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营管理处2011年工作总结2(推荐5篇)

时间:2019-05-12 17:5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森林经营管理处2011年工作总结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森林经营管理处2011年工作总结2》。

第一篇:森林经营管理处2011年工作总结2

绰源林业局2011年营林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一期“天保工程”和二期“天保工程”交替之年,同时也是推进新林区建设,构建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关键之年。一年来,我局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帮助下,在森工公司(林业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抢抓机遇,趋势而上,积极进取,团结一心,圆满地完成了我局2011年营林生产各项工作,现将2011年工作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2011年营造林生产完成情

1、植被恢复造林计划2600亩,完成2640.9亩,完成计划的100.1%。其中:公路两侧绿化造林1007.7亩;局址周边绿化805.8亩,场址周边绿化415.35亩。取土场绿化209.25亩,废弃贮木场绿化202.8亩。

2、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计划10000亩,完成10026.6亩,为计划的100.2%。

3、补植计划1100亩,完成1100亩,为计划的100%。

4、母树林集约经营计划11200亩,完成11201.4亩,为计划的100.2%。

5、幼林抚育计划8300亩,完成作业面积8300亩次,为计划的100%。

6、开生土带计划300公里,完成300公里。

7、义务植树计划8000株,完成8000株。

8、改土增肥计划90亩,完成90亩,为计划的100%。

9、森林抚育计划220000万亩,完成219981.15亩,为计划的100%。

10、补植补造计划2000亩,完成整地2074.05亩。

二、具体措施

1、领导重视 精心组织

为促进我局营林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用生态文明统领绰源地区建设,以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化,充满活力,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林区为目标,营林工作与“树立新形象,建设新林区”活动结合起来,实现生产生活环境的绿化、美化,全面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林区,促进营林工作科学发展水平。为认真抓好营林工作的各项落实,林业局成立营林工作领导组织机构,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指导、和落实,各包片领导各负其责,相关部门全力以赴,互相协调,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落实、有检查、有监督,确保各项营林工作按标准、按要求完成。

2、机制灵活

不断创新

为加强造林绿化工作,努力加快生态建设,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动员全社会人们投入植树造林建设美好家园的活动中来,实行植树、种花、种草相结合,以公园广场为标志,以小区、庭院为基础,以环绿化带为依托,形成“点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环上绿化成带的”的绿化格局。通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爱林、护林、育林意识,加快了我局绿化工作和生态建设进程。

3、整章建制

强化管理

为进一步提高营林生产管理水平,首先从内部抓起,在生产经营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新办法,建立健全营林生产各项管理办法、规章制度以及奖惩办法,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在生产作业期间,技术员分片负责,对营林生产作业跟踪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地提高了生产作业质量。

4、业务培训 提升整体素质

随着我局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深入,加强管辅人员和作业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尤为重要。当今林业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以经济建设为主到以生态建设为

主,由培育商品用材林观念向培育生态公益林转变,由利用为主向培育为主的转变,标志着我国林业建设从以造林为主,注重数量的扩张阶段,向造林和森林经营并重、质量双赢的新阶段发展,人们的思想也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对此,我局加大对生产管理人员及一线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我们先后举办了多期不同形式的培训班。2011年10月12日~2011年10月15日举办的森林经营工作会议及岗前培训班,此次会议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林业局党政工领导全部出席,并讲了话。主管局长杨晓东对过去营林生产、木材生产工作做了简要回顾,对今后工作做了详细的部署和安排。参加人员有各相关科室、部委负责人及生产指挥中心全体管理人员,还有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主管领导、技术员、工队长、小组长、采伐工等200余人,领导动员,资深人员授课,同时聘请上级主管部门的专业人士有针对性的讲解。使与会人员深深懂得了国家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我们盼了多年才争取到的一个重大政策,也是振兴林业的重大机遇,一定要把握好,同时明确了抚育责任。

5、档案管理 细致有序

为了确保森林经营工作的准确性,做到凡事有据,全部

存档的原则,建立了森林经营档案室,配备了懂技术、业务精能力强的人员为专职档案员。购买了标准的档案柜、微机桌椅、视听设备等附助设施,基本上实现了微机管理档案。在档案室内各种图、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文件,生产计划分解、实施方案、调查设计、验收证、管理台帐等进行分类管理,既方便了抚育工作的经营和管理,又便于用时资料的查找和保存。

三、存在的问题

1、调查设计在选择林相时,要更加贴近目标任务。

2、人工造林实际面积和二类库较大差异。

3、特殊工种人员,老龄化严重,后续力量不足。

4、种苗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5、由于近年母树结实较少,人工促进三年效果不佳。

6、造林苗木短缺。

四、今后打算

1、按照上级的指示和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营林生产任务。

2、加强更新造林生产管理,进一步完善更新造林管理体系。

3、强化抚育间伐作业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

制和奖惩制度,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进一步提高伐区的作业质量。

4、继续抓好营林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营林队伍的业务素质水平。

在过去一年里,即有成绩也有不足,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克服困难,为全面推动我局营林工作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内蒙古绰源林业局

二O一二年四月七日

第二篇:森林经营处2015年工作总结

森林经营处2015年工作总结及

2016年工作思路

2015年在公司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处部室的大力支持下,森林经营处紧扣营林生产思路,围绕林管局霍学义局长在党委理论中心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经济并重的原则,认真贯彻“严管林、质为先”的工作方针,扎实开展营林工作。把握机遇,狠抓项目,依靠科技,坚持标准,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将营林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年计划******公顷,实际完成******公顷,其中:中龄林抚育生长伐******公顷;冠下幼林割灌除草******公顷;幼龄林抚育透光伐******公顷。

2、完成造林前割带******公顷,天保二期改造培育清林******公顷。

3、完成更新造林******公顷,其中:择伐补植******公顷、林地清收******公顷、天保二期改造培育补植补造******公顷、天保二期补植补造******公顷。

