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业总结

时间:2019-05-13 17:3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茶叶产业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茶叶产业总结》。

第一篇:茶叶产业总结

梧州、贺州市茶产业发展调研与对策

覃秀菊邓慧群甘春萍曹欣

(广西桂林茶科所541004)

摘要:2011年7月12~17日受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广西桂林茶叶综合试验站的委托,本团队成员对广西梧州市(万秀区、蝶山区)岑溪市、苍梧县、藤县、蒙山县;贺州市(八步区、平桂区)、昭平县等进行了全面调研,从而对其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和宣传以及对所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茶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瓶颈问题、对策

一、调研目的意义

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在于政府部门和科技部门的重视程度和扶持的力度,在于不断的学习和宣传,在于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因此,本次调研也是政府部门和科技部门联合对茶产业重视和支持的一种形式,通过调研,对各产茶区的发展情况有所了解,保证总结成效,找出差距及有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并对其提出相应的对策等,对做强做大茶产业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调研成效

(一)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

1、茶园面积及良种苗木繁育情况

全市共有新老茶园3.17万亩,主要是六堡茶原生种,面积约2.29万亩,云南大叶种面积约0.17万亩,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福云6号、台茶12号、台茶13号、桂绿1号等品种约0.71万亩。建立有良种繁育基地40多亩,年扦插繁育苗木约1000万株,不断促进六堡茶产业原料基地的发展。

2、加工生产能力情况

全市共有23家企业生产六堡茶,其中年产500吨以上的有6家,生产红绿茶2家(年产138吨),从业人员达2500人,年生产能力达1.24万吨,出口产品达2490吨,总产值达12.4亿元。

3、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情况

梧州市现已制定颁布实施广西地方标准3项,藤县的岭鼎牌绿茶和六堡茶分别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苍松牌六堡茶获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有16家企业获得广西质量安全QS认证;梧州茶厂、中茶茶叶有限公司、茂圣茶叶有限公司、企业通过了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梧州茶厂“三鹤”牌商标为广西著名商标,产品为广西名牌产品、广西知名产品。多家企业的六堡茶先后在广州、上海、深圳、北京等国际茶叶会上获得各项“金奖”及“茶王”最高级奖。进几年茂圣企业茶成为中国国际茶博会唯一“十三连贯”的六堡茶奖的了领航企业。六堡茶的品质得到了全国同行的肯定,同时也引起了全国茶叶界的广泛关注。

4、六堡茶市场流通情况

建立了六堡茶批发市场2个,占地面积6万㎡,建立集中加工区2个,占地面积13.3万㎡,建立了六堡茶科文化技示范旅游点一个,占地面积1200亩,建立了梧州茶网1个,这些都标志着梧州市六堡茶产品的展示、宣传和交流的窗口平台已经形成,为打开六堡茶销售渠道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六堡茶在近几年来出口量数于千吨以上,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畅销区内外及港、奥市场。

5、六堡茶产业研究机构及服务体系情况

进几年来梧州市成立了六堡茶研究院好六堡茶叶学会及六堡茶商会。主要开展了六堡茶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参与六堡茶地理标志的申报,参与制定六堡茶标准的制定,组织及参与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组织六堡茶生产企业参加各种茶博会、茶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使梧州市六堡茶荣获梧州市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专利8项,六堡茶地

理标志产品获国家级认证,获国内、国际名优茶奖项共63项,出版著作2部,选育优异株系24个,为当地六堡茶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建德茶叶产业情况

在“第四届中国•建德千岛银珍开茶节”上的讲话

尤荣福

2012年4月2日

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们在美丽的上海杨浦区举办第四届中国千岛银珍开茶节,首先我代表建德市人民政府,向前来参加“第四届中国•建德千岛银珍开茶节”的各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建德市地处钱塘江上游,锦绣的新安江畔,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最早产茶历史可追溯到汉朝。唐陆羽《茶经》记载:古睦州是中国八大茶区之一,建德即为唐睦州州治所在地。建德市茶叶出口历史较早,公元1915年出产的绿茶与白茶,曾荣获北京展览会褒奖与巴拿马赛会特奖头等金奖,1986年建德市的特级针形茶荣获比利时布鲁塞尔第二十五届食品展览会金奖。目前,茶叶是我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形成了以建德苞茶、千岛银珍茶和新安白茶三大品牌茶,其中以千岛银珍茶产业规模最大、种植范围最广。“千岛银珍”是建德茶业中的一朵奇葩,它茶形似针,绿如翠,香如兰,味甘醇,用玻璃杯泡冲该茶时,茶在杯中婷婷玉立,缓缓林立于杯底,令人赏心悦目,为名茶中珍品,是建德市名茶的代表。

