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城县特色农产品发展情况汇报
水城县
主要特色农产品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优势特色农产品(如:猕猴桃、茶叶)在不断扩大,已逐步建立了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涌现了一批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精品名牌,效益日益显现,已成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一、主要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水城位于贵州西部,地处中国凉都—六盘水市腹地。总面积3584平方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辖27个乡,6个镇,总人口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9万人。居住着苗、彝、布依、水、回等26个少数民族。全县农用地总面积为185万亩,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水稻、小麦、苦荞、大麦、大豆和其他杂粮(如稗子、芸豆、小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生姜、花生、生漆、大蒜等。特色产业有猕猴桃、茶叶、核桃等,中药材有天麻、杜仲、黄莲、半夏等,天然草场81.2万亩、已查明的野生物种有102种,猪、牛、羊、鸡、鸭等是主要畜牧资源,以黑山羊为主的草食动物养殖具有较好的地方特色,其肉质优良、味道鲜美而著名,已形成的特色有羊肉粉、羊汤锅等。截止5月30日为止,全县在农业部门登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52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33家(含2014年新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4家)、县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8家。
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连农户,既是生产加工中心,又是信息、科研、服务中心、是农业产业化稳定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2013年全县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55.87万亩,其中马铃薯93.7万亩、玉米40.01万亩、杂粮8万亩、大豆5.01万亩、水稻7.01万亩,种植小麦7万亩,油菜种植完成1万亩。推广脱毒马铃薯72万亩、交玉米32万亩,推广杂交水稻种植6.5万亩。涌现出了以水城天瑞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转化、销耗本地约20%的小麦,以六盘水永恒粮油贸易有限公司为代表,转化、销耗本地约50%的稻谷,以水城兴龙精淀粉有限公司为代表,转化、销耗本地约40%的马铃薯,以水城县满全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转化、销耗本地约50%的苦荞,以水城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六盘水青龙春茶叶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带动茶叶发展近万亩,有力带动了本地水城十大优势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本地农民的增产增收。
(二)主要特色农产品发展情况
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特色优势的凸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县初步形成了以猕猴桃、茶叶、大米、马铃薯精淀粉、苦荞产品、挂面、绿壳鸡蛋为主等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产品。
猕猴桃:全县从事猕猴桃种植龙头企业初步统计有14家,除了其他全县面上种植外,14家龙头企业目前种植猕猴桃据不完全统计在3.8万亩以上,目前可采摘面积在1.3万亩以上,产量在500吨以上,主要销往六盘水、贵阳等周边城市。
茶叶:全县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6家,其中:3家已形成生产规模,3家正在建设基地,品种主要有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的《水城春》、六盘水青龙春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的野生茶、六盘水超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红茶,3家茶叶龙头企业生产能力都在100吨左右,建设基地或带动茶叶种植1万亩以上,主要销往贵州、北京、广州、珠海等。
大米:全县从事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只有六盘水永恒粮油贸易有限公司1家,该企业年加工精致大米产品3.6万吨,主要销往云、贵两省,2013年实现产值上亿。
马铃薯精淀粉:全县从事马铃薯精淀粉生产龙头企业主要有水城兴龙精淀粉有限公司1家,改企业年加工精淀粉能力5000吨,主要销往天津、韩国。
苦荞产品:全县从事苦荞产品生产龙头企业3家,分别是六盘水满全农业有限公司、水城县三高荞麦食品有限公司、水城天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有苦荞茶、苦荞米、苦荞面、苦荞酱油和苦荞醋,年生产能力在10万吨左右,主要销往贵州、广西、湖南、海南等。
挂面:全县从事挂面生产的龙头企业主要是水城天瑞食品有限公司,该企业年加工挂面3万吨,主要销往云、贵、川、广西、广州。
绿壳鸡蛋:全县从事绿壳鸡蛋生产龙头企业2家,分别是六盘水市三足鼎农牧业有限公司和六盘水宏宇旭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生产绿壳鸡蛋在3000万枚以上,主要销往六盘水、北京、广州。
(三)特色农产品发展主要模式
1、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带动型,以企业为主导,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进行一体化经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在实际运行中,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进行专业协作。
2、“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基地”机制。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牵头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周围大批农民从事农产品商品生产。
3、合同订单、以土地入股等模式。企业以订单合同发展带动农业生产,农户流转土地,或按土地租金逐年递增,或以土地入股,年终参加分红等模式发展农业生产,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进行一体化经营,体现着龙头企业与参与农户之间不同程度的共同利益关系。
二、发展趋势
特色农产品发展将会带动产业进一步形成规模、打造品牌。一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标准体系,确立了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战略目标的发展思路,有效地促进了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二是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红心猕猴桃、富硒茶叶成为我县特色农产品的两大亮点。三是进一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体制。四是着力培育农业市场主体,引导农业和农民进入市场。五是将建立统一标准模式。六是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
水城县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
二0一四年六月六日
第二篇:特色农产品汇报材料
林业局特色农产品汇报材料
一、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现状
Xxx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自然气候条件的优越,大部分区域非常适合发展特色林果业。产出的果品颜色艳,风味浓,口感好,特色十分明显;现已初步形成了葡萄、苹果、桃、杏、樱桃李等林果基地,已成为调整优化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特色林果业面积16.3万亩(其中,葡萄4.6万亩、苹果4.3万亩、樱桃李1.2万亩、桃1.9万亩、杏2.3万亩,其他2万亩)。建有8个林果示范园,面积达到1080亩,全县果品出口认证林果面积共13300亩;全县储藏保鲜库容量达15000吨。
二、基地建设发展思路、目标任务,采取的各项措施
1、基地建设发展目标、思路。建设“两条林果业基地产业带”,总面积控制在25万亩。一是在沿山逆温带,建立以发展苹果、桃、西梅李、樱桃李、树上杏等为主的林果产业基地;二是在平原区沿218、312线、乡镇一线,建立以发展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为主的葡萄产业基地,构筑具有霍城特色的林果产业框架。
2、采取的各项措施。一是科学规划,规模发展。结合我县的实际,确立主导产业和主栽品种,确立葡萄、苹果为主栽品种。坚持扩量与强化管理、普及良种、提高技术和增强效益并重,尽快把林果业建设成为既具有品质优势,又具规模优势的支柱产业。二是强化管理,提升水平。坚持做到高标准建园,高效优质管理。广泛发动,组织广大干部走村入户动员群众,为群众算细账、算效益账、算长远账,转变观念,努力提高农民发展林果业的积极性。通过强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服务队的“传帮带”不断壮大林果业技术人员队伍。三是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加快林果业发展的措施,我县制定连片种植林果优惠政 1
策,利用争取到的中央预算内资金,鼓励果农林果进大田、进好田,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集中连片规模推进林果发展,调动发展林果业的积极性,凡种植经济林树种且连片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经济林地块均予以补助。
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1、基地建设投入资金不足,发展成效不明显。林果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发展林果业前期要投入大量资金,且回收期较长,林果基地的发展从果农培训、苗木繁育到基地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制约了特色林果业的发展。
2、专业技术队伍继急需加强。随着特色林果基地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林业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凸现,果农的管理技术水平偏低,对林果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加强林果技术队伍建设也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加强本地技术队伍的培训,另一方面加大技术人才的引进。
