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全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要点
2015年全省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要点
2015年,全省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要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以贯彻执行新《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4〕56号,以下简称《通知》)为主线,以贯彻落实《2015年全国环境监察工作要点》为重点,坚持严格规范执法、公开公正执法、高效廉洁执法,以“环境保护大检查”为载体,全面推进网格化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落实执法责任制,逐步建立适应新常态的环境监管执法体制机制。
一、贯彻落实法律法规以及重要会议、文件精神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各级环保部门要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川府发〔2015〕1号)精神,依法规范环境执法工作,严厉惩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二)贯彻实施新《环境保护法》及配套文件。为保证新《环境保护法》实施落地,环境保护部陆续出台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部令第28号)、《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办法》(部令第29号)、《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部令第30号)、《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部令第31号)、《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部令第32号)等实施细则;同时,公安部、环保部等部委联合发布了《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公治〔2014〕853号)。各地要认真组织学习,加强案例分析,用对、用好、用足新《环境保护法》所赋予的执法手段,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各级环保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要至少主持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环境监管执法工作,解决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三)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各级环保部门要做好《通知》的贯彻落实与宣传解读工作,并向同级政府提出贯彻《通知》的工作方案。在同级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集中解决一批长期阻碍环境监管执法的问题,推动环境监管执法外部环境的改善。市(州)环保部门应于每月20日前,将本月贯彻落实情况报送我厅。
二、组织开展环境执法检查
(一)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按照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全面深入排查环境风险隐患,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各类突出环境问题要摸清情况分类处理,并做到“四个不放过”,即不查不放过、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各市(州)环保部门须于2015年12月10日前将大检查总结报送我厅。我厅将对各地大检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通报。
(二)做好综合督查工作。各地要依法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综合性监督检查。2015年起,省厅每年将对7个以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开展综合督查。对综合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将以书面形式向当地政府反馈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开。同时对相关问题造册立档,实行销号制度。各市(州)环保部门每年应对不少于30%的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进行综合性监督检查,督查情况应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报送我厅。
(三)开展各项专项执法检查。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大气污染物排放现场检查及督查,确保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按步落实;要认真开展流域联防联控工作,对重点流域内的重污染行业、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信访和举报热点环境问题等开展联动执法,建立重点流域联防联控机制,切实维护流域环境安全;要组织开展饮用水源交叉执法,对重点地区县级及以上集中区饮用水源开展交叉执法检查。总队要继续加强与云南、贵州省环境监察总队的合作,进一步细化跨界环境监察机构联合监察方案,确保监察工作有序开展,有力推动三省交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指导市(州)间建立跨界环境联合执法合作机制;推进重点流域水利水电项目的环境监察工作,选择一条中型河流,对流域水电开发及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实施生态环境监察。
三、积极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
全面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各级环保部门要按照省政府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方案,扎实开展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各地应根据辖区环境监管工作任务和环境监管力量等因素,积极建议属地政府制定利于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网格化监管方案,将日常监管基本工作任务和职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人员,实现环境监管定区域、定任务、定责任。
