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我县自2011年6月13日,根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2011年7月1日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自新农保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开展以来,就档案问题我们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令[第3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文件执行,档案管理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但其中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参保人员登记,建立形成的业务档案资料不齐、不健全。不齐表现在有些缺身份证、户口册复印件。不健全:一方面申报单位或个人报来的参保资料未填写申报时间、姓名、单位名称和盖公章;另一方面审核单位在办理各种参保业务时,建立形成的档案资料没有按要求一式几份填写留存,并且未填写办理、审核时间,无经办人、负责人或领导的签字,未加盖审核章或公章不清晰;有些交来存档的参保资料不是审核单位建立形成的原始纸质件,而是留存的业务资料复印件(并且未加盖鲜章),如今后有争议事件发生,这类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真实性、有效性就要被大打折扣。
二、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存档资料不规范。表现在书写不规范,存档材料不规范。一方面交来的业务存档资料中姓名、身份证号与户口册、身份证复印件上的不一致,有写错、录入打印错的,有填写不完整等;在业务存档资料中划减、修改处未加盖审报单位、审核单位(或经办人员)的校对章等。这些不规范、不符合要求业务存档资料不现、不清楚、不确定,今后就难准确利用档案来核实缴费等情况,就没有利用价值。
三、由于社保部门涉及的业务i、资金人员较大,特别是县级社保部门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导致档案管理没有规范化、科学化,难于查找参保人员的个人资料,更不可能谈业务信息化建设。
认识这些不足之后,在以后工作中我们要求各业务部门经办人员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的学习,充分认识建立形成真实、完整、安全规范的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重要性,使各类材料、表格、记录必须做到字迹清晰,规范整洁,便于查阅和保存。并根据《规定》、《办法》的建档类别要求,建立形成符合要求的业务存档资料;主管部门应从经办源头上抓数据录入质量、抓业务存档资料质量,实行谁经办谁审核谁负责制建立形成完整、真实、安全规范的业务存档资料。这样才能杜绝出现类似同一人参保存档资料姓名、身份证号上下不一致和不同版本业务存档资料的产生;同时对身份证上的年龄与档案年龄不相同或相距较大的人员,可到派出所或相关部门调查核实。村委会要
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将参保人的参保登记表、身份证复印件、户口薄复印件等资料按年进行整理成卷,规范归档,分别交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存档。
在工作中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加大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培训力度。
二、加强与档案业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三、增加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人员编制、资金投入。
第二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
沧源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
管理工作汇报
市调研组:
根据《临沧市档案局临沧市社会保险局关于开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调研工作的通知》临档联发„2012‟2号文件和《临沧市档案局临沧市社会保险局关于做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达标工作的通知》临档联发„2012‟3号文件,沧源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局在在县委、县政府和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一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云人社复„2011‟124号文件精神,沧源县新农保试点各项工作于2011年7月初正式启动,自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新农保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动员,形成了着眼长远、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局面,总体呈现健康、有序、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2011年主要做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领导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为加强新农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分管的局长任组长,业务员为成员的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了主要领导负责抓,经办人员具体落实,在不断加强对档案工作管理的同时,形成了工作有要求、有布置、有检查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各项业务开始后,建立完善了档案管理负责制,明确各项职责,将档案工作落到实位,保障了档案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档案工作者也警钟长鸣,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决防止松懈、侥幸心理,确保档案万无一失。
2、严格制度,强化管理。为了让各项工作能顺利展开,有章可循,我们本着一切从服务群众、服务市场出发,先后完善制定了《沧源佤族自治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局档案馆工作制度》、《沧源佤族自治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局档案馆工作人员廉洁自律的规定》、《沧源佤族自治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局财务管理制度》、《沧源佤族自治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局档案馆工作人员服务标准》、《沧源佤族自治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局档案安全保密制度》等档案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管理和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档案管理工作职责,使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改善条件,提高水平。自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局领意识到“只要有档案,排解各类矛盾不再难”,将新农保业务档案工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硬件设施上,配备了11套档案柜、一台电脑机,一台打印机,用于档案工作,建立了荣誉室大大改善了档案管理条件。在软件设施上,我院购买了诉讼档案和文书档案管理软件,多次邀请沧源县档案局业务员来单位进行业务指导等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档案技术的现代化水平。
