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种植业管理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9-05-12 17:3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年种植业管理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年种植业管理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

第一篇:2017年种植业管理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

2017年种植业工作总结与2018年工作计划

兴宁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股 1、2017年度种植业工作总结

今年种植业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围绕农业局中心工作,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任务,以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为抓手,以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中心目标,以提高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强化工作责任,加大防灾救灾力度,确保了种植业工作的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据统计,201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9.2/80.12万亩,平均亩产550.25公斤,总产43.58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65.62万亩,平均亩产561公斤,总产37.87万吨,玉米、番薯种植面积6.33万亩,总产2.74万吨。现将2017年种植业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1.1大力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探索有兴宁特色的粮食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特别是组织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绿色高效模式攻关,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为实现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粮食连年增产之后,各种资源要素链绷得很紧、环境承载压力增大,长期支撑发展的推动力在减弱,需要有接续和替代的动力。继续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探索有兴宁特色的粮食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总结粮食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局提出开展粮食绿色高效模式攻关,着力打造增产模式攻关的升级版。一是内涵的拓展。将“绿色”的要求贯穿于粮食生产全过程,坚持物理技术优先、安全投入品优先、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优先、农机农艺融合优先、信息技术优先,更加注重绿色为本、高产稳产、优质安全。二是理念的创新。树立绿色的理念,坚持生产发展与生态安全协同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效益的理念,以绿色高效为目标,做到投入与产出相协调;树立增产的理念,优化整合资源要素,挖掘作物单产潜力。三是路径的优化。围绕“三推”(推广高产高效多抗新品种、推广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栽培技术、推进耕地质量建设)、“三控”(控肥、控药、控水),促进资源要素的高效利用,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增产增效。四是目标的升级。力争到2020年粮食单产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重点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

开展粮食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攻关,关键是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集成技术模式,推进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绿色化。突出“一主三先”:一是增产为主。坚持把增产作为主要的目标,集成组装适宜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耕作制度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二是绿色优先。遴选出一批以“绿色”为主的关键技术,既有水、肥、药的高效利用,又有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既有方便实用的物理技术,又有低毒高效的生物技术。三是节本优先。组装的节本增效关键技术中,以农机为载体,集成了一套节种、节肥、节水、节药等技术,都体现了节本增效的要求。四是保护优先。遴选出一批环境友好的关键技术,包括培育健康土壤、改善水环境、健身栽培等技术。通过对技术模式的成本效益分析,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量身打造了可供选择的技术套餐。

这些技术模式来源于实践,升级创新应用于实践,继续开展先行先试,在实践中检验,在试验中完善,循序渐进、稳扎稳打,集聚智慧、合力推进,引领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科技水平的提升,为探索资源保护利用并重、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生产生态相互协调的特色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道路积累经验。

2017年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技术路径及模式攻关

模式

一、华南双季超级稻全程机械化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超级稻品种+播种线精量播种+钵苗塑盘集中育秧+机械整地+钵苗插秧机同步深施肥插秧+强源活库优米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收获

模式

二、优质、高效粮食栽培技术模式:优质稻品种+播种线精量播种+钵苗塑盘集中育秧+机械整地+钵苗插秧机同步深施肥插秧+强源活库优米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收获

模式

三、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机插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超级稻品种+播种线精量播种+专用塑盘集中育秧+机械整地+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机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收获

模式

四、强源活库优米栽培+点抛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超级稻品种+精量播种+塑盘集中育秧+机械整地+超级稻强化栽培+点抛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收获 模式

五、配方肥+机插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超级稻品种+播种线精量播种+专用塑盘集中育秧+机械整地+测土配方施肥+机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收获

模式

六、配方肥+点抛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超级稻品种+精量播种+塑盘集中育秧+机械整地+测土配方施肥+点抛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收获

1.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活动扎实推进

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以来,各级高度重视:一是省农业厅高度重视,多次派出领导到我市指导我们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实施工作;二是首席专家专家组组长林青山研究员、副组长唐湘如教授为兴宁市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宝贵意见,并检查、督促、指导工作;三是梅州市农业局高度重视,主管副局长带领技术骨干到百亩方、千亩片、万亩区指导,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兴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研究成立了“兴宁市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领导小组”和组建了项目专家组;五是兴宁市农业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种植业、测报、科教、土肥、实施镇农业站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进行认真研究,组建了项目专家组、宣传培训组、技术攻关组,并经常到现场办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为项目的成功实施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局领导经常到示范区现场办公,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按照绿色、高产、高效的要求,早晚稻选择8个镇开展6个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攻关,共创建粮食绿色高效百亩试验区32个,面积共4540亩,千亩示范片20个,面积共33600亩,辐射 带动面积30万亩以上。通过开展华南双季稻年亩产三千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攻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攻关、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模式攻关等,将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成熟技术以及科技攻关组装成区域性、标准化的高产栽培模式,创新组织方式和技术推广方式,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并在稳定单位面积产量的基础上,突出推广品种优、市场销售畅、种植效益高的优质品种,实现提质增效、农民增收。

1.3汇集各方力量,粮食绿色高效模式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早晚稻经部、省、市专家组成的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验收组对我市国家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模式攻关进行现场实测验收,结果如下:

模式

一、华南双季超级稻全程机械化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早稻于7月26日,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任组长,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梅州市种子监督管理站、兴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华南农业大学承担的“超级稻全程机械化绿色模式攻关”项目的攻关模式“Y两优900+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钵苗机插秧+机械化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现场进行测产验收。实割测得平均亩产干谷753.1kg(详见附件)。

晚稻于11月16日,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任组长,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华南农业大学承担的“超级稻全程机械化绿色模式攻关”项目的攻关模式“Y两优911+双季超 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钵苗机插秧+机械化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现场进行测产验收。实割测得平均亩产干谷774.2kg(详见附件)。

