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产业总结

时间:2019-05-12 16:3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务产业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劳务产业总结》。

第一篇:劳务产业总结

关于陆良县农村劳务产业2010年

工作总结

根据《陆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通知》(陆政办发[2010]39号)文件要求,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产业办的指导下,县农村劳务产业办精心组织,认真筹划,全面完成了市下达的各项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任务的完成情况

2010年,我县遭受百年不遇的干旱,冬春作物损失严重。为弥补旱灾损失,省委、省政府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县委政府积极响应,及时下发了《陆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通知》(陆政办发[2010]39号),对全县2010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做出了调整。

2010年,我县农村劳动力已有21081人实现了转移就业,完成市计划12800人的164.7%,县计划15000人的140.5%,9295人实现有序转移就业,比上年同期的6010人增加了3285人,增加54.7%,其中:县内有序转移就业5425人,完成市计划2200人的246.6%,县外有序输出3870人,完成市计划900人的430.0%。

2010年,我县共培训农民工27096人,完成市年计划19000人的142.7%,县年计划20000人的135.5%。其中引 导性培训8696人,技能培训5000人,实用技术培训12000人。其中:享受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项目补助资金的有2979人,补助资金70万元;享受国家级项目补助的有1900人,补助资金74.6万元。

2010年1-3季度,据国家统计局陆良调查队调查显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118.4元,比去年同期的人均4835.7元,增加282.7元,增长5.8%,农民工资性收入达到人均1556.6元,比去年同期的人均1286.4元增加270.2元,增21.0%。预计全年劳务经济总收入将达到11.5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可达2000元。

二、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把春季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抗旱保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

由于今年的旱灾严重,省政府提出“干旱损失劳务补”,县委政府也要求:千方百计扩大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增300元以上,确保大旱之年农民收入不减,把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抗旱保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

陆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10年1月25日,县委政府制定了《中共陆良县委办公室、陆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10年春季农村劳动力集中统一输出活动的通知》,对全县的活动进行安排。至2010年5月,全县春季劳务输出活动共组织8972名农民工实现了有序转移就 业,有效缓解了干旱形势下农民就业压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9月28日,县农村劳务产业办对全县春季劳务输出工作进行了考核兑现。

(二)认真贯彻落实“特别行动计划”,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

2010年计划培训4879人,投入中央资金74.6万元,省级资金70万元。

2010年3月,省政府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4月,省下达的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资金40万元,培训2000人。我县实际培训2200人,其中引导性培训800人,技能培训1400人。具体是:县劳动管理服务中心引导性培训800人,人均补助50元,补助资金4万元,创业培训300人,人均补助200元,补助资金6万元,沼气工培训200人,人均补助300元,补助资金6万元;县农广校培训沼气工200人,人均补助300元,补助资金6万元,农产品经纪人50人,人均补助200元,补助资金1万元;县农函大畜牧辅导站培训畜牧养殖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250人,人均补助200元,补助资金5万元;县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水泥生产工100人,人均补助300元,补助资金3万元;陆良县马街镇机动车驾驶培训站培训汽车驾驶员300人,人均补助300元,补助资金9万元。

至2010年9月已全部培训完,培训补助资金已全部补贴到位。2010年11月28日,根据《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农业厅关于下达云南省2010年省级追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和计划的通知》(云财农【2010】358号)文件,省级追加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30万元,培训人数1500人。结合我县农村客货运输需求高速增长的实际,以及2010年5月我县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会议组织的“四个100”培训班的培训情况,本次培训任务由县职业技术学校培训焊工102人、县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培训籽种繁育工100人、培训农村客货驾驶员577人。本次的培训补助标准是:焊工培训,每人补助500元;籽种繁育工培训,每人补助200元;培训汽车大车执照,每人补助500元;培训汽车小车执照,每人补助300元,目前焊工和籽种繁育工已全部培训完,农村客货驾驶培训预计2011年6月之前培训结束。

2010年9月,按照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财政厅、农业厅关于下达2010年中央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资金和计划的通知》(云财农【2010】260号),省下达我县2010年阳光工程项目培训任务1900人,补助资金74.6万元,县农村劳务产业办和阳光工程办及时对培训任务进行了分解,具体是:县农机化学校培训300名农机操作手,人均补助450元,共补助13.5万元;县职业技术学校培训300名农村建筑工匠,人均补助450元,100名特色职业型农民人均补助400元,共补助17.5万元;县农广校培训100名农产品经纪人,人均补助350元,200名植保员,人均补助350元,100名特色职业型农民,人均补助400元,共补助14.5万元;县劳动管理服务中心培训300名沼气工,人均补助430元、200名乡村旅游服务员,人均补助300元,100名特职业型农民,人均补助400元,共补助22.9万元;县农函大畜牧辅导站培训10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100名畜禽繁殖工,人均补助310元,共补助6.2万元。

