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齐齐哈尔市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计算办法(最新)
齐齐哈尔市农村 低保家庭收入计算办法
为构建和谐社会,切实保障农村贫困群体基本生活,根据《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一条:
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是指家庭所有成员全年农副业生产及其他合法劳动经营所获得的纯收入的总和。主要包括:
(一)从事种植、养殖等农副业生产的劳动收入;
(二)外出务工、自谋职业等获得的劳务、经营、管理等收入;
(三)出租或变卖家庭财产获得的收入及转租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
(四)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扶养费、或抚养费;依法继承的遗产或接受的赠与;
(五)家庭成员的储蓄存款、有价证券及利息;
(六)参加各类养老保险领取的保险金;
(七)农村“五保户”五保供养收入;
(八)享受国家惠农政策的补助收入;
(九)受灾户领取的救济款(物);
(十)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应记入的收入。
家庭各项经营收入均按当年现行价格计算,销售的主副产品按实际售出价格计算
第二条 各类家庭收入的计算应按照:
以低保对象提出保障待遇申请之日前12个月的家庭纯收入为基数。
计算公式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家庭前12个月纯收入总和÷家庭人口数。保障对象家庭成员土地经营收入根据全市东西部地区土地质量、平均产量及国家粮食价格变化等方面的差异,由县(市)区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三条 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包括的内容:
(一)农业收入:包括种植业收入和其他农业收入。
种植业收入是指各经营单位和农民当年收获到手的粮食、经济作物、其他作物以及主副产品收入(每亩土地收入可按年100元计算)。
其他农业收入是指农民采集野生植物等获取的收入。如采集野生蘑菇、等以及收割羊草、芦苇等所获收入按当时市场平均价格计算。
(二)林业收入:指各经营单位和家庭经营当年采伐林木收入、出售树苗收入和人工栽培的林木上不经砍伐而取得的各种林产品收入。
(三)牧业收入:指当年出售、屠宰畜禽、其他小动物和畜、禽产品收入。
家畜、家禽及其他小动物收入,按出售和屠宰的产品计算(家禽20只以下不计算在内),畜禽的繁殖和增重,不作为收入。
活的家畜、家禽及其他小动物的产品(如蛋类、羊毛、兔毛等)收入,按全部产品计算。
动物屠宰及死后的畜产品(如牛、羊皮等)收入,按全部产品计算。农民个人出卖大牲畜收入,应作为牧业收入。农区出售肉用牛收入作为牧业收入。但变卖属于固定资产的役畜的收入,不能作为牧业收入。畜禽的厩肥不用为收入计算。计算畜牧业收入时应将农民自产自食、自用部分的畜禽产品折价收入全部统计在内。
(四)渔业收入:指当年捕获天然水生和人工养殖的鱼、虾、蟹等水产品的实际收入,扣除成本后计算收入,包括出售的部分。
(五)加工业收入
工业收入是指从事工业生产经营得到的收入。包括当年进行手工加工或简单机械加工制成产品的手工业收入;当年进行各种农产品、副产品加工制成产品的农产品加工收入。每月收入按500元计算。
建筑业收入是指当年从事建筑物的施工建设、维修及设备安装所得到的收入,即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
(六)劳务收入:包括运输业、商饮业、服务业收入和其他收入。
运输业收入是指当年从事货物运送、装卸、搬运和旅客运送的收入(每月按400元计算)。
商饮业收入是指从事商品流通和饮食行业的乡村各类企业和农户所得的全部销售收入(每月按200元计算)。
服务业收入是指年内提供劳务为日常生活服务所得到的收入。(如放牛、羊每月可按300元计算)。农民外出劳务收入是指被调查成员受雇于单位或个人,靠出卖劳动而获得的收入。农村居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男18-60周岁、女18-55周岁)有劳动能力,家庭成员无法计算收入的,其收入标准按当地实际情况界定(可参考男每年收入为2400元,女每年收入为2000元)。
其他收入是指上述各项生产经营收入以外的全部收入。其他项目收入:包括出租或变卖家庭财产获得的收入及转租承包地获得的收入、家庭成员的储蓄、有价证券;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应给付的赡养费、抚养费或扶养费;依法继承的遗产或接受馈赠收入;补偿金及各种保险金粮食直补、养殖补贴等。
第四条 赡养费、抚(扶)养费的计算办法:
(一)申请农村低保待遇家庭的赡养、扶(抚)养义务人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不计算赡养、扶(抚)养费;
(二)赡养、扶(抚)养义务人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均应按一定比例负担赡养、扶(抚)养费;
(三)有判决、裁决或协议的,依据判决、裁决或协议计算,无判决、裁决或协议的,赡养、扶(抚)养费的具体计算办法由各县(市)、区、民政、财政等相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后执行。保障对象家庭成员赡养费和扶(抚)养费:原则上按照协议、裁决或判决的数额确定,没有协议、裁决或判决的赡养费,一般家庭按每年每人支付120元—150元计算,较富裕家庭,按照被赡养人子女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减去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后剩余部分的50%;扶(抚)养费按照年保障标准的25%计算。凡扶(抚)养、赡养义务人家庭人均纯收 入未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不计算扶(抚)养费、赡养费;凡人均纯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应负担扶(抚)养费、赡养费。
第五条 下列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
(一)优抚对象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定期补助金、伤残人员护理费、优待金等;
(二)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特殊贡献,由政府给予的奖金及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享受的荣誉津贴;
(三)在校学生由政府、学校和社会给予的临时困难补助金及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等;
(四)见义勇为奖励金;
(五)独生子女费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
(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
(七)农村医疗救助资金。
第六条 核查农村低保对象家庭应采取下列办法:
入户调查;邻里走访;信函索证;跟踪了解;村民代表评议等。