模式

二、优质、高效粮食栽培技术模式

早稻实割实测亩产502.4公斤,晚稻实割实测亩产380.5公斤,早晚双季合计年亩产882.9公斤。

模式

三、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机插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早稻实割实测亩产677.6公斤,晚稻实割实测亩产672.8公斤,早晚双季合计年亩产1350.4公斤。

模式

四、强源活库优米栽培+点抛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早稻实割实测亩产728.9公斤,晚稻实割实测亩产734.4公斤,早晚双季合计年亩产1463.3公斤。

模式

五、配方肥+机插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早稻实割实测亩产688.9公斤,晚稻实割实测亩产724.7公斤,早晚双季合计年亩产1413.6公斤。

模式

六、配方肥+点抛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早稻实割实测亩产670.2公斤,晚稻实割实测亩产681.2公斤,早晚双季合计年亩产1351.4公斤。

1.4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模式攻关辐射带动效果良好,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

通过多形式宣传粮食绿色高效模式攻关活动,加大对粮食绿色高效模式攻关活动重大意义、先进县典型的宣传与示范、引导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技人员、种植大户等社会各方面共同关注高产创建,营造粮 食增产模式攻关活动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在我市起到积极影响,推动了我市早、晚稻产量的提高。全市平均早稻单产567.2公斤、晚稻单产556.3公斤,双季亩产1122公斤,比去年同期亩产1113.5公斤,亩增8.5公斤,增长0.76%。

1.5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取得新进展,增强了全市农作物生产水平提高的后劲。

(1)大力推广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

为适应我市农业生产的需求,我们大力推广经试验试种证明适合我市种植的一批优质杂高新品种,这对全面提升我市的粮食结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主要推广新品种有:深优9516、天优390、聚两优751、丫两优911、丫两优1173、广8优2516、五丰优615、五优613等。

(2)积极完成省厅下达的省协作杂交稻的试验示范任务 坚持开展杂交稻新组合的试验示种,做到统一安排,连片种植,做到田间有调查,室内有分析,数据有整理,试验示范有总结,及时上报有关单位,为省农业厅对新组合的审定、认定提供科学依据,为本地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全市引进水稻新品种36个,所有试验项目已全部得到有效落实并达到预期目标,为品种审定提供技术支持,为新品种更新调优奠定物质基础。

1.6全力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

围绕主要农作物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充分利用冬春农闲时节,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集中办班、现场指导和播放农业科技光盘等多种形式,深入生产第一线进 行技术指导和服务,把实用技术传授到千家万户。全年共举办培训班12期次,参培人数1090余人次,发放资料达1200余份。主要培训内容包括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同时,组织农业专家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深入田间地头,直接与农民面对面地进行生产技术指导。通过田间指导,节约了农民参加培训的时间,提高了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步伐。

1.7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确保粮食稳定发展

今年粮产工作主要是根据我市粮食生产的特点,制订出一系列抗灾、抗寒、病虫害综合治理等措施,并宣传落实到户,把灾害寒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早造我们根据早春的气候特点,做好春播育秧的指导工作,并制订出一系列抗灾措施,同时在认真抓好田间管理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稻瘟病的监测及预防,减轻穗颈瘟防治的压力;晚稻秧针期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培育足壮秧,确保晚稻播种面积,根据晚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飞虱发生较重,我们在认真做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把各项技术落实到户,有效地控制其发生为害。

1.7.1做好农作物“绿色”防控工作

我市的植保工作承担着全市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测预报、防治、检疫和新农药试验示范、药械应用技术等的推广,为我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保驾护航作用,更为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首先是争取领导重视,加大防治力度。病虫防治是时限性和季节性比较强的,因此我们在认真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主动向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汇报,争取上级的重视支持。为确 保农业连年丰收,农民增收,我们突出“早、准、广、统、严”字。

其次是实施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组建植保专业化防治,走专业化“统防统治”、“代防代治”是当前植保服务工作的新趋势,是实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要体现,是有效防治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从根本上解决高毒农药污染的有效途径。通过组织农民、制定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机构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方案,配备了60台机动喷雾器,培训机防队员50名,借助水稻上的其他项目,分别在龙田、新陂、福兴、刁坊、大坪、坭陂、黄陂等镇建立了示范区,面积共80000余亩,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为发展专业化防治提供和探索了宝贵经验。

再次是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害。针对今年我市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发生期重叠,发生程度重,发生情况复杂的特点,我市大力推广水稻生物多样性混栽和杀虫灯,广泛运用水稻生产,对控制农业害虫,减少农药施用量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抓住示范项目契机,创建示范样板,推广运用太阳能杀虫灯420盏,辐射面积17500亩,以点带面,逐步向全县推广。

1.7.2做好洪涝受灾农作物灾后复产技术指导工作 今年我市受台风影响较小,我市水稻、蔬菜、果树轻微出现不同程度的受害。据统计,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达0.8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0.57万亩,经济作物0.32万亩。为减轻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局领导与种植业股工作人员到各乡镇深入救灾一线,到村到户到田头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村民做好农作物灾后复产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受灾损失。1.8积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认真做好全市水稻、玉米、冬种农作物等技术指导,在关键生产季节提出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技术意见,通过印发资料、举办讲座、现场会等方式,认真指导好我市的作物生产,解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

加强调查研究及农作物苗情监测工作。及时做好农情汇报工作。农情汇报起到上传下达,信息反馈的作用。根据农业生产情况,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和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人员深入农户、田间,全面准确掌握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动态、种植面积、产量结构、收获进度、机防建设,农业灾害等情况,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分类指导,综合分析农业各阶段生产形势,及时准确为领导决策提供优质服务,为政府和领导指挥农业生产及时提出建议,为农业生产及时提出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机构的技术参谋职能作用。

