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色养殖业保险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人保财险甘南州分公司藏区特色养殖业保险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甘肃省保监局《关于创建甘南藏区特色养殖业保险示范区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甘南州分公司总经理室多次召开总经理办公会议及部门联席会,研究、安排、落实示范区建设工作任务。按照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统一推进的原则,州、县两级按照示范区建设任务目标,有步骤、按计划推动实施。根据甘南藏族自治州七县一市地域特点、养殖业方式和两年来我公司对养殖业保险经营的情况,甘南州分公司结合甘南州畜牧产业规划,将合作市、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卓尼县五大畜牧业县列为示范区,向政府部门上报《甘南州藏区特色养殖业保险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一年以来,通过示范区创建运行,有效推动了甘南藏区特色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结合实际,将甘南州分公司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示范区建设工作总体情况
根据《甘南州藏区特色养殖业保险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的计划要求,示范区工作小组负责人积极主动与政府主管畜牧领导接洽,汇报示范区建设工作,在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基础服务建设上,五大示范区在各个乡镇建立“三农保险服务站”基层服务网络,三农服务体系已全面覆盖示范区。养殖业保险条款上,依据甘南养殖业实际情况向上级公司建议,修订完善保险条款。在理赔工作上,进一步优化理赔流程,简化索赔单证,加快定损时效,制定并出台理赔流程。在承保工作上,通过印制藏汉双语宣传彩页向示范区各个乡镇宣传发放,在甘南广播电视台做电视滚动宣传广告。
二、工作成效
(一)全面完成2013年度政策性农险承保工作。2013年,根据省财政厅、农牧厅《关于下达2013年农业保险(种植、养殖)工作计划的通知》(甘财金„2013‟11号)文件,下达2013年甘南牦牛、藏羊承保计划17313万元,仅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就高达3462.6万元。承保工作进一步加大,承保难度进一步增加,而公司通过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开展,顺利完成了2013年度的承保工作。2013年全州承保养殖业业务增长迅速,藏系牦牛保费共计13629.096万元,占农险业务77.48%,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59.3%,藏系羊保费共计3784.097万元,占农险业务21.8%,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21.51%,农业保费收入创历年最高占比,全险种占比高达73.05%。五大示范区中,合作市实现牦牛、藏羊保费1386万元;卓尼县实现牦牛、藏羊保费1791.576万元;玛曲县实现牦牛、藏羊保费7110万元;碌曲县实现牦牛、藏羊保费3199.6万元;夏河县实现牦牛、藏羊保费2963万元,总计保费16450.18万元,占全州政策性农险保费的93.5%,承保面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截止12月底,中央、省、地、县财政补贴资金已全额到账,应收保费余额为零。
(二)采取公司与政府部门共建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模式。
根据总、省公司“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求,联合政府部门共建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打造多形式、多载体强化示范区三农保险服务站队伍建设,围绕畜牧部门及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为目标,培训三农保险服务站人员,示范区三农保险基层服务兼职人员己达162人,由政府部门统一管理。示范区各乡镇己建三农保险服务站54个,实现了三农保险服务站100%全覆盖五大示范区。进一步加强落实乡镇三农保险服务站建设,发挥公司网络、管理、服务等方面优势,加大中央对藏区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提升农牧户的保险意识和防灾防损意识。通过实践探索,积累经验,示范带动,做到点上能突破,面上能推广,全省能借鉴,引领全省特色农险工作具有区域性代表的示范区,使政策性农险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三)简化理赔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2013年,示范区建设工作以着重解决理赔手续繁琐为重点。首先是通过简化索赔资料和索赔流程,特别简化了乡政府便函证明与兽医站证明,为农牧户节省了来回跑的时间;其次是实行标准化作业,明确农险赔案资料,每个案件案卷包含公示清单、保单复印件、查勘报告、乡政府证明、兽防站证明及无害化证明、照片及身份证和一折通,避免各县域案卷标准执行不一致;最后是提高第一现场到位率及到位时间,缩短农险理赔周期。对于每个案件的查勘时效,行政村范围一小时查勘定损,偏远牧场三小时查勘定损,自农牧户资料收集齐全后三天后将赔款进行公示,一个工作日内案件必须结案。偏远牧场牧户可以直接将资料交到三农保险服务站,由保险公司进行统一收取,为农牧户提供便利快捷的理赔服务。2013年,政策性养殖业农险结案率99.9%,结案周期3.93%。
三、采取措施及政策支持
(一)召开联席会议,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加强组织协调。
为了加快示范区创建工作步伐,由州分公司农险事业部牵头,先后召开了四次示范区创建工作联席会议,会上,就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研讨,要求示范区创建工作要由一把手亲自挂帅直接抓,分管副总要按分片包点区域全力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分工负责,协同推进。分管副总及农险事业部就示范区创建工作对各支公司(部)进行安排,充分调动各支公司(部)的主体作用,形成共识,凝聚力量,靠实责任,强力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州分公司总经理室加强与有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层面的联系衔接,加强汇报沟通,争取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导,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公司上下联动,取得了政府职能部门支持。示范区创建前期正值3月维稳敏感时期,紧接着是筹备甘南州60周年庆典工作,致使示范区创建前期工作进展相对缓慢。经公司领导小组成员多次主动向政府主管领导汇报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情况,取得了政府重视和支持。