第七条 申请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个人申请。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户口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包括户籍证明、户主及家庭成员身份证、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证明、残疾或患病情况等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二)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初审。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正式受理申请后应进行入户计算,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 工作日内通过入户调查实地计算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状况进行核实,并提请村民代表会议评议。经评议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以村为单位将拟定的低保对象家庭计算结果及补助金额张榜公示3日以上。对无异议的,由申请人填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由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附相关证明材料上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经评议不符合条件的,将所有证明材料退还申请者本人并说明理由。
(三)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收到上报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应通过抽查方式对申请人情况和相关证明进行审核。核实无误后对符合条件的应在《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附相关证明材料上报区、县(市)民政部门审批。对经审核测算不符合条件的,在《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和理由,并将所有证明材料退回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
(四)区、县(市)民政部门审批。区、县(市)民政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对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报批的农村低保对象及相关材料进行抽查、复核。经复核符合条件的,委托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再次公示3日以上。对经公示无异议的,由区、县(市)财政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复核后,由区、县(市)民政部门在《审批表》上签署审批意见并加盖公章,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书》;经复核不符合条件的,在《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和理由,及时将所有证明材料退回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农村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或实际生活水平发生变化时,管理审批机关应按规定及时办理增发、减发或停发低保金手续。
第八条 从事农村低保家庭收入测算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故意压低收入计算的;
(二)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行为。
第九条 对采取虚报、隐瞒家庭收入、伪造证明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骗取低保待遇的,由民政部门追回领取的保障金,构成违法犯罪的,由公安部门予以查处;对干扰管理机关正常工作秩序、侵犯工作人员合法权利,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条 各县(市)、区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未涉及到的其他行业可参照执行。本办法如有与上级规定有抵触的,以上级规定为准。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民政部门负责解释。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齐齐哈尔市农村居民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齐齐哈尔市农村居民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计划生育国策的长期有效实施,使得大部分农村家庭趋于小型化,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家庭养老出现弱化的倾向,农村居民养老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近日,国家统计局齐齐哈尔调查队对市郊90户农民家庭进行问卷和走访调查结果表明,家庭养老仍然是当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
一、农村养老的现状
农村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农村老人有着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认为养育子女的目的之一就是老有所养。农村老人绝大部分渴望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即使少数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也希望其居住地与子女家近一些,生活和感情上保持密切联系。同时,农村老人也渴望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经常能与老朋友、老邻居聊天、交流。据对90户农民家庭的农村养老意愿调查,渴望将来靠儿女照顾的占61.1%;希望将来自己照顾自己的占23.4%;指望将来靠老伴照顾的占13.3%;愿意去敬老院和雇保姆照顾的占2.2%。
敬老院养老只是一种补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到敬老院养老,只有无儿无女且自理有困难的孤寡老人才会到敬老院养老。敬老院没有家庭温馨,老人不愿意去敬老院。另外,受传统舆论的影响,子女碍于面子,也不愿让老人到敬老院。据90户农民家庭问卷调查,83.3%的被调查者不愿意自己或身边亲人住进敬老院;仅有16.7%的被调查者愿意将老人送敬老院。另一方面,当前的农民家庭生活还不富裕,绝大多数家庭财力难以承担敬老院费用支出。在问及“您的家庭经济条件是否能够支付老人到敬老院的费用”时,回答“不能”的占被调查者的50.0%;回答“勉强够”的占26.7%;仅有23.3%的可以承担。
二、当前农村老年人生活有“三难”
一是看病难。绝大多数农村老人没有养老金,他们在经济上主要依赖子女或亲属的供给。55.6%的被调查者认为农村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老人看病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一方面其报销比例较低,不是特别严重的病不敢上大医院;另一方面是农村老年人患慢性病、老年病日常用药费用不能报销。特别是一些距县城、中心城镇远的村屯,农村老年人如出现紧急病情,由于当地医疗条件较差,交通不便,极易延误救治,17.8%的被调查者最怕老人突然发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很难应付。