3、果品出口基地认证、品牌商标注册等工作有待于加强。目前,林果出口潜力巨大,但却遭遇出口瓶颈,只有让林果产品穿上了靓丽的“嫁衣”,才能让林农得到实惠。坚持把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作为实现霍城林果业走出去、上水平的关键措施,通过狠抓基地认证,促进了林果产业迈上新台阶。
4、林果产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受林果产品销路不畅及雹灾、冻灾等自然灾害侵袭,林果业经济效益低,农民的积极性受挫。
四、对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1、转变林果业发展模式。一是找准我县林果业基地建设的方向和当前要突破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发展质量效益型林果业,突出重点,有进有退,用现代经营形式推动林果业发展;二是突出发展林果产品加工业,千方百计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我县林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形成一批竞争力强、优势明显的林果业产业基地;三是
扶持壮大林果业专业合作组织,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林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和推介会,打出霍城品牌;四是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果品生产基地认证,出口注册果园登记申报,建设一批外向型林果业基地,努力提升霍城林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加强林果服务队伍建设。通过采取果农技能培训、良种
普及推广、低产果园改造、树种品种调优、矮化密植丰产栽培示范、有害生物防治、强化有效株数的栽培与管理理念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了林果基地的管理水平和产出效益。林业部门和林果业技术服务队要坚决把果树管理工作放在当前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落实,把精细、科学的管理手段贯穿于基地建设的全过程。坚持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制度,抓好基地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3、加强林果业灾害防控体系建设。一是强化灾害防控意识,加紧在果农中普及灾害防控技术,形成群防群控,把林果基地灾害防控措施落实到基地建设各项工作中。二是针对我县林果业突发性灾害开展研究,制定措施,进一步提高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基础保障能力和林果业灾害防控整体水平。三是延伸灾害防控服务网络,扩大服务队伍,立足乡镇,面向农民,开展及时有效的灾害防控服务,形成灾害防控全覆盖。四是进一步完善林果业灾害防控应急机制,林业、气象、水利、农业、农机、科技等部门协作配合,共同推进林果业基地灾害防控工作。
第三篇:3重庆特色农产品发展布局规划
重庆市特色农产品发展布局规划
编制说明
特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具有发展特色农产品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为加快我市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培植特色产业,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根据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关于编制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精神,本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求实创新、加速发展的原则,结合我市农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依据我市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农产品布局现状,选择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优势或潜在优势的特色农产品,确定优势产区,明确主攻方向、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实施扶优扶强战略,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培育,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集聚,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区或产业带,从整体上提升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本规划在《重庆市优势农产品发展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16个特色农产品,进行优势区域布局,建立标准化示范区,为我市特色农产品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及加工销售一体化运作起支撑性和示范性作用,对特色农业发展起基础性和指导性作用。通过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与重点产品示范区建设,做大做强特色名牌产品,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本规划的编制,得到了农业部、市委和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及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特定的生产区域、特殊的产品品质、独特的市场优势,并具有一定生产传统和产业基础,经过扶持和培育能够尽快形成适度生产规模,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性农产品。我市光热水土资源区域性特点明显,物种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独特优势和潜力。通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特色农产品已有一定发展,并逐步成为深化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人们生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同时,日益融合的国内外市场对发挥比较优势和做大做强区域特色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为全面推进我市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战略地位
实施特色农产品发展布局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突破口”,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来源”,对提高全市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和统筹区域发展的有效途径
整合资源,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适应新阶段农产品优质化、专用化和多样化需求和农业提效增值的需要,科学发展特色产品和产业,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在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同时,加大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
(二)是区域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 我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土资源丰富,物种资源多样,孕育了大量的名、优、稀、珍品种资源,具有发展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和潜力。按照“调高、调优和调出效益”的原则,充分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培育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群,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保护和提高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发展特色农产品,建立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增强特色农业发展后劲,有利于提高区域土地产出能力,有利于提升我市农产品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四)是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
发展特色农业,建成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加工、储藏、保鲜、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形成区域性支柱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五)是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推进的有力保障
发展特色农产品,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走节约、清洁、安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农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发展现状
(一)资源概况
我市地处四川盆地向盆边山地过渡地带,幅员面积823万平方公里。地质构造分属川中纬向构造带、川黔南北构造带、川鄂湘黔隆褶带、大巴山弧构造带,农业资源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产品。1气候资源适宜
重庆位于北纬28°10′~32°13′之间,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降水充沛、水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7~18℃,无霜期325~345天。海拔350米以下的丘陵地区10月上旬至中旬的气温可保持在18℃左右,秋季气候资源有利于许多作物生长。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平均每亩耕地拥有降水资源600~2000立方米,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2土壤肥沃出产丰富