州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决定成立甘南州藏区特色种养殖业保险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正式发文,《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甘南州藏区特色种养业保险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州政办发【2013】221号)文件。组长由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长才智兼任,副组长由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长刘小宇兼任,成员有州政府副秘书长、州金融办主任、州委农办副主任、州农牧局副局长、州财政局副县级调研员、州扶贫办副主任、州金融办副主任、人保财险甘南州分公司总经理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保财险甘南州分公司,办公室主任由人保财险甘南州分公司总经理赵飞同志担任,具体负责甘南州藏区特色种养业保险示范区建设的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为下一步全面深入推进示范区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并稳步推进。在公司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和政府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截止目前已相继完成了2013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的阶段性工作。完成了第一阶段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并将示范区乡一级的三农保险服务站延伸到行政村,逐步健全示范区服务网点,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公司内部创建推动工作小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成领导工作小组;全面完成了2013年度政策性农牧业保险承保工作;实现了示范区三农保险服务站100%全覆盖的工作;按各部门职责分工,完成工作方案中所有制度办法的制订和完善工作;公司各部门制订了示范区创建方案、示范区建设考核管理办法、回访机制、承保流程及经费管理办法等相关工作制度;按照藏区养殖业实际情况,上报上级公司养殖业保险条款和费率的修订及完善工作。
(四)积极出台制度办法,规范示范区创建工作。为了确保示范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我公司结合前两年政策性农险业务开办经验,制定了《人保财险甘南州分公司甘南藏区特色养殖业保险示范区创建工作考核办法》、《人保财险甘南州分公司三农保险服务站(点)考核管理办法》、《人保财险甘南州分公司三农保险服务体系理赔管理办法》,通过一系列制度办法的制定和完善,规范示范区创建工作细节,为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圆满完成奠定基础。
(五)积极汇报协调,争取政府支持。2013年,主动向各级政府及财政、农牧部门宣讲《农业保险条例》,争取理解和政策支持。特别是通过汇报,将示范区创建活动与政府“双联”工作紧密结合,对“双联“惠农贷款的贷款要求,新增了必须以参加藏区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件为前提,在道德管控方面,提出对于发生骗保的农牧户,取消贷款资格及各项惠农补贴政策。这项制度的实施,为示范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加大费用配置水平,推动示范区建设进程。2013年,为了加快示范区建设工作,加大对示范区的政策扶持力度,甘南州分公司在县支公司费用配置上,对于政策性农险业务在基本费用配置上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百分点,主要用于人员队伍建设、宣传培训、办公设备购置等。
四、存在的问题
为推动甘南藏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州分公司在总结两年农险开办经验的同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充分听取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公司员工的建议,积极筹备2013年示范区创建工作。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下。
一是政府对农业保险主导作用发挥、政策扶持、法律法规建立、宣传和组织推动等方面还存在缺失;二是农户对保险缺乏了解,保险意识淡薄,对现行保障水平及定损理赔工作等均不太满意导致农牧户的有效需求不足,同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比较突出;三是保险公司追求盈利的价值取向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社会公益性目标存在矛盾,保险公司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四是培训工作及培训力量相对不足,三农保险服务站人员截止目前尚未进行相关理赔服务的业务基础培训,在理赔服务方面,部分三农保险服务站还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五、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严格落实责任,将创建工作目标分解细化到各个部门、各级机构,各个岗位,做到层层有人管,层层有落实。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保险服务三农的质量。
(一)根据示范区创建工作需求,及时向省分公司上报设备需求,在设备到位后第一时间配置给基层一线公司,从而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各三农保险服务站(点)承保、理赔工作技能培训的工作。加强公司理赔人员农险查勘技能培训。采取外聘农业专家的方式进行培训,主要加强对基层查勘定损人员基本兽防知识的培训。
(三)针对示范区创建工作,及时向保监局、省、总公司汇报,争取保监局、总公司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特别是经营方面,在示范区建立初期,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减少经营机构压力,支持藏区保险长期有效的良好局面。
(四)通过农业保险政策宣传,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导措施使农民参与农业保险,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风险意识和投保积极性;真正地为农民提供贴心服务并使之真正得实惠,使广大农民实现在风险救灾意识上从“依赖政府”向“自我保障”转变。此外,借助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普及农业保险相关知识,提高农户保险意识,增强其主动转嫁风险的意识。
第二篇:养殖业保险管理办法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