二是生活自理难。如今很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老人独自生活,农村老人小病忍、大病拖已成一种习惯,一旦病情发作就很严重,家中没有子女照顾。15.5%的被调查者害怕得病无人照顾,生活难以自理。
三是排遣孤独寂寞难。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很少,特别是一些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单身老人和体弱多病的老人感到情感孤独。11.1%的被调查者不同程度地存在孤独感,有事无人帮助,有话无处诉说。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传统美德宣传力度。目前,国家财力还有限,对农村社会养老事业的投入相对较少,农村家庭养老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政府社会保障的不足,而且今后很长时期,农村养老还主要依靠家庭。因此,应加强家庭传统养老美德教育,继续发挥农村家庭养老的作用。在农村大力宣传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提高村民的自身素质,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使村民明白父母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知道并体会到只要自己尽了赡养老人的义务,到自己年老时也会成为传统美德的受益者。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参加养老保险,消除老人的后顾之忧,使老人减少对子女的依赖,也减轻子女的负担。从长远的角度看,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使老人安度晚年,是解决农村养老的一个重要途径。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提高报销比例,让农民能看得起病。
(三)加强农村老人活动场所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建立村级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室,作为老人集聚和开展各种活动相互交流的平台。为改变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独自呆在家中心情郁闷的状况,应在农村建立较为固定的活动场所,增加老年人活动交流。老年人共同活动还可以相互照顾、相互关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儿女的一些担忧,让老人乐有场所,玩有伙伴。
事业的投入相对较少,农村家庭养老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政府社会保障的不足,而且今后很长时期,农村养老还主要依靠家庭。因此,应加强家庭传统养老美德教育,继续发挥农村家庭养老的作用。在农村大力宣传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提高村民的自身素质,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使村民明白父母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知道并体会到只要自己尽了赡养老人的义务,到自己年老时也会成为传统美德的受益者。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参加养老保险,消除老人的后顾之忧,使老人减少对子女的依赖,也减轻子女的负担。从长远的角度看,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使老人安度晚年,是解决农村养老的一个重要途径。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提高报销比例,让农民能看得起病。
(三)加强农村老人活动场所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建立村级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室,作为老人集聚和开展各种活动相互交流的平台。为改变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独自呆在家中心情郁闷的状况,应在农村建立较为固定的活动场所,增加老年人活动交流。老年人共同活动还可以相互照顾、相互关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儿女的一些担忧,让老人乐有场所,玩有伙伴。
第三篇:义乌市低收入家庭收入认定办法
义乌市低收入家庭收入认定办法(试行)
义政办发〔2010〕149号
2010年11月16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实施社会救助制度,规范低收入家庭收入认定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政府相关部门在对本市居民家庭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就学救助、住房保障等制度时,市低收入家庭收入认定机构对申请家庭的收入状况开展调查、审核,并向市有关部门出具书面报告的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收入认定工作应当坚持依法、客观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护申请对象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义乌市民政局是本市低收入家庭收入认定工作的主管部门。义乌市低收入家庭收入认定中心(以下简称收入认定机构)是市政府批准设立,专门负责本市低收入家庭收入认定工作的机构。
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低收入家庭收入认定的审核和档案管理等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受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的委托,承担低收入家庭认定的日常服务工作。
第五条市监察、农办、总工会、团市委、妇联、残联、慈善总会、发改、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劳社保、国土、建设、农业、文广新、卫生、计生、审计、统计、住房公积金管理、工商、国税、人行、银监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做好低收入家庭收入认定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收入认定范围和办法
第六条低收入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一定期限内获得的货币、实物收入的总和,并综合考虑其家庭财产状况,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家庭财产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拥有的全部存款、房产、车辆、有价证券等财产。