4、完成幼林抚育*****公顷。其中:幼林割灌**公顷。幼林抚育*****公顷。

5、完成吉林图们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幼抚(国投专项资金)***公顷、幼林割灌***公顷。

6、栽植红松果材林年计划**公顷,实际完成****公顷,纳入红松果材林的造林项目为择伐补植***公顷、林地清收***公顷、天保二期改造培育补植补造***公顷、天保二期补植补造***公顷。共栽植红松苗木**万株。

7、完成义务植树***公顷,栽植****万株。

二、主要工作措施

按照州管局和公司营林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全处上下紧密地结合营林生产工作实际,狠抓各项生产管理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强化营林生产各个有效环节的衔接,充分发挥营林生产指挥职能,恪尽职守,履行职责,切实保证了公司营林生产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顺利完成。

1、加强营林生产工作部署,做到科学管理、合理安排。森林经营处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创新务实,加速发展”为指导思想,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早布置营林工作。要求各有关单位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营林工作的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营造林生产的进度、质量、和任务计划的完成。公司与林场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了作业质量要求,详细了各项指标,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生产责任制,改变了以往“以罚带管”的工作局面,改变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意识,加强防范措施,确保全年营林生产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2、加强营林生产工作管理,做到制度严谨、管理规范。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出台了《**林业局2014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各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森林经营处负责全局森林抚育试点协调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出台管理办法,指导作业质量,检查作业进度;计划发展处负责下达各施工单位森林抚育试点任务量计划;资源林政处负责测算森林抚育采伐限额、安排落实采伐指标、办理采伐许可证,并对限额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处负责生长伐采伐、运输、作业质量管理;资产财务处负责森林抚育专项补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同时,在施工作业前,局与林场共签订了责任书9份和作业施工合同9份,林场与承担抚育作业的承包者签订施工作业合同共112份,合同中明确抚育面积、作业方式、完成时间和作业要求等。并在春季造林前出台了《**林业有限公司春季造林实施方案》、《**林业有限公司营林处生产作业管理及验收细则》等一系列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营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营林生产检查指导,做到作业质量有保障。为保证中幼龄林抚育作业质量,我局要求作业区域30至50公顷配备一名现场员,在小班作业前,林场技术员和现场员组织对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作业时向生产者现场说明作业地点、作业方式、作业标准和作业期限。在生产作业期间实行多个部门联合检查指导,营林、资源、生产部门巡回检查,着重检查是否按设计、按标准作业,是否到边到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在整个作业期间,共下发了8份局级整改通知书,尽可能将问题在作业阶段发现并解决,保证作业质量。作业结束后,林业局在林场自检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复检。在春季更新造林工作中,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管理,按程序操作,按标准把关。在造林期间,森林经营处和质检队组成督导组,深入到每个作业小班,现场指导、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实做到事前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实行局场两级验收,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杜绝人情验收和关系验收。对不合格小班,采取责令返工,检查期间共下达了6份整改通知书,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切实做到事前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确保了营林生产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4、加强造林苗木质量管理,做到苗木质量有保障。

森林经营处从造林的每个技术环节开始,严格按照省州造林技术标准狠抓造林质量。首先,选用优质壮苗,严把苗木质量关,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苗木坚决不准上山;其次,在苗木运输和假值这一重要环节采取了科学管理,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做到随时掌握土壤墒情,适时顶浆造林;再次,就是加强了管护工作,对于牧畜毁坏造林地现象,一律给予严厉的经济制裁,从而巩固了造林成果。

5、加强营林生产技术培训,做到生产技术有保障。作业前森林经营处组织了各林场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员,针对营造林技术规程,进行了统一培训。特别是实用技术培训。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操作两种方式培训。切实提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从根本上扭转林业队伍业务素质不高、战斗力不强的现状。并要求各林场在造林前对外委承包户进行产前技术培训,产中进行监督指导,确保营林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6、扎实开展样板林建设,带动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林场在中幼龄林抚育过程中,在主干道路沿线和公路交通便利地方有计划地精心打造一批中幼龄林抚育样板林工程。开展中幼龄林抚育样板林建设,对林场内部可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林场中幼龄林抚育工作向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推进,对外可以展示中幼龄林抚育的成效和工作成果。我局今年共建设局级样板林104块,面积1054.7公顷。统一制做了标志牌,清晰准确、规范标准。

7、实行补贴资金分帐核算,确保补贴资金专款专用。林业局出台了《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范围、补助标准及对象,明确资金管理及支付的程序。由纪委、审计、财务、劳资部门不定期对林场抽查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补贴资金专款专用,全部补贴到中幼龄林抚育生产一线中。

8、落实成效监测机制。确保森林生态效益的真实体现。严格按照《吉林省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成效监测办法》的规定和要求,依据不同林分类型、抚育方式、区域分布等情况,选择确定了具有代表性、交通便利、利于监测的试点样地,定期监测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我局2014中幼龄林抚育共设置了12块监测样地,建立了成效监测数据库。委派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同志主抓这几年中幼龄林抚育成效监测这项工作,确保真实体现森林抚育成果。

以上是我处2015年工作简要总结,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按照既定的目标,将上级部门下达的计划任务分解落实,不断加强作业质量的监管,加强营林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检查督促工作,实行全面质量监督。进一步创新机制,健全完善营林质量监管体系,把营林生产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森林经营处2016年工作计划

按照集团和公司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森林经营处紧密结合营林生产工作实际,重点抓各项生产管理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强化营林生产各个有效环节的衔接,充分发挥营林生产指挥职能,保证2016年营林生产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顺利完成。森林经营处2016年工作计划是:

1、完成好2015**万亩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任务。

2、完成好各项造林任务,同时做好相关的幼抚工作,确保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保存率顺利达标。3、2016年春季计划在东树沟苗圃播种**公斤红松种子,预计播种面积*亩。

4、完成好2016年红松果材林建设任务,确保建设成效。

5、加强技术培训:计划在中幼龄林抚育和春季造林作业前,组织林场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和企业职工,针对森林抚育技术规程、造林技术规程等专业知识技能,进行统一培训,切实提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确保营林工作质量。

