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医学名家从医感悟大全
当代医学名家从医感悟
张孝骞院士:
●坐而言,立而行。一个临床医生,他的眼睛必须始终盯住病人,不能有任何松懈。一些医生发生医疗差错,原因往往就是放松了对病人的观察。临床医生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是什么?可以用“勤于实践,反复验证”八个字来概括。勤于实践:深入病房、门诊观察病人;反复验证:把收集到的资料加以综合,并和书本、文献结合起来思考运用。
●因为病人的情况不同,同一种病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会千差万别,临床医生要把自己的基点放在认识每一个具体不同的病人身上。
●病人和医生,是战友,是同志,要善于向病人学习。
●要学好临床基本功,要锻炼观察能力,培养全局观念,掌握临床思维方法。
●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维护病人健康,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医务工作者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外,更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这是基本的、必备的条件。
●仪表端正,和蔼可亲,主动周到,不仅是一般服务态度问题,而且是临床工作的需要。因为良好的医德,是赢得病人信任和协作的必要条件。
●古人云,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了医院,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稍一粗心大意,就有可能致人伤残,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医疗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轻率。
●我虽然从医六十多年,至今不敢忘记“戒慎恐惧”四个字。病人把生命都交给了我们,我们怎能不感到恐惧呢?怎么能不用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呢?
●医学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医务人员不应不懂装懂,更不应知错不改,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对病人健康所应当担负的道义责任。
马遂教授:
●临床医学人才的成长过程是个终身吃苦奉献的过程。这是因为临
床医学是个随时变化的“万花筒”,它既要以经验为基础,又同时兼有科学和艺术的双重特征。实践性是它的第一规律,广泛学科依赖性是第二规律,而综合性是第三规律。上述规律决定了优秀临床医学人才较难成就,需要环境、个人因素皆备,并要有较长周期。
王宁利教授:
●我们现在怎样做医生?我的回答是:用心做医生。医生在行医中,从用手到用心,是检验医生素质的试金石。必须牢记:“医者父母心。”
韦加宁教授:
●多做多传多教,等于活了好几辈子,最重要的是做人。
卢世璧院士:
●医疗无小事;爱伤敬业,乃仁爱之心。父训:小病不轻视,捉个猫儿当虎打。是指对“小事”要像对待大事一样去处理。
●做好一名医生要有学识。年轻医生的知识来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读书、病人、老师。
●医学是经验科学,医学知识必须到临床实践中经受检验才能真正学到手。
吴英恺院士:
●好医生或坏医生的分水岭就在于“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
●做了主治医师、助教、教授或主任医师还得继续提高业务技术,每提高一步都要求在学术上有前进,而且学无止境,不进则退,进则要求克服困难,刻苦钻研,自强不息。
李存江教授:
●正确的临床思维才能成就好医生。
1、正确的临床思维来自博学:会诊中心的教授们都有数十年的苦功夫、坚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密切关注着国际前沿学术动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游刃有余,还对多个相关学科有深入的研究,有的达到精通的程度。善于推理分析是他们的基本功。
2、正确的临床思维来自临床病例:黄克维教授对病人是先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而CT、MRI、其他生化检查报告只是在得出基本诊断结论后,才作为印证结论的参考。这就是之所以成为大专家的一个原因。
3、正确的临床思维来自失误后 的总结:任何有经验的专家都是在无数次失误后成长起来的;专家们娴熟运用临床思维的能力从何而来?来自许多次的失误!关键是失误以后能否认真思考,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好医生都是既有成功的经验,更有失败的教训。
姜泗长院士:
●做一个好医生,不仅要钻研医学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骄者必败,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余宏超教授:
●一个外科医生如果在做第1000次手术时,仍能像做第一例手术那样下功夫,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医生。
汤钊猷院士:
●回顾几十年的历程,对“好医生”我才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医德和医术是医生的灵魂。
贺达仁教授:
●医务工作者应有的医学人文态度:核心是“热爱生命”。
华益慰教授:
●做手术,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对医生来说,做错做坏了一例手术,只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几百几千分之一,而对病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一例失败的手术,影响的不仅是医生本人一生的声誉,也影响到医院的声誉甚至整个行业的声誉。