创新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机制。一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测报,做到及时准确,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的工作目标。二是树立绿色植保理念,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植保新技术。三是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增强防控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0%以上。

1.9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2017年兴宁市被广东省农业厅确定为第一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示范县。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项目办、挂点专家的支持下,我市通过成立项目领导机构,做实基线调查,制定实施方案,做好技术培训、加强监督检查等工作,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目前,兴宁市各项工作正按计划顺利开展。

兴宁市2017年实施世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环境友好型种植业子项目,在宁中镇、刁坊镇、新陂镇和大坪镇4个镇,共20个行政村实施。主要是引导鼓励农户购买配方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植保器械,并通过技术指导培训督促农户科学使用肥料和综合控制病虫害,从而实现在源头和过程中控制、减少肥料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项目实施农田面积21969.47亩。其中散户2476户,早稻播种面积8334.53亩,晚稻播种面积8321.94亩,种植作物均为水稻;农业企业、合作社共13家, 面积5313亩(含水稻2178亩、蔬菜1130亩、柚果2005亩)。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化肥减量控污示范工程、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工程、能力建设等。其中,化肥减量控污示范工程拟推广水稻配方肥16656.47亩。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工程包括推广使用生物农药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16656.47亩,使用电动喷雾器约730台;推广生物防治1883亩,推广使用杀虫灯、粘虫板等植保器械5313亩,其中杀虫灯10盏,粘虫板12.54万张。能力建设包括宣传和培训两个方面,培训镇级技术员、村级技术助理和农户共66期4031人次。

2、2018种植业工作计划 2.1工作思路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总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2.2工作目标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与2017年基本持平,单产增1.3%,总产增1.3%;水稻种植面积与2017年基本持平,单产增1.5%以上,总产增1.5%以上;冬种农作物面积26万亩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5%以上。

2.3工作重点

2.3.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品结构,以高产、高效的农产品获取效益,以特色、优质的农产品赢得市场,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一是着眼于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市场紧缺的农产品;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着眼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着眼于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二是继续抓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利用项目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三是积极发展风险小、效益高的设施农业;积极发展周期短、效益高的冬季农业;积极发展瓜菜、果药等高效特色农业。

2.3.2 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服务。全力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围绕主要农作物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 培训,扎实开展好冬春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办班、电视讲座、科技大集、典型引带、送科技下乡、巡回演讲、专家热线、科技入户、下发资料、创办农民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农技推广系统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公益职能和技术支撑作用,加速农业科技新成果转化,提升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建设。2017年计划举办培训班15期次,参培人数1300人次,发放资料达1500份。

2.3.3 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围绕主要农作物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2018年计划举办观摩活动8次,观摩人数850人次。通过观摩活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步伐。

2.3.4 抓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围绕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大力集成示范推广有害生物安全高效防控技术,开展植保信息化建设和病虫监测,在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危害的关键时期,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疫情调查、普查工作,确保预警预报准确,信息传递及时有效,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逐级开展技术骨干培训,积极参与技术督导和巡回指导工作,着力探索建立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长效机制,提高植保社会化服务水平。要进一步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推广科学防控技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认真开展新农药、新剂型、新机型及配套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强化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示范与集成,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3.5 加强调查研究及农作物苗情监测工作。要把调研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经常深入基层和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人员深入农户、田间,全面准确掌握主要农作物的生 长动态,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分类指导,为政府和领导指挥农业生产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机构技术参谋职能作用。

2.3.6培育种粮大户, 加快粮食生产“三化”发展步伐。推进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努力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病虫综防、统一机耕机收等“五统一”。同时,引导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提升创建水平,提高示范带动效果,加快粮食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步伐。

2.3.7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2018年实施世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环境友好型种植业子项目,在宁中镇、刁坊镇、新陂镇、大坪镇和黄陂镇5个镇,共26个行政村实施。项目计划总实施面积36977.15亩,包括水稻面积27442.15亩,其中散户4029户、面积23106.15亩,企业8家、面积4336亩;蔬菜面积6750亩,企业5家;果树面积2785亩,企业7家。蔬菜和果树都在企业和大户中实施。

2017年12月XX日

第二篇:2019年种植业工作计划

2019年种植业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工作重点

(一)认真做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工作的资料收集、核实、归档;完成特惠补贴的数据汇总及资金拨付。

(二)完成全县粮食生产统计工作。

针对全县每年粮食作物生长情况,对全县粮食产量进行全面的测产与预估。2018年全县作物种植农作物面积46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23.9万亩,谷子种植面积9.2万亩,其他杂粮种植面积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7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0.6万亩,豆类2万亩,其他作物(油料作物、中药材等)2万亩。

(三)做好全县设施蔬菜建设工作

按照市农委的工作要求,对全县设施蔬菜、露地蔬菜建设进行面积汇总上报。并对2019年全年新建(扩建)设施蔬菜大棚进行摸底、扶持等工作。

(四)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调查上报

通过上级领导、单位提供我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有力数据,并且根据进村入户的调查和收集的有效数据,做好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报工作。

(五)全县种植业保险保费工作

负责对特色农业保险面积的核实、收缴保险保费工作的监督与督促,对全县种植业所遭受的灾情进行实地查勘、协助各保险公司做好灾情查勘的损失程度与理赔资金的比例等工作。

(六)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工作

制定印发《武乡县2019年创建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实施方案》、《武乡县2019年创建特色示范县实施方案》,成立绿色有机旱作发展领导组,组建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专家指导组。按照“一年示范、两年推广、三年辐射”的路径,全力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

