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18年上半年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工作总结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6:1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局18年上半年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局18年上半年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工作总结》。

第一篇:农业局18年上半年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工作总结

农业局2018年上半年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工作总结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

农业局2009年上半年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工作总结2010-06-27 22:56:5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业局2009年上半年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工作总结农业局2009年上半年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工作总结(2)

今年上半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川东北宜居宜业中等城市”的奋斗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增粮增收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发展特色产业和

项目实施为重点,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推进三大行动,科学种田水平不断提高。

今年,我局以“良种补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粮食作物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工程”等为载体,组织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工作第一线,扎实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建立起“领导管理者直接联线(片)、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并以此推动春耕生产及“77422”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一是科技大培训。组织县乡农技干部通过基层干部会、院坝会、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生产技术培训200多期,印发技术“明白纸”1 0万份,培训农民15万人次,确保了广大农民群众科学种田水平不断提升。二是科技大示范。在“渌井→朗池→丰产→回龙”和“济川→东升

→骆市→小桥→四喜”沿线建立了的水稻良种良法入户到田2万亩示范区,在骆市镇和回龙镇建立了集中成片的优质油菜万亩高产示范区。同时,在营万线和204公路沿线分别设立了小麦、玉米、马铃薯高产示范片,建立科技示范户万户,辐射示范片10万亩,油菜、小麦攻关田单产分别实现了212公斤、400公斤,油菜高产创建活动示范片通过省、市专家验收;水稻、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前期工作扎实,有望实现单产700公斤的目标,马铃薯高产示范有望实现2000公斤的目标。三是科技大推广。在全县重点推广了水稻、玉米、花生、油菜等作物的78个优良品种,推广了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玉米覆盖增密高产栽培、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10大主推技术,同时,积极示范推广机插秧等省工节本高效技术;确保了全县良种推广率、技术普及率、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率达95%以上,水稻和油菜万亩示范区和辐射区

良种推广率、技术普及率、病虫害专业防治率达100%。

目前,全县小麦、油菜等主要作物已抢收完毕,小春粮油喜获丰收。据统计,全县小春粮食、油菜籽总产分别达到万吨、万吨,小春粮食产量比上年增%,油菜较上年增产 %。大春总播面达到109万亩,全面完成预定目标,大春生产形势呈现良好势头。

二、立足优势产业,特色效益农业快速发展。

我局以优质油菜、柑桔等传统优势产业为突破,全力抓好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优质油菜、柑桔等产业被省农业厅列为全省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县,在全县启动实施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工作,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认证。今年,全县油菜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建立了优质“双低”油菜基地10万亩,指导营山溧都食品有限公司在回龙、朗池、东升等乡镇与农户签订优质无公害水稻订单达10万亩,全县

优质水稻生产基地面积继续保持在20万亩以上。完成了柑桔产业发展2009年-2011规划,规划落实了柑桔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5000亩,全力抓好3万株高换改良冰糖柚、东升葡萄基地标准化生产、易发果业等业主的管护指导,完成“金山”葡萄无公害农产品申报。指导绿叶菜业搞好了大棚蔬菜生产,在朗池、丰产、骆市等乡镇指导建立了万亩优质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建设,积极指导业主、农户推广优良品种、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进特色精细蔬菜升级上档。目前,春季蔬菜已全面上市。

三、强化项目监管,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在项目实施中,按照项目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抓好项目全程监管,严把质量关,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建设、农村沼气建设、良种补贴等项目,确保了项目建设进度质量。一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08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土

地治理面积万亩,顺利通过了有关部门验收。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土地治理面积万亩,现已完成勘测、设计、方案上报。二是标准粮田建设项目。08年度国家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及追加建设项目万亩已全面完成待上级验收。三是测土配方工程。08年测土配方工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0万亩基本完成。09年测土配方工程已完成项目编制和上报,待批复实施。四是农村沼气建设。08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和省级财政项目分别完成沼气池建设2500口、1400口,分别占任务的93%、78%,08年新增农村沼气项目1320口和40个乡村服务网点建设已完成,09年新增农村沼气项目已启动,通旺农牧大中型沼气工程立项成功,正加紧进行初设和开工准备。五是良种 离魂记 黄巾力士 未来军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第二篇:三门峡市农业局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最终版)

