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司法工作(5篇)

时间:2019-05-12 17:0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司法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司法工作》。

第一篇:基层司法工作

基层司法工作

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涵盖面广、内容多、工作繁杂,主要包括基层司法所、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基层法律服务所等。

(一)司 法 所 职 能

司法所要围绕基层党委、政府和政法工作重点,履行法律保障、法律服务和法制教育三大职能,主要任务:

1、协助基层政府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

2、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

3、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4、代表镇(区)人民政府处理民间纠纷。

5、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

6、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和帮教工作。

7、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镇(区)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二)机构设置

司法所是司法局的派出机构,设在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承担镇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理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部门。司法所接受司法局和镇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的双重领导,以司法局为主。

(三)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1、安置帮教工作的对象

刑满释放五年和解除劳动教养三年内,没有生活出路和有重新犯罪倾向的人员。

2、安置帮教工作的业务范围

(1)对服刑、在教人员回归社会前的思想教育、就业技能培训。

(2)向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接收单位介绍情况,移交有关档案、材料。

(3)引导、扶持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就业,或解决生活出路问题。

(4)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帮助教育,落实重新违法犯罪的预防措施。

3、安置帮教工作的方针

“向前延伸、向外延伸、向后延伸”。

4、安置帮教工作的任务

(1)研究、起草有关安置帮教工作的法律、法规。(2)制定安置帮教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3)组织实施安置帮教工作计划。(4)检查、监督安置帮教工作的落实情况。

(5)表彰、奖励安置帮教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6)了解、掌握安置帮教工作情况。(7)指导安置帮教工作开展。

(8)研究、解决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9)组织开展对服刑、在教人员及刑释解教人员的法制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10)创办过渡性安置实体。(11)开展安置工作。

(12)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安置帮教工作。

司法局内设机构职责

司法局内设政治处和7个职能科(室)。

1、政治处(副处级)负责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作风建设。管理局机关和指导直属单位的人事、警务、老干、外事、党务、群团和计划生育工作;负责干部的考察、任免、调配和培训工作;负责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招录、调进人员的审核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工作。

2、办公室 综合协调各科室的行政事务。研究制订司法行政工作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司法行政的调查研究;负责局机关文秘、档案、保密、统计、信访、接待、财务、保卫和行政后勤事务;负责司法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

3、法制宣传教育科

负责法制宣传和普及法律常识工作;指导各镇(区)、各行业的依法治理和法制宣传教育;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依法治市工作;负责全市成人法学教育;承担市普法办日常工作。

4、基层工作管理科

管理、指导各镇(区)基层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工作;负责法律服务所执业证书和执照的年审、注册工作;组织指导对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承担市司法调解指导委员会日常工作。

5、劳教管理科

监督、指导市劳教所及劳动教养学校工作;负责劳教人员的提前解教、加期、减期、所外执行等的审核报批;指导、协调劳教所的队伍建设和物资装备建设;承担市劳动教养委员会日常工作。

6、司法鉴定管理科

管理、监督、指导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工作;负责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以及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执业证书制度的组织实施。

7、公证律师管理科

组织实施有关律师、公证工作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办理审核、审批律师、公证机构的登记和注销;管理、监督律师、公证机构及其驻市内的办事机构;监督、指导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和社会法律咨询服务工作;负责律师事务所及其执业律师的年审注册工作以及执业公证员的任命和年审注册工作;组织律师、公证员的资格考试和专业培训工作。

8、监察审计室 负责局机关和指导直属单位的纪检监察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监督检查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情况;按规定查处违反党纪、政纪行为;受理单位或个人对监察对象的检举、控告;受理不服纪律处分的申诉;负责局机关和指导直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基层司法职责

1、指导管理全市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全面开展业务工作;

2、指导、管理辖区内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民间纠纷的排查,疏导、预防和调处工作,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3、负责制定、检查、落实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和人民调解组织的各项制度,使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4、负责指导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和调解委员会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

5、制定、实施、安置帮教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了解掌握安置帮教工作情况,指导安置帮教工作开展;

6、指导司法所开展法制教育;

7、负责做好基层司法行政业务的统计报表、情况汇总、调研、信息工作,为领导决策服务;

