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道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大纲
县级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
简要编制大纲
综合说明
1.1 自然概况
简述河流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洪水概况以及历史洪水灾害、损失及成因
1.2 相关规划情况
简述沿河城市、乡镇、工业园、居民集中居住区等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对河流防洪的要求。1.4治理河段规模
简述河流重点治理河段的起点、终点位置,河道长度
1.5简述规划实施项目以及分期实施意见
简述规划实施项目及分期实施的依据,并综合考虑各治理项目在防洪体系中的重要性,按照建设的轻重缓急对规划项目进行排序。存在问题及治理任务
2.1 农村河道现状调查
以乡镇为统计单元,调查统计县级及以下管理的农村地区河道(包括与河道连通的池塘)数量、长度、淤积情况、水环境状况及管护状况等。填写附表2。
2.2 已开展农村河道治理的情况
2.2.1 治理概况
简述农村河道的治理现状,统计县域内已实施完成河道清淤、护岸、水环境、堤防等相关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与农村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结合情况。
2.2.2 治理成效及管护情况
评价已完成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规模、效益及投入情况;重点分析农村河道生态建设典型示范工程。说明治理后的农村河道管理维护等情况。
2.3 存在问题及成因
重点从防洪排涝、灌溉引水、乡镇排水、水环境及水生态景观、河道管理等角度分析农村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资金投入和管理等方面分析问题的成因。
2.4 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必要性
结合当地农村河道存在问题及整治需求,主要从沟通水系、提升行洪排涝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提高灌溉供水保障程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等角度,分析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必要性。规划范围和目标任务
3.1 规划范围
县域内集中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治理的乡镇。3.2 编制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2012年;规划水平年2017。3.3 规划目标
到2017年,治理区河道功能基本得到恢复,河道行洪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排涝能力达到标准;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初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综合整治目标。
河畅:通过河道水系沟通、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等措
施,河道内基本无阻水障碍物,主要河道保持水流通畅,河势与岸坡稳定。
水清:结合农村环境保护,通过综合整治,达到水面清洁目标,整治河段保洁率达100%,做到水面基本无漂浮物,河道两岸无污水直排,河道水质逐步改善。
岸绿:岸边无垃圾,植物护坡长度占岸坡整治长度的60%以上,农村河道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景美:应与自然环境融合,维护河流的整体性、连续性与自然风貌的多样性,充分体现农村河道的乡村特色。
各地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规划目标。3.4 规划任务
(1)摸清农村河道基本情况
摸清现状和存在问题。摸清县域内农村河道的分布、特点、治理情况、治理标准等现状情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河道功能的要求,分析农村河道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明确整治内容和工程量
调查分析当地农村河道的整治需求并分清其轻重缓急,在此基础上,确定不同类型农村河道的综合整治目标和任务,并以可操作性强、经济节约为原则确定对策措施。按照确定的整治措施,分类提出乡镇的整治河道建设规模、主要工程量。
(3)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从逐级落实责任、加强前期工作、筹措建设资金、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等方面提出保障本规划实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和政策建议。建设内容
根据近期规划实施项目工程方案,按照水文、地质、工程规模、工程设计、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等章节进行工程设计。
河道综合整治的措施主要有清淤疏浚、水系沟通、清障工程、岸坡整治、堤防加固及其他综合整治工程。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删减)整治工程的内容。4.1 疏浚整治工程
简要分析河道淤积的情况。统计需要清淤整治的河道条数、长度,提出清淤疏浚的规模(疏浚的底高程)及工程量。填写附表3。4.2 水系沟通工程
水系沟通工程包括水系连通和引排水等工程。简述河道水系的现状引排问题,通过沟通河道池塘,拓宽引排水河道卡口段,引排水配套设施建设等,促进水体流动。
统计河道连通长度、连通河道的宽度、护岸长度、植物护坡规模、更新改造建筑物规模及工程量,填写附表4。4.3 清障工程
简述阻水构筑物等情况。统计阻水构筑物的数量,提出清障规划的规模及工程量。填写附表5。4.4 岸坡整治工程
简述现状河道岸坡面貌(岸坡防护情况、塌岸崩岸情况等)。根据整治河道所在区域划分为生活区护岸与生产区护岸(流经村镇 的河段可划为生活区护岸,流经农田等无人居住区的河段可划为生产区护岸),并提出适宜各乡镇河流实际情况的护岸形式。
生活区护岸应以护岸修整、生态修复,适当考虑亲水设施的设置,尽量减少硬化措施,巩固和提高治理成果;生产区护岸应遵循“按故道治河”的治理原则,尽量保持原河岸面貌,以河岸整坡为主,保持河道弯曲、平顺、生态的自然形态。
统计各乡镇需要岸坡整治的河道条数、长度,护岸长度,提出河道岸坡整治规划的规模及工程量。填写附表6。4.5 堤防加固等其他工程
简述堤防建设现状。统计需要加固的防洪堤长度,提出建设规模及工程量。为长效保持农村河道治理效果,根据实际需求,可增加小型清淤设备、保洁船、水面打捞设备等管理设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要求,提出其它治理措施,增列附表。
参考镇域总体规划或给排水专项规划,根据村镇规模提出截污治污的要求。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与处理设施建设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宜考虑与城镇污水管网的一体化建设,实施河道沿线截污纳管,减少入河污染物;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宜规划建设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如曝气池、沼气池等。截污治污部分投资不列入本规划。填写附表7。河道建后管护机制
从当地实际出发,建立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确定工程的产权归属,落实管护目标、管护主体、管护经费、管护人员等。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 投资估算 6.1.1 编制依据
(1)按各省水利水电工程概算编制规定进行,若水利工程概算定额缺项,可参照市政工程确定;
(2)近年来建成的类似工程决算投资和单位投资指标;
(3)主要原材料价格按当地市场价确定,人工预算单价按省里有关主管部门规定执行。6.1.2 投资估算方法
