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参考》2006年-苏州工业园区人口抽样调查专题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
信息参考
第9期(统计分析专栏)
2006年2月28日
苏州工业园区人口抽样调查专题报告
为进一步调查摸清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的数量、结构、素质以及居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更好地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国务院决定于2005年11月1日零时进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苏州工业园区根据市有关要求精神,于2005年5月组建了园区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区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各镇和湖西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此次人口抽样调查,省人调办在我区各乡级单位中共抽中20个村级样本单位,在村级样本单位中再抽取32个调查小区进行调查。按照国家有关抽样调查方案 1 和工作细则,经过上级抽样、选调人员、业务培训、清查摸底、调查登记、复查验收、数据处理等阶段,取得了人口及与人口有关的就业、婚姻、社会保险和住房设施等有关数据。
一、人口状况
这次共调查了2300户,其中:家庭户1891户、集体户409户。总登记人口7134人,占2004年年末总户籍人数的2.77%。
总登记人口中,男性3542人,女性3592人,性别比为98.61%;总登记人口中,户籍人口(含户口待定和出国人员)4704人,占总人口的65.94%,其中男性2315人,女性2389人,性别比96.90%;外来人口2430人,占总人口的34.06%,其中男性1227人,女性1203人,性别比102.00%。
总登记人口中,常住人口6365人,占总登记人口的89.22%。其中: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地也在本乡镇街道,即人户一致的人口4342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并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1992人。
调查户中,自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0月31日止,一年内共出生人口65人,其中男性34人,女性31人,性别比为109.68%,出生率为9.11‰(出生率=出生人口÷总登记人口);一年内死亡人口20人,其中男性10人,女性10人,死亡率为2.8‰(死亡率=死亡人口÷总登记人口,死 亡人口全部为户籍人口,如与户籍人口对比则死亡率应为4.33‰)。自然增长率为6.31‰。
二、年龄结构
总登记人口中:0-14周岁774人,占总人口的10.85%;15-59周岁5628人,占总人口的78.89%;60周岁以上732人,占总人口的10.26%。
总登记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5448人(男性15-59周岁、女性15-54周岁)占总人口的76.37%,总抚养比为30.95%〔(少年人口+老年人口)÷劳动适龄人口〕其中:少年抚养比14.21%(少年人口÷劳动适龄人口);老年抚养比16.74%(老年人口÷劳动适龄人口)。
三、民族结构
总登记人口中,汉族人口7100人,占总人口的99.52%,处于主导地位。此外,还有其他民族8个计34人,占总人口的0.48%,其中:回族11人、苗族6人、壮族1人、朝鲜族4人、满族6人、土家族4人、黎族1人和俄罗斯族1人。
四、文化结构
这次登记总人口中,6周岁以上人口6471人(不包括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其中:识字人口6015人,识字率92.95%。每百人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的为13.26%、高中以上文化的为26.89%、初中以上文化的为32.42%、还有27.43%的只有小学文化和不识字的人口。从受教育时间长短计算,只有9.5年,相当于初中文化水平。
五、就业情况
这次登记总人口中,15周岁以上的人口为6068人(不包括外出半年以上人口),其中在调查时点前一星期内参加过一小时以上的有劳动收入的劳动者和在职休假、学习、临时停工或季节性歇业而未工作的人员共4239人,就业率为69.86%。还有1829人没有就业。这些人中除了在校学习的学生、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离退休人员、料理家务人员以及近期内不打算找工作的人员外,还有166人属于失业人口,失业率为2.74%。
在4239个就业人口中,其行业分布为一产183人,占4.32%;二产2662人,占62.80%;三产1394人,占32.88%。与“五普”时比较,一产降低了18.76%,二产增加了10.87%,三产增加了7.89%,这与园区经济格局的调整相符合。
二产中仍以制造业为主,占总数的55.41%,建筑业占6.82%。三产中以批发零售业所占比重为最多,占总数的11.51%。
在职业分布中,从事专业技术等文职人员927人,占总数的21.87%;生产运输人员2233人,占52.68%;商业服务人员896人,占21.13%;农业产业人员183人,占4.32%。与“五普”时分别所占的15.33%、46.59%、15.01%与23.07%相比,其所占比重的变化也是与行业调整相一致的。从就业人口的人均收入水平看,全部就业人口的平均收入为1442元,其中:一产就业人员月平均收入为668元,二产就业人员月平均收入为1419元,三产就业人员月平均收入为1587元。其中:月均收入2000元以上的行业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包括机关团体)。这次劳动收入的调查数据全部根据本人申报填写,确也存在着申报人报低不报高的现象,再加上这次受调查人员中,还包括农业户、个体工商户等收入不稳定的人口,而劳动收入的计算口径仅是登记前一个月的收入,因此这个指标只能作为参考。