8、负责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证、执业证和法律服务所执照及收费许可证的申领、年审注册审核呈报工作。

二、基层科人员名单和联系电话 许发双 8882341 梁志强 8882341 陈昌二 8882342 袁彩环 8882342

三、基层司法工作 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涵盖面广、内容多、工作繁杂,主要包括基层司法所、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基层法律服务所等。

(一)司 法 所 职 能

司法所要围绕基层党委、政府和政法工作重点,履行法律保障、法律服务和法制教育三大职能,主要任务:

1、协助基层政府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

2、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

3、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4、代表镇(区)人民政府处理民间纠纷。

5、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

6、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和帮教工作。

7、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镇(区)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二)机构设置

司法所是司法局的派出机构,设在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承担镇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理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部门。司法所接受司法局和镇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的双重领导,以司法局为主。

(三)人民调解工作

1、人民调解组织

人民调解组织即人民调解委员会。它是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当事人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它是我国运用最广泛、最成功并深受广大群众和基层社会各界欢迎的解决民间纠纷的非诉讼方式,被国外法学界誉为“东方经验”。

2、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1)调解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

(2)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预防民间纠纷发生;

(3)向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单位和基层人民政府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

3、调解 原 则

(1)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进行调解;

(2)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3)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4、民间纠纷的受理范围和程序

(1)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民间纠纷,包括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

(2)民间纠纷,由纠纷当事人所在地(所在单位)或者纠纷发生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

(3)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不了的疑难、复杂民间纠纷和跨地区、跨单位的民间纠纷,由镇(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或者由相关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调解。

(4)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纠纷当事人的申请,受理调解纠纷;当事人没有申请的,也可以主动调解,但当事人表示异议的除外。

当事人申请调解纠纷,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5)受理调解纠纷,应当进行登记。

(6)当事人申请调解纠纷,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及时受理调解。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提请有关机关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随时有可能激化的,应当在采取必要的缓解疏导措施后,及时提交有关机关处理

释放人员安置帮教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中山市司法局(2006年07月16日)

1、安置帮教工作的对象

刑满释放五年和解除劳动教养三年内,没有生活出路和有重新犯罪倾向的人员。

2、安置帮教工作的业务范围

(1)对服刑、在教人员回归社会前的思想教育、就业技能培训。

(2)向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接收单位介绍情况,移交有关档案、材料。

(3)引导、扶持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就业,或解决生活出路问题。(4)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帮助教育,落实重新违法犯罪的预防措施。

3、安置帮教工作的方针

“向前延伸、向外延伸、向后延伸”。

4、安置帮教工作的任务

(1)研究、起草有关安置帮教工作的法律、法规。(2)制定安置帮教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3)组织实施安置帮教工作计划。(4)检查、监督安置帮教工作的落实情况。

(5)表彰、奖励安置帮教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6)了解、掌握安置帮教工作情况。(7)指导安置帮教工作开展。

(8)研究、解决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9)组织开展对服刑、在教人员及刑释解教人员的法制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10)创办过渡性安置实体。(11)开展安置工作。

(12)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安置帮教工作。

人民调解工作的原则

中山市司法局(2009年08月28日)

根据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的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守下列基本原则:

(一)依法原则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和调解的矛盾纠纷范围要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矛盾纠纷要以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作为辨别是非的标准;、调解达成的协议内容要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

(二)平等自愿原则 人民调解委员会必须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受理纠纷时,必须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纠纷时,必须坚持平等自愿的原则,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疏导、说服,不允许采取歧视、强迫、压制的做法;、经调解达成的协议,须向当事人宣读,经当事人认可,自愿接受并签名。、调解协议要由当事人自觉履行。

(三)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原则

调解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农村地区社区矫正工作面临三个难题

2012-01-29 09:37:49 http://qndj.qianlong.com 千龙网

字号:T|T 打印

顺应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形势,广大农村地区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稳步推进农村社区矫正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农村社区矫正全面深入开展打下了基础。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条件差距悬殊,社区矫正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社区矫正和城市相比,基础薄弱,发展速度较慢,解决制约农村与城市社区矫正不平衡的难题,是推动农村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开展的当务之急。

