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锲而不舍 全力保障两场运营(xiexiebang推荐)
锲而不舍 全力保障两场运营
——净空管理部鸟击防治办公室先进材料
2012年,对于昆明机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鸟击防治室而言,也是肩负重任的一年。昆明机场转场,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满载历史荣耀的巫家坝国际机场结束了它近百年的光荣使命,满载民航人殷切期望的长水国际机场开启了它新的远航。鸟击防治室作为新、老机场保驾护航的不可或缺的一名战士,肩负的是新机场转场在即,老机场安全生产任务重的重大使命,科室成员本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团结协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会议和文件指示精神,在做好巫家坝机场安全保障工作的同时,积极筹备,认真落实转场工作部署和要求,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在保障巫家坝机场安全运营的同时,全力保障了鸟击防治室各项转场工作的圆满完成,积极促进新机场的顺利转场。
一、制定方案,有序统筹,完善保障措施
为实现转场期间巫家坝机场的安全、有序运行,认真落实昆明新机场转场工作,切实完成转场各项安全保障任务,根据转场要求,结合转场工作实际,制定了以张峰同志为组长的《鸟击防治办公室新机场转场方案》,进一步的加强了组织领导,明确了任务,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各岗位和其他工作人员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充分考虑转场期间巫家坝机场运行的各工作细节,合理制定工作措施,完善保障方案,积极推动两场保障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推进。
二、全员参与转场培训,迎接全新挑战
转场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支持与保障,只有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才能更好地来应对挑战。为此,鸟击防治室聘请专业讲师,理论联系实际,设置了“新机场区域生态调研知识培训”、“新机场场地培训(鸟防)”、“声波驱鸟设备培训”、“多功能驱鸟车使用维护培训”、“激光驱鸟系统操作使用培训”、“机坪交通管理培训”、“《机场使用手册》培训”、“驱鸟岗位工作流程培训”等共10项培训项目,科室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转场工作的专业技术培训,认真学习新机场的生态调研情况,以及新引进的高科技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法。其中,张峰同志和李自韬同志赶赴深圳,对激光驱鸟设备进行考察;蒙余荣同志作为科室代表,赴北京参加激光驱鸟设备的学习培训,成为科室的技术骨干。在这个全员参与的培训中,鸟防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两场保障过程中发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三、积极参与模拟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为了保障新机场能够安全投入使用,新机场进行了试飞、校飞、合成测试及模拟演练等各项测试保障工作。鸟击防治办公室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指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演练方案,并按照方案,组织人员对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发生故障时的应急处置程序进行演练,演练结束过后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其中,张峰同志与李自韬同志,为调试四台新引进的高科技设备的运行参数,每天下班以后,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常常熬夜至凌晨两、三点。在设备的合成、测试期间,依然坚持定期进行工作小结并及时上报。同时,通过实践,我们检验了团队的业务培训效果,再次证明了驱鸟团队的优秀协作能力。
四、攻坚克难,共迎美好明天
在两场保障期间,科室面临人员不足的困难,为保障巫家坝机场的安全运营和长水机场的前期准备,科室领导统筹安排,带领驱鸟队员,在每天交接班结束后,立即赶赴长水机场进行调研摸底,熟悉新机场环境与掌握新机场鸟情特点。他们发现,长水机场与周围村落的相对高度差达到一百多米,这表示,鸽子对航空器造成的威胁更加严重,为此,科室组织人员在六月对净空保护区范围内的各社区进行鸽情调查,并且连夜赶工,在控制区内加设粘鸟网,并且安装了立杆基座,加强粘鸟网稳定性。共架设鸟网272张,岗亭16个。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科室全体职工将集体利益置于第一位,顺利完成两场保障工作。长水机场转场使用伊始,鸟击防治室的办公区,是位于机场控制区跑道旁的板房区内,这里临近飞机起降跑道,噪音污染较为严重,居住条件和环境较差,但面临生活上的困难,鸟击防治室全体员工,都恪尽职守,不抱怨,不懈怠,依然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尽职尽责,坚守在安全生产的第一线,为每一个航班保驾护航。我们坚信,集团的领导,部门的领导,都在为每位一线员工的切身利益考虑,我们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会延续巫家坝机场的光荣传统,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不断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并进行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来应对新挑战,齐心协力,积极投入,以达到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运营目标,保障新机场的长远发展。
看着飞机缓缓从天空落到地面,滑向廊桥。终于标示这长水机场的正式启航,也标示着工作了一年多的巫家坝将永远成为记忆。那一刻,我心潮澎湃。这一伟大事件,我参与了,所有的付出,所有的汗水,仿佛都值的了。这是一个起点,这也是我们云南民航人的一个里程碑,我们将
继往开来,努力奋斗。
第二篇:锲而不舍敢于担当 全力推动生态村建设
锲而不舍敢于担当 全力推动生态村建设
-----昆明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生态创建工作经验交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次机会,让我代表昆明市,就生态创建的有关工作,给大家做交流发言。
