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全面提升人保干部四种能力
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全面提升人保干部四种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面对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我国始终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成为世界上社会治安最好、人民群众安全感最高的国家之一。分析原因,很重要的就在于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找到了一条通过综合治理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成功之路。经过20年的探索实践,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律性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两个《决定》对我们今后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是符合我国国情、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科学方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必须长期坚持,并在继承中创新、发展。
1991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时的社会治安形势,及时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随后也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奠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政策和法律基础。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为新时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提供了行动指南,开启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篇章。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解决刑事犯罪问题是长期的斗争,需要从各方面做工作。”1992年,江泽民同志指出:“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治安问题,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它是我国人民的一大创造。”2005年,胡锦涛同志指出:“切实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对于顺利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全国各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开展平安建设为载体,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确保了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好转,刑事案件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安全感稳步提升。
我们人保局干部做为国家公务人员代表,勤勉履职、默默奉献,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安定有序、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近年来境内外因素的影响,维护稳定形势呈现风险因素叠加、涉及情况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处置难度增大的特征,面对维护稳定工作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突出的问题,我们人保干部必须从提高“四个能力”入手,牢牢掌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动权。
一、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社会稳定既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是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第一责任。各级领导干部应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维护稳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做到抓发展不忘抓稳定,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把发挥人保部门的职能作用,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及时查清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和潜在隐患,及时进行正确有效的解决和处理,切实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提高人保干部队伍的战斗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九江市人保局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仍有一些不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结合十七届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和贯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进一步社会化社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力强化业务能力建设,不断完善执法监督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通、执法公正、作风优良的人保干部队伍。
三、提高人保干部队伍的服从力。加强党的领导是人保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使人保干部队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人保干部队伍建设的第一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保工作要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就必须坚持党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领人保工作,不断强化人保干部队伍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职责意识,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真正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谋利。
四、提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防范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近几年一些地方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来看,因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最突出、最敏感的问题,如何有效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防范处置突发事件对各级领导干部和人保部门维护稳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人保部门必须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防范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及时有效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要不断总结完善处置群体事件和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形成一套权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效的体制,确保一旦有事能妥善应对,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
第二篇:着力提升四种能力
着力提升“四种能力”