现已全部培训完,信息已全部录入国家阳光工程监管系统。

(三)配合省市调查组搞好调查

3月8日,县农村劳务产业办和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陪同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会长董衡秋、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会长赵建成、市产业办主任袁建芳到芳华镇乘民村委会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旱灾损失如何补。乘民村委会共有1223户4554人,是一个彝汉杂居的高寒山区的民族村委会,有耕地面积4366亩(旱田),2009年底,全村共有农村劳动力2686人。至2月底全村已有1505 人外出打工,占农村劳动力2686人的56%,比上年同期增加139人,其中全家外出的有229户。今年的小春作物大麦、豌豆、洋芋绝收,损失260多万元,同时面临夏荒的威胁。村委会预计本村最终外出打工的人数还会增加500人以上,全村今年外出打工的人数会达到2000人以上。增加这500人的打工收入在500多万元,就可以弥 补大小春的旱灾损失。

--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春运期间农民工外出购票难的问题;二是有的农户经济实在是太差,就连外出打工的几百元车费钱都难以拿出,还要向亲戚朋友借钱才能出去打工,上级是否考虑给予这部分人补助车费,以促进更多的贫困农户外出打工。

(四)配合新闻媒体搞好宣传报道

3月11日,省电视台、县电视台记者到我县的芳华镇的浑水塘村、大莫古镇的甘河村委会小海子村、小莫古村、新村进行了采访采访干旱形势下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同时,省电视台对我县的干部带队打工制度、在旱灾形势下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采访了县产业办主任卢水清、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念明翔和芳华镇纪委书记马萍。

在此期间,陆良电视台进行了3次报道、曲靖电视台进行了2次报道、云南电视台进行了2次报道,中央电视台报道了1次。省经济日报、生活新报、曲靖日报三家报刊也进行了报道。

三、2011年农村劳务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一)2011年的农村劳务产业发展工作,以县内转移为主,计划全县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0人,其中县内就地转移就业6500人,有序达到3000人以上,县外输出3500人,有序输出1500人以上。计划培训农村劳动力20000人,其中职业学历教育培训170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12000人,引导性培训1300人,技能培训5000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的一次性推荐就业率达到80%以上。实现累计转移就业劳动力达到14万人,农村劳务经济总收入达12.7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2100元以上。

(二)2011年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是继续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二是要在教育培训与转移输出的结合上取得新突破。凡年度新组织有序转移输出的农村劳动力都要送经有关培训基地进行技能培训或引导性培训。

2、抓住春节后农民工集中外出务工以及中考、高考结束的有利时机,及时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春季和秋季集中统一劳务输出活动,掀起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高潮。

3、以福建新威电子厂陆良分部的投产为契机,力求在组织规模转移输出上取得新突破,开展“定单培训、定单转移”。

4、做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力争在对转移输出农民工的管理服务方面取得新突破。抓好转移输出人员与用工单位的劳务纠纷调处,及时查处县内拖欠、克扣务工人员工资的违法行为,并要加强与外地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帮助在外务工人员追讨被拖欠或克扣的工资报酬。对严重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违法案件,劳动监察、政法部门应及时 查处,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四、“十二五”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2011年-2015年,全县农村劳动力每年计划转移就业10000人,共计50000人,其中,向县外转移就业增17500人,县内转移32500人。通过政府有组织的转移就业25500人。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25000人,职业学历教育培训700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6.3万人,农村劳务经济总收入14.1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000元以上。

(二)工作思路

1、每年在春季和秋季搞好两次集中统一劳务输出活动,每年4000人以上,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每年争取国家阳光工程培训补助资金100万元以上,每年补助2500名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县政府每年配套培训补助经费20万元,补助1000名农民工参加实用技术培训。

3、每年争取国家对农村劳动力创业“贷免扶补”政策支持,发放创业补助资金1000万元,每年支持200人创业,带动600人就业。

五、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一)目前,我县由于财政紧张,没有配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经费,每年仅靠上级的补助经费进行培训,投入偏少,制约了我县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建议在“十二五” 期间,配套培训经费。

(二)我县每年用于发展农村劳务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少,只能保证产业办的工作经费,制约了我县农村劳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各乡(镇)村对发展农村劳务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平衡,工作的成效差异很大,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加大考核力度。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日

主题词:关于 劳务产业 总结 抄 报:县委办、政府办

第二篇: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强劳务产业

文章标题: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强劳务产业

**县地处**,总面积2229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48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9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30多万人,是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财政穷县。为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发展地方经济,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政府推动、政策促

动、市场拉动、宣传发动、培训带动、有序流动”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十五”以来,全县共培训城乡劳动力36.5万人次,组织劳务输出146.5万人次,其中境外输出554人次,实现劳务纯收入45.5亿元,占全县GDP和农业总产值的30.1和41.1,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渠道和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先后被省政府、省商务厅、省劳务办、省就业局授予“劳务开发先进基地县”、“建筑劳务输出10强县”、“外派劳务基地县”、“劳务输出示范县”等多项殊誉。