在估算工程投资时,可充分利用已建同类工程的有关数据。可以参考本县或邻近地区已经完成建设任务的类似工程的投资,采用指标分析法推算本地工程的投资。填写附表8。6.2 资金筹措
根据当地财力和筹资能力,提出资金筹措方案,主要包括:(1)资金筹措原则;(2)资金筹措方式。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主要包括:
1、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县级政府负总责,责任分解;力争把加快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纳入各级领导考核内容,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各有关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2、前期工作。确保前期投入,加强前期组织,统筹勘测设计力量,提高勘测设计水平,严格按照程序组织审查审批,落实审查审批责任,严把前期工作质量关。
3、资金保障。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依据农村河道的公益性特点,提倡改革创新,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引导的多元化、多层次投入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提供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和管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灵活有效的工程运行机制,保证工程良性运行。
4、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前期工作、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等进行全方位监督,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采取各种方式加大督导力度。
5、加强宣传。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对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认识,提高农村居民对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建管工作的支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管理。从加强宣传、制定乡规民约、管理养护等角度,提出农村河道管理的其他保障措施。
附件1:附表(见附件)附表0~附表12 附件2:附图
附图1:××县(市、区)行政区划图
附图2:××县(市、区)河流水系图
附图3:××县(市、区)农村河道整治工程总体布置图(建议以乡镇为单元,每个乡镇一张布置图)
第二篇:《县级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简要编制大纲
县级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
简要编制大纲
湖北省水利厅
基本情况
1.1 自然经济状况
内容主要包括阐述县级行政区基本情况、人均财力,自然的基本情况,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含区域未来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布局)。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统计分析与农村河道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包括基准年总人口与农村人口,产业结构比例、GDP和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填写附表1。1.2 河流水系状况
以县为单元,绘制县级行政区图套水资源分区图,根据本省水功能区划分方案,明确规划区域内河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分析河流水系状况、分布特点、河流条数(分级)、河流长度、气候降水特点、集雨面积、水资源量、水环境状况、土壤类型与植被情况等。填写附表1。
1.3 相关规划情况
简述县域规划、乡镇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及相关水利规划中涉及河道整治、生态建设及农村环境整治的内容。
1.4 地形地貌特征
简述县域地形地貌特征,地形组成,各高程地形比例等。农村河道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农村河道现状调查
以乡镇为统计单元,调查统计县级及以下管理的农村地区河道(包括与河道连通的池塘)数量、长度、淤积情况、水环境状况及管护状况等。填写附表2。
2.2 已开展农村河道治理的情况
2.2.1 治理概况
简述农村河道的治理现状,统计县域内已实施完成河道清淤、护岸、水环境、堤防等相关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与农村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结合情况。
2.2.2 治理成效及管护情况
评价已完成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规模、效益及投入情况;重点分析农村河道生态建设典型示范工程。说明治理后的农村河道管理维护等情况。
2.3 存在问题及成因
重点从防洪排涝、灌溉引水、乡镇排水、水环境及水生态景观、河道管理等角度分析农村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资金投入和管理等方面分析问题的成因。
2.4 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必要性
结合当地农村河道存在问题及整治需求,主要从沟通水系、提升行洪排涝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提高灌溉供水保障程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等角度,分析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必要性。规划范围和目标任务
3.1 规划范围
县域内5个以上集中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治理的乡镇。3.2 编制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2010年;规划水平年2015。3.3 规划目标
到2015年,治理区农村河道功能基本得到恢复,河道行洪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排涝能力达到标准;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初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综合整治目标。
河畅:通过河道水系沟通、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等措施,河道内基本无阻水障碍物,主要河道保持水流通畅,河势与岸坡稳定。
水清:结合农村环境保护,通过综合整治,达到水面清洁目标,整治河段保洁率达100%,做到水面基本无漂浮物,河道两岸无污水直排,河道水质逐步改善。
岸绿:岸边无垃圾,植物护坡长度占岸坡整治长度的60%以上,农村河道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景美:应与自然环境融合,维护河流的整体性、连续性与自然风貌的多样性,充分体现农村河道的乡村特色。
各地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规划目标。3.4 规划任务
(1)摸清农村河道基本情况
摸清现状和存在问题。摸清县域内农村河道的分布、特点、治理情况、治理标准等现状情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河道功能的要求,分析农村河道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明确整治内容和工程量
