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采购制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政府采购制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政府采购制度是西方国家公共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国家公共财政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出台,我国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政府采购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观念上没有转变,配套措施尚不健全,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另外,某些法律条文规定的不明确、不具体,原则性强,弹性大,容易造成执行中的主观臆断。由此可见,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只是初具雏形,整个体系还相当不完善、不健全,带来了改革的空间。我国政府在WTO 谈判中虽未明确承诺在近期开放政府采购市场,但从实际情况看,受经济全球化影响,中国与各《政府采购协议》成员国缔约已在所难免。而将我国政府采购现状与该协议具体规定相比较,不难发现中国政府采购正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步入“十三五”规划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在经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深刻调整,对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整合等一系列新情况,政府采购制度如何进一步完善,如何积极有效
应对新变化、新情况,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仍然需要继续探讨和加深认识。
一、我国政府采购及政府采购制度现状
(一)政府采购的内涵
政府采购,也即一般意义上的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制度,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招标方式为主的政府采购制度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套完整的制度规范,其核心是公开、公正和有效竞争。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有效遏制采购活动中的腐败行为,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预算约束力,化资源配制的重大举措。它不仅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途径,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政府采购制度对于政府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及特定的社会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政府采购的基本特征
一是资金来源的公共性。政府采购的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和需要由财政偿还的公共借款,其最终来源为纳税人的税 收和政府公共服务收费。
二是采购主体的特定性。政府采购的主体是依靠国家财政资金运作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
三是采购活动的非商业性。政府采购不以盈利为目的,也不是为卖而买,而是通过买为政府部门提供消费品或向社会提供公共利益。
四是采购对象的广泛性。政府采购的对象既可以是标准产品,也可以是非标准产品;既可以是有形产品,也可以是无形产品;既可以是价值低的产品,也可以是价值高的产品;既可以是军用产品,也可以是民用产品。为了便于管理和统计,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按性质将政府采购对象分为货物、工程和服务三大类。
五是政策性。政府采购的主体在采购时不能体现个人偏好,必须遵循国家政策的要求,包括最大限度地节约支出,购买本国产品等。
六是规范性。政府采购要按有关政府采购的法规,根据不同的采购规模、采购对象及采购时间要求等,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每项活动都要规范运作,体现公开、竞争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七是影响力大。相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政府的购买力
巨大,在很多国家,政府采购的金额一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以及公众的生活环境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
(三)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
政府采购的原则是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制定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实施政府采购活动以及管理政府采购事务所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1.公开透明原则。
公开透明原则,是指有关采购的法律、政策、程序和采购活动对社会公开,所有相关信息都必须公之于众。政府采购的实质是社会的公共采购,是采购机关使用公共资金进行采购,因此它必须对社会公众负责,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在政府采购中贯彻公开透明原则,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的前提,有助于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减少和消除“暗箱操作”给国家和公民利益带来的损害,使得政府公共支出渠道更加通畅透明。公开透明原则应当贯穿于政府采购全过程,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公开的内容; 应当公开的政府采购信息包括政府采购法规政策,集中采购目录、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招标投标信息,供应商不良
行为记录名单等内容。二是公开的标准;政府采购公开的信息应当符合内容真实、准确可靠、发布及时、便于获得查找等标准。三是公开的途径;政府采购信息应当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上向社会公开发布。
2.公平竞争原则。
公平竞争原则要求政府采购活动在确保公平的前提下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因此,公平竞争原则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竞争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原则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机会均等,即政府采购应允许所有有兴趣参加投标的供应商参与竞争,政府采购主体不能无故将希望参加政府采购的供应商排斥在外;二是待遇平等,即政府采购应对所有的参加者一视同仁,给予其同等的待遇,比如资格预审和投标评价应对所有投标人都使用同一标准,采购机构向所有投标人提供的信息都应一致等。公平性原则是实现采购目标的重要保证。竞争只有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才能确保提供质优价廉产品或服务的投标商最终赢得标的,从而促进政府采购经济有效目标的实现。
3.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主要指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相对于作为投标 人、潜在投标人的多个供应商而言,政府采购主管部门相对于作为被监督人的多个当事人而言,应站在中立、公允、超然的立场上,对于每位相对人都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而不厚此薄彼,因其身份不同而施行差别对待。
4.诚实信用原则。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需要以当事人的诚实信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诚实信用原则约束的是政府采购活动中的各方当事人,一方面,要求采购主体在项目发标、信息公布、评标审标过程中要真实,不得有所隐瞒;另一方面,也要求供应商在提供物品、服务时达到投标时作出的承诺,树立相应的责任意识。
(四)我国政府采购的产生和制度的形成
“新秩序不可能代表与过去的完全决裂。它必须从现有各种安排里面发展出来,从而到最后,将会有更多旧观念、态度和制度融合到未来秩序中去。”政府采购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政府采购制度则是国家对政府采购行为的规范化管理而形成的。随着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政府采购由封闭走向开放,成为世界贸易自由化的一个重要领域。
1.政府采购的产生。
自从人类社会开始从事商品交换活动,采购就随之产生。当时的采购主体主要是个人、家庭和原始部落。随着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发展,采购主体日趋多元,出现了政权机构、企业、团体等采购主体。
2.政府采购制度的形成。
政府机构开始就政府采购问题进行制度建设和机构建设,标志着政府采购制度的初步形成。20 世纪以后,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采购制度也进入了完善时期。政府采购的发展与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自由市场经济时期,市场是作为“看不见的手”被认为是唯一的,也是最佳的资源配臵方式,但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经济大萧条诞生了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宏观经济理论,该理论着重强调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从此以后,政府采购作为政府的一项经济手段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由于政府采购规模的迅速扩大,对社会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为了兴利除弊,各项有关政府采购的法规便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五)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现状
对于我国政府来说,推行法制化、现代化的政府采购制 度是一个崭新的国家财政管理概念。我国的《政府采购法》于2002年6月29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自2003年1月1日正式生效,我国采购制度领域始有了自己的基本大法。随着近年来的实践,我国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
1.以《政府采购法》为核心的政府采购制度法律框架初步形成。在中央,财政部陆续颁布了《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合同监督暂行办法》、《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地方政府则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规章、政策,贯彻和执行中央的法律法规,其中省、市级政府的采购管理办法,对于完善基本程序和监督管理,规范地方政府采购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政府采购管理机构。1998年,国务院根据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和国际惯例,明确财政部为政府采购的主管部门,履行拟订和执行政府采购政策的职能。随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相继在财政部门设立或明确了政府采购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政府采购政策,监督管理政府采购活动。到2000年,各地政府采购机构建设已基本完成。
3.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政府采购模式已初步确立,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由单
纯的货物类扩大到工程类和服务类,越来越多的供货商参加到政府采购活动中来。
4.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框架初步建成。为了实现政府采购工作的公开和透明,并按照国际惯例,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都指定了政府采购招标中标信息发布媒体,《中国政府采购》杂志的创刊,标志着杂志、网络、报纸三位一体的政府采购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各地也建立起市场调查和信息处理系统、招标投标和专家评审系统,有的地方还实现了网上招、投标,政府采购的运营效率也在不断提升。
二、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一)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健全我国财政政策、加强支出管理的方向
健全完整的财政政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收入管理政策:二是支出管理政策。这两个方面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只有收支政策都是科学和健全的,财政职能才能最有效地发挥,资源才能得到最合理的配臵。1994年,我国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配关系。但到目前为止,在加强支出管理方面,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西方国家,为了有效地加强支出管理,将政府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支出(付)两大部分,并相应制定了各自的管理办法,建
立各自的运行机制。通过政府采购制度这种机制,政府得到了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大幅度节约支出;细化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减少资金流通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透明度,加强了财政监督。为了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支出管理制度,通过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是加强采购支出管理的必山之路,而且势在必行。
(二)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落实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的有效手段
政府采购实质上就是政府支出的安排和使用行为,将政府采购政策与其他政策相结合,能够实现政府的各项重大政策目标。
1.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
财政政策是我国实施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式,在收入方面主要是通过税收政策来体现的,在支出方面,则主要是通过政府采购宋体现的。政府作为国内最大的单一消费者,政府采购的数量、品种和频率,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经济过热时,与其他政策相配合,缩小政府采购规模,即通过紧缩的财政政策实现经济的正常运行:当经济萧条时,可以扩大政府采购 规模,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时,通过弹性采购计划,还能实坝: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2.保护民族工业,支持国有企业的发展
