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站职工工资计算办法

时间:2019-05-12 18:5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搅拌站职工工资计算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搅拌站职工工资计算办法》。

第一篇:搅拌站职工工资计算办法

搅拌站工资计算办法

(2011年8月27日下午基建办公室会议商定)

1、搅拌车司机

基本工资750元+绩效工资(车次#15元)+年功+通讯费30+生活补助

2、操作员工资

基本工资1300元+绩效工资+加班费+年功+通讯费30+生活补助

绩效工资计算办法:当月混凝土产量<1000立方时,绩效工资按500元计算;大于1000立方但小于1500立方时,高于1000部分按0.5元/立方计算;大于1500立方时,高于1500部分按0.4元/立方计算。

3、材料员

基本工资1000元+绩效工资(各项目部材料员平均数)+年功+通讯费30+晚值班10元/晚+生活补助

第二篇:关于员工考勤计算办法

行政部--内部文件

关于员工考勤的执行办法

我司执行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综合工时制办法:每周工作48小时,每日工作8小时,日工作不足8小时作调节加班钟补足。

一、关于入职

1、入职当月及离职当月按月休4天计算,不享受带薪例假福利,月末前离职的员工不享受全勤工资。例如:小明,月工资1200,8月共31天,月初: 8月3日入职,8月应出勤27天,休息4天(不含国家法律规定的假期),小明实际出勤25天,休息4天,则其工资为:1200/27*25=1111.1元; 若其9月10日离职,中途休息一天,则其工资为:(1200-50)/26*9=398元;

2、入职次月员工考勤按当月天数计算,可享受周休一天的带薪假福利,例如:小明,月工资1200,其中全勤奖50元,8月3日入职,9月工资计算方法:9月应出勤26天,休息4天(不含国家法律规定的假期),小明实际出勤25天,请假1天,休息4天,则其工资为:(1200-50)/30*25=958.3元;

二、关于考勤

1.当月上班迟到或早退的按实际分钟数累加,10分钟内(含10分钟)不作处罚,超出10分钟以上30分钟以下(含30分钟)按0.5元/分钟处罚;超出30分钟以上的按1元/分钟处罚。

2.当天迟到或早退超过半小时以上,1小时以内的,扣除半天工资;迟到1小时以上的扣除当日工资;应当班而不到岗的按旷工处罚,扣除3天工资。(促销员按以上制度计算,分别处20元,50元,100元的罚款)。3.当月按次计算,迟到、早退10次(含10次且每次迟到、早退10分钟以上的)扣除全勤;超过10次以上的加处罚5元/次。(促销员则扣5元/次)4.迟到分钟按月累积,当月迟到超过30分钟(不含30分钟)则处当月全勤工资处罚;

5.旷工一天按日工资的3倍处罚,连续旷工3天以上的(含3天)的作自动离职处理;(自动离职解释:即前期工作的日薪全部罚没).一年内累计旷工5天以上(含5天)者,作自动离职处理;

6.每天按原定时间打卡的,如无迟到、早退、请假的,连续三个月奖励100元/月,连奖励三个月。

行政部--内部文件

三、关于打卡

1.打卡:当月“不打卡”记录次数3次以内(含3次)不作处罚,需由部门经理与防损部核实按实际情况处理,超过3次以上,不论何种原因,按10元/次处罚。

四、关于休假

1.每月有四天带薪例假。入职满一年的有3天带薪年假,入职满二年的有4天带薪年假,以此累推计算年假,最高年假为7天。

2.带薪法定假期指的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假期。(如五一、十一、端午、清明等)

3.所有假期不能提前休取。当月的例假当月休取,法定假期可以在3个月内补休完毕,否则充公;年假不能累积,上年年假在当年的6个月内安排休取,否则充公;如因公司工作安排实在无法休假的,则由部门主管、经理上报行政审批,按日工资计算不休假补贴。

五、关于出差

但凡需出差的人员,日期需部门预先申请,按规定的流程处理出差的任务。1.按三星级标准房住宿报帐;(住宿标准按80-180元/间/日计算)

2.就餐:1)珠三角范围:正餐15元/餐/人,早餐5元/餐/人报帐; 2)茂名范围内:正餐10元/餐/人,早餐2元/餐/人报帐; 3.车船费按日程的安排,按实际路线的交通票据报帐;