一、昆明市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科学制定生态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2008年3月,我市启动了生态市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7月,规划编制完成,9月《昆明生态市建设规划》经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由昆明市政府颁布实施。与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同步,我市14县(市)区及下辖所有乡镇都开展了生态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截至当年年底,我市14县(市)区的生态县区建设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同级人大审议,由县区人民政府颁布实施,所有乡镇环境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结合《昆明生态市建设规划》,我市印发了《昆明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将指标按逐年分解,并把14个县(市)区分为三大板块,梯次推进。
(二)强化领导、高位统筹,以创带建、合力推进。
2008年初,昆明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四创两争”工作的实施意见》(昆发[2008]15号)和《关于对“四创两争”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立项督查的通知》(昆办通[2008]11号),成立了仇书记任政委、祖林市长 1 任组长的“四创两争”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一个总指挥部和七个分指挥部,从组织机构上把高位统筹落到实处。同时,专门为市创建办落实了编制和人员,目前,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也相应落实了创建办的编制和人员。此举,在全国是少有的,市委九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七次全会以及政府工作报告均将“创生”纳入重要工作内容,2010年,随着生态创建向农村延伸,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任务日益繁重,市委、市政府要求所有乡镇都要成立专门的创建机构,负责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目前,我市所有乡镇(含涉农街道)均成立了创建办,有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部分行政村(含涉农社区)也配备了专职人员负责生态村创建工作。至此,我市已初步形成市、县、乡三级创建机构体系,共同推进全市生态创建。
(三)以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由于生态市创建是一项自下而上,逐级、逐个完成的工作。因此,现阶段我市生态创建的重心在乡镇和农村。通过努力,截止目前,全市共有6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23个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命名,26个乡镇创国家级生态乡镇通过省级验收并已上报国家环保部待命名。此外还有2个村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村,197个行政村(社区)创建成市级生态村。
根据国家环保部印发的《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环发〔2010〕75号),我市把市级生态村创建工作列入2011年争创国家生态市的重点工作任务,按照“市级统筹、辖区落实,整合投入、条块协同,统一标准、分级负责”的原则,统筹推进生态村创建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全市生态村创建工作按“442”(即:2011-2013年,按完成全市 40%、40%和20%的行政村创建市级生态村)的要求全面推进。各县(市)区均按照计划制定了详细的推进实施方案,生态村创建工作在我市已全面启动。
(四)以奖代补,整合投入,多种形式筹措创建资金
2008年初,在昆明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四创两争”工作的实施意见》(昆发[2008]15号)中就明确了,凡获得国家级荣誉的县(市)区,市委、市政府给予1000万元的工作补足资金和50万元的奖励;凡获得国家级创建荣誉的乡镇,市委、市政府奖励人民币10万元。2010年,在昆明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市级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意见》(昆通[2011]15号)中明确了“实现市级生态村创建目标的行政村,市级以奖代补1万元”,并要求各级各部门在安排农村建设条块资金时,必须紧密结合市级生态村推进计划,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合理调配和安排扶贫、新农村建设、改水改厕等专项资金,既避免重复投资建设,又确保重点指标达标,使有限的投入真正发挥作用。
二、昆明市创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多层次、多形式对基层进行培训指导。
去年11月,市委、市政府专门举办了全市乡镇(街道)“四创两争”推进培训会,仇和书记亲自做开班动员,邑飞副书记等市领导分别授课,对全市各县(市)区所有乡镇(街道)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进行了全面的创建工作培训。市创建办及生态办每年都组织开展3-4次县、乡、村生态创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同时,还制定市级生态村考核办法,编制生态村创建工作指导手册,通过不定期召开全市创生态工作专题推进会、现场观摩会、示范村建设和市级复核等工作,加强对基层创生态工作的指导。