全市拥有315885万亩耕地(市国土局2004年末),空间分布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区占5563%(其中水田和旱地分别占全市水田和旱地总面积的6596%和4724%);500~800米的低山区占259%。901%的水田集中分布在8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区,254%的旱地分布在800米以上的山区。全市耕地土壤共有8类,其中水稻土占448%;紫色土占309%;黄壤占143%。水稻土肥力水平高,且多分布于水热条件良好的丘陵低山区。紫色土多分布于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区,是饲料(麦、玉、苕)、油料、果树、桑树、蔬菜等作物的主产区。黄壤集中分布在海拔800~1500米的中低山地区。3立体农业特征明显
全市山地面积占幅员面积的7284%,丘陵占2003%,缓丘平坝占713%。山地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和东部,丘陵集中在西部,中部则为山丘交错地带,缓丘平坝零星分布于各次级河流沿岸的阶地及石灰岩地区的溶蚀盆地。地势呈现东南高而西北低的特征。长江流经的地区为全市的低地,海拔73~180米,与东部、东南部山地的顶峰相差2000米左右。显著的立体地貌特征,为特色农产品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4草资源富集
全市草地资源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的秦巴山、武陵山和大娄山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为草食牲畜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市草山草坡面积3237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地2874万亩,占幅员面积的233%。全市人工种草面积达1608万亩,年产草量400万吨以上。各种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达1400万吨。全市各类草资源理论载畜量达1545万个羊单位。5水资源丰富
全市水域面积3812万亩,占幅员的31%。境内除长江、嘉陵江、乌江三大河流外,尚有涪江、渠江、綦河、大宁河等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次级河流10条,辖区总水量达到4005亿立方米。在水域面积中,河流占56%,湖泊、水库、坑塘共9695万亩,占254%。三峡水库形成后,重庆境内将增加60多万亩水面。6生物资源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动物资源有80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0多种,比较名贵的水产有10多种,畜禽类有猪、牛、羊、鸡等40余种。植物资源有4000多种,其中,有维管植物2000多种,栽培植物近千种。
(二)现实基础
我市特色农产品丰富,生产初具规模,产业化步伐加快,近年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特色农产品向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成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
一是生产初具规模。特色蔬菜种植面积达150万亩,产量140万吨,其中,榨菜面积48万亩占30%,产量84万吨约占60%,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2;加工辣椒近两年发展较快,种植面积占16%,2000年全市种植加工辣椒25万亩,2004年达到18万亩,2005年发展到25万亩;魔芋、藠头、花椒、食用菌、姜、莼菜、草食蚕等特色蔬菜也有一定发展。特色水果种植达137万亩,产量35万吨,其中,南方早熟梨面积占493%,产量占60%;名柚面积占292%,产量占263%;柠檬、杂柑、猕猴桃、晚熟龙眼、枇杷、木瓜等特色水果在一些地区也有较快发展。特色粮食种植面积达250多万亩,主要括加工马铃薯、酿酒高粱、菜用玉米、绿豆、荞麦、白豆、赤豆、葛、能源甘薯,其中,加工马铃薯达162万亩,酿酒高粱405万亩。名优茶叶62万亩,产量32万吨。名优中药材种植面积29万亩,产量4万吨,主要包括青蒿、黄连、党参、八角、薯芋。特色纺织材料种植面积145万亩,产量33万吨,主要是蚕桑、苎麻、黄红麻。名优花卉15万亩,以牡丹、腊梅、红掌为主。特种畜牧产品主要包括荣昌猪、四川白鹅、肉兔、长毛兔、重庆黑山羊、酉州乌羊、麻旺麻鸭、渝西乌鸡、南川土鸡、蜜蜂等,目前四川白鹅存栏680万只,年出栏170万只,肉兔和长毛兔各存栏1000万只和250万只,年出栏肉兔1500万只,兔肉产量15万吨,年产兔毛1200多吨。特色淡水产品包括胭脂鱼、岩原鲤、中华倒刺鲃、鲟鱼、大口鲶、优质鲫鱼,现有养殖规模13万亩,产量47万吨,其中,优质鲫鱼养殖面积86万亩,产量43万吨。
二是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全市拥有以重庆市渝兴食品有限公司、重庆华牧集团、涪陵榨菜集团、鱼泉榨菜集团、重庆市长德淀粉开发有限公司、渝东珍优水产品有限公司、重庆市东江水产发展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200个,其中国家级10个,产值达40亿元,惠及农户110万户,平均每户从中增收300元,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万州宏远批发市场、石柱黄水黄连产地批发市场为农业部定点市场。一大批特色农产品走出重庆,逐步占领国内外市场。
三是品牌效应初显。全市有各类特色农产品品牌125个,“涪陵榨菜”、“鱼泉榨菜”、“垫江牡丹”等知名品牌享誉全国,“九叶青”花椒为全国四大花椒品牌之冠,“骄王”牌花椒粉、保鲜花椒、花椒精等花椒系列产品被评为绿色食品,“石柱黄连”驰名中外,“荣昌冻乳猪”和“荣昌烤乳猪”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稳步上升,“万州柠檬”畅销东南亚及欧美等地。
四是带动农民增收效果突出。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市种植榨菜的农民达100万人以上,人均增收达371元,石柱县加工辣椒年产值达16亿元,人均增收200元,江津市农民种植花椒人均收入达到787元。
同时,我市特色农产品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区域优化布局尚未形成。各地农业结构雷同现状突出,生产规模小型化,结构调整行政区域化,区域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二是整体竞争力不强。特色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发展缓慢,传统特色品牌不够响亮,商品化处理水平低,市场体系不健全,产业链延续不够,龙头企业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三是科技创新与应用水平不高。原有特色品种培育更新滞后,新的品种引进嫁接不足,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后,生产管理粗放,成本高,效益差。
(三)有利条件
1政策环境优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决定》指出:加快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和山区立体农业,分区域搞好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布局。《农业部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指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建设一批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性的支柱产业,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增收目标。2资源条件良好
独特资源优势是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前提,我市适宜的气候条件,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丰富的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具有较大的优势。3市场前景广阔
特色农业是充分利用特定区域内的农业资源优势,开发出经济价值高,相对效益高,品质上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试图寻找一种更自然有特色的食品,味道更鲜美、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更高的特色农产品显然迎合了这一趋势,农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市场需求是发展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只有发展特色农产品,才具备市场竞争力,因此特色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同时,许多特色农产品都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加工原料,随着食品加工业、化工业和医药保健业的发展,特色农产品需求量将大大增加。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立足资源优势,坚持科技创新为先导,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实施政策倾斜和项目推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统筹规划,扶优扶强,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区,形成与资源优势相适应的区域发展格局,保护和提高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与产业化开发相结合。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导向,瞄准现实需求,着眼潜在需求,统筹规划,重点发展商品率高、开发前景广的特色农产品,用产业化的理念谋划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特色产业带。
优化布局与适度规模发展相结合。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带、产业区和产业链,树立“量大不如质优,做大不如做强”的思想,在适宜区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确保产品特性。
科技支撑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加大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绿色化,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突出重点与整体开发相结合。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优先发展优势比较突出的特色产品,重点建设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分期分批择扰扶持示范区建设,立足开发整个产业,打造名牌,构建特色产业群体,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三)发展目标
1特色农产品的确定
