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研究

时间:2019-05-12 17:3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研究》。

第一篇: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研究

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研究

医药产业属于朝阳产业。从世界范围来看,医药产业属于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近半个世纪中,一直保持了10%左右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医药产业又是高技术高效益产业,为此成为发达国家实力竞争的焦点之一。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崛起为医药工业注入新的活力,医药工业正酝酿着重大突破和全面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增长迅速,年平均增长17.5%,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十大医药生产国和原料出口国之一,我国医药工业已基本上形成了原料药、中间剂、制剂、制药机械等比较配套的工业体系。其中,蒙医药学是我国四大少数民族医药学之一,是蒙古族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斗争的长期实践中创造、积累和精选出来的有独特风格的经验之结晶,是相对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行业。内蒙古把蒙药开发列为大开发战略项目之一,是国家“绿色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蒙医药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中药、西药甚至是其他的一些民族医药比较,还面临着一系列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除了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缺少产业化人才、缺少资本融通渠道、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普遍性问题外,一些现实状况也严重制约了蒙药产业的发展,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基础理论的挖掘、整理和理论创新工作薄弱,人才匮乏

作为民族医药的一支,蒙医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形成了一套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是蒙医药的特色,也是蒙医药产业发展的源泉。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目前对继承和发扬蒙医药理论及对其进行现代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开展得还很不足,没有挖掘和整理就谈不上发扬和创新。缺乏资金及人力投入,已成为制约蒙医药业发展的“瓶颈”。

(二)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的应用比例还不高

蒙医药是特点明显的医药科学,其指导理论、用药机理和制备工艺都具有鲜明特色。在世界医药技术和理念飞速发展的今天,蒙医药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技术的自主开发和应用。但是,由于基础理论的挖掘、整理及创新和突破不力,造成关键技术的原创比例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重复开发,制约了蒙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速度。

(三)蒙医药资源保护性开发工作不力,质量标准低

由于部分蒙药的有效成分没有明确的定性、定量指标,含毒性的药品、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的检查不规范,加之分析手段落后等原因,质量控制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我国地域广阔,有着丰富的蒙药资源,但存在对其资源分布、储量、生态状况了解不足的问题。加之蒙药所处自然环境的破坏、药材滥采滥挖现象严重及“重药用开发、轻药源培植”的急功近利思想,加剧了这类医药资源的破坏,需要尽快开展蒙药材的标准化完善和GAP基地建设工作。

(四)蒙医药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流

许多蒙药制药企业生产方式落后,产品的质量、疗效、稳定性缺乏保证,也缺乏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目前,蒙医药企业还没有出现跻身国家500强和天然药物全国6O强的大型企业。多数企业尚未对产品的后续开发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结合体,缺乏根据自身市场反馈而进行自主开发新药的能力,无法真正构建产品的知识及技术壁垒,产品结构单

一、雷同,必将加剧蒙医药市场的不正当竞争状况,极大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有待改善

蒙药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有力推动,需要有相应的政策保障,需要有特殊的融资渠道。近年来,尽管内蒙古等地政府对蒙医药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但是蒙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时间不长,促进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够完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六)品牌影响力小,投入不足

对蒙药药理、药效以及作用范围宣传不够,没有形成国内知名的蒙药品牌,导致消费者对蒙药的疗效机理缺乏认识,制约了产业发展。同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创新意识不强,科研投入能力不强。政府对蒙药科研、生产的扶持力度不够,通过金融市场获得资金较少,导致产品研发严重滞后,技术装备落后,产业竞争力不强。

(七)蒙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太少,研究机构和蒙医高等院校势单力薄,且资源整合不够

全区蒙医药工作人员只有5000人左右,虽然内蒙古各个盟市及辽宁、吉林、青海等省的许多地区设有蒙医药研究所进行蒙医药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及传统理论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但内蒙古自治区目前还没有一所独立的蒙医药大学,蒙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体系严重滞后。蒙医药研究机构也不成体系,各自为战,缺少合作。药厂、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人才、仪器设备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

二、加快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使蒙医药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

加快内蒙古蒙医药事业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进程是蒙医药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在蒙医药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挖掘整理蒙医药古籍文献、提高蒙医药人才素质、加强蒙医药科学研究、推进蒙医药标准化建设等工作显得尤为迫切。自治区人民政府也非常重视蒙医药标准化工作,2005年专门成立了自治区蒙医药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并拨付专项经费,开展蒙医药的标准化工作。

(二)培育造就龙头企业,注重新药品种的开发

内蒙古蒙医药生产企业存在着组织结构多、小、散、乱的状况。要使蒙药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必须通过联合、兼并、破产、重组等方式,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使有效资产由劣势企业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与此同时,依靠龙头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发展有优势和特色的蒙药产品,铸造蒙药品牌。近几年来,内蒙古的医疗单位及药品生产企业,在蒙药的新药开发方面表现出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广泛、申报类别高、剂型多样化的趋势,但与医药业发达省市比较仍显新药品种数量少,蒙药特色品种少等不足。内蒙古在蒙医药的研究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如何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是蒙药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目前,内蒙古已形成两个类型的研发力量,一是以蒙医院和蒙药研究机构为主的科研型力量,一是为生产医药产品企业为主、通过联合与自身发展方向相同的蒙医或其它研究力量的实用型研发力量。促进企业与医院、研究机构的有机联系整合各方面技术力量,是提高蒙药创新的能力,是加快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三)进一步建设完善蒙医药服务体系