6、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依照停采后林业发展趋势和方向重新修定《**林业有限公司森林抚育实施方案》、《**林业有限公司春季造林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和标准,从制度上保证营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做好产前培训、目标落实、质量监督工作。实行合同化管理、岗位责任制及一把手负责制。

7、加强营林生产内业管理。营林生产内业资料、上级文件、合同书、责任状、统计台账、汇总表、月报表齐全整洁,帐、表数据相符,存放有序。特别是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内业由专人专柜管理。

8、加强部门联合,切实加强作业质量检查验收工作。进一步协调联系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加强部门沟通协商,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保障营林生产作业质量,全面完成好我公司各项营林生产任务。

2016年,我处将按照既定的目标,将公司下达的计划任务分解落实,明确营造林工程建设重点,严格按“质为先”要求,加强营林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检查督促工作,同时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强宏观调控,保障我公司全年营造林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

森林经营处

2015年11月17日

第三篇:森林分类经营基础知识

、森林法概述

(一)关于森林

森林的法律概念。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林学关于森林概念:“森林是一个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也是一个以树木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森林覆盖率。《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森林法所称森林覆盖率,是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各种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影响最直接、最重大,也最关键。森林是自然界最丰富、最稳定和最完善的碳储库、基因库、资源库、蓄水库和能源库;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等多种功能;森林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森林是人类进化的摇篮,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的祖先由森林动物中的一员,逐渐演化成今天的“人”,森林为原始人类提供了生活生存条件,森林是他们栖息、取食、劳动,甚至也是御敌的场所,从而成为人类繁衍进化的发源地。离开了森林的庇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失去依托。人类的生活方式走过了一条“完全依赖森林→逐步走出森林→迫切回归森林”的道路。

森林锐减导致六大生态危机。最近一百多年,人类对森林的利用和破坏达到了十分惊人的程度。人类文明初期,地球陆地三分之二被森林覆盖,约为76亿公顷;二十世纪末期又减少到34.4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7%。从全球角度看,森林锐减直接导致了六大生态危机。

1.土地严重沙漠化; 2.严重水土流失; 3.严重干旱缺水; 4.严重的洪涝灾害; 5.大量动植物物种灭绝; 6.温室效应加剧。

从这六大生态危机可以看出,破坏森林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科学家断言,假如森林从地球上消失,陆地90%的生物将灭绝;全球90%的淡水将流入大海;生物固氮将减少90%;生物放氧将减少60%;同时将伴生许多生态问题和生产问题,人类将无法生存。

我国森林的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0%,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8%,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8%,15—20%的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近年中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14%。

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规定森林的培育、管理和保护的森林法规,是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国政府制定的“林政纲要”。在“林政纲要”的基础上,民国政府于1914年颁布了《森林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森林法),共六章三十二条;1915年颁布了《森林法施行细则》和《造林奖励条例》。1932年民国政府又重新颁布了修订后的《森林法》,共十章七十七条。

2、现行森林法的立法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森林立法工作成绩卓然。1950年颁布的《土地改革法》第十八条规定:“大森林、大水利工程、大荒山、大荒地……均归国家所有,由人民政府管理经营之。”这一规定,是我国森林资源全民所有制建立的重要法律根据。此后,国家根据不同时期对林业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林业法律、法规、法令。

共和国第一部森林法规,是1963年制定的《森林保护条例》。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部单项经济法律。

在《森林法(试行)》施行5年的基础上,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于198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决定》,并重新颁布经过修改的《森林法》,即现行的《森林法》。

3、森林法的基本任务和原则

现行的《森林法》共7章49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森林经营管理;第三章森林保护;第四章植树造林;第五章森林采伐;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2000年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8号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共7章48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森林经营管理;第三章森林保护;第四章植树造林;第五章森林采伐;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

森林法的基本任务。森林法开宗明义指出,本法立法宗旨就是“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这一宗旨,森林法的基本任务是:

(1)维护林权;(2)鼓励造林;

(3)保护资源;

(4)改善环境。

森林法的基本原则。森林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其全部内容,指导其立法、司法和执法的根本准则,是每一个具体条文的依据和灵魂。我国森林法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

(1)生态效益优先原则;

(2)遵循森林资源自身规律原则;(3)以营林为基础、永续利用的原则;(4)国家对森林资源实行重点保护原则。

二、森林法主要管理制度概述

现行森林法,设定了一系列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概括起来主要是五大类:1.林权制度; 2.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3.植树造林制度; 4.森林保护制度; 5.森林采伐制度。

(一)林权制度

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权属,简称林权。林权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所有权,即民法通则规定的“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使用权是指使用者按照法律规定和约定对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森林法设定的林权制度主要规范有以下四项:

1、林权之物权保护规范

森林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了林权的种类和发证规范。

①按照《森林法》规定,林权法定的种类为6类,即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②按照森林法规定,林权权利人的权利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发放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国务院可以授权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对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重点林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造册,发放证书。

2、林权纠纷处理规范

森林法第十七条规定了林权纠纷处理的主体、救济程序和有关规范。

①林权纠纷处理的法定主体是人民政府。这是一个行政裁决前置的规范。森林法规定,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②林权纠纷处理的救济程序。森林法规定,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③发生林权纠纷时保护林权人权益和森林资源的规范。森林法规定,在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争议的林木;如果违反,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林权流转规范

森林法第十五条规定了林权流转的条件和有关事项。

1998年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修改森林法时规定了林权流转有关政策,主要规范:

一是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也可以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

二是林权流转的条件,林权权利人拥有的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可以流转。实质是放开商品林的流转,限制公益林的流转。

三是规定了预防流转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措施,林权可以依法流转但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转让双方都必须遵守森林法关于林木采伐和更新造林的规定。

