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方合医办“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
大方县合医办 “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在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办认真贯彻实施大方县委、县政府制定的 “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富民兴方”战略方针,全面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十一五期间的各项实施意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开拓进取,积极构建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体系,努力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现将我办在“十一五”期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取得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被政府列入“十一五”规划。2006年元月正式启动,经过四多年来的运行,试点运行平稳,资金专户管理,实行封闭运行,进行年度审计,管理逐步规范,农民得到实惠。参合率逐年攀升,受益面逐年扩大,基层筹资时间逐年减少,筹资成本有所下降,乡村覆盖率达100%。新农合已深深植根于广大农民心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增强了农民健康意识,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了政府、群众、医疗机构“三满意”的良好局面。新农合工作近三年获地区二等奖。
2006年,全县参合农民611919人,参合率72.7%。共筹集资
金2753.6万元,共补偿新农合基金697.8万元,有93279人次参合农民获得受益,资金使用率达34%。
2007年全县参合农民702773人,共筹集资金3513.9万元,参合率达87%;共补偿新农合基金2908万元,有40多万人次参合农民获得受益,资金使用率达86%。
2008年全县参合农民764091人,参合率93.13%。共筹集资金6876.82万元,共补偿新农合基金4289.29万元,有31多万人次参合农民获得受益,资金使用率达71%。
2009年全县参合农民714787人,参合率95.24%,共筹集资金1429.574万元。城镇居民参保人数为16342人,参保率达65.8%,共筹集资金231.12万元。全县共支付合作医疗补偿资金5616万元。有63.19万人次参合农民受益,其中门诊54.5万人次,住院8.69万人次。其中;门诊补偿1308.8万元,住院补偿4359.2万元,其中大额补偿达5000元以上的342人,达万元的196人。资金使用率为85.95%。资金使用率与2008年同期相比上升14个百分点。
2010年度有756423人参合,参合人数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加了41636人。参合率为96.75%。截止6月20日,全县共支付合作医疗补偿资金3126.22万元。有36.489万人次参合农民受益,其中门诊33.6328万人次,住院2.857万人次。其中;门诊补偿539.34万元,住院补偿2586.88万元,其中大额补偿达5000元以上的245人,达万元的127人。资金使用率为32.11%。资金使用率与2009年同期相比上升7个百分点。
共支付城镇居民医保金88.509万元,有515人次城镇居民受益,其中特殊病门诊补偿2人次,补偿金额0.338万元;住院人次513人次,补偿金额88.2529万元;资金使用率为29.75%。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十一五”期间,我县新农合工作的建立经历了试点、全面开展、稳步发展、全面提高四个阶段。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作为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一项“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并将新农合作为一把手工程,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保证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县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县委、政府在实施新农合过程中,十分注重研究和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做到组织机构、人员编制、方案实施、配套资金“四落实”,抓好“六个到位”即领导到位、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宣传到位、指导到位、监管到位。在新农合制度建立的同时,实行“五核查、七公开、十不准”,“三结合、三为主”,“三制五统一”,“四有”的管理机制,即五核查:一查病人是否人证相符、二查病情是否符合补偿规定、三查病历是否真实、四查处方用药是否符合要求、五查收费清单是否符合标准。七公开:基本药物目录公开、药品价格公开、服务项目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报销程序公开、报销结果公开、补偿比例公开。十不准:不准收购参合人员《合医证》制假报销、不准虚开住院天数报销、不准为冒名顶替的人员办理门诊及住院手续、不准将门诊病人作为住院病人报销、不准将不能报销的药品及检查项目变通报销、不准将未实施或未开展的诊疗项目制假报销、不准将物品变通为药品报销、不准将病人生活费列为住院费报销、不准将病人应交费用加入住院费报销、不准诱导病人进行医疗消费,要因病施治。该管理机制在2008年得到全区
推广。在监管上,县合管办坚持实行“三结合、三为主”制度(一是定期督导与经常督导相结合,以经常督导为主;二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以明查为主;三是督导后口头反馈与书面反馈整改意见相结合,以书面反馈为主)。三制即:资格准入制、聘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五统一即:统一票据、统一采购药品、统一财务、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补偿标准。深化了乡镇合管办管理体制,严格管办分离。四有即看病有登记、开药有处方、收费有票据,转诊有记录。
第二、总结运行经验,科学调整方案。2005年底我县制定出台了《大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大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大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等工作制度,先后出台各项新农合政策规定23个。2006年初,设定报销补偿比例为: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药费用补偿,设起付线为50元,补偿比例为60%;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药费用补偿,设起付线为200元,补偿比例为45%;省、地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药费用补偿,设起付线为300元,补偿比例为35%;外出打工人员因急病在县外医疗机构住院设起付线300元,补偿比例为20%;补偿封顶线为6000元。为了合理使用新农合资金,使参合农民最大限度受益,于 2006年11月7日重新调整了报销比例,实行新的住院补偿标准:县内住院报销不设起付线,县外住院报销起付线为200元,在乡镇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70%,县级医院住院补偿55%,县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45%,在省外医院住院报销35%,独生子女户、二女户、五保户、在职和正常离任的村干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凭相关有效证件在同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提高10%报销。封顶线10000元。
