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对城市立体公交电子运输系统应用的探究
试论对城市立体公交电子运输系统应用的探究
论文关键词: 公交 电子 运输 系统 应用
论文摘要: 立体公共交通电子运输系统是将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管理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计算机 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立体运输体系,从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空间内、大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电子运输管理系统。其目的是使人、车、路 密切地配合、和谐地统一,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一个城市空间内任何点对点的一小时交通的目的。
智能电子运输系统的内容:北美、北欧和韩国在智能电子公交运输系统研究方面各有侧重,美国虽然起步晚于北欧和韩国,但从电 子智能公交运输研究领域和内容看,美国的ITS研究领域较宽,研究内容也比较丰富。在1995年10月份以前,美国IWHS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先进的交 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先进的公共运输系统、商业车辆运营系统等方面。目前美国的ITS研究集中在7个领域共29项研究内容。1998年美国 交通运输部门确定电子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项目为311项。下边主要介绍ITS的7个领域研究内容,这些内容如过应用于我国的公交领域,将会对公交运输的信 息化和智能化及安全便捷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出行和运输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了6项主要内容:① 出行者服务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为出行者提供快速服务,如出行者到达目的地的位置、工作时间、食物供应情况、停车场的情况、车辆修理站、医院和 交通警察办公室。② 路线引导系统。它为出行者提供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行驶路线。③ 交通控制系统。为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提供一个自适应的智能控制系统,从 而改善交通流状况,为公交车辆提供优先权,以缓解所有机动车辆的交通拥挤问题。④ 交通事件管理系统。帮助公共和民间机构迅速确认突发事件并作出响应,以 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交通的影响。⑤ 车辆排放物的检测和控制系统。系统采用先进的车辆排放物检测设备进行空气质量监控,并采用一系列措施控制污染。⑥ 在线驾驶员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驾驶员的引导系统和车内标志系统。出行需求管理系统
2.1 出行前的信息系统。出行前的信息是指出行者出发前在家中、工作地和其他地方所获得的出行实时信息,如公共交通线路、时间表、换乘和票价等,另外还有城市间长途出行和休假出行信息,以及实时的交通事故信息、线路变动和线路行车速度等信息。
2.2 合伙乘车的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提供合伙乘车信息,这样可以减少小客车的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挤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不仅对工作出行的人有利,而且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3 需求管理和营运。该项研究通过制定运输需求管理和控制政策,减少个人单独开车工作出行的数量,促使人们更多利用高乘载率车辆和公共交通运输,并为欲提高出行效率的人员提供更多的备选出行方式。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3.1 公共交通管理。为了改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它主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对车辆及设施的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进行实时分析,实现公交系统营运、规划及管理功能的自动化。
3.2 途中换乘信息。该项研究可为使用公共交通运输方式的出行者提供实时准确的中转和换乘信息,帮助出行人员在途中根据需要作出及时的换乘决定并调整出行计划。
3.3 个体的公交运输。这种公共交通运输可以满足个人非定线或准定线的公共交通运输需求,为乘客提供非常方便的服务。
3.4 公共交通运输安全。它为公共交通的乘车人员和驾驶员提供一个安全的运输环境。电子收费系统
电子收费系统是为用户支付通行费、车票费、存车费等提供一种通用的电子支付手段,目前我国只是应用IC卡支付车票,未来将逐步实现一卡通,通过本卡实现公交、出租、城铁等公共交通的一卡支付。同时通过网络信息,实现收费和支付的自动化,从而推动多式联运的发展。5 商业车辆的运行系统
1)商业车辆的电子通 关系统。这个系统要求货车和公共汽车装有无线电接收装置,确定主要行驶路线的车辆行驶速度和装载质量,以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2)路边安全检查的自动化系 统。这个系统为车辆和驾驶员提供一个实时的安全检查途径,它可确定哪台车辆应该停车受检。3)车载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能自动监控商业车辆、货物和驾驶员 的安全状况。4)商业车辆的行政管理系统。该系统以电子手段办理注册手续,自动记录里程、燃料消耗报告和检查账目。5)商业车队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为驾驶 员、调度员和多式联运管理人员建立通信联系,利用实时信息确定车辆的位置,并便车辆在非拥挤道路上行驶。6)危险品应急响应系统。该系统可以为执法人员提 供及时、准确的危险品种类信息,使其能在紧急情况下作出适当处理,从而控制危险,避免事故的发生。紧急情况管理系统
1)紧急情况通报和个人安全。这个部分包括两个功能:其一是保证驾驶员和其他人员的安全,其二是自动通报系统在危险事故发生后,会便车辆自动制动并通知救 援机构。2)紧急情况车辆管理。这种车辆管理首先必须具有公共安全机构,由该机构与车队管理部门建立直接通讯联系。先进的交通控制和安全系统
