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编制大纲[大全]
附件
2011~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编制大纲
一、总则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将农村水电列为周期短,见效快,覆盖千家万户,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更显著的农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连续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要求把农村水电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扩大建设规模。积极开发农村水电,建设中国特色的水电新农村电气化,是我国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直提倡的一条富民惠农政策。温家宝总理指出:“发展农村水电,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在农村水能资源比较丰富的贫困山区,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建设水电新农村电气化,不断提高农村用电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是农村水能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二)新时期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通过加强水能资源规划和管理,规范农村水电开发,引导各方面投资兴建农村水电站,把山区的水能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对促进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统筹城乡、区域、社会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把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列为“十大水利工程”,要求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加快建设步伐。农村水电产业链长,开发农村水能资源既可扩大建材、机电设备等的需求,又可为广大山区农民提供廉价的电力保障,促进家电下乡,繁荣农村市场,对增加就业,拉动内需,以及应对金融危机蔓延和加快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2009年全国农村水电工作会议要求,尽快编制2011~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农村水能资源开发程度较低的地区,重点是加快水能资源开发步伐,落实为农服务的措施。农村水能资源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重点是优化配置农村水能资源,挖潜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011~2020年全国将建成600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和一大批水电新农村电气化乡村。初步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全国建成300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和一批水电新农村电气化乡村。
(三)认真推广我国30年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的经验,积极吸收国际社会的先进理念,通过改革创新不断丰富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内容。在增强市场活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延续和提升中国特色的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成就,实现水电农村电气化的战略转型,扎实推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促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又好又快发展。
(四)2011~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以2010年为基准年(由2009年或最新数据推算),以2015年、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
(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以县(市、区、旗)为单位编制,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拟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乡、村建设的县(市、区、旗)按本编制大纲的要求,编制《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草案)》并填写本县的规划汇总表和乡规划特性表;各省在县规划(草案)等材料的基础上,编制省级2011~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草案)。水利部对各省的规划资料进行审核,编制全国2011~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第二步,待全国总的规划批准后,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省和县再根据分解后的建设任务对上报的规划(草案)进行修订,并执行相应的审批手续。
二、规划的范围和依据
(一)规划范围
1、领导重视,水能资源和水电管理职能到位,机构健全,能有效组织实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配套资金足额到位。
2、以行政村、行政乡为基本单元选择规划区。规划区内应具有可开发电源点或扩建、技改电站。规划区内农村水电发(供)电量占规划区县以下农村用电量的50%以上。
3、水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体制和机制已形成。
(二)规划编制依据
1、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流域、河流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3、河流水力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4、当地电力发展规划。
5、当地国土利用规划。
6、有关水电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等。
三、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通过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优化水能资源配置,促进节能减排,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促进地方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
