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德镇农村思想建设总结
五德镇农村思想建设“六进村”活动
(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1年7月10日)
铜仁地区农村思想建设“六进村”活动开展以来,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五德镇党委、政府对“六进村”活动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组织“六进村”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半年来,五德镇农村思想建设“六进村”活动紧紧抓住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这个关键,以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以“话惠民、颂党恩、聚力量、促发展”为主题,着力“培养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建设新农村”,为全镇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发展环境。现就2011年上半年来“六进村”活动开展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活动开展概况
“六进村”活动开展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镇以“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为契机,协调镇直各部门单位,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村思想建设“六进村”活动。通过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狠抓落实,不断充实和丰富活动载体,上半年“六进村”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法律法规服务组先后开展了法律法规服务进村活动8次,向当地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为群众解决法律法规知道误区,并送出宣讲资料1500余册,(二)、先进典型创建组为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先后组织了先进典型及好人好事进村宣讲5次,向群众宣传思想先进典型,工作先进典型,帮扶先进典型等身边的实例。
(三)、惠民政策宣讲组进村宣讲惠民政策5次,为群众解释国家的惠民政策内容及享受条件,并送出资料1000余册,(四)、文艺电影服务组组织进村放映电影10场,为群众送去如《建国大业》、《雄关漫道》、《陈真传奇》等一大批缅怀历史、宣扬爱国精神的优秀影片。
(五)、计生卫生服务组组织医疗队为群众免费看病、免费体检、进村开展计生卫生服务活动7次,送出医疗常识资料1500余册,(六)、科学技术服务组织科学技术服务队进村8次,为群众生产活动进行技术指导,送出资料2000余册。
"六进村“活动开展以来,在尧寨、地印、京州社区还组织开展了3次内容丰富的大型文艺汇演,参演节目以戏剧、小品、话板、歌舞、朗诵等形式从多角度,多层面向群众宣传了党的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先进典型及好人好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计生卫生等知道,“六进村”活动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渠道的形式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检查情况及存在问题
2011年7月8日,石阡县委“三个建设年”检查小组到五德镇就上半年“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六进村”各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按照县委相关文件要求,检查组采取查看“六进村“活动机构、台账记录、文字图片资料和实地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项活动的进度作了全面调查。通过详细检查后,检查组认对五德镇“六进村”活动开展的各项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特别指出我镇“六进村”活动开展得比较深入,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内容丰富、群众参与面广、记录较为完整。但同时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资料分类归档可以做得更好;二是工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开展了的活动资料上报要及时。
三、整改措施
镇党委高度重视检查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迅速采取措施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六进村”各项活动扎实开展。
(一)、完善资料管理,将各项活动的资料进一步完善、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二)、是建立健全“六进村”活动管理制度,镇党委加强领导,实施“六进村活动“首问责任制”工作制度;
(三)、是加强检查力度,镇“六进村”活动检查小组深入村组进行“六进村”活动开展情况检查,检查小组改变原来定期检查的方式,采取不定期督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新举措,每周对乡直单位、部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查,每月进行2次定期检查。
(四)、是进村活动实行村民签字登记制度,否则视为无效。
农村思想建设“六进村”活动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切实增强抓好“六进村”活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镇各部门从促进农村科学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以推进“三拼三超”精神为主基调,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广大干部通过学习,充分认识了新形势下开展好农村思想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有效地推进全镇农村思想建设“六进村”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为实现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五德镇党建办
2011年7月10日
第二篇:五德镇茶办2010工作总结
五德镇茶办2010-2011年工作小结
一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县茶管局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广大干群的齐心协力,全面完成了县委县政府 下达的茶产业建设任务,成功申报获得了“最美茶乡”和“苔茶发源地”称号。荣获全县茶产业建设工作“三等奖”。具体总结如下:
(一)创新工作机制,落实层层负责制,全面完成了新植和幼龄茶园管理任务