国家支持或扶持民族工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改革开放以后,减税让利和指令性银行贷款是我国政府支持国有企业的主要手段,其效果并不理想。这种把支持重点放在生产环节,目的只是保证企业的运转而忽视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能通过市场转化为商品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除法律关系外的联结点应该是市场,政府对企业的限制与支持应通过市场来实现。政府可通过购买国内企业产品或重点购买国有企业的产品,尤其是国有名牌产品,来保护民族工业,支持国有企业,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创造和激励名牌产品,从整体上提高国有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市场不是万能的,它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市场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产品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化。在此情况下,如果政府不采取必要的手段,就会损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政府采购就是政府弥补市场缺陷的手段之一,即通过存货(如粮食、石油等)的吞吐,来平抑或稳定市场物价。此外,政府采购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相结合,可以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与就业政策相结合,可以促进就业,特别是残疾人、妇女和下岗工人就业的政策目标,等等。
(三)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反腐倡廉和整顿财经秩序的重要配套措施
政府采购制度是财政监督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财政分配职能的延伸,是对财政支出的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尚未形成法制化、制度化的政府采购时期,大量的财政资金在支出采购环节中的异化与蜕变,为滋生腐败提供了土壤与条件。由于交易过程的不透明,法制的不严密,一些人进行“暗箱操作”,导致了大量“寻租” 行为的产生,腐化了一批政府干部,败坏了社会风气,也损害了政府形象,这方面的教训是沉痛的。推行统一的政府采购制度,杜绝了分散采购中吃回扣现象,增加了财政资金运作的透明度,使政府的各项采购活动在公正、公平、透明的环境中运作,将政府采购臵于全社会的公开监督之下,最大限度地消灭滋生腐败的环境条件,为反腐倡廉,改善政府形象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节约政府性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当前,我国财政收支矛盾十分尖锐,已经成为财政工作的主要矛盾。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改革政策的到位,财政收入将会得到一定的增加,政府采购资金达到国际公认的占 完全有可能的,也就是说我国的财政预算中的政府采购资金将达到上万亿元。另一方面,各部门增加支出的要求也十分强劲,财政支出增加速度较快,在财政支出中政府采购所占比重较大。政府采购制度中的竞标机制,可以做到“货比三家”,好中选优,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可以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或得到高效、优质的服 务,大大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扩大政府采购 的范围,从预算上控制采购支出,节约预算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 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政府采购制度的几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政府采购就是简单地买一些东西
发达国家200多年的政府采购制度的演化显示,政府采购的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制度最初的节约政府支出。特别是随着政府职能内涵的扩大,政府经济作用的不断增强,政府采购的目标也日趋多元化,这些目标也促进政府采购的经济
有效性、促进政府采购中廉洁和公众对政府采购制度的信心、促进实现其他特定的社会目标等。
误区二:政府采购只是为了节约防腐
随着由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发达国家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逐渐发生变化,从以节约财政资金支出为主的目标向兼顾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变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逐渐具有现代特征体现着政府的重要战略意图和政策优先方向。是集公共支出管理、产业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于一体的国家公共管理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宏观调控工具。
误区三:政府采购仅仅是为了满足政府消费需要 欧美国家早期的政府采购范围仅限于政府部门使用政府预算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传统领域。随着政府活动范围扩大,特别是对经济干预职能的增强,政府对社会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呈增长趋势,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近年来,逐渐将涉及国计民生的铁路、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只要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项目,不论资金是否来源于政府预算也不论是否为政府部门采购,都必须实行政府采购。
误区四:政府采购只需遵循程序性的规范要求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主要发达发达国家逐渐完善政府采购体制和规则,集政府行政管理与市场要求于一体,政府采购管理涵盖了政府预算管理、采购程序要求、采购方式的变革、合同授予的程序与履约及监督管理等,政府采购制度规定日趋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
误区五:政府采购只有公开招标才能体现竞争性 政府采购重在公开、竞争和透明,采购方式很多,但并非相互对立,具体方式的选择要服务于采购目标。
(二)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存在的问题
政府采购制度作为政府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我国政府采购工作起步较晚,虽然这一工作现在已在我国各地蓬勃展开,但从我国各地开展的情况看,问题却不少,主要表现在:
1与国外政府采购比较存在的问题。
政府采购行为的作用仅仅处在节约资金、消除腐败等较低层面上,未起到调整总量平衡,优化经济结构,参与国际竞争等高层次的作用。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政府采购制度已经延伸到国际贸易领域。1979年,东京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签订了一个政府采购协议,标志着政府采购市场由封闭走向开放。此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和全 球性进程的加快,各区域性经济组织也相继制定了政府采购协议或明确了市场准入的条款。在这些协议或条款中规定缔约方应给予同等机会的市场准入,建立公平竞争和非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机制。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政府采购协议于1995年正式生效。我国政府采购制度也应顺应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政府采购面临的是一个全球化的大市场。而我国政府未引导企业去国际市场上竞标,使得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明显低于外国企业,也不利于我国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而我国的政府采购市场打开后,其也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2.政府采购的法律制度还未健全。
我国于2003年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此法为我国政府采购活动相关法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法律法规的有效运行离不开配套的监督机制的保障。但目前,政府采购立法效力层次低,没有全国性法律,省、市等行政条例亦多有缺失。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预见性,使得出台的规章制度规范性和防范性不高,操作过程中难免问题迭出。
3.政府采购预算流于形式,编制不规范,采购效率不高。
首先,在编制预算时,各单位都积极争预算支出指标、争项目,多多益善,而在争到指标、项目后,财政按计划拨款,支出使用单位自行安排采购资金使用,这就难免存在盲目采购、重复采购、随意采购等问题,对被采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质量很少考虑。其次,对节约资金的处理在两难境地;即使财政集中,还有一个在财政内部的体现问题,我国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是,层层分解指标,预算拨款层层下拨,单位用款结余也留在本单位;政府采购的直接支付制则只层层下达指标,但货款由财政拨付给供货商。第三,按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采购支出包含在各行政事业单位填报的预算和计划,财政预算无法细化到具体的采购项目,各单位在批准的预算框架内自行支配采购。财政款项拨出后,财政部门没有多少精力来进行检查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多报少购、报而不购等现象屡见不鲜。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财政部门把管理、监督的职能延伸到物资采购工作的全过程,把原来由各单位分别采购转移到政府集中采购,各单位不能像从前一样自行随意采购。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行使原有利益和权力分配格局发生改变,也就面对着来自政府部门内部由于部门利益而引发的巨大阻力。
4.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团队素质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些地方从事政府采购工作的采购机构仍然未做到实质上的独立,甚至由财政部门或中介机构代替。有的地方虽然将采购部门独立出来,但是没有足够的专业人员组织和开展工作,大部分人员是靠关照、靠关系、靠调济进入采购部门的。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政府采购相关知识培训,对一下管理知识、财经法律、招投标规则及程序、工程技术常识及国际惯例等相关知识掌握不够,缺少从事市场经济和商品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5.政府采购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化人才匾乏。任何一项制度的成功建立和运转,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政采购制度当然也是如此,政府采购工作本身又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业务复杂多样的特点,涉及法律、经济理工等多学科知识,因此它实际上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采购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财经方面的知识,懂得提高采购效益,而且要具备招标投标程序、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商品性能鉴定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政府采购人员还应全面及时地掌握政府采购实践的变化和有关法规政策的变动情况,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经济要求只有具备了这些时刻变化更新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相应的法规政策储备,能切实履行好政府采购职能,提高政府采购的工作效率和采购效益。6.政府采购监管认识方面存在问题。
首先,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既是财政支出改革的组成部分,又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从这个角度上讲,这项工作应该既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又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单位、很多部门认为是财政部门的事;而在财政部门内部又不同程度地认为是具体从事采购业务的机构和人员的事。因此,不仅是财政部门的外部、还是内部,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7.政府采购监督机制不健全。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的监督监管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与政府采购活动有关的监督管理职责。但在实际的政府采购工作中,一些财政部门热衷于参与政府采购的商业性决策,而将自己的监督管理职责臵之度外。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供应商直接将商品发给采购单位,采购单位直接将货款支付给供应商,政府采购活动结束,对采购单位在使用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问题则没有相应的监督保障措施。可以说,目前对政府采购活动还没有形成对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四、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议
(一)国内外政府采购制度比较及借鉴
尽管我国在基本国情、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和政府采购发展历史等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技巧确实有为人称道的地方。因此,我国在健全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过程中,要博取国外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早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完善、高效、透明的政府采购制度。
1.加强保护民族工业随着经济开放程序和市场化程序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企业面临或正在受着前所未有的国际竞争压力。加入WTO后,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不利地位更加明显,严重威胁着他们的发展,保护民族工业将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而对本国政府采购市场的保护是一国政府采购制度的一项政策目标。因此,我国应该要借鉴美国的政府采购制度,制定有利于保护国内企业的法规充分保护我国民族工业,支持国有企业的发展,使我国企业能从对外开放政府采购市场中获得合理的利益。