年轻干部培养,青年人才成长历来既是薪火相传的传统话题,又是常说常新的战略问题。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高度重视,都作过精辟的论述。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这充分说明年轻干部培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发展全局,甚至决定党和国家生死存亡。
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按照“四化”的要求,培养和选拔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和今后几年,党的干部队伍又处在一个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尽管因人才断层而导致的结构性矛盾经过长期努力已经得到解决,但随着50年代中期以前出生的干部陆续退出领导岗位,恢复高考后80年代毕业、60年代出生的干部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60后”在局、处、科三级干部队伍中并存的问题将日益突显。毫无疑问,这将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正视和着力解决的新的结构性矛盾。
以“60后”为主体的年轻干部由于大都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知识趋同、年龄相近、阅历相似,与30、40、50年代甚至更早出生的干部相比,成长环境有着根本不同,没打过仗、没下过乡,基本没有经历过大的政治风浪和人生风雨考验。因此,从干部成长规律分析,这类年轻干部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在培养和选拔上必须遵循这些固有特点,扬长避短,使“长板”更长,“短板”加长,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施展才华、担当重任。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解放思想的勇气,打开视野的决心,创新体制机制的力度,确保真正优秀的年轻干部充分显出来、及早用起来,让卓越的年轻干部尽快多起来,形成年轻人才像雨后春笋般涌现、青年人才持续健康成长的体制环境和重视年轻人才、重用年轻人才、重赏年轻人才、重锤年轻人才的文化环境。但更需要年轻干部自觉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变化,加强自我培养、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充分发挥内因的主导作用。这是干部队伍建设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
必须充分看到,年轻干部的主流是好的,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水平,工作有热情、有朝气,思维比较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有开拓进取精神,但问题和弱点同样不少,因为现在的年轻干部成长在和平环境和改革开放时代,缺乏艰苦生活历练,成长太顺,一些年轻干部由于自身思想深处的原因过早地跨入了“官油子”的行列,这与中央对年轻干部寄予的厚望和期待相比是不相适应的。有的年轻干部为官动机不端正,一心想着当大官,不是想着做大事,工作思路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只顾眼前,不顾未来,创造的“业绩”和“局面”,主要为“往上爬”积累资本;有的年轻干部深谙官场庸俗文化,一方面热衷于迎来送往广结人脉巴结对自己提升有用的人,另一面长于钻研政策空子和琢磨部属和群众心理拢络人心,奉迎上头,讨好下头,不
念真经、不动真格,不练真活;有的不拘小节,修养欠佳,品行不端,喜欢“摆谱子”、“摆架子”、“摆场子”,好大喜功,不屑传统,贪图享受。这些深层次并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诚然要靠组织加强管理和监督加以解决,但更重要的要靠干部个体加强自我修养修炼修正,否则,贻害无穷,后患无穷。
当前,年轻干部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领导本领和管理才能,引入核心能力标准自我提升既是一条创新之路,又是一条治本之策。概括起来就是要着力提升“政治辨别力、工作推动力、持续创新力、自我提升力”四大核心能力。
首先,年轻干部要通过对照核心能力理想标准,不断强化核心能力自我提升意识,自觉摸索核心能力提升规律,努力把自身培养成为“政治上强”、“工作上行”、“思路上新”、“形象上好”的优秀人才,能够“高看一度、深想一层、先行一步、非同一般”的优秀人才,能够“经得起政治风浪考验、经得起人生风雨历练、经得起变革风险挑战、经得起钱色风情诱惑”的优秀人才,最终成为“站得住”、“镇得住”、“顶得住”、“守得住”的卓越人才。
一是在政治立场上站得住。能够科学认识客观规律,洞察世事变化,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善于放眼世界风云,胸怀国家大事,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能够做到政治信仰坚定、是非界限分明,不犯方向性和原则性错误。
二是在局面控制上镇得住。能够有效领导组织科学发展,善于排除干扰、高效决策和控制局面,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做
到抓住关键、把握重点,以超群出众的本领和高人一筹的才能影响和引领部属及群众,牢固树立“主心骨”形象。
三是在面对风险上顶得住。能够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拓宽眼界,创新方法,不怕困难、不怕压力、不怕风险、不怕失败,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坚韧的意志力、旺盛的战斗力、高效的推动力和超强的承受力,持久保持内心强大。
四是在作风修养上守得住。能够不断加强自我思想改造和作风养成,时刻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不仅能管住大节还能守住小节,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能够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展示榜样形象。
第三篇:提升四种能力心得
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提升执行政策的能力水平为政之要,贵在谋事,难在履职,重在执行。执行力不仅是党员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的体现,更是检验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标尺。
我认为,当前全国党员干部在执行力上存在着四种不良倾向:一是“被动”型执行。即对形势、任务、使命缺乏敏感性,没有前瞻性;缺乏积极性,没有主动性;缺乏时代性,没有规律性。小推小动,不推不动,工作被动。二是“低效”型执行。有的工作缺乏针对性、指导性、创造性;有的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力,工作拖拉、事倍功半。三是“形式”型执行。重形式轻内容,重口号轻行动,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不自觉地把开会、发文当成推动工作的“万能钥匙”,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四是“利益”型执行。图名利,重个人,不讲大局,不讲原则,与己有益,你抢我夺,与己无益,你推我闪。我认为在着力提升执行力方面,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原动力,在强化学习中执行。学习是提高执行力的根本。只有不断地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才能使执行力拥有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源泉。执行力要靠学习的“推进器”来不断提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把知识化为实践,在勤学好思中提升执行力。努力把学习内容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破解难题的方法。努力提升协调各方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的能力和坚持公平正义、依法行政的能力。
(二)增强示范力,在落实责任中执行。责任既是一种职责,又是一种义务;既是一种奉献,又是一种使命。提高执行力,忠诚敬业的责任心是关键,也是衡量工作称不称职、合不合格的首要标准。有责任心,才会对工作高度负责,才会聚精会神做好本职工作;有责任心,才会有激情、有动力,遇到问题才能想尽办法解决;有责任心,才会对工作有要求,有标准,有目标,有落实。古人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有职就有责,有责必尽职,努力把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