按就业人口所在单位的类型分,占前三位的是其他类型单位(主要是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三资企业)1780人,占总数的41.99%;私营企业919人,占21.68%;个体工商户791人,占18.66%,三者共占总数的82.33%。
按就业人口的就业身份分,雇员处于主导地位,共3317人,占总数的78.25%,其次是自营劳动者(既不被雇也不雇佣他人)623人,占总数的14.70%,具有雇主身份的有101人,占总数的2.38%。
在未工作的1829人中,所占比重最多的是承包土地被征用而失去工作的人员426人,占这部分人的23.29%;其次是离退休人员309人,占16.89%;再次是在校学习的学生 292人,占15.97%,三者共占56.15%。此外,由于个人或单位原因而下岗、内退、辞职失去工作的人员也有314人,占17.17%。
在15周岁以上人口(不包括外出半年以上人员)6068人中,其生活来源依靠劳动收入的有4208人,占69.35%;其次是家庭及其他成员供养816人,占13.45%,这部分人主要是在校学生以及丧失劳动能力和料理家务的人员;再次是依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的587人,占9.67%,主要是失田农民;还有离退休人员领取退休、养老金的309人,占5.09%。
六、婚姻状况
在15周岁以上人口(不包括外出半年以上人口)6068人中,未婚的1720人,占28.35%;初婚有配偶的4035人,占66.50%;再婚有配偶的64人,占1.05%;离婚的51人,占8.4%;丧偶的198人,占3.26%。
在有婚姻史人口中初婚有配偶的占92.8%,处于主导地位,离婚尚未找配偶的只占1.17%,说明离婚率还是较低的,既是家庭和谐、社会安定的反映,也有受传统习惯影响的原因。
七、人口的流动情况 1.人口外出情况
这次调查,全区共有362人离开户口登记地外出,即在2005年10月31日晚,未住宿在户口登记地,其中:外出半 年以上的331人,不满半年的31人。在外出人口中,有164人是在工业园区区域内各镇间的人户分离,另有134人是在苏州市其他六个市区之间的人户分离,而真正流出的只有64人,除了到昆山、吴江去的6人外,还有去省内各市的20人,省外的38人,其中1人目前在台湾省。
2.人口流入情况
这次调查,全区共有2430人流入我区,这些人户口在外乡镇街道。在外来人口中,有95人是在工业园区区域内的人户分离,还有276人是与苏州市六个市区的人户分离。而真正流入的有2059人,其中31人是从市辖5个县级市流入的。实际流入苏州市的是2028人。
从流入人员的分布看,省内其他12个省辖市均有流入,共801人,其中超过百人的有:徐州市170人、连云港市119人、淮安市102人、盐城市145人和宿迁市101人。
来自省外的有1227人,在全国其他三十个省市自治区中,除了海南省、西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无人流入外,其他27个地区均有人员流入,其中居前三位的是:河南省327人、山东省239人和安徽省226人。
从2430个外来人口的流动原因分析,占前三位的是务工经商人员1819人,占74.86%;随迁家属262人,占10.78%;搬家、婚嫁的188人,占7.74%,三者合计占比93.38%。
八、住房设施情况 这次共调查的2300户中,平均每户居住2.12间,人均住房面积为31.59平方米,均低于“五普”时的水平,主要因为这五年间大量农村房屋动迁,动迁房都是建在居民住宅小区的多层建筑,其房屋造型、结构均转向城市化,故其建筑面积和住房间数均较农村建筑少,但从其设施看,却有质和量的飞跃。饮用自来水的家庭为99.57%,住房内有厨房设施的87.52%,使用燃气的93.39%,住房内有厕所的85.38 %,有洗澡设施的80.73%。
九、参加社会保险情况
在这次调查的15周岁以上人口中(不包括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除了292个在校学生外,还有5776人是可能参加保险的群体。在三项社会保险中,参加失业保险的有1765人,只占30.56%,大多为企业的在职员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有2814人,占48.72%,包括离退休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有4492人,占77.77%,包括参加农村医疗保险的人员以及离退休职工在内。
第二篇:关于人口抽样调查报告
关于人口抽样调查的调查报告
前言:
人口普查箭在弦上,为了更好地亲身体现人口普查的重难点,积极配合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为建设“幸福徐州”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我们特意在街道办事处统计办实习开展了一次人口1%抽样调查的调查体验。通过本次的调查活动,让我们亲身地体现了开展人口调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总结出了本次调查的相关经验。
调查标准时间为2015年11月1日零点,所谓标准时间,就是规定的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都是反映在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这样的时间点称为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
普查对象:只要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港、澳、台及外籍人员),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为定居的中国公民,但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暂停留的境外人员。为了保证普查对象的不重不漏,这次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普查员在实际入户登记时,不论是否见到本人,只要在标准时点也就是2015年11月1日晚在本户居住都要进行登记;2015年11月1日在本户户籍在册不论人在哪里,也要进行登记。
主体:
这几年以来,徐州的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在此期间,人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因而动迁和搬迁现象十分普遍;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流动频率不断加快,流动跨度不断扩大。与以往人口普查相比,除“出生”与“死亡”仍是人口普查的重点和难点之外,人口搬迁与流动使这次人口普查的难度加大。我们走进徐州市丰财小区,挨家挨户上门调查,填写调查问卷,了解人口的出生、死亡、流动人口及基层的管理等情况。调查持续了一个月。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到城市人口调查的一些难题。城市难点一:搬迁人口多,熟悉住户难
十年来,徐州市市区及镇区所在地,动迁和搬迁现象十分普遍,可以说有些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期间,很多城市居民居住地发生了变化,一些富裕家庭为了投资购臵了多处房产,一方面出现了大量的出租房,另外也出现了一些无人居住的房屋。凡此种种,都将产生很多各种“人户分离”现象,因此也很难有人对某一小区某一栋楼房甚至某一门栋的住户十分了解。由此看来,人口调查如何在居民区里挑选尽可能熟悉本小区住户情况,并且能敲开住户房门的人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人户分离”现象普遍这种情况是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的产物。
1、经济富裕人群造成人户分离。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在同城多处购房,甚至多城购房的情况相当普遍。这些人往往根据生活、工作等需要在两个以上居住地点轮换居住,或者是已在城市购买房屋的农民因农村生育指标、批宅基地等有利因素,不愿将户口迁入常住地。
2、环境差异造成人户分离。因地区之间公共设施、就学就业等服务环境存在差异,受子女就学、商品房购臵、就业、服兵役等有关利益的驱动,人们看到哪个区域对自己有利,户口就尽可能迁向比较有利的区域。城市难点二:封闭管理小区,入户登记难
近十年来,在徐州市闭管理小区不断增多。在这类小区内居住的人口,往往都是比较富裕的家庭,或者是所谓高薪阶层。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防范意识和保护隐私意识都非常强,调研得知,要想敲开这些人的家门,没有本小区物业人员的配合是很难的;在将来普查登记时,即使在物业人员的配合下敲开了房门,能否得到他们的配合,还是一个未知数。在这样的小区里,将来如何取得物业管理部门的积极配合,如何加大人口普查宣传力度,力争取得真实的普查信息,将是我们面对的又一大难题。
城市难点三:非打工特殊流动人口,躲避人口普查登记
在我市的城乡接合部,有较多的外地流动人口聚集居住。这些流动人口不同于在企业里的外来打工人员,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固定的工作甚至没有稳定的生活。这些人受教育程度很低,往往又是沾亲带故一个家族里的人,他们只是靠收捡废品来维持生计,他们只生活于自己一伙人的小圈子里,处于与外界交往不多的状态。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在我市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一特殊流动人口群体,甚至在较偏僻的山区镇也不例外。将来在普查登记时,我们既要挑选比较熟悉他们的人做普查员,同时又必须采取有效有力的措施。否则,这些流动人口很可能与人口普查工作人员“捉迷藏”、“打游击战”,这也是全省各市普查工作的一大难题。
城市难点四:餐饮、娱乐等休闲服务业里的流动人口漏登可能性大
近十年来,我市餐饮、娱乐等休闲服务业发展迅速,其规模也不断扩大。在这类行业里的打工人员,绝大多数是农村来的青年男女,他们往往吃住在工作区内。将来在人口普查登记时,单靠普查员与店主老板联系,很可能难以沟通。因此,届时我们必须取得公安治安或其他有关部门的有力配合,否则这一流动人口群体的漏登可能性极大。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凡是有外来打工人员寄宿的工地、企业,在普查登记时,都必须取得有关部门的有力配合,否则都有漏登的可能性。
结尾:
在这次调查中,有以往普查工作经验的同志,结合当前的实际社会人口状况,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力度
一是宣传媒体的配合十分重要。大家一致认为,在今天的形势下,宣传工作十分重要。宣传的效果不但要做到家喻户晓,还要让广大民众了解人口普查、理解人口普查、积极支持配合人口普查。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要拿出一定时间来宣传人口普查利国利民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宣传在人口普查过程中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大张旗鼓与细致入微的宣传,不但大大有利于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也有很大的现实的政治意义。
二是与公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十分重要。基层同志们一致认为,“户口整顿”工作与人口普查摸底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如果这两项工作结合得好,那么“户口整顿”同时也为“摸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里有两件事必须做到,一是调查摸底人员直接参与“户口整顿”工作;二是“户口整顿”区域划分尽量与人口普查区域划分相一致。为此,人口普查机构在“户口整顿”前必须与公安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另外,在普查登记期间,凡是普查员自身难以进入的可能有人口寄宿的场所,也必须有公安部门或其他部门的配合方能完成普查登记任务。因此我们认为,如果沟通和协调到位,那么公安部门既是人口普查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也是这项工作的有力保证。