2.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功能。
政府采购制度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充分运用其政策导向,可以发挥政府采购
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政府采购为国家阶段性发展目标服务。因此,各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都是以促进政府采购经济有效以及其他社会政策目标的实现为其根本使命的。
3.要保持充分的竞争。
我们要引进市场机制,保持充分的竞争。充分竞争是现代政府采购制度中的焦点,不论是美国的竞争原则还是英国的物有所值原则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充分竞争原则,不仅使政府在市场上购买到最佳的商品和服务,而且能够实现财政资金的优化配臵。何况充分的竞争还能形成良好的商业氛围,供应商会竞相提高产品质量,提供良好服务,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更新,最终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4.完善政府采购的救济程序。
在制度的某些方面受到损害出现“失灵”的情况下,有效的救济程序是保证制度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救济程序成为有效的政府采购制度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各国都在其政府采购法律中规定了这种程序,允许采购双方通过司法的、行政的手段对不正当的采购行为提出质疑。由于采购活 动的特殊性,救济程序更重视协商、仲裁和调节手段的重要性。
5.应借鉴世界经济体系政府采购区域性联合经验整个世界的政府采购市场都在向着一个相互开放、彼此沟通的方向发展,无论什么样国际组织或是地区的经济联盟,都努力通过制定种种协议来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壁垒。国际政府采购体系在国家之间实际上将政府采购形成一种以国家为区域单位的联合,将供应商资源联合成一个统一的市场资源,提高供应资源规模的同时也引人了有效的竞争,目的就是为了节省采购成本,提高各国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健全政府采购法律体系
要建立一个成熟的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采购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和完善,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采购制度经过20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建立了较完善的体系,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合理因素;同时,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一定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1.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立法。吸收借鉴国际政府采购制度经验,综合我国政府采购的具体实施背景,对我国《政府采购法》及其配套法规加以完善,逐步形成全套的采购法规体系,从而使政府采购一切活动都在法律框架下进行。一方面,《政府采购法》在具有一定针对性和进步性的同时,却因为其规范内容相对简单而产生了重重问题:没有一般性的规定中标原则,没有针对履约担保的明细规定,同时缺乏对资格预审程序的规范。因此,在实践中不断对《政府采购法》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趋向成熟,明确政府采购宏观调控的意图和目的,应该成为今后一段相当长时间内的工作重点。另一方面,围绕《政府采购法》,中央和省级政府要加快建立健全以该法为基础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使政府采购活动中的各种行为都能做到有法可依。
2.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的法律体系。
政府采购制度的稳定发展是离不开强硬的法律后盾的。首先要尽快建立起一个以《政府采购法》为中心,政府采购管理与运行的规章制度共同发展的法律体系,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在采购操作执行环节,从采购程序、信息公开、采购文件格式文本、专家评审和合同签订等方面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同时,在提高采购效率、理顺管理体制、强化采购监督管理、严格集中采购机构考核、构建供应商诚信体系和电
子化采购平台等方面作出制度规定,为规范政府采购市场提供制度依据。法律法规不仅要对政府采购的范围、程序、方法、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还要对具体操作方法作出具体规定,从而保障政府采购制度的顺利实施。
3.加强政府采购理论研究。
纵观国内有关政府采购的论述,多针对政府采购的现状、改革、管理以及法律规范来谈其对于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及制度的理解,从而相对停留在研究表层。而解决当前问题的首要任务是针对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深入探讨,从而使有关政府采购的理论更加严密、制度更加成熟,有利于进一步指导实践。对于当前情势,私人采购市场和公共采购市场划分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因此对采购市场的理论界定成为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三)加强采购机构及相关人才队伍建设
1.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机构。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府采购中的集中采购项目应该由一个专职机构如政府采购中心统一组织采购。政府采购中心是由政府组建并根据政府授权负有组织行政事业单位重大和集中采购事务,并直接开展采购业务的部门。政府采购 中心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以及其他有关采购政策规定开展业务。
2.建立科学的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和体制从体制,设立以中央政府为主的采购管理体制。
目前西方国家都设立了政府的采购委员会,监督和管理中央、地方及其所属实体的采购活动,我国要建立政府采购制度也应设立相应的体制。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又是一个大国,我国设立的管理体制应以中央政府为主。在地方预算尚未真正完全分级和独立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在中央制定的政府采购法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在中央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制定各自的采购管理规则。机构建设上,为了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管理,需要做到在财政部门内部有一个明确的管理监督机构,其职责主要包括:采购预算的编制、制定采购法规、对政府采购事务进行协调和管理、采购统计和评估、进行相应的监督等,但不得干预采购中心的具体商业事务。其次,加强采购机构及相关人才队伍建设政府采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建立一整套机构来管理和协调。如上所述,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使政府采购制度在我国尽快建立,并且能正常的运作,必须尽快建立科学的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培养相应的技术人才。3.建设采购部门专业队伍。
面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政府采购活动,需要采购人员掌握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根据政府采购工作的特点和采购队伍的现状,在当前阶段,采购人员首先要学习政府采购专业知识以及学习政府采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学习政府采购的国际国内经验和教训,学习有关政府采购的政策和法律知识。然后,将自己所学到的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只有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才能逐渐弥补自身业务能力的缺陷。并对采购人员进行定期的上岗培训,同时可以邀请专家老师为采购人员进行指导和交流,介绍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内容、合同形式及签订合同的有关要求以及招标投标程序、招标文件编制、评标方法等。加强采购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争取将我国政府采购队伍建设成为一个专业性强业务能力高的队伍。这样才会有利于我国政府采购的健康发展。
(四)明确采购目标,完善管理模式,改进操作方式
1.明确政府采购制度的目标和原则。
借鉴国际上政府采购规范中的目标和原则,将经济有效的使用国家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作为政府采购制度的首要目标,同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充分竞争的原则,促 进采购机构和采购队伍的廉洁,防止欺诈、歧视,树立公众对政府采购的信任,把政府采购作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促进经济结构的改善。
2.完善立法,建立有效的异议、申诉和救济机制,健全政府采购管理模式。
从国际立法来看,建立健全完备有效的质疑、申诉和救济机制,是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采购制度有效运行和实现政府采购目标的重要保证。政府采购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专门受理供货商申诉、调解纠纷的机构,规定了申诉的期限、条件、方式、程序以及对申诉处理的期限、效力等,而我国法律制度这方面还存在欠缺,应当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中质疑、申诉机制和救济机制,允许政府采购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通过磋商、仲裁、司法或行政等手段,对不正当的采购行为提出质疑和申诉,保证采购实体、供货商或承包商或服务提供者的正当权益。
3.改进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具体操作方式。
我国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是层层分散指针,预算拨款层层下拨,单位用款结余也留在本单位。而政府采购直接支付
制则只层层下达指标,货款由财政拨付给供货商。也就是说,实行政府统一采购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实行国库单一帐户,即实行帐款分离制。这样,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财政部门可以不再简单按预算拨付经费,而按批准的预算和采购合同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货商拨付货款。由于这部分支出采取直接付款形式,财政能对政府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商品和服务的采购行为实行有效的监督,保证财政对预算资金的流量和流向的控制,使预算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最大限度地避免商品采购中存在的不公平交易和腐败现象。
(五)强化政府采购监督体系
实施政府采购活动,必须追求“三公一优”的最佳目标。能否实现目标,则要靠采购的全过程监督管理来保证。另外,政府采购金额、规模庞大,容易滋生腐败。因此,对这一领域的规范和监督意义重大。合理而有效的监督措施可归纳 为以下几点:
1.加强对政府采购制度的意识宣传,提高对政府采购制度的认识。
虽然政府采购制度在西方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各方面能否对建立这一制度的紧迫性、必要
性及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作用形成统一、深刻的认识,将从主观上影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
2.信息披露即建立公告制度,从而保证政府采购水平。信息披露是政府采购活动告示天下,表示自身实施政府采购活动坚持诚信与规范的承诺。由于政府采购是举世公认的阳光工程,只有确保采购信息的公开度,才能保证政府采购的透明度,提供促进政府采购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覆盖面广的信息公告形式和渠道可以营造出更加激烈的竞争气氛,从而保证政府采购的效率和质量。
3.实施审计监督,加强财政支出管理。
对政府采购行为实施审计监督,是促进政府采购规范,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其审计方法主要是指:审阅法。这种方法是对政府采购四种审计对象,即政府采购主管机构、集中采购机构、采购单位及政府采购中介机构都适用的一种审计方法。
4.纪检部门是政府采购监督的守护神。
纪检部门从三个方面着手:(1)把好事先监督关。包括严把政府采购预算关,使采购计划适时、适用和有效。同时加强对竞标主体即供应商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的监督。(2)把好事中监督关。对过程监督就是要保证政府采购公开、公
平、公正进行。重点是检查采购方式是否符合规定和规范。(3)把好事后监管关。加强对货款结算环节的监督,确保采购、验货、付款“三权分离”。
(六)强化政府采购监管工作,完善政府采购监督制度 政府采购行为是一项经济活动,涉及到经济利益方面,就会有人以身犯险。针对政府采购制度中的一些违规操作,我们必须要严厉管制,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否则政府采购制度将会成为部分掌权人的致富之路。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政府采购制度监管工作,促进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建立。首先,我们要在政府采购部门成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并让其逐渐与政府采购各部门形成既有相互联系又能相互制约的监督体系。其次,进一步对政府采购活动之后的事后监督进行强化再审查,把好每一道关口,杜绝政府采购当中的违规操作。最后,还要逐步加大社会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的力度,加快构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全方面、全过程的监督机制。保障政府采购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应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让隐藏在政府采购制度之下的违规活动无法遁形。
1.强化主体监督的作用。
从法律层面上讲,我国现阶段政府采购的监督主体很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部门;《审计法》明确规定了审计机关对政府采购活动的审计监督职责;《监察法》赋予了监察机关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监察的权力。此外,由于政府采购承载着保护环境、促进自主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诸多政策导向功能,其工作开展情况也直接或间接受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科技部等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