4、做好档案的安全保护工作。把安全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理转到事前防范上来,防止各种危害档案安全事故的发生。
5、做好服务和档案利用工作。档案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把各类档案资料保管好、开发好、利用好。我们要求业务员、档案管理员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做到依法治档,单位结合政治理论学习时间,组织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相关档案法律法规,使大家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及档案管理工作并非可有可无,而是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为了方便提供利用,我们定期对前一年的档案立卷归档,新增文书档案和业务档(分为:永久、长期、短期等),热情接待群众查阅档案资料卷册,不怕麻烦,进一步更新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方式,想方设法为其排忧解难。增强档案利用安全意识,正确处理好档案安全保管和方便利用的关系,既保证档案不丢失、不损坏,又保证了档案信息不失密、不泄密。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这优惠政策刚实施,业务上涉及的各种表册极多,在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期间,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人员紧缺,导致去年各项业务档案不能及时归档处理,目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局全体业务员工作人员正在核对全县60周岁以上和16到59周岁参保人基本信息,勐角乡
名参保人个人参保档案审核基本完成,有待归档。期间,也有一些存在的薄弱环节,比如:没有合格的档案室、档案柜不够、没有专业管理人员,在档案保管设施方面无法达到检查标准。而且档案室未能与业务人员办公室分开,保密观念还有待进一步强化等等。
四、下一步计划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制定了下一步工作计划:(1)是继续收齐参保人参保材料,在材料收集过程中做到经常收集和定期收集相结合,集中收集与分单位收集相结合,确保应归档材料及时归档,保证材料的齐全、完整。(2)是继续核准参保材料,严格按照沧源县档案局的要求做新分类标准,将档案材料分类,编制类号、顺序号,标注材料形成时间、份数、页码等基本信息,坚持查阅原始资料,认真细致地核实,保证了归档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是做精归档材料,在档案整理过程中,采取流水作业和相互协作的方法,坚持做到裱糊、贴边、折叠、裁剪、打孔、装订统一规格,统一样式,统一标准,做到每一份装订成卷的干部档案材料整齐精致。(4)是加强监管工作。保密监管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定期对单位的文件进行保密检查,特别是节前的保密检查,要形成一种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保密隐患消灭在萌芽时期,确保文件的安全。
总之,沧源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业务档案工作,在局领导下、在档案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档案局的领导要求还相差较远,我们会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力争将工作差距缩小,以便将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九日
第三篇:2011年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2011年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一)自治区区本级社保业务档案通过全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达标验收领导小组验收。2011年9月,自治区本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通过全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领导小组验收,符合优秀等级标准。
(二)启动自治区社保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根据《关于印发《自治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2011年,有16个地区(含“三油一铁”社会保险中心)提出申请达标验收报告,经过自治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达标验收领导小组验收确定,有6个地、州、市社保业务档案管理达到“自治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优秀等级单位”标准。
(三)加强对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建立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机构。自治区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积极加强与同级档案行政部门的联系,主动争取业务支持和指导。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相继成立了由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地区档案行政部门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组织、实施、协调、督促等工作。同时,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积极努力,成立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截止2011年末,全区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共成立社保业务档案管理机构93个,其中地、州、市级17个、县级75个;配备专兼职社保业务档案管理人员277名,其中地、州、市级76名,县级196名。