第七条本办法所称的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关系并共同生活的人员。
第八条存在法定赡养、扶养、抚养关系并共同生活的,一并核算家庭收入;虽户籍相同,但不存在法定赡养、扶养、抚养关系的,应当剔除后再单独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
第九条应计入家庭收入的范围:
(一)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及有偿服务活动所得;
(三)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
(五)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农业加工业生产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土地征用补偿费、土地转让金;
(十)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
(十一)离退休金、失业保险金、基本生活费及各类养老保险金;
(十二)精减职工定期生活困难补助、遗属生活补助、人身伤害赔偿中的生活补助费;
(十三)继承性所得、赠与所得;
(十四)偶然所得;
(十五)经市民政局确认的其他应计入的收入。
第十条不计入家庭收入的范围:
(一)优抚对象及政府给予特殊照顾的其他人员所享受的优抚、特殊照顾待遇;
(二)政府、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对工作、学习优秀者颁发的非报酬性奖励;
(三)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的定期补助;
(四)因劳动合同终止(包括解除),职工依照国家和本省规定所获得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或一次性安置费;
(五)丧葬费、抚恤金;
(六)人身伤害赔偿中生活补助费以外的部分;
(七)因病、因灾、因学困难而得到政府救济款和社会捐赠款中用于治病支出、住房修复、学业开支部分;
(八)计划生育夫妇奖励扶助金、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
(九)残疾人定期生活护理补助金;
(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
(十一)按最低缴费标准,由单位统一扣缴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及个人自行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十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
(十三)经市民政局确认的其他特殊收入。
第十一条各类收入的核定计算:
(一)城镇居民按其提出申请时前6个月内的家庭收入总和计算家庭收入;农村居民按其申请前12个月内的家庭收入总和计算家庭收入。
(二)工资、薪金所得,城镇居民按个人任职或者受雇单位劳资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计算收入。不能提供证明的和所提供证明低于我市最低月工资标准的,按我市最低月工资标准计算。
(三)在法定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而未就业的城镇居民,按我市最低月工资标准计算。
农村务工人员,根据工作单位相关证明计算实际收入。不能提供的,按我市最低月工资标准计算。
(四)从事种植业的按实际产量和当地的收购价,扣除成本后计算收入(自留地收入可忽略不计)。不能确定产量的,按当地同类地域平均产量确定;从事养殖业在一定数量以上的按实际收入计算,不能确定的按当地同类品种的平均收入计算;从事农业加工业的按实际收入计算,家庭主要劳动力丧失劳动能力的,按平均效益计算收入时,应减半作为实际收入。
(五)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按租赁、转让协议(合同)计算。个人不能提供租赁、转让协议(合同)或租赁、转让协议(合同)价明显偏低的,按当地同类物品的市场租赁、转让价格计算。
(六)被赡养(抚养、扶养)人不与赡养(抚养、扶养)人共同生活的,其赡养(抚养、扶养)费收入,按赡养(抚养、扶养)协议或有关法律文书所规定的数额计算。
无协议或法律文书规定的以及协议或法律文书规定的数额明显偏低的,按赡养(抚养、扶养)人的支付能力推算;支付能力=家庭收入-家庭人数×1.5倍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支付水平=支付能力÷需赡养(扶养、抚养)的人数。实际支付的赡养(抚养、扶养)费高于前款规定的,按实际支付的数额计算。家庭成员向非共同生活的亲属依法支出赡养(抚养、扶养)费的,支出部分在计算家庭收入时相应减去。
(七)个人储蓄及其他金融性财产,按申请之日的实际价值计算,必要时可
由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中止收入认定工作,并作出不予认定其为低收入家庭的结论:
(一)拒绝配合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受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委托的村(居)委员会核查人员进行调查、核查,致使无法核实收入的;
(二)故意隐瞒家庭真实收入(包括隐性收入)及家庭人口变动情况,提供虚假申请或证明材料的;
(三)通过离婚、赠与、转让等形式放弃自己应得财产,或放弃法定应得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和其他合法收入的;
(四)家庭成员中有参与赌博、卖淫、嫖娼、吸毒等违法行为,经教育不思悔改的;
(五)无正当理由对承包土地人为抛荒的;
(六)家庭成员有出国经商、务工的;
(七)安排子女出国留学或选择高收费私立学校就读的;
(八)一年内家庭在本地连续居住时间不满六个月或间断居住时间不满八个月的。
第十三条低收入家庭收入认定工作结合专项救助进行,与社会救助无直接关系的低收入家庭收入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对于低收入家庭的申请,专项救助部门先认定是否符合专项救助条件,收入认定机构接到专项救助部门转交的申请人材料后,可相应开展收入认定工作,收入认定结果直接反馈专项救助主管部门。
第三章收入认定操作程序
第十四条申请家庭需要提供如下材料:
1、户口簿及家庭成员的居民身份证;
2、收入类证明;
3、婚姻状况类证明;
4、家庭成员关系类证明;
5、承诺和授权书以及收入认定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村(居)委员会在材料齐全后对申请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并对申
请家庭的收入状况、实际生活水平等情况进行公开评议。评议结果应张榜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张榜公布期满无异议的,填写《义乌市低收入家庭申请表》,连同其他证明材料一并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
第十六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成立低收入家庭收入认定评审小组,小组人员由5-7人组成。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到村(居)委员会上报的申请材料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将审核结果上报市收入认定机构。第十七条收入认定机构接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材料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收入认定工作,因特殊情况不能完成的报主管部门同意可延长15个工作日。
