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深入做好渔业科技救灾工作的通知(农办渔[2008]6号)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农办渔[2008]6号 【发布日期】2008-02-15 【生效日期】2008-02-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深入做好渔业科技救灾工作的通知
(农办渔[200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主管厅(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今年南方地区发生的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重大损失,渔业生产也遭受了严重影响。在重大灾害面前,广大水产科研、推广人员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深入灾区,采取各种措施,及时开展科技服务,为渔业防灾减灾做出了应有贡献。当前正是灾后恢复生产的关键时期,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科研推广机构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大局意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我部的总体安排,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基层、进村入户,扎实做好渔业科技救灾工作,帮助广大群众尽快恢复渔业生产,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力争今年渔业生产有个好收成,农渔民收入不受大的影响。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把握当前灾后重建的严峻形势
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水产养殖受灾面积1455万亩,损失水产品87万吨,直接经济损失68亿元。其中损失较重的主要是苗种、亲本和一些温热带养殖品种,部分地区温室大棚垮塌,育苗等基础设施损毁。由于此次受灾严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等地是我国水产养殖主产区,也是苗种繁育、亲鱼和鱼种越冬的主要区域,因此,对上述地区乃至全国的养殖生产都将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大量亲本和鱼种的死亡将直接影响全年早繁、供种以及罗非鱼等大规格商品鱼的供给。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既有恢复生产所需资金及劳动力不足、良种繁育体系严重受损、苗种供应难度大的问题,也有发生水生动物疫病的潜在风险,广大渔民群众对灾后恢复生产、减少损失的科技需求十分迫切。这些情况表明,灾后渔业生产任务十分繁重,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予以高度重视。
二、切实组织好渔业科技救灾工作
近日,我部已组织专家制定了渔业灾后重建相关的技术指导要点(见附件1、2)。各地区、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提高渔业科技救灾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要区别不同品种及其养殖方式,不同区域的不同灾情和潜在的疫情风险,尽快调研分析需要重点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提出具体的指导措施,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动员和组织科研、推广人员,深入基层特别是边远受灾地区,指导养殖户灾后恢复生产。
一是要尽快组织专家组和技术小分队进村入户,通过培训、示范、咨询,发放实用技术资料等措施,现场直接解决各类技术问题;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手段,以科技入户、科技直通车、农技
110、农民信箱、手机信息和“明白纸”等形式传授技术要领;三是充分利用各级水产良种场、苗种场做好恢复生产亲本调配、苗种生产供应等相关服务工作;四是各级推广机构要认真做好灾区水产养殖疫病测报工作,指导科学防病、依法用药,要特别加强对水霉病和小瓜虫病等灾后主要病害防治技术指导,杜绝使用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五是各级渔业科技入户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员要及时调整工作计划,明确春季行动的服务重点,采取分片、分户包干等方式,到各联系点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做好渔业科技推广工作
为贯彻落实好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要千方百计保渔业生产和供应”的指示精神,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科研推广机构要立足当前灾后重建这一紧迫任务,深入细致做好渔业科技救灾和科技服务工作;同时要着眼长远,针对此次灾害所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围绕“两确保、两促进”目标,按照全国一盘棋思想,统筹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全国水产科技协作网络和推广体系的作用,相互支持配合,全力做好今后渔业科技推广工作。要加快推进国家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尽快启动对虾、罗非鱼等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着力做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行业科研专项以及“948”引进计划等渔业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重点攻克渔业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和制约瓶颈。要结合科技救灾,大力推进渔业科技入户工作。通过实施水产高效健康养殖科技示范活动,引导和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切实解决渔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渔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保持市场稳定。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的通知农办机[2012]41号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的通知
农办机[2012]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机(农业、农牧)局(厅、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当前,“三秋”生产即将全面展开。大力推进秋收、秋种、秋整地机械化作业,对于实现全年农业生产目标,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农业部的决策部署,高质量、高效率地组织好今年“三秋”机械化生产,全力夺取全年粮食丰产丰收,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明确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今年“三秋”农机化生产工作的目标是:紧紧围绕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主产区的机械化生产,以狠抓水稻、玉米机收,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小麦、油菜机播以及农机深松整地为重点,推进作业机具稳步增长、作业水平不断提高、作业市场稳定有序。