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辽宁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8:5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津、辽宁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津、辽宁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天津、辽宁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天津、辽宁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月25日至3月1日,受部党组委派,农村文化调研组一行4人由社图司司长陈琪林带队,赴天津和辽宁就文件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专题座谈会的形式,分别在天津市、天津市静海县,辽宁省盘锦市、盘锦市盘山县和大洼县召开了5次座谈会,当地党委、政府有关领导、计委、财政、人事、编制和文化部门的同志及来自基层文化单位的同志参加了座谈。调研组还实地考察了天津市静海县独流镇、辽宁省盘山县沙岭镇和大洼县田家镇、新开镇的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如何贯彻文件的意见和建议

大家普遍认为,国办发〔2002〕7号文件,是继1981年中央做出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中发〔1981〕31号)和1983年中央批转中宣部等4部门关于加强城市、厂矿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意见(中发〔1983〕34号)以来,中央批转下发的关于群众文化生活的又一重要的文件。文件是由文化部、国家计委和财政部共同制定的,在制定过程中,又广泛征求了农业、编制、人事、民政、建设、税务等部门的意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指导性和规范性,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文件。天津市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在接到文件后,政府领导很快就文件落实做出批示。文化、计委、财政等有关部门正抓紧研究落实的办法和措施。大家认为,当前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关键的问题在于落实。如果不在监督检查方面加大力度,这个文件在很多地方也会有落空的危险。座谈中,大家对如何落实文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希望国务院和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要狠抓文件的落实,定期检查文件落实情况,建立对基层文化工作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机制。

(二)希望文化部和有关部门在这个文件的基础上,就基层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比如设施建设、机构编制、队伍培训、市场管理等问题,继续与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具体政策和措施,以具体指导工作,利于基层贯彻落实。

(三)在各级政府,建立基层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文化、计划、财政、人事、编制、农业、建设、民政、税务等有关部门参加,定期研究基层文化工作,解决基层文化建设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四)在全国范围内,利用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基层文化工作和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辉煌成就,树立和推广典型,让全社会理解、关心、重视和支持基层文化工作,为基层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有的同志说,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多年来为繁荣和发展群众文化事业、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很大贡献,对他们的成绩,恰恰宣传的太少,反而对他们的一些现实困难渲染的太多。有的媒体发表文章,把图书馆、文化馆的现状说得很惨,根本没有实事求是地分析多年来这些单位在克服各种困难的条件下,兢兢业业所创造的业绩,这样的报导和宣传没有客观反映基层文化工作的实际,不利于客观评价各级文化单位和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对繁荣和发展基层文化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不利于基层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文化部门和单位应该抓住机遇,不仅要有所作为,而且要大有作为,努力在全国范围干出几个亮点来,以积极有效的工作来落实文件精神,获得党委、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文化系统具有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独有的、难以替代的优势,一定要把握住贯彻落实文件的契机,扩大文化工作的影响,树立文化系统的良好形象。

二、调研中了解到的几个突出问题

这次调研的重点是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在天津和辽宁,我们在听取大家对文件贯彻落实的意见的同时,也了解了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困难和问题。有些是去年调研中普遍反映出来的,有些是这些地方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经费投入。大家反映,当前基层文化工作难以开展,主要问题还是经费投入不足。20世纪90年代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税制以后,县乡两级财政状况不景气,基本是“吃饭财政”,用于扶持基层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没有或数额很少,对文化建设没有很大投入,很难发挥应有的宏观调控作用。天津市财政局和文化局去年制定了艺术表演团体超场次演出补贴办法,对任务外的超场次演出每场补助1.5万元。但还没有扶持群众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的专项资金。辽宁全省每年只有300万扶持乡镇文化中心建设的专项资金。天津静海县是经济状况较好的县,2001年财政收入3.4亿,实际可支配收入2.8亿元,全县1.63万财政负担人员,人均1.2万元。即使这样的财政收入状况,也主要是保工资,去年公务员年底增发1个月工资的政策也无法兑现。县拨经费保证不了文化馆工作人员工资的全额发放,2001年多半年只开64%的工资。工龄短的每月只有200元至300元收入。图书馆是国家一级馆,全年购书费只有5万元,今年订阅的期刊数比去年少了1/3。大家认为,目前县乡两级财政状况普遍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强扶持和帮助。否则,基层文化建设没有经费保证,还有滑坡的危险。