●如果一个医生把钱看重了,就会把病人看轻。现在,有个别医生经不住诱惑,我愿以我的言行在医德医风上起一点作用,希望有更多令人放心的年轻医生成长起来。
秦伯益院士: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对人才的要求,但首先要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
穆魁津教授:
●当大夫一定要主动找事情做,要善于动脑筋多分析。
陈景云教授:
●你不仅要知道应该做什么手术,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不应该做什么手术。
裘法祖院士:
●医学是要费大精力,下大苦功才能学好的,而且是永远学不完,做不完,永无止境的一门学问和工作。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
●一生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
王士霞教授:
●一位临床医生的认真细心态度是医疗实践的基础,是得出一个正确诊断的保证。这种态度首先表现在仔细认真地询问病史及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上。
王忠诚教授:
●要想做一个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医生,不付出艰苦的劳动、辛勤的汗水、极大的努力,是很难如愿以偿的。
●手术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如果利用手术刀的权利来谋取私利,就不配做一个医生。
韩启德教授:
●要做一个好的临床大夫,如果不懂病人的心理是绝对不行的。
方药中教授: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多学多问,而且不耻下问,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胡亚美教授: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不接触病人成不了好医生,接触病人越多,当好医生的机会越大。
张效房教授:
●我坚持一辈子不收红包,更不会拿回扣,一是不会,二是不忍,三是不能。如果让红包遮住了眼睛,心灵之窗有了灰尘,还能把手术做好吗?
郭春园教授: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该拿的钱,一分也不要拿,可拿可不拿的钱,最好是别拿。否则,不但自己良心不安,还会脏了自己的手,坏了自己的声誉,后悔都来不及了。
刘炳凡教授:
●接受第一次礼物,就会滋生贪婪心,就会把救死扶伤的高尚人道主义,变成了利己行为。
谭日强教授:
●不能乘人之危,向病家索取财物,这是起码的医德。
汪忠镐教授:
●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医生,就要先培养自己的医德,有了良好的医德,就会不断琢磨技术,医技自然也就提高了。
易为民教授:
●我从医近40年,没有拿过病人一分钱,我常跟大夫们讲,看看这些农民兄弟,他们是卖猪卖牛卖了鸡蛋,甚至是借钱来看病的,我们做医生的,收红包等于是给他们雪上加霜,也等于降低了自己的人格。
钟南山教授:
●患者,养生之父母也。
●医德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只是服务态度。
傅培彬教授:
●做医生、护士,就应该有一颗母亲的心,医生、护士应该是爱的化身。
李月华教授:
●工作哪能停?!心跳不停,工作就不能停。
赵炳南教授:
●医生掌握的是病人的生命,要以济世救人为宗旨,尽自己所能及的技术,想方设法解除病人的痛苦,这是医生的天职。
周礼荣教授:
●我时刻警告自己:第一想到,假如我是病人,自己有病痛,希望医生如何做;第二想到,假如病人是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他们身患病痛,我将怎么做。因此,凡是对抢救病人有利的,即使要冒极大的风险,也坚决去做;凡是对自己有利而对病人不利的,就坚决不做。
●医生的无知会给病人带来灾难。一个医生,在疾病面前束手无
策,那是失职和羞耻,也是医生最大的痛苦。
周华康教授:
●临床临床,就要亲临病床,亲手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古代医学先辈至理名言
希波克拉底(古希腊):
●医生有三大宝:语言、药物、手术刀。
盖伦(古罗马):
●作为医生,不可能一方面赚钱,一方面从事伟大的艺术——医学。
迈蒙尼提斯(古阿拉伯):
●要有爱护医道之心,不因贪欲、虚荣、名利,而忘却为人类谋幸福之高尚目标;要集中精力和时间使学业日进,见闻日广;要诚心为病人服务,善视世人之生死,以身殉职,不分爱与憎,不问富与贫,凡诸疾病者,一视如同仁。
胡弗兰德(德):
●医生活着不是为的自己,而是为了别人;病人是医生服务的对象,绝不能玩弄他们;医生在病人面前,该考虑的是他们的病情,而不是病人的地位和钱财;医生在行医过程中应通过言语和行动来赢得病人的信任;医生必须认真检查病人,及时解除病人的痛苦;不要告诉病人已处于无望的情况;尽量减少病人的医疗费用;了解人和人的心理状态,尊重和爱护同行。
李时珍(明):
●医者,当以慈悲为怀,以德为天,然后以其技。
孙思邈(唐):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生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尊卑,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
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具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
龚廷贤(明):
●医道,古称仙道也,原为活人。今世之医,多不知此义,每于富者用心,贫者忽略,此固医者之恒情,殆非仁术也。以余论之,医乃生死所寄,责任非轻,岂可因其贫富而我为厚薄哉?