调查分析当地农村河道的整治需求并分清其轻重缓急,在此基础上,确定不同类型农村河道的综合整治目标和任务,并以可操作性强、经济节约为原则确定对策措施。按照确定的整治措施,分类提出乡镇的整治河道建设规模、主要工程量。
(3)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从逐级落实责任、加强前期工作、筹措建设资金、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等方面提出保障本规划实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和政策建议。建设内容
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措施主要有清淤疏浚、水系沟通、清障工程、岸坡整治、堤防加固及其他综合整治工程。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删减)整治工程的内容。4.1 疏浚整治工程
简要分析河道淤积的情况。统计需要清淤整治的河道条数、长度,提出清淤疏浚的规模(疏浚的底高程)及工程量。填写附表3。4.2 水系沟通工程
水系沟通工程包括水系连通和引排水等工程。简述河道水系的现状引排问题,通过沟通河道池塘,拓宽引排水河道卡口段,引排水配套设施建设等,促进水体流动。
统计河道连通长度、连通河道的宽度、护岸长度、植物护坡规模、更新改造建筑物规模及工程量,填写附表4。4.3 清障工程
简述阻水构筑物等情况。统计阻水构筑物的数量,提出清障规划的规模及工程量。填写附表5。4.4 岸坡整治工程
简述现状河道岸坡面貌(岸坡防护情况、塌岸崩岸情况等)。根据整治河道所在区域划分为生活区护岸与生产区护岸(流经村镇的河段可划为生活区护岸,流经农田等无人居住区的河段可划为生产区护岸),并提出适宜各乡镇河流实际情况的护岸形式。
生活区护岸应以护岸修整、生态修复,适当考虑亲水设施的设置,尽量减少硬化措施,巩固和提高治理成果;生产区护岸应遵循“按故道治河”的治理原则,尽量保持原河岸面貌,以河岸整坡为主,保持河道弯曲、平顺、生态的自然形态。
统计各乡镇需要岸坡整治的河道条数、长度,护岸长度,提出河道岸坡整治规划的规模及工程量。填写附表6。4.5 堤防加固等其他工程
简述堤防建设现状。统计需要加固的防洪堤长度,提出建设规模及工程量。为长效保持农村河道治理效果,根据实际需求,可增加小型清淤设备、保洁船、水面打捞设备等管理设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要求,提出其它治理措施,增列附表。
参考镇域总体规划或给排水专项规划,根据村镇规模提出截污治污的要求。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与处理设施建设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宜考虑与城镇污水管网的一体化建设,实施河道沿线截污纳管,减少入河污染物;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宜规划建设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如曝气池、沼气池等。截污治污部分投资不列入本规划。填写附表7。河道建后管护机制
从当地实际出发,建立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确定工程的产权归
属,落实管护目标、管护主体、管护经费、管护人员等。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 投资估算 6.1.1 编制依据
(1)按各省水利水电工程概算编制规定进行,若水利工程概算定额缺项,可参照市政工程确定;
(2)近年来建成的类似工程决算投资和单位投资指标;
(3)主要原材料价格按当地市场价确定,人工预算单价按省里有关主管部门规定执行。6.1.2 投资估算方法
在估算工程投资时,可充分利用已建同类工程的有关数据。可以参考本县或邻近地区已经完成建设任务的类似工程的投资,采用指标分析法推算本地工程的投资。填写附表8。6.2 资金筹措
根据当地财力和筹资能力,提出资金筹措方案,主要包括:(1)资金筹措原则;(2)资金筹措方式。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主要包括:
1、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县级政府负总责,责任分解;力争把加快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纳入各级领导考核内容,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各有关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2、前期工作。确保前期投入,加强前期组织,统筹勘测设计力量,提高勘测设计水平,严格按照程序组织审查审批,落实审查审批责任,严把前期工作质量关。
3、资金保障。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依据农村河道的公益性特点,提倡改革创新,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引导的多元化、多层次投入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提供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和管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灵活有效的工程运行机制,保证工程良性运行。
4、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前期工作、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等进行全方位监督,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采取各种方式加大督导力度。
5、加强宣传。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对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认识,提高农村居民对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建管工作的支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管理。从加强宣传、制定乡规民约、管理养护等角度,提出农村河道管理的其他保障措施。
附件1:附表(见附件)附表0~附表12 附件2:附图
附图1:××县(市、区)行政区划图 附图2:××县(市、区)河流水系图
附图3:××县(市、区)农村河道整治工程总体布置图(建议以乡镇为单元,每个乡镇一张布置图)
第三篇:浅析水利综合规划中河道整治规划
浅析水利综合规划中河道整治规划
河道整治规划是指:根据河道演变规律和兴利除害要求,为治理、改造河道所进行的水利工程规划及航道整治规划。河道在挟移泥沙的水流作用下,常处于变化状态;在流域治理开发过程中,某些工程的实施也常改变河道的水文情势,并影响其上下游、左右岸。河道整治规划通常要在流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并成为流域治理工作的一部分。2类型
2.1按河道自然条件,分为山区河道整治规划、平原河道整治规划和河口整治规划
①山区河道的两岸多为基岩,河床多由基岩或粗沙、卵石组成,河床坡度陡、流速大、水位涨落快,但河床变形强度较小。山区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航运、工农业取水等,规划中应根据要求对渠化、治导等工程措施作出全面安排。②平原河道两岸多为冲积土壤,由于河道水沙作用和河岸土质的差异,形成微弯、蜿蜒、分叉和游荡等4种基本河型。平原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和城市建设等,规划要根据不同河型和整治目标提出工程措施。对蜿蜒型河道,要力求通过整治使其成为微弯河道;对过度弯曲的河段,可考虑实施人工裁弯;对分叉型河道可考虑堵汉并流,将其整治成单一微弯河道,或使其形成稳定的汊道河段;对游荡型河道可护滩定弯,以弯导流,稳定河槽,控制流势。如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典型的裁弯取直治理的河道有:蜿蜒河(36.3kni)、七星河(140.5km)等。③河口段受径流和潮流的共同影响,河床演变复杂。整治的主要目标是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和滩地利用等。规划可研究采用固滩护岸、堵汊并流、疏浚导流等工程措施。