我市特色农产品品种多、分布广,按照特色农产品“两特一广”(特定区域、特定品质和广泛市场)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坚持“经济价值高、产业链长、市场竞争力强、开发增值潜力明显、技术成熟、规模相对较大、对农民增收贡献率高、见效快”的原则,本规划确定了加工辣椒、魔芋、藠头、花椒、食用菌、名柚、柠檬、杂柑、猕猴桃、枇杷、木瓜、酿酒高粱、四川白鹅、兔(肉兔、长毛兔)、胭脂鱼、中华倒刺鲃等16个优先发展的特色农产品。2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目标
到2010年,实现“五个一批”和“两个提高”,在全市培育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具有重庆乃至西部区域特点、知名度高的特色产品品牌,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带或产业区,建成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农民致富,推动我市特色农产品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发展,显著提高特色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建设16个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育壮大16个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
——建成50万亩加工辣椒、15万亩魔芋和年产10万吨食用菌为代表的特色蔬菜产业带区。
——建成45万亩名柚、13万亩枇杷、10万亩杂柑、6万亩柠檬和4万亩猕猴桃等特色水果产业带区。
——建成100万亩酿酒高粱等特色粮食产业带区。
——形成年出栏2000万只四川白鹅、2000万只兔等特种畜牧产品产业带或养殖小区。——建成年产2000吨胭脂鱼和年产5000吨中华倒刺鲃等特色淡水产品产业带或养殖小区。
四、区域布局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整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对全市优先发展的16种特色农产品进行规划布局。布局的原则: 一是自然资源优越。资源富集,具有一定的生产传统、良好的生产基础和技术条件,原产地和适宜区优先;
二是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质量佳,具有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条件;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地域性竞争优势,产地市场初具规模,流通渠道畅通,交通便捷;
四是生产规模较大。集中连片生产,产品商品率高,市场份额较大,竞争优势明显;五是龙头带动性强。龙头企业服务半径能覆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好,与农户有实质性联系。1加工辣椒
重庆历来是辣椒的主产区和主要消费区,干辣椒曾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2005年加工辣椒种植面积25万亩,加工辣椒总产值在35亿元,生产加工辣椒农民收入216亿元。
优势区域:石柱、綦江、南川、武隆、巴南、酉阳等6个区县,最适种植条件为海拔400米以上,温度18-28℃,光照充足,水源良好,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壤土、粘土的微酸性土壤的区域。
发展目标:重点开展加工辣椒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创品牌。到2010年,建成加工辣椒生产基地50万亩,产量达到42万吨,面积和产量均比2005年翻一番。2魔芋
魔芋粉作为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石油、纺织印染及轻工等领域。在三峡库区、武陵山区海拔600米以上山区大量种植,为全国魔芋主产地之一,产量占全国的1/5。全市魔芋生产面积达10万亩,年产鲜芋3万吨,普通魔芋精粉02万吨,产值约1亿元。魔芋适宜生长在海拔800~1200米,排水良好的平坝、缓坡、阴坡,适宜的土壤为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微酸的轻质砂土。我市三峡库区和武陵山区部分地方是魔芋的最适宜地区。
优势区域:主要布局在三峡库区的开县、奉节、城口、巫溪、巫山、云阳等6个县,武陵山区的黔江、酉阳、彭水、武隆等4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魔芋生产基地15万亩,鲜魔芋产量达到4万吨。重点开展无病毒魔芋良种繁育,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扶持一批优质魔芋生产、加工企业。3藠头
三峡库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种植藠头历史悠久,全市现有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约10万吨。国际市场藠头罐头的需求量很大,开发前景十分看好。
优势区域:垫江、丰都、忠县、万州、奉节等5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藠头生产基地20万亩,鲜藠头产量40万吨。4花椒
我市种植花椒历史悠久,面积达50万亩,为全国三大花椒基地之首。江津花椒基地被誉为“中国花椒之乡”,“九叶青”花椒为全国四大花椒品牌之冠,“骄王”牌花椒粉、保鲜花椒、花椒精等花椒系列产品已评为绿色食品。
优势区域:江津、巴南、璧山、綦江等4个区县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花椒生产基地100万亩,产量达到22万吨。重点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主攻精深加工增值,创建特色花椒品牌,开拓市场。5食用菌
食用菌菌丝生长最低温度为2℃,最高温度为40℃。我市立体气候优势明显,可以终年生产;同时,我市食用菌生产原料资源充足,品种多样,拥有平菇、金针菇、香菇、蘑菇、鸡腿菇、草菇、茶菇、猴头菇、灰树花、大球盖菇、灵芝等十几个品种,技术力量雄厚。2005年全市食用菌产量达到5万吨,创产值2亿元以上,已成为支柱产业。
优势区域:武陵山区和东北部山区重点发展高档真姬菇、白苓菇、滑菇、香菇等,保护性开发野生菌类资源,主城为中心的近郊区重点发展金针菇、蘑菇、平菇、香菇等鲜销品种,其余区县重点发展以作坊式菌种生产和庭院为中心的开放式生产,建成食用菌生产和加工的新型基地。重点在石柱、璧山、万州、涪陵、巴南、北碚等6个区县发展。
发展目标:培育名优高产品种,改进生产、加工工艺,开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到2010年,食用菌总产量、产值均翻一番,分别达到10万吨、4亿元。6名柚
我市柚种植历史悠久,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全市海拔400m以下的平坝河谷地区,年均温17~19℃,年日照时数1200~1600小时,无霜期长达341天,少霜冻,年降雨量1100~1300mm,相对湿度65~80%,土壤以紫色土为主,矿质养分丰富,是我国名柚最适宜生态区之一。我市地方名柚品种多、产量大,以长寿沙田柚、垫江白柚、梁平柚、丰都红心柚、巴南五步柚、忠县真龙柚等为代表的名柚种植面积334万亩,产量72万吨,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三位。
优势区域:长寿、丰都、梁平、垫江、巴南、忠县等6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名柚生产基地50万亩,产量14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长50%。重点是梁平虎蜜柚、丰都红心柚、忠县真龙柚的壮大扩充,加大果大质优长寿沙田柚、优质耐储垫江柚的选育力度,推广优质高产栽培管理综合技术。7柠檬
我市柠檬有60多年的栽培历史,万州出产的柠檬果实在四川全省评比中多次获奖,万州区白羊镇为“柠檬之乡”。我市的生态条件特别适合种植柠檬,尤其是三峡水库区建成后,冬季变暖夏季转凉更适合柠檬生长。
优势区域:万州、潼南、江津、合川等4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柠檬生产基地6万亩,产量3万吨。重点实施品种改良,以尤力克、菲罗两个品系中的优良品种为主,亩产量由05吨提高到2吨,优质果率由30%提高到80%。8杂柑
我市柑橘种植条件好,是全世界柑桔最适宜生态区之一。优质杂柑即桔橙、桔柚、橙柚天然或人工杂交,既具桔或柚的剥皮性状,又有橙、柚特殊风味,鲜果供应期长,具有保健功能,被誉为“2l世纪柑桔的新星”。
优势区域:江津、万州、永川、涪陵、长寿、南岸等6个区县海拔400m以下的长江河谷地区。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杂柑生产基地10万亩,产量10万吨。重点进行品种改良,推广天香、诺瓦桔柚、兴津44号、胜山伊予柑等良种,产量提高30%以上。9猕猴桃
武陵山区、大巴山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优越,是猕猴桃生长的适生区,武隆、万盛、黔江、南川、奉节等山区猕猴桃种植初具规模,是山区农村的主要特色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目前全市猕猴桃面积2万余亩,产量1500吨以上,产值450万元。意大利元老猕猴桃公司与重庆恒河果业公司联手在重庆开发猕猴桃产业,给我市猕猴桃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优势区域:武隆、黔江、万盛、南川、綦江等5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猕猴桃生产基地4万亩,产量65万吨。重点推广红阳、海沃特、川猕1号、米良1号等良种,引进意大利的无病毒海沃特新品系,产量提高40%以上。10枇杷
我市是全国枇杷主产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大足、永川、合川、铜梁等地,面积10万多亩,常年产量25万吨以上。重庆地区枇杷成熟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正值水果短缺期,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
优势区域:大足、永川、合川、铜梁等4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枇杷生产基地13万亩,产量6万吨。重点推广大五星、龙泉1号、早钟6号、金圣等良种,产量提高30%以上。11木瓜
綦江县是木瓜主产区,农民具有长期种植木瓜的经验和习惯。全市现有木瓜面积3万亩,产量3万吨。
优势区域:綦江、城口等2个县海拔800~1500米的区域。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木瓜生产基地8万亩,产量5万吨。重点推广大罗木瓜,提高单产。12酿酒高粱
酿酒高粱商品率高,高粱籽用于酿酒,秸秆可用于架材、建材、造纸、板材等。我市海拔700米以下的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特有的地理、气候、生态环境,适宜生育期短、见效快的高粱生长,生产出品质独特的重庆酿酒高粱。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重庆高粱支链淀粉含量高、单宁低,酿酒品质好,出酒率高,特别是优质酒率高。目前我市酿酒高粱种植面积405万亩,产量67万吨,居全国第8位。近年来通过品种引进和技术创新,推广高粱再生栽培技术,再生高粱亩产量提高到700公斤以上,最高可达1000公斤以上,成为我市所有的粮食作物中商品率最高、种植效益最好、生产优势明显的大春作物。我市旱地资源以及高塝望天田等易旱地资源丰富,为发展酿酒高粱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三峡库区和西部丘陵区的江津、万州、合川、永川、大足、南川、忠县、丰都、云阳、垫江、开县、綦江、荣昌、潼南、渝北、铜梁等16个区县(市)。