三门峡市农业局

上半年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农业局按照把我市从传统农业小市向特色农业强市转变的目标,稳定粮食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现将上半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果品。截止5月,全市新栽果树13.19万亩,果树育苗4200亩,共完成苹果树形改造15.6万亩、果园壁蜂授粉3万亩,清园104万亩、施肥84万亩、深翻果园60万亩、浇水20万亩。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强督促检查,确保17亿目标任务完成。春节过后,组织6名技术人员,分成3个小组历时一个月时间深入各县(市)区督导春季果树管理工作。二是加强技术培训。组织举办了全市果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培训会,对各县(市)区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重点乡(镇)园艺站长和有关出口企业、专业合作社及生产基地代表共60余人进行了培训。

二、畜牧。截止5月底,全市肉类产量3.5万吨,完成目标任务8.1万吨的43.2%,蛋类产量1.7万吨,完成目标任务5.3万吨的32.1%,奶类产量1.65万吨,完成目标任务4万吨的41.2%。主要做法是,一是组织开展春季动物集中免疫活动。从3月下旬到4月底,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春季集中免疫工作。共免疫禽流感524.1万只,猪蓝耳病76.5万头,猪瘟76.5万头,猪口蹄疫75.6万头,牛口蹄疫30.08万头,羊口蹄疫23.76万只,按时完成应免数的100%。二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市范围内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排查抽检。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990人次,检查养殖场(户)3229个,其中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651个,抽检生猪尿样5210头份;50头以下的散养户1578个,抽检生猪尿样1500头份;检查牛羊养殖场38个,交易市场9个,抽检尿样455头份,检测结果全部呈阴性。全市瘦肉精检测合格率达100%。三是抓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示范创建。目前已有12家规模猪场、3家奶牛场、10家肉牛场正在进行改造。同时全市选定2家规模养牛场(1家奶牛场、1家肉牛场)正在编制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实施方案,上报省局初评,争创国家级示范场。四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了河南雏鹰公司《100万头生态养猪项目》、大地牧业有限公司5万头生猪项目、渑池福润公司年屠宰加工200万头生猪项目和尚正食品公司年5万吨肉类冷链物流配送建设项目,目前,已投资2800万元。

三、蔬菜。截止6月份,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3万亩,其中保护地种植面积5.2万亩。蔬菜总产量3.9亿公斤。分别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0%、96%和49%。主要做法是,一是抓好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通过政策、资金扶植、典型带动、技术培训等手段措施,完成保护地种植面积5.2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2000亩。二是加强特色蔬菜生产。重点建设四大优质特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实行集中连片发展,突出规模优势,三是建立九个蔬菜示范园区。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打造蔬菜生产精品典型,提升我市蔬菜生产的档次和水平。四是加大蔬菜技术培训力度。截止目前,共组织各类培训活动10余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培训5000多人次。

四、食用菌。截止5月底,全市已栽培食用菌9850万袋,占目标任务1.2亿袋的82%。一是开展食用菌标准化技术培训工作。全市共举办各类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班50期,培训人员3730人次,其中,标准化培训班25期,培训人员2380人次。二是积极建设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全市建设30万袋以上食用菌示范基地20个。目前,部分基地的春栽任务已完成,正处在发菌阶段。

五、中药材。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3.1万亩,其中春夏播面积6.3万亩,其中连翘清坡2万亩、补栽1万亩、修剪5万亩、人工管护20万亩。主要做法是,一是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在卢氏、灵宝、陕县等三个县(市)连翘比较集中的官坡、狮子坪、朱阳、苏村、寺河、宫前、店子等乡镇建立10万亩野生连翘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二是优化品种布局,扩大耐旱药材种植。以丹参、黄芩、柴胡、板兰根、菊花等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药材种植为主,发展耐旱高效草本药材,优化品种布局,三是宣传推广先进技术,强化种植基地建设。共举办培训班24余期,培训药农3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000余份。