新安江畔山青水碧,高山云雾缭绕,十分宜产茶,有“舟过新安江,鼻间皆茶香”的美誉。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发展,我市建立了白茶快速繁育基地,推进万亩有机茶与山地白茶基地建设,广泛开展茶叶品质 1

提升工程建设,茶业得到解决了快速发展。近年来建德先后获得了 “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特色产茶县”、“全国生态产茶县”“ 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的称号,“建德苞茶”和“千岛银珍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全市有茶园6万余亩,2011年产茶3200吨左右,产值2.5亿元左右,其中“千岛银珍茶”产值约2.2亿元,占全市茶叶总产值的90%左右。

建德市茶叶加工规模化程度较高,全市现有规模性茶叶加工企业19家,其中年加工500吨以上有4家,年加工50~100吨的15家。拥有可加工针型、条型、卷曲型、扁型等多品类绿茶生产线或成套设备近5000台套,清洁化、机械化的有机加工已基本覆盖了全市茶叶加工。全市通过国内外有机加工认证的企业有21家、通过QS认证的企业有14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与ISO14000(良好操作行为规范)的茶厂有3家。所产有机茶远销欧洲、俄罗斯等国家。

连续三届中国〃千岛银珍开茶节的成功举办,提高了千岛银珍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浙江千岛银珍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连续三年获得了“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称号。2011年“千岛银珍”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农产品品牌博览会金奖、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优质奖,“天赐”商号为浙江省知名商号、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千岛银珍”牌千岛银珍茶、“怡可”牌有机茶为浙江名牌产品和名牌农产品。特别是千岛银珍茶,相继在南京、上海、济南等地开设了千岛银珍展示门店,在浙江及长三角地区的知名度日益提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举办开茶节,千岛银珍茶由2008

年的400元每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000元每公斤,直接增加茶农收入近6000万元。同时,建德市在2010年成立了茶文化研究会,多措并举,逐步推进以千岛银珍为母品牌涵盖建德茶叶的区域品牌整合方针,进一步做强做大千岛银珍品牌。

今天,高朋满座,来自上海、浙江、北京等地的嘉宾汇聚一堂,相聚“第四届中国〃建德千岛银珍开茶节”。相信通过此次开茶节盛会,上海等地朋友能更深入了解建德市茶文化、茶历史、茶品牌,与建德市茶叶企业将会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最后再次向各位来宾、朋友表示热烈欢迎。谢谢大家!

第三篇:丽水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丽水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2008-2012年)

一、发展现状

丽水是中国绿茶生产一类适生区,宜茶山地面积广阔,自然条件优越,茶树品种优良,无性系良种比重大,茶叶种类繁多,以金奖惠明、松阳银猴、丽水香茶和金观音等为代表的丽水茶叶上市早、品质优、价格适中,特色明显,在国内外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全市九县(市、区)共有190个产茶乡镇3000多个产茶村,近25万人从事茶产业,茶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市最具成长性农业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之一。

(一)基本情况

1、生产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通过大力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和发展名优茶生产,取得了茶叶面积、产量、产值持续增长的显著成效,实现了茶叶产值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二番的高速增长势头,至2007年茶园种植面积35.9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1.56万吨,产值8.1亿元,茶叶生产规模在全省排名由十五期初全省第七升至第三位,其中茶叶面积、茶叶产值排名全省第三,名优茶产量排名全省第二。

2、优势产区和优势产品初步形成

生产布局结构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主产区带状优势区域发展明显,我市茶区经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以松阳、遂昌为中心的松古丘陵茶园、中低山、高山茶园等梯级分布的茶园结构为特征带状优势产区,全市九县(市、区)有五个县(松阳、遂昌、景宁、龙泉、庆元)列入浙江省茶叶优势产区。缙云、莲都等地近年发展势头也明显提速。二是主导产品初步形成。全市形成了以惠明茶、银猴茶等浙江十大名茶为代表的一县一品名优绿茶,以扁形白茶、金观音(乌龙茶)为代表的特种茶,以香茶为代表的优质茶,以为茶饮料企业供应原料的原料茶生产的 1 多茶类生产格局。