力争全国投入“三秋”生产的各类农业机械达到2900万台(套)以上;玉米机收水平提高5个百分点,超过38%;水稻机收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超过71%;小麦机播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超过87%;大力推广农机深松整地技术,油菜、马铃薯、花生等作物的机械化取得明显进展,进一步提升秋收和秋冬种生产机械化水平。各地要把“三秋”机械化生产作为当前农机化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狠抓措施到位,强化责任落实。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三秋”机械化生产的目标任务,努力提高农机具完好率、出勤率和作业效率,保障秋冬季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农机化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基础作用、在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的关键作用、在主要农时粮食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和粮食生产抗灾夺丰收的保障作用。
二、落实政策,迅速开展各项准备
各地要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关地区要积极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规范操作,强化监管,加快补贴资金实施进度,做好新机具的供货、安装、调试等工作,促使新购机具尽快在“三秋”中投入使用。要在“三秋”大忙之前,组织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加强购机 补贴、作业补贴等农机化扶持政策宣传和咨询,开展机具维修、操作技能、质量标准、安全生产等知识培训,指导农机手维修保养机具,保证机具以良好的状态投入作业。要协调农机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做好配件供应和售后服务,履行农机产品“三包”服务承诺。要针对今年灾害特点,做好农机抗灾救灾的组织发动,立足抗灾夺丰收。
三、积极引导,扎实推进跨区作业
要继续组织好水稻、玉米跨区机收,推动秋季农机跨区作业由机收向机播、深松整地等领域拓展。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以及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作用,及时为机手和农户提供机具供求、作业价格、作业进度等信息服务。“三秋”生产期间,各地要加强对作业进度的统计汇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机具供求状况,强化宏观引导和调控,合理规划作业区域,科学调配作业任务和机具,推动机具合理流动和高效作业,努力做到秋粮成熟一亩、收获一亩,土地腾茬一块、播种一块,确保秋粮颗粒归仓,越冬作物种在适播期。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订单作业、承包服务、“一条龙服务”、“套餐服务”,严格执行农机作业标准,保证作业质量。
四、注重实效,大力推广先进技术
各地要深入开展“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积极推进农机与农艺、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大力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化肥深施、机械深松、免耕播种、镇压保墒、秸秆还田、节水灌溉、高效施药等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不断提高“三秋”机械化生产的科技水平。北方冬麦区要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玉米秸秆还田、小麦精量播种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小麦机播水平。南方稻区要在抓好机械化抢收的同时,继续示范推广油菜、马铃薯机械化播种和移栽技术,努力提升越冬农作物机械化种植水平。东北、华北、黄淮等适宜地区要积极争取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组织实施秋季深松作业,为明年农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示范推广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装备技术和机具,不断拓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和作业服务领域。
五、依法监理,努力保障安全生产
各地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创建“平安农机”与“三秋”生产紧密结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排查事故隐患,强化宣传教查,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要与安全监督、公安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违规发放牌证的治理力度,严格查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和违章载人等违法行为,努力提高农业机械的“上牌率、检验率和持证率”,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做好农机事故的预防、处理和统计、上报工作,为“三秋”机械化生产创造安全和谐的环境。
六、广泛宣传,不断营造良好氛围
各地要认真执行《农业机械化生产信息报送制度》和考核办法,安排专人值班,每周分别在周一、周四下午通过农机化生产信息网上的直报系统,及时做好“三秋”机械化生产进度统计和信息报送工作,准确反映各地工作进度和成效。“三秋”生产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要密切与新闻媒体合作,认真组织策划“三秋”农机化生产宣传报道,大力宣传玉米机收、油菜机播等农机化的新亮点,大力宣传农机化在技术集成、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稳面积、增单产、抢农时、防灾害”等方面的重要贡献,为“三秋”机械化生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农业部办公厅
2012年9月10日
第三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07]7号)
【发布单位】农业部办公厅 【发布文号】农办科[2007]7号 【发布日期】2007-02-15 【生效日期】2007-02-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通知
(农办科[2007]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林)、畜牧、农机、渔业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黑龙江农垦总局:
两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农业部门扎实工作,创新机制,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初步构建了“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快捷通道,受到广大农民和科技人员的普遍欢迎。为贯彻落实2007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2007年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责任感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农户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既是政府履行公益性推广职能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各地实践表明,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符合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实际,满足了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农户的科技需求,促进农科教紧密结合和农村和谐发展。各级农业部门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以下称“科技入户工程”)为抓手,促进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实现科研与推广的结合;促进科技人员扎实开展技术服务,实现推广与农民需求和产业发展的结合。
