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总结

时间:2019-05-12 17:2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扬州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扬州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总结》。

第一篇:扬州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总结

扬州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总结

2005年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实施以来,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厅的关心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民函(2005)122]精神及省厅有关要求,以提高地名管理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以方便人民群众使用,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提高认识,创新思路,科学筹划,精心组织,大力实施以地名规范、地名规划、地名标志和数字地名四个专项事务为主要内容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地名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章立制,科学管理,地名规范扎实推进

完善的政策法规、科学的体制机制是推进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市从建章立制入手,强化地名管理。一是完善地名管理法规,规范命名工作程序。为进一步提高地名管理工作力度,有效解决地名命名中的随意性、滞后性和不规范性问题。2006年,我局与市建设、规划、房管、公安、城管、工商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住宅区、大型建筑物及道路桥梁等标准地名命名管理的意见》,进一步重申了地名命名的原则和要求,明确了具体办理程序。同时,在地名网站上,公开地名命名、更名申报要求和办事程序,使地名命名、更名工作步入更加科学、完善的循环轨道。宝应县在地名命名、更名工作中,坚持依法管理、严格程序、科学命名,在地名专家组反复论证方案的基础上,由分管县长和一把手县长亲自把关,并提交县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江都市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名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地名管理工作的范围和重点,地名申报审批的程序和地名标志设臵与管理的要求。高邮市、仪征市开辟了地名命名绿色通道,结合机关内控体系建设和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检测系统建设,规范办事流程,严控审批期限,迅速、及时地服务企业、服务经济。各地的做法,既规范了地名管理程序,提高了地名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提升了地名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也很好地扩大了民政部门的社会影响。自2005年以来,全市共办理住宅小区命名、更名971件,道路、桥梁命名、更名1267件。二是及时调整地名委员会成员单位。根据新形势下地名管理工作要求和人员变化情况,市及各县(市)及时调整地名委员会组成人员,充分发挥地名委员会在地名管理工作的领导协调作用。市及各县市在加强地名委员会建设的同时,强化与其他部门在管理工作环节中的联动,完善了与各职能部门互相配合的协调共管机制。三是完善地名专家论证制度。扬州较早实行了地名、命名专家认证制度。为适应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客观需要求,对市地名专家组成员作了重新调整。新的专家组成员来自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类型更加全面,有扬州文化艺术研究所的专家,有市、区政协的文史专家,有扬州大学 2 的知名教授,也有来自社会的地方文化研究学者。我市还制定地名专家组议事规则,进一步规范地名专家组议事行为,着力发挥地名专家组在地名命名论证,咨询、服务作用,发挥地名专家组的影响力,提高地名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二、着眼长远,注重特色,地名规划全面完成

我市地名规划工作于2007年启动,根据民政部、建设部《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迅速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在市区地名规划编制工作中,我们一是及时向分管领导进行专题汇报,提出落实工作的措施和建议,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二是注重衔接、多方面收集资料。根据省民政厅、省建设厅的有关精神,搞好与规划部门、建设部门的衔接,同时请相关部门配合提供开展地名规划编制工作的业务资料,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三是各区联动。将市区规划建成区的地名规划编制工作按辖区进行分配,充分发挥各区熟悉辖区范围情况、展示辖区地名文化特色的意愿优势。我市各县市也针对自身特点,开展工作地名规划工作,仪征市地名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基于其沿长江、沿铁路发展的现状,地名规划着眼于仪征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重点做好城区扩延后工业区、园区的规划编制,采取既利于产业发展又便于群众生产生活的原则,对100多条道路、20余座桥梁、近50个广场、公园和大厦地名进行了初定。宝应县地名规划注重调研、主动报告。地名主管部门主动进行情况调研,在充分调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今后中长期规划后,形成《开展地名规划工作的情况汇报》上报政府。政府在经过周密考虑 后决定将地名规划工作纳入城市规划,与城区发展规划一同编制。各县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积极与城建规划部门配合,结合城市建设规划,共同开展地名规划编制工作,既保证了规划编制任务的完成,又较好地保证了地名规划的质量。截止2007年底,市区和4个县市全面完成了地名规划的文本编制工作,编制各类地名共计289条。其中,市区地名规划编制工作中,根据市区建设总体规划的市区九大片区的功能定位,确定各自采集专名的依据和重点,紧扣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体现了扬州特色,更体现出地名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片区功能定位相一致的原则。