1)避免纵向碰撞。这个服务系统主要目的是减少车辆间的首尾相撞、车辆与人和物相撞。2)避免侧向碰撞。为防止车辆离开道路产生的车与车、车与物的碰 撞,该系统设置的监控器可以观察到驾驶员看不到的地点,同时警告驾驶员避免即将发生的碰撞。3)避免交叉路口的碰撞。这个系统可以警昔驾驶员防止在逼近和 穿过交叉路口时发生的碰撞,在交叉路口通行权不清楚的情况下,提醒驾驶员小心驾驶。4)拓展视野防止碰撞。改善驾驶员的视野,使其避免潜在怕的碰撞。该系 统还可以帮助驾驶员遵守交通标志和信号。5)碰撞前的预防措施。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在不可避免棚撞的情况下,应预先采取一些措施,防止人员伤亡。6)安 全预报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对驾驶员、车辆、道路状浙的预报,例如:装在车内的监测器,在驾驶员瞌睡时,警告他(她)注意行车安全。7)自动化的公路系统。该系统能提供一个全面自动化的运行环境,实际上是创造一个电子智能的运输系统。
电子智能运输系统是交通运输领域研究的前沿,是实时交通信息理论和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因此新的问题也会不断涌现,经过数年的研究和电子智能运输系统的内容项目逐渐应用,相信我们会达到和实现安全、便捷、舒适的城市一小时经济公交运输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建国,《电子新产品开发》,《经济》,2008年,3期.[2]林正,《电子视窗应用程序》,《才智》,2010年,2期.[3]倪彬华,《信息新技术的发展》,《科技信息》,2006年,3期.[4]古今姝、魏民,《公共交通扶持政策及法规研究》,2004年.
第二篇:基于电子书包应用的教学策略探究
基于电子书包应用的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随着面向学生数字化教学资源研究的推进,电子书包正逐步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本文分析了电子书包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现状,针对电子书包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改善电子书包的教学应用效果。
关键词: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9-0013-03
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深入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面向学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的设计与开发已成为现实。电子书包正逐步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在中小学、幼儿教育领域掀起一阵教学应用的热潮。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电子书包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对个性化学习空间的探索兴趣。但在目前电子书包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电子书包与教学还处在皮肉分离的状态,没有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使之与现有的教学方式相融合。本文在分析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电子书包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提出电子书包在自主探究、协作模式、交流互动、多元评价方面的教学应用策略,以期能够改善电子书包的教学应用效果。
一、电子书包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电子书包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许多教育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先后积极试点运作。2010年11月,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与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英特尔(中国)公司和微创公司签订共建“基础教育电子书包”项目协议,首期覆盖8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2011年陕西省中小学电子书包试点工作正式实施,并且取得了卓越成效。在2012年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随后全国多个省市开展电子书包的试点,如:深圳已有十多所学校参与其中,该项目将在2014年覆盖深圳福田区所有中小学。
随着电子书包项目的推进,相关的研究也随之展开,特别是在2011年开始涌现出大量电子书包的研究文献。以中国知网(CNKI)中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电子书包研究的文献为检索源,以“电子书包”为主题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2011年1月1日到2014年2月28日),经人工筛选,从171篇文章中共确认有效研究样本119篇,其中,期刊论文109篇,研究生学位论文10篇。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对电子书包的研究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分别是:理论研究、功能建模研究、学习环境研究、问题和改进策略研究、电子书包教学应用研究。其中,理论以及功能建模方面的研究文献所占比例较大,关于电子书包在具体教学应用中的研究较少,而有效可行的教学策略研究少之又少。总体来讲,我国对电子书包的研究仍然比较浅显,缺少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电子书包在教学应用方面的研究。在学校中电子书包仅作为硬件配备,远未与教学融和,与教学还是皮肉分离的状态。只有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将电子书包与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策略相结合,充分发挥电子书包的优势,才能有效提高电子书包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二、电子书包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的设计忽视学生探究性学习
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新型的设备植入课堂,为学习者提供了动态开放的教学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但是,在教师课程设计方面过多地把电子书包当作一种教学资源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课程的设计侧重学习者对资源的查找、收集、整理以及共享方面,缺乏对所要查找问题的探究以及对信息辨别能力的培养,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课程设计方面没有充分发挥电子书包的优势,建立一个有效的脚手架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者之间缺乏互动交流