2、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优先解决农村无电缺电人口用电问题,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
3、科学、有序开发农村水能资源,实现水资源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利用,实现水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4、坚持并网运行,鼓励就近供电、余电上网。不具备并网运行条件的电站,继续坚持自建、自管、自用的开发原 则。
5、坚持独立配电公司方向,提高农村水电现代化水平,加快技术进步的转化应用。
6、多方筹集资金,鼓励农民或集体经济组织参股建设电站。扩建和技改项目应优先选择国有或国有控股的电站。
7、加强农村水能资源规划和管理,支持、引导社会各方面有序有偿有限开发农村水能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四、规划目标
(一)经济目标。到2015年,人均年用电量增长总和不低于25%,县以下农村用电量80%以上由农村水电提供,农村水电站及电网现代化水平达到9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水电税利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0%以上,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二)社会目标。到2015年,乡村通电率达到100%,户通电率不低于99.9%;户均年生活用电量增长总和不低于25%;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三)生态目标。满足生态需水要求,原来不断流的河流无断流干涸;基本巩固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四)管理目标。水能资源开发规范有序,依法管理,杜绝违规水电站;建立鼓励当地农民以各种形式入股办电的政策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出台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地 方优惠政策、措施和办法。
五、电源选点原则
1、应科学开发水能资源,优先开发建设直接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电源工程,因地制宜地扩建、技改增效,提高水能资源利用率,多方面拓宽农村水电服务功能。
2、电源规划方案应与流域规划及电力建设中、长期规划相适应。
3、鼓励建设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入股的电站。
4、应具备应急启动、独立运行的功能。
5、优先选择具备就近供电条件的电站和扩建、技改增效的电站。
6、尽可能建设调节性能较好的水电站。
7、农民居住分散的地区,可考虑开发建设微型水电站等。
六、电网规划原则
1、供配电规划应以负荷预测为基础。应遵循“就近供电、余电上网”的原则,立足当前,满足未来10年发展规划的要求。
2、规划区内无自供电网的供配电规划以电能送出工程或建设自供区电网为主。
3、规划区内有自供电网的供配电规划以改造电网,完善电网结构为主。在技术上应坚持“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满足安全、可靠、经济、灵活等方面的要求。
4、供配电网规划的电压等级以10kV、35kV为主。
5、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的电源点的并网线路,根据情况合理选择。
七、环境影响
1、应符合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维护河流健康,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2、拟定方案使工程在建设期和运行期内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证施工期和运行期环保措施落实。
3、落实节能减排政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八、管理
1、水电行业管理机构健全,职能到位。
2、当地党委、政府重视,建立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协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完善水能资源开发许可、有偿使用和市场化配置制度,建立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强化水电新农村电气化项目管理。
3、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开发农村水电的引导作用,鼓励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以各种形式参股农村水电建设,积极吸收其他资金参与建设。
4、加强水能资源节约、保护、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水能资源。
5、加强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资金管理,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国有水电资产保值增值有法律保障、体制保障、政策保障。
6、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各级水行政主 管部门要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7、农村水电站必须实行安全年检分类制度,按时开展年检分类工作,安全管理责任到位。实行以“两票三制”为中心的安全、文明生产。
九、投资估算
1、投资可按本省水利水电工程有关定额、标准计算,也可根据本地区已审批立项的农村水电投资情况或已建电站实际投资进行估算。
2、计算电源、电网、辅助工程投资和总投资,并按附表的要求分类汇总。
3、工程投资按静态投资估算(不含建设期利息)。
4、各地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分析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十、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主要包括:解决无电村屯和缺电人口,增加户均年生活用电量,解决就业人数,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调节库容,提高流域水电出力,增加灌溉面积,解决人畜饮水等。改善和新建乡村道路,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等。
2、经济效益主要包括:增加发电量,增加用电量,增加人均年用电量,农民增收(包括直接投资办电站、投工投劳增收等),地方财政增收,利税贡献,经济结构调整等。
3、生态效益主要包括:保护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等。
十一、保障措施和建议
1、提出地方政府在政策、机构、人员、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的保障措施。
2、建议。
附:
1、2011~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目录2、3、2011~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附表 2011~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附表说明 附1
2011~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目录