(七)旱作节水农业和地膜减量高效技术的推广

制定印发《武乡县2019年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农水节约增效工程实施,在全县范围内针对特色产业推广应用可降解地膜施用栽培技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促进我县农业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八)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

根据《武乡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武农发[2018]1号)文件要求,认真做好全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完成部署、图件测制、第一次公告公示阶段,正在准备进行第二次公告公示。

(九)继续做好农情信息工作。农情信息工作作为各级领导掌握农业生产动态、了解情况的主要渠道。进一步抓紧抓好。确保做到情况明了,上报及时、数据准确。

(十)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按照局领导的安排,完成集中统一学习,义务劳动,协作合作等各项工作。

2019年4月12日

第三篇:种植业科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

种植业科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

2010年丽江市的种植业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按照农业局中心工作,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明确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实行分类管理,强化工作落实,保证了种植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大灾之年目标任务不减少,粮食总产不减少的工作目标。

一、2010年种植业工作完成情况

(一)种植业各项指标全面完成,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2010年种植业各项工作,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在全市广大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齐心协力,奋力抗灾,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243.2万亩,比上年增加2.3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3万亩,比上年增加1.2万亩,总产预计43.3万吨,与上年相比略有增长,大灾之年全市粮食总产再次获得高产并创历史新高,粮食作物中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的产量分别为13.4万吨、12.5万吨、3.4万吨、5.5万吨,与上年相比持平或略有增长。2010年全市小春粮食播种58.7万亩,总产8.55万吨,因特大干旱影响,总产比与上年减少1.55万吨。大春粮食播种完成133万亩,比上年增1万亩。大春粮食总产34.7万吨,比上年增1.6万吨,全年粮食总产预计达43.3万吨,超过上年粮食总产量,大灾之年目标任务不减少,粮食总产不减少已经成为现实。2010年也因此成为全市粮食总产连续第七年获得高产的年份。

(二)全面落实党的惠农政策,各种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完成较好

2010年全市种植业共落实各项补贴资金和项目资金13679.9万元,其中良种补贴1411.95万元、农业直补资金7495万元、种植业试验示范项目资金4772.95万元,仅仅这些资金全市农民人均投入就达126.67元,加上市级和其他渠道资金投入,2010年是农民得到的实惠最多的一年。2010年完成的主要种植业项目有:(1)农作物高产创建项目26片,总投入资金520万元,涉及小麦、油菜、水稻、玉米、马铃薯五大作物,带动示范面积达32.98万亩,为实现小春损失大春补的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2)农作物间套种栽培项目12个点,推广面积达118.39万亩,带动面积150万亩以上,补助资金155万元。其中,省下达间套种栽培核心区3万亩,中心示范片30万亩,带动推广150万亩。(3)完成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87.84万亩,今年全市一区四县全部纳入国家级测土配方项目实施县。(4)实施以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为重点的中低产田地改造1.62万亩。2010年省下达我市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1.4万亩,下达玉龙县地方政府债券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0.5万亩,今年充分利用各级对口扶持渠道,整合资金,突出重点、扎实稳步地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5)切实抓好以水果育苗,老果园改造和新发展种植为主的水果生态产业建设。2010年全市计划培育苹果苗40万株,青梅苗20万株,芒果苗80万株,大田新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目前已完成种植74片,种植水果9.87万亩,培育各种嫁接苗和实生苗木448万株。仅培育苹果苗就达58万株(其中宁蒗县45万株),培育各种实生苗300多万株,其中:苹果、芒果实生苗110万株;青梅实生苗280万株。(6)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350万亩次,重点加强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前期利用机防队统防等工作倍受群众欢迎,已全面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三)种植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基地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幅明显,特别是在冬季农业开发中,重点发展冬早瓜菜,将早春马铃薯、鲜食玉米等纳入经济作物生产计划,2010年全市完成冬农开发面积37.65万亩,比上年增1.84万亩,产值达4.07亿元,比上年增加0.3亿元,增幅为8%。2010年冬季农业开发的主要特点:一是面积与上年相比增幅较大,特别是冬早瓜菜、冬马铃薯、冬油菜和优质蚕

豆等高收益产业面积扩大;二是由于今年西瓜、蔬菜、冬玉米和冬马铃薯价格上扬,虽然干旱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产值反而较上年增加;三是去冬今春农业系统全力抗旱保苗,举办各种示范样板,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大,促进了产量和产值的提高;四是由于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的带动,在产供销各个环节强化了服务,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从而促进了冬农开发增产增收。