养殖业保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公司“抓农、带财、强企”总体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农险立司,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抓好养殖业保险,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对现行的养殖险相关规章制度以合规为原则、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流程顺畅为标准、以做实做规范为目的,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养殖险业务展业与管理。
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
第三条 总公司。设立养殖险管理部,负责制定并实施公司养殖险业务发展规划;协调与沟通省部级财政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养殖险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探索研究养殖业保险理论;监督、指导分支公司养殖险工作,养殖险管理部设总经理岗、承保岗、理赔岗、综合内勤岗。
第四条 分支公司。凡开展养殖险的,可在农险业务部增设一名副经理,专职管理养殖险,根据业务规模设置岗位,配备养殖险专(兼)职人员。负责贯彻执行公司养殖险发展规划,协调与沟通县(市)级财政扶持政策;执行总公司各项养殖险制度;监督、指导县支机构开展养殖险业务。
第五条 县支机构。凡开展养殖险的,按阳光发[2010]15号和阳光发[2011]33号文件精神,根据业务规模设置岗位,配备养殖险专(兼)职人员。负责辖区内养殖险业务的具体工作。
第六条 养殖险系列工作人员的调配,由业务管理部门提出需求报总公司,由总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统一考核调配;养殖险业务人员岗位培训由业务管理部门提出培训计划,由人力资源管理部统一组织实施。
第三章 费用管理
第七条 养殖险展业费用管理,实行预算管理,执行《公司预算编制方案》,分为:固定费用、可变动费用(理赔费用、承保费用)。
第八条 购买查勘防护用品列支理赔费用中的低值易耗品,本着“节约、效用”的原则采购查勘防护用品,并有专人保管。
第九条 加大科技含量高、标的跟踪管控效果好的设施投入,用于道德风险防范,提高承保质量。
第十条 养殖险展业代办费用于支付代理机构的代办费用。控制在全口径保费收入的4%以内,分支公司不得变相列支,不得提高代办费支付标准,必须银行转账支付。
第四章 展业范围
第十一条 本办法称养殖险业务特指政策性养殖险业务。开展政策性养殖险业务必须在各级政府同意支付财政补贴,养殖户自愿参保的前提下进行。险种为:奶牛养殖保险和能繁母猪养殖保险。
第十二条 垦区业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应保尽保;县(市)业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养殖大户(存栏30头以上的)为主,逐步扩大规模。
第十三条 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的支持,开展国家新增财政补贴险种试点。如:育肥猪养殖保险等。
第五章 保险责任与责任免除
第十四条 保险责任。在保险期限内,保险标的因重大疾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导致死亡的,保险人负责赔偿。
第十五条 责任免除。下列原因造成保险标的死亡,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及家庭成员、饲养人员的故意行为及他人的恶意破坏行为;
(二)在观察期内患重大疾病及正常淘汰宰杀;
(三)其它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死亡。
第六章 保险金额与保费
第十六条 保险金额实行报批制,以分支公司辖区内奶牛市场价值的70%确定保险金额,报总公司审批。奶牛保险金额4000-8000元/头,能繁母猪保险金额1000元/头。
第十七条 奶牛保险基础费率8%,能繁母猪保险费率6%。当死亡率高于现行费率时,根据保监会“费率要与承担的风险责任相匹配”(保监发〔2011〕17号)的要求,各级机构要组织力量对死亡率进行调研,积累数据向监管部门申请提升费率。
第十八条 垦区能繁母猪保费中央财政补贴80%,养殖户承担20%;奶牛保费中央财政补贴80%,养殖户承担20%(以国家政策为准)。
第十九条 县市能繁母猪保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级财政补贴20%,县市财政补贴10%,投保人(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承担20%;奶牛保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级财政补贴25%,县市财政补贴5%,投保人(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承担20%(以国家政策为准)。
第七章 承保管理
第二十条 承保管理是保险人与养殖户对保险标的签订保险合同的过程,由公司业务管理系统支持。包括:承保准备、投保管理、验标管理、核保出单管理、保单批改、保费补贴申请、承保质量分析等。
第二十一条 承保准备包括:承保人员培训;保险资源调查;任务指标分解;财政补贴确认;保险宣传;投保单证用纸分发等。
第二十二条 投保管理包括:养殖户和保险人告知义务;组织养殖户填写投保明细并签字;收取养殖户交纳的保险费;出具保费收据;初审养殖户投保信息等。
第二十三条 验标管理。实行二级验标制,即县支机构全面验标和分支公司抽测验标。县支机构会同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已填写养殖业保险投保单的保险标的进行100%验标;分支公司抽测验标比例不低于30%。
第二十四条 核保出单管理。总公司及分支公司进行系统三级核保。
一、二级核保权限授权分支公司,总公司根据分支公司业务管控能力对核保权限进行动态管理,决定是否进行三级核保。
审核通过,批准出单;审核不通过的,及时反馈县支机构,及时通知投保人并说明理由。县支机构打印保险单、保险凭证,经办人在保险单、保险凭证上加盖业务专用章。
第二十五条 保单批改。保险单签发后,在保险单有效期内保险事项若有变更,被保险人应事先书面通知保险人,并及时办理保单批改申请手续。
第二十六条 保费补贴申请。总公司申请中央及省级财政保费补贴;县支机构申请县级财政保费补贴。
第二十七条 承保质量分析。每季度末,分支公司应对本季度承保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及下一季度的展业计划,形成书面报告,上报总公司。
第二十八条 防灾减灾。积极密切与畜牧兽医管理部门配合,构建保防联合体系;建立客户巡访制度;实施包片包点制。
第八章 理赔管理
第二十九条理赔管理是保险人在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死亡后履行保险合同的过程,公司业务管理系统支持。包括报案管理、查勘管理、立案管理、定损和理算管理、核赔管理、结案管理、专项赔案处理程序等。
第三十条 当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内的死亡,养殖户应当及时拨打“400-735-5555”报案,纳入呼叫中心系统管理,24小时内完成系统报案。
第三十一条 查勘管理。现场查勘执行双人、分级现场查勘,现场查勘率达到100%;现场查勘分三级:一级查勘为县支机构查勘,二级查勘为分支公司,三级查勘为总公司,二、三级查勘实行权限内查勘。现场查勘员可直接与被保险人完成标的做估损金额确认。