三是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出生”和“死亡”是历次人口普查的重点和难点。正因为如此,在历次人口普查登记工作中,都要求普查员反复查找,并进行多种反复检查,但仍难免有遗漏现象。我们在这次调研中得知,在城市街道社区中,民政对在家死亡者有登记在案,而计生对出生掌握力度较强。因此,在这次人口普查工作中,人口普查办公室与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必须加大力度,并且这一沟通与协调不能只停留于市级,应该一贯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够给予人口普查最大的辅助。
另外,各镇区或各街道社区都可能有其特殊情况,因此有可能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业等部门的帮助和配合。这就要求我们预先做好准备,制定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和工作方式,对各部门对人口普查的配合提出具体要求。
总之,我们必须从思想上、从形势上认清人口普查是政府的一项重大工作,并且,在这一工作中我们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地与各有关部门沟通与协调,这是我们高质地完成人口普查工作的必要条件。通过这次调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人口普查员的质量如何确实是关系到普查工作成败的大事,必须高度重视,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我们还将继续对人口调查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我们完全有信心通过调研和深入研讨,使人口调查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为将来有条不紊地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苏州工业园区二十年发展变化调查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二十年发展变化调查报告
【摘要】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重要的经济合作项目之一。从1994年园区开发至今,它已从一片农田变身为苏州市区发展最快、前景最好的城市行政规划区域。本文通过比较园区开发前后的面貌,分析园区迅速崛起的原因,展望未来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发展
一、工业园区二十年的巨变与发展
1、工业园区开发前后的对比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新加波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自1994年开始启动开发以来,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也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 “2006年跨国公司眼中的中国吸引力城市”评选中,苏州工业园区位居“开发区综合吸引力”20强之首。
然而,谁又能想到如今环境优美、拥有投资价值的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在三十年前竟是一片的水稻田。
17年前金鸡湖西
2、工业园区的发展概述
17年后金鸡湖西
17年前,当掘土机在苏州市的东边轰响时,人们并没有想到金鸡湖畔将从此升起一颗璀璨的“明珠”;17年后,3299家外商投资企业入驻、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103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9万个„„这颗璀璨“明珠”闪耀出的夺目光芒让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倍感骄傲。
199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出“要借鉴新加坡经验”,于是,在两年之后的1994年,由中新两国政府合作开发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动工。旧貌换新颜,昔日的农田水乡逐渐变成集商务、居住、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这颗“明珠”由此慢慢绽放出它的光芒。
国际科技园、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综合保税区、旅游度假区„„17年间,苏州工业园区各项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名副其实的“改革开放试验田、国际合作示范区”。
如今,7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工业园区内投资了124个项目,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0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连续3年新增科技与服务业项目超过制造业项目。
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8个和2.1个百分点,国际知名品牌服务业项目日益增加,形成了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等一批新的功能亮点,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等走在全国开发区的前列。
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大政策资金重点聚焦力度,科技三项经费连续三年翻番增长。创新资源日益丰富,形成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9大国家级创新基地,建成IC设计、软件评测、生物医药、动漫影视等1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创投、产业投资、融资担保资金扶持体系,创投资金规模超160亿元。创新主体快速集聚,拥有各类研发机构131个、高新技术企业384家,100余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在区内实施。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以每年50%以上速度增长,创业激情与创新活力得到全面迸发。