随着筹资标准的提高,2008年县人民政府又完善了《大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对报销范围、报销比例、封顶线作了部分修改。将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调整为80%,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调整为60%,省地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调整为50%,起付线为200元。外出务工参合患者在非指定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调整为40%。起付线为30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1万元调整为3万元,大病补偿年度不超过6万元,以当年内实际获得补偿金额累计计算。
从2009年起,我县实行“门诊统筹+住院统筹”模式,门诊报销比例为50%,门诊看病每人每年封顶线为150元,同时将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调整为60%;省地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调整为50%,设起付线为200元;外出务工参合患者在非指定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调整为40%,设起付线为300元。通过科学测算,从2010年1月1日起,对住院报销比例进行调整,在县内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为80%;在县内县级定点医院和民营定点医院住院,报销比例为70%;县外民营定点医院住院,报销比例为60%;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均不设起付线。在省地级指定医院住院,报销比例为60%,设起付线为200元;在县外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为60%,起付为30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为6万元。2009年县人民政府制订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实施细则(暂行)》,县合管办先后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对城镇居民实行首诊负责制及转诊审批制,严格了资金的使用及监管。在政府举办的独立开展工作的社区服务站就诊的城镇居民,每人每次设起付线50元,报销比例为70%;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一级医院),每人每次设起付线100元,报销
比例为60%;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二级医院),每人每次设起付线200元,报销比例为55%;地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三级医院),每人每次设起付线400元,报销比例为50%;省级及省外县级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三级乙等及以上医院)就诊的,每人每次设起付线500元,报销比例为45%。2009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排全区第二。
第三、强化宣传力度,建立公示制度。“十一五”期间,我县新农合工作始终紧紧扭住宣传培训工作不放松,继续利用各种会议、新闻、报道等方式,形式多样的宣传合作医疗,特别是在各乡镇政府、行政村和定点医疗机构建立公示制度。通过简报、广播、电视、黑板报、专栏、现场咨询、进村入户和学校小手牵大手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大部分农民进一步认识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重要性,表示要积极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县合管办组织人员,定时不定时经常性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正。同时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了解农民群众的需求和对我县新农合工作的看法。另一方面督促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对参合农民受益情况进行公示,重点将报销情况公示到村,乡村设立了新农合专门公示栏,让农民高高兴兴参合,明明白白就医。
第四、强化医疗服务,方便农民就医。严把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关,实施定点医疗机构直接报销制度,规范了各定点医疗机构诊疗行为,改进服务流程,简化就医环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严格财务管理,加强医院物价和收费管理,努力降低运行成本,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加强
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教育,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提倡医务人员做到“四心、四性、四样”。四心即:诊疗工作要细心,照顾病人要热心,解释工作要耐心,接受意见要虚心;四性即:礼貌性,解释性,安慰性,保护性;四样即:白天和晚上一个样,生人和熟人一个样,工作忙时与闲时一个样,干部职工和群众一个样。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就近、便利、高效的医疗服务,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参合农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第五、加强督导检查,确保群众受益。为保证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确保定点医疗机构为参合农民提供质优、价廉、高效、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限制医药费过快增长,防范过度医疗行为发生,认真落实总结提炼在全区推广的“五核查”、“七公开”、“十不准”以及“三结合、三为主”等措施。在监管上始终坚持“三结合,三为主”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发现问题责令整改纠正,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做到检查一家,整改一家、规范一家、见效一家。四年多来,共进村入户走访调查参合住院报销农民1000余人,现场制作调查笔录1000余份,对定点医疗机构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意见通知书200余份,共核查各级定点医疗机构200余家,核扣违规资金40.25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难、监管难