(二)关于设施建设。我们所调研的天津和辽宁两地县级文化设施基本都是健全的。但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修建起来的,有的年久失修,条件急需改善。计划部门的同志也认为,这些年文化建设项目少,和教育等相比,文化设施建设水平是滞后的,他们建议文化部门积极制定文化设施方面的国家标准,与计委等部门一起颁发,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共同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天津静海县采取资产置换的办法,把旧址文化馆置换出去,择地建成了新的文化中心。这是文化设施建设的一种新思路。而辽宁省盘山县在盘锦撤地设市之后,县级文化设施划归市属,随着县城择地新建,文化设施又有新建的问题。这样的县在辽宁有4个。目前文化设施的主要问题是内部设备陈旧或严重缺乏,特别是图书馆由于缺少计算机等设备,难以实现图书检索和流通环节的自动化,制约了工作的开展。图书馆购书经费得不到保证,问题突出,天津18个区县只有河东、河西、大港有20万元以上的购书费。区县总藏书中过时和陈旧的图书约占60%。许多文化站是空空荡荡的一间房子,没有什么活动设备,报纸、期刊数量很少,图书破旧老化,对当地群众没有什么吸引力。

(三)关于队伍建设问题。我们了解到,这几年天津和辽宁业余文艺队伍发展很快,对活跃文化生活发挥了很大作用。仅静海县就有180支业余文艺队伍,其中常年坚持开展活动的占1/3,每逢节假日,他们在文化部门的组织下都要集中演出和活动,反映了当地群众自娱自乐的迫切需求。业余文艺队伍的快速发展,与政府的鼓励和文化部门的扶持是分不开的。同活跃的业余文艺队伍相比,大家对文化工作队伍问题普遍感到忧虑。文化馆、图书馆队伍老化、素质偏低、青黄不接、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非常严重。静海县文化馆多年想进大学生,可是财政部门进人不给经费,工资待遇低,大学生也根本招不进来,现在全馆没有一个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

现在天津、辽宁两省(市)正进行乡镇区划调整,撤乡并镇和机构改革全面展开。我们所调研的县乡两级政府和编制部门都表示,无论机构怎么变动,编制怎么精简,也要尽量保证文化机构的设置,保证文化设施不流失和被挪做他用,保证有人做文化工作,并争取专人专职。但我们也注意到,在天津和辽宁,县级文化部门多数和其他部门合并了,有的叫文化新闻出版局,有的叫文化和旅游局,有的叫文化体育局,由于文化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国家专项经费少,工作又很难见成效,即使在县一级,也有被忽视和放在一边的问题。特别是辽宁省盘锦市在县级机构改革中,竟把文化行政部门的编制变成了事业编制,实际上文化局的行政管理职能也被削弱了。县一级文化行政部门的职能变化,极可能引起县乡文化工作的弱化,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有的同志说,连县文化局都被合并了,管理职能弄没了,我们的文化站还能保住么?

(四)关于活动问题。大家认为,群众文化活动很红火,表明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增长,体现在自娱自乐的活动较多,文化部门的工作应体现在如何做好引导,加强辅导方面。现在我们的文化工作队伍数量有限,但要做“小先生”,可以辅导和培养业余文艺骨干,发挥他们的作用,一级一级把文化队伍带动起来。要充分相信群众自身的组织能力和自律能力,把群众自身的热情调动和激发出来,文化部门主要是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辽宁省盘锦市很重视业余文艺骨干的培养,乡镇政府对村文化中心户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大洼县田家镇确定24户文化中心户,政府每年给中心户2000元左右的订阅书刊杂志的补助资金和150元的工作津贴,对增强文化中心户的文化带头人意识,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大家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就是中国农村社会还是重人情的社会,群众对自身的荣誉、信用是比较珍视的,有些工作不完全是出于金钱。金钱不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文化中心户之所以能发挥作用,队伍比较稳定,和他们对自身价值的尊重有重要的关系。

