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口镇城镇建设发展专题报告(定)(最终版)
江口镇城镇建设发展专题报告
江口镇地处云阳、开县、巫溪三县交界处,距云阳县城56公里,幅员面积245平方公里,辖32个村、4个社区,共有13万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4.5万人,镇域及镇区常住人口在全县乡镇中均排名第一位,经济总量占全县的十分之一,经济辐射人口超过50万人,图1 区位图
是引领云阳县北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商贸重镇、工业强镇、农业大镇、文化新镇。
目前江口镇建成区面积4.6平方公里,是连接云、开、巫
三县的交通枢纽之地,辐射近15个乡镇的物流中转站和日用商品批发中心,城镇功能完善、商贸繁荣、人气积聚,又因汤溪、团滩
图2 江口城镇全貌图
两河清水绕城而流,长江三峡水库尾水临城蓄积,使得整个城镇依山傍水,山水相融、生态宜居,1995年被原建设部列为“部级试点小城镇”,先后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为“重庆市百强镇”、“市级中心镇”和“统筹城乡改革试点镇”,2009年被云阳县委、县政府确定为“云阳次中心”。
一、夯实基础,完善功能
江口镇依托硬环境的优化、社会环境的改善,带动服务环境的提升,实现了发展环境的整体进步。
(一)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近年来,江口镇以完善基础设施为目标,大力增强镇域服务功能和承载力。重点搞好道路、供水、排水、天燃气、环卫等基础
图3 道路油化现场图
设施建设。通过加大镇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滚动发展,提升镇域服务功能和承载力,为镇域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提供载体和平台。
全镇境内有省道180公里,县道265公里,村级道路333.7 公里,现场镇道路已全部油化;现建有自来水厂3座,能满足全镇
图4 供水系统 8万人的用水需求;境内设有110kv变电站一座,35 kv变电站一座,年供电能力为2500万千瓦时,近年云阳县供电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高低压线路200多公里,供电入户率达到100%;共铺设天然气主干网46公里,支管网25公里,总投资740万元,受益人口4.05万人;在建污水处理厂一座,总投资2300万元,建成后日处理污水1800万立方米,能集中处理江口、沙陀、农坝等多个乡镇的污水;在建垃圾处理厂1个,总投资2858万元,建成后日处理垃圾50吨。
图5 在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
(二)公共服务配套成型 全镇现设有市级重点高完中1所,中学3所,小学6所,幼儿园8所;设有文化站1个,占地面积300平方米,藏书20 万册,36个行政
图6 市级重点高完中——江口中学 村都设有文化活动室,配有图书、电视、vcd、象棋等休闲娱乐设施;镇域有医疗点45个,包括县第二人民医院和卫生院6所,医务人员381人,病床450张;设有广播电视台1个,目前有线网络电
图7 云阳县第二人民医院
视信号覆盖全镇83%的行政村;境内的各类服务机构完善,银行、邮电、电信等服务机构齐全,有便利店300个,其中镇区内大型超市有28个,镇区的商业网点主要为当地居民服务。
(三)其他设施布局合理 全镇新建了东山、和平、滨河、仁爱四个广场,其中东山广场占地7000平方米,是全县乡镇中最大的市民休闲活动广场,和平广场是设计标准高的休闲广场。四个广场的建设为
图8 江口镇和平广场 市民提供了休
闲活动的场所,得到了群众的一致欢迎。镇里还结合了生态移民、扶贫搬迁建设,在4个村建设有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点,同时为解决城镇低
图9 江口镇廉租房工程 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在和平社区建设120套,6000平方米的廉租房。
二、升级管理,提升形象
近年来,江口镇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理念,注册1000万元组建了江口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完善了投融资平台。始终坚持 “城镇、土地、产业、环保”四规叠合,完成了总规修编和控规、修详规、城市设计等深度规划,让城镇建设既富现代化又有人情味。
(一)高起点编制城镇发展规划
2008年11月,镇党委、政府邀请县有关领导和重庆都会
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察、测量和设计,编制了《云阳县江口镇总体规划(2008-2020)》和《云阳县江口镇控制性详细
图10 一心六组团规划结构
规划(2008-2020
年)》,确定了“一心六组团”的城镇建设总体布局,规划经云阳县人民政府批准,现正在依规划进行实施。
2010年12月镇政府委托广东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和重庆万州平湖建筑设计事务
图11 江口镇旧城改造规划效果图
所完成了《云阳县江口镇旧城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云阳县江口镇罗汉梁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为我镇旧城改造及新区拓展提供了基础,现镇区建设正按照规划在稳步推进中。
图12 江口镇罗汉梁新区规划效果图
(二)高质量推进城市管理
1、完善机构,健全机制
我镇设有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和村镇建设规划管理所以及市政执法中队,具体负责全镇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管理,行政上由镇政府领导,业务上受县城乡建设委、规划局和市政园林局指导,履行行政执法职能。建设管理办公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工作人员10名,其中专业人员3名;规建所设所长1名,副所长1名,工作人员6名,其中专业人员3名;市政执法中队设队长1名,副队长2名,工
作人员7名。镇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依据本地实际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用来规范当地村民建
图13 江口镇城建联合执法现场
房用地行为,树立人人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实行联合执法,加强监管。推行城建、国土、规建、市政、供电联合联动执法常态化,实行“日巡查、周排查、月总结”的工作机制,严查重处违规违法建设;坚持规范地产开发、建筑市场秩序,做到堵疏结合,有序建设,努力开启江口城镇发展的新局面。
2、精细管理,扮靓城镇 江口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将城镇当作客厅管理的理念,相继启动了创建市级文明镇、市级卫生镇、市级园林镇、市级商贸中心镇的“四城同创”工程,努力打造具有“包容性、归属感”的和谐城
图14 江口镇小区绿化
镇,建设“近者悦,远者来”的幸福城镇。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城镇公共绿地面积达655376平方米,推行城镇网格化管理,着力规范卫生、交通、经商、建设四大秩序,开展了背街小巷整治,实现了常态化保洁;安装路
图15 江口镇农贸市场一角
灯
156盏,农贸市场、中心客运站相继建成投用,大力开展城镇噪声污染治理,实行大车绕城通行、短线班车定点运营,农副产品进市销售,做到了人畅其行、车畅其路、货畅其流。
3、落实政策,做实民生
近年来,江口镇全面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在房屋建设管理上,坚持引导集中建设,实施CD级危房改造工程以及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程等,引导农民群众按照优秀设计方案,建造实用大方、造型美观、质量安全、图16 百年住宅
经久耐用的“百年住宅”,满足了农民群众搞好住宅建设的迫切需要。目前,我镇已实施304户D级危房改造工程,500户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中。
4、整合资源,统筹城乡。
以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推行宅基地复垦工作。通过开展宅基地复垦,进行村庄整治和环境美化,调整农村建筑物的散乱
图17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布局,并配套完善水、电、路等设施,加快农村建设步伐,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优化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目前,已完成宅基地复垦施工278亩300户和680亩2000户的前期测绘工作。
(三)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
按照“一心六组团”的城镇建设总体布局,盛堡、罗汉梁两
大新区已完成规划设计和场坪整治,即将建成3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住宅小区;城镇外围的金子、五星、上元三个新村,拉开了10平方公里发展框架;
图18 新增建成区
东山、团滩、新里、东方四个组团建设齐头并进,每年新增建房面积16万平方
米、城镇人口5000人,2015年建成区将达5.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6万人。科学实施旧城小区式改造,构建了老城新区功能互补、相得益彰的组团式发展新格局,全县乡镇中第一栋电梯高楼鑫林大厦建成入住,第二栋电梯高楼汤溪河大厦破土动工,打造了地标建筑,丰富了城市元素。
图19 第一高楼鑫林大厦
三、培育产业,壮大经济
江口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以业兴城、以城聚业的发展理念,立足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培育和壮大“商贸、农业、工业”三大经济,努力建设云阳县北部经济增长极,让城镇发展既长了“骨头”又长了“肉”。
(一)特色农业富万家。在城镇周边建好了“千亩鱼、千亩菜、千亩果、千头牛、万只鸡、万头猪”的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园区,保障和丰富了城镇“菜篮子”;全镇发展柑橘20000亩,图20 江口镇农业示范园区
高粱5000亩、红心柚5000亩、蔬菜2000 亩。培育农林加工企业291家,三个大型生猪种繁场产
销两旺,娃娃
图21 江口镇特色养殖
鱼、梅花鹿、獭兔等特色稀有养殖业持续发展,2012年全镇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2亿元。
(二)工业集聚财源旺。
近年来,江口镇大力促进返乡创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渝洋腊肉、友祥菜油、巴人坊高粱酒等产品远近驰名;15家煤矿先后完成技改,年采煤量达50万吨,占全县的51.3%。制衣、电子产品组装、家具家
图22 江口返乡创业园
私等楼宇工业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镇有工业企业53家,其中规模企业3家,发展微型企业1533家,2012年工业总产值12.74亿元;加快了返乡创业园区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巴人坊酒业、聚财塑业、江星木业、银狐制衣等企业落户园区,江口返乡创业园被评为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
图23 江口镇微型企业
(三)商贸流通人气兴
江口镇自古商贾云集,素有“商埠小城”之称。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江口镇不断优化商贸业态布局,打造了3条特色商业街,成为云阳、开县、巫溪三县有影响力的小商品集散
图24 特色商业街