一、强化领导,构建长效机制。县委、县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破解“三农”问题,为民增收致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立县产业,纳入了“十五”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从多方面入手探索劳务输出新路子。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先后下发了《关于突破性发展劳务产业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务开发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外派劳务基地县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制订了劳务输出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纳入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为全县劳务输出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乡(镇)两级成立了“一把手”挂帅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成立了“劳务办”、“外派劳务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全县劳务输出的组织、信息收集等工作,在各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站,在各村社、街道和社区成立了劳务输出联络站,聘请劳务信息员127人、劳务经纪人23人、劳动保障协理员38人,形成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管理服务网络。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农村劳动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补贴和劳务输出工作经费,建立了补贴与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效果挂钩的机制,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建立了劳动保障、农业、财政等2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劳务输出联动协作机制,按时召开联席会,认真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按季督查、评比、通报制度,逗硬奖惩。形成了党政直接领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管理体系和以县劳务办、就业局为龙头,以乡镇劳动保障站为纽带,以村联络站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内外协调、上通下达的劳务输出服务网络。

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把宣传引导作为劳务输出的先导工程,始终贯穿于劳务输出之中。一是利用大众传媒抓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休,强势宣传务工政策法规和致富典型,报道民工创业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激励群众的务工热情。先后在《**周未》创办《务工政策问答》20多期,在县电视台开播《**人在广东》、《**民工走出国门》、《务工明星》、《培训_就业》等专题片50多期。二是开展主题活动抓宣传。每年相继开展了“春风行动”、“再就业政策宣传月”、劳务洽谈会、“职中学生双选会”、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下乡进村”等活动,集中举办务工知识讲座和创业明星事迹报告会58场次,发送《务工知识问答》等宣传资料30多万份。三是通过信息服务抓宣传。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发手机短信等形式,宣传务工知识,广泛分析和发布务工、培训信息,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由“固守种田、温饱即安、小富即满”的意识向市场经济意识转变,掀起了“跳出土地谋发展,走出家门天地宽”的务工热潮。

三、狠抓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按照“先培训,后输出,不培训,不输出”的要求,实行“政府买单、学校接单、企业订单、培训免单”的“四单”模式,积极开展输出前培训。一是健全培训体系。考核认定了县就业训练中心、**职中、农广校、女子职业学校等8家公办机构和**饭店、联合科技等13家社会力量办学实体为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充分整合培训资源,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社会化培训体系。二是紧抓项目培训。近年来,该县成功争取到“省级财政劳务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劳务扶贫培训工程”、“中英大龄女童培训项目”、“加拿大慈善基金孤残、特困女童培训项目(全国仅**实施)”等培训项目,组织各类培训80多期,培训各类人员达5487人。三是抓实引导性培训。坚持培训教师、媒体资源、人才培养、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五进村”,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予以引导,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自去年来,先后深入148个村社,开展引导性培训17.4万多人次。四是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各培训基地根据劳动者的意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广泛开办建筑、缝纫、烹饪、电工、钳工、焊工、种植、电脑等实用技术培训班,今年已培训农村劳动力6248人次。五是抢抓订单培训。按照“政府搭台,学校唱戏,校企联合,互利共赢”的思路,引导各培训基地根据域内外联谊企业及用工单位的要求,开展定单培训,定向输出。几年来,各培训基地为潮阳富田制衣有限公司等56家用工单位组织订单培训14582人

。今年县就业局还与广东玖龙纸业公司联合举行了两次人才招聘会,王超等31名高考落榜生获聘,由玖龙纸业公司出资送往华南理工大学深造,学习期满后,直接到玖龙公司工作,探索出招聘、培训、就业为一体的委托式培训新模式。通过培训,打造出缝纫、家政服务、煤矿开采、电子操作、厨师为主的五大劳务品牌,劳务输出实现了由体能性向技能型、粗放型向品牌型转变,西兴职中、**职中、**农广校、**女子职业学校被市政府命名为劳务培训示范基地。