全区现有中蒙医药机构107所,综合医院多数都设有中蒙医药科室,75.4%苏木乡镇卫生院、61%的嘎查村卫生室、8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7%的社区服务站能够提供中蒙医药服务。今后应该建立健全以自治区、盟市蒙医院为龙头,以旗县蒙医院为骨干,以综合医院蒙医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和农村牧区卫生院、卫生室为网点的蒙医药服务体系。作为蒙医药机构发展和完善的保障,首先,进一步完善蒙医药业发展的投入机制,建立“统一管理、归口协调、分工合作”管理体制;其次,以旗县级蒙医院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农村牧区三级蒙医院服务网络建设,并配备蒙医及医护人员;最后,大批培养蒙医药人才的同时,提升蒙医药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将来蒙医药业的发展需要。

(四)创建优良品牌 弘扬民族文化

依靠企业现已形成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发挥自治区医药、保健品已有的营销网络的优势,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和加快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速度。提高销售队伍的素质,以优质的服务,创新的营销策略,抢占医药市场的制高点,将产品做大、做强,树立中蒙药的知名品牌。可采用三步走的策略:1.品牌建设策略。继承传统蒙药文化和药方,利用优势资源,根据市场需求,研究开发药效好、毒副作用少的非处方药品,起个响亮的名字,设计出安全、方便、特色包装,创作出富有蒙古族文化内涵的公益广告宣传片,选择好传播媒体,针对目标市场进行宣传,深深地影响现在和潜在消费者群体,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民族文化形象。2.品牌发展策略。品牌发展依托消费者的认知和满意。所以,蒙药制药企业必须有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和近期的营销策划,建设好营销研究队伍和营销管理队伍,深度调查研究消费者(患者、亚健康者)的心态和需求,保证药品质量,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让更多的患者满意,让患者口服心服,巩固蒙药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民族文化形象。3.品牌管理策略。有了高质量的产品,服务态度好、患者很满意,良好的品牌形象自然就形成。保护品牌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法律。维护形象主要是加强品牌管理。品牌管理需要严格的品牌管理制度和高素质的营销管理队伍作为保障,避免发生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和终端市场失控的结局。

(五)搞好药材基地建设,保障蒙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对野生药材有计划采集、保护的同时,运用 “企业+协会+农户”“企业+基地 ”的模式,大力开展自治区甚至全国范围内的地道药材、大宗药材的区域化、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建设蒙药材生产基地,逐步达到蒙药材的集约化、规范化生产,开展优势品种的种植基地建设。

总之,加速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提高蒙药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不仅对内蒙古经济和蒙古族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而且对弘扬民族医学、继承民族文化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篇:中蒙药产业发展应解决的问题

中蒙药产业发展应解决的问题

作者

特木尔(内蒙古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医药产业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属于朝阳产业。从世界范围来看,医药产业属于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近半个世纪中,一直保持了10%左右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医药产业又是高技术高效益产业,为此成为发达国家实力竞争的焦点之一。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崛起,为医药工业注入新的活力,医药工业正酝酿着重大突破和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增长迅速,年平均增长17.5%,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十大医药生产国和原料出口国之一,我国医药工业已基本上形成了原料药、中间剂、制剂、制药机械等比较配套的工业体系。据统计,我国有医药企业5000多家,能够生产24大类1300多种化学原料和3500多种制剂。中医药由于其天然特征,毒副作用较小,对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具有特殊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正在成为世界医药学研究的热点。

内蒙古医药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基数较小,目前医药工业总产值约为9.3亿元,其中中蒙药产值约1.5亿元。近年来,内蒙古医药行业改革改组力度较大,哈慈集团,白求恩医科大学,东北虎集团等十几户国内知名大企业及亿利集团、吉盐化集团、盘古集团、伊利集团等区内二十多户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民营企业以多种方式介入我区医药企业,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从目前实际状况看,以实施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为主的技术改造将提升整个医药工业的生产质量水平,预计将有30—40户企业通过GMP认证;金双歧、羊胎肽,扫日劳七等一批新型生物和蒙药将逐步在全国医药界占居重点席位,带动内蒙古医药产业的结构升级。

蒙医药学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是蒙药的原产地和发祥地。她吸收了中医、藏医等医学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完整理论体系,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显著的临床疗效,是相对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行业。目前,蒙药在学术、科研、临床、生产及药材资源等都集中在内蒙古,这是我区大力发展蒙药、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加速内蒙古医药产业发展,特别是生物和蒙药的发展,提高中蒙药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对内蒙古整体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对弘扬民族医学、继承民族文化将作出较大贡献。

我认为在大力发展中蒙医药产业中应主要注意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注重培养造就龙头企业

内蒙古中蒙医药生产企业存在着组织结构多、小、散、乱的状况。要使蒙药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必须通过联合、兼并、破产、重组等方式,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使有效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使分散的中小企业向大型集团集中,使劣势企业向高效的企业集中,从而构筑一批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这些龙头企业,要重点发展有优势和特色的蒙药拳头产品,面向社会、面向医疗,面向国际需求,增加蒙药的技术附加值。只有发展规模经济,才可能铸造品牌,从而有能力,有实力与国内外企业抗衡,才能把蒙药推向世界。