一、农村地区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区矫正工作大环境较差农村开展社区矫正,群众思想观念上有待进一步引导,大多数人对这种刑罚执行制度尚不了解,对矫正对象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与偏见,与矫正对象保持距离。同时,农村还存在着地理环境较差的特殊性,对矫正对象的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心理矫正、家访、日常监管的开展。

(二)农村社区矫正机构设置不科学农村基层事务多,人员少,社区矫正可能涉及信访、维稳、治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由于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不科学,农村社区矫正相关部门往往各自为政,协同配合不够,未形成工作合力。机构设置不科学,容易导致交接和监管

环节衔接不够。

(三)农村社区矫正力量不足,社会化程度低

农村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少,专业社区矫正人员紧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司法所工作人员往往只有一到两名,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监

督者匮乏。

二、深入开展农村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

(一)健全保障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

社区矫正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落后于城市,所以需要各级财政的支持,应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农村社区矫正财政保障机制,制定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的科学、系统、完备的农村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对农村矫正机构规范化建设,强化其物资、人力资源方面的保障。

(二)充实矫正手段和方法,强化管理

农村社区矫正各相关部门应统一协调,明确职责与分工,适用统一的管理标准和矫正措施,确保社区矫正形成长效机制。农村社区矫正工作应结合实际,严格矫正程序,充实矫正手段,强化对矫正对象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接收、管理、矫正手段、考核、惩奖、解除矫正等制度,明确矫正运行机制,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作。

农村社区矫正大多处在起步阶段,统一规范农村社区矫正的工作流程,首先要做好矫正对象的衔接过渡工作,着重规范矫正对象从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到司法局的移交衔接,建立部门间的监管合作机制,明确交接职责,完善交接制度,使之做到真正的“无缝衔接”。地方政府可以在农村配备公益性岗位,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充实矫正工作队伍,充分挖掘农村组织作用,吸引村委会、村干部进入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发挥其一线优势,对矫正对象进行监管,及时掌握矫正情况,防止矫正期间的“二次犯罪”。建立考核评估和回访调查机制,以人为本,惩奖分明,发挥激励长效管理机制的作用,注重对矫正对象的日常评价,对矫正对象实施定期考核,强化对矫正对象教育改造。

农村开展社区矫正要注重树立正确的矫正观念,充实矫正手段,引进先进的矫正技术,不断改进矫正方法,使农村社区矫正科学化发展。农村地区发展社区矫正,应做到“三矫正”,即合作矫正、个性矫正、发展矫正。合作矫正是指农村开展社区矫正,应注重部门合力,整合农村各方面的资源,共管齐下,高效率、低成本地开展工作;个性矫正是指对矫正对象在人格地位上一视同仁,在矫正方式上要有所区别,根据矫正对象的个人自控能力、心理状况、悔罪表现等分类管理,可以分为“严管、普管、宽管”几种,不同的管理级别,所对应的管理措施也不一样,对“严管”对象应严要求,强监控,对于“普管、宽管”则可相应放宽监控;发展矫正则指在农村开展社区矫正,要有长远眼光,重视矫正对象的心理修复和其解矫后的再生力的提高,加强针对矫正对象的心理疏导和工作技能培训,准确掌握矫正对象经济状况,对经济较差的,生活无来源的,可在当地条件范围内给予办理低保,政府适时给予救济,做好帮扶

济困工作。

(三)注意发挥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

在农村地区,村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处在最基层,与人民群众联系最为密切,也最了解矫正对象的家庭、社会关系、生产生活等情况,能够全面掌握矫正对象的教育改造、监督管理等具体现状,充分调动村委会、村组干部的积极性是做好农村社区矫正工作的必然要求。以创造“枫桥经验”而著称于世的浙江诸暨枫桥镇发扬传统,对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也做了有益探索,即对矫正对象实行从镇司法所、协作站(社区)矫正小组、公安责任民警、村治安调解组织、矫正对象家属五方面分别落实监管职责的5十1监管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四)加强对外出务工的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创新社区矫正管理模