第十八条收入认定机构可对申请家庭的收入和财产状况对相关单位进行查询。经申请家庭书面授权后,人劳社保、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建设、国土、工商、税务、公安、金融等部门和机构应向低收入家庭收入认定部门提供下列与申请对象有关的信息:
(一)就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领取社会保险金情况;
(二)住房公积金缴纳和使用情况;
(三)房产拥有、房产交易和出租房屋情况;
(四)土地使用情况;
(四)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注册登记、生产经营情况;
(五)个人、个体工商户以及企业纳税情况;
(六)车辆拥有情况;
(七)享受有关社会救助、优待抚恤情况;
(八)家庭成员有关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情况;
(九)根据收入认定工作需要应当提供的其他情况。
第十九条低收入家庭收入认定结果在当有效。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申请家庭不如实提供相关情况,隐瞒收入和财产,骗取社会救助待遇的,经查实后,由收入认定机构取消已出具的家庭收入认定证明;由专项救助部门取消其社会救助待遇,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相关记录登入有关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有关单位建立的诚信体系。
第二十一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居)民委员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应当向家庭收入认定部门如实提供申请人及其家庭的相关情况。出具虚假证明的,由其上级主管单位或者有关部门予以处理,并应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收入认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涉及认定家庭的隐私和秘密的信息保密,不得向与收入认定工作无关的单位或个人泄露。
从事低收入家庭收入认定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贺州市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对办法(试行)
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贺州市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
收入核对办法(试行)的通知
贺政办发〔2012〕20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平桂管理区管委,市政府各副处级以上单位:
〘贺州市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对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三届十五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9月26日
贺州市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对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开展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核对工作,更好地为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相关社会救助,根据民政部等国家11部委(局)联合下发的〘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民发〔2008〕156号)、国家民政部〘关于确定第二批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单位的通知〙(民办函〔2011〕365号)、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厅发〔2011〕110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办法〗的通知〙(桂政办发〔2010〕213号)、自治区民政厅等14厅(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核对工作的通知〙(桂民发〔2010〕133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确定贺州市城
—1—
市低收入家庭标准的通知〙(贺政办发〔2011〕176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核对,是指低收入家庭居民个人或家庭申请住房救助、医疗救助、临时困难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社会救助的,由相关机构对其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开展调查、核实的工作。
第三条 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核对工作应当坚持依法、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护被核对对象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市民政部门要成立社会救助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负责全市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对的协调沟通、指导和管理工作;县(区、管理区)民政部门也要成立社会救助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对的日常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和财产调查核实的具体工作。
市、县(区、管理区)发展改革、价格、公安、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建、房管(房改)、教育、司法、税务、工商、统计、保险、证券、银行等部门或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对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对主要针对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进行核对。家庭收入是指家庭成员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包括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以及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支出后的工薪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家庭财产是指家庭成员拥有的全部存款、房产、车辆、有价证券等财产。