第二、选择发展特色领域

蒙医药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液病、肝病等有独特疗效,在预防、康复、保健、抗衰老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因此在发展方面上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开发和发展优势及特色医药品种,对主要品种从临床经验整理、挖掘、提高,到常用方剂有效成份的提取和筛选,新组方、新剂型等各环节深入研究、加快开发,做到高效、稳定、可控,尽快形成产业化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对药材资源也确定重点发展领域,以道地、绿色、特色为标准,从药用植物与其生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生态学原理出发,运用现代技术选育,栽培中蒙药材。

第三、注重新药品种的开发

近几年来,内蒙古的一些医疗单位及药品生产企业,在中蒙药的新药开发方面表现出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广泛、申报类别高、剂型多样化的趋势,但与医药先进省区比较仍有新药品种数量少,一、二类新药少,蒙药特色品种少等不足。我区在蒙医药的研究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如何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是蒙药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区已形成两个类型的研发力量,一是以蒙医院和蒙药研究机构为主的科研性力量,一是为生产医药产品企业为主、通过联合与自身发展方向相同的蒙医或其它研究力量的实用型研发力量。促进企业与医院、研究机构的有机联系整合各方面技术力量,是提高蒙药创新的能力,是加快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今后,必须建立若干个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建设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工程研究中心,加大蒙药新品种和制剂新技术的开发力度。研制和发展一批二类以上蒙药新品种,争取若干蒙药产品以治疗药物进入国际市场;通过对蒙药有效偏方、秘方、准方和验方的研究,制成一批中成药新品种;运用现代制剂新技术,对传统产品二次开发,发展一批中成药新品种。要重视质量控制标准和有效的质量检验方法的研究。

第四、实现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的有机结合

目前,我区将药用植物种植、药材加工和生态治理综合一体,实施了一批产业化示范项目,为农业结构调整、生态产业化提供了科学范例。已初步形成甘草、黄莲、沙棘、肉苁蓉等产业链条,这些药用植物大多在极端条件下生成,具有特定属性,其深加工或综合利用产品功能确定、作用明显。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医药的升温、农业产品比价关系、信息的误导等因素,目前我区许多地区或农民个人规划或开始规模种植药材。盲目引种问题、市场出路问题、甚至价格下跌问题将会很快显现出来,因此,药源基地与加工企业有机结合是避免盲目建设、保障医药业有序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第五、采取有力措施和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目前,内蒙古政府已成立了生物及中蒙医药领导小组,负责对中蒙药生物医药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今后需进一步明确生物及中蒙药的长期发展目标和不同时期的重点任务,协调各医药管理部门、生产经营企业按统一目标进行工作,各尽职责,把工作落在实处。

制定特殊扶持优惠政策,如设立生物药、蒙药产业化发展基金和医药产业重点项目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对三类以上新药的研究开发费用应予以政府补贴;企业用于新药或新技术的研发费用,财政在所得税中给予返回(或减免所得税)。

第六,创造蒙药发展软环境

通过制定和完善生物及蒙药法规体系,综合配套的鼓励政策等形成相对完备的政策环境;通过推进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的改革,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机制环境;通过完善和建设与医药产业上中下游产品供应链相配套、网络化的区域环境,形成产业化配套环境;通过培养和造就富于创新、勇于竞争、精简合作的人文文化,形成和谐进步的人文环境。

第三篇:核桃产业发展研究

山阳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山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农业县,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为发展核桃奠定了坚实基础。核桃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自1958年1月31日毛主席指示:“陕西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以来,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不懈努力,特别是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以来,我县核桃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目前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我县核桃发展潜力和增收愿望仍有很大差距,因此,解决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把核桃产业作为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按照“基地产业化、发展专业化、管理标准化、产品品牌化、营销市场化”的思路,以“抓规划、上规模、强科技、扶龙头、增效益”为着力点,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校地合作、良种引进、基地建设、科学管理等措施,有效地提升了核桃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使全县核桃产业发展实现了“五大转变”,即由农户零星栽植向集中连片规模化栽植转变,由坡地、土壤瘠薄地向平地、土壤肥沃地科学化选址转变,由广种薄收、粗放管

桃嫁接专业队嫁接良种核桃5万株以上,累计嫁接50余万株,有力促进了核桃良种化进程。目前,全县良种核桃面积达到28.8万亩,占核桃总面积的48.3%。

三是科技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技术支持下,积极开展核桃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课题的试验与研究,采取进校培训、课堂培训、实地培训等方式,通过课堂讲、多媒体看、实地操作等办法,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910余场次,培训技术干部及农民3.2万人次。同时,积极与商洛市核桃研究所合作,大力推广核桃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使核桃先进栽培技术第一时间在我县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从2008年起组织核桃防治病虫专业队和核桃修剪专业队,每年防治病虫2万亩以上,整形修剪1万亩以上,在全县起到了核桃科管的示范推动作用。城关镇桃园村核桃科技示范基地被商洛市科技局命名为“商洛市科技创业示范基地”,高坝店镇石头梁村核桃科技示范基地被陕西省科技厅命名为“陕西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四是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坚持以“校地合作”为支撑,按照县上主抓“四个五”、镇主抓“三个一”、林业干部包抓“三个示范”的工作思路,狠抓良种建园、嫁接改造、综合科管、病虫害防治等示范基地建设,建成了城关权垣核桃高接换优、法官庙和户垣核桃林下养殖、高坝石头梁核桃规范化栽植、高坝寺沟高效集约化管理等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了全县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是经济效益稳步提升。2015年全县核桃总产量达到1.51万吨,平均单产52公斤/亩,总产值422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58元。目前,全县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核桃专