地。全镇有各类工商营业户1619家,便利零售店300 个,百货商店15座,集中商贸市场3座,超市 23 个,其中有大型卖场9家,全友家私、红蜻蜓、以纯等品牌商家纷纷落户江口,2012年全镇商品零售总额达6亿元;有各档次的宾馆、餐饮店38家,图25 汤溪河三星级宾馆
各类娱乐、休闲服务场所 39家,汤溪河三星级宾馆、蓝草坝三星级农家乐、老北京食府、麦香鸡等星级服务业为大众提供了优质服务;银行、邮电、通讯等服务机构齐备,快递、物流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图26 星级农家乐——兰草坝农家山庄
第二篇:木里镇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天峻县木里镇“实践海西速度”
学习教育活动调研报告之
(一)木里镇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木里镇地处县城北部,下辖4个牧业社,镇域总面积2287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024人,其中牧业人口989人。镇区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50米,牧民、个体户75户,200余人,镇域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学校、卫生院、兽医站、司法所、派出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有木里寺院一座,新建有火车站、汽车站,各煤炭开发企业生产区、作业区与工作生活区分开,木里镇经过数年建设已初具规模。
“海西速度”提出要抢机遇、促发展,在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机遇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宏观政策的历史机遇,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与乡镇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以项目建设解决好牧业基础薄弱、牧区公共服务滞后等突出问题,促进城乡基本服务的均等化,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制定和严格实施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木里镇总体规划(2007—2020)》由青海省规划设计院做了全面系统的规划,近年来,我镇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1
城镇功能不断加强,逐渐形成一定的城镇建设特色。2006年1月木里撤乡建镇。木里镇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进步,木里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具有人居特色的品牌小城镇,进一步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提高城镇的整体功能。
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一)城镇现状。截止目前,木里镇小城镇基础建设投入不断增多,达到水、电、路、电话、广播、电视、移动、联通“八通”。现天木公路修至镇域内,与各社通简易公路,依据木里镇原有的商业模式,政府积极引导开发建设了一条功能齐全的商业街。
(二)不断延伸城镇建设。根据“十一五”新农村规划建设要求,针对采煤区搬迁的实际情况,我镇努力以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统筹规划建设为宗旨,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把三社牧民搬迁纳入城镇建设体系之中,镇党委、政府精心组织,采取了一切行之有效的办法,按照木里镇城镇建设整体规划,有序进行。牧民新村毗邻县城商业繁荣的中心城镇,居住环境幽雅,水泥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便捷。新村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完备。投资172.8万元的木里镇党政办公大楼已建成,附属工程投资70万元,即将建成,卫生院门诊大楼正在建设之中,汽车站已经竣工,这些将极大丰富我镇的服务功能,更加方便居民的生产生活。木里镇布局理念以及建筑风格模式,为我镇今后实施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延伸互补提供借鉴。
三、我镇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滞后管理混乱。规划起点不高,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不到位。规划建设管理的宣传工作跟不上,管理不严格,村居民建房报批意识淡薄。致使镇区道路两侧建设按照规划报批情况少,造成了沿街建筑高低参差不齐,立面效果差,镇容镇貌不整。
2.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由于木里镇受自然、地理、经济基础、民族构成等因素的制约,人才匮乏、尤其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加之木里镇地处偏远,教育比较落后,劳动力素质普遍较差,制约当地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村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基础设施仍然是薄弱环节。小城镇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覆盖率低,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停电停水是常有的事。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配套扶持政策有限。小城镇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级资金配套力量太弱。没有配套的政策及资金投入。
5.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企业入住镇区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受经济利益驱使,企业在支持新牧区建设、“百企联百村”活动中,实施了一些项目,但力度不大,就目前情况来看,木里、龙门牧民集体入股青海焦煤公司,取得了一些成效。
四、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1.高起点编制小城镇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进行规划,拉大小城镇骨架,提升小城镇规划建设档次。城市空间扩展步伐的加快,使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使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要真正实现城区与镇区的城乡一体化,就要把更大区域内的镇区居民点、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同城市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上级部门及规划部门在我镇旧城改造、打造新型工业重镇的工作上多给予规划建设技术指导。2.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管理水平。一方面加强基层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设,完善乡镇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另一方面加强对各级小城镇建设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监督机构,加强对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
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银行贷款。四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
4.配套相应扶植政策。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配套相应扶植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镇街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我区的小城镇建设今后要在完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小城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
6.走企业带动战略。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在发展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发展。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工作措施以及工作建议
(一)按照天峻县关于“加快牧区城镇化步伐,启动游牧民工程”的要求,以及提出的“企地共驻共建,造福地方百姓”的总体思路,我镇2007年—2020年着力在扩大城镇建设规模、提升城镇建设品味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城镇改造和城镇功能建设。一是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划批复实施城镇建设,继续邀请有关专家深入指导,城镇建设做到定位准、规划好、建设美。二是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对已经形成的街道建筑进行改造,由于各方面条件局限,我镇先期建设工程起步低、档次不高,建筑模式单一,下一步将围绕建美小城镇,加大公路两侧街面改造力度,进一步美化、绿化、亮化木里镇的窗口街道。三是即将投入资金,逐步完善乡社公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工程建设。四是在镇区东部拟建一个垃圾处理场所。
(二)开展一批村企共建项目,我镇以“百企联百村”活动为契机,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发挥资金、人才、技术优势,促成的主要帮扶项目有:
1、庆华公司投资100万元为木里镇寄宿学校修建供暖设施;
2、庆华公司投资8万元修建8公里长的乡村公路;
3、庆华公司投资10万元维修木里镇寺院经堂的围墙,会议室、办公室5间;
4、江仓能源投资80万元为木里一社修建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共40间。这些项目正在实施和启动中。
(三)启动游牧民定居工程。木里牧民在牧民新村计划建设房屋100套,2008年计划建设50套,2009年计划建设50套,资金由三部分组成,牧民自筹资金三分之一,企业承担三分之一,财政承担三分之一。2008年已有登记56户,2009年已登记78户。木里镇在海西州2009年游牧民定居工程项目中共有33户项目户。一社项目户11户,二社项目户6户,三社项目户7户,四社项目户9户,房屋建筑面积71.2㎡,总投资85440元,国家补助30000元(其中国家投资2.5万元/户,省财政补助0.5万元/户),地方配套10000元,牧民自筹22720;企业22720。总之,木里镇作为全县的工业重镇,理应举全镇之力,集全镇人民的智慧,把木里建设的更加富裕和谐,但也离不开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牧区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第三篇:江口镇2011年平安建设自查报告