从采购实践来看,虽然这些监督机构对抑制各种腐败现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就整体而言,依然存在监督力度不够、监督效能不高、监督机制不畅等问题。这就需要从制度层面进一步理顺监督关系,明确监督职责。财政部门应以采购实施过程为主线,对采购各方当事人的采购行为进行监督;审计部门应以财政资金使用是否合规为主线展开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应以信访举报为线索对政府采购的相关人员实施监察;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则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政府采购贯彻落实政策功能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此外,各管理机构之间还须建立横向的沟通和配合机制,通过全方位的主体监督确保政府采购工作依法、规范、阳光运作。
2.扩大社会公众监督,加强外界专业监督。
监督是需要成本的。现阶段完全依靠国家机关的力量实现政府采购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是不现实的,还必须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为了鼓励公众参与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使广大纳税人真正参与到政府采购这一过程,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宽渠道,向社会及时、准确公开政府采购制度、政策以及政府采购的有关信息。利用媒体和网络,为广大公众参与政府采购制度大开方便之门。一方面,赋予社会公众,特别是参与政府采购市场竞争的供应商监督权利。政府采购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每一分财政资金是怎么花的,作为一个合法公民都有权知道;而供应商是政府采购活动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他们的监督则更为有力、有效。另一方面,要把舆论监督,特别是媒体监督的能量释放出来。新闻媒体一直被称为“无冕之王”,许多贪污腐败的案件都是经过媒体报道后才被调查处理的。因此,媒体监督也是保障采购程序公平、公正的有效途径。
虽然财政部门负有监督政府采购的职责,但政府采购涉及的商品、劳务、工程的范围广,往往要求监督者有专门的财政知识、会计业务知识,有时还需要工程决算、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因此在监督中应该邀请审计、技术监督、工商、纪检部门参与,并且聘请一些政府采购方面的专家和有一定
专长和经验的人参加采购监督,这样对政府采购的监督会更为专业,更大限度的发挥了政府采购监督的作用。
3.细化政府采购预算,加强政府采购的计划性,完善财政部门的监督。
政府采购预算是政府部门对政府采购进行监督的重要内容,目前由于我国现行单位预算不够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刚刚开始,政府采购项目和预算也难以细化,这样使得政府采购工作的随机采购较多,而形不成规模效应,导致采购增加,效率降低。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政府采购预算的重要性,加强对预算的监督。政府采购作为财政支出的一部分,按照原则应该在每年年初编制统一的政府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但我国计划编制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各地政府采购计划数据收集上存在困难,计划的编制和审批程序约束力不强,与财政预算的编制和审批过程相比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人为因素变更计划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其次,采购程序中存在着违规操作现象。受到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左右和影响,特别是大型采购过程中,对政府采购的公正性产生了许多负面影 响。所以,必须全面制定政府采购计划,属于政府采购主体范围的单位,都应对其实行的政府采购项目编制计划。只有经过财政部门审批的计划项目才能进行采购。政府采购的计划一经确定,就不得随意改变。
如果遇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也应严格按既定程序上报审批。
4.建立政府采购各主体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财政部门负责计划审批,但不直接参与政府采购事务,财政部门根据采购部门出具的费用发生证明,将资金直接支付给供应商或承包商,以保证资金用在预定的项目上,政府采购中心负责组织采购工作,但无权支付货款,采购单位不直接采购,但有最后验收权,财政部门只能凭采购单位的验收签单才能支付货款,这样购买、验收、付款三权分离,采购当事各方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财政部门作为主要管理者,对采购主体、采购中心和供应商的行为进行管理,政府采购中心和采购主体对供应商的履约情况进行监督,供应商和采购主体又对政府采购中心公正有效性进行监督。任何一方的行为都将处于其他当事方的监督之下,推进政府采购的健康运行。
五、区内政府采购存在问题及措施
(一)区内政府采购存在问题 1.采购单位依法采购意识不强。
个别采购单位由于习惯思维,缺乏新的财政支出理念,不能主动申请政府采购,存在“先斩后奏”等规避政府集中
采购行为。以致出现不经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审批,自行采购;自行采购后再向采购部门补办手续;个别单位片面强调项目的特殊性、时间的紧迫性,对政府采购不配合,事先不申报,想方设法不按政府采购法定方式和规定程序办理采购。
2、政府采购范围狭窄。
尽管区内公布的政府采购目录明确了政府采购的内容,但并没有完全纳入政府采购。由于采购规模小,政府采购主要局限于财政专项拨款的办公设备购臵、车辆购臵及少数工程及房屋修缮和采购限额以上的一些易于操作且较为标准化的产品上,而对非标准化产品、采购限额以下的货物工程及劳务等项目,仍未完全实行规范的政府采购,这使得政府采购节约财政资金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3.政府采购预算不完整。
目前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预算一般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由各部门、各科室提出采购项目,再由政府采购管理员进行汇总,交会计审核上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缺乏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各部门、各科室漏报、多报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单位在审核过程中,根据资金的安排情况,对有的采购项目进行压缩消减,导致最后上报的政府采购预算不完整。
(二)做好区内采购工作措施
1、加强政府采购宣传工作,深化依法采购意识。通过电视媒体、政府工作会议、财政工作会议宣传和强调政府采购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各部门的政府采购意识和办理采购业务的自觉性,以赢得社会全面的理解和支持。二是严肃采购纪律,对于不按采购法进行采购的,给予相应的处理处罚。三是进一步明确政府采购责任主体,建议政府采购实施工作中出现以下情况的,由预算单位承担责任:①采购实施计划使用资金与预算安排资金不相符的;②所报采购品目名称与实际采购结果不符的;③采购文件或材料不真实的或无效的;④采购标准不符合本级规定的资产配臵标准的(即超标准采购);⑤将应当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公开招标的;⑥未按规定编制政府采购实施计划或未按规定将政府采购实施计划报采购办备案的。
2、增强政府采购计划性。
采购单位必须加强和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严格按照政府采购预算细化的要求编制采购计划,如采购的物品、规格、性能、价格等具体内容;政府采购办必须会同财政负责单位预算管理的相关科室,加强对单位政
府采购预算计划的审核把关;限定政府采购计划变更、调整的时间。如,除特殊情况之外,采购单位政府采购计划的调整和变更时间可否定为每个季度一次,以利于优化采购组织方式、减少政府采购次数、扩大单次采购规模、节约采购时间、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政府采购的绩效。
3.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开展。
一是延迟采购预算编制时间。由原来的部门预算和采购预算同步编制调整为先编部门预算,再编采购预算。等部门预算确认后,再通过采购预算编制系统编制采购预算。这样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下达的部门预算,针对性的编制采购项目,同时,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和科室加强调查和分析,尽量不少报漏报采购项目。二是加强会计审核力度。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收到采购联管理上报的采购预算后,要加强审核,特别是对采购项目的资金来源安排要逐一细审,明确每个采购项目的预算资金来源。三是增加政府采购管理员的稳定性。政府采购是一个比较专业性的工作,从采购预算编制到采购执行,到验收支付,一个政府采购联络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对政府采购的整个流程进行熟悉操作,完整的完成一项采购项目,这就需要政府采购管理员保持相对稳定,以确保此项工作的连续性。
总之,任何制度的完善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进步需要全体从业者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政府采购制度应将“让政府放心,采购人省心,代理机构和供应商顺心”的服务理念转化为品牌的内涵,用品牌效应为政府采购凝聚合力,增加动力,进一步赢得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是对于我国正在发展中的政府采购制度的一种机遇和挑战。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必须服从我国的客观实际,结合我国的特点,把握机遇,及时调整战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管理制度、法律制度、运行制度和监督制度等方面入手,安排好我国相应配套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创新性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采购制度。
综上所述,完善我国现阶段的政府采购制度,应该既借鉴国际立法经验,又要立足国情,完善内部机制和健全外部机制,从内外两方面着眼,才能最终实现政府采购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第二篇:93250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一切都要遵循着国际规则,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这些都要求着作为政府一项大支出的政府采购,再也不能固守旧有的采购模式,而是要从全局出发,以节约开支为考虑的先决条件,改革现在的采购制度,适度的开放采购市场,实行跨国采购。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又降低我国政府采购成本。
我国政府采购占我国GDP的比重相当低,跟国际标准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也预示着我国的政府采购有着巨大的潜能,这也是为什么国外对我国政府采购市场报以“厚望”的原因。开放市场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我国的政府采购本身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预算编制落后、采购范围狭窄、政府采购人才缺乏等等。所有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加入WTO给我们带来的将会只有挑战而没有机遇。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改进落后的政府采购模式,加快人才的培养。关键词:政府采购,WTO,法律制度,监督制度,采购模式
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及对策研究
目录:
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政府采购的概念和特点(一)、概念(二)、特点
二、政府采购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分析)
三、对策研究(重点)
四、小结
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及对策研究
0、序论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的大量经济行为都涉及到政府采购,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面对世贸组织的《政府采购协议》是我们不得不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它要求各缔约方对外开放政府采购市场,以实现政府采购国际化和自由化;与此同时,在WB、APEC 等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的推动下,国内企业争夺政府采购国际市场的需要逐步加大,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已经逐步开始了。但是,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尚未完善,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只有妥善地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采购才不会在开放的浪潮中被淹没。为此本文收集大量材料,通过电话及面谈形式对我们政府采购现状做了调查并进行对对策研究。调查时间:2007年9月――2008年4月。
调查方法:通过与各对像面谈、电话沟通以及参与到具体采购整个流程的切身体验做出比较客观的记录。
调查对象:浙江省五个重点地级市的政府采购中心相关办事人员
部分政府采购中心聘请的评标专家。
调查目的:通过对我国政府采购现状的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出对策。
一、我国政府采购的概念和特点(一)、政府采购的概念
所谓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者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要,使用政府的财政性资金按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为政府部门及其所属公共部门购买物资、工程或者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是国家经济的一个部分,是政府行政的一项重要内容。
以上是我国对政法采购的定义,实际上国际上对政府采购没有统一的定义,世界贸易组织的《政府采购协议》中,将政府采购定义为:“成员国的中央政府,次中央政府采购、租赁、有无期权购买货物、服务、工程,即公共设施的购买营造。世界上其他国家则基本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对政府采购进行定义。总的
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看,这些定义基本上都从两个方面入手,即一方面从资金来源方面,另一方面从政府采购实体方面。
政府采购与政府采购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理解政府采购,就必须区分出两者的差别。可以说,政府采购是指政府的采购行为,而政府采购制度则是指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体系和运行机制
(二)、我国政府采购的特点
政府采购不同于企业生产资料、成品、半成品的采购,而是由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采购实体的特定性。采购实体是政府各机关或政府集中采购的代表机关,这是特定的,不是私人企业或者组织。