四、搭建平台,加大输出力度。按照“联合企业、外输内补、协调各方、促进就业”的思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一是依托劳务基地往外输。通过聘请劳务联络员、外派劳务调研员、走访联谊知名企业、向经济发达地区派驻办事处等形式,先后建立起以广东、福建为主的东南沿海电子、玩具业劳务基地,以北京、山西、河南为主的建筑、煤矿开采劳务基地,以新疆、陕西为主的综合劳务基地,以成都、重庆为主的川菜、火锅餐饮经营劳务基地共92个,劳务网点65个,成为全县劳务输出的固定阵地,每年吸纳民工达8万多人。在劳务基地中积极开展“精品劳务基地”创建活动,开创出了“变廉价输出为高薪输出,变单工种输出为多工种输出,变输出个体为输出家庭,变输出民工为输出员工”的“北京大安山煤矿劳务合作模式”,使1851名民工、684个民工家庭走上了务工致富的“连心桥”。二是依托政府引导往外送。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每年利用元旦、春节民工返乡和求职的高峰期,举办劳务洽谈会,吸引外地的用工企业来县内考察、交流,开展招聘活动,洽谈劳务事宜。几年来,通过劳务洽谈会成建制输出2万多人。三是依托劳务订单往外引。积极参加省内外劳务洽谈会,与各用工单位广泛联系,争取劳务订单。几年来,先后组团参加了上海、西藏、浙江等13地举办的劳务洽谈会,签订劳务订单1.5万余人,成功输出1.2万人。四是依托务工能人往外带。充分发挥务工能人的带动效应,组织亲连亲、戚连戚式的劳务输出,目前,全县已培育起6200多名劳务输出带头人、经纪人,每年有5万多名城乡劳动力依托谭鱼头公司董事长谭长安、上海财能投资公司董事长刘星辉等一大批务工能人实现异地稳定就业。五是依托外派劳务公司往外派。积极与成都国际、遂宁寰宇、乐山天顺、南充东方国际等10多家外派劳务公司联姻,发展境外劳务输出。先后向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输出554人。六是依托产业发展本地转。随着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创造了一大批的就业岗位。几年来,全县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万多人。在输出过程中,坚持组织输出与多元输出相结合,做到与企业没有联系的不输出、不向诚信度不高的企业输出、不向可能拖欠工资的企业输出,实现了由盲目自发型向政府定向型转变,由零星松散型向有序化、规模化输出转变,由国内输出型向境外输出型转变。

五、全程服务,维护民工权益。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做到输前有培训、输中有护送、输后有服务,为民工提供贴心化、全程化服务。一是开辟“绿色通道”。在**县城建立了可同时容纳150人食宿的“农民工公寓”,免费提供住宿;每年春运期间,派出人员在成都、达州、宣汉三地的火车站设立民工服务站,帮助民工解决购票难、出行难等问题;在各村社成立了“助耕队”,各学校推行“留守学生寄宿制”,全力解决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二是建立回访制度。将电话回访和实地回访相结合,进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每年组织民工慰问小分队,分赴各劳务基地慰问看望民工,走访用人企业和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督促用工单位为民工参加相关社会保险,排查劳资隐患。去年,该县还推出“亲情农保万里行”活动,吸纳5482名务工人员参加了社会保险。三是构建维权网络。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维权服务小组”、“四川华西民工救助中心**办事处”和劳动争议仲裁院,在民工集中的广州、深圳、北京等地成立了10多个**民工工会和党支部,在北京大安山煤矿等20多个用工单位设立了维权协议员,负责管理当地民工,监督企业的用工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协调劳资纠纷和劳动争议。特别是2005年5月,该县为死于山西煤矿矿难的15名**籍民工追回赔偿金320万元,得到社会广泛称道,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推介经验。几年来,先后成功调解重大劳务纠纷130多起,为民工挽回和索赔经济损失达1100多万元。

六、引凤还巢,反哺家乡经济。积极实施“回归工程”,鼓励、支持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建立起劳务输出与返乡创业的良性互动机制。一是提供扶持政策。先后出台了《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推行“六不限制”和“五个优先”政策,将回乡人员创办的企业纳入农业产业化范围予以扶持,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租用等相关税费。二是开展创业指导。组建了由县级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创业指导小组,免费为回乡创业人员提供项目论证、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决策参考等服务,引导他们免费参加全县组织的创业培训等活动。三是进行创业激励。每年评选一批返乡创业明星,大张旗鼓予以表彰奖励,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营造起浓厚的创业氛围。今年,谭长安、张必海、何进等25位返乡创业人员还被市政府表彰为“农民工创业之星”。几年来,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完成了从“挣钱填肚子”到“攒钱盖房子”再到“筹资办厂子”的嬗变,全县有近6000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兴办各种经济实体6000余家,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两万余人,产生了“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社会效应。

《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强劳务产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强劳务产业。

第三篇:天祝县十二五劳务产业发展规划

天祝县十二五劳务产业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大战略,三大支撑”和发展“五大产业”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西进东出保本埠”战略,进一步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实现农牧民稳定增收,特制定天祝县十二五劳务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着力培育壮大劳务经济产业,狠抓技能培训,广建务工基地,争创劳务品牌,强化维权服务,积极推进劳务输出由自发型向组织型、体能型向技能型、粗放型向品牌型转变,努力实现劳务输出质量和数量的“双提升”。

二、目标任务

(一)稳步扩大劳务输转规模。继续大力拓展劳务基地,扩大劳务输转规模,提高劳务输转质量,实现劳务输转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在“十二五”期间,劳务输转人数以每年2%的幅度递增,在2010年4.6万人的基础上,2011年输转人数达到4.7万人,2012年达到4.8万人,2013年达到4.9万人,2014年达到5万人,2015年达到5.1万人;有组织输转率以2%的增幅,2011年达到50%,2.35万人,2012年达52%,2.5万人,2013年达54%,2.6万人,2014年达56%,2.8万人,2015年达58%,2.85万人。劳务收入实现逐年增加,到2015年达到