(四)加强社保档案基础建设,保障社保档案工作开展。按照《规定》要求,各地积极创造条件,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社保业务档案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实施业务档案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为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正常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截止2011年底,全区县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三分开”的原则,共建有业务档案管理专用场地9995平方米,比2011年6月末增长19%,其中办公区、库房、查阅室分别占总面积的27%、65%和8%;陆续配备了档案管理专用密集架1396列、计算机181台、扫描仪50台等专用设施设备,比2011年6月末分别增长了16%、26%和178%。×××自治州社会保险管理局加强组织领导,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近700万元用于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社保业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业务档案目录自动生成和全部档案计算机管理,所属市、县社保业务档案实现了影像化处理。
(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社保档案规范化管理。为全面提升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社保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全区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从细化工作流程、理清工作职责、固化工作内容入手,按照自治区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和要求,根据本地区工作需要,制订了《社保档案管理制度》、《社保档案操作规程》、《社保档案达标验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使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全区形成了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保证了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截止2011年底,全区社保业务档案实现入库12.66万卷,比2011年6月末增长32%。
在做好档案入库的同时,各级社保业务档案管理人员认真接待业务档案查询人员,做到耐心解答,及时、准确,实现了业务档案的有效利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有待提高。各地现有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没有档案管理相关专业学历,缺乏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且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时间短,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业务知识、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
(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各地正在进行业务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的档案库房、办公区、查阅室与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
(三)已入库档案的安全管理亟待加强。随着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社保业务档案入库量将急剧增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已入库档案的安全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个别地区社保经办机构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进展缓慢,与自治区对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应从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建立、社保业务档案各环节管理等方面加强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全面开展社保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根据自治区社保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总体部署,2012年开展全区地、县两级社保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2012年底,自治区完成对各地、州、市级社保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各地区按自治区要求及时开展并完成对所属市、县社保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
(二)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培训。根据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开展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全区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三)加强已入库档案的安全管理和有效利用。采取有效措施从库房管理和档案利用两方面加强已入库档案的管理,确保社保业务档案的安全、完整。耐心解答参保单位或个人对业务档案的查询,提供优质服务,树立社保经办机构的良好形象。
(四)进一步加强社保业务基础建设。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从保障档案管理基础用房、设备和机构、人员等方面加强社保业务档案基础建设,以实现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发展。
二0一二年二月
第四篇:北京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
附件1:
北京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
规定(试行)》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维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等相关法律文件, 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经办各项社会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管理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四条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北京市档案行政部门负责全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与档案行政部门应加强相关工作的沟通与配合。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本机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并接受本级和上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市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定期对所管辖的区县、街道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第五条