学生在使用电子书包的过程中,习惯于使用各种通讯软件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的交往能力很可能会降低,特别是体现在口头表达和形体语言上。电子书包在我国的使用对象为中小学生,该阶段的学习者正处于认知思维能力发展时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且电子书包丰富的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感官的刺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易出现过多专注于设备,轻视与其他学习者的交流和沟通的现象。
3.学习者对设备的过分依赖
由于电子书包对文字处理的便捷性,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许多复制与粘贴操作,因此,许多需要记忆的东西会被忽略,大量的数字运算会被计算器代替,以至于出现离开电子书包就不知道如何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电子书包扩大了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但是,对于心智成熟度较低的学生难免会出现对设备过度依赖的情况,对学习者的学习和视力存在负面影响。
三、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教学策略
1.混合环境下的问题探究策略
目前,电子书包在我国仍处于使用阶段,其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姿态,单独依靠电子书包创设丰富、真实的交际情境在现阶段并不现实,它的发展必然需经历与现有课堂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混合阶段。例如:在讲解重要知识点、创设情境及讲解需要记忆巩固的内容时,利用电子白板或多媒体的广播演示功能,就比学生用电子书包进行摸索更为有效。问题探究式教学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而,混合学习环境下学生的问题探究式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有助于学生关注学习过程的体验和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中,教师应把电子书包与现有教学媒体相结合,创造出丰富、真实的教学情境,并且搭建有效脚手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2.基于IRS系统的学习共同体协作活动
电子书包的实时反馈系统即IRS(Information Reporting System)是电子书包现阶段功能较为完善、应用相对成熟的部分,IRS系统将课堂教学、课堂测试、教学评价等有机结合,对测试进行实时的自动评判并生成评估报表。本文在IRS系统实时反馈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其应用,提出基于IRS系统的学习共同体协作活动模式(如图1)。
(1)课前,教师利用IRS系统对学生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建立学习共同体并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2)课中,电子书包能够打破学生地理位置的限制实现课堂在线分组讨论,教师可随时利用IRS系统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测,调整课程进度。并且学生可以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或者口头汇报,其它学习共同体成员可进行提问或补充,以此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3)课后,教师利用IRS系统对学生进行测评,并收集相关系统数据,为下一次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以及课程内容的设计提供依据。
3.利用多元工具进行多维深度互动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且学生人数多而没有充分的时间与教师进行深度互动,在电子书包的课堂中利用多元工具可以实现学习者之间、学生与设备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个维度的交互。例如:教师可利用电子书包中APK游戏软件,在学生与游戏的交互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者之间通过协作与竞争,达到更好的互动和沟通。电子书包中的教育游戏软件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另外,基于电子书包多元工具的深度“对话”环境,大大凸显了新形式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及教师的主导地位,电子书包支持学习者、教师、设备之间的深度互动,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参与性,可随时向教师进行提问,与教师进行深度互动。教师可对每个学生进行实时监控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4.注重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
评价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其根本宗旨是为学生提供持续成长的条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过于专注对学习者的总结性评价,忽略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进步。而电子书包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电子书包应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子书包提供的试题库、学习工具库以及服务平台对学生进行跟踪性的过程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移动终端里建立电子档案袋,收录重要的学习资料。如:单元总结、疑难问题以及解答、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果等,跟踪记录学生的学习足迹,其结果可以保存到学生的电子档案袋中,以此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提供依据。只有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更好地发挥电子书包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
5.保留部分纸质教材并且控制使用电子书包时间