张仲景(东汉):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杨泉(晋):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今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贯微达幽,不失细小,如此乃谓良医。
刘勉(元末明初):
●富者我不贪其财,贫者我不厌其求。
费伯雄(清):
●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私利而学医则不可。
徐大椿(清):
●吾愿天下人,断不可以为起死回生之药必服之。医者必审其病实属纯虚,非参不治,服必万全,然后用之。又必量其家业尚可以支持,不至用参之后死生无靠,然后节省用之。一以惜物之力、一以全人之命、一以保人之家。
●名医之治病,较之常医难也。知其难,则医者固宜慎之又慎。
李梃(明):
●治病既愈,亦医家份内事也,纵守清素,籍此治生,亦不可过取重索,但当听其所酬,如病家亦贫,一毫不取,尤见其仁且廉也。
陈实功(明):
●凡乡里同道之士,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
希波克拉底誓言
希波克拉底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医学范围,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支不灭的火炬。希波克拉底誓词几乎成为职业道德、事业良知的代名词。希波克拉底誓言内容如下:
医神阿波罗、埃斯克雷彼斯及天地诸神作证,我——希波克拉底发誓:
我愿以自身判断力所及,遵守这一誓约。凡教给我医术的人,我应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尊敬他。作为终身尊重的对象及朋友,授给我医术的恩师一旦发生危急情况,我一定接济他。把恩师的儿女当成我希波克拉底的兄弟姐妹;如果恩师的儿女愿意从医,我一定无条件地传授,更不收取任何费用。对于我所拥有的医术,无论是能以口头表达的还是可书写的,都要传授给我的儿女,传授给恩师的儿女和发誓遵守本誓言的学生;除此三种情况外,不再传给别人。
我愿在我的判断力所及的范围内,尽我的能力,遵守为病人谋利益的道德原则,并杜绝一切堕落及害人的行为。我不得将有害的药品给与他人,也不指导他人服用有害药品,更不答应他人使用有害药物的请求。尤其不施行给妇女堕胎的手术。我志愿以纯洁与神圣的精神终身行医。因我没有治疗结石病的专长,不宜承担此项手术,有需要治疗的,我就将他(她)介绍给治疗结石的专家。
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也无论需诊治的病人是男是女、是自由民是
奴婢,对他们我一视同仁,为他们谋幸福是我惟一的目的。我要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不做各种害人的劣行,尤其不做诱奸女病人或病人眷属的缺德事。在治病过程中,凡我所见所闻,不论与行医业务有否直接关系,凡我认为要保密的事项坚决不予泄露。
我遵守以上誓言,目的在于让医神阿波罗、埃斯克雷彼斯及天地诸神赐给我生命与医术上的无上光荣;一旦我违背了自己的誓言,请求天地诸神给我最严厉的惩罚!