前言
1.1 规划依据
1.2 规划的组织与编制 1.3 规划的主要成果
必须按附表1~9格式列表反映规划主要成果。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及原则
2.1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2.2 规划目标 2.2.1 社会目标
2.2.2 经济目标
2.2.3 生态目标
2.2.4 管理目标规划区选择
3.1 规划区选定原则
3.2 规划区的选定范围
3.3 规划区现状简介
包括自然状况、经济社会状况、水能资源和开发利用情况。要提供规划区水能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情况图表。
3.4 电源状况简介
应包括规划区从“七五”~“十一五”电气化建设电源发展的简要过程,现有电源简况,在建电站简况(可列表反映)。
3.5 电网状况简介
应包括规划区从“七五”~“十一五”电气化建设电网发展的简要过程,现有电网情况,在建电网工程情况(可列表反映)。
3.6 用电情况简介 应包括通电面现状。
3.7 电力企业经营状况简介
应包括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电力企业的职工情况;电力服务体系。
3.8 科技及人员状况简介
应包括农村水电行业的人员状况;科技进步情况。
3.9 主要考核指标状况
确定规划达标年,计算主要考核指标差值(可列表分析)。
3.10 本章应附图
(1)基准年规划区电网地理结线图。(2)基准年规划区电网系统结线图。电源规划
4.1 电源规划原则
4.2 简明地介绍已建、在建电站的基本情况 4.3 电源开发方案的选择(包括电源开发潜力分析)确定新建电站和扩建、技改电站。
4.4 进行达标年电源开发方案的水能计算
4.5 本章应附图
达标年规划区电源地理接线图。供配电规划
5.1 负荷预测
5.1.1 达标年自然增长负荷测算
5.1.2 达标年规划区电网负荷曲线的编制
5.2 供配电规划
5.2.1 供配电规划原则
5.2.2 配电网络及35kV变电站规划
(1)简述配电变的选点方法及各配电变规模的确定原则。
(2)结合供电区的划分,进行35kV变电站及6~10kV线路规划。
(3)进行0.4kV线路改造规划。5.2.3成果汇总
列表给出需新建、技改的电网工程项目,包括建设规模、建设内容、所需建设期限等内容。
5.2.4 本章应附图
(1)达标年规划区电网地理结线图。(2)达标年规划区电网系统结线图。环境影响分析
6.1 规划区环境现状描述
6.2 分析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及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6.3 拟定方案使工程在建设期和运行期内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监督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环保措施的实施。
6.4 提出综合分析结论管理规划
(1)水能资源管理及机构的设置。(2)人才培养。
(3)农村水电技术现代化。(4)农村水电安全监管。(5)农村水电行业协会组建。(6)制度建设方面的内容。8 投资估算
采用现行的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定额编制投资估算。计算电源、电网、辅助工程投资和总投资,并按附表的要求分类汇总。工程投资按静态总投资估算(不含建设期利息)。效益及综合分析
各地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定量分 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分析水电新农村电气化项目建设促进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分析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按附表的要求分类汇总。
9.1 通过项目建设促进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效益分析(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
9.2 社会效益 9.3 经济效益 9.4 生态效益 9.5 综合分析和结论 10 实施措施和建议
10.1 阐明建立和完善农村水电行业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管理体制的措施。
10.2 阐明为实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10.3 提出地方政府在政策、机构、人员、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的保障措施。
10.4 建议
第二篇: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事业发展,规范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项目(以下简称电气化县或电气化建设项目)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已纳入《“十二五”全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以下简称《电气化规划》)的电气化县和电气化建设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第三条纳入《电气化规划》的电源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的要求。
第四条电气化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以地方和社会投入为主、中央补助的政策,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
第二章前期工作
第五条电气化建设项目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履行前期工作程序后实施,要确保前期工作质量。
第六条在项目前期工作和实施过程中,要努力提高科技含量,促进农村水电行业的现代化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七条在《电气化规划》基础上,要以县为单位编制五年规划整体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并会同发展改革部门上报,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商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报水利部备案。实施方案作为电气化县验收的依据。
第八条纳入实施方案的项目要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审批;初步设计报告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审批权限按照各地现行规定执行。
第三章投资计划申报及下达
第九条电气化建设项目投资建议计划由地方根据项目前期工作情况提出,按照管理权限逐级申报,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联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
第十条申报项目投资建议计划应提交以下文件和材料:
1、项目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批复文件;
2、预计投产农村水电装机容量;
3、项目建设资金筹集方案(包括地方财政补助资金承诺文件);
4、项目投资建议计划。
