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
第23号
《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已于2013年12月5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环境监理执法标志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局令第9号)同时废止。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
2013年12月26日
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证件申领 第三章 证件管理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管理,规范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的申领、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 环境监察执法证件是环境监察执法人员依法开展环境监察执法活动资格和身份的证明。
第四条 环境保护部负责全国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的管理工作。—1—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的管理工作。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省级环境监察机构负责具体实施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管理工作。
第五条 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的样式、编码方式和制作要求由环境保护部统一制定。
第六条 从事现场执法工作的环境监察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时,有权依法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入有关场所进行勘察、采样、监测、拍照、录音、录像、制作笔录;
(二)查阅、复制相关资料;
(三)约见、询问有关人员,要求说明相关事项,提供相关材料;
(四)责令停止或者纠正违法行为;
(五)适用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在执行环境监察执法任务时,应当出示环境监察执法证件或者有效的地方行政执法证件。
未取得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的,不得从事环境监察执法工作。
第二章 证件申领
第七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具有正式编制拟从事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人员,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领取环境监察执法证件:
(一)具有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
(二)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工作满一年;
(三)熟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环境监察执法的业务知识;
(四)参加环境监察执法资格培训并经考试合格。
第八条 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以下人员的执法资格培训和考试:
(一)省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拟从事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人员;
(二)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环境监察机构负责人;
(三)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人、县级环境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前款规定之外的其他申领人员的执法资格培训和考试由省级环境保护
主管部门组织。
第九条 环境监察执法资格培训的教学大纲由环境保护部统一编制。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实际补充培训内容。
第十条 环境监察执法人员每五年至少参加一次执法资格培训并经考试合格。
第十一条 申请领取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的,申领人员应当向本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环境监察机构提出书面申请。
收到申请的环境监察机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审核,并通过全国环境监察队伍管理系统逐级审核上报至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对收到的申请进行审核,对属于本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申领人员,认为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报请环境保护部核发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对其他申领人员,认为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可以确认其环境监察执法人员资格的,告知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核发环境监察执法证件。
第三章 证件管理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环境监察机构负责本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境监察执法证件持有人(以下简称“持证人”)在全国环境监察队伍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更新维护。
第十三条 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应当载明人员姓名、证件编号、所属单位、使用区域、发证日期和发证部门等信息,并加盖发证部门的公章。禁止伪造、变造环境监察执法证件。
第十四条 持证人应当按照证件载明的职责和区域范围从事环境监察执法工作。
下级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受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派开展异地环境监察执法活动的,不受环境监察执法证件规定的区域范围限制。
第十五条 持证人应当妥善保管环境监察执法证件,不得涂改、损毁或者转借他人。
第十六条 环境监察执法证件每两年审验一次。持证人所在单位应当将证件统一报送发证部门审验。
发证部门应当对以下事项进行审验:
(一)环境监察执法证件所载信息是否与持证人实际情况相符;
(二)持证人是否持有有效的环境监察执法资格培训合格证明。
逾期未审验的环境监察执法证件,自行失效;经审验不合格的,由发证部门收回环境监察执法证件。
第十七条 持证人遗失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的,应当及时向其所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由其所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逐级报告至发证部门。发证部门应当在核实后及时补发新证。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持证人或者其所在单位应当申请换发环境监察执法证件:
(一)持证人所在单位名称发生变化的;
(二)持证人从事环境监察执法的区域范围发生变更的;
(三)持证人所持环境监察执法证件污损、残缺的;
(四)持证人职务、级别发生变化的;
(五)其他应当换发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的情形。
申请换发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的,应当将原证件交回发证部门;发证部门应当及时换发新证。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持证人或者其所在单位应当向发证部门申请注销环境监察执法证件:
(一)持证人退休的;
(二)持证人调离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岗位的;
