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大纲[模版]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章 城 市 概 况 第一节 自 然 概 况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及在流域中所处的地位。
(二)城市性质
(三)城市规模
1.城市现状(建成区)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 2.总体规划期限内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 3.城市现状(建成区)用地范围; 4.城市规划区用地范围 5.防洪规划的范围
(四)气象和水文特性
1.气温、降水、水位、流量、泥沙、潮汐、风暴等; 2.气压、风向、湿度、蒸发量等。
(五)地形地貌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特点、所属水系及主要河流、湖泊、洼地等的分布; 2.主要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建筑地址的地形特点;
3.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情况(地层主要地理力学指标); 4.地区和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建筑物的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分布、地下水埋深、补排水条件等)。
5.地震基本烈度、断层分布走向等。
第二节 洪涝灾害情况及防洪排涝工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上发生的洪、涝灾害情况
(一)主要洪、涝灾害年份的雨情、水情重现期
(二)灾情
1.洪、涝淹没范围、水深、历时; 2.经济损失(直接、间接、无形)。
二、防洪排涝工程现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防洪、排涝能力和标准;
(二)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现状建设情况(包括历年来投资情况);
(三)目前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造成原因。第二章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 第一节 规划依据和原则
一、规划依据
(一)上级指示和批文;
(二)城市总体规划;
(三)流域防洪规划(或防风暴潮规划);
(四)国家和省市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二、规划原则
(一)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保护城市安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二)与流域防洪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兼顾市政建设及有关部门的要求。
(三)合理选定防洪排涝标准,重要城市对超过标准的特大洪水要作出对策性的方案。
(四)充分发挥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效能、功能和效益,并考虑与流域防洪设施的联合运用。修建水库和分(蓄)洪工程,要尽可能地考虑综合利用。
(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高投资效益。
(六)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要区别轻、重、缓、急,随着城市发展,逐步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抗洪、涝能力。
(七)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要把非工程措施提高到与工程措施同等重要的地位,以节省防洪费用,提高防洪效益。
(八)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相结合。规划要为防洪工程计划立项、市政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
(九)城乡结合。城市防洪排涝,要配合农田水利,修建小水库、塘坝、谷坊等工程达到防洪灌溉两受益。
(十)与城市环境美化相结合,考虑保护环境提高环境效益,美化城市。第二节 城市防洪规划
一、规划年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或从防洪规划编制年起,近期10年、远期20年)。
二、防洪标准
根据我省各市实际与资金投入情况,按城市地形、地貌、地质特点、流域面积形状、洪涝灾害程度,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城市的大小、人口多少等具体情况,确定城市防洪等别,按不同保护对象因地制宜地选用防洪标准。
(一)城市防洪表一
分 等 指 标
城市防
洪等别
等 级
城 市
非农业人口
(万人)
50-150
重要的政治、经济、国防中心及交通枢纽
特别重要的大型工业企
业
大型工业企业重要的中型工业企业
受淹后损失严重者
受淹后损失较大,大城市局部受淹者
受淹后损
重要性
工业、企业 危害程度
一
大城市重要城市
二
中等城市大城市边缘地区
小城市
≤20
20-50
比较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
一般性小城市 中小型工业三
企业
失较小,影响范围小
四
工业企业生活区
注:(1)城市人口系指城市总体规划区内规划的非农业人口
城市防洪标准(一般均为河洪)表二
受淹范围为生活区
城市防洪等别
重现期(年)
一
二
³ 100
频率(%)
£
1河 洪、海 潮
山 洪
频率(%)
5-2
重现期(年)
20-50
50-100
2-1
10-20
10-5
三
四
20-50
5-2
5-10
20-10
10-20
10-5
5-10
20-10 注:(1)标准上下限的选用应考虑受灾后造成的影响、经济损失、抢险难易以及投资的可能性等因素。
(2)海潮系指设计高潮位。
三、洪峰流量实地调查
四、防洪水文分析与计算
(一)洪水(或潮水)分析 1.水文资料分析(1)洪灾类型、成因;
(2)历史上特大洪水、大洪水及山洪特性;
(3)水文观测数据分析(洪水位、洪峰流量、不同时段洪水量、洪水流量过程线、重现期)。
2.风暴潮资料分析
(1)历史上特大、大风暴潮特性
(2)风暴潮观测数据分析(潮位、浪高、重现期)。3.人类活动对洪水(或潮水)影响的分析研究。
(二)水文计算
1.设计洪水和设计潮位的计算
(1)计算河道(或山洪沟)的设计洪水(包括设计洪峰流量、洪水位、不同时段洪水量和洪水过程线);
(2)计算沿海、河口及潮水河段的设计高潮位和设计低潮位及风浪侵袭高度。2.对现有桥涵等交叉构筑物的过水断面进行校核。
五、规划方案
(一)本城市防洪规划的方针、对策和防治措施(泄、蓄、分、截等)
(二)排洪水系的规划方案
1.依据设计洪峰流量,确定河道、分洪、截洪、排洪沟渠等的平面布置方式及横断面尺寸;
2.河段整治(或湖岸、海岸防护整治)规划方案; 3.河道、行洪区清障规划、处理方案及措施;
4.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确定河湖蓝线(沿河湖岸边每侧一般不小于5米)
(三)防洪工程设施规划方案 1.主要防洪工程设施等级、标准;
2.对超过设计标准的洪水,采取的对策性措施方案;
3.主要防洪工程设施(水库、堤防、分洪道、滞畜洪区、蓄纳潮区、挡潮闸、防浪坝、涵闸等)的规划方案;
4.配合农田水利,塘坝、谷坊等的规划方案;
5.现有工程设施改造利用措施及与流域防洪设施的联合运用方案。
(四)不符合防洪标准要求的现有桥涵、管道、公路、城市道路等交叉构筑物的改造利用措施。
(五)非工程防洪措施规划方案 1.水土保持、增加植被措施; 2.泛洪区、滩涂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 3.分洪、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
4.泛洪区、滩涂低洼区居民的撤退转移、救灾措施;
5.洪水预报、警报系统规划; 6.防洪保险。
(六)工程建设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规划方案。
(七)防洪工程经济比较 1.工程量估算:
(1)主要工程材料数量;(2)挖、压占地和淹没面积;(3)移民数量;(4)拆迁的经济设施。2.方案的经济估算
(1)分期实施的项目与规模(2)分项造价、分期造价、总造价。
(八)方案比较,确定推荐方案:
综合几个有代表性的方案,根据其工程量、投资、效益等指标,通过技术经济综合分析和比较,然后选定最佳方案。
第三节 城市排涝规划
一、规划年限 同城市防洪规划年限。
二、城市排涝的基本任务:
(一)排除城市低洼区因暴雨或长期连续性降雨集水而形成的内涝;
(二)排除由于防洪设施影响而产生的内涝;
(三)排除外部(河、湖、海)洪水、潮水内侵顶托而引起的涝灾。
三、排涝标准
根据各城市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研究确定。城市降雨,宜采用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用短历时暴雨资料计算。
一般排涝标准:重现期2~5年。
四、涝水水文分析与计算
(一)涝水分析
1.暴雨、沥涝观测资料情况; 2.历史上发生的大涝的特性;
3.设计涝水的分析(雨量径流量关系、最大流量、不同时段水量、流量过程线); 4.洪涝、涝潮遭遇分析; 5.设计外河水位、潮水位分析;
6.城市建设和其它人类活动对涝水影响的分析研究。
(二)排涝水文计算
1.当地暴雨公式或参照临近城市的暴雨公式; 2.计算涝水流量。
五、排涝总体规划方案
(一)本城市排涝规划的对策和措施(蓄涝、自排、机排等);
(二)排涝分区(高水拦截、涝水调蓄、自排、机排等的分区安排)及主要工程设施的总体布置方案;
(三)排涝工程设施规划方案;
1.主要排涝工程设施(截流沟渠、排水渠、闸涵、排涝站、蓄涝区等)的等级和规划标准; 2.主要排涝工程规划方案(新建、扩建、加固、隐患处理等)。
(四)排涝工程建设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规划方案;
(五)排涝工程经济比较: 1.工程量估算:
(1)主要工程材料数量;(2)挖、占地和淹没面积;(3)移民数量;(4)拆迁的经济设施 2.方案的经济估算
(1)分期实施的项目与规模(2)分项造价、分期造价、总造价。
(六)方案比较、确定推荐方案