新农合试点工作启动时,我县行实“家庭账户+住院统筹”模式,参合率逐年上升。根据省、地的统一要求,2009年我县的新农合实行“门诊统筹+住院统筹”模式以后,提高了筹资标准,部分农民缺乏互助共济意识,一时难以接受“门诊统筹”模式,2010
年度农民参合积极性受到影响。
实行“门诊统筹+住院统筹”模式,不同程度存在分解收费等现象,门诊统筹费用控制指标及程序较家庭账户复杂,监管工作任务繁重。
县合管办作为全县新农合业务的具体经办单位,集“征缴、经办、监管、服务”多项职能于一体,经办业务量大,缺乏法律法规保障,很难做到审核与监管统筹兼顾。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于2009年1月1日启动,与新农合相比,居民医保筹资标准高,筹资对象标准不一致,医疗费用补偿仅限于大病住院统筹和特殊门诊,受益程度低,参保对象有抵触情绪,筹资难度较新农合大。
由于县域内城镇居民人口较少,与新农合相比参保积极性不高,参保人数少,基金基数小,抗风险能力特别弱,资金合理调配难度大。
3、缺乏法律保障依据。
四、下步工作建议及打算
(一)加强宣传正确引导。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传新农合(居民医保)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农民(居民)了解发生在周围的因病致贫后参加新农合(居民医保)优越性的典型事例,使新农合(居民医保)制度深入人心,强化风险共担意识,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合参保。
(二)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控制评价体系,规范医疗机构行为,保障服务质量。
(三)要加强药品进销存的管理,有效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四)强化县乡新农合经办机构的监管职能,完善监管措施,对“两保”进行全方位监管,确保基金运行安全。
(五)新农合工作重心下移
一是实现“办农合”向“管农合”的体制转变。县新农合经办机构从繁杂的补偿结报业务中解脱出来,实现经办农合向监管农合的职能转变,成立专职的新农合监管督查队,负责监督管理全县新农合基金运作情况和各定点医疗机构对参合病人的医疗行为,严肃查处定点医疗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杜绝各种弄虚作假现象,加强新农合基金使用过程管理,确保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是实现县级审核向乡镇审核的模式转变。将新农合的业务审核工作重心下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乡镇合管办承担辖区内的一级综合定点医院和参合农民县外住院医疗费用的审核,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实现参合患者医疗费用报销补偿手续就地办理,使广大农民群众感受到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提高认识,变“要我参合”为“我要参合”。
大方县合医办 二○一○年八月一日
第二篇:合医办年终工作总结(xiexiebang推荐)
正合管办发[2011]03号
正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
二O一一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合管办在深入开展以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为主要内容的四方面六项工作中,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化一新”发展战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及市、县卫生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按照市卫生局“优质服务年”活动安排部署,我办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新农合相关政策,努力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加强基金监督管理,不断推进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向科学规范、安全有效、健康持续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1年基金运行情况
㈠参合情况:2011年全县应参合人数540274人,实际参合人数526986人,参合率达97.54%(2007年为76.2%、2008年为91.3%、2009年为93%、2010年为94.4%)。
㈡基金筹集情况:2011年全年基金应收入12120.678万元(其中各级财政应配套资金10539.72万元、自筹资金1580.958万元)。到位资金12497.218万元,其中(市级配套458.48万元、中央配套6911万元、省级配套3004万元、县级配套542.78万元、自筹资金1580.958万元,基金到位率100%)。
㈢补偿受益情况:截止2011年12月19日,共计补偿2231275人次,补偿8649.87万元,参合人人均受益164.13元。其中(住院436163人次,补偿5325.60万元;慢性病 795人次,补偿59.81万元,门诊家庭账户296710人次,补偿1082.45万元,门诊统筹1495713人次,补偿1716.03万元,住院分娩1389人次,补偿102.98万元,支付2010年大病二次补偿505人次,补偿363万元)。
二、基本做法及成效
㈠强力推进门诊统筹“一卡通”和2012年基金筹资工作。一是全力抓好门诊统筹“一卡通”启动工作。新农合门诊统筹“一卡通”工作是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信息化水平,对基金进行统筹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新农合政策在新时期医疗制度改革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我县于2010年11月开始谋划该项工作,分别于2011年3月20日、4月7日先后两次召开全县新农合工作安排及“一卡通”试运行工作会,全面启动新农合门诊统筹“一卡通”试运行工作。并以强化经办人员培训、注重工作调度为重点,努力将门诊统筹“一卡通”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于4月9日至4月20日为期11天对乡镇合医办经办人员、乡村医生进行了业务操作技能培训,于5月6日、6月13日召开 了“一卡通”试运行调度会及日常业务培训会。目前,全县295个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统筹“一卡通”工作正有序展开,参合农户131476户,已制发卡133732张,还有220张卡正在制作中。门
诊统筹“一卡通”工作的正常运行,标志着我县新农合工作已进入信息化管理阶段,较好地规范了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二是全力抓好2012年基金筹资工作。2012年筹资工作由原来的集中筹资转换为常年筹资,由于2012年筹资标准有所提高,群众自筹金额大,这给基金的收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确保达到参合率,我办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月调度。同时以政策宣传为突破口,加大宣传攻势,增强群众政策知晓率,期间共计发放宣传资料11万余份,制作永久性宣传标语80余幅,组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700余次。截止2011年12月19日我县筹资额已达25253600元,参合率93.48。