发展目标:主攻单产,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创建加工品牌。到2010年,建成酿酒高粱生产基地100万亩,产量30万吨。13四川白鹅
四川白鹅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鹅种之一,产蛋性能好,适应性强,抗病力强,遗传性能稳定,杂交配合力好,是我国鹅类一大优质基因库,是培育配套系中母系的理想品种,已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主要分布在重庆市荣昌、永川、涪陵等地区和四川部分地区。现存栏达680万只,其中核心种群5万只,年出栏商品鹅170万只。
优势区域:荣昌、涪陵、秀山、南川、永川等5个区县。
发展目标:加强四川白鹅种质资源保护,提纯复壮,到2010年,四川白鹅核心群发展到10万只,年出栏商品鹅2000万只。14兔
我市是全国著名兔毛产地,石柱县是我国长毛兔养殖第一大县。全市常年存栏长毛兔250万只,年产兔毛1200多吨,产值125亿元。兔肉以其高营养、低脂肪、肉质细腻的特性深受消费者青睐。肉兔在我市农村广泛养殖,存栏1000万只,年出栏1500万只,兔肉产量15万吨。
优势区域:毛兔布局在石柱、万州、忠县、奉节、丰都、开县等6个区县,肉兔布局在璧山、江津、永川、铜梁、荣昌、大足、綦江、潼南等8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存栏长毛兔500万只,年出栏肉兔2000万只。15胭脂鱼
胭脂鱼是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为我国乃至亚洲特有。我市在全国最早开展胭脂鱼人工驯养和繁育,并率先取得人工子二代繁育成功,我市拥有全国唯一的胭脂鱼原种场,是全国最大的胭脂鱼繁育基地,年产胭脂鱼占全国一半以上。驯化后的胭脂鱼适于池塘和水库放养,个体大,生长快,而其幼鱼体态奇特、色彩鲜明、斑纹醒目、游姿优美而文静,有很高的观赏性,曾经在世界观赏鱼大会稀有品种大赛中获得第二名。现有养殖面积1000亩,年产商品鱼50万吨。
优势区域:万州、梁平、长寿、璧山、巴南、合川、北碚、潼南、铜梁等9个区县(市)。
发展目标:到2010年,年产胭脂鱼2000吨,较2005年增长40倍以上。16中华倒刺鲃
中华倒刺鲃分布于长江上游水系,属广温、杂食、底栖性鱼类,是嘉陵江主要经济鱼类,我市可常年养殖。中华倒刺鲃最大个体可达25公斤,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名贵鱼类。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体污染严重等因素影响,野生资源日益枯竭,现市场售价不扉,仍供不应求,具有巨大的养殖开发前景。近年来,我市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成功,为该品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现有养殖面积5000亩,年产商品鱼2000吨。
优势区域:合川、铜梁、江津为中心,璧山、巴南、长寿、涪陵、梁平、万州、北碚、沙坪坝、渝北、万盛、潼南、永川、大足、开县、荣昌、黔江为重点,辐射和带动全市发展。
发展目标:到2010年,年产中华倒刺鲃10000吨,较2005年增长2倍以上。
五、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根据特色农产品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现实产业基础、辐射带动农户增收能力以及地方经济增长能力等条件,“十一五”期间,建设16个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
(一)建设内容
1加工辣椒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石柱县、綦江县。建设内容:①良种(苗)繁育、供应体系建设。建种质资源圃、原原种、原种圃,建立优良种苗繁育场、繁育基地,扶持加工辣椒新品种的选育;②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加工辣椒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50万亩;③加工辣椒加工产品开发。扶持企业研发新产品、新工艺。2魔芋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开县、酉阳县。建设内容:①无病毒良种魔芋繁育体系建设;②建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0万亩;③扶持魔芋加工企业发展。3藠头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垫江县、丰都县。
建设内容:①良种繁育及推广;②建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0万亩,③推行标准化种植技术;④开展藠头深加工,加工出口藠头成品5万吨。4花椒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江津市、巴南区。
建设内容:①改良品种;②建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20万亩,推广高产栽培技术。③加工增值。重点开发保鲜花椒、微囊花椒粉、鲜花椒油、花椒籽油、花椒精、花椒芳香精油、花椒麻精、花椒调味液、花椒香水、花椒祛痘乳等产品。5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石柱县。
建设内容:①高档食用菌。发展高档真姬菇、白苓菇、滑菇、香菇等;②食用菌基地。发展市民日常生活需要的鲜销品种,如金针菇、蘑菇、平菇、香菇等;③菌种生产。作坊式菌种生产以及庭院为中心的开放式生产,并把各类食用菌生产融入生态农业诸多模式之中。其中以农作物秸杆生物循环利用为中心环节。6名柚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长寿区、梁平县。
建设内容:①建名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万亩重点是梁平虎蜜柚、丰都红心柚的壮大扩充,加大果大质优长寿沙田柚、优质耐储垫江柚的选育力度;②研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综合技术,提高效益。7柠檬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万州区、潼南县。
建设内容:①推广良种,主要品种是尤力克、维尔拉和菲诺柠檬;②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万亩;③改建北京柠檬1万亩,亩产由032吨提高到15~25吨。
8杂柑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江津市。
建设内容:①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万亩,采取综合的农业技术措施,使特甲级果由现在的20%提高到60%,亩产由现在的8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②推广良种,以天香、诺瓦桔柚、青见、胜山伊予柑等为主。9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武隆县、黔江区。
建设内容:引进意大利猕猴桃新品种、新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手段,在武隆和万盛建立高标准的全部采用意大利技术实施的猕猴桃出口优质果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园500亩。
10枇杷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大足县、永川市。
建设内容:①推广良种,以大五星、早钟6号、白茂木、金圣、解放钟等为主;②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万亩;③开展枇杷深加工。11木瓜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及规模:綦江县。
建设内容:①单株选育1万株,栽植母本园100亩;②建苗圃场70亩;③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12酿酒高粱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江津市、万州区。
建设内容:①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万亩;②建设高粱品种改良中心;③建设亲本园扩繁基地;④良种制(繁)种基地。13四川白鹅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荣昌县、涪陵区。
建设内容:①建年出栏20万只的标准化示范场2个;②建立四川白鹅良种繁育基地;③白鹅加工。搞好鹅产品深加工,推进白鹅产业化发展。14兔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璧山县、石柱县。建设内容:①建年出栏20万只肉兔的标准化示范场1个和年出栏20万只长毛兔的标准化示范场1个;③建长毛兔原种场和肉兔原种场各1个;④建兔毛专业市场1个,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组织形式,健全自己的销售网络,促进大量兔毛就地加工增值。15胭脂鱼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万州区、梁平县。建设内容:①建胭脂鱼良种繁育场1个;②建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生产示范基地1个。
16中华倒刺鲃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合川市、铜梁县,建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个(由合川、铜梁等2个养殖小区组成)。
建设内容:①建良种繁育场1个②建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生产示范基地1个,年生产中华倒刺鲃商品鱼200~400吨。
(二)投资与效益估算
总投资10800万元,其中需要中央投资2700万元,地方投资2700万元,业主自筹5400万元。
通过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培育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具有重庆乃至西部区域特点、知名度高的特色产品品牌,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带或产业区,建成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农民致富,推动我市特色农产品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发展,特色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将显著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显著提高。据测算,16个标准化示范区建成后,年新增效益5亿元以上,带动54万户农民增收。
六、特色农产品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制度
特色农产品原产地独特的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垄断性,是保证特色农产品质量的前提。尽快研究制定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法规和政策,组织开展原产地区域划定、原产地命名、品牌标注等工作,实行依法保护,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保证质量和特色。