(四)、医学日内瓦宣言
医学日内瓦宣言(1969年修订),全文如下:
“在我吸收为医学事业中的一员时,我严肃地保证将我的一生献于为人类服务。
我对我的老师给予他们应该受到的尊敬感恩。
我将用我的良心和尊严来行使我的职业。
我的病人的健康是我首先考虑的。
我将尊重病人所交给我的秘密。
我将极尽所能来保持医学职业的荣誉和可贵的传统。
我的同道均是我的兄弟。
我不允许宗教、国籍、政治或社会地位来干扰我的职责和我与病人之间关系。
我对人的生命,从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胁下,我决不将我的医学知识用于违反人道主义规范的事情。
我出自内心和以我的荣誉,庄严地作此保证。”
医学生誓言
1991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医学生誓言”内容如下:
健康所系,性命所托。
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专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学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苦,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第二篇:当代法学名家
当代中国法学名家及其毕业院校、简析
各名家毕业的院校在其名字后的小括号中注明。其中,中国政法大学简称法大,包括其前身北京政法学院、中央政法干校;西北政法大学简称西法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包括其前身湖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简称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校依通行简称。
一、两批“当代中国法学名家”全名单及其主要治学领域、毕业院校
(一)首批“当代中国法学名家”名单(191位)
(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
1、法学理论:
付子堂(西政、北大)葛洪义(西法大)公丕祥(南京师范学院、人大)郭道晖(清华大学电机系)郝铁川(河南大学、华师大,史学专业)贺卫方(西政、法大)李步云(北大)李 林(西政)李 龙(武大)刘 瀚(人大)刘作翔(西法大、社科院)吕世伦(人大)沈宗灵(复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石泰峰(北大)舒国滢(法大)孙国华(人大)孙笑侠(杭州大学、武大、社科院)王晨光(北大、美国哈佛大学)谢 晖(西法大、山东大学)徐显明(吉大、武大)信春鹰(女,吉大、社科院)张文显(吉大)朱景文(人大)卓泽渊(西政)
2、法律史学:
陈盛清(中央政治学校)范忠信(西政、法大、人大)高 恒(武大)韩延龙(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何勤华(北大、华政)怀效锋(西政、法大)霍存福(吉大)刘海年(人大)倪正茂(复旦)蒲 坚(人大)邱远猷(西政、人大)吴建璠(北大)武树臣(北大)杨一凡(法大、社科院)杨永华(北大)俞荣根(西政、社科院)曾宪义(人大)张晋藩(人大)朱 勇(安徽大学、法大)
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陈云生(法大、社科院)方世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大)韩大元(吉大、人大)胡建淼(杭州大学、法大)胡锦光(人大)江必新(西政、北大)姜明安(北大)罗豪才(北大)马怀德(北大、法大)莫纪宏(北大、社科院)浦增元(东吴大学)童之伟(武大)王名扬(武大、国立中央大学、巴黎大学法学院)王叔文(川大、苏联莫斯科大学)吴家麟(北大、人大)肖蔚云(北大、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许崇德(复旦、人大)杨海坤(人大哲学系)应松年(华政)袁曙宏(安徽大学、北大)张光博(东北行政学院、人大)张庆福(北大、社科院)张树义(北大、法大)周叶中(武大)朱维究(女,法大)
4、刑法学:
曹子丹(法大、苏联列宁格勒大学)陈明华(西法大、法大)陈兴良(北大、人大)陈泽宪(西政)储槐植(法大)高铭暄(北大、人大)顾肖荣(上海社科院研究生部)何秉松(北大)何 鹏(国立东北大学、东北人民大学)姜 伟(人大)康树华(中央政法干部学校)梁华仁(法大)罗大华(华师大教育系)马克昌(武大、人大)欧阳涛(法大)曲新久(法大)阮齐林(西政、法大)苏惠渔(北大)孙 谦(吉大)王作富(人大)张明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智辉(西政、人大)赵秉志(郑州大学、人大)周道鸾(北大)
5、民商法学:
崔建远(吉大)范 健(南京大学)顾功耘(北大)关 怀(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郭明瑞(北大、人大)江平(前苏联莫斯科大学)梁慧星(西政、社科院)刘春田(人大)刘凯湘(西政、北大)龙翼飞(吉大、人大)马俊驹(法大)沈四宝(北大)石少侠(吉大)司玉琢(大连海事大学)孙宪忠(西法大、社科院)覃有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保树(法大)王家福(北大、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王利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大)王卫国(西政、法大)魏振瀛(北大)巫昌祯(人大)吴汉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大)吴焕宁(女,东北财经学院)夏吟兰(女,法大)徐学鹿(人大)杨大文(人大)杨立新(通化师范学院、法大)杨振山(法大)尹 田(西政)赵旭东(西政、法大)赵中孚(朝阳大学、人大)郑成思(法大)