(二)做好“五个坚持”,全力巩固创建成果。一年来,昆明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推进创建活动的自觉性越来越强。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行动、真抓实干,在实践中提高了认识、尝到了甜头,投身创建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我们始终注意做到“五个坚持”:第一,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金靠山、银靠山,不如群众的硬靠山”。只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创建活动才能真正开展起来。因此,把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放在首要位置,认真做好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就很快打开了局面。第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实际出发开展创建工作。注意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区位特点、发展水平,分别提出不同的创建要求,不搞一个标准、一种模式,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使创建活动始终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三,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我们要求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并作为重点来抓,同时始终强调要增强统筹发展的观念,切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把“三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这是我们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的重要原因。第四,坚持以城带乡、结对帮扶,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帮建活动。创建文明生态村,既是农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各地积极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对创建村进行帮扶帮建,不仅促进了创建活动的开展,而且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好局面。第五,坚持以建为主、建管并重,不断巩固和发展创建活动成果。在创建活动中,按照重在建设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卫生建设。同时汲取以往的教训,重视建立巩固和发展工作成果的长效机制,努力把生态村的管护纳入制 度化、经常化轨道。
(三)整合资源,把生态村创建与农村“六清六建”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生态村创建指标由4项基本条件和15项考核指标组成,涉及到农村村容村貌、环境保护、饮用水卫生、户用卫生厕所改造、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生活污水处理、清洁能源普及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绿化等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有关的工作,与目前我市正在农村开展的清垃圾、清粪便、清秸秆、清河道、清工业污染、清违法建设即六清六建”工作、新农村建设等农村专项建设工作在内容上都有重合的地方。为了整合条块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减少重复建设,增强工作实效,2010年,昆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市级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县区和市级相关部门在安排农村建设各条块资金时,要紧密结合市级生态村推进计划,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合理调配和安排各专项资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城乡园林绿化、农村扶贫开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饮水安全工程、村内道路硬化、垃圾收集储运、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清洁能源普及推广等专项工作时,要严格按照生态村创建统一标准,对照指标要求,落实本级负责推进的相关工作,确保完成一项、达标一项。要求各县区、乡镇在生态村创建工作中要在整合资源、统筹协调上做好“文章”,把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把各块建设资金整合起来,为生态村创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明确乡镇责任,强力推进工作落实。
在生态村的创建工作中首先明确了乡镇是创建的主体,即创建的主要责任在乡镇,要求乡镇(街道)要全面落实生态村创建工作“一 5 岗双责”责任制,切实把生态村创建工作任务落实到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严格考核、严肃奖惩,把生态村创建工作与乡镇干部选任、年终综合考评和机关效能建设结合起来,对未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重影响生态村创建工作推进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厉问责。乡镇(街道)是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确保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得以全面落实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求乡镇必须认真研究市级生态村创建的各项指标,充分领会各项指标的含义。在市级进行强化培训指导的基础上,乡镇要切实担起责任,工作重心要往下沉,落实一线工作法,要下到最基层,到村组开展指导和服务。生态村创建,不仅需要乡镇(街道)领导的重视,更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所以我们要求乡镇(街道)领导要带头行动,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加强宣传动员,扎实推进生态创建工作,抓出成效,让农村生态环境发生明显改观,让群众真正感受到生态村创建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使爱护环境、保护生态、讲究卫生成为乡镇(街道)的社会风尚和村民的自觉行动,形成生态创建的良好氛围。
三、昆明市创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生态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各县市区也涌现出了一批好的典型,创造了一些值得认真总结的经验,全市创建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但这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就昆明市来讲,各县市区之间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还不到位,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还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即使创建活动搞得比较好的地方,也存在着标准不高、水平不高的问题。