(二)建立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筛选繁育体系
建立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保护制度,制订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的长远规划,保护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建立特色农产品原种保护、良种选育、苗种繁育的技术体系,创新原、良种质量检测方法。开展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研究,摸清其野生近缘种基础情况,建立和完善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数据库,建立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原生态地的自然保护区或生态库。
(三)建立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标准化生产是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一批产业发展基础好的重点区域,建设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农产品生产布局,扩大专业化生产规模。重点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良种供应设施、技术服务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机械化作业服务体系等建设。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或HACCP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创立特色名牌产品。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培训,逐步推动标准入户。
(四)扶龙头促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
龙头企业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载体。依托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从事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培植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加工型和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在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方面的作用,形成“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新机制,促使特色农产品生产从分散的小农经济向法人农户经济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五)建立特色农产品品质监控体系
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是增强特色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措施之一。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对生产过程、生产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监控、监测,全面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完善特色产区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非疫病生产区,提高对危险性疫病虫害的防范和控制能力;二是强化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农业环境质量、药物残留等综合性监督检测机构建设,提高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加快制定和完善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第四篇:围绕水乡特色打造绿色水城
文章标题:围绕水乡特色打造绿色水城
围绕水乡特色打造绿色水城
__市地处里下河腹地,境内水网交错,河湖纵横,历史上文人墨客多有美誉,有着浓郁的水乡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近年来,__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围绕“五河”目标,打造绿色水城,尤其是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充分利用水域优势,依托水域绿化,着重做好城区河道沿岸绿化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具有水乡特色的园林城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城区绿化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的高度关注下,市政府不断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城区绿化面积迅速扩大,仅2006年,城区绿化完成了迎丰桥沿河绿化、五里支路绿化、五里东路南都宾馆门前绿地、兴临路绿化、水乡西路绿化、米市河板桥路绿化、南绕城、严家三角区、__大道南延、杭州路、兴东路绿化改造、人民公园沿河、水利小区、中和路景观、城北新村、新城北村高压走廊、五里转盘、新区段、老城区段等,城区新增各类绿地面积达87.91万平方米,充分利用水环境,做好沿河绿化,目前已建成高质量的沿河风光带2条,一是海池河风光带。海池河在老城区穿城而过,南岸是__市最早的公园——人民公园,北岸是__市“昭阳十景”之一的拱极台,即现今的拱极台公园。内有玄武灵台、海光楼等名胜古迹及华江园。1998年经修整重建,其中的仿古建筑与南岸的园林管理处、市委老干部局等仿古建筑交相辉映,沿河两岸各建10米宽绿化带及沿河甬道,加之石驳岸、大理石栏杆,辅以亮化工程,整个风光带绿化面积1.5公顷。沿河两岸垂柳依依,灯笼高悬,月色倒影,流光溢彩,成为城区绿化、美化、亮化一大胜景。二是建成楚水湾绿带,在老城区南端,沿车路河一侧总面积达2500㎡的河岸绿化,内建亭台等园林小品若干,成为市民娱乐、休憩的好场所。三是在__市长安大桥北端,长安南路东侧,沿沧浪河两岸,建成开放式沧浪公园一座,占地50000㎡,建有亭、阁、土山及广场,喷水池及沿河通道等。目前已建成一批市民广场,即:沧浪公园、时代广场、五角广场、双梅园、市政广场、五里转盘、乌巾荡公园、新城憩园、开发区市民广场等,为市民晨炼、集会游玩、赏景提供了较大的便利。目前,我市城市绿化总面积达403.23万㎡。
二、城市绿化指导思想、思路、目标
(一)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中等城市的战略目标和“特色建市、生态立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全面突破、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抓手,整体推进公共绿地、单位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的发展,全面提高城市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建成规划科学、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化体系。
(二)总体思路:围绕“完善城市功能,美化人居环境,塑造水体景观,提升城市品位”主题,进一步升华“水”的灵气,彰显“绿”的生气,提升文化内涵,改善人居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市场运作,多方投资,加强管理,营造全民创建的氛围。
(三)总体目标:用一年时间,重点建设,迎头赶上,确保2008年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绿地率达到26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7.6平方米。
三、城市绿化建设项目措施
(一)建设项目
1、大力实施城市公共绿地、广场,让市民有休憩场所。按照城市居民出行500米就有一处2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的要求,规划建设多个城区绿化广场、小游园。一是继续完成2006年秋—2007年春绿化项目中未完成的公共绿地建设,包括新区市政广场、双梅园、板桥竹石园、朝阳湖公园、直港河、中心河滨河绿化、森林公园、王家塘沿河绿化、人民公园改造、南绕城绿色通道(高架桥以东)建设。二是实施2007年--2008年冬春项目中乡土植物园、樟园、水上公园、海池河西延等项目。三是加快乌巾荡风景区建设,完成乌巾荡风景区规划,按创建要求和序时进度分期实施乌巾荡风景区建设,完善景区功能。
2、沿河沿路插绿造景。沿河绿化主要实施:车路河滨河绿地、上官河滨河绿地(水厂至北过境路)、沧浪河水坊,道路绿化主要实施:上甸路、八里铺路、五里路东延、张家路、杭州路南延、紫荆河路、南亭路东延、李健路、创业路、文昌路、腾飞路、通港路、千垛路等。
3、大力实施苗木基地和防护林带,形成绿化大格局。苗木基地:近郊苗木基地,面积40万平方米。防护林带:热电厂防护绿地。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创园指挥部将落实绿化责任制,对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中的投入、新增绿地指标等进行考核,并报请市政府对完成创建任务比较突出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2、加大多元化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加大绿化投入。
3、加强公共绿地、重点景区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对大型绿化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要进行公开招投标,对工程进行全程质量监理。
4、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侵占绿地、破坏绿化的事件,依法维护和巩固城市绿化成果。
5、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创建
。创园指挥部办公室将重点宣传创建的目标、指导思想、重要意义以及各类绿地的建设要求,家庭养花知识等,以掀起创建热潮,使创建活动有声有色,形成全民动手、绿化美化家园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围绕水乡特色打造绿色水城》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围绕水乡特色打造绿色水城。
第五篇: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对策
《特种作物栽培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姓 名:学 号:年 级:专 业:教师评分:
2014
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经营 姜占东 1209010294 2012级 农学
年 12 14 月日 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经营