说明:第五点有待定义。

第三篇:社保养老金计算办法

社保养老金计算办法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1、过渡性养老金=本人视同缴费帐户/120,只有1994年1月以前参加工作且具有国家规定的连续工龄的人,或转业军人,或机关到企事业工作的人员才有此部分。

视同缴费帐户=1993年所在地职工月平均工资*8%*12*1993年底以前视同缴费年限(1993年前的连续工龄)*(1+10%)12.5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大约为:社会平均预期寿命—退休年龄)*12月,目前60岁退休的为139个月,55岁退休的为170个月。

3、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月数+实际缴费指数之和)/(视同缴费月数+实际缴费月数)。

视同缴费指数=1993年所在地(市)职工月平均工资/1993年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实际月缴费工资指数=本人月缴费工资/上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第四篇:人工成本增加值计算办法范文

人工成本增加值计算办法.txt永远像孩子一样好奇,像年轻人一样改变,像中年人一样耐心,像老年人一样睿智。我的腰闪了,惹祸的不是青春,而是压力。。。当女人不再痴缠,不再耍赖,不再喜怒无常,也就不再爱了。增值税评估的影响试论工业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对策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利用工业增加值变动趋势同增值税的变化相比较而计算出来的税收弹性系数是评估增值税缴纳是否正常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因此,工业增加值计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增值税评估。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公式为: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二是“分配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待业保险费+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或: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应缴税净额+营业盈余。那么,如何用“生产法”和“分配法”计算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哪种方法对评估增值税更有益处?本文将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一些探讨。

一、按“生产法”计算

此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采用的方法,本文将作详细论述。从上面的公式反映出,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涉及到三个要素:一是现价工业总产值,二是工业中间投入,三是本期应交增值税。以下就针对这三要素如何计算作详细介绍。

1、现价工业总产值如何计算

(1)概念:现价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2)计算原则:计算工业总产值要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均应包括在内,反之,凡不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均不计入本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中。

最终产品的原则:即凡是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半成品)对外销售,那对外销售的中间产品也应视为企业的最终产品。

工厂法原则:即工业总产值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基本计算(核算)单位,即按企业的最终产品计算工业总产值,按这种方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允许同一产品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允许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3)计算方法:工业总产值包括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在制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详见附表一:某厂现价工业总产值计算表)。

①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是指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半成品)价值合计,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产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按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乘以本期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账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生产成品价值中不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以作这样的处理:首先由纳税人报送本期(报告期,一般按一个月结算一次)各个成品生产分厂的合格产品入库量(按各种规格明细分类报出),然后取得按品种规格的销售单价,再将产品产量和产品销售单价按品种规格对应相乘得出本期生产成品价值。

② 对外加工费收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产品)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修理作业所取得的加工费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针对本企业的对外加工费收入,可以这样处理:请成品生产厂提供对外加工产品的加工费收入;请各种运输队(公司内部)提供对外运输收入;或以帐簿数据取得对外运输及对外加工修理的收入。

③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是企业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减期初的差额价值。示例企业的成品生产厂有三个,那么就要分别在三个厂的成本合计表中找出调价差的数额相加而得出全厂总的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2、工业中间投入如何计算

(1)概念: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

(2)计算原则:计算工业中间投入有三个原则。

A、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B、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C、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口径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 品和服务价值必须已经计入工业总产值中。

工业中间投入按照具体内容分为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利息支出五大项(详见附表二:“某厂工业增加值、工业中间投入计算表”中的工业中间投入部分)。具体计算过程:①利用会计报表中的“制造费用明细表”可以计算出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即将属于中间投入的运输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劳动保护费、差旅费、保险费、水电费、办公费、劳务费、绿化费、排污费、机物料消耗、修理费等等项目相加而得。②利用“销售费用明细表”可以计算出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即将属于中间投入的差旅费、办公费、物料消耗、装卸费、广告费、业务招待费、修理费、运输费、代理费等等项目相加而得。③利用“管理费用明细表”可以计算出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即将属于中间投入的修理费、办公费、差旅费、物料消耗、水电费、业务招待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租赁费、绿化费、土地使用费等等项目相加而得。④利用“财务费用表”可以计算出利息收支净额。⑤利用“生产成本明细表”可计算出直接材料,即将属于直接材料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等项目相加而得。需要注意的是,应将回收的原材料从成本中扣除。

