内感染的防控形式越加严峻。从性别差异来看, 男性多于女性(1.3 :1), 但各病种间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城市和农村的发病情况来看, 农村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 其中结脑、病脑和化脑主要在农村发病, 可能与农村的经济水平较低, 生活条件较差以及医疗保健相对缺乏有关。另外, 在城市的病例中, 还有部分病例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 这部分人群的生活环境和医疗保健情况堪忧, 应引起足够的关注。2结脑是最严重常见的肺外结核病。近年来, 由于耐药结核病例的增加, 人口流动及艾滋病(AIDS)流行等因素, 全球结核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结脑患者也随之增多, 并且以青壮年为主。结脑的预后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能及早得到规范的治疗, 而早期明确诊断一直较为困难, 临床医师一般是结合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和脑脊液“三高两低”(即压力高、白细胞数高、蛋白高、糖和氯化物低)作出临床诊断。脑脊液涂片检查出抗酸杆菌或培养出结核杆菌是实验室诊断结脑的“金指标” , 但阳性率不高, 报道涂片阳性率为15%~30%,培养阳性率为30%~40%
[2]
。染色涂片镜检方便、经济, 但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 脑脊液结核
[2]分枝杆菌培养所需时间较长,故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有限。有报道 采用脑脊液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活性测定、溶菌酶(LZM)活性测定、腺苷脱氨酶(ADA)活性测定、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检测脑脊液阿拉伯糖甘露糖脂G 抗体及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实验室指标对结脑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但普及程度尚不是很高。相信随着各种诊断技术的推广、普及, 必能大大提高结脑的诊治水平。另外, 加强结核病的防控和疾病知识的宣教, 是减少患病或促使患者早就医、早诊断的重要途径。
病脑的发病率也比较高, 且近几年增高的趋势非常明显。在收治的9例病例中, 后3年的病例数是前3年的1 倍多,病例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引起病脑的病毒可达130 种之多, 常见的有单纯疱疹病毒1 型和2 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和EB 病毒等。但目前病脑的病原学诊断尚有困难, 临床上多是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脑电图、脑CT 等情况并排除其他类型的颅内感染而作出诊断。从脑组织或脑脊液中分离病毒是诊断病脑的金标准, 但脑组织标本难以取得, 脑脊液中病毒含量低, 分离病毒的阳性率很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或脑脊液中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是目前病毒性脑炎病原诊断的最常用方法, 具有简单易行、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等优点, 是一种快速特异的早期诊断方法,但目前也只能对10 余种病毒性脑炎作出实验室诊断。故病脑病原学诊断的研究尚待加强。
化脑主要见于儿童, 成人的发病率不高, 3年间总共收治了2例,全部病例均通过脑脊液涂片或培养阳性而确诊, 在培养阳性的病例中, 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等。11 例(39.29%)病例有原发感染灶, 包括中耳炎、肺炎、面部皮肤疖肿、副鼻窦炎、齿龈炎等。所有病例无1 例死亡, 治疗效果普遍较好, 考虑除临床诊断及时外,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是主要原因。近几年来,Ⅲ代头孢菌素静脉滴注作为首选的治疗药物 , 部分较重的病例还加用脑脊液置换合并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 取得满意的疗效。
总之, 颅内感染性疾病在本地区的发病呈增长的趋势, 其中结脑和病脑是最为多发的类型, 而且来自农村的病例占绝大多数。故颅内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并且应该以广大的农村为防控工作的重点。颅内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依然较高, 有关各种颅内感染性疾病诊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参考文献: [ 1] 徐韬, 王春华.本院1998~ 2003 年急诊脑膜炎病例统计分析[ J].中国卫生统计学, 2008, 25(3): 215-216.[ 2] 何俊瑛, 何红彦, 崔会娟, 等.石家庄地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住院资料分析[ 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7, 40(5):671-674.[ 3] 万洪光.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J].临床肺科杂志, 2007, 12(3): 290-291.[3]
第二篇:颅内感染沟通书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病人姓名______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科室 _____床号_____住院号
医患沟通记录书
患者诊断为:颅内感染,病情随时有变化的可能,使病情加重,出现下列危险甚至 危及生命。
脑部病变:
1、脑水肿。2脑积水。3颅内压增高。4癫痫。5.脑疝,导致心跳呼吸骤停死亡。
6、脑干的病变,导致心跳呼吸鄹停。
肺部病变:
1、气道阻塞。2肺不张。3呼吸困难。4球麻痹,误吸等,造成肺部感染,甚至窒 息,呼吸心跳停止。
心血管病变
1、心肌梗塞。2心律失常。3充血性心力衰竭。4深静脉血栓、肺梗塞。
其他:
1、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
2、高血糖。
3、水电解质紊乱。
4、肾功能障碍。
住院病人应服从医院床位安排,住院期间可能因为病情需要、病区管理的需要 随时调整床位,请患者及家属同意配合。
患者来院后需进行各项检查:三大常规、肝功、生化、血脂、血粘、胸片、心电 图、腰穿等。由于全院检查人数多,通常按预约时间的先后排队检查,常不能如您 所愿的尽快检查,敬请配合及谅解,尤其是影像学检查,如头颅MRI和CT,B超等。