第三十二条 立案管理。经现场查勘属于保险责任内的死亡,分支公司应在48小时内完成立案登记。特殊案件延迟立案,需经总公司审核批准。
第三十三条 定损理算管理。县支机构根据分支公司立案审核后进行定损录入,赔款计算书录入,系统生成并打印赔款计算书,复核后上报分支公司审批。
第三十四 核赔管理。总公司及分支公司进行系统三级核赔。
一、二级核赔核赔权限授权分支公司,总公司根据分支公司业务管控能力对核赔权限进行动态管理,决定是否进行三级核赔。
第三十五条 赔款发放与结案管理。分支公司财务部收到业务部的“赔款计算书”、“赔款支付明细表”,核对一致后实行卡折发放理赔款。结案周期(从报案到结案所用时间)实行业务系统限时管控,不得超过25天。
第三十六条 残值处理。当保险标的发生非疫病死亡的,按着畜牧兽医部门的相关规定处理,残值有利用价值的应从赔款中扣除残值。残值价值与保户协商可参考奶牛1000-2000元/头、能繁母猪200-300元/头计算。当保险标的发生疫病死亡,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三十七条 专项赔案需经公司养殖险理赔委员会研究通过。专项赔案特指疑难赔案、拒赔案件、注销案件、捕杀案件。
(一)疑难赔案由业务部门负责派专人进行调查,合规法律部提供法律援助。
(二)拒赔案件要严格依据条款有关规定处理。向被保险人明确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按规定权限填写“拒赔案件报告书”报上级部门审批。
(三)注销案件。对超过保险期限、不属于保险责任、超过索赔时效的赔案,应及时予以注销。填写《注销案件审批表》,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后注销。
(四)捕杀案件。对发生疫情的捕杀案件,理赔计算时,应扣除政府捕杀补偿款,报上级管理部门审批。
第三十八条 公司养殖险理赔委员会由总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分支公司养殖险理赔委员会由分支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养殖险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业务部门,负责日常事务管理。
第九章 档案管理
第三十九条 养殖险业务档案分为承保档案和理赔档案。承保档案和理赔档案由分支公司统一保管,实行专人专柜存放。分为汇总卷和明细卷,汇总卷和明细卷又分为纸制文档和电子文档。
第十章 奖惩政策
第四十条 养殖险业务绩效考核纳入公司考核系统,执行公司考核方案。
第四十一条 根据养殖险业务发展战略,可制定单项奖惩政策,经公司审批同意后执行。第四十二条 对弄虚作假,制造虚假案件进行骗保、骗赔的责任人按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处理。第十一章 其它
第四十三条 被保险人与保险人发生争议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协商解决。双方不能达成协议时,可提交公司理赔委员会处理。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养殖险管理部负责解释。
释义
本办法涉及下列名词时,适用下列释义:
县支机构:包括支公司、保险社、营销服务部。
代理机构:指经中国保监会核准后取得保险代理许可证,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保险代理手续费,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理保险业务的单位。
第三篇:养殖业保险违规分析
养殖业保险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分析
http://livestock.feedtrade.com.cn/ 2011-7-25 未知
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编造虚假耳标号(耳标号是确认养殖业保险标的理赔的重要标识),编造虚假承保明细表,以达到虚增承保头数的目的。没有按照内控制度要求建立单证管理台账;养殖业保险单使用通用保险单证;不严格履行单证领用登记制度。
养殖业保险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分析
吴有文
自农业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制度模式在创新中日趋完善,保险规模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农民的认可,已经逐步形成了稳健、规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2010年,农业保险业务持续增长,截至2010年底,签单保费合计135.68亿元,同比增长1.41%;保险金额3943.14亿元,同比增长3.44%;参保农户1.4亿户次,同比增长5.19%,合计赔付95.96亿元,受益农户1979.17万户次。在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稳健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在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环节还存在不规范问题,因此要防范农业保险的经营风险,就要在完善承保理赔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多下工夫。
在经营养殖业保险业务过程中,有两个最关键的环节:一个是承保;一个是理赔。这两个环节,不仅影响保险质量,还会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更会影响到公司的品牌形象;把好这两个环节,将直接关系到“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的服务规范的贯彻落实;扎实管好这两个环节,才能确保国家农业保险的惠农政策得以有效落实。
违法违规行为的典型形式
从以往的监管实践来看,违法违规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虚增保险业务。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根据已有投保农户信息,模仿农户、经办人签字,编造虚假承保收据。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编造虚假耳标号(耳标号是确认养殖业保险标的理赔的重要标识),编造虚假承保明细表,以达到虚增承保头数的目的。
二是编造假赔案。通常在分支机构高管人员的授意下,分支机构的相关员工编造虚假保险事故,进行虚假报案。利用真实赔案的养殖业保险标的死亡照片,编造虚假保险标的死亡照片;编造虚假现场查勘记录、笔录;仿造或骗取保险事故证明等业务资料,缮制一整套虚假理赔资料。最终的目的就是为虚增的保险业务编造假赔案。
三是套取资金。通常在保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公司员工在索赔申请书、委托领款书及赔款收据等理赔材料上模仿保户签字伪造财务资料,然后公司以现金或者转账的形式将赔款存入或转入公司员工个人账户,套取赔款;还有就是公司将直接业务虚列为代理业务,套取手续费、套取资金。
四是未实现农险分账管理。未在地市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单独设置农险账套,而是在地市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大账套里进行分险种核算,账套中的资金混用问题严重。
五是单证管理混乱。没有按照内控制度要求建立单证管理台账;养殖业保险单使用通用保险单证;不严格履行单证领用登记制度。