三、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地名设标工作及时到位 我市乡镇地名标志设臵工作于2006年开始启动,各地民政部门对该项工作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充分利用城镇设标工作经验,将标准地名标志设臵向乡镇推进,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相关部门配合,加强争取政策、资金力度,积极争取政府、社会的支持,多措并举、因地制宜,采取政府财政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等不同方式筹措经费,取得了积极成果。一是落实专项经费。地名设标是一项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之列,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投入设标资金约235万元,77个乡镇全部完成了地名标志牌设臵工作,按国标已设臵路、街、巷牌6637块,楼门牌约192万块。二是切实履行职能。对地名标志的设臵工作,我市严格按照国家四部局的标准要求,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作、统一安装和管理。采取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方法,按照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和要求,高标准进 行地名标志牌的设臵。为推动地名标志工作全面启动,市民政局在高邮市组织召开地名设标现场经验交流会,积极推广高邮市通过拍卖地名标志牌广告权,由企业广告公司出资筹集设标资金,完成地名设标任务的成功经验。三是推进设标工作向农村延伸。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通村公路的不断完善,我市在全面完成全市乡镇镇域地名标志设臵工作的基础上,还将设标工作积极向村级推进,对全市1125个行政村道路进行了设臵。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地名标志体系,基本实现了城乡标准地名标志全覆盖,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新的亮点。四是落实长效管理机制。邗江区在抓乡镇地名标志新设工作的同时,不忘注重设标后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比如,李典镇政府民政科与当地环卫所签定协议,由环卫所工作人员对标牌进行定点管理,发现损坏等情况及时反馈。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地名标志实施动态管理,使地名标志建设与城乡建设同步实施、同步管理。

四、创新思路,加强投入,数字地名初见成效

数字地名建设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内容,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市十分重视数字地名建设,牢牢把握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发展方向,按照遵循科学、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地名信息化服务工程的实现方式,取得了数字地名建设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一)建立地名数据库,为数字地名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下发的《关于建立国家地名数据库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我市在1990年全市地名补查的基 础上,2004年进行了全面补查补更,着手进行地名数据库的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并于2005年底完成扬州市地名数据库的建设,采录了11大类地名数据共14563条。经费落实难是各地做好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所面临一个普遍问题,我市各级民政部门不等不靠,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经费,全部及时配备了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专用电脑,为地名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通地名网,迈出数字地名建设的第一步 在进一步完善地名数据库的同时,我市于2008年10月正式开通扬州地名网,网站辟有政策法规、地名查询、电子地图、地名文化、地名申报、行政区划、工作动态、服务指南、地名信箱等九个栏目。打造了我市区划地名电子窗口,实现了网上地名查询服务,提高了地名命(更)名工作效率。网站开通以来,在地名网上发布地名公告、地名要闻及其他信息近千条,网站点击率已达10万人次。截止2008年,市区及4个县市均建立了本级地名网站,较好地发挥了地名网站的社会功能。