综合几个可能的方案,通过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比较,选定最佳方案。第三章 工程管理规划 第一节 机构和体制
一、管理体制和任务
二、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配置 第二节 管理设施
一、水文观测设施
二、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观测设施
三、通讯、信息处理设备
四、交通、防汛抢险设备 第三节 管理规章、制度、经费
一、管理规章制度
二、主要工程设施调度运用规程
三、管理、运行、维修费及来源 第四章 防洪排涝规划效益评估 第一节 经济效益评估
一、方案经济合理性评价
二、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直接、间接经济效益)
三、负效益的分析估算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
一、城市环境现状
二、规划方案改善环境的作用分析
三、规划方案对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分析,解决或补救的措施和建议。第三节 社会效益分析
一、防洪排涝规划方案,对规划的用地、拆迁、移民等将产生的社会影响分析;
二、防洪排涝规划实施后,产生的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将对安定生活、生产、工作、学习等产生的社会效益分析。
附件:
一、有关城市防洪排涝的上级指示和批文;
二、城市总体规划对防洪排涝规划要求摘录;
三、流域防洪规划(或防风暴潮规划)对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要求摘录;
四、投资估算书;
五、其它重要调查、分析研究专题报告。附图:
一、城市区域位置1∶25000~1∶50000
二、流域面积图<10平方公里,1∶10000~1∶2500>10平方公里,1∶25000~1∶50000
三、历史大洪、涝淹没范围图1∶5000~1∶10000
四、常年水涝淹没范围图1∶5000~1∶10000
五、防洪排涝总体规划图1∶5000~1∶10000
六、防洪规划图1∶5000~1∶10000
七、排涝规划图1∶5000~1∶10000
八、防洪河道、主要堤防规划平面及纵横断面图; 比例:平面图1∶1000~1∶2000
纵断面图:水平1∶1000~1∶2000、垂直1∶100~1∶200 横断面图:水平1∶500~1∶1000、垂直1∶100
九、排涝沟渠平面及纵横断面图。比例:平面图1∶1000~1∶2000
纵断面图:水平1∶1000~1∶2000、垂直1∶100~1∶200 横断面图:水平1∶500~1∶1000、垂直1∶100 其中:五~九为需绘制的规划成果图。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 编制大纲》说明 地处沿海,雨量集中,河湖水面多,洪、涝灾害经常威胁城市的安全,影响城市的建设。
为推进我省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的编制,促进防洪排涝建设,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城市安全,制定了本《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现就《大纲》中有关问题,简要说明如下:
一、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的内容
本《大纲》是按编制一般城市的防洪排涝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拟定的,很多城市除普遍存在的防洪排涝问题外,还有山丘区城市的山洪防治(包括泥石流防治)、滨海城市对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防治。这些灾害的防治与防洪排涝性质类似,治理措施类同,关系密切。
我省的河流和水面,由于其流向的不同,构成了三种不同的流域地带: 第一种以沂河、沭河、南四湖水系、中运河水系为主的淮河流域地带,由于都分布并流向我省南部,可称为南部水系;
第二种是以大汶河、玉符河、南北沙河为主的黄河流域和以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为主的海河流域地带,由于都分布且流向北部,可称之为北部水系;
第三种是以胶东丘陵区为中心,河流水系向四周排泄,称之为东部水系。受这三种不同流域地带水系的制约,全省城市水害的种类和程度各有差别,有的以防洪、防山洪为主,有的以防风暴潮为主,有的以城市排涝为主。对此在进行防洪规划时,除结合制订排涝规划外,还应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和所在水系的特点,一并研究其它水害的治理规划,编制的防洪规划,应包括相应的有关内容。
二、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协调统一。
(一)《大纲》中第一章第一节自然概况,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工作若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则可统一编写。考虑我省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得比较早,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大都要在城市总体规划以后制定,为编制文件的完整性和方便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大纲》中列进了本节内容,规划时可按具体情况进行调查、搜集。
(二)第一章第二节洪、涝灾害情况及防洪排涝工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对防洪排涝的要求,重点调查,以确定规划对策和采取措施。
(三)规划地域范围
防洪排涝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界定的城市规划区用地范围为规划地域范围,对于市管县或一市分几个独立区划(不包括在本总体规划区内)的城市,可分别单独考虑,其标准要根据防护的重要性和人口多少(非农业人口)分别确定。对于市域内的小流域河道、山洪沟等,即使规划区内未全部包括进,也要全流域考虑,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标准可在总体规划区内、外分别考虑,规划实施和管理等问题,分别由各分管
部门负责。
(四)防洪排涝工程布置,要与市政建设相协调,不仅要满足城市近期要求,还要适当考虑远期发展需要。
对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和建筑物,要着重研究其规划位置、规模大小、结构形式、细部问题,待设计阶段进一步研究。
(五)滨河堤防作为交通道路、园林风景时,堤宽与堤顶防护应满足城市道路、园林绿化要求,岸壁形式要讲究美观,以美化城市。
(六)河湖蓝线的确定。河湖蓝线,系指河湖、沟渠等岸边的规划控制宽度,《大纲》中确定一般不小于5M,具体规划设计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研究确定:
1.保证岸壁的稳定,从护岸的结构形式(挡土墙、护坡、土坡)考虑,根据土的性质、内摩擦角的大小,荷载的情况、计算滑坡体的宽度,做为控制宽度;
2.根据设计潮水浪高容许进岸的距离,考虑控制宽度;
3.按河湖清淤、管理等的交通要求及岸边绿化宽度,确定控制宽度。
(七)堤坊与城市道路桥梁相交时,宜尽量正交,与桥头防护构筑物衔接要平顺,以免水流冲刷。通航河道应满足航运要求。
(八)支流或排水渠道出口,与干流防洪设施要妥善处理,以防止洪水倒灌或排水不畅,形成内涝。
当两岸地形开阔,可以沿干流和支流两侧修筑防洪墙、使支流泄洪畅通,在市区内应不影响城市美观。
当有水塘、洼地可供调蓄时,可以在支流出口修泄洪闸,平时开闸渲泄支流水量,当干流发生洪水时,关闸调蓄,必要时还应修建排水泵站。
三、以城市防洪设施为主,与流域防洪规划相配合
(一)首先应以提高城市防洪设施标准(一般应不低于流域防洪标准)为主,当不能满足城市防洪要求或达不到技术经济合理时,需要与流域防洪规划相配合,(如修建水库、分洪蓄洪等),并纳入流域防洪规划。
(二)对于流域中可供调蓄的湖泊,应尽量加以利用,采取逐段分洪、逐段水量平衡的原则,分别确定防洪水位。
四、基础资料
可靠充分的基础资料是制定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的基础。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有图纸和测量、地质、水文、勘测等方面的原始资料,作为依据。
(一)图纸和测量资料 1.图纸(1)地形图
图纸比例宜按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可为1∶25000~1∶50000;(2)城市建成区地形图
图纸比例一般可为1∶5000~1∶10000;(3)城市总体规划图(含说明书);(4)流域防洪规划图(含说明书);(5)城市排水规划图(含说明书);(6)城市防洪排涝现状设施分布图。2.测量资料
(1)防洪排涝区段、海岸、河流、沟渠等的带状平面图及纵横断面图。图纸比例宜为1∶1000~1∶2000;测量范围岸边各100~200米。
测量图上应有座标,注明建(构)筑物(包括建筑、闸涵、桥梁、道路等)名称、平面尺寸、标高、闸涵桥梁孔径、桥下净空。
纵断面图比例宜为:水平1∶1000~1∶2000,垂直1∶100~1∶200; 横断面图比例宜为:水平1∶500~1∶1000,垂直1∶100。
(2)防洪排涝区域内湖泊、坑塘、洼地地形图、比例宜为1∶1000~1∶2000。
(二)地质资料 1.工程地质:
土壤和岩石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力学性质及土壤的组成与结构;岩石状态、成分和厚度,地质构造等。
2.水文地质:
(1)地下水的分布特征:
分布类型、埋深、厚度、补给、排泄、径流、流向、流量、渗透系数、影响半径。
(2)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温度、色度、嗅味及导电性等。(3)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成分、矿化度。3.水文:
(1)河流分布、长度宽度、坡度、流量(最大最小)、流速(最大最小)、水位(最大最小)、含沙量等。
(2)湖、坑塘面积、深度、容量。
(3)海水浪高、连续20年以上的测潮位(高、低)。4.地震基本烈度、断层分布走向。
(三)气象资料 1.气象:
气温、气压、风向、温度、蒸发量、渗透量、冻土深度。2.降水
(1)年平均降雨量、年最大(小)降雨量,多年平均24小时降雨量;(2)连续20年以上雨量记录;(3)地区暴雨公式。