(四)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全市上半年狠抓了抗旱救灾工作,今年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深,使全市小春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损失较大,由于多方努力抗旱救灾,并加强中后期管理,最大限度地挽回了灾害损失。同时,在政策扶持力度方面也比往年加大,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加大了抗旱资金的投入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010年农业部门投入抗旱救灾资金6000余万元,其中,市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及时投入1600万元抗旱救灾资金,其中1400万元及时拨付乡镇,200万元专门用于农业部门科技推广,因而,使科技创新力度得到加强。2010年推广水稻育秧2.1万亩,玉米育苗0.85万亩,举办高产创建示范样板32.98万亩,水改旱3.57万亩,推广地膜玉米34.05万亩,推广间套种示范118.39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完成87.84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完成1.62万亩,农机下田作业完成30.45万亩。仅大春粮食作物良种推广面积就达82万亩。全年共完成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430万亩次,其中系统防治350万亩次。全年完成各种培训1126场次,共培训1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3.6万册(份)。种植业科还组织专家和基层科技工作者编写了丽江市种植业实用普及读物《规范化栽培技术汇编》一书,发放到一区四县农业系统、各乡镇和行政村。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在各个不同时期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服务,指导农民进行栽种和管理,同时积极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为全年的农业丰收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全市种植业站所工作全面推进,农业科研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农科所:一是完成岗位设置评聘工作。为了顺利完成本次岗位评聘工作,拟定了2010年《丽江市农科所科研项目质量管理考核实施方案》,在充分听取、吸纳广大科技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讨论后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再进行修改、订正、出台。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改革,加快科研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营造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开展抗旱保春耕科技服务,搞好抗旱科技措施。面对今年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全所干部职工先后125人次深入到四县一区开展旱情调研和技术指导服务,撰写了《加强冬春马铃薯抗旱防冻措施》、《丽江市农业科技抗旱实施方案》、《马铃薯抗旱措施》、《水稻抗旱栽培技术措施》、《油菜抗旱技术措施》、《玉米抗旱技术措施》、《麦类抗旱措施》等多项抗旱科技措施,提供给主管部门,并在省、市农业信息网、丽江日报等媒体上进行了相关发布。三是依托国家和省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马铃薯优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四是认真组织实施云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体系丽江综合试验站、云南省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协作项目及云南省九州(市)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协作项目。五是结合麦类育种工作,继续实施冬农开发项目,加大小麦、大麦、玉米、蚕豆等作物的试验、示范、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工作力度。六是继续搞好涛源水稻超高产研究与示范,加强对外科技合作,积极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加强优质高产水稻良种的筛选工作,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服务。七是实施并开展了国家农业产业体系云南省油菜综合试验站的试验和省农业厅万亩油菜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八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在全市实施完成了丽江市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及间套种工作任务。九是加强对外合作,提高单位知名度和科技人员水平。承办了《云南省马铃薯种薯供需洽谈及现场观摩会》、《丽江市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及高产创建活动观摩培训会议》、《二0一一年主要科技措施及冬农开发技术培训班》、《丽江市现代农业马铃薯、水稻产业体系技术培训及工作安排工作会议》规模在100人以上的各类会议4次,邀请国家及省市级领导、岗位专家50余人次,培训人员达500余

人次,并积极寻求与实力雄厚的公司合作,加强科技示范推广力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在省市农业信息网发表各类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信息67条,在国家及省级科技刊物发表各类科技文章16篇。

土肥站:一是认真履行全市中低产田地改造办公室工作职责。去冬今春开始到2010年6月共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25个,建设规模10.505万亩,总投资10656.11万元(其中省级以上投资9789.03万元,市县财政配套资金117万元,群众投劳折资998万元,群众筹资173万元)。根据中低产田地改造方案编制要求,会同农综办、烟草、国土、农业、发改、水务等部门,编报了规模为9.59万亩,总投资10311万元的2010丽江市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计划。7月初通过了省农业厅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考核组的考核验收。二是认真组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检查。从年初开始就分阶段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一区四县检查指导工作,主要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五个环节开展十一项工作。同时还协助永胜、华坪县土肥站开展土壤样品分析工作。

种子站:一是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分别制定了“2010年丽江市种子管理工作的目标计划和具体举措”、“丽江市种子管理站2010年重点业务工作计划”、“2010年丽江市种子管理站主要工作目标分解”、“2010年丽江市春季种子市场执法检查实施方案”和以市农业局丽农(法)字[2010]5号文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种子管理的通知”等。二是注重法律宣传,强化知识培训。在执法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种子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工作,2010年全市共发放挂图及种子知识宣传材料3.14万份(古城区2000份、玉龙县8800多份、永胜县6100多份、华坪县11500多份、宁蒗县2000多份)。张贴、发放《通告》和《告农民朋友书》500多份,并通过电视媒体连续播出。三是开展专项整治,加大监管力度。2010年以“种子执法年”活动为契机,狠抓种子市场监管,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727人次(市种子站34人次、古城区276人次、玉龙县39人次、永胜县296人次、华坪县48人次、宁蒗县34人次),出动执法车辆5辆,检查企业240余个(古城区10个、玉龙县10个、永胜县150余个、华坪县40个、宁蒗县30个),重点查处:超范围经营品种、未按规定备案经营种子、拆包销售种子、制售假冒伪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未审先推、侵权假冒、伪造包装标签、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到目前为止查处违法经营种子案件17件,共没收杂交玉米种子242千克,查到超范围经营户20户。四是加强质量抽检,确保用种安全。五是做好品种管理,加强对新引进品种的试验示范。六是积极开展种子经营人员技能培训、种子经营备案、及种业信息统计工作。七是完成重点项目后续工程规范管理,加强救灾种子储备管理和对外合作。2010年通过多方协调,各级农业局从抗旱救灾补贴资金中对各级种子管理站安排了近70万元的抗旱救灾补贴及种子储备资金,全市共贮备各类种子22.79万公斤,保障了灾后生产,最大限度挽回了因灾造成的损失。

园艺站:一是健全和完善了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年初制订了2010年工作计划,站领导班子成员也作了相应分工,并制订了“2010年丽江市园艺站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各自的责任。同时,更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学习制度、财务制度、上下班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二是齐心协力,促进园艺生产的发展。三是以实施主要的科技措施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全市园艺的科技进步。继续加强试验示范工作力度,芒果上继续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密切合作,开展安全高效生产、芒果催花、药剂筛选等三个课题的研究。在华坪县河东果园建立了品种园,为华坪芒果的巩固和持续发展做了好种源贮备。在永胜县开展了500亩冬早甜椒新品种“红帅2号”种植示范,亩产值可达1.2万元左右,最高田块收益可达2万元。宁蒗县在抓好1000亩苹果园提质增效及2000亩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开展苹果苗的繁育工作,今年共嫁接育成优质苹果苗木45万株。继续推广品种改良提质增效技术措施,2010年推广苹果果实套袋1520万只,桃果实套袋200万只,葡萄果实套袋4.5万个,芒果套袋1100万个。通过推广品种改良提质增效技术措施,使全市的水果品