2.政府采购不以赢利为目的。政府采购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不是为了生产经营和转售,但是政府采购也注重社会效益,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作为采购的出发点。
3.采购对象的广泛性。政府采购的对象包括万象,既有标准产品也有非标准产品,既有有形产品也有无形产品,既有低价值的产品也有高价值的产品,既有军用品也有民用品。政府采购对象的广泛性,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比拟的,这也决定了政府采购的更加专业化。
4.政府采购是财政支出方式的市场化。政府采购是财政支出管理方式的变革,是财政管理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从采购决策到采购方式和程序的选择都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色彩,其资金来源也只是财政拨款和需要由财政偿还的公共借款。
5.政府采购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突出表现在:采购决策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批准后才能组织实施;采购的方式和程序由法律明文规定;采购机关的权利受到法律的制约;采购的对象受到法律的限制和采购标准的控制。政府采购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支出的使用中,符合纳税人对政府少花钱、多办事的愿望,同时,提高了采购活动的透明度,便于纳税人监督公共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这一制度在市场经济国家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被称为“阳光下”的交易。
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及对策研究
三、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分析(一)、我国政府采购的现行状况
我国政府采购工作经过不断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1998年以来,政府采购的规模逐年扩大。根据全国36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和部分中央单位报表统计,2001年全国政府采购预算731.6亿元,实际采购金额653.2亿元,比预算节约资金78.5亿元,资金节约率为10.7%。据了解,2003年我国政府采购金额达到1659.4亿元,虽比上年增长64.4%,但按国际通用计算标准,政府采购额应占当年GDP的10%-15%,占当年财政支出的30%左右,1659.4亿元的采购额仅相当于我国2003年116694亿元GDP的1.4%,这表明我国政府采购规模蕴涵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采购实行的是由财政部门分配预算资金,支出单位自主使用的购买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与实际各国的经济交往将更加频繁,这种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所以,这几年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寻找一条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特点,又符合国际惯例的政府采购制度。
(二)、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2003年的政府采购才占当年GDP的1.4%,而按国际通用计算标准,政府采购额应占当年GDP的10%-15%,这表明我国的政府采购蕴含的空间是巨大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各国都虎视眈眈要与中国签署《政府采购协议》,其原因是盯住了我国巨额的政府采购市场。所以,我国政府采购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挑战。
2.1.政府采购的法制不够健全
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法》,但是仍然没有形成一整套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采购法》规定,超过一定数额的采购必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决定权在国务院和省级政府。这个数额标准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政府采购法的公开性和竞争性程度,但是这个具体的数额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造成了法律执行过程中的不一致。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也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由于各地对政府采购制度的认识程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支状况也不同,因此制定的规章制度中对政府采购具体实施范围、5
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及对策研究
政府采购管理机构设置、资金支付、各种采购方式的具体适用条件、各主体应承担的责任等方面均有不同。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加以完善。
2.2、政府采购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
政府采购与分散采购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政府采购工作的每一个层次、阶段和环节,都有其明确规范的职责分工和操作程序,应该受到相关监督主体的跟踪监督。只有接受明确的、系统的监督,才能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将政府采购的管理机构和操作机构职责全部放在采购中心,财政部门参与了政府采购的商业性决策,导致财政部门整天忙于政府采购的事务性操作,而放松了采购预算的编制、采购性支出的管理和监督。实际工作当中,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够造成的政府采购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暗箱操作和内部交易现象时有出现。
2.3.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滞后
目前,由于各地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尚未作为一项单独的内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范畴,财政预算编制比较简单粗糙,公共支出项目还未细化到政府集中采购目录。政府采购工作很难从全局上把握和预见全年政府采购计划,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府采购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随意性、临时性、盲目性,由此导致的后果是政府采购预见性差,地方采购需求不足,工作只能局限在单位平时的申报环节上,被动地接受市场信息,政府采购“三公”原则难以全面体现出来。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力有限,正常的公用经费支出难以保障,导致可供政府采购支出的财政预算安排极度有限,加之单位自筹资金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政府采购效果。
4.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比较窄,采购项目结构单
2003年我国的政府采购才占当年GDP的1.4%,而按国际通用计算标准,政府采购额应占当年GDP的10%-15%,我国还相差很远。此外,货物类所占比重很大,工程项目作为财政支出的大项,其所占的比重仍然偏低。实现政府采购的规模目标,逐步提高政府采购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工程采购的规模是主要途径。
5.缺少一支全面了解政府采购业务且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采购队伍
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及对策研究
目前的政府采购队伍从预算的编制到项目的确定都是实现由采购单位的采购人员来操作的,而且很多项目是以采购单位为主体按照政府采购的程序去运作的,这就要求采购单位的采购人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买方市场的采购方式所必须具备和掌握得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及货物、服务和工程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和技术应有一个全面地了解。但是,目前我国缺少大量懂国际通行的采购方式的采购管理干部、招投标管理人员、企业营销人员、机关采购人员,这也是我们政府采购中遇到的一大难题。
三、解决我国政府采购现存问题的对策研究
1.健全我国政府采购的法律制度
政府采购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需要从以下 E 个层次来完善:一是以《政府采购法》为中心的法律体系;二是以《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为中心的制度体系;三是地方性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在这个法律法规体系中,《政府采购法》是核心法律,它规定了政府采购的适用范围、采购原则、采购方法、采购主体、采购资金的支付、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和地方性的政府采购法律不能与《政府采购法》冲突,它们应该是以《政府采购法》为基本准则制定出来的。这样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制定适合本地情况的法规,对《政府采购法》能够起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2.改革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政府采购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的顺利实施需要有完备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同时还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为了给政府采购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我国必须改革现行的预算监督管理机制,实行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预算编制;完善现行的会计管理体系和具体核算办法;全面推行国库制度改革。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需要建立一个从上到下统一的政府采购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即“金财工程”,将所有管理信息、办公信息,尤其是将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等放到这个系统里进行管理,政府采购是其中一个子系统。通过对政府采购活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采购管理状况,作出正确决策,从根本上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
3.制定有关政府采购行为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机制。
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及对策研究
为保证政府采购工作依法工作,针对《政府采购法》的贯彻实施以及政府采购工作等事项,财政部门应对政府采购工作依法实行财务监督管理,技术监督部门应负责对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的商品质量进行技术监督管理,公证部门应负责对政府采购活动公正性的监督和管理,纪检监察部门应对政府采购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和纠正,具体负责政府采购工作的机构应定期将政府采购工作情况公布于众,接受纳税人、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只有上述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并依靠社会和公众的监督,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保证政府采购工作依法进行,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和合法有效,防止违法行为和腐败现象。
4.逐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
每年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新增一些采购品目,逐步将大型商品、跨部门通用商品以及投资额较大的工程和服务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力争实现绝大部分政府购买性支出列入政府采购范围,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一个首要前提是要从法律上准确,界定我国政府采购的范围。我国《政府采购法》和其他法规在这个问题规定上存在几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一是政府采购与商业采购等采购行为准确界定问题;二是并非所有纳入采购范围实体的全部采购活动都一律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之内的问题。
5.利用我国加入WTO这把“双刃剑”,逐步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实现全球采购
世界市场是统一的,如果我国不开放国内采购市场,人家也不会对我们开放,我国企业将失去国外庞大的采购市场。那么,中国企业将失去国际上的竞争优势,而且外贸出口结构也难以调整。因此,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是必然趋势,但市场的开放一定要讲究渐进性和次序性。我国加入WTO为我国政府采购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让我们国家的政府采购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挑战就封闭自己,而应该开放我国政府的采购市场。当然开放也不是盲目的开放,而是采取渐进的原则,这包括时间上的渐进、开放地区的渐进和开放产业的渐进。这一方面利于刺激我国的企业改进管理体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我国政府采购也可利用此机会,真正的实现全球采购,选取既提供高质量产品,又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实现成本节约。
6.加快政府采购人才的培养
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政府采购方兴未艾、任重道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所以,应该尽快建立政府采购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制度,制定我国政府采购人员从业准则和岗位标准,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培训考核制度,逐步做到政府采购人员持证上岗,加强采购人员的素质的提升,规范政府采购用人机制。
四、小结
通过认真和客观的细致调查,我们发现我们的政府采购虽然渐渐走上正轨,但面临的难题和困难还很多,只有进一步理顺体制和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现存问题,政府采购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小川,王庆华.经济全球化的政府采购[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贾 康.建立健全采购制度的意义和作用[J].中国财政,1998,(1)[3]楼继伟.政府采购.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刘振华.政府采购制度势在必行.生产力研究[J],1998(5)[5]何振一.政府采购制度亟待改革 [J]中国财政,1998,(1)[6]贾继锋等著.加入WTO以后的新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7]姜晖.《WTO政府采购协议》与我国《政府采购法》的比较研究.当代法学[J],2003(3)9