江口镇2011年平安建设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江口镇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办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县的工作大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任务,以建设“平安云阳”活动为主线,以社会管理创新为载体,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平安建设工作任务,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平安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人大主席、政法书记为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平安建设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研究部署工作进展,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认真落实工作责任,着重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进一步强化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确保平安建设顺利开展。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我镇坚持把舆论宣传作为平安建设的基础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年初以来,通过层层召开会议,利用赶集日、节假日等举办现场宣讲活动累计达到75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3000余份,同时张贴标语、拉横幅56条,办专栏11期,让平安意识、服务意识深入人心,营造了一个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平安建设工作推进情况
认真组织全镇镇村干部学习了全县政法暨平安建设深化年会议精神,继续推动平安乡镇创建活动。结合我镇实际
情况制定了•2011年政法暨平安江口建设工作要点‣,要点明确了工作目标,着力在辖区内创建一批平安村(社区)、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基层平安创建单位;明确了工作部署,强调了工作制度,并继续与辖区36个村(社区)、镇属相关单位签订了平安建设责任书。在去年36个村(社区)、399个村(居)民小组全部创建达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基层平安创建的新举措。截止目前,全镇平安创建活动已接近尾声,辖区36个村(社区)及镇属相关单位基本完成了平安创建任务,有力的夯实了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工作。
(二)“两个中心”“两个工作站”运行情况
按照县政法委•关于明确村(社区)综治委员补贴标准的通知‣(云委政法„2011‟54号)文件的要求,我镇切实做到村(社区)综治委员专职专用,认真落实综治委员相关待遇,其补贴标准按同级副职待遇享受。结合江口财政的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综治委员补贴一年分两次发放,目前首批补贴已经全部发放到位。同时,我镇对综治委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到综治委员管综治,加强对新任综治委员的业务培训,定期不定期组织各村(社区)综治委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学习先进的综治工作经验。年初,我镇对辖区36个村(社区)综治工作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整,确立以综治委员为综治工作站第一责任人,全面开展村级综治工作,做到综治平安工作“一体化”运行。自综治委员上任以来,全镇共劝阻打架斗殴35起,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41起,组织治安巡逻130余次,有力的维护了一方稳定。
(三)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情况
认真组织学习了社会管理创新的相关文件精神,并对我镇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了探索。按照先试点再推广的指
导思想,县委、县府选定我镇滨河社区作为全县社会管理创新的八个试点村(社区)之一,我镇结合实际制定了•江口镇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方案集中体现了党委、政府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新思考、新路线、新方法。
同时,我镇积极组织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群众代表,召开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座谈会。会上,镇党委书记就如何抓好本镇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进行了强调,要求相关单位,特别是滨河社区,要强化领导,提高认识,广泛宣传,采取“七个一”措施,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出亮点,出特色,出成效。
一是建立一套民情电子档案。组织社区“两委”成员,逐家逐户,认真填写•居民基本信息表‣,做到家底清、情况明,认真了解居住人口的住房、就业、需求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对流动人口、重点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矫正人员、精神病人、吸毒人员、法轮功等七类人员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对清理出的42名特殊人员进行了重点登记,落实了一帮一的帮教人员。同时以组为单位,将填写的•居民基本信息表‣的内容输入到电脑,为每户居民建立一份电子档案,为及时、准确查找辖区人口信息和强化人口管理提供了方便,截至目前已经为该社区2500余户居民建立了完备的电子档案。
二是开通一条服务热线。为了畅通服务渠道,为群众提供便捷的上门服务,滨河社区在社区服务中心新安装了便民热线电话,居民有什么需求,只需要一个电话,中心将立刻安排自愿者提供相关服务。
三是发放一张连心卡。为了方便群众与社区服务中心的
联系,社区印制了便民服务卡3000余张,发放给每户居民。卡上印有“有需求,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宣传语和社区服务中心联系电话等内容。一张服务卡,连接你我他,被居民群众高兴地称为“连心卡”。
四是组建一支社区义工服务队。为了确保义工服务队伍的持续和稳定,我镇组织了大学生村官、退休教师、社区党员干部及其他积极分子等100余人成立了义工协会,下设助教、技能培训、关爱、家政、公共安全、维稳、特殊群体教育服务和助工8个分会,分会下设助残、助老、治安巡逻、义务消防、消费者权益保障、交通劝导和环境保护等23个服务队,服务队又下设家庭纠纷调和、邻里纠纷调和、土地林业纠纷调和及其他纠纷调和等34个服务小组,积极为社区居民24小时提供科教、文卫、家政、安全、维稳等社会服务。自创新活动开展以来,已组织社区义工开展清扫保洁、家政服务、案例宣传等社会服务活动40场次,维稳巡逻68次,交通劝导216次,纠纷调和49次,并累计派出志愿者320余人次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为创建清洁家园、维护社会治安、构建和谐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印制一个标识牌。为了把社区义工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更好地发挥作用,实行阳光服务,社区统一制作了义工标识牌,让每个义工在为居民提供服务时,别在胸前,持证上“岗”。
六是成立一所周末辅导学校。由于社区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孩子的功课辅导成为家长们的一大心病。对此,社区开办了周末辅导学校,组织40多名大学生村官和退休教师与60多名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利用双休日,进行辅导,深受学生家长的好评。
七是成立了社区联合支部。为强化社区的管理、服务,滨河社区将辖区内的各个党组织编入社区联合支部,每月定时召开一次会议,征求各单位、部门意见,研究社区管理、服务工作,近半年来,采纳意见建议8条,有效的推动社会管理服务工作。
(四)反邪防邪工作情况
根据县防邪办•关于在全县集中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云防邪办„2011‟3号)、县委•关于印发†“家庭拒绝邪”教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云阳委办„2011‟121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全镇集中开展了反邪教宣传教育月和“家庭拒绝邪教”活动。活动期间,镇综治办利用宣传车、板报、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批露了邪教组织的本质。截止目前,我镇共出动宣传车12台次,悬挂横幅16条,张贴标语45条,散发宣传资料13000条份,极大的教育了广大农民群众,增强了他们对邪教组织本质的认识。全镇共辖36个村(社区),其中无邪教村(社区)36个,无邪教创建达标率达100%。反邪防邪成果得到了充分体现,全镇社会局面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我镇社会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挂牌整治情况
根据云综治委„2011‟4号文件的工作安排,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了•2011年社会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强调村(社区)支部书记、单位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各村综治委员是直接责任人,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并将这项工作纳入2011年综治工作的考核范围,对工作不力的将给予相应惩处,坚决做到稳定压倒一切,强化专项整
治保障。经过前期排查梳理工作,共确定市级挂牌整治地区1处,县级挂牌整治地区1处,镇级挂牌整治地区2处,其他排查整治地区5处。按照“一个乱点、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狠抓整治工作。
针对县级挂牌的顺兴能源有限公司与周边100余群众的矛盾纠纷问题,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吴晓同志任组长,镇长刘文成同志、分管安全副镇长黄波同志、政法书记李行德同志任副组长,以安监办、综治办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落实整改责任。同时,加强与国土、煤工、公安、水务、劳动及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制定工作措施。一是全面深入排查。深入村、组,了解厂方与群众的实际情况,掌握矛盾纠纷的原因,广泛收集和听取各方面意见和群众反映。二是狠抓集中整治。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职责分工,由分管安全副镇长黄波、政法书记李行德牵头组织协调,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三是严密治安防控。强化社会治安动态管控,依托村三职干部,镇、村、组落实综治委员职责,加强对厂方与群众的防控工作避免再起冲突,充分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及时通报排查整治工作进展;建立信息报告机制,认真做好排查整治工作情况上报工作。五是做好疏导工作。落实信息联络员,实行定期回访,巩固整治成果。在领导小组的密切领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双方达成了矛盾化解协议,矛盾双方相续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有力的维护了该地区的和谐稳定。