(四)原有构筑物:
1.规模、主要尺寸、标高、结构式、用途; 2.防洪设计标准,修建年代及现状情况等。
(五)城市人口规模
(六)其它资料: 1.建材来源、运输、价格; 2.劳力价格; 3.施工能力及水平; 4.电力情况; 5.农业灌溉用水情况;
6.征地价格、补偿使用、及所挖、压点地、作物类别、产值等。
五、防洪标准
防洪标准是城市防洪规划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标准高、安全度高,投资多;标准低投资少,但防洪安全度低,承担洪、涝灾害的风险大。选定合理适度的防洪标准,是个十分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参照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1991年3月编写的《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送审稿)有关防洪等别和防洪标准,拟定了我省的城市防洪等别和防洪标准。
(一)防洪等别 1.根据所保护的对象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城市大小、人口多少,工程规模和效益,将我省的城市划为三等,工业企业划为四等,详见《大纲》中表一。
2.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县级市(含县城)以上的城市。
(二)防洪标准
1.城市防洪标准系指所保护的城市应具备的防洪能力。应根据城市防洪等别确定,详见《大纲》中表二。
2.城市分区设防时,可根据各设防区的重要性选用不同的防洪标准。3.对于情况特殊的城市,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或降低。4.市区河段的防洪标准,应不低于上,下游河段的防洪标准。
5.位于山丘区的城市,当市区高差较大时,应分析可能淹没的范围,按淹没区的重要性,非农业人口数量及不同的高程用不同的防洪标准。
6.平原、湖洼区,防御持续时间长或河、湖高水位的城市,一般在表二规定的范围内,取上限的防洪标准。
7.边境界河城市防洪标准,一般不应低于对岸的防洪标准,特殊情况专门研究后确定。
8.根据城市防洪工程的特点和防洪工程运行的实践,城市防洪标准可采用一级标准,即设计标准,不设校核标准。
六、水文计算
(一)设计洪水的计算
洪峰流量是确定防洪工程设计、防洪构筑物断面尺寸的主要数据,影响洪峰流量的因素错综复杂,各地区、各流域水系的条件不同,很难总结出一个普遍适用于我省的计算方法或公式。
1.一般常用的方法有:(1)实测流量法;(2)洪水调查法;
(3)推理公式、经验公式法。
实践证明,无论是用调查法、推理公式或经验公式所得到的洪峰流量,均产生一定误差,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向工程附近水文站获取实测流量资料,以便求得比较可靠的有关流量数据。
2.对有较长期的实测洪水资料(一般20年以上),并有历史洪水调查和考证资料时,可用频率法计算设计洪水。
3.没有较长期的洪水实测资料,而城市所在流域内或邻近地区有较长的实测暴雨资料(一般20年以上),并具有实测或调查大暴雨和多次可供产生汇流分析的暴雨洪水对应观测资料时,可用频率分析法计算设计暴雨,再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4.在洪水资料短缺的情况下,当上下游邻近水文站(即参证站)的流域面积与设计站(或设计断面)的流域面积相差不超过10%,且中间无天然或人工分洪、滞洪设施时,可将参证站的洪水资料直接移用于设计站。
5.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为方便推求设计洪水的需要,《水文图集》中,分析了三种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即:
(1)洪峰流量公式法;(2)洪峰流量模数等值线法;
第二篇: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章 城 市 概 况 第一节 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自然概况 城市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市区和近郊区的土地面积),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和水文特性(气温、降水、水位、流量、泥沙、潮汐、风暴等)。河流、湖泊、洼地分布和演变概况。
社会经济现状 市发展沿革,人口、工业、农业、固定资产、总产值和利税,该城市在国家、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近期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发展规划。第二节 洪涝灾害
历史上发生的洪、涝等灾害的情况。
主要洪、涝灾害年份的雨情、水情、灾情(淹没范围、水深、淹没历时)、经济损失(直接、间接)无形损失和人员伤亡等情况。第二章 城市防洪、治涝工程现状和问题 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城市防洪现状、治涝能力和标准。
目前防洪、治涝存在的主要问题(工程措施,非工程防洪措施)。第三章 地形和地质 第一节 地 形 地形资料情况。
市区(包括近郊区)地形特点和主要江、河、湖、洼等的分布。主要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建筑物地址的地形特点。第二节 地 质
工程地质勘探、试验资料情况。区域地质、地震基本烈度。
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的工程地质(地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地区和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建筑物的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分布、地下水埋深、补排条件等)。
第四章 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 第一节 设计洪水分析计算 暴雨、洪水资料情况。暴雨、洪水特性。
洪、涝灾害的类型、特点和成因。历史上特大和大洪水特性。
代表站设计洪水的分析计算(洪水位、洪峰流量、不同时段洪水量、洪水流量过程线),控制断面设计洪水。设计洪水水面线分析计算。人类活动对洪水影响的分析研究。第二节 设计高潮位分析计算
潮水位观测和资料情况,潮汐特性。历史上发生的风暴潮的成因主要特性。设计高潮位的分析计算。
第三节 治涝水位分析计算 暴雨、沥涝观测资料情况。历史上发生的大涝的特性。
设计暴雨的分析计算(点暴雨、面暴雨、雨型等)。
设计涝水的分析计算(雨量径流量关系、最大流量、不同时段水量,流量过程线)。洪涝 涝潮遭遇分析。设计外江不位、潮水位分析。
城市建设和其它人类活动对涝水影响的分析研究。第五章 城市防洪规划 第一节 防洪规划的依据
城市所在江河流域的防洪规划,本城市防洪在该防洪规划中的地位和安排。城市总体规划对防洪的要求。第二节 防洪规划的任务
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00年,远期应与江河流域及城市规划相一致)。
防洪标准 根据城市的规模和重要程度,进行技术、经济、政治、社会、环境水平综合分析选定,或按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标准确定。规划的原则 规划的任务
第三节 城市防洪总体规划
历史上本城市防洪方针、对策和防治措施(泄、蓄、分、滞等)研究概况。防洪总体规划方案的拟定(几种可能的方案、近远期结合)。防洪计算(洪水调节、洪水演进等)。总体规划方案的分析比较、推荐的方案。
主要防洪工程设施(水库、堤防、分洪道、滞蓄洪区、河道整治、闸涵等)的规模和主要参数。
防洪规划的实施安排。超标准洪水的对策和措施。第四节 防洪工程设施 主要防洪工程的等级和设计标准。
主要防洪工程设施(水库、堤防、分洪道、滞蓄洪区、蓄纳潮区、挡潮闸、涵闸等)的设计方案。
江河河道(沿海城市的海岸)演变规律,与防洪工程安全有关河段整治和防护设计方案。防洪工程工程量估算,主要工程材料数量,挖压占地和淹没面积移民数量、拆迁的经济设施等。
第五节 清障规划
河道、行洪区主要阻水物及对泄洪、行洪的影响。清障原则和规划,处理方案及措施。有关政策。
第六节 非工程防洪措施
洪泛区、洲滩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分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洪水预报警报系统规划。
洪泛区、洲滩居民的撤退转移、救灾措施。防汛抢险的安排。
关于防洪基金、防洪保险的意见。第六章 城市治涝规划 第一节 治涝规划的依据
城市所在地区、流域的治涝规划。本城市在该治涝规划中的地位和安排。城市总体规划对治涝的要求。第二节 治涝规划的任务
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00年,远期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治涝标准 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研究确定。规划的原则。
基本任务(包括城市污、废水排水任务)。第三节 城市治涝总体规划
涝情分析。洪涝关系。排涝排污关系。治涝的对策和措施(蓄涝、自排、提排等)。
治涝的总体规划方案的拟定(几种可能的方案,近远期相结合)。治涝分区和治涝计算(高水拦截、涝水调蓄、排泄、提排等的安排)。
主要治涝工程设施(截流沟渠、排水管渠、排水涵闸、排涝站、滞蓄涝区)的规模和主要参数(包括承泄区)。
治涝总体规划方案的分析论证,推荐的现实可行的方案。治涝工程实施规划。第四节 治涝工程设施
主要治涝工程设施(截流沟渠、排水渠、闸涵、排涝站、蓄涝区)的等级和设计标准。主要治涝工程设施的设计方案(新建、扩建、改建、加固、隐患、处理等)。
治涝工程设施的工程量,主要工程材料数量,挖压占地和淹没面积移民数量,拆迁经济设施。第七章 工程管理规划 第一节 机构和体制 管理体制和任务。
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配置。第二节 管 理 设 施 水文观测设施。
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观测设施。通讯、信息处理设备。交通、防汛抢险设备。工程管理、维护设施。第三节 管理规章、制度、经费 防洪、治涝工程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工程设施调度运用规程。管理、运行、维修所需经费及来源。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环境现状。