3、对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我市是欠发达地区,近十年来茶叶收购价格整体稳步提升,农民种茶效益持续显著。2007年茶叶平均价为每公斤52.11元,是2001年每公斤27.51元的近1倍。同时2007年我市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值为2978元,是十五期初的2001年的平均亩产值1282元的2.32倍,与2006年杭州平均亩产值2950元相当,比2006全省省茶叶平均亩产值高11.8%。高效益主要得益于我市名优茶生产的快速发展和无性系良种适制名优茶早生、高产、优质优势明显。

4、茶园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茶树无性系良种和绿色生态有机茶开发是我市近年二大主要科技兴茶手段。我市茶树无性系良种化进程自1999年起明显加快,全市累计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20亿株,发展无性系新茶园23万亩,十五期间无性系良种面积推广名列全省第一,2007年无性系良种总面积达到23.8万亩,无性系良种率66.4%。松阳、遂昌、缙云、景宁、庆元等8个县先后被评为全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同时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中国生态第一市优势,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至2007年底,遂昌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 31个茶叶产品获得绿色食品(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权;全市有36家企业1.8万亩茶园通过有机茶认证。

5、茶叶品牌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得到初步发挥

通过茶叶品牌整合,我市茶产业初步实现一县一品。金奖惠明、松阳银猴被评为浙江十大名茶,“龙谷丽人”等8个品牌获浙江名牌。其中松阳银猴形成银猴、白茶、龙剑、山兰、玉峰、香茶六大系列,基地生产面积10万亩,年产值3亿元。2007年我市茶叶企业中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9家。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得到初步发挥,积极推动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

6.浙南茶叶市场等骨干产地市场对产业推动明显

茶叶市场是维系茶叶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我市松阳浙南茶叶市场、遂昌龙谷名茶市场、缙云杜桥茶叶市场和众多茶青(鲜叶)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仅浙南茶叶市场2007年营业额即达6亿元,对推动我市茶叶产业化经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二)产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1.产能快速扩张,市场拓展和品牌问题。

一是近年全市年均新增投产茶叶面积3万亩上下,市场营销和拓展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品牌茶叶规模偏小,一县一品虽初步形成,品牌合力尚待加强。三是我市茶叶目标市场国内比重偏大,而国际市场开拓相对不足问题。

2.生产旺季劳动力(采茶工)短缺问题。3.产业技术队伍薄弱,科技支撑有待加强 深加工尚待开发,茶叶高附加值潜力有待挖掘。4.产业化、组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我市茶叶龙头企业规模不大,有的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综合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辐射影响力不大。丽水现在还没有一家真正上规模、上档次,集生 产、加工、品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

5.茶叶卫生安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茶厂加工环境卫生条件差、加工设备陈旧,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影响茶叶品质和卫生安全,成为我市茶叶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无公害生产技术与产品质量追溯保证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和加强。

二、市场前景和竞争力分析

(一)市场前景看:消费有市场

1、从国际市场上看。据世界粮农组织分析,近十年内世界茶叶消费量每年以2.9%的速度递增,其中由于绿茶饮用价值高于其它茶类,加上茶叶药用价值进一步开发,绿茶消费量也将得到更快增长。世界茶叶贸易总量增加与红绿茶比例此消彼长的新变化,将为丽水市茶叶拓展国际市场带来了较大商机。

2、从国内市场上看。近年来我国茶叶消费年增长率在3%左右,2007年国内茶饮料生产已达500万吨左右。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丰厚茶文化的挖掘与弘扬,绿茶消费增长率在5%以上,名优茶消费增长在10%以上,北方市场逐步扩大,在市场上目前无公害、有机茶产品已成为新的需求趋势。丽水市做工精细、品质优异的绿茶特别是半烘炒机制香茶、高端的扁形白茶以及特色金观音茶等市场开拓空间仍然较大。

(二)竞争力分析:发展有优势

1、生态区位优势:丽水市地处浙西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又具有大陆性气候回春早的特点。丽水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无公害茶、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的理想生产基地,丽水市是中国生态第一市,生态环境、地形地貌和土壤条件上的优势,决定了丽水茶叶的品质和质量具有天然优势。