市、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形成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由该机构集中保存,街道社保所形成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应定期交由区县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集中统一保存。
第六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配备专、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和必要的设施、场所。市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40平方米/万卷、区县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60平方米/万卷,配置业务档案库房。市、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编制总额内应按照一定比例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并根据需要配备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技术设备及网络系统。
第七条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认真落实档案保管、保密、利用、移交、鉴定、销毁等管理要求,制定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保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及时收集、妥善保管、有序存放,严防损毁、遗失和泄密。
第八条
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业务部门,按照本办法附件《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规定的范围,将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记录、证据、依据等应当归档保存的 4 文件材料,及时收集、整理,并在规定时间内,移交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归档材料的齐全、完整与安全,不得伪造、篡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归档或将档案据为已有。
第九条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分类应当按照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经办规律和特点,以方便归档整理和检索利用为原则,采用“---业务环节”或“---险种---业务环节”的方法对社会保险业务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及时编制归档文件目录、卷内目录、案卷目录、备考表等。负责档案管理的部门应当对接收的档案材料及时进行检查、分类、整理、编号、入库保管,并及时编制索引目录。
第十条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10年、30年、50年、100年,各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具体保管期限按照本办法附件《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执行。涉及到参保基础信息、待遇领取、核准材料,保管期限上升至100年档。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自形成之日的次年1月1日开始计算。
第十一条
参保单位和个人对所需查询业务,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档案查阅程序提出申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在各自业务范围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服务。
第十二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对已到期的社会保险业 5 务档案进行鉴定。
鉴定工作应当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相关负责人、业务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以及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有关人员组成鉴定小组负责鉴定并提出处理意见。
鉴定中如发现业务档案保管期限划分过短,有必要继续保存的,应当重新确定保管期限。
第十三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经过鉴定可以销毁的档案,编制销毁清册,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后销毁。
未经鉴定和批准,不得销毁任何档案。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派两人以上监督销毁档案。监督人员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名,并注明销毁的方式和时间。销毁清册永久保存。
第十四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将永久保存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定期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市级立档单位应从档案形成之日起满20年向市档案馆移交;区县级立档单位应从档案形成之日起满10年向区县档案馆移交。
第十五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工作人员、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给参保单位或个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不按规定归档或者不按规定移交档案的;
(二)伪造、篡改、隐匿档案或者擅自销毁档案的;
(三)玩忽职守,造成档案遗失、损毁的;
(四)违规提供、抄录档案,泄漏用人单位或者个人信息的;
(五)违反国家档案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其他行为。
第十六条
各类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中涉及会计、电子文档等档案材料,国家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
市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系统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市档案局备案。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档案局按职责分工进行解释,自2010年 月 日起执行。
附件2:
北京市社会保险业务材料 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
一、社会保险管理类
(一)参保单位登记材料。包括参保单位办理参保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时填报的登记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永久