当今的学习者是信息时代的“数字原居民”,学生从小就在家长的熏陶下接触电子产品,对电子书包的使用不会陌生,为解决学生过多依赖电子书包的问题,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应当保留并且有效利用部分纸质教材,尤其是在小学生读写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书写在纸上练习更为适宜。另外,教师和家长应适当控制学生在课中和课后使用电子书包的时间,避免学生将过多的注意力停留在设备上,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四、结论
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智能学习伙伴,为学习者创设了新型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电子书包的出现不是替代教学,而是促进教与学形式的改变。本文针对电子书包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学习者的角度提出了五点电子书包应用的教学策略,旨在优化电子书包应用的教学过程,改善电子书包在教学应用中的教学效果。新的技术和资源出现时,我们不能趋之若鹜,而需要站在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角度上考虑它是否真的能促进教学,更应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与新技术相结合,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胡卫星.电子书包的系统构建与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120-123.[2] 祝智庭.电子书包系统及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04):24-27.[3] 向晋榜.电子书包的现状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6):60-65.[4] 黄明燕.混合学习环境下电子书包应用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3,(01):28-31.[5] 吴晓超.电子书包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挑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3):7-9.[6] 白若微,周榕,张文兰.电子书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50-54.[7] 刘繁华.电子书包及其教育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01):73-76+85.*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研究课题
(JG13DB337)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郑方林]
第三篇:对立体城市与绿色建筑的思考
对立体城市与绿色建筑的思考
201004150312
刘阳城
摘要:
在人类大力发展文明与科学技术的同时,人类也对地球造成了许多危机。而在当今这个格局下,人类反思自我,全球开始号召可持续发展,随着这波洪流的涌动,建筑界也渗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即绿色建筑。
而随着人口数量剧增突破70亿,全球气候变暖,水平面不断上涨。此时,人类面对愈来愈小的可居住陆地,不得不面对这一巨大的挑战,而面对这一挑战,建筑界又提出了立体城市这一观念。
绿色建筑为人类减少了不少能耗,促进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了人类的居住品质,与此同时,立体城市的提出以及试验也给人类对城市以及未来居住的问题指出了明路,然而绿色建筑与立体城市会否在日后发展过程中有融合或冲突,能否和谐共存,相互促进,这就是本论文所要讨论的问题。关键词:绿色建筑
立体城市
能耗
环境
交通
心理 正文:
1.绿色建筑以及立体城市的简要介绍。①近年来,关于建筑提出了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以及低碳等要求,而这些都是属于绿色建筑这一范畴中的。顾名思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在存在并被使用的时间段内,将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如水,土地,材料等)最大限度的减少,并为人类提供最健康,适用,并且高效的使用空间,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绿色并不只是简单的绿化墙,屋顶花园之类的绿色,而是一种理念或概念,是对不破坏自然环境,不浪费资源能源,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类建筑的统称。
② 立体城市这一概念是由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于2009年12月8日晚在哥本哈根“中国商界气候变化国际论坛”上阐述的新型城市建设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在大约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一个建筑面积600万至1000万平方米,可容纳15万至20万人口的高密度建筑群。而在最近已经宣布第一座立体城市落户成都。
2.立体城市与绿色的冲突 ①立体城市的能耗问题
立体城市的平均高度预计约为400米,最大高度为500米,而容积率高达5。虽然容积率超大,在土地方面确实做到了充分的利用。但不论“立体城市”是否宜居,还是超高层建筑本身的能耗问题,争议实际上就非常大。就拿上海来说,上海拥有49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和420米的金茂大厦,632米的上海第一中心则正在建设之中。有建筑专家认为,摩天大楼其实都不节能,像上海第一中心仅电梯就需要上百部。
但立体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也有着其优势,“立体城市”具有规模效应,通过废物循环利用等措施,可以带来节能的效果。
② 立体城市的环境问题
前段时间关注了一下关于立体城市的设计比赛,同济大学的“龟壳”给 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同济大学的设想是把整个城市做成一个龟壳形状的建筑,人类在龟壳建筑中生活,在龟壳下面是绿化以及自然风光,人们可以在高处欣赏。看完以后我就陷入了思考。
这样的立体城市只是给我们解决了人口问题,但在其他方面却让我们失去了更多。在绿色建筑提出之前,建筑都是带有很强的封闭性的,人们在建筑里基本上是无法与自然交流的,而“龟壳”无疑是带有更强的封闭性的。试想一下,我们所欣赏的自然风光都是要透过玻璃的,都是被“囚禁”在墙里的;我们只能透过厚重的玻璃才能观望天空;我们每天总是在建筑里面穿梭,无法轻易的接触到自然。这样的生活,是被建筑“囚禁”起来的,你还想要么?