这一问题也反映在农村电影放映问题上。我们了解到许多地方的电影放映员都不是“吃皇粮”的,甚至乡镇也没有什么补贴,但仍有人喜欢,常年从事这个工作。他们放电影甚至不讲价格,多是被请去放映的,给多少,全凭邀请方“赏”,其实获得的回报也不少。原因是每次邀请方考虑报酬都会把人情因素考虑在内。每年春节东北各乡镇都有秧歌队,许多年轻人愿意参加,除了自娱自乐的原因,还与参加秧歌队给人拜年,都有一定的回报有关。

三、调研的主要收获

这次调研虽然时间短,但目的比较明确,收获不小。我们感到:

(一)要从更大的背景下观察、分析和解决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农村文化建设问题不只是文化建设自身积累下来的,更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是国家整体发展背景的缩影和反映。因此,一定要开阔思路,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考虑农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比如,为什么县级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困难的问题这样普遍,除了政府不重视的因素,是不是和目前我们的县级财政整体状况不好有关。要研究和思考如何在现有的财税体制下解决基层文化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二)要研究和进一步认识政府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群众文化活动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体现了群众自身对美好生活的渴求与向往。群众的需要是群众文化工作的根本动力,是群众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上,就是要“需求牵引、重在实效”,政府完全可以“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就是要体现在服务上,包括政府主办的文化事业发挥引导、示范作用,为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提供场地、设施设备和人员方面的支持,制定鼓励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文化活动的计划,加强对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培养一支起骨干作用的文化工作队伍等方面。在农村,广大群众喜欢电影这种形式,但光靠群众自身力量解决不了看电影难的问题,就应当明确这项工作就是政府责任,体现政府行为。“有所不为”就是相信群众文化自身的发展能力,对群众文化自身发展不要干预过多,不能以政府行为替代群众行为,不以政府组织多少文化活动,获得多少奖项作为评价地方群众文化活动惟一标准。

(三)要充分利用抓基层文化建设这个契机,解决文化系统自身工作基础薄弱,工作力量不强的问题。如果文化部门不能在文化工作的一些领域体现自身独有的优势,不能有所作为,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而当前基层文化工作正是文化部门发展壮大的有利时机,抓住机遇,有所作为,找到文化部门工作新的立足点,对促进文化系统自身的建设和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

第二篇:农村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民素质的提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我们深入部分乡镇村,通过与村干部座谈、入户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的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可喜成就

近年来,我们抢抓库区移民搬迁补偿机遇和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机遇,围绕“活动设施完善、文化特色鲜明、组织规范有序、社会风尚良好”的目标,遵循整体部署、阶段推进、分类指导的思路,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加强基层文化网络建设和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主要载体,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基层文化网络初步形成。近年来,全县上下紧抓国家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了新建或维修改造,站房面积均在500平方米左右,内设“三室一厅”(书刊阅览室、文化科技培训室、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厅)。同时作为共享工程服务中心,12个乡镇均配置了3台以上电脑、1台投影仪、1台易播宝,其中有8个乡镇配备了卫星三级站。全县192个村(居)委会建起了文化室,配备了兼职管理员;高标准建成农家书屋147个,每个书屋配有标准书柜5组,报刊架1个,实用图书1500册,电子音像制品100种,报刊杂志30种以及阅览桌椅、电视机、影碟机、电脑等设备。全县共有27户市级、101户县级、1360户乡镇级文化科技中心户。每个社区至少有1户文化科技中心户及1名文化信息员。这些由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以及文化科技中心户构成的农村文化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群众看书读报、健身娱乐的需求。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文艺活动,组织各村、居委会以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为载体,积极开展文化文艺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经常性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科普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义诊药箱背到偏远山村,把先进文化带到农家大院。全县每年送科技下乡达100多场次,送戏下乡达150多场次,送电影下乡达2000多场次,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机构的组织和阵地作用,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自2006年开始,全县开展了三次电视歌手大赛,每次大赛均吸引数千城乡群众参与,屈乡大地处处歌声飞扬,群众性文化活动由此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每三年一届的民间文艺汇演,也使一些沉寂多年的优秀民俗文化得以发掘,并绽放异彩。如民俗表演《开山号子》、《陪郎“四十八”揖》、《正月十五烧毛狗》、《灵牛耕地》,薅草锣鼓《象牙床》,山歌对唱《车风斗》,杨林堂鼓等,这些节目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搬上舞台就在社会上引起共鸣,广为流传。目前,全县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人,县政府连续表彰了三批48名县级优秀民间艺人。2009年,屈原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除此之外,茅坪、归州、沙镇溪等乡镇还投资数万元举办农民运动会或专场文艺汇演,广受群众欢迎。各乡镇的广场文化、节日文化蓬勃兴起,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农村文化成果的享受者,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注重在农民中发掘人才,建立起稳定的骨干队伍,逐步壮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才华,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艺人传授、集中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骨干,涌现出了一批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节目和民间艺人。全县大大小小的民间艺术社团有40多个,大多由农民自筹资金、自置道具组建而成的业余剧团、文艺队、戏班子。这些社团活跃乡村,为农村的婚丧嫁娶及重大节庆提供演出服务,走出了一条以艺养艺,市场促艺的新路子。比如,杨林桥镇的民间文化能人组建了2支民间艺术表演团队,1个文艺节目策划工作室,全年开展演出活动达50多场次。梅家河、九畹溪等乡镇的民间艺人自发组建的文艺社团,年创收达数万元。这些文化社团的演出节目涵盖歌舞、小品、秧歌、皮影戏、吹打乐等特色艺种,原汁原味、诙谐幽默,颇受农民的青睐。