但在日常征管中,有些项目资料的取得比较困难,因此根据本例的具体情况,总结出下面二种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方法:一是正算法:即将容易从会计报表中取得的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间投入的部分分别相加,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合计。二是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其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大体包括工资、福利费、折旧、劳动保险费、职工待业保险、税金等),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合计。涉及到的财务报表有:“企业产品成本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明细表。

3、本期应交增值税如何计算

本期应交增值税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其计算公式:本期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进项税额。这些资料取自企业的纳税记录。

以上对构成工业增加值三要素的计算方法、计算依据、计算过程作了详细说明,再根据“生产法”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就能够得出某厂的工业增加值了。(详见附表三)

二、按“分配法”计算

此种方法涉及到七个要素――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及待业保险费、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目前,有的归结为四大要素,即: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应交税净额+营业盈余,其内容都大同小异。

1、工资:从人力部“劳动工资”报表或会计核算“损益表”中取得,对应的人数为单位从业人员。

2、福利费:从会计核算“损益表”中取得。

3、折旧费:从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科目中取得。

4、劳动、待业保险费:从会计“管理费用”明细表中取得。

5、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从会计“损益表”中产品销售收入科目中取得。

6、本期应交增值税:从会计“应交税金及附加费明细表”中取得。(计算公式同上)

7、营业盈余:是指工业企业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应交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以及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益金等。计算公式为:营业盈余=营业利润+生产补贴-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益金-其他。将以上这七个要素直接相加就得出工业增加值。(详见附表二)

以上就如何用“生产法”和“分配法”计算企业的工业增加值作了详细论述,但两种方法计算企业工业增加值的结果有一定差异,以某企业某月数据为例:用“生产法”计算该月工业增加值为:2159.42万元,而用“分配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为:2346.64万元,二者之间的差率为:8.67%,高于国家统计局规定的正负误差率5%左右。从累计数看,用“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为:22277.77万元,而用“分配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为:25068.38万元,二者之间的差率为:12.53%,更是大大超过国家规定。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数据采集的范围误差、统计与会计的计算口径误差等等。由于工业增加值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计算的税收弹性系数是评估增值税缴纳是否正常的最直接指标,而各工业企业增加值之和构成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寻找到一种更为有效、合理、准确、便捷的计算方法,使各工业企业能够准确计算工业增加值,从而正确反映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税收缴纳情况,是税收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

上述两种方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是有区别的,主要是统计和会计核算口径及时间有差异造成的,分配法的增加值构成的一部分营业盈余从 价值内容看,是当期产出所获得的增加值扣掉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后的 部分。在当前我国统计核算实践中,主要在会计核算出的营业利润基础上调整计算得出,营业盈余和净利润在内涵上存在很大差异。另外由于核算口径的差异造成公司利润与 GDP 之间的可比性大大降低,企 业在产出中实现了营业盈余(营业盈余为正数),但同期净利润可能是负数;营业盈余是负 数,同期净利润却可能是正数。尤其是近几年会计制度有所调整,企业在帐务处理 上谨慎性原则明显提高,无论是八项准备的计提,还是开办费、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 重组会计处理的变化,都对很多公司的净利润产生了较大影响,但这些处理在统计上几 乎不对增加值产生影响。

从生产法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工业总产值计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工业增加值计算的准确性,由于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的估算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这样也容易让一些企业在计算工业总产值时弄虚作假,从而影响工业增加值计算的准确性,进一步影响增值税评估的准确性。