(三)增强监督力,在督查考核中执行。古人云“矢不激不远,人不励不奋”。提高执行力只靠喊口号无济于事,必须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形成激励机制,对每一项工作都要定责任人员、定工作标准、定任务要求、定完成时限、定进度计划,使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时有限定之期。要完善对工作人员执行力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纠、失职必查、渎职必究,推动工作落实。
(四)增强凝聚力,在锤炼作风中执行。一是要有大局意识。系统学原理告诉我们,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它的性质和功能不是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性要求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必须着眼于有机整体。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作风,树立迅速反应、立即行动的执行理念,培养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执行意识。二是要有职业操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是我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要牢记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权,不是依法治事;是依法治己,不是依法治人。三是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如果想回避责任,理由有千条万条,但要想干事,敢于求实是第一条,必须珍惜环境,抢抓机遇;珍惜舞台,演绎精彩;珍重责任,勇于担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树立一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以精益求精、知难而上、持之以恒的精神运用到处理日常工作中去。
(五)增强创新力,在革新方法中执行。船的力量在帆桨,人的力量在创新。我认为无私才能无畏,只有把社保参保人员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才可能不计个人的利益得失,才可能有迎难而上、永不退缩,敢想敢做、敢于创新的信心和勇气,让创新成为一种意识、一种责任、一种境界。善于把握时代发展要求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从提高科学研判、科学决策、科学执行的能力入手,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在以后的社保工作中,我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政治信仰坚定,执行意识坚决,争当有新思想、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的“四有新人”,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四篇:提升四种能力,做好新形势下党办工作
提升四种能力,做好新形势下党办工作
党委办公室作为企业综合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着“沟通上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重要职能,既要做好公司领导的参谋服务,又要做好内外沟通协调的桥梁作用。党办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升四种能力,即沟通协调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办文办会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做好新形势下党办工作。
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党办工作接触面广、接触人多,协调作为沟通的目的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工作效率的提高、工作情况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较好的协调能力。在沟通的基础上协调,在协调的过程中沟通,才能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充分发挥总览全局的作用,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工作效率的提高、工作情况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较好的协调。办公室工作人员,在统筹兼顾的同时要协调和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应多做“穿针引线”的动作,多搞“铺路架桥”的服务,努力形成协同配合、同频共振、共谋发展的局面。办公室同志离领导决策最近,且协调工作的过程中也难免出现磕磕碰碰的现象,这要求办公室干部必须具备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绝对不允许出现拖沓扯皮,推卸责任,甚至是干扰大局、制造矛盾的现象。要强化对重要活动的统筹,力公室工作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办文、办会、办事都要有“提前量”,切忌走一步看步。在勤于总结办公室办文、办会、办事工作规律性的同时,要对每年例行的、季节性较强的重要活动安排,提前编制方案、做好规划,适当预留机动时间,避免因临时和突发性事件而影响常规工作。要完善公司领导周例会安排、月工作调度等机制,建立重要会议、重大活动资料库,形成一盘棋格局。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服务是党办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工作做得好不好,能不能让领导满意、让职工满意,是衡量党办工作的重要标准。同时,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奉献精神,主动为领导服务、为部门服务,为职工服务,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动党办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责任化。精打细算,为领导服务。公司领导公务繁忙,党办作为领导工作的延伸,应当自觉充当“外脑和手脚”的作用。安排领导行程有提前量,减少工作时间;汇报工作方案简洁有思路,方便领导快速决断。凡事要树立细节意识,一个电话的语气、一杯茶水的温度、一张席卡的摆放都需举轻若重。平等待人,为基层服务。办公室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服务部门,不是领导部门,日常服务对象除了领导就是前来办事的各个部门,要摆正心态,及时高效处理事务,对不能办理的要明确告知原因,晓之以理。要坚持“职工利益无小事”,无论是办公用品申领、印章管理使用,还是档案借阅、会场预定,都应做到耐心细致,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提升办文办会能力。办文办会是办公室人员的最基本岗位技能要求,要求办公室人员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良好的协调能力、快速的应变能力、化繁为简的综合能力。提升文字写作水平。文稿写作是力、公室工作的基本功,要提升稿件质量、降低领导修改率,就必须加强对经济、法律、文化等各领域的学习。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要求、工作需求和精神追求。要潜心向书本学习,学习中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好学透***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时代大背景、企业大发展深刻理解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读好“有字之书”。要细心向领导学,利用“近水楼台”优势,领会领导的思想意图,琢磨领导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读好“无字之书”,争当政治立场坚定、大局意识突出、业务知识过硬、文字功底雄厚的党办工作人员。提升办会工作效率。会前,深入了解并分析各类会议主办部门和参会人员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筹备工作,制定会议接待服务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范围职责、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标准;会中,精心组织并按业务标准进行会议接待服务,实时过程管控;会后,规范善后事宜,强化总结和考核,做到考核与标准相融合。此外,要把会议服务做成系统工程,按系统思维方式,全互位研究主办部门和参会代表的需求,与部门协同运作来共同满足,通过做好与上级部门或兄弟单位需求部门门的“对接”,应通会议服务需求,做到服务无死角,重要会议零失误。