镇党委、政府采取片区责任制,把茶产业工作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严格奖惩,由片区联系领导牵头,各村包村干部和村支书主任抓具体工作,茶管员专门负责技术指导的工作机制。并对抓茶人员实行目标任务与工资挂勾考核。2010年冬完成新建茶园1187.3亩,幼龄茶园管理9506亩,全面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茶园新建和管护任务。
(二)重抓茶园管理提质增效,努力增加茶农收入 为彻底扭转重栽轻管现象,镇政府出台多项措施激励和督促茶农对茶园做到应管尽管。一是对产业带重点区域的种茶大户实行以奖代补;二是对五德大桥——新华茶产业带茶园实行标准化建设管理;三是以茶园管理进度和质量进行肥料投入;四是因地制宜搞好茶园套种。在茶园管理方面,去冬集中抓茶干部对茶产业带和种茶大户可采茶园内茶树
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修剪,并全面完成了幼龄茶园的除草、中耕、施肥、覆土等管理。在茶园管理中,发放冬季管护肥料407吨,春季尿素25吨,镇政府奖补种植大户冬季管护资金40000元。通过政策扶持引导,重抓管理,今年的茶青产量大大增加,独芽茶青产量60吨,茶农直接收入380万元,预计加工厂茶叶产品销售收入可达1000万元。
(三)狠抓茶叶加工带动生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茶农的生产积极性
根据茶园分布情况合理建设茶叶加工厂,搞好现有加工厂改扩建、技术更新,建一批生产量大,能生产大宗茶和精制茶的综合性加工厂,使茶青采摘在十个月左右,茶青下树率有大的提高,茶农收入大幅增加。2010-2011年,我镇分别在杉木岭、地印、长兴等村新建了新大、宏成、宏源综合茶叶加工厂,改扩建了宏誉茶叶加工厂,加上夷州和龙庆茶厂的龙头带动,加工厂收购、生产秩序井然。茶产品销售市场供不应求。初步实现了加工厂和茶农和谐发展,茶产业建设良性运行。
(四)注重实效,加大技术培训,提高种茶管茶制茶能力
2010年9月,我镇先后选派8名茶管员到地区组织的培训班学习。组织种茶大户30人到四川名山考察学习,又于冬季在大寨、新华两地举办为期两天的茶园管理现场培训班,参加学员有180人。另外,宏誉茶厂、夷州公司以传统 的师傅带学徒方式长期培训手工茶加工技术15名学员,部分学员已掌握技术上岗就业。2011年春季在镇政府阳光工程培训茶农110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培训,现已具有一批种茶、管茶和制茶技术骨干,他们已成为我镇生态茶产业建设的主力军。
(五)整合部门资金,重点扶持,倾力打造杉木岭专业村
我镇茶产业在量上已经达到人均一亩多的发展阶段,茶产业发展就应向做强做精做优方面下功夫。创建专业村示范带动,有序发展,成为当前的工作重点。经过认真调查研究认为杉木岭村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凸显。同时也是苔茶生长的核心区域,现有茶园面积3000多亩,还可辐射带动周边村4000亩茶园建设。有中型茶叶加工厂2个(均能生产精致茶和大宗茶),小型加工作坊30多个,特别是手工茶制作和销售远近闻名。这些条件都是打造专业村的基础条件。由此,党委政府决定创建杉木岭专业村,并整合县直部门帮扶资金,重点扶持,对大坪寨、许家沟、太子坡等利用好田好土建新植茶园的茶农实行以奖代补,共补助资金62745元。2010年,杉木岭村新建茶园583.5亩,新建加工厂一个。目前,正在申请县政府验收。
2011年冬-2012年,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对生态茶产业发展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结合实际,制订了五德
镇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调结构、兴产业、促转型”的发展思路。
(一)从政府强势推进数量型向政策引导质量效益型转变。今年11月,我镇先后派出政府抓茶人员、企业负责人、种植大户三支队伍,带着“如何让茶农加强茶园管理、如何让企业成功闯市场”的问题赴四川名山、湄潭县永兴镇、凤岗县永安镇学习取经,通过实地察看、相互交流和汲取他们转型时期的成功经验,结合镇情,调整工作思路。首先组建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常抓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达100余人的技术服务队。由分管领导负总责,干部职工包村督促,村干部和茶叶辅导员进行技术指导、具体抓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种茶管茶机制,形成了干部懂茶、茶农爱茶的良性发展格局。
在新植茶园方面,严格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科学规划的原则,我们以大桥至新华20公里茶产业示范带为重点,以万家田苔茶发源地为核心,着力打造了杉木岭生态茶专业村,按照区域布局、相对连片、形成规模的要求,严把建园规划、严把移栽质量、严把肥料投放关,用活上级扶持政策,高标准、规范化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切实做到了“规划一片、建成一片,巩固一片、受益一片”。目前,全镇用好田好土高标准完成了下达的1000亩新植任务。二是坚持利用好田好土建园的原则,近几年所建的茶园都是利用好田好土种
茶,建园在山间、林中,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种植模式随处可见。经产品检验符合欧盟标准,被专家美誉茶乡五德新的寓意---林茶相间、有生态之德;种茶致富,有惠民之德;苔茶起源,有造福之德;茶香味醇,有宜人之德;和谐相处,有互爱之德。
(二)从政策扶持基地建设向茶产品市场开拓的转变。我镇在6000亩老茶园的基础上,5年来迅速扩大茶园规模,政策扶持茶园基地建设起了关键作用,为引导茶农积极参与,自愿管理,茶农的效益是关键。依托中茶所、西南大学为技术支撑,切实搞好茶叶加工技术培训和新产品开发,提高茶青下数率和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茶农增收。因此,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机制,按照区域规划鼓励种茶大户新建加工厂,凡新建加工厂300平方以上的,奖励20000元,销售茶产品50万元以上的奖励10000元,参加茶博会并获金奖、获QS产品认证的奖励20000元。在政策扶持下,今年又新建加工厂4家,实现了茶区有茶叶加工厂,加工厂带动茶农,茶农增效益。2011年由于受干旱影响,大宗茶持续加工到8月,全镇加工大宗茶达50吨,今年茶青亩产最高收入达6000元,每年组织加工企业积极参加各种茶事活动和单独闯市场,推介我镇茶叶,提高我镇茶叶美誉度和知名度,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要依托“新华贡茶”历史资源优势以及龙庆茶文化研究中心生产的“凤美剑毫”作为全国两会指定用茶机遇,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采取公司与农户利益共享,加快茶产业转型,全力打造好“苔茶发源地”和“贵州最美茶乡”两个品牌。重点推进以新华村苔茶发源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全镇各产茶区,形成“以茶促旅,以旅促茶、茶旅一体”的管理模式。二是通过科学管理,依托企业带动,服务推动,在茶叶加工培训、幼龄茶园的抚育管理上狠下功夫,逐步壮大茶叶产业规模,提高茶青下树率;三是持续建设一批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附加值,在产品包装上下功夫,积极争取项目引资新建茶青交易市场和大型茶叶加工企业,提高名优茶和大宗茶加工生产能力。