此外,镇级挂牌的校园及周边交通秩序已经整治完毕,场镇交通秩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其他5处整治地区已经完全整治到位。
(六)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情况
2011年1—11月流入12064人,其中:男7259人,育龄妇女1236人,市外流入3192人;流出22052人,其中:男16635人,育龄妇女1856人,流出市外19052人。
年初,镇党委、政府和辖区内36个村(社区)签订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责任机制,细化考核指标,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根据各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制定印发了•2011年江口镇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要点‣(江委发„2011‟24号)、•江口镇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江委发„2011‟27号)和•关于实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制度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江府发„2011‟27号),把管理向基层延伸、向楼院延伸、向家庭延伸,触及到辖区每个角落。一是建立“以房管人”,抓住流动人口管理源头。从房屋出租户这个源头抓起,以房屋为载体,实行出租和承租的连带责任,要求出租户不得向“三无”人员出租房屋,使房主成为管理信息员,法律法规宣传员,把好管理的第一关。二是建立“以办管教”。镇流管办和派出所是组织实施流动人口教育管理主要运行机构,不仅为流动人口办理各种证件,而且对流动人口进行法制、计生、市容、治安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使他们了解各项法律法规,全年共为流动人口及外来人口举办各种类型座谈会6次,共有1068人次参加,通过他们辐射到全部外来流动人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三是建立“以外管外”,发挥流动人口乡情优势。针对流动人口地域观念强,乡情比较重的特点,采取从流动人口中推选出为人热情、办事认真、有威信的流动人口代表来进行配合统一管理,使流动人口在辖区内感到
更亲近、易接受。
(七)“五大安全”推进情况
1、维护社会安全
群众安全感继续保持在95%以上,重点单位和公共复杂场所人防、物防、技防面达到100%。一是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强综治中心、矛盾调处中心建设,完善综治维稳网络,36个村(社区)配备专职综治委员,待遇实行年终统一按时足额发放。开展矛盾纠纷、突出问题大排查活动,把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狠抓信访突出问题化解。加强信访信息员队伍建设,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坚持领导包案化解制度,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全镇重新梳理出重点信访件28件,20件得到初步化解,8件得到有效稳控。三是狠抓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强镇、村(社区)治安巡逻队伍建设,36个村(社区)均成立治安巡逻队、志愿消防队、普法宣传队,机关也成立了13人的治安巡逻队。通过采取镇、村(社区)联防、分片联防、村企联防等方式,提高工作成效。
2、强化生产安全
一是强化扩大宣传,以开展“安全生产月”为契机,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今年共免费发放各种安全宣传资料6500余份,悬挂各类安全标语120余幅,组织机动车驾驶员学习培训6次,培训2000余人,接收群众咨询2600人次。
二是强化大排查,找准隐患,切实加以整改,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截止目前共计查处道路交通隐患203处,整改203处;煤矿安全隐患328处,整改328处。其他行业领域安全隐患32处,均已整改到位。
三是强化大整治,以铁的面孔、铁的心肠、铁的手腕严厉打击违法生产行为,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彻底治理重大安全隐患,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安全生产局势稳定可控。
四是强化大执法,以“四大攻坚”为中心,加大联合联动执法力度,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加大安全检查密度,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切实整改安全隐患,严格防控,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我镇充分认识到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成立以党委书记吴晓为组长、镇长刘文成为常务副组长、副镇长李建华为副组长,综治办、安监办、派出所、工商所、卫生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根据方案,我镇从5月24日起,由安监办、文化中心、工商所、派出所、卫生院组建的食品药品安全督查领导小组,对辖区的食品药品批零商店、摊点、学校、农贸市场、畜禽屠宰场、饭店、旅馆等经营单位和场所开展拉网式大检查。对粮油、副食、蔬菜、水果、饮料、酒类、肉类、药品进行抽样检查。对抽查合格率不到95%的以上食品药品,将对其全面清查,对所有不合格的依法予以没收和销毁,对经营业主进行依法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
今年共查处问题副食零售店11家,没收过期变质果冻17件、假冒伪劣饮料23件。责令3家餐馆停业整顿,并签发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务必整改到位。在赶集天现场取缔5个劣质水果摊点,查处2起民间游医销售假药案件。
在加强查处打击的同时,我镇积极探索从提高执法者、经营者、消费者的素质着手。一是增强执法人员履行法定职
责的自觉性,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针对实际情况,我镇定期组织执法人员与机关职工参加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培训活动20余次。二是提高食品药品经销商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增强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我镇对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药品安全卫生知识进行了广泛宣传。目前,我镇共召开食品药品经销商培训活动8次,在场镇中心区域集中宣传10场,分组进村入店宣传28批次,共发放宣传单一万多份,制作宣传专栏15块、11期次,出动宣传车26多台次,辖区内食品药品经销商受教育面达100%,消费者受教育面达90%以上。我镇食品监管工作做到了“三进”和“三结合”,“三进”即“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三结合”即“普法教育与普及科学知识相结合,宣传教育活动与专项行动相结合,集中宣传与长效推进相结合”。
4、力保居住安全
我们始终以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抗震安全措施、消防安全设施设备、绿色环保建材等纳入住房安全规划建设中,全面做到了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为我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创造了良好的居住安全环境。
一是严把消防设计审批和验收关。对居住建筑消防安全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在建设审批中,凡未依法取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核发的消防设计审核合格书的工程,一律不予核发施工许可;未经消防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一律不予竣工验收和投入使用;做到了消防设施与主体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
二是加强抗震救灾应急反应和救援能力建设。切实加强
了对学校、人员密集场所、社区为重点的全民抗震防灾意识教育,逐步探索形成以街道与各村(社区)相结合的应急机制。以社区为单位,加强了社区抗震防灾教育,让居民掌握自救、互助以及公众帮助的知识,在紧急状况下能充分发挥社区作为社会细胞的基础作用。
三是加强建筑材料应用监管,切实强化了对建筑材料和产品生产企业的巡查,全面建立企业质量档案。严格按照市场准入标准检查建筑材料和产品经销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准入手续,加大建筑材料和产品流通市场的监测、巡查和专项检查力度,强化经销建筑材料和产品的市场主办者的责任;杜绝了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材料企业伪造检测报告等行为。
5、保障交通安全
制定印发了•江口镇摩托车专项整治深化行动工作方案‣(江口府发„2011‟26号)、•江口镇非客运机动车载三人以上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江口府发„2011‟59号)、•江口镇机动车非法营运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江口府发„2011‟81号)、•江口镇货车拖拉机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江口府发„2010‟256号)和•江口镇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方案‣(江委文„2011‟32号)。
今年1-11月,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起,死亡5人,伤6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上升400%,死亡人数上升300%,受伤人数上升500%。道路交通未发生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或重大未遂事故。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全镇平安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各类纠纷得到妥善解决,未发生严重的群体性上访事件,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个别村(社区)、单位对平安建设工作认识有待加强,调处矛盾的主动性不强,二是矛盾纠纷的预见性不够;三是平安建设工作的创新性不强;四是后续资金保障乏力。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工作理念,一是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志愿者队伍,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社会管理,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管理的主角;二是加强综治委员队伍建设,提高综治委员队伍的素质,强化对基层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三是继续加强对食品药品的执法监管,巩固前一段时间的整治成果。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城镇发展建设考察材料 - 副本