二、理清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理念,以粮食主产区和优势农产品为重点,以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技术强、留得住的科技示范户为核心,以专家网络体系为技术来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全面构建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1.2007年农业部在300个县、市、区、旗(以下简称“示范县”)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围绕优势农产品和一村一品,在粮食作物、畜牧、经济作物、园艺作物、渔业和农机等领域组织实施,培育25万个科技示范户(以下简称“示范户”),辐射带动500万农户。各地可参照建设地方科技入户示范县。
2.在四川省绵阳市7县区、河北省石家庄市7县区、山东省临沂市10县区、河南省周口市9县区和安徽省宿州市4县区开展科技入户整市推进工作试点,每县(区)培育500名以上的示范户。
3.围绕“一村一品”发展需求,在农业部确定的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联系村,每村培育和造就10个左右觉悟高、技术强、留得住的科技示范户,并辐射带动全村农户。
4.示范户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100%;农产品产量比前三年平均水平增长10%以上,单位产量节本10%以上;不同行业和连续支持的示范县可根据实际提出具体指标。
5.继续探索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科技入户的有效途径与模式,引导农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民综合素质,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
三、突出重点,切实抓住关键环节
科技入户工程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规范管理、注重实效、创新机制、开放运行的原则,采取政府组织、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的管理方法,要突出抓好五个关键环节。
(一)组建技术专家队伍。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示范重点和产业,面向社会选聘专家,分别组建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示范县要坚持整合资源和面向社会开放的原则,公开招聘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要充分发挥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骨干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等单位和农业龙头企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及广大科技人员参与竞聘。
(二)遴选科技示范户。采取农民自愿申报、村民小组推荐、乡镇统一评议和张榜公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方式遴选科技示范户。要建立示范户档案,加强对示范户的管理,对难以承担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示范户要及时进行调整。
(三)推介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农业部推介发布了2007年60个主导品种和30项主推技术(农办科[2007]2号)。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发布本地区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专家组按照推介发布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具体的推广实施方案。
(四)抓好示范片建设。示范县要以示范户为基础,在每个乡镇都要建立示范片,让技术指导员不出乡镇、农民不出村组,就能看到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与示范。
(五)确保技术到位。一是做好科研与推广的对接。部省专家要带成果、带技术与实施县对接,加强对技术指导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指导员的服务指导能力。二是切实做好技术指导和培训入户。技术指导员在各级专家组的指导下,制定示范户分户技术指导方案,采用“手把手、面对面”的方法进行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明白纸、技术讲座光盘等方式,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培训,并向辐射户和全村农户扩展。技术指导员全年累计入户时间不少于100天,要做到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并按要求填写好《技术指导员手册》。三是物化补贴入户。围绕推广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结合示范户的具体情况,选择科技含量高的物化技术(如优良品种、优质化肥、病虫防治用药、作业机具等)用于补贴,促进示范户带头采用优质、高产、高效、节约的新品种、新技术。
四、完善机制,提高科技入户效率
(一)实行专家组技术负责制。各级专家组全面负责科技入户工程的技术指导工作。专家组组长召集专家会议,研究解决有关技术方面的问题,并向同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业部专家组负责拟订全国科技入户工程行业技术实施方案,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指导、检查、督促省专家组工作;省专家组负责拟订省科技入户工程技术实施方案,筛选本省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审核县技术实施方案,指导、检查、督促县专家组工作;县专家组负责拟订县科技入户工程技术实施方案,协助遴选示范户,评审技术指导单位的技术工作方案,落实各项技术管理措施,指导、检查、督促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开展工作。
(二)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户负责制。技术指导员在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单位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作,每个技术指导员负责指导20个左右示范户。负责制定示范户指导方案,指导示范户进行主导产业的生产,并提供其它相关产业的技术服务及主要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信息,提供农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知识等方面咨询。
(三)实行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制。示范户要及时、主动向周边农户传播生产经验、技术和信息。每个示范户承担辐射带动20个周边农户的义务。用辐射带动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示范户的重要指标,引入淘汰机制,对示范户进行严格的动态管理。