二、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文化建设观念滞后。部分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手软,一手硬”的情况依然存在,“只要经济搞上去了,一俊可以遮百丑”的观念依然存在。文化工作“排不上号,摆不上位”,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钱紧了扔掉”的现象。还有的片面的认为:“文化工作是吹吹打打,蹦蹦跳跳,可要可不要”,因此“上面检查装装样,任务来了一阵风,风头一过无影踪”。诸如此类,种种错误认识,导致文化工作得不到重视和支持。

(二)农村文化阵地总量偏少。近年来,在各级文化政策的惠顾下,全县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虽然都完成了兴建或维修改造的任务,但内部配套设施有限,利用效率不高。村级普遍存在“阵地少、活动少、设施差”的现状。部分村里的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多年未购进新书,现有图书陈旧破损,内容过时,少有人借阅。少数村虽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但因其设施简陋、设备陈旧而少有人光顾。这些现象,非库区乡镇较之库区乡镇,经济弱乡镇较之经济强乡镇,显得更为突出。截至目前,全县只有20%的村建有文化广场,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占全县农户的比例尚不足1%。这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农村文化队伍十分薄弱。乡镇文化干部绝大多数为兼职,主要在节日期间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平时主要精力忙于其他工作;有的文化专职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整体素质不高,在组织指导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不到应有的职能作用。由于待遇偏低,条件较差,难以吸引优秀的年轻专业人才到基层工作,这已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一大障碍。

(四)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农民很难享受到一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低,农民群众文化增收的意识淡薄,渠道单一,许多民间艺术品、工艺品自产自用,很少进入市场流通,商品转化率低,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民俗文化活动大都由农民自发组织,没有与旅游产业结合,形成民俗旅游项目;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缺乏规划指导,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尚没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加快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巩固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形成和谐的思想与文化,凝聚智慧和力量的有效平台。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建好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多方支持”。当前,文化阵地建设的资金来源仍然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县、乡两级要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在经济不断发展、财政不断增长的同时,逐年提高在这方面的投入比例。要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同时,要把项目带动战略引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一些投资大、影响大的建设项目,可实行招商引资,采取商业化运作,推动一批公共文化工程的顺利实施,逐步缩小公共文化设施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二是要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有财力条件、有工作基础、有工作积极性的乡、村、农户率先建立一批质量较高、活动较正常的宣传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以点带面,通过建成一批巩固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逐步在全县建立较为健全的网络阵地。三是要坚持“综合利用、资源共享”。集镇中心村可与乡镇宣传文化中心“共同使用”,村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并明确一名村干部为文化协管员,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充分发挥阵地的实际效用。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学图书室、阅览室、运动场所定时就近向农民群众开放,把中小学校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在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可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基地。