规划方案改善环境的作用分析。
规划方案对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分析、解决和补救的措施和建议。对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第九章 投资和年运行费 第一节 投 资 投资估算的依据。投资估算的方法。
防洪、治涝工程设施等投资估算(静态投资、动态投资)。分期(年)投资安排。
建设投资的分摊和资金筹措方案。第二节 年 运 行 费
年运行费(燃料动力费、维修费、管理费、补偿费等)的估算依据和方法。年运行费估算。
年运行费来源和要求的优惠政策。第十章 效益和经济评价 第一节 防洪、治涝效益
防洪、治涝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直接、间接经济效益)。负效益的分析估算。社会效益分析。
改善生态环境的效益分析。第二节 经 济 评 价 经济评价方法。
经济效果指标的分析计算。规划方案经济合理性评介。有关防洪、治涝经济政策的意见。附件
一、城市规划报告(摘录)
二、江河防洪、治涝规划(摘录)
三、地质报告
四、水文分析计算报告
五、投资估算报告
六、其它重要的调查、分析研究报告 附图
一、城市(包括近郊区)地图
二、主要河道地形图、纵横剖面图
三、历史大洪、涝年灾情图
四、主要水文成果图
五、现状和规划的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分布图
六、主要堤防纵横剖面图(包括地质)
七、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设计图
八、其它重要的附图 专题报告:
一、重要试验报告
二、专题研究报告
三、有关文件、资料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几 点 说 明
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地位重要,为推进城市防洪规划、促进城市的防洪建设,提高城市防洪能力,保障城市的防洪安全,制定了本《编制大纲》。现就有关的几个问题,简要说明如下:
一、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一般情况下同时也存在城市排涝,效区排涝的问题,本《编制大纲》是按编制一般城市的防洪、治涝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拟定的,为简明和突出重点起见,简称为防洪规划。我国的城市很多除普遍存在防洪、治涝问题外,还有山区城市的山洪防治,北方城市的防凌,滨海城市的防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后几种灾害的防治与防洪、治洪性质类似,治理措施类同,关系密切。对此在进行防洪规划时,除结合制订治涝规划外,还应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一并研究上述其它水害的治理规划,编制的《防洪规划报告》应包括相应的有关内容。
二、城市防洪是江河防洪的重点,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城市防洪规划,要以城市所在江河流域的防洪规划和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本依据,防洪规划方案应与上述两规划相协调。尚无防洪规划或规划不完善的城市,可根据城市的防洪要求,在研究江河防洪形势的基础上,编制防洪规划,为制订或修订补充上述两种规划提供依据。
三、城市防洪规划是搞好城市防洪建设的前提,应按有关规程,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达到一定的深度。要做到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其中防洪标准、防洪工程措施的总体规划和各项防洪工程设施应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研究,从各方面综合分析论证,慎重确定或选择;对防洪工程设施和建筑物,要着重研
究其主要结构轮廓,细部问题可待设计阶段进一步研究。近期工程设施是拟先期安排实施的项目,应作为规划的重点,研究宜深入些,远期工程设施研究相对可粗略些,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四、城市防洪规划牵涉许多部门的有关专业,应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的方针政策,遵守有关的法规,按有关专业的规程、规范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规划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妥善处理。规划方案应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被各有关方面所接受,现实可行。
五、防洪标准是城市防洪(治涝)规划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防洪标准高,城市防洪安全度高,需防洪建设投资多;防洪标准低,防洪建设投资少,但防洪安全度低,承担洪灾的风险大。选定合理适度的防洪标准,是个十分复杂而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城市防洪的统一标准,进行城市防洪规划时,可根据城市的规模大小,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重要程度,从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论证,也可参照有关部门(城建、水利水电)现行规定分析选定,市区和近郊区可以分开防护的、可采用不同防洪标准,市区可高些,近郊区可相对低些。近期防洪标准可低些,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提高,防洪标准一般用洪水重现期表示,有的也可以某次大洪水作为防御的对象。
六、可靠充分的基本资料,认真、科学地研究有关问题,是制定城市防洪的基础。应深入调查,广泛搜集整理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资料,认真总结多年来防洪建设的经验教训,分析防洪、治涝工作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较详细的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基本摸清主要的地质问题,必要时应进行补充的洪水调查和地质钻探,使城市防洪规划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对规划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应进行必要的专题研究,为研究防洪对策,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不同,以上基础工作可根据规划工作的需要确定。
七、城市防洪规划牵涉面广,宜由城市的政府或综合规划、计划部门主持,城建、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以及重要的工矿企业单位参加,按规划大纲、分工协作进行,共同完成。规划工作应分阶段逐步深入,部门间的关系和要求,应反复协商、协调。确定的规划方案,应提请城市政府进行认真审查,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经审批的规划是进行城市防洪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各有关部门应共同遵守,以充分发挥城市防洪工程设施的功能和效益。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及时对城市的防洪规划进行修订和补充,并报送原审批机关审核。
八、本《编制大纲》是按一般城市防洪规划内容,一般规划报告的章、节顺序制订的,可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增删调整,城市防洪、治涝属公益事业,现阶段一般无财务收益,可着重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价,财务分析和评价可不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管理部分,规划阶段可以简化,已按国家防总要求完成《分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和城建部门完成治涝规划的,这两个规划内容也可以简化。附图只列出基本、主要的,各城市可根据情况增减。附件和专题报告,可根据规划情况,具体确定。
第三篇:城市规划师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规划师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章 城 市 概 况
第一节 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自然概况城市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市区和近郊区的土地面积),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和水文特性(气温、降水、水位、流量、泥沙、潮汐、风暴等)。河流、湖泊、洼地分
布和演变概况。
社会经济现状市发展沿革,人口、工业、农业、固定资产、总产值和利税,该城市在国
家、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近期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发展规划。
第二节 洪涝灾害
历史上发生的洪、涝等灾害的情况。
主要洪、涝灾害年份的雨情、水情、灾情(淹没范围、水深、淹没历时)、经济损失(直接、间接)无形损失和人员伤亡等情况。
第二章城市防洪、治涝工程现状和问题
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
城市防洪现状、治涝能力和标准。
目前防洪、治涝存在的主要问题(工程措施,非工程防洪措施)。
第三章 地形和地质
第一节 地形
地形资料情况。
市区(包括近郊区)地形特点和主要江、河、湖、洼等的分布。
主要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建筑物地址的地形特点。
第二节 地 质
工程地质勘探、试验资料情况。