应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区服刑人员外出请假委托管理平台,确保农村外出务工的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措施有效落实。笔者认为目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对外出务工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一是严格把握外出务工社区服刑人员条件。入矫未满3个月的社区服刑人员、严重暴力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禁止外出。二是对外出务工社区服刑人员实行委托管理。经批准请假外出的社区服刑人员,委托地社区矫正组织应将委托管理书及相关法律文书传至接收地社区矫正组织。接收地社区矫正组织应在收到材料后,将委托管理书回执及时传至委托地社区矫正组织。三是对个别外出务工社区服刑人员实行实地回访制度。矫正工作人员在适当的时候对外出务工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加强对这部分社区服刑人员的针对性管理。四是对外出务工社区服刑人员实行监控管理。要求外出务工社区服刑人员必须全部纳入移动监控平台管理,每天24小时开机,便于矫正工作人员随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行踪。

(五)建立社区矫正保证金、救助金制度

农村社区矫正组织可以在接收社区服刑人员时要求其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以促进对其的监管,如果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或不按规定接受矫正,保证金给予没收,上缴国库,如果社区服刑人员对社区矫正机构的要求均能遵守则于期满时退还保证金。同时,做好低保落实工作。在农村地区因服刑人员在监狱服刑时间长,回到农村后,生活没有着落再加上农村村民对其的歧视待遇,会使社区服刑人员丧失生活信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不接受社区矫正。通过社区服刑人员低保落实工作,可以保障贫困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有效预防其因生存问题而重新

违法犯罪。

来源:人民网

中山市开展首宗社区矫正对象“无缝衔接”工作

发布时间:2011-06-22 6月10日,中山市综治委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同市中级法院和石岐司法所到市看守所开展首例社区矫正人员“无缝衔接”工作。

在市看守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名矫正对象(假释)服刑期间的情况,并出具其回归社会后重新犯罪的风险评估后,市中级人民法院现场宣判了矫正措施,石岐司法所人员详细核对了相关法律文书和矫正对象个人档案,确认无误后,向其宣告矫正期间的注意事项。自此,该所将开展管控、矫治和帮扶等日常工作。整个流程公开、透明,既保障了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也使他们虽然在监外执行刑罚,但仍要严格按照规定接受当地司法所的管控,否则将可能重新收监服刑。

通过这次工作联动,各部门均表示对矫正对象的“无缝衔接”工作非常重要,今后还要建立日常工作机制,人民法院在宣判矫正措施前应先通知市综治委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其通知当地司法所派员联同法院开展“无缝衔接”工作,从源头上防止出现脱管、漏管情况的出现。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原则

中山市司法局(2009年08月28日)

第一,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进行调解。调解应遵守合法性原则,包括程序合法与实体合法两个方面。要在依法对前提下,善于把握当事人形成纠纷、产生矛盾的焦点,寻找利益平衡点,寻找最佳解决纠纷的方案。要情法交融,善于渲染人世间美好的亲情、友情,激发当事人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促使当事人逾越利益的差异和冲突,平息矛盾、解决纠纷。要从关心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不搞“和稀泥”,不损害任何一方当事人的利益。

第二,在双方当事人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调解一定要建立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基础上,不能强迫调解,不能违背当事人意志进行不平等的调解。除侵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案外人合法权益之外,负责调解主持的第三者不应干预,确保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享有充分的司法调解自愿原则。

第三,民主调解,经当事人各方同意,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委托具有相关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组织或者个人,协助做人民调解工作。调解建设工程纠纷案件,可以邀请造价工程师;调解医疗事故纠纷案件,可以邀请医生、医学教授;调解维修手表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可以邀请手表维修技师;调解家庭或者社区纠纷案件,可以邀请当事人近亲属、社会名流、社区贤达、家族长辈等。

第四,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益。一方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因纠纷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另一方面,人民法院也不能因为没有经过人民调解而拒绝受理案件。

第二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思考

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发展,是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利益的发展,它的集中体现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司法局是全市司法行政管理机关,担负着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三项主要职能,具体承担着组织、指导全市法制宣传、依法治理工作;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国家司法考试、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监督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工作职责。全面履行好司法行政各项工作职能职责,对于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推进我市平安建设、促进公平正义、服务科学发展、保障和谐稳定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意义。