(三)其他应当注销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的情形。
注销的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应当交回发证部门。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条 持证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并暂扣其环境监察执法证件:
(一)涂改、转借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的;
(二)使用环境监察执法证件从事与公务无关的活动的;
(三)违反环境监察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的;
(四)其他违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管理相关规定的行为。
对暂扣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的人员,发证部门应当对其重新进行环境监
察执法资格培训。证件暂扣期间,不得从事环境监察执法工作。
暂扣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的情况应当及时报发证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持证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发证部门收回环境监察执法证件:
(一)受到刑事处罚、行政拘留或者记大过以上行政处分的;
(二)以欺诈、舞弊、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的;
(三)违反廉洁执法相关规定且情节严重的;
(四)其他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
(一)安排未取得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的人员从事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
(二)对持证人和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管理不善导致严重后果的;
(三)其他违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管理相关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 发证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擅自发放或者越权发放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环境保护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环境监理执法标志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局令第9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水政监察证件管理办法
水政监察证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水政监察证件的管理,规范水行政执法行为,保障和监督水政监察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水政监察证件是水政监察人员依法开展水行政执法活动的资格和身份证明。
水政监察证件包括水政监察证和水政监察胸卡。
水政监察证件的申领、发放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水政监察人员在开展水行政执法活动时,应当持有并按规定出示水政监察证件。
第四条 水政监察证件由水利部统一监制、颁发(样式见附件1)。
水政监察证件应标注编码。编码由七位数字组成,前两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流域机构的代码,后五位为水政监察人员的序号(见附件2)。
第五条 水政监察人员应符合《水政监察工作章程》(水利部令第13号)规定的任职条件。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水利委员会和太湖流域管理局(以下简称流域机构)及其所属管理机构符合水政监察人员任职条件、拟从事水行政执法工作的工作人员,经所在单位审查同意,应填写“流域机构水政监察人员证件审批表”(见附件3),经逐级审核后,流域机构报水利部审查,由水利部颁发水政监察证件,持证上岗。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符合水政监察人员任职条件、拟从事水行政执法工作的工作人员,经所在单位审查同意,应填写“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水政监察人员证件审批表”,经逐级审核后,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报水利部审查,由水利部颁发水政监察证件,持证上岗。
第六条 水政监察证件实行每两年审验注册制度。
流域机构负责本单位及其所属管理单位水政监察证件的审验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负责本地区水政监察证件的审验工作。
经审查不合格的水政监察人员,审验机关不予注册,收回水政监察证件,并报水利部备案。
到期未经审验注册的水政监察证件,自行失效。
第七条 水政监察人员应妥善保管水政监察证件,不得涂改、损毁或者转借他人。如有遗失,应立即声明作废,并报告水利部,按原申领程序补发水政监察证件。
第八条 水政监察人员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被免去水政监察员资格的,应由所在单位收回其水政监察证件,并报水利部注销。
第九条 对不按规定使用水政监察证件的,由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对利用证件牟取私利、从事违法活动的,由任免机关撤销其水政监察人员资格,并报水利部吊销其水政监察证件。
第十条 本办法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1997年水利部发布的《水政监察证件、标志管理办法》(水政资〔1997〕45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水政监察证件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水利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4-09-15 【生效日期】2004-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水政监察证件管理办法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
现将《水政监察证件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已发放的水政监察证件应根据工作需要逐步更换,换证工作应于2006年年底前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4年9月15日
水政监察证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水政监察证件的管理,规范水行政执法行为,保障和监督水政监察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水政监察证件是水政监察人员依法开展水行政执法活动的资格和身份证明。
水政监察证件包括“水政监察证”和“水政监察”胸卡。
水政监察证件的申领、发放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水政监察人员在开展水行政执法活动时,应当持有并按规定出示水政监察证件。
第四条 水政监察证件由水利部统一监制、颁发(样式见附件1)。
水政监察证件应标注编码。编码由七位数字组成,前两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流域机构的代码,后五位为水政监察人员的序号(见附件2)。
第五条 水政监察人员应符合《水政监察工作章程》(水利部令第13号)规定的任职条件。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水利委员会和太湖流域管理局(以下简称流域机构)及其所属管理机构符合水政监察人员任职条件、拟从事水行政执法工作的工作人员,经所在单位审查同意,应填写“流域机构水政监察人员证件审批表”(见附件3),经逐级审核后,流域机构报水利部审查,由水利部颁发水政监察证件,持证上岗。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符合水政监察人员任职条件、拟从事水行政执法工作的工作人员,经所在单位审查同意,应填写“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水政监察人员证件审批表”,经逐级审核后,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报水利部审查,由水利部颁发水政监察证件,持证上岗。