我县两个核桃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陕西智源食品有限公司、家金商贸公司也缺乏流动资金,严重影响了生产和销售。

二是散户经营、规模小、效益低。目前,我县核桃的生产经营模式仍然是以农户经营为主体的散户经营模式,规模小、效益低。果园承包、土地租赁、土地流转、公司经营等规模化经营模式仍然在起步阶段。由于散户经营,规模小、产出低,引起不了农户足够重视,加之,青壮劳力多数外出打工,留在家中多数为老、幼、病、残,因此,不除草、不施肥、不修剪、不防虫等放任生产现象较为普遍。

三是技术力量不足。全县用于核桃产业的技术力量严重不足。作为县级核桃生产管理技术推广单位的县林业站现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10名,编制16名,差额6名。各镇(办)更是严重缺编,从林业站改编入农业综合技服务站后,一般有1-3名林业技术人员,有的镇无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核桃生产管理技术推广成了空白。由于林业技术力量不足,核桃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不到位,果农缺乏核桃综合管理技术的现象普遍存在。较大程度影响了核桃综合管理技术的推广和核桃产业的加快发展。

四是良种推广不规范。近几年虽然加大了核桃良种推广力度,良种育苗、良种建园和高接换优都要求实行了良种化,但是在良种引进、良种管理、良种调运、良种采集、良种育苗、良种采穗圃建设、良种建园等方面存在不少疏忽、漏洞和缺失。如采穗圃建设、育苗资质的认证、品种鉴定、良种考察、质量管理、档案管理、质量督查、责任追究等诸多方面缺乏严格的管理程序和制度,因此,出现了部分品种不清,来源不明的劣质苗木。一定程度影响了产量、质量和效益,

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理念,以优势带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产业推进为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学化管理、合理化布局、良种化栽植、标准化建园、集约化经营为重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优质高效、规模发展、集约经营、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一手抓综合科管,提质增效,一手抓规模建设,整体推进。充分利用“四旁”及空闲地扩大良种核桃发展规模,有生产管理条件的地方,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扩大核桃良种精品园建设规模,通过综合科管、品种改良、规模扩张、体制创新为核桃产业发展和全县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2、发展目标。按照全县农业人口以“人均二亩良种园、增收2000元”为奋斗目标,紧紧围绕“一区五带五园”建设目标,走管理科学化、品种良种化、栽植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产业化的道路。在基地建设上,突出抓好良种建园和良种嫁接改造等工作。在良种建设上要抓好“五园”建设,即良种资源园,良种实验园、良种采穗园、良种育苗园、核桃良种园。在产量和效益上要有突破,就必须加强人才培训和综合科管等工作,提高科管水平。在龙头企业发展上,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等工作,加大销售网络建设,增加电商销售渠道。使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力争到2020年,全县优质核桃基地突破65万亩,年产量突破2.5万吨,年加工核桃系列产品6000吨,总产值达到8亿元,使核桃产业真正成为“兴县富民”的主导产业。

3、战略布局。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统筹兼顾、

关规定和有利于核桃产业发展的思路及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于新建园、良种嫁接改造综合科管等核桃产业发展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二是统筹涉林项目资金。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扶持和招商引资、群众自筹的基础上,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办法,整合退耕还林等各类资金,集中用于发展核桃产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和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原则上要以申报核桃产业项目为主。在落实包扶项目时,要倾向于发展核桃产业。三是广泛吸纳社会资本。鼓励县内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核桃产业基地开发、兴办加工营销企业,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经济组织投资发展核桃产业,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有偿服务、投资入股等形式参与产业开发,创办核桃示范基地。积极争取林业贴息贷款,对核桃产业发展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县农业银行、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要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大力推行小额扶贫信贷、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积极发展林木资产评估机构和中介组织,有效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大力推行核桃保险。四是鼓励果农和各类核桃产业发展组织加大对核桃产业发展的投入。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等各种办法,鼓励引导他们对核桃产业发展的投资,如核桃建园、核桃生产管理工具、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购置,以达到造管并进的核桃产业发展良性循环格局。

(三)推进体制创新,增强发展后劲。通过鼓励土地流

桃旅游观光园,通过示范带动,促进全县核桃产业发展。在基地建设中,要提高科管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要按照陕西省核桃标准规范要求,对良种园实施标准化管理,对实生核桃树进行大规模全面嫁接改造。完善苗木生产、建园管理、综合科管,产品加工等质量跟踪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核桃产业基地标准化生产水平。按照“培土肥,重修剪,抗病虫,产优果”的科管思路,规范丰产栽培技术,探索简便易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采取得力措施,强力推进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肥水管理、品种改良,确保核桃丰产增收。

(四)强化种苗管理,打牢发展基础。种苗生产是核桃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优良品种对核桃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1、加快和完善核桃良种采穗圃建设。由于采穗圃技术强、责任重,要求严,因此,要求有一定技术资质的事业单位实施,采穗圃必须是经过专家鉴定并经过有关技术单位审定的良种采穗圃,要求资料齐全,档案完整,标签立记,责任明确,管理完备。到2020年前应建成1000亩核桃良种采穗圃基地,以满足全县核桃品种改良和良种苗繁育的需求。不论是品种改良或良种育苗所用种源必须来源于良种采穗圃,采穗圃应出示完整的证明手续,如发票、发货单等。