认真审视近年来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虽然“五五”普法工作进展顺利,司法所建设全面完成,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工作全面开展,政风行风建设逐年进步,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离党和人民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还有较大距离。因此,我们必须要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解放思想抓机遇、科学发展破难题、建设滨河新**”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要求,进一步理清司法行政工作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把各项工作纳入到全市发展和稳定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紧密联系司法行政工作点多面广、面向基层的客观实际,着眼于和谐,致力于稳定,让司法行政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司法环境、维护人民权益中真正起到“助推器”、“稳控器”和“润滑剂”的作用。按照市委、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我们确定“开展法治进村(社区)活动,促进基层和谐稳定”为主题实践内容,以更好地为农村改革发展、基层和谐稳定和法治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加快依法治市建设进程为目的,努力实现“八个加强八个提高”的工作目标。

一是加强农民普法工作。进一步健全普法工作指导、督查、考核、评价体系,创新方法,丰富形式,在突出抓好重点对象法制教育的同时,通过建立法制讲座、法律夜校、进村入户讲法等制度,不断完善和拓展农民普法载体和平台,扩大覆盖面,增强渗透力,提高农民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的能力。

二是加强村级依法治理工作。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创建标准,加快依法治理示范村的创建步伐,通过点的积累达到面的覆

盖,量的积累达到质的转变,提高基层组织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的能力。

三是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加快规范化调委会建设进程,全面落实人民调解责任制、“以案定补”及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机制,深化“三调联动”机制,协调全社会力量,形成大调解合力,并不断探索建立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切实调动人民调解员义务调处矛盾纠纷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优势、发挥作用,提高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稳定的能力。

四是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完善“一人一档一卡”、“四位一体”帮教机制和定期谈心回访制度,提高衔接帮教率,降低重新犯罪率。积极协调建立安置帮教过渡性基地,帮助刑释解教人员生活安置,提高刑释解教人员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是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不断完善和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建立和扩大法律援助工作者队伍,依法维护经济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努力做到应援尽援,重点加强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工作,引导农民工依法表达利益诉求,正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维护经济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

六是加强法律服务工作。加强党对律师工作的领导,探索建立律师管理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加强法律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行政监管,保护律师权益。围绕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大量法律需求,建立农村法律服务团,拓展服务领域,采取接对帮扶的形式,开展法律服务,提高法律服务人员服务社会的能力。

七是加强公证工作。深入开展“公证为民”活动,采取巡回办证、上门办证、现场办证等方式,建立“进村入户”服务机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引导群众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能力。

八是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积极开展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宣传,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逐步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确保刑罚的顺利执行,提高司法行政机关对非监禁刑罚执行人员教育改造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的行动指南。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准确审视当前司法行政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工作不足,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标准,自加压力,突破难点,充分发挥各项职能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局中有所作为并大有作为,才能在经济社会全局中确立起不可或缺的地

位,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从而实现司法行政事业的持续、健康、全面发展。

第三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主要由基层司法所来完成。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称司法助理员。司法所是区县司法局职能系统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所履行的各项职能是区县司法局职能在乡镇(街道)的延伸,是承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部门,与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构成我国乡镇(街道)一级政法体系,共同担负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司法所的主要职能和业务范围包括:

1、协助基层政府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

2、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

3、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4、代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处理民间纠纷;

5、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

6、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和帮助工作;

7、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9、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其他有关工作。

第四篇:浅谈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如何抓好党建工作

浅谈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如何抓好党建工作

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决定了党员标准的可变性,在战争时期,共产党员面临的是生与死;在建设时期,共产党员面临的是苦与乐;在现在的改革发展时期,共产党员面临的是得与失。面对权力、名誉、金钱和地位的考验,司法行政机关的党员队伍能否做到拒腐防变、公正廉洁。这个新时期党员标准的时代特征,给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探索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的新路子,笔者愿与司法战线的同仁,具体做党务工作的同志,共同为搞好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党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

一、提升党员队伍整体能力素质,是搞好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的素质,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因为每个党员都工作、生活在党的基层组织之中,党组织的决议、主张、任务都要依靠每个党员去完成,特别是在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中,党员人数多,分布广。比如笔者所在的党支部,在岗干警26人,其中党员就有 人,这个绝对优势的比例说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是现阶段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的基础,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应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