(四)实行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每个示范县一般连续支持5年左右,对示范县实行滚动管理。实行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随机抽样、电话问卷调查等“盲考”方式,以农民满意度为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对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户和示范县进行绩效评价。根据电话抽查、现场察看、日常管理等综合评价的结果,对示范县进行排序。对排名前三位的示范县进行奖励,对排名后三位的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黄牌警告进行淘汰。各示范县对达不到要求的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也要实行淘汰,并按照规定程序及时补充。
五、统筹安排,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一)筹备阶段。2007年2月底之前,全面总结2006年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情况;确定示范县、调整或组建专家组、遴选示范户、选聘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筛选推介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召开行业技术工作会议,制定技术指导方案;制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编印技术资料等。对于农业部新农村建设100个示范联系村的科技入户工作,各省农业厅要单独制定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从2007年3月初到2007年10月底,围绕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推广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以示范户为重点的主体培训,兑现“物化技术”补贴,进行项目监督检查,综合管理,组织现场交流等。
3月初到4月底,我部将结合春季田间管理,开展“推进科技入户、夺取夏粮丰收”为主题的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和组织2万名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在实地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为夺取夏粮乃至全年的粮食丰收提供科技支撑。各地要制定落实方案,结合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大力开展相关活动,并及时将活动开展情况上载中国农业科技入户网。
(三)总结阶段。从2007年11月初到2007年12月底,按照《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农业科技入户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行项目总结,自下而上逐级报告,开展绩效评价,进行项目验收和检查,形成验收总结报告。
六、强化管理,完善各项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组建和完善领导小组,加大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加强对科技入户工程的组织领导。要制定切实可行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二)加大投入力度
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切实保障专家开展工作所需业务经费和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的工作经费。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广泛动员各级农业推广、教学、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以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科技入户工作。
(三)强化项目监管
实行责任目标合同制,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之间要分别签订责任目标和技术服务合同,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加强项目监督和检查,建立和完善上下联动和双向监督机制,通过电话抽查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对技术服务内容和质量进行督查;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防止滥用挪用;对工程实施中的有关信息,除需保密外,均应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四)构建长效机制。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积极探索科技入户的有效模式,认真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制定并落实扶持和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科技入户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得快捷通道。
(五)做好信息交流和宣传。充分利用中国农业科技入户网,加强对基础数据和动态信息的采集、开发和管理,编好各种技术交流资料和信息简报;通过《农民日报科技入户专刊》以及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科技入户工作的政策措施、成功经验、优秀典型和实施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七年二月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机抗震救灾恢复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农办%9C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农办机[2008]18号 【发布日期】2008-05-21 【生效日期】2008-05-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机抗震救灾恢复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
(农办机[2008]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机管理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机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机局: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高效进行。当前,抗震救灾形势依然严峻,“三夏”生产高潮即将到来,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的决策部署,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农业生产,大力发扬不畏艰难、连续作战的精神,更加迅速行动,更加紧密配合,更加高效工作,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和“三夏”农业生产两场战役。现将有关工作要求紧急通知如下:
一、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受灾地区农机管理部门要成立农机抗震抢险作业队、抗旱排涝救灾队等,积极组织拖拉机等运输机械拉运土石方、生活用水和救灾物资,组织抽水机等移动排灌机械投入灾区救灾提水,帮助解决好灾区灾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做好小型柴油机的货源组织和应急供应工作。