六是保单要素填写不规范。不填写投保农户的联系方式、详细地址等重要承保信息;作为保单附件的承保明细上没有农户签字。
违法违规行为的目的及根源
敢于实施违法违规行为,主要目的就是套取资金形成“小金库”。有了“小金库”这些活钱,方便用于市场返还、支付高额手续费、商业贿赂,争夺客户争抢保费;用于基层公司小团体搞额外利益;甚至是个人侵占、挪用资金。
2010年以来,监管机关加大了对车险和企财险业务的监管力度,实施了严厉的处罚,规范了公司对这些险种的经营行为,而对于刚刚起步的养殖险业务检查频率较少,受处罚的机构也不多。一些公司认为,在车险和企财险业务钻空子的空间已经不大,于是在养殖险业务上动了歪主意,“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大量的虚假承保、虚假理赔套取资金,用于账外列支。
违法违规行为的几点危害
破坏行业形象与信誉。公司经营管理方式粗放,诚信意识缺失,服务意识较差,形象不佳,口碑不好,将失去农民的信任、理解与支持,农业保险政策的贯彻落实将大打折扣,保险服务“三农”的各项政策难以落实。
影响市场秩序。大量资金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没有了监督制约,使用失控,随意性大,为高额返还、高额手续费提供条件,导致出现违法违规问题。不仅影响养殖业保险的市场秩序,更为严重的是,扰乱了整个行业的市场秩序。
影响费率厘定。从承保到理赔的数据失真,必然导致精算数据结果出现偏差,影响费率厘定的科学性。因为保险费率的厘定需要历史经营数据的积累,需要承保、理赔、财务等方面真实数据的支撑,才能科学合理厘定符合实际的费率。
经营数据失真。虚假承保导致保费收入和应收保费不真实;虚假理赔导致赔款支出不真实;虚列手续费导致手续费不真实。这些都将阻碍政策性保险业务的健康发展,影响养殖业保险经营管理水平的评估,甚至影响后续惠农政策的支持力度。
涉嫌贪污和商业贿赂。通过虚假承保、虚假理赔等手段套取的资金很有可能滋生贪污腐败,或者商业贿赂。不仅个人触犯法律,还严重损害公司利益,给家庭、公司、社会造成损失和恶劣影响。
治理违法违规行为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承保管理。建立养殖业保险保费发票到户、保单到户管理制度,做到公司承保的清楚,农户投保的明白。进一步完善单证管理制度,明确单证印刷的权限、使用年限,将养殖业保单改为定额专用保单。建立电子和手工承保台账制度,详细完整地登记承保信息。规范保险公司为农户垫付保费行为。
二是加强理赔管理。规范报立案操作规程,建立转报案(由保险公司员工代替农户报案称为转报案)台账;实行赔款到户,建立理赔一卡(折)通,便于农户领取赔款,提高理赔效率;重要理赔材料数据数字化,比如现场查勘数码相片要有拍摄日期,拍摄日期与查勘日期一致;核赔权限上收至二级机构,可以有效降低跑冒滴漏、假赔案发生的概率。
三是完善内控制度,从源头防范违法违规行为。保险公司应对农业保险管控不严、不到位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完善承保制度和理赔制度,进一步规范承保、理赔操作流程,不给违法违规者留下可乘之机。
四是规范申请财政补贴流程。要按照真实承保情况,如实向地方财政申请补贴,严格管控以应收保费金额对应的承保数量申请财政补贴行为,避免发生虚假申请财政补贴问题;申请财政补贴的材料原件应做为重要承保档案留存。
五是加大内部稽核力度。进一步完善养殖业保险的内部稽核制度;进一步明确二、三级机构内部稽核责任、检查频率;同时要创新稽核方式,借助监管、司法机关力量,采取省级公司互查等方式,规范养殖业保险经营行为。
第四篇:养殖业保险理赔规程
黑龙江省
养殖业保险理赔操作规程
第一章 目标原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养殖业保险理赔工作、提高理赔质量,充分发挥养殖业保险的经济补偿职能,根据保监会《关于加强农业保险理赔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章制度,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 养殖业保险理赔要始终以保障投保养殖户的合法权益为根本出发点,贯彻“主动、迅速、科学、合理”的理赔原则,重合同、守信用,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做到“定损到户”、“理赔到户”和“理赔结果公开”,赔案处理规范,确保赔款及时、足额支付给被保险人。
第三条 养殖业保险理赔应充分借助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及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依靠其网络、人员、技术、管理等服务农村方面的优势,提高养殖业保险理赔的科学性、合理性。
第二章 报案管理
第四条 各级机构应向广大投保养殖户告知报案方式和渠道,引导受灾养殖户及时报案,并保持报案、咨询、投诉渠道畅通、有效。
第五条 各级机构应加强养殖业保险报案管理,制定具体、有效的管控措施,严控业务系统外记录报案,规范分支机构转报案和非被保险人代报案流程,确保报案信息及时、完整、真实、准确录入业务系统。
第六条 各级机构接到报案后,应通过保单号码或被保险人名称或标的识别标码等信息查询出保单信息,询问并登记出险原因、出险时间、出险地点、出险经过、报损数量、报案人姓名、身份、联系电话等报案信息,在业务系统中生成报案记录。同时应告知被保险人保护好现场,并及时调度人员进行现场查勘。
第七条 发生重大疫情或损失较为严重的保险事故,应及时通知上级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涉及再保险的,应根据再保险合同的约定及时通知再保险人,并视情况需要开展联合查勘。
第八条 各级机构应建立报案数据定期清理机制,提高数据质量。对于重复报案等无效报案,应在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后做报案注销处理。
第三章 查勘管理
第九条 各级机构应切实加强养殖业保险现场查勘工作,原则上应在接报案后48 小时内进行查勘。
第十条 各级机构应根据灾害种类和事故具体情况合理组织查勘工作,制定查勘方案,确保查勘科学、高效,服务规范、到位。第十一条 现场查勘时,要注意查明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出险原因、受损标的、损失数量,以及有无不足数量投保、重复保险等情况,正确区分保险责任与非保险责任造成的损失。必要时,可向气象、畜牧等部门索取相关专业技术资料。确认属于保险责任后需要告知被保险人提供畜牧部门出具的证明资料。
第十二条 应注意做好调查取证工作,通过录音、录像、照相等方式全面、翔实记录体现查勘过程和损失情况的资料和数据。对于已确认的损失原因、损失程度等要形成书面记录,在查勘现场由查勘人员和养殖户共同签字。
第十三条 查勘过程中,应提示被保险人按照养殖业生产规范,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抗灾减损工作。对于标的,要注销出险标的识别标码(耳标)或对出险标的进行标记;标的因病死亡的,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保险合同的约定,提示并督促被保险人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十四条 查勘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缮制查勘报告。查勘报告要对标的受损情况、事故原因以及保险责任是否成立等方面提出明确意见。对于需要二次或多次查勘的,应与被保险人协商确定下次查勘的时间。
第十五条 应根据案情特点,告知被保险人或投保人索赔程序及所需提供的索赔单证。
对于小额案件,应创造条件尽可能现场收齐相关单证资料,并对被保险人提交的单证进行初审,资料不全需要补充的,应一次性告知。
第四章 立案管理