城镇发展建设考察材料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我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水平。经请示市委主要领导同意,由市委**同志带队,率市农委、**等镇党政主要领导及其相关站所负责同志一行十人,于***日至8月6日,对**镇,**市**镇、**市**镇、**市**镇,***市***镇等五个省内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进行了实地考察学_,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等五个试点镇大多都为老建制镇。而且均为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先后被确立为省乃至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的。近十年来,它们抢抓机遇,乘势快上、强化改革、加速发展。客观上已成为所在县、市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扭带和桥梁,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缩小了城乡、工农差别。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城镇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这五个镇均被省政府命名为“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先进单位”。为使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进行,上述五镇根据《**省小城镇“*”总体规划》,结合各自实际,都调整、制定了自己发展规划,为本镇长远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镇投资50万元,聘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专家来镇实地考察,研究制定规划,确定了高起点、高标准,按照县城规模10万人口,设计了50年不落后的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地提出了城镇建设发展方略,即:“改造旧区、开发新区、全面推进、共同发展”。明确了近、远期城镇建设发展目标。**镇投资10万元,对本镇的原来规划进行了科学、合理地调整,与此同时,按照环境园林化、街道柏油化、住宅楼房化、管理城市化的“四化”标准,建设小城镇。在执行规划上,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原则,坚持城乡一体化,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坚持做到宁可不建,也不乱建。各镇在实施小城镇规划中,都能够严格执法,对无视总体规划,挤占红线、标准较低、不分功能和私建、乱建,都强行制止、严格处罚,有力地维护了规划的法律性和严肃性。从1995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鼓励和扶持“十强镇”综合改革试点若干政策》、《关于加快省“十强镇”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城镇改革与发展意见》。应该说,这些政策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上述五个镇所在县(市)党委、政府不失契机,不折不扣地落实了这些政策。具体说向镇里下放了五项权力:一是下放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权。县(市)党委、政府明确规定,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由镇委、镇政府负责实施,除建筑工程参加县(市)建设部门组织的公开招、投标外,其它各项工作均由镇政府直接管理;二是下放了财税管理权。各镇财政都自设金库,与县(市)财政之间严格实行分税制,超收分成,赤字不补,充分调动了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三是下放了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权。凡在镇域内建设的项目,镇政府与县(市)政府享有同等的立项审批权,凡是县(市)政府能够立项审批的项目,一律下放给镇政府立项审批;四是下放了机构设置和人事管理权。镇委、镇政府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完全由镇委、镇政府根据需要研究决定,只需报县(市)有关部门备案;五是下放企业、事业单位管理权。凡是县(市)企业、事业单位在镇境内的,能下放给镇里,下放后对小城镇发展有利的,一律下放给镇里。除公安、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外,其它行业驻镇企、事业单位全部放给镇里。既扩大了镇委、镇政府的权力,又明确了镇与县(市)之间的利益关系,镇委、镇政府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借助这些政策的落实,各镇采取得力措施,全面实施了财税、户籍、城建、土地、、卫生等项综合改革,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向前发展。在小城镇建设实践中,各镇始终都坚持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整体功能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重点围绕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舍得投入,建成或改造了一大批道路、桥梁、供水和排水、市场等设施项目,增加了镇区绿化面积,城镇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昔日萧条、破烂景象正在被繁荣、整洁、规划有致的形象所代替。***镇按着城镇总体规划,投资2,500万元,新建一条长3000米,宽40米,双向三排车道的吉港大街。建设了环城外环路及主要街巷路,完善了路上、路下基础设施。投资5000万元建立、完善了农贸、轻工、牲畜、建材、煤炭、车辆等七个专业市场。其中,肉牛市场已成为东北最大肉牛交易市场。城镇基础建设的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建筑、运输、建材、饮食、服务等行业解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在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扩大内需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们从本镇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并初步形成规模。***镇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立足资源,突出特色,积极培育了养牛、造酒等六大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工业推动农业,城镇推动农村”的发展之路。**镇充分利用本镇资源,发展重工业,先后引资10亿元,新建了**水泥公司,两个企业已成为**镇支柱产业,推动了全镇经济健康发展。**镇投资5000万元,新建一处畜牧养殖厂,该厂投产后,效益相当可观。**镇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33.4亿元,国内生产总值9.55亿元,全口径财税收入4,18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3914元,成为全省小城镇发展的排头兵。在考察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这五个试点镇还有一共同点就在实施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他们既注重城镇建设、发展经济,又十分注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入手开展工作,用城市标准规范人们的行为。与此同时,各镇加大了对、科技、文化和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普九”义务工作全部达标,小学入学率达100%,中、小学巩固率达98%以上。镇卫生院达一类标准,普遍开通有线电视,计划生育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各镇内基本上形成了事业兴、人气旺、商气浓、二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促进小城镇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就我市的小城镇建设而言,应该说,经十多年的实践,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各镇分别成为国家、省、通化市的综合改革试点镇,各方面指标和工作均居全市乡镇(街)之首。客观上已成为***市西、东、南部区域经济中心。但严格地讲,按综合改革试点镇要求,和上述试点镇比,我们的小城镇建设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三、关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建议一是抓思想。就是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增强各级领导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实施小城镇综合改革是认真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出的,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成功之路,是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农村深层次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其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因此,各级领导,特别是市镇两级主要领导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切实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以此统领农村工作全局。三是抓重点。目前看,各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积极性空前高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工作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总的原则应是抓好国家级试点镇带动省“十强镇”和**市试点镇,指导一般镇的综合改革工作。实行重点突破,梯式推进的工作模式,力争把全市的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五是抓考核。为确保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顺利进行,建议市委、市政府对“试点镇”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度,部门联系制度,工作汇报制度,建立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引入竞争机制,将试点镇综合改革,城镇建设,经济发展总目标,任务,阶段性成果纳入到小城镇建设考核内容,强化考核标准,实行目标管理。以上情况,特此报告。
第五篇:XX镇建设发展情况报告