5.1亿元。

(二)着力提高劳务培训质量。依托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村贫困妇女培训计划”等重点培训项目,形成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扶贫、发改、教育、妇联等部门协调配合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进一步整合公共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大力培育和充实我县职业教育“双师型”职业教师,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就业培训中等公共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城乡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中主渠道作用,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各类培训机构要培育各具特色的优势工种。

2011—2015年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分别达到0.2万人、0.23万人、0.26万人、0.29万人、0.32万人。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达到0.2万人。各乡镇依托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开展每年不低于2万人的引导性劳务培训。

(三)不断扩大劳务基规模。在巩固已建劳务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向沿海和境外开辟新的劳务基地。县劳务工作机构和乡镇要按照“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以驻外办事机构为依托,进一步加强省际间、地区间的信息沟通、政策协调和劳务协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2011年新建1个百人以上、2个50人以上的劳务输出基地,2012年建成2个百人以上、3个50人以上的劳务输出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县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和新疆等地区力争建成6个百人以上、20个50人以上有影响、相对稳定的劳务基地。

(四)努力健全市场运作机制。鼓励支持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积极参与劳务输出的市场化运作,支持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创办集培训、输转为一体的劳务中介组织。按每年扶持建立1个年组织输出300人以上的劳务中介机构和2个年输出100人以上的劳务中介机构,到2015年,全县力争扶持建成5个组织输出300人以上的劳务中介机构和10个年输出100人以上的劳务中介机构。

(五)极力打造天祝劳务品牌。坚持以品牌提升质量,以品牌占领市场。以技能培训为着力点,积极挖掘和培育具有我县特色的劳务品牌。在已申报注册的“华锐冶炼工”劳务品牌的基础上,重点培育电气焊、天祝唐卡绘画、驾驶员、厨师、缝纫、保安、铁路养护、电子技术等优势工种,力争每年培育和确立1个劳务品牌和特色工种,到十二五末全县争取培育和确立5个天祝劳务品牌和特色工种。

(六)强化劳务信息体系建设。到2015年底全县所有乡镇劳务工作机构全部配齐电脑并实现联网,同时建立起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培训、就业状况

台帐,形成“人人有卡、户户有表、村村有账、乡镇有库、县乡联网”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七)积极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十二五期间,要从土地划拨、资金支持、工商税收收减免等措施上进一步完善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政策和服务机制,鼓励农民工回乡创办冶炼、农产品深加工、特色种养殖业、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内容的企业,到十二五末全县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数每年力争达到0.2万人。

(八)不断加强农民工权益维护。以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为重点,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加强劳动监察工作为核心,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着力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工作。同时,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县工会配合在我县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建立农民工维权服务组织,切实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农民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认真做好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护、计划生育等各项相关公共服务工作。

三、保障措施

1、加强劳务工作机构。县劳务工作机构专门负责和管理全县城乡劳务输转工作,负责制定全县劳务输转计划与工作规划,配合县委县政府督查机构考核各乡镇劳务输转工作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指导和管理城乡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搞好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指导各乡镇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建设,负责输转前后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认真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及时收集、发布外地用工信息,并对用人单位用工情况进行详细考察,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协议,建立劳务基地;协调处理劳务纠纷,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2、设立驻外办事机构。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东稳西进保本埠”的战略部署,在新疆设立“天祝县政府驻新疆办事处”,通过广泛联系在疆各类社会关系,统一开展移民、劳务、商务等活动,促进劳务、移民工作上台阶;开拓特色

无公害蔬菜销售渠道;开展经济协作和信息交流,为两地资金、技术、项目、特色产品销售发挥中介和桥梁作用;负责本县公民赴驻地城市及区域上访的维稳工作;组织两地经贸交流活动,加强宣传,促进天祝对外开放。在未来的十二五期间逐步建立“驻山东青岛劳务工作站”、“驻苏州劳务工作站”、“驻内蒙古劳务工作站”等驻外劳务联络机构。通过建立驻外劳务机构,形成与劳务输入地的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与输入地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主动的配合处理好涉及我县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强化基层劳务机构建设。要大力支持乡镇劳务工作站和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使其真正达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充分发挥村委会的职能作用,建立村级劳务专管员队伍,使劳务输转工作向村、组延伸,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服务工作,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实际困难。