第一,要在党组织的设置上有所创新。目前,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党组织的设置都是党委、机关党总支、党支部和党小组,总支书记 1 由党委书记担任,机关党总支副书记和各党支部书记都是各处室、大队负责人兼职。笔者认为,这种与上级机关保持一致的党组织设置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其一,支部多、党员分散,堡垒作用不突出;其二,党组织设置的层次多,实际的工作内容少,党的组织作用不突出;其三,党组织的设置流于形式的多,确实开展组织活动的少,机制发挥不突出。对策一,除党委书记外,党委委员按照分工设置党支部,并兼任党支部书记。对策二,改变形式上的机关党总支,由党委直接领导党支部。对策三,党小组按照内设机构设置,既便于开展组织活动,又不脱离实际业务工作。

第二,要在党员的管理教育上有所创新。现代社会呼唤理念更新和机制创新,党员的管理教育也不应该停留在“三会一课”的传统模式上,要学会由静态的制度管理向动态的机制创新转变,由外在的推动型管理向内在的自由型管理转变。从目前的情况看,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党员管理教育,通常还是通过制定大量的制度措施,以此来约束党员干警。从表面看,这是行之有效的,但这种陈旧的管理模式往往是被动的、静态的,党员只知道不该做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应该主动干什么。所以,在党员的教育中要有“文化”味。要把“文化”上升为一种精神,放下“党员”这个包袱,做一个正常的人,工作得快乐,生活得开心,确实把宗旨融入灵魂,把信仰融入追求,把使命融入责任。在党员的管理中要有“人情”味,要给党员正常的交往空间,要给党员做人的“面子”,谁都希望自己生活得体面些,党员也不例外。要让党员自觉的遵守党的纪律,变被动为主动,真正起到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第三,要在党员的考核标准和内容上有所创新。不断建立健全对党员的考核是保证党建工作正常运转、形成良性的党建机制、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迈上台阶的关键。看一个党员先进不先进,优不优秀,不能仅仅停留在党章的规定上,要根据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特点,针对党员的不同岗位明确切合实际的标准内容,做到因人而异、扬长避短。对于一线管教干警,先进性体现在现场管理的科学、文明、规范上;对于综合岗位上的干警,先进性体现在服务上、保障上和管理上。这种带有岗位特征的考核标准内容,既给党员创造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又给党员设定了一个平等竞争的标尺。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二、当好兼职党支部书记,是搞好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的关键

现阶段,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党支部书记都是由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在这种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下,客观上已经造成了兼职党支部书记抓业务工作多,抓党建工作少,抓业务工作当主角,抓党建工作当配角。如何能使两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做到共同提高,协调发展,这既是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也是摆在兼职党支部书记面前的现实问题。要当好支部书记,必须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增强主角观念和首位意识。作为一名兼职党支部书记,当党组织把党务和业务两个担子交给你时,就应该时刻意识到自己既是业务主管又是支部书记,在两个方面都处在主角地位。这时,要当仁不让地一肩双挑,强化自己在业务和党建工作中的主角意识,按照 3 主要角色抓好业务和党建两项工作,尤其不能把党建工作推给党支部的其他成员,更不允许在党建工作中当配角。这就要求支部书记时刻不忘双重职责,既要对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党建工作负责,前者属于工作职责,后者属于政治职责,这二者都是应该履行的法定职责。实践证明,越是业务繁忙的部门党建工作的任务越重,越是业务繁忙的时候,越需要加强支部党建工作,绝对不能只是忙于业务而忽视了对党员干警的思想教育和管理。

其次,要带头做好表率,真抓实干。兼职支部书记的领导核心作用应体现在业务和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上,要牢固树立“党建工作不仅出凝聚力、战斗力,也出生产力”的思想,养成务实、求实、落实的工作作风。有的业务部门,具体的业务工作并不一定需要支部书记亲自去落实,因为干警都有各自的岗位目标,但抓党建工作却一定不能失去你这个中心,因为支部工作需要你计划组织,活动要靠你策划,党员的思想应由你去活化。所以,支部书记在党建工作中要身先士卒、真抓实干,不管对待哪一项工作,都要一办到底,绝不能表面应付,没有一股真抓实干的精神,是很难做出成效的。