6、诉讼法学:
卞建林(法大)常 怡(人大、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陈光中(北大)陈桂明(西政、法大)陈瑞华(法大)陈卫东(法大、人大)程荣斌(人大)崔 敏(北大)樊崇义(法大)顾培东(西政)江 伟(人大)景汉朝(西政、北大)李 浩(安徽大学、西政)刘家兴(西政)龙宗智(西政)沈达明(上海震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沈德咏(江西师范学院、法大)宋英辉(河北省师范学院、法大)谭 兵(北大)谭世贵(西政、人大)汤维建(苏州大学、法大)田平安(北大、西政)汪建成(北大、人大)王国枢(北大)王敏远(西政、法大)王亚新(北大、日本京都大学)徐静村(西政)严 端(女,法大)杨荣馨(人大)张卫平(西政)周国均(法大)左卫民(西政)
7、经济法学:
李昌麒(西政)刘隆亨(北大)刘文华(东北人民大学、人大,注:东北人民大学为吉大前身)漆多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邵建东(南京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史际春(安徽师范大学、上海社科院、人大)徐 杰(法大)杨紫烜(北大)张守文(北大)种明钊(西政、川大)
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吕忠梅(女,北大、武大)
9、国际法学:
曹建明(华政)陈 安(厦大、复旦)董立坤(北大)龚刃韧(北大、日本北海道大学)韩德培(中央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黄 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大)李双元(武大)梁 西(武大、人大)刘楠来(人大、前苏联莫斯科大学)饶戈平(北大)芮 沐(上海震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邵 津(浙江英士大学法律院)史久镛(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万鄂湘(武大、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余劲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大)曾令良(武大、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张乃根(华政、复旦)周忠海(北大)
10、军事法学:
丛文胜(吉大、东北师范大学)顾德欣(山西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外交学院)李 昂(法大)图 们(中央人民公安学院、中央党校)张建田(西政)
(二)第二批“当代中国法学名家”名单(25位)(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骧聪(人大外交系、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教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王人博(西政、法大)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宪法学
王立民(华师大、华政)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法律史学
王振民(郑州大学、人大)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王晓晔(女,内蒙古师范大学、人大、德国汉堡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教授 经济法学
米 健(兰州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民法学
孙长永(安徽师范大学、西政)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诉讼法学
刘剑文(安徽财贸学院、法大、武大)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经济法学李昌道(人大)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诉讼法学
李曙光(华政、法大)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经济法学
陈 甦(辽宁大学、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教授 民商法学陈小君(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民商法学张 军(吉大、人大)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博士 刑法学
张中秋(华政、法大)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法学理论
张希坡(人大)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法律史学
肖永平(西政、武大)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国际法学
范 愉(女,陕西师范大学、人大、日本国立名古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法理学、比较法学