2、区域面积优势:丽水市的陆地面积是浙江省的六分之一,“九山半水半分田”,除现有40万亩茶园外,尚有宜茶山地50余万亩。为丽水市茶叶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3、茶叶品质优势:“高山云雾出好茶”,“惠明、银猴、龙谷丽人、凤阳春”等众多茶在国家及省级名茶评比中获得殊荣,高山名优茶的品牌效应凸现,为提高丽水市茶叶的产量产值奠定了良好基础。

4、生产成本优势:丽水属浙江省的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此外,茶叶生产采摘期比较长,体积小,重量轻,耐储运,适合山区的交通状况。

5、文化底蕴深厚:如惠明茶1915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和畲乡文化等等。6.有一批主打茶叶产品:我市拥有以惠明茶、银猴茶等浙江十大名茶为代表的一县一品名茶外,近年来,以香茶为代表的我市优质茶在国内市场异军突起,这是一种近年来我市松阳遂昌等地根据市场需求,在原有炒青高绿工艺基础上创制的半烘炒机制绿茶,它以价格适中适合工薪消费和“条索卷曲、色泽绿明、风味清爽,香气浓郁“品质特征迅速赢得国内特别是北方市场,成为丽水市茶叶茶叶的主导产品,其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70%和50%以上;香茶产销突破了原来名优茶靠礼品市场的缺陷,靠市场更具发展前景;同时香茶市场更顺应劳动力短缺后的机械化采摘要求。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除国内市场外,香茶通过精制分级有望培育成类似传统出口眉茶的外销茶类。同时以扁形白茶、金观音(乌龙茶)为代表的特种茶也具较大发展前景。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效益为中心,品牌为主线,依靠科技创新,继续推进优化改造,加强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强化优势区域,全面提升茶叶质量,大 力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加强人才培养,着力提高丽水茶叶竞争力,推动茶叶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内挖潜力,外拓空间,再造丽水茶业新优势,再创丽水茶业新辉煌。

(二)发展目标

到2012年, 全市茶园面积48万亩,产量2.5万吨。新茶园发展提倡控量提质,从单纯量的扩展转为质的提高为主。其中无性系良种37万亩,占投产总面积75%以上,全市茶叶总产值超过12 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2万吨以上,产值在10亿元以上,茶叶精深加工增值1亿元以上。全面实行无公害生产,建立10万亩生态、有机、绿色食品茶生产基地。培育较大规模茶叶龙头企业10家以上,强化以浙南茶叶市场为中心的产地茶叶市场作用,完善国内外市场营销网络和产品培育,创立全国知名的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全市主导茶叶品牌1-2个。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更加规范,引导QS认证,市场准入率达90%;产业分工体系更趋完善,引导茶叶机械、茶文化、茶休闲、茶深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拓展茶叶产业链,构建浙江最具成长性的“浙江绿谷”特色优势茶叶产业带。

四、优势区域布局

(一)优势区域

丽水茶叶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遂昌的大柘、石练、妙高、云峰,松阳的古市、新兴、玉岩、板桥,景宁的澄照、鹤溪、沙湾,缙云的大源、大洋、三溪、东方、五云,龙泉的兰巨、八都、住龙、小梅,庆元的黄田、竹口,莲都大港头,云和朱村乡等乡镇。以现有“一县一品”的名优茶生产为基础,积极发展极具市场发展潜力的丽水香茶和金观音(乌龙茶)等特色茶,打造以瓯江流域早生和中高海拔高山茶为重点的浙江绿谷特色茶叶产业带。一是在瓯江流域松荫溪、龙泉溪、好溪沿岸等低山缓坡海拔350米以下地段,大力发展龙井43等特早生茶园,建成早生名茶产业带,重点争夺名优茶早期市场。二是在海拔350-900米的中高山地段重点发展白茶、金观音等特色品种或高香型品系高山茶园,建成品质特色型的高山茶生产基地。其中绿茶以松阳、遂昌、景宁、缙云、莲都等为优势区域重点;新发展特色乌龙茶以龙泉等地为优势区域重点。