(一)县区创建进展缓慢
按照国家规定,只有全市80%的县(市)区成为国家生态县(市)区,昆明市才能申报创建为国家生态市。因此,我市要求各县(市)区与市级创建同步推进,自主创建,自主申报。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县区对生态县区创建的重要性及紧迫性认识不够,实际工作中虽然有规划、有计划,但落实推进不力,创建工作进展缓慢。按计划,我市14县(市)区以“三大板块”梯次推进的方式开展创建及申报工作。但截止目前,经各县(市)区自查,我市尚无一个县区全面达到国家生态县考核要求,形势十分严峻。
(二)未达标指标仍然较多
生态市“基本条件”中未达标的4个细分项分别是: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较大影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全省名列前茅,80%的县区获得国家生态县命名,中心城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并获命名。“建设指标”中未达标8个细分项分别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单位GDP能耗、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的比例、水环境质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上述未达标指标要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全部达标,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三)基层创建任务艰巨
按照国家新的指标要求,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工作需从生态村创建开始做起。据统计,我市目前共有1078个行政村,171个涉农社区,103个乡镇(含22个涉农街道办事处),要达到“三个80%”的要求,需创建市级生态村(涉农社区)1000个,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80个,国家级生态县(市)区12个,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及长期不懈的努力。
各位领导、同志们,创建生态村的生动实践,为我们展示了农村发展的美好 前景,广大农村正在发生着令人鼓舞的新变化。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昆明市将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扎扎实实地把创建活动向广度和深度推进;我们相信,只要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描绘出更加美丽富饶的农村新画卷!谢谢大家!
第三篇:全力保障跨越发展
全力保障跨越发展
2011年是 “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更是中心面对网络转企大趋势的关键一年,如何抢抓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跨越发展、宜居港城”的奋斗目标,着力实现中心今年发展的总体要求,这是中心上下的发展大局,也是中心全体职工共同的奋斗目标。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中心纪检监察要主动融入大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广电中心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能,坚持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毫不放松地抓党风廉政建设,毫不放松地抓反腐败斗争,为推动跨越发展、建设宜居港城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要着力加强监督检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紧紧围绕今年的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加强对各级各部门贯彻市委市政府和中心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促进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到位。中心纪检监察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着重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 “中梗阻”问题,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为推动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对那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散漫拖沓、暮气沉沉的庸人懒人,采取有效措施,严肃处理,进一步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在干部队伍中进一步形成“不作为也是一种腐败的共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作好表率,自觉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大胆先行先试,努力比学赶超,在严格自律中洁身自好,在干事创业中体现价值,全力保障跨越发展,全力推动中心今年各项工作目标的全面完成。
第四篇:领导重视,全力保障
一、领导重视,全力保障
1、专门成立了“五常法”管理领导小组。由叶邦洪校长自己认组长,我和林秀云副校长任副校长。当时由我们两位副校长亲自管理食堂,这在全县尚属少见,可见的我们叶校对食堂工作的重视。
2、外出取经。
刚开始时,什么叫五常法,我们根本一窍不通。我们专门组织人员到二高、心湖小学等学校取经,向他们学习先进的管理食堂的经验。
3、经费上保障
为了能够顺利落实“五常法”管理措施,我们在2012学期共投入了近8万元的资金,添置了一些必备品,如货架、灭火器、工作台、搬运小车、水槽等。这些硬件设施的添置,为我们能顺利通过
级验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当然,在此,我要感谢叶校长,每次遇到经费上的问题,他总是慷慨的答应。
第五篇:全力打好民生民本保障战
全力打好民生民本保障战,在增进福祉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打好“民生牌”,着力增强保障能力。
二是打好“强身牌”,着力提升幸福指数。完善社会保障,新农合
三是打好“平安牌”,着力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