六、桑蚕。全市桑园面积2.35万亩,春季养蚕1810张,预计产可产鲜茧8万公斤左右,实现蚕业综合产值1400万元。主要做法是,一是强化科技服务,提高养蚕技术水平。在市县电台及电视台举办蚕桑技术讲座12期,现场组织蚕桑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技术人员1000余人。二是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实施以剪梢、中耕、施肥、防病治虫为主的桑园综合管理2万亩,对1000亩低产桑园进行改造,提高了桑园管理水平。三是大力推广桑园间作套种,桑条生产食用菌,蚕沙生产沼气、药枕等技术,提高了蚕桑综合生产效益。

七、水产。截止5月底,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5765吨,占年目标任务的56.1%,比去年同期增长22.6%,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主要做法是,一是抓资源开发、促产业升级。在健康养殖、特色养殖、生态养殖、扩大养殖规模、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等措施上下功夫。稳定全市7万亩养殖水面,加强对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的监督管理,发展流水养殖鲟鱼、金鳟、虹鳟、黄颡、黑鱼、甲鱼等特色养鱼32户。二是抓项目带动,促产业发展。重点做好大鲵资源保护补贴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引入河南省大德生物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开发灵宝、陕县、湖滨黄河滩涂,并投资5000万元建起一座年产15万吨鱼用饲料加工厂。三是坚持依法行政,保护渔业资源。黄河河南段实行为期3个月的春季禁鱼,沿黄县、市、区渔政执法人员实行值班制度,坚决杜绝在禁鱼期内拉网捕鱼,组织湖滨区海事局、农业局、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北方游船公司等单位和人员对市区黄河岸边进行巡回检查,拆除大小渔网60余片,保护了黄河渔业资源的繁衍与恢复。

第三篇: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带动农村土地流转

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带动农村土地流转 -XXX市XXX农产品有限公司土地流转经验介绍

XXX市XXX农产品有限公司位于XXX区淡水街道,是集自主研发、生产、加工、贮藏、配送和销售于一体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公司创建于1999年,2006年1月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金350万元,到目前为止实际投资额约为8000万元人民币。近年来,XXX市XXX农产品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实行农业集约化经营,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整村土地承租、连接基地和农户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推动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公司以租赁形式流入14000亩土地,涉及韶关、XXX等地,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规模发展名优蔬菜,带动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的大力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坚持承租模式,实现互利共赢。XXX公司从维护农民利益出发,在坚持“协商、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主动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实地考察、广泛征求农户意见后,XXX公司与村两委会进行协商,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流转期限、流转金额及流转双方的责任、义务等方面形成一致意见。公司与各村统一采取委托流转的形式进行土地流转,即农户与村委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委托协议,公司与村委签订土地经营权流转租赁合同。对愿意流转

1土地的农户,由出让土地的农户自愿填写土地流转委托书,以村委为单位签订租用期限为10年以上的土地租用合同书,依据各地块的地理位臵、水资源及空气质量等自然环境条件综合评估土地价值,分别给予400元—700元不等的土地流转租金。合同签订后,XXX公司随即向农户预付一年的土地流转租金,以保障农民取得最大利益。对不愿把土地转包出来的农户,采取平等协商、合作经营的方式,由公司提供种子、肥料、农药和技术指导服务,农户严格按照公司生产流程的要求进行标准化耕作,带动农户发展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种植,实行公司与农户的双赢。