4、权益保护规范

森林法第三条第三款、第七条规定了林权的保护措施和减轻林农的负担等。①关于林权的保护措施,森林法规定,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②关于保护承包造林的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森林法规定,国家保护承包造林的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承包造林的集体和个人依法享有的林木所有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③关于减轻林农负担,森林法规定,国家保护林农的合法权益,依法减轻林农的负担,禁止向林农违法收费、罚款,禁止向林农进行摊派和强制集资。

(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就是根据森林的经营目的和主导利用不同,将森林进行分类,并实行相应的经营管理措施,以实现森林经营的目的。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将森林划分为两大类——公益林和商品林。森林法关于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的规范是零散的,但是基本的框架是清晰的。1984年森林法,规定了森林基本分类规范,以及与森林分类经营相对应的林木采伐管理规范;1998年修改森林法时,设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1999年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了公益林区划规范等。森林法关于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的规范归纳起来为四个方面:

1、森林分类基本规范

森林法第四条规定,森林分为五类,即,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主要用于提供生态效益,属于公益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主要用于提供有形林产品,属于商品林。

2、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规范

森林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设立,补偿的对象和范围,以及使用规范。

①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1998年修改森林法时,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这是对森林法森林分类经营管理法律制度的根本性完善。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是我国在森林经营和生态建设过程中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以木材生产利用为唯一目的的林业经营体制,标志着森林在生态建设中主导地位的确立,对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②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对象和范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此外,森林法强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3、与森林分类经营相对应的林木采伐管理规范

《森林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了林木采伐管理规范。

①关于商品林采伐规范——主要是用材林采伐规范。森林法规定,成熟的用材林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择伐、皆伐和渐伐方式,皆伐应当严格控制,并在采伐的当年或者次年内完成更新造林。

②关于公益林采伐规范。森林法规定,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

4、公益林区划规范 《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了公益林区划主体、批准程序,以及面积控制标准。

①国家重点公益林(原文是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②地方重点公益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③其他公益林,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关于林种划分的规定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部署组织划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④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面积,不得少于本行政区域森林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

(三)植树造林制度

植树造林是培育、增加森林资源的根本性措施。《森林法》关于植树造林法律规范,主要包括林业建设方针、科技扶持、经济扶持、义务植树制度、植树造林规划、植树造林任务及封山育林等六个方面。

1、确立了以营林为基础的林业建设方针

《森林法》第五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方针。

所谓“以营林为基础”,是指要把营林、造林工作作为林业建设的基础,把培育、发展森林资源放在林业建设的首位。所谓“普遍护林”,是指要求社会各方面都要认真、切实地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所谓“采育结合,永续利用”,是指要把采伐森林和培育森林资源有机结合,在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基础上,有计划地采伐,通过培育新的森林资源,使森林资源保持平衡及稳定的发展,达到源源不断地满足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永续利用实际上就是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鼓励林业科学研究和推广

《森林法》第六条规定,国家鼓励林业科学研究,推广林业先进技术,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

科教兴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之一,林业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持。在林业的发展中,科技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通过科技进步,可以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二是通过科技进步,可以提高森林的防病虫害、防火、防灾水平;三是通过科学进步,可以提高森林经营水平,进而提高林分质量和林业生产力。

3、扶持植树造林政策措施

《森林法》第八条对植树造林扶持政策措施做了规定。

鉴于林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弱质产业,又是一项公益事业,森林法对扶持植树造林规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是:

①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者长期贷款。

②征收育林费,专门用于造林育林。育林费,就是从木材等林产品的销售收入中,征收一定数额的资金,用来造林,也称育林基金。

③煤炭、造纸等部门,按照煤炭和木浆纸张等产品的产量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门用于营造坑木、造纸等用材林;

④建立林业基金制度。林业基金由国家对林业的投资、财政拨款、银行贷款、育林费、捐赠款,以及其他资金等组成,主要用于植树造林。

⑤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4、义务植树规定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键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为此,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倡导,颁布施行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决议》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三至五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

《森林法》第十一条对义务植树做了进一步重申。义务植树是法律规定的,没有报酬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义务性劳动。“义务植树”有三性:一是法定性,二是义务性,三是强制性。

5、关于植树造林的分工与责任

《森林法》第二十六条对植树造林规划、任务落实和部门责任等做了规定。

①规定植树造林规划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划,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奋斗目标。制定植树造林规划,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是指导植树造林工作的蓝图。森林覆盖率的多少,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森林资源的多少和实现绿化程度。

②关于植树造林任务的落实。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一项需要动员全社会和各行各业都参加的工作。为保证植树造林规划任务的完成,各级人民政府要做好组织和领导工作。各部门、各系统、各单位要按照植树造林规划,各负其责,认真完成植树造林任务。同时,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绿化目标责任制,把造林绿化工作作为考核各级行政领导,特别是县、乡行政领导行政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

③关于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规定。为开展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森林法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由林业主管部门和其他主管部门组织造林。属于集体所有宜林荒山荒地,由该集体经济组织造林。

同时,规定宜林荒山荒地实行承包造林。实行宜林荒山荒地承包造林,可以调动单位或个人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加快荒山荒地的绿化进程。森林法规定,“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可以由集体或者个人承包造林”。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 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可以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这是国家鼓励林业发展的特别政策性规定。为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开发的积极性,我省2004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社会办林业的通知》,目前全省社会办林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今年全省植树造林,由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下岗工人等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进行荒山造林开发面积占一半以上。

④关于铁路、公路、江湖等部门区域造林的规定。搞好铁路、公路两旁、江河、湖泊周围和工矿、机关、学校用地以及农场、牧场等区域的植树造林,有利于加快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按照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原则,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其所属的区域组织或者负责造林。如铁路、公路两旁由铁路、公路部门负责组织造林。学校、部队等由该单位负责造林。

6、封山育林

《森林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新造幼林地和其他必须封山育林的地方,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就是利用林木天然更新能力,在有条件的山区,定期封山,禁止或者限制开荒、砍柴或者其他有害于林木生长的人畜活动,经过封禁和管理,使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的育林方式。封山育林用工少、成本低、效益大,是加快林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改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应当在积极开展人工造林的同时,大力发展封山育林。