XX镇建设发展情况报告
XX县XX镇地处两市(南XX、洛XX)四县(栾XX、嵩县、内乡、XX)结合部,位于中原第一峰--海拔 2212.5米的犄角尖脚下,距县城北7XX公里,G311、S331公路纵贯全境。全镇辖11个行政村,77个村民小组,1XX5XXXX人。总面积198平方公里,林地面积26.8万亩,森林覆盖率96%,居全县乡镇之首。境内气候偏寒,年平均气温12.5℃,绝对最高气温25℃,年均降水量9XXXX毫米。XX镇境内山势陡峭,群峰耸峙,谷壑纵横,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青山隐翠,高山飞瀑,已建成的老界岭生态旅游区(国家4A级景区),观赏面积6XX余平方公里,涉及景点3XXXX余个,是享誉省内外的观光旅游、生态休闲、度假避暑胜地。
近年来,全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旅游重镇、经济强镇、中州名镇”的宏伟目标,务实苦干,团结拼搏,实现了特色生态产业、非公有制经济、集镇建设、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全镇经济和社会是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我镇先后荣获南XX市信访工作“四无”乡镇、南XX市文明集镇、南XX市卫生镇、南XX市四星级集镇,南XX市5XX强镇、河南省文明村镇、河南省环境优美小城镇、河南省卫生镇、河南省清洁家 园行动先进镇、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文化名镇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创强工作
XX镇把创建“南XX市5XX强镇”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镇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织、指挥全镇的创建工作。镇建设、土地、农业、旅游办、招商办等各个基层部门都有专人负责,专门从事创建工作。镇党委、政府制定下发了《南XX市5XX强镇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各基层单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以及责任追究制度,使创优工作措施到位、责任到人。镇政府定期召开班子会,考察工作进度,了解工作情况,解决实际问题。镇领导不定期听取有关责任单位负责人的汇报,协调解决各项难点工作,使各项工作顺利扎实开展。
二、科学进行定位,精心搞好规划
镇党委、政府按照“扩框架、夯基础、抓配套、强管理、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规划起点高、建设品质高”的原则,聘请中南设计院专家对集镇建设进行勘察设计,经过反复论证,找准集镇发展定位,制定了建设“旅游重镇、经济强镇、中州名镇”的战略目标,并做好集镇建设的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围绕这一目标,镇政府适时调整了城镇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聘请省建设厅专家对集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制定了集镇今后1XX年总体发展规划,并通过专家 评审,使城镇基础建设、环境建设等各方面都有了科学的、长期的、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同时,着重加强规划的实施工作,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的“四个一”原则,切实改变过去虚设规划的状况,使规划真正成为指导工作的标尺,促进了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规划高标准、高档次地进行。
三、项目带动发展、提高建设档次
近年来,我们按照“旅游配套服务型小集镇”定位,采用“旅游带动、项目支撑”、“借梯上楼、借力发展”的方式建设集镇,先后引进XX县实力最强的鸿运房产开发公司投资1.14亿元,在荒地滩涂上开发建成了长21XXXX米的东大街,建成老界岭迎宾馆、高档别墅、山珍特产经营超市和山林逸境度假公寓58XX余套,建成中原狩猎场等1XX个大中型开发项目,使昔日的荒地滩涂变成固定资产超亿元的繁华街道;吸引南XX客运公司等三个部门投资198XX万元在小集镇建成了社会化汽车站、财和宾馆办公大楼、滨河大道、电力电信办公楼和生态观光园;引进南XX信德置业有限公司投资35XXXX万元建成伏牛山水度假公寓项目;引进宛西集团投资3亿元在集镇北段建设省政府确立的旅游重点项目-----伏牛山旅客服务中心,进一步拉大了集镇的规模。
四、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在招商开发建设集镇的同时,我们动员全镇力量自主建设集镇。先后投资5XXXX余万元,种植草坪1.6万平方米,栽植树木花卉3XX个品种2XXXXXX余株,开辟绿化带和花卉12处,围镇造林栽培绿化苗木3XX余万棵,绿化面积 千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 %以上;配套完成了亮化工程,安装线路8XXXXXX米,路灯25XX盏,设置率1XXXX%,明灯率95%以上等;配备了娱乐健身器材;建成区道路全部硬化,人行道全部铺设花砖。投资9XXXX余万元建成小集镇供、排水(污)工程,道路硬化、路灯安装、修建排污管(渠)近1.5万米;综合治理小集镇河道,修建五道截潜流、5千米河道护堤和水冲式星级公厕2座;购置了三辆垃圾运输车;建成了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填埋场,并做到专人管理,运转正常。
我们充分利用旅游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鼓励群众融入到集镇的开发建设之中。一是给予群众小额低息贷款支持,鼓励群众在集镇开办投资小、见效快的家庭旅馆、农家餐厅(鱼火锅、柴鸡火锅),从事经营山珍、土特产、餐饮等商业活动。二是坚持常年义务对集镇旅游业从业者提供规范化的职业培训,使之掌握基本的旅游服务规范、卫生标准、旅游常识、商业知识等,增强集镇群众的能力和素质,进一步促进集镇的繁荣。三是出台优惠政策,动员深山零星户到小集镇建房居住;采取“政府投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筹资6XXXX万元对小集镇近7XXXX户民 居屋顶安装彩钢瓦,建成欧式风格房屋,增添了景区小集镇的风韵.四是整合资金,利用县水利局开发大鲵观光园占地补偿的时机,整合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资金,动员深山零星户12XX多户群众到小集镇建房居住,先后建成XX镇集镇和松树门生态移民小区。
五年来,我们先后共投入资金4亿多元,使小集镇由原来11XX米长、6XX户居民、面积仅有1.5平方公里、没有任何公益设施的“过路店”,发展成拥有“三纵五横”主街道、面积达3.5平方公里的旅游小集镇。目前,新建星级大中型宾馆四座、度假公寓82XX套、高档别墅45XX套、农家宾馆3XXXX家,小集镇居住人口达到 人。
五、抓好集镇管理,提升对外形象
小城镇品位高低,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我们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集镇管理,不断提升集镇对外形象。一是开展店面道路治理。由镇城管队负责,制止店外(占道)经营和流动摊贩,取缔机动车占道维修,个体户划行归市、规范经营;二是开展卫生责任单位治理。沿街配备垃圾箱(桶)2XXXX多个,建设垃圾收集点8个,环卫站1个。卫生责任单位实行“门前五包、门内达标”责任制。并组建专职环卫队,做到集镇全日保洁。城镇每天晚上八点至次日凌晨六点为倒垃圾和环卫队清运垃圾时间,清运率达1XXXX%;三是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为了防止生活垃圾、生活污水 污染集镇,我们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以环境卫生、市场交通秩序和市民行为规范治理为重点,加强环境整治和管理。实现了交通秩序良好,街道(河道)整洁,环境优美,城镇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四是加强集镇规划管理,凡在集镇和公路两旁建房户一律按照土地、规划、建设部门要求逐级上报,按规划设计要求的房屋户型、外观及位置施工,同时加强对房屋建筑市场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无事故。五是加强镇区人口管理,崇尚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在集镇居民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人、争创文明户”活动,不断提高集镇居民的文明程度。
集镇建设的不断扩大,既为城镇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又有力的推动了我镇财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2XX11年全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完成 亿元,同比增长2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亿元,同比增长2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万元,同比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同比增长12%,各项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近几年来,我镇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小城镇建设,在整体布局上力求更规范,在基础设施上力求更完善,在服务功能上力求更优质,在人居环境上力求更舒适。
一是高起点规划。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建房要先规划、后用地、再建设。一是科学编制规划。我镇严格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制定了小城镇建设的长远规划,明确提出打造分区明确、功能齐全、设施配套、人居舒适的“明星镇”。二是加快规划修编。1991年开始进行第一轮规划编制,1996年进行小水镇总体规划第一轮修编,2XX11年进行第二轮修编,测量工作已经完毕。修编完成后达到两个“3”,即:镇区规划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达到3万人。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明星镇”、“示范镇”的宏伟蓝图初步勾勒。
二是大手笔建设。主要采取“四轮驱动”即镇财政挤资、向上争资、以地生资、招商引资的办法筹集建设资金,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主要特色体现在“三化”:一是建筑风格多元化。镇区住房不搞单一模式,力求突出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做到有棱有角、有红有绿、凹凸有致、层次分明,体现出现代农村都市的特点,以达到城在园中建,人在林中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二是小区建设规模化。近几年,我镇依照小城镇规划先后启动了三大小区建设:即小水中心市场,总投资3XXXXXX多万元,完成建筑面积15XXXXXX多平方米,现基本竣工;金福源建材市场总投资5XXXXXX万元,总面积18XXXXXX多平方米,正在建设中;小水商贸城总投资8XXXXXX多万元,设计摊位48XX个、商铺14XX个,占地面积614XXXX多平方米,现已开工,建成后将是耒XX市功能最齐全、环境最舒适的农村综合市场。三是基础设施配套化。大力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使镇区形成水电齐全、道路宽畅、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格局。近几年,我镇通过多方筹资97XX多万元建成小水镇自来水厂,可解决镇区2.5万人的生活用水问题;向上争资7XX多万元新建国道两侧下水道18XXXX米,共投资3XX余万元改建圩场老下水道75XX米,基本畅通了排水渠道;投资23XX多万元,硬化街道3条共计2XXXXXX余米,初步形成了二纵四横的路网格局;投资6万余元兴建了两个垃圾焚烧炉,焚烧生活垃圾,大大改善了镇区环境。