再次,要强化创新意识,做到勇于开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勇于开拓创新也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思想守旧、墨守成规的人,不可能干出什么大事业的。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支部书记,如果不具备开拓创新精神,那只能是“一潭死水”,永远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开拓创新要注重实事求是,新方法、新举措都要立足本单位实际,不能盲目地求新求变;开拓创新要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别 4 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开拓创新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不仅自己要带头创新,更要尊重广大党员和一般群众的创造性,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下,要敢于争先,做到“常规工作出亮点,重点工作突出特色”。

三、发挥好三个作用,是搞好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的手段 司法行政机关具有政治性强,党员比例高的特点,抓好党建工作,对于更好的履行职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强化完善党建各项制度的基础上,还应发挥好三个作用。

一是要发挥好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建工作抓到位。近几年来,在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个别党员中,的确存在着悲观失望、妄自菲薄的情绪,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党建工作薄弱所致。党建工作弱在哪里?就是党委的核心作用发挥的不好,抓党建的核心作用不强,甚至有个别的成员感到党建工作没什么抓,不知道怎么抓。笔者认为,司法行政机关的党建工作,党委不能把党建推给党支部,更不能依靠党支部,必须从党委自身抓起。要思想认识到位,强化对党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要责任落实到位,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和重视;要工作指导到位,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党建工作的“软任务”变为“硬指标”。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带头抓,职能部门负责人具体抓的党建工作格局。因此,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务必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观念,切实把党建工作摆在与日常业务工作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位置,纳入党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打造主要领导亲自抓、5 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并建立一支专职稳定的工作队伍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是要发挥好党支部的堡垒作用,把党建工作开展到位。让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是搞好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活跃党组织活动的重要手段。据笔者掌握,现阶段基层的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开展的不平衡,普遍存在着党支部堡垒作用发挥得不好的问题,有的组织观念淡化,有的形同虚设,有的上党课走过场,有的开展活动仅流于形式。因此,首先,党支部要真正担当起责任,起码要履行好党支部的义务,把党建工作纳入日程,摆上位置。其次,要象对待业务工作那样对待党建工作,抓党建联系业务,抓业务不忘党建,让党建带动业务,让业务推动党建。最后,要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党支部的辐射带动功能。司法行政机关的党支部活动,要突破“三会一课”的传统模式,活动要有司法行政机关的特点,要展示司法系统干警的形象;要结合工作实际,经常性的开展一些参与面广的党员活动,让广大基层民警都能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要注重与社会其他行业和系统的沟通联系,加强学习、吸取经验,避免闭门造车;党建内容丰富了,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搭建起来了,就能够充分发挥党员在促进工作发展中的骨干作用。如我所组织民警到老山学习,重温党发展曲折和光辉的历程这一活动,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要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把党建工作落实到位。共产党员是党建工作的直接落实者、实践者,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就要善于开动脑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需要层次理念”,认为人都有不同层次的需要,只有低层 6 次的需要满足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也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因此,作为司法行政机关的共产党员,必须要在行使权利中把握住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清醒地看待名利,不以权谋私,不搞权钱交易;要在生活作风中把握住自己,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要在工作实践中把握自己,不能视工作纪律、法律原则为无物,要艰苦奋斗、敬业奉献。你只有做到了这些基本的品行之后,才能有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才能有更高境界的发挥,那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党建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都很强的工作,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党建工作必须加强,尽管前进的步伐艰难,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繁重,但我们要敢于创新、敢于实践,善于思考、善于学习,实现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党建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那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只要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第五篇:浅谈做好基层司法工作的认识

浅谈做好基层司法工作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司法行政工作经历了一个起伏曲折的发展过程。纵观我国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历程,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做了大量工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作为一名即将走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的一员,我对如何做好基层司法工作有着自己的一些想法。基层工作即农村工作,当我们走向工作岗位首先将要面临的就是农村有限的工作条件和文化层次较低农村群众,在这样的条件下把基层司法工作做好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难题。