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四是强化科技培训,积极推广新技术。2010年,全市园艺系统共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75批次,以田间教学、现场观摩交流等多种形式培训总人数达6200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4000多份。2010年全市共培育水果生态产业基地建设种苗448万株,其中:苹果嫁接苗58万株(宁蒗县45万株);芒果实生苗110万株;青梅实生苗280万株。继续开展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云南(昭通)试验站中早熟苹果品种品比试验及矮化密植试验研究项目工作。

植保站:一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测报,做到及时准确。全年共设30个测报点,完成了各项植保专业统计报表及大小春共计40期病虫周报。市、县植保站先后发出病虫简报132期,电视宣传14次,提高了病虫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入户率。二是树立绿色植保理念,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植保新技术。2010年累计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面积达50.84万亩,完成小春病虫害防治312.96万亩次,挽回损失992.9万公斤;大春病虫害防治469.6万亩次,挽回损失2500万公斤;大小春鼠害防治87.85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603万公斤;大小春草害防治168.56万亩次,挽回损失1200万公斤。通过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挽回粮食损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是严把检疫关,有效控制危险性病虫传播。全年对19个制种基地、19万亩进行了产地检疫。调运检疫105批次,计107.6万公斤。四是农药管理工作。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利用广播、电视、科技下乡、举办培训班、印发资料、张贴公告等形式进行宣传,使更多的群众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更好的掌握农药销售、使用方面的知识,2010年全市共张贴公告、高毒农药宣传画1000份,发放宣传资料2.5万份,科技下乡宣传10场460人次,电视宣传13场次。出动执法宣传车共计122台次,执法人员853人次。五是承担两个大的项目。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控项目,在玉龙县太安乡示范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示范面积1000亩,辐射带动防治面积5万亩,对农科站技术人员、村社干部及薯农进行技术培训10次,计1500人次。雪桃病虫害调查项目,通过对玉龙县拉市乡丰乐村调查点雪桃全生长季的观察与调查,基本查清该点雪桃上的主要病害。

(六)、种植业工作扎实有效,指导服务和协调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按照局党委的要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调整工作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各项工作。一是加强了种植业项目的检查管理。对全市农业良种补贴、农业直补、玉米地膜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支农惠农资金抓好检查落实;对高产创建项目、间套种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扩大内需国债项目等加强指导、检查、验收和管理;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等涉及种植业项目,参与检查、验收、制定和审查技术方案等。二是加大了对全市种植业工作的指导服务和协调服务,按照省农业厅考核指标,制定了以农民增收和调整种植业结构为重点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层层分解落实、组织实施,保证了种植业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三是加强了农情信息服务工作,为各级领导决策、加强宏观生产指导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依据。在抗旱期间,完成一日一报的报告制度。全年完成省农业厅要求的定期农情上报任务。四是依法做好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按照种植业科履行的相关职能,协助种子站、植保站重点加强了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的检查。五是积极投入抗旱救灾。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参加抽调到市委抗旱工作组深入华坪抗旱救灾,同时与种植业站所专家分析旱情,及时出台分作物抗旱救灾实施方案,印发宣传资料,为大旱之年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总之,2010年全市种植业生产是特大干旱情况下继续增产的一年,主要得益于国家加强“三农”政策的宏观调控措施和扶持粮食生产发展的优惠政策;得益于各级领导重视和局党委班子的精心指导;得益于狠抓抗旱救灾的各项科技服务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艰苦努力;得益于农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2011年种植业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总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工作目标

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247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94万亩,粮食产量43.5万吨,经济作物93万亩。种植业产值达24亿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以上。

(三)工作重点

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发展现代农业。走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模式,走出“就粮食抓增收”的产业模式,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品结构,以高产、高效的农产品获取效益,以特色、优质的农产品赢得市场,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一是着眼于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市场紧缺的农产品;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着眼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着眼于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二是继续抓好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农作物间套种、测土配方施肥、中低产田地改造、水果生态产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综合项目,利用项目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三是积极发展风险小、效益高的设施农业;积极发展周期短、效益高的冬季农业;积极发展瓜菜、果药等高效特色农业。

2、继续加强种植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围绕优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力做好魔芋、青剌果、苦良姜、芸豆、青梅、优质米、茶叶、红花、蔬菜、中药材等生产基地建设。古城、玉龙把发展城郊农业、设施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永胜、华坪重点突出热区资源发展短平快经济作物种植,加快发展优质米、芒果产业;宁蒗突出特色发展苦荞、燕麦、小芸豆等小杂粮,重点发展苹果产业。总之,各区县按照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果则果,不搞一刀切,不搞瞎指挥。

3、抓好重大项目典型示范区建设。在各区县重点抓好粮油作物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争取粮油作物高产创建36片,比上年增加10片,辐射带动36万亩以上。计划争取农作物间套种180万亩,比上年增30万亩。进一步搞好中低产田地改造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4、全力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围绕主要农作物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在秋冬种、春耕春种时期,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把实用技术传授到千家万户。

5、加大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围绕我市主要农作物品种多、乱、杂的现状,加大引种和科研育种力度,筛选和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抗病虫、抗旱、早熟等优质新品种加予推广,不但明确主推品种,也要明确主推技术。与此同时,加大良种推广力度,重点提高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油菜等五大作物良种化水平。

6、做好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围绕粮食增产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全力做好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在重大病虫害预警与控制、农药监督管理、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绿色防控、植物检疫与有害生物的防控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7、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市场管理。围绕农业生产和抗灾防灾,全力做好农作物种子的组织、调运、市场检验检疫等工作,努力净化种子和农资市场。进一步搞好救灾种子储备。