第十七条 在初步查勘并确定保险责任后,应及时进行立案处理。立案时,应根据查勘情况在业务系统中准确填写出险原因和损失数量(包括死亡数量、扑杀数量)、受益养殖户户次等要素信息。对于一次事故有多个出险原因的,应对照事故证明,在保险责任范围内,选择录入最直接、最有效的致损原因。
第十八条 应逐案进行立案估损。立案后,应及时根据最新查勘定损情况调整估损金额,并在业务系统内保留相应的估损调整修改痕迹。
第十九条 对于立案后发现不属于保险责任、被保险人主动放弃索赔或误立案等情形的,应在履行相应的审批流程后进行拒赔、零赔付结案或立案注销处理。拒赔案件要理由充分、证据确凿,出具书面拒赔通知书,并注意向被保险人做好解释工作。
第二十条 应切实加强立案管理,明确规定各级机构或人员的立案及立案注销审核权限。超过规定的立案时限、立案金额或估损调整范围的,应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原则上立案应由省级机构完成。
第五章 定损管理 第二十一条 应明确各级机构或人员的定损权限,损失金额超过规定处理权限的,应由上级参与或指导处理。
第二十二条 应根据查勘定损标准和规范,按照标的特点、损失范围、灾害种类、区域分布等具体情形科学选择定损时间和方式;通过清点数量、查阅账目等方式准确核定标的损失数量。
第二十三条 应详细记录清点损失数量、核定损失程度的方式方法、过程和结论,并保存相关的原始工作底稿,做到定损依据充分、结论准确合理。原始工作底稿应取得相关养殖业技术人员、被保险人(或被保险人代表)的签字认可。对于由被保险人代表签字的,要对被保险人代表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告知其应对其他被保险人的宣传解释义务,以确保定损过程公开、公正、公平。对于集体投保业务应做到“理赔信息公开”,在确定分户标的损失后,应做好理赔损失清单,并以村或组为单位进行公示。公示地点选择村(组)中较为明显的区域,如村委会公告栏、宣传栏等。公示内容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分户标的损失清单中主要信息予以公示,公示期限原则上不得少于7天。公示后,如养殖户反馈损失金额或具体信息不准确,应及时沟通核对,并取得一致意见。要将公示情况通过拍照、录像等留存。
第二十四条 应建立分级抽样复核机制,加强对定损工作的事中控制,确保定损科学合理。分级复核应制定合理的比例,确保复核的效果。经复核后的原始定损结果是保险理赔的关键资料,不得修改、隐匿或非法销毁。
第六章 理算管理
第二十五条 应在查勘定损结束且索赔资料收齐后,及时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和查勘定损结果,准确计算保险赔款。集体投保业务,一次事故涉及多户损失的,应形成到户的分户理算清单。
第二十六条 为确定损失原因、损失程度、损失数量而聘请专业机构、人员所发生的鉴定、公估、检验等费用,应按保险企业会计准则和保险监管部门相关监管要求规范列支,并取得合法有效的凭据。
第二十七条 对于存在扑杀、不足数量保险、重复保险、保险金额低于或高于标的实际价值等特殊情况的案件,应按相关法律法规和保险合同的约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 涉及再保险业务的,原保险公司应按照再保险方案和合同的约定,明确再保险人应承担的比例或超赔部分的赔偿金额,及时向再保险人报送理赔情况。
第二十九条 根据具体情况,对于损失金额高、社会影响大,保险责任已经明确,但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确定最终赔款金额的案件,在保险金额范围内,按照能够确定的损失和及时恢复生产的需要,预付部分赔款。预付赔款原则上应支付给被保险人。
第七章 核赔管理
第三十条 应明确各级机构或人员的核赔权限,超过规定的核赔金额的,应报上级审批。
第三十一条 核赔人员应通过查阅报案记录、索赔申请、事故证明、查勘报告、定损清单、损失照片等资料,核实出险时间、报案时间、出险地点、出险原因,受损标的名称、损失数量、损失程度等要素,核定保险责任认定是否准确,查勘定损过程是否规范,定损结果是否合理、赔款计算是否准确、赔案单证是否完备、付款对象是否准确,并签署核赔意见。
第八章 赔款支付管理
第三十二条 应确保理赔结果公开,赔款及时、足额支付到户。杜绝通过虚假赔案退回代缴保费或返还财政保费补贴资金,杜绝任何形式的截留、挪用养殖业保险赔款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集体投保业务,或一次事故涉及多个被保险人损失的,保险公司应缮制分户的理赔公示表,通过集体投保的组织者,在各行政村或组中较为明显的区域,将拟支付的被保险人姓名、保险标的、投保数量、损失数量、损失程度和赔款金额以及保险公司联系电话等信息进行公示,公示期原则上不得少于7 日。赔款公示后,如有被保险人反馈不同意见,保险公司应进行核实,并将核实的结果告知被保险人;经核查情况属实的,应对理算结果进行相应调整。公示现场应进行拍照或录像。
第三十四条 应在与被保险人达成赔偿协议后10日内支付赔款。采取集体投保方式的,应在取得经被保险人签字认可的分户理算清单后,在10 日内支付赔款。如由他人代签,应告知被保险人本人,注明“×××(代)”,不得模仿他人签字。
第三十五条 支付养殖业保险赔款原则上实行“零现金转账直赔到户”,通过被保险人银行账户(卡)或者“一卡通”财政补贴专户支付赔款,确保将保险赔款足额发放到被保险人手中。对于确需以现场集中兑付赔款方式支付现金的,应经保险公司省级以上机构批准,并将集中兑付的现场影像或照片作为必备的理赔资料留存归档。对于确因有关配套措施不完善难以实现转账支付的,应将有关情况报总公司批准,并由分公司将涉及的保险分支机构情况和相应的管理措施向当地保监局备案。以银行转账方式支付赔款,应取得银行有效支付凭证(银行回单)或银行有效证明;通过政府部门财政专户、农信社等途径间接转账到被保险人账户的,应取得分户支付清单回执或有效证明(加盖转账机构公章),且转账到户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得超过7 个工作日;以现金形式支付赔款,应由被保险人或被保险人授权委托人在赔款支付清单或赔款收据上签字或以其他方式确认。
第三十六条 应建立养殖业保险理赔工作客户回访机制,在支付赔款后一个月内,应对一定比例的被保险人(原则上不低于获得保险赔款被保险人的1%)实际收到赔款的情况进行回访,回访记录应妥善保管。
第三十七条 涉及联保或共保的案件,从联、从共方保险公司应根据共保协议约定的条件和时间,将应分摊的赔款划拨回主联、主共方保险公司。
第九章 结案归档管理
第三十八条 赔案经核赔通过后,对于具备结案条件的案件,保险公司应进行结案处理。同一赔案涉及多次赔付的,在案件未全部处理完毕前,不应结案。
第三十九条 结案后,应将赔案材料及时归档,妥善保管。一个保单项下一次事故应生成一个赔案号,案卷材料可一案一卷或一案多卷。
第四十条 归档形式包括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两类。已实现电子化储存和流转的电子单证,可不再打印;被保险人提供的索赔资料及有关证明等纸质单证材料应妥善汇集保管,按赔案号装订成卷。
第四十一条 对于以村(组)为单位投保的业务,当发生大范围灾害时,因涉及赔案数量众多,多案共用部分单证材料,如气象证明、专家鉴定、理赔报告等,可视情况以县(灾害涉及多个乡镇时)或以乡镇(灾害仅涉及一个乡镇的多个村时)为单位将共用材料原件统一保管在其中一笔赔案案卷中,其他赔案留存复印件或电子文档,并以索引形式附清单注明所有与之对应的赔案号;同时,在相对应的其他赔案中,也应注明留存共用单证原件的赔案号。
第四十二条 基本赔案材料包括:
1、保单抄件/保险凭证、集体投保的分户清单(均可为系统存储的电子数据);
2、索赔申请书(应由被保险人填写);
3、保险标的损失清单(可为系统存储的电子数据);
4、现场查勘报告及原始工作底稿;
5、相关技术鉴定材料或定损标准(如有,应由具有鉴定资质的机构或养殖业技术人员出具);
6、出险证明材料(气象证明应由县级以上气象部门出具的证明或发布的公共信息为准;牲畜死亡证明应由畜牧兽医站或具有畜牧兽医部门颁发行医资格证书的兽医出具);