本办法所称的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或扶养关系并共同生活的人员。
第六条 家庭成员按照国家规定获得的优待抚恤、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金、高龄老年人生活补助费、教育奖(助)学金、寄宿生生活补助费、见义勇为奖励性补助、劳模津贴、因工(公)负伤人员的工伤
—2—
医疗费、护理费、丧葬补助费、一次性生活困难补助费、失业保险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残疾辅助器具费等不计入家庭收入。
第七条 城市居民个人或家庭只有在申请救助时,才能向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家庭收入和财产核对的申请。与社会救助无直接关系的居民家庭收入核对申请,不予受理。
第八条 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自接到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方式开展工作,签署初审意见,并将入户调查情况、初审意见和申请人有关材料一并报县(区、管理区)民政部门。
第九条 县(区、管理区)民政部门自接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上报材料之日起,在7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人提供的有关信息分别送有关部门或机构核对,有关部门或机构自接到之日起,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对和信息反馈工作。
社会救助申请人提供的有关信息需要跨区域进行核对的,由县(区、管理区)民政部门相互委托索取核对信息。
按照辖地管理原则,市城区内的信息索取核对工作分别由八步区和平桂管理区民政部门负责。市直各相关部门或机构应积极配合信息索取核对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诿。
第十条 县(区、管理区)民政部门自收集有关部门和机构反馈信息后5个工作日内,出具核对证明材料。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申请,应书面告知申请人。申请人对家庭收入核对有异议的,可以向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诉。
第十一条 充分利用市、县(区、管理区)信息化建设部门建立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建立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信息交换系统,实现涉及单位的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信息共享。
第十二条 对需了解申请对象家庭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等情况的,申请对象要根据相关部门的有关规定,书面授权并协助民政部门的调查核对工作。
第十三条 核对的主要途径:
—3—
(一)工资性收入可以通过调查就业和劳动报酬,各种福利收入以及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情况获取;
(二)财产性收入可以通过调查利息、股息与红利、保险收益,出租房屋收入以及知识产权收益情况获取;
(三)转移性收入可以通过调查养老金、因病或非因工(公)死亡人员供养直系亲属救助费的领取情况以及获得赠予、补偿、赔偿等获取;
(四)实物财产可以通过调查房产、车辆等有较大价值实物的拥有情况等获取;
(五)货币财产可以通过调查存款、有价证券持有情况、债权债务情况等获取。
(六)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自治区政府第11号令)的规定,对在法定劳动年龄段的居民,除因病因残外(需医疗机构和相关鉴定部门的证明),对所从事的工作难以计算收入的,可按户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其收入。
第十四条 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对工作原则上每年核对一次。对需重新核查的对象,由民政部门按程序依法核对,各有关部门共同配合。
第十五条 建立健全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对联络员制度,各有关部门或机构要明确一名以上联络人员,并明确联络人员工作职责,同时将联络人名单送驻地辖区的民政部门备案,民政部门也应将本部门联络人员名单知会有关部门或机构。
各联络员负责本部门或本机构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对相关工作,负责将本部门或本机构核对意见反馈民政部门。
第十六条 申请对象不如实提供相关情况,隐瞒收入和财产,骗取相关社会救助待遇的,由相关部门停止其享受的救助待遇,追回其骗取的救助金额,并记入相关部门建立的诚信档案。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居民委员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不如实提供申请对象家庭及家庭成员有关情况,或者出具虚
—4—
假证明的,由县(区、管理区)民政部门提请上级主管机关或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处理,并记入相关部门建立的诚信档案。
第十七条 各有关部门或机构的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核对工作人员应当对获取的涉及申请对象的信息予以保密,不得向与核对工作无关的组织或者个人泄露。
第十八条 从事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对工作的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各县(区、管理区)可参照本办法自行制定本辖区的试行办法或实施细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在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5—
第五篇:白银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白银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来源:
甘肃白银市白银区民政 时间:
2013-05-29 10:1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和甘肃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指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常住居民家庭实行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
第三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二)政府救济、社会救助与法定赡(扶、抚)养相结合原则;
(三)坚持保基本、可持续、重公正、求实效的方针和应保尽保、公平公正、统筹兼顾的原则;
(四)分类施保,动态管理、鼓励劳动自救原则;