8、全力抓好水果生态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市政府确定的目标,搞好水果生态产业基地建设的育苗和大田种植工作,完成下达的目标任务。

9、继续做好农情信息工作。农情信息工作作为各级领导掌握农业生产动态、了解情况的主要渠道进一步抓紧抓好。确保做到情况明了,上报及时、数据准确。

10、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按照局领导的安排,完成集中统一学习,义务劳动,协作合作等各项工作。

丽江市农业局种植业科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种植业科工作总结

种植业科工作总结

我市农业系统国有单位劳动人事统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和种植业系统所有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搞好我市农业系统国有单位劳动人事统计工作,为上级业务部门作决策部署提供科学数据”这一工作思路,不断加强上、下级的密切合作和各部门间的互相协作,始终坚持以原始档案为依据,严格认真核对农业局及各业务站的相关数据按公开的原则,较好地完成此次种植业全国农业系统国有单位人事劳动统计工作,现将此次统计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拓宽渠道,理顺关系,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能否系统、准确、完整地获取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又能否真实地反映当前农业系统人员状况,关键的一环节就在于能否理顺各种关系,能否拓宽数据来源渠道。为止我们深入到局各业务站所及各区县认真听取他们提供书面材料及口头汇报结合原始档案材料以高度负责态度认真对数据进行比较、核实,对差异较大的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统计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只有对所得数据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估分析。为此,为了保证数据真实可信,对上报数据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我们找准了数据源头,深入农业局各业务站及各区县农业局调研,摸清家底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严把第一道审核评估关,较好完成了此次全国农业系统国有单位人事劳动统计工作。

据此次统计,我市种植业系统国有单位人员情况如下:

一、从人员分布情况看

种植业机构数119个(市级48,县级48,乡级63),人员编制共1324人,其中局机关6个,实际在岗人数1233人。机关173人,事业人员1066人,市级在岗人员129人,县级702人,乡级402人,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453.5万元,基本工资1802.4万元,农业行业特有津贴8.6万元。

综合以上数据,我市农业系统在岗工作人员共1233人,考虑到我市农业人口基数较大,工作量较为繁重,而我市农业全系统工作人员少,且有部分非农业科技人员和缺编人员,因此深感农业科技人员严重不足。

二、从学历、职称看

全市农业系统国有单位人员事业单位情况为,学历为大专以上的有888人,占在岗人数的72%。学历为中专的219人,占在岗人数的18%。学历为初、高中占在岗人数的10%。

全市种植农业系统国有单位劳动人员中,正高级职称的有2人,占事业人员的0.003%,副高级职称的137人,占事业人员的12.8%,初级职称的327人,占事业人员的30.6%。从技术职称来看,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和结构基本合理。

三、从年龄结构看 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57人,其中,35岁以下的241人,占在岗人数的25%;36到40岁的260人,占在岗人数的27%;41岁到45岁的208人,占在岗人数的22%;46岁到50岁的139人,占在岗人数的13%;51周岁以上人员109人,占在岗人数的10%。从年龄结构看,我市农业系统人均年龄偏高。从年龄在岗位上的分布趋势看,平均年龄与职位高低呈正比;从年龄在城乡间的分布看,直属机构人员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乡镇农推部门人员的平均年龄,存在人员老龄化的问题。

四、其它情况

由于国家政策的原因,存在:

一、由于机构改革,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编制从农业局中划出,划归乡镇直接管理,开展各项工作都很被动。

二、由于机构改革,乡镇不分种植业、畜牧业、农机、水产和林业,几家单位合并成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履行上述单位的所有职能,所有职能和开展的工作错综复杂,乱成一团。

三、由于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设岗定责,单位定岗位,职称实行评、聘分离,年老的、职称高的,短时间退不了休,因岗位有限,其他人评到职称又上不了岗,很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第五篇:种植业生产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种植业生产工作总结

X的种植业坚持“开一片、种一片,种一片、活一片”的原则,在师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师机关和兄弟团场的关心和支持下,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开发初期至今,共种植了6万亩土地,其中红枣种植3.8万亩,杏8370亩,枸杞4506亩,葡萄和石榴1082亩,玉米10480亩,小麦2751.3亩,西瓜3524亩,打瓜2128亩。由于都是新近种植,红枣、杏树等基本上还没有产量,其中收获玉米92.1吨,小麦286.924吨,西瓜4997.245吨,打瓜37.418吨,增加了职工的收入,稳定了职工队伍。

一、加强科技培训与运用

认真组织职工进行科技培训,由于没有培训场所,各场站露天进行培训6次,田间管理现场会5次,其中外来专家授课3次,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吕平惠教授,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水利专家门旗博士,南疆果树专家车凤斌老师等,为本团的田间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使本团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空前高涨。

定期召开技术员例会。每月的下旬就结合实际情况择日召开例会,在会上,谈重点,论疑点、难点,增进了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了技术员的理论水平。

二、高新技术运用。XXX的开发建设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提高开发建设的科技含量,克服生产中不利的自然因素,增强垦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快开发建设的速度,XXX应用了以下几项新技术。

(一)S—诱抗素结合袋栽抗盐碱技术

S诱抗素是一种最为广泛的植物内源生长调节剂,是世界公认的植物抗逆免疫物质,给农林牧业生产带来全新的植保理念:“预防为主,自然抗逆,食品安全,生态平衡”。该技术的应用给现代农业植保技术无疑是一个春天。袋栽抗盐碱节水技术在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穿漠公路两旁已成功应用,并且获得国家塔河治理局、国家三北局的认可和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XXX1—