③ 立体城市的交通问题
在当前中国的许多大城市中,例如北京进行了单双号限行,这已经能反映出在人口密度急剧增加的城市中,已经出现了不少的交通问题。
但这还只是现在这样一个“平面”城市中就已经存在的问题,交通拥堵永远是那些大城市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试想,若是 把这样一个平面的城市变成一个立体城市,这些交通问题该被如何放大。光是横向的交通已经够拥挤了,而且人们还要用隧道,立交桥才能缓解拥挤,若是在立体城市中,交通问题就根本无从下手。就算是有新的技术,那么我们又会消耗多少资源能源才能构成交通的基本条件。
④ 立体城市的心理问题
绿色建筑不仅只考虑如何节能环保,如何可持续发展,它还考虑人的居住状态以及舒适程度。
当人们已经熟悉了室内有阳光,有新鲜空气,有绿树成荫,有蓝天白云的生活环境时,突然把这些都抛弃,改变一种另外的生活环境,这对于人们的心理必然会产生不小的冲击。立体城市平均高度达400-500米,必然得采用统一的通风设备,这也就使得人们只能在室内活动,不能接触到室外。这点不仅有悖绿色建筑的室内与室外有交流空间的观点,而且对人们日常活动也会产生莫大的影响。试想一个人走在城市最底层,身边都是高耸入云的建筑,更多的高楼把本就残破的天空变得更为支离破碎了,他甚至都不能看到大片的天空,他的心中该是多么的压抑啊。试想平时都在公园或是绿树成荫的街上散步的老年人只能成天呆在几百米高的建筑内,不能很方便的接触自然,那对于老人的心理健康危害亦是相当大。
总之,这样的立体城市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就现在看来是没有积极作用的。
3.总结
立体城市确实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一个很不错的契机,但就现在的技术来说,立体城市除了能创造超高的容积率来解决人们居住问题以外,就能耗,环境,交通,心理这几个方面来说,立体城市基本上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些是急需立体城市思考的问题。
第四篇:“电子书包”的概念及应用前景探究 期
邵征锋 李 吉吉 张文兰
【摘 要】电子书包作为当前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引起教育界、出版社、电子设备生产商的广泛关注,但当前对于电子书包应用的界定依然模糊。本文通过对电子书包应用的界定及内涵的阐述,结合电子书包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引出电子书包应用的方向:未来教室。并从未来教室的概念、未来教室的高互动性和自主性对未来教室进行详细的叙述,对于电子书包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书包;应用前景;未来教室;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5-0073-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信息化进程”,电子书包的开发、应用无疑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并将有力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原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将大力扶植电子书包项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推动‘电子书包’和‘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内外学习和研究”,电子书包再次成为热门,引起教育界、出版社、电子设备生产商的广泛关注。然而,电子书包的研究却刚刚起步,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与制约着电子书包的长远发展,亟待解决。为此,笔者对电子书包应用的界定、国内外电子书包应用现状及电子书包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电子书包应用的界定
电子书包是伴随着电子书的出现而产生的,最初的定义仅为用于阅读数字化教材的终端,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电子书包的范畴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充,与此同时,电子书包应用的范围也随之扩大,这就必须对电子书包的应用进行重新界定,对电子书包应用的内涵进行重新梳理。
(一)电子书包的界定
在国外,从技术与应用的角度对电子书包进行界定,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电子书包是一个计算机支持的数字化协作学习空间,它以网络为环境基础,支持师生、生生间的同步或异步交流与资源共享。[1]第二种观点认为,电子书包是一种支持非正式学习的通用网络设施,学生可以使用基于蓝牙、无线网络等技术的设备,随时随地登录、退出电子书包,管理自己的数字资源。[2]国内,电子书包也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祝智庭教授明确表示,电子书包目前还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概念,比较常见且较为贴切的一种理解是将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未来形态的教育电子产品。它将学生书包里的教材、作业、课内外读物、字典等学习用品全部数字化后整合在一个轻便的移动终端中(重量约1 千克)。这样,相对于平均重量达 3.5 千克的小学生书包、平均重量达 5.5 千克的初中生书包,电子书包首先被认同的优势就是其“减负”作用,当然主要是身体上的“减负”。[3] 由于国内外对电子书包概念的模糊,人们对电子书包存在一定的误区,大部分人认为电子书包仅仅是储存大量电子化教学资源、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的移动终端。专家、学者和商家却一直都打着各种噱头说电子书包的智能性和实用性,特别是全球知名机构——新媒体联盟发布的《2010地平线报告》认为,“对未来五年的学习科学技术发展影响巨大的技术之一——电子书技术将在未来2~3年内发展成熟。”之后,商家和部分学者认为电子书包将完全取代纸质资源成为教育的全能型工具,但电子书包进入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除了阅读性之外还需要考虑教学特性和教育工具性。[4]而不能仅仅因为其具有的某些功能对传统教学有补充作用就认为可以完全替代传统教学。在研究和使用电子书包时应该明确:无论电子书包发展到何种程度,它始终都只是教学的工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更优质、更有效的教学,而不能喧宾夺主,让教学围着电子书包转。即使将来有一天电子书包真正取代了现有的书包,也必须要明确它的工具性。