第六条 水政监察证件实行每两年审验注册制度。
流域机构负责本单位及其所属管理单位水政监察证件的审验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负责本地区水政监察证件的审验工作。
经审查不合格的水政监察人员,审验机关不予注册,收回水政监察证件,并报水利部备案。
到期未经审验注册的水政监察证件,自行失效。
第七条 水政监察人员应妥善保管水政监察证件,不得涂改、损毁或者转借他人。如有遗失,应立即声明作废,并报告水利部,按原申领程序补发水政监察证件。
第八条 水政监察人员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被免去水政监察员资格的,应由所在单位收回其水政监察证件,并报水利部注销。
第九条 对不按规定使用水政监察证件的,由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对利用证件牟取私利、从事违法活动的,由任免机关撤销其水政监察人员资格,并报水利部吊销其水政监察证件。
第十条 本办法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1997年水利部发布的《 水政监察证件、标志管理办法》(水政资〔1997〕45号)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环境监察执法现状
环境监察执法现状
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范围包括生态环境监察、污染源现场检查、建设项目环境监察、排污单位申报登记、排污费征收、环境应急、环境信访案件的接待和处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决定等多项工作任务,存在较多难点如下:
2012年至2014年环境行政处罚案卷共33个,其中水污染23个,大气污染7个,未批先建3个。
1、执法人员权限不明
环境监察机构在行政序列中不属于环保部门内设机构,而是其下属事业单位,执法权限来源于环保部门委托,不具备独立执法资格。环境监察机构委托执法权限仅涉及行政检查、监督。如果环境监察机构作为行政主体具备独立执法权,那么环境违法问题的查处效率和执行力将会得到极大提升。特别是遇到紧急或者较大的环境违法案件时会更加体现出环境执法的力度和效率。
2、执法队伍捉襟见肘
**矿产丰富,森林植被茂密,各类企业分布不均,污染点分布范围广;畜禽养殖规模成增长态势,养殖区点多面广等问题,监管难度大。虽然环境监察队伍不断充实,成立五个环保中心所,但中心所执法人员仅有两名,而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环保任务逐年加重,业务数量大量增加。2014年仅处理信访案件达415件,日常监察及环境专项行动检查各类企业上千余厂次,同时还要排污收费、违法企业查处、环境应急及其他各项具体任务,环境执法力量仍显薄弱,因执法人员与车辆不足,部分群众信访案件不能及时有效处理。
3、环保形象有待提高
许多环境监察执法人员无正式制服,多为便装,执法形象不严肃,为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规范环保行政执法行为,满足环保文明执法工作需要,需县政府统一采购制服,因我县财政现状,暂无统一制服,许多企业和百姓不了解我局执法人员
4、车辆经费严重不足
不仅人员编制存在问题,其他硬件配备也无法满足执法需要。**以矿山为主,企业多在偏远山区,如果没有车况较好的车辆,是无法执法检查的。为有效解决群众信访急切案件,环境监察执法人员有时自掏腰包打车赶赴现场。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监管全县生态环境,由于经费不足,公车改革制度临近,如遭遇突发环境事件不能及时有效分析上传数据。以这样的能力来面对实施后的新环保法,如何履职不失责,困难重重。
第五篇:行政执法证件和执法着装管理办法
行政执法证件和执法着装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证件和执法统一着装的管理,规范食品药品监督行政执法和制式服装着装行为,提高行政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自律性,树立良好执法形象,根据省、州行政执法证件和执法着装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证件包括食品药品监督行政执法证和食品药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
第三条本局政策法规科负责本单位行政执法证件的申领、核发、管理和法制培训考试的组织工作。
第四条行政执法证的持证人员必须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的持证人员必须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的工作人员(以下将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的持证人员统称为行政执法人员)。
第五条行政执法人员在外出公务和开展食品药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时,必须随身携带行政执法证,在执法过程中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
第六条行政执法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利用行政执法证进行违法违纪活动,以权谋私;
(二)越权执法;
(三)玩忽职守;
(四)涂改、转借执法证件。
第七条行政执法人员调离本单位,应将相应的证件交回局政策法规科。
行政执法证件遗失,持证人应当写明情况,经政策法规科核实,申请州人民政府法制工作部门补发。
第八条行政执法证按规定每年由本局法制工作人员统一报送州人民政府法制工作部门验证;未经验证的执法证无效。
第九条制式服装的着装人员是指具有本单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在编在岗人员。
第十条制式服装及标志实行统一式样、统一编号;制式服装(包括春秋装、夏装和冬装三类,以及制式帽和制式皮鞋)及其标志(包括帽徽、肩章、臂章、胸牌)不得赠送、转借给执法人员以外的人员。
第十一条下列场合,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穿着制式服装:
(一)行政执法时(执行特殊任务除外);
(二)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监督保障时;
(三)集中参加大型公务活动时;
(四)其他应当统一着装的场合。
第十二条下列场合,行政执法人员不着制式服装:
(一)非公务时间;
(二)外出处理与公务无关的事务时;
(三)女性执法人员怀孕后体型发生显著变化的;
(四)执行特殊任务不宜穿着制式服装的;
(五)其他不需要穿着制式服装的场合。
第十三条行政执法人员着装时,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应按照规定配套穿着,不同制式服装不得混穿。制式服装与便服不得混穿。制式服装内着非制式服装时,不得外露。
(二)应按照规定佩戴帽徽、肩章、臂章、胸牌等标志。不得佩戴、系挂与执法人员身份或者执行公务无关的标志、物品。
(三)应保持制式服装干净整洁。不得歪戴制式帽,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
(四)除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特殊情形外,应当穿制式皮鞋或其他黑色皮鞋。
(五)执法人员着装时,应当随身携带行政执法证。第十四条 执法人员着装时,应当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精神饱满,姿态良好。
第十五条执法人员着装时,不得在公共场所以及其他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不得饮酒;非因工作需要,不得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
第十六条执法人员辞职或者被辞退、开除公职、刑事处罚的,应收回其行政执法证、制式服装及标志;因涉嫌
违法违纪被立案审查的,不得使用行政执法证和穿着制式服装并佩戴标志。
退休和因工作需要调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将行政执法证和制式服装的标志交回单位。
第十七条行政执法证的使用和制式服装着装风纪由监察室、政策法规科及其分管领导负责监督。对违反规定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对违反规定情节严重或者拒不改正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第十八条经州局审查认定的委托执法单位的协助执法人员使用委托执法证和穿着制式服装按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