㈡调整补偿政策,合理使用基金,提高基金支付率。一是调整补偿政策,合理使用基金。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新农合基金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率,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县工作实际,我办向县合管委提交了《调整补偿政策的建议》并得到县合管委的一致认可,于2011年5月1日正式施行。并将门诊CT、核磁共振、电子胃镜等纳入门诊补偿范围,做到有病早治,并将补偿封顶线每人每年8万元上调至10万元,切实做到了“大病大补、小病小补、无病不补”的补偿机制,解决了参合人员“生得起病、看得起病”,减轻患者家庭负担,达到新农合互助共济的保障原则。二是努力探索支付方式改革新机制。2011年我县累计实施单病种定额补偿和限额补偿47个病种,并进一步加大探索力度,将部分内科病种列入单病种限额补偿范畴。同时按照县政府要求,将结核病、狂犬疫苗、住院分娩等相关费用纳入新农合按一定比例审核报销。
㈢多点把关,强化监督,确保新农合制度规范平稳运行。一是严把审核关口,做到监督关口前移、监管下沉。我办实行“监督关口前移、监管下沉”的基金运行有效监管机制,经常派出稽查人员下乡督
查,利用节假日深入医院病房随机检查。通过“现场查看,病房访视,电话、入户回访”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监控,纠正基层医院新农合管理和运行中的不规范行为,有效遏制了个别医院挂床住院、小病大治等违规问题。截止12月底共回访住院患者上千例,深入医院督查50余次,清退不规范病历百余份,提出建议意见15条,极大地促进了定点医疗机构自律意识,规范了合疗运行,保护了患者利益。同时对乡镇合管办审核支付的补偿,实行基金申报、复核审批,再拨付基金的管理流程机制,确保基金安全有效使用。二是管用分离,确保基金使用安全有效。基金使用的安全有效始终是我办的第一要务,在工作中,我办严格执行省、市、县有关基金管理规定,严格实行合医基金专户储存、收支分离,管用分离的封闭式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维护制度权威性,确保基金安全。对参合患者补偿费用全部实行三级公示制度,充分接受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虚心听取广大群众意见、建议,认真耐心解释,并以书面形式反馈,使参合群众真正明白、清楚补偿情况,明白资金使用情况,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农民就医治病上,使有限的新农合基金发挥最大效用。
㈣健全制度,抓好督查,探索新农合工作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年初我办出台了《正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人员医药费用抽查制度》(正合管办通[2011]03号)、《正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管理办法》、《县、乡、村定点医疗机构协议书》等文件,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协议管理,做到有章可循、依制管理、违者必究要求定点医院实行优惠服务承诺制、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费用清单制,进一步完善了长效监管机制,为抓好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强化督促检查,规范医疗机构行为。按照市、县年初工作安排,结合市驻卫监[2011]2号文件、正医改办发[2011]04号文件精神,于2011年6月27日至7月10日由县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全县19个乡镇及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了新农合半年运行情况督促检查,对
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治疗、不合理收费等问题下达整改意见书并限期整改,同时追踪整改落实情况。并针对市、县在新农合督查中存在的问题,县合管委、医改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召开全县新农合工作会,通报存在的问题,要求各乡镇、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认真抓好落实,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㈤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新农合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2011年,县合管办将合医工作信息报送纳入乡镇工作年终考核、干部绩效考核内容,到目前为止,县合管办已在《贵州日报》、《农民日报》、《遵义日报》刊物上发表文章4篇,《正安报》发表文章5篇。发放宣传年画10万余份,门诊统筹“一卡通”宣传单12万余份,发放补偿政策宣传资料8万余份,要求乡镇合医办每月1期新农合简报,县合医办上报市合医办工作信息10期,有力地宣传了我县新农合工作,新农合工作知晓率低的被动局面彻底扭转并取得成效。
㈥转变作风,强化意识,切实加强新农合队伍建设。以县委“三个建设年”和市卫生局“优质服务年”活动为契机,突出抓好新农合队伍行风建设。按照活动具体要求,县合管办与乡镇合医办签订了《2011年正安县合作医疗管理单位纠风工作目标责任书》、《2011年县、乡合医办负责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书》等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新农合干部的队伍的责任意识,为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并制定出台了《正安县2011年新农合工作安排意见》(正合管办发[2011]01号)、《新农合内部控制制度》下发到各经办人员手中。单位干部职工实行岗位工作责任追究制,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齐心协力、献计献策,创造性地开展好新农合工作。
㈦稳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安全等各项工作。我办在做好业务工作同时,始终坚持“两手抓”,做到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安全、“四帮四促”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双抓双促进。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狠抓单位职工的思想教育、党风廉政教
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大家认真履行承诺,时时处处从群众利益出发,参与全县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活动,结合科普教育宣传新农合政策,教育群众积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按照上级组织安排,我办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四帮四促”等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逐人夯实责任,逐项抓好落实,为创建文明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宣传的死角死面尚未突破,我县常年有17万农民在外打工,新农合政策宣传乃至筹资工作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二是乡村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与广大农民的医疗需求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三是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仍有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存在,特别是村级门诊统筹服务点偏多,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四是县经办机构办公场所狭小,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五是经办人员综合能力亟待提高,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六是县财政预算的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七是从家庭账户到门诊统筹政策的有机转变,参合人员在政策上理解还不够。