第三篇:政府采购对策和建议(精选)
确保政府采购价格合理的对策建议
实行政府采购,有利于促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省财政开支;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还有利于政府更好的治理社会以及抑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政府采购制度值得继续推行并深化落实,但是,也必须看到在政府采购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少政府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等。因此,必须强化标前的管理、招标中的运作和招标后的监督,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某一项目的政府采购任务。
一、产生政府采购价高原因
(一)实行竞标产品报备行规,垄断货源提高销售价格近年来,制造商在各省建立总经销,总经销建立若干经销商,形成完整的销售网络。规定各省之间不能串货,同种型号产品编制不同的产品编码。经销商与采购单位形成默契后,将采购招标单位及货物技术配臵报备给总经销及制造商,制造商供给唯一编码,其余的经销商拿不到该型号的编码产品。因此,制造商确保高价出厂,经销商抬高销售价格,通过串标围标获得高额利润。
(二)自由的网上报价,提高网上询价的预算价 政府采购网上商品广场的商品价格是供应商自行报价。由于政府采购招标环节多、时间长、因素多,供应商在网上报价时必然考虑此因素;办公设备、IT产品降价频繁,供应商不能及时调整报价;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和物价部门未能进行有效监督,造成网上询价的预算价格高于市场价格。
(三)恶意操纵招投标,抬高政府采购价格
恶意操纵招投标九法:一是标前管理缺位,放纵投标人设定有利条件。有的采购单位未建立相互制约的工作制度,出现将采购项目技术配臵和预算价、招标文件和采购合同初稿由参与投标的投标人提供,设臵有利条件,使公平招标留下隐患,造成采购价偏高。二是指定设计指定招标,内定中标人。招标单位有关人员为了使某公司承接项目,私自指定某公司提供项目设计、技术指标配臵和预算价,为某公司在招标文件设定有利的条件。三是制定量身定做的标书,内定中标人。投标人为了中标,事前与招标人或招标机构有关人员私下约定,在制作招标文件时,按投标人有利的资质、品牌、型号、编码和业绩等条件来设定招标文件中的资质、技术要求和评分办法,使内定中标人高价中标。四是巧妙设定特殊条件,排挤竞标对手。在招标文件中,注明品牌、设备型号、特殊编码、技术指标进行倾向性描述和特定技术条款,使大多数投标人被拒之门外,私下围标高价中标。五是买通评标专家,搞权钱交易。投标人与招标人、招标机构有关人 员相勾结,安臵耳目,了解评标专家。投标人在开标前与经常参加评标的专家沟通联系,在抽出评委后及时与评标专家沟通联系,在开标地点的大门前、电梯口等候评标专家,私下约定,要求照顾。一旦评委被买通,失去公正性,导致质差价高的投标人中标。六是投标企业串通投标,高价围标。有的投标人为了确保中标,私下串通三家投标企业来陪标,排挤竞标对手,高价围标。有的投标企业挂靠或租用数家企业参加投标,通过编制不同的投标方案进行串标、围标,中标后私下给予报酬。
恶意操纵招投标的根源:一是招投标法律规定存在缺陷。法律对招标文件制作的管理没有规定,设臵监督的范围存在漏洞。如规定行政监督部门不得干涉招标人选择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等事项的自主权,使招标文件制作的监督出现真空,给制定量身定做标书等提供土壤。法定入围合格投标人三个数量太少,便于围标操作。二是招标代理机构处在复杂的利益关系圈。发育不健全的招标代理机构处在多种经济利益的交接点。有的招标机构,挂靠在行政机关,存在隶属关系;有的虽说脱钩,但仍藕断丝连;政府是最大的招标人,拥有大量招标资源,投标机构难免会受其影响;投标人采取各种手段,协调招标机构给予关照。因此,招标机构处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圈。三是投标企业唯利是图。由于招投标市场是开放的,外来投标企业不需履 行登记报备手续,参加投标的企业诚信差异,受利益驱动,串标围标,损害国家利益。
二、确保政府采购价格合理的对策
政府招标采购工作必须加强招标前的管理、招标中的运作和招标后的监督,才能实现合理的采购价格,保质保量地完成招标采购任务。
(一)标前规范管理
标前采购单位内部正常运作,各施其责,提出既能保障质量又有竞争性的产品共性技术配臵,做好采购招标前的网上询价、市场菜价等工作,把好招标文件第一关尤其重要。
1.规范采购单位内部运作,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为认真履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定的采购人职责,防止职责不明、责任不清,采购人必须设立工作机构和科学的采购管理制度。即:一要建立工作机构。应成立项目采购工作小组,配备专职和兼职人员,配齐必要的工作设备。二要建立科学的采购制度。采购单位应根据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该办法对采购物品的询价和市场采价、提出采购物品技术指标的配臵、招标文件的审核、合同的起草审核、采购物品的验收等重要工作必须分权制约、明确职责、分清责任。同时,必须依据有关规定结合部门特点明确有关法律和纪律责任,使该办法有较强的刚性。
2.专家商议共性技术配臵,消除竞标产品报备垄断。在 制作招标文件前,可委托3至5名单数以上专家,根据采购人的工作需求,提出三个品牌以上的共性技术配臵和投标的资质条件作为招标文件的重要内容。专家必须根据采购人的工作需求,科学合理地提出没有倾向性的技术配臵,使招标文件具有竞争性,打破竞标产品报备制度的垄断地位。
3.加强网上询价平台管理,使采购预算价趋于合理。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政府采购中心和物价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网上询价平台的管理,制定供应商上网产品及报价的申报、审核、更新、检查、监督和法律责任等内容的制度,要督促供应商及时更新价格,及时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确保采购人网上合理询价。
4.采取协议供货价折扣措施,实现采购价低于市场价。采取协议供货价格折扣和高于市场价格可从价格低的非协议供应商购买的新措施。在招标前只定折扣率,折扣率在协议供货期内保持不变。先由采购人到市场中通过对供应商进行询价,确定一个供购双方平等协商价格,这个价格不允许高于当时的市场价,最终协议供货价格=供货双方平等协商价格×折扣率,这就确保招标价格低于市场价格。采购单位若发现高于市场价格,可从价格低的非协议供应商购买。采用公开招标采购的,采取最低价中标方式确定中标单位,但制定招标文件时,设定资质条件要把好投标供应商的质量。
(二)标中阳光运行
标中阳光运行,就是实行集中招投标管理,建立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割断了招标人、招标代理、评标专家与投标人的直接联系,减少了串通围标的土壤,增强招标工作的透明性和公开性,有效防止暗箱操作、权力寻租,降低招标成本。
1.实行集中招标,加强采购招标管理。集中招投标管理就是,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规范管理政府采购招投标行为。在大中城市建立政府招标管理中心,配齐管理人员;设立专家库;提供电子抽取专家、电子评标、随机摇号、电子监控和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等设备;分别设立电子招标、投标、自动抽取专家、评审、摇号和监督管理室,加强各类招投标的管理。
2.推行电子招标,实现招标公平公正。建立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以遵循招投标法律法规为前提,依托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化的数据交换,采取电子签章的第三方认证技术,实现网络发布公告、网上下载标书、网上答疑、网上匿名投标、专家匿名抽取及匿名评标等功能,达到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正、透明和高效等目的。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由招标人与投标人信息管理等11个系统组成。
3.规范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运作程序。一是网上申报招标或采购。招标人将电子签章的申报采购材料,通过网络向 “平台”上传申报材料。采购管理部门,通过网络审批后,传给招标人;二是随机抽取招标机构招标。招标人从“平台”随机抽取招标机构,委托招标并草拟招标文件。招标人审核招标文件及预算书后,经招标人电子签章,上传“平台”,由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审核;三是对外发布招标信息和答疑。政府招标管理中心将审批的招标文件,在“平台”发布信息,并进行答疑;四是网上匿名投标。投标人通过网络向投标文件数据库上传经电子签章的投标文件,系统自动作匿名处理;五是随机抽取联系专家评标。从专家信息管理与抽取系统随机匿名抽取并自动联系专家,专家通过权限进行网络评标,经电子签章后,上传“中心”。该管理中心根据专家上传的评标情况,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计算平均分总分,推荐中标人给招标人确认。六是上传履行合同情况。招标人将与中标单位签订的合同和履行合同的情况,上传招投标平台备案,便于监督和管理。
(三)标后监管到位
一要提高标后监管重要性的认知。招标后的管理和监督关系到能否保质保量实现招标文件的规定;关系到能否签订严密有效的合同;关系到能否进行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关系到能否严格有效地进行质量验收;关系到招标工程和采购项目能否如期完工、如期采购;同时,也关系到能否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为此,加强招标后的监督工作尤其重要。
二要建立标后监管的工作机制。实行标后工作责任制,加强标后监管工作。中标单位确定后,招标单位采购小组请有经验的同志草拟合同,特别要制定好购买原料、质量监督、中途抽检、检测验收、违约处理等重要条款,并与有关处室汇稿,严把合同关;加强工程监理和施工的监督;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工程或采购货物进行认真检测验收;加强对工程结算审核的监督管理;专人负责对违约问题的处理;加强固定资产的登记管理。
三要实行标后风险点监管。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标后存在的风险点,对签订合同、项目验收、结算审核和固定资产管理等风险点进行监管,防止招标后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要加强投标企业的诚信建设。制定《招标投标机构诚信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招标机构和投标企业诚信档案建设,建立部门信息沟通及共享机制,建立完整的招投标企业诚信档案。通过健全诚信信息申报、采集、提供等制度,定期收集诚信信息或失信信息,及时进行诚信评定。对失信企业和严重失信企业要严厉查处并在媒体上曝光,同时列入“黑名单”,凡被列入“黑名单”的三年内不得参与招标和投标活动。
五要严厉查处招投标违法行为。要加大对招标机构和投 标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并给予曝光,强化震慑作用。
第四篇:上海政府采购制度经济作用研究[范文模版]
现代意义上的政府采购,是指政府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社会公众服务的需要,使用财政性资金以法定的方式和程序从市场上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它与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经济的其他政策紧密联系,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从 1995 年开始,上海市、区(县)两级财政分别试行对财政专项安排的设备购置采用政府采购办法。目前,上海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被纳入政府采购。www.xiexiebang.comM0mlcXcGIBjvbksF
一、对政府采购制度认识的若干误解
政府采购制度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无论是政府工作人员还是企业的领导,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上的误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www.xiexiebang.comM0mlcXcGIBjvbksF
1.将政府采购制度简单理解为利益调整,而不是加强支出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实际上,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不是财政想垄断采购事务,改变支出单位的既得利益。财政部门只是通过制定统一的规则和标准的程序来加强对财政资金由价值形态向实物形态转变过程的影响、监督和管理,改变财政部门对由财政支出形成的实物形态管理失控的状况,从而,为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奠定基础。这并不会影响各支出单位对所需商品、工程或服务的采购,他们仍是采购的主体。因此,政府采购制度与单纯的利益调整政策是有很大区别的。www.xiexiebang.comM0mlcXcGIBjvbksF
2.将政府采购等同于控购。政府采购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对实物形态的直接管理方式(如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主要体现在控购要解决的是部分商品该不该买的问题,而政府采购要解决的是利用财政资金安排的采购应该如何买的问题。它们一个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控购),一个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共支出管理的制度(政府采购)。因此,它们两者在目的、管理手段、管理范畴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www.xiexiebang.comM0mlcXcGIBjvbksF
3.将政府采购制度等同于供给制。在供给制的条件下,财政是选购商品的主体,商品的使用者只能被动地接受商品。而实行政府采购制度,财政只是监督商品的采购过程,使采购工作在公正、公开、公平的条件下进行,以保证采购过程的廉洁以及资金的有效使用。商品的使用者不仅要参加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商品的主体(它是所购商品合同签署的甲方),所购商品的性能、质量、主(附、软)件、到货期限、安装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技术和物理指标,都要满足商品使用者的要求。www.xiexiebang.comM0mlcXcGIBjvbksF
二、上海新型政府采购制度对经济作用的分析