(二)参保人员登记材料。包括缴费单位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家庭为单位或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城镇无业居民、农村居民、个体工商户、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办理参保、社会保险关系变动、基本信息变更等登记手续时,填报的登记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永久
(三)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材料。包括养老、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对账、个人账户修改等相关材料┅┅┅┅┅┅┅┅100年
(四)社会保险登记证管理材料。包括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参保单位核发社会保险登记证、对已核发的社会保险登记证验证换证、对遗失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单位补证时的登记表单及相关审验材料┅┅┅┅┅┅┅┅┅┅┅┅┅┅┅┅┅┅┅┅┅┅10年
(五)社会保险卡(证、手册)管理材料。为参保人员办理 8 社会保险卡(证、手册)首发、补发、收回等管理的登记表单及相关材料┅┅┅┅┅┅┅┅┅┅┅┅┅┅┅┅┅┅┅┅┅50年
(六)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验证材料。包括对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进行领取资格检查验证的相关审核材料┅┅┅10年
(七)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材料。包括对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退休人员进行信息采集、移交、日常管理服务的登记表单及相关材料┅┅┅┅┅┅┅┅┅┅┅┅┅┅┅┅┅┅┅50年
(八)异地安置登记材料。包括异地安置应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和长期派驻异地工作的参保人员,办理安置地或派驻地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所填报的核定表、备案表及相关材料┅50年
(九)服务协议管理材料。包括与基金收付款协议银行、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工伤协议医疗康复机构、工伤协议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网络通信运营商、附加保险承保单位等签订的协议书、考核、评比材料、A类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材料、社区慢病管理材料、违规问题处理材料和预警告知材料、终止协议材料外借病床材料等其他材料┅┅┅┅┅┅┅┅┅┅┅┅┅10年
二、社会保险费征缴类
(一)社会保险费征缴核定材料。包括缴费基数核定以及工伤费率确定、中断缴费、恢复缴费、补缴费、预(补)缴费、退费、加收滞纳金、加收利息、等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100年
(二)收款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
(三)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明细表和汇总表┅┅┅┅┅50年
(四)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汇总表┅┅┅┅┅┅┅永久
(五)催缴资料。包括社会保险费补缴通知书、补缴协议 ┅┅┅┅┅┅┅┅┅┅┅┅┅┅┅┅┅┅┅┅┅┅┅┅┅10年
(六)缴费证明材料。包括为缴费单位、缴费个人出具的缴费证明及相关材料┅┅┅┅┅┅┅┅┅┅┅┅┅┅┅┅┅10年
三、养老保险待遇类
(一)养老保险待遇核定材料。参保人员基本养老金、养老金领取人员死亡后供养直系亲属及其抚恤金待遇、养老金领取人员丧葬费、养老保险其他一次性待遇核定,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养老保险待遇更正、养老保险待遇补支付、养老保险待遇减支付、基本养老金待遇核准表、养老保险待遇变更批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文件等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50年
(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次性支付申报核定业务表单、职工一次性待遇核准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50年
(三)劳动能力鉴定材料。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申请表、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结论通知书及医疗专家组劳动能力鉴定确认意见表、职工病情诊断证明书原件、现场检查结果复印件、病历复印件及相关材料。┅┅┅┅┅┅┅┅┅┅┅┅┅┅┅┅┅┅50年
(四)养老保险付款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
(五)养老保险支付明细表和汇总表┅┅┅┅┅┅┅30年
(六)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汇总表┅┅┅┅┅┅┅永久
四、医疗保险待遇类
(一)门诊特殊病登记材料。包括门诊特殊病参保人员登记表单、审批表及其它登记材料和相关审核材料┅┅┅┅┅10年
(二)就医登记材料。包括参保人员办理住院、家庭病床、转诊转院登记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10年
(三)医疗保险住院待遇核定材料。包括住院医疗费用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10年
(四)医疗保险门诊待遇核定材料。包括门诊医疗费用申报核定业务表单相关审核材料┅┅┅┅┅┅┅┅┅┅┅┅┅10年
(五)医疗保险付款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
(六)保险待遇核定材料。包括定点医疗机构申报医疗费用审核材料,用人单位及社保所申报医疗费用审核材料,大额费用审核材料,大额费用手工报销复审、点击、登记材料,A类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抽查材料,医疗费用追回有关材料┅10年
(七)医疗保险支付明细表和汇总表┅┅┅┅┅┅┅30年
(八)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汇总表┅┅┅┅┅┅┅永久
五、失业保险待遇类
(一)失业备案材料。包括失业保险待遇享受资格审查登记业务表单、失业人员名单及相关失业证明材料┅┅┅┅┅10年
(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材料。包括领取期限、待遇材料等相关材料┅┅┅┅┅┅┅┅┅┅┅┅┅┅┅┅┅10年
(三)失业保险待遇核定材料。包括失业保险待遇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10年
(四)促进就业补贴核定材料。包括失业人员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岗位补贴、以及社会保险补贴等促进就业项目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材料┅┅┅┅┅┅┅10年
(五)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审核材料。包括失业人员、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补贴,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经费补贴,公共实训补贴等相关审核材料┅┅┅┅┅┅┅┅┅┅┅┅┅┅┅┅┅30年