2.2按水利枢纽对河道的影响,分为库区河段整治规划、坝区河段整治规划和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
①库区河段整治规划主要是研究水库回水变动区的整治。水库回水变动区具有天然河道和水库的两重特性。汛期受回水影响的河段发生累积性泥沙淤积,使原河床边界对水流的控制作用减弱,局部河段河势发生变化,河道向单
一、规顺、微弯方向发展,航道、港口码头和取水口的条件将有所改善;某些港口码头和取水口可能因泥沙淤积而受到影响。规划中可以采取修建整治建筑物、疏浚等工程措施。②坝区河段整治规划是配合水利枢纽工程设计,研究枢纽上下游局部河段的整治措施,控制枢纽上游近坝段的河势,保证泄水建筑物、电站的正常运行和通航建筑物引航道的畅通,充分发挥水利枢纽的防洪、航运和发电等效益。这项规划对于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径流式枢纽或航运枢纽尤为重要。⑧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研究针对建坝引起的下游河道变化所采取的整治措施。由于建坝后水沙条件的改变,坝下游河道一般发生冲刷,水位下降,河势也有变化,这些对下游河段的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港口码头建设都可能带来影响。规划中要对上述变化作出预测,并提出整治方案及措施。
2.3按整治程序,分为河势控制规划和局部河段整治规划。对于整治工程量大,或情况比较复杂的河道,特别是大江大河,整治工程只能分阶段实施。河势控制规划是通过分析河段的演变过程,研究促成和稳定有利河势的工程措施。通常采用护岸工程,辅以其他措施。局部河段整治规划是在有利河势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研究对局部河段进一步整治的方案,以满足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以及港口码头建设的要求。
2.4按各部门的要求,分为航道整治规划、桥渡河段整治规划、取水口河段整治规划、堤防护岸工程规划等。这些以某一部门要求为主的河道整治规划,也需兼顾其他部门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3基本原则
主要是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全面规划、综合利用是统筹考虑各方面要求,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重点,兼顾一般,以达到综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是具体分析本河段的特性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总结本河段已往整治的经验教训,提出适合本河段的整治工程措施。远近结合、分期实施是指规划中需包括整治的远景目标和近期要求,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实施。4主要内容
4.1河道基本特性及演变趋势分析包括对河道自然地理概况,来水、来沙特性,河岸土质、河床形态、历史演变、近期演变等特点和规律的分析,以及对河道演变趋势的预测。对拟建水利枢纽的河道上下游,还要尽量就可能引起的变化作出定量估计。这项工作一般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实体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4.2河道两岸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情况调查分析包括对沿岸城镇、工农业生产、堤防、航运等建设现状和发展规划的了解与分析。
4.3河道整治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通过对已建整治工程现状的调查,探讨其实施过程、工程效果与主要的经验教训。
4.4河道整治任务与整治措施的确定根据各方面提出的要求,结合河道特点,确定本河段整治的基本任务,并拟定整治的主要工程措施。
4.5整治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分析包括分析整治后可能减少的淹没损失,论证防洪经济效益;Sk整治后增加的航道和港口水深、改善航运水流条件、增加单位功率的拖载量、缩短船舶运输周期、提高航行安全保证率等方面,论证航运经济效益。此外,还应分析对取水、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效益。4.6规划实施程序的安排治河工程是动态工程,具有很强的时机性。应在分析治河有利时机的基础上,对整个实施程序作出轮廓安排,以减少整治难度,节约投资。
5设计标准
5.1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整治洪水河槽的设计流量,需根据保护地区的重要性,选取相当其防洪标准的洪水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中水河槽的设计流量可采用造床流量或平滩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枯水河槽的设计水位可根据通航等级或其他整治要求,采用不同保证率的最低水位,其相应的流量即设计流量。5.2整治线。河道整治后在设计流量下的平面轮廓线,称河道整治线。平原河道整治线分洪水河槽整治线、中水河槽整治线和枯水河槽整治线,其中对河势起控制作用的是中水河槽整治线。洪水河槽整治线即两岸堤防的平面轮廓线。堤线与主河槽岸线之间需根据宣泄设计洪水和防止堤岸冲刷的需要留足滩地宽度。中水河槽整治线一般为曲率适度的连续曲线,曲线之间以适当长度的直线连接。对不能形成单一河槽的游荡型、分叉型河道,其主流线也应为曲率适度的连续曲线。中水河槽整治线的弯曲半径和曲线间直线段的长度,通常可参照邻近的优良河段确定。一般最小弯曲半径为河道直线段平滩河宽的4—9倍,曲线段问直线段长度为该段平滩河宽的1~3倍,通航河道还要考虑通航要求。在中水河槽整治线的基础上,根据航道和取水建筑物的要求,利用稳定的深槽、边滩或江心洲,设计枯水河槽整治线。为保持航道稳定,要求整治后枯水河槽的流向与中、洪水河槽的交角不大。枯水河槽的弯曲半径和曲线段间直线段的长度,可参照邻近的优良河段选定,其数值一般小于中水河槽整治线。
5.3河槽断面。主要是选定中水河槽和枯水河槽的横断面尺度。中水河槽的断面可参考邻近的优良河段断面,也可假定河段整治前后的流量和输沙能力不变,将河相关系式与流速公式及水流连续公式联立求解,得出断面设计水深和河宽计算公式,
第四篇:河道整治大纲范本
河道整治工程设计工作大纲范本(试行)
(初设阶段)
BIDR/J003-2004
2004-03-01发布 2004-03-01实施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编写说明
本大纲范本按照初设的内容及深度要求编写,由于河道整治工程涉及到的工程项目多,不同的河道其整治目的不同、工程项目不同,本大纲所涉及到的整治项目有限。因此,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及侧重点的不同,对大纲的内容进行增减或修改。可研阶段的河道整治大纲可参照本大纲范本编写,但其中的部分工作深度可简化。本大纲侧重于已有堤防的平原河道整治,对于新开的河道、城市内的河道或河口整治大纲编写仅供参考。
本大纲不包括跨河建筑物部分,如拦河闸、拦河坝、桥梁等,如果跨河建筑物在河道整治工程范围内,则应增加相应建筑物的大纲编写,可参照水闸大纲范本根据增加的工作内容进行补充。
本大纲范本自2004年3月日1起试行。在实施过程中,如对大纲范本的内容、格式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或还需补充编写哪些大纲范本,请及时将意见或建议以书面形式或电子邮件方式,反馈至技术质量处。
批
准:杜雷功 技术质量处:熊明武 审
阅:李启业 校
核:任晓枫 编
写:陈宝中
河道整治工程设计工作大纲范本
(初设阶段)
技术[YYYY]NN号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年
月
批
准:
审
定:
技
术 质
量 处:
经营及项目管理处:
设总(项目负责人):
编
制:
目录 工程概况....................................................1 2 设计依据....................................................1 3 基本资料....................................................2 4 工作内容与要求..............................................2