四、下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合政策的知晓率。用新农合政策引导参合农民合理就医,逐步达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良好就医格局。
2、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工作的舆论宣传。特别是在注重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宣传,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增强互助共济意识,积极探索合作医疗筹资新机制,提高工作成效,进一步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参合率力争稳定在95%以上。
3、进一步规范门诊统筹补偿,不断扩大村级门诊统筹试点。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强化业务培训和监管人员职责,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和补偿行为的监督管理,确保门诊统筹工作健康运行。
4、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院的监管。严格把好病历审核关,采取“随
时网上监管、不定期不定时监督检查、病房访视、电话回访、入户调查回访”等多种形式进行多点把关,全方位监控,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不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切实降低次均住院费用,提高单病种比率,减轻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负担。
5、进一步提升新农合经办队伍业务能力。重点落实专业人员少,编制少,工作经费紧,办公环境条件差的问题。加强经办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管理、经办能力,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合医管理经办队伍,为新农合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6、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工作。强化门诊统筹的监督与指导,切实加强对补偿工作的督查与定点医疗机构的动态管理,严格做到专款专用,保证基金安全、规范运行。进一步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制度,规范其服务行为,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加大对套取合医基金的处罚力度。
7、建立健全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收费和服务行为监管机制,扩大新农合的影响力和受益面。新农合住院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5%左右。全面提高救助水平。适时调研新农合运行情况,全面确定新农合的支付比例。
8、加快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网上审核报销、监管和信息传输,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信息系统维护,保证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正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
二O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第三篇:合医办2010年工作总结
花梨乡合医办2010年工作
总 结
2010年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起步之年,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是其实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的重要体现,使广大农民得到基本医疗用药得到了保障。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着眼用于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保障农民身体健康,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一年来,合作医疗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围绕目标任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基本情况
我乡共辖7个行政村,176个村民组,有28个村卫生室,21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指定就医点,2010年全乡农业人口24326人,共有23599人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01%,全面完成了县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健全机构
我乡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日常工作。同时,实行副科级领导干部包村、一般干部职工包组的工作制度,乡政府还与各村签订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标管理责任书,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1
(二)加大宣传,做好服务,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1、2011合医入保费的收费标准为30元/人,为了确保参合率不低于97%的任务,乡政府专门召开了乡、村、组干部会议,对2011的合医工作作了安排,联系村领导、乡政府职工包村、村干部包组进行合医的收费工作。要求政府职工到各村、组召开群众大会,充分利用宣传资料进行宣传,宣传资料发放到村、组、户,各村还制作了大幅宣传标语进行广泛宣传,使群众对合作医疗工作的知晓率达到了100%。合医办作好资金的汇总和参保人员信息的准确录入工作。
2、认真开展“特殊病、慢性病”的宣传工作、资料收集整理、审核,其实减轻农民的就医负担,2010年 “特殊病、慢性病”病42人次,办理“特殊病、慢性病”补偿8117.57余元。
3、搞好惠民医疗工作;认真做好惠民医疗卡的审核发证工作,2010年共为全乡低保、五保等人员办理惠民医疗卡760人次,其实减轻了农村低保、五保等困难群众的就医负担。