2、加强苗木质量监督管理。林业主管部门一要对育苗单位实行资质认证,二要对苗木质量进行监管。三是要对苗木质量严格进行检验。在种苗管理上,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种苗

组织)。协会要有章程,要有专人办公,要经常性开展工作。二是加强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县镇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增加县镇(办)技术人员名额,填补技术人员编制空缺,以加快技术推广进度,提高技术人推广水平。在技术推广中,要制定技术推广计划,落实技术推广任务,明确技术推广责任。三是引导扶持组建生产服务机构。如核桃生产管理服务公司、核桃生产管理中介机构、核桃防虫个体户、核桃修剪个体户,核桃嫁接个体户等核桃生产管理机构。解决缺劳力、缺技术及经营大户生产管理问题。四是开办农资销售门市。开办以销售核桃生产管理工具、农药、专用肥等农资门市,以方便群众购买。五是组建核桃病虫害联防机构。组建核桃病虫害联防机构有利于全县病虫害防治,提高核桃病虫害防治效果,六是抓好科技示范的引领作用。开展科技示范扶持项目,加大科技示范引导作用。县、镇(办)要分别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村和示范大户,加快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县上重点抓好5个标准化示范乡镇,18个镇,每个镇要抓好2—3个标准化示范村、每村抓10个专业示范户,达到科技示范引导作用。六是加大核桃实用生产技术培训力度。要以林业科技人员培训为主体,其他有资质培训单位为补充的培训模式,切实加大核桃实用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力争2—3年时间,核桃生产管理技术基本普及,基本达到有技术、有工具、能投资、会管理的新型核桃果农。只有这样,3

周边地区设立销售窗口,把山阳核桃产品逐步打入西安乃至全国。积极利用每年举办的“商洛核桃节”、杨凌农高会等推介平台,宣传推介山阳核桃产品。加强核桃质量监督执法,规范核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掺杂使假、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保护山阳核桃品牌形象,促进山阳核桃产业发展。

第四篇:内蒙古大豆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内蒙古大豆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一、内蒙古大豆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豆在内蒙古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该区第二大粮食作物,是主产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常年播种面积在1100万亩左右,面积仅次于黑龙江省,占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3%,总产达80-90万吨。内蒙古大豆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其中呼伦贝尔市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区大豆面积和产量的近70%。多年来大豆一直是主产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部分旗县财政收入三分天下有其二,农业五分天下有其四,县域经济就是大豆经济。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内蒙古的大豆和全国一样受到进口大豆的严重冲击,大豆的比较效益每况愈下,大豆也受到冷落,产量受到了直接影响,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品种多、乱、杂、差,单产低,商品含油率低,生产成本高,耕地基础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力量弱,新技术的应用率、到位率偏低;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低;企业带动乏力等方面,严重制约了大豆产业的发展。

二、主要技术措施

针对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全面推广蒙豆9、12、14,合丰40,疆莫豆1号,东农46,黑河27号,垦鉴豆25,吉林35,开育12等高油高产品种,使产品含油率提高了2~3个百分点,提高了产品质量;顺应自然规律,科学优化种植结构,合理轮作,整乡、整村区域推进,基本形成了优质高油高产大豆一乡一村一品种的生产格局;加强抗旱措施,推行机械化秋整地,推行黑茬越冬,实现秋雨、冬雪春用,对极少数春整地实行“四随作业”,提高春播质量;积极研发引进“垄上三行窄沟密”高产密植栽培技术及配套新型农机具,提高了机械化作业率;大力推广高产种植模式,提高了单产,增加了效益;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确保了高产优质;加强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建立核心示范区,开展了全方位试验示范,形成了试验一批、示范一批、推广一批的格局,进一步完善了综合配套技术;加强病虫草害防治,控制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发展绿色农业;树立高产典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行农技部门牵线,基地、农户与企业联姻,形成了农户、企业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为我区农牧业产业化开辟了先河。

三、发展对策

围绕我区生产优势和取得的成果继续加快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选育进程,并引进推广一批优质高油大豆新品种;确定自主选育和引进高油新品种的种植区划;大力推广具有自主产权的“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研究其配套技术;着力引进和推广包括“行间覆膜”、“根瘤菌生物固氮”等新技术;继续深化和完善大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使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促进形成高油品种持有者、组织生产者、项目区农户与龙头企业四方互动,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实现大豆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关键词:大豆 内蒙古 产业 对策

第五篇:内蒙古额济纳旗发展旅游产业的几点启示

内蒙古额济纳旗发展旅游产业考察报告

肃南县委政策研究室

9月9日至10日,我县文化旅游考察团一行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钟联民的带领下,赴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学习考察,内容涉及城市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并同当地党政领导和干部群众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这次学习考察时间虽然较短,但考察团亲身感受了额济纳旗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只争朝夕的发展氛围、持之以恒的发展意识、敢于创新的发展魄力、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以及大气磅礴的发展态势,收获很大,启发很深,真正达到了开阔眼界、启迪思维、寻找差距、深化认识的目的。特别是额济纳旗发展旅游产业,其理念新、动作大、品牌靓的经营方式及发展成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借鉴,现将学习考察的收获报告如下。