三是严要求管理。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小城镇管理,以使镇区变得更靓、更洁、更美。一是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照小城镇建设规划,组织实施各项工程建设。规定建房施工前,一律先到规划部门报批;施工后,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组织实施。对随意施工、违规建设的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近几年,先后立案查处违规建房9户,较好地遏制了乱占乱建现象。二是规范卫生秩序。进一步完善保洁制度,对街道卫生实行分区包干,责任到人,规定镇区全体住户和商户各自负责自家门前的卫生,做到包垃圾进桶、包污水进沟、包摊担归位。组成城管综合执法大队,对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摆摊担的,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处罚,有效地遏制了街面脏、乱、差现象。三是提升城镇品位。统一印发居民文明公约,加强文明教育,倡导文明风尚,靠高素质的居民出品位。注重高层 建筑建设,先后兴建了湘南购物广场、小水客运站、高档住宅小区等4层以上建筑,靠标志性建筑树品位。积极开展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各类文娱活动,靠乡村特色文化提品位。近年来,我们依托交通区位优势,高起点规划布局,突出重点抓建设,把握关键抓管理,集中精力抓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城镇环境、城镇功能和城镇品位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
(一)、立足优势,高起点规划布局 枝城镇从1987年至今,先后进行了3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第一次是1987年,将枝城镇作为宜都市建成区的组成部分进行定位发展,主要承担宜都重工业及区域交通枢纽的职能;第二次是1995年,仍将枝城作为城市组团,承担城市重工业及区域交通枢纽职能,镇区发展为重点向北与陆城相向发展,同时向铁路以南适当发展;第三次是2XXXX2年,将枝城定位为我国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和湖北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镇之一,经济宜以发展建材、化工工业为主,规划至2XX2XX年镇域总人口为12—13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XX—55%,村镇体系分为镇域中心、集镇或中心村、基层村三级,规模分别为6万人、XX.5—1万人、XX.1—XX.3万人。
目前,详规覆盖率达1XXXX%。通过总规详规的合理布局,我镇建成区面积6.9平方公里,形成了居住小区以南湖安居小区、宜化、欣龙、星原化工企业占地搬迁安置小区为代表;商贸小区以沈家湖商贸园区为代表;工业小区以宜化、华新、星原为代表,做到了居住、商贸、工业等子区功能区分明确。我镇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注重地方自然、文化、经济特色,使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名胜等也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同时,结合湖北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突出重点,有序开展中心村建设与整治。近两年,投入2XXXX多万元重点建设好大堤堰、洋溪、黎家坪、何XX店等中心村。一是制定完善村庄集镇建设规划,优化集镇布局,增强居住人口的集聚程度,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二是加强村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如大堤堰村安装1772米排水管道,铺设1422XX平方米水泥步砖,预计投入85万元用于集镇集中供水,安装路灯35盏,抓好集镇绿化,垃圾实行集中处理;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兴建3XXXXXX平方米农民娱乐场所一个。从而让示范村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我镇集镇及村庄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是按照我镇体系规划,与规划部门协调,在以前完成泉水河等15个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基础上,结合行政区域的调整充分搜集现有基础资料,重新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充分考虑村庄道路、居住地、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然后逐步实施。在农民建房方面成立服务机构,搞好技术性服务,提倡经济适用型建设,不断向农民推广新型节约型建筑材料。
(二)、强化功能,高质量加快建设
2XXXX4年以来,我镇始终把城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累计投入67XXXX万元,不断完善城镇基 础设施建设,城镇面貌大为改观,城镇功能不断完善,为经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狠抓城镇道路建设,拓展城镇骨架
近几年来,新建改造城镇道路12条,全长1XX.5公里,主要道路实现路灯、绿化、下水道、人行道四配套,实际道路投入29XXXX万元万元。
一是城镇主要道路及配套。主要有:西湖大道主体工程建设、枝城大道路面黑化、大同路、滨江路、南湖大道、复兴路、丹XX大道、西湖一路等主体道路改造及配套,完成配套绿化隔离带5XXXXXX米,建设人行道4万平方米,铺设下水管道3公里,安装路灯296盏。
同时投入1XXXX多万元开展西门一路、顺城路、西门二路、南门路等小街小巷建设,我镇计划在2XX1XX年前,全部完成镇区内小街小巷硬化建设,今年计划完成笔架山路、南门路、西门市场内道路硬化。
2、狠抓绿化亮化,改善城镇环境
随着城镇骨架的形成与拓展,镇区主干道共种植广玉兰、紫薇、樟树等近2万株,绿化带面积1XX万平方米,镇区公共绿化面积已达11万平方米,人均绿化达到6.3平方米,绿地率已达到32.52%。
一是抓公共绿地、健身休闲设施建设。主要有:丹XX公园建设,白水桥头绿地,滨江公园(正在建设之中);
二是抓绿化及路灯改造。主要是枝城大道绿化改造全长3XXXXXX米,更换路缘石5XX6XX米,改造及增设路灯52盏,共投入145.7XX万元。
三是由企业出资,实行企 业周边道路绿化建设,主要有:楚星三角绿地、宜化楚星公司、斯帕尔滨江路段绿化,共投入235万元。
3、狠抓居民安居工程,开展小区建设。充分结合周边企业搬迁及居民建房的实际需要,开展统一规划、集中建房,目前,已建成6个安居小区,新建小区集中安置村(居)民3XXXX多户。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了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小区道路面积2XXXXXX平方米,绿地面积11573平方米,给排水布置通畅合理。
4、狠抓公共设施配套,促进城镇发展。城镇各类公共设施不断完善,供电设施完备,通电率达到1XXXX%,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1XXXX%,日生活供水量已达到5XXXXXX吨/日,通讯网络覆盖率1XXXX%。2XXXX4年以来,投入3XX万元兴建中心停车场,缓解了镇区“停车难”的问题。目前,枝城物流中心正在筹建之中,垃圾处理场及污水处理场规划正在制定。
(三)、提升形象,高标准加强管理
一是创新体制,加强城镇管理队伍建设。在湖北省实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城镇管理新体制,机构力量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撤销了枝城镇建设局,设立宜都市建设局枝城分局,下设监察中队和环卫所,共45人。体制关系逐步理顺,业务指导不断加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分局局长和管理人员,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分局12名管理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达1XX人,素质明显提高。同时通过进一步 健全制度,强化管理,责任感明显增强。我们的这一作法在湖北省建设系统得到推广,《新华社内参》以枝城镇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一撤一立破解小城镇建设管理悬空难题》为题予以报道。二是规范环境卫生秩序。成立了34人组成的创建文明城镇领导小组,形成以城管监察中队为主体、部门社区密切配合的城管网络,实行“门前五包”责任制,开展“十佳十差”评选等活动。三是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按照“坐商归队、行商归摊、农贸归位、划行归市”的要求对市场进行综合整治。投资1XXXXXX多万元,改造扩建了环城大市场,新建了吴家渡畜产品交易市场,沈家湖民营经济园区,初步形成了“商业成街、居住成点、道路成网”的建设格局。四是规范了交通安全秩序。对城区麻木、中巴车、的士等规范管理,确保了交通安全。五是大力开展“平安枝城”创建活动,加强企业和校园周边秩序整治,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六是建立了镇、村(社区)、组三级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机构,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同时抓好五大工程:一是抓好企业节能减排工程。枝城产业密集,城镇性质是以化工建材为主的工业城镇,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是关系到城镇长远发展和群众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会同环保、发改、商务等部门和企业出台了企业节能减排规划,并将节能减排任务分解到各个企业。枝城境内企业通过加大投入、改造工艺、提高管 理水平等方式,大部分均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目前,宜化楚星公司已完成烟道加高工程,并于今年投入21XXXX万元建设枝城污水处理厂,正在试运行中;华新公司完成隔音墙建设。
二是抓好城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今年,我们将城镇建设的重点放在“硬化、绿化、净化、亮化”上,目前,我镇先后完成了枝城大道白水港段、沿江段配套工程,丹XX大道配套工程,南湖大道、丹XX大道、枝城大道绿化工程,南门路硬化工程,枝城小学周边人行道工程,老城区下水道清淤工程,白水港小区工程,投入概算为55XX万元,同时开展西湖一路和4号路建设,将以年内全部竣工。滨江公园平面土建工程暂未动工,城区亮化工程正在实施,西门市场道路及排水工程、笔架山路硬化工程将以年内动工,城区8处候车亭正在建设之中。