1.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管理制度,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绿色采购,是政府采购四大政策功能之一,它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政府树立环保形象,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表率作用,而且对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国家已将该项政策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绿色产品采购在各国政府采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瑞典占到 40%、丹麦 50%、德国 30%、澳大利亚 28%。在《政府采购法》实施一段时间内,由于没有一个具体的绿色采购执行办法和统一的采购标准,这个利国利民的政策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完整实施。上海要争取在这方面做出成效,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在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时,要优先采购环境标志产品,不得采购危害环境及人体健康的产品。要促使政府绿色采购由倡导和政策导引切实演化成为引领企业走上绿色道路,推动技术进步,减少环境污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力引擎”。从实践分析来看,在综合考虑政府采购改革进展和环境保护产品技术及市场成熟等情况,以“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形式列明环境标志产品实施政府优先采购的范围,即有关部门从国家认可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的环保标志产品中,按类别确定优先采购的范围。采购人采购的产品属于清单中品目的,在性能、技术、服务等指标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当然,入选清单的产品将会根据情况变化不断更新,促使企业从源头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费用,促进技术进步,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www.xiexiebang.comM0mlcXcGIBjvbksF
2.放大政府采购效能,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增长。政府采购扶持企业经济发展,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其他所有制企业要一视同仁。政府采购要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不只面向国企,民营企业也要享受国民待遇,公开、公正,这样财政资金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时,发挥政府采购对扶持创新型企业的功能,一些高新科技企业在项目融资、产品销售等方面处于发展初期,迫切需要外界帮助。而以政府采购代替政府拨款,通过形式的转换,在不增加太多资金投入、甚至资金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重点扶持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分担自主开发风险,增加整个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带动经济增长,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www.xiexiebang.comM0mlcXcGIBjvbksF
3.政府采购引导整个市场经济规范、有序地发展。规范的政府采购不仅可以规范市场,而且能够发现真正的供需关系,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成为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确保社会公正发展的政策手段;政府采购是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只有严格按照规范制度来操作,才会带动整个市场经济有序和规范的发展。政府采购通过扩大竞争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垄断的影响。通过扩大政府采购,有利于发现真正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发掘出真正的低于垄断市场的价格,不仅企业之间可以形成公平的竞争机制,获得合理的利润,对于消费者,特别是低端的消费者也是很有意义的。同
时,财政节约了大量公共资金,从节约意义上,这些资金可以用来做更多的公共事务。www.xiexiebang.comM0mlcXcGIBjvbksF
三、建立上海新型政府采购制度的目标
当政府采购制度逐步被建立和完善,其基本需求满足和实现后,上海政府应进一步提出更高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新型政府采购制度目标,从而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更高的作用。www.xiexiebang.comM0mlcXcGIBjvbksF
1.纳入新型公共财政体制的构建。政府采购制度应成为上海区域新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预算收支分类改革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及政府采购的三项重要制度中,政府采购具有其特殊地位。第一,政府采购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可以进一步细化采购支出项目,为有关定额标准的形成提供依据,从而为预算编制改革创造必要条件;第二,直接支付作为推动政府采购工作的有效手段,随着政府采购工作的优化,可以促进建立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同时,政府采购通过强化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新型公共财政体制的构建起到关键的作用。www.xiexiebang.com5ktQcfnzLSlMkxMb
2.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政府采购制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和手段之一。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是政府采购作为已超过单纯的财政支出管理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而被提出。www.xiexiebang.com5ktQcfnzLSlMkxMb
3.实现政府各种社会、经济政策目标。政府采购制度不仅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而且,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也成为政府实现各种社会、经济政策目标的手段。建立新型政府采购制度,通过法律形式强制要求采购机关必须优先购买国内产品,可以促进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同时可起到扩大内需的作用。政府采购制度实际是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一直是各国保护本国产业的有效手段。关贸总协定形成时,各国刻意把政府排除在投资贸易自由领域之外,目的就是为了不违背当时各国均在利用政府采购保护国内企业这一既成事实。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仍可以充分利用该组织的规则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继续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另外,政府通过对某些商品的示范性采购,对这些行业的发展起到一种间接的导向性作用。www.xiexiebang.com5ktQcfnzLSlMkxMb
四、建立上海新型政府采购制度的措施
1.统一思想,理清各部门对政府采购制度的认识。纠正政府采购等同于控购,政府采购同于供给制等错误观念。加强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www.xiexiebang.com5ktQcfnzLSlMkxMb
2.加强政府采购法规体系的建立。要使政府采购健康、快速、有序地发展,必须建立严格有效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我国虽然已出台《政府采购法》,但却没有建立与政府采购相配套的系列法律、法规。作为上海地方政府已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了一些政府采购规范,内容涉及政府采购招标中介业务资格认定、采购招标投标办法、采购合同履约和验收、采购资金支(拨)付等,但对采购从业人员资格要求、对采购管理和经办人员行 为 规 范、对 采 购 质 疑 和 仲 裁 程 序 以 及 申 诉 制 度 等 方 面 相 应 的 规 定 尚 未 完 整。
上 海 政 府 采 购 法 规 体 系 还 有 待 进 一 步 完 善。www.xiexiebang.com5ktQcfnzLSlMkxMb
3.合理设置政府采购机构。应该将负责政府采购的管理、监督部门与政府采购的具体执行部门分开设置。财政部门应摆脱具体的采购操作事宜,主要负责对政府采购工作的协调和管理、采购统计、采购分析和评估、审计监督以及对采购人员培训等工作,从而达到对采购全过程的监控。设置政府采购中心负责采购的具体事宜,政府采购中心从财政部门脱离出来,以形成监督的制衡机制。www.xiexiebang.com5ktQcfnzLSlMkxMb
4.完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 4 本系。从目前政府采购实践分析来看,提高财政部门政府采购服务质量和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商业贿赂和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应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体系。(1)人大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2)行政监督。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采购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通过制定和发布有关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实施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同时,政府采购还应接受技术监督、质检等部门,以及招投标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3)司法监督。在政府采购当事方发生纠纷时,按现行的司法制度体系,通过人民法院的审判程序或仲裁机构的仲裁程序,对政府采购当事方行为纠纷进行裁定。(4)社会监督。向社会公开政府采购信息,以及政府采购工作的原则、政策和制度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政府采购社会监督体系。www.xiexiebang.com5ktQcfnzLSlMkxMb
5.加快财政基础配套改革的步伐。政府采购制度是现行财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延伸,其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财政基础配套改革的配合。第一,改进财务管理制度。预算单位支出通过政府采购实现,并由国库集中支付和预算单位支出,通过分散采购实现,预算经费层层下拨的方式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并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要进行相应的修订,明确允许采用直接支付的方式并规范核算的具体方法。对财政部门内的总预算会计账户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即要设置一个专门的明细账或开设一个专门的账户,用于核算各部门(单位)经核准用于政府采购的支出预算。第二,加快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推进政府采购的前提之一。目前,上海实现国库直接拨付的资金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配合政
府采购合同履行的。但上海实行国库直拨的资金的规模有待扩大,支付的范围有待拓宽,需要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力争使所有的政府采购项目都能通过国库直拨的方式向供货商支付货款。这样,财政才能对预算单位商品和服务的采购行为实行有效监督,对预算资金的流量和流向进行有效控制。www.xiexiebang.com5ktQcfnzLSlMkxMb
综上所述,上海通过实施新型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采购程序,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可以发挥政府采购在促进经济增长、宏观经济调控、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的有效作用。
第五篇: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吴万盛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这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提出的反腐倡廉的重要战略思想。制度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保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在预防腐败中的重要作用。在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面前,高校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状况怎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加强,值得我们主动研究、积极探讨、认真分析、深入思考。
一、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主要成效
制度建设是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根本性问题。无论是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预防腐败,还是依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预防腐败,制度建设都关系全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各高等院校在开展反腐倡廉建设中,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制度建设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在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实践中,各高校都能充分认识到制度在惩防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能结合行业特点和学校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基本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工支持参与”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多数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信件亲自批阅。尤其是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颁布以后,各省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及时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对教育系统健全制度规范教育管理行为做出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各高校也以此为契机,通过开展系统化、常态化学习、教育和讨论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熟悉制度内容、把握制度规定、领会制度要求,知道哪些能为、哪些不能为,明确什么必须做、什么不准做,深知违反制度规定承担的责任和后果,增强了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二)、制度建设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多年来,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在建设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不断提高。首先,高校的反腐倡廉制度在思想、内容上完全符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精神。如各高校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到责任内容、考核和责任追究等,与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保持了高度一致。其次,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基本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高校反腐倡廉制度的制定程序规范。各项制度均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通过法定程序,由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教代会讨论通过。第四,高校反腐倡廉制度文本规范。诸多制度以意见、规定、办法、细则等形式出现,用语规范、表述准确。结构章、节、条、款层次分明,逻辑结构严谨。