一、额济纳旗发展旅游业的特点及经验

一部《英雄》让金秋灿烂的胡杨林和额济纳旗的名字比翼传扬,这个地处偏僻内蒙古西部边陲,和敦煌的雅丹地貌、九寨沟的箭竹海一起,成为旅行者和摄影人向往的天堂。近年来,凭借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额济纳旗旅游业在西部地区异军突起,影响日益扩大,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2009年额济纳旗共接待中外游客27.3万人次,同比增长8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1.4倍。该旗发展旅游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可以概括为三点:

1、发挥优势、整合资源。额济纳旗旅游资源比较丰富,金秋胡杨、航天基地、黑城遗址、大漠戈壁、居延水泊和口岸商贸等资源散布于全旗各地。从2001年开始,额济纳旗以富 民为出发点,制定了“旅游富旗”战略,提出用“特色”和“精品”构筑游旅产业框架,用“联合”和“互补”扩大游旅市场份额,用“开发”和“开放”增强发展后劲,精心编制了《额济纳旗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胡杨林景观区详细规划》,对全旗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促进了旅游产业的集约发展。

2、政府主导、投资推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办法,根据旅游景区(点)分布状况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类别,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该旗投巨资相继开辟了胡杨林景观区至巴丹吉林沙漠至古居延海的探险旅游、黑城至红城至大同城至烽燧的探秘旅游、达来呼布镇、东风航天城的科技旅游,以及达西敖包至东居延海至策克口岸国门的民俗旅游,打造了一批精品线路和旅游产品,并自筹资金建成了胡杨林主会场、自驾车旅游宿营地和11家中高档宾馆、饭店及涉外宾馆。

3、强力推介、品牌经营。围绕打造“金秋胡杨”旅游品牌和策划“中国秘境额济纳”旅游主题,坚持每年赴全国各大城市开展促销活动,先后推出了“中国额济纳国际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骆驼节”和“摄影艺术节”等各项活动,这些节会在全国自驾游、摄影爱好者等中高端旅游群体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逐年提高,其胡杨的故乡、神州飞船升起的地方的宣传影响已辐射大半个中国,甚至远至海外。

二、额济纳旗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实事求是地讲,额济纳旗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并不优越。从地理区位上讲,该旗地处西部边陲,与最近的城市酒泉也有400公里的距离,至今未通飞机和火车,游客进入性较差。从气候适宜性上讲,该旗冬季干燥寒冷,春季风沙频扰,夏季 酷热难耐,只有9月至10月中旬较为适宜,适合旅游的时间十分有限。从资源禀赋上讲,该旗主要景点航天基地、黑城遗址、大漠戈壁、居延水泊的可观性并不突出,而其主打旅游品牌“金秋胡杨”只在每年的9月下旬到10月中旬之间才能尽展魅力。在去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这个常住人口不到2万人的边陲小城接待了国内外19.2万名游客,占到全年接待游客总数的70%,这对当地的政府运行、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都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额济纳旗和肃南条件相似,同属西部地区、同属少数民族地区、同属资源富集地区,而且我们的地理区位比他们更便捷,气候温度比他们更适宜,资源禀赋比他们更丰富,民族风情比他们更浓郁。考察额济纳旗,是一个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的好范例,也是一个反思不足、改进方法、谋划重点、明确方向的好机遇。总结其飞速发展的经验,剖析其巨大变化的原因,对于帮助我们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建设旅游文化特色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要发展,解放思想是根本。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深度。考察团成员亲眼目睹了额济纳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新变化,亲身感受了当地干部群众发展旅游产业全新的思维理念和敢想敢干、超前谋划的思维方式。为宣传额济纳,他们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针,每年旗财政用于旅游宣传的费用超过300万元,主动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有声势、有特色、有实效的外宣活动,各种旅游节会和全国各大城市都留下了额济纳人民宣传家乡的身影。2008年,额济纳旗更是拿出1000万元,举办了“同一首歌—走进额济纳”大型演唱会,邀请众多明星为额济纳宣传造势。目前,额济纳旗旅游业的黄金品牌——中国〃额济纳国际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已成功举办了9届,并成为内蒙古的三大节庆活动之一。以大手笔、新理念宣传自己的根本动力在于,他们能够战胜自我,跳出“自我纵比”的封闭观念,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定位发展目标。对于看准的事,能大胆谋划,大胆创新,对于各种非议和部分干部群众认识上的不到位,当地决策者没有动摇,实践者没有退缩,在负重奋进中干出了全旗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局面。额济纳旗的实践告诉我们,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优势,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丰富对外文化交流形式,让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进入国际国内市场,扩大市场影响,是促进地处偏远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作为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任务更重,攻坚突破的压力更大,各级干部更需要在思想上有大解放,观念上有大转变,在工作中敢谋敢干,善谋会干,以一种“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奋力推动旅游文化特色县建设。

2、抓发展,工作落实是关键。工作是泛泛地抓、常规性地抓还是突出重点真抓实干是一门学问,蕴含着辩证法和方法论。抓主抓重、集中攻坚,既不小打小闹,也不好高骛远,是该旗这几年旅游产业发展变化大的基础所在。在这次学习考察中了解到,全旗上下全力以赴坚持举办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不仅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带活了航天基地、黑城遗址、大漠戈壁、居延水泊等旅游资源,而且有力地带动了商贸、餐饮、流通等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促进了城乡居民的增收。这些与我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推行办法比较吻合、原理一致,都体现了抓主抓重、集中攻坚的工作方法。实践证明,抓主抓重是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途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有效举措,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没有重点不行,重点太多也不行,只有握紧拳头保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一个难点一个难点突破,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攻坚,就能走出依靠自身优势加快发展的路子。我县资金运筹总量非常小,可配臵资源有限,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时更需要突出重点,握紧拳头,着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攻坚,倾力打造一个能够吸引人眼球的王牌景点,以精品项目的突破带动全局的快速发展。