4、狠抓技能培训,提高输转质量。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大力推进由县劳动保障局统筹协调,采取“政府抓总、部门负责、乡镇落实、培训机构实施”的分工负责制,乡镇组织输送生源,县就业培训中心、职教中心、农牧机械学校负责培训和民办定点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的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城乡富余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切实增强务工人员自主择业的竞争力和自主创业的能力。一要加强技能培训。采取基地培训、订单培训、项目培训等形式,对城乡富余劳动力有针对性地开展特种车辆操作、汽车驾驶、机械加工、数控技术应用、汽车维修、电气焊、瓦工、宾馆餐饮服务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力争使技能培训后稳定就业率达85%以上。特别要采取校企合作、校校联合等方式,按照“以需定培,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的原则,做好“两后生”培训工作。二要注重引导性培训。根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不同情况和市场需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切实增强务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就业竞争能力。三要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充分利用县内冶炼企业优势,通过“师带徒”等方式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工作。四要下移工作重心。通过政府财政补助、争取项目支持等方式,在人口较多的华藏寺、打柴沟、赛什斯、炭山岭、哈溪、朵什等乡镇,逐步筹划创建符合各自实际的劳务培训基地,积极为本辖区及周边乡镇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五要加强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劳务输转培训,做到专款专用。县财政预算专项经费,对劳务输转工作中基地建设、技能培训、有组织输转等方面成效显著的乡镇和部门予以经费补助;政府组织的对农民的培训一律免费;对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并已签订合同成功输转的学员,按职业技术工种给予培训机构或者学员一定标准的补助。

5、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要加强对劳务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和定期会商制度,负责协调解决劳务经济工作中的政策、资金等重大问题。明确部门职责,分解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步推进的工作机制。各乡镇、各部门要自觉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形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劳务输转工作格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劳务输转工作。发改部门要把劳务输转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农牧部门要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力度,严格按照“四个办法”(基地认定办法、项目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及检查验收办法)和 “五项制度”(公示制度、第一节课制度、台账制度、月报制度及检查验收制度)要求,优化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教育部门要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加强农村职业教育。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落实劳务输转专项资金。扶贫部门要把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司法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法律服务机构为农民工提供法制教育、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民政部门要为农民工参与社区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建设、安监、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在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安全生产、职业病预防、计划生育等方面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要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在丰富农

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维护农民工权益和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按照统一、规范和效能的原则,整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资产、人员、服务和信息资源,建立和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明确服务职责和范围,合理确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帮助解决人员和经费不足等突出问题,积极组织、统筹安排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前的培训、失业职工、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就业指导、职业介绍,信息咨询、小额担保贷款服务,指导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做好失业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工作,促进就业事业的发展。

7、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要把劳务经济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管理责任体系,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工作重点,制定保障措施,全县上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每年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相关部门和县劳务工作机构参与的督查小组对乡镇劳务经济工作的各类指标完成情况以及劳务工作平台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并按《天祝县劳务经济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进行全面考核,做到奖惩兑现。

8、完善舆论宣传机制。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发展劳务经济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各种媒体,采取举办板报、开设专栏、印发宣传资料、设立咨询服务台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广劳务工作中涌现出的好机制、好模式、好经验、好典型,激励人们的创业就业热情;要借助“春风行动”、“创业带头人巡回宣讲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农民工维权服务活动”等方式,开展集中宣传和服务,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发展劳务经济的良好局面。

第四篇:产业总结

崆区农发„2010‟ 号

平凉市崆峒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09年崆峒区农业产业化经营

项目建设情况工作总结

市农发办:

2009年,我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培植财源为突破,注重建设质量,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保证措施,确保了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目前已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效益。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计划情况

2009年省、市下达我区产业化经营财政补贴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863.1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42万元,企业自筹621.1万元。

(一)平凉市崆峒区1200吨牛排(肉)汤系列罐头加工扩建项目。总投资496.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30万元、省财政投资41.6万元、地方配套10.4万元、企业自筹311.7万元。建设内容是:在现有牛排(肉)汤系列罐头生产线基础

上扩建到1200吨,新增400吨,新建污水处理工程面积86.4㎡,改扩建冷库180㎡,购置设备55台(套)。

(二)平凉市佳禾农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农产品糯玉米生产加工基地扩建项目。总投资366.4万元,其中:省财政投资50万元、地方配套10万元、企业自筹311.4万元。建设内容是:改扩建加工车间等土建面积298.2平方米,购置设备22台(套)。

二、项目完成情况

(一)任务完成情况

平凉市崆峒区1200吨牛排(肉)汤罐头加工扩建项目由平凉市凯沣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承建。工程2009年8月开工建设,2010年5月竣工。在原生产线基础上完成了罐头车间530平方米地平防水、防滑改造、580平方米屋顶吊顶工程改造;180平方米冷库改造;污水处理池75立方米、污水处理间14平方米;购置设备58台(套),其中:生产车间设备38台(套)、公用设备3台、化验室设备11台、污水处理设备6台(套);配套完善了给排水、输变电、卫生等公用设施建设。

平凉市崆峒区1000吨糯玉米加工扩建项目由平凉市佳禾农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实施。2009年8月开工建设,2010年4月竣工,完成加工车间及库房280.3平方米,新建晒场1000平方米,购置设备22台(套),配套完善了场区道路、给排水、绿化等设施工程。

(二)投资完成情况

平凉市崆峒区1200吨牛排(肉)汤罐头加工扩建项目完成投资493.7万元,占计划的100%,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30万元,省财政资金41.6万元,市财政资金6万元,区财政资金5.2万元,企业自筹311.7万元。在完成投资中,固定资产278.7万元、流动资金171.4万元、其它43.6万元。平凉市崆峒区1000吨糯玉米加工扩建项目完成总投资366.44万元,其中:省财政投资50万元、地方配套5万元、企业自筹306.4万元。在投资中,固定资产140.34万元、流动资金及其他226.06万元。