我厅将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进行抽查,市、县两级环保部门要加大现场检查和随机抽查力度,同时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重点污染源巡查工作的通知》(川环发〔2014〕155号)规定,规范重点污染源巡查工作。
四、切实加大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一)加大环境违法案件查处与督查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不解决或屡查屡犯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及时公布查处结果。省厅将集中力量直接查办典型案件并予以曝光,实现查处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严格执行《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办法》,制定后督察工作计划,特别是加大对重点工业园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重点案件的督察力度,提高查处违法案件的执行率。省厅将根据各市(州)行政处罚情况,于9—11月对执法工作开展不力的市(州)开展现场督查。各市(州)环保部门应于2015年12月10日前将后督察工作总结报送我厅。
(二)进一步规范环境行政处罚工作。各级环保部门要规范调查取证、统一文书格式和健全档案管理,规范使用自由裁量权,推动行政处罚工作规范化;加强对下级环保部门行政处罚决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提高查处违法案件的执行率;高度重视环境行政处罚信息填报工作,自下达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十日内必须把相关信息填报入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信息系统。省厅将继续开展环境行政处罚案卷评查。
(三)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省厅将联合公安厅印发《关于加强环境犯罪案件移送衔接工作的通知》,对涉嫌环境违法犯罪案件的移送程序、移送标准和证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各地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涉嫌环境刑事犯罪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移送一起,追究一起,并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的环境行政处罚和移送涉嫌污染犯罪案件情况报送我厅。各市(州)环保部门应建立环境违法犯罪责任追究移送程序和监督制度,并于2015年底前报省环境监察执法总队备案。
(四)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及舆论监督。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确保群众投诉“有报必接、违法必查,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确保“12369”热线投诉办结率达到100%。对省上转批的投诉件,各市(州)环境保护局应在规定时间内上报调查处理情况,不得再次批转下级环保部门办理。各级环保部门要每月公布群众举报投诉和媒体曝光重点环境问题处理情况、违法违规单位及其法人名单和处理整改情况,便于群众监督。
五、进一步夯实环境监管基础
(一)加快推进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市、县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省环境保护厅将组织对2015年达二级标准的机构进行验收,并对达三级标准的监察机构进行抽查。
(二)加强排污费征收与稽查工作。省厅将联合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出台四川省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的具体实施方案。各市(州)应于6月30前完成2014年度排污费征收稽查工作(其中,成都市稽查企业不低于80家,巴中市、甘孜州和阿坝州稽查企业不低于20家,其余各市、州稽查企业不低于40家)。省厅将适时选取1-2个市(州)开展排污费稽查。省环境监察执法总队将对13家省管火电厂进行抽查,核实清楚企业实际排污量。
(三)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规范化管理和应用。加强国控重点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现场端建设,以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考核为抓手,提高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稳定性及数据质量,确保数据传输有效率达到75%以上。各地要建立数据传输有效率日报、周报、月报制度,按要求报送工作情况。我厅将组织交叉执法检查,严肃查处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组织泸州、达州、资阳三市认真做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第三方运维管理试点工作。
(四)扎实抓好环境监察工作考核和稽查。省、市两级环保部门要组织开展对下一级环境监察工作年度考核。2015年,省厅将选取7个市(州)和10个县(市、区)开展环境监察工作稽查;市级环保部门应选取辖区内30%的县(市、区)开展稽查,并将稽查情况上报我厅。
(五)加强环境监察政务信息和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各级环保部门要按照《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目录(第一批)》规定内容,将相关信息在属地环保网“环境监管信息公开”专栏上公开。各市(州)环境监察机构须于每月10日前至少向省环境监察执法总队报送2篇以上政务信息,11月30日前至少报送2件典型案件材料。
积极推进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设区的市级环保部门应当于3月底前确定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并对社会公布。地方各级环保部门要督促重点排污单位执行《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1号),及时、准确公开其环境信息。