(二)主攻方向

围绕培育丽水茶产业核心竞争力,用工业理念改造传统茶产业,重点是品牌、技术、市场、资本,及管理。一是加强茶叶新产品开发,进一步优化品种、品质和品牌,推进茶叶产业升级,巩固丽水茶叶生产在中国绿茶优势产区地位。二是主攻茶树品种无性系改良,加大茶园换种改植力度,以茶树良种化建设为抓手,稳步扩大茶园面积和生产规模,不断改善茶叶生产基础。三是积极应对国际“绿色壁垒”,主攻有机茶、绿色和特色产品,走高效生态茶业之路,把丽水茶业融入到国际茶业大市场中去。四是以建设标准化名茶加工厂为载体,改善茶叶生产环境,全面推广茶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强茶厂改造与加工环境整治,加快推行QS产品认证制度,加快ISO9000、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步伐,确保茶叶优质、安全。五是加强名茶机械加工、机采机剪、茶树病虫害监控、茶叶精深加工等实用新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和附加值。六是以专卖店建设和茶叶市场建设为突破,运用现代营销和管理手段,拓展市场,做大规模,做强品牌。

五、建设重点及措施

制订相应的茶产业扶持政策,保持政策到位和连续性,每年安排相配套的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品牌培育、市场营销网络、清洁化示范茶厂建设、高效生态示范基地、茶叶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标准化生产、种子种苗工程、茶文化挖掘和科技创新与队伍建设等项目。重点实施茶产业六大工程。

(一)培育精品名牌工程

以公用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在配合全省“浙江绿茶”全球推广计划和各县(市、区)“一县一品”的基础上,规划期内启动丽水茶叶公用品牌形象塑造工程,开展丽水茶叶公用品牌征集策划,重点打造 “中国生态第一市---丽水香茶”、“中国香茶生产集散地”等形象定位,积极加强品牌宣传、品牌推介、营销策划和强化市场监督管理。鼓励龙头企业及其品牌在公用品牌创建中受益并发展壮大。规划期内每年开展以公用品牌建设为切入点的重大茶事活动1-2项。

(二)实施质量推进与标准化工程

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叶生产,普及和推广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严格控制茶园生态环境污染。推行清洁化生产,推广茶 叶机械化采摘、加工技术,从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产品标准、出厂检验等方面保证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工程,通过茶厂优化改造,力争实现全市“茶厂标准化、加工清洁化、产品无公害化”的目标,建设一批市级示范茶厂,重点支持茶叶企业开展茶厂清洁化生产设备和设施技术改造,制定和完善茶叶标准化和质量保证体系,积极开展QS认证、ISO9000、ISO14000、HACCP、有机茶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相关认证。规划期内建设县级以上标准清洁化示范茶厂100家,标准化茶厂优化改造500家。

实施丽水生态茶品质提升工程,加大推广力度,加快标准化应用,建立从茶树育苗、茶园肥培管理、采摘、初制、精制、包装、仓储到销售各环节的技术标准。提高标准化水平,以质叫响品牌,以质赢得市场。

(三)茶叶科技创新与人才工程。

1、加强茶叶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针对茶叶产业存在的技术瓶颈,开展茶叶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支持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选育、产品质量安全、香茶工艺技术创新、精深加工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等。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规划期内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丽水市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大实用技术开发,增强茶叶科技创新能力。

2、实施茶树种子种苗工程。统一规划,多途径开展丽水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规划期内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丽水市浙南茶树种质资源库。支持科研院校、农技推广部门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开展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的研究推广。进一步加快茶树无性系良种化进程,每年建设市级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示范基地20个,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实施茶树良种化工程过程中重点加大老茶园换种改植力度,逐步实现无性系面积从新地开垦向换种改植转变。

3、建立标准化高效生态茶叶示范基地。规划期内建设50个生产集中连片,基地规模大,示范效果好的丽水市高效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实现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质量可追溯。

4、提升茶叶采制机械化水平。茶叶采制机械化工程。采摘与制茶是目前茶叶生产中用工量最大的环节,采制机械化是解决劳动力不足、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7 的必然途径。结合农机化促进工程实施,引导茶叶重点生产基地推广实施茶园中耕、施肥、植保、修剪、采摘和产后加工等机械化技术。规划期末实现茶叶机剪面积80%以上,加工机制率90%以上。重点开展实施香茶机采试点示范工程。