(三)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推动数字地名建设进程。我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从今年5月份开始启动,至11月底数据汇总,历时半年,涉及市及所辖7个县(市、区),90个乡镇和街道,282个部门、单位。通过内外作业、专家认证、走访座谈,逐级审核把关,共调查、收集地名信息11个大类、68个子类30058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机制。市政府、市地名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会议,市政府副市长王玉新亲自与会作动员部署,要求各地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做好组织、发动、协调工作,迅速启动地 名普查工作。同时,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第二次地名普查的根本目的、具体范围、组织实施、基本方法和相关要求。会议以后,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地名普查组织领导机构,以政府名义召开动员大会,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动员、亲自部署,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规定地名普查具体时限和操作流程。同时市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也相应建立了工作班子,指定专人负责普查工作。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市地名普查工作得到扎实推进。二是组织业务培训,规范操作要求。一方面,我们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持,邀请省厅区划地名处原副处长薛光到扬州授课,具体指导地名普查和数据录入工作。会后市地名办组织全市地名工作者和地名普查联络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随后,各辖县(市、区)也都相继组织了专门的地名普查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480人次参加了培训,培养了一批地名普查骨干。另一方面,我们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以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效果。8月中旬,市民政局在宝应县民政局组织召开了全市第二次地名普查汇报座谈会,认真分析地名普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地名普查中出现的难题,指导各地做到规范运作,做到全市统一普查口径,统一普查表式,统一普查要求,力求地名普查规范、便于操作。三是强化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我们按照“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的工作思路,加强部门配合,强化责任意识,根据职能划分,明确宣传、财政、水利、建设、交通、人事等24部门和镇(街道)、村(居)委会各自职责分工。民政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认 真做好组织、指导、协调工作。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主动与民政部门对接沟通,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和分解目标任务。同时市地名委建立了联络员制度,要求地名普查工作各成员单位必须明确相关职能处室具体负责,并确定1名干部作为联络员。联络员负责向地名办公室提供本单位有关地名普查的信息资料,对需要请示的问题,由地名办公室协调解决。市地名办公室先后3次召开联络员会议,定期交流普查各阶段工作进展情况,讨论分析地名普查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时会商并提出解决方案,积极推广相关工作经验和做法,确保地名普查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努力形成了全市地名普查全局一盘棋的工作氛围。四是严格督查验收,确保资料及时归档。我们对第二次地名普查信息采取验收合格上报制。镇、街对村居验收,县(市、区)对乡镇、街道及相关单位验收,市直部门对条口验收,市对辖县(市、区)和市直部门验收。一级对一级验收,一级对一级负责,验收合格,方可汇总,形成文本资料和电子文档一并上报。据统计全市共收集地名普查信息11个大类68个子类30058个信息(其中扬州市268个,广陵区1367个,维扬区1009个,邗江区4803个,宝应5997个,高邮5901个,江都6154个,仪征4559个;行政区域99个,非行政区域71个,群众自治组织1520个,居民点16856个,交通运输6553个,水利、电力、通信958个,纪念地与旅游景点282个,建筑物171个,单位2590个,陆地水系957个,陆地地形1个)。

(四)积极推进区划地名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区划地名管理手段,提高工作质量。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建设数字地名,而数字地名实现的关键是建立人机交互式的网络服务平台。2009年,我局委托省地理信息中心开发建设了《扬州市区划地名管理系统》,以进一步提高我市区划地名管理手段,提高工作质量。在此基础平台上,进一步打造地名信息查询、地名网上办公、地图导航等服务功能,提高地名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扬州市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方面仅仅迈出了一小步,与省厅的要求相比,各人民群众的需要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将在省厅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民为本的民政工作理念,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克服困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进地名工作的全面发展,拓展地名公共服务的新途径、新内容,开创地名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地名公共服务汇报

加快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努力开拓地名管理工作新局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汇报

(2011年3月15日)

自民政部2005年《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民函(2005)122号]文件颁布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统筹规划、有序开展、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扎实有效的推进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开展。五年来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下,“四个专项”事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我区地名工作基本形成了以地名档案为基础,地名信息为平台,地名标准为核心,地名文化为支撑,城乡地名标志为载体的覆盖全疆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体系,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根据民政部的安排,今年初自治区对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自检自查工作,现将五年来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北部,面积约16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周边与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达5500公里。全区共辖5个自治州、7个地区、2个地级市、19个县级市、68个县(其中6个民族自治县)、11个市辖区、162个街道、237个镇、621个乡(其中43个民族乡)、1879个社区、8721个村委会。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 居的地区,主要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0多个民族,至2010年底全疆总人口达2200多万。

二、自治区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情况:

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精神,为了做好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6年7月召开了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会议,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及自治区副主席贾帕尔·阿比不拉在会上都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明确了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意义及目标,安排部署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事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为了切实落实好此项工作,自治区成立了由政府主管民政工作的副主席任组长、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公安厅、建设厅等21个部门组成的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日常工作。五年来我区从实际出发,精心组织、统筹安排,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使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了全面推动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的开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实施方案》(新政办发[2006]97号),为自治区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政策和依据。为了提高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水平,切实完成好“四个专项”事务,我区自2006年至今先后在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举办了四次全疆地名工作业务培训班,邀请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总参测绘院、自治区建设厅、自治区档案局和自治区地名标准化中心有关人员,就地名业务、地名规划、地名数据库、地名档案等专业知识进行了培训,使全疆受训人员累计达500余人。此外为了学习外地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的先进经验,我区还先后5次安排各地州地名干部共50余人次参加了由民政部举办的地名规划、地名数据库、地名译写及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等培训班,使全疆地名干部基本掌握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政策法规、原则和有关操作规程,为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事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指导和推动作用。

1、地名规范水平明显提高

健全政策法规、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是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五年来我区在地名规范化建设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对现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已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列入了《自治区人民政府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有望今年上半年颁布实施。二是通过编纂辞典、志书等专业书籍,对全区各类地名进行规范化处理,最终达到全疆地名标准化的目标。目前《新疆地名大词典》和《新疆通志·地名志》已进入最后编审阶段,计划今年上半年出版发行。此外,我区阿勒泰地区出版了《阿勒泰地区标准地名录》、和田地区出版了新版《和田地区地名图志》,《乌鲁木齐市地名词典》也在积极编纂之中。三是开展了全疆行政区划挂图地名审定和审字读音标准化处理工作,全疆共清理出多音字706个、生僻字1个,次生僻字25个,一字多音字3037个,为实现地名标准化提供了规范。四是结合各地实际规范了地名命名更名管理程序,清理整顿了一大批低级庸俗、贪大求洋的不规范地名,净化了地名环境。此外各地州也相应制定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有关规范地名管理工作的政策、制度、实施意见和绩效考核等办法,加大了地名管理行政执法力度。五年来自治区共制定有关地名规范文件 件,地州市制定出台的地方性地名规范文件共计 余件,地名规范文件的出台,使我区地名管理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地名命名更名更加规范,地名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

2、地名规划有序推进。地名规划是加强地名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内容。根据民政部、建设部《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精神,自治区民政厅与建设厅及时出台了《关于在我区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根据这一通知要求,我区各地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其中克拉玛依市在全疆率先完成了《地名规划》文本,起到了示范作用,为此自治区在克拉玛依市召开了全疆地名规划工作推进会,通过以点带面,有力地推动了全疆各主要城市的地名规划工作。目前除克拉玛依市外,乌鲁木齐、石河子、库尔勒、阿勒泰、图木舒克等城市的《地名规划》文本已经完成,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之中,此外库车、若羌等县的《地名规划》文本正在编制之中。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由于内地19个省市开展了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致使我区部分城市的地名规划跟不上城 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故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城市的地名规划需要重新进行修改完善。截止2010年底,全疆共有 个城市已经完成了《地名规划》文本,另有 个县市正在积极编制之中。通过编制地名规划,有力的提升了我区地域文化特色,提高了地名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了我区地名工作的健康发展。