(二)拓展文化内涵。根据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一要丰富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节庆日、农闲等时机开展文化活动。在活动形式上,要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活动时间上,要把“三下乡”与“常下乡”相结合;在文艺风格上,要将传统节目与现代节目相结合;在文艺内容上,要将民俗表演与政策形势宣传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既为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又增长农民的科技、法律等知识,提高依法致富的本领,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意识,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二要深化创建活动。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的文化活动,倡导形成良好的公共秩序和社会风尚。积极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的资源优势,通过送戏、送图书、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文艺活动等形式,推进文明社区、文明乡村、文明家庭的创建工作,积极营造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三要培育典型特色。通过特色文化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对现有的民间文化资源要保护好、发展好,对民间文化资源要系统挖掘、整理,按照“抢救保护、传承创新、开发利用”的方针,加强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工作,研究开发保护传承屈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好高龄艺人,特别是在全省、全市有影响的民间艺人,对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建立传承机制。建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抓手,原生态文化保护区为基础,优秀民间艺人和代表性传承人为重点,文化中心户为阵地,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原生态文化网络体系。要积极开发具有当地传统和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创新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开发文化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四是倡导自办文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持民间文艺队伍或个体办的文化实体,支持农民自办书社、演出队,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县每个乡镇甚至行政村都有业余文艺队伍,最终以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以民间文艺队伍、个体办的文化实体为补充,逐步形成文化网络,因地制宜地开展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创新文化体制。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靠外部支持,而且也要通过对现有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一要深化改革。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屈原艺术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文化中的主导作用。要不断深化文化单位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要理顺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体制,达到“管人、管钱、管事”的统一,人员编制进入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纳入文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人员工资福利纳入全额财政供给,解决其后顾之忧;活动经费按照有关政策列进县财政预算的“盘子”,由县财政按渠道拨付。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活跃农村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要多方支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对于现有民间艺术团体。如皮影戏剧团、花鼓戏剧团、龙狮演出队等,要大力支持其以市场运作方式,与旅游景区、婚庆公司嫁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要规范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成立文化市场执法大队,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监管作用,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加强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水平,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电影放映、出版物印刷和销售、网吧等方面管理,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

(四)建好文化队伍。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馆)至少有一名专职干部和相应的兼职干部。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对乡镇和村级文体活动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文化组织的职能作用。一要提高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素质。要经常组织文化工作者、文艺专职人员深入农村生产生活的第一线,从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积累生活、激发灵感,为广大农民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二要发挥好“文化协管员”的作用。村级文化协管员是最基层的专门从事文化管理的队伍,要通过加强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辅导和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基础性作用。三要培养一批农民文化骨干。每年举办若干期农村文体骨干培训班,不断拓宽乡镇文化干部的知识层面,提高文化干部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思想正、作风硬、业务精、能力强的乡镇文化干部队伍,强化对乡镇和村级文体活动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文体部门的职能作用。要让农民做农村文化的主角,注意发现、培育农民文化骨干和带头人,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特别是要发挥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活跃在农村文化事业中的“乡土艺术家”的作用,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三篇: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精选公文范文--------------------------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class=““>为了推进全办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全办人民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街道党工委组织有关人员,经过近半个月时间,分九个片对全办×个村信访、宗教、基层组织、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大调研,通过调研一是掌握了引起群众上访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二是进一步摸清了全办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对级组织工作的领导。下面主要对**办事处农村文化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办事处是**区的东大门,位于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比较繁荣,辖区内有×个行政村,×口人,×亩耕地。

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乡村优秀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有所发展,----------------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文化活动的范围较大,文化设施较齐全。各村都配备体育健身器材、投影仪、卡拉ok、图书室,有黑板专栏进行文化宣传,定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

2、“两委”干部文化意识有所增强。各村“两委”干部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有所增强,摆在农村工作议事日程,比较重视,财力物力有所投资。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了传承弘扬。村里在重大节目时常举办文艺表演,村民都积极参与。保持当地习俗,定期开办庙会、开放集市,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继承发扬当地文化传统。

4、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区文化局、电影公司送图书下乡、一月免费演一场电影,普通收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条件较好的村,自筹资金唱大戏,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这一文化需求。