4、开展合医督查工作,确保合医基金的安全。2010年开展合医督查15次,联合上级合医机构开展督查4次,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确保了2010年合医基金的安全运行。
5、实施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4月29日,乡合医办联合乡卫生院对辖区内21个点村生室、1个卫生院进行了药品库存盘点,摸清了全乡的药品库存。确保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6、加强财务管理,做好档案规范工作。每月按时做好财务资料
报送、资金划拨、补偿、兑付工作。按时报送各月的补偿报表、基本药品补偿报表,并及时划拨兑付给各村卫生室和卫生院,做到帐目清楚,帐实吻合。报销票据管理有序,规范。
7,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一是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工作,确保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二是做好参合农民住院就医的公示工作,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要求各顶点医疗机构做好现场补偿报销工作,并设立公示栏,对药价、收费情况、报销情况等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做好基金的监管及基金运行的及时更新工作。
(三)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合医资金正常运行
设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并纳入财政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专款专用;并要求乡卫生院、村卫生室,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设立公示栏,对药价、收费情况、报销情况等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健全监督审计制度并积极开展工作,严防挤占、挪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等各种违纪行为的发生。
(四)参合农民发生的医药费及补偿报销情况
截止11月11日,全乡累计(门诊和住院)就诊人次75431人次,发生医药费4858944.84元,累计补偿2205259.09元。门诊封顶119人次;其中特殊病、慢性病补偿9人次,8117.57元,大病二次补偿29人次,121082.8元。
门诊累计就诊人次74424人次,发生医药费2058103.84元,累计补偿997060.22元。门诊封顶119人。其中:定点村卫生室就诊
人次50373人次,发生医药费704854.7元,累计补偿425355.37元;乡镇卫生院就诊37576人次,发生医药费579774.65元,补偿290334.93元 ;县级医疗机构就诊3584人次发生医药费551952.67元,补偿194969.24元;县以上医疗机构就诊人次717人,发生医药费339367.24元,补偿86400.68元;门诊封顶119人次。
住院累计就诊人次1007人,发生医药费2800840.99元,累计补偿1200081.3元。其中,乡镇卫生院就诊人次253人,发生医药费315636.47元,补偿185696.91元;县级医疗机构就诊人次570人,发生医药费1338670.95元,补偿558955.16元;县以上医疗机构就诊人次179人,发生医药费1134523.9元,补偿330058.31,特殊病补偿9人次,发生医药费19783.70元,补偿8117.57元,大病二次报销29人次,121082.8元。
三、存在的问题
1、定点村卫生室分布广,合医办在督查工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导致监管不到位。
2、合医办无专业人员审核处方,给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合作医疗专用网络运行不太好,处方录入不及时。
4、2011年合医收费标准提为30元/人,完成97%以上的参合率任务艰巨;
四、下步工作打算
1、深入各村了解合作医疗开展情况,对农民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为下年的合作医疗工作打下基础。
2、认真开展好定点村卫生室的督查工作,确保农民的根本利益。
3、做好 “特殊病、慢性病”的宣传工作、资料收集整理、审核,其实减轻农民的就医负担。
4、做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工作,按时对各卫生医疗机构进行督查、检查、指导。对各卫生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做好统计报送及补偿工作;
5、进一步做好惠民医疗的审核及办证工作,确保农村低保、五保等困难群众得到真正的就医实惠。
6、认真做好2011入保费(30元/人)的宣传及收费工作,及时准确的做好2011年的参合农民的信息录入工作,确保2011年的农民入保工作如期完成。
花梨乡合医办
2010年11月12日
第四篇:乡镇合医办工作职责
乡镇合医办工作职责
望城县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职责
1、负责宣传、发动、组织辖区内农民参加合作医疗;
2、做好参合农民的登记、建立参合农户的家庭台帐,及时完成参合农民资料的计算机录入工作;
3、按照规定收缴参合农民的个人缴费和接受社会各界的扶持资助金;
4、建立健全参合农民合作医疗档案,发放《合作医疗证》,妥善保管参合农民的原始资料;
5、组织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的补偿审批兑付;
6、负责对意外伤害责任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7、定期汇总参合农民补偿费用资料,及时与县合管办进行机构间的结算手续;
8、每月5日报告、公示本乡镇合作医疗基金的收支情况;
9、协调处理本乡镇合作医疗的日常事务,落实县、乡镇合管委交办的任务;
10、指导和监督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合作医疗的运行管理,乡镇合医办工作职责,工作总结《乡镇合医办工作职责》。
望城县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主任职责
1、主持本乡镇合管办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审批参合农民住院费用的补偿;
3、负责每月乡镇合管办医疗费用补偿汇总资料的签发;
4、负责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和签署意见;
5、负责落实县合管办、乡镇党委、政府交办的相关任务;
6、及时汇报本乡镇合作医疗的运行情况,并提出合理建议和要求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史志办十一五工作总结
回顾“十一五”工作,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党史研究室和州政府研究室的积极指导下,通过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十一五”工作总结如下:
一、“十一五”工作情况
1、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
起,我办注重干部职工的学习,每周星期五下午为学习日,主要组