区域地质、地震基本烈度。
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的工程地质(地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地区和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建筑物的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分布、地下水埋深、补排条件
等)。
第四章 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
第一节 设计洪水分析计算
暴雨、洪水资料情况。
暴雨、洪水特性。
洪、涝灾害的类型、特点和成因。
历史上特大和大洪水特性。
代表站设计洪水的分析计算(洪水位、洪峰流量、不同时段洪水量、洪水流量过程线),控
制断面设计洪水。
设计洪水水面线分析计算。
人类活动对洪水影响的分析研究。
第二节 设计**位分析计算
潮水位观测和资料情况,潮汐特性。历史上发生的风暴潮的成因主要特性。设计**位的分析
计算。
第三节 治涝水位分析计算
暴雨、沥涝观测资料情况。
历史上发生的大涝的特性。
设计暴雨的分析计算(点暴雨、面暴雨、雨型等)。
设计涝水的分析计算(雨量径流量关系、最大流量、不同时段水量,流量过程线)。
洪涝涝潮遭遇分析。
设计外江不位、潮水位分析。
城市建设和其它人类活动对涝水影响的分析研究。
第五章 城市防洪规划
第一节 防洪规划的依据
城市所在江河流域的防洪规划,本城市防洪在该防洪规划中的地位和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对防洪的要求。
第二节 防洪规划的任务
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00年,远期应与江河流域及城市规划相一致)。
防洪标准根据城市的规模和重要程度,进行技术、经济、政治、社会、环境水平综合分
析选定,或按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标准确定。
规划的原则
规划的任务
第三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
历史上本城市防洪方针、对策和防治措施(泄、蓄、分、滞等)研究概况。
防洪总体规划方案的拟定(几种可能的方案、近远期结合)。
防洪计算(洪水调节、洪水演进等)。
总体规划方案的分析比较、推荐的方案。
主要防洪工程设施(水库、堤防、分洪道、滞蓄洪区、河道整治、闸涵等)的规模和主要参
数。
防洪规划的实施安排。
超标准洪水的对策和措施。
第四节 防洪工程设施
主要防洪工程的等级和设计标准。
主要防洪工程设施(水库、堤防、分洪道、滞蓄洪区、蓄纳潮区、挡潮闸、涵闸等)的设计
方案。
江河河道(沿海城市的海岸)演变规律,与防洪工程安全有关河段整治和防护设计方案。防洪工程工程量估算,主要工程材料数量,挖压占地和淹没面积移民数量、拆迁的经济设施
等。
第五节 清障规划
河道、行洪区主要阻水物及对泄洪、行洪的影响。清障原则和规划,处理方案及措施。
有关政策。
第六节 非工程防洪措施
洪泛区、洲滩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
分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
洪水预报警报系统规划。
洪泛区、洲滩居民的撤退转移、救灾措施。
防汛抢险的安排。
关于防洪基金、防洪保险的意见。
第六章 城市治涝规划
第一节 治涝规划的依据
城市所在地区、流域的治涝规划。本城市在该治涝规划中的地位和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对治涝的要求。
第二节 治涝规划的任务
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00年,远期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治涝标准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研究确定。
规划的原则。
基本任务(包括城市污、废水排水任务)。
第三节 城市治涝总体规划
涝情分析。洪涝关系。排涝排污关系。
治涝的对策和措施(蓄涝、自排、提排等)。
治涝的总体规划方案的拟定(几种可能的方案,近远期相结合)。
治涝分区和治涝计算(高水拦截、涝水调蓄、排泄、提排等的安排)。
主要治涝工程设施(截流沟渠、排水管渠、排水涵闸、排涝站、滞蓄涝区)的规模和主要参
数(包括承泄区)。
治涝总体规划方案的分析论证,推荐的现实可行的方案。
治涝工程实施规划。
第四节 治涝工程设施
主要治涝工程设施(截流沟渠、排水渠、闸涵、排涝站、蓄涝区)的等级和设计标准。
主要治涝工程设施的设计方案(新建、扩建、改建、加固、隐患、处理等)。
治涝工程设施的工程量,主要工程材料数量,挖压占地和淹没面积移民数量,拆迁经济设施。
第七章 工程管理规划
第一节 机构和体制
管理体制和任务。
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配置。
第二节 管 理 设 施
水文观测设施。
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观测设施。
通讯、信息处理设备。
交通、防汛抢险设备。
工程管理、维护设施。
第三节 管理规章、制度、经费
防洪、治涝工程管理规章制度。
主要工程设施调度运用规程。
管理、运行、维修所需经费及来源。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环境现状。
规划方案改善环境的作用分析。
规划方案对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分析、解决和补救的措施和建议。
对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
第九章 投资和年运行费
第一节 投 资
投资估算的依据。
投资估算的方法。
防洪、治涝工程设施等投资估算(静态投资、动态投资)。
分期(年)投资安排。
建设投资的分摊和资金筹措方案。
第二节 年 运 行 费
年运行费(燃料动力费、维修费、管理费、补偿费等)的估算依据和方法。
年运行费估算。
年运行费来源和要求的优惠政策。
第十章 效益和经济评价
第一节 防洪、治涝效益
防洪、治涝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直接、间接经济效益)。
负效益的分析估算。
社会效益分析。
改善生态环境的效益分析。
第二节 经 济 评 价
经济评价方法。
经济效果指标的分析计算。
规划方案经济合理性评介。
有关防洪、治涝经济政策的意见。
附件
一、城市规划报告(摘录)
二、江河防洪、治涝规划(摘录)
三、地质报告
四、水文分析计算报告
五、投资估算报告
六、其它重要的调查、分析研究报告
附图
一、城市(包括近郊区)地图
二、主要河道地形图、纵横剖面图
三、历史大洪、涝年灾情图
四、主要水文成果图
五、现状和规划的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分布图
六、主要堤防纵横剖面图(包括地质)
七、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设计图
八、其它重要的附图
专题报告:
一、重要试验报告
二、专题研究报告
三、有关文件、资料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几点说明
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地位重要,为推进城市防洪规划、促进城市的防洪建设,提高城市防洪能力,保障城市的防洪安全,制定了本《编制大纲》。现就有关的几个问题,简要说明如下:
一、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一般情况下同时也存在城市排涝,效区排涝的问题,本《编制大纲》是按编制一般城市的防洪、治涝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拟定的,为简明和突出重点起见,简称为防洪规划。我国的城市很多除普遍存在防洪、治涝问题外,还有山区城市的山洪防治,北方城市的防凌,滨海城市的防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后几种灾害的防治与防洪、治洪性质类似,治理措施类同,关系密切。对此在进行防洪规划时,除结合制订治涝规划外,还应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一并研究上述其它水害的治理规划,编制的《防洪规划报告》应包括相应的有关内容。
二、城市防洪是江河防洪的重点,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城市防洪规划,要以城市所在江河流域的防洪规划和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本依据,防洪规划方案应与上述两规划相协
调。尚无防洪规划或规划不完善的城市,可根据城市的防洪要求,在研究江河防洪形势的基础上,编制防洪规划,为制订或修订补充上述两种规划提供依据。
三、城市防洪规划是搞好城市防洪建设的前提,应按有关规程,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达到一定的深度。要做到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其中防洪标准、防洪工程措施的总体规划和各项防洪工程设施应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研究,从各方面综合分析论证,慎重确定或选择;对防洪工程设施和建筑物,要着重研究其主要结构轮廓,细部问题可待设计阶段进一步研究。近期工程设施是拟先期安排实施的项目,应作为规划的重点,研究宜深入些,远期工程设施研究相对可粗略些,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四、城市防洪规划牵涉许多部门的有关专业,应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的方针政策,遵守有关的法规,按有关专业的规程、规范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规划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妥善处理。规划方案应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被各有关方面所接受,现实可行。