(六)失业保险付款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
(七)失业保险支付明细表和汇总表┅┅┅┅┅┅┅30年
(八)失业保险基金支付汇总表┅┅┅┅┅┅┅永久
六、工伤保险待遇类
(一)工伤备案材料。包括工伤事故备案登记表单及相关材料┅┅┅┅┅┅┅┅┅┅┅┅┅┅┅┅┅┅┅┅┅┅┅┅10年
(二)工伤认定材料。包括工伤认定决定书及相关文书
和审核材料┅┅┅┅┅┅┅┅┅┅┅┅┅┅┅┅┅┅┅┅50年
(三)工伤人员登记变动材料。包括工伤职工登记、工伤保险信息变动登记表单及相关材料┅┅┅┅┅┅┅┅┅┅┅50年
(四)工伤再次鉴定材料包括: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申请表、劳动能力再次鉴定确认结论通知书、医疗专家组劳动能力鉴定确认意见表、区县医疗专家组劳动能力鉴定确认意见表、再次鉴定申请书、区县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结论通知书复印件、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复印件以及工伤再次鉴定相关材料┅┅┅┅┅┅50年
(五)工伤保险伤残工亡待遇核定材料。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工亡人员丧葬补助金、工亡人员供养直系亲属及其抚恤金等工伤保险待遇申报核定表单及相关材料┅┅┅┅┅┅┅┅┅┅┅┅┅┅┅50年
(六)工伤保险医疗待遇核定材料。包括工伤人员因工伤发生的医疗、康复、配置辅助器具、劳动能力鉴定等费用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材料,定点医疗机构申报工伤保险医疗费用审核材料,用人单位及社保所申报工伤保险医疗费用审核材料,工伤保险大额医疗费用审核材料┅┅┅┅┅┅┅┅┅┅┅┅┅10年
(七)工伤预防费用核定材料。包括参保单位工伤预防费用
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材料┅┅┅┅┅┅┅┅┅┅┅┅10年
(八)工伤保险付款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按《会
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
(九)工伤保险支付明细表和汇总表┅┅┅┅┅┅┅30年
(十)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汇总表┅┅┅┅┅┅┅永久
七、生育保险待遇类
(一)妊娠登记材料。包括女职工办理妊娠登记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材料┅┅┅┅┅┅┅┅┅┅┅┅┅┅┅┅┅10年
(二)并发症登记材料。包括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等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材料┅┅┅┅┅┅┅┅┅┅┅┅┅┅┅10年
(三)生育保险待遇核定材料。包括参保人员因生育、计划生育、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医疗费用及生育津贴等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和相关审核材料,定点医疗机构申报生育保险医疗费用审核材料,用人单位及社保所申报生育保险医疗费用审核材料,生育保险大额医疗费用审核材料┅┅┅┅┅┅┅┅┅┅┅┅┅┅10年
(四)生育保险付款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
(五)生育保险支付明细表和汇总表┅┅┅┅┅┅┅30年
(六)生育保险基金支付汇总表┅┅┅┅┅┅┅永久
八、社会保险业务统计报表类
(一)各项社会保险统计报表┅┅┅┅┅┅┅┅永久
(二)各类社会保险数据和分析报告等材料┅┅┅┅30年
(三)社会保险业务月/季统计报表┅┅┅┅┅┅┅┅10年
(四)各项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表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
(五)各类费用支出报表、通报材料┅┅┅┅┅┅┅30年
九、社会保险稽核监管类
(一)社会保险稽核材料。包括稽核方案、稽核通知书、工作记录、相关证据、稽核告知书或整改意见书、处罚建议书、稽核报告等专业文书及相关材料┅┅┅┅┅┅┅┅┅┅┅┅30年
(二)社会保险监察材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报的社会保险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及相关行政执法文书和其他材料┅┅┅┅┅┅┅┅┅30年
(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材料。包括内部控制监督工作方案、内部控制检查通知、工作记录、相关证据、告知书或整改意见书、内部控制报告等专业文书及相关材料┅┅┅30年
(四)社会保险大案、要案、特殊案件的稽核材料┅永久
十、信息系统建设类
(一)业务认证验收材料。包括信息系统建设有关业务认证┅┅┅┅┅┅┅┅┅┅┅┅┅┅┅┅┅┅┅┅┅┅┅┅┅30年
(二)信息系统需求材料。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
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公费医疗、系统开发等业务需求材料┅┅┅┅┅┅┅┅┅┅┅┅┅┅┅┅┅┅┅┅┅┅┅┅30年
第五篇: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
百科名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档案局 令 第 3 号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现予公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 尹蔚民 国 家 档 案 局 局 长 杨冬权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三日 目录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
1.第一条 2.第二条 3.第三条 4.第四条 5.第五条 6.第六条 7.第七条 8.第八条 9.第九条 10.第十条 11.第十一条 12.第十二条 13.第十三条 14.第十四条 15.第十五条 16.第十六条
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
1.一、社会保险管理类 2.二、社会保险费征缴类 3.三、养老保险待遇类 4.四、医疗保险待遇类 5.五、失业保险待遇类 6.六、工伤保险待遇类 7.七、生育保险待遇类
8.八、社会保险业务统计报表类 9.九、社会保险稽核监管类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维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社会保险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依法经办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业务的机构(以下简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专业性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四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并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由县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集中保存。