(二)电子书包应用的内涵
随着电子书包功能的不断完善,对电子书包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向晋榜认为,电子书包的应用包含四个方面:(1)终端的选择;(2)与终端相连的网络服务平台;(3)丰富的电子书;(4)数字出版业的跟进。[5]笔者认为,这仅是针对一般的电子阅读器的要求,对于教育用电子书包,笔者认为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终端的要求,它既包含移动阅读器,还包含书写编辑等功能,具有可用的网络,能实现即时交互,并能应用电子书包进行自主学习,能进行加注重点、批注等,存档以后可以轻易找出资料复习;第二,具有丰富且能持续更新的课程资源,即需要与教育教学相配合的教育教学资源来满足教育教学的使用;第三,与终端相连的网络服务平台,这是现今电子书包发展的一个难点,这个平台不仅需要持续提供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数字资源,还需要提供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包括专家学者等)几方面的交流和指导;第四,具有先进理念的开发者和使用者,既需要专业的教育者与商家合作开发适合学生使用的新一代产品,也需要教育者指导电子书包的发展,而不能由商家肆意鼓吹而将电子书包引入歧途。
国内外电子书包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移动终端各种功能的不断完善,国内外对电子书包的应用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最近显得尤为火热。这不仅说明电子书包的应用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说明教育对现代化设备的渴望和需求。
(一)国外应用现状
据克里夫兰市场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迄今至少有50个国家(地区)计划推广电子课本、电子书包,市场潜力巨大,其潜在市场规模达500亿美元。谷歌、苹果、索尼等全球信息产业巨头纷纷抢滩,以占得市场先机。美国微软公司声称,已将电子书包列入重点发展项目,并将不断更新电子书包,推广电子书包已是大势所趋。早在2000年初,新加坡教育部门就开始在一些中小学校推广“电子书包”;2009年6月,美国加州州长阿诺?施瓦辛格计划分阶段让州立的各级学校舍弃传统纸质课本,转而让学生使用电子书包;马来西亚登嘉楼州政府也将开始向州内324所小学的2.5万名五年级学生免费提供电子书包,以此取代现有的纸质课本。
2010年,美国旧金山的蒙地维塔中学和苹果公司合作,率先在课堂上试点运用iPad上课,在这个学校有几个iPad试点班。同年9月,美国四大教育出版社之一的哈考特出版集团专为iPad开发了一套代数课程,将在加州4个学区的6所中学发放400台iPad终端。2011年5月,韩国政府宣布,计划在2015年前全面实现学生课本数字化改造,采用“云计算”计算机网络系统辅助教学,帮助学生个性化制定各自的学习方法。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已向当时的总统李明博递交了这一预算开支约合20.7亿美元的教育改革方案。此外,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都已经开始电子书包试点。
(二)国内应用现状虽然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随着电子书包的呼声渐高,广东、北京、上海、陕西、台湾、扬州、沈阳等地已探索开展了电子书包进课堂,试图通过具有创新性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来共同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校生达3.2亿人,平均每个学生的课本为20册,每学期总印数超过60亿册,每学年达到120亿册,而学生所用的作业本是课本的数倍,每学期每门课按6册计算,将达到240亿册,课本和作业本加起来将达到360亿册,其总价值超过1000亿元。更有人预计其总价值将达到6000多亿,远远超过1000亿。[6]巨大的利益空间使得国内许多商家为此蠢蠢欲动,电子书包的应用也出现遍地开花之势。
台湾在2002年就有比较完整的电子书包计划。2003年,香港10所小学正式推行电子书包试验计划,经过一年试验,电子书包计划效果良好,开始向全港1000多所中小学推广。昆明市已有北师大昆明附中、高新一小、西山区棕树营小学等部分学校率先试点电子书包,随后将分县区逐步试点。重庆江北区徐悲鸿中学、观音桥实验中学、新村小学、鲤鱼池小学、洋河小学和劳卫小学成为首批六所试点学校。宁波市宁波三中、宁波镇海区中心学校、骆驼中心学校、骆驼中学和蛟川中心学校成为首批试点学校。上海市继2011年虹口区电子书包试点的推广之后,目前已将试点范围扩大至18所学校,1700余名学生参与。闵行区电子书包试点阶段涉及39所学校。南京九龙中学、杭州胜利小学等也即将开展电子书包试点。陕西长庆泾渭小学也正在开展电子书包试点。2011年9月19日,杭州第二中学一班级给每人配发一台平板电脑,班上52位学生和任课教师人手一本。学生可以通过一款专为学习设计的软件在线阅读、做题,还能向教师留言、提问等。为防止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平板电脑自带的娱乐功能大部分被禁止,只允许访问学校提供的指定内容。
未来电子书包应用的方向——未来教室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教育的使命则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更自由地对他们所处环境进行思考并做出反应。[7]对于学生版电子书包,笔者认为电子书包的功能可包括教材精讲、课堂练习及互动、自我测试与评价、错题本等。大多数教师集中认为教材精讲、课堂练习及互动板块比较重要。[8]也就是说,以往将学习机(电子书阅读器、电子书包、笔记本电脑)+电子白板+教室网络设备组成的物理环境的电子书包应用方案是不能完全适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必须建立一整套 “物理环境+内容+平台”的系统方案才能真正使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笔者称之为未来教室建设,这是未来电子书包应用的主方向,电子书包将作为主力军在未来教室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未来教室的概念