4.1 测量...................................................2 4.2 工程地质...............................................3 4.3 水文、气象.............................................3 4.4河道整治方案比较........................................4 4.5 河道清淤设计...........................................4 4.6堤防加固设计............................................4 4.7 堤防险段加固设计.......................................5 4.8 堤防险工防护设计.......................................6 4.9 穿堤建筑物重建、封堵、维修加固设计.....................6 4.10 施工组织设计..........................................7 4.11 工程占地及迁建........................................8 4.12 环境影响评价..........................................8 4.13 水土保持设计..........................................9 4.14 工程管理..............................................9 4.15 工程投资概算.........................................10 4.16经济评价..............................................10 5 关键技术....................................................10 6专业间的配合与协调...........................................11
6.1产品完成时间...........................................11 6.2设计评审、设计确认.....................................11 7 外部关系....................................................12
设计和专题成果..............................................12 9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12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大纲范本 工程概况
说明河道所在的流域,控制的流域面积,河道长度,所属的地理位置(主要地貌及行政区包括省、市、县),河道的功能(包括行洪、排涝、灌溉、输水、航运等)。
说明流域综合规划对河道各项功能的要求。防洪:防洪标准、分段行洪流量; 排涝:排涝范围、排涝标准、排涝流量; 灌溉:灌溉供水范围、灌溉面积,灌溉引水量; 输水:输水范围、输水流量; 航运:航道级别。
简要说明原河道治理设计标准,历次治理情况,河道现状基本情况,包括河道长度、宽度(主槽、滩地),断面形式、堤防长度,跨河建筑物、拦河建筑物、穿堤建筑物等座数,主要建筑物结构形式及设计标准、现有控导工程情况。
历史上(特别是近期)洪水情况及河道泄洪情况简单描述。
根据初步了解的情况,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河道淤积、行洪能力、堤防及堤防险工、主要建筑物存在的问题。
两岸地方政府对治理的要求; 本次设计范围、治理任务及治理目标。上阶段的主要设计成果及审查意见简单介绍; 2 设计依据
1)《 **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项目任务书》或委托书; 2)《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3)河道所属流域已批准的流域综合规划、河道治理规划;
4)任务书或前期(建议书、可研)设计成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或批复; 5)《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及各专业有关规程、规范;
6)本院质量体系文件有关规定;
7)《**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总体计划表》。3 基本资料
1)测量资料
列出已经收集到并经过确认的资料(包括河道平面地形资料,河道纵横断面资料,建筑物或险工平面地形资料);
2)地质资料
列出已经收集到并经过确认的资料(包括堤防地质勘探资料、建筑物地质勘探资料);
3)过去历次治理的报告等设计资料,建筑物设计资料; 4)有关的科研成果及试验成果;
5)已经收集到并经过确认气象资料、泥沙资料、潮位资料、径流资料、洪水及涝水资料等;
6)经过验证可参考的各级政府提供的资料及建议等;
7)尚需业主提供的资料(包括河道径流资料、引水资料,堤防出险资料、工程管理现状及今后管理建议等)。4 工作内容与要求 4.1 测量
1提出需要补充测量的河道及堤防地形及断面图,测量布置上应满足本阶段的设计需要,测量要求见测量任务书。(测量任务书中安排的测图要求见《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表3.3.1,对于地形变化大的河段应适当缩小断面间距。河道顺直时,堤防加固小断面测量间距50~200m,河道主槽清淤断面测量间距可取50~200m,对于变化较小的堤防及一般河段尽量利用前阶段测量成果,可研阶段可加大间距);
2对新建、改建的穿堤建筑物地形进行平面测量;
3对河道险工进行平面测量及横断面测量(变化小的堤段利用可研测量成果,横断面测量间距50m); 4 对排泥场地形进行平面测量(变化不大则利用上阶段的的测量成果); 测量安排上,注意河道平面测量宽度要求,特别是堤线调整段。游荡性河段如进行物理模型实验,注意河段平面地形测量范围及精度。4.2 工程地质
1收集已有的堤防工程的地质勘测资料,根据本阶段的勘察任务要求,进行地质补充勘察; 勘察堤防沿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分段阐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对堤防工程堤身及堤基地质进行评价;
3调查堤身、堤基病害险情,对可研阶段初步分析的病害险情进一步详查,重点对拟加固险工段、历史决口段进行勘察;收集险工段的历史及险情资料,查明堤身及堤基地质;
4查明拟加固堤身、堤基土体性质、渗透特性及地层结构; 堤外坑塘水体情况;
5查明新建堤防的堤基地层结构等地质特性并进行评价; 对主要穿堤建筑物工程地质进行勘察评价,对存在地质问题的建筑物提出处理措施;一般穿堤建筑物可结合堤防地质进行简单评价; 对土料场进一步勘察,说明加堤建筑材料数量、质量、运输开采条件、地下水位情况(取土场位置应充分征求地方意见)。
8提出堤防地质纵剖面图,险工、建筑物钻孔柱状图及相应附表等。4.3 水文、气象 检验已有的各项基本资料,延长河道的水文资料; 根据上阶段审查意见,对水文成果进行修订,复核河道设计防洪标准,行洪流量及典型洪水过程;防潮标准,典型潮位及潮型;泥沙来源及输沙量(可研阶段根在河道规划成果基础上,分析计算上述指标); 根据河道排涝范围,确定河道排涝标准及流量; 4 分析潮汐与洪涝水遭遇特性,干支流洪涝水遭遇特性;
5提出水文气象要素、河道工程施工期的设计来水。
(初设阶段主要是在可研成果的基础上,延长系列,对可研成果进行复核修订)4.4 河道整治方案比较
1确定河道(分段)的治理任务,治理标准。分析河道存在的问题(如堤防险工、阻水建筑物、河道淤积等),现状过流能力分析,推算设计洪水水面线; 对河道冲淤进行预测,初步提出河道整治方案,如河道清淤、堤防加高、制导线调整,堤防改线(退堤、裁弯等)、建控导工程等; 对河道各治理方案从工程费用、效果、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4.5
河道清淤设计 明确清淤的主要目的,分析河道淤积原因,进一步分析河道清淤后维持清淤断面的可能性; 计算不同清淤规模的河道清淤量,进行不同清淤断面下的河道设计水面线计算,河道水面线计算时,注意主槽、摊地糙率选取,分析不同的清淤规模对行洪、排涝、航运的影响; 确定清淤规模(包括长度、宽度、清淤底高程等)及河道设计指标(包括主槽断面、边坡、河底高程),河道设计水面线计算; 绘制河道设计纵断图、清淤典型断面图。4.6 堤防加固设计
根据保护范围及防洪标准确定堤防等级; 根据防洪规划及河道地形地质条件,进行治导线设计; 2 新筑堤防设计