3、求发展,依靠项目是支撑。额济纳旗和我们一样,也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分析其发展轨迹,不难发现,该旗各项工作都以项目建设为主,抢抓项目尤其是大项目,是他们之所以能够很快形成竞争优势、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据了解,为解决游客可进入性差的问题,额济纳旗仅今年就争取上马了临策铁路西段、天策铁路、临哈高速公路、额济纳通勤机场等一批重点基建项目,大项目、大投资不但支撑了该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而且有力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额济纳旗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项目是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的原始驱动力,一个大项目、好项目就是一个经济增长点,能够带动一条产业链,能够抢占竞争制高点,能够培育发展新优势。今年中央、省委出台了多项政策,项目工作机遇千载难逢,各级一定要坚定抓大项目、争大投资的决心和信心,以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工作,千方百计抓建一批重大项目,不断扩张投资规模,为促进旅游文化特色县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4、促发展,勇于创新是动力。学习考察中,“你投资、我建设,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在额济纳旗得到了充分彰显。不管是城市建设,还是工业发展,不管是民生领域还是旅游产业,普遍注重用市场的手段聚拢资金,用别人的钱办发展的事,用财政的钱办老百姓的事,较好地解决了以往缺钱缺投资主体,发展建设融资难等老问题,使政府有能力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民生保障等社会公益事业上。机制一活难题解。越是在困难多的情况下,各部门单位越应该创新思维、打开思路,要善于运用市场手段盘活资产,善于集聚生产要素拉动产业发展,善于引进和启动民营资本领办产业,真正发挥市场的力量。

5、快发展,优化环境是优势。市场经济,环境就是吸引力、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额济纳旗发展旅游产业,核心是完善硬件环境,优化软件环境,增强环境聚集要素和助推发展的能力。近年来,他们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从斥巨资推进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到大力度推进全民创业,打造规范、高效、务实、清廉的政府服务环境,在软硬环境建设上下足了工夫,也见到了实效,全党抓经济、全民共创业、全旗谋跨越的氛围非常浓厚。在宽松的环境下,仅在当地就有6000多名农牧民们放下羊鞭、跨出农田,从事“胡杨人家”、“牧家游”、“蒙古族风情艾力村”和家庭旅馆经营,占到当地常住居民的35%。这样大规模的产业转型,在当前我们建设生态补偿实验区,为退牧牧民寻找长远生计的紧迫形势下更具借鉴意义。与额济纳旗相比,我们在硬环境上有不少欠缺,在软环境方面差距更大,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举措,深层次推进环境建设,真正形成能够吸引要素流入、能够促进经济自主增长的“环境洼地”。

三、学习借鉴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快我县旅游产业发展 学习借鉴额济纳旗发展经验,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肃南实际,攻坚克难,加快推进旅游文化特色县建设,努力把肃南建成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的新亮点。

1、坚定不移地推进思想解放,不断创新旅游发展理念。客观讲,近年来,我们是发展了,而且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但横向比,还是慢了、落后了。我们在急步走,人家在快步跑;我们在拼力追赶,人家在奋力跨越,差距越拉越大。表面反映是项目上的差距、环境上的差距。深层分析,实质上是思想观念的差距。因此,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把旅游作为一个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的大产业,经济布局中要真正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安排、来部署,文化产业要紧紧围绕促进旅游产业来策划、来发展,城镇建设要按照发展旅游产业的要求来规划、来建设。从功能定位上来讲,我们应将全市旅游业融入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的大背景中去谋划,发挥好生态资源各种自然景观在这里大集成,历史上各民族在这里大融合、东西文化在这里大交流的优势,找准自己的特色,打造丝绸之路上的新亮点。从景区建设上,要树立区域旅游的观念,打破行政界线,整合旅游资源,主动融入周边大旅游区,借力推进,借势发展。