5、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各村自----------------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发组织各类中老年艺术团、演唱团队,文艺表演队伍×个,都能利用重大节日、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农闲时大家聚在文化活动中心利用卡拉ok扭秧歌、跳舞、舞龙、跑马、唱戏、唱歌等,或自发组织学习练书法、绘画。各村都常年活跃着一只宣传队,逢年过节都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对群众文化的需求,差距较大,问题不少,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1、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农村文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对经济文化贯彻不够,与村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极易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抓,抓什么,以至不想抓、不----------------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愿抓,也有的村干部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村级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少村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两委”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但主要原因还是“两委”干部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4、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奇缺。村村都有文化活动中心,但部分村文化设施不够齐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

近年来,有关农村文化经济政策也颁发了不少,村支部、村委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扶持村级文化的发展,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2、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干部要增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并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发展目标,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精选公文范文----------------

第四篇: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

免费公文网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2010-06-29 18:20:1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2)

一、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1、各镇农村文化设施基础薄弱。就目前状况来看,已跟不上农民的需要。我县各镇文化广播电视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但是全县16个站,只有3个达到400平方米以上,13个站都达不到国家的最低要求,有3个站的建筑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下,最少的才6平方米。有些站的站址简陋,文化设施差,连最基本的“三室两场”(图书阅览室、电视室、科技讲座室、影剧场、篮球场)都没有。有些因长期不维修,已出现腐坏

现象。全县226个村委有水泥篮球场115个(这些篮球场95%以上是当地小学的,属于村委自己的少得可怜)。

2、文化队伍萎缩及文化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财政支出,进行一系列的机构改革。我县各镇文化站和广播电视站合并成文化广播电视站,虽然继续保留原文化站的职能,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因为目前从事文化工作没有多少经济效益,所以各镇站多以广播电视工作为主,忽视了群众文化工作。原有的文化专干用于做文化工作的时间较少,很难指导基层文化工作。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加上财政只拨文化专干70%工资,如果某个站没有闭路电视收费(如小江站)或收费不理想,文化专干的收入就比过去降低。文化工作没有经费,节日的文化娱乐活动只能靠镇政府拨一点,或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及个人赞助来开展,平时难以开展文化活动。

3、文化服务场所跟不上形势发展 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农民对文化知识渴求不再像以前

到文化站看看书报、走走象棋就心满意足了。而是要求文化部门提供更好更优的文化服务场所来让他们享受高科技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如有些农民想通过上网获取种养科技信息,但我县没有一个文化广播电视站设置有网络信息室;农民想在重大节日搞文体活动,但各镇现有的活动场所简陋,场地偏窄。

4、一些地方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状况依然存在。全县藏书不到20万册(不含学校),其中县图书馆万册,农民人均不到一册,各镇、村拥有图书很少,且购进的新书较少,种类单一。一些镇的电影队无法维持,机器设备闲置生锈,电影站靠每年到当地中小学放电影专场维持,难以支撑。农民看戏指望县文体局组织的送戏下乡,但这种形式每个镇每年至多一至两次。传统的吹拉弹唱的镇、村级文艺宣传队能保持下

来的已为数不多,达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能正常开展文艺演出活动的更是少得可怜。因此,当前我县一些地方,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现象仍然存在。

二、我县农民自办文化的主要形式有:

1、曲艺表演

2、舞狮舞龙

3、跳岭头

4、龙舟赛

5、书社和诗社

6、节假日体育比赛(以篮球为主)

7、广播电视室。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经济能人及外出人员捐款筹办,没有经营收入(广播电视室除外),多是自发组织、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

三、我县农民最喜欢的文化活动是上级的送戏下乡和节假日的文体活动(包括龙舟赛、篮球运动会、香蕉节等

重大文体活动)。最需要的是科技下乡(科技种养、法律知识讲座)。

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1、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和支持。

要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推进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与城乡建设相结合起来,要做到思想上有位置,工作上有规划,财政上有安排。把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因镇而宜地制定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并同他们的政绩挂钩。

2、合理配置文化队伍,切实解决文化经费。一个地方的群众文化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当地的文化氛围,而文化影响的好坏关键在于基层文化部门的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优与劣与文化队伍的配置至关重要。因此,对各镇文化站要合理配置3至5个德才兼备的文化专干,这批专干要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热爱文化工作,业务素质高。同时,财政部门切实按照财政预算拨足文化事业经费,以确保文化部门有足够经费来开展文化事业建设。当然,单靠财政拨款是不够的,还要依靠社会力量来建设文化,以“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收多种资金投入,形成政府、社会、个