3、地名标志设置成效显著。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目标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地名标志导向体系,确保全疆城乡都有符合标准、数量足够、布点合理、便于公众使用的地名标志。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区在2005年基本完成城市地名设标的基础上,启动了乡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为了严格规范地名标志牌收费标准,自治区民政厅和财政厅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我区城乡地名标牌收费标准的通知》,要求全疆各地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地名标志规格标准收费,杜绝了各类违规收费现象的发生。为了确保标牌质量,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员数次深入全疆各地,检查督促指导地名设标工作,并从源头上严把地名拼写译写关、生产厂家资质关、地名标牌质量关、安装设置标准关,确保了全疆地名标志标准符合国家《地名标志·城乡》的规定要求。截止2010年底,全疆21个城市全都完成了街路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并基本完成了大小门牌的制作安装,在全疆68个县中,已有67个县基本完成了县驻地镇的街、路、巷地名标志设置工作,除喀什地区和个别县外绝大部分县安装了大小门牌。据初步统计,五年来我区各地州共设置街路巷地名标志牌 万 余块、大小门牌 万块,全疆共投入地名标志设置资金达 余万元。地名标志的设置暨起到了指位功能,又增加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了环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4、数字地名进展迅速。数字地名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点,也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成果的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区各地按照边建库边服务的思路,积极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工作。根据民政部的要求,我区所有地州市及县市区均开展了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并陆续报送至自治区地名标准化中心,进行了统一汇总,初步建立了自治区级地名数据库建设系统。同时我们还将积极与各地州加强联系,不断收集各地最新的数据库资料,进一步充实国家地名数据库。目前我区已开通了新疆地名信息网、克拉玛依地名信息网、昌吉区划地名网、巴州地名网等地州市级地名网站。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市还分别开通了电话问路服务和触摸屏地名查询服务,伊犁州电子地图服务工作也初具规模,阿勒泰地区的布尔津县率先在全疆开通了县级地名网,该地区其他县网站正在积极建设之中。自治区区划、地名、界线“三合一”管理系统已经建成,全疆4520幅1:5万比例尺地图矢量数据及地名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建设规划工作已完成,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信息网正在调试阶段,即将问世。截止2010年底,我区三级地名数据库共录入各类地名数据约 万余条,已汇总至3.0版国家地名数据库中。全疆共开通地名网站 个,设立地名问讯电话 部,安装地名查询电子触摸屏 台。通过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大 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经济社会活动交往,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5、地名档案规范化逐步加强

地名档案规范化是做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根据民政部《地名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为规范我区地名档案规范化、标准化工作。2007年自治区民政厅与档案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地名勘界档案规范化建设活动的通知》,要求全疆各地州市必须按照民政部《地名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地名档案进行一次彻底的收集、整理、归档。为此2007年10月,自治区民政厅与档案局组成了联合检查组对全疆地名档案规范化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通过检查,使我区地名档案规范化工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地名档案分类明确、图、文、表、卡归档合理,保管妥当。此外各地都相应制定了地名档案管理制度,使地名档案装具、管理设备及存放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全疆已有70%的县市设立了地名专业档案室,极大的提高了地名档案规范化服务水平,也为今年开展的地名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的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经费落实

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实施五年来,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各地州市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使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工作中,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在帮助各地协调解决经费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基本保证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经费的落实。为了督促各地尽快完成工作,自2007年至今,自治区民政厅与各地州民政局都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纳入到了年终目标考核中,同其他民政工作一同进行量化考核。为了解决我区部分贫困县地名设标工作经费,在自治区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协调下,自治区财政拨出专款150万元,为我区30个贫困县各补助5万元用于地名设标工作,有力的支持和推动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开展。此外为了做好地名数据库建设,自治区地名主管部门还为各地州配备了电脑等电子设备,以改善基层的办公条件。因此我们认为,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并发挥作用,是完成此项工作的基本保障。

2、创新机制,扎实工作

在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中,由于投入经费大,各地都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工作,特别是在地名设标工作中,有些地区采取了“以牌养牌”的方法,通过商业运作,广告招标的形式,为地名标志的维护开辟了新途径,有些县市将设置完成的路牌统一交到市政管理处进行维护管理,减轻了民政部门的压力,有些地方将设标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天山杯”验收标准相结合,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五年来,自治区先后派出7 8 个检查小组共计18人次,深入全疆各地州市对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事务进行检查指导,有力的推动了工作的开展。此外广大地名干部扎实工作、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也为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密切配合、相互协作

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是政府为社会提供的一项社会公益服务事业,服务对象是全社会,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由于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综合性强,牵扯面广,因此特别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财政、公安、城建、质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实践证明,凡是领导重视,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作用的地区,各部门之间就配合密切,相互协作,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任务就开展的好,因此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各部门的力量,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其作用才能发挥的更加突出。

4、营造氛围、加强宣传

为了使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深入人心,我区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地名网站、《地名简报》等宣传媒体,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地名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五年来,我区共在上述媒体中做客电台直播间2次,电视新闻3次,报道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消息3篇,编发《地名简报》22期。此外有些地方还通过发放宣传单,为广大居民宣传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的具体内容,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顺利完成了全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