(四)森林保护制度

森林保护,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森林法规定了森林资源保护的原则性管理规范。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森林防火、森林病虫防治以及自然保护区等具体法律制度,《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病虫害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野生植物条例》等分别作了具体规范。这里主要介绍森林法本身的六个方面规定。

1、关于森林资源清查

森林法第十四条规定,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森林资源清查,建立资源档案制度,掌握资源变化情况。

森林资源清查是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森林资源清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和种类,掌握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客观反映自然、经济条件,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合理的、准确的森林资源调查材料、统计资料和调查报告。森林资源清查,实行统一标准、分类调查制度。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全国性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由林业部组织,以省为单位进行;二是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清查”,由省林业部门组织,以县为单位进行;三是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清查”,是生产经营单位为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而进行的详细调查。

2、林地占用管理规范

森林法第十八条规定了占用林地审核批准程序、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以及森林植被恢复费管理。

①占用林地审核批准程序。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②森林植被恢复费。经批准占用林地的,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③森林植被恢复费管理。森林植被恢复费专款专用,由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统一安排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植树造林面积不得少于因占用、征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督促、检查下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的情况。

3、护林规范

森林法第十九条规定了护林组织设立和护林员职责。

①护林组织设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护林组织,负责护林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在大面积林区增加护林设施,加强森林保护;督促有林的和林区的基层单位,订立护林公约,组织群众护林,划定护林责任区,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护林员。

②护林员职责。护林员可以由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委任。护林员的主要职责是:巡护森林,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对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护林员有权要求当地有关部门处理。

4、森林防火规范

森林法第二十一条明确政府的预防扑救职责。一是规定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二是在林区设置防火设施;三是发生森林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当地军民和有关部门扑救;四是因扑救森林火灾负伤、致残、牺牲的,按规定给予医疗和抚恤。

5、森林病虫害防治规范

森林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森林病虫害防治规范。主要是两个方面规定:一是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二是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规定林木种苗的检疫对象,划定疫区和保护区,对林木种苗进行检疫。

另外,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发生严重森林病虫害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除治措施,防止蔓延,消除隐患。

6、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规范

森林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规范。

主要是三个方面规定:一是划定自然保护区,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森林生态地区、珍贵动物和植物生长繁殖的林区、天然热带雨林区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其他天然林区,划定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管理。二是对自然保护区以外的珍贵树木和林区内具有特殊价值的植物资源,应当认真保护;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采伐和采集。三是林区内列为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禁止猎捕;因特殊需要猎捕的,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办理。

(五)森林采伐制度

森林法关于森林采伐的五个方面主要规范如下:

1、森林限额采伐规范

森林采伐限额规范是森林采伐管理的核心规范。年森林采伐限额,是采伐的最大量。《森林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了年采伐限额的编制原则、编制主体,以及采伐限额的批准程序。

①编制原则,是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

②编制主体,国家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农场、厂矿为单位,集体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个人所有的林木以县为单位。

③采伐限额批准程序,各编制主体制定年采伐限额,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汇总,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

年森林采伐限额每5年编制一次,一定5年不变;年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期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2001]55号文件下达了我省“十五”期间(2001-2005年)年森林采伐限额,并在整个“十五”期间得到了严格执行,使我省森林采伐量连年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年森林采伐限额之内,确保了森林资源的持续稳定增长。我省“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年森林采伐限额,省政府已经以皖政[2006]43号文件下达执行。

2、关于木材生产计划

《森林法》第三十条规定了木材生产计划的制定原则等。

①木材生产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每年确定一次。

②木材生产计划的制定原则,是木材生产计划不得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

③木材生产计划的管理范围由国务院规定。

3、采伐许可规范

林木采伐许可证是主管部门依法对森林经营者提出采伐林木申请,在审查决定的基础上核发的具有法定效力的行政许可证件。

①许可范围。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并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 第四条 森林分为以下五类:

(一)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二)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三)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四)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五)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第四篇:县级森林经营的规划

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指南

(征求意见稿)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

二○○九年二月 1

目 录

引 言...........................................................................................................3 1.总则..........................................................................................................5 2.规划定位、作用和依据.........................................................................6 3.规划组织与程序.....................................................................................9 4.规划主要内容.......................................................................................10 5.规划方法................................................................................................15 6.规划成果................................................................................................17 名词解释...................................................................................................19 案例...........................................................................................................20

引 言

森林经营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只有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建立和培育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和提升林业的三大功能,发挥林业的三大效益,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央九号、十号文件精神,国家林业局积极探索不同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政策、法规、规程、技术、方法和模式,从2004年开始,启动开展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试验示范,先后制定下发了《全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纲要》、《关于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全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的通知》等,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试点。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体框架,就是在森林分类经营的宏观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四个体系,即:以全国林业发展区划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为基础的宏观指导体系;以县级经营规划为基础的区域决策体系;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体系;以多种森林经营方法、方式为基础的技术模式体系。县级森林经营规划作为这一框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林业分类经营、集体林权制度和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等 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产权主体日趋多元化,迫切需要从宏观尺度上,对生态修复、森林培育、森林防火、森林保护等森林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统筹考虑;在区域水平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协调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因此,在县级水平上编制森林经营规划,作为各类经营主体进行森林经营决策的宏观依据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推动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制度体系,特制定《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指南》,以便统一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与深度等要求,规范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的程序、方法和主要成果,全面推进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体进程。

1.总则

1.1本指南明确了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的地位与作用,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与任务,规定了规划编制的程序、方法、内容、成果等要求。

1.2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和规范县级行政区域或相当于县级、经营主体多样的区域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其他层级森林经营规划可参照执行。

1.3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1.4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宗旨,以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森林经营方针,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逐步建立区域内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1.5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应有利于调整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森林生长发育;有利于保持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与效益;有利于改善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和促进林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尽量减少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对林地生产力的影响;对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1.6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兼顾的原则,协调好森林经营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保护、发展与利用森林资源并重的原则,协调好国家、地方与经营者等各方面的利益。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协调好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的原则,协调好不同功能区、不同森林类型的功能与潜力。