(五)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第四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县(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协调工作机制。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受理、入户调查、评议、公示等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第二章 保障对象及标准
第六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指持有我市常住农业户口,并在当地居住一年以上,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上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保障的主要对象是:残疾、年老体弱或家庭主要劳动力患有重大疾病、因意外事故或家庭变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且无其他经济来源的特困家庭以及其他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困难家庭。
第七条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包括:
(一)配偶;
(二)父母和未成年子女;
(三)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包括在校接受本科及其以下学历教育的成年子女;
(四)其他具有法定赡(扶、抚)养义务关系并长期共同居住的人员。
下列人员不计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一)连续三年以上(含三年)脱离家庭独立生活的宗教教职人员;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有关政策和程序认定的其他人员。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家庭和个人,不予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一)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政府规定的低保标准的家庭,不准纳入农村低保范围;
(二)家庭成员隐形收入无法核实,且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家庭;
(三)家庭成员具有正常劳动力(法定劳动年龄男18周岁至60周岁;女18周岁至55周岁,正在学校就读的学生除外)和劳动条件(承包土地等),无正当理由不愿从事劳动,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家庭;
(四)长期不在户籍所在地居住,举家外出一年以上的家庭(特殊原因除外);
(五)不按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不配合调查核实的家庭;
(六)为享受低保采取违法收养、故意分户或变相分户等行为造成生活贫困的家庭;
(七)非拆迁原因在2年内购买商品房、高标准建设住房及安排子女高价择校就读或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入收费学校就读的家庭;
(八)赡(抚、扶)养人有能力但对被赡(抚、扶)养人拒不履行法定赡(抚、扶)养义务的本人家庭;
(九)赌博、吸毒、偷盗等违法行为的涉案人员、被司法机关羁押或正在服刑、劳教的人员本人;
(十)雇佣他人从事各种经营性活动或有规模养殖业、种植业的家庭;
(十一)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认定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其他家庭。
第九条 市人民政府根据省上指导标准确定全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各县(区)人民政府根据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行、用等费用,参照市上指导标准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报市级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第十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适时进行调整。
第十一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分类施保。
一类保障对象:因主要劳动力亡故或者重度残疾,基本没有收入来源的家庭;因家庭成员常年患重特大疾病,经济负担沉重的家庭;因意外事故或者家庭变故,造成生活水平接近农村“五保户”的单亲特困家庭。
二类保障对象:因家庭成员病残等原因造成劳动力缺乏、不能外出务工的家庭;因病、因学等原因造成支出负担沉重,影响基本生活的家庭;生活明显困难的独生子女户、二女户和单亲家庭。
三类及以下保障对象:因其他原因造成收入较低,在当地属于明显困难的家庭。
三类及以下保障对象由县(区)确定。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给予补助。根据省人民政府制定的一、二类保障对象指导性补助标准,县(区)人民政府制定三类及以下对象补助标准。
第十三条 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按照国家有关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办法核定的上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救灾款、优待抚恤金、奖励资金、医疗救助资金、政府补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费用、义务教育阶段各类补贴和农村养老保险金等不计入家庭收入。
第三章 申请审批程序
第十四条 申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家庭为单位,凡认为符合规定条件的农村居民可以向其住所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也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申请。
困难家庭中丧失劳动能力且单独立户的成年重度残疾人,脱离家庭、在宗教场所居住三年以上(含三年)的生活困难的宗教教职人员可以单独提出申请。
申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需提交家庭成员基本情况(户籍状况)、家庭收入情况和家庭财产状况等书面材料,并签字确认;履行授权核查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手续;承诺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完整。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备的,予以受理;材料不齐全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补齐所有规定材料。
申请低保时,申请人与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有近亲属关系的,应当如实申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近亲属申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进行单独登记。