(三)项目效益情况

1、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实施,有力地支持和带动了全区农产品加工、农业种植、畜牧养殖、生产服务等方面的发展和壮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崆峒区1200吨牛排(肉)汤罐头加工扩建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新增总产值1858.9万元,年新增利润195.8万元,增加固定资产278.7万元,年新增利税223.5万元。平凉市佳禾农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农产品糯玉米生产加工基地扩建项目新增总产值1489.3万元,年新增利润86.3万元,增加固定资产140.3万元,年新增利税27.7万元。

2、社会效益。两个项目的实施,使直接受益农户达到2500多户,年直接受益农户增加总额107万元,新增农村就业人数

50人。有效改善了党群、政群和党企、政企关系,对维稳工作也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推进项目建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成立了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协调搞好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职能。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及区农业综合开发办的负责同志经常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建设情况,并通过召开现场会、联席会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强化考核奖惩的激励导向作用,把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列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考核奖励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了月调度、季度通报、半年初评、年终考核奖惩制度。同时,区财政局建立了领导联系企业、包保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建设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明确质量和进度要求,盯住不放,一抓到底,为推进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二)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多年来,我区把农业龙头企业项目精细管理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从项目筛选、申报到实施、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有机衔接,做到程序透明。同时,按照国家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有关要求优选我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竞争力强的农业加工企业列

入项目扶持。在资金管理上,派驻专门人员,蹲在企业,督促企业落实自筹资金,坚持企业自筹资金先期项目建设,财政资金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县级报帐实施办法》和《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制度》等政策规定,认真执行全面落实县级财政报帐制。通过规范管理,实现了项目管理“公开、公正、透明”,资金管理“安全、运行、高效”。

(三)大力扶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我区通过各种扶持方式重点选择具有市场开拓、科技创新、以及现代管理能力的凯沣额、景兴、西开牧业、佳禾等一批省、市农业龙头企业进行项目扶持,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用地等方面对龙头企业倾斜,使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帮助企业引进是有领先水平的技术、设备,尽快显现“龙头”优势,在1200吨牛排(肉)汤罐头加工扩建项目建设中,积极支持企业购置先进生产设备30多台套,污水处理设施6台套,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力地带动了我区肉牛、果菜、饲草等基地建设,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几点启示

启示一:以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项目开发建设。我办在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企业项目建设中的主要 5

体现。在企业面临困难时,就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让企业获得新生和快速发展。

启示二:以战略眼光开创项目建设的新局面。我办在推进项目开发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争当第一的精神,始终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准确把握国内国际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以战略眼光和国内国际眼界,高起点、高标准地选好项目、选准项目。通过项目建设,使这两个企业初步完成了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

启示三: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我办始终坚持把项目开发建设作为主要工作之一,聚精会神,坚韧不拔,踏踏实实抓项目,一心一意谋发展,始终把企业主要的资源和力量放在项目上。尽管在推进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种种问题,对此,我们将更加坚定步伐,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克服困难,通过一个接一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不断赢得企业发展的新跨越。

启示四:以精细化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的成功。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力争做到项目上一个成一个,主要依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找准症结的工作方法。同时,大力加强项目实施的科学管理,建立强化达产达标保证体系,实现项目考察调研、勘察设计、土建施工与安装调试、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是确保项目开发建设成功的有效措施。

二〇一〇年六月 日

主题词:农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 项目建设 工作总结

抄报: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办公室。平凉市崆峒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10年6月 日印发

第五篇:劳务公司总结

XXXX

2017年终工作总结

2017年是劳务公司组建成立的之年,自10月10日总公司董事会决定出资3000万组建宣汉县中普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们强力推进前期相关筹备组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完成了目标任务,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下步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公司2017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7年主要工作

(一)公司注册。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对本地区劳务公司大致情况进行一些了解和调研,根据调研情况,结合实际,拟定了工作计划,汇报上级公司同意后,于10月23日在宣汉县工商局取得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核定名称为XXXX劳务服务有限公司,10月25日取得营业执照,主要经营范围建筑劳务分包、工程机械租赁(劳务派遣相关业务由于有前置许可要求,待资质证书办理后再增加),11月24日由于业务需要经营范围增加了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物业管理及灯具材料销售,为公司今后业务开展及相关资质办理奠定了基础。

(二)机构设立。虽然目前与租赁公司联合办公,但为了 明确职责分工,保证下步业务正常有序开展,我们拟定了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和公司章程并将制度牌上墙,明确了相关管理机构及职责,11月中旬公司组织5名同志参加了全市“三类”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试并以全部合格的成绩取得了证书,为公司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撑。