五、防洪标准是城市防洪(治涝)规划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防洪标准高,城市防洪安全度高,需防洪建设投资多;防洪标准低,防洪建设投资少,但防洪安全度低,承担洪灾的风险大。选定合理适度的防洪标准,是个十分复杂而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城市防洪的统一标准,进行城市防洪规划时,可根据城市的规模大小,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重要程度,从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论证,也可参照有关部门(城建、水利水电)现行规定分析选定,市区和近郊区可以分开防护的、可采用不同防洪标准,市区可高些,近郊区可相对低些。近期防洪标准可低些,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提高,防洪标准一般用洪水重现期表示,有的也可以某次大洪水作为防御的对象。
六、可靠充分的基本资料,认真、科学地研究有关问题,是制定城市防洪的基础。应深入调查,广泛搜集整理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资料,认真总结多年来防洪建设的经验教训,分析防洪、治涝工作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较详细的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基本摸清主要的地质问题,必要时应进行补充的洪水调查和地质钻探,使城市防洪规划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对规划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应进行必要的专题研究,为研究防洪对策,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不同,以上基础工作可根据规划工作的需要确定。
七、城市防洪规划牵涉面广,宜由城市的政府或综合规划、计划部门主持,城建、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以及重要的工矿企业单位参加,按规划大纲、分工协作进行,共同完成。规划工作应分阶段逐步深入,部门间的关系和要求,应反复协商、协调。确定的规划方案,应提请城市政府进行认真审查,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经审批的规划是进行城市防洪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各有关部门应共同遵守,以充分发挥城市防洪工程设施的功能和效益。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及时对城市的防洪规划进行修订和补充,并报送原审批机关审核。
八、本《编制大纲》是按一般城市防洪规划内容,一般规划报告的章、节顺序制订的,可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增删调整,城市防洪、治涝属公益事业,现阶段一般无财务收益,可着重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价,财务分析和评价可不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管理部分,规划阶段可以简化,已按国家防总要求完成《分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和城建部门完成治涝规划的,这两个规划内容也可以简化。附图只列出基本、主要的,各城市可根据情况增减。附件和专题报告,可根据规划情况,具体确定。
第四篇:城市防洪预案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预案编制大纲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855 更新时间:2008-6-28 13:03:56 【字体:小 大】【关闭
窗口】
城市防洪预案编制大纲
我国现有设市城市670座,其中有防洪任务的城市639座,占城市总数的95%。据不完全统计,城市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66%。
因此,确保城市防洪安全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必须高度重视。1998年长江、嫩江大水,九江市堤防决口,武汉、哈尔滨等城市堤防发生重大险情,直接威胁着城市安全,由于汛前制定了防洪预案,使得抗洪抢险工作组织有序,措施得力,有效地控制了洪灾的扩展和发生。因此,编制城市防洪预案是城市防汛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防洪法》和有关规定,各地防汛部门应组织编制城市防洪预案。为了规范此项工作,统一格式和要求,特组织编写了城市防洪预案编制大纲,供各地参照执行。第一章
第一节 编制依据
《水法》、《防洪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
流域规划及城市防洪规划等专业规划。
巳批准的防洪调度方案、流域防洪预案及上一级或同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防洪预案。国家防总办公室制定的《防洪预案编制要点(试行)》(办河〔1996〕26号)等。第二节 编制目标
从减轻洪水灾害、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洪水,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洪水灾害而预先制定防御方案、对策、措施,给各级防汛部门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提供依据等方面叙述城市防洪预案编制的目标,并对城市防洪预案编制目的、意义、必要性作出简要说明。
第三节 编制原则
贯彻行政首长负责制;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全面部署,保证重点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能调动全社会积极因素。
各有关部门根据防洪预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相应的准备和实施工作。
编制城市防洪预案应密切结合防洪工程现状、社会经济情况以及城市发展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修订、完善。
城市防洪预案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二章 城市概况 第一节 城市经济概况
全市城区人口、面积、产值、固定资产,各种重要设施,包括特大型企业、交通干线、重要军事设施(需保密者除外)等。第二节 城市自然特征
城市地理位置,城区高程范围、地形、地貌特点。
所在流域,与河道、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的相互关系。第三节 洪(涝)水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防洪除涝现状、标准及规划。
现有防洪除涝工程保护范围内及不同频率洪涝水位线下的人口、面积、产值、固定资产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受洪涝制约程度。第四节 洪、涝特征和灾害
洪、涝水特征分析,包括各种洪、涝水成因和组成;洪、涝水发生特点,包括洪水传播时间,主要控制站不同频率洪水水位、流量。
台风、山地灾害特征分析,包括台风、山地灾害发生的类型、特点等。
历史大洪水(包括涝灾、台风和山地灾害等)概况。包括发生时间、洪水量级大小、频率概念、成灾原因、淹没范围、灾害损失等情况(列表)。
第三章 城市防洪工程
第一节 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现状
包括江河、湖海、堤防、城市圈堤、水库等防洪体系现状及防洪标准,在保护城市防洪安全中所起作用(即各种防洪工程的保护范围)。第二节 防洪工程规划建设进展情况
规划标准、建设工期、开工情况、完成情况,已完成的工程对城市防洪安全的作用。
第三节 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存在的主要工程问题及对城市防洪安全的影响城区堤防险工险段和病险涵闸、上游病险水库等的位置、病险程度等(列表说明)。
病险工程可能对城市造成的危害。
主要问题除文字叙述外,还需列表,并在图上加以标注。第四节 违章建筑对河道的阻水影响 包括跨河桥梁、管线、圈圩等。第四章 城市防洪预案 第一节 洪水量级划分
根据城市防洪工程现状,对不同频率洪、涝水进行量级的划分,确定标准内洪、涝水和超标准洪、涝水。
第二节 城市防洪预案涉及范围
城市防洪预案包括防御不同频率洪、涝水(包括超标准洪、涝水)的预案,还包括防御台风和山地灾害的预案。
第三节 标准内洪水防洪预案
标准内不同量级洪、涝水的处理方案、防御对策和措施。
明确防汛抢险责任制、责任人(含通讯联络方式等)和具体的责任目标。
制定相应的洪水调度方案(含水库、分洪、蓄滞洪区运用等)、工程运用措施及操作规程。
对可能出现的工程险情作出相应的抢险预案,包括抢险技术措施、抢险人员组织、物资调配等,特别对可能出现的决口险情,要做好堵口准备和修筑二道防线的具体方案。对决口可能淹没的区域要有发布警报的措施和人员、财产转移预案。
详细分析凋度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报汛通讯、抢险交通、防汛物资、照明设施、抢险队伍组织等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制定应急措施,并落实到具体部门。
第四节 超标准洪水防洪预案
制定相应的防洪调度实施方案,如堤防、水库、涵闸、蓄滞洪区以及其它防洪设施的设计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调度运用规程和调度权限及执行部门等。
确定必要的临时分蓄洪区,并制定相应的人员、财产转移预案。
对蓄滞洪区和易淹及危险(含危房)地区人口、财产转移安置的方案,蓄滞洪区启用时机。调度实施保障措施:责任制,防汛物资的准备和运输,抢险队伍组织及分工,陆地、水面交通管制,社会治安、预警预报等保障措施。
落实重要的铁路、交通干线、石油、电力等设施以及其他重要设施的自保措施。对不同量级超标准洪水淹没面积、灾害损失加以估算。第五节 防台风预案
台风警报的发布方式、内容(包括台风影响范围、台风强度等)和发布权限。
通知和组织需转移人员的具体措施,对于危旧房和危险区的人员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和负责部门。第六节 防山地灾害预案
对可能发生山地灾害地区提出监测措施。预警预报发布部门、发布方式。人员转移安置预案。抢救、善后措施。附 录