第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后,组织包村干部等人员,在村(居)民委员会的协助下,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情况逐一进行入户调查和邻里访问,并征求村(居)民委员会的意见。调查人员要在调查表上签字,并对调查结果负责。每组调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
第十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下,组织村民小组召开会议,按照家庭贫困程度对申请对象进行民主选评,产生排序名单。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在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下进行初步核查和民主评议,产生拟保障对象名单并在全村范围内张榜公示。
第十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评议有争议以及公示有异议的对象进行重点复查、核实,作出审核意见。
第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召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小组会议,确定拟保对象、类别,作出审核意见,将结果返回各行政村进行张榜公示。审核小组会议除乡村干部参加外,要吸收农村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参加。
对申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审核未通过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通知本人,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可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第十九条 县(区)民政部门对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送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相关材料进行复核抽查,召开会议作出审批决定,并在乡镇(街道)和行政村进行张榜公示。有异议的,县(区)民政部门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组织复查核实。
县(区)民政部门对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近亲属申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进行严格审核。
公示期满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县(区)民政部门正式确定为保障对象,颁发《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保障金通过“一折统”实行社会化发放。
对申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不予批准的,由县(区)民政部门直接或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通知本人,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可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第二十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标准有升有降的工作机制。县(区)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一类保障对象每年核查一次;对二类保障对象每半年核查一次;对三类及以下保障对象每季核查一次。
第二十一条 县(区)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制度。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大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投入,按照规定比例纳入财政预算。
工作经费由县(区)财政部门按照所辖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对象每人不少于10元的标准专项列支。
第二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分配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时,应向特困乡、村倾斜。
第二十四条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季度发放,有条件的县(区)可按月发放。民政部门按照实际保障人数将相关材料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资金由财政社保专户拨入惠农专户,每季度初或者月初通过“一折统”发放。
第二十五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以县(区)为单位,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监察、审计等部门应当依法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从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单位和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的,由主管部门依法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正当理由拒不受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的;
(二)违反法定条件和程序,为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办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手续的;
(三)贪污、挪用、扣押、拖欠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
第二十七条 采用虚报家庭收入、伪造证明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骗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由县(区)民政部门追回资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各县(区)可依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或办法。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有效期5年,有效期满自行失效。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0年12月8日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白银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