(三)资质申报、办理。营业执照办理后,为尽快取得劳务分包资质,保证业务开展,我们联系第三方代理机构进行商谈,确定相关费用后,签订了委托代理合同,准备相关资料,上报上级部门审批,于11月21日取得了建筑劳务分包资质,企业安全许可正在办理中,目前已经通过了省建设厅审核,正在网上公式,待公式期满后颁发证书。

劳务派遣资质的申报工作,前期由于验资报告的问题,导致工作比较置后,但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目前相关资料已按要求上报县人社局审批,12月30日人社局相关人员到我公司进行了实地勘察,现等待人社局会议研究,争取春节前后下达证书。

(四)业务开展情况。2017年12月7日公司接到县城管办关于《XXXX2018年春节氛围城区亮化、绿化工程采购项目》投标邀请书,接到邀请后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参加报名等相关准备工作,目前已报名成功并缴纳保证金,相关资料已基本准备完毕,等待开标........。

三、存在问题

1、劳务派遣证书办理问题。目前我们租赁公司和劳务 公司是“一套班子”联合办公,人社局在实地勘察时对公司办公场所、人员配备要求独立,给工作增加了阻力。

2、建筑劳务分包代理费上涨问题。前期资质和安许的费用预算在6万左右,在办理企业安全许可的过程中由于全国社保大数据联网的原因,代理机构申报成本增加,因此代理费用随之增加,导致代理成本增加。

三、2018年工作思路

1、做好县2018年春节氛围城区亮化、绿化工程采购项目。该项目受到县委、政府领导高度关注,是展示我县风采的象形工程,也是公司的第一笔业务,为了不辜负各级领导的信任,公司将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参与本次项目投标,力争中标。(中标后加强与路灯所、园林所合作,参与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为扮靓繁荣美丽新宣汉,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让全县人民过上一个欢乐祥和和喜庆的新春佳节。

2、抓紧做好劳务派遣证书办理工作。下步我们将积极协调上级部门,抓紧完善相关资料,争取尽快取得证书,从而解决租赁公司当前所面临的驾驶员问题,同时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教育、学习,提高专业能力,拓宽工作思路,做好证书下达后的驾驶员聘用方式、管理办法、业务对接等相关工作,重点做好与租赁公司的业务对接,合法规避两家公司安全责任,保证租赁公司业务安全、有序开展,进一步拓展劳务派遣业务,要不仅限于保障租赁公司驾驶员,而是多方位思考,加强派遣业务的宣传、推广,谋求与更多企业、单位、行业的合作,为公司的发展壮提供保障。

3、努力拓展建筑劳务分包业务。目前建筑劳务分包的相关资质已基本取得,因此,下步我们要多方了解情况,以总公司棚户区改造项目为切入点,根据市场现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尽早开展该项业务,力争早日产生经济效益,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方向。

4、认真思考,做好新业务的开发。多渠道分析、思考公司业务拓展方向,以目前的业务为基础,着眼宣汉的旅游开发及其他重点工程项目,深入研究探讨相配套的业务,从景区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服务(劳务外包,人才开发)、城区(乡镇)的环卫,物业管理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好国有企业的优势和责任意识,为各级做好服务的同时发展壮大公司。

新的一年意味这新的开始、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为此,劳务公司全体员工必将精诚团结、努力奋斗,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下载劳务产业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劳务产业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务分包总结

    劳务分包合同小结一、劳务分包合同的效力风险防范 《建筑法》、《合同法》均未对劳务合同作出相应规定,形成了一条灰色地带,因为法律禁止工程非法转包、违法分包,于是大量出现......

    浅析X县劳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今年初,州委书记到南部县调研时强调,南部边疆地区要因势利导,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狠抓劳务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促进农民增收。一直以来,红河南部边疆地区因历史、地......

    从“民工荒”看巴中劳务产业发展

    近段时间,各大媒体将“民工荒”传得沸沸扬扬,引起了各方面广泛关注。巴中市以作为以劳务输出为主要产业的地区,对此次“民工荒”现象必须深入研究,思考有何影响和如何应对。一、......

    茶叶产业总结

    梧州、贺州市茶产业发展调研与对策 覃秀菊邓慧群甘春萍曹欣 (广西桂林茶科所541004) 摘要:2011年7月12~17日受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广西桂林茶叶综合试验站的委托,本团队成员对......

    产业实践总结

    实践报告 本人于2012年2月29日在福州施可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实习的内容为人事行政专员,为期2个月。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我初步了解公司行政、人事的工作流程和主要内容,从......

    产业发展总结

    在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上,“林场增效、职工增收”是建设的核心问题,要实现这一核心,必须在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提高经济活力上下功夫,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林业对现代化......

    产业开发总结

    繁體版www.xiexiebang.com 2:首页 >> 部门公开信息 >> 扶贫办 >> 工作动态 >> 政务动态 “十一五”整村推进和产业化扶贫工作总结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扶贫办 发布时......

    产业12.5总结

    校办产业十二五规划总结 “十二五”期间,按照以增强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为重点的奋斗目标,努力探索创新、积极奋斗,做好学校科技产业建设工作,以“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