(二)突出产业特色,发展规模经营。在租用的土地上,XXX公司严格按照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认真做好山、水、田、林、路规划文章,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走蔬菜种植规模标准化道路,率先推行创新的技术管理手段和机械自动化的管理方法,大力推进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向规模化发展,彰显出了土地集约的优势。目前,XXX公司在XXXXXX、永湖、惠城区水口、惠东白花以及韶关等地分别建立了标准化规模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其中在位于XXX镇XXX村的XXX市XXX现代农业园区中心片区建成了集农业科研、无公害种植、示范推广、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000多亩,辐射带动1000多户农户进行无公害蔬菜种植,户均年增收5000多元,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了特色优势作物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三)依托科技创新,促进土地流转。XXX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XXX农科院、XXX蔬菜行业协会、XXX区农业科学研究所、XXX市植保科等农业技术科研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开展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研发成果在公司生产基地实验,技术成熟后向合作农户推广,走强强联合之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科技实力,使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XXX公司在发展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种植的过程中不断改造和创新传统技术,大面积推广平衡施肥技术,节灌、渗灌、喷灌等节水、节肥技术,促使蔬菜的生产向低成本、高效益、高技术转化。同时积极引进名优农业经济作物品种,大力促进当地特色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目前,XXX公司成立了XXX市XXX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蔬菜检测中心,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7人,成功自主研发了“大跨度钢丝绳经济型蔬菜大棚”、“轨道式大面积自动喷灌设备”。由于有科技支撑,XXX公司的新技术应用与新品种栽培均走在同行前列。XXX公司通过发挥科技示范带动效应,引导农户开展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发展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规模种植,以农业机械化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有效地节省了人力与成本,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四)着力项目建设,突出综合效益。通过土地流转,项目拉动,企业带动规模经营,有利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优质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种植,促进蔬菜产业升级,XXX公司以XXX市XXX区万吨无公害疏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落户

XXX市XXX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契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模式、现代管理模式为支撑,着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从2009年起公司采取向农户租地集中成片,通过土地流转投资700万元新建了500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种植基地,以“公司+院校+基地+农户”的新型合作发展模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免费提供种苗、有机肥、农药和生产技术,定价采收”的机制,直接带动900户农户参与蔬菜产业化生产过程,年产优质无公害蔬菜2万吨,预计总收入3000万元,年利润总额250多万元,带动农户生产面积2000亩,户年人均增收3635元。土地流转后的效益将是流转前土地产出效益的2倍以上,农民年均纯收入增加1倍。

二、取得的成效

XXX公司进行土地流转以来,不仅让企业自身获得了一定的收益,而且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是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土地流转,打破了农户分散经营的经营格局,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化程度,使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农户可放心外出务工,加速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不能外出的劳动力则返聘为企业的产业工人,每月给予保底工资1500元,既增加了土地收入又增加了工资收入,实现了双增双赢,从而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二是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过去由于分散经营,农户各自耕种,施肥用药不够规范,导致农产品产量不高、品质不佳,造成了很大的浪

费。现在土地由XXX公司采取集中经营,统一施肥、统一喷药、使用现代方法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从而大大减少了肥料和农药使用量。同时,土地适当集中,也便于农业机械操作,“轨道式大面积自动喷灌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三是加大了农业投入,加快了科技兴农步伐。土地流转后,XXX公司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去年以来共筹集资金200万元用于整改农田、办电改水、兴修机耕道路,改善生产条件。今年公司还投入资金120万元用于购臵基地种植设备、温室育苗设备、农残检测设备和其他设备等 5台/套。四是优化了农村资源配臵,加快了农村土地资源开发进程,拓宽了农业投资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今后发展思路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XXX公司今年下半年拟投资万元,在基地原有基础上新建绿色蔬菜种植示范基地500亩,建设连栋温室大棚100亩,新建500亩的现代化喷灌种植区。并按照“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运营高效率”的建设目标,将XXX现代农业园区逐步培育和发展成为集种植、科研和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使之成为XXX区乃至XXX市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以更好地推动我区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第四篇:关于推动特色效益农业和休闲旅游融合发展