第三篇:未成年人思想建设总结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本学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了舆论环境、文化氛围、法制环境建设,使 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学校组成由校长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学校领导定期组织了班主任和教师认真学习国家、省市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有关精神 ,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各种法律法规,明确了各自所担任的职责,提高了德育工作人员的素质。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学校调整教师职业道德及政治思想考核内容。把教师关心和做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为对教师政治思想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评价教师、评聘职务、表彰奖励、教师晋级的重要依据。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追求目标。
学校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师德建设活动。
1、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严格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开展了全校教师尊重学生活动。号召全体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求每位教师做到仪表美、语言美、情感美、行为美。教师对学生实施成功教育,进行鼓励性评价,建立了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
养成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工程,对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有着极其重要作用。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清楚、了解、懂得《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内容,学校开展了宣传、学习活动。
四、深入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提升学生思想素质
1、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德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操、树立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2、强化诚信教育,深化精神文明建设
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石,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我校以开展“明礼诚信”教育活动为契机,通过“四结合”进行诚信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与师德建设相结合。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乃至学生一生的成长。开展诚信教育,教师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学校通过各种制度建设及对家长、学生承诺等方式,把诚信教育落实到全体教师的教育行为上,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要求老师做到:第一是平等诚心听真话。教师要鼓励学生讲心里话,用自己的语言讲话,引导他们不讲大话套话,讲真话实话。二是情理交融讲真理。教师要理直气壮地讲科学真理,讲党的方针政策,不能言不由衷,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放进去,要有个人的创见和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讲的是真心话。三是言行一致做真人。
二是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的七彩斑斓,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均能体现人的道德修养。诚信教育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要求学生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拾金不昧,团结友爱等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教育学生懂礼貌讲诚信。
三是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理想信念教育是诚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中包含着道德理想,信念中也包含着做人的信念。为了对学生进行理想诚信教育,我校从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入手,开展学英雄、学先进教育活动,以英雄人物和先进人物为榜样,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
四是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开展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协力,才能构筑起诚信的道德大厦。诚信教育应是开放式教育,不能封闭在校园里孤立进行,我们积极争取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使之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办好家长学校,与家庭教育有更多沟通和指导,着力营造良好诚信教育氛围。
五、加强法制、环保、安全和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为了不断提高师生法律意识,学校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还利用班会、集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如邀请校外辅导员在师生中开展法制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学习“禁烟”,“禁毒”知识,参加禁烟签字仪式和禁毒宣誓仪式,使师生提高了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2、构建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我校是一所村级学校,资金短缺,办学条件有限,但我校始终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多方渠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进行了学校的基础建设,优化了育人环境,陶冶了学生道德情操。
3、积极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开设心理素质教育课程。此课程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4、为了确保学生的人生安全,学校开展了经常性的教育活动。每次活动,学校都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班主任平时对学生进行了叮嘱式的安全常规式教育,确保了学生上学放学期间的安全。