二、分析工业园区迅猛崛起的原因
中国的经济开发区先后建有1000 多个,而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区建设中后来居上,一枝独秀,各项指标遥遥领先。正是因为中新合作和共同开发新机制的引入,以及新加坡经济发展、公共管理经验的借鉴,使得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政策支持空间,较高的招商声誉和外部资源的快速输入,苏州工业园区在其后的几年里获得了中国其他开发区无法比拟的发展速度和成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开放的一个成功典范。
1、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招商和工业项目建设走的是国际化和新型产业化发展道路,着力推动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集聚,形成国内新兴产业制造基地。
苏州工业园区在 90 年代中期一开始就设计成为吸收新兴技术产业进入的基地,有选择地面向全世界招商引资。大量高科技企业,高技术加工制造业,还有一大批的跨国公司的企业先后落户工业园区,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集中的制造业中心。其中园区尤其成为电子信息产业(IT)和生物化工和制药的密集基地。
上海、苏州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吸收外资情况(1995-2008)
2、引用亲商理念,吸引外资在工业园区的投资发展,这使得苏州工业园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注重科技创新,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快园区发展的根本动力。苏州工业园区引进了大批国际制造业的领头企业,先后有50 多家跨国公司的100 多个企业项目在优惠条件吸引下落户园区。这些企业的进入增强了工业园区企业的竞争实力。园区企业的R&D 投入占GDP 比重达3.4%,远高于国内其他开发区。从载体建设看:目前已建成8 个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形成IC 设计、软件评测、人才培训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科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均落户园区。从创新功能看:园区已经成为全国首家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试点,集聚总规模超过100 亿元各类风险投资、创业担保、产业基金等,设立了省内首家“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园区”、国内首个具有外资成分的风险投资基金、同时引进了一批以民营资本为主的私募创投基金;集聚了海外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2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设计机构90 余家,软件和IC 设计企业100 余家,一批技术创新型、本土孵化型、原始创新型自主知识产权亮点企业呈现快速裂变增长态势。
4、园区注重综合开发建设,形成新型城市,使苏州工业园区成为中国独一无二之新城区,获得了很高的综合经济效益。
三、工业园区的未来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国际资本密集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产业基地,但园区的发展有着更高的目标和更新的规划蓝图。其主要的目标是要建设在中国最具优势的产业高地,形成产业竞争能力,产品技术的开发能力。通过引进10和培育一批技术领先的高科技企业,形成最具优势的产业基地,加快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形成密集的投入,建成中国的科技新城。同时也要在城市功能设施建设上,建成中国一流的适合人居创业的新城市。
要走出传统的发展模式,摆脱工业园区发展遇到的瓶颈;需要调整原有的发展思路,引入新的发展动力。在这方面,苏州工业园区依托和利用中新国际合作的有效机制,以及企业化的投资运作模式,将可能获得相应的优势。
苏州工业园区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的依托,仍然离不开中新合作的国际推动机制,尽管市场的内生动力将是未来企业技术进步和竞争能力提升的根本,但依存于中国目前的资源分配体系和政策推动因素,国际合作,引进外资,获得较多的资金要素投入,税收分配体系优惠,将为给地方和工业园区提供极为有利的外部推动力;内部的市场体系建设和民营企业培育发展也可能更为有效。而在这样的发展格局中,中新合作共同开发和共同建设的延续或者进一步的提升,将为苏州工业园区的资源、活力、开发能力的提升提供难以替代的强大推力。同样,它也将为工业园区和开发商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商业利益。
参考文献:
[1] 阎小培, 苏州产业结构的效益与演变趋势分析.地理学与国土研究[J], 1998.14(3).[2]万解秋,苏州工业园区- 中新合作结出的硕果.东亚论文[J],2009.(72)[3]名城社区.《图说新变化》俯瞰新苏州---登高拍摄苏州工业园区[EB/OL].:名城社区论坛,2012-02-01
第四篇:人口信息及社会环境调查报告
人口信息及社会环境调查报告
积玉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0-
2积玉桥街社区人口信息及社会环境调查报告
一、现有资料来源
武昌区公安分局积玉桥街派出所,武昌区统计局统计年鉴提供社区人口,自然环境和卫生资源状况等资料。