统计核算遵循“生产原则”。当期的生产成果,不论其是否实现销售,在生产这些成果 的过程中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增加值)均要计入当期 GDP。而会计上的利润是当期收入扣 减掉相应成本、税金、费用后的差额。对大部分行业而言,只有实现销售的生产成果才核算 损益。所以由产出对应的 GDP(增加值)和由销售对应的利润之间并不完全可比。例如对 于核算期新增加的存货,统计核算时要把其纳入计算当期 GDP 的范畴,即增加的存货要计 入当期 GDP。但会计上根据收入确认原则 只对当期实现销售的产品核算损益,而不将存货纳入核算当期损益的范畴。因而存货的增加 不会引起当期利润的增加,反而可能会因为存货增加而增加资金占用成本以及计提存货跌价 准备而导致当期利润减少。同样,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比例与增值税的增长比例也不完全可比,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有明确的规定,存货的增加只能引起工业增加值的增加,而并不一定引起增值税的增加,只有当产品销售时才能计提销项税额,外购材料只要验收入库且取得抵扣凭证,就可计提进项税额,而当某期企业只销售而不生产时,可能只有增值税的增加而无工业增加值的增加,相反,如果只生产不销售,则只有增加值的增加而无增值税的增长,造成一定时期内二者不匹配也无可比性,而对于国家或地区来讲,由于各企业的存货有增有减,汇总后计算后其存货可能无大的变化,工业增加值与增值税的增长比例应基本同步变化,但对企业来讲,其存货、原材料的购入及投入使用等变化都会对增值税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运用工业增加值对企业进行增值税评估时应结合以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一)税负率异常分析。要突出对行业规律及税负率变动的分析。对于零(负)申报及低税负申报企业以及纳税人税负率与历史同期、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相比变动异常的,要重点分析纳税人经营情况是否发生较大变化,有无隐瞒应税销售额、虚增进项的情况。

(二)销售额变动率分析。包括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销售成本变动率之间的配比分析。将销售额变动率横向与应纳税额、销售成本的变化比较,纵向与历史同期比较,有较大差异幅度的,分析其有无销售不入帐或按规定应作视同销售的业务不计或少计销售等问题。

(三)销项税额控制数分析。将纳税人申报的销项税额与测算的纳税人应实现的销项税额进行对比,发现异常的,分析其有无漏报、迟报、隐匿收入的问题。

(四)进项税额综合分析。通过对进项税额控制数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本期进项税额核对,审核分析其有无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

(五)销售毛利率变动幅度分析。对本期销售毛利率比本年各期或历史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的,应分析其有无不计或少计销售问题。

(六)应税销售额与流动资产的配比分析。纳税人应税销售额与流动资产配比分析异常的,应分析纳税人是否存在虚开专用发票的问题。

(七)与纳税评估有关的企业其它方面情况的分析,如企业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及发票使用情况等方面的分析。

税收与经济指标的关系包括国民生产总值与税收总额的关系、工业环节增值税与工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商业环节增值税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价格总水平与税收之间的关系、社会总投资与税收之间的关系、经济结构与税收结构的基本关系等等,但这些是建立在口径一致数据准确的基础上的,而实际工作中,经济及产业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企业的经营方针及策略也是不断调整的,市场的价格及占有量也是不断变化的,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同的,而这些因素对税收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制约因素。因此对企业的增值税评估不能仅从某一指标进行分析,而要深入企业,了解其产供销全过程,及时掌握其经营特点及变化,要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料,包括纳税人申报资料和相关信息数据,并辅之以必要的日常检查,了解情况,分析企业销售(营业)、库存、成本、实现利润、实现增加值等指标与其缴纳的增值税、所得税的关系,综合分析行业总体税收状况和纳税人个体纳税情况,通过分析比较,摸清规律,发现问题。结合实际制定行业平均利润率、平均增值率和各税种相对于其税基的平均税负等评估指标,建立科学、实用的纳税评估模型,对纳税人纳税情况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测算纳税人实际纳税与应纳税额的差距,评估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增强管理的针对性。

第五篇:继续教育学时计算办法

第十条 继续教育学时计算办法可参照以下标准确定:

(一)参加国家部委、省、市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主办或委托举办的学习、培训、研修班等活动,学时按承办单位要求确定,或由选派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确定;

(二)参加学历、学位教育,考试合格者,每门课15学时认定;课程进修,考核合格者,不满6个月的,每月按10学时认定,超过6个月的,可计算完成全部专业科目的学时。

(三)参加国家部委举办的学术、交流会议的根据实际天数按每天6学时确定,宣读、报告论文者另加6学时;参加省级学术、交流会议的根据实际天数按每天5学时确定,宣读、报告论文者另加6学时。

(四)参加国家级课题(项目)研究:在国家规定的完成时间内,主课题(项目)组人员,第一主持人每年确定为42学时,其他团队成员确定为24学时。子课题(项目)组人员,第一主持人确定为30学时,其他团队成员确定为18学时。

(五)参加省级课题(项目):主课题(项目)组人员,第一主持人每年确定为30学时,其他团队成员确定为18学时。子课题(项目)组人员,第一主持人确定为18学时,其他团队成员确定为10学时。

(六)公开发行出版著作(译作),以每万字为单位,主编确定为9学时,副主编确定为6学时,其他著作人确定为3学时;