(六)加强环境监察信息化系统建设。各级环保部门应积极推进环境移动执法系统建设,务必于2015年9月底前完成采购和培训工作;配合做好重点污染源视频监控现场端新增项目的选点及检查工作;认真开展环境应急指挥系统基础数据更新和实践操作。
(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强化监管执法班子和队伍建设,调配能力强、业务熟、敢碰硬的人员充实到执法一线。要建立奖惩制度,对于敢于严格执法、依法严查严处环境违法案件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鼓励;对于执法不严,甚至包庇、纵容环境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惩重处,并对有关负责人员追究其领导责任。制定《四川省环境监管执法队伍管理制度》,规范全省各级环境监管执法队伍管理,探索建立有利于监管执法的激励制度。制定三年轮训计划,于2015-2017年将全省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分批分类通过岗位培训。
六、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作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和省环境保护厅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环境监察人员“六不准”,认真梳理环境执法中排污量核定、排污费征收、环境违法行为调查取证等廉政风险点,深入开展环境监察队伍反腐倡廉工作,着力塑造环境监察执法新形象。
第二篇:执法监察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对于促进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国土资源管理的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全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以“保发展、保红线”为主题,以推动管理秩序根本好转为主线,继续贯彻“防范在前,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的工作方针,切实强化日常执法管理和基础工作,精心组织卫片执法检查,深入开展“三模联创”,认真做好信访处置工作,着力完善执法监察机制建设,推动全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水平再上新台阶。
今年工作的主要目标为:
一、国土资源违法的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违法行为,国土资源管理秩序进一步好转;
二、卫片执法检查发现的违法问题及时查处、整改到位,确保实现“零约谈、零问责”目标;
三、涉土信访和社会矛盾及时化解。信访总量大幅度下降,合理诉求及时解决;
四、执法监察机制日益完善。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成果和鲜明的工作特色,工作机制运转顺畅;
五、执法监察队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打造一支作风优良、通晓业务、执法严格、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执法队伍。
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准确研判当前执法监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努力创新工作措施
从国土资源管理的大环境看,一方面,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今年是省、市、县三级党委换届之年,地方发展的冲动和工作的势头强劲,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如果引导不当,将形成新的“换届效应”。从国家对国土资源执法工作的要求看,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对土地督察工作提出的“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毫不松懈”的工作要求,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土地督察工作,完善执法监察体系建设,加大违法行为查处督办和公开曝光的力度。2010年,监察部正式启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行政问责工作,实施责任追究。从执法监管的工作部署看,从去年开始,国家每年开展覆盖全国的卫片执法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违法严重地区进行约谈、问责。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对各地“批、供、用、补、查”工作实行全方位例行督察。我省有半数以上地级市接受了例行督 2 察,违法违规整改任务相当繁重。从我市国土资源违法违规的情况看,根据近两年卫片执法检查的结果,违法用地总量大、比例高,重点工程违法违规的问题较为突出。各地对违法违规的查处整改重视程度不一,执法工作的压力和风险很大。今年,省政府继续确定 “零约谈、零问责”的工作目标,工作的差距和难度很大。
针对上述情况,各地务必高度重视执法监管工作,保持清醒认识,提高组织领导水平,扎扎实实落实违法用地的防控和查处整改工作任务。一是要实行全程监管。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管工作体系,树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一盘棋”的思想,把执法工作贯穿国土资源管理“批、供、用、补、查”工作的全过程,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监管。二是要多形式监管。通过开展日常执法巡查,及时发现、及时制止违法用地,做好防控工作;通过卫片执法检查,检验日常执法工作的成效,推动查处整改工作,加大违法责任人追究的力度;通过整合12336违法举报信息平台,认真梳理违法信息,及时开展核查和处理工作。三是要多方式处置。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开展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整改工作。在既处理事、又查处人的同时,依法开展涉嫌犯罪移送、处分决定组织人事部门备案以及相关部门停水、停电、停批、停贷工作。积极探索严控和惩治违法违规的行政措施,多措并举,形成执法合力。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土地调控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产业过剩行业和重复建设项目用地的监管。对于以扩大内需为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 3 供地政策,擅自修改土地规划,突破用地计划和标准的,要积极主动整改。对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开工的建设单位依法从严处理,对工作严重失职失误造成重大影响的相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