二、抓紧修复受损农机具和基础设施。农业部农机鉴定总站和灾区农机管理部门要抽调农机维修技术人员深入灾区,组织好零配件供应,全力抢修因灾受损农机具。组织力量修复损毁农村机电提灌站、机耕路、机库棚等基础设施,为恢复灾区农业生产做好准备。
三、迅速组织农机抢收抢种服务。受灾地区农机管理部门要在保障安全和不影响抗震救灾工作秩序的前提下,组织成立农机志愿服务队、农机帮扶队深入灾区开展流动作业,全力以赴抢收油菜、小麦,抢种水稻、玉米,努力减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对农机作业实施补贴,对受灾家庭实行免费农机作业服务。
四、尽快开展农机系统帮扶活动。各地要继续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鼓励、动员农机系统支援灾区,组织农机企业向重灾区捐赠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喷雾器等急需适用的农机具。鼓励非灾区与灾区农机部门“结对支援、定点帮扶”,帮助解决灾区农机系统干部职工的实际困难,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秩序。
五、认真制定农机灾后恢复重建方案。受灾地区农机管理部门要继续跟踪灾情发展,全面、及时、准确地统计农机系统受灾情况,研究灾害对农机化生产的后续影响,提出应对措施,做好农机灾后恢复重建方案。
六、大力宣传农机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广泛收集、及时反映农机抗震救灾工作动态,大力宣传农机系统在抗震救灾中的先进事迹、工作措施和成效,以及农机在抗灾救灾中的重要作用,以激励士气,为抗震救灾营造良好环境。
七、切实抓好“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工作。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科学调度机具,搞好信息服务,狠抓安全生产,协调做好农用柴油供应,发挥农业机械在“三夏”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作用,努力保证夏季粮油丰产丰收和全年农业有个好收成,以实际行动支援抗震救灾。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根据抗震救灾进展情况,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提前谋划,提高效率,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为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贡献力量。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总结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06]82号)
【发布单位】农业部办公厅 【发布文号】农办农[2006]82号 【发布日期】2006-11-15 【生效日期】2006-11-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总结工作的通知
(农办农[2006]82号)
为总结经验,查找问题,采取措施,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办农[2006] 21号)要求,现将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总结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完成总结报告编写工作
各地要对照工作方案和项目合同,组织人员全面系统总结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编写工作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项目的成效、工作的组织、机制的创新、存在的问题及明年的打算等,资金管理与使用情况单独总结。同时,填写《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情况统计表》(式样附后)。采用的数据要注意统一口径,与上半年总结、进度统计报表等互相衔接。
二、做好项目进度统计工作
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进度统计工作是掌握项目实施进度、了解项目实施情况、评价项目实施效果的主要手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属垦区,以及各项目县要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统计工作。项目县统计人员要按照我部要求,在准确理解统计指标含义基础上,及时填报并上传统计信息。省级统计人员要对各项目县填报的数据进行认真审核,确保数据的真实性、连续性,未经省级审核的数据,一律不予录入。
三、协助做好汇编资料的组稿工作
为交流工作经验,展示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成果,强化宣传效果,我部决定组织编印《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典型经验模式汇编》和《测土配方施肥管理办法汇编》。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直属垦区提供以下材料: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运作机制、工作模式和典型经验;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管理办法、工作方案、技术规范(方案)、资金管理办法;企业认定和仪器设备采购招投标管理办法,县级化验室建设基本要求和质量控制办法;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验收办法及细则等。
四、有关要求
请在2006年12月10日前,将《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总结》、《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报告》、《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情况统计表》以正式文件报送我部种植业管理司,同时将电子稿发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办公室;在2006年12月5日前,将《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进度统计年报》通过统计管理系统上传我部;在12月31日前,将《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典型经验模式汇编》、《测土配方施肥管理办法汇编》相关材料及电子版报送我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办公室验收宣传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技术处)。
所提供的稿件一律采用word格式输入和排版,其中典型经验模式稿件篇幅控制在2500字左右;测土配方施肥管理办法材料,要标明发文单位全称。文中涉及耕地面积,其计量单位用“亩”或“万亩”,亩产用“公斤”,总产用“万吨”。肥料施用量单位用折纯量,亩肥料施用量单位用“公斤”,总肥料用量单位用“万吨”;撰写的稿件要标明作者、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中平、张继宗(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办公室,电话:010-64192894,传真:010-64193347,电子信箱:cetushifei@agri.gov.cn);段奕德、吴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农业技术处,电话:010-64194533,传真:010-64194532,电子信箱:water@agri.gov.cn)
附件: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情况统计表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