5、加大茶叶深加工开发力度,提升茶叶附加值,延伸茶产业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规划期内建设茶浓缩液、茶多酚、茶皂素提取等茶叶深加工企业5-10个。力争规划期末实现茶叶深加工产值1亿元以上。

6.加强茶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多渠道培养和引进茶产业人才,通过社会化、市场化运作,规划期内举办全市茶叶技术骨干进修班,重点培养我市茶叶专业技术人员、龙头企业业主、合作社茶农,普及茶叶良种化、标准化、清洁化、机械化等技术和市场营销、品牌创建知识。加大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规划期内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一批茶叶生产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茶叶深加工人才、市场营销人才,构建茶产业创业团队。

(四)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工程

1、加快产区茶叶流通市场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茶青市场和干茶批发市场建设,逐步形成辐射国内外的茶叶流通体系,促进茶叶大流通。规划期内重点完善松阳浙南茶叶市场、遂昌龙谷名茶市场、缙云茶叶市场等产区市场功能,积极培育新兴产区建设产地市场。集中展示、批发、销售丽水优质名茶,提高我市茶叶的品牌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区域辐射力。规划期末培育建成年销售额8亿元以上市场一个。

2、鼓励和扶持民间流通队伍到国内外大中城市建窗口。规划期内培养建设丽水茶叶大中城市营销窗口100个,其中示范性营销窗口30个以上。

3、积极鼓励茶叶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博览会、订货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规划期内每年组织参展国内外大中型茶博会2-3个。

(五)茶产业组织化提升工程

1、发挥茶叶中介组织的作用。规划期内全市主产县市全部建立茶叶产业协会,发挥依法成立的茶叶产业协会在茶叶标准体系建设、打造丽水区域茶叶品牌、开拓国内外茶叶市场、茶叶信息网络服务、弘扬丽水茶文化、加强对外交往联络等方面的作用,做好服务工作,使之成为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2、增强茶叶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规划期内重点培育规模型、带动型、科技型茶叶龙头企业50家。实行产业化经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茶叶生产经营机制。积极引导、鼓励工商企业投资茶叶龙头企业。

3、推进茶叶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政策。规范、创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作机制,鼓励茶叶龙头企业、农技人员和农村能人领办茶产业专业合作社。规划期内建设规范化茶叶专业合作社100家。

(六)丽水茶文化宣传提升工程

充分挖掘丽水茶文化内涵,规划期内成立丽水市茶文化研究会并积极开展研究、交流。加快推进茶产业与茶文化的融合,积极举办茶文化节、茶摄影、茶叶诗会、茶叶采风笔会、茶艺茶道表演等茶文化活动为载体,传播茶文化,巩固培养新的茶叶消费群体,努力实现茶经济与茶文化的繁荣。

第四篇:丹江口市茶叶产业基本情况

丹江口市茶叶产业基本情况

丹江口市地处鄂西北部武当山下,汉水之滨,境内以山地为主,自然植被丰茂,水质洁净,土质肥沃,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十分宜茶。丹江口市做为武当道茶核心生产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高香型名优绿茶产区,有“中国道茶文化之乡”、“湖北第一文化名茶”之美誉,“牛河”牌凤凰绿羽、“武当关”牌武当碧叶茶获得有机茶认证,其中“武当关”牌武当碧叶茶被评为湖北省“二十佳名优茶”,干茶色泽翠绿,开汤后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栗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甘,为国内绿茶之精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我市的茶叶产业主要分布于江南的土关垭、浪河、牛河、三官殿、盐池河及江北的大沟等乡镇,现在全市茶叶总面积2.1万亩,尚有宜茶面积约5万余亩可以开发利用,2012年茶叶总产量达到17.5万公斤,其中绿茶15.5万公斤,有机乌龙茶2万公斤,新建茶叶基地5000亩。计划到2015年,全市茶叶总面积达到5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面积3.5万亩,占总面积的70%以上,名优有机茶比重达到70%,全部实现无公害茶园认证。总产量达到2500吨(其中绿茶产量1500吨,乌龙茶1000吨)。

全市有一定规模茶叶生产加工企业13家,拥有各类茶叶加工机械500多台(套),以土关垭银洞山茶场、丹江口阿里山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牛河凤凰水源茶叶公司等为龙头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带动土关垭镇、浪河镇、牛河林区三个主产茶区的建设,形成三个万亩武当道茶核心生产示范区。