附 图:
城市防洪工程布置图 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实施图 洪水风险图
重要险工险段和病险涵闸位置图 重要设施分布图 其它重要的附图 附 表:
城市防洪基本情况表
城市防洪工程病险情况统计表 其它附表
黄河防洪预案
黄河宁夏段防洪预案
一、黄河基本情况
黄河在我区全长397公里,沿黄两岸为著名的引黄灌区,渠沟纵横,灌排方便,灌溉面积645万亩,涉及12个市县区,48个乡镇,人口300万。黄河造就了宁夏平原。两岸平原区土地辽阔,地势平坦,是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全区71%以上的粮食产量和96%以上的工业产值来源于黄河两岸的引黄灌区,宁夏的经济和社会是“唯黄河而存在,唯黄河而发展,唯黄河而兴旺”,黄河宁夏段是一条“金走廊”,宁夏经济就是“黄河经济”。
二、黄河洪水灾害
黄河宁夏段洪水主要来自兰州以上流域的暴雨径流。黄河洪峰流量大于5000秒立米,平均9.5年发生一次,大于6000秒立米,25年一次,大于7000秒立米56年一次。建国前发生大洪水5次,造成冲淹
城池,毁堤陷渠,淹没民舍农田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建国后发生大洪水3次。1981年9月17日洪峰流量6040秒立米,达到50年一遇,灾害严重。
黄河又是世界上有名的多泥沙河流,素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称。中、小水流时,主流摆动频繁,塌毁堤防、民房、沟渠,农田、道路等灾害,年年都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到1998年,共塌毁堤防111.45公里,农田13.3万亩,河滩地18.59万亩,林地2.52万亩,倒塌民房4218间,搬迁人口2.342万,塌断沟渠道路224.50公里,直接经济损失1.5亿多元。
三、黄河治理
1、我区历届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工作,曾多次组织专家,研究治理方案。治理规划经过多年修改完善,1996年在水利部、黄委会的支持下,汇编了“可行性研究”报告,1998年,水利部、国家计委批准,总投资3.18亿元,到2001年底第一期治理工程已完工,正在整理资料,准备通过国家验收。
2、堤防建设
黄河堤宁夏段防设计标准20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5620秒立米,堤防顶宽6米,内外边坡12,堤顶铺碎石。堤防采取国家补助。沿黄12个市县区政府组织动员群众投工投劳,按照设计堤防施工技术规程的要求,完成了435公里的堤防建设任务。同时将937座穿堤建筑物合并改造为297座,对65条排水沟6.25公里堤防进行了加固,堤防植树147万株,对堤防进行了绿化。
3、河道治理
以防洪为主要目的的河道整治,把中水河槽作为整治对象,卫宁河段2500秒立米,青铜峡河段2200秒立米。采用微湾整治方案为主,节点叉河为辅的治理方案,整治河道长267公里,规划96个湾道,其中险工37处,控导工程59处。第一期工程在沿河11个市县区的积极支持配合下,推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工程建设,按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建立了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自治区水利厅组织对第一期工程治理的29个河湾、新建的257道坝垛、加固38道坝垛进行了验收,工程优良率在40%左右。
4.治理效益
①黄河堤防448公里的加高培厚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了沿黄12个市县区135万亩农田,75.5万人;七星、跃进渠等5处引黄取水口;固海、南山台子、扶贫扬黄三座大中型扬水工程水源泵站;跨河9座桥梁及包兰、中宝铁路、109国道、通讯、输电线路,天然气管道等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②中宁泉眼山河段6个湾道的治理,河流水势得到控制,使中宁县城及沿河乡镇村庄农田得到安全保障,明显改善了固海、扶贫扬黄水源泵站引水条件,引水保证率有了明显提高。
③青铜峡细腰子拜险工段的治理,使吴忠市和河东灌区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防洪安全得到保障。
④永宁望洪南方河段的治理,使灌溉近百万亩农田的惠农渠和109国道及沿河村庄、农田得到防洪安全保障。
⑤陶乐东来点河段的治理,塌岸得到遏制,陶乐县城的安全得到保障。
四、黄河宁夏段防洪预案
1、严格行政首长负责制,把责任落实到人。黄河洪峰流量在3000—4000秒立米时,沿黄11个市县区组织防守;4000—5000秒立米时,中卫、吴忠、银川、石嘴山四市组织防守;5000秒立米以上,由自治区组织防守,各级人民政府的首长,要加强对防汛工作的领导,对所管辖地区的防汛工作负总责。紧急时期,必须到岗到位。
2、在黄河紧急防汛时期,各级防汛指挥部必须由人民政府负责人主持工作,组织动员本地区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洪抢险,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听从指挥,承担自治区防汛指挥部分配的防洪的防洪抢险任务。
3、自治区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在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下,按照防汛职责分工,做好各自的工作,切实履行各自承担的职责。
4、强化指挥调度。防汛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求统一指挥,迅速果断决策,不能失误,各级防汛指挥部领导,要全面了解本地区黄河防汛情况,掌握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正确指挥决策,切不可贻误战机,加重灾害损失。
5、做好抗御特大洪水的各项准备,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洪,自治区和各级防汛部门要组织好抢险队伍,要招之即来,来之能战。要准备充足的抢险物料,紧急时要堆放在现场。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是防洪抢险的主力军,各级防汛部门要加强与部队的联系,随时通报汛情、灾情,做好防大汛、抢大险的准备。
6、落实水文、通讯和预警预报工作。在紧急防汛时期,各级水文气象部门要密切注视雨情、水情、汛情的变化,及时准确的做好预报工作,为防汛抢险做好全方位的服务。
五、认清形势,坚持不懈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救大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过:“防范水患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坚持不懈的抓下去。”由于厄尔尼诺现象会改变太平洋季风的强度,使多雨区向太平洋东部偏移,原来干旱的地区,降雨量可能明显增加,甚至形成洪涝灾害。给世界范围内带来严重灾难。我国1998年水灾就是例证。按照洪涝灾害等发生发展规律,黄河周期洪水该来了,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把洪水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宁夏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二○○五年三月
第五篇: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附件2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二○○六年二月
目录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2 城市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社会经济 2.3 洪涝风险分析 2.4 洪涝防御体系 2.5 重点防护对象 3 组织体系与职责
3.1 指挥机构 3.2 成员单位职责 3.3 办事机构 4 预防与预警
4.1 预防预警信息 4.2 预警级别划分 4.3 预防预警行动 4.4 主要防御方案 5 应急响应 5.1 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5.2 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 5.3 主要应急响应措施 5.4 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 5.5 应急响应结束 6 应急保障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6.2 抢险与救援保障 6.3 供电与运输保障 6.4 治安与医疗保障 6.5 物资与资金保障 6.6 社会动员保障 6.7 宣传、培训和演习7 后期处置
7.1 灾后救助 7.2 抢险物资补充 7.3 水毁工程修复 7.4 灾后重建 7.5 保险与补偿 7.6 调查与总结 8 附则
8.1 名词术语定义 8.2 预案管理与更新 8.3 奖励与责任追究 8.4 预案解释部门 8.5 预案实施时间
附
录 附图 2 附表 3 附件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做好城市洪涝、山洪、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城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防洪法》、《水法》、《防汛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制订的有关方针政策;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流域规划及城市防洪规划等专业规划;已批准的防洪调度方案、流域防洪预案及上一级或同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防洪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城市市区内洪水(含江河洪水、冰凌洪水以及山洪等)、暴雨渍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