未来教室是以网络环境为依托,由辅助教学设备、电子书包、电子黑板、个性化内容加工平台、电子互动教学服务平台、教育教学数字评测系统、教育综合管理平台以及未来教室安全系统共同构建,参与者(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通过使用终端设备来进行教学活动。未来教室概念图如图1所示。
图1中物理环境包含了电子书包、电子黑板和一些辅助教学设备,这是开展教学的基本工具,故对电子书包应用的定位必须是一种教学工具,而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不能围绕着电子书包进行。在物理环境之下以内容作为载体,在平台上实现高互动教学,教学所使用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经过个性化加工,并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知识,这就需要在个性化加工平台对课程进行加工,在教育资源管理平台中进行知识管理。通过电子互动教学系统实现高互动课堂教学,并通过教育教学数字评价系统对教学实时评价,最后在教育综合管理系统中实现对学生及教师课堂的深层次加工,帮助教师及时有效地反思课堂,帮助学生复习、反思课堂所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
对未来教室,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在学习方面,电子书包支持泛在化学习,评测系统支持个性化学习,多元学具支持探究性学习。轻巧便携的学习装备使学生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知识;基于“云”技术的丰富学习资源,教育教学数字评测系统能对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进行评测,个性化推送服务能够给学生推荐适合其自身学习水平的测试题,从而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和个性差异的学习者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多样的学习工具能够支持学生自主探究、深度思考,使学生理解和思维过程可视化,从而有效提升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
在教学方面,智能ID(Instructional Design)支持多元化教学,智能IC(Instructional Communication)实现互动式教学,智能IE(Instructional Evaluation)支持差异化教学。基于云技术的富媒体资源及智能备课系统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完成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创新学科教学模式;通过社会网络,支持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同步、异步的交流与协作,形成高互动环境;利用智能测评系统及电子档案袋,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动态监控并及时做出反馈,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在管理方面,整合资源构建数字化校园,家校沟通创设共育式环境。电子书包能够与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中的软、硬件设施无缝链接,实现资源推送与功能整合,共同构建数字化校园;通过电子书包系统的“家校通”功能,搭建学校与家长相互沟通的桥梁,共同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未来教室的内容
未来教室的建设,首先需要一个环境,这个环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学生人手一台可触控书写的平板电脑,座位可调整成个人学习或小组讨论,有无线网络、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双向无线广播系统及教学与学习资源平台。还需要由产(硬件产商、教科书商或多媒体教材产商)、官(教育部或教育局及电教馆等管理机构)、学(各大学相关学科)、研(研究机构)一起研究开发课程模式与多媒体互动教材,针对中小学提供完整的软硬件设施、课程资源以及能够实现未来教室的环境。
当然,未来教室不仅仅是从物理环境建设的内容。从教学过程中看,未来教室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高互动性
未来教室的建设,高互动性是核心。传统讲述式教学一般可归纳成七个教学步骤: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其优点是过程简单、教师容易控制,尤其适用于大班教学;其主要缺点是很容易成为教师单向信息传输,学生缺乏主动与互动。这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是相背离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情感与知识互动的过程,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建立高互动性,就必须要改变现有教学中的知识信息传播方式。微博具有如此大的活力,微博用户之间弱关系是微博具有高互动性的保证。随着现有教育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未来教室应该具有建立这种弱关系的能力,让处于同一关系网的用户能够享受到学习。