武昌区疾病预防中心提供的相关资料
武昌区积玉桥街街道办事处提供政策支持的资料。
个社区居委会协助调查。
二、.人群健康状况调查
样本来源:积玉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不同医疗团队,分别调查纺织村、民主里、幸福里、新生里、康乐里、新河街、华兴里、三角路8个社区中的3300户共9682人。调查项目:一般状况,疾病情况,住房面积,个人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习惯,医疗付费方式,人均收入,既往病史,家族史
质量控制:慢病指导小组;社区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照质控要求执行建档程序。
三、社会学环境调查
◆社区概况:
1、人口结构:我辖区总人口数30035人,女性人口数14925人,占总人口数的49.69%。
2、环境状况:我中心濒临长江南岸,毗邻沙湖,位于新生路特1号。新生路像一条纽带将临江大道、和平大道、友谊大道连接起来,新建的过江隧道驻足门前,本中心服务范围3.14平方公里,属于旧城改造区。拨地而起的高层建筑与待拆的低矮楼房及大片的建设工地相互错落。因此,人流量大,绿化差,空气质量差,这些因素都给居民生活、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3、居民的经济收入:我辖区属武汉市的纺织老区,昔日的国棉五厂、国棉六厂、天一印染厂都已破产。因此下岗职工多,生活困难的居民多,低保户多,整个辖区居民平均经济收入在武汉市区偏低。
4、社区卫生资源:我中心是辖区内唯一一家由政府举办的具有医疗保险定点医疗资格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下设一个卫生服务站,长期担负辖区内的基本医疗保障工作,与其它街比医疗卫生资源偏少。因此,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我们这里更显重要。
四、社区人口信息调查
2009下下辖社区调查个年龄组人口构成表
男女
年龄组
人数构成比(%)人数构成比(%)〈30283626.18284625.47
30-40145713.45156213.98
40-50246522.76230720.64
50-60202618.7192617.56
〉60204818.91253522.68
合计***0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2009年大于60岁的年龄组人数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为:男性18.91,女性占22.68。积玉桥街卫生服务中心下辖人口老龄化较明显。
积玉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9-2
第五篇:苏州工业园区优惠政策
税收及特殊工时优惠
● 技术先进型服务业企业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
○ 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 当年提取并实际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在不超过当年企业工资总额8%以内的部分,可以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特殊工时制
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中能够独立承担软件设计、技术研发和实行年薪制的中级管理岗位人员,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后,可试行不定时工作制;对于其它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工作岗位,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后,可试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进口设备
为履行国际服务外包合同而进口的货物,实行保税监管。
● 所有服务外包企业离岸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
资金扶持
● 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总部可同时享受服务外包和总部优惠政策。
● 鼓励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的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和海内外上市。
● 积极支持国内有技术、有项目、有资源的创业者和留学生来园区开办服务外包企业。● 积极支持国内有技术、有项目、有资源的创业者和留学生来园区开办服务外包企业。● 推进银行和担保公司的授信配对,促进担保公司和金融机构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 符合条件的新设立服务外包企业及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的培训机构享受购房、租房补贴。
● 鼓励服务外包企业通过CMM/CMMI、PCMM、ISO27001等服务标准国际认证。对当年获得国际认证或认证升级的,给予相应的认证费用补贴。
● 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参加由园区管委会或上级政府部门指定的国际招商推介会和专业展会,并给予相应补助。
● 对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发生的国际通信专线费用给予一定补贴。
● 服务外包企业向境外提供外包服务的,按实际出口收汇额给予一定奖励。
● 获得省级以上政府部门或知名国际组织评选的服务外包相关荣誉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
● 鼓励和支持多元经济共同参与建设用于服务外包的专业载体,规划建设一批功能错位的服务外包功能园。对符合条件的功能园,给予相应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