1)进行堤线布置
大纲中根据工程情况,提出对堤线布置的具体要求及遵 循的主要原则;
2)确定河堤堤距及主槽断面,河口段适当考虑今后主槽及滩面淤积的影 响;提出不同堤距的技术经济指标;
3)裁弯取直段应进行方案比较及必要性论证; 4)根据推荐的水面线确定堤顶高程,堤顶超高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的公式计算;适当考虑堤防沉降量(堤防本身沉降、地面沉降);
5)分段确定堤防加高断面形式及标准,结合河道清淤段采用临水侧加高帮宽,临水侧加宽考虑对行洪的影响,背水侧加宽考虑占地问题,堤防质量问题;堤防宽度考虑防汛要求及交通要求;城区段堤防结合城市建设及环境美化要求,对堤防断面进行优化设计;
6)对堤顶已有公路段根据交通及管理部门意见,进行加高方案与防浪墙(或防洪墙)方案设计比较;
7)确定堤顶防汛路面形式、宽度、长度;进行结构形式设计;
8)对加高后的堤防进行边坡抗滑稳定计算及渗流稳定计算,断面选择应有代表性,并考虑不同水位情况的组合;
9)堤顶排水及坡面排水设计、堤坡防护设计;
10)堤防加高工程量计算,典型断面图绘制。新筑堤防段堤线布置平面图,堤防纵断图。
4.7 堤防险段加固设计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对单薄堤段及地质条件较差段进行渗透稳定计算,对存在渗透变形的堤防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如加筑戗台延长渗径,修建截渗墙等措施。并对其工程措施进行设计。
2加筑戗台设计
对单薄堤段如堤顶宽度满足要求以加筑戗台为宜,可根据地形考虑前戗或后戗,设计戗台断面尺寸(高度、宽度、坡度)。
3堤防灌浆设计
对一般填筑质量较差碾压不密实的堤防采用堤防灌浆,从费用、效果、施工难度方面比较劈裂灌浆及充填灌浆两种方法,布设灌浆孔。防渗设计 堤身或堤基有强透水层的堤段且透水层较浅渗流不稳定时,进行防渗设计。比较垂直铺塑、水泥土截渗墙及其它可行的防渗措施,进行方案比较,确定防渗位置、防渗形式,进行墙体厚度深度等防渗指标设计。对于局部有裂缝、孔洞等部位,进行开挖回填设计,提出相应工程量。(堤防加固方法很多,上述只列了几种形式;大纲编写时,根据各堤防具体情况,参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确定比较方案)工程量计算及典型设计图绘制。4.8 堤防险工防护设计 分析险工形成的原因,整理核定险工数量、长度、已有的护砌形式及存在问题;对险工进行分类;
2确定各险工的护砌形式及主要结构尺寸计算(厚度、深度),对个险工进行设计,研究采用生物措施工程的可行性; 对游荡性河段进行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实验; 根据数模物模实验结果,提出游荡性河段整治规划方案;对丁坝、顺坝、网格坝等坝式护岸措施进行平面布置及结构尺寸计算,布置过程中,注意征求管理部门及堤防行政部门的意见; 对重点河段进行河工模型试验,结合理论计算确定险工长度及冲深等指标,验证防护形式的效果; 险工工程量计算及典型险工设计图绘制。4.9 穿堤建筑物重建、封堵、维修加固设计
1核实现有穿堤建筑物数量、主要功能、主要设计指标;对新筑(或该线)堤防的穿堤建筑物进行布置; 征求主管部门意见,研究并确定合并及废弃拆除的穿堤建筑物;确定重建数量,维修加固(接长)数量; 对新建(重建)穿堤建筑物进行结构设计,设计是注意防止接触渗流及涵管接头处渗漏的防渗措施;注意渗径应满足要求;
4针对需要维修加固的每座穿堤建筑物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提出其加固处理措施; 对每座穿堤建筑物提出废弃的穿堤建筑物的拆除封堵方案; 选定闸门、启闭机数量,形式和主要尺寸,进行结构形式设计;滨海地区注意防腐设计;对定型产品进行选型设计;
7重建穿堤建筑物的图纸绘制、维修加固穿堤建筑物的图纸绘制,各项工程量计算。
(可研阶段按照功能、大小、形式对穿堤建筑物分类进行典型设计)4.10 施工组织设计 收集基本资料,了解工程的施工条件; 根据地勘资料及有关资料,分析天然建筑材料重点是险工用石料及筑堤土料场选择及开采运输条件; 河道清淤工程
比较确定清淤方法(干场机械清淤、挖泥船清淤、泥浆泵清淤)及其可行性; 干场机械清淤注意解决排水问题,挖泥船清淤及泥浆泵清淤注意解决水源问题; 弃土场布置,注意清淤弃土与筑堤相结合,弃土场布置尽量利用坑塘及废地,并征求地方意见;进行排泥场围堰设计; 加堤及清淤工程的施工强度及土石方平衡; 穿堤建筑物及险工基础开挖施工期间的排水设计;沿海地区施工期间的施工用水方案; 提出各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交通、施工总布置、临建工程量;施工临时占地面积计算,应适当考虑施工期间对周围的影响;
9施工围堰设计(清淤时的拦河围堰、穿堤建筑物施工时的堤防内外围堰),注意围堰设计与交通的结合; 估列所需三材数量及劳动力,施工进度安排等,提出施工总布置图(主要做加堤取土及清淤弃土的施工总布置图); 11 查清淤河段内埋置的各种穿河管线位置、深度,提出清淤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可研阶段不进行此项工作)。
堤防建设线路长,工程点分散,因此施工时注意施工机械的选取。穿堤建筑物施工时注意土方回填的要求及施工方法。4.11 工程占地及迁建
1根据工程施工占地面积,了解占地范围内的自然条件及基本情况,地方有关部门的占地赔偿标准;附近其他工程的占地赔偿情况; 调查核实占地范围内的实物量,不同地类的产出情况,确定赔偿标准;由于工程分散,应对各单项工程的占地分别计算。调查时注意工程占地的确权情况; 对于弃土场、取土场等占地集中,可能影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占地,应提出恢复生产生活的措施安排; 河道改线如涉及村庄搬迁,进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 计算各方案的赔偿费用,对集中的永久占地应提出永久占地范围图。4.12 环境影响评价 了解河道沿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状况,对工程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包括有利影响及不利影响。
河道清淤工程重点论述清淤弃土对环境的影响,如资料不全,则需对清淤土质进行监测(监测工作需要单独安排任务及监测单位)。论述清淤弃土上农业复种的可能性。
2工程兴建后环境总体的变化趋势,对不利影响提出减免措施,从环境角度论证工程兴建的可行性; 提出施工期环境监测及环境管理; 进行环境保护设计,估算相应的环境保护投资;
如果已经安排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上述工作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审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4.13 水土保持设计
1了解河道沿线水土流失现状,预测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主要危害; 对筑堤取土、弃土、排泥场等扰动地面可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 3 研究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进行治理方案设计并估算投资,对其措施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 提出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
如果已经安排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上述工作在《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审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4.14 工程管理