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近期工作 根据民政部的安排部署,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已告一段落,由于种种原因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事务尚未全部完成,为此自治区已作出安排,将在近期内开展以下工作,力求全面完成此项工作。

1、大力推进地名规范化建设。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在国家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尚未出台之前,抓紧督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管理办法》尽快出台。同时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继续制定、完善地名管理的措施和办法,适应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在国家地名数据库更新维护、地名标志设置、地名档案管理等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二是要规范管理。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对含有生僻字、异体字、自造字的地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写、重名重音等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对专名含义不合规定、通名使用不相匹配的地名进行清理,对违法使用的地名要抓住典型事例予以曝光,净化地名环境,推进地名的标准化,为社会提供规范的地名信息。三是要重视成果应用。加强行政区划图、地名录和地名简册等地名出版物的出版、修订工作,加大地名理论创新力度,拓宽理论研究领域,进一步提高我区地名工作的理论水平。

2、加快推进城市地名规划工作。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全疆对口支援新疆的有力条件,切实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地名规划方案,积极协调建设规划部门抓好落实,加快全省地名规划编制步伐。通过科学的地名规划,达到既要遵循名副其实、规范有序、雅俗共赏、好找易记的基本方针,又要体现地名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同步、规范通名与优化专名相协调等编制原则,建立健全专家论证和地名规划听证制度,提高城市地名规划科学性和权威性,以及地名规划工作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

3、进一步推进乡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在巩固现有城乡设标成果的同时,认真开展地名标志设置“回头看”,查漏补缺,做到设标与管理并重,制定完善地名标志设置维护管理办法和长效管理机制。要积极采取措施,对于尚未开展设标工作的乡镇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成熟一个,开展一个,力争早日完成我区乡镇设标任务。

4、不断完善地名数据库内容,提高地名信息服务水平地名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化服务工作是一项任务重,业务新、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我区将采取措施,加大对地名数据库的工作力度,通过对基层地名干部的不断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尤其是通过即将开展的地名普查工作,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地名数据库内容。在地名信息化服务上,我区与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数据库维护中心联合搭建了全疆地名信息公共服务网站,为地名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平台,下一步我们将开通全疆各县市接口,开通多项地名服务,如网上地名查询、电子地图查询、网上测距、网上地名公告、网上报表 等功能,不断提高地名信息化服务能力。

附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进展情况统计表

第三篇:扬州市地名普查工作总结

扬州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总结

根据省厅工作部署,我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从今年5月份开始启动,至11月底数据汇总,历时半年,涉及市及所辖7个县(市、区),90个乡镇和街道,282个部门、单位。通过内外作业、专家认证、走访座谈,逐级审核把关,共调查、收集地名信息11个大类、68个子类30058条,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为全面推进扬州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机制

根据省厅《关于开展全省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市迅速启动地名普查工作,2009年5月23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了市民政局《关于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的情况汇报》,会议明确了全市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经费保障。2009年6月19日市政府、市地名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会议,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副市长王玉新亲自与会作动员部署,要求各地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做好组织、发动、协调工作,迅速启动地名普查工作。同时,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第二次地名普查的根本目的、具体范围、组织实施、基本方

任、市民政局副局长王振祥多次带领地名办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实地指导,了解普查情况,掌握普查进度,对普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确保了地名普查的深入开展。同时,我们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以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效果。8月中旬,市民政局在宝应县民政局组织召开了全市第二次地名普查汇报座谈会,认真分析地名普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地名普查中出现的难题,指导各地做到规范运作,做到全市统一普查口径,统一普查表式,统一普查要求,力求地名普查规范、便于操作。

(三)强化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这次地名普查采取自下而上、以块为主、条块配合、逐级审核上报的方法进行,工作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仅靠民政部门难以完成。我们按照“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的工作思路,加强部门配合,强化责任意识,根据职能划分,明确宣传、财政、水利、建设、交通、人事等24部门和镇(街道)、村(居)委会各自职责分工。民政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认真做好组织、指导、协调工作。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主动与民政部门对接沟通,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和分解目标任务。市水利局专门下发通知对本系统地名普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从专业角度对水系地名普查进行了细化和规范;市建设局、交通局对358条主要公路、车站、港口、码头进行清理、核实、登记,并就相关交叉登记内容进行