住院时间视病情轻重而定,恢复期及稳定病人可出院或出院后继续康复治疗。经 积极治疗病人症状不一定能完全恢复,有后遗症可能,如:肢体偏瘫、意识障碍、失语、大小便失禁、不能进食等。且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时间长,需费用高,有可能治疗效果差,且治疗期间病情有反复、加重可能,有可能有生命危险。病人 费用视病情轻重而定,每天费用在元不等,详见每日清单。
治疗措施如下:
以上情况已向患者、家属或委托人交代,患者、家属或委托人清楚了解以上各 点,愿积极配合医院诊断和治疗。
医师_________________(签名)
谈话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话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____时___分 病人或其家属代表_______________(签名),与病人关系_________
______年___月___日____时___分
第三篇:科室感染病例原因分析与改进(精选)
卷六 院感管理
科室感染病例原因分析与改进
一、科室感染病例原因分析
1、患者自身因素
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并伴有其他系统疾病,常需要长期治疗,住院时间相对较长,治疗过程中由于应用化疗药物或使用激素等导致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全身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并发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自身机体免疫力下降,较年轻患者易患院内感染。随着住院时间延长,患者感染的概率也逐渐增加。感染病例多以呼吸道感染多见,主要由于老年患者肺顺应性下降,支气管纤毛活动亦减弱,尤其是伴有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呼吸功能低下,肺容量较小,咳痰无力,排痰困难,因而更加容易合并院内感染。
2、医护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的态度、侵袭性检查或治疗时医护人员的技能、技术熟练水平及对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执行情况是决定院内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因素。接受过侵袭性操作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未接受者;患者化疗或放疗期间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某些疾病不合理应用激素治疗等也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3、环境因素
提高病房环境质量。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注意:病房空气净化和消毒、呼吸道治疗器械的消毒、建立病房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改进常见的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1.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含0.2%的洗必太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2.如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床头抬高30~45度。
3.鼓励手术后(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或协助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4.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
卷六 院感管理
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气管插管。5.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5-30cmH2O,无明显漏气
6.建议连续或间断的进行声门下吸引,避免分泌物通过气囊造成误吸。7.呼吸机螺纹管无污染时每患更换,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逆流入患者气道;湿化水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
8.吸痰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9.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
10.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插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铺大无菌巾;置管人员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用洗必太(≧2g/L)醇(70%)消毒穿刺部位皮肤2~3遍,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直径﹥15cm(大于敷料面积10cm×12 cm)。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置管操作。(二)插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立即
卷六 院感管理
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立即更换。
5.患者沐浴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操作,建议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0.管床医生、护士每天评估保留导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导尿管置管前准备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根据年龄、性别及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成年男性宜选用16F,女性宜选14F。
3.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得使用。4.留置导尿管患者,除持续膀胱冲洗外,均采用密闭式引流。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二)导尿管置管时措施