第五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和必要的设施、场所,确保档案的安全,并根据需要配备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技术设备。
第六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档案保管、保密、利用、移交、鉴定、销毁等管理要求,保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严防毁损、遗失和泄密。
第七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记录、证据、依据,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见附件)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确保归档材料的完整、安全,不得伪造、篡改。
第八条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分类应当按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规律和特点,以方便归档整理和检索利用为原则,采用“—业务环节”或“—险种—业务环节”的方法对社会保险业务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及时编制归档文件目录、卷内目录、案卷目录、备考表等。负责档案管理的机构应当对接收的档案材料及时进行检查、分类、整理、编号、入库保管,并及时编制索引目录。
第九条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10年、30年、50年、100年,各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具体保管期限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执行。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定期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自形成之日的次年1月1日开始计算。
第十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服务。
第十一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对已到期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进行鉴定。
鉴定工作应当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相关负责人、业务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有关人员组成鉴定小组负责鉴定并提出处理意见。
鉴定中如发现业务档案保管期限划分过短,有必要继续保存的,应当重新确定保管期限。
第十二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经过鉴定可以销毁的档案,编制销毁清册,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后销毁。
未经鉴定和批准,不得销毁任何档案。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派两人以上监督销毁档案。监督人员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名,并注明销毁的方式和时间。销毁清册永久保存。
第十三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将永久保存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第十四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工作人员、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给参保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不按规定归档或者不按规定移交档案的;
(二)伪造、篡改、隐匿档案或者擅自销毁档案的;
(三)玩忽职守,造成档案遗失、毁损的;
(四)违规提供、抄录档案,泄漏用人单位或者个人信息的;
(五)违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和国家档案法律、法规的其他行为。
第十五条
各类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中涉及会计、电子文档等档案材料,国家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编辑本段
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
一、社会保险管理类
(一)参保单位登记材料。包括参保单位办理参保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时填报的登记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永久〕
(二)参保人员登记材料。包括缴费单位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家庭为单位或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城镇无业居民、农村居民、个体工商户、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办理参保、社会保险关系变动、基本信息变更等登记手续时,填报的登记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100年〕
(三)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材料。包括养老、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对账、个人账户修改等相关材料„„„〔100年〕
(四)社会保险登记证管理材料。包括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参保单位核发社会保险登记证、对已核发的社会保险登记证验证换证、对遗失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单位补证时的登记表单及相关审验材料„„„„„„„„„„〔10年〕
(五)社会保险卡(证、手册)管理材料。为参保人员办理社会保险卡(证、手册)首发、补发、收回等管理的登记表单及相关材料„„„„„„„„„„„„„..〔 50年〕
(六)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验证材料。包括对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进行领取资格检查验证的相关审核材料„„„„„„„„„„„„〔 50年〕
(七)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材料。包括对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退休人员进行信息采集、移交、日常管理服务的登记表单及相关材料„„〔 50年〕
(八)异地安置登记材料。包括异地安置应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和长期派驻异地工作的参保人员,办理安置地或派驻地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所填报的核定表、备案表及相关材料„„„„„„„„„„„„„„„〔50年〕
(九)服务协议管理材料。包括与基金收付款协议银行、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工伤协议医疗康复机构、工伤协议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网络通信运营商、附加保险承保单位等签订的协议书、考核材料、终止协议材料„„〔10年〕