1调查现有河道的管理情况,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情况,主要管理设备、观测设施情况,办公基地及生活基地建筑面积情况; 调查河道堤防、建筑物、河滩地、护堤地确权情况,现有的管理范围; 3 分析现状管理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包括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管理范围、管理设施、通信设施、交通设施、管理经费等各方面的问题; 按照体制改革要求,确定管理机构性质、设置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人员编制按照建管分离的原则测算;生产、生活基地建设标准核实,如生产、生活基地搬迁,提出其搬迁位置,占地面积及建筑面积; 对新建的管理基地进行工程管理区规划机设计; 6 确定河道管理通讯设计方案及工程投资; 结合河道整治,对沿河水文站进行改造,确定其管理设施、设备改造及更新数量、费用; 进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可结合拦河闸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进行布置(该项工作与管理单位进行协商);
9核实堤顶现有防汛路面位置、长度、标准,进行内外交通系统及工具设计; 10 提出工程管理办法(重点是堤防管理及观测),初步确定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土地征用初步意见;
1提出维持工程的运行费用及其来源。4.15 工程投资概算 根据新的工程量,采***年**季度的物价,按水利部水建**号文等规定,编制投资概算; 对水文站改造、通讯工程设计概算单独编制; 根据河道线路长的特点,概算编制时,注意建筑材料可能来源不同,注 意单项工程小,工期短的特点; 写出工程概算编制说明、投资及概算附件; 4.16 经济评价
根据河道功能,确定本次河道治理后各项功能提高的标准,对地区国民经济的影响。工程费用(投资、流动资金、年运行费用)计算。收集保护区社经资料,计算不同频率下的洪灾损失及防洪效益;不同频 率下的涝灾损失及除涝效益;计算其他各项功能的效益。工程经济评价指标计算,包括经济内部收益率、效益费用比、经济净现 值等;提出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4财务分析
1)调查现状河道管理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主要资金来源; 2)分析计算维持工程正常运行所需的各项运行费用;
3)提出今后管理单位可能的资金收入(如水费收入、多种经营收入等),年运行费用资金来源。5 关键技术 根据国内外同期的技术水平,针对本工程实际明确提出拟采用的先进技术和手段,确定本工程技术难点、攻关专题及创优目标。确定设计产品所要达到的质量目标及为达到质量目标拟采取的措施。6 专业间的配合与协调 6.1 产品完成时间
根据合同和总体计划安排,提出各专业主要产品完成时间,专业间控制性互提资料的名称、提交时间。明确设计验证所采取的方法(试验、测量、变换计算方法、工程类比等)、时机、责任部门、验证结果及提交时间。例如:
测量成果
地勘中间成果提交时间、最终成果提交时间 设计水面线成果提交时间 设计工程量提交时间
工程设计永久面积及范围提交时间 施工临时占地面积及范围提交时间 设计概算提交时间 各章节报告提交时间 6.2 设计评审、设计确认
明确设计确认的方法(专家评定、验收、审查等)、时机、要求、人员责任。对专业评审和院级设计评审方式、内容和时间做出安排。专业评审
根据工程情况,对影响比较大的专业的设计方案,大纲中应提出专业评审。例如:可研阶段对规划方案进行专业评审,由规划处自行安排评审时间及方式(评审时总工及设总参加)初设阶段对施工专业进行专业评审,由施工处自行安排评审时间及方式(评审时总工及设总参加)
其他专业自行安排评审时间及方式。2 院级设计评审
评审时间: 年
月
日(安排在报告汇总审定后)。评审方式:由院技术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7
外部关系
明确外委和合作项目的名称、工作内容、互提资料时间、内容以及提交成果的数量、质量及时间要求。8 设计和专题成果
成果名称
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
《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地质勘察报告》
勘察院
****年**月**日 《河道清淤淤泥监测报告》
科研所
****年**月**日 《河道整治工程游荡性河段数学模型实验报告》 科研所
****年**月**日 《河道整治工程游荡性河段物理模型实验报告》 科研所
****年**月**日 《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有关处室
****年**月**日
如果可研阶段安排了模型实验且通过了审查,初设阶段则利用其成果,不再安排。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必要时对需要说明的问题,加以阐述。
第五篇:浅析山区河道规划整治
浅析山区河道规划整治
杨卫甲
(大理白族自治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 山区地形、地质结构复杂,气候差异悬殊,自然条件恶劣。山区河道坡降陡,洪水洪枯变幅大,洪水冲刷力强,河岸植被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山区大部分生产力集中分布在河道两岸,发生洪灾往往给沿江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山区河道规划整治意义重大。关键词:山区,河道,整治,云龙县沘江
1山区河道特性
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结构复杂,气候差异悬殊。河道一般集雨面积小,暴雨集中,单点暴雨强度大,汇流历时短,洪水洪枯变幅大;河道坡降陡,水流流速快,河水挟沙能力和冲刷能力强,其推移质和悬移质多;有的河道一次洪水后,推移质就填满了河床,再遇洪水,灾害损失迅速扩大。河道岸坡植被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山区大部分生产力(乡镇、村庄、农田、交通、工矿企业等)集中分布在河道(江、河、溪、沟)两岸,洪灾往往给沿江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并加剧了其它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如地质灾害等,河道整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我们必需不断地对山区河道的洪水特性、洪灾类型、灾害成因、整治措施进行认真探索,密切结合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土地利用与防洪规划,城乡建设与河道整治,治山治水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加大整治投入力度,分项、分部门、分阶段逐步实施,合理开发利用河岸滩涂,提高土地利用率。根据《防洪法》的要求,在河道管护范围内,减少不利于河道行洪安全项目,把河道治好管好,达到整治河道,防治洪涝,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城乡经济的目的。2河道整治问题
在规划整治中,需要因地制宜,综合研究上下游、左右岸、主支流的相互关系,统筹规划,综合整治。一方面在流域内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拦截地面径流,减少泥沙进入河道。另一方面进行河道整治,采取上堵下排,修建堤防、护岸工程。上堵就是在河道上游修建一定的拦挡坝拦截泥沙;下排就是疏浚河道,清除阻水障碍,使河道畅通。其次在关键河段修建堤防护岸工程,约束水流,保护岸坡。
同时应注意河道的生态平衡问题,充分遵循自然规律,不宜过多改变河道自然特性,研究河道形态的价值,尽量保护天然河道作用。尤其是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要特别慎重。河道截弯取直,一定程度上虽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带来的问题是改变了洪水流向,增大了河床比降、流速和水动能增加,又加剧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和河床的下切,使原有堤防和河岸垮塌更为严重,防洪问题存在安全隐患;扩宽河道堵口,虽然能够增大下泄流量,减轻上游的淹没损失,但对下游的淹没损失可能更大,往往顾此失彼。因此,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时,必须认真调查,充分研究,结合水能、水文计算成果,客观分析下泄流量和经济损失,采取多方案比较,确定出科学的方案,达到整治的最佳效果。
⑴平面布置
山区河道规划整治中的平面布置,直接影响一个流域、一条河道的总体规划,必须做到点、线、面、体的合理布局。点就是要确定整治的重要河段和重点部位,一般以城镇、集镇、村庄、耕地面积集中成片的河段为重要河段,以易垮塌易冲刷一旦决口损失较大的地段为重点部位。