1.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尿道口及周围皮肤黏膜的消毒方法:使用0.1%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周围皮肤黏膜,一只棉球只能使用一次。
卷六 院感管理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重新更换尿管。
(三)导尿管置管后预防措施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5.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洗必太液消毒尿道口。6.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7.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每周留取尿液检测,导尿管2-4周更换一次;普通尿袋每周更换2次、精密尿袋每周更换1次。若导尿管阻塞、不慎脱出或被污染时立即更换导尿管。
8.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病原学检测。9.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10.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第四篇:颅脑手术后合并颅内感染30例诊治体会及预防措施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分析2003 年至2008 年在我科 治疗 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导致感染的各项可能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术后的颅内感染与手术持续时间、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放置外引流管、开放性颅脑损伤等有关。[结论]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严密缝合硬脑膜防止脑脊液漏,严格掌握脑室外引流时间,尽可能减少颅脑术后患者各种引流管的放置以及留置时间等,可以减少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颅脑手术;颅内感染;手术持续时间;脑脊液漏;开放性颅脑损伤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颅脑手术后合并颅内感染病例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7~75岁,平均40.5岁;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9例(其中包括脑脊液漏),闭合性颅脑损伤13例(包括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高血压脑出血4例,神经系统肿瘤2例,脑积水分流手术1例,脑室内出血外引流术1例,本组病例合并糖尿病1例,所有手术均有引流管,术后2~7d拔除不等;i类切口21例,ⅱ类切口9例;手术时间小于或等于4h 7例,大于4h 13例,连续2次手术4例,连续3次手术1例。
1.2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 术后无其他原因患者出现头痛加重、呕吐、意识障碍加重,出现颈项强直,并符合以下标准之一:(1)脑脊液白细胞数大于0.01×109/l,其中多核细胞大于50%,外周血中白细胞大于10.0×109/l;(2)脑脊液葡萄糖小于2.25mmol/l,氯化物小于120mmol/l,蛋白大于0.45g/l;(3)脑脊液细菌培养呈阳性结果。具备第3条者即可诊断,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者需结合其它条件。本组感染率为6.6%。
1.3 脑脊液细菌培养 本组细菌培养阳性17例,其中培养菌株:表皮葡萄球菌6例,金葡菌3例,肺炎双球菌2例,脑膜炎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大肠埃希菌1例。
第五篇:关于颅内动脉瘤的MRA和DSA对比分析
原创文章
对比分析MR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
R.Basiratnia MD *,A.Norouzi MD **,*** A.Hekmatnia MD,M.Saboori MD **** 摘要
背景: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3DTOFMRA对于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IA – DSA进行对比。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3年12月期间54例患者。
结果:MRA发现20例动脉瘤,IA – DSA发现22例(90.9%)。MRA假阳性率为18.1%(4例),IA – DSA无假阳性率。MRA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88.8%。阳性率为83.3%,阴性率为94.1%。
结论:MRA是一种有价值的无创检查技术,可用于筛选颅内动脉瘤。
关键词:MRA,IA效益等因素也是重要因素。吉本和若井采用数学公式,根据变量因素,如破裂
风险,检查费用和治疗风险,计算未破裂动脉瘤的检查的成本效益。计算结果成本与质量对于每年1-2%的破裂风险而言有利的。基于于这些原因韦伯和托雷斯,Rugieri等人和休斯顿等人报告MRA对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瘤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Nakagava在他们最近的研究呼吁MRA的造影检查取代DSA,而不是作为一个筛选检查。
材料与方法
初步评估后研究于2002年10月开始。入选患者的标准:头痛,抽搐,或颅神经受压 或脑CT正常或可疑动脉瘤,或临床怀疑动脉瘤和非创伤性突发SAH。然后病人送到核磁共振成像中心进行头颅MR检查。研究中使用为飞利浦1 TMR机、西门子1.5 TMR机。扫描序列为2D/3D增强和TOF序列。由两位经验丰富的脑外专家阅片。然后所有的病人接受 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没有发现病灶(假阳性率18.1%)。32名患者于IADSA 图2。双侧动脉瘤右左MCA和ICA在MRA 讨论
来自不同国家研究报道MRA对颅内动脉瘤敏感度约81-97%。例如德国福尔克等人评估30例动脉瘤,IA 60%)
D)未破裂动脉瘤低发病率(4%)和手术治疗未破裂动脉瘤死亡率(0%)率
E)适当的成本Danlos综合征。对于常规MRA检查高度怀疑的患者,建议IA – DSA检查,进一步评估。最近CT血管造影已越来越 应用于脑动脉瘤检查,为了找到最好的检查方法,应设计MRA,IA-DSA和CT血管造影的比较研究。鸣谢
我们对此表示衷心感谢Gharavi H.博士和 Marashi MJ博士帮助准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