(三)、制度建设的体系进一步完善
各高校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不断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从少到多、从疏到细,在规范决策行为、办学行为、管理行为以及监督制度等方面均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从整体上看,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在形式和内容上层次分明、覆盖面广、内容全面。着力构建和完善反腐倡廉责任体系,切实加强了对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组织领导;着力构建和完善了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加强了高校反腐倡廉的源头治理;着力构建和完善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切实加强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着力构建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切实增强了监督的实效性。围绕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监督制约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转变作风、规范决策行为、节约型校园建设等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围绕基建工程、教材图书、大宗物资设备采购等招投标,财务管理、科研经费以及管人、管财、管物、管事等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围绕干部选任、人员招聘、招生考试、教育收费、学生管理、教育民生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形成了适合当地高校特点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二、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
为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基础性工程,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一)、针对性不够强
高校已建立的反腐倡廉制度,有针对性不够强的问题。一是原则性要求多。有的照搬上级文件或规定,条条多,没有将上级主要精神吸收后进行细化;有的条文内容过于简单,缺少可操作性,缺乏违反制度的惩罚性措施。如有的高校制定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意见,没有对执行情况的考核、评价及责任追究等措施的规定。二是缺乏程序性规定。造成执行中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如个人收入申报制度、述职述廉制度等,因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在有些高校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制约和管理功能;三是缺乏前瞻性和时效性。有些制度往往是在出现问题之后“亡羊补牢”,有些制度没有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适应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四是协调性不够。制度建设多限于党内,党外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群众监督制度等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形成党内、外反腐制度链,未能形成反腐制度的互补、协调和联动。
(二)、缺乏全面系统性
从表面来看,高校反腐制度已经比较全面,既包括干部选拔、规范党政干
部行为方面的制度,也包括校内重大决策制度以及人、财、物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等等。但是,从系统性来看,虽然制度建立了不少,但它们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系,没有系统化,就如同有了高质量的零部件但未组装成一台机器一样,只不过是各方面制度的无序堆砌,因而在实践中很难收到应有的成效,如:各高校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大多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但相对于责任制的要求而言,部分高校制定的细则却系统性、整体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表面化和形式化的趋向,没有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出发,对本单位、本部门业务工作所涉及的领域及过程的党风廉政建设要素进行认真细致的分解和梳理,并针对各个可能产生腐败问题的要素,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使细则涉及的制度体系得以系统、全面地覆盖到本单位、本部门业务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角度,导致与细则相配套的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无法形成环环相扣、首尾相连、覆盖全面的制度体系,影响制度发挥作用的效度和深度。
(三)、执行力有待加强
制度再完美,不能贯彻执行或执行不到位,就难以体现其价值,发挥不出
应有的效力。而这一点在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也表现得比较突出。一方面,少数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对执行廉政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制度制定轻制度落实的倾向。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的职能部门从部门利益出发,制度于我有利时就执行,制度于我无利时就不执行,导致制度执行的随意性大,具体工作人员也往往钻制度漏洞,因此常常出现对制度的变通执行现象。这使得不少制度和法律往往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制度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迫切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三、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增强制度意识
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我们长期反腐倡廉实践中总结出的重要经验。高校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制度的学习和辅导工作,把制度教育作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校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中进行反腐倡廉制度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熟悉制度、崇尚制度、敬畏制度、维护制度,努力营造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依法行政、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人人维护制度、人人执行制度的良好校园氛围。通过学习培训,让制度所规范的对象知道订立该
项制度的意义、规范的内容和具体要求,违反了将受到何种处罚,从而不断增强制度意识,提高参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监督制度落实的积极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制度,自觉用制度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增强尊重制度、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二)、科学梳理,增强制度的完整性
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制度系统配套是提高制度反腐有效性的必要前提。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国家、社会层面的制度安排,建立一套科学的、严密的、强有力的制度体系,从制度结构和制度环境的建设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要根据当前高校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势,以超前的视野抓好反腐倡廉现有制度的梳理和新制度的规划工作。对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制度要坚决予以废除;对需要完善的制度要及时修订完善;对没有制度约束的管理事项要及时制定新的制度。在修订和完善制度的过程中,要整体规划,统筹做好各项制度的集成协调,从而逐步建立起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要将一些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规定。既要重视实体性制度建设,又要重视程序性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的整体效能。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建设
紧密结合高校改革发展的实际,以制约权力的运行为核心,将反腐倡廉制度
建设延伸到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去,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各项制度。一是着力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通过建立健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主要负责同志定期讲廉政党课、反腐倡廉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不断推动领导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使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党员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的全过程,形成拒腐防变教育的长效机制。二是着力推进监督制度建设。重点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健全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制度,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等制度,加大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三是着力推进预防腐败制度建设。抓住招生、基建、财务、物资采购、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关键部位和环节,努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腐败制度。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防止权力因缺乏制度的约束和监督而产生腐败。四是着力推进惩治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适合高校实际的信访工作制度,完善查处案件协调机制,及时发现和查处教职员工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四)、健全机制,保障制度落实切实
提高高校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要着力健全保障制度落实的有效机制。一
是建立健全保障制度执行的考核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科学的考评体系,纪委要协助党委抓好制度执行的任务分解和措施落实,明确责任主体和执行时限,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内容,并同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教职工制度执行自觉性和责任感。二是建立保障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将制度反腐工作纳入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范围,严厉查处违反法规制度的行为,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及时汇总制度执行存在的问题,责成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在强化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机构监督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代会、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建立制度执行公开机制,增强制度执行的透明度。三是建立健全保障制度执行的奖惩机制。建立奖惩分明、准确到位的激励体系,对执行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漠视制度、违反制度以及制度执行不利的,要严肃处理,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切实解决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四是建立健全反腐制度公众参与机制。动员学校各方力量支持参与,推进高校制度反腐。进一步深化校务公开工作,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完善民主决策、民主评议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的发言权。要完善信访投诉制度,建立健全举报保护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监督权。
参考文献:
[1]唐华生.高校反腐侣廉制度建设的新视域[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1):86-88.[2]李茜.对推进高校反腐侣廉制度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76-77.[3]王建华.高校反腐侣廉制度建设现状评析[J].法制与社会,2008(2):266-267.[4]顾昭明,陈利平.高校反腐侣廉制度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教育理沦与实践,2009,29(2):22-26.[5]张孟英,刘京美.对高校制度反腐问题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7):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