人共同投入的格局,达到“政府主办、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目的。

3、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完善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管理。一是继续做好“三室两场”的建设或改建、扩建工作。力争两至三年内各镇“三室两场”的面积全部达

标。争取上级支持和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力争每个镇建有文化综合楼,配备电脑并组建电子信息中心,方便当地农

民群众学习和获取科技等信息。二是活动场所应有相应档次的设备,设备要新,种类多样,适宜老少娱乐。三是进

一步巩固县、镇、村文化设施网络,推进广播电视设施更新和广播电视光纤干线网建设,实现广播电

第五篇: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推进全办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全办人民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街道党工委组织有关人员,经过近半个月时间,分九个片对全办×个村信访、宗教、基层组织、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大调研,通过调研一是掌握了引起群众上访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二是进一步摸清了全办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对级组织工作的领导。下面主要对**办事处农村文化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办事处是**区的东大门,位于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比较繁荣,辖区内有×个行政村,×口人,×亩耕地。

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乡村优秀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有所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文化活动的范围较大,文化设施较齐全。各村都配备体育健身器材、投影仪、卡拉ok、图书室,有黑板专栏进行文化宣传,定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

2、“两委”干部文化意识有所增强。各村“两委”干

部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有所增强,摆在农村工作议事日程,比较重视,财力物力有所投资。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了传承弘扬。村里在重大节目时常举办文艺表演,村民都积极参与。保持当地习俗,定期开办庙会、开放集市,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继承发扬当地文化传统。

4、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区文化局、电影公司送图书下乡、一月免费演一场电影,普通收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条件较好的村,自筹资金唱大戏,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这一文化需求。

5、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各村自发组织各类中老年艺术团、演唱团队,文艺表演队伍×个,都能利用重大节日、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农闲时大家聚在文化活动中心利用卡拉ok扭秧歌、跳舞、舞龙、跑马、唱戏、唱歌等,或自发组织学习练书法、绘画。各村都常年活跃着一只宣传队,逢年过节都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对群众文化的需求,差距较大,问题不少,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1、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农村文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对经济文化贯彻不够,与村经济增长的幅度相

比,有一定的差距。

2、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极易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抓,抓什么,以至不想抓、不愿抓,也有的村干部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村级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少村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两委”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但主要原因还是“两委”干部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4、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奇缺。村村都有文化活动中心,但部分村文化设施不够齐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

近年来,有关农村文化经济政策也颁发了不少,村支部、村委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扶持村级文化的发展,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

干部要增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并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发展目标,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3、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设施作用。要充分运用国家相关的文化扶持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挥好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管理,真正让其用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

4、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农村特色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对部分村一些颇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积极挖掘、整理,并加以继承、弘扬,并加以创新,让其承载更多更丰富的新内容,推陈出新。利用特色的农民艺术、食品和农产品,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为农村文化建设增添后劲。

5、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新路。随着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文化资源和文艺载体日趋丰富,我们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加以引领和疏导。加强村级组织的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整合电视、广播、通信网络等文化资源,使广大农民了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以促进农业生产、丰富农民生活,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事组织好农民书画展、文艺汇演和农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让先进文化占领、覆盖广大农村,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推动农民营造

自演自赏、自娱自乐和强身健体,崇尚科学文明文化的氛围

下载天津、辽宁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津、辽宁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一: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研调查报告宝塔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

    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为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村......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推进全办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全办人民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街道党工委组织有关人员,经过近半个月时间,分九个片对全办×个村信访、宗教、基层组织、文化建......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1、各镇农村文化设施基础薄弱。就目前状况来看,已跟不上农民的需要。我县各镇文化广播电视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但是全县16个站,只有3个达到......

    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安排,我深入到高平市马村镇西牛庄村、野川镇文化站、西沟村、河西镇苏庄村,通过实地察看、入户访谈、听......

    2组-关于农村文化建设 调研报告

    关于洛浦县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与融合、文明的碰撞与......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年后陪同父母去老家拜年,发现村里过年文化娱乐方式还是十年前的老几套,比较新颖文化娱乐方式较少,为此我作了一次简单调研报告。 一、文化建设......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幸福、和谐社会的今天,已经成为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农村文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