季卫东(北大、日本京都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法学理论、比较法学
林来梵(日本立命馆大学)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 法学理论、宪法学贾 宇(西法大、武大)西北政法大学教授 刑法学
黄 风(法大)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 刑法学曾华群(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教授 国际法学廉希圣(人大)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宪法学
蔡守秋(武大化学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潘汉典(东吴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比较法学
二、上述名录简析:
(一)各名家目前在各院校的分布(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
法大35名,人大29名,北大25名,中国社科院24名,清华10名,西政9 名,武大7名。排列在后的其他院校略。
(二)各院校毕业的名家人数(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
人大52人,北大48人,法大45人,西政35人,武大19人,吉林12人,中国社科院11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9人、华政7人、西法大6人。排列在后的其他院校略。
(三)“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中未入选“当代中国法学名家”的学者名录
中国法学会于1995年、1999年、2002年、2004年,2006年已五次开展评选“杰出青年法学家”活动(笔者注:其中第二届、第三届又名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在这些入选的50名学者中,曹明德、孔祥俊、刘俊海、蒋新苗、薛刚凌、姚建宗、杨 松、汪习根、夏勇、沈木珠(女,据悉涉学术剽窃丑闻)、张新宝、蔡定剑、吴大华、邱兴隆、**、薛虹(女)、卢建平等17人未入选“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四)政界中的名家
公丕祥(江苏高院院长)、信春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
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文显(吉林高院院长)、江必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罗豪才(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袁曙宏(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姜伟(黑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孙谦(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景汉朝(最高人民法院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吕忠梅(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曹建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史久镛(联合国国际法院前院长)、万鄂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图们(原中央军委法制局局长,少将)、张军(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德咏(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郝铁川(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
其他在政界挂职或曾任要职的名家也不在少数,如张智辉(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杨立新(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民事行政检察厅厅长)、俞荣根(曾任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宋英辉(挂职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赵旭东(挂职最高人民检察院民行厅副厅长)等。另外,中央党校副校长石泰峰、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都位居副省部长级。
(五)名家的特殊情况
在名家中,有25人毕业于国外高校。这些高校集中于前苏联、美国、日本、法国和德国。尤其是莫斯科大学、列宁格勒大学、巴黎大学、京都大学等。在名家中,从非法科院校考入法科院校的,来自师范类院校的较多。在名家中,郭道晖、郝铁川、杨海坤、蔡守秋等人并非法律科班出身。在名家中,女性仅有约9名,占名家总数的比例不会超过10%。
此外,上列名家中有众多上世纪40年代之前出生者,其中不少已经去世。
(六)名家的总体成长趋向
对于中国大陆现有的所谓法学名家,褒贬不一,许多人质疑中国有真正的法学大师。但评选的事实既已产生,就不妨以之为基础做些分析。从名单分析,名家总体上集中于传统的法学界“五院四系”,但其实最集中于京城,人大、北大、法大傲视群雄。特别是培养法学专业的研究生方面,这三所高校的实力是其他院校难以望其项背的,而西政、武大、吉林等校培养的名家主要是其本科毕业生。在中国国情下,未来法学专业的学生成长为名家的,仍会高度集中于人大、北大、法大这三所京城高校。清华的潜力不可限量,但显然需要较长时间的积淀。
