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新新人教2018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2.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则物块的长度为
A.B.C.D.3.用甲、乙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关于木块长度的读数,正确的一组是
A.,B.,C.,D.,4.小华用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测一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A.B.C.1800mm D.5.如图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B.#@ C.D.6.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B.C.D.7.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制的刻度尺因受潮而膨胀,在用受潮后的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会()A.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大 B.测量值将是错误的 C.测量值没有误差
D.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
8.下列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A.B.C.D.9.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误差与测量者有关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10.一同学测得自己每分钟脉动次数为80次,由此计算出一次脉动时间为
#@ A.二、填空题 秒 B.秒 C.秒 D.均不对
1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
12.如图停表的读数为______
13.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 cm,合______ mm.
14.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d,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15.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
16.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
17.C用细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18.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19.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20.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21.以上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 ;错误的操作步骤C应改正为:______ ;
22.改正后合理的实验步骤排序应是______ ;
23.实验步骤E中的n为20圈比40圈的实验误差______ .
#@ 24.答案和解析
【答案】 1.C 2.B 3.B 4.C 5.B
6.D
7.D
8.B 9.C 10.B
11.B;
12.32
13.1mm;;
14.A;用铜丝的绕圈总长度L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BEC;大#@
第二篇: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对于初中学生朋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下面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了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为中考打下坚实基础。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s min h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以上内容是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对于物理知识点是否更加加深了一点呢?更多相关学习资料,敬请关注查字典物理网。
第三篇: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测量教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
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
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
2、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3、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学生看课本P21并读出图2-15及图2-17的长度)。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P22的表格中)。(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
活动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介绍: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21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表现依然锐不可挡,取得男双、女单、女双三块金牌。
4、特殊长度的测量
问题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硬币一周再拉直测量或将硬币在直线上转圈;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块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硬币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
问题2.漳泉肖铁路通过惠安的唯一一条铁路线,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现场上网查找,搜索关键字:漳泉肖铁路全长<128km>);②借助福建省地图间接测量。
问题3.如何测出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
思路:被测时间特点:时间太长。测量方法:①直接用手表测量(要有耐心,可边做事情);②利用比例测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时间即可。(现场实验,小段蚊香长度约为1.5cm,蚊香的燃烧速度约12cm/h)
说明:上述三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估测 活动3:(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
3、时间的测量
讲解: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活动4:(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活动5:(2人一组):跑圈测时。(请三位自认为速度较快的同学分别从教室前门绕到教室后门再回到前门跑一圈,各组同学分别测出每位同学所用的时间,然后请其中一组同学用他们的测量结果判断谁的速度更快。)
三、测量误差 介绍测量误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3信息窗内容)[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显现本节知识结构进行小结。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开,如此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时间的单位
2、长度的估测
2、时间的估测
3、长度的测量
3、时间的测量
4、特殊长度的测量
三、测量误差 布置作业
1.20分钟能力试卷; 2.完成练习册题目;
3.自制一个1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测量课桌的高度和长度。
教学反思: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换算方法及练习
第二章长度与时间的单位换算
一、单位换算的方法是:(1)确认两个单位之间的大小关系
(2)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进率,(3)认清单位换算的方向,即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换算还是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换算,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 进率,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 进率(填“除”或“乘”)。(即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进率 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进率)
二、(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时间单位):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月= 日
1日=24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货币单位): 1元=10角
1角=10分
三、练习:1米=()分米 1千米=()米 1米=()厘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1元=()分 1角=()分 1元=()角 1小时=()分 1分=()秒
四、巩固练习: 5.80元=()元()角()分米=1.5米 510米=()千米 5米16厘米=()米 0.95米=()厘米 4700米=()千米 504厘米=()米 7.05米=()米()厘米 3千米50米=()千米 4.2米=()米()厘米
10米7分米=()米 60毫米=()厘米 8米=()分米 3600千米=()千米()米 480毫米+520毫米=()毫米=()米
4米7厘米=()厘米 1米-54厘米=()厘米 1米=()分米 3小时=()分
500厘米=()米 50厘米=()米 5米=()分米 50000米=()千米 6元8角=()元 50厘米=()米 5厘米=()米 28分米=()米 28厘米=()米 6分米=()米 64厘米=()米 7元4角2分=()元 1千米50米=()千米 9分米6厘米=()米 3厘米=()米 7分=()元 38米=()千米 14分米=()米 5元7角=()元 8角5分=()元
4厘米=()分米 4米7厘米=()米 1460米=()千米 25厘米=()米
10千米20米=()千米 4米5分米6厘米=()米 5分米6厘米=()米 4米6厘米=()米 78厘米=()米
五、乘胜追击、;
(一)、填空
60毫米=()厘米 8米=()分米 7千米=()米 400厘米=()米 3600千米=()米 480毫米+520毫米=()毫米=()米
4米7厘米=()厘米 1米-54厘米=()厘米 20张纸叠起来厚1毫米,100张叠起来厚()毫米.
每个曲别针长30毫米,粗1毫米.这样两个曲别针扣起来长()毫米.
(二)、在()内填合适的单位名称
1.大树高17()2.钥匙长60()3.小华身高130()
(三)、在()内填上“<”、“>”或“=”
1.3分米()300毫米 2.700毫米()70米 3.10米()900厘米 4.3分米7厘米-9厘米()28厘米
(四)、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内
1.数学课本的宽是145(). ①毫米 ②厘米 ③分米
2.武汉长江大桥比南京长江大桥短5102(). ①分米 ②米 ③千米 3.一支钢笔长14(). ①分米 ②厘米 ③毫米
4.两层楼之间有22个台阶,每个台阶的高度是15厘米,从一楼到四楼升高了(). ①1320米 ②990厘米 ③1320厘米
第五篇: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必须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能,为了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为了养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认真按照九年制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作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必须注意下面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在进行实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还要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本学期,计划进行下列实验:
1.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3. 声是怎样产生的真空铃骨传声
4.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5.声波传递能量
6.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7.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8.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9.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0.光的折射规律
11.光的色散
12.透镜对光的作用
1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4.天平的使用方法
15.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16.用天平测量体积 不同的物体的质量
17.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