7、能清晰反映标的受损情况及拍摄日期的现场照片(可为系统存储的电子数据);
8、赔款计算书及理算清单(可为系统存储的电子数据);
9、赔款凭据或转账凭证;
10、公示现场照片及反馈材料(可为系统存储的电子数据)。
第十章 大灾理赔管理
第四十三条 保险事故属于大灾或巨灾的,应及时编制、维护大灾编码,并在对应的赔案中录入。
“大灾”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区域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大范围灾害事故,多个被保险人养殖业保险标的损失大于500万元人民币;“巨灾”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区域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大范围灾害事故,多个被保险人养殖业保险标的损失大于2000万元人民币。
第四十四条 发生大范围灾害时,应充分发挥养殖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体系作用,借助乡镇或村级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初步了解、统计受灾原因及报损数量后,集中报案。可根据被保险人或养殖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点报告的损失情况,采用抽查或重点查勘的方式进行查勘核损。
第四十五条 各分公司应建立大灾的应急预案,总公司养殖业保险大灾应急预案另行规定。
发生大灾事故或重大损失时,各级机构要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要注意统一理赔原则和理赔标准,必要时调派人员赴灾区现场指导参与理赔工作。同时,各机构之间要加强协调沟通,并争取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及有关科技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要及时向上级机构报告疫情发生、蔓延、控制情况及政府扑杀措施,并附上疫情进展的相关材料。
第十一章 资源保障
第四十六条 应加强养殖业保险理赔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理赔全流程系统管理,强化理赔数据与承保、再保、财务数据的对接,加强对出险原因、损失数量、损失金额等基础数据质量的管理,不断提高数据管理水平和统计分析水平。
第四十七条 应配置满足养殖业保险理赔服务需要的人员、设备、工具和经费资源,加强对理赔人员的培训与管理,确保理赔工作人员熟悉业务、举止文明、行为规范。
第四十八条 应不断完善养殖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养殖业保险理赔外部专家网络。对于技术性较强的案件,可聘请外部专家或技术人员参与灾因鉴定和损失确定,由专家出具鉴定意见并签字确认。聘请养殖业专家参与鉴定损失的,应按事先与其签订合作协议,确定工作事项、工作要求和费用支付标准;事后应对专家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各乡镇、村(组)参与养殖业保险理赔服务的一般人员(如参与查勘定损服务的工作人员),可给予相应的工作费用或劳务费。
第四十九条 应根据养殖业生产规律和灾害特点,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养殖业保险标的的防灾防损工作,必要时可量力而行适当承担部分防灾防损费用。防灾防损费是指为防止保险事故发生,对保险标的实施防灾防损措施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各级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财务政策事前对养殖业保险防灾费制定具体的制度,明确支付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流程和支付渠道,做到“严格管理、比例控制、规范列支、专款专用”,并跟踪费用使用情况,做好防灾费使用效果的评估工作。支付防灾防损费用时,应明确用途,采取转账方式支付,并取得合法凭据。
第五十条 应着力提升理赔管理的技术含量,综合利用先进的养殖业技术、现代信息技术、遥感测绘技术、网络结算手段等科技成果,提高理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五十一条 应建立健全养殖业保险理赔工作的投诉处理机制,受理投诉机构应为保险公司市级(含)以上机构。受理机构应详细登记接诉及办理情况。
第五十二条 应建立健全养殖业保险理赔的内部稽核制度,将养殖业保险理赔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理赔案件的真实性、赔款支付情况、防灾防损费用使用情况作为检查重点。对检查发现的虚假赔案,截留、挪用养殖业保险理赔资金等问题要进行处罚;对发现的涉及其他组织的问题,要向相关部门报告;对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第十二章 其它
第五十三条 本《操作规程》所描述的理赔流程为一般案件普遍采用的理赔流程。对于小额案件,可以将查勘、立案、定损、理算等一系列流程整合,一次性完成理赔工作。
附件:养殖业保险理赔流程 附件:
第五篇: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总结
现将我市20XX年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建基本情况
目前,北海市已成功创建自治区、市、县、乡四级示范区共18个,其中自治区级示范区4个,北海市合浦县利添水果产业(核心)示范区、北海市银海罗汉松产业(核心)示范区分别为五星级、四星级,广西农垦七里香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北海市银海果蔬产业(核心)示范区(今年认定)为三星级;合浦县党江双季稻产业示范区等4个市级示范区;合浦县闸口对虾产业示范区等2个县级示范区;合浦县党江镇双季稻产业示范区等8个乡级示范区。
20XX年,我市按照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以自治区级示范区为发力点,以市级为支撑点,以县级为依托点,以乡级为承接点,创建各级示范区23个,其中创建北海市合浦县东园循环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区、北海市铁山港区深水抗风浪养殖(核心)示范区为自治区级2个,市级5个,县级9个,乡级7个。按产业类别分,种植业9个,水产业5个、畜牧业5个、林业2个,休闲农业2个,已经开展了县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考评工作。
二、创建工作初见成效