二、认真核查、严肃整改,精心开展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2010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一并展开,并与2010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相衔接,执法检查的方式作出调整,不确定因素增多。
各地要高度重视,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领导。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好各项工作。要认真抓好图斑核查工作,确保核查情况的真实性和核查成果的合法性。地籍、规划、耕保、利用、执法监察等各个业务部门要通力合作,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的各项工作任务。
各地要建立图斑核查和数据上报签字确认制度,逐级落实责任,确保各类数据真实、准确。要把握卫片检查工作进度,按时上报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情况报告和相关数据。对未按规定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市局将认真排查责任,该给予行政处分的,给予行政处分。
整改是卫片执法检查的核心工作。各地要坚持边核查、边查处、边整改的原则,把整改贯穿卫片检查的全过程。对核查发现的违法行为,要区分情况,分别落实整改措施。该 4 拆除复垦的要尽快组织拆除复垦;该完善手续的,查处到位后完善用地手续。各地要确保6月中旬前,全面完成查处整改工作任务。市局将加强对卫片检查工作的督查,定期通报卫片检查工作情况。
三、不断加强日常执法管理和基础工作
1、抓好日常巡查,做到及时发现。按照部《国土资源执法巡查规范》和市局《泰州市巡查实施办法》开展巡查工作。各地要进一步强化执法监察巡查责任制,切实提高巡查工作质量。要强化巡查信息登记、发现问题处置和跟踪管理工作,确保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
2、认真履行报告制度,做好违法行为的处置工作。认真贯彻执行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行为报告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做好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行为的“零报告”“定期报告”“专项报告”工作。对巡查工作不力、巡查措施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违法用地,发现违法用地不按规定查处的,严肃追究巡查人员及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3、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各地要进一步加大违法用地查处整改力度,确保对人对事处理到位。要加强与纪检监察、司法机关联合办案,全面完成违法用地案件查处整改工作。该拆除的,坚决依法拆除,组织复耕。该没收的,没收移送到位。对于违法责任人员,应该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从严给予相应处分;应该移送追究刑事责任的,坚决进行移送。各地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和曝光一批违法案件的查处情 5 况,发挥警示和震慑作用。
4、全面推进执法创建工作。各地要继续深入开展“三模联创”工作,细化工作措施,放大创建效应。要以控制违法用地、协调解决信访矛盾为重点。实施包保责任,建立健全执法情况考核评价制度、志愿者工作制度、违法举报制度、建设用地公示制度、群众评议制度,增强创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要以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保护为重点,创新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严格保护工作责任。继续推行奖优罚劣工作措施,对土地管理秩序规范、无违法用地现象的地区,在安排农转用指标时给予优先。对违法用地制止不力、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扣减相应的用地指标。对默许纵容、顶风作案的单位,暂停所有用地报批手续和土地登记发证。通过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努力形成“用地要依法、依法有地用”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管地用地氛围。
四、树立群众观念,尽心尽责做好信访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各市(区)局(分局)主要负责人要落实定期接访、带案下访、包案处理、接待日和回访等信访工作制度,做到“四个一”:亲临一线了解民情、掌握第一手重要信息、抓住第一时间果断处置、立足第一地点解决好问题。
二是建立完善国土资源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和共同责任制度。各地要抓紧建立健全国土资源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在征地拆迁和补偿安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时,要进行信访稳定风险评估,用群众 6 观点、群众立场和群众方法加以分析,大多数群众不支持不赞成的坚决不办或缓办。
要进一步落实完善共同责任机制。在明确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相关基层政府和部门在接待、稳控、化解等方面应该履行的职责,把责任主体推向处置工作一线。省厅和市局将加大检查力度,重点督查各地建立和落实处置国土资源信访矛盾纠纷共同责任机制的情况。各地要依法按政策及时妥善解决好引发群众上访的实际问题,凡群众信访反映属实的违法违规问题,都要依法查处到位,明确消除违法状态的期限。
继续坚持“两查一访”工作机制,对初信初访抓督察,对疑难案件抓评查,对重信重访抓回访,确保实现“案结事了、息诉息访、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五、创新执法理念,完善执法监察工作机制 完善发现机制。各地要进一步健全执法巡查制度、整合违法线索举报平台、应用“批、供、用、补、查”监管平台、拓展科技手段应用、建立社会监督制度和推行建设用地批后公示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夯实违法行为发现渠道,提高各类违法违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防范和控制新的违法用地发生。