2、坚定不移地实施集中攻坚,努力实现旅游产业新突破。通过学习考察,大家一致认为,县委十三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全力抓好以祁连风光和裕固文化为品牌的特色旅游业,建设旅游文化特色县的目标禀承了肃南资源优势,紧跟发展大势,切准发展要害,是完全正确的。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们就是要牢牢把握这个重点,力求尽快取得突破。一是科学超前规划,提升旅游发展层次。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纲要,也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要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要求,坚持总体性、超前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统一的原则,把握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定位,对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内容及线路开发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用发展的眼光,高起点、高质量、大手笔地完善《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两个《意见》精神,坚持从省市发展新战略中谋划旅游产业发展的大思路,从国家继续加大民族地区投入的机遇中谋划旅游产业发展的大项目,从丝绸之路、祁连山、裕固族的大背景中谋划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市场,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做到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协调。要通过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逐步形成内容丰富、布局合理、覆盖全县、特色突出的旅游发展格局。二是整合项目资金,推进旅游景区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条件,政府奖励和融资等政策;鼓励和支持县内外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以参股、控股、联合等形式参与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鼓励和支持使用权拍卖、经营权转让、租赁及资源参股等多种形式的景区经营方式,逐步形成“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的格局,实现旅游资源与企业资本的最佳组合,加快推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狠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景区路、电、水、通讯等条件,加快马蹄寺旅游景区和文殊寺旅游景区“5A”和“4A”级景区创建工作,努力做到基础设施城市化,景区改造景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打造生态化,开发建设集约化。三是精心策划设计,打造旅游精品看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只有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才能将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按照新的资源观、发展观 和品牌观,加快推进旅游品牌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旅游文化内涵,走出“能歌善舞献哈达,羊肉美酒酥油茶”的浅层认识,建设一批能够展示肃南特色文化内涵的旅游景区,开发一批特色文化艺术作品,挖掘一批特色文化演艺节目,打造祁连生态与旅游相结合的“壮美祁连”品牌,民族历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中国裕固”品牌,彰显“魅力肃南〃裕固花乡”为主题的旅游精品形象。特色旅游商品是旅游景区的“名片”,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扶持政策,研究挖掘一批具有本县特色的旅游纪念精品,继续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扶持民族特色工艺品系列、裕固族服饰系列、壁挂标本系列、文物仿古系列、出版物系列等产品的开发。积极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加快由观光旅游型向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并重型转变。围绕个性、体验、生态的消费特征和趋势,积极发展休闲、度假、科学考察等主题旅游产品,丰富旅游的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满足游客幽、险、趣、妙、奥、野等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理需求,为旅客营造一个快乐、温馨、亲近自然的休闲度假空间。四是强力推介宣传,拓展旅游市场空间。宣传旅游产品,塑造旅游形象,开拓旅游市场,是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条件。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丰富手段,把我县的特色提炼出来,把优势宣传上去,把形象推介出去,增强宣传促销效果,形成旅游宣传促销的新“攻势”。实施多元化市场开发策略,找准客源增长的突破口,集中人财物,实施广覆盖、全方位、多层面的叠加促销。在借助重大节庆、交易会、电视广告等传统宣传促销手段的同时,创新促销手段,更多地借助网络、文化、活动、新闻、产品等促销方式。充分利用周边地区旅游业的整体优势,积极加强区域旅游宣传 促销合作,采取节目互换、节会联办、线路共推等措施,努力实现市场互推、产品互联、客源互享、利益共赢的旅游联合发展体系。五是强化政策扶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旅游企业是旅游市场的主体,因此,必须从全局的高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关心、支持旅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鼓励有实力的旅游企业通过资本、品牌运营等方式,向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进一步打破区域和部门界限,加大旅游企业改组整合力度,推动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重组,优化产权结构,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广泛吸纳资金、管理、技术和人才参与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广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进一步落实好相关扶持政策,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具竞争力的政策环境。

六、狠抓质量建设,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旅游是一个地区对外展示自己的窗口,直接体现一个地方的对外形象。要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努力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旅游配套设施、优质服务意识等方面形成综合配套体系,全面提高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要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在旅游饭店、导游服务、旅游景区、工业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购物点、牧家乐全面推行质量标准认证,实现上档升级,满足游客对行、游、住、食、购、娱等方面的需求,扩大旅游消费,增加旅游收入。要着力营造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严明规范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治安良好的社会环境,强化“亲旅”意识,营造“宜旅”氛围,打造肃南良好的旅游形象。

3、坚定不移地抓好工作落实,真正形成真抓实干新作风。当前的发展机遇千载难逢,时不我待,要树立“能干不干是失 职、能快不快是后退、抢抓机遇是能人、甘居中游是庸人、丧失机遇是罪人”的思想,以“争先创优”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咬定发展不动摇,加快发展不懈怠,科学发展不折腾,紧紧抓住当前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有利时机,主动作为,顺势而为,敢于想大事,善于谋大事,勇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以务实高效、开放创新的举措,切实做好旅游产业这篇大文章,做强做大“魅力肃南〃裕固花乡”特色品牌,全力推动肃南旅游产业实现新突破。

下载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内蒙古皮革皮毛产业的思考

    发展内蒙古皮革皮毛产业的思考 ----------------------------- 皮革皮毛是轻工行业中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皮革皮毛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革生产大国,以及皮革......

    内蒙古肉牛业发展对策研究(精选合集)

    内蒙古肉牛业发展对策研究2006-05-31 18:35文章来源:河北商务编辑部 文章类型:转载内容分类:新闻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内蒙古肉牛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肉牛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在对其发......

    青岛茶叶产业发展研究汇总

    青岛茶叶产业发展研究汇总 一、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9月21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马连道首次正式对外公布了《2011中国茶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披露:2010年我国茶叶种......

    凤庆县核桃产业发展研究

    凤庆县核桃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从凤庆县发展核桃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良的种源,凤庆县种植核桃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凤庆县发展核桃产业基础较好,凤庆县发展核桃......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究 一、有色金属产业基本认识(一)有色金属简介 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锰、铬构成的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的总称。与黑色金属相比,有色金属更具有耐蚀性、......

    宜昌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宜昌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阚如良 刘晗 郑宇飞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3期 【摘 要】文章基于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市旅游产业现状公析,从区......

    北京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北京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摘要:本文对北京市旅游产业的特点、发展状况的分析,北京市旅游产业当前的若干问题,并国际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与省市旅游产业的对比,对如何首......

    内蒙古发展

    内蒙古发展“四重奏” 2012-02-19 20:26:44 作者:李爱平段国栋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1 网友评论 0 条 内蒙古稳增长、调结构,带走落后的记忆,内蒙古速度有目共睹。 内蒙古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