摘 要:摘 要 推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必由之路。而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是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现代化农业的有效途径。特色效益农业与休闲旅游的融合有利于更好地整合农村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与旅游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改善生产经营理念,提高农村整体水平。

关键词:关键词 特色效益;农业;休闲旅游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推进,给新型农业革命及休闲旅游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深入推进特色效益农业与休闲旅游的深度融合,对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及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具有重要价值。实施特色效益农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 1.1 农业与旅游融合不深,呈现零乱、分散的现象

农业作为合川区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实现农民农村的致富的必由之路。但在实际情况中,不难发现,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农业与旅游的完美结合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效益农业仍然停留在处级阶段,依旧是农耕的传统模式,尽管目前合川在极力发展规模化、产业化、效益化农业,但是效果差强人意,尤其是在农业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上,存在“有说头、无看头;有亮点,无看点”的单打独斗的现象。在农业发展的时,没有注重完善旅游设施设备;在农业形成规模时,没有注重发掘旅游的内涵与层次;在农业初显成效时,没有注重打造和营销旅游产品,导致优势不明,竞争不强、后劲不足,处在不上不下的位置,难以吸引游客前往。

1.2 创意与架构结合不精,呈现后劲乏力的状态

打造精品休闲农业,就是要农业与旅游的完美结合,打造特色、创意及合理的架构与规划。但目前,在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中还在创意不足,架构不清的状态,导致效益农业裹足不前,旅游开发稍显单薄。一是着力打造的效益农业之间相距较远,较为分散,旅游所必备的道路设施等级低,有些地方甚至无法错车,难以连线成点,供游客进行观赏、体验。二是在资源整合中,缺乏具有强烈冲击力的自然与农业景观,整体架构与规划不清晰,没有突出旅游主题和特色休闲项目;单纯地依靠现有农业开展节会活动,没有进行创意提炼和农业造型设计,难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1.3 营销与推广战略缺位,呈现发展瓶颈的结果 关于促进效益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破冰之路 2.1 注重项目引领,提高农业旅游品质

合川区既有田园式的美景,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有自然的山水风光,又有着丰富多彩的资源。因此,合川区须重点引进,项目引领,形成核心竞争力。一是打造一体化农业旅游综合体。通过整合资源和自身优势,打造享受视觉盛宴的农业休闲观光带,增加一批既可供游客休闲娱乐的设施设备,又能增加观赏乐趣的服务项目,大力引进发展龙头农业项目,带动和辐射周边,建设一批民俗文化院落、快乐小家、棋牌互动、唱歌和游戏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项目,形成体验本土风情、品尝特色美食、购买本地名优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的聚集地。二是完善精品农业旅游线路。将各村的农业亮点和品牌串联成线,打造“畅通旅游工程”、“精品旅游线路环线”,将旅游景点与四大片区节会无缝衔接,完善周边景物造型,提升整体乡村旅游与效益农业;将片区沿线农业产业进行整合,形成产业环线,拓宽道路,提升道路层次。开通旅游专线和热线服务,为游客提供咨询和服务,提升农业的水平,带动旅游的升温。2.2 树立品牌标杆,增强农业旅游效益

研发产品,创新品牌,打造一体化产业链条,力求效益做大化。一是打造以农业休闲度假为特色的生态型农庄主题乐园模式,生态型农庄主题乐园模式的价值在于其旅游、休闲、游乐、娱乐和度假等多元化功能组合。生态型农庄主题乐园它不同于其他大型的或一流的城市主题公园,它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低成本和原生态,更多依赖的是原有的农业生态资源进行打造,外加农业项目体验和传统农村游戏结合,诸如在四大片区节选具有代表性的农家庄园,进行特色化、专业化、多元化和民俗化的打造,有利于带动农业的转型和休闲旅游的有效融合,形成产业链条,促进经济发展。二是注重创意改造,提高产业效益。在打造的主题乐园中,必须注重新颖性和创造性,创意成为扭转传统农业发展的必备要素。