第三篇:感悟名家
感 悟 名 家
金明实验中学
董爱萍
11月27日,金明区四个中学八名语文老师在周老师的带领下,到济南参加“第五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我们是带着期待来的,来学习名家,进而提高自己。
一下车,就感受冬天的寒威,而非老舍先生所说的温晴。但设在经贸学校的会场,却坐得满满当当。来自全国和地的语文老师汇集在一起,台上尽是些我们早就耳闻的中学语文界的名师,有韩军,余映潮、程红兵、程翔和潘宏达和王君等,还有一些语文研究的专家,最有名的要数参与编写教材的孙绍振老师,还有专门做公益事业的残疾女孩董明。看到他们,我们心中满是期待,想着这次一定不虚此行。
几天学习下来,我感触很深。
首先,老师要有教育的情怀和远见。这最初的感悟来自刘建宇老师题为《课堂价值文化的探索实践与反思》的演讲。他一针见血地点出了,目前的改革只能称“教学改革”而“教育改革”。这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后者还关注学生的价值观与思维方法。确实,作为教育者,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只短视的、功利的,关注学生的“全人的价值观”才是真正的教育。他是一名数学老师,不但做到了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的能力,最难得的是能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他认为“课堂教学是嵌入灵魂的管理”,“把学生当做巨人唤醒”,“价值追求是优质课堂的核心”。这是一种做教育的成熟的、理性的态度。我在反思我的教学行为,是不是很多忽略了课堂的价值追求?尽管老师处于教学成绩、个人名利、社会评价的层层束缚之下,我们做老师的还是要保持刘建宇老师这样的高度,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的高度。
除了刘老师带来的启发,还有令人敬佩的董明老师。虽然她很年轻,但我们都要恭恭敬敬地称她为师。她的经历坎坷,命运多舛。6岁进入跳队,与郭晶晶、伏明霞都是队友,很有跳水天赋。9岁时为了避让队友摔成高位截瘫,全身只有眼睛可以眨一眨,医生多次给她下病危通知书,小小的心灵痛苦地挣扎在生死之间。巨大的痛苦让她深思生命的意义,乐观顽强的她向生命挑战。用了10年的时间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并自觉了英语和日语,并进入大学学习。她自学了心理学,成了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她让父亲背时着她到家住八楼的一位残疾人家中开导劝慰,给他带来许多快乐和生的勇气,使她感受到被人需要的快乐。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时刻,都能看到她做志愿者的身影。她在付出的人生经历中感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和幸福。她没有多说她生活中的种种烦恼,我们可以想象,常人尚且觉得生活的不易,更何况是她,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我微笑,并不代表我没有痛苦,只是我不愿冷落幸福”,这是她在痛苦中追寻幸福的动力。听起来有点心酸,但我们从她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乐观与奉献。她让我们思考应该怎样珍惜人生,让我们明白让别人幸福也可以让自己幸福。她是一个精神的巨人,我要把她的故事告诉我的学生,用她坚强与不屈的精神去滋养学生的心灵。
其次,我还感受到,老师要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名师的课堂确是异彩纷呈。韩军老师把《雷雨》上成了文学赏析课。他从周朴园和鲁侍萍名字开始说起,串起了整个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作品主旨,角度够独特,可见他对原著钻研之深。又从曹禺的写作目的出发,阐释了作品听内涵,关注人物命运而非简单的是非评判。再加上他充满情感的人物对话让观众感悟极深。山东名师,年轻老师潘宏达执教的《喂——出来》,也是有声有色,详略有致。学生们在他的引导下“说情节-—论人物——究主旨”,学生明白了,体悟了文中的“洞”,其实是“人类的欲望之洞”。小说的结尾是在警示人类,但潘老师却又带领学生研读题目,并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想告诫我们什么?”并让学生补充“出来吧——”学生们补出了“善良、良知、坦诚、正义……”收束很漂亮!余映潮老师是大家,我本人也借鉴过他精彩的教学设计,也算是他未曾谋面的学生。这次再听他的课,收获同样很多。一首浅显的小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他采用了他常用的板块式教学,“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讲一讲”,出色地完成了诗歌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和口语交际的内容。学生当堂会背诵,并写出了微型演讲稿并在班上展读。真可谓容量丰富,形式清新,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培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专业素养,独特的创新能力。见贤思齐,他们的高度我们一时还无法企及,但我们会沿着先行者的脚步前进!