织学xxx省、州和县级文件、材料,学习时事政治及党风廉政刊物,积极各种教育活动,在抓政治学习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教育。一是利用工作业余时间加紧业务知识自学;二是认真组织学习《地方志工作条例》;三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十七报告,认真领会精神实质,全面开展了“三力”教育活动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四是全面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学习活动,培养了干部职工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牢固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思想,进一步增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了创新、竞争、纪律意识,树立了爱岗敬岗的思想,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2、切实做好《年鉴》(—)出版发行工作
根据县人民政府和上级部门的要求,8月完成《年鉴》(—)送审稿,提交编委会和云南美术出版社进行审稿。11月底完成审核工作,交印务公司印刷。同年12月20日完成公开出版发行工作。
3、完成《县志》(1978—)编纂工作
《县志》(1978—)的编纂始于“十一五”规划之初。9月,迪庆州人民政府召开第三次地方志编纂工作会议,部署了迪庆州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任务。3月,县人民政府根据省、州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目标要求,成立了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时召开了编纂委员会,安排我县二轮县志编纂工作,明确了主编、副主编、编辑人员,要求迅即开展修志工作,本县修志至此正式开始。续志整个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4月至底,工作重点是宣传动员,组织培训队伍,搜集资料,指导编写专业志,明确本县编纂篇目;第二阶段,从初开始进行县志总纂,至8月基本完成;第三阶段,自9月印制出评审稿后,经县、州级审查验收,再次对送审稿进行加工修改,于11月初定稿,11月30日,县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批准公开出版发行《县志(1978—)》,提送印刷出版。
4、深入基层,做好扶贫攻坚工作
,我办抽调一名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到巨水村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在此期间,协助完成巨水村和升平镇的换届选举工作。与镇领导和村干部一道,走村串户了解情况,撰写村情民意调查报告,积极向州、县两级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到10多万元的资金和物资。5月,县全面启动第二批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根据县委、政府要求,为按时顺利乡镇林改工作,我办再次派驻一名副主任到扶贫挂钩点巨水村帮助指导林改工作。经过近3个多月的努力,工作组基本完成林地界定和发证工作,为扶贫点的农民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工作。
5、抓好党风廉政工作,推进执政能力建设
为全面贯彻落实与县委、县政府签订的《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量化考核责任书》,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我办制定了《县史志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并将责任签订到每一名干部职工头上,把党风廉政建设列入部门重要仪事日程。组织召开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题学习会议,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建立健全部门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有效增强了党员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全面落实。以来党风廉政考核都评定为合格。
6、认真做好单位机构合并重组工作
7月5日,根据县人民政府的要求,组建成立县人民政府研究室,与县志办合署办公,机构由副科级升格为正科级,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工作机制。7月29日,根据县委要求,县委党史征集研究室和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合并成立县史志办公室,为县人民政府直属正科级参公管理单位。为认真做好合并工作,我办与党史研究室共同做好档案归类移交工作,重新进行单位职能分配,调整工作岗位,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机构合并重组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单位工作更加平稳高效运转。
7、积极开展调研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我办在人员较紧的情况下,努力开展政府研究室工作,深入调研,分析和结合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新时期工作目标,撰写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课题研究报告,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县委、政府要求,我办于11月至12月对全县支柱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作了广泛地调研工作,完成了《浅析县支柱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调研报告。11月完成了《县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调研报告,为新形势下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科教兴县”战略,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构建与经济
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8月,完成了《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调研报告,研究民生问题,看病难等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建议。1月起,我办全面参与“十二五”规划前期调研工作,完成了《县区域经济合作现状与设想》课题研究和调研报告。
8、抓好常规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