第五篇:发展特色农业

发展特色农业,壮大农村旅游经济

——关于城关镇西河村发展的调研报告

刘红星

城关镇西河村位于县城西边沟底,距离县城仅1.5公里,过去因交通不便,地理环境不好,农村经济发展困难。近年随着县城人群体到西河锻炼休闲的增多,加之西河水利风景区建设初步完成,为西河村发展村级旅游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基础。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通过对该村的详细调研,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西河村应当围绕以乡野农村水利观光和休闲健身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城镇人群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以展特色农业为主,充实农家乐形式,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它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具体如下:

一、西河村基本情况

西河村现有三个村民小组,640人,总耕地面积748亩,由于位于狭窄沟川地带,全村河川水浇地仅42亩,其余706地均为沟坡地,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很差。全村农业生产以水地种植蔬菜为主,沟坡地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另在荒山荒坡上种植有400亩花椒和10亩核桃。2013年全村种菜收入25.3万元,第一产业收入仅75.8万元,可以说农业生产除因离城近蔬菜销售方便收益较高外其他农业包括经济林收益很差。

二、西河村发展乡村休闲娱乐的优势、现状与问题

西河村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洗肠泉”为古代高僧佛图澄开

肋洗肠之地,“搠枪泉”因武帝饮马而得名,“跪姑泉”被定为“宫泉”。1997年以前这里是通往县城西北的交通要道,但是随着新西河桥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曾经繁华的西河村渐渐被人们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千年普济寺断续香火,军队营房破烂不堪,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近几年来,随着人们锻炼身体的需要和休闲娱乐需求的发展,离县城较近有沟有河的西河村成为县城人群健身娱乐的“后花园”,每天从县城到西河村健身娱乐的人越来越多,平均每天有2000多人的流量。2013年,澄城县委、县政府依托“十二五”规划,充分利用西河村有水、近城、便于休闲等特点,作出“实施西河风景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把西河村开发建设成集水上游乐、休闲避暑、农家餐饮等现代休闲服务于一体的绿水生态风景区”的重大决策,拉开西河走向生态田园的序幕。西河风景建设被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亮点走进政府工作报告,“投资2500万元,实施县西河生态风景区建设工程”成为县长向全县40万人民公开承诺的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

目前,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841.7万元,对县西河河道进行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河道2.89Km,新建排水涵管2处,新修下河踏步23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水务局投资120余万元,新增实施了8座拦水坝工程,使西河老桥上下游1km范围内形成了3.6万平方米水面景观;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使用项目总投资1212万元,对县西河风景区河段及沿河两岸山坡进行绿化和水土流失治理。这些项目的建设为西河

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奠定了基础,现在已经有农家乐、农家烧烤等出现,村民也自发形成了新鲜蔬菜销售群体。

通过调查,我认为,西河村具有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突出优势,也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引导。

1、发展能力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群众对乡村休闲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没有多少效益,发展路子不多。该村的村民多数外出打工,条件好的也多在外地或县城安家,不愿意回村创业,现有群体没有投资发展能力。

2、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县城通往该村的道路差,有一条水泥路得是很窄,离县城处道路污水垃圾纵横,严重影响消费群体进村。风景区内没有娱乐设施,留不住来往人群,现有接待消费者的农家乐的硬件设施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缺乏规划,零乱无序开发。目前,该村发展休闲娱乐等产业还处于自发状态,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作指导,农家乐都是由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起来的,导致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4、形式单一,特色不够鲜明。在发展中没有和农业发展结合,没有特色,难以吸引人。由于缺乏市场理念、定位不准、现有农家乐大都缺乏文化内涵、多数是个体经营,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且多以副业形式开展,故经营效益也不是很好。

5、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没有规范化经营观念,村民小农意识浓厚,只注重眼前利益。在农家乐建设和经营中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只顾赚钱,有的还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不是真正的农家乐。