有地名档案的基础上,按现有的新地名类别名称调整老地名类别名称,充实老地名类别内容,增加新地名类别,解决了新旧地名资料统一归档的问题。对全市第二次地名普查采集的地名信息,进行新旧地名资料比照和核对,确保地名普查资料的准确详实、无重复。仪征市民政局严把审查验收关,调查登记严谨细致、电子数据信息全,质量标准高;邗江区地处市郊结合部,地名调整变化大,工作精益求精,毫不懈怠,严格把握各项技术指标,确保信息准确和地图标绘质量。据统计全市共收集地名普查信息11个大类68个子类30058个信息(其中扬州市268个,广陵区1367个,维扬区1009个,邗江区4803个,宝应5997个,高邮5901个,江都6154个,仪征4559个;行政区域99个,非行政区域71个,群众自治组织1520个,居民点16856个,交通运输6553个,水利、电力、通信958个,纪念地与旅游景点282个,建筑物171个,单位2590个,陆地水系957个,陆地地形1个)。

二、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且工作强度大、技术要求高。为了确保高质量的完成全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任务,市民政局专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将地名普查工作列为2009民政工作的重要目标考核内容。同时,积极主动向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争取他们的重视和支持。副市长王玉新亲自与会动员部署任务,市民政局领导多次亲临一线检查

(四)部门配合是保证。地名普查工作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不是民政部门一家所能完成的。在市政府和市地名委的领导协调下,紧紧依靠地名办各成员单位,采取大兵团协同作战,自下而上,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由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普查事务的协调和落实,根据国家地名数据库地名类别工作职能管理要权限,按职能部门细化和分解目标任务,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完成应承担的普查任务。真正形成了地名普查目标分解、任务细化、横向配合、纵向协调的工作氛围,形成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性工作机制,有效地保证了全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的质量。

第四篇:湘西自治州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检查验收总结报告

湘西自治州地名公共服务工程

检查验收总结报告

2005年5月民政部发出《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民函„2005‟122号),通过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迅速推进,特别是凤凰等县旅游支柱产业的发展,州内外的交流交往越来越多,使用地名频率越来越高,对地名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西自治州规范地名公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州政办函【2006】69号)文件的下发标志着我州全面启动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民政部门的辛勤努力下,全州地名公共服务工作稳步实施、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我州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总结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方面。为了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2006年,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印发湘西自治州规范地名公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州政办函【2006】69号)文件,正式启动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进一步规范地名管理,拓展服务,建立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地名信息的迫切需求。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湘西的重要举措,是各级政府转变职能,开展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推动我州地名工作的快速发展

命名清理整顿的通知》(州民发【2010】18号),要求各县市今年内完成城镇新区街巷命名清理整顿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通过清理整顿对没有名称的街、路、巷、居民区、广场、建筑物要予以命名,未经主管部门审批的要重新审批,对名不符实或寓意不佳的要予以更名。

2、街巷命名要科学论证,做到街巷命名即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又富有时代性;即响亮易记,又有健康向上的特征。