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国家一级学会主办并经出版部门批准的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每篇在2000字以上,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确定为40学时,以此为标准,每排序错后一位减少3学时;

在省级专业刊物(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每篇在2000字以上,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确定为30学时,以此为标准,每排序错后一位减少3学时;

在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上发表论文,每篇在2000字以上,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确定为20学时,以此为标准,每排序错后一位减少3学时,增刊、副刊除外。其论文被SCI、SSCI收录的可计算完成全部专业科目的学时,被EI、ISTP、ISSHP收录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确定为42学时,其他作者确定为18学时。同一篇被收录的论文,可选择认定最高学时,不得重复计算学时。

(七)获得中国专利局授予的发明专利的,按照发明专利主持人排序,第一名确定为48学时,以此为标准,每排序错后一位减少6学时。获得中国专利局授予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第一名确定为36学时,同上以此类推。

(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社科奖的,一等奖以上获奖人可计算完成全部专业科目的学时,二等奖第一获奖人可计算完成全部专业科目的学时,社科奖三等奖第一获奖人确定为46学时,以此为标准,每排序错后一位减少3学时;

获得国家部委优秀科研成果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省社科成果奖和省发展研究奖等省部级奖项,一等奖第一获奖人确定为46学时,二等奖第一获奖人确定为42学时,三等奖第一获奖人确定为38

学时,以此为标准,每排序错后一位减少3学时;

获省辖市、省业务主管部门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成果奖和社科成果奖等市厅级奖项,一等奖第一获奖人确定38学时,二等奖第一获奖人确定为34学时,三等奖第一获奖人确定为30学时,以此为标准,每排序错后一位减少3学时。

(九)专题调研报告被省委、省政府领导或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批示的,确定为20学时。

(十)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者每个模块计12学时;专业技术职务外语考试A级合格者,确定为24学时,每错一级减少6学时。

(十一)参加全国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考试通过者,可计算完成全部专业科目的学时,参加全国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考试通过者,确定为46学时;参加全国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通过者,确定为36学时。

(十二)参加援藏、援疆、援外及到基层、贫困地区参加支教、支农、支医、扶贫和挂职锻炼工作满一年的专业技术人员,可计算完成全部公需和专业科目的学时。

(十三)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本单位、行业组织的服务基层活动,继续教育时间按每天5学时确定。

(十四)其他类别的继续教育形式,由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省业务主管部门参照上述标准确认学时,并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认可。

参加各级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学时由基地审批部门按实际学习时间确定。

下载搅拌站职工工资计算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搅拌站职工工资计算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教师旷工办法

    黄堆集中学关于处理旷工教职工的有关规定 一、 关于上课旷工的计算办法 1、所有教职工必须在国家规定的五天工作日内,按时到岗到位。 2、学校实行签到制度,必须保证学校规定的......

    搅拌站调度室管理制度和奖罚办法(5篇材料)

    【搅拌站管理制度大全】搅拌站是项目的核心部门,关系着项目的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搅拌站管理很重要,下面是知名公司一套全面的搅拌站管理制度,包括以下部分:试验室管理制度、......

    职工工资转移介绍信

    姓名职务 资) 级别(档次) 调出单位级别工资(技术等级工资、薪级工标准特区津贴 档次调入单位合计 标准0 职务工资(岗位工资) 职务(档次) 工资发放 起止时间 旅费 标准工资已发至年......

    职工工资关系介绍信[大全]

    职工工资关系介绍信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介绍信的情形越来越多,介绍信是用来介绍联系接洽事宜的一种应用文体,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怎么写介绍信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

    职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

    某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文件 ★某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职工工资支付 管理(暂行)规定一、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一九九九年集团公司劳动工资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劳动用工......

    职工工资关系介绍信

    职工工资关系介绍信 职工工资关系介绍信1 姓名xxxxxxxxxx,性别xxxx,年龄xxxx,职务xxxxxxx,工作时间xxxxxxxxx.文化程度xxxxxxxxxx,职称xxxxxxxxx,工资级别xxxxxxxx,工资总额......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依法平等协商,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通过,确定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劳动报酬事......

    职工工资集体协议书

    XX县发电厂职工工资集 体 协 议 书 二○一三年二月八日 XX县发电厂工资集体协议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集体合同规定》,经甲乙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