完善联合查处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国土牵头、部门联合”的原则,建立联合办案机制。通过土地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全市国土资源工作中的情况,研究解决执法和案件查处中遇到的困难。依据《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 7 受理行政机关申请对行政命令行为进行强制执行的意见(试行)》的通知,请法院开展停工行政命令的执行工作。与相关部门开展密切合作,存在违法用地行为的单位,工商部门不办理营业执照、电力部门不供电、水务部门不供水,形成执法合力。依据《市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移交制度》,及时向监察机关提出违法责任人处分建议、及时向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移送,依法追究违法责任人的责任。
完善公示警戒制度。建立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结果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发挥警示作用。对因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分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会同纪检监察机关将处分决定抄送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在规定期限内不得提拔任用。对违法重点地区达到部15号令规定情形的,实施问责。
完善经济制裁制度。对违法违规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经济处罚时,按土地管理法规定的上限处罚,并将违法违规的单位或个人信息及时提交本系统相关业务部门做好用地停批和暂停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及时提交工商、银监部门,停止工商登记和贷款发放。
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执行力和战斗力 一是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继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以“学习升级”促进“能力升级”,不断增强执法监察队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本领。
二是进一步推进执法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改进和完善执法监察工作考核评价方式,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重大任务、坚持开拓创新等方面进行考核,努力做到更加客观公 8 正。加强执法队伍后备干部选拔、管理和培训,做好人才储备。
三是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认真总结创建工作经验,明确创建目标任务。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四是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坚持廉洁第一,以勤为本,以俭修身,以法律己,打造一支能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执法监察队伍。
第三篇: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程序
限期治理项目环境监察工作程序
1、收集信息
环保系统内部沟通;日常现场监察信息
2、现场监察
听取治理单位介绍有关情况;检查有关文件;检查治理进度。
3、视情况处理
正常:记录、登记;
异常:对治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意见,并向主管部门报告;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并填写《环境监察处罚建议书》上报。
4、总结归档
按项目立卷归档,注明发现问题的处理意见;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污染源环境监察工作程序
1、污染源监察的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污染源监察的基础工作之一。它的目的是对辖区内的污染源进行污染调查、排污核算、分类管理,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环境监察计划。
为了对污染源进行分类管理,首先要收集污染源的信息,污染源的信息采集有以下方法:
①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调查是全面、完整获取污染源信息的最有效的方法。在开展污染源监察的初期,应首先考虑采取调查方法,通过全面调查,搞清辖区污染源的基本情况,确定重点污染源、一般污染源名录和各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污染源调查获取的资料是污染源监察工作的基础,然后通过一定频率的污染源监察,充实我们掌握的污染源资料。
②排污申报登记。环境监察部门依据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登记情况对污染源进行正常监督管理,并对拒报、谎报、瞒报的排污单位进行处理。
③环境保护档案材料。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件》的规定,所有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查、审批和检查、监督。在宏观管理中所积累的各种建设项目的档案材料是获取污染源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此外,在日常环境监察中对有关污染源的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积累的材料也是污染源监察的信息来源。对采集来的污染源信息要进行加工整理。按污染源的位置分布,所属行业类别,排放污染物的类别、规模大小、经济类别,所属流域、污染物排放去向等分类,建立污染源原始信息数据库,并应广泛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设备对数据进行管理。应积极运用这些软件,以提高信息的提取速度和准确性。另外用计算机管理还容易对变化了的情况进行随时补充和修改。