3、地名命名、更名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

4、完成各县市地名规划编写工作,编写好地名规划也就是从源头上把好地名命名关。

完成了《湖南地名志-湘西卷》出版发行工作,完成了《中国乡镇街道信息全书》湘西州部分的编撰任务。

三、地名设标方面。我州国道、省道、风景区沿线的地名设标任务已全部完成,共完成乡镇、村设标任务2325个,投入资金280万元。乡镇地名设标是地名标志专项事务范畴,主要任务和要求是,设置比较完善的城乡系列地名标志,为人们出行提供方便。我州8县市所辖的165个乡镇、街道和2160村(居)委会都要求设置地名标志,我州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针对这一情况,对地名设标工作我州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注重实效,尽可能减轻农民群众的负担。同时,可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交通地理位置,把全州各村分成三种类型:(1)经济发达、位于国、省道和主要干道两侧的为一类村;(2)经济较发达、位于一般公路两侧的村为二类;(3)经济欠发达、地处偏僻的村为三类。三种设置标准可分别为:钢架型、水泥照壁型、墙体喷绘型。分别按三种经济状况不同的村类型进行设标工作,统筹兼顾,各取所需。无论是城市还是城乡地名设标,都要求做到书写标准、设置规范、经费节约,库;按规定进行了地名数据关联工作;配有专用电脑、打印机和移动存储介质,确保地名数据安全、可靠,不泄密;制订和实施数据保密规定;全州8个县市地名信息资料已在湖南地名网站上公开发布,向社会提供了资源共享服务。我州的地名工作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管理理念上初步实现了从管理型到管理服务型转变,从管理手段上初步实现了从过去的纸质型管理到电子化、网络化管理的转变;从管理的方式上初步实现了从封闭型管理到开放型管理的转变。

回顾过去几年的工作,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中我们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州毕竟是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制约了发展,我州区划地名工作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省厅的大力支持,需要向兄弟市学习,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提高。

第五篇:公共服务总结

市经济开发区关于公共服务行业

评议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根据市纠风部门的工作部署,今年,我区在学校、医院等8家公共服务行业个单位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区行评动员会后,各受评单位积极组建机构、制定方案、宣传发动、自查自纠,使得行评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一、广泛开展宣传发动

为更好地传达行评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各受评单位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市、开发区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行风评议活动的会议和文件精神,使行评动员做到全覆盖。

8家被评单位还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单位、本部门开展行评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使行评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例如,开发区中学、三棵树医院以表格形式详细制定了各阶段的行评工作实施计划,明确时间、内容。

在宣传方面,各受评单位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开发区黄河小学专门召开了学生家长会;钟吾医院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以及安保人员参加的行评动员会,做到人人知晓、个个参与,确保行评工作不留死角。各受评单位还分别利用简报、LED电子屏幕、横标、专栏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活动。

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行评工作

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受评单位“各施各法”。4月17日,8月24日,开发区社会事业局两次走进市政行风热线,诚意听取基层群众对学校、医院的意见。三棵树中心小学制定意见调查表,向学生家长征询意见和建议。

在行评工作工作中,部分受评单位编写了行评简报,及时向监察局和区政行风评议员代表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和整改情况,加深了监察局对各行业开展行评工作的了解。

三、边查边纠 行评工作初见成效

目前,各受评单位认真深入查找问题,边查边改,以纠风成效促各项工作的开展。例如,医院各单位认真开展不规范经营专项治理.。学校各单位认真开展治理乱收费,乱订学生辅导材料现象,切实落实“阳光收费”管理,减轻基层群众负担。

下载扬州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扬州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抓好地名公共服务信息工程为建设生态市园林城服务

    抓好地名公共服务信息工程为建设生态市园林城服务**省**市民政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机遇,提出了建设生态市园林城、绿色食品之都、装备工业......

    扬州市粮食局服务承诺

    扬州市粮食局服务承诺1、一切政务、事务、业务工作,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自觉接受服务对象和社会监督。2、实行首问负责制。热情接待,解难释疑,认真办理,对方满意,不推诿......

    古诗地名总结

    四年级上册 1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山西村:村庄名,在今浙江绍兴 3黄鹤楼:楼名,在湖北武汉 4钱塘江的秋潮: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 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一百公里......

    地名普查总结[合集]

    搬经镇地名普查工作总结 为了积极推进市地名普查工作,我镇根据市地名委员会和市民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如皋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在镇政府分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公共服务范文大全

    公共服务: 1、民政事项(残协、各类救助) 2、人口计生(早教、独生子女奖励办理、证明开具、健康体检、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登记、药具管理、月季度报表) 3、来沪人员登记 4、老龄事项......

    扬州市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本站推荐)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本合同当事人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_________受托方(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_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在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甲方将_________(物业名称)委......

    扬州市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协议

    物业名称:本协议当事人:甲方: (物业管理企业)乙方: (购房人)前期物业管理是指:自房屋出售之日起至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企业签定的《物业管理合同》生效时止的物业管理。乙方所购房屋......

    扬州市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合同编号:__________扬州市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扬州市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第一章 总则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