十一五”期间,我办认真抓好各项日常工作。一是根据《云南年鉴》、《云南小康年鉴》、《迪庆年鉴》编辑部的要求,积极组织编辑人员撰写《县概况》稿件,每年3份,五年共计15份;二是完成了县委交办的《辉煌56年》的撰稿任务;三认真做好上级领导接待汇报工作;四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建设,随时更新内容,加强阳光政府建设工作,设立96128专线服务电话;五积极参加县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考核的修订,协同政府办进行全县六乡两镇、县级各部门及省驻县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形成考核情况和奖惩建议汇报材料上报县政府,供其参考决策;六是开展好机关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意见和总结考核评议等工作;七是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全面维护维稳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八是严格财经制度,保障财务安全,按期上报经费报表,下解经费,保障了史志办后勤工作;九是认真做好档案、地情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及时提供县情服务;十是认真完成县委、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二、度工作情况
度,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党史研究室和州人民政府研究室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度各项工作,被省志办评为“全省十佳集体”。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1、加强学习,促进理论武装工作深入推进
度,我办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作为理论武装的中心任务深入推进,全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是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二是认真组织召开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专题学习会议;三是组织召开创先争优活动启动大会,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并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出全面的安排部署,力争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四是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气;五是认真组织学习县委“四项制度”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建设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2、主动作为,扎实推进修志事业的健康发展
按照《县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规划》要求,以提炼文字、压缩篇幅为抓手和突破口,提升志书质量”的主题,完成《县志》(1978—)州级评审工作、总体修改完善和提送出版工作。
3、结合实际,全面做好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
根据云南省委和州委党史研究室关于开展革命遗址普查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认真制定方案,从5月起组织力量开展普查工作。完成扎古武装斗争、县烈士陵园、海正涛故居和海正涛烈士墓等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地方武装斗争、党史人物活动、和平解放三个党史事件为主的遗址点4处,涉及范围三个乡镇。通过普查,全面了解各地丰富的党史资料,掌握各地革命遗址的基本情况,为科学制定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4、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省、州年鉴撰稿任务
积极为《云南年鉴》、《云南小康年鉴》、《迪庆年鉴》编辑部提供信息资料,于7月初组织完成 《云南年鉴》(2011)、《云南小康年鉴》(2011)撰稿任务,8月初组织完成 《迪庆年鉴》(2011)撰稿任务。
5、抓好党风廉政工作,推进执政能力建设
我办党风廉政建设主要从改进作风着手,以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全体干部职工,贯彻落实《四项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遵循《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迪庆州领导干部十不准》等规章,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勤政廉洁,遵守财经制度,强化财经管理,以朴实风范带动机关作风建设。
6、做好日常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度,我办认真抓好各项日常工作。一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建设,随时更新内容,加强阳光政府建设工作;二是积极参加县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三是开展好机关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意见和总结考核评议工作;四是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状》;五是严格财经制度,保障财务安全;六是认真完成县委、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7、存在的不足
度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因经费有限等原因,对国家、省级党史、地方志研讨会参加机会极少;二是对基层调研、搜集资料工作力度不足;三是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加强编辑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四是由于本办人少事多,对史志编纂和开展研究室课题缺乏人力资源,力不从心,未能发挥好一切职能作用。
(二)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我办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党史研究室和州政府研究室的精心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任务,扎实工作,切实增强史志办和政府研究室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
2、全面完成《县志》(1978—)出版发行工作。
3、全面启动《年鉴》(—)编纂出版工作。
4、完成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咨询调研工作。
5、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管理,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促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6、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强化领导,健全应急预案,增强责任意识,全面推进“平安”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7、进一步抓好日常工作,完成县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总之,我办度工作任务全面完成,进展顺利,成效明显。2011年,我办将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踏踏实实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