茶叶产区交通便利,境内公路、铁路、水路一应俱全。

第五篇:长泰茶叶产业情况调查

长泰茶叶产业情况调查

茶叶产业是我县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我县山区富民兴村的支柱产业之一,加快茶产业发展是当前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任务。现就我县茶叶产业的基本情况综述如下:

一、长泰县茶叶产业发展优势与潜力

1、生态环境良好。我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21℃,无霜期328天以上,降水量1500—2000毫米;山地面积广阔,土质多属红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

1.2-3.6%,PH值4.5-5.5,与茶叶生长喜温和气候及稍带酸性、含水力强的土壤相适应;长泰是典型的山多田少的县份,山地面积占74.6%,其中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面积约占35%,适宜种茶的山地空间仍较大;境内群山环抱,森林覆盖率达64.5%,植物种类达1000多种,是全国生态示范区,拥有发展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等绿色饮品的得天独厚的优越生态环境。

2、区位条件优越。与安溪相比,我县春茶可提前半个月上市,冬片茶采制延续时间又比安溪来得长,一年可生产“五季”。同时,我县地处漳州、厦门、泉州闽南金三角中心结合部,内外交通十分便捷,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近郊县。又与拥有我省两个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安溪茶都和华安仙都茶都)和最大乌龙茶生产基地的安溪、华安县毗邻,两地人缘血缘关系密切,信息技术

交流频繁,在生产、加工制作、销售等方面辐射带动强。

3、发展基础深厚。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我县的茶叶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全县茶园面积已增加到3万亩,年

产2500多吨,产值达1.2亿元,全社会综合经营效益达2亿多

元,并已形成了青阳村、顶山村、上洋村、内枋村、美宫村等茶

叶生产专业村和珪前茶场千亩的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涉茶农户

3120户,涌现出了长泰县茶叶公司、状元里茶叶专业合作社、长泰县明欣农业开发公司等茶叶龙头企业,茶叶已成为我县农业

主导产业之一。同时,通过举办制茶技术培训班、聘请安溪、华

安仙都制茶师傅现场指导等,我县的茶叶初制加工技术有了明显

进步;200多家茶叶店、茶庄、流通大户,遍布我县城乡,市场

流通网络正在形成。

4、发展氛围良好。周边的安溪、华安、南靖、平和、漳平

等县(市)茶业的迅猛崛起,辐射效应显现。近年来,县、乡(镇)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茶叶发展的政

策,县乡两级财政每年拔出专项资金200多万元,扶持茶叶产业

发展,为我县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5、发展前景看好。首先,茶叶是世界性饮料。茶已发展成为当今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者遍及世界五大洲

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饮茶人数超过30亿人,种植茶树国家已

有58个,进口茶叶消费国家遍及五大洲的175个国家和地区,世界茶叶消费达266万吨,年人均460克,且全世界茶消费人群

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今年以来,由于受到“农残”和世界金

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茶叶出口锐减。但是,一片小小的茶叶,就蕴含着500多种有机化合物和15种以上的无机矿物质,这些

成分大部分具有促进人体健康和防止疾病的功效,是任何其它饮

料取代不了的,茶叶中的粗纤维和茶多酚是人体健康必需的成分。因此,喝茶与人类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潮流非常吻合。乌龙

茶汤色橙黄,口味清爽醇和,香气独特,犹似玉兰吐芬芳,加之

乌龙茶有益于身心健康,特别是具防癌抗癌功效,以及独特的茶

艺,据专家预测,21世纪可能成为乌龙茶世纪,具有较大的市

场空间和后发优势。其次,茶产业是一项富民产业。如贫困面占

全县90%的内安溪,近九成农民靠茶叶生产彻底告别贫困。其中,同属内安溪的感德镇全镇70%以上茶农户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

华安县仙都镇因茶发家致富而到厦门等地购房、开上轿车的不在少数,“以茶为乐,以茶致富”是这些农民的真实写照。因此,长泰县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发展的潜力较大。

二、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1、茶叶品种繁杂,种植管理粗放。铁观音、金观音等优质