第十一条中央投资实行定额补助和分省切块下达。中央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西部地区县(含参照西部地区政策县)、中部地区县(含参照中部地区政策县)、东部地区县新建项目分别按20%、15%、10%左右分安排,技改项目分别按25%、20%、15%左右分安排。地方应按照不低于中央投资规模的比例落实项目地方财政补助资金,并同步到位。同一个项目安排中央投资原则上不超过3年。
第十二条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对各地上报的项目投资建议计划进行审核,根据国家财力和全国水利建设任务,综合平衡后,联合下达电气化建设项目投资计划。
第十三条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下达投资计划后的1个月内,负责将投资计划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并报水利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项目投资计划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
第十四条各地要严格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项目建设资金。
第四章建设管理
第十五条电气化建设项目严格按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和建设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建设监理制等制度。
第十六条除政府调控项目外,电气化建设项目应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选择确定项目法人。
第十七条各电气化县应成立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电气化县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处理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电气化县及项目建设的组织和管理。
第十八条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的指导和检查监督,对项目前期工作、投资计划管理、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进度等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和存在问题的,要责令限期整改。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和有关单位的责任。考核情况作为安排下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各地要加强工程建设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工程建设情况实行定期报送制度,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每年1月31日前向水利部报送上一的工程建设形象进度、配套资金落实和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第二十条中央补助投资和地方财政补助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属国有资产,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二十一条各地要积极探索电气化建设国家投资形成的收益反哺“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多种形式并开展试点,培育电气化建设在促进农民入股办电、农民增收等方面的典型,并对试点项目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重点倾斜。
第五章验收
第二十二条电气化县建设和项目验收工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程、规范和其他有关规定进行。电气化县和电气化建设项目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发展改革部门进行初步验收,并提出验收申请,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发展改革部门联合进行验收,验收报告报水利部备案。
第二十三条电气化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要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建立长效、良性运行机制。
第六章附 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原出台的《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管理办法》(水电[2006]97号)废止。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各地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第三篇:新农村规划编制概述
新农村规划编制概述
一、基本认识
1、对象的特定性
是特定对象集聚后的地域空间现象,对象:一定的行政管理单元,一般为行政村,一个行政村可能有集中居民点,可能没有,可能有几个,可能只有一个,需要规划分析合理性;
对象特征:具有特定的规模,特定的需求(含户型要求、户型比例、规模等);
2、政策的特定性
农村问题有特定的政策特性;(宅基地管理办法、宅基地建设办法、中心村规划编制标准等)
3、规划协调性
因规划编制的时间一致性问题,特定情况在上位规划编制完成后出现。
二、编制要求1、2、3、规范性 内在逻辑一致 表达准确
三、成果要求
1、明确需求:
宅基地需求、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建筑户型需求、公共绿地需求;
2、明确选址:
本着易操作、与周边环境协调、规模符合要求的原则选址;
3、功能布局划分:
宅基地、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
4、规划总图布局
5、相关分析及市政规划图纸
6、建筑设计相关图纸
第四篇: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章 城 市 概 况 第一节 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自然概况 城市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市区和近郊区的土地面积),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和水文特性(气温、降水、水位、流量、泥沙、潮汐、风暴等)。河流、湖泊、洼地分布和演变概况。
社会经济现状 市发展沿革,人口、工业、农业、固定资产、总产值和利税,该城市在国家、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近期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发展规划。第二节 洪涝灾害
历史上发生的洪、涝等灾害的情况。
主要洪、涝灾害年份的雨情、水情、灾情(淹没范围、水深、淹没历时)、经济损失(直接、间接)无形损失和人员伤亡等情况。第二章 城市防洪、治涝工程现状和问题 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城市防洪现状、治涝能力和标准。
目前防洪、治涝存在的主要问题(工程措施,非工程防洪措施)。第三章 地形和地质 第一节 地 形 地形资料情况。