2.规划定位、作用和依据

2.1县级森林经营规划是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纲领性、战略性、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一般10年左右。既是县级人民政府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基本依据,也是县域所有森林经营主体保护、经营利用森林资源的基本依据。

2.2县级森林经营规划是国家森林经营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国家、省级森林经营规划与森林经营方案的重要环节,是县域森林经营的主要依据。主要作用包括:落实国家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政策措施;协调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需求;控制和指导所有森林经营主体在规划期内的主要森林经营活动、安排与规模。

2.3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的深度和广度应根据当地森林经营管理水 6平、资源结构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对林业发展或森林经营战略的要求确定。规划内容应紧密围绕森林经营活动,重点关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相关要素,如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利用和森林资源管理,以及森林保护利用的环境保护、公众利益等。规划深度应能满足制定或完善区域森林经营管理政策,协调森林生态系统多目标保护利用布局,指导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需要。

2.4县级森林经营规划重点需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2.4.1高保护价值森林的有效保护

哪些区域应划为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域,这些区域如何经营和管理。

2.4.2木材及林产品的可持续生产

规划期内进行木材及其它林产品生产的林地有多少?不同生产方式的森林有多少?合理年伐量或允许利用量,以及时空如何安排。

2.4.3生态功能的可持续性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环境保护、农田牧场防护、生态景观等生态功能如何保持、提高和功能的持续发挥。

2.4.4社会功能的可持续性

森林的生态休闲、人文、宗教和教育功能,以及促进林农就业、地方税收和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如何给予保证。

2.4.5生物多样性保护

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如何进行有效管理,森林经营如何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2.4.6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

森林经营如何防止森林和土地退化,如何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使林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森林资源质量不断提高。

2.4.7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能力建设

规划期内如何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保护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能力。

2.4.8森林经营管理政策

调整和完善森林经营管理的相关政策,如何调动社会或农民参与森林经营的积极性、解放林业生产力。

2.5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应依据国家、省级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规划等明确区域森林经营指导思想、方向与目标;依据区域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明确森林经营的范围、对象与多种需求;按照《全国森林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等相关要求落实分解区域森林经营管理的政策措施,参照《生态公益建设导则、规划设计通则、技术规程》、《森林采伐作业规程》、《森林抚育规程》等标准规程科学设计森林经营模式。

2.6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必须以最新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土地详查数据、社会经济统计年鉴等信息为编制基础数据。综合考虑区内所有正在实施的森林经营方案确定的经营规模、布局和时空安排,充分反映森林经营主体意愿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3.规划组织与程序

3.1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相关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部门、企业、团体和个人,以及其他利益群体可选派代表参与规划编制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应组织对规划进行论证后,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3.2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包括准备、编制、征求意见和修改送审几个主要过程:

3.2.1规划准备包括组织、技术等各个方面。应成立包含管理、技术等相关专业的规划编制小组;进行资源数据、标准等相关资料收集,确定技术经济指标;对以往森林经营管理进行总结,对规划期的森林经营环境、森林资源现状、经营需求趋势和经营管理要求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系统分析,明确经营目标、规划的深度与广度,以及规划的重点内容。

3.2.2规划编制一般包括经营决策、规划设计等过程。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不同侧重点提出若干个优选备用规划方案,对每个备选方案进行长周期的投入产出分析、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预估执行各备选方案的可能效果,选出最佳方案。在最佳方案控制下,进行森林经营区划、布局和森林经营规划设计,编写规划说明书和制作规划图件。

3.2.3征求意见应重视公众参与的广泛性,注重与不同管理部门、经营单位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交流、沟通,对所有意见进行分析、处理,不采纳的意见应公开说明原因。3.2.4根据各方面意见形成送审稿,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论证后批复实施。规划期内因社会经济等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可征得审批部门同意后对规划进行调整修订。

4.规划主要内容

4.1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分析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经营管理的需求;明确森林经营中长期的指导思想与经营目标;统筹进行森林经营多目标、多功能布局;确定规划期内实现森林经营目标的活动、规模、安排等经营措施;预测和评估森林经营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等综合效益;提出规划实施的政策需求与保障措施。

4.2规划期的森林经营目标体系应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长期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应与国家、省级森林经营规划目标相衔接,也应纳入县域林业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目标体系。森林经营规划目标体系应突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多样性的特征,包括资源目标、生态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

——资源目标。从森林资源发展、保护和利用的角度考虑提出规划指标,如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森林蓄积量、生长量、森林结构等。

——生态目标。从生态保护的区域、对象、规模和保护成效等方面考虑提出规划指标,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数、碳汇量、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景观维持等方面。

——经济目标。从木材与林产品产出、经济发展和收益等角度考 10 虑提出规划指标,如合理年伐量、主要林产品产量、森林资产价值量、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等。

——社会目标。从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农村公用基础设施、社区文化发展等方面考虑提出指标。

4.3森林经营布局是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森林功能区划、森林分类区划和森林管理分类区划等。

4.3.1森林功能区划是一种依据自然地理要素等基本特征的区域布局措施之一。从林地和森林的主导功能考虑,功能区可分为经济功能区、生态功能区、社会功能区三类。本着生态优先、公益优先的原则,应首先区划出生态、社会等高保护价值的森林功能区。

——生态功能区。将生态保护价值高、生态区位比较重要和生态比较脆弱的区域区划出来,主导功能是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效益,这些包括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自然遗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景观保护、基础设施保护等。

——社会功能区。将社会服务价值高的林地或森林区域区划出来,主导功能是发挥社会公益效益,这些包括人文遗产保护、宗教保护、生态休憩、大气或噪声等环境保护等。

——经济功能区。除生态、社会功能区外,主要生产木材及其他林产品的区域,这些一般包括用材林区、工业原料基地、经济林基地、能源林基地等。

——功能区确定后,应明确规定不同功能区的经营约束条件和主要经营措施。一方面要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不得与现有的法律法规相违背,另一方面要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思想为指导,要符合森 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要求,要与当前国际主流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要求相一致。