三、西河村发展乡村休闲娱乐产业的对策与措施

我们认为应当坚持四项原则,采取四项策略

(一)坚持四项原则

1、突出乡土特色的原则。对于都市人群来说,乡村休闲娱乐就在于乡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乡村的特有的“农”、“土”味和“野”味,也要保持乡村旅游资源的原汁原味。从农业入手,可以依托该村蔬菜种植强项,迎合城区人员消费喜好,结合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大棚时鲜蔬菜,时令水果,反季节蔬菜等农业产业,结合自采自摘,净菜超市等项目,使之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也可以利用沟坡发展经济效益好的土鸡养殖,野鸡养殖等项目,并结合农家乐现场进行消费,以吸引群众喜好。

2、保护环境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开发是目的,保护是前提。只有山表示水秀才有吸引人,必须要保护好西河村的水、两边沟坡的林、植被等自然资源。特要维护好当地的生态资源,防止人为的破坏和污染,把西河变成臭水沟,让群众丧失消费心情。

3、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原则。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风景的基础上进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二者的发展,使其变得山更青、水更秀。起居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都要

既考虑服务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虑与乡村景观协调,使之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给人以生态良好、环境优雅、独具特色的饮食环境。

4、突出特色效益的原则。发展乡村休闲娱乐要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只有突出特色才能做到少投入、多产出。要尊重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观念,多考察,多调查,有针对性进行开发,同时又要做好基础设施改善,加快水面开发游乐设施,并发掘民间文化,建设有质量、有特色、有内涵的娱乐消费产业。

(二)采取四项策略

1、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在学习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本村休闲游乐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出适合本村的发展规划。要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出统一管理安排,对资源的利用进行统筹协调,对产业的开发进行细致谋划。规范引领,合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等资源,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家乐。

2、借助各方力量,外引内联开发。建设好乡村休闲娱乐项目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首先,村政府要积极争取,在配合县上建设好后续水利风景区建设项目的基础上,争取各种农村建设性项目资金,加快本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全力做好通村道路和文化广场建设,为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环境。第二,争取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给本村旅游的各种项目发放更多的就业创业贷款。第三,要大力招商引资,利用本村外出干事人

多,路子多,资金活的优势,以一些好的娱乐项目吸引外来资本和工业资本投向本村旅游的开发。与此同时,要充分调市民和农民的主体积极性,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通过以项目换土地、土地作价或土地使用权为筹资方式,采用股份制开发等形式吸引外部资金。此外,还可以让村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资,以劳动力转化为股份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

3、重大项目带动,辐射引导发展。西河村旅游发展应当借助县上的大力支持,坚持“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的战略。要利用大项目扩大影响,发挥它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大批中小项目和农家乐的发展,使乡村旅游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4、加强宣传推介,实施品牌营销。首先要做出几个精品项目,紧接着就要大力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借助中介机构,以水利风景、农家美食、传说遗迹、消费低廉、绿色健康、田园风光、周末休闲、回归自然等等为卖点对外营销。要在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项目进行整体包装的基础上,举办乡村旅游展示会、新闻发布会加以宣传推介,并以各种节庆活动促销,促进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2014年6月4日

下载农业局18年上半年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工作总结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局18年上半年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工作总结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农业局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农业发展工作思路

    县农业局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农业发展工作思路xx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xxxx”行动,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 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意见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要义,是符合重庆农业农村实际的现实选择,......

    重庆市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重庆市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途径与措施摘要:本文通过对重庆市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全市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特色效益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特色效益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支持力度,加强特色效益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根据《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市......

    茌平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茌平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茌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团结实干建设铝城枣乡,科学发展跨入全国百强”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某市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市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市人民政府副市长(2008年8月13日)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扎实推进新......

    特色农业发展报告

    发展特色农业,推动边贸口子镇经济发展 ——胡家营镇落实“一区两带”农业规划论文报告 胡家营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汤建明2010年是落实县委、县政府“一区两带”总体发展战......

    浅议科协组织在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中的作用

    浅谈科协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朝着农民增收致富、农业增产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