1、1—2有机质含量低、盐碱大。2003年春在该地块采用传统方法载植的杏树,经观察其成活率、后期生长都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XXX在2004年春在该地块上栽植杏树时采用了S—诱抗素浸根及袋栽抗盐碱技术。经调查与未采用该技术,其它载植条件相同的杏树相比:1.发芽普遍提早5天;2.发芽率明显提高:传统载植杏树发芽率为54.4,而应用该技术后发芽率提高为85;3.新根萌发多,生长量大;4.节水明显,灌水周期延长7天。

(二)树体套袋抗风沙技术

套袋技术是沙漠性气候地区,新植苗木防风沙最有效的技术。套袋技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广,在陕西毛乌素沙漠边缘经济林建设中已有成功的先例。

XXXX位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沿,一年四季风沙频繁,沙尘暴携同干热风严重影响了苗木的正常生长。尤其是新植树苗抗逆性差,新发芽、叶被吹干、打焦后不易再次萌发,严重制约了垦区林果业的发展。经过多方调查、取经,XXX从2003年秋开始对新植树苗采用了套袋技术。结果表明:1.改善了套袋内树干周围空气湿度,提高了苗木的发芽率,同等载植条件,套袋发芽率为54,未套袋的为22;2.减轻了风沙对树芽、叶的危害,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3.减轻了鼠、兔对树皮啃吃。

(三)采用自压节水灌溉技术

XXX属极端干旱、多风沙危害又多沙丘的地区,水资源十分贫乏,因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尤为重要。垦区位于昆仑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由南到北有1.8的坡降。根据这一自然地形,XXX请兵团勘测设计院设计,采用管网(由总干管、主干管、干管和分干管四级管道构成)输水,利用自然落差,实现灌区田间自压微灌的节水灌溉方式。

XXX计划2006年完成开发的30万亩土地全部采用该技术,完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先进、面积最大自压节灌溉系统。现已载植的6万亩果园已实现该方式灌溉,在对其一年多的运行、摸索中,XXX多次请耐特非姆公司的门旗博士来垦区讲授灌溉管理技术,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轮灌制度,发挥了良好的效益。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减轻了灌溉的劳动强度;节约了三分之二的水;灌溉均匀;没有地表径流;可实现大面积规范化的轮灌制。

三、具体技术措施。

1、结合实际,统一安排农事,指导各场、站的技术,让最前沿的、最实用的技术、物资到达第一线,直接起作用。如套袋、s-诱抗素等,刚引进就进入生产第一线。

2、加强种植结构调整。在春播过程中,种植了小麦、玉米、西瓜、打瓜等作物。

3、对间套种的作物坚持一水一肥或两水一肥的原则,确保其正常生长。对处于灌浆期的小麦间隔10—15天施叶面肥两次,亩喷施磷酸二氢

钾300克,尿素200克。进入拔节期的小麦酌情减量。

4、玉米棉花的整苗工作。一穴一株,严留双株。

5、病虫害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确保产品无公害。

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在艰苦卓绝的自然环境下摸索出了本地的种植方法。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XX是在亘古荒塬上

新建的团场,广大干部职工发扬与天斗、与地斗、与风沙斗的创业精神,稳步推进种植业的各项工作,但是自然环境恶劣,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风沙、干旱、盐碱三大危害依然存在,种植业面临着不小的威胁

1、成活率不是很高,与预期的目标还有差距。

2、种植结构上不是很合理。我团主导性产业是林果业,但林果业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粮食、西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少,粮食、西瓜等作物生长周期短,当年种当年收或次年收,既增加了职工的收入,又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

3、水利灌溉方面。在田间管网中的立管过高,容易造成管件损坏。PE管的打孔大小不一,又不在一条线上,易造成漏水、管件损坏。

4、机械不配套,大大增加了劳力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劳动生产率。

5、部分职工的安全意识谈泊,不严格按照农机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五、今后的打算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2004年是XX迈入实质性开发关键的一年,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不足之处,在来年的种植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种植结构调整,改进不足之处。

1、始终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原则,走集约化路子。

2、扩大小麦、玉米、西瓜等作物的种植比例,可进一步改善小环境气候和增加职工收入。

3、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农机驾驶员、农具手的安全教育,使其严格按照农机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4、配齐机械设施,机车与农具配套比合理化。

5、开展科技培训,提高理论水平。

6、加强农机管理,配备农机执法人员。

xxx农业科

二xxx年x月xx日

《种植业生产工作总结》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种植业生产工作总结。

下载2017年种植业管理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年种植业管理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局种植业管理股工作总结(共5篇)

    农业局种植业管理股工作总结 2015年在局党委的统一领导和市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明确工作思路,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创......

    种植业股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种植业股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2014年上半年,种植业股在县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体,以高产创建为载体,积极推进粮棉油等项目的实施,按时完......

    种植业管理科月份工作总结

    种植业管理科月份工作总结 种植业管理科月份工作总结 一、工作进展情况 冬季瓜果菜产销情况 冬季瓜果菜种植完成19.1万亩,预计总产量46.15万吨。自从1月至3月底,全市瓜果菜已......

    种植业科半年工作总结

    种植业科半年工作总结 全市遭遇冬春初夏连旱,种植业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为了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种植业各项工作在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局......

    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工作总结 2015年,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打算,精心组织、积极协调、认真实施、稳妥处置,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和种子纠纷的妥善处理。......

    市种植业发展工作计划(精选5篇)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决定》精神,加快全市种植......

    种植业年终总结

    每一次的工作总结都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回顾分析研究,以此找到不足并改正,是一个提升自己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种植业年终总结,欢迎阅读参考!【范文一:农业局年终......

    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事迹材料

    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事迹材料 **,男,汉族,中共党员,**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科级。 **同志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在农业部门,1997年以来在农业部门的主要业务科室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