摘要:新疆作为我国的一个农业大省国,农产品地域特色明显,结合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实施品牌营销策略。发展品牌农业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趋势,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疆; 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 品牌经营
前 言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走品牌化发展的氛围已近形成,促进农产品品牌快速成长起来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和举措。
正文
一、新疆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新疆棉花已连续7年总产、单产均位居全国第一。在不久前农业部颁发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新疆棉花也位居其中。今后,新疆将重点建设
油葵重点建设伊宁等16个县(市)以及伊宁等5个油葵生产基地县。在南疆
库尔勒香梨将重点建设塔里木盆地北缘香梨原产区域。葡萄中,鲜食葡萄重点建设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阿图什市;吐鲁番盆地的鄯善县、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伊犁盆地伊犁州的霍城县、伊宁县、昌吉市。制干葡萄重点建设吐哈盆地。酿酒葡萄重点建设北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区和南疆焉耆盆地。哈密瓜重点发展早、中、晚熟三个优势产区,早熟哈密瓜优势产区包括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中熟哈密瓜产区包括哈密市、昌吉市、呼图壁县;晚熟哈密瓜产区包括伊吾县、巴里坤县、阿勒泰市。杏重点发展三个杏优势产区。加工番茄重点发展北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准噶尔盆地南缘东部、南疆焉耆盆地三大优势区域。
石榴重点发展南疆沿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由三个石榴主产区,包括阿克苏市、阿瓦提县、库车县、疏附县、叶城县、莎车县、策勒县、皮山县、于田县。红花重点建设北疆塔额盆地、伊犁河谷、昌吉东部及南疆部分地区。啤酒大麦重点建设北疆优势啤酒大麦产区。
二、新疆农产品区域品牌优势分析
1.特色农产品优势
新疆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很多。新疆以地、州、县为单位的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农产品近百余种,如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和哈密瓜、哈密大枣、库车小白杏、精河枸杞、阿克苏红富士(苹果)、伽师甜瓜、焉耆茴香、吉木萨尔大蒜、下野地西瓜和南疆喀什、和田的石榴、巴旦杏、薄皮核桃、无花果等。仅瓜果而言新疆就拥有500多种,堪称“瓜果之乡”。近几年,新疆的红枣、香梨、葡萄、哈密瓜、苹果为主的绿色、有机特色林果产品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事业发展具有鲜明的特色。以外销量达到30%~40%,效益平均提高23%以上。截至2009年底,新疆共认定无公害产地40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43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为88家,产品为204个,总产量164万吨,国内年销售49亿元,出口0.28亿美元;有效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为16家,产品为74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种类已扩大小麦、玉米、油葵、油菜、水稻、核桃、红枣、香梨、牛羊肉以及薰衣草、罗布麻等初级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约60余类。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正在积极创建中,全区有16个县市创建的27个生产基地已完成验收。
2.特色农业产业化优势
新疆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优势,确立以棉花为代表的白色,以红花、加工番茄枸杞、胡萝卜、红辣椒等为代表的红色和以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库尔勒香梨、杏、石榴等为代表的优质瓜果园艺三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南疆的棉花、园艺作物,吐哈盆地的葡萄、哈密瓜,天山北坡的棉花、特色经济作物及高产玉米,北疆其他地区优质粮食、油料和甜菜等四大优质特色农业产业带。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疆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的环境分析
新疆农业名牌数量还比较少,主导产业产品的优势不明显,大多是“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价格”,加强特色农业发展,实施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依然是重点。新疆具有市场开拓潜力和突出优势的特色农产品资源达几十种之多,诸如棉花、哈密瓜、库尔勒香梨、葡萄、大枣、干果等在全国均有一定知名度近几年来,新疆推出“白”“绿”“红”特色工程的建设“白”则指特色棉花;“绿”是指以优质的香梨为主的绿色食品基地;“红”是指以番茄为主的食品加工业。
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内地消费者追捧。这不仅仅是因为新疆特色农产品的独特品质,更是得益于自治区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新疆各地都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通过努力,新疆棉花、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楼兰”红枣、“皮亚曼”石榴等品牌享誉中外,全疆已有涉农产品注册商标970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13个,地理标志32个,中国名牌产品75个,新疆著名商标138个,新疆名牌49个,新疆农业名牌116个。这些品牌农产品有力地带动了产业升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新疆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比较分析
新疆农产品具有很强的特色,以其绿色、有机、优质的特质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疆特色产品市场需求增幅较大,同时国家西部发展战略及对新疆特殊发展政策支持,新疆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大有作为。发展品牌农业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趋势,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选择。农业大国如何做强农业,成为农业强国,是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实施农业名牌营销战略,通过农产品创名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对推动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1、新疆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优势
1.1特色资源优势
新疆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与其他地域的差异使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产生巨大的差异,以资源为依托,发挥地域优势形成名优传统农产品,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资源依托。目前一些新疆根据优异的自然条件,已经初步形成了当地的名牌产品,带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1.2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特别是1999年《 农业部关于创名牌农产品的若干意见》 下发以来,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把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营销,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作为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从政策、组织、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为推动新疆农产品品牌营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新疆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劣势
2.1经营者缺乏品牌营销意识
目前许多农业生产者经营的核心不是品牌而是农产品,缺乏品牌形象实力的营造,将品牌仅仅视同为商标,大多是注重品牌的识别功能和促销功能,将其打造成名牌的意识不强,不能有效地开展品牌经营,未打造新疆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2.2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中介组织缺失,产业化龙头企业力量薄弱
在农产品品牌营销过程中,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农业生产者大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总产量也小,没有规模效益,从而也不利于农产品品牌营销。2.3农产品科技含量偏低
在农产品品牌营销过程中,从种苗的培育到产品的生产,从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到销售,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科技支持。这就使得新疆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农产品品牌营销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
2.4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如何打造农产品品牌,使之成为名牌,并经受住外来农产品的冲击而长久地生存下去呢?归根到底是想办法提高农产品质量,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使生产过程标准化和系统化,符合国家和国际市场标准。
2.5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结构趋同,竞争优势不明显