(一)引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示范区既有农业基础的传统水稻等产业,又有新兴的生态乡村旅游产业;既有全国有名的“南珠”养殖产业,又有全区出名的高位池鱼虾养殖产业;既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罗汉松、夏橙产业基地,又有全区规模较大的金花茶、发财树产业基地;既有国家重点扶持的奶水牛产业,又有北海重点发展的特色家禽产业,这些产业反映北海的农业特色,集成北海现代农业的最先进水平,引领北海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推动现代化种养方式转变。绿色、低碳、循环的种养方式在示范区得到广泛应用,涌现出全新种养模式:生态水稻示范区的“水稻+养鱼+养鸭”共生模式、抗风浪示范区的“金鲳鱼+珍珠贝+名贵鱼”多层养殖模式、东园示范区的健康生态循环模式、松柏山示范区的“水果+沼气+养猪”清洁环保模式、马兰垌示范区的“菜—稻—菜”轮作种植模式、对虾产业示范区的“鱼虾套养”资源共享模式、绿然生态鸡林下示范区的立体养殖模式等等,这些种养模式大大地推动我市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聚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农村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现代化农业的“四要素”在示范区高度聚集。优质、连片的农村土地向示范区流转,形成300亩—5000亩的适度规模经营;财政涉农扶持资金、企业自筹资金、农民入股资金等三个主渠道资金集中投入示范区,累计投入86069万元;示范区引进新品种147个,推广新技术90项,应用新成果13项,还注册有“小村故事”、“绿然土鸡”、“诸葛食集”等商标28个,获得“三品一标”认证30个,名优品牌14个,无公害农产品19个,有机农产品6个,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示范区拥有自己的科研机构,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中院校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聘用硕士或副高以上职称人才82人,新引进高层管理、销售人员23人。
(四)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农村金融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产业扶贫模式等“三种”体制机制在示范区落地生根成,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金融改革得到推广,小额担保贷款、联保贷款业务广泛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得到推广,示范区都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了“大块并小块”耕地整治,开展以土地入股、土地租用等多种形式的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产业扶贫模式得到推广,示范区以产业带动的方式,为贫困户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参与示范区建设。
(五)建立农民致富样板。在示范区内建立了“12345”带动农民致富样板,即:实现示范区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所在乡镇增收20%以上这一目标,整合基地和新农村“两块”资源;联结企业、合作社、农户“三要素”,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四统一”服务;通过“保底+分成”(水稻产业示范区、中盛瓜果示范区等)、“养殖套餐”(抗风浪示范区、龟类生态示范区等)、“农民股东”(利添水果示范区、小村故事示范区等)、“保姆跟踪”(林下养殖示范区、吉吉肉牛示范区等)、“电商扶贫”(黄瓜产业示范区、东园循环示范区)等“五带动”模式,带动11043户农户参与示范区建设,这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高于所在乡镇20%以上。
三、创建工作措施
(一)强化领导抓责任。将示范区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抓,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四定”任务和绩效考评,市、县(区)、乡镇三级建立了统一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做好规划抓目标。今年初,每个示范区就制订一套实施方案和规划,规划由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设计,县级政府发文认定,这些实施方案和规划围绕有示范(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能增收(带动农民增收)的目标,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大投入抓扶持。每年市、县级都安排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今年市级财政安排2000万元,分扶持培育资金和奖励资金下达,同时融合了财政项目资金、扶贫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金融政策性贷款等集中投入示范区建设。
(四)学习培训抓提升。市、县两级每年均举办示范区培训班,组织相关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到区内外学习交流,在今年6月自治区召开的全区示范区推进工作会上,合浦县乌家镇政府作为先进典型发言。
(五)合力创建抓推动。全面实行“三推动”联创:一是政府推动,示范区在市、县、乡三级政府统一部署,行业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二是专家指导推动,市成立由各行业专家参与的专家组,进驻示范区指导工作;三是经营主体实施推动,每个示范区都由一个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牵头实施,目前有204家经营主体入驻示范区,其中企业89家,合作社73家,家庭农场42家。
(六)开展督查抓落实。采取市领导现场办公、专人跟踪督办、召开协调会等方式进行督查,将每次督查内容报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送县(区)政府限期整改,还对进度缓慢的示范区所在的县(区)、乡镇主要领导约谈。
四、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在示范区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够完善,品牌建设有待提升,农民技术水平需提高等等,都有待我们今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建好巩固示范区取得的成果。加强领导,继续组织力量加大对示范区扶持力度,进一步拓展加工物流、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功能,确保示范区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进一步提升示范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按照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五化”要求,做大一批企业和合作社,挖掘一批农业科技人才,研发一批新品种,配套一批现代化设施设备,打造一批名特优品牌,建设一批新农村,培育一批农民专业能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进一步实现示范区预定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领导,继续创建一批自治区、市、县、乡四级示范区,对已获认定的示范区提档升级。争取到2018年末,基本达到一个县(区)建成一个自治区级示范区、两个县级示范区和每个乡镇一个乡级示范区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