市区(包括近郊区)地形特点和主要江、河、湖、洼等的分布。主要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建筑物地址的地形特点。第二节 地 质
工程地质勘探、试验资料情况。区域地质、地震基本烈度。
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的工程地质(地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地区和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建筑物的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分布、地下水埋深、补排条件等)。
第四章 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 第一节 设计洪水分析计算 暴雨、洪水资料情况。暴雨、洪水特性。
洪、涝灾害的类型、特点和成因。历史上特大和大洪水特性。
代表站设计洪水的分析计算(洪水位、洪峰流量、不同时段洪水量、洪水流量过程线),控制断面设计洪水。设计洪水水面线分析计算。人类活动对洪水影响的分析研究。第二节 设计高潮位分析计算
潮水位观测和资料情况,潮汐特性。历史上发生的风暴潮的成因主要特性。设计高潮位的分析计算。
第三节 治涝水位分析计算 暴雨、沥涝观测资料情况。历史上发生的大涝的特性。
设计暴雨的分析计算(点暴雨、面暴雨、雨型等)。
设计涝水的分析计算(雨量径流量关系、最大流量、不同时段水量,流量过程线)。洪涝 涝潮遭遇分析。设计外江不位、潮水位分析。
城市建设和其它人类活动对涝水影响的分析研究。第五章 城市防洪规划 第一节 防洪规划的依据
城市所在江河流域的防洪规划,本城市防洪在该防洪规划中的地位和安排。城市总体规划对防洪的要求。第二节 防洪规划的任务
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00年,远期应与江河流域及城市规划相一致)。
防洪标准 根据城市的规模和重要程度,进行技术、经济、政治、社会、环境水平综合分析选定,或按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标准确定。规划的原则 规划的任务
第三节 城市防洪总体规划
历史上本城市防洪方针、对策和防治措施(泄、蓄、分、滞等)研究概况。防洪总体规划方案的拟定(几种可能的方案、近远期结合)。防洪计算(洪水调节、洪水演进等)。总体规划方案的分析比较、推荐的方案。
主要防洪工程设施(水库、堤防、分洪道、滞蓄洪区、河道整治、闸涵等)的规模和主要参数。
防洪规划的实施安排。超标准洪水的对策和措施。第四节 防洪工程设施 主要防洪工程的等级和设计标准。
主要防洪工程设施(水库、堤防、分洪道、滞蓄洪区、蓄纳潮区、挡潮闸、涵闸等)的设计方案。
江河河道(沿海城市的海岸)演变规律,与防洪工程安全有关河段整治和防护设计方案。防洪工程工程量估算,主要工程材料数量,挖压占地和淹没面积移民数量、拆迁的经济设施等。
第五节 清障规划
河道、行洪区主要阻水物及对泄洪、行洪的影响。清障原则和规划,处理方案及措施。有关政策。
第六节 非工程防洪措施
洪泛区、洲滩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分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洪水预报警报系统规划。
洪泛区、洲滩居民的撤退转移、救灾措施。防汛抢险的安排。
关于防洪基金、防洪保险的意见。第六章 城市治涝规划 第一节 治涝规划的依据
城市所在地区、流域的治涝规划。本城市在该治涝规划中的地位和安排。城市总体规划对治涝的要求。第二节 治涝规划的任务
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00年,远期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治涝标准 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研究确定。规划的原则。
基本任务(包括城市污、废水排水任务)。第三节 城市治涝总体规划
涝情分析。洪涝关系。排涝排污关系。治涝的对策和措施(蓄涝、自排、提排等)。
治涝的总体规划方案的拟定(几种可能的方案,近远期相结合)。治涝分区和治涝计算(高水拦截、涝水调蓄、排泄、提排等的安排)。
主要治涝工程设施(截流沟渠、排水管渠、排水涵闸、排涝站、滞蓄涝区)的规模和主要参数(包括承泄区)。
治涝总体规划方案的分析论证,推荐的现实可行的方案。治涝工程实施规划。第四节 治涝工程设施
主要治涝工程设施(截流沟渠、排水渠、闸涵、排涝站、蓄涝区)的等级和设计标准。主要治涝工程设施的设计方案(新建、扩建、改建、加固、隐患、处理等)。
治涝工程设施的工程量,主要工程材料数量,挖压占地和淹没面积移民数量,拆迁经济设施。第七章 工程管理规划 第一节 机构和体制 管理体制和任务。
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配置。第二节 管 理 设 施 水文观测设施。
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观测设施。通讯、信息处理设备。交通、防汛抢险设备。工程管理、维护设施。第三节 管理规章、制度、经费 防洪、治涝工程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工程设施调度运用规程。管理、运行、维修所需经费及来源。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环境现状。
规划方案改善环境的作用分析。
规划方案对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分析、解决和补救的措施和建议。对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第九章 投资和年运行费 第一节 投 资 投资估算的依据。投资估算的方法。
防洪、治涝工程设施等投资估算(静态投资、动态投资)。分期(年)投资安排。
建设投资的分摊和资金筹措方案。第二节 年 运 行 费
年运行费(燃料动力费、维修费、管理费、补偿费等)的估算依据和方法。年运行费估算。
年运行费来源和要求的优惠政策。第十章 效益和经济评价 第一节 防洪、治涝效益
防洪、治涝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直接、间接经济效益)。负效益的分析估算。社会效益分析。
改善生态环境的效益分析。第二节 经 济 评 价 经济评价方法。
经济效果指标的分析计算。规划方案经济合理性评介。有关防洪、治涝经济政策的意见。附件
一、城市规划报告(摘录)
二、江河防洪、治涝规划(摘录)
三、地质报告
四、水文分析计算报告
五、投资估算报告
六、其它重要的调查、分析研究报告 附图
一、城市(包括近郊区)地图
二、主要河道地形图、纵横剖面图
三、历史大洪、涝年灾情图
四、主要水文成果图
五、现状和规划的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分布图
六、主要堤防纵横剖面图(包括地质)
七、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设计图
八、其它重要的附图 专题报告:
一、重要试验报告
二、专题研究报告
三、有关文件、资料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几 点 说 明
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地位重要,为推进城市防洪规划、促进城市的防洪建设,提高城市防洪能力,保障城市的防洪安全,制定了本《编制大纲》。现就有关的几个问题,简要说明如下:
一、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一般情况下同时也存在城市排涝,效区排涝的问题,本《编制大纲》是按编制一般城市的防洪、治涝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拟定的,为简明和突出重点起见,简称为防洪规划。我国的城市很多除普遍存在防洪、治涝问题外,还有山区城市的山洪防治,北方城市的防凌,滨海城市的防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后几种灾害的防治与防洪、治洪性质类似,治理措施类同,关系密切。对此在进行防洪规划时,除结合制订治涝规划外,还应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一并研究上述其它水害的治理规划,编制的《防洪规划报告》应包括相应的有关内容。
二、城市防洪是江河防洪的重点,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城市防洪规划,要以城市所在江河流域的防洪规划和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本依据,防洪规划方案应与上述两规划相协调。尚无防洪规划或规划不完善的城市,可根据城市的防洪要求,在研究江河防洪形势的基础上,编制防洪规划,为制订或修订补充上述两种规划提供依据。
三、城市防洪规划是搞好城市防洪建设的前提,应按有关规程,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达到一定的深度。要做到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其中防洪标准、防洪工程措施的总体规划和各项防洪工程设施应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研究,从各方面综合分析论证,慎重确定或选择;对防洪工程设施和建筑物,要着重研
究其主要结构轮廓,细部问题可待设计阶段进一步研究。近期工程设施是拟先期安排实施的项目,应作为规划的重点,研究宜深入些,远期工程设施研究相对可粗略些,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四、城市防洪规划牵涉许多部门的有关专业,应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的方针政策,遵守有关的法规,按有关专业的规程、规范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规划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妥善处理。规划方案应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被各有关方面所接受,现实可行。
五、防洪标准是城市防洪(治涝)规划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防洪标准高,城市防洪安全度高,需防洪建设投资多;防洪标准低,防洪建设投资少,但防洪安全度低,承担洪灾的风险大。选定合理适度的防洪标准,是个十分复杂而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城市防洪的统一标准,进行城市防洪规划时,可根据城市的规模大小,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重要程度,从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论证,也可参照有关部门(城建、水利水电)现行规定分析选定,市区和近郊区可以分开防护的、可采用不同防洪标准,市区可高些,近郊区可相对低些。近期防洪标准可低些,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提高,防洪标准一般用洪水重现期表示,有的也可以某次大洪水作为防御的对象。
六、可靠充分的基本资料,认真、科学地研究有关问题,是制定城市防洪的基础。应深入调查,广泛搜集整理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资料,认真总结多年来防洪建设的经验教训,分析防洪、治涝工作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较详细的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基本摸清主要的地质问题,必要时应进行补充的洪水调查和地质钻探,使城市防洪规划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对规划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应进行必要的专题研究,为研究防洪对策,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不同,以上基础工作可根据规划工作的需要确定。
七、城市防洪规划牵涉面广,宜由城市的政府或综合规划、计划部门主持,城建、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以及重要的工矿企业单位参加,按规划大纲、分工协作进行,共同完成。规划工作应分阶段逐步深入,部门间的关系和要求,应反复协商、协调。确定的规划方案,应提请城市政府进行认真审查,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经审批的规划是进行城市防洪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各有关部门应共同遵守,以充分发挥城市防洪工程设施的功能和效益。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及时对城市的防洪规划进行修订和补充,并报送原审批机关审核。
八、本《编制大纲》是按一般城市防洪规划内容,一般规划报告的章、节顺序制订的,可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增删调整,城市防洪、治涝属公益事业,现阶段一般无财务收益,可着重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价,财务分析和评价可不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管理部分,规划阶段可以简化,已按国家防总要求完成《分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和城建部门完成治涝规划的,这两个规划内容也可以简化。附图只列出基本、主要的,各城市可根据情况增减。附件和专题报告,可根据规划情况,具体确定。
第五篇:2018年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2018年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建议书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申请报告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市场研究报告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总论 第一节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概况 1.1.1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名称 1.1.2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建设单位 1.1.3电气化工业园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电气化工业园项目性质
1.1.6电气化工业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建设期
第二节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电气化工业园项目编辑依据 1.2.2电气化工业园项目编制原则 1.3电气化工业园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背景 2.1.1电气化工业园项目产品背景 2.1.2电气化工业园项目提出理由 第二节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必要性