新疆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加工业落后,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精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少, 没有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从而使得农产品品牌营销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其次,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新疆很多农业产业结构同构现象严重,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这就使得农产品品牌营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
五、新疆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的建议
目前新疆特色农产品在区域品牌建设方面虽已初见成效,但由于受特色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问题以及品牌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还需要政府的大力“输血”政策的支持和企业及行业协会积极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具体建议如下:
1、政府“输血”
1.1政府主导农业产业化
在各地区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新疆特色农业生产资源和供应链进行有效地整合,实现高效的产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各地应积极构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布局。在新疆各地应因地制宜,注重开发名优产品,优先培育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形成全疆具有一定规模的棉花、香梨、葡萄、哈密瓜、加工番茄、杏、油葵、红花、啤酒大麦和石榴等十大主导产业,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优势、特色产业区和产业带,巩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基地,继续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和具有区域特色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
1.2突出重点,整合品牌
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主要突出一个“特”字,围绕特色首先要重点抓好质量和品牌。新疆的特色农产品“白”“绿”“红”三大产业具有明显的数量优势,当前的重点就是要将其转化为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新疆的棉花产业、红色产业、林果园艺产业等种植历史悠久,区域特色明显,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然而,新疆现有同类农产品品牌散乱,难以形成合力。如新疆的棉花目前就有“锦牌”“银力牌”“北疆牌”等多个品牌,不仅品牌经营分散,而且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误解;既不利于开拓更大的市场,又容易引起内部恶性竞争。因此,以特色产业为基础,整合区域现有同类农产品品牌,形成统一经营的合力,打造区域品牌,创造区域竞争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
1.3建立体系,完善管理
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分散性,给农产品品牌的开发、培育、管理和使用,以及在运作机制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分散的农民作为市场主体在直接面对市场时,很容易受自身眼前利益驱驶而出现不规范的市场竞争行为。农产品品种繁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农业品牌没有必要每种产品都要注册一个商标,品牌应该具有丰富的内涵,特别是要培出著名品牌,往往需要很好的文化底蕴,因此,一个好的地方品牌资源是有限的。实施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整合各种优势,保证品牌资源利益最大化。建设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优势、有效益的品牌,为确保农产品名牌的长盛不衰,必须建立和完善农业品牌管理体系,加强对品牌农产品的管理。
1.4政府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
政府要大力推动企业与农户联合运作机制的建立,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作为载体,一头牵着千家万户的生产,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同时要着力培育以产业服务为主体的专业协会,让协会去组织农业名牌战略实施。可先由市政府牵头,成立新疆主导农业的各类产业协会组织,由协会制定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质量等标准,对品牌实行有序管理。政府要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科技、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创造条件,从人才、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尽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格局,共同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2、企业“造血”
区域经济企业是区域品牌创建、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区域品牌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企业自身的产品、品牌形象是区域品牌发展的基础,因而应鼓励企业发挥自身“造血”功能,打造区域品牌。
2.1顺应绿色消费潮流,树立绿色品牌意识
新疆区域性的名、特、优农产品不少,但长期以来,没有注重对这些产品的品牌化建设,其产品缺乏品牌效应,不能被市场广泛认同,地域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更谈不上有好的收益。拥有政府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应该认识到实施品牌战略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创新农业发展观念,由传统的农产品运销观转变为营销观,增强品牌意识,充分认识到创立品牌是提升农产品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市场最大化、效益最优化的有力途径。新疆各区域有各自浓厚的民族文化,这是我们创建品牌的宝贵资源。企业可以结合地域特有的历史文化塑造区域特色绿色品牌形象。应把品牌建设作为企业占领市场、赢得消费者好感、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关键。在政府的宣传带动下,龙头企业要让农户在品牌化经营中切实受益,让农户体会到农产品品牌效应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使农户树立品牌意识,克服小农经营思想,在农产品生产中配合企业实施品牌建设战略。
2.2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规模经营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以获取长期竞争优势为目的,需要不断投人建设开发成本。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要求注重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聚集效应,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批量购买生产资料,集中进行品牌的广告宣传,获取国内外先进技术,统一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或现有农产品的质量改进,充分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降低单位农产品成本,取得市场长期竞争优势。
2.3利用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 地域所包含的文化历经长久积淀,甚至是历经社会变革的层层洗礼后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可以在产品的包装上强调原产地,在宣传方面将地域文化与产品品牌结合,使地域文化精神财富转移到品牌上,深化品牌内涵,强化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地域文化因素包括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故事传奇、民俗风情等。品牌的文化内涵不一定都要涉及所有因素,可以根据产品的类别,选择地域中文化底蕴较为厚重的因素进行品牌塑造。如新疆的楼兰古城、达坂城的姑娘、丝绸之路等,这些就是品牌文化底蕴塑造可利用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刘志林等.品牌运营理论与实战.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8 [2]古丽米热.阿不都秀库尔,努尔斯曼.新疆优秀农产品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J].新疆农业科技,2009,(4)
[3]张雅浚,河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的SWOT分析 [J].河南科技,2009(6).[4]王庆.福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培育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5]樊元,秦燕.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区域 品牌战略[J].开发研究,2011,(1).
[6]郦祝慧.加快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J]. 新疆农业科技,2008,(6). [7]方敏.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促进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8,(3). [8]瞿艳平等.区域品牌建设与农产品竞争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4).
[9]冯鑫明,夏曾玉.区域品牌建设的实证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9,(1).
[10]潘玉珍,黎军.新疆特色瓜果产业发展研究[J].新疆农村调查,2010,(10).[11]余晓明等.发展新疆优势特色农产品,增强农业竞争力[J].新疆农村调查,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