第三,我悟到老师要有足够的教育教学艺术。教学是我们日常化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容易产生倦怠。老师无精打采了,学生肯定也昏昏沉沉了,教学也就难有成绩了。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名家们的方法也各有不同。程翔老师很朴实,讲《雷雨》从讲“话剧”的“话”开始,本色却不失吸引力。“话”、“话题”,都是学生们很熟悉的,老师一步一步把话题引向“对话组,对话段,对话篇”,非常自然。王岱老师讲《项琏》,却从一个问题“你一个走路时,摔倒过吗?当时有何念头?”开始,从学生各式各样的回答中,引出小说的教学。出人意料又轻松有趣。以上是教学的艺术,还有教育的艺术。既然是艺术,就需要创新。大师们的方法确实会给我们很多启发和借鉴,但远远不能保我们永远无忧。这还需要老师多多观察,时时思考,才能找出有益、高效的教育之法。
五天的学习结束了,给我们的启迪却不能磨灭。教育是创造性的工作,创造需要不断学习新知,积累学养;创造需要结合实践,不断思考,推陈出新。
第四篇:当代书法名家鲁泽
鲁泽
收藏中国
国家一级美术师
启功先生入室弟子
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
启功艺术研究会名誉理事
北京清风书院副院长
鲁泽,祖居河北廊坊,自幼喜爱书画,5岁执笔,1999年拜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为师研习瘦金体书法。二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充分继承了启功先生书法的精髓,终于成为当代中青年书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运笔自如,力透纸背,将传统书法造诣发挥到了极致,中国原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看到他的字都感叹“有筋有骨,锋芒毕露,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获奖情况
2002年8月 书法作品获第六届国际书法大赛银奖
2003年3月 书法作品获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2002年12月 书法作品获全国书法大赛金奖
2003年8月 书法作品获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
2004年7月 获世界华人百杰书法家称号
2007年1月 书法作品获迎奥运促和谐文明楷模书法大赛金奖
2008年8月 获和谐奥运书法大赛银质奖
2009年6月 获全国著名书画家邀请展特等奖
2010年11月 当选河北省书画名人
2013年3月签约收藏中国网成为特聘书法家
2014年5月在北京国粹苑艺术馆举办“翰墨留香”个人书法展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活感悟
我们是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吗,我们怎么定位我们自己,社会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定论,我们现在处于社会最中间的力量,我们没有那些高校学生的素质,那种高端的觉悟,但我们也没有社会上人们想的那么低俗。就像一个组织,有领导者,有创新者,有实施者,我落实者。领导的人总是会说从大局出发,创新的人无论做了什么总是有理由的,给实施的人他们剩下的只有坚持,毅力,落实的人就只能默默的付出。
我不否认有的大学生的大学生活过的毫无意义,但那些给出结论的人们,又有几个拥有自己的大学生活,他们都没有拥有过又拿什么给别人下结论,也许当他们拥有的时候还不如现在大学生做的,不要把你偶然看到的那些领人可耻,厌烦的事情用它来定义所有的人。就是那些曾经拥有过大学生活的人,你们又有什么说的呢,你们那个时代和现在的时代是完全不同的,你们在大学生活中身边的人,身边的环境对你们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在看看现在这个社会,你的出身,你的社会背景,你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对你从满的诱惑,大学生对这些东西的免疫力又有多少,他们这么多年都是在学院里按部就班的上了大学,对社会没有一点经验,有对社会从满了一个好奇心,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他们可能把握自己吗,可以很好的控制吗?当一切已经有了结果,你们这些评论的人就只会下那些结论吗?如果你的大学生活是在现在你敢说你就能做的比他们好吗?如果你说你能,你那身证明。那你们又看没看见大学生为了他们的梦想去努力的过程呢?他们为了自己的孝心可以去做家教,去做销售员,他们就是想让
自己少花一点钱,这些你们没有看到吗?
我相信我自己的能力,在这种“填鸭式”教育下我们面对的是我们以后生活中用到的,必须要去学习的,因为为了活着,我们必须有一样能养活自己的本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有自己的兴趣,我喜欢车,从两个轱辘的到十几个二十几个的,我都喜欢,这种与生俱来的兴趣怎么都不会磨灭,我喜欢看车,摸它,坐在上面会让我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我喜欢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喜欢它没有理由。看见别人都拥有了自己的一辆车的时候我很羡慕他们,虽然我的父母也都有车,但那不是我的,我也很喜欢它们,但更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辆,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自己能够按着自己的想法制作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那种感觉我想会无与伦比的刺激,也是一种成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