六、实施成功教育,使学困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教师找学困生谈话,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情况,为他们制定思想和学习提高目标,不断鼓励帮助他们进步。
七、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
学校利用“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弘扬德育主旋律,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强化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注重隐性教育,利用板报形式,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团结协作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品格。开展 “在国旗下讲话”,让“国旗在我心中”深入学生心中,培养学生爱国思想。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组织学生开展献爱心捐款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
八、关心、重视学生中特殊群体的教育。
学校特别注重关心那些单亲、特困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教育,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帮扶,使这部分学生对学校产生了深厚感情,乐于来我校接受规范化的义务教育,为我校的义务教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滨湖镇中心学校
2011年6月
第四篇:五德镇第二中学生物实验室自查报告
五德镇第二中学生物实验室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昭市教【2012】4号文件要求,切实做好我校生物实验室安全规范管理,根据要求,我校开展了一次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项检查自查活动。自查情况如下:
一、我校生物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均已制定、落实。
二、我校已经制定检查生物实验室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成立了生物实验室领导组。
三、生物实验考查所需器材全部具备。
四、每轮可考试48人。
特向教育局申请设生物实验考查考点
五德镇第二中学
2012-4-10
第五篇:五德镇土地流转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五德镇土地流转工作调研
五德镇地处石阡县东南部,距离县城所在地32公里,全镇所辖7个村,136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132平方公里,有4218户,人口17600余人,耕地面积15386亩,其中田8580亩,土6806亩,林地及荒地3.8万亩,属典型的人多地少乡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土地利用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围绕土地利用率问题,认真宣传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坚持“依法、自愿、有序、规范”的原则,在保护土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土地有效利用,禁止土地闲置、荒芜、林地变荒。逐渐引导农民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初步形成有效的土地流转模式,取得了一定实效。
一、已形成的土地流转模式
(一)无偿或低价转包模式。农户在承包期内,自找对象,自行协商权利义务,自定转包期限,将种不了或不愿种的土地转包给愿意种又种得好的农户,这是我镇的主要自发形成的转包模式,这种流转模式表现在多发生在父子、兄弟及亲朋好友之间,流转面积小,但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又解决了劳动力外出务工问题。
(二)租赁经营模式。集体或农户将土地经营权按年出租给个人,用于发展农业产业:烤烟、茶叶、果业、畜牧业等。
(三)以村委会为主导,将本村部分撂荒的土地或荒山荒坡从农 1
户手中承包过来再以村里面的名义转包给他人。如我镇的小鸡公村就是从本村的实际出发,再根据各地的土地条件进行具体规划,于2007年将本村的5000亩荒山荒坡及撂荒的土地全部从农户手中承包出来然后又转包给一些有发展眼光的人用于发展烤烟、茶叶和经果业,使曾经的荒地变今天人人羡慕的宝地。
(四)通过土地流转使我镇的部分农民真正从中受益。
1、小鸡公村:租赁承包荒地荒坡5000余亩,种植烤烟1500余亩产值达250万元、种植茶叶1000余亩、种植水密桃2500余亩预计明年将进入盛产期。
2、地印村:2008年引进一批有远见且能吃苦耐劳的外地人租赁承包本村土地500余亩用于发展烤烟,在他们的带动下2009年,本村一部分有意识的人也着手租赁500余亩荒山荒地也用于发展烤烟,使地印村2009年烤烟面积达1200余亩其产值达200万元。同时又根据地印村的具体情况利用土地流转发展了1000余亩茶叶。
3、团结村:部分李晓华等人也分别租赁承包本村龙塘坡及大山坡等地的土地发展茶叶800余亩、水密桃1000余亩进入盛产期的300亩水密桃2009年产值达80余万元、烤烟300余亩2009年产值已达80余万元。
4、其他各村均有不同规模的租赁承包行为,其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15000余亩。
二、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也在不断地为土地流转提供有利条件:一是为承包户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二是主动为承包户出谋划策;三是请相关部门或专家为相关承包创业户进行必要的培训;四是为规模较大的承包户解决必要的基础设施。
三、我镇的土地流转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已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流转行为不规范,土地承包还存在纠纷隐患。二是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较明显,许多流转都没有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流转期限很短,除农户之间的互换和少数业主租赁时间比较长期外,其他流转形式一般为1-3年。三是双方口头约定,缺乏协议的约束。从我着镇来看,有的虽然有个协议,但是在签订的书面协议中,也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有的流转协议标的不明,没有流转期限和违约补偿办法;有的对承包户、经营户、村集体三方的权利、义务界定不明,一旦发生纠纷,调解缺乏依据等等。以上这些都是我们要利用最短时间内要改进的。总之我们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要做的工作也还有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勤思考,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要真正把土地流转工作当作我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