4.3.2森林分类区划是以小班为单元,根据森林的主导功能进行的一种森林用途分类。将林地、林木、森林按照主体用途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类。

——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区划为生态公益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其中,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核查认定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为重点公益林。

——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区划为商品林,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

4.3.3森林管理分类区划是以小班为区划单元,按照保护管理的严格程度进行的经营布局措施之一。以《全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为准则,在林地立地分类、功能区划好分类经营区划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要求和森林经营管理的主导方向,分为严格保护、重点保护、保护经营和集约经营4个类型组。

——严格保护类型组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特有自然景观等为主要目的,一般禁止任何形式的人工干扰活动。

——重点保护类型组是以确保生态安全,防止自然灾害,改善现有的脆弱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同时进行少量木材生产利用,一般限制人工造林更新、皆伐等森林经营活动。

——保护经营类型组以生态和经济兼融,在有一定生态防护功能 的基础上,确立明确的经济功能或经济目标进行合理采伐利用,允许适度的人工造林更新、小面积皆伐等森林经营活动。

——集约经营类型组是以获得经济收益为目的的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以经营利用、可持续生产林产品为主要目的,允许干扰强度较大。

4.4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必须对森林培育、森林采伐、森林健康、非木质资源经营、森林景观经营和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4.4.1森林培育。森林培育是从更新造林到采伐利用封育前的所有森林经营活动的总称,基本要求为:

——应分别生态公益林、商品林两类林进行培育规划,经营目标比较一致的功能区也可按照不同功能区进行培育规划。

——应分别生态公益林、商品林两类林,按照定向培育的原则,组织设计森林经营类型。经营类型设计详细程度根据各地经营水平而定,一般要求细化到严格保护、重点保护、保护经营和集约经营4个经营管理类型组。

——培育措施主要分为更新造林、幼龄林抚育、中龄林抚育、低产林改造(商品林)、低效林(生态林)改造、卫生伐等措施类型。

——培育任务按森林类别(或功能区、林种)—森林经营类型—经营措施类型(组)进行组织,各项规划任务落实到每个森林经营类型(或管理类型组),分为不同规划分期(如5年期)。

4.4.2森林采伐。森林采伐是森林成熟后的利用或更新措施,为与现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衔接,经营性采伐所形成的资源消耗量同 时进行测算。一般要求为:

——依据森林分类和功能区划成果,分别抚育间伐、低产(低效)林改造、主伐、更新或其它采伐类型5种采伐类型测算合理年伐量。

——按照《森林采伐作业规程》等标准要求,分别森林经营类型设计采伐对象、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采伐间隔期限和采伐龄等,据此测算合理年伐量。

——合理年伐量的确定应有利于提升森林资源的保护价值,建设和培育稳定、健康与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持森林长期、稳定提供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服务的能力。

——县级森林经营规划中森林合理年伐量以5年为一个测算期,不需要分解到。

4.4.3森林健康。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包括抵御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的能力,以及林地地力维护等方面。基本要求为:

——森林防火规划应体现“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规划内容包括防火装备、专业防火队伍、防火基础设施。防火基础设施主要指森林防火隔离带,森林防火隔离带规划应明确防火隔离带的位置、类型、施工、保护措施等。

——有害生物防治规划应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防治方针,规划中应分析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危害程度、提出有效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方法和措施。

——林地地力维护规划应与营造林措施紧密结合,重点设计有利于地力维护的培育技术、采伐要求、培肥技术、化学制剂应用及防污染措施、保护对策等。提倡培育混交林和阔叶林,速生丰产林培育应 考虑轮作、休歇、间作种植等措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在造林、采伐规划时,制订土壤水肥保持措施。

4.4.4非木质资源经营。应以现有成熟技术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分析木质产品原料自给率及来源、产品竞争能力、市场占有率,规划利用方式、程度、产品种类和规模。在保护和利用野生资源的同时,发展人工定向培育,提高产品产量与质量,创导培育技术密集型的非木质资源利用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林产品附加值。

4.4.5森林景观经营。可以按照功能区或森林旅游地类型进行规划,充分利用林区地文、水文、天象、生物等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古今建筑、社会风情等人文景观资源,按照游览、登山、探险、疗养、野营、避暑、滑雪、狩猎、垂钓、漂流等森林游憩活动的特定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森林景观修复、景观维护和经营开发等内容。

4.4.6生物多样性保护。以生态系统保护途径为主线,通过生态系统和栖息地的保护有效维护物种、遗传基因多样性。将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域作为保护规划重点,明确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范围、类型与保护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保护措施。功能区划和采伐、培育规划时,在栖息地、森林群落之间保留生态廊道。

5.规划方法

5.1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应按照生态系统经营的理论进行分析、评价、模拟和决策。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求,生态系统分析评价森林经营管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采用时间和 15 空间相结合的优化决策方法模拟、优化森林经营过程,确定最优经营途径。经营决策的核心是多效益综合、多方案比选、长周期预测。

5.2多效益综合。经营规划时不但要考虑森林的木材生产功能,也要考虑森林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空气净化、碳的储存、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景观提供等社会生态功能。多效益综合涉及诸多经营目标函数及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条件,最优经营决策的求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优化问题,一般可利用决策分析系统等分析工具进行辅助。

5.3多方案比选。在经营决策过程中,一般应首先根据经营方向的侧重和经营条件的改变形成多个可行的预选方案,然后对预选方案进行模拟和优化,根据预选方案的模拟优化结果对各方案的产出、效果、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确定最优预选方案作为森林经营规划的基础方案。预选方案是森林经营决策的基础,一般应满足以下条件:

——假设条件规定位于森林各种能力的最大与最小之间; ——能说明经营的主导思想和意图; ——能用经营约束条件和指标明显区分;

——能展示各种主要经营目标下经营措施的时间和空间安排的组合;