1.4 工作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坚持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坚持公众参与、军民联防;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原则。城市概况 2.1 自然地理 城市地理位置,地形与地貌特点,城区高程范围,气象水文特征;城市水系与河道、水库、湖泊等情况。
2.2 社会经济
城区现状总人口、非农业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基础设施等。
2.3 洪涝风险分析
暴雨、洪水、风暴潮主要特征、洪水传播时间、城市主要暴雨洪水成因与地区组成,主要致灾暴雨洪水来源及量级、发生频率,城市历史洪水。主要控制站不同频率洪水水位或高潮位、流量。洪水、暴雨渍涝、台风暴潮可能致灾影响淹没范围及风险分析,洪涝风险图。
2.4 洪涝防御体系
城市防洪体系(堤防、水库、湖泊、蓄滞洪区、分洪道等)与城区除涝排水设施(泵站、涵闸等),城市防洪、除涝排水、防台风暴潮现状能力或防御标准。
城市防洪、除涝排水、防台风暴潮的薄弱环节,重要工程险段及病险涵闸,桥梁及河道违章建筑的阻水情况。
2.5 重点防护对象
党政机关要地、部队驻地、城市经济中心、电台、电视台等重点部门和重点单位,地铁、地下商场、人防工程等重要地下设施,以及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生命线工程设施,重要有毒害污染物生产或仓储地,城区易积水交通干道及危房稠密居民区等。组织体系与职责 3.1 指挥机构
城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负责处置城市防洪应急事务,并明确其主要职责。
3.2 成员单位职责
明确防汛指挥机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力求责任明确,分工合理,避免职能交叉。
3.3 办事机构
明确防汛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及其主要职责。4 预防与预警 4.1 预防预警信息
分类明确城市气象、水文、防洪与排涝工程险情、洪涝灾情信息的具体报送内容、负责报送单位、报送时限等,形成规范的信息报告制度。
4.2 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城市洪水(含江河洪水、冰凌洪水以及山洪等)、暴雨渍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严重程度,合理划分预警级别(通常由重到轻分为I、II、III、IV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色表示),确定向社会发布的警示标志。
4.3 预防预警行动
4.3.1 预防预警准备:包括思想、组织、工程、预案、物料和通信准备,防汛检查及日常管理,以及与相关行业应急预案的协调等。
4.3.2 江河洪水预警行动:不同预警级别下江河洪水、防洪工程险情等预警信息的更新、发布、通报等具体要求。4.3.3 山洪灾害预警行动:不同预警级别下与山洪灾害有关的暴雨、洪水、工程险情等预警信息的更新、发布、通报等具体要求;建立水利、国土资源、气象等部门的预警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机制等。
4.3.4 暴雨渍涝预警行动:不同预警级别下暴雨渍涝、排涝工程险情等预警信息的更新、发布、通报等具体要求。
4.3.5 台风暴潮灾害预警行动:不同预警级别下与台风暴潮有关的台风暴潮信息、防洪排涝工程险情等预警信息的更新、发布、通报等具体要求。
4.4 主要防御方案
4.4.1 江河洪水防御方案:根据城市所在的江河防洪预案及相应的洪水调度方案,制订城市市区不同量级江河洪水的防御对策、措施和处理方案,及相应的洪水调度方案(如水库、蓄滞洪区、分洪设施的调度运用等)。其中超标准洪水的防御方案应明确社会动员、临时分蓄洪、群众转移安置等具体措施。
此外,还应针对冰凌洪水以及由于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等造成的突发性洪水,制定相应的洪水防御方案。
4.4.2 山洪灾害防御方案:根据山洪灾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制定不同量级暴雨及其地区组合条件下,山洪灾害专防与群防相结合的防御对策、措施和处理方案。
4.4.3 暴雨渍涝防御方案:制定不同量级暴雨及其地区组合条件下,城市市区渍涝的防御对策、措施和处理方案,包括应急排水、交通临时管制与疏导、工程抢修以及重要保护对象的防雨排涝方案等。
4.4.4 台风暴潮防御方案:制定不同量级台风暴潮条件下,城市应对台风暴潮的防御对策、措施和处理方案,如人员转移的通知与落实、危旧建筑物和重要设施的防护等。应急响应
5.1 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明确城市发生洪水、山洪灾害、暴雨渍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时应急响应行动的分级总数(通常由重到轻分为I、II、III、IV四级),市人民政府及其防汛指挥机构应急响应行动的总体要求,以及应急响应发布单位等。
5.2 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
明确应急响应行动的分级标准及对应的主要行动要求。5.3 主要应急响应措施
5.3.1 江河洪水:明确不同量级江河洪水条件下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包括蓄滞洪区运用的准备和批准权限、进入紧急防汛期的条件和发布权限等。
5.3.2 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明确出现前期征兆及发生险情后的紧急上报规定和应采取的处理措施等。
5.3.3 山洪灾害:明确发生山洪灾害时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包括发布山洪警报的标准及责任单位、人员转移的主要原则、人员紧急抢救与救援等。
5.3.4 暴雨渍涝:明确发生暴雨渍涝时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包括工程调度和设置临时排涝设备的要求及责任单位、发布城市涝水限排指令的权限等。5.3.5 台风暴潮:明确发生台风暴潮时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如台风暴潮监测与警报发布、人员与物资转移、海上作业保护与搜救、重要保护对象的防护与抢险等。
5.4 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
5.4.1 信息报送、处理:明确汛情、工情、险情、灾情(含大面积停电、停水,重大疫情等次生衍生灾害)等信息报送、处理与反馈以及发布的原则和主要要求。
5.4.2 指挥和调度:明确应对灾害的指挥和调度措施,以及发生重大灾害时派赴工作组(含专家组)的要求等。
5.4.3 群众转移和安全:明确群众转移的原则和工作程序,以及相应的安全与生活保障措施等。
5.4.4 抢险与救灾:明确险情和灾情监控、抢护和救援的指导原则、工作程序和总体要求。
5.4.5 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明确确保抢险人员自身安全和受威胁群众人身安全的各项防护与医疗救护措施。
5.4.6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明确对重点地区或部位实施紧急控制以及动员社会力量的条件、权限和要求等。
5.5 应急响应结束
明确应急响应结束的条件和发布程序。6 应急保障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确保预案执行过程中通信与信息畅通的主要保障措施,如党政军领导机关、现场指挥及其它重要场所的应急通讯保障方案,信息数据库建设与网络共享等。6.2 抢险与救援保障
明确抢险救援装备、技术力量、队伍(含专业与非专业队伍)、专家组在管理和启动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包括各类工程、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房屋建筑、交通干线抢险、抢修,以及人员救护等。
6.3 供电与运输保障
明确对抗洪抢险、抢排积涝、救灾现场等供电与运输的主要保障措施、责任单位等。
6.4 治安与医疗保障
明确灾区治安管理、疾病防治、防疫消毒、抢救伤员等保障要求。
6.5 物资与资金保障
明确防汛物资储备管理、调拨程序与调运方式、防汛经费的安排、特大防汛经费的申请等保障措施。
6.6 社会动员保障
明确防汛指挥机构动员社会力量投入防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保障措施。
6.7 宣传、培训和演习
明确城市防洪排涝宣传、市民防洪减灾教育、技术人员培训、防汛减灾演习等保障措施。后期处置 7.1 灾后救助
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救灾工作的要求与职责。7.2 抢险物资补充
明确如何根据防汛抢险物资消耗情况,及时补充抢险物资的具体要求。
7.3 水毁工程修复
明确水利、供水、交通、电力、通信等工程或设施水毁修复的资金来源、时限等具体要求。
7.4 灾后重建
明确相关工程或设施的灾后重建标准、指导原则和实施措施等具体要求。
7.5 保险与补偿
明确保险与补偿的适用条件、承办机构职责和任务、工作原则、工作流程等。
7.6 调查与总结
明确调查与总结的适用条件、承办单位、时限要求和审核程序等。附则
8.1 名词术语定义
对需要诠释的名词术语,给出准确的定义。8.2 预案管理与更新
明确预案管理和更新的具体要求。8.3 奖励与责任追究
明确预案执行过程中相关奖励与责任追究的具体规定。8.4 预案解释部门 8.5 预案实施时间
附
录 1 附图
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选择绘制相关附图,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启动工作流程图,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布置图,主要病险工程分布图,城市洪涝风险图,城区暴雨渍涝点分布图,城市超标准洪水预案实施图等。附表
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选择编写相关附表,如:城市防洪排涝基本情况表,城市防洪工程与除涝排水设施基本情况表,城市防洪相关部门职责分工表等。附件
相关部门、单位的城市防洪应急单项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