污染源原始数据库建立后,下一步就是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结合本辖区环境的特点,找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确定目前的主要环境危害,绘制主要污染源分布图,图中不仅仅要标识出污染源的位置和名称,还应该将污染负荷标识清楚。一般来说,在地图上标识这么多的信息很难做到清晰和具体,有条件的地方应绘制计算机图形使之成为数据库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制定污染源现场检查计划。
2、污染源现场监察
这是污染源监察的第二个步骤,即按制定的计划进行现场环境监察,确定污染源排污是正常还是异常,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有时需要委托监测站采样分析,以获取污染源违章排污的确凿证据。
3、工况调查
工况调查是污染源现场监察中所采用的重要手段,是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工况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1)检查生产及工艺状况。
(2)检查现场技术资料与运行记录。(3)检查环保设施运行及管理情况。现场技术资料与运行记录是实际发生的生产活动记录,从中可以反映出原材料的利用、产品的产出、辅助原材料的消耗、工艺设备的维护和运行情况、事故发生、生产变动等情况。这些都很难从污染源原始数据库中找到。
(4)走访现场操作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分两种情况。一般性的查询,了解近期生产与环保活动的基本情况;针对具体环境问题进行查询,以了解问题发生的过程和性质。
(5)现场取证。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取证。有实物证据,如采集的样品,有关的文字记录材料,拍摄的录像片、照片,有查询的现场笔记、录音、群众的反映等。现场取得的证据需经污染源单位有关人员签字。
4、视情处理
对异常情况,除依法征收排污费外,还要做出相应处理:对环境违章的填发《当场处理决定通知书》;对环境违法的,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察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察行政处罚工作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察行政处罚建议书》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5、定期复查
对异常情况按规定期限进行复查,以监督检查污染源单位整改措施的落实,切实保证违章行为得到纠正。
6、总结归档
要求按期总结污染源监察情况,注明发现的问题,处理意见以及处理结果等,并写出相应的监查报告。对所有的原始记录、材料要分类归档备查。污染防治设施监察工作程序分为六个步骤:
1、收集信息。要掌握辖区所有的污染防治设施的详细概况,其中包括总的数量,分类数量,分布情况,各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转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常见违章单位和违章行为。这类信息资料一般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环保系统内部沟通;二是通过日常现场监察获得,如监察中发现的有关污染防治设施存在的问题,发现的违法行为等;第三是通过群众举报获得的有关停运、拆除污染防治设施运转异常等的信息。要重视群众举报,许多污染防治设施违章行为都会给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带来影响。常见的如有的单位废水处理设施不正常运转,使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大大增加,使周围群众受到极大影响;再如除尘装置运转不正常,会使周围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增加,群众日常生活中感到呼吸不舒服,室内外浮尘增加。利用好这些信息,既可提高污染防治设施监察的效率,又可及时解决社会环境热点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2、分类建档。辖区内所拥有的每台(套)污染防治设施都应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内容主要是:基本情况:所属单位及生产、经营情况,建设日期,类型,“三同时”验收技术资料等;技术参数:处理的污染物来源,成份,防治设施的原理,设计处理量和处理效果,添加药剂种类,数量,排放口情况等;管理情况:负责人,管理机构,有关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等;存在问题:有哪些缺陷和隐患,如哪些设备不稳定,与变化了的生产经营状况是否相适应,发生污染事故的可能性和实际情况等。违章情况:发生过哪些违章行为,处理结果等记录情况。
3、目标管理。按规定每年每台(套)污染防治设施至少计划监察和随机监察各一次。计划监察要进行全面的检查,是按计划定期进行的,需要污染源单位做好充分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污染源单位一般要使污染防治设施在最佳状态下运转,因此反映的是最佳处理效果。而随机监察是在污染源单位正常工作状态下,未经特别准备,反映的是通常情况下污染防治设施管理水平、运转情况和处理效果。
4、日常监察。污染防治设施监察是污染源监察的一部分,一般应与污染源监察同时进行,除非有特别需要,如有群众举报。所以,日常监察可按污染源监察工作程序进行。
5、视情处理。即对违章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6、总结归档。将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按年总结,注明其运行率、处理率、达标率,并按规定向上级报告。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程序
1、搜集信息
环保系统内部沟通;日常现场监察信息;群众举报
2、现场监察
听取建设单位介绍;对有“环评”及“三同时”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已投入生产或使用,检查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是否同时建成并投入运行;未投入生产或使用,检查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是否同时施工。对无“环评”及“三同时”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并按规定进行处罚。
3、视情处理