——能形成差别明显的经营效果。

5.3长周期预测。森林经营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森林经营成效的体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衡量森林经营是否可持续必需采用一个大的时间尺度,因此,进行长周期的经营预测才能确保森林经营按照一定的经营方向稳定经营。一般在经营决策时,需对规划范围森林经 营过程进行一个半森林经营周期的优化模拟和决策分析,重点模拟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影响。

——生态影响评价主要是分析评价森林经营规划对当地的水、土壤、空气、物种和种群、重要物种生境、碳汇平衡等的影响。

——社会影响评价主要是分析评价森林经营规划对人居环境改善、地方居民收入、地方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地方居民就业、地方少数民族风俗和宗教等的影响。

——经济影响评价主要是分析评价经营规划带来的拎产品产出量、经营成本与经济效益。

6.规划成果

6.1县级森林经营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规划表和附件四部分。

6.2规划说明书是指规划的文本。规划说明书应包括基本情况、经营方针和目标、经营区划、经营类型组织与设计、经营抚育、采伐利用、森林保护、效益分析等内容。

6.3规划图包括能在时间、空间上体现经营规划的所有图件。主要的规划图有森林资源现状分布图、规划期森林资源预测分布图、森林经营规划图等。

6.4规划表是指能体现经营规划内容的分析表和统计表。6.5规划附件包括森林经营管理现状分析评价报告、生态与社会影响评价报告、森林经营决策分析报告、规划审批文件、以及其它重 17 要相关会议的记录文件等。

名词解释

1.森林可持续经营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指森林经营过程中,通过现实和潜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过程,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保障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的森林经营体系。

2.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是现代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典型模式,它是指人类在与森林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中,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健全性为目的,追求生态系统内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之间,以及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

3.森林经营规划

是按照可持续经营的原理与要求,规定一定时期内森林经营要开展的活动、地点、时间、原因、完成者等要素的一个工作文件。是指导区域、经营单位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个中长期战略规划。

4.森林合理年伐量(AAC)

经营单位内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要求每年允许采伐利用的森林蓄积量。

5.功能区划

是指依据森林的某一主导功能或经营目标,以地域、地段为单元(如小流域、林班)进行的一种区划。森林的功能或经营目标可分为生态、社会、经济等不同类型,同一类型功能区在空间上不必地块相连,可能是单一的一块林地或由分布于整个林区的几块林地组成。

6.经营类型

是在一个经营区内,地域上不一定相连接,但林况、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基本相同,需要采取相同或相似经营措施的经营小班组成的联合体。

7.森林经营管理分类

是指从森林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森林的生态重要性和区域生态敏感性,并根据社会经济要求和森林经营管理的主导方向对森林进行的保护管理严格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严格保护、重点保护、保护经营和集约经营四个类型(组)。

8.生物多样性

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案例

第五篇: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

为了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在划分林种的基础上,按照提高森林综合效益的原则,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是我国林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并已初步形成了法律制度。

一、划分林种类型规定做法

《森林法》将森林划分为五种林种,即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特种用途林、薪炭林。防护林是指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护岸林,护路林;用材林,是指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林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薪炭林是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特种用途林是指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等。为了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法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面积,不得少于本行政区域森林总面积的30%。

二、依照法定程序林种审批权限

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地方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其他防护林、用材林、特种用途林、经济林、薪炭林,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关于林种划分的规定组织划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了防止任意改变林种,法律规定,经批准公布的林种改变为其他林种的应当报原批准公布机关批准。

三、改革传统森林经营管理体制。

在完成森林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的要求,逐步做到管死一块、管活一块。对生态公益林(含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要管死、不允许商品性采伐,只能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其任务主要是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由各级财政和社会力量建设,依靠法律、行政手段管理,以追求最大的生态、社会效益为目标。对商品林(含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要管活,允许按经营规划和市场要求采伐,商品林除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给予扶持外,主要靠市场调节,实行企业化管理,按照市场需要组织采伐生产,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

四、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由于生态公益林主要是为社会提供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优化环境、物种保护等社会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的生态效益是为全社会所共同享用的,其造林、护林的投入不能通过市场交换得到回收和补偿,经营者积极性不高。因此,《森林法》规定,要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国家应当依法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专款用于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这是妥善解决经营、管护生态公益林经济投入的有效途径。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加快林业发展步伐

下载森林经营管理处2011年工作总结2(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森林经营管理处2011年工作总结2(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森林经营情况的汇报

    鹤北国有林区森林经营抚育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管理局: 森林经营抚育项目实施以来,鹤北分局按照《鹤北林业局森林抚育实施方案》以及国家《森林抚育规程》的有......

    管理处2012年度工作总结

    管理处2012年度工作总结2012年溢盈物业管理处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遵循公司提升物业服务品质和服务方针指引下,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以提升物业管理服务品质为基......

    2014街道管理处工作总结

    街道管理处自9月成立以来,在凤县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各局室的积极支持下,严格按照上级的部署,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狠抓落实,边干边摸索,自加压力,迎难而上,广泛动员,发......

    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实施方案

    实施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是盘活森林资产,降低护林成本,提高林地生产力,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垦区大量人工林、天然林资源怎么管、钱从哪里来及......

    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实施方案

    实施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是盘活森林资产,降低护林成本,提高林地生产力,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垦区大量人工林、天然林资源怎么管、钱从哪里来及......

    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汇报

    中德项目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情况汇报 石台县林业局二〇〇九年八月七日 我县自2006年开始实施中德合作安徽林业二期项目森林可持续经营以来,严格按照项目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实施......

    森林经营工作情况汇报5篇范文

    矶滩乡中德项目森林经营工作情况汇报 矶滩乡位于石台县的西北部,距县城十一公里,是石台的北大门,境内多低山,平均海拔500m左右,最高峰观音尖1015m,自然资源丰富。全乡辖六个行政村......

    江西省森林经营规划纲要

    江西省森林经营规划纲要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组织编制《全国森林经营规划纲要》的通知要求,结合江西省森林经营实际,为调整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生长量、单位面积产量和改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