提升调查研究能力。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详细参考意见,有效地配合领导的工作思路,推动领导工作的顺利展开是进行调查研究的起点和终点。调查研究的成果能不能被领导接受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检验调查研究成果是否高质量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从多个渠道转化并运用调查研究的成果,不断地增强调查研究的实际效果。要将调研成果融入领导决策中。对于一些思路性的调查研究,我们要把成熟的、有价值的调查研究成果及时写进调研工作报告中,争取让这些主题突出、文字精炼、建议到位的调研成果一经送达,就能够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及时采纲。在相关的文件和领导的讲话稿中,我们也要提及这些优的调研成果,让它们帮助领导进行决策,使它们变成领导的观点,从而使调查研究成果的指导功能发挥到极致。要将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一些问题性的调查研究,在相关领导签批后,我们要将领导的签批意见及时地反馈到各个有关的基层部门当中,帮助他们进一步改善工作中的措施,促使他们能够有效及时地解决问题。同时调查研究的工作可以根据有关部门正在实施的重大决策共同开展,在开展的程中还可以结合相关部门的工作评议,帮助部门的工作人员好地了解自己部门的工作责任和工作范围。此外,要使调查研究的成果紧扣部门实施工作中的重点、要点,帮助部门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第五篇:提高四种能力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就是要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去年来,永兴县以不断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着力点,大力提高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提高村级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能力
为拓展发展思路,县委先后组织全县342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进行了
集中培训,开辟了“村级经济发展论坛”,着重帮助村干部克服“等、靠、要”和无作为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大了政策倾斜,全县各乡镇都建立了农村教育专项基金,部分乡镇还率先成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基金会,在村级项目建设上给予重点扶持,出思路、出资金、出技术,着力增强村级“造血功能”,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努力挖掘潜在优势,特别是资源潜力,走资源开发富村增收的渠道。碧塘乡周家、复和乡巷口等村统一建设新民居,农民集体住楼,变生活资源为生产资源,变区位优势为生态优势,增加农民收入,走出一条以地生财的发展的新路子。
提高村级党组织依法行政能力
注重抓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近年来,本着“建得起、标准化、管得好、用得活”的目标,大力实施村级活动场所工程,集中抓好村级活动场所的规范化建设。首先,将此项工作纳入“三级联创”活动的考核体系中,进一步强化县、乡、村三级管理模式,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其次,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力度,采取县里拨一点、乡镇补一点、村自筹一点的办法,先后对全县25个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了规范化的建设改造。县里投入66万元,作为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专项资金补贴,调动了农村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积极性。
注重抓村级班子建设。在选好配强村级班子的基础上,把集中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把“文化课堂”与“实践课堂”相结合,把经验介绍与交流研讨相结合,举办集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等各类培训班,组织考察学习,大力实施村级干部培训工程,每年对全县农村干部进行轮训一遍,切实增强村级干部岗位适应能力;坚持“抓好两头,提升中间,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村级班子建设、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在群众中威信状况等,将全县村级班子分为先进、中间状态和后进三类,对村级班子实行分类指导,先进班子求突破,中间状态班子求提升,后进班子求转化,力求提高农村班子的整体水平。
注重抓激励制度建设。对村干部管理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的探索激励机制。有的村实施管理“百分制”,根据各村的综合得分情况,排名第一的村作为县委、县政府表彰的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推荐上报,得分排第2-5名的4个村在乡镇经济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有的村推行评优“独奖制”,全乡只评一名优秀村支部书记、主任、会计、计生专干、调治主任,进一步增加了获奖名额的含金量和公认度;有的村实行“纵奖制”,打破评奖到村一级止的传统惯例,实施评选优秀村民小组长和乡中心工作先进村民,并请获奖的优秀村民小组长和乡中心工作先进村民一并参加乡经济工作会议;有的采取“村民议事制”,让群众直接参与村政村务决策实施的全过程,在心与心的沟通中,许多难题得以有效化解,让村干部找到了“治村”良方。这样一来,既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又调动了村干部扎根农村的积极性。
提高村级党组织引领先进文化能力
以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村级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活动为契机,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了碧塘乡党委、马田镇马田村党支部等“郴资桂党建示范长廊”示范点,充分发挥各种文化活动阵地功能,让农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自觉追求高尚的文化生活。同时,集中抓好村级远程教育站点管理运作,扎实推进远程教育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了245个站点建设任务,使其成为宣传党的政策的窗口、树立党员形象的窗口、传播先进文化的窗口、培育新型农民的窗口,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鞭挞假恶丑等不文明行为,倡导社会文明新风,提高了乡村文明程度,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
提高村级党组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
以创新村务管理方式为着力点,在全县实施了党员议事会、村级重大事项民主票决和请示报告、村“两委”班子承诺等制度,不断提高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水平,确保群众直接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实现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充分尊重群众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初步形成了“村情民议、村事民定、村务民评、村果民享”的管理模式,加快了基层民主建设步伐,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坚持依法治村,维护农民利益。切实转变管理方式,坚持依法开展工作,党员干部带头学法、知法、执法,坚持走法律程序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村;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自我教育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提高四种能力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