茶所占比例不大,仅占30%左右,毛蟹、梅占、黄旦等老品种

茶占茶叶种植面积的70%左右。近年来,我县的工业发展迅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工厂打工的较多。因此,多数茶叶生产者没有

把茶叶作为主业来抓,生产管理劳力投入不足,对专业技术、病

虫害防治、配方施肥等难题不求甚解的现象普遍存在,茶叶产品

质量很难快速提升。

2、加工水平不高,茶叶品牌不响。加工企业的一线操作人员大多是在生产季节就地临时聘请的农民工,对茶叶加工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仅凭经验和习惯对初级产品的生产加工进行简单操作,先进实用的茶叶生产技术和良种繁育技术难以推广。目前虽有注册商标9个,但品牌不精且乱、企业各打各的品牌,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更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不注重产品形象包装和广告宣传,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由优势产品向品牌产品过渡还有较大差距。

3、市场建设滞后,龙头企业缺乏。我县从事茶叶流通户不少,但大户不多,龙头企业更少,且规模不大,综合实力和综合带动力不强。全县茶叶的销售网络、直销渠道、专业市场等交易平台尚未建立健全。由于产销脱节,制约着茶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4、专业人才缺乏,用工矛盾突出。我县现有的茶叶技术人员,基本是聘请已退休的老农艺师,存在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等问题。而目前的农业、供销部门和各茶叶重点乡镇均没有茶叶专业人员。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很难及时、到位。同时,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的劳动力相对短缺,茶叶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施肥、防治病虫、除草、采摘、炒制,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劳动力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茶叶发展的另一个瓶颈。

5、林茶争地严重,发展空间受限。近几年来,长泰的速丰林发展迅猛,许多适宜种茶的山地均被速丰林占领,特别是巨尾

桉带有较浓的与茶叶不同类型的芳香味,茶叶不能靠近,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县茶叶产业的发展空间。

三、2008年以来茶叶产销形势 2008年茶叶产销行情一般,好茶有好价,大众茶价溅,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和农残的影响,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呈以下特点:

1、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和农残的影响,今年出口业务明显减少。

2、今年主要由出口转为内销,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优质的铁观音产销两旺,价格同往年略同。

3、普通茶价溅,销售不畅,目前主要积压物资在中转商和部分惜售的茶农手中。

4、对茶园的投入有所减少,从种植和对现有的茶园管理有的处于观望状态。

5、部分从事茶业的人将主要精力转入其他行业。

6、由于茶农对茶园投入减少和人力的转移,将导致2009年产量的减少,预测2010年随着经济的好转,和茶农对农残的意识增强,茶叶形势会比较好。

下载茶叶产业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茶叶产业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茶叶产业的前景

    茶叶产业的前景 未来我国茶产业的增长潜力巨大。因为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增长。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中国是世界茶产量第一大国、茶出口第二大国。从国内来看,喝茶已成为多......

    霍山县茶叶产业基本情况

    霍山县茶叶产业基本情况 一、产茶历史悠久 霍山县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霍山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尤其是霍山黄芽久负盛名。自唐至清,霍山黄芽历代被举为贡茶。民国四年,该茶......

    宿松县茶叶产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

    宿松县茶叶产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 (草 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宿松县茶叶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会员管理,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根据《宿松县茶叶产业协会章程》,制定本办......

    **县茶叶产业调研情况报告

    沧源佤族自治县茶叶产业调研报告一、沧源县茶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一)茶叶产业发展现状2019年末,茶产业覆盖全县10个乡(镇)、91个村、2.3万户9.31万名茶农,茶园总面积11.6万亩,采摘......

    青岛茶叶产业发展研究汇总

    青岛茶叶产业发展研究汇总 一、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9月21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马连道首次正式对外公布了《2011中国茶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披露:2010年我国茶叶种......

    2014年上半年茶叶产业工作总结[★]

    我区XX年春茶产量2037.5吨,比XX年同期2145吨减107.5吨,减幅5.01%,产值10551.2万元,减1043.7万元,减幅9%,其中名优茶产量368吨,产值5954.5万元,名茶38.5吨,产值2203.2万元。上半年茶叶......

    某县十二五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提升茶叶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引导促进茶叶产业科学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茶叶是农业居首位的主导产业,在我县农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已成为占全县42%涉......

    茶叶基地产业调研报告

    1.确立新战略“杭为茶都、淳为茶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一要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