二、社会保险费征缴类
(一)社会保险费征缴核定材料。包括缴费基数核定以及工伤费率确定、中断缴费、恢复缴费、补缴费、预(补)缴费、退费、加收滞纳金、加收利息等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100年〕
(二)收款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
(三)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明细表和汇总表.„„.〔50年〕
(四)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汇总表„„„„„〔永久〕
(五)催缴材料。包括社会保险费补缴通知书、补缴协议„„〔10年〕
(六)缴费证明材料。包括为缴费单位、缴费个人出具的缴费证明及相关材料„„„„„„„„„„„„〔10年〕
三、养老保险待遇类
(一)养老保险待遇核定材料。参保人员基本养老金、养老金领取人员死亡后供养直系亲属及其抚恤金待遇、养老金领取人员丧葬费、养老保险其他一次性待遇核定、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养老保险待遇更正、养老保险待遇补支付、养老保险待遇减支付等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50年〕
(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次性支付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50年〕
(三)劳动能力鉴定材料。包括参保人员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及相关文书和审核材料„„„„„„..„〔50年〕
(四)养老保险付款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
(五)养老保险支付明细表和汇总表„„„〔30年〕
(六)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汇总表„„„„„〔永久〕
四、医疗保险待遇类
(一)门诊特殊病登记材料。包括门诊特殊病参保人员登记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10年〕
(二)就医登记材料。包括参保人员办理住院、家庭病床、转诊转院登记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10年〕
(三)医疗保险住院待遇核定材料。包括住院医疗费用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10年〕
(四)医疗保险门诊待遇核定材料。包括门诊医疗费用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10年〕
(五)医疗保险付款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
(六)医疗保险支付明细表和汇总表„„„„〔30年〕
(七)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汇总表„„„„„〔永久〕
五、失业保险待遇类
(一)失业备案材料。包括失业保险待遇享受资格审查登记业务表单、失业人员名单及相关失业证明材料„„„„„„„„„„„„〔10年〕
(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材料。包括领取期限、待遇标准等相关材料„„„„„„„„„„„„„〔10年〕
(三)失业保险待遇核定材料。包括失业保险待遇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审核材料„„„„„„„„„〔10年〕
(四)促进就业补贴核定材料。包括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材料„„„〔10年〕
(五)失业保险付款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
(六)失业保险支付明细表和汇总表„„„„〔30年〕
(七)失业保险基金支付汇总表„„„„„〔永久〕
六、工伤保险待遇类
(一)工伤备案材料。包括工伤事故备案登记表单及相关材料„„„„„„„„„„„„„„„„„„„〔10年〕
(二)工伤认定材料。包括工伤认定决定书及相关文书和审核材料„„„„„„„„„„„„„„„„〔50年〕
(三)工伤人员登记变动材料。包括工伤职工登记、工伤保险信息变动登记表单及相关材料„„„„„„〔50年〕
(四)工伤保险伤残工亡待遇核定材料。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工亡人员丧葬补助金、工亡人员供养直系亲属及其抚恤金等工伤保险待遇申报核定表单及相关材料„„〔50年〕
(五)工伤保险医疗待遇核定材料。包括工伤人员因工伤发生的医疗、康复、配置辅助器具、劳动能力鉴定等费用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材料„„„„„„„„„〔10年〕
(六)工伤预防费用核定材料。包括参保单位工伤预防费用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材料„„„„„„„〔10年〕
(七)工伤保险付款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
(八)工伤保险支付明细表和汇总表„„„„〔30年〕
(九)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汇总表„„„„„〔永久〕
七、生育保险待遇类
(一)妊娠登记材料。包括女职工办理妊娠登记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材料„„„„„„„„„„.„„〔10年〕
(二)并发症登记材料。包括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等申报核定业务表单及相关材料„„„„„„„„„„.〔10年〕
(三)生育保险待遇核定材料。包括参保人员因生育、计划生育、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医疗费用及生育津贴等申报核定业务表单等相关审核材料„„„„„„„„„...„〔10年〕
(四)生育保险付款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
(五)生育保险支付明细表和汇总表„„„..„.〔30年〕
(六)生育保险基金支付汇总表„„„„„〔永久〕
八、社会保险业务统计报表类
(一)各项社会保险统计报表„„„„„„〔永久〕
(二)社会保险数据和分析报告等资料„„„„〔30年〕
(三)社会保险业务月/季统计报表„„„„„.〔10年〕
(四)各项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表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
九、社会保险稽核监管类
(一)社会保险稽核材料。包括稽核方案、稽核通知书、工作记录、相关证据、稽核告知书或整改意见书、处罚建议书、稽核报告等专业文书及相关材料„„„„„„..〔30年〕
(二)社会保险监察材料。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报的社会保险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及相关行政执法文书和其他材料„„„„„„„„„„„„„„„„.„„„„„〔30年〕
(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材料。包括内部控制监督工作方案、内部控制检查通知、工作记录、相关证据、告知书或整改意见书、内部控制报告等专业文书及相关材料„„„„„„„„„„„„„„„„„„„„„.〔30年〕
(四)社会保险大案、要案、特殊案件的稽核材料„„„„„„„„„„„„„„„„„„„„..„〔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