线就是对河道的岸线、堤线进行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布置,调整好河势和流向,充分发挥天然河道的作用。为了避免新建的堤防、护岸工程侵占行洪断面,阻碍行洪,抬高水位,加重损失,一是最好不要建丁坝,对确定需要建丁坝的地段,其坝轴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最好控制在30°以内,这样建成的丁坝阻水很小,既能保护耕地和自身的建筑物,又能防止挑流时影响对岸,同时对堤坝的安全、稳定有利;二是河道转弯半径不能太小,应成一光滑的抛物曲线,并注意上下游提线的衔接和左右岸的协调;三是对河道弯曲形成的浅滩。沙洲可以适当缩窄河道断面,用抽心束水归床的办法来增大流速,减少推移质淤垫河床。
面就是处理好整条河道的平面、断面和挡水面之间的关系。平面上可利用航测1:10000地形图或实测1:2000地形图布置,以达到整体效果;断面上既要确定河床断面即堤距,又要拟定河堤护岸的断面型式,还要提高堤防护岸迎水面的防冲能力。
体就是要达到整治河道的整体效果,结合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改造项目,统筹规划,协调布置,互不干扰,分步分项逐步实施。做到规划中与整治后的效果一致。
⑵确定堤防高度
山区河道堤防高度的确定,主要应根据保护对象、堤防等级,按照《防洪标准》确定洪水设计标准,计算洪水流量和洪水位,再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加上一定的堤防安全超高来拟定堤防高度。我国《防洪标准》规定一般城市采用50~20年的设计洪水标准;乡村、小型工矿区、保护耕地面积小于30万亩的采用20~10年的设计洪水标准。鉴于山区河道水文资料短缺,有的根本无资料,常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设计洪水计算,其计算成果精度差。实践中,应注重历史洪水调查,结合实际,综合平衡考虑。在我国要求对堤防设计采用一个洪水设计标准,加上安全超高来确定,不需校核标准。在山区保护耕地面积都比较少,一般在千亩左右,上万亩的很少,在河道规划整治中应根据山区河道的特性、社会经济状况和效益情况,首先考虑以防冲为主,设计标准不宜过高,一般按10~5年的洪水标准设计,结合保护对象的地面高程加一定的超高确定堤顶高程,比较适宜,可避免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但采用降低防洪标准的堤防工程应报行业主管部门批准。
⑶堤身的结构型式及基础处理
山区河道堤身结构和型式,应根据当地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交通条件,因地制宜地选取,既要经济合理,又要安全可靠。山区河道水土流失严重,推移质多,大部分河道内都有充足的卵石材料,河道两岸岸坡灰岩分布较多,都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在结构上可选用重力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简便,有利于群众施工,但工程量大,水流条件差,建议最好选用仰卧式或梯形结构,这两种型式水流条件、稳定性均好,投资省,同时减少了工程量,但施工技术要求相对较高,需要专业队伍施工。在条件好的地方,还要推广堤防新型结构,如拉筋挡墙等。
山区河道修建堤防,基础是关键,从多数水毁的堤防看,与基础处理上的好坏直接相关。不少堤防是前一年建成,第二年洪水就掏空堤脚,开始垮塌,形成了年年修堤,连年受灾。所以一般都应把基础嵌进完整的基岩0.5m以上,对冲洪积层较深的河段,必须清到1.5m以上,而且基础不得置于水流冲刷线以上。对排水困难的河段基础,应运用水下施工技术,同时对堤脚趾加固保护,防掏脚、抗冲和增加堤防稳定性。
⑷施工质量问题
堤防工程施工,首先要制定严密的施工计划,要切合群众施工和专业施工相结合的实际,充分利用群众力量投入治河建设,但必须注意施工安全,搞好施工管理。其次是工程质量问题,应重点做好关键部位的施工,一是基础一定要嵌进新鲜完整的基岩或者超过不冲深度,通过技术检验合格后才下基础;二是砌筑砂浆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搭配,并拌合均匀,保证砂浆强度;三是对河道转弯的凸岸浆砌时要提高砂浆标号或增大河堤断面尺寸,提高抗冲强度和稳定性;四是要把堤身建成一条光滑的曲线或者直线,不能成为折线,影响流态。财力许可的地方,还可对堤顶以砼压顶整平,迎水面勾缝或抹面,以改善水流条件。工程结束后,还应清除残留在河床内的废弃物,恢复施工中坡面取石造成的创面,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搞好堤防工程绿化,保护生态环境。
3云龙县沘江鹅脖子河段规划整治工程
云龙县沘江鹅脖子河段规划整治工程是在云龙县城遭受1993年8月29日特大洪灾(简称“8.29” 特大洪灾,洪水标准接近50年一遇)后,根据云龙县城洪灾恢复和县城总体发展规划提出,是一个以土地开发和防洪为主要任务的工程,目的是通过对沘江鹅脖子河段截弯取直规划整治,开发河弯滩地,作为县城新区,缓解县城狭小,土地紧张的局面,同时提高县城防洪安全标准。
沘江发源于怒江州兰坪县金顶羊锯山,从金鸡桥进入云龙县境内,由功果桥汇入澜沧江,为澜沧江一级支流,是一条典型的山区河道,主河长173.3km,平均坡降0.0058,云龙县境内河长123km,平均坡降0.0074。沘江鹅脖子河段位于县城以北新云桥~胜云桥之间,该河段长3839m,平均坡降0.00516,由于沘江干流的侧蚀作用于此形成一个“S”型河道,中间留下一个长约150m、厚30m类似鹅脖子的山脊,成西北向高昂的鹅头,后来又被称之为“天然太极图”。
⑴规划整治方案
经过8.29” 特大洪灾后,云龙县对县城恢复的今后发展进行了规划,根据县城规划的总体布置,县城今后发展方向是上游鹅脖子地带,将作为县城的工业区和生活区进行合理开发,为此鹅脖子河段规划整治方案较为重要。根据鹅脖子河段的地形地质条件,提出了以下三个规划整治方案,工程平面布置见图。
方案1:截弯取直改河方案。在鹅脖子较薄弱附近筑一拦河坝,并于右岸开挖新河道,经消能后将沘江水流导入下游河道,同时治理上、下游河岸。该方案以开发鹅脖子河段左岸土地为主,新增土地面积约300亩,并与下游县城连片。工程投资1780.87万元。
方案2:仍为截弯取直改河方案。在鹅脖子上游距新云桥500m筑一拦河坝,并于左岸开挖新河道将沘江水流导入下游河道,同时治理上、下游河岸。该方案以开发鹅脖子河段右岸土地为主,新增土地面积约260亩,通过扩建胜云桥与县城连片。工程投资1984.32万元。
方案3:保护天然河道方案。维持鹅脖子河段的天然形态,仅对河道两岸按防洪要求进行河岸整治。工程投资839.66万元。
以上三个方案相比,方案1具有水流条件好,新挖河道短,下游防洪堤短,土地开发面积广等优点,缺点是改变了河段的天然形态,上游防洪堤长,投资偏高。方案2不仅变了河段的天然形态,新开挖河道较方案1 长370m,挖深大(最大挖深达27m),下游防洪堤长,投资最高。方案3在三个方案中虽投资最省,施工技术相对简单的优点,但对规划整治河段上的土地开发利用率较低,与当时县城发展规划相悖。因此当时推荐方案1为规划整治实施方案。
⑵实施和总结
在即将进行实际阶段以前的种种迹象表明,当地群众以及民间组织大都反对鹅脖子河段规划整治采取截弯取直方案,理由集中在不宜以改变河道的天然形态换取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为前提,况且鹅脖子河段被当地老百姓视为风水宝地,因此鹅脖子河段规划整治工程推荐方案多年来一直被搁浅,取而代之的是对河岸防洪堤分期治理。
应该看到,沘江曾发生的“8.29” 特大洪灾,给云龙县工农业生产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惨重的损失。据事后调查和当地群众反映,“8.29” 特大洪灾仍未改变鹅脖子河段天然形态,正因为鹅脖子河段的存在,致使洪水迂回,流速降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洪水对下游河岸的冲刷和下切,减少洪水对县城威胁,这是河道天然形态自身价值的较好例证。实践证明,上世纪九十年代云龙县鹅脖子河段规划整治项目推荐方案最终未能实施是正确的,从此沘江上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然太极图”(位于云龙县城北面,因沘江水绕出一个“S”型大弯子,形成类似道家太极图案的天然地貌奇观,虽然它不过是地质时代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通过河流深切形成的特殊地貌,但后来人们赋予它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故事。)才得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