情况正常的属于例行监察。情况异常的,对违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出处理。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察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察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察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4、定期复查。对异常情况按规定进行复查。
5、总结归档
按年总结,注明异常情况和处理结果;有关记录、材料按项目立卷归档。
第四篇:2003年全环境监察工作要点-资阳环保局[模版]
资环建函〔2017〕3号
资阳市环境保护局
关于资阳市雁江区三友屠宰场迁建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的函
资阳市雁江区三友屠宰场:
你单位报送的《资阳市雁江区三友屠宰场迁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审批申请收悉,经组织专家技术评估和审查研究,对该建设项目报告表批复如下:
一、资阳市雁江区三友屠宰场迁建项目总投资60万元,建设地点位于资阳市雁江区老君镇泉溪村11社,占地面积1333平方米。主要建设待宰间100平方米、屠宰间300平方米、检验室、检疫室、休息室、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购置相应的设施建设等。项目建成后达到年屠宰生猪5000头的能力。
该项目属于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限制类,对属于限制类的现有生产能力,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措施改造升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在边远和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可以设置仅限于向本地市场供应生猪产品的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
—1— 制定,该项目属于资阳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定点屠宰场之一。项目选址经老君镇人民政府同意,本项目不占用基本农田,用地符合老君镇村镇规划。因此,我局同意你单位按照报告表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建设内容和拟采取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及下述要求进行项目建设。
二、项目建设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生活废水与经隔油池预处理后生产废水一起进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处理后用于周边土地施肥。
2、燃气锅炉燃烧废气经8米高排气筒排放;加强绿化、及时冲洗屠宰间并加强猪舍消毒减少恶臭。
3、猪粪与牲畜胃肠内容物每天定时清理进行干湿分离后存于固废临时暂存点,交由农户用于有机肥还田;猪毛、猪蹄集中收集后外卖;动物下角料(淋巴、废弃碎肉渣、不可食用内脏等)、病死猪及病酮体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安全填埋;污水处理的余渣集中收集后交由附近村民堆肥处置;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4、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宰杀时间,采用低噪声设备,设施安装软性接头,种植绿化等措施实现场界噪声达标排放。
三、项目开工建设前,必须依法完备行政许可相关手续。
四、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项目建成后,按有关规定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如工程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否则不得实施。自环评文件批复之日起,如工程超过5年未开工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我局重新审核。
五、请雁江区环保局、资阳市环境监察支队做好项目的日常监
—2— 督管理工作。
请建设单位在收到本批复后10个工作日内,将经批复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文本送雁江区环保局备案,并按规定接受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资阳市环境保护局 2017年8月28日
抄送:雁江区环境保护局,资阳市环境监察支队,新疆鑫旺德盛土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3— 资阳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2017年8月28日印发
—4—
第五篇:2010年全省环境监察工作要点
2010年全省环境监察工作要点
2010年全省环境监察工作,以开展“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年”活动为主线,以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为重点,以规范环境执法监察为工作抓手,通过“抓队伍、严执法、重督查、强基础”,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提升执法能力,突出执法成效,为完成“十一五”环境保护各项任务提供保障。
一、提升环境监察执法能力
1.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在全省开展贴近实战的环境执法练兵活动和比武竞赛,上半年组织到九个设区市进行环境执法以案讲法巡回讲课,全年组织3到5期全省环境监察培训,第四季度组织一次全省环境监察人员岗位练兵比武。
2.积极推进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以县(市、区)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为抓手,充分利用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之机,积极争取人员编制,凡是人员编制达到国家最低标准的县(市、区)环境监察机构都要通过验收,争取全省县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60%以上。
3.完善环境监察考核。对环境监察工作考核实施两年来的情况进行一次分析总结,修改完善考核内容和评分细则,提高考核成效。
二、认真组织专项执法检查
4.持续抓好环保专项行动。按照国家的部署要求组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格按照环保部《环境违法案件挂牌督办管理办法》规范要求,各地要挂牌督办一批存在重大违法行为的环境问题和一些区域性的、影响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环境问题。