2.2.1电气化工业园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电气化工业园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电气化工业园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现状 第二节 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第三节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一节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建设规模 第二节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产品方案
第三节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选址 5.1.1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建设地点 5.1.2电气化工业园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
5.1.4电气化工业园项目选址意见 第二节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5.2.2政策及用工条件 5.2.3施工条件 5.2.4公用设施条件 第三节 原材料及燃动力供应 5.3.1原材料 5.3.2燃动力供应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 第一节 项目技术方案 6.1.1项目工艺设计原则 6.1.2生产工艺 第二节 设备方案
6.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6.2.2主要生产设备 6.2.3设备配置方案 6.2.4设备采购方式 第三节 工程方案 6.3.1工程设计原则
6.3.2电气化工业园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6.3.3建筑功能布局 6.3.4建筑结构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第一节 总图布置 7.1.1总平面布置原则 7.1.2总平面布置 7.1.3竖向布置
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第二节 给排水系统 7.2.1给水情况 7.2.2排水情况 第三节 供电系统 第四节 空调采暖 第五节 通风采光系统 第六节 总图运输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第一节 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第二节 能耗指标及分析 第三节 节能措施分析
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3.2水资源节约措施 8.3.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第一节 项目自然环境 9.1.1基本概况 9.1.2气候特点 9.1.3矿产资源 第二节 社会环境现状 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 9.2.2经济建设
第三节 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9.3.1施工期 9.3.2使用期
第四节 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9.4.3技术规范 第五节 环境保护措施 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第六节 环境影响结论
第十章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第一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0.1.1安全防护 10.1.2劳动保护 10.1.3安全卫生 第二节 消防
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10.2.4消防电气 第三节 地震安全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11.1.2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1.1.3组织机构图 第二节 人员配置
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11.2.2生产班制 11.2.3劳动定员 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
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第三节 人员来源与培训
第十二章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第十三章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第一节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工程总进度 第二节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投资估算依据
第二节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总投资估算
表14-1电气化工业园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第三节 建设投资估算
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基础建设投资估算
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五节 设备投资估算
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第六节 流动资金估算
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七节 资金筹措 第八节 资产形成 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第二节 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节 总成本费用估算
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第五节 现金流量预测 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第六节 赢利能力分析 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第七节 盈亏平衡分析 第八节 财务评价 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
第十六章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风险分析 第一节 风险影响因素 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第二节 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结论 第二节 电气化工业园项目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