一、加强农村法制基础设施建设

司法所作为基层政权组织,它与基层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共同构成了我国乡镇一级的政法组织体系,共同担负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保障法律正确实施、完善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使命。经2004年我国司法部对全国司法所调查数据中80%以上的乡镇司法所没有自己的办公楼或是危楼,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群众办事找地难、找人难,有的甚至无处可寻,时常让司法工作处在一个流于形式的尴尬局面,这些客观的条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层司法工作的开展。俗话说:“筑巢引凤”,面对人手不够,经费不足,司法所的很多工作都只能浮在表层,无法深化、细化,工作职能无法充分履行、业务无法全面拓展。可见基础设施建设是做好司法工作的前提,是引来更多优秀人才聚集乡镇、服务乡镇的必要条件。加强农村法制基础软、硬件设施建设在基层迫在眉睫,同时,也是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开展好工作的必备条件。

二、开展农村法制宣传进村入户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1985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普法开始至今“六五”普法近三十年,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始终肩负法制宣传教育的重任。为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率,广泛普及法律知识,针对基层农村群众文化水平、法律意识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把法制宣传进村入户当做司法所日常工作来做,在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真正做到提高群众法律知识。通过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与普法宣传相结合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司法所作为地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通过发挥其法律参谋和助手作用,有利于促进基层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有利于广泛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广大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从而推进基层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纷争。司法所也是地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机构、社区矫正的执行机构,通过搞好帮教和服务,引导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开创新的生活,从而避免重新犯罪。司法所还是法律援助的工作机构和法律服务在基层的管理监督机构,通过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有利于化解矛盾,体现党委、政府给人民群众的关爱,密切干群关系,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三、做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解

矛盾纠纷排查是基层司法所掌握矛盾动态、遏制事态发展、积极调处解决的前提,作为一名基层司法工作人员及时掌握辖区内的动态是维护稳定,有效遏制纠纷恶化的重要手段。在工作中要积极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群众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提高司法所及司法工作人员的社会公信力,工作中不能只说不做、只排查不解决,流于书面形式、应付工作需要。农村矛盾纠纷排查是司法工作人员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的良心活,是化解矛盾、调解纠纷的关键活,只有做好纠纷排查工作才能更好的发挥司法工作人员人民调解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的化解群众矛盾纠纷,防止重大恶性事件、民转刑事案件的发生,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四、提高法律素养增强为民意思

法律素养的高低不仅仅体现在提高法律知识的层面上,同时还体现着司法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情操,一名好的司法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过硬的法律知识基础、丰富的工作经验而好的职业道德情操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条件,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自身的职务之便谋取不正收入,乃至知法犯法,漠视为人民服务这条宗旨,从中获取利益之事也是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当通过树立良好典型,表扬先进等形式不断提高司法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廉洁为民的高尚品德,不断提高法律素养,转变自身法律观念,做以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系群众的传声筒,建立工作监督机制,创新服务平台,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挖井人,为群众送去源源不断的清泉,这才是基层司法工作人员真正的价值所在。

下载基层司法工作(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司法工作(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司法行政机关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司法行政机关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提纲一、我县司法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概况二、司法局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1.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政治思想觉悟与职......

    基层司法工作者对照检查材料

    基层司法工作人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照检查材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认真按照中央、省州、县司法局和诺邓镇党委的安排部署,结合本单位和自己工作实际......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调查报告

    *年*月,我对北京市房山区**镇司法所进行实地调查,经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我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和**镇司法工作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一、调查内容**镇司法所概况及主要业务二......

    基层司法工作重点计划

    本文有天猫网http:///编辑创建,技术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基层司法工作重点计划一、以“五好司法所”创建活动为抓手,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1、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创建......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抓住主要矛盾,发挥调处功能,提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地位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要立得住、站得稳,党委、政府重视是重要方面,关键在于自身工作。我以为,当......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江西省司法厅关于印发《2010年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赣司基字[2010]12号) 各设区市司法局: 现将《2010年全省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和......

    2006年度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区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局党组的领导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在各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

    2013基层司法所长先进事迹

    **司法所所长,**同志自部队转业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以来,以其公正无私、忘我敬业、廉洁朴实、平易近人的品质,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与较高的威望。下面是他的基层司法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