高互动学习的实施方式:教师先利用教学互动中心展示之前课程的教材,由学生对前面学习内容进行复习,以活化学生的先备知识,对学生复习情况即时评价,即时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调整课堂;进入新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提示性的阅读,并简要对新教材进行讲解,此过程在电子白板和电子书包上完成;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利用电子书包归纳整理新教材的重点,如遇问题可以利用电子书包传送信息给教师或同学请求协助;教师随时关注学生传送的问题,并从中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同时对新教材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其余未解决的问题,课下可以通过电子书包将解答传送给学生,或者当面解答;随后教师推送与新教材有关的延伸教材、作业、作业指导以及相关资源给每位学生;学生参照延伸教材、作业指导以及相关资源完成作业,如有需要可以进一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讨论区等)寻求其他资源;展示回收学生的作业并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展示;针对学生作业并进行讨论、综合归纳,如有必要可在教学互动中心上进行评量。2.开放性
未来学生的学习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狭小的空间,将会是无处不在的学习。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去学校的路上,或是在校园中,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学校课外辅导,都少不了在课外辅导机构的学习,学生学习情境(如图2)。未来教室必须要保证学生能够在任何地方得到连续性学习。
未来的教学情境也将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育云端服务将提供教学情境可以是在任何地方,例如,学生上生物课的时候可以携带移动终端进入户外课堂,通过Pad具有的拍照和识别功能对植物的特性以及相关资源进行充分的了解;去博物馆参观,可以直接应用Pad调出博物馆相关资料进行有充分准备的参观;去校外辅导机构,辅导机构可以根据Pad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未来的学习将是全方位的,这就使得未来教室需要具有随意学习的特性。3.自主性
从图2可以看出,未来学生有很大部分的学习都与自学有关,如何进行个性化学习在未来教育中具有相当重要意义的部分,这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学生自学的系统,真正实现自主性学习。
首先,学生进入教育教学数字评测系统,根据自我评价选择适当难度的评测试题,系统根据选择难度随机生成一套难度相当的试题让学生在线作答,进行初步测试,测试完成可以查看自己测试的结果以及相关题目的详细解析,根据初测的结果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进行自学,自学包括基础知识讲解及基础知识测试,基础知识以知识点或者章节的形式形成微课程,微课程所承载的内容和知识点是相联系的,微课程之间互相成立体网络结构,学生完成这一难度层次的学习任务,进入这一难度任务的测试,测试结果如果达到进入下一难度任务的标准则自动进入下一难度任务学习,否则继续回到本难度任务的学习。这一学习过程关键是建立教育教学数字评测系统,这是一个基础但工作量却很大的任务,需要专业教育管理人员对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知识管理能力,其步骤如图3。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发展是未来教室发展的核心。唯有让学生具有自主性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也才能有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可能。结 语
对于刚刚起步的电子书包应用,发展方向很重要,唯有对未来教育需求有着明确的认识才能真正达到科技为教育服务,教育推动科技的发展。笔者认为,未来教室的概念对接下来的电子书包及相关产品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教育者参与到未来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中,使得我国的教育能够有质的飞跃。
第五篇:对城市公交乘务心理的分析与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中文摘要
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服务在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往关系,这种关系由服务者、被服务者和服务环境三元素组成,其中,服务者是影响服务质量的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其能力和素质的高低对服务水平具有决定作用。乘务就是公共交通服务,乘务是乘客和乘务员共同的行为。乘务是一个过程,对乘客来说是由候车、上车、位移、下车等环节组成:对乘务员则由辅助过程、服务过程组成。在乘务活动中,人是主体,而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多变的,因此研究乘务心理成了公交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研究乘务心理是以满足乘客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为目的,探讨公交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心理行为的特点与规律,解决客运市场中出现的新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公交乘务心理不仅有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而且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对于公交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公共交通 服务 乘务心理 城市综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