三是抓好环境治理工程。首先是开展治超治灰专项整治活动,枝城城区工矿企业密集,水陆交通方便,各主要道路车流量均非常大,车辆超载超限和沿街撒漏情况严重,针对此类情况,由各相关部门组织专班开展24小时定点或流动执法检查,对所有进出枝城的车辆,一律实行按吨位装载货物,易散落物品必须用油布覆盖,通过治理,镇区内的沿街撒漏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其次是开展治乱整治活动,对乱扔乱倒、乱搭乱建等六乱现象进行综合治理,以主管部门为主,采取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重点整治镇区及临路“六乱”等现象,今年以来,开展集中整治8次,处理各类违章6XXXX余起,枝城大道黑化后,将把重点放在该路段的整治上,争取城镇面貌有明显的改观,加强对道路红线和项目发展预留地的有效控制,严格处理各类违章建筑,今年以来,共处理各类违章建筑12起,涉及建筑面积22XXXX平方米;再就是以改善城镇面貌为目标,实施城镇综合治理,建立了以社区为依托,各职能部门为主,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管理监督的城镇综合管理网络。同时搞好公共绿化,加强搞好门前五包和环卫管理,今年新增公共绿化面积近万平方米,投入2.5万元新增垃圾桶4XX个、垃圾屋1XX个、垃圾仓2个。
四是抓好管理长效工程。
建立健全乡村公路、城镇管理机制,构建管理网络,将XX合岭、白水港、沿江、三板湖、龙王台等村纳入城镇管理范围,每村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开展好日常管理,其他村纳入乡村管理,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并着手制定村庄管理规定。同时,制定集镇管理办法,加强洋溪、黎家坪集镇管理,严格按照集镇规划进行集镇建设。
五是抓好素质提高工程。
充分利用规划日、环保日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如宣传车、标语等,加大对村 民、居民的教育和引导及培养,充分利用现有阵地,开办市民学校,共同搞好环境保护。搞好公益性建设,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强化责任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质,增强社会荣誉感。
立足我镇的实际情况,今后一个时期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择优扶强、集聚发展、生态优先、配套建设的原则,突出重点、强化管理,推出精品、体现特色,优化小城镇发展布局,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进一步提高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化建设水平,努力打造出规模适度、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三产”兴盛、工贸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心集镇。围绕这一目标,在总体布局上,坚持以张桥为中心的建设格局,以合蚌路沿线建设和新村建设为主体,拉大城镇骨架,扩大城镇规模。一是突出张桥中心城镇建设,拉大城镇骨架。按照“南扩西进”的总体构想,坚持“旧城抓改造,引资建新区(新农村)”,扩大规模,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城镇居住品位。完成城区主干道,拆除老旧街,建设新大道,合理布局,建设集贸市场和停车场,努力把张桥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富有特色的现代城镇。二是抓好小集镇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应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体现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原则,抓好高塘、早庙、胜利等重点集镇建设。按照“建一个城镇,带一大产业,兴一批市场,活一方经济”的思路,制订和完善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和激励民营企业向城镇靠拢,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境外客商在城镇安家落户。三是实施新村规划,推进1XX个新农村居民点建设。结合移民安置工程建设,用足用活国家扶持政策,加快新村规划和建设步伐。
合理确定我镇城镇建设的目标。
今后三年,我镇城镇建设的总体奋斗目标可定位为:通过实施城镇化战略,使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有明显提高,城镇经济进一步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加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城镇管理体制基本确立。力争到2XX1XX年,城镇人口达到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XX%。
二、加快我镇小城镇建设的对策
1、超前规划,分步实施,强化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建设详细规划,实现详细规划零的突破。应树立新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城镇环境质量、营造城镇公共空间作为城镇规划建设的主题,使小城镇建设和新村建设有机结合;城镇基础建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总体布局、功能分布与形象设计有机结合;确保道路、绿化、给排水三配套,功能、环境、造型三统一,生态、景观、格局三协调,确保城镇规划3XX─5XX年不落后。二是对城镇规划应坚持集中统一管理,严格规划许可制度。要保持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连续性,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坚决付诸实施,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违反。要加强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宣传工作,使群众了解本镇的基本发展框架,明确有关法律、法规,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进行监督和管理。三要认真做好以城镇治安、市容卫生、交通秩序和流动人口管理为重点的城镇社会综合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城镇管理制度,走城镇管理市场化道路,组建城镇管理养护企业,实行公司化运作。高度重视培养进入城镇农民的城市意识、科普意识、法律意识和文明习惯,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城镇环境脏、乱、差综合治理,实现从随机管理到规范管理、从突击治理到长效管理的转变,使城镇成为干净、畅通、明亮、绿化的良好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开展综合整治,既要对进镇农民进行城市文明、法制观念教育,培养塑造合格市民,又要对违法行为给予处理。总之,要努力提高进入城镇农民的素质,建立文明城镇,保持经济与文化的平衡发展。
2、市场运作,多元融资,提升功能。城镇建设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建设转变为依靠政策,向市场、向社会要资金,广开门路,用活政策,对房地产开发,可采用由开发商或建筑企业带资直接开发、由开发商与企业和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开发、由建筑企业带资替业主开发、由开发商和建筑企业或建筑业主股份合作开发、由政府以土地资产折价入股联合开发等方式,逐步建立起民间资本、国家、集体、外资共同建设小城镇的多元投资体制。16 一是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城市基础配套费等城建专项资金,应足额征收并严格按收支两条线管理,不得随意减免、坐支、挪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社会固定资产规划和计划,逐年增加城镇建设的投入。同时,应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二是经营城镇国有土地资产。要高度重视小城镇土地开发、出让工作,建立完善土地储备制、实行“统一征用、统一收购、统一收回、统一开发、统一供应”的“五统一”办法,控制垄断规划区内土地一级市场,搞活二级市场,放开三级市场,对城镇土地市场可实行饱和供应,以招标拍卖等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提高土地价值,以此吸收、壮大小城镇建设的启动资金,科学使用,滚动发展。征用土地实行统一征用,统一出让政策。三是盘活城镇基础设施和闲置资产。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和“人民城镇人民建”的思路,打破所有制和地域界限,面向个人、集体、国家、外商经营、有偿使用等多种方式筹措建设资金,逐步建立“投资──回收──积累──再投资”的模式。同时,要下功夫盘活存量资产,置换沉淀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闲置资产,对城镇无形、有形资产进行转让、拍卖、租赁,多渠道等集建设资金。四是用足用活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水利建设、公路建设、退耕还林等行业政策,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最大效益,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3、调整结构,培育产业,拉动发展。在推进城镇发展中,必须按照“以工强镇,以农稳镇,以商活镇”的指导思想,坚持“三个结合”,大力培育支柱产业,繁荣城镇经济。一是与发展经济结合。围绕壮大我镇粮油加工和建材生产工业两大支柱,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化服务,取消不合理的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改善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吸引各类工业企业逐步进入小城镇的工业小区,做到相对集中,逐步发展,引进一批科技含量较高、产品有市场的企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增强城镇经济实力。二是与发展农村主导产业结合。依托城镇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城镇建设发展后劲。三是与发展第三产业结合。加快小城镇功能小区和市场建设,建立工业区、个体私营经济小区、商贸区、公益公共事业区等,加大旅游、商贸等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商业、服务业、运输业、房地产业、建筑业、旅游业,加强各类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为农民进入城镇创造良好条件,解决农民进入城镇后就业谋生的后顾之忧。
4、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力推进。成立小城镇建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落实编制和办公人员,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和土地统征工作。并建立小城镇建设协调会议制度,会议由组织、人事、财政、公安、水利、城建、国土、林特、农经、工商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全面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各级各部门都要切实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现代城镇发展理念,加强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借鉴资本运营的观念和方法,以全新的观念管理和经营城镇,明确城镇发展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管理制度,实现城镇资产保值增值,加快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