5.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上半年重点开展铁路、国省道、高速公路等重点交通沿线两侧排冒黑烟、“六江两溪”干支流违法排污企业的两个专项执法检查,下半年重点开展工业园区整治和造纸、制药企业深度治理两个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企业超标超总量排污和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
三、全面开展重点流域环境督查
6.全面启动“六江两溪”的环境督查。省流域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组织开展闽江、九龙江、敖江、晋江等重点流域的环境督查,抽调重点流域沿线设区市环境执法人员,开展跨设区市界的交叉检查。
7.监督推进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意见》,对整治措施不落实、整治进展缓慢和逾期未完成整治任务的地区或单位,予以通报批评。督促重点流域水电站按时完成最小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设备安装并实施联网监控。
8.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监察工作。组织开展重点流域周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矿山开采、石板材开发等行业的生态环境监察。
四、着力加强污染减排核查
9.确保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加强对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和已建成的减排项目治污设施运行管理的监督核查,严格落实减排核查的规定,运用绿色信贷、列入“黑名单”、上市核查、扣减脱硫电价或污水处理运营费等综合手段,加大对环保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超标超总量排污、偷漏排污等违法行为的查处。
10.加大减排项目核查力度。重点核查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企业深度治理项目,督促加快减排项目实施进度。
11.加快在线监控设施的安装联网。对2009年未完成在线监控设备安装联网的省控重点污染源单位予以立案处罚。对国控重点污染源名单调整后新增的企业,限期6月底之前完成在线监控设施的安装联网。
12.加强在线监控设施的规范管理。落实完善每日调阅监控数据制度,建立日常运行和调阅工作台帐,督促企业及时修复在线监控设备故障。开展在线监控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完成对已安装联网企业在线监控设施的验收工作,做好对在线监控设施每季度比对监测、每季或每月进行一次现场核查考核。注重在线监控数据在排污申报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上的应用,按规定做好对外公布监控数据的工作。
五、加大民生环境问题的查处力度
13.加强环保110投诉处理。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12369环保投诉热线畅通,市、县年内全部使用全国统一的环保投诉软件,做到热情接诉、应查尽查,及时妥善地处理群众环境投诉。
14.加大环境行政处罚力度。加大对化工、印染、电镀、造纸、制革、酿造以及其他严重污染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的查处,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新闻等手段,严格依法查处违法性质恶劣的环境案件,真正做到严查重罚。
15.强化环保后督查。组织开展历年国家和省领导批示环境案件办理情况、重金属污染企业整治情况、2009年重点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的后督查。
16.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按照环保部的统一部署,配合环境应急、污控部门联合开展全国重点行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工作,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重点行业企业、敏感区域、化工园区、尾矿设施、危险化学品等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建立环境安全隐患监控制度,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确保环境安全。
六、强化依法征收排污费
17.加强稽查规范征收。上半年组织开展重点行业缴纳排污费专项稽查,下半年组织对各级环保部门排污收费工作进行稽查,纠正少缴、漏缴、拒缴和未收、少收、未依法处罚等违法违规行为。
18.严格依法申报核定。加强对非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第三产业等排污申报和核定工作。对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不申报的企业责令限期申报,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年内全省各市、县(市、区)必须全面规范使用征收系统软件开征排污费。
19.强化执法促进征收。对拒报、谎报和拒缴、欠缴排污费等违法行为立案处罚,对逾期不缴的或不执行处罚决定的单位,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没有依法履行缴费义务的企业,不予发放排污许可证或不予通过排污许可证年检,并通报金融机构限低其信用等级,保证依法、全面、足额征收。
七、夯实环境监察基础工作
20.建立和完善环境执法档案资料。建立全省各级环境执法监察的重点污染源数据库、环境执法数据库、危险化学品和环境应急数据库、排污申报数据库、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系统数据库,提高环境执法效率。
21.严格执行监察制度和程序。认真执行重点污染源、建设项目、限期治理项目每月现场检查或巡查一次的工作制度,现场检查要做到全面细致,通过规范严谨的检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着各类违法排污行为。
22.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通过实行有奖举报、扩大网上受理投诉、推广环境监督员制度、公开曝光违法企业等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环境违法行为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